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遗传学笔记_赵寿元

现代遗传学笔记_赵寿元
现代遗传学笔记_赵寿元

现代遗传学(Modern Genetics)

第一章绪论

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2、遗传(heredity):生物性状或信息世代传递中的亲子间的相似现象。

3、变异(variation):生物性状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差异现象。

4、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与变异是一对矛盾。遗传维持了生命的延续,没有遗传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物种;变异使得生物物种推陈出新,层出不穷。没有变异,就没有物种的形成,没有变异,就没有物种的进化,遗传与变异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使得生物生生不息,造就了形形色色的生物界;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生存与进化的基本因素。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遗传和变异的表现与环境不可分割。

5、基因: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6、基因学说主要内容

①.种质(基因)是连续的遗传物质;

②.基因是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有很高稳定性,能自我复制和发生变异;

③.在个体发育中,基因在一定条件下,控制着一定的代谢过程表现相应的遗传特性和特征;

④.生物进化主要是基因及其突变等。

7、基因概念的发展。

? 1866,年Mendel在他的豌豆杂交实验论文中首次提出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假说;

? 1909年,丹麦学者Johannson第一次提出“基因(gene)”这一术语,泛指那些控制任何性状,又依孟德尔规律的遗传因子;

? 1911,Morgan通过对果蝇的研究,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至此经典遗传学把基因看作是不可分割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和突变、重组“三位一体”的最小单位;

? 1941年美国生物学家比德尔和塔特姆证明酶有控制基因的作用,认为一个基因的功能相当于一个特定的蛋白质(酶),基因和酶的特性是同一序列的,每一基因突变都影响着酶的活性,于是在1946年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奠定了基因和酶之间控制关系的概念,开创了现代生物化学遗传学。

? 1944年,O.T.Avery通过肺炎球菌的转化试验,证明基因的化学成分为DNA,基因是DNA分子上的功能单位;

? 1955年,S.Benzer根据侵染大肠杆菌的T4噬菌体基因结构的分析,证明了基因的可分性,提出了突变子、重组子和顺反子的概念,认为顺反子是遗传的功能单位,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基因,它包括许许多多突变子或交换子。突变子或交换子经后来证明就是一个核苷酸对。否定了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和突变、重组“三位一体”的最小单位。一个顺反子就是一个基因,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这个基因或者编码蛋白质,或者编码RNA分子(tRNA、rRNA)。

第二章经典遗传学的诞生

●种质(germplasm):指性细胞和产生性细胞的细胞,永世长存,世代相继,独立与体质;获得性不能遗传

●体质(somatoplasm):构成除种质以外的身体所有其余部分的细胞,来自种质;

●遗传模式植物——豌豆:闭花授粉的植物,遗传相对性状十分稳定、有个别性形态特征、花形比较大。

孟德尔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通过:

(1)遗传纯:以严格自花授粉植物豌豆为材料;

(2)稳定性状:选择简单而区分明显的7对性状进行杂交试验;

(3)相对性状:采用各对性状上相对不同的品种为亲本;

(4)杂交:进行系统的遗传杂交试验;

(5)统计分析:系统记载各世代中各性状个体数,并应用统计方法处理数据,进而获得各种结果,否定了长期流行的混合遗传观念。

●性状(trait):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并能从亲代遗传给子代。

●单位性状(unit trait):个体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之后的性状。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trait):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显性性状:F1表现出来的性状(与亲本之一相同)

●隐性性状: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与另一亲本相同)

●完全显性:F1表现与亲本之一完全相同。

●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F1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镶嵌显性:F1同时在不同部位表现双亲性状。

●共显性: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

●孟德尔提出以下假说

①生物的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hereditary determinant)决定的。

②每棵植株的每一种性状都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③每一个生殖细胞(花粉或卵细胞)只含遗传因子的一个。

④每对遗传因子中,一个来自父本的雄性生殖细胞,另一个来自母本的雌性生殖细胞。

⑤形成配子细胞时,每对遗传因子相互分开,也就是分离,然后分别进入生殖细胞。

⑥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一个新合子或个体)是随机的。

⑦控制红花的遗传因子同控制白花的遗传因子是同一种遗传因子的两种形式,其中红花对白花是显性,白花对红花是隐性。只要有一个控制红花的遗传因子就会开红花,只有两个遗传因子都是控制白花的植株才会开白花。

●分离法则:F2群体中显隐性分离比例大致为3:1。

●自由组合法则概念:又称独立分配法则,指形成包含两个以上的相对性状的杂种时,各对相对性状之间各自独立地发生自由组合。

●独立分配规律的要点:控制两对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之中。

●独立分配的实质:控制两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布在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完整性法则概念:支配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彼此组合形成杂种时,互不沾染,互不融合。遗传因子在杂种中仍然保持其完整性。

●基因型(genotype):个体的基因组合即遗传组成;

●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

●纯合基因型(homozygous genotype):或称纯合体,成对基因相同

●杂合基因型(heterozygous genotype):或称杂合体,成对基因不同

●复等位基因(Allele, Allomorph)同一座位存在的两个以上不同状态的基因, 其总和称之为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s)(如,红细胞血型,IA、IB、i ..)。

●模式生物——果蝇

1、果蝇的生活周期短。大约为10天,新羽化的雌性成虫大约8小时可交配,约40小时开始产卵。

2、容易培养;通过控制养殖的温度,可以加速和减缓果蝇的发育。

3、繁殖子代多;产卵初期每天可达50~70枚,累计产卵可达上千枚。

4、染色体数目少;

5、染色体大;

6、有个别性形态特征;

7、还积累了丰富多彩的遗传资料

●连锁遗传:原来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连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若干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而发生连系遗传的现象。

●交换:成对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基因的互换。

●交换值(重组率):指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一般利用重新组合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进行估算。

●交换值(%)=(重新组合配子数/总配子数)×100

●两点测验:先用三次杂交、再用三次测交(隐性纯合亲本)分别测定两对基因间是否连锁,然后根据其交换值确定它们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位置。

●三点测验: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测交,同时测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基因定位最常用的方法。

●连锁遗传图:通过连续多次二点或三点测验,可以确定位于同一染色体基因的位置和距离,可绘成连锁遗传图。

●连锁群: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

第三章分子生物学的兴起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2、噬菌体的感染实验

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

●查加夫法则( Chargaff’s rule)

(1)DNA中的4种碱基的含量并不是等量的;

(2)腺嘌呤(A)的量总是和胸腺嘧啶(T)的量相等;鸟嘌呤(G),则和胞嘧啶(C)几乎相等. 既:A=T;C =G

●DNA双螺旋结构特点:

1. 两条互补多核酸链、在同一轴上互相盘旋;

2. 双链具有反向平行的特点;

3. 碱基配对原则为:A=T、G=C,双螺旋直径约20A,螺距为34A(10个碱基对)。

●DNA双螺旋结构的生物学意义

第一,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在复制时,DNA的双链拆开,成为两个模板,再根据碱基配对的原则,复制成两个与原来的DNA序列一模一样的新分子。在这两个新DNA分子中,各有一条旧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这个“半保留复制”的设想后来被麦赛尔逊和斯塔勒用同位素追踪实验证实。

第二,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是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DNA上的碱基序列就是遗传信息,4种碱基的排列组合可以携带无限多样的遗传信息。

第三,它能够说明基因是如何突变的。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可以通过复制而得到保留。

●分子伴侣:是一类能特异地结合和释放底物蛋白的蛋白分子,它们帮助底物蛋白实现正确折叠、寡聚体组装、向特定细胞器转运或变换活化/去活化构象等。

●遗传密码的基本特征

?三个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均以3个一组形成氨基酸密码。

?遗传密码间不能重复:在一个mRNA上每个碱基只属于一个密码子;

