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大纲

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大纲
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大纲

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大纲

目录

《生物反应工程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1)

《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2)

《生物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4)

《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6)

《仪器分析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8)

《药物分析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10)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11)

《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13)

《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15)

《现代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16)

一、实验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实验通过对生化反应的了解和生化反应器的使用,熟悉生化反应工程原理,掌握简单的生物反应工程操作,巩固和检验已学的理论知识,为今后的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和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二、实验课程内容及具体要求

通过测定反应器的氧体积传质系数a k L 、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以及采用此反应器进行微生物的间歇和连续发酵过程的实验,熟悉生化反应工程原理,重点掌握生化反应器的使用,掌握简单的生物反应工程实验操作。

三、实验项目设置及学时分配

四、实验计划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实验20学时,各实验与讲课穿插进行。

五、实验考核及评分办法

1.学生进实验室要求做好预习报告;

2.对实验过程中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提出相应存在问题进行质疑; 3.综合每项实验状况给出成绩。

执笔人:曹飞

一、实验课程目的与任务

通过对工业化L-天冬氨酸的酶法生产过程进行实验,深入了解生化工程原理,掌握典型的生物反应过程操作,巩固和检验已学的理论知识,为毕业论文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实验课程内容及具体要求

本实验综合了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和生物反应器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典型产品的酶法制备了解生物工程的相关基本操作,掌握微生物菌种保存与培养、细胞固定化和酶法转化、目标产品的分离提取等基本实验技能。

三、实验项目设置及学时分配

四、实验计划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实验40学时,实验过程模拟工厂操作连续化进行。

五、实验考核与评分办法

1.学生进实验室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课程基础,相关课程进行复习,要有预习报告并检查;

2.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并通过提问方式进行质疑;

3.对实验报告给予评分(特别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解答)

4.综合每项实验状况给出成绩。

执笔人:曹飞

《生物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与生物化学相配套的实验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如电泳技术、层析技术、离心技术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技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为毕业论文工作及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实验,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和科学实验能力。

二、实验课程内容及具体要求

1.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作风和习惯,了解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加深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学会常用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学会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

三、实验项目设置及学时分配:

四、实验计划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实验64学时,各实验与讲课穿插进行。

五、实验考核及评分办法

1.学生进实验室要求有预习报告并检查;

2.对实验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提出相应存在问题进行质疑;

3.对实验报告给予评分(特别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4.综合每项实验状况给出成绩。

执笔人:谢宁昌

《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实验课程系统学习和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通过对各种微生物群体的、微观形态观察,熟悉各种微生物的基本特点;熟悉各种微生物染色技术、计数技术、大小测定、纯培养与接种技术、培养基灭菌技术等基本原理与操作要点;掌握简单的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巩固和检验已学的理论知识,为毕业论文工作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课程内容及具体要求

掌握和熟悉各种微生物的形态观察与染色技术、灭菌技术、分离与纯培养技术、数量与大小测定技术、接种技术等;熟悉实验操作原理与步骤,掌握有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项目设置及学时分配:

四、实验计划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实验64学时,各实验与讲课穿插进行。

五、实验考核及评分办法

1.每次实验课前,要求学生完成预习报告并检查完成情况;

2.实验完成后对学生完成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

3.对实验报告给予评分(要求学生总结实验完成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考虑解决方法);

4.综合每项实验状况给出成绩。

执笔人:徐虹李莎

《仪器分析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目的和任务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是学生掌握各种仪器及其分析方法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能规范地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操作、基本技术,熟悉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在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实验课程内容及具体要求

1.配合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各种分析仪器的原理和有关概念;

2.使学生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和主要分析对象;

3.掌握各种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重点掌握仪器主要操作参数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三、实验项目设置及学时分配:

四、实验计划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实验10学时,各实验与讲课穿插进行。

五、实验考核及评分办法

1.学生进实验室要求有预习报告并检查;

2.实验做完后对学生完成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并提出存在问题进行质疑;3.对实验报告给予评分(特别要求总结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4.综合每项实验状况给出成绩。

执笔人:屠春燕

《药物分析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目的和任务

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分析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以典型药物的检验以及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起药品质量的观念,掌握常用的药物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的原理和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作风,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课程内容及具体要求

通过药物分析实验,要求学生能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并掌握常用检测技术。

三、实验项目设置及学时分配

四、实验计划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实验10学时,课外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集中进行。

五、实验考核及评分办法

1.学生进实验室要求有预习报告并检查;

2.实验做完后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提出相应存在问题进行质疑;

3.对实验报告给予评分(特别要求总结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4.综合每项实验状况给出成绩。

执笔人:屠春燕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目的和任务

在开设分子生物学理论课的基础上,结合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全面系统的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拓宽相关专业知识面,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强化动手能力。

二、实验课程实验及具体要求

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操作原理,掌握有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项目设置及学时分配:

四、实验计划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实验32学时,各实验与讲课穿插进行。

五、实验考核及评分办法

1.学生进实验室要求有预习报告并检查;

2.实验做完后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提出相应存在问题进行质疑;

3.对实验报告给予评分(特别要求总结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4.综合每项实验状况给出成绩。

执笔人:许琳

《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对动植物细胞以及形态的观察,使学生能直观认识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加深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强化动手能力。

二、实验课程实验及具体要求

了解基础生物学实验的原理,掌握生物切片等实验技术以及显微镜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项目设置及学时分配:

四、实验计划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实验16学时,各实验与讲课穿插进行。

五、实验考核及评分办法

1.学生的考勤、实验表现和实验预习报告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30%;

