初中数学专题讲义-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初中数学专题讲义-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初中数学专题讲义-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初中数学专题讲义-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一、课标下复习指南 (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统计调查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实际中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1)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

(2)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属于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简称抽查.抽查体现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总体、个体及样本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个体: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说明 抽样调查是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它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常采用问卷调查等调查方式.

用划记法记录数据,通过表格整理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数据的分布规律. 说明 对于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2.频数与频率

(1)频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该组的频数.

(2)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称为频率.频率反映了各组频数在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3.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

(1)条形图

将数据按要求分成若干小组,并用“划记”的方法统计出各小组的频数;再根据统计的频数画出条形图.

(2)扇形图

将数据按要求分成若干小组,统计出各小组的频数,并算出各组的频数占数据总数的百分比;画一个圆,并规定圆的面积表示100%;算出各百分数所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用量角器画出各扇形,并标出各百分数.

(3)折线图

以横轴表示统计的时间,纵轴表示数据,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平面内描点;用线段从左到右将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

(4)频数分布直方图

用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的一般步骤为: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确定组距与组数;决定分点;列数频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①把数据按一定的规律分成组的个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称为组距.

1+-=的整数部分组距最小值

最大值组数;

②数据分组时,对数据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既不能有一个数据同时落在两个组内重复出现的现象,也不能有一个数据不在任何组内的遗漏现象;

③频数分布直方图能够显示各组频数的分布情况,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5)频数折线图

频数折线图可以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画出来.取频数分布直方图中每一个矩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在横轴上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即在直方图的左边和右边各取一个频数为0

的点,再用线段从左到右将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

说明 利用统计图表示经过整理的数据,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规律. (1)条形图:能显示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差别;

(2)扇形图:用扇形的面积占圆的面积的百分比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百分比,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体的大小;

(3)折线图: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4)直方图:能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二)数据的分析

1.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

(1)算术平均数

).(1

21n x x x n

x +++=

Λ (2)加权平均数

如果一组数据中,x 1,x 2,x 3,…,x k 出现的次数分别是f 1,f 2,f 3,…,f k ,那么这组数

据的加权平均数?++++++++=k

k

k f f f f f x f x f x f x x ΛΛ321332211

(3)众数与中位数

①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一组数据的众数有时不止一个);

②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③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4)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征

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②平均数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而中位数则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众数在各个数据的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往往没有特别的意义. 2.极差和方差、标准差

(1)极差:一组数据中数据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①极差用来反映一组数据变化范围的大小,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最简单的统计量; ②极差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不能反映中间数据的离散情况.

(2)方差:在一组数据x 1,x 2,x 3,…,x n 中,各数据与它的平均数x 的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即

].)()()[(1

222212x x x x x x n

s n -++-+-=Λ

①方差是用来反映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特征数,常常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②方差的单位是原数据单位的平方.

(3)标准差:一组数据的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即.2s s =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 ?-++-+-=

])()()[(1

22221x x x x x x n

s n Λ 说明 (1)一组数据的众数可以不唯一,但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而一组数据的其他

统计量都是唯一的,但未必出现在这组数据中;

(2)一组数据都在常数a 上下波动,即x'1=x 1+a ,x 2'=x 2+a ,…,x n '=x n +a 时,平均数a x x ++';方差s'2=s 2.

二、例题分析

例1 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 ).

A .要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采用普查方式

B .要了解甘肃电视台“陇原风貌”栏目的收视率,采用普查方式

C .要保证“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对重要零部件的检查采用抽查方式

D .要了解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采用抽查方式 解 D .

说明 当一项调查具有破坏性或以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很难(或没有必要)进行普查时,就选择抽查,对像“神舟六号”重要零部件的检查这类调查则必须选择普查.

例2 某校对1200名女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身高在1.58~1.63(单位:m)这一小组的频率为0.25,则该组的人数为( ).

A .150人

B .300个

C .600人

D .900人

分析 1200名女生就有1200个身高,故数据总数为1200.同理,该组的人数即为落在该组的数据个数,即该组的频数.由频率=频数÷数据总数得,频数=频率×数据总数=0.25×1200=300.故该组的人数为300人.故选B .

说明 对频数与频率的考查大多数放置于数据处理的背景之下,侧重于对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单独考查时一般以填空和选择的题型出现,但更多的是与统计图等结合考查.

例3

A .27℃,28℃

B .27.5℃,28℃

C .28℃,27℃

D .26.5℃,27℃

分析 由上表可知,一共统计了7个数据,将它们按从小到大排列为25,26,27,27,28,28,28,第4个数据是27,故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7(℃).又数据28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28(℃).故选A .

说明 (1)求中位数时,先看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然后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若有奇数个数据,则最中间那个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若有偶数个数据,则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即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2)求众数时,先数出各数据在这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有时一组数据的众数不只一个.

例4 某单位欲从内部招聘管理人员一名,对甲、乙、丙3名候选人进行了笔试和面试两项测试,3

图19-1

根据录用程序,组织200名职工对三人利用投票推荐的方式进行民主评议,三人得票率(没有弃权票,每位职工只能推荐1人)如图19-1所示,每得一票记作1分.

(1)请算出三人的民主评议得分;

(2)如果根据三颂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精确到0.01)?

(3)根据实际需要,单位将笔试、面试、民主评议三项测试得分按的4∶3∶3比例确定个人成绩,那么谁将被录用?

解 (1)三人民主评议的得分分别为:甲200×25%=50(分),乙200×40%=80(分),丙200×35%=70(分).

