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

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
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怀,领会诗歌《琵琶行》的深远影响及意义。

4、背诵全诗

学习方法:诵读法、品味鉴赏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铮.()铮贾.( ) 人悯.然()转徙.()浔.阳()荻.()花六幺.( ) 霓.()裳.()红绡.()谪.居()还.()独倾轻拢.()慢捻.()东船西舫.()

钿.()头银篦.()呕哑

..()()虾.()蟆陵

..()()啁哳

2、古今异义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铁骑突出刀枪鸣秋月春风等闲度

老大嫁作商人妇暮去朝来颜色故

整顿衣裳起歛容凄凄不似向前声

3、找出词类活用并说明其用法、意义。

闻船中夜弹琵琶者

遂命酒

商人重利轻别离

4、解释加点的字词

余左迁

..九江郡司马,使快.弹数曲

委身

..为贾人妇低眉信.手续续弹

如听仙乐耳暂.明却坐

..促弦弦转急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白居易,字________,晚年号________。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_______诗人。他倡导“________”运动,主张“________,________”。著有《________》。

2、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长安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率先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思考“序”中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2、本首诗歌共5段,尝试用诗歌的语言概括每段大意。

第一段——浔阳江头夜送客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琵琶再起青衫湿

3、《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主要人物形象?主要人物的经历有什么共同点?试做具体比较(用原诗文概括回答)

4、“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四、合作探究,分析描摹音乐的方法及环境烘托的作用。

1、文中描摹音乐的诗句,你认为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的?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2.诗歌往往少不了景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景物描写的文字。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3、有人认为这首诗与“三”有着不解之缘,试说出其原因。

五、名句填空

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 _______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 。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 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 。

六、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

梦元九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14、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15、“梦”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白诗与元诗都写了梦,但在写法上却截然不同,试简要分析二者的不同点。(4分)

相关资料:

1.白居易(772—846)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他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他抱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政治讽喻诗”;一是以《琵琶行》、《长恨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著有《白氏长庆集》。

在白居易生活的时代,有一句流行语“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就是指他的名作《长恨歌》和《琵琶行》。

2.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颇多,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所用。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忆江南》微课教案

《忆江南》微课教案 岚皋县城关镇六口小学杨长梅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是第十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及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词,默写《忆江南》。 2、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迟暮岁月写下一首名作《忆江南》,带我们去领略了他回忆中的江南。 二、了解词和词牌名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配上乐曲就可以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 词都有一个词牌名。如《忆江南》,《清平乐》,《如梦令》等。“忆江南”就是词牌名。 三、诗人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题材广泛,多反映现实生活,语言通俗易懂。比较有名的有《长歌行》《卖炭翁》《琵琶行》等。在诗歌史上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四、《忆江南》写作背景 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他在洛阳香山脚下,深情地遥望江南。他多想重回江南啊!但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终未成行。他只能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因此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这是其中的一首。 五、范读,欣赏江南图片 “江南”在地域上相当于浙江、江苏南部、上海等地。江南文化,一种细腻绵长的文化代表,白墙青瓦,小桥流水,烟波画船,这些都是典型的江南画面。 六、理解整首词的意思 白居易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

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描绘音乐的语言技巧,学习通感、衬托等表现手法。 2.体会由琵琶女的遭遇引出的诗人对身世的感慨。 3.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2.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术。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2)及答案教学内容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二) 【学习目标】 1、了解琵琶女的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琵琶女的飘零身世和诗人宦途潦倒,沟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2、赏析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进一步提高欣赏能力和朗读背诵能力。 【重点难点】 1、第二段,以体会琵琶的音乐美为主。 2、创设联想和想象,探究诗歌意境。 3、学习描摹音乐意境。 【学法指导】 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学习过程】 1.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2.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A.琵琶女是演奏技艺精湛卓绝,悲凉身世令人心酸的被污辱和被损害者的形象。 B.作者写自己的遭遇,是为了衬托琵琶女形象。 C.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D.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3—5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4.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师)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全文的大意。 2.赏析序文和前两个语段,学习音乐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目标2 【自主学习】 1.给划线字注音 湓.浦口()贾.人()荻.花()霓裳 ..()六幺.() 银篦.()裂帛.()幽咽.()浔.阳()慢捻.() 荻.花()悯.然()舫.船()虾蟆 ..() ..陵()呕哑 嘲哳 ..()阑.干()琴弦.()红绡.()钿.头() 2.填写下列写月 ..的名句: ①醉不成欢惨将别,。 ②东船西舫悄无言,。 ③,往往取酒还独倾。 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别有幽愁暗恨生,。 ③同是天涯沦落人,。 ④座中泣下谁最多,。 3.一词多义 言感斯人言(话,名词)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命遂命酒(叫,吩咐,命令,动词)命曰《琵琶行》(取名,动词) 为因为长句(写,作,动词)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 暂凝绝不通声暂歇(短暂,副词)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顿时,忽然,副词)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4.古今异义 因为古义:因此作今义:表原因,连词 向前古义:刚才今义: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老大古义:年龄大今义:兄弟排序第一 颜色古义:神态、脸色、姿容今义:色彩 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之后的第二年 5.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时间名词充当状语:在夜里) 遂命酒(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用作动词:摆酒席) 商人重利轻离别(形容词“重”“轻”均带宾语,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6.文学常识