2.实验报告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70%;

3.实验总成绩占课程平时成绩的70%。

执笔人:谢宁昌

2006年3月

《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mmunology

学分:1 学时:16

教学对象:生物技术专业

教学目的:在开设的理论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全面系统的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操作,拓宽专业知识面,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强化动手能力。。

基本要求:了解免疫学的实验操作原理,掌握有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实验一 ABC血型凝集反应(4学时)

玻片凝集试验

实验二抗原抗体沉淀反应(4学时)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实验三肝炎诊断试剂盒免疫标记(8学时)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重点:

常用免疫学实验技术基本原理和过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和过程。

难点:

免疫学实验技术基本原理

参考书:

1.现代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科学出版社林学颜主编1999年

2.临床免疫学技术上海科学出版社余贺谢少文主编

3.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郑武飞主编(1版、2版)

4. 临床免疫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林文棠朱平2002年

《现代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Practical skills in Biosciences and experiments

学分:4学分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32学时)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教学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

教学目的:

生物化学技术是生化研究及生化工业应用的方法的总称。本课程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生化研究中常见的实验技术,掌握在设计生化及微生物实验时必须考虑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研究途径,熟悉常见生物技术的操作规则及要领,了解最新的方法和技术,为从事本专业的科研、生产工作及独立追踪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坚实的和必备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及学习要侧重于全面掌握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技能,尤其在分析手段方面要重点理解。通过专业化的技术方法、设备和方案的学习和实验,能将各种生物技术充分利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中去。

实验内容:

1、溶菌酶的制备(12学时)验证性性实验

蛋清溶菌酶(E.C.3.2.2.7)是糖苷水解酶,分子量14000-15000,等电点11左右。溶菌酶能水解N-乙酰葡萄糖胺与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1.4糖苷键,溶解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而具有溶菌作用。离子交换色谱是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重要手段。通过从蛋青进行盐析及离子交换等手段来纯化溶菌酶,以便获取较纯的酶制品。

基本要求:

掌握溶菌酶制备的原理,熟悉实验过程,能顺利进行溶菌酶粗提、离子交换法纯化等步骤,完成溶菌酶的制备,获取酶制品。

重点:

掌握溶菌酶制备的原理,熟悉实验过程。

难点:

酶制品的获取。

2、溶菌酶纯度分析及SDS-PAGE电泳测定溶菌酶分子量(6学时)验证性性实验

SDS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能以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一种SDS-蛋白质复合物。当SDS与蛋白质结合后,蛋白质分子即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并远远超过了其原来的电荷,从而使天然蛋白质分子间的电荷差别就降低乃至消除了。与此同时,蛋白质在SDS 作用下结构变得松散,形状趋向一致,所以各种SDS-蛋白质复合物在电泳时产生的泳动率差异就反映了分子质量的不同。

基本要求:

掌握SDS-PAGE电泳测定溶菌酶分子量的原理,熟悉实验过程,通过与标准样品对比查得溶菌酶分子量。

重点:

SDS-PAGE电泳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原理。

难点: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点样。

3、溶菌酶活性检测及微生物破壁效果观察(4学时)验证性性实验

进一步证实自提溶菌酶的活性,通过用显微镜观察大肠杆菌细胞壁或细胞的形态,来验证溶菌酶对大肠杆菌的破壁效果。

基本要求:

掌握简易的细菌破壁以及破壁效果判断方法。

重点:

两种以上细菌细胞壁的破碎效果判断。

难点:

显微镜观察大肠杆菌细胞壁或细胞的形态

4、淀粉酶及纤维素酶酶活的测定

生物传感器测定葡萄糖的含量(10学时)验证性性实验

淀粉及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生物质,其有效利用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通过淀粉酶及纤维素酶酶活的测定进一步掌握淀粉与纤维素的结构特点与检测方法的差异,单糖与多糖的检测方法及可能产生的干扰。

生物传感器是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主要涉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电化学,微机械电子学和光学等领域。生物电极是由离子选择电极(电化学传感器)和生物活性材料构成的,即将生物活性材料(包括有酶,微生物和生物组织等)以薄膜状固定在离子选择电极的敏感膜上。当把这种生物电极插入待测溶液时,二者会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形成某种离子或气体等产物。该产物向敏感膜内扩散,在转换元件的作用下转换成电信号,尔后经过放大计算器处理,即可测出反应物量的变化。

基本要求:

通过测定唾液淀粉酶及饲料纤维素酶的酶活,了解淀粉酶及纤维素酶的广泛存在的现状,不同结构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与检测特点。比较各糖类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及其抗干扰程度。掌握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了解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类型。熟悉用葡萄糖过氧化氢酶制备的氧电极测定待测物中过氧化氢的含量,通过换算即可得知待测物中葡萄糖的浓度。

重点:

单糖与多糖的各种检测方法及其干扰测定程度,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难点:

不同糖类的检测方法及其产生的干扰。

生物技术工程实验室建设

2007-2010年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共建专项资金项目 生物技术工程实验室建设 可行性论证报告 重庆科技学院 生物系 二○○七年六月二十日