? 61个为有意密码。

●中心法则:从噬菌体到真核生物的整个生物界共同遵循的规律。遗传信息DNA 到 mRNA的转录,再到蛋白质翻译,以及遗传信息从DNA 到 DNA的复制过程。

●中心法则的发展:⑴. RNA的反转录:⑵. RNA的自我复制:⑶. DNA指导的蛋白质合成:

●基因工程:在分子水平上,采取工程建设方式,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借助于实验室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或基因组转移到另一生物中去,使后者定向获得新遗传性状的一门技术。

第四章基因的概念和结构

●遗传因子假说 (Hypothesis of the inherited factor)

?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

?亲代传给子代的是遗传因子(A,a….)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双(AA,aa), 在生殖细胞内为单(A,a)

?杂合子后代体细胞内具有成双遗传因子(Aa)

?等位的遗传因子独立分离, 非等位遗传因子间自由组合地分配到配子中。

●基因的概念的提出

①.孟德尔:把控制性状的因子称为遗传因子。如:豌豆红花(C)、白花(c)、植株高(H)、矮(h)。

②.约翰生:基因(gene)取代遗传因子。

③.摩尔根:对果蝇、玉米等的大量遗传研究,建立了以基因和染色体为主体的经典遗传学。基因是化学实体,以念珠状直线排列在染色体上。基因:是一个最小的单位,不能分割;既是结构单位,又是功能单位,又是突变单位。

“三位一体”。

?交换单位:基因间能进重组,而且是交换的最小单位。

?突变单位:一个基因能突变为另一个基因。

?功能单位:控制有机体的性状。

●等位基因(Allele, Allomorph)载荷在同源染色体对等座位上的二个基因,这二个成对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复等位基因(Allele, Allomorph)同一座位存在的两个以上不同状态的基因, 其总和称之为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s)如,红细胞血型,白细胞抗原…。

●拟等位基因:所谓的拟等位基因表型相似,但在位置上并不等位。

●顺反子:是一个遗传的功能单位,一个顺反子决定一条多肽链,顺反子即是基因。

●内含子(intron):DNA序列中不出现在成熟mRNA的片段;

●外显子(extron):DNA序列中出现在成熟mRNA中的片段。

●断裂基因(间隔基因):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由若干exon和intron 相间隔排列的序列组成的间隔基因。

●重叠基因:指在同一段DNA顺序上,由于阅读框架不同或终止早晚不同,同时编码两个以上基因的现象。

●转座因子:指染色体组上可以转移(或转坐)的基因。即跳跃基因(jumping gene)或可动基因(mobile gene)。

●癌基因:癌基因是指其编码的产物与细胞的肿瘤性转化有关的基因。是一类会引起细胞癌变的基因。

●抑癌基因或抑肿瘤基因,又叫抗癌基因:是指能够抑制细胞癌基因活性的一类基因,其功能是抑制细胞周期,阻止细胞数目增多以及促使细胞死亡。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1.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

2.连续回交,母本核基因可被全部置换掉,但由母本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仍不会消失;

3.非孟德尔遗传又称非染色体遗传、染色体外遗传、核外遗传、母性遗传。一切受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性状,

其遗传信息一般只能通过卵细胞传给子代,而不能通过精细胞遗传给子代。

●线粒体DNA分子特点:

⑴ mt DNA一般呈圆环,非常小,仅为核DNA十万分之一。

⑵没有内含子,几乎每一对核苷酸都参与一个基因的组成;

⑶无重复序列,许多基因序列是重叠的;

⑷线粒体基因组能够自我复制,转录和合成少数蛋白质,大部分由核基因编码。

⑸线粒体自身结构和生命活动受核基因参与和控制,核基因遗传是主宰。

●叶绿体DNA的分子特点:

①.ct DNA与细菌DNA相似,裸露的DNA;

②.闭合双链环状结构;

③.多拷贝:高等植物每个叶绿体中有30~60个DNA,整个细胞约有几千个DNA分子;藻类中,叶绿体中有几十

至上百个DNA分子,整个细胞中约有上千个DNA分子。

④. 线粒体基因组能够自我复制,转录和合成少数蛋白质,大部分由核基因编码。

⑸.线粒体自身结构和生命活动受核基因参与和控制,核基因遗传是主宰。

第五章基因和染色体

1、染色体主要组成

端粒、着丝粒和复制原点

2、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整倍体(单倍体、双倍体、三倍体┄┄)

非整倍体(单体、双单体、三体)

3、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的特点和遗传效应

4、基因突变

点突变、移码突变

基因重组、基因转换

动态突变、表观遗传变异

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RNA编辑

●真核生物染色体:端粒、着丝粒和复制原点是染色体保持完整和稳定的三大要素。

●复制起点:DNA复制在生物细胞中要从DNA分子上特定位置开始,这个特定的位置就称为复制起点(Origin of

replication),用ori表示。

●复制子:DNA复制从起点开始双向进行直到终点为止,每一个这样的DNA单位称为复制子或复制单元(replicon)。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

●端粒的复制:端粒重复序列是由端粒酶合成后添加到染色体末端。

●端粒DNA主要功能有:

第一,保护染色体不被核酸酶降解;

第二,防止染色体相互融合;

第三,为端粒酶提供底物,解决DNA复制的末端隐缩,保证染色体的完全复制。

●着丝粒:是染色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态上表现为缢痕,着丝粒对细胞分裂与染色体移向两极起重要作用。

●染色体组: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限度的一套基本染色体,或

称为基因组,以X 表示。

●单倍体:染色体数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即1个染色体组 n = X

●二倍体:大多数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个染色体组。2n = 2X,n = X

●多倍体:含三倍或三倍以上的整倍染色体组的个体。

●非整倍体:比该物种中正常合子染色体数多或少一个至几个染色体的个体。

(1)双体2n=nⅡ ,正常的个体。

(2)亚倍体:染色体数< 2n。

缺体2n-2= (n-1)Ⅱ

单体2n-1= (n-1)Ⅱ + Ⅰ

双单体2n-1-1= (n-2)Ⅱ + 2Ⅰ

(3)超倍体:染色体数> 2n。

三体2n+1= (n-1)Ⅱ + Ⅲ

双三体2n+1+1= (n-2)Ⅱ + 2Ⅲ

●缺失:染色体的某一区段丢失.

