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灾害练习题

中国气象灾害练习题
中国气象灾害练习题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选择题及答案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的进退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

D.用水季节变化

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

A.人口稀少

B.经济落后

C.平原地形

D.高原和盆地

3.关于干旱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东部地区的春旱、伏旱都是因为长时间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各种干旱灾害的出现,都是冷、暖锋过境后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C.西亚、北非沙漠的出现,共同原因都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和寒流的影响

D.世界有许多地方干旱灾害日益严重,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关

4.关于寒潮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强冷空气南侵

B.冷锋南下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5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

B.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

C.台风是由发展强烈的冷锋造成的

D.我国的各种气象灾害中,影响面积最广的是干旱

6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是()

①全部实现耕作业向畜牧业的转化②改进耕作制度③营造防护林④整治河道巩固提防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近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报道,2002年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爆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完成7—9题。

7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 )

A.中亚和中国西北部

B.北美中南部

C.撒哈拉大沙漠南部

D.澳大利亚中部

8导致在瑞士降泥雨的主要原因是( )

A.自东向西的海洋气流与含有沙尘的气流在山地相遇

B.含有沙尘的北上气流与冷空气在山地相遇

C.由东向西的含沙气流在迎风坡被抬升

D.含沙气流在阿尔卑斯山的背风坡下沉

9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区,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

B.裸地面积扩大,快行冷锋经过,导致近程扬沙

C.西北的沙漠有充足的沙源,盛行风产生远程扬沙

D.热岛效应导致强烈的对流,使高空的沙尘降落

2005年一场飓风,以及随之引发的洪水使美国南部受灾,失踪者数万;2005年第19号台风“龙王”造成福建15人死亡,370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2.78亿人民币。台风和飓风令世界关注。读图完成第10题。

10.有关台风和飓风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台风和飓风形成的原因相同

B.台风和飓风发生的季节不同

C.台风主要发生在大陆西岸

D.飓风主要发生在大洋的东部

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上海地区出现上图中的天气系统时,会有( )

A.狂风暴雨天气

B.阴雨连绵天气

C.伏旱天气

D.连续性降水天气

12.该天气系统的位置和强弱异常时( )

A.该天气系统位置偏南时,我国北方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

B.该天气系统位置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易发生干旱灾害

C.当该天气系统北跃时间提前,我国南方会发生洪涝灾害

D.当该天气系统姗姗来迟时,雨带就会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

13.下列属于寒潮到来曲线的是()

14.下列灾害中与干旱相关联的是( )

①地震②森林火灾③蝗灾④泥石流⑤水土流失⑥荒漠化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

15.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在黄河流域,与其相关的另一种灾害是()

A.寒潮

B.干旱

C.蝗灾

D.洪涝

16.下列有关黄淮海平原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春旱多风沙②气温年较差大③降水集中在夏季④温带大陆性气候⑤伏旱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17.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不足,解决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节约用水②跨流域调水③雨后人工回灌④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读下图,完成18~21题。

18.从图中可以看出干旱的特点是()

A.分布范围的广泛性 B.干旱只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C.只对植物造成影响 D.干旱只在春季才发生

19.下列措施对预防干旱具有长远意义的是()

A.人工降雨B.选择耐旱作物C.开展农田水利建设D.改善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环境20.下列与干旱不属于同一类型灾害的是()

A.暴雨B.寒潮C.泥石流D.台风

21.图中因墒情不足而未能适时播种的农作物可能是()

A.冬小麦B.春小麦C.大豆 D.油菜

22.在我国,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多发生在()

A.秋季和春季

B.冬季和春季

C.秋季和冬季

D.初冬和秋末

23.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

24.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台风是()

A.形成于温带海区的气旋

B.形成于亚热带海区的反气旋

C.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海区的气旋

D.形成于热带海区的反气旋

25下列天气过程中属于暖性反气旋控制下的有()

A.寒潮

B.台风

C.梅雨

D.伏旱

26上海某年8月8日最高气温比8月9日最高气温高出7℃,其原因可能是()

A.9日有寒潮到达

B.9日受台风影响

C.9日有一高压系统控制上海

D.9日梅雨季节开始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10~11题。https://www.360docs.net/doc/2f6968997.html,

27.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A.台风、洪涝B.寒潮、沙尘暴

C.沙尘暴、台风 D.干旱、洪涝

28.甲地受该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A.地形为盆地B.受盛行西风影响小

C.距离海洋较远 D.纬度较低

读某类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13题。

06

29.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旱涝灾害 B.霜冻灾害 C.寒潮 D.台风灾害

30.图中等值线分布主要受()