(2)按三项平均成绩计算,甲的成绩是31(75+93+50)≈72.67,乙的成绩是3

1

(80+70+80)≈76.67,丙的成绩是

3

1

(90+68+70)=76.00.乙的成绩最高,他将被录用. (3)若笔试、面试、民主评议三项测试得分按4∶3∶3的比例确定,三人的成绩分别为:

.9.723

343

50393475=++?+?+?=

甲x

.0.773

34380370480=++?-?+?=乙x

.4.77334370368490=++?+?+?=丙x

丙的成绩最高,他将被录用.

说明 (1)计算加权平均数,随着权数的不同,结果可能不同.权数最大的数据对平均数的结果影响最大;

(2)在实际问题中,往往采用加权平均数算法,而很少用算术平均数的算法.

例5 甲、乙两同学近期5次百米跑测试成绩的平均数相同,甲同学成绩的方差2

甲s =4,乙同学成绩的方差2

乙s =3.1,则对他们测试成绩的稳定性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的成绩较稳定

B .乙的成绩较稳定

C .甲、乙成绩的稳定性相同

D .甲、乙成绩的稳定性无法比较

分析 因为方差越小,波动就越小,且2

甲s >2

乙s ,所以乙同学的成绩波动就小,即乙的成绩较稳定.故选B .

说明 中考对极差、方差和标准差这三个统计量的考查,主要侧重于在实际情景中对其意义的理解,以及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例6 某校从甲、乙两名优秀选手中选择一名选手参加全市中学生田径百米比赛,该校

预先对这两名选手测试了8狄,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

s)

1 2 3 4 5 6 7 8 甲选手的成绩 12.1 12.2 13.0 12.5 13.1 12.5 12.4 12.2 乙选手的成绩

12.0

12.4

12.8

13.0

12.2

12.8

12.3

12.5

根据测试成绩,请你运用所学过的统计知识做出判断,派哪一位选手参加比赛更好?为什么?

解 通过计算,可得甲x =12.5,乙x =12.5,2

甲s =0.12,2

乙s =0.1025.

∵甲x =乙x ,∴两位选手的平均成绩相等. 又∵2

甲s =2

乙s ,∴乙选手的成绩更稳定.

因此应该派乙选手去参加比赛.

说明 (1)当用求平均数的方法(包括众数和中位数)无法比较两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时,还要用方差(包括极差)进一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情况;看谁的波动小,就说明谁更稳定.

(2)

分数 50 60 70 80 90 100 人 (1)班 3 5 16 3 11 12 数 (2)班

2

5

11

12

13

7

请你根据所学的统计知识,分别从①平均数;②众数;③方差等不同的角度判断,综合分析这两个班中哪个班的考试成绩更加优秀.

解 通过观察和计算,

九年级(1)班:平均数80,众数70,方差244; 九年级(2)班:平均数80,众数90,方差180.

从平均数看,两个班考试成绩相当,不分优劣;从众数看(2)班成绩较好;从方差看(2)班成绩较稳定;综上所述(2)班成绩更加优秀.

(3)比较的角度不同,所得结论不一定相同. 三、课标下新题展示

例7 某校为了解九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情况,以九年(1)班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为样本,按A ,B ,C ,D 四个等级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绘成如下两幅统计图(见图19-2),请你结合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图19-2

(说明:A 级:90分~100分;B 级:75分~89分;C 级:60分~74分;D 级:60分以下)

(1)求出D 级学生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2)求出扇形统计图中C 级所在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3)该班学生体育测试成绩的中位数落在哪个等级内; (4)若该校九年级学生共有500人,请你估计这次考试中A 级和B 级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解 (1)4%;(2)72°;(3)B ;

(4)依题意知:A 级和B 级学生的人数和占全班总人数的76%,500×76%=380,所以估计这次考试中A 级和B 级的学生共有约380人.

例8 在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男子单打决赛在我国选手马琳和王励勤之间展开.双方苦战七局,最终王励勤以4∶3获得胜利.七局比分如下表:

(1)).

(2)信互动且预测结果正确的观众,都能参加“乒乓大礼包”的抽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有32320名观众参与了此次短信互动活动,其中有50%的观众预测王励勤获胜.刘敏同学参加了本次“短信互动”活动,并预测了王励勤获胜,如果从中抽取20名幸运观众,并赠送“乒乓大礼包”一份,那么刘敏同学中奖概率有多大?

解 (1)马琳得分的众数为11;王励勤得分的平均数为9.7,中位数为11.

(2)根据题意,预测正确的观众总数为32320×50%=16160,他们成为幸运观众的可能性相同,而幸运观众数为20,故刘敏中奖的概率为

?=808

1

1616020

四、课标考试达标题 (一)选择题

1.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解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分别作了四种不同的抽样调查.你认为抽样比较合理的是( ).

A .在公园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B .在医院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C .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的健康状况

D .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2.图19-3中,用来表示不同品种的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最为合适的是( ).

图19-3

3.某地今年1月1~4

日期1月1日 1月2日 1月3日 1月4日

最高

5℃4℃0℃4℃

气温

最低

0℃-2℃-4℃-3℃

气温

其中温差最大的是

A.1月1日B.1月2日

C.1月3日D.1月4日

4.已知样本x1,x2,x3,x4的平均数是2,则x1+3,x2+3,x3+3,x4+3的平均数为( ).A.2 B.2.75 C.3 D.5

5.数学老师对小明参加的四次中考数学模拟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小明的数学成绩是否稳定,因此老师需要知道小明这四次数学成绩的( ).

