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灾害练习题

中国气象灾害练习题
中国气象灾害练习题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选择题及答案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的进退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

D.用水季节变化

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

A.人口稀少

B.经济落后

C.平原地形

D.高原和盆地

3.关于干旱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东部地区的春旱、伏旱都是因为长时间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各种干旱灾害的出现,都是冷、暖锋过境后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C.西亚、北非沙漠的出现,共同原因都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和寒流的影响

D.世界有许多地方干旱灾害日益严重,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关

4.关于寒潮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强冷空气南侵

B.冷锋南下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5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

B.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

C.台风是由发展强烈的冷锋造成的

D.我国的各种气象灾害中,影响面积最广的是干旱

6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是()

①全部实现耕作业向畜牧业的转化②改进耕作制度③营造防护林④整治河道巩固提防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近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报道,2002年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爆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完成7—9题。

7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 )

A.中亚和中国西北部

B.北美中南部

C.撒哈拉大沙漠南部

D.澳大利亚中部

8导致在瑞士降泥雨的主要原因是( )

A.自东向西的海洋气流与含有沙尘的气流在山地相遇

B.含有沙尘的北上气流与冷空气在山地相遇

C.由东向西的含沙气流在迎风坡被抬升

D.含沙气流在阿尔卑斯山的背风坡下沉

9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区,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

B.裸地面积扩大,快行冷锋经过,导致近程扬沙

C.西北的沙漠有充足的沙源,盛行风产生远程扬沙

D.热岛效应导致强烈的对流,使高空的沙尘降落

2005年一场飓风,以及随之引发的洪水使美国南部受灾,失踪者数万;2005年第19号台风“龙王”造成福建15人死亡,370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2.78亿人民币。台风和飓风令世界关注。读图完成第10题。

10.有关台风和飓风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台风和飓风形成的原因相同

B.台风和飓风发生的季节不同

C.台风主要发生在大陆西岸

D.飓风主要发生在大洋的东部

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上海地区出现上图中的天气系统时,会有( )

A.狂风暴雨天气

B.阴雨连绵天气

C.伏旱天气

D.连续性降水天气

12.该天气系统的位置和强弱异常时( )

A.该天气系统位置偏南时,我国北方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

B.该天气系统位置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易发生干旱灾害

C.当该天气系统北跃时间提前,我国南方会发生洪涝灾害

D.当该天气系统姗姗来迟时,雨带就会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

13.下列属于寒潮到来曲线的是()

14.下列灾害中与干旱相关联的是( )

①地震②森林火灾③蝗灾④泥石流⑤水土流失⑥荒漠化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

15.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在黄河流域,与其相关的另一种灾害是()

A.寒潮

B.干旱

C.蝗灾

D.洪涝

16.下列有关黄淮海平原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春旱多风沙②气温年较差大③降水集中在夏季④温带大陆性气候⑤伏旱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17.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不足,解决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节约用水②跨流域调水③雨后人工回灌④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读下图,完成18~21题。

18.从图中可以看出干旱的特点是()

A.分布范围的广泛性 B.干旱只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C.只对植物造成影响 D.干旱只在春季才发生

19.下列措施对预防干旱具有长远意义的是()

A.人工降雨B.选择耐旱作物C.开展农田水利建设D.改善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环境20.下列与干旱不属于同一类型灾害的是()

A.暴雨B.寒潮C.泥石流D.台风

21.图中因墒情不足而未能适时播种的农作物可能是()

A.冬小麦B.春小麦C.大豆 D.油菜

22.在我国,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多发生在()

A.秋季和春季

B.冬季和春季

C.秋季和冬季

D.初冬和秋末

23.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

24.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台风是()

A.形成于温带海区的气旋

B.形成于亚热带海区的反气旋

C.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海区的气旋

D.形成于热带海区的反气旋

25下列天气过程中属于暖性反气旋控制下的有()

A.寒潮

B.台风

C.梅雨

D.伏旱

26上海某年8月8日最高气温比8月9日最高气温高出7℃,其原因可能是()

A.9日有寒潮到达

B.9日受台风影响

C.9日有一高压系统控制上海

D.9日梅雨季节开始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10~11题。https://www.360docs.net/doc/8b10639024.html,