一、总论 1、学科基本情况 原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是一个多学科及交叉学科并存的综合性学院,有化学与化学工程、生物技术、环境科学三个一级学科,以及交叉学科覆盖了全院八个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精细化工、工业分析、商品质量检测、生物制药、制药工程、环境工程,其中已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两个本科专业。07年3月学校完成了学科专业结构布局调整,进行资源重组,由原来的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新组建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和生物系。生物系现有15人,副教授1人,讲师7人,助教4人,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其中博士5人。现有生物制药、制药工程两个专业,2001年以来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工程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两个教学重心。全面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高素质、创造性”整体思路,突出本专业在新药研究与开发方面所形成的特色。 2、实验室现状 化学化工实验室始建于1950年,经过五十六年的发展与建设,特别是经过2004、2005年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化学实验室及化工原理实验室的建设,生物系和化学化工学院现共有:制药工程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生化技术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化工仿真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室等实验室,拥有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紫外分光光度仪、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发射光谱仪等贵重精密仪器,设备总价值505多万元设备。 3、建设概况 (1)概况 项目名称:生物技术工程实验室建设 项目类型:仪器设备购置 项目需要的投入总额:1200万元。其中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最低需求960万元。 (2)预期目标: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文件精神,集中力量有效提升专业实验室的水平,保证本科教学质量,对2千多平方米的教学实验设备进行整体建设,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①该项目建设完成后,“生物技术工程实验室”的设备档次、规模、台套数满足“质量工程”的要求,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内容,使实验开出率达到100%、设备利用率90%以上,全面提高本科实验教学质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可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出一大批社会需要的适用人才。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教学文案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非独立设课) 课程编号:006A1340 实验学时:18 一、课程教学对象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是《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以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类、电子信息与通信类等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信息学院教学平台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教学对象为五邑大学信息学院各专业的本科学生。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共有9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占用2学时,共18学时。它是《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是学习程序设计课程至关重要的环节。学习程序设计语言不能只停留在学习语法规则上,而是要运用学到的知识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该语言。通过上机调试程序,会发现很多想不到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提高实际编程能力。基本调试技术是深入学习本课程的基础,也是取得实际编程能力的前提。因此实验应以调试技术、基本算法、基本数据结构和综合编程为核心内容,以提高学生基本调试技术和实际编程能力为目的。 三、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计算机导论》,通过《计算机导论》课的学习,应达到如下水平: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熟练掌握常用操作系统、文字编辑软件的使用。 四、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后,应根据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的实验报告应当包括如下内容: (1)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3)实验内容 (4)测试数据和预期结果(必要时应准备多组数据) (5)算法分析和流程图 (6)源程序(应加适当的注释,可读性好) (7)程序运行结果 (8)小结(出错及解决方法,上机调试的结果和体会) 五、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学时数:108讲课:108 学制:四年制本科 适合专业:生物科学相关专业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微生物学实验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逐步使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比较它们与其它生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知道如何研究微生物以及对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点样分析,并加以解决。 (二)课程的任务: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要求学生熟悉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掌握无菌操作技能和建立无菌概念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重点掌握最基本的无菌操作技能,如接种、纯培养、计数等。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 通过教师示范、讲解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方法,使学生牢固树立无菌概念,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生物染色技术、形态学观察的方法、微生物计数、培养基的配置和灭菌方法、微生物分离、纯化等基本操作技能,基本了解常用的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构造、使用方法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和相互协作的优良作风。 2. 本实验课内容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两个部分。验证性实验主要

通过光学显微镜镜检观察方法进行教学,综合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过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完整记录原始实验数据、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三、教学内容 (一)实验一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器皿 目的要求 掌握实验室安全规则,了解微生物学实验所用的器皿,因其大多要进行消毒、灭菌和用来培养微生物,因此了解其质量、洗涤和包装方法的要求。 实验内容 一、器皿的种类、要求与应用: 1、试管 大试管(约18mm×180mm) :可装倒平板用的培养基;可作制备斜面用;装液体培养基用于微生物的振荡培养 中试管[(13~15)mm×(100~150)mm]: 装液体培养基培养细菌或做斜面用;用于细菌、霉菌、病毒等的稀释和血清学试验。 小试管[(10~12)mm×100mm]:一般用于糖发酵或血清学试验,和其它需要节省材料的试验。 2、容量瓶 主要用于准确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它是一种细长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配有磨口塞,瓶颈上刻有标线。 3、量筒 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一种玻璃仪器,外壁上有刻度。常用量筒的规格有5ml、10ml、25ml、50ml、100ml、250ml等。 4、三角瓶 用来装无菌水、培养基和振荡培养微生物等。 5、烧杯 呈圆柱形,顶部的一侧开有一个槽口,便于倾倒液体,有些烧杯外壁标有刻度,可以粗略地估计烧杯中液体的体积,这种烧杯叫印标烧杯,也叫刻度烧杯,其分度并不十分精确,允许误差一般在±5%。 6、烧瓶 通常具有圆肚细颈的外观,因瓶口很窄,不适用玻璃棒搅拌,若需要搅拌时,

