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惊厥(儿科)

热性惊厥(儿科)
热性惊厥(儿科)

热性惊厥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热性惊厥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热性惊厥(FS)(ICD-10:R56、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尼尔森儿科学》(Richard E、Behrman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第七版)、《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初次发作在3个月至4-5岁之间。

2、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

3、排除颅内感染与其她导致惊厥得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

4、既往没有无热惊厥史。

5、临床分型:简单FS与复杂FS。

(简单FS:惊厥持续时间在15分钟以内,惊厥发作类型为全面性,24小时惊厥发生得次数1次;复杂FS:惊厥持续时间在15分钟以上,惊厥发作类型为部分性,24小时惊厥发生得次数≥2次)。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根据《尼尔森儿科学》(Richard E、Behrman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第七版)与《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急救治疗:退热,惊厥持续5分钟以上进行止惊药物治疗,一线药物为苯二氮卓类,静脉注射。

2、预防治疗:有高危因素者长期抗癫痫药物预防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内。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R56、0热性惊厥疾病编码。

2、符合需要住院指征:惊厥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惊厥缓解后仍存在意识障碍或精神状况欠佳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2-3天(工作日)。

1、必需得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检测;

(3)脑电图检查。

2、疑有颅内感染,特别就是<1岁婴儿,腰穿脑脊液检查。

3、疑有感染或其她颅内病变者可选择:病原微生物检查、影像学检查。

(七)治疗开始于诊断第1天。

(八)选择用药。

1、急救治疗。

(1)一般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监护生命体征;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对症治疗:退热药退热,物理降温,维持内环境稳定等。

(2)终止发作:惊厥持续5分钟以上进行止惊药物治疗。

①苯二氮卓类:为一线药物。地西泮0、2–0、5mg/kg缓慢静脉推注,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

②水合氯醛:10%水合氯醛0、2–0、5ml/kg保留灌肠。

③苯巴比妥钠:惊厥未能控制或再次发作,负荷量15–

20mg/kg。

2、预防治疗:适用于高危患者。

(1)高危因素:复杂FS,癫痫阳性家族史,发育迟缓,已存在神经系统疾病。

(2)长期抗癫痫药物预防治疗:丙戊酸钠等。

(九)出院标准。

惊厥控制,病情稳定,排除引起惊厥得其她病因。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若明确惊厥得其她病因,则退出该路径。

二、热性惊厥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热性惊厥(ICD-10:R56、0)

患者姓名: _性别: ____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天内

小儿热性惊厥全解析

小儿热性惊厥全解析 什么是小儿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也是高热惊厥,是发生在给,幼儿期的伴有发热的惊厥发作,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曾有无惊厥史者。小儿热惊厥在0----14 岁儿童中的患病率为 4.4%,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诊疾病。发作后约有1/3的患儿以后会出现复发性惊厥。单纯的惊厥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但却常常把父母被吓得鸿飞魄散。这短短几分钟的紧急处理,极为考验父母的反应与应对能力。 如何发现热性惊厥 患儿起病年龄为6个月----6岁,患病高峰为2----3岁。一般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孩子发热时出现以下情况,提示或患有热性惊厥。 1、口角或眼角抽动,一侧或两侧肢体痉挛或不停的抽动。 2、突然意识丧失,眼球上翻或振颤,凝视或斜视。 3、面色苍白或青紫,面肌或四肢鸡肉强直。 热惊厥的发病特点 热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诊,有多见于婴幼儿,单纯性热惊厥特点如下: 1、好发年龄为6个月----6岁。 2、惊厥时体温>38.5摄氏度。 3、持续时间<15分钟。 4、于发热后24小时内发生。 5、依次热病程(从发热至完全退热)当中,惊厥仅发生1次。

6、神经系统检查正常,2周之后脑电图正常。 7、一般有惊厥家族史。 热性惊厥的紧急处理 孩子发生热性惊厥,父母恨不得抱着孩子立刻飞到医院,但实际情况是,即使再快,也要10分钟左右才能到达医院,而通常赶到医院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反倒容易让病情进一步恶化。所以,父母应该了解一下处理常识。 1、送医时机的选择 如果是发作,不知道孩子发作的轻重,可立即拨打120紧急电话,在等待急救车到来之前,先在家中做好必备护理;如果是复发,父母应适当参考以前的发作情况及医生的指导做处理,可以等孩子发作结束后再去医院。 一般情况下,小二热性惊厥持续3---5分钟就可以缓解,但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要将其送往医院,或做特别处理。 5----10分钟过后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最新