27.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A.台风、洪涝B.寒潮、沙尘暴

C.沙尘暴、台风 D.干旱、洪涝

28.甲地受该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A.地形为盆地B.受盛行西风影响小

C.距离海洋较远 D.纬度较低

读某类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13

题。

06

29.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旱涝灾害 B.霜冻灾害 C.寒潮 D.台风灾害

30.图中等值线分布主要受()

①纬度影响②洋流影响③海陆位置影响④锋面影响⑤受地形影响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 D.②④

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较旺盛的上升气流,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读下图,做14~16题。

31.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要抑制沙尘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

A.16℃B.-6℃C.4℃D.-4℃

32.图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

D.④时段

33若只考虑风力与沙源因素,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以冬春季最多,若再考虑地面状况及空气对流因素,则尤以初春最多,原因主要有()新课标第一网

①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的土质更加松软干燥②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的大风天气显著增多③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增加④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缩短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

1—2.解析: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也由南向北推进,若夏季风推进速度异常,则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涝的现象。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且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因而旱涝灾害严重。

答案:1.A 2.C

3答案:D

4解析:寒潮主要是冬春季节强冷空气南侵造成的大风、降温天气。

答案:A

5解析: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低压系统和锋面系统;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寒潮;台风是发展强烈的热带气旋;在各种气象灾害中,由干旱引起的受灾面积占62%。

答案:D

6解析:防御干旱应采取多种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这些都是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

答案:D

7—9.解析:沙尘暴主要是快行冷锋造成的。4月中旬,中亚和中国西北部的极地大陆气团快速移动形成快行冷锋。瑞士位于阿尔卑斯山东北部,极地大陆气团受地形抬升在迎风坡形成降水。我国北方冬、春季节降水少,气候干燥,再加上地面植被被大量破坏,裸地面积大,导致北方一些大城市春季频发近程扬沙。答案:7.A 8.C 9.

10解析:台风和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发生原因相同。

答案:A

11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此时上海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出现伏旱。

答案:C

12解析:当该天气系统即副热带高气压越过25°N时,北方易发生洪涝,南方易发生干旱灾害;当该天气系统姗姗来迟时,雨带会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南方易发生洪涝,北方易发生干旱。

答案:D

13解析:寒潮来临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答案:C

14解析:干旱导致草木枯黄,可能诱发森林火灾;蝗虫孳生诱发蝗灾;土壤水分长期缺失导致土地荒漠化。答案:D

15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致使黄河下游河床泥沙淤积,水患严重。

答案:D

16解析:黄淮海平原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大,春旱多风沙。伏旱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D

17解析:人工回灌是针对城市中过度抽取地下水而采取的措施。

答案:D

18-33参考答案

A D C

B A B

C

D B B A A B D C C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教学案中图版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与危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春雨贵如油”“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思考探究:上述谚语主要反映了我国哪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分别对应我国的哪些地区? 提示:干旱。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台风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源地: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洋面(西太平洋)。 (2)移动路径: ①西移路径: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 ②西北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 ③转向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3)影响范围: 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浙江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2.危害 (1)构成因素:主要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2)强风危害: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3)暴雨:巨大洪涝灾害。 (4)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二、寒潮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时间分布:9月到次年的5月,其中3~4月最强。

(2)空间分布: ①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②侵入路径: 西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 中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 东路:从北方直接南下。 2.危害 (1)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 (2)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讯中断。 (3)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等。 三、旱灾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空间分布:形成了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2)时间分布:持续时间长,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 2.危害 是我国范围最广、历史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影响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对比我国的台风与寒潮灾害 灾害 路径 灾害 名称 台风寒潮→天气 系统 气旋冷锋 成因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 发展的热带气旋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 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

辽宁省滨海实验中学2019高一第一学期6.1《气象灾害》练习试题(答案含解析)

