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花期性状研究进展

菊花花期性状研究进展
菊花花期性状研究进展

菊花花期性状研究进展

摘要:菊花是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种类繁多,色型丰富、适应性强、分布地域广,在自然人工不断选择培育下,逐渐成为世界名花,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但菊花是短日照植物,自然花期主要在秋季,菊花开花时间及盛花期持续期已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限制了菊花业发展。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提高菊花生产水平,本文就菊花开花生物学特点、花期性状影响因素及调控方法进行论述,为提高菊花观赏性,延长菊花观赏期提供思路。

关键词:菊花花期生物学特点影响因素调控

Process of study on florescence-related traits of chrysanthemum Abstract:Asteraceae genus Chrysanthemum is a perennial herb, native to China, the wide range of rich color type, adaptability, wid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natural artificial cultivation under continuous selection, becoming the world's flowers, by the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favorite. But Daisy is a short-day plants, natural flowering, mainly in the autumn flowering chrysanthemums and flowering time duration gradually Can not meet people's needs, limiting the chrysanthemum industry. To meet the need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s, improve chrysanthemum production levels, the pape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rysanthemum flower, flowering traits affecting factors and regulation methods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improve ornamental chrysanthemum, chrysanthemum viewing period be extended to provide ideas. Keyword: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florescenc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actor regulation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又名黄花、节花、秋菊、节华、鞠、金英等,原产于中国(倪月菏等,1989),是我国最早的栽培植物之一,迄今己有3000多年的历史[1]。菊花是经自然杂交和人类长期选择演化而来(孙自然等,2000),主要是由原产我国长江流域的野生种:野菊(D.indicum)、毛华菊(D.vestitum)及紫花野菊(D.zawadskii)等天然杂交[2],再经人工选育,逐步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品种最为丰富的栽培植物。南京农业大学李鸿渐教授数年前对我国菊花品种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经系统整理后提出我国有菊花品种3000多个(李鸿渐,1993),后来,菊花不断传到外国,新品种逐渐增多,并渐渐成为世界名花。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菊花是双子叶植物中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吴国芳等,1992),在南部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呈常绿或半常绿状态,性喜阳光、潮湿、耐寒、怕水渍的短日照植物(周其良等,2006)。菊花通常是通过扦插进行繁殖,扦插苗常采用茎(枝),插穗地下部分的茎(枝)形成根状茎,旁生许多须根。菊花适应性强,分布地域广。菊花自然花期(韦三立,1999)分为:春菊(花期一般在 4 月下旬至 5 月下旬)、夏菊(花期在 5 月下旬至8 月开花)、秋菊(10 月中旬至11 月下旬)、寒菊(冬菊,自然花期在12 月上旬至次年1月开花),春菊和寒菊品种较少,夏季较高的温度和长日照使得夏菊品种也不多,秋菊品种最繁多,造型千变万化。

对菊花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切花菊,是欧、美、日等国家应用菊花的主要方式,我国多用于出口;二是盆栽菊,是东方应用菊花的主要方式;三是地被菊,以其具有花期早、植株低矮、适应性强等特点,多用于城市绿化,节日庆典布展。菊花自

然花期大多在秋季,且花期中的盛花期是植物花器官观赏价值最高的阶段,延长植物的盛花期具有明显的商业和社会价值[3]。为了迎合节日庆典时间,菊花盛花期往往需要提早或推迟,同时,盛花期延长,提升了观赏性,延长了观赏期,提高生产效益。研究和应用其花期调控技术,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对提高菊花生产技术水平、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抢占国内外市场份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目前对花期的调控主要是花期提前、花期推迟、花期延长和周年栽培。以下将就菊花开花生物学特性、影响花期因素以及花期调控方法进行论述。

1菊花的开花生物学

植物的开花生物学包括花芽分化、配子体的发生和发育、传粉、受粉和衰老等一系列过程,其中花芽分化是与花期调控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环节,是花期调控的基础。

在营养生长期,菊花的茎顶成圆锥状,进入生殖生长后,即呈扁平而形成花床。在形态分化前,首先进行的是生理分化。石万里、夏宜平对秋菊花芽分化的生理分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秋菊花芽生理分化始于8月25日,6天后花芽形态分化开始,芽内核酸(主要是核搪核酸)和蛋白质代谢是菊花茎顶生长点从营养状态进入生殖状态,进而完成花芽形态建成的生化基础[5]。形态分化前芽内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含量增加,分化过程中分别在分化开始期及小花分化前期出现两个峰值。菊花由生理分化期向形态分化期转变的过程中,大量的淀粉水解为糖类物质(尤其是蔗糖)以满足菊花形态分化所需营养物质。在菊花由营养状态向生殖状态转变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可溶性蛋白而核酸不断的指导合成蛋白质从而含量下降。当菊花进入生理分化后,生长点的生殖生长状态不可逆转。

在形态分化方面,Post、冈田正顺等分别以美国和日本的切花菊为材料,对花芽分化进行过详细的研究[6],并以此为基础完善了菊花周年生产的花期控制栽培技术;石万里、姚毓珍对我国传统秋菊的花芽分化及主要生态条件对分化的影响也作了研究[7],均认为菊花头状花序的分化包括花序分化和小花分化两个阶段。花序分化包括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总苞分化前期、总苞分化后期三个时期:小花分化阶段包括小花分化前期、小花分化后期、花瓣分化前期、花瓣分化中期、花瓣分化后期五个时期。

有关花芽分化的进程,瑞典的RLaresn通过切片观察得出:短日照后3天花芽开始分化,6天后小花开始分化,12天后小花原始体形成,24天后基本完成花芽分化[8]。石万里等对秋菊的观察结果也均为经30天短日照完成花芽分化,花芽分化过程中,小花原基分化开始后,花芽分化加速。品种间花芽分化始期及分化速度不同,进入各个分化阶段的时间也有差异,但品种间完成花芽分化所需的时间相似。花芽分化完成后,花蕾需进一步分化才能开花。开花日期的早晚主要决定于花芽启始分化日期及花芽分化完成后花蕾发育的速度。

2菊花花期影响因素

2.1温度对菊花花期的影响

一方面,温度直接作用于菊花的花芽分化和发育[9-11]。秋菊的花芽分化对温

度极为敏感,高温是阻碍花芽分化的主要因素[7]。Ca they据不同品种开花对温度的不同反应,将菊花分为温度阳性、温度阴性和温度中性三种类型[12]。整体来讲,对于菊花开花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夜温,从花芽分化到现蕾一般以15-20℃为宜。

另一方面,温度在诱导和打破菊花莲座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所谓莲座是指植物生长活性降低,即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也不生长的现象。关于菊花莲座化的诱因有高温、短日、低照度和短日、偏低温两种见解。植株一旦莲座化,就需一定的低温量来打破,Schwabe 提出若给于3周时间5℃以下的低温就足以打破菊花的莲座化[13]。

2.2光照对菊花花期的影响

光周期是影响菊花花芽分化的最关键因素。大体上说,短日照促进开花,长日照阻止开花。切花菊及传统的秋菊均为质量短日照植物,花芽分化和发育有严格的界限日照,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某一特定值时,花芽才启始分化,而花芽发育的界限日照要比花芽分化的界限日照短,否则会形成盲花或畸形花。一般认为菊花花芽分化的临界日照时数为12-13小时[7,13];倪月荷认为秋菊在14.5小时以内,花芽开始分化,超过此界限日照则继续营养生长,而花芽发育则需要更短的日照13.5小时[14]。