A.平均数B.众数 C.中位数D.方差

6.在1000个数据中,用适当的方法抽取了50个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统计.频率分布表中,在54.5~57.4这一组的频率是0.12,那么估计总体落在这一组之间的数据有( ).A.120个B.60个C.12个D.6个

(二)填空题

7.在扇形统计图中,占圆12%的扇形的圆心角是______°,圆心角是144°的扇形占它所在圆的面积的______(填百分数).

8.班主任为了解学生周末在家的学习情况,家访了班内的六位学生,了解到他们在家的学

______.

学生姓名小丽小明小颖小华小乐小恩

学习时间

4 6 3 4

5 8

(小时)

9.数据-2,-1,0,1,2的方差是______.

10.某生物小组11人到校外采集植物标本,其中有2人每人采集到6件,有4人每人采集到3件,有5人每人采集到4件,则这个小组平均每人采集标本______件.

(三)解答题

11.宁波港是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大港,年货物吞吐量位居中国内地第二、世界排名第五,成功跻身于国际大港行列.如图19-4是宁波港1994年至2004年货物吞吐量

统计图.

图19-4

(1)从统计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请说出两个;

(2)有人判定宁波港货物吞吐量每两年间的增长率都不超过30%,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

吗?请说明理由.

12.某校初一年级学生每人都只使用甲、乙、丙三种品牌中的一种计算器,图19-5是该年级全体学生使用3种不同品牌计算器人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图19-5

(1)求该校初一年级学生的总人数;

(2)你认为哪种品牌计算器的使用频率最高?并求出这个频率.

(3)通过以上统计结果,请你给为学校供货的商家提出一条进货的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D . 2.D . 3.D . 4.D . 5.D . 6.A . 7.43.2,40%. 8.4,4.5. 9.2. 10.4. 11.(1)略;

(2)不对;比如1994年到1996年的年增长率为30.6%,超过了30%. 12.(1)20+60+120=200(人);

(2)丙牌使用频率最高,为%100200

120

=60%; (3)多进丙牌计算器.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测试题(附答案)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为了了解某商品促销广告中所称中奖率的真实性,某人买了100件该商品调查其中奖率, 那么他采用的调查方式是______. 2、为了了解某校七年级400名学生的期中数学成绩的情况,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的数学成 绩进行分析。在这个问题中, 总体是 ,个体是 ,样本是 ,样本容量是 . 3、在进行数据描述时,要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应采用 图;要显示部分在总体 中所占的百分比,应采用 图;要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应采用 图;要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应采用 图. 4、进行数据的调查收集,一般可分为以下六个步骤,但它们的顺序弄乱了,正确的顺序是 (用字母按顺序写出即可) A 、明确调查问题; B 、记录结果; C 、得出结论; D 、确定调查对象; E 、展开调查; F 、选择调查方法。 5、在扇形统计图中,其中一个扇形的圆心角是216°,则这年扇形所表示的部分占总体的百 分数是 . 6、某校八年级(1)班为了了解同学们一天零花钱的消费情况,对本班同学开展了调查,将 同学一周的零花钱以2元为组距,绘制如图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 知从左到右各组的频数之比为2∶3∶4∶2∶1. (1)若该班有48人,则零花钱用最多的是第 组,有 人; (2)零花钱在8元以上的共有 人; (3)若每组的平均消费按最大值计算,则该班同学的日平均消费额 是 元(精确到0.1元) 7、根据预测,21世纪中叶我国劳动者构成比例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如图 5所示,则第一、二、三产业劳动者的构成比例 是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全班有40位学生,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车,还有 的乘车来上学,根据以下已知信息完成统计表: 9、刘强同学为了调查全市初中生人数,他对自己所在城区人 口和城区初中生人数作了调查:城区人口约3万,初中 生人数约1200.全市人口实际约300万,为此他推断全市初中生人数为12万.但市教育局提供的全市初中生人数约8万,与估计数据有很大偏差.请你用所学的统计知识,找出其中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 10、如果你是班长,想组织一次春游活动,用问卷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进行调查,你设计的调 查内容是(请列举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数(元) 人数 12108642

初中数学数据的分析

一、选择题 1. 有8个数的平均数是11,还有12个数的平均数是12,则这20个数的平均数是( ) A. 11.6 B. 232 C. 23.2 D. 11.5 2.小明与小华本学期都参加了5次数学考试(总分都为100分),数学老师想判断这两个同学的数学成绩谁更稳定,在做统计分析时,老师需要比较这两个人5次数学成绩的(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众数 D 中位数 3.某鞋柜售货员为了了解市场的需求,需要知道所销售的鞋子码数的( ) A 中位数 B 众数 C 平均数 D 方差 4.某个班级期末英语成绩的平均分是75分,方差为225分2,如果每个学生都多考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方差不变,平均分不变 B 平均分变大,方差不变化 C 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大 D 平均分变大,方差变大 5.一组数据的方差为2s ,将这组数据的每个数据都扩大三倍,所得到的一组新的数据的 方差为( ) A 29s B 2s C 23s D 22s 6.一个样本的方差是22221261 [(5)(5)(5)]6 s x x x =-+-++-L ,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 为( )A 6 B 16 C 5 D 5 6 7.某班七个合作学习小组人数如下:5,5,6,x ,7,7,8.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7 B .6 C .5.5 D .5 8.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2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销售定额,统计了 这25人某月的销售量如下表: 公司营销人员该月销售量的中位数是( ). A .400件 B .350件 C .300件 D .360件 9.某超市购进了一批不同价格的皮鞋,下表是该超市在近几年统计的平均数据.要使 该超市销售皮鞋收入最大,该超市应多购( )的皮鞋 A .160元 B .140元 C .120元 D .100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讲义上课讲义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 描述讲义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讲义 (一)、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的步骤:1)收集数据;2)整理数据;3)描述数据;4)分析数据;5)得出结论2.所要考察的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称为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 ___________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_______ ____叫做样本容量. 3. (2015·福建漳州中考)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 A.了解一批圆珠笔的使用寿命 B.了解全国九年级学生身高的现状 C.考查人们保护海洋的意识 D.检查一枚用于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的各零部件 4.电视剧《铁血将军》在我市拍摄,该剧展示了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的光辉形象.某校为了了解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从全校2 4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样本是() A.2 400名学生 B.100名学生 C.所抽取的100名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 D.每一名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 5.为了了解某校九年级学生的视力,从中抽取60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 ). (A)每名学生的视力 (B)60名学生的视力 (C)60名学生 (D)该校九年级学生的双眼视力6.为了反映某地区的天气变化趋势,最好选择( ). (A)扇形统计图 (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以上三种都不行 7.要调查某校七年级学生周日的睡眠时间,选取调查对象最合适的是( ). (A)选取一个班级的学生(B)选取50名男生 (C)选取50名女生(D)随机选取50名七年级学生