辽宁省滨海实验中学2019高一第一学期 6.1《气象灾害》练习试题(答案含解析) 1 / 5 气象灾害 一、单选题 天然橡胶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喜高温、高湿,静风。热量条件的保证程度,特别是越冬低温状况是橡胶树生长的限制因素。读中国橡胶种植分布图,回答下来了各题。 1. 影响我国橡胶产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热量 C. 光照 D. 降水 2. 受冬季寒潮影响最大的橡胶产区可能是 A. 云南西双版纳 B. 广东沿海地区 C. 海南岛南部 D. 台湾岛南部 3. 对海南岛南部橡胶高产区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 A. 干旱 B. 洪涝 C. 寒潮 D. 台风 2018年1月初“霸王级”寒潮横扫中国近一周,全国各地纷纷经历了2017年冬季以来的“最冷周”。据此完成下题。 4. 图中表示寒潮路经的是 A. 甲 B. 己 C. 丙 D. 丁 5. 台风和寒潮共同的天气特征是 A. 沙暴 B. 大风 C. 干旱 D. 强烈降温 2018年11月25日16时45分,当地气象台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张掖市出现7—8级西北风,并伴 有沙尘天气,该市某中学的操场上呈现出了图中的景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 此次过境的天气系统与下列诗词所描述的天气成因一致的是()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C.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D. 巴山夜雨涨秋池 7. 有关沙尘暴天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春秋季气温日较差越大,越有利于沙尘暴的形成 B. 沙尘暴可以降低日本、韩国等酸雨的酸性 C. 沙尘暴可以带来空气质量的下降 D. 不稳定的大气运动会抑制其进一步发展 8.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的实验室里,环境化学专家庄国顺教授说:“假如把中国和蒙古的荒漠、戈 壁都罩上一个罩子,不让地表的土被风吹起,那么整个美国西海岸生物将纷纷死亡。”这表明() A. 美国西海岸常年受到西北风的影响 B. 我国沙尘暴可为美国西海岸的海洋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C. 蒙古及我国的沙尘不能越过太平洋 D. 美国西海岸沉降的沙尘是其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9. 中央气象台2018年1月11日18时继续发布寒潮黄色预警:受寒潮影响,12日早晨,山东大 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等地最低气温降至-10~-12℃,局地低于-12℃;江淮至江南东北部地区-6~-8℃,0℃线仍位于江南南部。关于寒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寒潮对农作物造成危害最严重的季节是冬季 ②植树造林是防御寒潮的有效方法 ③寒潮是指强烈的冷高压活动带来的强冷空气侵袭时形成的灾害天气 ④寒潮入侵时,上述地区大棚蔬菜、交通运输可能遭遇严重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历史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现代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实行联产责任制,家家户户屯满粮。”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从自然角度看,“十年就有九年荒”中的“荒”产生的主 要原因及其出现时间是 A. 洪涝 6、7月 B. 洪涝 7、8月 C. 干旱 4、5月 D. 台风 7、8月 11. 现今凤阳“家家户户屯满粮”还得益于 A. 气候变暖 B. 红壤的改良 C. 大量施用化肥 D. 大力兴修水利 2019年1月,“超级寒潮”席卷了美国东、西部,专家指出这与极涡(盘踞在极地的高空气旋性大型涡旋)的波动有关。下图为极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12. 图中极涡 A. 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B. 决定了寒带的范围 C. 中心气压为冷性低气压 D. 为近地面带来大量水汽 13. 此次美国东、西部遭遇“超级寒潮”的原因有 ①美国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为冷气团的发源地②美国东、西部海拔高,冷空气势力强,向南扩展速度快 ③极涡不稳定,冷空气向南移动 ④北美洲地形利于暖空气从中部北上,挤压极地冷空气从两侧南下

《自然灾害》教案(最新版本)

《自然灾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二、能力目标: 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教学难点 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在网络上查找和自然灾害相关的图片和新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所有的自然环境,包括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慢慢地发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然而自然的变化也并非都是缓慢

的,有一种自然变化会比较激烈,有时是大地的震颤,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有时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然的一场干旱,这些都是自然的激烈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这种自然的变化,看看自然的激变给我们带来的破坏,也就是自然灾害。同学们是怎么理解自然灾害的呢?(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授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课件展示)自然灾害图片,思考自然灾害的概念,找出四幅图片的共性,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结果,最终总结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从图中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现象和造成的结果 例如:旱灾图 降水较常年偏少──造成用水紧张──农田由于缺水而出现干涸 结果:由于缺水导致减产或绝收 其他的几幅图可以依此分析 1.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出现异常的变化,并且造成了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巩固练习】──认识身边的自然灾害 (1)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造成196人死亡 (2)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发生爆炸,造成75人死亡 (3)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81人,失踪284人 (4)太平洋海底发生地震 【提问】根据自然灾害的概念,判断上面的4个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说明理由