第五节热性惊厥 【ICD-10编码】 R 56.0 【定义】 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3个月至6岁)。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惊厥多于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然上升时发生。 【病因】 高热引起惊厥的机制可能与下面3个因素有关: 1.发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脑细胞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的敏感度增高。 2.发热可使神经元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高,糖代谢增高,使脑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异常放电,引起惊厥。 3.发热惊厥有特异性遗传倾向,为单一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子代为杂合子,可遗传。 【诊断要点】 1. 症状与体征: 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 (1)单纯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80%。①初次发作在6个月至3岁之间,末次发作多数不超过4岁;②大多数惊厥发生在38.5℃以上、在高热24小时内; ③同一热程中仅发作1次;④惊厥发作形式主要为全身性发作;⑤发作每次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10分钟;⑥发作后意识较快恢复,发作后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⑦惊厥发作10天后脑电图无异常。⑧总发作次数不超过5次。 (2)复杂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20%。①可见于任何年龄;②38℃以下也可发作;③同一热程中可发作2次或以上;④惊厥发作较长,可达15分钟以上;⑤发作形式可为全身性,也可为局限性;⑥发作后神经系统可遗留不同程度异常体征;⑦总发作次数大于5次。 (3)简单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明确诊断前,需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

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若有热性惊厥史更支持本病诊断。 2.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尿液分析,快速C反应蛋白(CRP)、心电图、胸片等 (2)临床需排除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可行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生化、血糖、血氨、血乳酸、微量元素、遗传代谢病筛查(尿有机酸分析、血氨基酸分析、酰基肉碱等)检查。 (3)疑似颅内感染者应作脑脊液、病原学、脑电图、头颅CT或MRI、经颅多普勒等方面检查。 (4)脑电图抽搐后及发热与抽搐停止10天后分别作脑电图检查,以对比协判预后。 【鉴别诊断】 (1)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热性惊厥一般发生在发热的早期,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多于疾病极期出现惊厥,此外,在单次发热期间惊厥一般仅发作一次;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惊厥者,惊厥常反复发作,并常伴有淡漠、嗜睡等意识改变。脑脊液检查及颅压测定对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2)急性传染病初期急性传染病初期,如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常在疾病初期发生惊厥,但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患儿常有循环衰竭和意识障碍等全身中毒症状,惊厥也较严重,可反复发作。及时取粪便化验可鉴别。 (3)全身代谢紊乱引起的惊厥代谢紊乱,如: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低血糖等也是引起婴儿惊厥的常见原因,相应检查可鉴别。先天性代谢异常也常在婴儿期开始有惊厥发作。某些药物及重金属等中毒也是小儿惊厥的常见原因。 【治疗】 1.一般治疗 (1)护理:有发作预兆的病人,将病人移至床上,如来不及可顺势使其躺倒,防止意识突然丧失而跌伤,迅速移开周围硬物、锐器,减少发作时对身体的伤害。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在病人上、下磨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使病人平卧,松开衣领,头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排出,防止流入气管引起呛咳及窒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锻炼身体,提

小儿高热惊厥诊疗常规

小儿高热惊厥诊疗常规 【概述】 发热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属发生于小儿时期的特殊癫痫综合征之一。多在6个月至5岁发病。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 【临床表现】 1.非首次发作者既往有热惊厥病史。 2.近半数患儿家族其他成员有高热惊厥史或癫痈史。 3.简单型 (l)多见于6个月至6岁小儿,6岁以后少见。患儿平素体质较好。 (2)惊厥多发生在病初体温骤升大于39℃时。 (3)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初期最常见。 (4)惊厥呈全身性发作,次数少,绝大部分在一次发热过程中仅出现一次惊厥,时间短,持续数秒至10分钟。 (5)意识恢复快,多无异常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6)热退一周后脑电图正常。 (7)30%?50%患儿以后发热时亦易惊厥,一般到学龄期不再发生。 (8)简单型高热惊厥预后良好,对智力、学习、行为多无影响。 4.复杂型有以下特点之一时称为复杂型高热惊厥。 (1)发病年龄在6个月以前或6岁以后。 (2)低热也发生惊厥。 (3)发作持续时间长,超过10分钟。 (4)一次发热性疾病中反复惊厥多次。 (5)表现为局限性惊厥。 (6)热退一周后脑电图可有棘、尖波。 5.血常规检查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多增高,可见核左移,胞浆中可有中毒颗粒。 6.C反应蛋白细菌感染时多增高;病毒感染时正常或稍高。 7.其他根据发热的可能病因选择辅助检查。 【诊断要点】 1.惊厥发作时有发热。 2.意识恢复快,缺乏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3,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曾有无热惊厥病史者。 【治疗】 1.控制惊厥发作 (1)首选地西浮:每次0.3-0.5mg/kg,最大剂量10mg,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15分钟后可重复一次。 (2)咪达哇仑:每次0.1-0.3mg/kg,缓慢静脉注射。 (3)苯巴比妥钠:常用于多次发作者或伴高热的惊厥持续状态。肌内注射吸收较慢,不宜用于急救,故应选择静脉制剂。负荷量10mg/比,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无效可于20一30分钟后再给10mg/kg。12小时后使用维持量,5mg/(kg?d),Q12h。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3.及时有效降温见“发热”诊疗常规。 4.抗感染治疗尽早明确导致高热惊厥的病因,酌情选择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处置】 1.所有高热惊厥患儿均应在急诊观察室留观治疗。 2,简单型高热惊厥患儿热退后若一般情况较好可带药回家。