①纬度影响②洋流影响③海陆位置影响④锋面影响⑤受地形影响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 D.②④

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较旺盛的上升气流,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读下图,做14~16题。

31.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要抑制沙尘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

A.16℃B.-6℃C.4℃D.-4℃

32.图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

D.④时段

33若只考虑风力与沙源因素,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以冬春季最多,若再考虑地面状况及空气对流因素,则尤以初春最多,原因主要有()新课标第一网

①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的土质更加松软干燥②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的大风天气

显著增多③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增加④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缩短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

1—2.解析: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也由南向北推进,若夏季风推进速度异常,则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涝的现象。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且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因而旱涝灾害严重。

答案:1.A 2.C

3答案:D

4解析:寒潮主要是冬春季节强冷空气南侵造成的大风、降温天气。

答案:A

5解析: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低压系统和锋面系统;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寒潮;台风是发展强烈的热带气旋;在各种气象灾害中,由干旱引起的受灾面积占62%。

答案:D

6解析:防御干旱应采取多种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这些都是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

答案:D

7—9.解析:沙尘暴主要是快行冷锋造成的。4月中旬,中亚和中国西北部的极地大陆气团快速移动形成快行冷锋。瑞士位于阿尔卑斯山东北部,极地大陆气团受地形抬升在迎风坡形成降水。我国北方冬、春季节降水少,气候干燥,再加上地面植被被大量破坏,裸地面积大,导致北方一些大城市春季频发近程扬沙。答案:7.A 8.C 9.

10解析:台风和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发生原因相同。

答案:A

11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此时上海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出现伏旱。

答案:C

12解析:当该天气系统即副热带高气压越过25°N时,北方易发生洪涝,南方易发生干旱灾害;当该天气系统姗姗来迟时,雨带会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南方易发生洪涝,北方易发生干旱。

答案:D

13解析:寒潮来临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答案:C

14解析:干旱导致草木枯黄,可能诱发森林火灾;蝗虫孳生诱发蝗灾;土壤水分长期缺失导致土地荒漠化。答案:D

15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致使黄河下游河床泥沙淤积,水患严重。

答案:D

16解析:黄淮海平原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大,春旱多风沙。伏旱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D

17解析:人工回灌是针对城市中过度抽取地下水而采取的措施。

答案:D

18-33参考答案

A D C

B A B

C

D B B A A B D C C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教学案中图选修5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与危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春雨贵如油”“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思考探究:上述谚语主要反映了我国哪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分别对应我国的哪些地区? 提示:干旱。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台风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源地: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洋面(西太平洋)。 (2)移动路径: ①西移路径: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 ②西北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 ③转向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3)影响范围: 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浙江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2.危害 (1)构成因素:主要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2)强风危害: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3)暴雨:巨大洪涝灾害。 (4)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二、寒潮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时间分布:9月到次年的5月,其中3~4月最强。

(2)空间分布: ①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②侵入路径: 西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 中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 东路:从北方直接南下。 2.危害 (1)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 (2)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讯中断。 (3)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等。 三、旱灾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空间分布:形成了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2)时间分布:持续时间长,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 2.危害 是我国范围最广、历史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影响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对比我国的台风与寒潮灾害 灾害 路径 灾害 名称 台风寒潮→天气 系统 气旋冷锋 成因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 发展的热带气旋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 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