第五章 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习题

第五章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 一、名词解释题: 1. 天气:一定地区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 2. 天气过程:各种天气系统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 3. 气团:大范围内水平方向上各种物理属性比较均匀,铅直方向上变化比较一致的大块空气。 4. 暖锋:由暖气团推动冷气团并向冷气团一方移动的锋。 5. 冷锋:由冷气团推动暖气团并向暖气团一方移动的锋。 6. 静止锋:当冷暖气团相遇时,势均力敌,或由于地形的阻滞作用,移动缓慢或在原地来回摆动的锋。 7. 气旋:又称低压,是一个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内气流反时针自外向内辐合。 8. 反气旋:又称高压,是一个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内气流顺时针自内向外辐散。 9. 霜冻:在作物生长季节里,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表气层的温度降低到0℃以下,引起作物遭受的冻害。 10. 平流霜冻:由于寒潮或较强冷空气入侵而出现的霜冻。 11. 寒露风:我国南方双季晚稻抽穗开花时所遇到的低温冷害天气。 12. 寒潮:是指势力强大的冷高压南下,使所到之处产生剧烈降温、冻害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国家气象局对寒潮的一般定量标准:一次冷空气入侵,使该地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同时最低温度在5℃以下。 13. 干旱:是指在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作物需水量与土壤供水量在相当长时间内失去平衡,使作物生长发育受到危害,造成产量下降的灾害性天气。 14. 干热风:是指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大气干旱。 15. 梅雨:平均每年6月上旬至7月中旬,我国宜昌以东的江淮地区,出现的阴雨连绵天气,此时正值江淮梅子成熟,故称这时期的降水为梅雨。 16.西南涡:是指出现在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地区700毫巴或850hPa气层中的冷性低压天气系统。 17.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 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 18.切变线:呈气旋(北半球逆时针方向)性转变的两股不同方向水平气流的分界线称为切变线。在天气图上,表现为风向的不连续线。在天气学中,切变线一般是指低空850百帕或700百帕等压面上的天气系统。 19.气旋:气旋是指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低、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涡旋。 20.锋:当冷气团和暖气团相遇时,两气团之间有一交接过渡区,称它为“锋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锋线,锋线简称为锋。 21.高空冷涡:高空冷涡系指位于高空且中心气压较四周为低,并有冷中心相配合的涡旋天气系统,简称冷涡。 22.霜冻:指在一年中日平均气温高于0℃的温暖季节里,夜间土壤表面和植物表层的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植物遭受伤害、死亡的短时间低温冻害现象。 23.无霜期:终霜到初霜之间的时期,称为无霜期。 24.干热风:是高温、低湿及伴随一定风力而造成大量蒸发的一种灾害天气。 25.干旱是指在农业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和从土壤中吸收的水量在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说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并能够正确判断某一地点是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2、能够正确说出我国季风气候的三种类型,并能根据图表正确分析出我国季风气候和干旱气候的特点 3、能够从两面举例说出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动物行为的影响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说出寒潮、台风、洪水等灾害性天气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季风气候的类型及分布,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教学难点】 我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展示图片——一组新疆和浙江的风景图 师:我国西北内陆与东南沿海地区在自然景观上有什么差别? 生:干燥,湿润 师:造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季风 2、冬、夏季风形成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季风的相关知识,季风是什么啊? 生:季风是在大范围内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师:我们将受季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称为季风气候。我国是一个深受季风气候影响的国家,尤其是我们浙江沿海一带,那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杭州这边夏天和冬天分别是刮什么方向的风?