《 软件构造》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GDOU-B-11-213 《软件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教学内容 软件构造是软件工程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是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是:以软件复用为目的学习和构造软 件构件,不仅仅限于源代码,而是将软件构件技术扩充到需求分析、需求规 约、构架、文档、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和数据等 主要内容包括:构件表示、构件模型、构件库的设计与检索、构件适配技术、构件组装技术、软件服用、模式与框架、网格计算与Web Service、移 动Agent等。 修读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先修课程:计算系统基础,软件工程 教材:王志坚费玉奎娄渊清《软件构件技术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04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软件构造的基本原理,在传统软件工程的 基础上,掌握软件嘎欧造的基本原理、软件过程、开发方法、硬功技术以及 系统框架等。从而全面掌握软件构造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设计模式和代码级设计掌握软件构造,并掌握目前主流的构件技术,通过实验环节了解主流设计模式和组件等。 三、修读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Java语言,软件工程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 Java、软件工程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五、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软件构件技术及其演变 软件构件的认知过程(A);构件技术的发展(A)。 第二节: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 CBSE的特点(A);CBSE的意义(A);CBSE与OO技术的联系和区别(A);CBSE 的生命周期(A);CBSE的主要设计原理(B) 第三节:构件的定义与特性 构件的定义(A);构件基本特征(A) 第四节:构件技术研究的内容和目标(A) 第五节:本书的组织(A) 第二章:构件表示(2学时) 第一节:构件特征表述 信息描述(B);外部特征(B) 第二节:构件接口 构件交互作用建模(B);构件接口定义模型(B) 第三节:构件规约 构件接口(B);构件协议(B);构件实现(B);青鸟构件模型对构件的规约(B) 第四节:构件交互操作的形式化描述 自动机的概念及其扩展(B);调用接口(B)、应用接口(B) 第五节:基于软Petri的构件框架描述 P/T网(B);构件网(B);双向模拟分支(B);框架(B);组合(B)第六节:小结(A) 第三章:构件模型(4学时) 第一节:COM

生物医学工程大实验报告

心电检测实验 实验目的 1.复习放大器,滤波器等相关知识, 了解心电测量的原理,并学习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人体心电图。 2.要求掌握心电测量电路的硬件实现方法,锻炼电路板的焊接与调试能力. 3.学习正常心电图中各波的命名与波形,了解其生理意义。 实验器材 信号发生器,电源,示波器,电机夹,导线若干,电路板一块 实验原理 1.心脏的基本构造和心电图(ECG) 心脏处于人体的循环系统的中心,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肌是可兴奋组织,它的收缩和舒张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心肌将心脏分隔成左,右心房和心室四个心腔,腔间有瓣膜控制血液在房室间的流动,通过动脉血管将氧和酶等各种营养物质供给全身组织,并将静脉回流带来的组织代谢废物运走。 心脏是自律性器官,有特殊起博心肌细胞和神经传导树支(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在起博心肌细胞(窦房结内)的自律作用下,通过房、室、神经束的传导使心肌收缩和舒张完成心脏的博动;另外,参于循环系统调节的有:交感神经,兴奋时通过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使心率变慢,还

有化学性的体液因素也可影响心脏的博动。 神经细胞元的放电过程已得到实验认证,心脏特殊起博心肌细胞博动和神经传导树支(束)的传导过程都是神经细胞元放电和传导的过程,因此,可通过在人体体表层安放灵敏度很高的电极接受这些微弱的心脏电活动,称为ECG(electrocardiogram)---心电图,早在1903年就发现心电图及基本测量方法;心电图机检查人体的ECG,判断心脏活动正常与否仍是医院目前首选的检查手段。 标准ECG及参数如下: 典型心电图波形 目前ECG的测量技术已很成熟,标准ECG都打印在栅格纸上,标明X方向每格0.04秒,Y方向每格0.1mv.一般来说,P波表征心脏收缩期开始;QRS复合波是心室收缩的结果,指示心室收缩期开始;T波是心室舒张的结果,将延续到下一个P波止. ECG测量基本导联三角形(肢体):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Soft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 学分:3 学时:48 (其中:讲课学时:42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6 )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息工程监理、信息系统测评技术、软件工程实训 适用专业:计算机相关专业 开课部门:专业数学教研室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软件工程》是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如何把工程化的思想和技术应用于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以及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程标准。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软件生产工程化的具体思想、要求和方法均有较全面的了解, 为今后独立从事软件系统的开发打下相应的工程基础。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单元软件工程学概述(3学时) [知识点] 软件的发展过程、软件危机、软件工程及开发方法。 [重点] 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工程学的基本内容和软件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基本任务。 [难点] 软件过程模型 [基本要求] 1、识记:软件、软件危机、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方法学; 2、领会:软件工程过程模型的定义及其特点; 3、简单应用:软件危机的产生原因; 4、综合应用:解释软件工程产生的原因,结合不同的软件特点对其开发应

当采用的软件过程模型。 [考核要求] 1、软件工程的定义; 2、软件生命周期的定义及其各个开发阶段的任务; 3、软件工程方法学定义及经典软件过程模型。 第2单元可行性研究(5学时) [知识点]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任务及研究过程,系统流程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 [重点] 系统流程图、数据流图的画法。 [难点] 可行性研究中的上层数据流图的构成方法。 [基本要求] 1、识记: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任务; 2、领会:如何画出所需的系统流程图; 3、简单应用:分析所需的数据字典并根据数据字典定义方法定义相关词条; 4、综合应用: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分析系统流程图,总结其数据字典,画出上层的数据流图。 [考核要求] 1、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任务; 2、数据流图的定义及画法,能够分析并画出可行性研究中的上层数据流图; 3、数据字典的组成及其符号定义方法。 第3单元需求分析(5学时) [知识点] 需求分析的任务、与用户沟通获取需求的方法、分析建模与规格说明、实体—联系图、状态转换图、其他图形工具、数据规范化。 [重点] 实体-联系图的概念及画法、状态转换图的定义及画法和常用图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难点]

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大纲

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大纲 目录 《生物反应工程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1) 《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2) 《生物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4) 《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6) 《仪器分析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8) 《药物分析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10)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11) 《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13) 《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15) 《现代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16)