热性惊厥(儿科)

热性惊厥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热性惊厥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热性惊厥(FS)(ICD-10:R56、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尼尔森儿科学》(Richard E、Behrman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第七版)、《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初次发作在3个月至4-5岁之间。 2、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 3、排除颅内感染与其她导致惊厥得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 4、既往没有无热惊厥史。 5、临床分型:简单FS与复杂FS。 (简单FS:惊厥持续时间在15分钟以内,惊厥发作类型为全面性,24小时惊厥发生得次数1次;复杂FS:惊厥持续时间在15分钟以上,惊厥发作类型为部分性,24小时惊厥发生得次数≥2次)。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根据《尼尔森儿科学》(Richard E、Behrman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第七版)与《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急救治疗:退热,惊厥持续5分钟以上进行止惊药物治疗,一线药物为苯二氮卓类,静脉注射。 2、预防治疗:有高危因素者长期抗癫痫药物预防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内。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R56、0热性惊厥疾病编码。 2、符合需要住院指征:惊厥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惊厥缓解后仍存在意识障碍或精神状况欠佳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2-3天(工作日)。 1、必需得检查项目:

小儿高热惊厥的抢救及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的抢救及护理 惊厥是指由于神经细胞异曲常放电引起全身或局部肌群发生不自主收缩,以强制性或阵挛性收缩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意识障碍.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好发于6个月至3岁的小儿,反复发作可引起脑组织缺氧性损害. 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和特点 引起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1.感染性病因: (1)颅内感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引起的脑膜炎脑炎及脑脓肿. 常表现为反复而严重的惊厥发作,大多出现在疾病初起阿或极期. 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 (2)颅外感染:如热性惊厥,其他部位感染(重症肺炎细菌性痢疾)引起 的中毒性脑病败血症破伤风等.常于原发性的极期出现反复惊厥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2.非感染性病因 1)颅内疾病:如产伤脑外伤原发癫痫先天脑发育异常颅内占 位性疾病等.产伤与出血引起者表现为伤后立即起病反复惊厥 伴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2)颅外疾病: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各内代谢性疾病(水电解质紊 乱肝肾衰竭中毒)等.缺氧缺血引起者表现为窒息后立即起病, 反复惊厥伴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代谢性疾病引起者患儿 均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及疾病基础.

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 高热惊厥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其发作均与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儿童,男孩稍多于女孩,绝大多数5岁后不再发作.患儿多有热性惊厥的家族史.多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初起,当体温骤然升至38.5﹣40℃(大多39℃)时,突然发生惊厥.根据发作特点和预后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性两种: 1.单纯型(典型)热性惊厥的特点 1)多呈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持续数秒至十分钟,可伴有发作 后短暂嗜睡. 2)发作后,除原发病的表现外,一切如常,不留任何神经系统体 征. 3)在一次热性疾病中,大多只发作一次. 4)约有50﹪的患儿在以后的热性疾病中再次或多次发作. 2.复杂性热性惊厥特点 1)一次惊厥发作持续15分钟以上. 2)在24小时内发作≥2次 3)惊厥形式成局限性或不对称性 4)惊厥发作5次以上 多数热性惊厥的患儿随年龄增长而停止发作,部分患儿转换为癫痫,危险因素: 1)有癫痫家族史;2)复杂性热性惊厥;3)首次热性惊厥前已由神经系 统发育延迟或异常体征.具有2-3个危险因素者,7岁时癫痫的发作

小儿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

小儿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 小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一旦突然高烧上了 39 ℃,就容易出现双眼上翻、紧咬牙关、全身痉挛甚至丧失意识的 症状,这有个医学名词叫 “ 小儿高热惊厥 ” 。家长往往吓得魂飞魄散,恨不得瞬间飞到医院。 可行动再迅速,从家里到医院少说也要十几二十分钟,有些等 120 来急救的,时间可能花得更多。在这么漫长 的等待里,如何给孩子适当的护理,从而稳定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呢? 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 第一步:患儿侧卧或头偏向一侧。 立即使患儿侧身俯卧,头稍后仰,下颏略向前突,不用枕头。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切忌在惊厥发作时给患 儿喂药 ( 防窒息 ) 。 第二步:保持呼吸道通畅。 解开衣领,用软布或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同时用手绢或纱布及时清除患 儿口、鼻中的分泌物。