师:好的,让我们一起看下夏、冬季风的形成过程,看看究竟夏季和冬季是刮什么方向的风?播放视频——冬、夏季风的形成过程 师:大家看到冬季是刮什么方向的风啊? 生:东北风和西北风 阐述:没错。冬季时,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太平洋、印度洋气温较高,气压降低。风从西北内陆吹来,盛行的是偏北风。由于在冬季从内陆吹来的,因此寒冷而干燥。 师:那夏季刮的是什么方向的风啊? 生:东南风和西南风 师:夏季时,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较凉爽,气压较高,大陆地区气温较高,气压较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盛行的是偏南风,温暖而湿润。我们来看下冬、夏季风的差异。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师:由于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我们将我国的区域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们将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区域叫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区域叫非季风区。那大家知道我国哪些地方属于季风区,哪些地方属于非季风区吗? 生:西藏、新疆不属于,浙江、上海属于 师: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到底是怎么划分的呢,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呢? 师:看图,夏季风从海洋吹过来,遇到了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季风过不去了,所以这组山脉以东以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以西以北地区是非季风气候区。 师: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气候又是如何的呢? 生:季风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非季风区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师:浙江、新疆、哈尔滨分别属于什么气候区? 生 4、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1)读哈尔滨、上海、广州三地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师:我国季风气候具有哪些特点? 师:冬天温度怎么样?降水量怎么样?夏天温度怎么样?降水量怎么样?夏天气温最高使,温度也最高,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2)季风气候对工农业生产及动物行为的影响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教案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了解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Article/Index.html>总结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有些气象灾害既有自然的因素也与人类活动有关并不断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的实际行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气象灾害的危害和预报 2.难点:台风的形成 3.疑点:无 4.解决办法:结合录像、图片讲述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启发式; 2.分析讨论法; 3.讲述法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台风、暴雨、寒潮和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危害 (2)认识到监测防御灾害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Article/Index.html>总结的能力 (2)能学生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常发性的气象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3.德育目标 (1)知道应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实际行动 (2)提醒人们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会导致或加剧气象灾害的产生 (二)整体感知 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在学习了前面气候资源之后本节课将气候灾害列为专题讲述便于学生更加全面地、客观地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同时清楚地阐述了大气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入:通过对气候资源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气候作为一种资源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但同时大气也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气象灾害种类很多本节课重点学习几种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洪涝和干旱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习题气象灾害基础练习

《气象灾害》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山洪是指由于暴雨、冰雪融化或拦洪设施溃决等,在山区形成的沿河流、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 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总称。据此完成1~2题。 1.暴雨引起的山洪在我国极为常见,主要原因是() A.受季风环流影响,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 B.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 C.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D.地壳运动活跃,断裂构造发育 2.我国山洪频繁多发的地带集中分布在() A.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区 B.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过渡地带 C.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D.河流纵横交织,河网密度较大的地区 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 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由于倒春寒影响,2018年初我国某地茶园遭受重创。结合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地受这次倒春寒影响的时间是图中的()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 D.④时段 4.关于寒潮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温会造成农作物冻伤、冻死

B.农田病虫害减少 C.可以使电力电信设施毁坏 D.沿海大风会掀翻船只 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重旱的主要省级行政区简称是() A.陕、桂、湘 B.滇、黔、蜀 C.滇、黔、湘 D.陕、蜀、桂 6.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A.滑坡 B.沙尘暴 C.森林火险 D. 土壤盐渍化 二、综合题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旋涡。在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 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台风形成于洋面温度超过26C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洋面上。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台风发生的频率很高,一般发生在6—11月,因为这里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还有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构,促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致雨。台风形成后,一般会移出源地,并经历发展、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下图表示西北太平洋 (局部)热带气旋路径频率(1949 —2000年)。

中国的气象灾害练习题

中国的气象灾害练习题 读图1“七月某台风移动路径图”,回答1-5题: 1、 7月24日23时,受台风影响的台北市的风向就是 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 2、当台风在甲所在的三角洲地区登陆时,最有 可能带来 A、强风、地震、海啸 B、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C、风暴潮、寒潮、泥石流 D、特大暴雨、潮汐、海啸 3、台风的到来,给城市带来的危害就是 A、农业减产 B、阻断交通 C、引发病虫害 D、降水充沛 4、对台风进行实时监测就是预报与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该现代化技术手段属于 A、雷达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技术 5、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A、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B、西北太平洋就是台风的唯一源地 C、台风在每年的7-11月活动最为频繁 D、台风能减缓我国华北地区伏旱的旱情 大诗人杜甫在《对雪》一诗中曾写道:“北雪犯长沙,胡云冻万家。”2008年初,我国南方部分省区遭受冰雪灾害。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4-15题。 6、形成这次冰雪灾害的天气系统就是图中的 A B C D 7、长沙所在的湖南省受灾严重,而同纬度的闽、滇两省却基本无灾,主要原因就是 A、影响闽、滇两省的夏季风比较弱 B、武夷山脉与云贵高原的阻挡 C、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差异 D、有防御冰雪灾害的应急预案 8、下列与干旱不属于同一类型灾害的就是( ) A.暴雨 B.寒潮 C.泥石流 D.台风 9、在我国,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多发生在( ) A、秋季与春季 B、冬季与春季 C、秋季与冬季 D、初冬与秋末 10、从气候与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就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