一、实验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实验通过对生化反应的了解和生化反应器的使用,熟悉生化反应工程原理,掌握简单的生物反应工程操作,巩固和检验已学的理论知识,为今后的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和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二、实验课程内容及具体要求 通过测定反应器的氧体积传质系数a k L 、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以及采用此反应器进行微生物的间歇和连续发酵过程的实验,熟悉生化反应工程原理,重点掌握生化反应器的使用,掌握简单的生物反应工程实验操作。 三、实验项目设置及学时分配 四、实验计划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实验20学时,各实验与讲课穿插进行。 五、实验考核及评分办法 1.学生进实验室要求做好预习报告; 2.对实验过程中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提出相应存在问题进行质疑; 3.综合每项实验状况给出成绩。 执笔人:曹飞

一、实验课程目的与任务 通过对工业化L-天冬氨酸的酶法生产过程进行实验,深入了解生化工程原理,掌握典型的生物反应过程操作,巩固和检验已学的理论知识,为毕业论文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实验课程内容及具体要求 本实验综合了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和生物反应器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典型产品的酶法制备了解生物工程的相关基本操作,掌握微生物菌种保存与培养、细胞固定化和酶法转化、目标产品的分离提取等基本实验技能。 三、实验项目设置及学时分配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编码:0431030706 英文名称:Microbiological experiment 学时:36学分:2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及相关专业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微生物学 参考教材:杜连祥,路福平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8. 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以及实际教学学时制定的,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在不妨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逻辑性的前提下(包括前后实验内容的衔接关系),主讲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具体教学情况或经验,适当地将某些内容的次序加以变更或调整。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 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微生物学实验课是与微生物学理论课同学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熟练的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初步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微生物材料的观察、分析,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微生物学理论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进行常规常见微生物检测的实验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实验方案的设计、初步具备利用微生物学手段分析和解决发酵生产过

程中有关实际问题和从事有关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室的布置以及实验室的规则;使学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并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并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及保养方法;学会干热灭菌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的使用;具有选择和制备培养基的能力;掌握基本染色原理和方法以及制片技术;熟悉细菌、酵母菌、霉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和血清学特性,具有菌种初步鉴定的基本技能;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无菌操作方法,掌握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育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菌种保藏的一般方法。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实验一细菌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1.实验内容与要求: (1)了解加热灭菌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室常用的几种加热灭菌技术 (2)了解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材料,学习配制肉汤培养基的方法并掌握其要点。 2.实验材料: (1)培养基组成牛肉膏0.5%,蛋白胨1%,NaCl0.5%,pH值7.2,固体时加琼脂2%。(2)试剂 6mol/lHCl、10%NaOH。 (3)其它工具:台秤、量筒、试管、三角瓶、烧杯、分装架等。 实验二细菌的接种与培养 1.实验内容与要求: (1)掌握无菌操作的概念和基本操作技术; (2)了解细菌常用的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 (3)了解平板划线分离菌种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2.实验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八叠球菌(Sarcina sp.)。 (2)培养基:肉汤固体斜面(2个/菌),肉汤液体试管(2管/菌),平板划线接种肉汤固体培养基(10-15ml/皿,2块/菌),平板点接肉汤固体培养基(10-15ml/皿,3支菌用1块),穿刺用肉汤半固体培养基(2管/菌)。 (3)其它工具: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或煤气灯,消毒酒精棉球,镊子,试管架,标签纸,培养箱(37℃)

生物工程大实验报告

生物工程大实验 30L发酵罐上黄原胶发酵实验 姓名: 学号: 学院:生命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年级: 同组成员:

1.材料和方法 1.1菌株:HYJ 1.2培养基 1.2.1斜面培养基(100ml) 葡萄糖 3.0;蛋白胨0.5;酵母粉0.3; 氯化钠0.5;琼脂 2.0;pH 7.0-7.3 灭菌条件:115℃,20min;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24-48 h 1.2.2种子培养基(100ml) 葡萄糖 2.0;蛋白胨0.5;酵母粉0.1; 牛肉膏0.3 g;pH 7.0-7.3 灭菌条件:115℃,20 min;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10-15 h 1.2.3发酵培养基(100ml) 葡萄糖 3.0;蛋白胨0.2;酵母粉0.1;Na2HPO4·12H2O 0.252;KH2PO4 0.3; K2SO4 0.1;MgSO4·7H2O 0.1;pH 7.0-7.3 灭菌条件:115℃,20 min;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48-62 h 1.3. 培养条件 1.3.1斜面培养 1)配置400 ml的斜面培养基,分装试管,于115℃下灭菌20 min,之后摆斜面,冷却至室温后,将凝固后的斜面放于30℃培养箱过夜。 2)转接斜面菌种,将转接好的斜面菌放于30℃培养箱培养24-48 h。 1.3.2一级种子培养 1)配置种子培养基:按照种子培养基配方配制3000 ml,分别分装到5000 ml 和500 ml的三角瓶中,装液量分别为100 ml/500 ml三角瓶(用于一级种子培养);1000 ml/5000 ml三角瓶(用于二级种子培养),于115℃下灭菌20 min。 2)接种:将培养好的斜面菌种接种到一级种子培养基中(100 ml/500 ml三角瓶),

生物工程工艺综合性实验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生物工程工艺综合性实验报告 院(系):城市建设学院 专业班级:生物工程1101 学生姓名:马雪文 学号: 指导教师:李世杰 20 14 年 5 月 26 日至20 14 年 6 月 15 日

