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简史

西方音乐简史

——披头士、猫王、迈克尔?杰克逊三者音乐的具体构成元素,以及对摇滚音乐喝流行音乐的贡献有什么不同之处

[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

The Beatles

概述

The Beatles,本世纪最知名的英国流行乐队,1956年成立於利物浦,成员包括John Lennon (1940-1980),节奏吉他、键盘乐及主唱;Paul McCartney (1942- ),低音吉他、键盘乐及主唱;以及George Harrison (1943-2001),主吉他、西达琴、钢琴及和音。1962年,Ringo Starr 〔原名Richard Starkey,1940~ )加入,负责鼓及和音。1970年,乐队解散,四人分道扬镳。

风格

Rock & Roll(摇滚)British Invasion(英国入侵)

British Psychedelia(英国迷幻)Folk-Rock(民谣摇滚)Merseybeat (默西之声)Pop(流行)Pop/Rock(流行/摇滚)Psychedelic (迷幻音乐)British Traditional/guitar Rock(英国传统/吉他摇滚) The Beatles风格很多元,与乐队敢于尝试创新的特点有关,可以说是相当多风格的鼻祖。在1956到1962间,他们吸收美国流行音乐的要素(譬如蓝调,节奏蓝调,摇滚,以及恰克贝瑞Chuck Berry,猫王Elvis Presley 及比尔哈利Bill Haley 等人的音乐),发展成一种跳舞音乐型态的风格。

他们早期的作品往往是John Lennon写词,Paul McCartney谱曲,辅以George Harrison创新的主吉他配乐。1962年首先灌制了Love Me Do 及P.S I Love You;从第二张唱片Please Please Me (1963)起,开始了他们一系列迭获赞美、热爱的唱片录制,一直到1970,可称是同时代最受欢迎的乐队。

成就

尽管在整个70年代,关于The Beatles (披头士乐队)要重新复合的传闻连绵不断,但是在1980年,随着列侬在纽约街头被刺身亡,披头士彻底的进入了博物馆。而在进入80年代以后,前披头士乐队成员的作品销量虽然依旧非常受到欢迎,但是销量却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歌迷们已经渐渐的习惯了披头士已经不复存在的事实,披头士乐队和披头士的前队员们正在慢慢的成为了记忆中的偶像和传说中的人物。虽然披头士乐队的前队员们的作品销量日益减少,但是披头士乐队的作品却依然释放着不老的光辉,除了不断的被其他新生代歌手所翻唱以外,乐队的专辑销售也一如既往的保持着非常高的销量,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有丝毫的退色,披头士仍然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新歌迷。进入90年代,The Beatles (披头士乐队)的三名剩余成员还有列侬的遗孀,就披头士乐队的各种版权的所有权问题最终在法庭上达成

了基本的一致。这使得披头士早期的作品得以在90年代利用高新技术重新的发行,其中包括约翰·列侬创作的乐队未曾发表过的两首单曲《Free as a Bird》和《Real Love》也得以重新面世,这些专辑在推出之后依旧成为了唱片市场的畅销货,同时由于早期一些音乐作品的版权达成了一致,结果披头士乐队早期曾经在BBC的电视节目中表演的现场录音和录像,以及拍摄的关于披头士乐队的纪录片等等都有机会重新发行,这些CD和VCD在90年代陆续的被发行,解散二十多年的披头士乐队再次把经久不衰的音乐带给了后代。进入新世纪,披头士乐队依然经常有精选集或者翻录专辑问世,他们的这些伟大的音乐作品,在新世纪依然散发着永恒的魔力,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几十年后的唱片市场,经常会在乐队解散数十年后继续成为排行榜的冠军。而当列侬离开人世的时候,为其举行追悼纪念活动以及参加守夜的世界歌迷多达数百万人,当2001年杰出的吉他手乔治·哈里森因病辞世的时候这种场面又再次重现,至今仍又一代又一代的性格迷被披头士的魔力所吸引,为他们的音乐所痴迷,披头士的音乐成为了人类的永恒。

猫王

“猫王”是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的昵称,他与鲍勃·迪伦,披头士并称摇滚乐史上最伟大的不朽象征,他的音乐超越了种族以及文化的疆界,将乡村音乐、布鲁斯音乐以及山地摇滚乐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

鲜明个性的独特曲风,强烈的震撼了当时的流行乐坛,并让摇滚乐如同旋风一般横扫了世界乐坛。

社会影响

“埃尔维斯·普雷斯利虽死,但摇滚乐不死,普雷斯利万岁。”--- John Lennon (约翰·列侬

50年代的猫王影响了至少整整一代人,自猫王以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的摇滚乐迅速流传。也因为他的魅力,摇滚乐成为美国的全民运动。猫王开辟了摇滚乐艰难的前进道路,之后摇滚开始成为对美国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文化之一。60年代以后,他们一直抱着一个幻想:他们心中的猫王只是被他自己打败了,只要让上了年纪并变得肥胖的猫王改变他拉斯维加斯/好莱坞式的生活方式,让他在封闭的装满他早期唱片的自动电唱机的房子里,听一听他自己的音乐,他就会发现一个曾经如此伟大的猫王,曾经如此光芒夺目的自己。于是他会自己根自己斗争,最终取得胜利恢复往日的天才。尽管这一幻想直到1977年8月16日猫王逝世的那天也没有实现,他在现代音乐中的地位依然无人可以取代。他在50年代以及以后偶尔所表现出来的罕见的令人惊讶的才能也并没有因为他后期的活动而受到任何影响。他,以白人身份把带有种族色彩的黑人节奏布鲁斯音乐介绍给了白人,所承受的压力和获得的成功都是非凡的;他牺牲青春换来

永恒传奇,燃烧生命烙下20世纪流行文化的图腾,更让全球的观众至今仍激荡不已。他的作品超越了任何一个影响摇滚乐历史的因素,他也决定了摇滚乐将采用的形式,他第一次使得青少年得以重视和发扬自己的音乐个性。.尽管他的歌曲太简单肤浅,缺少力度和社会责任感,但这些久远传唱的曲目却真实地反映了第一代受摇滚思想影响的青少年的群体形象,他不仅拥有漂亮的容貌、标志性的扭胯动作和出色的舞台表演,更成为这个时代,这一代人的鲜明的标志。蕴含了巨大潜力的整个年轻一代在他身上找到了反抗精神的共同性。自猫王以后,鲜明的思想性和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的摇滚乐迅速流传。也因为他的魅力,摇滚乐成为美国全民运动。猫王开辟了摇滚乐艰难的前进道路。猫王普雷斯利,永远的摇滚之王!