8.某中学学生会为了解该校学生喜欢球类活动的情况,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让若干名学生从足球、乒乓球、篮球、排球四种球类运动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并将调查的结果绘制成如下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1,图2,要求每位同学只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球类运动;图中用乒乓球、足球、排球、篮球代表喜欢该项目的学生人数). 图1 图2 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在这次研究中,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 (2)喜欢排球的人数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的扇形圆心角是多少度? (3)补全折线统计图. 9.下图是根据某乡2009年第一季度“家电下乡”产品的购买情况绘制成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第一季度购买的“家电下乡”产品的总台数为______; (2)把两幅统计图补充完整.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易错题汇编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易错题汇编 一、选择题 1.郑州某中学在备考2018河南中考体育的过程中抽取该校九年级20名男生进行立定跳远测试,以便知道下一阶段的体育训练,成绩如下所示: 成绩(单位:米) 2.10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人数23245211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是 5 B.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是 2.30 C.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是 2.25 D.这些运动员成绩的方差是 0.0725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方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公式和定义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由表格中数据可得: A、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是2.35,错误; B、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是2.30,正确; C、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是 2.30,错误; D、这些运动员成绩的方差不是0.0725,错误; 故选B. 【点睛】 考查了方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熟练掌握定义和计算公式是本题的关键,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 2.某射击运动员在训练中射击了10次,成绩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众数是8 B.中位数是8 C.平均数是8.2 D.方差是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图形数出各环数出现的次数,在进行计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 【详解】 根据图表可得10环的2次,9环的2次,8环的3次,7环的2次,6环的1次.所以可得 众数是8,中位数是8,平均数是102+92+83+72+61 =8.2 10 ????? 方差是 22222 2(108.2)2(98.2)3(88.2)2(78.2)(68.2) 1.56 10 ?-+?-+?-+?-+- =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统计的基本知识,关键在于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的概念.特别是方差的公式. 3.有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根据调查,将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效果.现在糖果价格有了调整: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但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 变,则x y 等于() A.3 4 a b B. 4 3 a b C. 3 4 b a D. 4 3 b a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表示出价格变化前后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进而得出等式求出即可.【详解】 解:∵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 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 ∴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为:ax by x y + + , ∵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 ∴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为: 1520 (1)(1) 100100 a x b y x y -?++ + , ∵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变,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课前热身】 1.一组数据4,5,6,7,7,8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7,7 B.7,6.5 C.5.5,7 D.6.5,7 2.我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04年到,我市GDP增长率分别为9.6%、10.2%、10.4%、10.6%、10.3%. 经济学家评论说,这5年的年度GDP增长率相当平稳,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增长率相当平稳”说明这组数据的比较小. A.中位数 B.平均数 C.众数 D.方差 3.在一次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某位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5, 9.4, 9.6, 9.9, 9.3, 9.7,9.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是() A.9.2 B.9.3 C.9.4 D.9.5 4.若样本数据1,2,3,2的平均数是a,中位数是b,众数是c,则数据a,b,c的标准差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2. D 3. D 4.0 ◆【考点聚焦】 〖知识点〗 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方差的简化公式 〖大纲要求〗 了解样本方差、总体方差、样本标准差的意义,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掌握它的计算公式,会计算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掌握整理数据的步骤和方法. ◆【备考兵法】 1.方差的定义 在一组数据x1,x2,…,x 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 这组数据的方差.通常用“S2”表示,即S2=1 n [(x1-x)2+(x2-x)2+…+(x n-x)2]. 2.方差的计算