●缺失的遗传效应:缺失对个体的生长和发育不利。

①缺失纯合体很难存活;

②缺失杂合体的生活力很低;

③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败育

④缺失染色体主要是雌配子传递

●重复:染色体多了与自己相同的某一区段。

●重复的遗传效应:

①扰乱基因的固有平衡体系;

②重复引起表现型变异

●易位:染色体一个区段移接在非同源的另一个染色体上。

●易位的遗传效应:

①半不育是易位杂合体的突出特点

②易位可以改变基因连锁群;

③造成染色体融合而改变染色体数

●倒位:染色体某区段正常顺序颠倒了

●倒位的遗传效应:

①倒位杂合体部分不育:含交换染色单体的孢子大多数是不育的

②降低倒位杂合体上连锁基因的重组率。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点突变(Point Mutation):单碱基对置换。

●转换:一种嘌呤置换另一种嘌呤或嘧啶置换嘧啶

●颠换:嘌呤和嘧啶之间的互换

●移码突变:基因的编码序列中发生核苷酸增加或减少的突变,使处在突变发生位置下游的密码子组成发生改变,

从而造成移码突变

●基因重组:由于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DNA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新DNA分子的过程。

●同源重组:发生依赖于大范围的DNA同源序列的联会,在重组过程中,两条染色体或DNA分子相互交换对等的部

分。

●动态突变(dynamic mutation):DNA序列中由于寡核苷酸拷贝数目的变化,引起生物表型改变的突变,称为

动态突变。动态突变通常是由三联体密码子重复数目的增加而形成的。

●表观遗传变异:基因的DNA序列不发生改变,但是由于DNA甲基化,RNA选择性剪接等作用,使得基因表达发

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表观遗传变异。

●DNA甲基化:是指在甲基化酶的作用下,将一个甲基添加在DNA分子中的碱基上,最常见的是加在胞嘧啶上,

形成5-甲基胞嘧啶。

●基因组印记:基因在世代传递过程中,由于DNA的甲基化作用,来源于父母本的等位基因会有不同的表现。个

体表现出上代遗传下来的基因组印记的效应。就好像被打上了父母的印记一样。但是,被打上父母印记的基因在生殖细胞形成时,印记会被抹去,重新打上自己的印记。

●RNA编辑: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分子中,由于核苷酸的缺失、插入或置换,基因转录物的序列不与基因编码序

列互补,使翻译生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不同与基因序列中的编码信息,这种现象成为RNA编辑。

第六章基因组

?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所含的整套染色体所包含的DNA分子以及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指令。

?C值悖理:从总体上说,生物基因组的大小同生物在进化上所处的地位高低无关,这种现象称为C值悖论。?序列复杂性:不同序列的总长度称为序列复杂性,用bp表示。

?基因序列:以起始密码子开始,终止密码子结束的一段DNA序列,称为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非基因序列:基因序列以外的DNA序列。

?编码序列:编码RNA和蛋白质的DNA序列。

?非编码序:内含子和基因的间隔序列。

?单一序列:基因组中只有一份的DNA序列。

?重复序列:基因组中重复出现的序列。如,STR,SNP,微卫星DNA

?重复序列家族:是指一类核苷酸序列高度相似的重复序列,这些重复序列包括基因和基因以外的序列。

?基因家族: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可归为一个基因家族。基因家族可归入重复序列家族,但不是其主要组成,主要组成基因以外的序列。

?卫星DNA:是一类高度重复序列。在氯化铯介质中离心,根据荧光强度分析,在一条主带以外还有一个或多个小的卫星带,这些带中的DNA被称为卫星DNA。通常是串联重复。

?散在重复序列:散在的方式分布于基因组内的重复序列。

?结构基因组学: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各种元件的序列特征、基因作图和基因定位

?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不同序列结构具有不同功能、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

?遗传图:遗传图以染色体上某一点为遗传标记,以与之相伴遗传的特征为对象,通过计算连锁的遗传标志之间的重组频率,确定它们的相对距离(单位:cM,厘摩);

?物理图:以特定的DNA序列为标界,将各种标记直接定位在基因库中的某一点上。物理图上标界之间的距离以

物理长度来表示,即以核苷酸对的数目来表示(单位:bp,kb);

?序列图:核苷酸组成的基因组全部DNA序列。

?基因图:测定这些可表达片段(EST)的标记图。

?图谱标记:可用基因或DNA作为可鉴别的标记(marker)。基因标记和DNA的分子标记。

?基因标记:利用可鉴别的形态、生化等表型性状作标记。如:血型、蛋白质氨基酸、等位基因等。缺点:基因数目有限、所构建遗传图谱不详细、标记间的遗传距离较大。

?分子标记:特定DNA序列构建遗传图谱的标记。

?RFLP restrict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特异核苷酸序列,DNA序列能或不能被某一酶酶切,实际上相当于一对等位基因的差异。

? SSLP simple sequence length polymorphism 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又称为VNTR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多态性。指重复单位相对较小,由重复单位的序列差异和数目变化,可形成丰富的多态性。包括:小卫星序列、微卫星序列。

? SNP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基因组内某一特定的核苷酸位置上,可以有不同的核苷酸。单个核苷酸位置上存在转换、颠换、插入、缺失等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小于1%归为点突变)

? STS/EST 非多态的短单一序列作为标界。在构建基因组物理图时可以用非多态的长度300bp左右的单一序列作为标界。

?AFLP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 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 随机扩增多态性

?序列测定方法之一。DNA测定的酶法:即Sanger法、终止法、双脱氧法

?序列测定方法之二。化学测序法又称Maxam-Gilbert法

?序列测定方法之三。DNA自动测序仪

?基因定位:借助基因组图谱,可使基因定位在精度、深度、广度等方面有极大的提高。已陆续在一些农作物上定位了许多重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基因,在复杂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 定位分析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基因克隆:是指某种目的基因的分离过程,通常是将生物材料的遗传物质如DNA以酶切成片断,插入到载体中,通过无性繁殖(细菌或细胞的倍增)使其扩增,然后再以某种探针选择、钓取目的基因。

?基因文库:用DNA重组技术将某种生物的总DNA用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成一个个片段,然后将这些片段随机地连接在某些质粒或其他载体上,再将它们转移到适当的宿主细胞中,通过细胞的增殖而构成各个片段的无性繁殖系(克隆),当这些克隆多到可以包括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时,这一批克隆的总体就称为该种生物的基因文库。

?基因时空专一表达:只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组织)的表达。

?基因转入(gene knock-in):就是通过将外源基因转入动物或植物,研究该基因对表型有什么影响,从而认识基因的功能,也即转基因研究。由此获得的生物体使其表达出原来没有的某种新性状,便称为转基因动物或转基因植物。

?基因剔除(gene knock-out):就是通过将基因组中某个基因破坏,观察由此引起的表型变化,从而认识基因的功能,也即基因剔除研究。

?基因受抑(gene knock-down):主要利用反义核酸技术来降低或抑制某基因的活性。

第七章基因与发育

1、生物学角度来说,发育是高等生物从受精卵开始发育,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和分化,产生新个体,生长繁殖的一系列过程。

2、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发育是基因按照特定的时间,空间程序表达的过程。

3、研究基因对发育的调控作用的学科就是发育遗传学(Developmental Genetics)。

4、细胞分化 cell differentiation :是指多细胞生物在由一个细胞分裂而来的子细胞群体内,产生出形态上和功能上具有质的差别的两种类型以上的细胞的现象。

5、决定(determination): 早期胚胎期间的全能或多能干细胞在基因的调控下,确定了特定细胞的分化趋势,即指定了这些细胞的分化命运。

6、特化(specification):细胞或组织按照已经被决定的命运自主地进行分化,形成特异性组织或细胞地过程。

7、细胞编程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多细胞生物的一些细胞在发育中不再为生物体所需或受到损伤

时,会激活遗传控制的自杀机制死亡。这种自我毁灭的死亡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8、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编程性死亡的一种方式。

9、受精:生物的雌雄配子(精子和卵)通过受精成为合子的过程。

10、受精卵不断的快速分裂成较小的细胞,叫卵裂。

11、干细胞:能不断增殖更新自身,具有分化能力的细胞。

12、级联反应是指一些基因的表达产物可激活另一些基因的活性;这些激活的基因的产物,又调控另外一些基因

的表达。

13、母体效应基因;?在昆虫卵里至少有2个组织中心,即前端组织中心和后端组织中心。分别从这两端开始,形

成两个梯度而产生两个组织区域。?每个梯度在胚胎的端部生成其自身的结构;两个梯度间的相互作用,则生成胚胎中间部分的结构。

14、裂隙基因 gap gene:?这是一些受母体效应基因调控的合子基因,在胚胎的一定区域(约2个体节的宽度)

内表达。这些基因如发生突变,则会使胚胎体节图式出现裂隙。?