ElvisPresley:缔造摇滚神话的楷模

孟菲斯市位于密西西比河畔。这是一座痛苦的城市,也是布鲁斯音乐(一种伤感的美国黑人民歌)的故乡。猫王从小喜欢音乐。夜晚,他听当地广播电台放的音乐节目,黑奴后裔们唱的福音赞美诗使他身心愉悦。后来,他得到一把吉他,就自己弹弄。

有时候,他也去城里比勒街上去溜达,那条街上有很多家下等民歌厅。他也曾克服腼腆心理,斗胆上去唱一唱,人们只是发现他有一副天赋的好嗓子,唱完还是去当每周挣几十美元的卡车司机。有一次,在乐曲休止间,为了使乐队开心,他晃荡左腿,摇摆胯骨,随后,他的嗓音也同身体动作相配合,把黑人的心灵

和热情溶入已被唱滥了的牛仔歌曲,结果竟唱出了奇迹。1955年,他的一曲《伤心旅馆》不仅倾倒黑人,而且也受到白人的喜爱。1958年,猫王去服兵役,又为摇滚音乐走向世界点了一把火。

1956年,当猫王刚开始走红的时候,美国一位红衣主教就发表讲话,提醒人们警惕在一部分美国青少年中正蔓延着一种新的信仰。他说,这种信仰崇尚粗鲁、无礼、非道德和堕落,还说猫王道德不良。但他的话没起什么作用,猫王的歌曲越来越火爆,猫王也成为美国青少年、特别是少女们崇拜的偶像。每次他在台上一开始动作,台下青少年的座椅就跟通了电一样,这些观众也如醉如痴地跟着摇滚起来。

这一年,在美国20张最畅销唱片中,有14张是猫王的作品。他首次去好莱坞拍了电影《温柔地爱我》,电影拍成后仅放映4天就收回了成本。这个纪录保持了近20年,才被《星球大战》这部影片打破。这一年,他财源滚滚,一下子成为百万富翁:电视出场费10万美元,演唱会收入20万美元,唱片专利45万美元,签订的片约25万美元。而18个月以前,他还是个每周只挣35

美元的卡车司机。

但是,他大红大紫的时候,也是他悲哀的开始。这一年,他在全美国东奔西跑地演出,行程几万公里。由于缺少睡眠,他在神经上受到了损害,记忆力下降。他也是孤独、酒精和毒品的受害者。后来,他在佛罗里达住进医院,医生建议他休息,但他已身不由己。1977年6月,他最后一次在拉皮德城举行演唱会时,

连《温柔地爱我》这首歌的词也记不起来了。8月16日,他去世了,当时他才42岁。他一生中共录制了各种歌曲720首,开了1600多场演唱会,平均每两天半就有一场。他太疲倦了。

猫王离去了,但他把摇滚乐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战后美国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都痴迷于他。猫王的演唱确立了摇滚乐的楷模,后来所有摇滚歌手都步其后尘而行。他在世时,就同玛丽莲·梦露、约翰·肯尼迪一样,成为传奇人物。他死后,人们对他就像对待一种宗教一样。今天,在美国可能有不知道总统姓甚名谁的人,但却找不到不知猫王的人。根据美国一家权威的民意测验机构最近公布的调查结果,至今仍有17%的美国人相信猫王并没有死,他仍活在某个地方,说不定什么时候他就会露面。迈克尔·杰克逊

迈克尔·约瑟夫·杰克逊(Michael Joseph Jackson,简称:MJ 1958年8月29日-2009年6月25日),是一名在世界各地极具影响力的流行音乐歌手、作曲家、作词家、舞蹈家、演员、导演、唱片制作人、慈善家、时尚引领者,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King of Pop)。他的音乐曲风完美地融合了黑人节奏蓝调与白人摇滚的独特的MJ乐风。他魔幻般的舞步更是让无数的明星效仿。因其私人医生莫里违规操作注射镇静剂过量导致心脏病突发逝世,终年50岁。

个人影响

主要音乐风格∶R&B、Pop、Rock、new jack swing、soul、funk

涉及音乐风格

R&B (节奏布鲁斯)、Hard Rock(硬摇滚) 、rap(说唱)、Soft rock(慢摇滚)、 Pop(流行)、soul(灵魂乐) 、Psychedelic soul(迷幻灵魂乐)、Blues(蓝调)、Jazz(爵士音乐)、Ballad(民谣) 、funk(放克)、Disco(迪斯科)、Electronicmusic(电子音乐) 、hiphop(嘻哈) 、Reggae(雷鬼)、New jack swing(新杰克摇摆) 、dance(舞曲)、New Age(新世纪)、gospel(福音)、opera(歌剧)、classical music(古典音乐)等。

杰克逊的音乐风格根植于R&B,摩城音乐,流行乐和灵魂乐。他的音乐受当代音乐人如Little Richard,James Brown,Diana Ross,大卫鲁芬,Fred Astaire和Bee Gees的作品影响。其中对他产生最大影响的是James Brown。

杰克逊改变了流行音乐和音乐录像艺术,在现代流行音乐造就了自己的王国。杰克逊独特的音乐和唱腔,舞蹈,影响了流行、R&B、摇滚和嘻哈音乐的众多艺术家,主要影响了包括Mariah Carey,Britney Spears,Beyonce,Usher,JustinTimberlake ,Chris Brown,Ne-Yo,John Mayer,Bobby Brown,'NSYNC,Ludacris,50 Cent,The Game,Fall Out Boy,Miley Cyrus,Lenny Kravitz,Lady Gaga,Justin Bieber and R. Kelly,Christina Aguilera。

在杰克逊逝世后,英国乐坛大哥大、流行天王Robbie Williams以最新单曲《Bodies》向已故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致敬。他写道:“在写好这首歌的时候,我并没有能够找到合适的歌词。当我得知杰克逊逝世之后,我就开始重新为这首歌填词,而在创作的时候心里想着他。” Robbie还表示,他在创作这首歌时,找来了曾经帮杰克逊创作过他早期大热歌曲《Ben》的音乐人Don Black来帮忙。最新单曲《Bodies》将于2009年10月12日发行。而新专辑《Reality Killed The Video Star》也会紧接着于11月9日全球发行上市。这次的制作人罗比邀请到Trevor Horn来担当,所有录制工作均在伦敦完成。还有林俊杰的《转动》也是为MJ而写。媒体评价说自杰克逊逝世之后,很少有偶像歌手专为纪念杰克逊创作歌曲,这是很多歌手做不到的。

分析

他们各自的成就都是在社会背景下的!猫王给世界大众打开了摇滚的大门,披头士让摇滚乐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杰克逊让音乐、商业、视觉都到一个巅峰。

披头士,猫王这两个属于摇滚音乐大众化的革新者和推广者,但真正的摇滚乐其实并非他们任何一个创造出来的.。

产生的一种带有节奏感的独特曲风,并最终将这种音乐类型带进了白人世界. 摇滚乐的雏形最早应该起源于美国西雅图的一群黑人

西方音乐简史之名词解释

西方音乐简史---名词解释 1.(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悲剧:古希腊有三大悲剧作家,悲剧 起源于民间酒神颂,相传酒神下凡有半人半羊的森林之神歌唱相随,在阿夫洛斯管的乐声中载歌载舞,后来悲剧的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但是保留了酒神颂合唱形式。 2.(中世纪时期)格里高利圣咏:它形成于约八、九世纪,以 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为基础,以格里高利一世命名,是政教联姻在音乐上的一个产物。特点:以圣咏为内容,单声部旋律,拉丁文歌词,采用中古调式,旋律以级进为主,无小节线,无明显节奏,情绪庄严肃穆,早期多以男声为主。 3.奥尔加农:奥尔加农是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约公 元9世纪末的《论著音乐手册》中对这种复调形式有简单介绍,奥尔加农最早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有两种形式,平行奥尔加农和华丽奥尔加农。 4.孔杜克图斯:12、13世纪孔杜克图斯,是一种复调的非宗教 仪式的歌曲,常见的分三声部,以自创旋律为基础,歌词是拉丁文的格律诗,内容既有宗教性的,也有世俗性的。 5.经文歌:13世纪最典型的经文歌是三声部的,上方声部附加 的歌词开始用拉丁文,与宗教有关,往往是解释圣咏旋律声部歌词的意义,后来经文歌上方两个声部歌词方言化出现了