中国气象灾害练习题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选择题及答案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的进退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 D.用水季节变化 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 A.人口稀少 B.经济落后 C.平原地形 D.高原和盆地 3.关于干旱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东部地区的春旱、伏旱都是因为长时间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各种干旱灾害的出现,都是冷、暖锋过境后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C.西亚、北非沙漠的出现,共同原因都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和寒流的影响 D.世界有许多地方干旱灾害日益严重,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关 4.关于寒潮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强冷空气南侵 B.冷锋南下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5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 B.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 C.台风是由发展强烈的冷锋造成的 D.我国的各种气象灾害中,影响面积最广的是干旱 6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是() ①全部实现耕作业向畜牧业的转化②改进耕作制度③营造防护林④整治河道巩固提防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近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报道,2002年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爆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完成7—9题。 7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 ) A.中亚和中国西北部 B.北美中南部 C.撒哈拉大沙漠南部 D.澳大利亚中部 8导致在瑞士降泥雨的主要原因是( ) A.自东向西的海洋气流与含有沙尘的气流在山地相遇 B.含有沙尘的北上气流与冷空气在山地相遇 C.由东向西的含沙气流在迎风坡被抬升 D.含沙气流在阿尔卑斯山的背风坡下沉 9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区,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

四、中国的气象灾害 (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 (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3.旱涝关系 (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二)台风灾害 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 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盛夏至秋初 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 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三)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3.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发生频次高,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6.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 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

浙教版-科学-八上-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 教案

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利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气候的类型; 2.利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不同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特点; 3.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动物行为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4.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及家乡的特产。 过程方法:知识技能的形成和掌握以学生讨论为主,讨论生疑、教师解疑、学会通过把已学知识延伸、联系、归纳总结,从而学习新知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形成并提高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七节,本节是在分析了纬度、海陆性质,地形和季风对气候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我国气候的一般特点。中国幅员辽阔,纬度有高有低,距海有近有远,加上地形高低错落,山脉重叠阻挡,使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气候。气候复杂多样和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两大基本特征。我国季风气候类型多、分布广、特征典型、季节性强,干旱地区广,因此本节提出了怎样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的问题。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初步建立正确的科学大气环境观和气候资源观,树立因地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重点难点 重点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以及各种气候的特点,难点是季风区划分的依据及气候特点形成的原因。 4教学过程 4.1.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利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气候的类型; 2.利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不同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特点; 3.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动物行为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4.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及家乡的特产。 过程方法:知识技能的形成和掌握以学生讨论为主,讨论生疑、教师解疑、学会通过把已学知识延伸、联系、归纳总结,从而学习新知识的学习方法。

(完整版)2018年高考地理练习题:的气象灾害-文档资料

高考地理练习题:中国的气象灾害 1.华北和东北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的进退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 D.用水季节变化 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 A.人口稀少 B.经济落后 C.平原地形 D.高原和盆地 1—2.解析: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也由南向北推进,若夏季风推进速度异常,则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涝的现象。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且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因而旱涝灾害严重。 答案:1.A 2.C 3.关于干旱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东部地区的春旱、伏旱都是因为长时间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各种干旱灾害的出现,都是冷、暖锋过境后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C.西亚、北非沙漠的出现,共同原因都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和寒流的影响 D.世界有许多地方干旱灾害日益严重,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关 答案:D

4.关于寒潮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强冷空气南侵 B.冷锋南下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解析:寒潮主要是冬春季节强冷空气南侵造成的大风、降温天气。 答案:A 5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 B.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 C.台风是由发展强烈的冷锋造成的 D.我国的各种气象灾害中,影响面积最广的是干旱 解析: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低压系统和锋面系统;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寒潮;台风是发展强烈的热带气旋;在各种气象灾害中,由干旱引起的受灾面积占62%。 答案:D 6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是( ) ①全部实现耕作业向畜牧业的转化②改进耕作制度③营造防护林④整治河道巩固提防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防御干旱应采取多种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开展农