光照的强度影响菊花开花的质量,据研究,菊花补光抑制花芽分化的光照强度以5-10Lx 为下限照度,但是实际生产中经常用40Lx 以上的光照进行补光(刘宏涛,1999)。较强的光会影响花色素的生成,所以光强会影响菊花的色泽。光质对菊花也有影响,蓝光光质有利于菊花茎叶生长和侧枝产生,形成丰满株形,并能提前花期12 天(魏胜林,1998),这可能与蓝光促进与花芽分化和成花有关的营养物质(氨基酸和糖类)的形成有关[15]。

2.3生长调节物质对菊花花期的影响

2.3.1激素对菊花花期的影响

研究发现,低浓度的生长素(IAA)有利于菊花花芽分化,高浓度IAA则抑制花芽发育[16]。这可能与IAA含量减少,使植株停止营养生长,转向成花的生理状态有关。赤霉素3(GA3)含量下降有利于菊花花芽分化。这可能与GA3减少有利于削弱枝梢生长,使新梢停止营养生长,从而促成菊花向生殖生长转变有关[17]。细胞分裂素(CTK)在菊花花芽分化初期含量较低,而在花芽分化后期迅速增加,CTK促进菊花花芽分化,可能与CTK 促进细胞分裂,阻止核酸酶和蛋白酶的产生,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在体内的积累,从而有利于植物花芽分化等功能有关[5]。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在短日照处理早期含量较低,随着花芽分化的进行,逐渐升高,并从处理第15天开始,迅速上升,因此推测ABA 含量增加,有利于菊花花芽分化,这可能是由于ABA能抵消GA的作用,大量合成CTK,可以抑制顶端优势,从而促进花芽分化[18]。叶片中ABA/GA3、ABA/IAA、CTK/GA3和CTK/I AA的比值高,有利于菊花花芽分化。刘萍等(2006)报道,萘乙酸(1-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IAA以及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benzene oxygen ethanoic acid,2,4-D)均具有延迟菊花花期的作用,多效唑(paclobutrazol,PP333)和烯效唑(uniconazole,S-3307)可以使菊花花期延长,激动素(kinetin,KT)和GA3促使菊花提前开花。

2.3.2多胺(PAs)对菊花花期的影响

Aribaud and Martin-Tanguy(1994)研究发现菊花花芽分化过程中三胺(Spd)含量最高,四胺(Spm)次之,二胺(Put)最低;在花芽分化伊始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均呈双峰变化,在花芽分化过程中Spd占主导地位。菊花花芽分化过程中,低水平的Put有利于菊花花芽分化的启动,后期Spm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小花的分化,Spm可能由叶片向顶芽运输,顶芽内和叶片内的Spd与小花原基分化密切相关(杨丽和杨际双,2008)。

目前,研究发现,高含量的游离态和结合态PAs 有利于菊花成花启动,而小花原基的分化和形成需要游离态和结合态的Spd 的积累。在菊花花芽分化过程中结合态PAs发挥重要作用。DAO和PAO可能参与调控成花诱导。菊花成花诱导过程中顶芽内S pd 的积累有利于菊花由营养芽向生殖芽转变以及花原基的分化和形成。Spd 处理能提高菊花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蛋白以及核酸的含量,以满足花芽分化启动所需营养物质,并且可使叶片核酸代谢活化,调节和推动生理代谢的过程,从而促进菊花花芽分化[19]。

2.4营养物质对菊花花期的影响

梁芳等(2008)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有利于菊花的花芽分化。菊花植株营养生长天数对花芽分化与开花品质有显著影响。通过研究不同的处理下菊花成花过程中几种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证实了碳水化合物在菊花花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菊花需要一定时间的生长并达到一定的生长量才能够开始花芽分化,通常是在展叶10片左右,株高达到25cm以上,顶部约有7片尚未展开的叶时开始。菊花开花时一般有15-17片叶片,株高约60 cm左右。因此,要想培养品质优良的切花菊,必须在菊花展叶17 片以上时才能开始进行花芽分化。花芽分化前植株的营养状态应是充实的、适中的、必需达到开花的标准(刘宏涛,1999)。

此外,王文莉发现,在光周期诱导菊花成花过程中Ca2+可能具有传递光周期的刺激信号的作用;光周期诱导菊花的成花转变过程中需要在菊花的叶片中积累一定浓度的Ca2+,而且菊花花芽分化的整个过程可能都有Ca2+的参与。表明Ca2+参与了光周期诱导的菊花花芽分化的过程(王文莉等,2010)。

综上,影响植物成花的因素很多,且各种因子(如低温、光照和赤霉素)彼此之间具有相互替代的能力。现在普遍认为:植物经过一定时间的营养生长,就能感受外界信号(低温和光周期),并产生成花刺激物,在茎尖产生一系列反应,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花芽发育仁[20]。Bemei:曾提出控制成花的网状系统模型,认为开花受多条相互交叉的途径控制,有一条途径畅通就可以导致开花[21-23]。近年来己有许多学者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花芽的分化和花的发育。

3菊花花期调控技术

菊花是短日照植物,需要经历短日照阶段才可以进入花芽分化阶段,所以菊花的自然花期主要集中在11 月前后,仅少数光周期不敏感的品种能在夏季或早秋开花,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观赏性和市场适用性。

菊花花期调控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育种,进行品种改良,丰富品种资源;二是对既存品种,进行花期调控,主要是提早、推迟、延长盛花期达到预期观赏目的和效果以及人为控制开花时间来进行周年生产。

3.1温度调控

夏菊花芽分化需要的温度大约10-13℃而后在15-20℃的条件下很快就能开花。人们通过人工调节温度可调控花芽分化和开花期。花芽分化后,如花蕾发育过快,可略降低温度,花期就会延迟;当花芽发育慢时,可适当加温来促进发育和开花[24]。升温处理可加速新陈代射,促进养分积累和花芽分化[25]。在冬季,通过升高温度促进幼苗生长,同时利用冬季自然短日照的特点,也能促使菊花提早开花。菊花在通过发育阶段后,若遇27℃以上高温

天气或12℃以下的低温气候,都会影响开花的时期,所以高温季节温室要降温,冬季应加温。

3.2光照调控

菊花属于短日照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日照时间大于17h),菊花不会开花。每天光照时间小于6-7 h也不能开花或延迟开化。自然条件下大部分菊花品种多在秋季开花。目前,冬春季供花主要通过延长光照来延迟开花时间。而对于日照时间敏感的秋菊和冬菊型品种,如果日照时间小于12 h,花芽分化能很快被诱导。补光与遮光就是光照时间调控的常用方法。为了延长营养生长期,抑制菊花过早地花芽分化进行生殖生长,可以通过人工补充光照时间,延长至14h以上。人工补光处理菊花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植株摘心10~15天后侧芽长至10-12cm、以及花芽尚未分化,若在花芽分化时进行补光,会促使柳叶的形成。在生长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对于菊花的补光应掌握在开花前60天左右结束:停止补光后到花芽分化需要10天左右,从花芽分化到开花需要50-55天[24,25]。而补光结束的时间,还应该根据季节、供花的时间以及当时的气温高低而定。菊花提前开放,一般使用遮光处理的方法。如正常花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的菊花为了提早开放,可以利用其生理特性,在立秋开始做遮光处理,从7月上旬根据不同品种,选时陆续置于短日照棚内。每日下午将遮光布放下,使棚内完全黑暗,第二日8时将遮光布卷起使其受到光照,遮光14h,光照10h。自遮光之日起至大部分花蕾形成需25天左右,约45天后大部分植株花。若现蕾后每天再将光照时间缩短为8-9h可进一步促使其提前开花[26,27]。