法文经文歌,形成了经文歌特有的复歌词现象。 6.“新艺术”特征:a.新艺术时期的音乐创作与礼拜活动分离; b. 音乐创作空前世俗化; c.作曲家把宗教复调技巧与世俗音 乐语汇相结合;d.14世纪初,法国音乐在理论作曲技巧和音乐风格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这标志着被称为新艺术音乐革新的开端。 7.(文艺复兴时期)尚松:a.尚松,14-16世纪法文的世俗复调 歌曲的概称;b.尚松是勃艮第乐派最有特色的作品,它们继承了14世纪的传统,采用三声部织体和以支撑声部——高音部的二重唱作为结构为基础;c.法国尚松特指一种出现在16世纪20年代末的巴黎的世俗歌曲形式,主旋律在高声部,四声部织体,代表人物雅内堪。 8.意大利牧歌:16世纪20年代,一种新型的世俗歌曲出现在 意大利北部,这就是牧歌。它成为16世纪意大利最重要的世俗音乐体裁,牧歌是以较高水准的诗歌为词,谱写的复调歌曲。 9.众赞歌:a.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在音乐上最重要的成就;b. 它的歌词通常是分节体的德文诗歌,配以单声部的旋律。10.(巴罗克时期)巴罗克时期音乐总体特征:巴罗克时期的音乐是一种宏伟壮观、热情如火,充满活力的艺术,它强调情感的编写和充满戏剧性的对比,在细节上它是非常重视装饰性。a.词与曲的结合在巴洛克时代在情感程式论中得到了表现;b.和声

西方音乐简史期末考试复习内容(一)

《西方音乐简史》期末考试复习内容(一) 1.古希腊时期的主要乐器有:拨弦乐器里拉和基萨拉;吹管乐器阿夫洛斯管。 2.帕莱斯特里那是文艺复兴时期罗马乐派的代表人物,他创作的六声部弥撒曲《玛尔切里 教皇弥撒曲》证明复调音乐与虔诚的宗教精神不矛盾,避免了复调音乐被罗马天主教会排斥。 3.歌剧1600年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标志着音乐上的巴洛克时期的开始。早期第一部 重要的歌剧是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于1607年创作的《奥菲欧》。 4.奏鸣曲式:一种大型器乐音乐结构,定型于18世纪上半叶,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 部三大部分组成。 5.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主要代表人物。 6.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第三交响曲最早确立了交响曲中的英雄性构思,并且最早引入葬 礼进行曲;第六交响曲“田园”是最早的标题交响曲;第九交响曲首次在纯器乐的交响曲中加入合唱。 7.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带有标题的交响音乐新体裁,创始人是李斯特,他本人写有13 首交响诗,代表作有《玛捷帕》、《塔索》等。 8.格利高里圣咏是中世纪宗教音乐的核心,传说教皇格利高里一世在其形成过程中起了重 要作用,因此称为格利高里圣咏。格利高里圣咏综合了多种古老的欧洲圣咏,最终形成于约8、9世纪,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的统一规范和最高权威,主要运用于日课和弥撒。格里高里圣咏是无乐器伴奏的纯人声歌唱的单身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节奏自由即兴,旋律音调平缓,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和应答歌唱几种演唱方式。 9.《弥赛亚》是巴洛克大作曲家亨德尔所作的清唱剧,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组 成,1742年首演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弥赛亚”是基督教对救世主耶稣的称呼。此剧分三部分,分别讲述了耶稣的诞生、受难和复活。合唱是此剧的核心,第二部分终曲《哈里路亚》大合唱显示了巴洛克宗教合唱音乐辉煌壮丽的顶峰。 10.莫扎特1756年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于1791年英年早逝。他的创作涵盖了18世纪 所有的音乐体裁,共作有600多部作品。作为一位歌剧大师,他的旋律写作出色,人物刻画惟妙惟肖,最优秀的作品包括《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协奏曲也是莫扎特最得心应手的形式之一,在他的27部钢琴协奏曲中,乐队和钢琴达到和谐的均衡统一。莫扎特的音乐体现出古典艺术的最高理想,抒情优美,又充满戏剧性。 11.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他1685年出生于德国爱森纳 赫的音乐世家,1750年去世,这一年也被普遍认为是巴洛克时期的结束。 巴赫的创作和他所得到的职位的要求是紧密相关的,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1708

观赏石的起源及发展

观赏石的起源及发展 什么是观赏石?顾名思义,观是观看面视、直观感觉,属于感官层面;赏是欣赏领会心灵感悟,属心智层面。由观到赏,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观赏石是大自然的杰作,富于变幻可以充分调动观赏者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观赏石是大自然的缩影,赏玩奇石是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一种意识表示。观赏石之美的是独特的,不能复制的,观赏石独具的天然艺术性使它立身于艺术品之上。观赏石源于中国,品位高雅,文化厚重,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世界文化奇葩。 观赏石的成因源于地壳不断发生的褶皱、扭曲、叠压、错层、断裂等地质运动,从而改变了岩石最初的赋存状态,在不同底层、地温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反应下,在经过风化作用,从而使观赏石具有了不同的种类、不同的归属。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过文明的国家。中华文化是华夏民族创造的最古老、最辉煌灿烂的文明之一。中华石文化的起源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从广义的概念上讲是同步。我国已发现的距今4000年至10000年的新石器遗址有700多处,做过发掘有400处左右,经断代分期研究和C14测定,已经建立了史前文化的年代序列。新石器时代是中华文化起源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石文化起源的重要时期。 研究中国石文化的起源与中国赏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了解中国赏石如何由自然之物变为文化之物?如何由物化的形象变成文化符号的?从而真正深入了解中国赏石对东方所形成的赏石观和审美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为自然界存在最广,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赏石。可以这样讲,它一直伴随着人类的进化过程和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人类对于奇石(赏石)审美意识产生的心理、生理和人们应用石的历史等方面来考虑。人类的审美意识是一个由各种心理形式交织成的意识系统。它包括了感觉、知觉、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过程的相互融合与渗透,以及通过人类具有社会因素和其依赖的生物生理机制的组合、交叉、协调构成了人类审美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这种生理基础是我们祖先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并升华为一种“欣赏情感”。 观赏石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初期。距今7000年出土有石珠和简单加工的玉器;辽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红山文化层中,出土的琢形玉饰和猪龙,可说是观赏石的鼻祖。商周时代,曾一度出现过一定规模的石玩市场,据历史文献记载,周武王灭商时得旧宝石一万四千,佩玉有八万。 唐代(公元618-907年),由于经济繁荣,建筑业特别是庭院建筑的发展,相应促进了