(1)基本公式 S 2 = 1n [(x 1-x )2+(x 2-x )2+…+(x n -x )2 ] (2)简化计算公式(Ⅰ) S 2 = 1n [(x 12+x 22+…+x n 2)-n x 2],也可写成S 2=1n (x 12+x 22+…+x n 2)-x 2 ,此公式的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原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平均数的平方. (3)简化计算公式(Ⅱ) S 2 = 1n [(x`12+x`22+…+x`n 2)-nx x `2 ]. 当一组数据中的数据较大时,可以依照简化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每个数据同时减去一个与它们的平均数接近的常数a ,得到一组数据x`1=x 1-a ,x`2=x 2-a ,…x`n =x n -a ,?那么S 2 = 1n [(x`12+x`22+…+x`n 2)-n x `2],也可写成S 2=1n (x`12+x`22+…+x`n 2)-x `2 .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新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新数据平均数的平方. 3.标准差的定义和计算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S”表示,即 S=2S = 222121 [()()()n x x x x x x n -+-++-g g g 4.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 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特征数,常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我们所研究的权是这两组数据的个数相等、平均数相等或比较接近时的情况. 方差较大的数据波动较大,方差较小的数据波动较小.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1.考查平均数的求法,有关习题常出现在填空题或选择题中,如: (1)已知一组数据为3,12,4,x ,9,5,6,7,8的平均数为7,则x = (2)某校篮球代表队中,5名队员的身高如下(单位:厘米):185,178,184,183,180,则这些队员的平均身高为( ) (A )183 (B )182 (C )181 (D )180 2.考查样本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有关试题常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如: (1)数据90,91,92,93的标准差是( )(A )2 (B )54 (C )54 (D )52 (2)甲、乙两人各射靶5次,已知甲所中环数是8、7、9、7、9,乙所中的环数的平均数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图文解析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图文解析 一、选择题 1.某兴趣小组为了解我市气温变化情况,记录了今年月份连续6天的最低气温(单位:℃):7,4,2,1,2,2 ----,关于这组数据,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平均数是B.中位数是C.众数是D.方差是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2= [(x1﹣)2+(x2﹣)2+…+(x n﹣)2]. 【详解】 解:有题意可得,这组数据的众数为-2,中位数为-2,平均数为-2,方差是9 故选D. 2.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竞赛,进入决赛的共有20名学生,他们的决赛成绩如下表所示: 决赛成绩/分95908580 人数4682 那么20名学生决赛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85,90 B.85,87.5 C.90,85 D.95,90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85分的有8人,人数最多,故众数为85分; 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第10、11两个数, 为85分,90分,中位数为87.5分. 故选B. 考点:1.众数;2.中位数 3.有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根据调查,将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效果.现在糖果价格有了调整: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但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 变,则x y 等于()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讲义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一、知识梳理 知识点1:普查与抽样调查 (1)收集数据的方法通常有 和 两种。 (2)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 调查,称为普查,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 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 称为个体。 (3)抽样调查时要注意样本的 和 。 知识点2:数据的表示 (1)扇形统计图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 和 的关系。(圆代表总体,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 其特点是:①能清楚地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 ; ②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 的大小; ③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应等于 。 知识点3:统计图的选择 (1)我们常用的统计图有 、 、 。 (2)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 。 二、典例剖析 考点一:普查与抽样调查 例1:(1)为了解我国七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采用的调查方式最合理的是( ) A 、普查 B 、抽样调查 C 、局部调查 D 、小范围调查 (2)为了了解“时风三轮车”在某地区农村的使用情况,黄老对某个村使用三轮车的100户农民进行了统计。对于黄老的这种做法,你的看法是 (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 。 例2: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某校计划在午间校园广播台播放“百家讲坛”的部分内容.为了了解学生的喜好,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人只选一项内容),整理调查结果,绘制统计图如下: 请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抽取的学生数为_______名; (2)该校有3000名学生,估计喜欢收听易中天《品三国》的学生有_______名; (3)估计该校女学生喜欢收听刘心武评《红楼梦》的约占全校学生的_ ___%; (4)你认为上述估计合理吗?理由是什么? 《红楼梦》《品三国》《论语》博物院《庄子》内容

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

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某兴趣小组为了解我市气温变化情况,记录了今年月份连续6天的最低气温(单----,关于这组数据,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位:℃):7,4,2,1,2,2 A.平均数是B.中位数是C.众数是D.方差是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2= [(x1﹣)2+(x2﹣)2+…+(x n﹣)2]. 【详解】 解:有题意可得,这组数据的众数为-2,中位数为-2,平均数为-2,方差是9 故选D. 2.甲、乙、丙三个不同品种的苹果树在同一地区进行对比试验,从每个品种的苹果树中随机各抽取10棵,对它们的产量进行统计,绘制统计表如下: 品种甲乙丙 平均产量/(千克/棵)9090 方差10.224.88.5 若从这三个品种中选择一个在该地区推广,则应选择的品种是() A.甲B.乙C.丙D.甲、乙中任选一个【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方差等数据的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根据平均数、方差等数据的比较可以得出甲品种更适在该地区推广.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方差,掌握平均数、方差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3.某青年排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