3.3园艺栽培技术调控

菊花开花不仅仅遗传特性相关,还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28]。可根据供花需要,选择合适品种,在不同季节与环境条件下,通过人为控制繁殖期、萌芽期、移植期、上盆期、翻盘期来控制菊花的花期[4]。除此以外,调节菊花的生长速度还可以釆用摘心、修剪、摘蕾、剥芽、摘叶、环刻、嫁接等园艺栽培手段。调节的效果依品种及摘取量的多少和季节而不同[26]。同时,水肥的调节对菊花花芽发育和开花也有很大的影响。可根据开花预期,通过调节土壤湿度来调节花期[27]。如控制绕水,保持土壤适当干燥,可以调节花蕾发育过早。而加大饶水量和叶面喷水,可以调节花蕾发育迟缓的现象。施肥也是有效的调控措施,一般在现蕾前,以氮肥为主(N:200-400 kg/hm2),适当增施磷、钾肥;在孕蕾和开花阶段,以施磷、钾肥为主(P:150-300 kg/hm2、K:200-400 kg/hm2)[4]。

3.4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

目前大部分的大棚主要通过调节光照来调控冬春季菊花供花的花期,但是延长光照时间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使得成本提高。因而应用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成为控制观赏植物生长发育的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开花的效应比较复杂,主要依据生长调节剂和植物品种的不同而异,同时与处理的浓度、时间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29,30]。叶向斌等研究表明,采用叶面喷施NAA和NAA加IBA可以延迟秋菊品种在短日照条件下的开花时间[31]。同时,利用生长调节剂促使花期提前的一些报道指出,在草本花丼的花蕾尚未透色时,喷洒100-200mg/L的NAA、GA3、2,4-D、IBA等生长调节剂,提前花期的效果十分显著[30,32]。用200 mg/L或者500 mg/L的GA处理杭白菊,使其提前开花,增加霜冻前的开花数量,从而减少了由于霜冻引起的经济损失,增产显著;而生长剂CCC效果不显著[33]。

菊花“神马”是质性短日性植物,短日照可诱导叶片和芽内合成PAs,而且日照时数

越短,越有利于顶芽和叶片中Put、Spd、Spm的积累并促进花芽分化(郑成淑等,2008)。杨丽和杨际双(2009)研究发现,Spd与菊花花芽分化密切相关,0.1 mmol/L Spd处理能够促进菊花开花,而1.0 mmol/L Spd处理则抑制开花。

3.5遗传育种途径:

3.5.1杂交育种

许多研究表明花期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34-35]。张飞以秋菊品种‘雨花落英’为母本和夏菊品种‘奥运含笑’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代,并通过对菊花花期性状的杂种优势与混合遗传分析发现,现蕾期、显色期、盛花期和衰败期4个花期性状的中亲优势值均达极显著水平,中亲优势率分别为22.23%、17.60%、12.45%和11.11%,且超亲分离现象普遍存在[36]。表明选择花期性状差异比较大的秋菊品种和夏菊品种配置杂交组合,后代的杂种优势明显,能得到较好的花期性状。

3.5.2基因工程育种调控

目前,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培育花期可控的菊花新种质的研究已成为菊花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邵寒霜首先将拟南芥中花分生组织特征基因LEAFY转入菊花进行了研究,获得了3株提前开花约68天的菊花植株;同时获得两株推迟开花的植株。AFL2是从苹果中克隆得到的LFY同源基因;花分生组织特征基因API;拟南芥促进开花基因FPF1,其序列长约330 bp;以及从桃中克隆得到的SEPALLATA3同源基因PPMADS5。上述基因都是用于改变菊花花期的外源基因。

除对花期可控型菊花品种进行研究外,如何延长开花时间和增加菊花观赏性,对于观赏性菊花尤其是切花菊也变得十分重要。周涌等人将水稻内源性细胞凋亡抑制基因导入菊花品种“国华光梯”中,获得了在开花期叶片延缓衰老的菊花新种质。晁岳恩将Ipt异戊稀基转移酶基因导入菊花品种“山城之光”和“日本小黄”中,预期得到有效地防止切花的衰老的菊花品种。然而由于Ipt的插入,菊花的表型性状发生了改变:叶片变小,变厚,且颜色变深,分枝多,节间短,生长缓慢,抗逆性变差等园艺性状,而对延长切花寿命的效果并不明显。

菊花开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菊花花期和花芽分化密切相关,受光照、温度、激素、营养物质、多胺、栽培环境、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花的形成受多条不同的途径互相作用,不同的成花诱导刺激可以启动不同的途径。目前,菊花花期调控主要通过光周期、温度、外源调节物质、栽培技术、遗传改良等方法使花期提早、推迟或延长,实现周年生产,从而提高观赏性,延长观赏期,推动菊花产业发展。