轴心时代 读后感

<<轴心时代>>读后感 英国著名宗教学家凯伦·阿姆斯特朗以豁达恢宏的气度、悲天悯人的情怀,向读者展开一幅人类文明最辉煌的时代画卷;同时以凝练优美的笔触,着力阐述古代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这四个高度文明的地区,是如何哺育出人类宗教和哲学传统的,以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中国的儒道思想,印度的耆那教、印度教和佛教,以色列的一神教以及希腊的哲学理性主义的形成过程及其当时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 中国社会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刷下,世俗主义甚嚣尘上,物质至上的观念占据了很多人的心灵,对神圣和精神性的追求严重缺失。而人类是必定存在精神需求的。《轴心时代》一书以古鉴今,展示了人类先祖艰辛的灵性探求,更激励人们在当下的社会中反思过往,追求高层次的精神生活。 作者着眼于世界上四个非同一般的地区,评述中国的儒道思想,印度教,佛教,希腊的哲学理性主义等并且将宏观,高度与深度有机结合。我们见过一些类似题材的著作,或理论框架庞大但内容枯燥乏味,或流于历史记述而缺乏深度。本书没有去空洞地阐释宏观理论,对微观事件和人物的描述细腻却不琐碎,读的津津有味,全无艰涩之感。其信息量大,思想性强,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足见作者渊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功底以及对语言的高超掌控能力。作者文笔优美,有很强的可读性。作者对古代历史的深邃回眸以及对社会精神危机的忧患意识给我们以警示。作者开宗明义的指出“历史已到达一个转折点,我们所面临的许多困境背后隐藏着更深刻的精神危机。”作者还感叹道: “轴心时代是产生精神天才的时代,我们则生活在一个科技天才的时代,而我们的精神教育却是欠发达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身处急功近利,灵性匮乏的时代,市场经济引发的物欲至上激流勇进。大家不如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踏踏实实的读一读书,增长些见识,默思人类祖先,前辈的教导,反思今日之言行,再迈步向前也不迟。赫丽生认为:“人类在享受现代社会的物质浮华的同时,还需要心灵和精神的净化,其秘笈蕴含在我们祖先超凡脱俗的智慧中。”根据本书作者的观点,我们的祖先超凡脱俗的智慧即凝聚于轴心时代每一种思想传统均发展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金规则中。超越自我的中心主义的限制,践行金规则,才是解救当代精神危机的良方。爱与关注将会比自我中心主义的限制的政策更能是每个人受益。作者的观点不免有点理性化,甚至只是美好的愿望,当然,理想不同于现实,但人类绝不能失去理想。况且金规则并非某一两位圣人的发明创造,而是轴心时代的贤者们在世界上不同地域发生的一致见解,这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这一点给生活在全球化时代的我们以启示:我们无需背离自身传统,即可学习,借鉴他人的有益思想。不同的国家,民族和种族的人们在某一点上能达成共识。因而,实现和谐,和平等人类普遍理想的可能性是切实存在的。依据作者的观点,宗教就是金规则,应当如何恰当地理解宗教呢。首先,宗教理解不仅仅是抽象或理论的。宗教不等于教义或教条,他应当是一种行动纲要,否则,将精神或理性的一面,即人类的本性之第五维度。而人性之精神或灵性的维度,与宗教所指向的终极实在相对应,正因为拥有这一维度,人才会对生存之奥秘产生回应,会在混乱中寻找意义,会在宗教中探索奠定一切,渗透一切,超越一切的世界本源。英国神学家约翰麦奎利指出认不是一种纯理智存在物,而是包含着感受。意愿以及真正人性的生存方式所不可供的东西。我们还需要诗歌,音乐,正义,伟大的艺术,道德以及宗教。一方面,我们需要真理。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追求其他的价值——爱·善·美,

西方音乐简史

西方音乐简史 ——披头士、猫王、迈克尔?杰克逊三者音乐的具体构成元素,以及对摇滚音乐喝流行音乐的贡献有什么不同之处 [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

The Beatles 概述 The Beatles,本世纪最知名的英国流行乐队,1956年成立於利物浦,成员包括John Lennon (1940-1980),节奏吉他、键盘乐及主唱;Paul McCartney (1942- ),低音吉他、键盘乐及主唱;以及George Harrison (1943-2001),主吉他、西达琴、钢琴及和音。1962年,Ringo Starr 〔原名Richard Starkey,1940~ )加入,负责鼓及和音。1970年,乐队解散,四人分道扬镳。 风格 Rock & Roll(摇滚)British Invasion(英国入侵) British Psychedelia(英国迷幻)Folk-Rock(民谣摇滚)Merseybeat (默西之声)Pop(流行)Pop/Rock(流行/摇滚)Psychedelic (迷幻音乐)British Traditional/guitar Rock(英国传统/吉他摇滚) The Beatles风格很多元,与乐队敢于尝试创新的特点有关,可以说是相当多风格的鼻祖。在1956到1962间,他们吸收美国流行音乐的要素(譬如蓝调,节奏蓝调,摇滚,以及恰克贝瑞Chuck Berry,猫王Elvis Presley 及比尔哈利Bill Haley 等人的音乐),发展成一种跳舞音乐型态的风格。

全国各地观赏石大全详解收藏及保养

(一)全国各地观赏石详解 大全 北京观赏石: 1、金海石 金海石,产于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下游一带的峡谷河床中。该石属卵石类图纹石,质地坚硬,形体完美,成浑圆和各种形状,色彩艳丽,多呈黄褐或浅红等色,纹理丰富,构成的画面生动、独特,格调高雅,清新明快。 金海石的原岩是十几亿年前的石英砂岩类岩石,在远古时代受火山岩浆中含铁、猛矿液侵染、渗透而使高价铁和低价铁间隔分布,经漫长的风化而碎落江河,被不断翻滚运移、水冲磨砺形成褐黄色、暗红色、黑褐色、墨色、红紫色等色彩丰富的卵石。其褐黄色、暗红色多数呈现群峦叠翠的山峰、谷崖、湖浪等。黑褐色、黑色的纹理则有古柏、山川草花、森林湖泊、人物动物等。 金海石纹理纵横交错,变化万千,多呈山峦叠嶂或水浪汹涌等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卷,但也不乏风拂秋草、天鹅顾影等清幽寂静的图案。画面浓淡相宜、虚实相生、疏密得体,纹理清晰细腻,布局参差极富变化。金海卵石多需进行打磨抛光,才能显现出美丽的纹理。 金海石因产于金海湖一带而得名。另外也有叫独勒石的,因在独勒河也曾经采过这种石头。 2、轩辕石

轩辕石,又名北辰石,产于北京市平谷区东北燕山南麓的丘陵地带。该石质地坚密,纯正细腻,含铁量高,坚硬如铁;多呈浅灰微绿、灰赭色调,古色古香;通体遍布小龟裂纹,呈凹凸不平的"鳄鱼皮"状结构;外表古朴雄奇、浑厚沉稳,质素纯净,石体有形态各异的众多沟裂洞窍;造型变幻多端,巍峨雄浑,有的状如山峦,群峰峻拔,重峦叠嶂,突兀险峻,有的形似高原,台高壑深,古堡楼阁,雄浑凝重,还有的象各种动物,灵动活泼。轩辕石兼具瘦、皱、漏、透于一体,朴掘成趣,大者可臵于园林庭院,小者可臵于文房几案,自然成景,其状如山峦者也是制作山石盆景的佳石。此石最初发现于庙山,因山上有座轩辕庙,故名轩辕石。 轩辕石为硅质灰岩,肌理缜密,原岩在风化破裂后,孕育于红粘土中,经水浸溶蚀后多皴皱沟壑、孔洞纵横,因含铁成分高,裸露的岩石表面有黑色豆状小突起的铁质凝聚体。轩辕石外表古朴,色如铁锈,石形奇特,体态玲珑;肖形状景,状物类形,皆神韵动人。轩辕石一般都在岩石、土石缝中,需揭土才能挖得。 3、燕山石 燕山石,产于北京市房山区燕山。该石主要是指产于燕山的灰岩、白云质灰岩类奇石,如云纹石、虎皮石、燕石卵等,其中以云纹石、虎皮石更具特色,亦较为常见。 云纹石,也称折带石,呈灰黄色或灰白色,石肌颇多皱折,脉络纹理凹凸参差,如行云流水,或成云层,或成壁画,色调逼真,造型古朴凝重,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尤其适宜作盆景。云纹石的原岩为灰岩或白云质灰岩,且分层性较好,在地质构造变动过程中,表面薄层岩石受挤压而褶皱变形,