年龄(单位:岁)1819202122 人数14322 则12名队员的年龄() A.众数是20岁,中位数是19岁B.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19岁 C.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5岁D.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岁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中位数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众数是指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众数可以不存在或多于一个). 【详解】 解:在这一组数据中19岁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19岁;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20岁,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20岁.故选:D. 【点睛】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4.小明参加射击比赛,10次射击的成绩如表: 若小明再射击2次,分别命中7环、9环,与前10次相比,小明12次射击的成绩 () A.平均数变大,方差不变B.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 C.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大D.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首先利用计算出前10次射击的平均数,再计算出方差,然后计算出再射击2次后的平均数和方差,进而可得答案. 【详解】 前10次平均数:(6×3+7×1+8×2+9×1+10×3)÷10=8, 方差:S2= 1 10 [(6﹣8)2×3+(7﹣8)2+(8﹣8)2×2+(9﹣8)2+3×(10﹣8)2]=2.6, 再射击2次后的平均数::(6×3+7×1+8×2+9×1+10×3+7+9)÷12=8,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真题汇编及答案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真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校团委组织开展“医助武汉捐款”活动,小慧所在的九年级(1)班共40名同学进行了捐款,已知该班同学捐款的平均金额为10元,二小慧捐款11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0元是该班同学捐款金额的平均水平B.班上比小慧捐款金额多的人数可能超过20人 C.班上捐款金额的中位数一定是10元D.班上捐款金额数据的众数不一定是10元【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的定义依次判断. 【详解】 ∵该班同学捐款的平均金额为10元, ∴10元是该班同学捐款金额的平均水平,故A正确; ∵九年级(1)班共40名同学进行了捐款,捐款的平均金额为10元, ∴班上比小慧捐款金额多的人数可能超过20人,故B正确; 班上捐款金额的中位数不一定是10元,故C错误; 班上捐款金额数据的众数不一定是10元,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数据统计中的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的定义,正确理解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A.7,6 B.7,4 C.5,4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可知a+b+c=5×3,据此可得出1 3 (-2+b-2+c-2)的值;再由 方差为4可得出数据a-2,b-2,c-2的方差. 【详解】 解:∵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a+b+c=5×3=15, ∴1 3 (a-2+b-2+c-2)=3, ∴数据a-2,b-2,c-2的平均数是3;∵数据a,b,c的方差为4, ∴1 3 [(a-5)2+(b-5)2+(c-5)2]=4,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附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A.3,2 B.3,4 C.5,2 D.5,4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平均数为(a?2 + b?2 + c?2 )=(3×5-6)=3;原来的方差: ;新的方差: ,故选 B. 考点:平均数;方差. 2.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A.7,6 B.7,4 C.5,4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可知a+b+c=5×3,据此可得出1 3 (-2+b-2+c-2)的值;再由 方差为4可得出数据a-2,b-2,c-2的方差. 【详解】 解:∵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a+b+c=5×3=15, ∴1 3 (a-2+b-2+c-2)=3, ∴数据a-2,b-2,c-2的平均数是3;∵数据a,b,c的方差为4, ∴1 3 [(a-5)2+(b-5)2+(c-5)2]=4, ∴a-2,b-2,c-2的方差=1 3 [(a-2-3)2+(b-2-3)2+(c--2-3)2] = 1 3 [(a-5)2+(b-5)2+(c-5)2]=4, 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方差,熟练掌握平均数以及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3.对于一组统计数据:1,1,4,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位数是1 B.众数是1 C.平均数是1.5 D.方差是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依次计算可得答案.【详解】 解:将数据重新排列为:1、1、1、3、4,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A选项正确; 众数是1,B选项正确; 平均数为11134 5 ++++ =2,C选项错误; 方差为1 5 ×[(1﹣2)2×3+(3﹣2)2+(4﹣2)2]=1.6,D选项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4.2022年将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季奥运会,很多学校为此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下表记录了某校4名同学短道速滑成绩的平均数x和方差S2,根据表中数据,要选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选择() A.队员1 B.队员2 C.队员3 D.队员4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方差的意义先比较出4名同学短道速滑成绩的稳定性,再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即可求出答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知识讲解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相关概念,并能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普查和抽样调查各自的优缺点; 3.学会设计调查问卷并收集数据; 4.能把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组整理,并能绘制相关的统计图表,根据统计图表,估计总体的相关特性; 5.知道三种常见的统计图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要点梳理】 要点一、普查与抽样调查 1.普查与抽样调查 (1)普查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所做的调查叫做普查. 要点诠释: 普查又叫“全面调查”.它要求对考查范围内的所有个体一个不漏地进行准确统计. (2)抽样调查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所做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 要点诠释: ①抽样调查是对总体中的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以样本来估计总体的情况. ②抽样调查的注意点:1.随机取样;2.取样具有代表性;3.若样本由具有明显不同特征的部分组成,应按比例从各部分抽样. (3)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普查通过调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来收集数据,调查的结果准确,但往往花费多,工作量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例如:测试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或炮弹的杀伤半径等),不能进行普查. 抽样调查通过调查样本中的每个个体来收集数据,调查范围小,花费较少,工作量较小,便于进行,但样本的抽取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对总体的估计.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要点诠释: 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和所付出代价的大小. 2.调查的相关概念 总体:我们把所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个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不带单位). 要点诠释: ①“调查对象的全体”一般是指调查对象的某种数量指标的全体,如对于一个班级,如果考察的是这个班学生的身高,那么总体是指这个班学生身高的全体,不能错误地理解为学生的全体是总体. ②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一个总体中可以有许多样本,样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总体. ③样本容量是一个数字,没有单位.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通过样本对总体的估计越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详细全面)