人教版地理选修5中国的气象灾害1

选修五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 2010-04-06 11:16:07 阅读16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2.分析旱灾、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重点:1.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 2.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自主学习】 一、旱灾 1.特点:我国发生范围最、频次、持续时间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2.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和。 【合作探究】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 3.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 (1)东北地区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 (2)华北地区严重,有“”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4.旱涝关系 (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流域、流域、长江中下游及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5.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及原因 (1) (2) 【合作探究】为什么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二、台风灾害 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位于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均来自西北太平洋,且有两个集中的生成区域和。 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 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东部沿海多于内陆地区,以南的台风频次远高于以北地区,广东和海南东部沿海的台风频次约占50%左右,浙江、台湾东部、海南东北部等沿海遭受台风灾害的次数,占总数的1/3以上。 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台风灾害灾情严重的地区是地均GDP高,且台风次数多的地区。 【合作探究】台风对沿海地区农业和城市有什么影响?台风登陆对区域旱情有什么影响? 三、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月至次年月 每年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月和月,前者更强。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 3.路径:偏西路径——; 偏北路径——;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象灾害》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象灾害 教学目标: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2,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气象灾害多发区 的成因。 3.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灾情特点及发生原因 难点: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图片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气象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灾害。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旋、风雹、冷冻、雪灾、热浪、干热风、连阴雨、沙尘暴、浓雾等气象灾害,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 一、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9 月至次年5 月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 月和10~11 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3、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图2.35 表明:侵入我国的寒潮都是北冰洋的极地冷气团向南爆发的结果。有时,在西伯利亚西部和蒙古等地区也会有堆积的冷气团向南爆发,形成寒潮。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 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

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发生频次高,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6、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 南方主要表现为降 温、冻害、雨雪等。 探究活动:东北地区寒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第一,我国东北地区紧邻冬季风的源地,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使东北地区气温 骤降。第二,初霜时东北农作物正值生长季节,严重危害农牧业生产。) 四、沙尘暴——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 (1) 概念: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 1 千米的天气现象。 (2) 发生与防治 图 2.38 表明:2000 年沙尘暴发生次数最多的不在西北沙漠区,而是在内蒙古中部。 图 2.39 显示:沙尘暴的沙源地分布。 探究活动:结合图、文给出的资料,说明沙尘暴发生的时间、条件和防治措施。 1)沙尘暴发生时间: 冬春季节 (2) 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 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 (3) 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这样可以减 小风速,降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增加湿度,调节并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可以减轻沙化, 降低沙尘暴的物质来源条件。 1. 搜集资料,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 的侵蚀越来越严重。②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下,人们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森林,使得森林覆盖率降低。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度放牧,滥挖药材,使得森林草原急剧退化。沙化土地面积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习题气象灾害提高练习

《气象灾害》提高练习 、选择题 读中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C.都位于河谷地带 D.都位于北方地区 2.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稀少 B.降水量少 C.河网密度小 D.平原面积少 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 稳定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 水相对变率表。根据图表,完成3~5题。

城市 4 — 5 月7—8 月 全年 开封0.47 0.35 0.20 武汉0.27 0.56 0.19 3.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气温 C.降水 D.河流 4.开封发生旱灾的最主要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造成武汉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春季气温快速上升 B.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秋季晴朗少雨 D.冬季寒冷干燥 霜冻是指地表温度骤降到0 C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每年入秋后第次霜冻,称为初霜冻;每年春季最后一次霜冻,称为终霜冻。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的霜冻期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分地虞 华北地凤 长江中下訴地区 F地窝 6.图中P地区最可能是() A.四川盆地 B.云贵高原 C.雷州半岛 D.江淮地区*初跡栋*捋誓廉— 編來崩

7.有关霜冻对我国农业生产危害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藏霜冻时间长影响青稞生长 B.初霜冻影响东北地区水稻的收获 C.终霜冻对华北小麦播种影响大 D.终霜冻影响长江中下游棉花采摘 读图,完成8~9题。 &图示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鼠灾 C.寒潮 D.风暴潮 9.上题中的自然灾害带来的良性影响可能有( ) A.阻碍交通 B.能源紧张 C.农业受损 D.减少病虫害 二、综合题 10.辽宁省是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省份之一。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据统计,辽宁省自有连续资料记载以来的220年,全省共发生洪水灾害139次,其中特大洪水灾害19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辽宁省东部的山区为追求经济利益,在山上开采矿石或毁林种田等。一些地区侵占河道建房或 种植作物,乱倒建筑、生活垃圾,造成河道阻塞。 (1)简述辽宁省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