轴心时代的希腊文明和中国文明的对话

轴心时代的希腊文明和中国文明的对话 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 年,被哲人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期间,人类文明在很多地方开始独立形成自己的体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欧洲的古希腊文明和亚洲的中国文明。这两种文明由于地域的不同,导致了这两种文明具有各自的特征。希腊处于地中海一带,海湾、海岛众多,海路交通便利,适于发展工商业,形成了工商文化,而中国在平坦肥沃的黄河中下游平原上孕育出了农耕文明。 首先,轴心时代的希腊和中国在空间治理结构上各有不同。希腊此时已经形成了城邦,城邦主要由奴隶、自由人和公民组成,呈现出小国寡民的状态,具有联盟多心型、神缘中心型的特点。在功能上,城邦具有宗教,伦理,政治,军事四个方面的功能。中国古代的城邑是权力的所在地,繁华庄严,根据周朝确立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为基础,城邑呈现出血缘中心型的特征,王权集于中央,具有血缘,伦理,政治,军事等功能。 其次,在民族精神心理方面,两种文明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中国大地上,不同部落、种族、民族之间不断的融合,文化上的认同,中国人的个体意识逐渐淡化,整体观念加强,实现了有机整体的辩证统一。而希腊文明的演进主要是以希腊文化为主体的,这就使希腊形成了个体意识和勇于进取,敢于冒险的精神。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轴心时代,思想家纷纷登上文明对话的舞台,成为对话的主体,引导对话的展开。中国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列国分治,众多思想家奔走于天地之间,游说各国君王,批评政治,唤醒良知,提出方略,促进改革,为重建社会秩序而努力,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打破了君王对思想的垄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孔子思想的核心在于一个“仁”字,“克己复礼已为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同时,孔子带领门下弟子周游列国,渴望贤明的君主采纳他的建议,恢复礼乐制度,然而当时的社会现实情况,使他的理想不能成为现实。然而,儒学思想在后来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延续至今。 此时的希腊也突破了原先一切有君主裁夺的民主政体和寡头政体,产生了公民大会,法庭,参政院等众多民主机构,由知识分子进行演讲,众人进行辩论做出最终决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新的文明对话应运而生,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苏格拉底独创了对话问答法,把对方一步一步引诱到自己的思维陷阱中去,他也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寻找普遍道德,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知识即美德”。即使后来他被判处死刑,他依然从容地为真理殉道,用行动诠释了美德的真谛。 轴心时代的希腊和中国文明各有特色,丰富多彩,作为后人,我们应该从这些伟大的文明中汲取智慧,立身行道。

武汉音乐学院考研音乐教育专业各研究方向笔试科目完整版

武汉音乐学院考研音乐教育专业各研究方向笔 试科目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音乐教育专业各研究方向笔试科目 《音乐教学法》 一、考试性质 《音乐教学法》课程是为招收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育、声乐教育、音乐教育学理论和音乐心理与治疗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科目。 二、考试基本内容 1、音乐课程标准的性质、基本理念; 2、音乐课程标准包括的三个维度、以及每个维度的组成部分; 3、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的学段划分; 4、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结构框架; 5、音乐课程标准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方法; 6、音乐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提出的6个原则。 7、音乐教学程序的内涵及特征; 8、音乐教学程序中教的程序(备课的基本步骤、教学方案中的教学过程组成部分、说课方案设计的思路、一堂课通常的组成部分、常用的导入种类); 9、音乐教学程序中学的程序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所划分的四阶段; 10、音乐教学过程(内涵与特征、五个规律、音乐课的类型); 11、音乐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音乐教学模式的定义、音乐教学模式分几大类、音乐教学方法的定义、中小学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

12、音乐教案设计。 三、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四、参考书目: 1、《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尹爱青着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联合出版 2007年9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 《音乐教育学》 一、考试性质 《音乐教育学》课程是为招收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学理论、音乐心理与治疗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科目。 二、考试基本内容 1、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体系与内容; 2、我国音乐学科教育学的基本发展脉络; 3、音乐教育的本质与音乐教育的特征、理解音乐教育的3大效应功能; 4、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及其如何贯彻; 5、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教育思想、基本内容与方法; 6、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思想、主要内容与方法;

观赏石历史

观赏石历史 一、观赏石历史 爱石、玩石、采石、藏石是我国的文化传统,长盛不衰,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赏石艺术方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古今一切用石头的行为及其理论,构成了我国石文化的基本内容。其实,人类最早与石结缘并非玩赏,而是在于实用、装饰和崇拜。早在原始社会,就称为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利用石头做成各种简单的工具、武器,营造穴居和生活器皿。后来,又逐渐把具有美丽色彩和质地的石块制成饰品。早在7000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造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赏石文化的序幕。人们将纹理细密,色彩鲜丽,形状奇绝的“美石”作为审美对象。在古人心目中的玉,不仅包括真玉(角闪石),还包括蛇纹石、松石、孔雀石、玛瑙、水晶、琥珀、红绿宝石等彩石玉。从新石器时代就有许多文化遗存,如辽西的红山文化、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和长江下游杭州湾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中都发现过大量的玉质、玛瑙质和水晶质的石制品,有的作为生产工具,有的用来作为佩戴的装饰品或殉葬的礼品。早在五六千年前,南京的原始先民就把雨花石作为装饰品和欣赏品。在鼓楼岗的北阴阳营氏族村落遗址中,就有出土陪葬。人们从石器的制作过程中获得雕刻技术的训练,孕育着雕刻的艺术才能和审美观念。中国雕刻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作为赏石文化的先导和前奏,雕刻艺术日趋成熟,出现了很多精美的石雕作品。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现在所见的中国古代石雕作品,基本上从属于墓葬、宗教和建筑。汉代玉器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基本格局,玉雕大致可分为礼玉、葬玉、饰玉、陈设玉四大类。中国赏石文化最初实为赏玉文化的衍生与发展,在东汉开始流行,到南朝时已达相当水平。 二、观赏石文化史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朦胧期: 中国战国时代的《尚书》中有一篇《禹贡》,专门记述各区域山川分布、交通、物产状况以及贡赋等级。内中指出泰山山谷中产怪石,并将怪石列为进贡物品之一。这说明先秦时代统治者对“怪石”就已产生浓厚兴趣,并有了一定数量的需求。有奇石,必然会出现石迷、石痴。古人“癖石者”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则属春秋时代《阙子》里面记述的这样一个亦庄亦谐的故事: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即梧宫之台。梧宫,齐国宫名。故址在今山东临淄县西北)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之,主人斋七日,端冕之衣,衅以特牲,革匮、缇巾十袭。客见之,卢胡而笑,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殊。”主人大怒,曰:“商贾之言,竖匠之心!”藏之愈固,守之弥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先秦时代,民间罕有收藏奇石者,癖石者被视作“愚人”,“燕石”等同粗陶器。“宋之愚人”是因燕石之美才精心收藏的。因此,当有人将石视作不值钱的商品,他便“大怒”,骂他们有小商人的势利眼,人匠般的粗顽心。宋之愚人,大可作为后世“石痴”们真正的祖师。燕石,燕山所产石。《山海经.北山经》:“北百二十里曰燕山,多婴石。”晋代郭璞《注》曰:“言石似玉,有符彩婴带,所谓燕石者。”可见,燕石是一种有着玉一般质地和五彩纹理的美石。 先秦时代,有关奇石的记载还是零星散见的,对奇石的描述也语焉不详,但先秦诸子哲学中的美学思想,却为我国的赏石理论奠定了基础,我国以及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受儒、道思想影响较深的国家,赏石玩石的雅事流风绵绵,历久不衰,也和这种坚实的理论基础密不可分。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论诗,主张“温柔敦厚”;论文,主张“文持彬彬(质文兼备)”;论乐,主张“雅乐”,这些理论对后人赏石追求“造型雅致”观念的形成极为重要。此外,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学说,也使得“奇石是一种缩景艺术“有了理论依据。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崇尚自然,反对雕琢堆砌,反对矫揉造作,更是后世赏石家们最为推崇的理念,并将其运用到对奇石的采治、养护等实践操作中。 秦汉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关奇石的记载,还多局限于皇家宫苑和贵族园林。如秦始皇的阿房宫,西汉王朝的未央宫、上林苑,汉梁孝王的兔园(梁园)等,都用了大量的观赏性奇石加以点缀或堆砌假山。 值得注意的是,到魏晋南北时期,奇石从园囿中构筑假山的局限中脱颖而出,开始成为独立欣赏的对象。《南齐书.文惠太子传》介绍,文惠太子开拓园圃的同时,还在“楼观塔宇”中,“多聚奇石,妙极山水“。但这只是个别例子。 在南北朝之前,“奇石”收藏,还只能说是处于一个朦胧时期。如:被后世文人尊奉为赏石祖师陶渊明,也