蛋白质工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蛋白质工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蛋白质工程是生物工程中五大工程之一,本文对蛋白质工程作了简要概述,介绍了蛋白质工程的特点,并从蛋白质结构分析结构、功能的设计和预测、蛋白的创造和改造等方面对蛋白质工程研究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并以实例作了蛋白工程的应用。 关键词:蛋白质工程特点;研究内容;实际应用;展望 蛋白质是生命的体现者,离开了蛋白质,生命将不复存在。可是,生物体内存在的天然蛋白质,有的往往不尽人意,需要进行改造。由于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按一定顺序连接而成的,每一种蛋白质有自己独特的氨基酸顺序,所以改变其中关键的氨基酸就能改变蛋白质的性质。而氨基酸是由三联体密码决定的,只要改变构成遗传密码的一个或两个碱基就能达到改造蛋白质的目的。蛋白质工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对负责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基因重新进行设计,使合成的蛋白质变得更符合人类的需要。这种通过造成一个或几个碱基定点突变,以达到修饰蛋白质分子结构目的的技术,称为基因定点突变技术。 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重组技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上,融合了蛋白质晶体学、蛋白质动力学、蛋白质化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学科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根据需要合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确定蛋白质化学组成、空间结构与生物功能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从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全新的蛋白质,这也是蛋白质工程最根本的目标之一。 目前,蛋白质工程尚未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蛋白质工程就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改变或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蛋白质。实际上蛋白质工程包括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分析、设计和预测,通过基因重组或其它手段改造或创造蛋白质。从广义上来说,蛋白质工程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和基因重组等技术改造蛋白质或设计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新蛋白质。 1概念 按人们意志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或创造新的蛋白质的过程。包括在体外改造已有的蛋白质,化学合成新的蛋白质,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造已有的或创建新的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去合成蛋白质等。为获得的新蛋白具备有意义的新性质或新功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 中药材经验鉴别术语形象地概括了中药材性状鉴别特点。具有这些特征的药材,一般为正品、真品;而伪品或混淆品则不具备这些特征。 1.一包针:药材千年健根茎的折断面,呈纤维束样外露,形似一包针。 2.大理石纹:某些药材的横断面,具有大理石样的纹理,如槟榔。 3.马牙芦:野山参的芦头上部,芦碗渐疏而大,边缘齐楞,凹下较紧,形如马牙齿状。 4.马头蛇尾瓦楞身:海马头似马头,身体似瓦楞状,尾部似蛇尾。 5.马尾状:白薇根茎下部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形似马的尾巴。 6.马尿气:天麻经水蒸煮时散发的特异气味,味似马尿的臭气。 7.小算盘珠:平贝母的鳞茎呈扁平圆球形,顶平开口见心,底部内陷,形如小算盘珠子。 8.三节芦:野山参芦头的上部为“马牙芦”,中部为“堆花芦”,下部为“圆芦”。 9.车轮纹:药材横切面有较稀疏的放射状结构,呈车轮状纹理,相间排列,如防己。 10.无影纹:羚羊角尖部光润如玉,对光透视可见中心部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无裂。 11.云锦花纹:何首乌的横切面有云朵状花纹。 12.云头鹤茎:某些药材的根茎下部两侧膨大形似如意头,向上渐细如仙鹤的脖子,如白术。 13.凤眼:豹骨的肱骨下端内侧有一狭长形透孔。 14.水波纹:羚羊角外形有10~20个隆起的波状轮环纹。 15.方胜纹:蕲蛇的背部有纵向排列的24个呈“V”形灰白色的花纹。 16.乌鸦头:某些药材的根形似乌鸦的头部,习称“乌鸦头”,如川乌、草乌。 17.乌金衣:牛黄表皮附着的黑色光亮薄膜,形似乌金色。 18.乌云盖顶:羚羊角角尖部分多为黑棕色的盖顶。 19.长嘴:老鹳草的宿存花柱长2~4cm,由下往上卷,形似鹳喙。 20.石榴嘴:山楂的顶端有凸起的残留宿萼,中央凹陷,形似石榴宿萼。 21.皮松肉紧:黄芪的横切面皮部疏松,木部较结实。 22.玉带腰箍:毛慈菇的假球茎中部2~3个稍突起的节环,形似腰间玉带一样。 23.龙头凤尾:药材茎下部留有根须称龙头,茎上端留有半块叶片或叶柄,两者合称“龙头凤尾”,如霍山石斛。 24.白颈:广地龙腹部前端有一条浅色环带(生殖环带)。 25.合把:羚羊角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 26.芝麻点:天麻表面的退化须根痕,呈断续排列成环的小点。 27.过桥:黄连根茎有一段较细长,其中部分节间光滑如杆。 28.当门子:指麝香香囊中心黑色,有光泽的豆状颗粒。 29.朱砂点:药材横切面上棕红色芝麻点,色如朱砂,如苍术。 30.血丝:羚羊角角尖内部的红色斑纹。 31.同心环:某些药材横断面上的异形维管,排列成数层同心性圆形的环圈纹,如川牛膝。 32.观音坐莲:松贝平放时能端正稳坐,形似观音坐在莲花之上。 33.观音合掌:青贝外层的两瓣鳞叶,大小相近,相对抱合。 34.吐丝:菟丝子水煮后,种皮裂开,伸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似春蚕吐丝。 35.吐脂起霜:某些药材干燥后在表面析出的白色物,如苍术。 36.扫帚头:根类药材顶端纤维状毛,形似扫帚头状,如南柴胡等。 37.红小辫:天麻根茎上端的一段红棕色的干枯芽茎。 38.吸盘:动物类药材的吸附器官,多为中间凹陷的圆盘状,如水蛭、蛤蚧等。 39.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有盘节状短根茎,如桔梗。 40.芦碗:芦头上的半圆形或圆形的碗状茎痕,如人参。 41.连三朵:某些花类药材的花序常2~3朵连生,如款冬花。 42.纱纸皮:熊胆的胆囊皮用手撕之,可分层撕成细丝状,形如纱纸。 43.连珠状:某些根类药材形似串连起来的珠子样,如巴戟天。 44.连珠斑:蕲蛇腹部黑色类圆形斑纹,象连起来的珠子,亦称“念珠斑”。 45.肚脐眼:天麻根茎一端的圆形凹陷疤痕。

菊花栽培中花期调控技术应用之短日照处理

菊花的品种很丰富,而我们日常见到最多的观赏菊花就要数秋菊了。秋菊的花朵硕大,花色丰富,花期长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由于秋菊的花期制约(盛花期由北至南一般为10-11月份),致使我们只能在深秋时才能欣赏到美丽的菊花。那能不能让菊花提前开放呢?答案是肯定的,腾达菊花种苗场的工作人员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摸索总结出一套菊花提前开花的短日照处理栽培技术,现与大家分享。 1、品种选择 短日照处理所选用菊花品种应以早花品种为宜,如汴梁紫玉、春日剑山、唐宇金秋、麦浪等。 2、母株管理 将秋季开过花的母株剪去地上部分选留底部长出的壮芽进行培养。在冬季到来之前,移入温室内越冬防寒,并尽量放在光照充足的一侧,以满足长日照需求使植株良好营养生长,一般株高达到25cm(8-10片叶)时进行遮光处理,若过早处理,因营养生长不充分,易造成植株矮小、花瓣数目少。 3、处理材料 一般选用黑色塑料膜或双面涂银专用园艺遮光布,选择材质时应检查布体是否均匀,有无透光现象,以免出现透光现象造成处理失败。 4、处理时间的选择 开始遮光时间应根据花期而定,一般由遮光开始到菊花开放需70天左右。如“五一”用花,2月下旬开始遮光;“七一”用花,4月下旬开始遮光,“十一”用花,7月下旬开始遮光。具体处理方法一般采用晚六朝六、晚七朝七的方式进行遮光处理,即晚上6点或7点遮盖,早上六点或七点揭开一般于午后6至7时采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遮光,使光强度保持在约2烛光以下,翌晨8时后揭开,每天遮盖12小时。时间过短会造成菊花花芽不能分化、处理失败现象,时间过长则会造成光合作用不充分,植株瘦弱、花朵小、花色变淡等现象,降低观赏价值。遮光处理必须连续进行,特别是前14天尤为重要(花芽分化期),一般遮光至花朵破雷吐色停止,若有间断则以前的处理失效。 5、温度要求 应选择在凉爽、通风之处进行遮光处理,以免积热伤害植株。处理温度宜在18至22℃之间为佳,不宜超过30℃,否则开花不整齐,甚至形不成花芽。 经过以上这样的处理方式即可实现在春夏开花,尤其可满足“五一”、“七一”、“十一”的用花。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高等生物化学中期答辩 作者:ZJJ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药物化学 学号: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作者: 摘要:干扰素是人体受到病毒或双股RNA刺激物的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由细胞合成及分泌的一族蛋白质类,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干扰病毒基因转录或病毒蛋白组分的翻译,从而阻止或限制病毒感染,是目前最主要的抗病毒感染和抗肿瘤生物制品。本文就干扰素的分类、分子结构、作用机理、生物学活性、体外重组技术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做出预测展望。 关键词:干扰素研究进展应用前景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interferon Author: (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072,China) Interferon (IFN) is human body gets virus or double stranded the exciting generation immunity of RNA exciter is respondent, by the cell synthesis reaches excretive gens protein kind ,has the function of regulating the immune function, antiviral and antitumo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ody's defense system. It can prevent or limit viral infection by interfering with viral gene transcription or translation of the viral proteins,so it is the main antiviral and antitumor biological products.The research of interferon classification, molecular structure,