第三步:控制惊厥。 用手指捏、按压患儿的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两三分钟,并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尽量少搬动患儿,减少不必 要的刺激。 第四步:降温。 冷敷 ——— 在患儿前额、手心、大腿根处放置冷毛巾,并常更换;将热水袋中盛装冰水或冰袋,外用毛巾包裹后放 置患儿的额部、颈部、腹股沟处或使用退热贴。 温水擦浴 ——— 用温水毛巾反复轻轻擦拭大静脉走行处如颈部、两侧腋下、肘窝、腹股沟等处,使之皮肤发红,以 利散热。 温水浴 ——— 水温 32~36 ℃,水量以没至躯干为宜,托起患儿头肩部,身体卧于盆中,时间以 5~10 分钟为宜,要 多擦洗皮肤,帮助汗腺分泌。 药物降温

——— 口服退烧药,或将宝宝退热栓塞到肛门。 第五步:及时就医。 一般情况下,小儿高热惊厥 3-5 分钟即能缓解,因此当小孩意识丧失,全身性对称性强直性阵发痉挛或抽搐时, 家长不要急着把孩子抱往医院,而是应该等孩子恢复意识后前往医院。经护理,即使患儿惊厥已经停止,也要到医院 进一步查明惊厥的真正原因。但患儿持续抽搐 5-10 分钟以上不能缓解,或短时间内反复发作,预示病情较重,必须急 送医院。就医途中,将患儿暴露在外,伸直颈部保持气道通畅。切勿将患儿包裹太紧,以免患儿口鼻受堵,造成呼吸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 【概述】 热性惊厥( Febrile Seizures, FS )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 厥病因,儿童期患病率2%~5%,在小儿各类惊厥中占30%。热性惊厥的发作与颅外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 70%以上的热性惊厥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初期。目前热性惊厥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一般认为3个月~5岁的婴幼儿(常见发病年龄为6个月~3岁,高峰年龄为生后18个月,),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和代谢性疾病,既往无热惊厥史者,可诊断为FS。 大多数FS的临床经过及预后良好,大约30%~40%的患儿可出现FS复发,严重的FS(如热性惊厥持续状态)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导致脑组织水肿、海马硬化萎缩及神经元变性坏死等,与日后情感行为异常、学习困难、智能发育落后及颞叶癫痫等存在一定的联系。 每例FS患儿复发情况变化很大,取决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如反复感染高热)的相互作用。大多研究认为FS复发的危险因素有:①有FS或癫痫家族史;②首次FS的年龄<18个月;③低热出现惊厥;④发热早期出现惊厥。发生FS持续状态的危险因素包括:①首次FS年龄小;②首次FS为部分性发作;③有癫痫家族史。如果首次FS持续时间长,FS复

发往往持续时问也长。部分FS患儿可能继发癫痫,尤其是具有以下危险因素者:①复杂性热性惊厥;②有癫痫家族史; ③惊厥发作前已经有运动智能发育落后。具有的危险因素越多,FS复发或继发癫痫的可能性越大。 【病史要点】 1、发热初期(常在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升时突然出现的急性惊厥发作。 2、初发年龄、惊厥前后体温、惊厥发作形式、持续时间、一次热程中的惊厥次数及惊厥发作后表现。 3、复发者应询问复发次数、每次复发时的惊厥类型及持续时间。 4、是否伴有头痛、呕吐、持续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脑病症状。 5、伴随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出疹性疾病、中耳炎等)及全身情况。 6、有无围生期脑损伤、有无颅内感染及外伤史,有无智力、运动发育的障碍。 7、有无热性惊厥、癫痫、智力低下及其他遗传代谢病家族史。 【体检要点】 1、一般体检中注意体温、呼吸、心率、血压,注意有无循环衰竭。

热性惊厥症状诊疗常规

热性惊厥症状诊疗常规 【临床表现】 (一)发热 癫痫经常是热性疾病的首发症状。 (二)癫痫 1.全身性强直一阵挛性发作是最常见的类型 (1)在急性发热高峰时发生。 (2)先哭泣一声,继而意识丧失。 (3)强直阶段 1)肌紧张。 2)可能和窒息及尿失禁有关。 3)惊厥有自限性.持续仅几分钟。 2.其它癫痫类型直凝视,无力,无先发强直的反射动作。【病因及主要病理生理改变】 (一)病因学 常见的儿童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玫瑰疹,消化道感染.志贺氏胃肠炎。 (二)病理生理学改变 1.3个月至5岁时的发热易导致惊厥 (1)无颅内感染征象及其他明确的原因。 (2)平均发病年龄为18~22月。 (3)以往有非热性惊厥发作的患儿应排除。