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 ◆旱灾是我国一种主要的气象灾害。在一些地区虽有一定的水分条件,甚至降水丰富,能够满足大量人口与经济的需要,但是若在一段较长的时段(几个月甚至几年)降水异常偏少,以致于不足以维持该地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需要,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死亡的事件,这就是旱灾。旱灾分布很广,不仅是多雨地区的严重自然灾害,甚至在半干旱地区也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旱灾是我国占第一位的气象灾害,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旱灾在我国分布虽广,但程度并不同。相对来说,我国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等旱灾最为频繁。 旱灾还可引起一些次生灾害,如引起农林灾害中的森林及草原火灾和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土壤沙化。 ◆雨涝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我国古代典籍中通常将连续的大、暴雨记为“霖雨”、“淫雨”。“霖雨如注”、“淫雨不绝”即为连续的大暴雨。雨涝是气象灾害之一,它是长期降水或瞬时大量降水(如暴雨、大雨)而产生的大量积水造成山洪暴发、河流泛滥、内涝洪水,从而使庄稼歉收或绝收、交通及通讯受阻、海难、人畜疾病及伤亡,这种灾害叫做雨涝。 我国是世界上出现暴雨较多的国家之一,降雨量集中且强度较大。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往往在几天内降雨量就达到或超过常年平均降雨量。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因此雨涝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间性。雨涝主要影响我国的东部和南部,尤其是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地区。我国西部少雨,仅四川是雨涝多发区。我国雨涝时间分布特点是南部早,北部晚。 雨涝的次生灾害有:农林灾害中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灾害中的洪水、内涝、巨浪、风暴潮。 ◆热带气旋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空的气旋性涡旋。因发生的地域不同,名称也不同。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叫“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叫“飓风”;发生在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叫“热带风暴”;澳大利亚称热带气旋为“威力·威力”。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规定,我国把“台风”改称为“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尽管在各地的名称不同,但造成的危害却是相同的。它不仅以巨大的风速人类的生命财产,而且它的巨浪、暴雨和风暴潮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因此它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天气系统。 全球每年的热带风暴(包括台风和飓风等)大约有60多个,其中约76%发生在北半球。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约有7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主要影响太行山——武夷山以东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及海域。

季风气候气象灾害教案

第二章季风气候、气象灾害教案 主备教师:参与教师: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特点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弊。 2.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3.知道台风、寒潮、梅雨、沙尘暴等特殊天气的概念、发生的时间、多发地区、天气特点、造成的影响、预防 教学重点: 1.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2.台风、寒潮、梅雨、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发生时的天气特点以及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 1.锋面雨的形成 2.正确认识各种特殊天气的影响,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 教具及设备:地球仪 【设问导读】 一、季风气候显著: 阅读课本39-42回答问题 1.(1)什么是季风?冬夏季风风向怎样?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2、季风的形成 (1)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冬夏季风的转换规律。 (2)提问冬夏季高压与低压分布形成的原因,让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加深知识掌握的牢固性。 (3)思考: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1)请在图中指出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结合示图:想一想,什么是季风区?(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4、季风气候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1)结合示图回顾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由四个城市的降水分布分析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夏季。 (3)思考: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的原因? 5、季风气候的影响 通过对季风气候的利弊分析,让学生树立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并加以总结。 6、我国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通过原因变现分析,掌握其特征,并通过图片具体感知其景观及对生活生产的影响,加深学生对非季风区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二、气象灾害 1.提出问题:什么是自然灾害? 必须同时满足哪两个条件? 2.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形成和危害) 3.读图分析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并分析这些集中分布区的成因。 4.总结我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 5.“祸不单行”说说台风、洪水会引发什么地质灾害?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什么自然灾害? 【自学检测】 一、填空题。 1.我国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 2.科学家是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划分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 3.青藏高原地区是(高原)气候。 4.我国的“雨极”是(火烧寮)。 5.大兴安岭的北段及其两侧地区属于(温寒)带。 6.我国气候主要特征之一是(季风)气候显著。 7.雨带的进退时常会导致(旱涝)灾害。 二、选择题。 1.以下关于我国气候描述错误的是(D) A.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明显 C.季风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D.西北地区为高原气候 2.以下哪项不是我国的特殊天气(C) A.寒潮 B.台风 C.冰雹 D.沙尘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