《琵琶行》导学案及训练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编号:gswhywbx3—006 文华高中高一语文必修3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王安章审核人:编制时间:2014年3月16日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能说出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3、能认识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重点难点 1、能说出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能说出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 1、认识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现实主义伟大诗人。读书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16岁时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了解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贬为江州刺史,又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借琵琶女的遭遇表现自己天涯沦落的不幸。 3、熟悉乐府 本诗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有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3.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白居易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丰富内涵,背诵全诗。 2.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理解作品所描述的艺术形象。 3.在欣赏、感受、发现艺术美的同时,获得有关艺术欣赏的知识,得到艺术美的陶冶、情感的升华、心灵的唤醒,提高自己的艺术文化素养。 〖文本导学〗 奇妙的音乐、高超的技艺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愉悦,徜徉于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轻拢慢捻中,尽情地欣赏着来自不远处的乐苑经典,感受艺术魅力,体味百味人生。白居易的《琵琶行》将带我们进入艺术的殿堂,追溯生生不息的人类长河中不断绽开的美丽的浪花。 〖梳理与整合〗 一、作者简介: 1.白居易,字________,号。晚年号________ 。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_______ 诗人。人称“”。他和好友在文学上积极倡导“________ ”运动,主张“________ ,________ ”。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即所谓 “”(《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白居易诗的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其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抒情诗,如、。著有《_______ _》。以44岁为界,之前抱定“”之思,之后则“”。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世称白傅、白文公。 二、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作品。 有关题目: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的古体。 【司马青衫】: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必修三】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和答案

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 目标导学 1.感受诗歌的丰富内涵,背诵全诗。 2.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理解作品所描述的艺术形象。 3.在欣赏、感受、发现艺术美的同时,获得有关艺术欣赏的知识,得到艺术美的陶冶、情感的升华、心灵的唤醒,提高自己的艺术文化素养。 预习案 知识链接 作者作品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贞元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左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尚书,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等。 创作背景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消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微课文言文官职升迁文言术语

官职升迁文言术语 大家好! 欢迎来到上蔡苏豫中学微型课堂,我是语文老师李保定!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一个话题官职升迁文言术语。 在我们所学习的高中文言文课文和高考文言文选段中,往往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类词语。 这是近十年高考文言文(重庆卷)选段统计。 语文自主命题以来,文言文选段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并且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主,这占到了70%剩下的30%^,又以政论类为主。换句话讲,在考试中,要么直接写政治人物,要么间接写政治人物。 在人物传记中,身份不同,则行止不同。官员的政绩不同,上司的喜好各异,或是因人事制度的变更,官员的职位高低相应就会发生变化。常见的表官职变动的“专业术语”有如下几类: 授官、罢官、升职、降职、调动、兼职以及辞职这些。 今天,我们首先讲解其中两类一一授官和罢官。