中国气象灾害的分布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部。全国主要存在两大类型气候。 位于大陆腹心位置的新疆及其毗邻地区属大陆干旱气候。除仰赖山区径流发展绿洲农业外,其他地区均属人烟稀少的沙漠、戈壁或干旱不毛之地。 其他国土均属季风气候。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靠夏季风从南方洋面带来。降水带一般发生在冬、夏两种季风相互作用的界面附近。因此,降水带是随着夏季风进退而北、南移动的,这就形成了我国各地雨季在一年中所出现的时间具有不同的季节。 季风是一种年际间变化显著的气候现象。冬、夏两种季风都有或早或迟、或强或弱的变化,这就引起各地雨季降水或多或少,雨季到来或迟或早,因而也形成频繁的强弱不同、季节不一的旱、涝灾害。 旱灾经常发生在旱季,特别是在雨季到来前的一段时期内。在这一时期,降水很少,温度已经升高,使得蒸发更为强烈。但是,如果雨季不下雨或下雨很少,全年就失去最主要的水分来源,使得干旱更为严重。正是由于这两种季风强弱迟早年年不同,使我国各地干旱发生的频次、季节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图3—2是冯佩芝等人所绘的干旱频次图,我们将他们根据干旱出现的季节而作的区划叠加在一起,可以看出全国干旱的概貌。 但是冯佩芝等人所分析的只是干旱这一种自然现象。干旱成灾才是旱灾,旱灾发生在有一定人口与经济的地区。只有在这样的地区偶发性干旱才能形成旱灾,而且在人口越多,经济越发展的地区旱灾的破坏性越大。只有增加了社会经济这一因子,才能阐明我国旱灾的地理分布。 我国社会经济布局同干旱分布不是没有关系的两种现象,而是其中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般说,全国以400mm等雨量线可以划分成面积大致相等的两个部分。东南半部属湿润的季风区,人口与产量都超过全国总量的90%以上。西北半部则属干旱半干旱区,人口与产量均不到全国的10%。在这一地区里,干旱区(沙漠、戈壁、荒原)与半干旱区(其界线大致与100mm等雨量线相近)又不相同。前者几乎没有固定人口与产业,后者则集中西北半部绝大部分的人口与产业。 因此,全国大致可划分为三大干旱区,即干旱区、半干旱区与旱灾区。在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状态,几乎没有旱灾,即使有旱灾也只能造成对全国来说微不足道的损失。在半干旱区里是有旱灾的,许多地方“十年九旱”。但是,这里的经济与人口靠少量降水维持,其中特别是牧业与少量旱作农业。至于一些完全依靠客水灌溉的绿洲农业则不受当地旱灾的影响,而是决定于来水的多少。干旱影响最大的旱灾区,恰是常年雨水较多、干旱程度较低的地区。正是在这样的地区才有稠密的人口与繁荣的经济,受到偶发性干旱的影响,就会形成重大的灾害。在旱灾区可以根据旱灾经常出现的季节进行区划,因为在不同的季节所出现的旱灾不但形成的自然原因不同,而且经济所受影响(如农、牧业的生长期等)的性质与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旱灾区再按季节与经济特点划分为五个亚区。各旱区的地理分布如图3—3所示。 东北亚区(C1)。本区干旱并不是最严重的气象灾害。除西部边缘地区外,春旱的频率均低于20%。但是,本区在盛夏季节,特别是辽河与嫩江流域,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的旱灾。这些干旱地区都有较多的工农业生产,人烟稠密,对生产、生活都能造成一定的损失。 华北亚区(C2)。黄河、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黄淮海平原与黄土高原地区。这里是全国旱涝灾害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特别是春季,该区增温快,风速大,蒸发强,降水少,又是冬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故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6月以后,雨季开始,旱情缓解或消除。如雨季到来迟或降水量小,还可形成春夏连旱或春夏秋连旱。这时,河川径流枯竭,工厂、城市用水,农村生活用水都可能发生极大的困难。 长江旱区(C3)。本区位于南岭、武夷山以北,淮河、秦岭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和钱塘江流域。该区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产区。这里旱灾多发季节是7—8月伏期,故称伏旱。伏旱期间,季风雨带已经北移,而这一地区高温蒸发强烈,有时严重影响作物生长、水电和城市供水。有的年份,雨季(以梅雨期为主)降水不多,还可形成夏旱或夏伏连旱,甚至夏秋连旱。这种情况下,在旧社会往往饿殍遍野,惨不忍睹。另外,秋季正值秋高气爽,也有秋旱的可能。 华南旱区(C4)。华南是全国雨季最长的地区。除季风雨外,还多台风等热带系统的降水。但是,这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的教案(基于资源的教案)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了解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有些气象灾害既有自然的因素,也与人类活动有关,并不断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的实际行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气象灾害的危害和防御措施。 2.难点:台风的形成。 3.疑点:无。 4.解决办法:结合录像、图片讲述。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启发式; 2.分析讨论法; 3.讲述法。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台风、暴雨、寒潮和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危害。 (2)认识到监测防御灾害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总结的能力。 (2)能学生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常发性的气象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3.德育目标 (1)知道应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实际行动。 (2)提醒人们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会导致或加剧气象灾害的产生。 (二)整体感知 气候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在学习了前面气候资源之后,本节课将气候灾害列为专题讲述,便于学生更加全面地、客观地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同时,清楚地阐述了大气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入:前面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气候作为一种资源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但同时,大气也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 气候灾害种类很多,本节课重点学习几种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气候灾害台风、寒潮、洪涝和干旱。 过渡:联合国曾经把台风列为气象灾害之首,而寒潮又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下面,我们先了解台风和寒潮。 看录像,回答问题: 1.什么是台风和寒潮? 2.台风和飓风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 1.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见下图)。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