15、裂隙基因的蛋白质产物使成对规则基因在间隔体节的原基中转录,把宽阔的裂隙基因表达范围分成7个带区。

成对规则基因突变的结果是每隔一个体节就缺失一部分(ftz基因突变纯合子,体节只有正常的一半,7个体节(偶数)消失)。

16、体节极性基因的转录图式是受成对规则基因pair-rule基因所调控,这类基因的功能是保持每一体节中的某

些重复结构,当这类基因发生突变后,会使每一体节的一部分结构缺失,而被该体节的另一部分的镜像结构所替代。

17、体节极性基因又激活同源异形基因,同源异形基因负责确定每一个体节的特征结构。眼睛、触角、腿、翅膀

等。同源异形基因发生突变会使一个体节上长出另一个体节的特征性结构。例如,果蝇长触角的部位长出一个腿节,果蝇胸节上长出两对翅膀。

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基因调控主要在三个水平上进行:

① DNA水平;

②转录水平;

③翻译水平。

●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而产生蛋白质产物,或直接转录RNA参与生物功能的过程。

●基因调控:涉及基因的启动关闭,活性的增加或减弱。可以发生在转录阶段,转录后加工阶段和翻译阶段。

●负调控( Negative control ):阻遏蛋白(repressor protein)结合在受控基因上时不表达,不结合时就表

达的形式。

●正调控( Positive control ):基因表达的活化物( activators )结合在受控基因上时,激活基因表达,不

结合时就不表达的形式。

●顺式作用(Cis-acting):基因表达受到与靶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发挥调控作用。

●反式作用(Trans-acting):一个基因编码产物(RNA或protein)调控另一个基因的表达。(阻遏蛋白)

●顺式作用元件:与靶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起调控作用的DNA序列。通常不编码蛋白质,位于基因的旁侧序

列或内含子中。(启动子、增强子、弱化子、绝缘子、沉默子)。

●反式作用因子:基因编码的起调控作用的产物。反式作用的基因与受调控基因多半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调

节基因、转录因子基因)

●启动子(promoter):位于基因转录起点上游、负责启动基因转录的DNA序列叫启动子。

●终止子(terminator):位于基因转录结束位置上的DNA序列叫终止子。

●增强子(enhance):指增加同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的DNA 序列。

●弱化子(attenuator):在操纵区与结构基因之间的一段可以终止转录作用的核苷酸序列。

●绝缘子(insulator):通常位于启动子同正调控元件(增强子)或负调控因子(为异染色质)之间的一种调控

序列。

●沉默子 (silencer) :能够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的 DNA 片段,属于负性调控元件。

●应答元件:现代分子生物学上把能与某个(类)专一蛋白因子结合,从而控制基因特异表达的DNA上游序列称

为应答元件(response element)。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是起正调控作用的反式作用因子,是由基因编码的一类蛋白质。

●真核生物的三个水平调控:

DNA水平:启动子、增强子、弱化子、绝缘子、沉默子、DNA甲基化。

转录水平:RNA选择性剪接、RNA编辑(移码)、RNA甲基化

翻译水平:翻译因子磷酸化、多肽切割、多肽化学修饰(磷酸化、糖基化)、蛋白质

内含子的剪切

第九章数量性状基因及其遗传

●质量性状:表型之间截然不同,具有质的差别,用文字描述的性状称质量性状。如水稻的糯与粳,豌豆的饱满

与皱褶等性状。

●数量性状:性状之间呈连续变异状态,界限不清楚,不易分类,用数字描述的性状。如作物的产量,奶牛的泌

乳量,棉花的纤维长度等。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区别:

质量性状数量性状

①变异类型不连续连续

②F1表现类型显性性状中亲类型

③对环境的敏感性不敏感敏感

④后代个体数分布孟德尔遗传正态分布

⑤基因数目一个或少数几个微效多基因

⑥研究方法系谱和概率分析统计分析

●多基因假说:

1)数量性状是许多对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多基因通常不存在显隐关系,表现亲本中间类型

3)微效基因的效应是相等,而且相互累加,后代连续变异

4)多基因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

5)有些数量性状受一对或少数几个主基因的支配,还受到一些微效基因或修饰基因的修饰。

●随机事件: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频率:在若干次试验中,某一事件出现的次数在试验总次数中所占的比例。(实际测定的数值)

●概率:在反复试验中,预期某一事件出现的次数在试验总次数中所占的比例。(估计值)

●平均数:某一性状的几个观察值的平均。

●算术平均:是将每一观察值向加后除以观察的次数。

●加权平均:是先将观察值归类,再以每类的观察次数同观察值相乘,各类乘积之和除以观察的总次数。

●方差(variance,S2):可变数(x)同平均数(x)之间偏差的平方之和来表示。

●广义遗传率:h2=遗传方差/表型方差=V G / V p= V G /(V G+V E )=(V F2-V E)/V F2

V E=(1/2) X(V P1+V P2) 或 V E=(1/3)* (V P1+V P2+V F1)

●狭义遗传率:h2=相加效应的遗传方差/表型方差=V A / V p=V A /(V G+V E )=? V A / V F2

? V A =V F2-?(V B1+V B2)

●近交:近亲繁育简称近交,是指有亲缘关系的个体间的交配或配子的结合。自交、全同胞交配、半同胞交配、

表兄妹交配和回交。

●近交系数(F):一个个体从其某一祖先得到一对纯合的、且遗传上等同的基因的频率。

●杂种优势(heterosis):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

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杂种优势遗传理论:

1、显性学说:杂合态中,隐性有害基因被显性有利基因的效应所掩盖,杂种显示出优势。

2、超显性说:基因处于杂合态时比两个纯合态都好。

●远缘杂交(distant hybridization)一般是指在分类学上物种(species)以上分类单位的个体之间交配。

第十章群体遗传学

◆群体(population):指孟德尔群体,即在特定地区内一群能相互交配并繁育后代的个体。一个最大的孟德尔群体就是一个物种。

◆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研究群体中的基因组组成以及世代间基因组变化的学科。

◆基因库(gene pool):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基因型的集合。

◆基因型频率:一个群体中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率。全部基因型频率的总和等于1。

◆等位基因频率(allele frequency):一个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基因座上可能出现的等位基因总数中所占的比率。任一基因座的全部等位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

◆群体基因结构:群体中各种等位基因的频率以及由不同的交配体制所产生的各种基因型在数量上的分布。

◇适合度(fitness,w):群体中一个个体相对于其他个体存活并传递其基因到下一代的能力。一般由生育率来衡量(f). 适合度具有两个基本成分:存活力和生殖成功。

◇选择系数(selection coefficient,s):在选择的作用下降低的适合度。 S=1- f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自然界中逐渐淘汰适合度低的个体,选择适合度高的个体作为下一代亲本的过程.