《菊有黄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散文,完成14—17题。(13分) 菊有黄花 丁立梅 一场秋雨,再紧着几场秋风,菊开了。 菊在篱笆外开,这是最大众最经典的一种开法。历来入得诗的菊,都是以这般姿势开着的。一大丛一大丛的,倚着篱笆,是篱笆家养的女儿,娇俏的,又是淡定的。有过日子的逍遥。晋代陶渊明随口吟出“采菊东篱下”,几乎成了菊的名片。以至后来的人们,一看到篱笆,就想到菊。陶渊明大概不会想到,他能被人千秋万代地记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家篱笆外的那一丛菊。菊不朽,他不朽。 我所熟悉的菊,却不在篱笆外,它在河畔,沟边,田埂旁。它有个算不得名字的名字:野菊花。像过去人家小脚的妻,没名没姓,只跟着丈夫,被人称作吴氏、张氏。天地洞开,广阔无边,野菊花们开得随意又随性。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却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万众一心地盛开着。是一群闹嚷嚷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小脸张开,兴奋着,欣喜着,对世界,有初相见的懵懂和憧憬。 乡人见多了这样的花,不以为意。他们在秋天的原野上收获,播种,埋下来年的期盼。菊花兀自开放,兀自欢笑,与乡人各不相扰。蓝天白云,天地绵亘。小孩子们却无法视而不见,他们都有颗菊花的心,天真烂漫。他们与菊亲密,采了它,到处乱插。 那时,家里土墙上贴一张仕女图,有女子云鬓高耸,上面横七竖八插满菊,衣袂上,亦沾着菊,极美。掐了一捧野菊花回家的姐姐,突发奇想帮我梳头,照着墙上仕女的样子。我顶着满头的菊跑出去,惹得村人围观。看,这丫头,这丫头!他们手指我的头,笑着啧啧叹。 现在想想,那样放纵地挥霍美,也只在那样的年纪,最有资格。 人家的屋檐下,也长菊。盛开时,一丛鹅黄,另一丛还是鹅黄。老人们摘了它们晒,做菊花枕。我家里曾有过一只这样的枕头,父亲枕着。父亲有偏头痛,枕了它能安睡。我在暗地里羡慕过,决心给自己也做一只那样的枕头。然而来年菊花开时,却贪玩,忘掉这事。 年少时,总是少有耐性的,于不知不觉中,遗失掉许多好光阴。 周日逛街,秋风已凉,街道上落满梧桐叶,路边却一片绚烂。是菊花,摆在那里卖。泥盆子装着,一只盆子里只开一两朵花,花开得肥肥的,一副丰衣足食的模样。颜色也多,千娇百媚。却还是喜欢黄色。《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可见得,菊花最地道的颜色,是黄色。我买了一盆,黄的花瓣,黄的蕊,极尽温暖,会焐暖一个秋天的记忆和寒冷。 14.阅读全文,请用几个简要的词语概括野菊花的特点。(3分) 。 15.下面的句子写得生动形象,请作简要赏析。(4分) ①是一群闹嚷嚷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小脸张开,兴奋着,欣喜着,对世界,有初相见的懵懂和憧憬。 。 ②看,这丫头,这丫头!他们手指我的头,笑着啧啧叹。 。 16.文章第5段为什么要写“姐姐帮我梳头,头上插满菊花”的事情?(2分) 。 17. 请你说说文章最后“我买了一盆,黄的花瓣,黄的蕊,极尽温暖,会焐暖一个秋天的记忆和寒冷”这一句话的含义与作用。(4分) 。(二)答案

POCT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POCT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一、POCT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和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个体健康信息的人群不断上升。因此,临床检验的发展将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是在维护人体健康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而人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就需要未来的临床检验发展向高分析速度、高自动化程度、高智能化水平、高速网络化信息传递、高精密度分析结果的要求发展,这就是所谓的临床实验室发展趋向中心化。另一方面是目前国内外医疗机构中除需要具有较大规模的中心医院外,还有家庭及社区医疗服务的需要。20世纪后期,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在紧急救治过程中需要及时掌握病人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报纸、电视等传媒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有关医疗、保健知识的了解及关心程度不断提高,某些正常、亚健康和带病人群需要经常了解自己体内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验指标的变化。上述需求促使临床检验仪器向携带便捷、无需专业人员操作、结果即时可得的所谓POCT检验方向发展。 “POCT”是英文point-of-care testing的缩写。由于在英文文献中一些不同的名称被使用,如nea r-patient testing,on-site testing,bed side testing ,home use testing,extra laboratory te sting等,从而给其中文名称及其准确定义造成一定的困难。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床旁检验”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笼统的POCT定义,主要是指一些操作简便(非专业检验人员只要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操作),能够在中心实验室之外,如:病房、病人住所、医生办公室、急诊科、手术室、救护车上、战场、甚至学校、工厂等任何场所,开展的检验技术。由于POCT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效率高、成本低,试剂稳定且便于保存和携带,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等优点,目前正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基本原理 POCT与中心实验室一样要依赖各种现代分析技术的支持,如:化学、酶、酶免疫、免疫层析、免疫标记、电极、色谱法、光谱法、生物传感器、光电分析等技术。 1. 胶体金免疫标记技术 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免疫金标记技术类似与酶免疫技术,它是用胶体金标记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快速检测蛋白质类和多肽类抗原,如激素、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血清白蛋白、高敏C 反应蛋(hs-CRP)及一些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爱滋病病毒(HIV)抗原和

菊花花期性状研究进展

菊花花期性状研究进展 摘要:菊花是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种类繁多,色型丰富、适应性强、分布地域广,在自然人工不断选择培育下,逐渐成为世界名花,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但菊花是短日照植物,自然花期主要在秋季,菊花开花时间及盛花期持续期已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限制了菊花业发展。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提高菊花生产水平,本文就菊花开花生物学特点、花期性状影响因素及调控方法进行论述,为提高菊花观赏性,延长菊花观赏期提供思路。 关键词:菊花花期生物学特点影响因素调控 Process of study on florescence-related traits of chrysanthemum Abstract:Asteraceae genus Chrysanthemum is a perennial herb, native to China, the wide range of rich color type, adaptability, wid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natural artificial cultivation under continuous selection, becoming the world's flowers, by the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favorite. But Daisy is a short-day plants, natural flowering, mainly in the autumn flowering chrysanthemums and flowering time duration gradually Can not meet people's needs, limiting the chrysanthemum industry. To meet the need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s, improve chrysanthemum production levels, the pape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rysanthemum flower, flowering traits affecting factors and regulation methods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improve ornamental chrysanthemum, chrysanthemum viewing period be extended to provide ideas. Keyword: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florescenc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actor regulation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又名黄花、节花、秋菊、节华、鞠、金英等,原产于中国(倪月菏等,1989),是我国最早的栽培植物之一,迄今己有3000多年的历史[1]。菊花是经自然杂交和人类长期选择演化而来(孙自然等,2000),主要是由原产我国长江流域的野生种:野菊(D.indicum)、毛华菊(D.vestitum)及紫花野菊(D.zawadskii)等天然杂交[2],再经人工选育,逐步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品种最为丰富的栽培植物。南京农业大学李鸿渐教授数年前对我国菊花品种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经系统整理后提出我国有菊花品种3000多个(李鸿渐,1993),后来,菊花不断传到外国,新品种逐渐增多,并渐渐成为世界名花。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菊花是双子叶植物中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吴国芳等,1992),在南部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呈常绿或半常绿状态,性喜阳光、潮湿、耐寒、怕水渍的短日照植物(周其良等,2006)。菊花通常是通过扦插进行繁殖,扦插苗常采用茎(枝),插穗地下部分的茎(枝)形成根状茎,旁生许多须根。菊花适应性强,分布地域广。菊花自然花期(韦三立,1999)分为:春菊(花期一般在 4 月下旬至 5 月下旬)、夏菊(花期在 5 月下旬至8 月开花)、秋菊(10 月中旬至11 月下旬)、寒菊(冬菊,自然花期在12 月上旬至次年1月开花),春菊和寒菊品种较少,夏季较高的温度和长日照使得夏菊品种也不多,秋菊品种最繁多,造型千变万化。 对菊花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切花菊,是欧、美、日等国家应用菊花的主要方式,我国多用于出口;二是盆栽菊,是东方应用菊花的主要方式;三是地被菊,以其具有花期早、植株低矮、适应性强等特点,多用于城市绿化,节日庆典布展。菊花自