发酵工艺综合性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微生物发酵技术是生物工程最核心的技术,微生物发酵按其对 氧的需求可分为好氧微生物发酵,和厌氧微生物发酵。好氧和厌氧发酵有较大的区别,各自对工艺条件、发酵设备有不同的要求。分别掌握好氧和厌氧发酵技术也就比较全面的掌握了工业微生物技术。 本实验分别开出典型的好氧和厌氧发酵实验,训练学生掌握这两种工艺的基本技术、操作程序、分析手段,全面锻炼同学们实际动手能力。巩固和提高微生物净化操作能力、显微观察技术、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技术、无菌取样和细胞量的确定、生长曲线的制作、光谱分析技术、气象色谱分析技术。初步培养同学们工业微生物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二、实验原理 红曲霉通过有氧发酵将淀粉质原料转化为次级代谢产物红曲色素。 丙丁梭状芽孢杆菌经厌氧发酵将农副产品转化为丁醇和丙酮。 三、实验内容 1、好氧实验:红曲的发酵实验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2、厌氧实验:丁醇的发酵实验及其气相色谱检测 四、仪器设备和试剂、消耗品: 1.仪器设备: 电子分析天平 手提式蒸汽灭菌锅、自动控制蒸汽灭菌锅 双孔水浴锅 1000W电炉 5台 生物显微镜、电脑成像生物显微镜 生物培养箱、培养摇床 真空干燥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离心机

真空泵、真空干燥器 蒸发器 气象色谱仪 2.药品和耗材: 药品:可溶淀粉 1瓶(500克),蛋白胨 1瓶(500克),琼脂,饴糖(麦 芽汁)麦芽1000克,大米粉 5公斤,硝酸钠NaNO 31瓶(500克),磷酸二氢钾KH 2 PO 4 1瓶(500克),磷酸氢二钾K 2HPO 4 1瓶,硫酸镁MgSO 4 ·7H 2 O 1瓶(500克),硫酸 铵(NH 4) 2 SO 4 1瓶,氯化锰MnCL 2 1瓶,硫酸锰MnSO 4 ·H 2 O 1瓶,碳酸钙CaCO 3 1瓶, 维生素B1(盐酸硫胺素)1小瓶,酵母膏1瓶,乳酸(液态1瓶500克),葡萄糖(分析纯)1瓶,乙醇(分析纯)5瓶(5×500克),乙醇(色谱纯Aladdin) 2瓶,丁醇(色谱纯Aladdin)2瓶,丙酮(色谱纯Aladdin)2瓶,叔戊醇(色谱纯Aladdin)2瓶 耗材:500ml三角瓶50只, 250ml三角瓶16个,100ml粗口径试管50只,1000ml烧杯10个,培养皿160套,常规试管160个,200ml烧杯16个,1ml移液枪头5盒,标签纸若干,玻璃真空干燥器大号1个,波美计8只,移液枪(1000ml)2只,玻璃珠2盒,100ml量筒8个,500ml量筒2个,称量纸2盒,不锈钢试剂勺4根, pH试纸2包,玻璃棒若干,玻璃推棒32根,5ml移液管16只 五、实验方法步骤和具体操作过程 (一)红曲的发酵实验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红曲是一种具有一定营养和药理作用的纯天然红色素,可赋予肉制品、食品、饮料等鲜艳的色泽及特殊风味,而且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防腐作用,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工业。 红曲是由红曲霉经发酵分泌到胞外的一种色素,发酵的主要原料是淀粉类如大米、薯类等。红曲霉发酵合成色素同时对有害菌产生抑制作用。本实验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红曲的发酵实验,后一部分为红曲的抑菌试验。 (Ⅰ)红曲的发酵实验 1.菌种 本实验室保藏的红曲霉菌种monascus purpureus。用本实验室自主设计的保藏方法,在短梗霉多糖膜片中封存,置于冰箱中保藏。使用时每取出一片,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正式版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正式 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名:Software Engineering 总学时:54学时 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全校本(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大学数学,离散数学,计算机算法设计。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工程性基础课程,在软件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软件开发是建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重要环节,人们通过软件工程学把软件开发纳入工程化的轨道,而软件工程学是用以指导软件人员进行软件的开发、维护和管理的科学。《软件工程》已成为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教学体系中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以IEEE最新发布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为基础构建内容框架,注重贯穿软件开发整个过程的系统性认识和实践性应用,以当前流行的统一开发过程、面向对象技术和UML语言作为核心,密切结合软件开发的先进技术、最佳实践和企业案例,力求从“可实践” 软件工程的角度描述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以及软件开发管理,使学生在理解和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当前软件工程的方法、技术和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开发软件项目的工程化的方法和技术及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等;学生应能掌握开发高质量软件的方法,以及有效地策划和管理软件开发活动,为学生参加大型软件开发项目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讲述软件工程中的相关原理和概念,并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能力,让学生能切实体会到软件工程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并按软件工程的要求完成规范的各项软件开发文档。本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十三章。

《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教学目标:通过36个学时的教学,努力使学生了解微生物检验检测中的基本技术体系,了解微生物检测技术在研究工作中的用途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使学生在微生物检验检测方面能够提高认识,并对技术体系有一定的了解,以适应就业后在动植物检验检疫、食品品质检测等方面的微生物检验检测业务的需要,也能适应学生今后在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研究性检测业务。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我国粮食生产、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和微生物的关系。 重点介绍我国粮食生产的趋势和供需关系,使学生理解微生物检验检测的重要性 无难点 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的重要性

