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资料(最全)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四、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五、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期。

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1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三、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及颁布实施。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表明我国由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二、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三、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二、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阶段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四、社会主义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和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合起来;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

六、“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各种合法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

4、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七、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同年6月9日,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回答问题和解决的正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1、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况。

二、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系统科学理论,实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科学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充分彰显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是当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2、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一、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

二、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三、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五、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1、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2、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四、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2、、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3、秉持和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4、携手同心共圆民族复心中国梦。

五、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概括的四种精神,即伟大创新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

六、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

2、文化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5、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6、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

七、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1、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2、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3、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4、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5、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八、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九、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十、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十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革性变革。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1、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

2、全面小康,

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3、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

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

五、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六、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征程。

七、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八、“四个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个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九、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1、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2、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3、注重抓党的政治建设是党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

十、习近平把理想信念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的“缺钙”,就有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十一、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中。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各项建设中,就是指抓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都需要制度保障,而且要贯穿始终。

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一、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必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三、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重要途径

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

三、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要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四、2015年9月,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展重要讲话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

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思想的核心:“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六、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回应。

七、中国政府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

第十四章坚持和加速党的领导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第一、这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所决定的;第二、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所决定的;第三、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的实际逻辑所决定的。

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创建的;第二、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第三、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革命,就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人民愈来愈深刻的认识到,办好中国的事情的关键在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