菊花的特点100字菊花的生长过程精神品种和姿态作文

菊花的特点100字菊花的生长过程精神 品种和姿态作文 菊花的特点100字菊花的生长过程精神品种和姿态400字作文 你知道“植物四君子”吗?梅、兰、菊,它们的花资和颜色各具特点。尤其是菊花,那千资百态的花朵,不畏严寒的性格更使人倍加喜爱。 每逢秋天来临,满山遍野的菊花就优雅地绽开一张美丽的笑脸,送来阵阵浓郁的清香,他们托起了一个迷人的秋天。看那朵朵菊花,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云。其中,我最喜爱的是瀑布菊,它十分美丽,花瓣好似飞流直下的瀑布,花茎挺直,像亭亭玉立的少女。瀑布菊的叶子碧绿碧绿的,在它们的簇拥下,花朵衬托出了它那诱人的高贵品质,艳得宜人。细细的花蕊,像一根根银丝,花蕊上还沾满了金黄色的不绒球,可真比李白大诗人描写的瀑布还要漂亮啊! 菊花的形态千资百态,有的仿佛女孩子刚洗过的头

发,随意飘散开来;有的犹如一把撑开的伞;有的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有的好似一盏盏精致的灯笼......秋风徐来,菊花迎风而立,傲霜怒放。 我爱菊花那娇嫩艳丽的色彩,婀娜多姿的形状,更爱那不与众花争春斗艳、独立寒秋的品质。就像元稹所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冬天来了一场大雪把校园花池里的花全都冻死了,只有办公室门前的花坛里开满了菊花,有黄的,还有红的,漂亮极了,它的花瓣像向日葵的花瓣,一片一片叠起来。我走到菊花边低下头,还能闻见一股香味。 老师说各种花都有它独特的意义,不同的花有不同的特点。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牡丹花在百花中独占鳌头;茉莉花清香淡雅;月季花妩媚动人。为什么送老人鲜花时都要送菊花呢?因为菊花不畏艰难不怕寒冷,喻意为健康长寿。听了老师的讲解我不禁佩服起小小的菊花。我在心里下定决心

中药材性状鉴别

中药材性状鉴别 当归:1、用药部位:根。 2、性状: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分 归头、归身、归尾。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3、功能:补血活血。

黄芪:1、用药部位:根。 2、性状:呈圆柱形,有分枝,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质硬而韧, 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显“菊花心”。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3、功能:补气固表。

大枣:1、用药部位:果实。 2、性状:类呈椭圆形或球形,表面暗红色,略带光泽。基部凹陷,有短果梗。外果皮 薄,中果皮棕黄色或淡褐色,肉质,柔软,富糖性而油润。果核纺锤形,两端锐尖,质坚硬。气微香,味甜。 3、功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麦芽:1、用药部位:果实。 2、性状:呈梭形,表面淡黄色,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及须根。质硬,断面白色,粉性。 无臭,味微甘。 3、功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

2、性状:温郁金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有的微弯曲,两端渐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纵纹隆起处色较浅。质坚实,断面灰棕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气微香,味微苦。 3、功能:行气化瘀,清心解郁。,

2、性状:大黄精呈肥厚肉质的结节块状,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具环节。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淡黄色至黄棕色。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鸡头黄精呈结节状弯柱形,形似鸡头,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半透明,有纵皱纹。姜形黄精呈长条结节块状,长短不等,常数个块状结节相连。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结节上侧有突出的圆盘状茎痕, 3、功能:补气养阴。

茶学学科发展报告-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一、引言 种质资源是开展茶树种质创新、育种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基础,茶叶科技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茶树种质资源是茶学学科的重要组成之一。 茶原产中国,在复杂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演化和选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茶树种质资源,包括野生茶树、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和遗传材料等。我国高度重视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保护工作,专门建立了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和勐海分圃,作为茶树资源的永久保存基地。近年来,茶树种质资源存量不断增加,资源管理基本实现了信息化,资源鉴定评价逐步从表型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二、学科式展现状和进展 (一)发展现状与动态 1. 茶树资源的收集、保存与保护 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起始于2 0世纪5 0年代,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收集工作集中在2 0世纪8 0-9 0年代,当时曾对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福建和海南等茶叶主产区的野生资源和地方品种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收集[ l ] 。近年来,茶树资源的收集主要靠科研人员的自发需求,但收集手段和方法有了较大改进,如全球卫星定位仪( GP S )、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便携式电脑的应用使资源考察及信息的采

集更加准确、可靠。通过不间断的收集,截至2 0 0 9年年底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和勤海分圃已收集保存各类茶组植物资源近3 0 0 0份,其中,约1 0 %为野生资源、6 0 %为地方品种、3 0 %为选育品种和育种材料。此外,在各省市茶叶研究所分散保存的茶树种质资源约有4 0 0 0份(含部分重复 保存的资源)。 茶树资源以迁地保存和保护为主。在保存方式上,除植株形式外,还有室内营养体保存、DNA库等辅助保存形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利用组培技术在室内保存了200 余份野生及濒危茶树资源,利用超低温冷藏 方式保存了600 余份各地茶树资源的DNA 样本。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逐渐开始关注茶 树原生境保护的问题。2005 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 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的通知? (云政办发[ 2 0 0 5 J 9 4号) ,从政策上 对野生茶树原生境保护给予了支持。2008 年,福建省启动了茶树品种 资源保护项目,浙江省启动了龙井群体种和妈坑种的原生境保护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促进地方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茶树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1) 茶树种质资源的分类演化。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野生资源丰富多样。 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是开展资源鉴定和编目的基础。在茶树分类学研究中,早期主要以叶、花、果等形态学性状为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化学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子包粉显微形态分析和DNA分子标记 技术等逐步得到应用[ 2],为茶组植物种的分类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茶组