2.是小儿最常见的惊厥原因。 3.常在正常儿童发生。 4.以下情况发生率增高 (1)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 (2)男性。 5.分型 (1)简单热性惊厥 1)短暂、自限制发作,<10~15分钟,自然缓解。 2)全身性发作,无局部中枢神经系统发作的表现。 (2)复杂性热性惊厥 1)发作时间超过15分钟。 2)局部表现可能较明显。 3)24小时内有超过1次的发作。 6.第一次热性惊厥的危险因素 (1)高体温。 (2)家族热性惊厥史。 (3)父母发现患儿发育迟缓。 (4)血钠水平低。 7.复发的危险 (1)出现在30%的患儿; (2)早期出现; (3)有家族热性惊厥史;

(4)使用苯巴比妥及丙戊酸钠可使发作频率降低,这些药物在急诊无需使用; (5)没有行为、智力测试的改变; (6)小于5%的患儿将发展成为一种癫痫性疾病。 【院前急救】 l.保护气道。 2.给氧。 3.如需要行呼吸支持治疗。 4.当癫痫正发作时防止患儿受伤。 5.超量使用苯唑安定时将发生呼吸抑制和窒息。 6.简单热性惊厥是自限性的,无需抗癫痫治疗。 【急诊检查】 (一)基本检查 1.最重要的是临床检查。 2.详细的病史及查体可帮助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病因。 (1)感染性疾病的症状; (2)使用药物治疗; (3)外伤; (4)发育水平; (5)热性惊厥及癫痫的家族史; (6)对惊厥详尽的描述; (7)假性脑膜炎的表现,紧张且突出的前额部;

论儿童热性惊厥的诊治进展

论儿童热性惊厥的诊治进展 发表时间:2016-03-17T14:50:48.96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6期作者:黄攀 [导读]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人民医院云南玉溪 653300 但仍有部分患儿由于家长对热性惊厥的临床症状的认识不足,从而预后不理想,甚至会复发。近年来,国内国外对热性惊厥的患儿做过很多的研究,从这些治疗经验、研究证据及临床分析等,可以了解到目前对儿童热性惊厥的治疗进展。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人民医院云南玉溪 653300) 摘要】小儿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它是指婴儿时期发生的而且伴有发热的惊厥发作,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曾有无热惊厥病史者。小儿热性惊厥有比较复杂的发病因素,多数热性惊厥患儿具有良好的预后,但仍有部分患儿由于家长对热性惊厥的临床症状的认识不足,从而预后不理想,甚至会复发。近年来,国内国外对热性惊厥的患儿做过很多的研究,从这些治疗经验、研究证据及临床分析等,可以了解到目前对儿童热性惊厥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儿童热性惊厥;诊治;进展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6-0002-02 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科最常见的急性惊厥,又叫高热惊厥。它的发作比较频繁,如果发作则就会造成严重发作,甚至会出现惊厥持续状态。热性惊厥常发生在热性疾病初期体温骤然升高时[1],多与感染性疾病有关。虽然多数热性惊厥患儿具有良好的预后,但仍有少数的患儿会反复发作,甚至引起小儿的智力低下,给患儿的家庭带来很多困难,也增加了社会的负担。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领域的进步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疾病得到重视及研究,使得临床医师能对这些疾病的诊治进展有更好的了解。 1.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及病因 1.1 热性惊厥的病因复杂,包括颅内外感染、颅内疾病及全身疾病等。颅内感染常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的变现,有时会出现意识障碍,脑脊液的检查对此有很大的意义。颅外感染主要是感染中毒性脑病[2]。颅内疾病主要为颅脑损伤与出血、先天发育畸形等。全身性疾病中缺氧缺血性脑病及代谢性疾病为主要。 1.2 海拔 较高的海拔,空气比较稀薄,小儿容易缺氧,使得惊厥的阈值降低,更容易发生惊厥。惊厥的同时又会加重患儿缺氧,而且海拔较高的地区,小儿容易患这些都呼吸道感染。这些都会使得在海拔高的小儿比海拔低的小儿更容易发生高热惊厥的原因。 1.3 遗传因素 小儿高热惊厥具有家族遗传性,微卫星技术家系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 S7 可能定位于19p13.3。 1.4 免疫因素 热性惊厥与免疫因素之间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关。相关数据表明,IgG、IgA下降、CD4+/CD8+降低、血清中IL-2受体增高等,小儿的热性惊厥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1.5 血清离子因素 缺氧导致体内能量缺乏,造成钠泵功能失调,Na+通过细胞膜内移,降低了血清钠。而且缺氧刺激压力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传人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肾脏保钠保水,造成细胞去极化,从而引起惊厥。血中钙离子对神经元有保护性抑制作用,血清中Ca2+浓度如果降低,会引起惊厥,原因可能是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神经肌肉的持续幸福也会造成细胞缺氧,从而引起钠水潴留。当小儿发生热性惊厥时,应当检查患儿血清中Ca+、Na+的浓度,并及时纠正,防止惊厥复发。 2.热性惊厥的临床表现 多数呈全身强直阵挛或阵挛性发作,少数可有其他发作形式(失神、肌阵挛等)。惊厥时间超过20min,24h内有惊厥复发(约1/4)或有限局性发作者称为复杂性热性惊厥。新生儿及婴儿常有不典型的惊厥发作,如面部、肢体局部或多灶性抽动、局部或全身性肌阵挛,或表现突发瞪眼、流涎、呼吸暂停等不显性发作。单纯性热性惊厥与复杂性热性惊厥的鉴别如下图: 单纯性热性惊厥与复杂性热性惊厥的鉴别 单纯性热性惊厥复杂性热性惊厥 惊厥的发作表现一般为对称、全身性可为一侧性、局限性 单纯性热性惊厥复杂性热性惊厥 抽搐的出现时间发热24h内发热任何时间内 发病率 80% 20% 发作时的体温病初体温骤升至38.5度以上低热也可发生 神经疾病无可有如外伤、窒息 脑电图热退1—2周消退热退1—2周仍异常 3.热性惊厥的临床相关检查 对热性惊厥的患儿做脑电图,观察脑电图的波形,了解发作类型。检查患儿血清,查看血清中相关血清离子的变化等等。使用影像学如CT、MRT等检查原发病,及早发现原发病,能有效的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 4.热性惊厥的常见治疗 如果患儿正在发作,可给予地西泮静脉推注,每次0.3~0.5mg/kg,最大剂量10mg,推注速度1~2mg/min。如果是高热患儿,则需加用退烧药或使用物理降温。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感染患儿要给予抗感染治疗,颅内占位病变要给予脱水治疗等。加强对家属的宣传,引起家属的重视,同时又不带来不必要的紧张与不安。 5.热性惊厥的预防 用药可以预防复发的危险,平时不发作时不用药,当体温上升至38℃时,用安定灌肠。也可长时期规律使用苯巴比妥或丙戊酸钠,不用等到患儿发热与否,都可服药预防。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最新)