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

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 ◆旱灾是我国一种主要的气象灾害。在一些地区虽有一定的水分条件,甚至降水丰富,能够满足大量人口与经济的需要,但是若在一段较长的时段(几个月甚至几年)降水异常偏少,以致于不足以维持该地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需要,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死亡的事件,这就是旱灾。旱灾分布很广,不仅是多雨地区的严重自然灾害,甚至在半干旱地区也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旱灾是我国占第一位的气象灾害,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旱灾在我国分布虽广,但程度并不同。相对来说,我国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等旱灾最为频繁。 旱灾还可引起一些次生灾害,如引起农林灾害中的森林及草原火灾和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土壤沙化。 ◆雨涝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我国古代典籍中通常将连续的大、暴雨记为“霖雨”、“淫雨”。“霖雨如注”、“淫雨不绝”即为连续的大暴雨。雨涝是气象灾害之一,它是长期降水或瞬时大量降水(如暴雨、大雨)而产生的大量积水造成山洪暴发、河流泛滥、内涝洪水,从而使庄稼歉收或绝收、交通及通讯受阻、海难、人畜疾病及伤亡,这种灾害叫做雨涝。 我国是世界上出现暴雨较多的国家之一,降雨量集中且强度较大。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往往在几天内降雨量就达到或超过常年平均降雨量。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因此雨涝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间性。雨涝主要影响我国的东部和南部,尤其是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地区。我国西部少雨,仅四川是雨涝多发区。我国雨涝时间分布特点是南部早,北部晚。 雨涝的次生灾害有:农林灾害中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灾害中的洪水、内涝、巨浪、风暴潮。 ◆热带气旋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空的气旋性涡旋。因发生的地域不同,名称也不同。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叫“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叫“飓风”;发生在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叫“热带风暴”;澳大利亚称热带气旋为“威力·威力”。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规定,我国把“台风”改称为“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尽管在各地的名称不同,但造成的危害却是相同的。它不仅以巨大的风速人类的生命财产,而且它的巨浪、暴雨和风暴潮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因此它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天气系统。 全球每年的热带风暴(包括台风和飓风等)大约有60多个,其中约76%发生在北半球。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约有7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主要影响太行山——武夷山以东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及海域。

高中地理高考专题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 一、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②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鼠害,蝗害。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⑤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采取措施: ①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 ②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二、沙尘暴现象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少,气候干旱, b.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C.地表植被稀少,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挖药材等破坏植被,致使北方大面积的地表裸露。③治理措施:a.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b. 严禁乱砍滥伐、滥挖、滥牧、滥垦; c. 开展防风固沙,改造沙漠的行动,大力植树造林,种草,营造“三北防护林;d. 退耕还林、还牧;e.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f. 禁止采伐发菜等 三、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 区域一:黄土高原:A.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 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 ③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 人为原因:③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④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 ⑤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境的保护 B.主要危害:①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②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大。 C.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 ④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⑤小流域综合治理,增施有机肥,培育绿肥,秸杆还田; D.治理的意义: 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 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②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 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A.南方低山丘陵存在的重大生态问题是什么?试分析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问题: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农村生活燃料短缺,乱砍滥伐森林,强取耕地与薪柴。 措施:①封山育林;②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③革新炉灶,节省燃料;④大办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 B.为什么说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

高考地理常见的气象灾害专题突破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地理常见的气象灾害专题突破复习教案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自然灾害的考查,大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并且多与区域图、统计资料、气候资料等地理图文资料相结合,考查相关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影响(或特点)以及预防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考查学生从地理资料中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二、常见的气象灾害 1、台风(1)成因: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起来的热带气旋(2)特点: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易产生洪涝灾害(3)分布:_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在我国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节的东南沿海(4)预防措施:加强预报,及早防护【辩证的看待台风的影响: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2、暴雨和洪涝(1)成因:自然原因:(气候)a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b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c台风的影响;d厄尔尼若现象(水文水系)e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f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g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地形)h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人为原因:a 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围湖造田;c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2)特点:来势猛、雨量集中,容易产生洪涝灾害(3)分布:除西部沙漠地区外,夏秋季节全国各地都会发生,特别是东南沿海(4)预防措施:加强预报、建立应急预案,工程措施(束水、蓄水、疏水、分水)、非工程措施(侧重理念、意识、管理体制、灾前投入和科研投入) a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b退耕还湖;c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d裁弯取直,加固大堤;e开挖入海河道(淮河);f修建分洪蓄洪区;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3、干旱灾害(1)成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少(2)特点:大气缺少水汽、地表少水、土地干燥、严