菊花花期调控技术

菊花花期调控技术 菊花花期调控技术 一、菊花花芽分化的特点 菊花展叶10片左右,株高25cm以上,顶部约有7片尚未展开的叶时,花芽开始分化。开花时,株高一般60cm以上,15~17片叶:花芽完全分化需要10~15天,分化后到开花这一段时间的长短因温度和品种而异,一般为45~60天。 不同菊花的花芽分化对温度反应不同。夏菊在夜温10T左右可很快形成花芽;夏秋菊的花芽分化适温一般在151以上;秋菊花芽最低夜温在15T左右才能进行花芽分化;寒菊的花芽分化界限温度和秋菊基本相同。 二、菊花花期控制技术 1.栽培措施 菊花品种众多,自然花期不同,可在4月下旬到12月下旬自然开花。在不同地区选择适宜栽培的品种,适时种植。如秋菊的自然花期在9~11月中旬,季节性栽培采用扦插苗:0)5月中旬定植,9月上市,选耐高温品种;6月中旬定植,10月采收;6月下旬至7月上旬定植,11月上市。 2.控光措施 大多数菊花为短日照花卉。短日照(12小时/天)条件下,开花良好;长日照(17小时/天)条件下,不能开花。对光反应敏感的菊花,连续短日照处理21~28天,可促进花芽分化;对光反应不敏感的菊花,连续短日照处理要42天,才能促进花芽分化。 (1)长日照延迟开花。 用100w的白炽灯,每10m2设1盏,吊在植株茎顶1.5m处。一般在摘心后的第2周开始处理秋菊约50天。每天23时到次日2时补光2-3小时,可有效延迟开花。 (2)短日照提前开花。遮光处理主要针对对光反应敏感的秋菊、寒菊。遮光处理的时间从预期开花前50天开始,直到花蕾开始变色止。光照时间9~10小时,其余时间要遮光。一天中,从下午6~7时开始遮光,第2天上午8~9时解除遮光,遮光用黑布为好。 遮光处理最好在暗室中进行,如没有暗室,可用黑布罩或黑塑料罩。菊花感受短日照的部位是顶端成熟的叶片,一定要完全黑暗,基部不必要求过严。 3.菊花定时开花法 (1)元旦开花。选晚花品种,从8月上旬开始至10月中旬为止,从日落到夜间12点增加光照,花芽开始分化时,室温以20尤左右为宜,最低不能低于15T,到元旦即可开花。 (2)春节开花。8月份剪取嫩枝扞插,9月中旬上盆,11月下旬移人阳畦或向阳的低温温室中,12月中旬移入中温温室,保持,第2年2月初即开花。此时自然日照较短,不需要遮光处理。(3)“五一”开花。在11月底,将开过花的残枝剪除,换盆后放入温室培养,使新芽茁壮生长。至1月份提高温度至21T左右,2月即可形成花蕾,4月中下旬即可开花。 (4)“七一”开花。将放在温室过冬的脚芽于4月中旬栽入小盆,放在温室内培养,在5月初开始进行遮光处理,每天光照10小时,到6月下旬即可开花。

菊花的性状特点

菊花的性状特点 【中药名】菊花 juhua 【别名】甘菊、家菊、白菊花、毫菊、滁菊、贡菊、杭菊。 【英文名】Chrysanthemi Flos。 【来源】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头状花序。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毫菊”、“滁菊”、“贡菊”、“杭菊”。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具细毛或茸毛。叶互生,卵形至披针形,长约5厘米,宽3~4厘米,略作羽状分裂,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具白色茸毛;有叶柄。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或叶腋,直径2.5~5厘米;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绿色,线形,有白色茸毛,边缘膜质;舌状花白色、黄色、淡红色或微带紫色,雌性;筒状花黄色,两性。瘦果不发育。花期9~11月。 【产地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采收加工】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 【药材性状】毫菊: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形,直径1.5~3厘米,离散。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舌状花数

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瘦果不发育,无冠毛。体轻,质柔润,为干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滁菊: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厘米。舌状花类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在中心,不易察见。贡菊: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2.5厘米。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易察见。 杭菊: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厘米,常数个相连成片。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多数,易察见。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苦。归肺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散风清热、平肝明目。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临床应用】用量5~9克,水煎或沸水泡服。用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药理研究】具有抗菌、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提高心肌耗氧量等作用。 【化学成分】含腺嘌呤、胆碱、水苏碱、密蒙花苷、樟脑、龙脑、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0-鼠李葡萄糖苷、石竹烯氧化物等成分。 【使用禁忌】气虚胃寒,食少泄泻之病,宜少用之。凡阳虚或头痛而恶寒者均忌用。

浮萍研究进展及应用

文献综述 浮萍研究进展及应用 05092113 罗秀勤 摘要:入今能源危机已近迫使人类不断寻找新的来源丰富且廉价的能源来源。浮萍是一种很常见的水生植物,当然也就成为了一种很好的能源来源,最主要的方面就是作为饲料,但其它方面的应用也不少,也是一种很好的药材。有很多用人工种植来提高浮萍的产量的相关研究。本文就目前对浮萍的研究及应用做如下分析。主要介绍浮萍的性质特征及用途,当前浮萍的研究状况,及几大应用。 关键词:浮萍;饲料;药材; 基因测序;污染治理 浮萍是一种常见的水面浮生植物。其功效: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清热解毒。在中国多本古书中有记载,如,《唐本草》、《本草拾遗》等。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人们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浮萍的巨大潜力,包括清理污染、抗击全球气候变暖、生物能源以及减轻世界饥饿问题。 据研究,浮萍植物可以从农业和城市废水中提取氮、磷污染物;可以减少藻类生长,大肠杆菌和池塘周围的蚊虫数量;可以浓缩重金属,消除有毒化学品,并促进其他水产动物,如青蛙和家禽的繁殖。 浮萍产生的生物量速度比任何其他的开花植物都快;可作为高蛋白质饲料;而且,由于浮萍光合作用能力很强大,还可用于生产生物燃料,是一种新的生物能源。 日前,美国能源部已经计划开始浮萍(spirodela polyrhiza )基因组测序项目。等到测序完成,这最小的,增长最快和最简单的开花植物,是否也可作为新模式植物呢?那要看以后的发展和研究结果了。 1. 浮萍简介 浮萍又称水浮萍,是一种生长在水面的水草,生长能力极旺盛。 浮萍的生长能力旺盛.一旦温度和养分条件适宜,就会迅速繁殖,常分布于水田、水塘、湖泊、水沟等。只要有农作物存在的水域,几乎都有浮萍存在.它们与庄稼争夺肥料,所以往往被视为一

观察一种植物《菊花》作文指导课教案

观察一种植物《菊花》作文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一种植物,看清楚菊花花朵的特点,并写清楚。 2、能用一段连贯的话把菊花的样子、颜色写清楚。 教学重点: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一种植物,看清楚菊花花朵的特点,并写清楚 教学难点:能用一段连贯的话把菊花的形态、颜色写清楚 教学准备:图片、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从第一片枫叶变红开始,秋天也就来了。秋姑娘穿着她的五彩裙从天边走来,她越过山岭,穿过 2.颜色)菊花。 A B 师:有____,有____,有 异的菊花)先仔细观察,谁来说说看呢?(出示图片:十丈垂帘)看,它的花瓣是什么样的?(提示;长还是短,宽还是窄......)用这样的句子来说一说:它的花瓣是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练说,教师紧接着问:展开想象,它想什么呀?(水母,卷发,瀑布)用“______的花瓣是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把它说完整。待学生说熟以后再用相同的方法说说其他品种的菊花的姿态。最后把这几种菊花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菊花千姿百态:有的__犹如___,有的___宛若__,有的___就像___;还有的 __________......)找两三个学生说 (十丈垂帘:花瓣全都向下伸展,就像垂下的厚厚的门帘 凤凰振翅:只开了一半,黄中带粉的花瓣伸向四周,就像是一只美丽的凤凰在拍动翅膀,飞向蓝 天。

雪珠红梅:全都开了,就像夜空中盛开的焰火。 黄石公:所有的花瓣全都向里卷,整朵花就像一个大花球) 备用:这时,一阵秋风吹过,美丽的菊花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面对颜色这么美,形态这么美的菊花,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啊?(秋天的菊花真美啊!我爱菊花!)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我们把菊花写得这么美,谁能够把它连起来说一遍?先自己说说看呢。 学生连说,指名说。 三、简单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一起努力与合作,把菊花描述得特别漂亮,老师也希望同学们也能够用笔记录下菊花的美丽。请同学们完成这篇小作《菊花》 菊花词语集锦 月”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智能材料研究进展及应用