第五节热性惊厥 【ICD-10 编码】R 56.0 【定义】 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 3 个月至 6 岁)。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 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惊厥多于发热24 小时内、体温骤然上升时发生。 【病因】 高热引起惊厥的机制可能与下面 3 个因素有关: 1. 发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脑细胞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的敏感度增高。 2. 发热可使神经元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高,糖代谢增高,使脑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异常放电,引起惊厥。 3. 发热惊厥有特异性遗传倾向,为单一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子代为杂合子,可遗传。 【诊断要点】 1. 症状与体征: 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 (1) 单纯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80%。①初次发作在 6 个月至3 岁之间,末次发作多数不超过 4 岁;②大多数惊厥发生在38.5℃以上、在高热24 小时内; ③同一热程中仅发作 1 次;④惊厥发作形式主要为全身性发作;⑤发作每次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10 分钟;⑥发作后意识较快恢复,发作后无神经系 统阳性体征;⑦惊厥发作10 天后脑电图无异常。⑧总发作次数不超过 5 次。 (2) 复杂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20%。①可见于任何年龄;②38℃以下也可发作;③同一热程中可发作 2 次或以上;④惊厥发作较长,可达15 分钟以上;⑤发作形式可为全身性,也可为局限性;⑥发作后神经系统可遗留不同程度异常体征;⑦总发作次数大于 5 次。 (3) 简单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明确诊断前,需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

儿童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与脑电图分析

儿童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与脑电图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热性惊厥临床表现特征与脑电图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97例热性惊厥患儿,回顾性分析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检测结果。结果:首发患儿脑电图异常率为30.23%明显低于复发患儿的59.23%。同时体温38℃-38.5℃患儿脑电图异常率为18.18%,体温38.5℃-40℃为40.35%,体温>40℃为72.41%;且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脑电图异常率为26.98%低于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的79.41%,比较差异明显(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与脑电图检测结果存在一定规律性,为早期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有效理论依据。 【关键词】儿童;热性惊厥;特征;脑电图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068-02 本文将97例热性惊厥确诊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征与脑电图检测结果之间关系,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97例热性惊厥患儿,男女比例34:28,年龄6个月-8岁,平均年龄(1.56±0.35)岁,体温38℃-38.5℃11(11.34%)例,体温38.5℃-40℃57(58.76%)例,体温>40℃29(29.89%)例,首次发作患儿43(44.32%)例,发作次数≥2次54(55.67%)例,其中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63(64.94%)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 34(35.05%)例。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全部符合小儿热性惊厥临床诊断标准;②病症发作体温>38℃;③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1]。排除标准:①不符合小儿热性惊厥诊断标准;②神经系统感染及脑发育不良者。 1.3实验仪器 脑电图仪采用国际10/20系统,16导联电脑仪(生产于日本光电,EEG4317)。 1.4检查方法 所有患儿统一进行脑电图检查:在患儿热性惊厥发生后24h内检测,依据国际10/20系统方式置入,行单、双极导联对患者进行入睡、觉醒脑电图。未达到理想配合度患儿于入睡或水合氯醛行继以灌肠处理记录相关数据,对达到理想配合效果患儿即在自然状态下记录相关数据,电脑图异常患儿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