◆哈代-温伯格定律(Hardy-Weinberg law):又叫遗传平衡定律。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群体内,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和选择的理想条件下,世代相传保持不变。

◆选择对隐性基因的作用:有害基因a基因型aa个体频率为q2,受到选择的压力,不断淘汰隐性个体。基因频率改

变。?理论上,隐性有害基因a仍可保留许多世代,以较慢的速度减少,终究会消失。实际上,新突变的补偿,隐性有害基因大致保持平衡。

◆选择对显性基因的作用:选择对显性个体不利时,显性有害基因A, 以较快的速度淘汰,很快会消失。A基因致死基因,1代之内, A基因频率为0。出现显性基因,一定是新突变。

◆选择对X连锁基因的作用:选择对X连锁隐性基因不利时,只在半合子的男性中表现出来,基本上都是男性患者。对女性选择无效。选择对X连锁隐性基因的作用,介于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基因之间。

◆遗传漂变:由于某种机会,某一等位基因频率的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称为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也称为随机遗传漂变(random genetics drift)。

◆新基因的获得:1、基因倍增;2、外显子或结构域混编;3、物种间基因转移

◆系统发生树(phylogenetic t ree) 就是描述这一群有机体发生或进化顺序的拓扑结构。

◆分子种系发生树(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同源基因或蛋白质之间的关系的图解。如人的血红蛋白基因的种系发生树。

◆分子进化中的中性学说:木村资生(1968)为了解释分子进化的试验结果,提出了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后经许多学者的探讨修正,修正后的中性学说的主要论点:1)大多数无害突变基因在选择上是中性的(selectevely neutral);2)中性基因在群体中的固定主要是由随机遗传溧变引起的;3)功能上次要的基因比功能上重要的基因的进化速率快;4)新基因主要是通过基因重复和不等交换产生的。该学说认为,现有的功能基因对生物必不可少,新基因的产生不能靠原有基因的突变(自然选择学说认为新基因是现有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靠基因重复──一个维持个体生存,一个成为中性的就能累积突变,将来进化成适应新环境的具有新功能的基因,或成为遗传上非活化序列保存在基因组中。

◆“三界”学说(Woese C):细菌、古菌、真核生物

第十一章重组DNA

●重组DNA(基因工程):在分子水平上,采取工程建设方式,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借助于实验室技术将某种

生物的基因或基因组转移到另一生物中去,使后者定向获得新遗传性状的一门技术。

●重组DNA内容①从细胞和组织中分离DNA;②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分子,制备DNA片段;③将酶切DNA分子

与载体DNA连接,构建重组DNA分子;④把重组DNA分子引入宿主受体细胞,复制;⑤重组DNA随宿主细胞的分裂而分配到子细胞, 建立无性繁殖系(clone) ;⑥从细胞群体中选出所需要的无性繁殖系,并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正常表达,翻译成蛋白质等基因产物、回收;或筛选出获得定向性状变异个体。

●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zyme):从核苷酸分子内部切割磷酸二脂键,而生成DNA片段。

●载体(vector):体外重组DNA实验,将外源DNA片段运送进宿主细胞进行扩增或表达的运载工具。也是一种

DNA分子。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新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价值:是事实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价值取向:是新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要解决的,是新闻工作者按照什么导向、标准对新闻价值进行选择、取舍、和呈现的问题,表现为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倾向性。新闻事业:1、狭义的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2、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新闻本源:人类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证明,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和程度。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1、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2、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一)新鲜性(二)重要性(三)显着性 (四)接近性(五)趣味性 3、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3)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4、新闻的客观性:首先,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其次。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再次,社会与受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 5、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新闻媒体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内涵,把新闻真实性原则落实到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提高公信力。 6、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政治属性 四、论述题 1、请你谈谈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答:首先,它肯定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从根本上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本源观和唯心主义新闻本源观的界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也就意味着,新闻一定要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客观事实就不是新闻。 其次,定义明确指出,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报道。 第三,定义强调,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章~第3章 【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 第1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学 答: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指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公共管理在实施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管理活动的内容与范围、公共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可以互相替代,但公共管理并不能替代公共行政的全部。 2.公共行政 答: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包括“谁在管理”、“如何管理”、“管理什么”三个方面。 ①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由于各国国家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各不相同,行政管理的主体也不相同; ②行政管理的主体并不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而是与立法、司法部门相对而言的行政执行部门或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③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突出了“公共”的特性,涉及到公共权力的运用、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等问题。 3.公共政策 答:公共政策是指拥有合法权威的,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内的政府,以及由其授权的有关机构或部门为了解决公共资源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分配等社会问题所作出的正式的决定或安排,这种决定或安排是确立一定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依据。通常可以表现为法律、政令、计划、方案、程序等形式。 4.政治—行政二分 答:政治—行政二分由威尔逊最早提出,他认为执行宪法比制定宪法更要困难。为了使政府不走弯路,应把政府划分为两个领域,即“政治”与“行政”,认为就政府应当做什么而言,政治领域就是由大多数选举出来的代表来决定各种选择;行政领域就是政府贯彻执行经过合法程序所通过的各种规定,这种执行过程不是政治干预。 ①行政学科应当建立在单一的组织原型的基础上,能普遍运用于一切政治制度; ②任何良好的行政科学必须使其从政治学领域中分离出来; ③行政科学的指导价值是效率; ④有效的公共行政要求政府权力有单一的领导中心; ⑤建立独立的公共行政学的目的就是“使政府不走弯路,使政府专心处理公务和少作政治干预,加强和纯洁政府的组织机构,为政府的尽职尽责带来美誉”。 5.B途径 答:B途径是公共管理学研究途径之一。B途径重视的不再是内部行政管理的机制与过

遗传学进展概述(选修课论文)

遗传学进展概述 作者:戴宝生 克隆水稻分蘖的主控基因MOC1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3年5月23日报道,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分离和克隆了水稻分蘖的主控基因MOC1,该成果是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及其合作者在国内独立完成的。该研究结果已发表在Nature,2003,422:618上,这是我国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领域的第一篇源自国内的Nature文章,标志着我国植物功能基因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分蘖是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在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枝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它直接确定作物的穗数并进而影响产量。虽然对水稻分蘖的形态学、组织学及突变体都有过很多描述,但是控制分蘖的分子机制一直没有弄清。自1996年起,在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资助下,李家洋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水稻研究所的钱前博士等开始进行此方面的研究。经过不懈努力,项目组鉴定了一株分蘖的极端突变体——单杆突变体MOC1。通过遗传图谱定位克隆技术,分离鉴定了在水稻分蘖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MOC1,它的缺失可造成分蘖的停止。进一步的功能分析表明,该基因可编码一个属于GRAS家族的转录因子,该转录因子主要在腋芽中表达,功能是促进分蘖和促进腋芽的生长。对这一重要基因的深入研究,将有望解释禾本科作物分蘖调控的分子机制,对于水稻高产品种的培育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走出“基因决定论”的误区 自从基因一词在20世纪初进入科学家的词汇表以来,它不仅是生物学家最为常用的词汇之一,也成为当今普通大众最为熟悉的科学术语之一。随着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人们不仅知道了基因的化学性质——DNA序列,而且还认识到了基因的功能——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由此,逐渐形成了一种广为流行的“基因决定论”:生命的各种性质和活动都是受基因控制的,甚至人类的精神活动也在基因的控制之下。不久前,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和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某些患有诵读困难的病人中,发现了一种名为“DYXC1”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也就是说,人类的阅读可能受到这种“DYXC1”基因的控制。不可否认,基因对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因的异常通常就会导致生命的异常。但是,作为开放的复杂系统,生命活动从来就不是由一种因素就能完全决定的。当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正在向“基因决定论”挑战。科学家正在以一种全新的视野来理解生命现象。 不再是“垃圾” 随着基因组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在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基因仅是其全部DNA 序列的一小部分。在人类基因组中,全部基因序列只占基因组的2%左右。基因组内的非基因序列曾一度被研究者称为“垃圾DNA”(junk DNA)。这些“垃圾DNA”中至少有一半是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简述题(共5题,共30分) 1.公共行政 答: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包括“谁在管理”、“如何管理”、“管理什么”三个方面。 ①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由于各国国家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各不相同,行政管理的主体也不相同; ②行政管理的主体并不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而是与立法、司法部门相对而言的行政执行部门或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③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突出了“公共”的特性,涉及到公共权力的运用、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等问题。 2.B途径 答:B途径是公共管理学研究途径之一。B途径重视的不再是内部行政管理的机制与过程,而是受管理主义的影响,主张效法企业,以企业管理的方法来提升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新公共管理思潮是其代表。在这一派的理论中,许多概念是直接从企业管理借鉴过来的,如民营化、企业型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绩效评估等。B途径的公共管理的特征如下。 ①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 ②对公、私部门的差异不作严格区分; ③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间的管理外,还强调对公共管理的过程进行管理;