各专业全套优秀毕业设计图纸 目录 0 引言 (2) 1 智能材料结构的研究现状 (3) 1.1 智能传感技术 (3) 1.2智能驱动技术 (4) 1.3智能控制技术 (6) 1.4智能信息处理与传输 (6) 2 常用制备方法 (8) 2. 1 物理气相沉积法 (8) 2. 2 喷涂法 (8) 2. 3烧结法 (8) 2. 4 注射成型法 (8) 2.5创构智能材料的物理新技术 (8) 3智能材料的应用领域 (9) 3.1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9) 3.2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11) 3.3建筑领域的应用 (13) 3.4智能服装和纺织品领域的应用 (13) 3.5 未来热点应用 (14) 3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5)

智能材料研究进展及应用 侯博 材料与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摘要:智能材料是广受瞩目的新兴材料科学门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必将逐渐深入到人类生活之中,且越来越多地影响乃至大范围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本文介绍了智能材料的基本构成和分类,对对智能材料结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简单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制备方法,概述了其应用,探讨了其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 关键词:智能材料智能传感技术智能驱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传输 0 引言 材料是人类一切生产和生活水平提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航天、航空、电子、机械等高技术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对所使用的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结构材料或功能材料已不能满足这些技术的要求,材料科学的发展由传统单一的仅具有承载能力的结构材料或功能材料,向多功能化、智能化的结构材料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期,受到自然界生物具备的某些能力的启发,美国和日本科学家首先将智能概念引入材料和结构领域,提出了智能材料结构的新概念。 智能材料结构又称机敏结构(Smart/Intelligen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泛指将传感元件、驱动元件以及有关的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集成在材料结构中,通过机、热、光、化、电、磁等激励和控制,不仅具有承受载荷的能力,而且具有识别、分析、处理及控制等多种功能,能进行自诊断、自适应、自学习、自修复的材料结构。智能材料结构是一门交叉的前沿学科,所涉及的专业领域非常广泛,如:力学、材料科学、物理学、生物学、电子学、控制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目前各国都有一大批各学科的专家和学者正积极致力于发展这一学科[1]。当

菊花花期调控研究进展95分

《园艺专题》课程论文 题目:菊花花期调控研究进展 学院:农学院 菊花花期调控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菊花的初步认识以及植物开花特别是菊花开花理论研究的了 解,结合国内外菊花花期研究的初步进展,提出菊花花期调控方面的相关技术,并展望了菊花花期研究领域的未来和方向。 关键词;菊花花期进展调控技术

一菊花简述 菊花,古称“鞠”,为穷尽之意,陆佃《埤雅》云“菊本作鞠,从鞠穷也,华事至此而穷尽,故谓之鞠”。唐诗文中,也多含此意,杜甫诗:“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自居易的《东园玩菊》是:“秋蔬尽芜没,好树亦凋残,唯有数丛菊,新开篱落间。”菊花又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等,菊科。菊属有30余种,中国原产17种,主要有野菊、毛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菊花脑等。 菊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地下根茎耐旱,最忌积涝,喜地势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皆能生长,而以pH6.2~6.7最好。菊花为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亚灌木植物。实生苗有真根、侧根之分,无性繁殖苗则皆自插入地中扔茎部发生不定根,其上再生许多纤细嫩白色的须根,用以吸收水分和养料。不定根随着植株开花后地上部的枯死,由地下茎发生脚芽形成的新根系于代替老根系以更新,老根系逐渐衰亡。菊花的叶为完全叶,单叶,互生,多数品种在叶柄下有托叶或无。叶长5—17厘米,宽3-11厘米,叶片呈卵圆形或广披针形,叶缘有粗大的锯齿,或深裂。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h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h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 二植物开花的理论研究 有关植物开花诱导的机理有多种假说,如柴拉轩就提出了成花素假说,还有随后的春化作用学说、光周期理论、植物激素调控学说、碳氮比学说(即营养学说)等。基于上述的理论,人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对花期进行调控。针对菊花来说,生态特性相似的品种在生态环境相近、管理措施相同的条件下,开花期基本相同。近代对菊花开花机理的研究表明,菊花的花芽分化与发育是在光周期和适宜温度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其中光周期的作用更为重要。有人认为植物在合适的光周期诱导下,通过叶片感受光周期,而发生反应的部位在茎端,植物通过输导组织将叶片产生的信号运输到茎端,使茎端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柴拉轩将这种在叶片中产生、并能在体内远距离运输的开花刺激物称为成花素,而且人们发现,经过短日处理植物可以通过嫁接引起未经长日诱导的长日植物开花;经过长日处理的长日植物也可以通过嫁接引起未经短日诱导的短日植物开花,这些现象说明两种不同光周期反应类型的植物所产生的开花刺激物可能具有相同的性质。多年以来,人们企图阐明开花刺激物的化学结构,但未能成功。因此有人提出另一种看法,认为处于合适诱导光周期条件下,叶片中产生的信息至少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产生促进开花并被称之为成花素的物质;另一种可能是在合适的光周期条件诱导下,改变了叶片的代谢,从而使叶片运出的营养流中各种物质的比例发生改变,导致与开花相关的基因表达加强和与营养生长相关的基因表达被减弱或受抑制。而大多数秋菊品种经过短日照处理,并采取相应降温措施,诱导花芽分化,能由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在可控制的时间范围内提前开花。同时,通过人为的水肥、修剪、激素应用等技术措施来调节生长,对开花的早晚也起一定的作用。 三国内外菊花花期研究进展 长期以来,对主要园林花卉改变花期的研究,一般常用的是人为控制环境条

百合的花期调控技术

百合花期调控主要技术 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球根花卉,其花型优美,花色艳丽,且寓有“百年好合”的吉祥之意,消费习惯上多作为喜庆用花,因而节日期间需求量大,价格也较高。生产上如能合理安排,保证节日期间用花及平时均衡供花,则可提高种花经济效益。本文结合生产实践介绍调控百合花期的主要技术。 3.1 温度调控 百合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要经过一个低温阶段才能开花,否则处于休眠状态,不开花。所以低温处理是百合花期调控的先决条件。百合种球不同低温处理和低温处理时间长短与开花期密切相关。低温处理温度越低,开花期越迟;低温处理时间越长,花期越提早。一般以5℃处理8-10周为宜。 在百合生产过程中,对已经低温处理的种球,温度越高,花芽分化也越早,但叶和花的数量较少,花茎短;在低温下栽培,会造成节间缩短、开花延迟。因此,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如期开花。盆花如果花期比预计时间延迟,可采用增加温度的方法促进开花。从加温到开花的天数,因品种、温度高低以及管理方法等而有所不同。温度高、湿度适宜的要快些;温度低、湿度不够的要慢些。因此需加强温室管理,控制好温度,并计算好从加温到开花大致需要的天数,然后按其需要分期移入室内进行加温处理,以按期开花。盆花如果花期比预计时间提前,可采用搬入冷室延迟发育的方法调控花期。冷室保持3-5℃为宜。室内应安置照明灯,每天以弱光补照几个小时即可。入室处理的时间以7-10 天为宜。 3.2 光照调控 3.2.1光周期调节 白昼与黑夜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白昼和黑夜的长度影响开花期的提前与推迟。麝香型百合和东方型百合均有一定的光周期反应。百合是长日照植物,长日照处理会使花期提前,短日照处理会使花期延后。在生产中,采用光周期控制花期一般是长日照处理提前开花,多用于日照短的冬季。方法是:在夜间,用电灯补充光照以打破暗周期,将光照时间延长到14个小时以上。在百合幼苗展叶十几片后可开始灯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