第五节热性惊厥 【ICD-10编码】R56.0 【定义】 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3个月至6岁)。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惊厥多于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然上升时发生。 【病因】 高热引起惊厥的机制可能与下面3个因素有关: 1.发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脑细胞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的敏感度增高。 2.发热可使神经元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高,糖代谢增高,使脑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异常放电,引起惊厥。 3.发热惊厥有特异性遗传倾向,为单一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子代为杂合子,可遗传。 【诊断要点】 1.症状与体征: 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 (1)单纯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80%。①初次发作在6个月至3岁之间,末次发作多数不超过4岁;②大多数惊厥发生在38.5℃以上、在高热24小时内;③同一热程中仅发作1次;④惊厥发作形式主要为全身性发作;⑤发作每次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10分钟;⑥发作后意识较快恢复,发作后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⑦惊厥发作10天后脑电图无异常。⑧总发作次数不超过5次。 (2)复杂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20%。①可见于任何年龄;②38℃以下也可发作;③同一热程中可发作2次或以上;④惊厥发作较长,可达15分钟以上;⑤发作形式可为全身性,也可为局限性;⑥发作后神经系统可遗留不同程度异常体征;⑦总发作次数大于5次。 (3)简单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明确诊断前,需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若有热性惊厥史更支持本病诊断。

儿童热性惊厥的病理生理机制

儿童热性惊厥的病理生理机制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热性惊厥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12月住院治疗的165例小儿热性惊厥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本组病例男121例,女44例,年龄在4个月~5岁之间,首次在我院治疗且没有神经系统疾病,均为首次热性惊厥病例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伴随的感染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尿路感染、胃肠感染、腮腺炎、幼儿急疹、风疹、小儿腹泻;热性惊厥一般发生在4个月~5岁儿童中,其中3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较高;热性惊厥发热在39℃~39.9℃的患儿居多,占84.9;惊厥时间3分钟以内的115例,3分钟~10分钟的25例,10分钟~30分钟的10例,超过30分钟的5例;有35例家族中存在热性惊厥病史,占21.2%;15例家族中存在癫痫病史,占9.1%;2周以后对165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了脑电图检查,其中148例脑电图显示正常,15例有轻微的异常,2例脑电图结果为癫痫初期。结论儿童热性惊厥的病理生理机制与引发发热的感染,与发热温度、惊厥持续时间、遗传史、年龄有关。 关键词:儿童热性惊厥;病理机制;生理机制 热性惊厥是小儿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我国小儿热性惊厥发病率达到5%~6%,该病多发于4月~5岁之间的儿童,复发率较高。大多数热性惊厥儿童在预后效果良好,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治疗及时不会对机体造成损害。但在热性惊厥发作时没有对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也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患儿出现肢体行动障碍、语言障碍、智力障碍等后遗症,并引发癫痫。对于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国内外研究资料也较少,对于小儿热性惊厥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研究,可以掌握该病发病的诱发因素,便于治疗和预后。本次研究以我院2013年1月——12月住院治疗的165例小儿热性惊厥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对该组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3年1月——12月住院治疗的165例小儿热性惊厥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本组病例男121例,女44例,年龄在4个月~5岁之间,首次在我院治疗且没有神经系统疾病,均为首次热性惊厥病例。

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完整版)

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完整版)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是儿童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具有年龄依赖性,多见于6月龄~5岁,患病率为3%~5%[1]。2016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已制定《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6)》[2,3]。为进一步促进广大儿科医师和全科医师正确认识并掌握FS 的临床诊治,提高FS诊疗水平,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讨论并制定了此《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7实用版)》。 1 定义及分类 根据2011年美国儿科学会(AAP)标准,FS为一次热程中(肛温≥38.5 ℃,腋温≥38 ℃)出现的惊厥发作,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证据及导致惊厥的其他原因,既往也没有无热惊厥史[4]。FS通常发生于发热24 h内,如发热≥3 d才出现惊厥发作,应注意寻找其他导致惊厥发作的原因。部分FS患儿以惊厥起病,发作前监护人可能未察觉到发热,但发作时或发作后立即发现发热,临床上应注意避免误诊为癫痫首次发作[5]。 根据临床特征,FS分为单纯性FS和复杂性FS。其中单纯性FS占70%~80%,发病年龄多为6月龄~5岁,表现为全面性发作,持续时间<15 min、一次热性病程中发作一次、无异常神经系统体征;复杂性FS 占20%~30%,发病年龄多<6月龄或>5岁,发病前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为局灶性发作或全面性发作,发作持续时间≥15 min或一次热程中发作≥2次,发作后可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如Todd′s麻痹等[5]。