人教版地理选修5中国的气象灾害1

选修五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 2010-04-06 11:16:07 阅读16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2.分析旱灾、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重点:1.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 2.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自主学习】 一、旱灾 1.特点:我国发生范围最、频次、持续时间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2.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和。 【合作探究】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 3.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 (1)东北地区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 (2)华北地区严重,有“”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4.旱涝关系 (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流域、流域、长江中下游及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5.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及原因 (1) (2) 【合作探究】为什么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二、台风灾害 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位于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均来自西北太平洋,且有两个集中的生成区域和。 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 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东部沿海多于内陆地区,以南的台风频次远高于以北地区,广东和海南东部沿海的台风频次约占50%左右,浙江、台湾东部、海南东北部等沿海遭受台风灾害的次数,占总数的1/3以上。 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台风灾害灾情严重的地区是地均GDP高,且台风次数多的地区。 【合作探究】台风对沿海地区农业和城市有什么影响?台风登陆对区域旱情有什么影响? 三、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月至次年月 每年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月和月,前者更强。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 3.路径:偏西路径——; 偏北路径——;

高三二轮复习 气象灾害微专题练习

气象灾害微专题练习 班级:姓名:座号: 【复习思考】 1、什么是气象灾害? 2、归纳主气象灾害(高温干旱、暴雨、台风、风雹、寒潮、低温冷害、雪灾、大雾等)的成因及危害。 3.说明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4、举说明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 【巩固训练】 强台风在浙闽交界处登陆,并伴有特大暴雨,下图示意该台风的移动路径。据此完成1-2题。 1,当台风登录时,上海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台风登陆给浙、闽等地带来了特大暴雨。其降雨的 形成主要是由于 A.海洋暖湿气流遇陆上冷空气形成降雨 B.海洋暖湿气流受陆地上地形抬升形降雨 C.台风内气流辐合上升成降雨 D.陆地气温高,空气对流上升形成降雨 2017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 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24时气温、气 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强沙尘经过过该地时间段是 A. 16时一17时 B. 17时一18时 C. 18时一19时 D. 19时一20时 4、与正常情况相出,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增大 D. 地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若近地面的气温低于0℃,从空中降落的雨滴,与地物接触后即刻冻结的天气现象,称为冻雨.下图示意我南方某地1月24日—30日垂直方向的气温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日期中最可能出现冻雨的是 A. 25日 B. 27日0、29日 D. 30日 6· 影响该时段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反气旋 C.暖锋 D.准静止锋 下图为乙地某次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 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上图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 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 甲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8. 下图四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出现上图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大雾天气易造成大面积航班延误。我国南方某机场盛行东北风且风速小于4为/秒时易出现大雾天气。下图示意该机场某年12月26日20时—31日24时风向与风速的变化,该时段受天气系统影响出现4场长短不一的大雾。据此完成9-11题 9,下列时段中,机场航班因天气延持续时间最长的是 A. 26日20时~27日16时 B. 27日20时-28日16时 C. 29日20时~30日16时 D.30日20时-31日16时

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序号:9 高二中国地理第三章 中国的气候 第4课时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 审核签名: 编制 编制时间:3月14日 完成所需时间:30分钟 班级 姓名 第 小组 【目标解读】 1.理解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2.会分析主要气象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寒潮: 1.概念:指造成降温地区_____,降温幅度______(我国规定 24小时内降温达 10℃以上),持续时间________的强冷空气。其实质是 __________天气。 2.天气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冻害等恶劣天气。

3.出现时间:主要是每年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发源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亚洲高压源地)。5.侵入路径: 一条是西路。影响我国时间最早、次数最多。强冷空气自北极出发,经西伯利亚西部南下,进入我国新疆,然后沿河西走廊,侵入华北、中原,直到华南甚至西南地区。 第二条是中路。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和蒙古一带,内蒙古,进入华北直到东南沿海地区。 第三条是东路。冷空气从西伯利亚东北部南下,经过我国东北或日本海、朝鲜半岛,侵入我国东部沿海一带。势力不很强,次数也不多。6.影响范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寒潮影响,但__________、 _________地区受寒潮影响小,特别是雅鲁藏布江谷地和云南南部谷地。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一带寒潮不易侵入。(因地势高或受山岭层层阻挡,离源地较远)。 7.寒潮对农业的影响: 不利方面:一强烈的降温会使农作物受冻害,尤以春季和秋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寒潮对南方冬季过冬作物的危害也较大;二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三严重的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有利方面:对杀灭农田害虫、麦苗返青、保墒有利。 8.寒潮防御:一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使海上船只在大风到来前返港;二提醒有关部门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备,将可大大减少损失,例如建塑料薄膜温室大棚、田间灌水或制造烟雾、包裹等保温措施。等等。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干旱