轴心时代及产生原因

德国哲人:雅斯贝尔斯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 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轴心时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前两点总结自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 1、其融化、吸收或淹没前轴心时代(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和中国土著文化)的古文明,并在此基础上经过了“超越的突破”,由文化的原始阶段跃迁至高级阶段。这点是雅斯贝斯自己总结的。 2、源于马克思·韦伯,经过帕森斯特别发挥的“哲学的突破”观念认为:在公元前1000年内,希腊、以色列、印度、中国都先后且不谋而合地经历了一个“哲学的突破”,即对构成人类处境之宇宙本质发生了一种理性认识,从而对人类处境及其基本意义获得了新的理解。轴心时代意识发展为上帝的超然存在,反对不存在的恶魔,最后发生了反对诸神形象的伦理反抗,宗教被伦理化了。“突破”的提法显示出,轴心时代文化对前轴心时代文化的关系是对立、反抗、断裂、突变。 3、分裂的环境给文化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古希腊一直奉行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古印度在孔雀王朝建立时期都处于列国时期;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 4、各个文明都产生了一个精英阶层。古希腊奴隶制发达,公民受教育普遍较高,人民重视学习的作用,哲学家受到推崇;印度产生了婆罗门祭司阶层,由此产生反婆罗门教思潮,耆那教、佛教都是在其土壤中长大的;中国产生了士阶层。正是因为这些精英阶层,“谋道不谋食,某心不谋生”,成为文化上的中流砥柱。

西方声乐发展历程

一圣咏音乐是美声唱法的萌芽 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13世纪前的欧洲音乐均为单声部音乐,主要以独唱,齐唱,领唱,说唱和吟唱为歌唱形式。在这一时期产生了诸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这样出色的产品,他们是有盲人诗作者荷马创作并以说唱的方式演唱。只是比较初期的声乐表现形式。进入“中世纪”教会教义几乎垄断了一切思想意识领域,歌唱同样也为各种宗教的附属品。当时的教会演唱圣诗和朗诵《圣经》。这就成为了最早的合唱形式。公元590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选编,修订配合教义的《唱经本》。圣咏是欧洲声乐的萌芽,他要求庄严肃穆的演唱配合教学的氛围。 在圣咏音乐流行时期,从11世纪出现了世俗音乐,此后又相继出现游吟歌手,恋诗歌手,名歌手的专业的歌唱者。他们虽无法完全摆脱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已可堪称对宗教韵的大胆突破。 二阉人歌手促使歌唱技巧发展 14世纪中期的欧洲音乐逐步突破单声部,开始进入复调音乐时期,声乐演唱也为多声部合唱方式,出于圣经的古训规定“妇女在教学中应保持缄默”,因此,演唱中的女声部均游男童声代替。这些男童声是被阉割的男童歌手,在声乐发展史上被称作“阉人歌手”。他们的出现曾为欧洲声乐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并奠定了“美声唱法”的基础。他们的声带及喉头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阉人歌手具有女声的声带,同时又具备男子的体魄,他们华丽、轻巧,明亮的声音,宽广的音域能令听众激动不已。不容置疑,他们将欧洲的声乐水平推进到一个较高的境界。18世纪末,阉人歌手开始走向衰落。 三歌剧和美声唱法的产生 美声的发展与歌剧的诞生有密切的关系,歌剧诞生于文艺复兴运动的极大影响中。当时,佩里、卡契尼、蒙特威尔第等作曲家,在歌剧中为了效仿希腊悲剧的朗诵调,他们使旋律与歌词内容,情绪变化以及语音的起伏紧密结合,在歌剧中主要起着展开情节的作用。他们突破了传统和保守的束缚,创造了采用自然声音,由各角色演唱自己的段落的宣叙调演唱方式。为了是宣叙调的演唱更具有古希腊在广场上演悲剧朗诵的那种声音效果,就不能采用声音微弱的童声和假声,而需要采用有足够气息支持,有丰厚声音共鸣,丰满洪亮而咬字清晰、真切并具有穿透力的声音。于是就在前人演唱方式基础上,发展出了美声唱法。卡契尼提出了要以洪亮致远的声音演唱歌剧的要求,蒙特威尔第则进一步是歌剧音乐戏剧化,写出了歌唱性的宣叙调和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咏叹调,这些都使歌唱家们感到提高自己的演唱能力和技艺是良好表现音乐作品的基本保障。同时,蒙特威尔第在威尼斯建造了世界第一座歌剧院,使歌剧从最初的宫廷和柜子的厅堂走入了正规的歌剧院,也为社会各阶层的观众提供了良好的欣赏场所。这样,随着观众层次的扩大,欣赏要求不断提高必然的促使歌唱家们开始研究训练完善他们的歌唱技术,以便自己的演唱能力能达到卡契尼、蒙特威尔第所提出的洪亮致远且富于喜剧的美声要求。于是许多卓越的歌唱家以他们高超的演唱技巧,华丽的嗓音,穿过庞大的乐队音墙,清晰地吧歌声送达剧场的每个角落啊,征服观众。使歌唱艺术达到新的高峰。所以可以说美声随着歌剧二得到极大发展,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在音乐上的表现。他不仅是一种歌唱技术和一种演唱网络。而且还是一定美学原则和艺术思想的体现。透过17世纪欧洲诸多音乐学派中最具影响力的四大歌剧乐派佛罗伦萨乐派、威尼斯乐派,罗马乐派、那波里乐派对演唱风格的要求,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对美声发展有重大意义。 四美声唱法发展的新时期 进入19世纪,阉人歌手这种不人道的现象逐渐被禁止。歌剧舞台上逐步改变了由阉人歌唱家担任女角的演唱方式。奠定了男唱男角,女唱女角的新演唱的方式。这是欧洲歌剧的重大转折。为了实现男高音演唱技巧的飞跃,以配合不断发展繁荣的歌剧舞台,经过两百多年的教学和长期实践探索,19世纪随着“掩蔽”出现是男声获得稳定的高音,它标志着男高音