FS持续状态是指FS发作时间≥30 min或反复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未恢复达30 min及以上。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引起FS的常见病因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炎、中耳炎、肺炎、急性胃肠炎、出疹性疾病、尿路感染及个别非感染性的发热疾病等,病毒感染是主要原因[6]。FS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系患儿脑发育未完全成熟、髓鞘形成不完善、遗传易感性及发热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本病具有明显的年龄依赖性及家族遗传倾向,常为多基因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外显。已报道有多个基因和/或染色体异常与FS相关[7]。因此,对首发年龄小、发作频繁或有家族史者建议转诊至三级医院诊断治疗,必要时行遗传学检测。 3 临床诊断及评估 3.1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是排除性诊断,应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中毒性脑病、代谢紊乱、急性中毒或遗传代谢病等其他病因所致的惊厥发作相鉴别。 3.2 辅助检查 为明确发热的病因,排除引起惊厥的其他疾病,同时评估复发及继发癫痫的可能性,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4,8]。应根据病情选择相应辅助检查,包括常规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脑电图与神经影像学检查。 3.2.1 常规实验室检查 根据病情可选择性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尿及粪常规,如夏秋季突发频繁惊厥者应检查粪常规,以鉴别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热性惊厥临床表现

热性惊厥 【定义】惊厥是以强直或阵挛等骨骼肌运动性发作为主要表现,常伴意识障碍。惊厥为儿科临床常见急症,发生率高,易有频繁或严重发作,甚至惊厥持续状态,热性惊厥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 【临床表现】: 单纯性热性惊厥的临床表现为: 1.(1)多见于6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 (2)典型发作多在体温突然升高时,体温多在39~40℃以上; (3)发作形式多为强直阵挛发作,少数为强直、阵挛或失神发作,无先兆,一般在1次发热中仅发作1次,少数可发作多次,大多在数分钟清醒,不遗留任何神经系统体征; (4)脑电图检查,在发作1周内有20%~60%患儿脑电图可见非特异性慢活动增多,l周后恢复正常。 2.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表现与单纯性热性惊厥比较则有以下特点:低热(<38℃)也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一次发作持续15分钟以上;24小时内反复发作大于等于2次,局灶性或不对称,发作后可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可反复发作,发作停止后7~10天脑电图仍明显异常。50%可转化为癫痫。 【辅助检查】 血尿便常规、血生化、C反应蛋白、抗链“O”、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 【诊断】 1.好发于年龄6个月—6岁 2.发热24小时内、体温突然升高时出现惊厥,发作后不遗留任何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3.除外其他惊厥性疾病 4.有热性惊厥既往史更支持本病诊断。 【治疗】: 1.一般治疗:应置患儿于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止惊:立即静脉缓慢注入地西泮(安定),每次0.1~0.3mg/kg,或用0.5-1.0mg/kg 的地西泮(安定)灌肠,如20~30分钟仍不见效,可重复1次。 3、如有多次癫痫病发作或惊厥状态,应于地西泮(安定)控制发作后,立即1次负荷剂量的苯巴比妥钠10~12mg/kg,然后口服维持剂量苯巴比妥钠每曰3~6mg/kg。 4、病因治疗:积极寻找发热原因,治疗原发病。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最新)(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五节热性惊厥 【ICD-10编码】R 56.0 【定义】 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3个月至6岁)。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惊厥多于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然上升时发生。 【病因】 高热引起惊厥的机制可能与下面3个因素有关: 1.发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脑细胞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的敏感度增高。 2.发热可使神经元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高,糖代谢增高,使脑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异常放电,引起惊厥。 3.发热惊厥有特异性遗传倾向,为单一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子代为杂合子,可遗传。 【诊断要点】 1. 症状与体征: 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 (1)单纯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80%。①初次发作在6个月至3岁之间,末次发作多数不超过4岁;②大多数惊厥发生在

38.5℃以上、在高热24小时内;③同一热程中仅发作1次;④惊厥发作形式主要为全身性发作;⑤发作每次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10分钟;⑥发作后意识较快恢复,发作后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⑦惊厥发作10天后脑电图无异常。⑧总发作次数不超过5次。 (2)复杂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20%。①可见于任何年龄; ②38℃以下也可发作;③同一热程中可发作2次或以上;④惊厥发作较长,可达15分钟以上;⑤发作形式可为全身性,也可为局限性;⑥发作后神经系统可遗留不同程度异常体征;⑦总发作次数大于5次。 (3)简单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明确诊断前,需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若有热性惊厥史更支持本病诊断。 2.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尿液分析,快速C反应蛋白(CRP)、心电图、胸片等 (2)临床需排除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可行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生化、血糖、血氨、血乳酸、微量元素、遗传代谢病筛查(尿有机酸分析、血氨基酸分析、酰基肉碱等)检查。 (3)疑似颅内感染者应作脑脊液、病原学、脑电图、头颅CT 或MRI、经颅多普勒等方面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