④在研究方法上也偏爱诸如实验设计之类的量化方法。 B途径主要来自商学院,强调以研究和理论取向,应用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发展一种以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相比较为基础的综合框架,注重战略管理,关心过程问题,把焦点集中在职业化的公共管理者而非政治执行官身上。 3.政务公开 答:政务信息公开是指政务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公共组织主动或根据公众的申请公开政务信息.并方便社会公众获取的各种活动与制度的总称。就我国而言,推行政务信息公开,是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是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政务信息公开必须按照合法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利益平衡原则、不收费原则和责任原则来进行。 4.政策问题 答: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2)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即便存在上述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倘若它并没有被社会大多数人所察觉,它也只能是一种潜在的社会问题。(3)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这种冲突除了表现于个体之间,更多地表现于个体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以至于个体、团体与整个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4)团体的活动与力量。让某些个人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直至上升为政策问题,往往不是少数个人行动就能奏效的。⑤政府的必要行动。

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遗传学实验Experiment of genetics 课程编号:1313013224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数:33 实验时数:33 学分:1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综合教研室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遗传学实验课是为加深学生对所学的遗传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现代遗传学实验理论和实验技术,巩固和验证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客观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培养21世纪教学和科研人员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以及动、植物学,细胞生物学课程均有联系,所以在上述课开出后有利于该课的顺利开出。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 实验一、大蒜根尖的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各时期动态变化[1];细胞的固定、解离、压片方法[3]; 实验二、细胞的减数分裂 植物花粉形成中的减数分裂过程[1];染色体的动态变化[2];制备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方法和技术[3]; 实验三、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方法[3];显微摄影技术[1]; 实验四、果蝇生活史及形态观察 果蝇的生活史[1];果蝇几个突变型的形态特征[3]; 实验五、小白鼠骨髓染色体制片技术 小白鼠骨髓细胞制作染色体标片[3];空气干燥法基本技术[1]; 实验六、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 剖取果蝇唾腺技术[3];制作唾腺染色体标本的方法[3];多线染色体的特征[2]; 实验七、果蝇的单、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三点测交实验 果蝇的杂交技术[3];统计处理方法[3];伴性遗传和非伴性遗传区别[1];绘制遗传学图的原理和方法[3]; 实验八、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

王乐夫版---公共管理学-推荐下载

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公共治理是由多元的公共管理主体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 第二,公共管理的责任边界具有相当的模糊性 第三,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 第四,治理语境下的公共管理,是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基于伙伴关系进行合 作的一种自主自治的网络管理。 第五,治理语境下的政府在社会公共网络管理中扮演着“元治理”角色。 4、新公共服务理论主要观点: 第一,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第二,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 第三,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 第四,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第五,责任并不简单; 第六,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第七,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第三章:公共组织 1、公共组织概念:是指不以营利为目标、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以协调 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组织, 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 准政府组织:介于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一种过渡型公共组织,即非营 利的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但通过授权等行使一定的行政权力,对公共 事务的管理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公共组织。 2、非营利组织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是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且是非官方的,即本身并不具有行 政权力的公共组织,具有非强制性和服务性。 特征:萨拉蒙和安黑尔:正式组织性、非政府性、非利润分配、自主管理性、 志愿性和公共性 沃尔夫:有服务大众的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机构;有一个不致令任何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遗传学及其应用

遗传学及其应用 阮庆丰 2013年11月10日 摘要 遗传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一门年轻而又发展迅速的学科,随着研究的进展,它的分支已渗入到生物科学的所有领域,成为现代生物学的中心和带头学科。它既是生物学中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同时又是应用性非常强的的一门课程。遗传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而新成果又快速的转化为生产力。如遗传工程技术已成为世界多国的支柱产业,而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正在为人类展示出美好的前景。这一切也向人们展示,21世纪的遗传学是一个极具活力的学科,它将带动整个生命科学迅速发展,使人类支配和主宰生命世界的能力再有一个巨大的飞跃。本文主要从遗传学的发展史,遗传学的基础和原理以及遗传学在遗传标记方面的应用三个方面,阐述了遗传学的发展和遗传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遗传学发展史原理基础遗传标记 1.遗传学的概念及发展史 1.1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分支之一。遗传和变异的生物界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两个特征。所谓遗传(heredity),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变异(variation)则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存在的差异。

1.2遗传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遗传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由细胞到细胞、由亲代到子代,亦即由世代到世代的生物信息的传递,而细胞及所含的染色体则是生物信息传递的基础。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在于: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的规律;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防治遗传疾病,提高医学水平,造福人类。 1.3遗传学发展简史 人们在古代从事农事生产过程中便注意到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春秋时有“桂实生桂,桐实生桐”,战国时又有“种麦得麦,种稷的稷”的记载。这说明古代人民对遗传和变异有了粗浅的认识。但直到19世纪才有人尝试把积累的材料加以归纳、整理和归类,并用理论加以解释,对遗传和变异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起来,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 一、遗传学的诞生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和“获得性遗传假说”→达尔文的“泛生论学说”→魏斯曼的“种质学说”→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假说”→遗传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遗传学的发展 (一)经典遗传学的发展 摩尔根的连锁遗传定律→人工诱变→群体遗传、数量遗传和杂种优势理论的确立→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的证实→“一个基因一个酶”学说 (二)现代遗传学的发展 分子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重组DNA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基因多样性的确立→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和应用 遗传学100余年的发展历史,充分的说明遗传学是一门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无数事实说明,遗传学的发展正在为人类的未来展示出无限美好的前景。 2.遗传学的原理及基础 2.1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通过前人的观测与实验以及后人对这些实验的总结和验证,遗传学家们已把各种基本概念作为遗传学的原理而建立起来。这些原理有诸如:

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题

2015.4 简答: 简述陆定一新闻定义的内容、优点及不足。 以传播技术作为划分依据,人类新闻事业可分为哪几个发展阶段? 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对无产阶级报刊党性原则的主要概括是什么?简述当前我国媒介滥用权利的几种表现。 简述新闻从业者的素质特征。 论述: 试述新闻事业的总体特性和基本特性。 试述当前我国新闻事业开展舆论监督的意义。 2014.10 简答题: 简述西方最早手抄新闻的发展情况? 受众在新闻传播中具有的支配性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简述新闻事业的多种功能。 简述防止新闻失实的办法。 简述正确开展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工作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论述题: 试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 试述新闻与信息的异同关系。 2014.4 简答: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简述“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概念异同。 简述新闻传播基本规律的要点。 简述新闻政策和新闻法规的关系。 简述“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本含义。 论述: 试述新闻传播主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兼具的主动性和受动性。 试述我国新闻事业的本土特色。 2013.7 简答: 简述新闻与历史的共同点和区别。 新闻事业的多样性功能包含哪些方面? 简述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要求。 简述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的基本要求。 简述新闻职业的基本特征。 论述: 结合实例论述你对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理解。