第五讲、数据分析 一、数据的代表 (一)、(1)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x1,x2,,x n,那么,x= 1(x +x + +x)叫做这n个数的平均数,x读n 1 2 n 作“x拔”。 注:如果有n个数x1, x2,, x n的平均数为x,则①ax1, ax2,,ax n的平均数为a x;②x1+b,x2+b,,x n+b的平均数为x+b;③ax1+b,ax2+b,, ax n +b的平均数为a x +b。 (2)加权平均数:如果n个数中,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 k出现f k次(这里f1+ f2+f k =n), 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x = x1f1+x2f2+xk fk,这样求得的平均数x叫做加权平均 n 数,其中f1, f2,, f k叫做权。 ( 3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①定义法:当所给数据x1, x2 ,, x n,比较分散时,一般选用定义公式:x = 1(x +x + +x) 1 2 n n 1 2 n ②加权平均数法:当所给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x= x1f1+x2f2+xk fk,其中n f1+ f2+f k =n。 ③新数据法: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x=x'+a。其中,常数a通常取接近这组数据平均数的较“整”的数,x'1= x1 a,x'2=x2 a,…,x'n=x n a。x'=1(x' +x' + +x' )是新数n 1 2 n 据的平均数(通常把 x1,x2,,x n,叫做原数据,x'1,x'2,, x'n ,叫做新数据)。 (4)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①联系:都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均为 1 )。②区别:算术平均数就是简单的把所有数加起来然后除以个数。而加权平均数是指各个数所占的比重不同,按照相应的比例把所有数乘以权值再相加,最后除以总权值。 (二)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注:不是唯一的,可存在多个) (三)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①在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把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②如果n是奇数,则中位数是第n+1个;若n是偶数,则中位2 数处于第n和第n +1个的平均数;③中位数一般都是唯一的) 22 二、数据的波动 (一)极差: (1)概念: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2)意义:能够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极差越大,波动越大。 (二)方差: (1)概念:在一组数据x1,x2,,x 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通常用 “ s2”表示,即s2= 1[(x1x)2+(x2x)2+ +(x n x)2] 1 2 n (2)意义:衡量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n 数据的波动越稳定。 注:如果有n个数x1, x2,,x n的方差为s2,则①ax1,ax2,,ax n的方差为a2s2;②x1+b,x2+b,,x n+b的方差为s2;③ax1+b, ax2 +b,,ax n +b的方差为a2s2。 (三)方差的计算 (1)基本公式:s2= 1[(x1x)2+(x2x)2+ +(x n x)2] 1 2 n (2)简化计算公式(Ⅰ):2 1 2 2 2 2也可写成s2=1[(x2+x2+ +x2)] x2此公式的记忆方法是:方差 n 等于原数据n1 2 n n 平方的平均数减去平均数的平方。 1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题及答案上课讲义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题及答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选择题(共10小题;共30分) 1.假如你想知道自己的步长,那么你的调查问题是 A.我自己 C.步长 复习题及答案 () B.我每跨一步平均长度为多少 D.我走几步的长度 C. 从中抽取的 D. 名师生对我市 三创”工作的知晓情况 6.某校为了解九年级 M 个班级学生(每班名)的视力情况,下列做法中,比较合理的是 () A. 了解每一名学生的视力情况 B. 了解每一名男生的视力情况 2.调查某班30名同学的跳高成绩时,在收集到的数据中,不足 超 过】.50米的数岀现的频率是 () -昭米的数岀现的频率是|爲糾,则达到或 C. 了解每一名女生的视力情况 D.每班各抽取 名男生和良右名女生,了解他们的视力情况 A. D. 3.为了解某市参加中考的 名学生的体重情况,抽查了其中 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下面 叙述正确的是() A . 32 °°q 名学生是总体 B. 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C. 每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个体 D. 以上调查是普查 7.今年我市有近1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 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 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C.每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 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 B.近万名考生是总体 名学生是样本容量 8.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 3 个黑球和若干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在不允许将球倒岀来数的前 提下,小明为估计其中的白球数,采用如下办法:随机从中摸岀一球,记下颜色后放回袋中,充分摇匀 后,再随机摸岀一球,记下颜色, …,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小明共摸 次,其中次摸到黑球?根 据上述数据,小明估计口袋中白球大约有 () A.甲校的女生与乙校的女生一样多 C.甲校的女生比乙校的女生多 人,乙学校有1250人,则 ___________ B.甲校的女生比乙校的女生少 D.甲校与乙校共有女生 12S °人 5.为了解某校 名师生对我市 三创”工作(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知晓 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 卩工:名师生进行问卷调查,这项调查中的总体是 () A. “I 川名师生对我市 三创”工作的知晓情况 B. 从中抽取的 名师生 A. B. C. 个 D. 个 9.已知2001年至2012年杭州市小学学校数量(单位:所)和在校学生人数(单位:人)的两幅统计图, 由图得岀如下四个结论: ①学校数量2007年至2012年比2001年至2006年更稳定; ②在校学生人数有两次连续下降,两次连续增长的变化过程; ③2009年的 大于 ; ④2009年至2012年,各相邻两年的学校数量增长和在校学生人数增长最快的都是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__________ T . J I T - J - f t 4 t - T 2011年至2012年. :咬人埶tA * 曲阵至:沁卑恸怖J 学住检学生人 勒 I I I 一 ■ I, I I ■ i, I I

人教版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一组数据2a -,42a +,6,83a -,9,其中a 为任意实数,若增加一个数据5,则该组数据的方差一定() A .减小 B .不变 C .增大 D .不确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把原来数据的平均数算出来,再把方差算出来,接着把增加数据5以后的平均数算出来,从而可以算出方差,再把两数进行比较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原来数据的平均数= 242683925 555 a a a -++++-+==, 原来数据的方差=22222 2 (25)(45)(265)(835)(95)5 a a a S --+-++-+--+-=, 增加数据5后的平均数=2426839530 565 a a a -++++-++==(平均数没变化), 增加数据5后的方差= 222222 21 (25)(45)(265)(835)(95)(55)6 a a a S --+-++-+--+-+-= , 比较2S ,21S 发现两式子分子相同,因此2S >2 1S (两个正数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基本概念,熟记方差的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要比较增加数据后的方差的变化,可分别求出原来的方差和改变数据后的方差,再进行比较. 2.已知一组数据a 、b 、c 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 A .7,6 B .7,4 C .5,4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数据a ,b ,c 的平均数为5可知a+b+c=5×3,据此可得出1 3 (-2+b-2+c-2)的值;再由方差为4可得出数据a-2,b-2,c-2的方差. 【详解】 解:∵数据a ,b ,c 的平均数为5,∴a+b+c=5×3=15,