观赏石种类

观赏石种类 篇一:各地观赏石欣赏大全 各地观赏石欣赏大全 泰山奇石 泰山石产于泰山山脉周边的溪流山谷,形成于25亿年以前,由地壳变动、自然风化而形成,是大自然的杰作。巍峨泰山,驰名中外,泰山奇石,弥足珍贵! 形成于太古代距今已25亿余年的泰山石是中国最早作为贡品的石种."泰山石敢当"制石古今遍布于中国的大江南北. 泰山奇石具有吉祥如意,富贵长寿,镇宅慑邪之寓意!又充满了古朴典雅,返璞归真之韵味!让人心怡神悦,爱不释手! "山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泰山奇石不仅在石文化中因内涵丰富而珍贵,亦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泰石多出泰山谷底。泰山峰高谷深,水流落差大,冲刷力猛,每到雨季山洪卷顽石滚滚而下,千万年来冲刷出无数卵石成岩,石质坚硬,卵石特别光洁滑润,晶莹明亮,石色铁青,纹理雪白,造型千姿百态,图案千变万化,有玩赏收藏价值的奇石所崇尚的形、纹、色、质、音,无不具备。 尤其纹理图案与石体本身在色泽上反差大,特别醒目,直观性强,有奇美、壮美、精美、粗犷美的不同特色,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悠悠五千年,泰山石融进几多百姓的憧憬、帝王的梦幻、神奇的传说。 泰山石,从来就是国泰民安的象征、安邦定国的基础、齐鲁文化

的精髓、华夏民族的根。人们笃信泰山是神山,泰山石是神石。立一块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头,是我国民间流传至今的镇灾压殃的习俗。 泰山以其壮丽的景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名列五岳之首。作为世界级的公园,绵延200多公里的泰山,承载着太多华夏儿女的深情。悠悠五千年,泰山融进几多百姓的憧憬、帝王的梦幻!自秦皇汉武泰山封禅对石顶礼膜拜后,东临大海,西依黄河,在平原上拔地而起,万里平川上的“擎天一柱”,就成为了炎黄子孙的根基。千百年来,“重如泰山、安如泰山、稳如泰山、泰山北斗”等典故词谚广泛流传。炎黄先民在泰山布灵石、焚柴草、行祭礼,是属原泰山神龙始的灵石崇拜。自秦始皇登临泰岱立石颂德,其后历朝天子,封禅而置石者,代不乏人。千百年来,上至天子权贵,下到乡民游子,他们立泰山石行封禅大典,压泰山石乞子求福,供泰山石膜拜神灵,取泰山石为基作台,以泰山石镇斋镇馆等,于是乎逐渐将对泰山的崇拜信仰与泰山的赏石文化自然融合起来。泰山所特有的地址资源—泰山石(奇石)更受到了社会各界、国内外友人的广泛珍爱和收藏。 虎踞钟山 龙马精神 鹰击长空 龙飞凤舞 泰山圣母 势如破竹

西方音乐史复习大纲

教材:《西方音乐简史》(余志刚编著) 第十三章贝多芬 一、问答题 1. 贝多芬三个时期的创作特征和代表作品。 (1)早期 代表作品:前三首钢琴奏鸣曲、“悲怆”奏鸣曲、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8号、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 创作特征:前三首钢琴奏鸣曲都有四个乐章;大胆运用小调式和转调;第二和第三首有快速的谐谑曲。《悲怆奏鸣曲》中厚重的织体、八度的运用、突然的和声转换、简洁的动机和钢琴的音型都可能受到克莱门蒂和杜塞克的影响。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8号可以看到海顿的影响,特别是动机运用的简洁和几乎持续不断的对位手法;贝多芬的个人风格则在主题、乐句的意外转折、非常规的转调和灵活的曲式结构上体现出来。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慢引子把主调的出现推迟;第三乐章是快速的谐谑曲,却标记为小步舞曲;木管乐器的运用特别突出,对力度的细微变化也特别关注。第二交响曲规模更大,第一乐章有很长的柔板引子和尾声,并在其中继续展开主要材料;广板乐章主题较多;终曲乐章是奏鸣曲式,带有主部主题额外的再现,暗示了回旋曲。 (2)中期 代表作品:第三到第八交响曲、歌剧《费德里奥》15首钢琴 “拉祖莫夫斯基”弦乐四重奏、 奏鸣曲、第四和第五钢琴协奏曲。 创作特征: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的篇幅大为扩展,畐喑E出现多主题,展开部比呈示部更长,并出现新主题,突然的转调、紧张的不协和音以及连续的切分所带来的动力感使乐章不断达到新的高潮,尾声也被不成比例地扩大了;第二乐章是“葬礼进行曲”;第三乐章是一首大规模的谐谑曲;末乐章则是一个大变奏曲。《费德里奥》表达了和“英雄”交响曲类似的革命精神。英雄主义精神也体现在“瓦尔斯坦”奏鸣曲、“热情”奏鸣曲、“拉祖莫夫斯基”弦乐四重奏和第五钢琴协奏曲等之中。第四和第五交响曲表现了几乎是相对立的情感世界。第六交响曲有五个乐章,是标题交响曲的一个先例。 (3)晚期 代表作品:第九交响曲、《迪亚贝利变奏曲》、《D大调庄严弥撒曲》、晚期弦乐四重奏、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 创作特征: 1?抒情成分加强,音乐更加内向和强调自我表现,出现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 2. 主题和动机的潜力得到极限发挥。 3. 放弃方整结构,模糊终止式来取得音乐的持续性。

大学音乐鉴赏期末论文 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

音乐鉴赏·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 班级: 学号: 姓名:

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 [ 摘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中西音乐相互渗透。它已经走进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通过音乐鉴赏课堂的学习,对中西方音乐文化也有了些了解。本文就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进行探讨和分析,揭示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以使能够更深入、更有意味,也是更有效地阐释、理解和感受中西方音乐。 [ 关键词] 特点比较差异影响审美内涵 音乐是什么?音乐与人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言语、行为、人际关系等等,有一定的关联。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达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内涵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音乐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各文化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系统。音乐是无国界的,无论你是哪个国家的人,说着怎样的语言,听见好的音乐,都会明白作者的心思,而产生共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人类文化地域性差异形成的时候,音乐的差异性也就随之产生。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都有过自己一段独立的互不相交的发展史。也就是说,在两种文化真正融汇交流之前,它们就已各自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行为系统,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念。这些中西方宇宙观、世界观以及种种文化差异,是中西音乐风格形成各异的根本原因,也使它们各具特色。 中国音乐注重的是情韵。中国的情韵则可说是源于先秦诸子的哲学,甚或是源于古代钟鼎的花纹及原始壁画的动物飞腾之象。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所谓五声调式,是指宫、商、角、徽、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简谱中的“1、2、3、5、6”。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其实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次,在音乐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与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音乐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聚。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而对和声的应用较少。再者,中国传