在新闻工作中如何才能坚持“政治家办报”?请联系实际加以论述。 历年试题简答: 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的科学性表现在哪里? 简述新闻报道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体性。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新闻原本是一种信息? 简述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五要素说的局限性。 为什么说失去了真实新闻事业就失去了信誉和优势? 简述坚持新闻舆论监督社会和社会与公众监督新闻舆论的统一。 新闻职业有何弱点?举例说明新闻职业的弱点虽然难避免却可以弥补。正面宣传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简述新闻从业者的业务修养。 为什么说新闻理论对新闻实践具有宏观指导作用? 新闻价值五要素说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党性原则? 简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 简述新闻价值规律的三个基本点。 简述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在历史上的正面作用。 简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形成的三个阶段。 简述新闻“新”的含义。 为什么说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简述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简述新闻法制和新闻伦理的关系。 简述新闻与情报的不同之处。 简述“新闻价值五要素说”。 简述拉斯韦尔5W模式包括的因素。 简要说明新闻媒介为什么要具体分析“群众需要”。 范长江的新闻定义有哪些优缺点? 简述新闻事业运作规律的基本含义。 简要概括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 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哪里? 为什么说报道新闻是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 新闻事业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简述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 简述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与特点。 新闻工作者如何做到不断创新?

王乐夫版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王乐夫版本 第一章:导论 1、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学科。 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和联系 差别: 联系:第一: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独立的范式还没有出现,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 第二: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第三:公共管理在实施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内容和范围、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3、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征 含义: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收费困难、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 4、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区别 第一,管理性质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国家、政府以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公共利益相关,具有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以行使公共权力为基础,是一个公共领域。工商企业管理是工商企业或者个人对从原材料购买、加工生产到销售等活动所进行的管理,是工商企业自己的事,主要遵循市场价值规律,是企业内部的事务领域。 第二,两者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以服务公众、实现公共利益和维护公共秩

序为目的,以效率、民主、公平为价值;工商企业管理以营利为目的,注重效率合理利润。 第三、责任的性质和范围不同,与工商管理相比,公共管理更强调公共责任、社会责任。 第四、管理的广泛性、复杂性的晨读不同,公共管理的对象范围更为广泛、复杂,绩效评估更加困难。 5、善治的标准: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了“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力的主要标准。 6、公共管理学的产生?(背景、标志) 背景:第一、执行研究将问题的焦点由组织转移到公共项目及其产生的结果上。执行研究把项目放到了核心地位并要求研究组织如何对项目作出贡献。 第二、执行研究超出了公共行政学以及政治学的范围,而达到了更广泛、更综合的跨学科的程度。 正是这种由组织结构与过程向项目与绩效的焦点转移的趋势以及不同学科者的共同努力,促成了公共管理学的兴起。 产生标志:1991年,美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被看作是公共管理学作为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产生的标志。 7、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选择题) 美波齐曼公共政策途径企业管理途径 戴维。H。罗森布鲁姆管理途径政治途径法律途径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 1、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选择题)(主要掌握人物、著作、及代表性的观点)

遗传学-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Experiments of Genetics 【课程编号】1410012【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分数】1.5学分【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学时数】48学时【编写日期】2009年6月 一、教学目标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科学和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应符合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娴熟、综合素质过硬的高要求,实验课程应建设成为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教学体系;要求实验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本课程要求将经典遗传学规律同现代遗传学内容有机结合,在基本规律、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用体现基本知识点、充分利用所需实验技术、有助于理解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内容训练学生,使学生习得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模块1:基本遗传规律(实验1-4) 实验一、果蝇的表型观察与性别鉴定2学时基础性 主要内容:果蝇的表型观察、性别鉴定。 教学要求:了解果蝇的生长和遗传特性,果蝇的科学研究价值;理解利用果蝇进行遗传分析的方法;掌握果蝇的基本形态、果蝇的遗传特征和遗传方式。 重点、难点:生长不良果蝇的性别鉴定,特殊性状的准确鉴别、各代之间的时间把握。 其它教学环节:讲授观察方法、实验基本原理,研讨准确判断果蝇特征的方法技巧。 实验二、果蝇杂交实验设计及结果统计分析6学时综合性 主要内容:果蝇的培养和基本实验体系建立,设计杂交实验方案,对杂交结果的统计与分析,研究与验证单基因位点、多基因位点和伴性基因的遗传规律。 教学要求:了解果蝇的基本遗传学规律;理解利用果蝇进行遗传分析的方法,杂交设计的基本原理——与研究的规律相符,准确、简便、科学;掌握果蝇杂交实验的全部过程和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果蝇的培养和基本实验体系建立,果蝇杂交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其它教学环节:讲授实验基本原理,小组实验经验交流(果蝇杂交实验的设计、方法、杂交结果分析)。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三、名词解释题 1.舆论 答: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紧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特性。 2.新闻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些特殊素质的共同特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3.报纸的二次售卖 答:报纸的二次售卖是指报纸既向读者出售新闻媒介内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广告版面。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 4.接近权 答: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这个新的权利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影响。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5.议程设置理论 答:所谓“议程设置”是有关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大众关注焦点的理论。“议程设置”也称“议题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对所报道重心的选择,从而构建公共讨论与关注的轻重缓急;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所注重的那些问题,并按照大众媒介所设置的轻重秩序来理解事件。 6.新闻学 答: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讨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7.硬新闻 答: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

王乐夫版---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王乐夫版本 第一章:导论 1、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学科。 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和联系 差别: 公共行政公共管理 更加重视目标的设计更加重视目标的运作 更加强调管理的、经济的手段 更加强调政治的、法律的和行政 的手段 更加关注过程、程序以及内部取 更加关注结果、责任以及外部取向向 联系:第一: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独立的范式还没有出现,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 第二: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第三:公共管理在实施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内容和范围、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3、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征