环境资源学院 气象学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干旱的分析与研究 学生姓名:陈璐璐 学号:201018010206 系(部、院):环境与资源学院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级:102 指导教师:张方方 2011年9月24日

气象学文献综述 中文摘要:气象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灾害。我国海陆兼备,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气候极不稳定,决定了我国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导致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其中干旱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灾害之一。就今年来说,江苏部分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就出现了罕见旱情,对当地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气象灾害干旱江苏长江中下游 英文摘要: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that affect the most widespread disasters. Both land and sea in China, most of the region controlled by the monsoon, the climate is very unstable, the decision of China's inter-annual seasonal rainfall and the uneven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Lead to many kind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China, But one of drought impact on agriculture in China the most extensive damage, one of hardest-hit disaster.This year, the Jiangsu Yangtze River in some areas and there have been rare drought, causing a very serious local impact. 关键词:China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drought Jiangsu Province Yangtze River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气象灾害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气象灾害 【背景资料】 中国气象报报道1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是继《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之后,我国制定的第二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相配套的气象行政法规。《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颁布实施是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以及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是科学防灾、依法防灾的具体体现,标志着我国自然灾害防御法律体系更加完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法律依据更加充分、法律保障更加有力,这对于全面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气象灾害防御,有效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气象报报道2009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实施十周年座谈会召开。此次座谈会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和中国气象局联合举办,目的是总结《气象法》实施十年来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进一步做好《气象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气象法》于1999年10 月31日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它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全社会气象活动的重要法律,在规范气象工作,促进气象事业发展,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 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命题分析】

(1)复习提纲: (2)重难点精讲 (一)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是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产生的地理事物,它是人类社会进步 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灾害是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产生的地理事件,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应该说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是相互关联的,自然资源的异常变化会引起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可以分为天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五类。自然灾害在发生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资源和作用。 (二)自然资源 1?气候资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4中国的气象灾害习题

B卷(2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20分) 1.关于气象灾害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类多,主要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季风 B.范围广,全部发生在陆地和海洋 C.频率高,夏半年都会出现 D.灾情重,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 解析季风不是气象灾害;有的气象灾害发生在春季,如沙尘暴。答案D 2.每年入秋以后爆发的第一次比较强的寒潮大都是() A.中路路径B.西路路径 C.东路路径D.转向路径 解析熟记知识即可作答。 答案B 3.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 A.夏秋季节B.春冬季节 C.夏冬季节D.春秋季节 解析寒潮在春秋季节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答案D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 4.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 5.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A.人口稀少B.经济落后

C.平原地形D.高原和盆地 4~5.解析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也由南向北推进,若夏季风推进速度异常,则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涝的现象。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且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因而旱涝灾害严重。 答案 4.A 5.C 6.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沿海重、北方轻B.内陆重、沿海轻 C.沿海重、内陆重D.沿海重、南方重 解析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主要来自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 答案D 7.下列各组区域中,受台风影响最大的是() A.桂、滇、黔B.粤、闽、浙 C.赣、鄂、湘D.冀、晋、豫 解析东南沿海各省受台风影响最大,内陆地区较小。 答案B 8.台风导致人员死亡和房屋倒塌是因为() ①特大暴雨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②狂风刮倒建筑物,吹翻船只③风暴潮引发洪水④低温冷害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台风灾害主要是由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带来的损害。 答案D 如图是“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某年入冬以来干旱灾