初中数学专题讲义-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初中数学专题讲义-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一、课标下复习指南 (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统计调查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实际中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1)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 (2)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属于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简称抽查.抽查体现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总体、个体及样本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个体: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说明 抽样调查是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它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常采用问卷调查等调查方式. 用划记法记录数据,通过表格整理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数据的分布规律. 说明 对于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2.频数与频率 (1)频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该组的频数. (2)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称为频率.频率反映了各组频数在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3.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 (1)条形图 将数据按要求分成若干小组,并用“划记”的方法统计出各小组的频数;再根据统计的频数画出条形图. (2)扇形图 将数据按要求分成若干小组,统计出各小组的频数,并算出各组的频数占数据总数的百分比;画一个圆,并规定圆的面积表示100%;算出各百分数所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用量角器画出各扇形,并标出各百分数. (3)折线图 以横轴表示统计的时间,纵轴表示数据,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平面内描点;用线段从左到右将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 (4)频数分布直方图 用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的一般步骤为: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确定组距与组数;决定分点;列数频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①把数据按一定的规律分成组的个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称为组距. 1+-=的整数部分组距最小值 最大值组数; ②数据分组时,对数据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既不能有一个数据同时落在两个组内重复出现的现象,也不能有一个数据不在任何组内的遗漏现象; ③频数分布直方图能够显示各组频数的分布情况,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5)频数折线图 频数折线图可以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画出来.取频数分布直方图中每一个矩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在横轴上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即在直方图的左边和右边各取一个频数为0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解析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解析 一、选择题 1.在一次数学答题比赛中,五位同学答对题目的个数分别为7,5,3,5,10,则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众数是5 B.中位数是5 C.平均数是6 D.方差是3.6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的定义判断各选项正误即可. 【详解】 A、数据中5出现2次,所以众数为5,此选项正确; B、数据重新排列为3、5、5、7、10,则中位数为5,此选项正确; C、平均数为(7+5+3+5+10)÷5=6,此选项正确; D、方差为1 5 ×[(7﹣6)2+(5﹣6)2×2+(3﹣6)2+(10﹣6)2]=5.6,此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平均数、中位数以及众数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定义以及计算公式,此题难度不大. 2.某校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参赛10名选手的得分情况如表所示: 那么,这10名选手得分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85.5和80 B.85.5和85 C.85和82.5 D.85和85 【答案】D 【解析】 【分析】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只一个; 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详解】 数据85出现了4次,最多,故为众数; 按大小排列第5和第6个数均是85,所以中位数是85.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

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 3.在只有15人参加的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的成绩各不相同,若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 )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是中位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知道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中位数就可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 【详解】 15名参赛选手的成绩各不相同,第8名的成绩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所以选手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就可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 故选B. 【点睛】 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 4.某校四个绿化小组一天植树的棵数如下:10,x,10,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8 B.9 C.10 D.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可知这组数据的众数(因10出现了2次)与平均数都是10;再根据平均数是10,可求出这四个数的和是40,进而求出x的数值;然后把这四个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由于是偶数个数据,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详解】 当x=8时,有两个众数,而平均数只有一个,不合题意舍去. 当众数为10,根据题意得(10+10+x+8)÷4=10,解得x=12, 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8,10,10,12, 处于中间位置的是10,10, 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0+10)÷2=10. 故选C. 【点睛】 本题为统计题,考查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解题时需要理解题意,分类讨论.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统计的意义与作用,认识并收集原始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数量单 位),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2、数学思考:经历随机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与推测的全过程渗透“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 思考方法。 3、解决问题:能设计统计活动,根据结果检验某些预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 作。 4、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方法的实用价值;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 性,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将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让每个学生经历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随机原始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中用1格表示多个数量单位。 【教学过程】 一、设疑生趣、导入活动。 1、介绍朋友,以疑激趣。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 (课件)“嗨!大家好,我是小精灵贝贝。你们想玩一个心理活动的游戏吗?它可以判断你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不过在玩游戏的时候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先来试一试,好吗?” 2、收集整理,汇报方法。 “瞧!停车场,每种机动车的数量是多少呢?” (1)我们获得了什么信息? 某停车场各种机动车停车情况:(课件出示) 摩托车:3辆大客车:5辆小汽车:9辆载重车:2辆 (2)我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收集的?(将机动车分类收集) 3、抓住起点,铺垫导入。 (1)发挥想象:你想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表? (2)根据机动车的种类和数量,统计表分成了几栏?每栏画了几格? (“栏目”、“合计”各一格)推测:5、7种车要画几格?(合情推理) (3)你还能打算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图?一格代表几辆车? 导入板题:刚才大家统计得很好,为了玩好今天的心理测试游戏,我们进一步探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创设情境、探究问题。 (一)数据的收集 1、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小精灵:“同学们真棒!静止的机动车数量大家会统计了,可是象这样运动中的机动车数量又该怎样统计呢?”(演示机动车通过路口片断) 2、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 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车子太多、不是一种一种的开过、速度太快……) 3、阅读分析,讨论问题。(良好习惯的养成) (1)阅读教材:例1及收集数据部分。 (2)分析讨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3)汇报交流。 ①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A、发挥分工合作的小组优势:制定好分工合作的方案。 B、采用正确的收集数据方法:根据机动车种类,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 ②描述画“正”字方法: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正”字的收集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