轴心时代

中国的轴心时代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当中国文化进入到了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左右这一段发展历程之时,中国文化鲜明的人文主题在这一时期基本确立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以认识对象的自觉体悟和整体把握为特征的思维方法,基本定型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流派,基本形成了;中国人重伦理道德、重个人修养、重实用理性的价值判断标准在这一时期基本树立了;中国的士人集团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机制在这一时期基本形成了;中国人在当时思考的主要问题,一直延续到了

今天。这便是中国的轴心时代。 中国的轴心时代是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社会变动的必然产物。春秋时期,“天子衰微、王权坠落”,于是“学在官府”的局面遂被打破,私学由此产生,由少数贵族所垄断的文化教育也随之下到民间,“士”阶层由此产生。士阶层的来源有二:一是贵族及其子弟在社会变革中门庭冷落,沦入士的队伍;另一是庶民等社会下层中的一些人士,通过勤奋学习,“积文学,正身行”而上升为士。春秋末期,官学式微,私学勃兴,原本为贵族所垄断的知识也走向了民间,于是士阶层的人数增多,队伍扩大。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和战国时期的征战杀戮,使得是时的统治阶级都充分认识到了“人才”和“谋略”的重要性,不少雄才大略的君主,都竞相招揽士人,激发了士阶层参预政治的激情。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使文化传播的速度加快,文化发展的规模日盛,文化流派种类增多。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建立起“大一统”统治秩序和观念形态,社会政治环境相对宽松,有利于文化人有进行独立的、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劳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使大批新兴的地主、商人乃至平民的子弟,也都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在孔子的学生中,

公选课课程名称及类型

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开课学院(课部)学分学时课程类别299601 冶金概论材料与冶金学院 1 20 自然科学类599611 博弈论概论管理学院 1 20 经济管理类599605 会计学原理管理学院 1 20 经济管理类599604 市场营销管理学院 1 20 经济管理类599601 微观经济学管理学院 1 20 经济管理类599602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管理学院 1 20 经济管理类2299603 食品营养与保健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1 20 自然科学类1399601 足球机器人理论与实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1 20 自然科学类799601 数学建模理学院 1 20 自然科学类799603 数学实验理学院 1 20 自然科学类980601 公众救护临床学院 1 20 自然科学类980602 医学美学美容基本技术与审美临床学院 1 20 自然科学类699639 唱歌的技巧与诀窍马克思主义学院 1 20 艺术体育类699603 大学美育概论马克思主义学院 1 20 艺术体育类699602 大学音乐欣赏马克思主义学院 1 20 艺术体育类699608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马克思主义学院 1 20 人文社科类699638 合唱艺术马克思主义学院 1 20 艺术体育类699626 婚姻家庭法马克思主义学院 1 20 经济管理类699623 伦理与礼仪马克思主义学院 1 20 人文社科类699607 企业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 20 经济管理类699621 社交礼仪马克思主义学院 1 20 人文社科类699609 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马克思主义学院 1 20 人文社科类699605 舞蹈基础马克思主义学院 1 20 艺术体育类699619 西方音乐简史马克思主义学院 1 20 艺术体育类699606 音乐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学院 1 20 艺术体育类699625 音乐心理治疗马克思主义学院 1 20 人文社科类

奇石鉴赏知识

(转载) 意境美是盆景艺术的最高境界 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贵在求其神韵。 松有高矮曲直,贵求其劲; 柏有怪奇枯荣,贵求其拙; 垂树贵求其柔情,悬树贵求其险奇, 花树贵求其艳丽,果树贵求其殷实, 春树贵求其生机,夏树贵求其繁茂, 秋树贵求其红叶,冬树贵求其寒姿。 凡树知其精神实质,才有神韵可求。 中正之势:四平八稳、不倚不斜; 平和之势:细雨和风、波澜不惊; 兴旺之势:生机勃勃、青春煥发; 迎客之势:躬身长揖、彬彬有礼; 清逸之势:翩翩君子、秀色可餐; 突兀之势:如佛顶山之顶佛、云扶石之扶云; 垂泻之势: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 雄劲之势:飞鹏扑虎、虬龙翻江; 雄奇之势:呑天化地、震撼苍穹; 奇险之势:危楼百尺、高峰坠石; 奇逸之势:清高飘逸、超尘脱俗; 奇崛之势:老干虬枝、盘根错节; 顺势:浮萍顺水、随波逐流; 逆势:云山倒卷、倒挂金钩; 奔越之势:扬鞭催马、险渡关山。 中正之势:四平八稳、不倚不斜; 平和之势:细雨和风、波澜不惊; 兴旺之势:生机勃勃、青春煥发; 迎客之势:躬身长揖、彬彬有礼; 清逸之势:翩翩君子、秀色可餐;

奇石鉴赏知识 在芸芸众多的奇石世界里,赏评奇石的优劣,并无法定标准,一般凭自身的文化素养、艺术积累来明断每块奇石的优劣,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积累,是长时间的、多方面的;奇石自身具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加之人们平时的文化、艺术的积累,便能达到天人合一、石人合一,赏石水平提高了,便达到了以石怡情,赏石养性之目的。掌握赏石之道,赏石之法,必须要拓宽自已赏石的知识面,不仅要学习古人的赏石方法和理论,还要向现代人学习,学习美学知识,学习书法、绘画、摄影中的线条、构图、用光等理论基础知识,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带着这些艺术理论,对奇石进行赏评,尤其是书画摄影艺术与奇石艺术,可谓姊妹艺术,有很多相通相似之处,一言以蔽之,整体素质提高了,赏石水平也就上去了。 赏评奇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质: 石质指构成石品的矿物成份,多以石英质、玉质为上品。一般是以硬度来判断石质优劣的,石品的密度越大,硬度越高,观赏石的硬度一般为4至8摩氏度为较好。质地纯正,无其它杂质,表面光滑、细腻的奇石有一种秀丽美;有的石质松、软、疏,表层粗糙,无光泽,具有一种粗犷美。光滑细腻、质地纯净、硬度高、光润透明者为上等,结构松软、陈杂、表层粗糙、灰暗、硬度低者次之。纹:指石品上的圆、点、线、面及块状等所构成的规则与不规则、流畅或呆滞的纹路图案或形状。奇石上的花纹分凹、凸纹,平、斜纹,点、线纹,粗、细纹,面、块纹;纹又分单、双色、混合色纹,凡线条节奏明快、富有韵律、变化无穷、妙趣横生者,都可谓精品石。 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于一体者为上乘,混合色、双色、单色次之。色为意生,意为色存,色、形、意完美统一,可谓奇石之精品也。 象:指奇石上的抽象或具象的图案和物像。有的清晰,以流畅的线条表现出了山水之美;有的雄浑,以大面积的色块构成人物、动物等图象。无论什么形式,均生动活泼地表现了自然界的万千物像。 意:指奇石的造型或图案所含的意境,有的意境深远,给人以遐想;有的明晰,给人以直率;有的博大,给人以开阔;有的含蓄,给人以思维;有的奇谲,给人以启迪。不同的意境,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悟。 形:石形,是大自然造化而形成的天然的外在形状,有三角形、圆形、椭圆形等,总之,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有的形体具象,有的形体抽象,有的形神兼备,具象者奇巧逼真、活龙活现,抽象者变化万千,耐人寻味。石头的形状尽量要完整,观赏面没有较深的裂痕和纹路,或者不影响观赏。从整个石形外观上看,圆的造型,能给人一种圆润、光滑之感;正三角造型,能给人一种对称、均衡、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