中国气象灾害练习题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选择题及答案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的进退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 D.用水季节变化 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 A.人口稀少 B.经济落后 C.平原地形 D.高原和盆地 3.关于干旱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东部地区的春旱、伏旱都是因为长时间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各种干旱灾害的出现,都是冷、暖锋过境后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C.西亚、北非沙漠的出现,共同原因都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和寒流的影响 D.世界有许多地方干旱灾害日益严重,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关 4.关于寒潮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强冷空气南侵 B.冷锋南下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5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 B.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 C.台风是由发展强烈的冷锋造成的 D.我国的各种气象灾害中,影响面积最广的是干旱 6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是() ①全部实现耕作业向畜牧业的转化②改进耕作制度③营造防护林④整治河道巩固提防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近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报道,2002年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爆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完成7—9题。 7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 ) A.中亚和中国西北部 B.北美中南部 C.撒哈拉大沙漠南部 D.澳大利亚中部 8导致在瑞士降泥雨的主要原因是( ) A.自东向西的海洋气流与含有沙尘的气流在山地相遇 B.含有沙尘的北上气流与冷空气在山地相遇 C.由东向西的含沙气流在迎风坡被抬升 D.含沙气流在阿尔卑斯山的背风坡下沉 9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区,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漳州三中高三年月考3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将答案填入表格中) 1、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往旁边的山坡上跑 B、遇到地震时,若在高楼内,俯身躲在坚固的家具旁或狭小空间,等待救援 C、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D、陷入沼泽地时,用一根长竹竿插入泥潭,用力往上爬 2、下图表示某期内我国北方某地上空不同高度SO2浓度的变化。可能出现冷空气入侵的两个时段是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读两区域图,回答3-4题。 3、图中ab两地的资源优势分别是 ①a地热量和水资源丰富②b地光照和水资源丰富 ③a地热量和风能资源丰富④b的光照和风能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关于ab两地共同能源资源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永续利用②发电量常年稳定③密度大,聚能容易④清洁,不排放温室气体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图是某年中国和世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甲、乙、丁分别表示的是 A、煤炭、天然气、石油 B、石油、天然气、水能 C、煤炭、石油、天然气 D、石油、天然气、煤炭 6、从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中可以推知的是

A 、 我国可开发的水力资源很少 B 、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很大 C 、 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重点是煤炭的开发 D 、 我国对世界石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 7、我国正在江苏省兴建田湾核电站,它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 、 临海,便于核废料处理 B 、就近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提供能源,缓解能源短缺问题 C 、位于铁路线附近,原料运输方便 D 、接近科技发达地区,利于核电站设计和建设指导 读某企业可能建厂的地点与成本分析表,据此回答8-9题。 8、某企业选择在丁地发展,该企业最看中的是当地 A 、丰富的原材料 B 、广阔的消费市场 C 、高素质的科技人材 D 、廉价的劳动力 9、如果该企业吸引了外商投资,进行产业升级 换代,在乙地建立子公司,其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有 ①时装公司 ②软件开发公司 ③有色金属冶炼厂 ④普通通信公司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右图为我国某城市城区地租等值线图(数值a >b >c ),读图判断10-12题。 10、该市重工业不断向东北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地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1、该工业区附近矮牵牛枯黄率比较高,该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可能是 A 、钢铁工业 B 、精细化工工业 C 、机械制造 D 、服装制造 12、从重工业生产的特点看,该工业区的交通运输方式应主要发展 ①水运 ②公路运输 ③航空运输 ④铁路运输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图中阴影甲、乙、丙、丁表示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阴影E 、F 、G 、H 表示世界和 我国四个工业区。读后回答13-14题。

2-4中国的气象灾害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的气象灾害》同步测试 读下图,完成1~4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干旱的特点是() A.分布范围的广泛性 B.干旱只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C.只对植物造成影响 D.干旱只在春季才发生 2.下列措施对预防干旱具有长远意义的是() A.人工降雨B.选择耐旱作物C.开展农田水利建设D.改善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环境3.下列与干旱不属于同一类型灾害的是() A.暴雨B.寒潮C.泥石流D.台风 4.图中因墒情不足而未能适时播种的农作物可能是() A.冬小麦B.春小麦C.大豆 D.油菜 5.在我国,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多发生在() A.秋季和春季 B.冬季和春季 C.秋季和冬季 D.初冬和秋末 6.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 7.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台风是() A.形成于温带海区的气旋 B.形成于亚热带海区的反气旋 C.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海区的气旋 D.形成于热带海区的反气旋 8.下列天气过程中属于暖性反气旋控制下的有() A.寒潮 B.台风 C.梅雨 D.伏旱 9.上海某年8月8日最高气温比8月9日最高气温高出7℃,其原因可能是() 日有寒潮到达日受台风影响 日有一高压系统控制上海日梅雨季节开始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 值线图。读图完成10~11题。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 备的“身份”是() A.台风、洪涝B.寒潮、沙尘暴 C.沙尘暴、台风 D.干旱、洪涝 11.甲地受该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A.地形为盆地B.受盛行西风影响小 C.距离海洋较远 D.纬度较低 读某类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13题。 06 12.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旱涝灾害 B.霜冻灾害 C.寒潮 D.台风灾害 13.图中等值线分布主要受() ①纬度影响②洋流影响③海陆位置影响④锋面影响⑤受地形影响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 D.②④ 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较旺盛的上升气流,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读下图,做14~16题。 14.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要抑制沙尘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 A.16℃B.-6℃C.4℃D.-4℃ 15.图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 D.④时段