第一章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作用和特征 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第二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第三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特征 本章重点介绍微生物的多样性、微生物分布的普遍性和检测特定的微生物的难点 无难点 了解技术对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 第二章微生物检验技术和社会 第一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植物检疫 第二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食品安全 第三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研究 本章重点介绍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资源开发以及研究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无难点 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对国民经济和国民生活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作用范围 第三章微生物检测技术概述 第一节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 第二节VBNC的检测技术 第三节其它的微生物检测技术 针对本课程以各项技术为中心展开,缺乏系统性的特点,本章首先给各种微生物检测技术进行概述,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整体观和一些关键技术的信息。 难点在于理解VBNC的检测 理解各种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方法 第四章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第一节气体的采样和处理 第二节液体的采样和处理 第三节固体的采样和处理 从实际出发,本课程设置了采样技术,对用于微生物检验检测的样品的采集进行细致的介绍。 难点在于理解各种采样设备和工具(缺乏实物) 使学生注意到采样行为对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带来的误差,并培养学生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尽量减少采样造成的误差的意识。 第五章微生物检测技术 第一节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 以国标为蓝本,介绍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学生实验中有一定的基础,应无难点 使学生了解微生物检测的国家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国标。 第二节VBNC的检测技术 以最新的研究或最经典的研究例子为蓝本,介绍VBNC检测的各种方法 难点在于理解检测的理论原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 使学生了解VBNC的检测的方法及其特征,在必要的时候能选择使用。 第六章微生物分离和培养技术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 介绍可培养以及难培养的微生物的分离方法,着重介绍菌根菌的分离 难点在于对于微生物的分离效果的理解 希望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微生物分离方法 第二节可培养微生物的培养 1 病原物的培养 2 非病原物的培养 介绍可培养微生物的培养方法,着重介绍病原菌培养时的注意事项 难点在于对于如何传达培养病原微生物时的临场感

关于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关于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报告生物技术综合实验 甘薯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学生:学号: 同实验者: 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 GSH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 抗自由基和抗氧化应激作用, 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等。γ-GCS是植物细胞中GSH生物合成的限速酶, 可以调控GSH 的生物合成量。GSH在生物体抵御冷害、干旱、重金属、真菌等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说明γ-GCS也与植物抗逆过程密切相关。 实验一甘薯叶片RNA提取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真核生物RNA提取的原理; 2. 掌握Trizol提取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 Trizol 试剂是由苯酚和硫氰酸胍配制而成的单相的快速抽提总RNA的试剂,在匀浆和裂解过程中,能在破碎细胞、降解细胞其它成分的同时保持RNA的完整性。TRIzol的主要成分是苯酚。苯酚的主要作用是裂解细胞,使细胞中的蛋白,

核酸物质解聚得到释放。苯酚虽可有效地变性蛋白质,但不能完全抑制RNA酶活性,因此TRIzol中还加入了8-羟基喹啉、异硫氰酸胍、β-巯基乙醇等来抑制内源和外源RNase。%的8-羟基喹啉可以抑制RNase,与氯仿联合使用可增强抑制作用。异硫氰酸胍属于解偶剂,是一类强力的蛋白质变性剂,可溶解蛋白质并使蛋白质二级结构消失,导致细胞结构降解,核蛋白迅速与核酸分离。β-巯基乙醇的主要作用是破坏RNase蛋白质中的二硫键。在氯仿抽提、离心分离后,RNA处于水相中,将水相转管后用异丙醇沉淀RNA。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总 RNA中蛋白质和DNA污染很少。 三、实验材料 1. 材料 甘薯叶片,品种为徐薯18 2. 试剂 ①无RNA酶灭菌水:加入%的DEPC,处理过夜后高压灭菌; ② Trizol试剂; ③氯仿; ④异丙醇、75%乙醇; ⑤ TBE缓冲液; ⑥上样缓冲液 3. 仪器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111209 英文名称名:Software Engineering 总学时:64学时 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先修课程: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大学数学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工程性基础课程,在软件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软件开发是建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重要环节,人们通过软件工程学把软件开发纳入工程化的轨道,而软件工程学是用以指导软件人员进行软件的开发、维护和管理的科学。《软件工程》已成为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教学体系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以IEEE最新发布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为基础构建内容框架,注重贯穿软件开发整个过程的系统性认识和实践性应用,以当前流行的统一开发过程、面向对象技术和UML 语言作为核心,密切结合软件开发的先进技术、最佳实践和企业案例,力求从“可实践” 软件工程的角度描述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以及软件开发管理,使学生在理解和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当前软件工程的方法、技术和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开发软件项目的工程化的方法和技术及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等;学生应能掌握开发高质量软件的方法,以及有效地策划和管理软件开发活动,为学生参加大型软件开发项目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讲述软件工程中的相关原理和概念,并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能力,让学生能切实体会到软件工程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并按软件工程的要求完成规范的各项软件开发文档。本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十五章。 第1章软件工程学概述(4课时)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如软件和软件工程的定义、等),软件危机的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途径,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学,软件的生存期,几种主要的软件开发模型等。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课程编号: 课程组长: 总学分值:1分 总学时数:16学时 适用专业:酿酒工程 一、实验教学课程性质和目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课是与微生物学理论课同学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熟练的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初步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微生物材料的观察、分析,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理论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1.能够正确制备显微试片,并能独立操作显微镜进行微生物的显微分析; 2.能够通过固体培养的菌落特征,区分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 3.能在独立进行各种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器皿、培养基的灭菌; 4.能够正确选择符合要求的目的菌株,并进行纯培养和简单的种类鉴定。 5.熟悉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微生物、鉴定微生物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配套的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四、实验项目内容和要求