含义: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 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 .....以及收费困难 ....等特征 ....、自然垄断性 .......和非排他性 的物品。 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 .......和非.排他性 .....、收费困难、规模效 ........ ...、自然垄断性 益大、 ....... ...初始投资量大。 4、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区别 第一,管理性质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国家、政府以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公共利益相关,具有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以行使公共权力为基础,是一个公共领域。工商企业管理是工商企业或者个人对从原材料购买、加工生产到销售等活动所进行的管理,是工商企业自己的事,主要遵循市场价值规律,是企业内部的事务领域。 第二,两者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以服务公众、实现公共利益和维护公共秩序为目的,以效率、民主、公平为价值;工商企业管理以营利为目的,注重效率合理利润。 第三、责任的性质和范围不同,与工商管理相比,公共管理更强调公共责任、社会责任。 第四、管理的广泛性、复杂性的晨读不同,公共管理的对象范围更为广泛、复杂,绩效评估更加困难。 5、善治的标准: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了“善治”口号,合法、 ... 法治、负责、透明、有效 ...........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力的主要标准。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2008)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报道: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新闻报道是专指对新闻的客观叙述。 2新闻本源: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应从事物的变动着手寻找新闻 3信息: 广义上,信息是泛指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属性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表征和描述。是认识过程中客体与主体的中介。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社会信息三种形式。信息论中的信息含义,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收信人对讯息的某种不确定性。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在新闻学领域内,信息是受众预先未知的,能够消除受众不确定性的要素,即包含着未知的、新鲜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 4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宣传内容涉及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宣传的表述可以用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形式进行。只有当行为对宣传者有益时,这种行为或消息才被称为宣传。 “光辉泛化法”: 即无条件的美化,不加验证的予以接受,极力推崇自己的观点 “洗牌作弊法” 精心选择单向极端的材料,引导接受者的思想和行为 5广告 广告是以促销商品或服务,宣传观念为目标,以付费的形式,利用大众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6舆论 舆论是公众对于特定的现实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观点、意见和态度。它体现着公众利益。舆论具有公开、公共、急迫、广泛、主观的特性,是民意和公众力量的显示。 7事实 汉语词典中,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新闻学意义上的事实,是指事物的客观存在。包括事物已经发生的相对独立、完整的过程(事件),也包括事物的存在状态、特征和变化 具体事实 指人体感官直接可以感受到的事实 概括事实 指由具体事实综合、概括、统计和提炼而成 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是指新近发生的,含有新的信息的,会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新闻作品的基本素材。 8议程设置 也称议程安排,指的是大众传媒安排公众议论的话题,把公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的功能。 9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合理想象很难进行核对,难以保证真实性,所以不能用作新闻写作 10“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四不方针”是著名报人张继鸾在1926年接手《大公报》时提出的办报主张。其主要内容是,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其他因素左右,坚持客观公正;不私: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不盲:不盲从于信息,要坚持新闻的客观性,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 11“社会公器” 社会公器是服务社会大众的公共信息、文化事业和社会舆论机关,为不同阶级提供共享的信息环境,是社会成员沟通的桥梁,思想的黏合剂,是社会舆论的客观反映 12新闻客观性 新闻(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它打上了传播者的主观印迹,但事实本质不会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所以新闻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新闻的客观属性。 13公正报道原则 1给予各方平等利用媒体表达意见的机会。2对争议各方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3不应当随意发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公共部门改革)【圣才出品】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 第13章公共部门改革 一、名词解释 1.公共部门改革 答:公共部门改革是指对利益关系、权力格局、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和建立的一种政治行为,涉及公共部门自身的改革和公共部门在整个社会的职能定位方面的改革两个方面,其目的是为了优化公共组织结构及其职能,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2.政府职能 答:政府职能是指根据社会需求,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包括管理的公共事务的范围(管什么)以及采取什么方式进行管理(怎么管)这两个方面。政府职能具有整体性、执行性、多样性、动态性、程序性、依法性等特点。 3.行政体制 答:当代中国的行政体制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关于组织管理政治、经济、文化事务的权力划分体系、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的综合体。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要体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这是政治层面的内容;另一方面,它又要反映古今中外行政活动、行政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是技术层面的内容。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面临的公共管理问题不同、要解决的社会矛盾和根本任务不同,因而,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行政研

究与行政发展实践也就存在不同的着力点。一般而言,在创建社会主义理论和取得社会主义政权时期。比较多地从政治层面上思考问题,因而较多地重视行政体系政治层面的内容;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则比较重视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从技术层面上思考问题。因此,当代中国行政改革,既要强调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又要从技术层面上完善和改进行政体制、政府职能定位、管理方式和机构设置等问题。 4.业务流程再造 答:流程再造是指对公司的流程、组织结构和文化等进行彻底的、急剧的重塑,以达到绩效的飞跃。流程再造的优点:a.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流程再造技术可以提高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效率和质量;b.帮助组织应对风险和变化;是一种鼓励个人创造性的新途径,使组织能够在国际竞争和日新月异的变革中生存。流程再造的缺点是:公共部门的成本难以量化,难以评估提高服务和降低成本的比例关系,与企业相比较,在政府机构中打破部门界限和壁垒难度更大。 5.法治政府 答:法治政府包括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和权责统一等六个方面的要求。对于行政体制改革而言,法治政府意味着:用法律手段推动改革进程,把机构改革过程和改革成果法制化;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既不能失职不作为,又不能越权乱作为;坚持和自觉地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司法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实行行政复议制度,加强审计、监察等专门监督。 6.服务型政府

全国2013年4月自考《新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63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提出“人民报刊思想”是在( A ) 12-279 A.主编《莱茵报》时期B.创办《新莱茵报》时期 C.指导《社会民主党人报》时期D.改造《前进报》时期 2.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是戈公振所著( C ) 1-6 A.《中国新闻史》B.《中国报刊史》 C.《中国报学史》D.《中国报业史》 3.《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的作者是( A ) 1-3 A.施拉姆B.施拉姆等四人 C.里普曼D.约斯特 4.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 D ) 2-33 A.信息是信息,新闻是新闻,二者毫不相干 B.信息就是新闻,新闻就是信息,二者毫无差别 C.信息是新闻的一种体裁 D.新闻是信息大家庭中的特殊成员 5.新闻传播行为的三个要素是( C ) 4-68 A.新闻—新闻报导者—新闻接受者B.事实—新闻媒体—新闻接受者 C.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D.新闻—新闻报道者—新闻媒体 6.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时新性指的是新闻事件的( C ) 3-60 A.发生时间B.报道时间

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笔记

第1章导论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公共管理的含义 (1)概念: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和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2)与西方国家不同,在中国,公共管理还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2、1993年,波齐曼《公共管理:艺术的现状》论文集(第一次全学会); 1993年,凯特尔、米尔沃德《公共管理的现状》论文集(第二次全学会); 1990年,波齐曼、斯特拉斯曼《公共管理战略》(第一部较完整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1.2 公共管理学到概念范畴 1、基本范畴:公共public 公共管理学的基本范畴,public manage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policy, public affairs, public goods , public services , public sector, public governance. 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 (1)学派之争:第一,认为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学派;第二,认为公共管理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范式;第三,认为公共管理在实践上就是以市场化和企业精神为主要特征的公共行政改革。主流观点认为,公共管理作为独立的范式还没有出现。 本书认为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和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2)相同:在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3)相异:设计——运作、政府行政机关——非政府公共组织、政治法律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手段、过程程序内部取向——结果外部取向。 (4)中国:公共管理不仅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概念,而且是大于公共行政的学科概念。 3、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相对于的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 福利经济学家认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比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怀疑政府作为公共产品唯一供给者的合理性,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论证了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可能性。 4、公共政策 (1)相同:第一具有相同的基本属性——公共性,第二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相互作用,公共政策指明了公共管理的基本方向,公共政策依赖具体的公共管理活动去执行。 (2)相异:公共政策是制定社会的秩序和行为规则,公共管理是通过实施公共管理行为来实现公共利益。 5、工商企业管理 (1)性质不同:公共领域——企业内部事务领域; (2)目标不同:公共利益——营利; (3)内容不同:公共事务——企业经营行为。 6、公共治理与善治 治理是或公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的持续过程。

新闻学概论(复习考试重点内容)

《新闻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绪论 第一节 1.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新闻理论)、历史(新闻史)、应用(新闻业务、媒介管理与经营)三部分。 2.中国新闻学的发展和代表性著作: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第一章新闻活动 1.关于新闻活动的两个观点:1.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2.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分析:观点1:在社会生活中,除新闻事业(报纸广播电视)外,人们还通过其他各种途径(交谈、短信、报告……)来相互传递新闻。这说明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中,相互传递新闻的活动普遍地、持续地进行着。因此,了解和传播新闻这样一种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去求得发展。如:政党、企业、军事、科学、个人。 观点2:1.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新闻才能生存下去。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驱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其他: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各个阶级、阶层、整个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增加。同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的变动就越剧烈。社会变得越剧烈,所产生的新闻就越多;人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也越大。) 2.结论:变动产生新闻(环境)关系决定需要(社会) 3.新闻活动的渠道:一、亲身传播(言语、文字、体态、信号)(定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