最新整理高二地理《中国的气象灾害》导学案.docx

最新整理高二地理教案《中国的气象灾害》导学案《中国的气象灾害》导学案 重点难点 重点:(1)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 (2)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难点: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主要知识点 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和。 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 (1)东北地区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 (2)华北地区严重,有“”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3.旱涝关系 (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流域、流域、长江中下游及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二、台风灾害 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位于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 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 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三、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月至次年月 每年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月和月,前者更强。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 3.路径:偏西路径——; 偏北路径——; 东北路径——。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1)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2)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地区甚至。 (3)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中国的气象灾害练习题

中国的气象灾害练习题 读图1“七月某台风移动路径图”,回答1-5题: 1. 7月24日23时,受台风影响的台北市的风向是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南 D. 西北 2. 当台风在甲所在的三角洲地区登陆时,最有 可能带来 A. 强风、地震、海啸 B.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C. 风暴潮、寒潮、泥石流 D. 特大暴雨、潮汐、海啸 3. 台风的到来,给城市带来的危害是 A. 农业减产 B. 阻断交通 C. 引发病虫害 D. 降水充沛 4. 对台风进行实时监测是预报和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该现代化技术手段属于 A. 雷达技术 B. 地理信息系统 C. 全球定位系统 D. 遥感技术 5. 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B. 西北太平洋是台风的唯一源地 C. 台风在每年的7-11月活动最为频繁 D. 台风能减缓我国华北地区伏旱的旱情 大诗人杜甫在《对雪》一诗中曾写道:“北雪犯长沙,胡云冻万家。”2008年初,我国南方部分省区遭受冰雪灾害。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4-15题。 6. 形成这次冰雪灾害的天气系统是图中的 A B C D 7. 长沙所在的湖南省受灾严重,而同纬度的闽、滇两省却基本无灾,主要原因是 A. 影响闽、滇两省的夏季风比较弱 B. 武夷山脉和云贵高原的阻挡 C.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差异 D. 有防御冰雪灾害的应急预案 8.下列与干旱不属于同一类型灾害的是() A.暴雨B.寒潮 C.泥石流D.台风 9.在我国,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多发生在() A.秋季和春季 B.冬季和春季 C.秋季和冬季 D.初冬和秋末 10.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学案中图版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 了解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特点、危害和移动路径。 掌握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理解我国干旱、洪涝的时空分布及灾情。 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自主学习】 1.台风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①源地: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洋面(西太平洋)。 ②移动路径 a.西移路径: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 b.西北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 c.转向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③影响范围 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广东、海南、浙江、台湾、福建沿海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2)危害 ①构成因素:主要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②强风: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③暴雨:导致巨大洪涝灾害。 ④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2.寒潮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①时间分布:9月到次年的5月,其中3~4月最强。 ②空间分布 a.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b.侵入路径 西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 中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 东路:从北方直接南下。 (2)危害

①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 ②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信中断。 ③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等。 3.旱灾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①空间分布:形成了华北、华南、西南、江淮地区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②时间分布:持续时间长,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 (2)危害:是我国范围最广、历时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影响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 【合作探究】 1.读教材P34“探索”,探究下列问题。 你知道的气象灾害有哪些?为什么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非常大? 提示:气象灾害主要有台风、寒潮、干旱等。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非常大,这是由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特点决定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特点:①种类多,②范围广,③频率高,④持续时间长,⑤群发性突出,⑥连锁反应显著。 2.读教材P35图2-2-3,探究下列问题。 (1)指出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和移动路径。 (2)指出我国哪些地区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 提示:(1)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其移动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二是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三是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2)我国经常受到台风影响的地区:影响范围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广东、海南、浙江、台湾、福建沿海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3.读教材P36图2-2-4,探究下列问题。 (1)分析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成为我国主要寒潮源地的原因。 (2)说明寒潮由哪三条路径入侵我国。 提示:(1)北方大陆和冰雪洋面纬度较高,气温低,形成了冷高压,在一定气压条件下,冷气团大规模向东南移动,成为入侵我国的寒潮。 (2)寒潮入侵我国的三条路径:一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二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三是从北方直接南下。 4.读教材P37“阅读”和P38图2-2-8,探究下列问题。 (1)我国旱灾总频次较多的地区在哪里? (2)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干旱类型。 (3)为什么我国的干旱多为春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