1.考核的内容 ①实验的基本操作; ②实验报告,注重考察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实验纪律与实验卫生; ④实验出勤。 2.对实验报告评阅,主要是看学生是否能按实验的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撰写是否能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3.考核评分,总分100分。 七、实验开出率 实验操作50%,实验报告50% 八、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刘素纯,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4 参考资料: [1] 沈萍,范秀荣,李广武主编.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6 [2] 周德庆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3] 林稚兰,黄秀梨主编. 现代微生物学与实验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 周阜棣,俞子牛,何绍江主编.农业微生物学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5] 徐孝华主编.普通微生物学[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6] 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生物系微生物教研室编.微生物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7] 徐岩,等译.James M.Jay 编著.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7 [8] 赵斌,何绍江主编,《微生物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02。 执笔人:朱玲审核人: 2017年2月22日

生物制药专业综合实验讲义

生物技术制药实验课程实习讲义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制 2016年6月2日

目录 第一节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表皮生长因子(EGF)概述 (2) 1.2 表皮生长因子(EGF)的结构与性质 (3) 1.3 EGF的生物学效应及应用 (4) 1.4 本实验课程设计的目的与内容 (5) 第二节 EGF基因的合成与转化表达 (6) 1.实验原理 (6) 2.实验材料与方法 (7)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7) 2.1.1 试剂材料及试剂 (7) 2.1.2 仪器设备 (8) 2.2 实验方法 (8) 2.2.1 试剂及培养基配制方法 (8) 2.2.2目的基因hEGF的设计与合成 (9) 2.2.4 电泳检测质粒DNA (10) 2.2.5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1) 2.2.6转化重组质粒进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DE3) (12) 2.2.7检测转化是否成功 (12) 2.2.8双酶切并检测 (12) 2.2.9 EGF基因的PCR扩增验证 (13) 2.2.10 目的基因的诱导表达及基因表达产物的SDS-PAGE检

测 (14) 第三节 EGF表达蛋白的纯化与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实验原理 (19) 3.2 可溶性6xHis重组蛋白纯化实验方法 (20) 3.3 6xHis重组蛋白包涵体纯化与复性 (21) 第一节引言 1.1表皮生长因子(EGF)概述 生长因子在人体中的信号传导部分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可通过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受体结合,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生长因子可以是维生素,碱基,多肽等。所研究的表皮生长因子( Epidemal growth factor,EGF),就是一种人机体细胞合成的一种多肽。在生物体内,每个细胞的生长状态不同,在不同组织中的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参与生长、增值、死亡等过程。 目前,表皮生长因子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许多公司已经开始研发甚至是生产出EGF,多种疾病的诱发原因很多,我们可以用EGF来进行详细的诊断。之后致病的查出原因,给病人减少心理的压力,带来一线生机。在经过强烈的光刺激后,尤其是激光,人们的眼部会有很大的损伤,最严重的就是眼角膜损伤,无法修复。人体在经过紫外线的照射下皮肤的损伤以及高温、蒸气、火等造成的皮肤大面积与原来的不一样的皮肤。对于这些伤害,我们可使用含有可促进人体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EGF的药膏或者是化妆品,使皮肤变得如初[1]。

信息专业软件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课程类别:选修课 适用专业:信息所属实验室:计算机 实验学时、学分: 17学时 0.5 学分 一、实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实验,加深对软件工程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的科学态度,使学生熟悉软件工程的规、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开发,为后继的毕业设计和未来的科学研究及软件开发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要求 所有实验在实验室的环境下进行,要求学生能把软件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实际开发和设计中,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 (一)指导教师应认真负责,加强对学生课程设计过程的监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学生在正式实验前进行适当的预习或准备,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实验步骤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深入思考、分析、讨论,在课堂外再进行一定时间的练习,按各个实验的具体要求完成和提交实验成果。

四、实验考核方式 考查,验收实验报告。 五、实验教学容 实验项目(一):需求分析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利用Visio等工具制作业务流程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结合具体的实例写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 (4)主要仪器: 硬件设备:计算机 软件环境:Windows 系列操作系统, Office系列软件(Word、Project、Visio等),辅助建模工具软件Rose,可视化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等,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等。 实验项目(二):概要设计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系统的运行环境分析、模块分析,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写作概要设计说明书。 (4)主要仪器: 硬件设备:计算机

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讲义汇总

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讲义(适用于生物工程专业) 袁丽红曹飞 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 二零零四年四月

目录 实验一发酵种子的制备 (1) 实验二 E.coli细胞发酵培养 (2) 实验三高速冷冻离心机的使用方法 (3) 实验四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制备 (4) 实验五游离细胞与固定化细胞酶活比较 (5) 实验六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连续生产 (6) 实验七L-Asp的分离 (7) 实验八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及交换容量的测定 (8)

实验一发酵种子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实验室种子制备过程。 2.掌握实验室不同菌种种子生产方法。 二、原理 实验室种子制备过程包括琼脂斜面、固体培养基扩大培养或摇瓶液体培养。 不同菌种其具体制备方法不同,其过程如下图: 种子扩大培养过程 三、试验及器材 1.菌种:斜面低温保藏的大肠杆菌(E.coli) 2.培养基:牛肉膏0.5% NaCl 0.5% 蛋白胨1% PH 7.6~7.8 若配固体培养基,在其中加2%琼脂。 3.器材:天平、灭菌锅、试管、三角瓶(500mL) 四、操作方法 1.按培养基配方配制100mL固体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 压力1Kg/cm2灭菌30mins,结束后取出、趁热制成斜面。 2.按培养基配方配制1000mL液体培养基,分装于三角瓶中,每瓶100mL,压力1Kg/cm2灭菌30mins,结束后取出。 3.挑一环斜面低温保藏的E.coli接于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24hs。 4.挑斜面长好的E.coli约2环接入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24hs,转速约150rpm。 五、思考与讨论 实验室种子制备的原则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