是授官封:任命,授职。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史记?项羽本纪》)赏:任命,授职。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赏双眼花翎。 征:任命,授职。主要指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辟:任命,授职。主要指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察、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除:任命,授职。 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拜:任命,授职。 安帝雅闻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选:任命,授职。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起:任命,授职。 久之,起为左台侍御史,则天特褒异之。(《旧唐书?列传三十五》) 二是罢官。罢、黜:解除官职。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wan)、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国语?普一》、削、免:罢免。 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褫、夺、革:削除。 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三是升职 升:升官 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 程鸟、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后汉书?公孙述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闭绝私路,拔进英隽。(《汉书?李寻传》) 迁:一般指提升。 孝成帝说之,超迁,一岁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3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 (压 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 知识目标:.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 欣赏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 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内涵是重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学法指导】 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查阅词典,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 查阅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 熟练诵读课文,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积累字词,找出名句。 【知识导学】 . 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

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 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 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 关于歌、行、引 :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有《长恨 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 第二课时 基础演练】 给下列难字注音: 理一理】 、把握梳理课文内容结构。 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 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歌女倾诉身世苦: ( 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 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两部分: ( 二) 江上聆听琵琶曲: 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 通过叙事塑造了哪个人物形象 通过写琵琶女的演奏, 不仅展现了其高超的技艺, 还揭示出她 复杂的心理;通过 琵琶女的自叙身世,塑造了一个漂泊沦落、凄苦哀怨的歌女形象。 . “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都是从繁华的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 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 又都满怀着“忧 愁暗恨,生活都同样冷落、失意,处境悲苦” 。 ( 一) 江头送客闻琵琶, 邀见歌女 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 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形式都采用五言、 七言、杂言, 富于变化。 铮(eg )铮然 贾( 悯( )然 转徙(1 ) 荻( )花 霓( )裳 钿( )头 呕(c )哑( 嘲( a )哳( 六幺 ( a 作者在叙事中虚实结合,

06琵琶行导学案及标准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描绘音乐的语言技巧,学习通感、衬托等表现手法。 2.体会由琵琶女的遭遇引出的诗人对身世的感慨。 3.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2.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术。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

琵琶行答案

琵琶行 命题人张春萍审核人王永霞 【学习目标】 一、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并背诵全诗。 二、欣赏诗歌中描写音乐的语言。 三、品味诗歌意境,分析琵琶女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导学案 一、文苑寻宝 1、关于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为官曾于晚年担任太子少傅,去世后,赐谥号为“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盏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问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并且借机大肆攻击、中伤白居易,白居易终因此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获罪的根本原因还是那些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也就是在这一年,白居易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但当朝大臣间争权夺利,穆宗不听劝谏,于是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他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逝世时,时年75岁。葬于龙门山。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2、诗歌主张。 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雪,弄花草”、别无寄托、无病呻吟的作品,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白居易诗作通俗易懂,明丽流畅。文学史流传“老妪解诗”的佳话。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 二、文学常识 “歌”“行”“吟”是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三、字音 嘈杂(cáo)嘲哳(zhā)贾人(gǔ)憔悴(qiáo)江渚(zhǔ) 湓浦口(pén)六玄(yāo)铮铮然(zhēng)虾蟆陵(há)呕哑(yā)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导学案 课后作业 高中语文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小序及诗歌的内容; 2、分析琵琶女与诗人的相似之处,把握诗歌主旨; 3、赏析诗人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学习重难点:分析琵琶女与诗人的相似之处,赏析诗人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课时:2课时 (第一节课重在读懂诗歌的内容和主旨;第二节课重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前预习作业: 1、熟读诗歌及小序; 2、归纳诗歌各段的内容大意; 3、分析第二段描写的琵琶声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名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与《长恨歌》同为白居易诗作中的名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读一读,品一品。 二、理解、把握诗文内容 1、诗前有小序,诗人在小序中交代了哪些内容? “元和九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些句子交代了诗歌创作的相关背景。交代了与诗歌创作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情感。 2、在课文中,诗歌被分成了五段,请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概括各段的内容大意。 (第一段)秋夜江边闻琵琶 (第二段)江上聆听琵琶曲 (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 (第四段)同病相怜伤迁谪,为君翻作《琵琶行》 (第五段)江州司马青衫湿 3、请找出小序与诗歌内容的对应之处 (第一段)秋夜江边闻琵琶——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第二段)江上聆听琵琶曲——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第四段)同病相怜伤迁谪,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 三、分析诗歌的主旨 1、从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入手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从字面理解,天涯沦落人,沦落天涯之人,同是流落边地之人。抒发沦落天涯之感。 2、从塑造的人物形象入手 “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有何相似之处? 补充背景知识,知人论世: 该诗写于元和十一年秋,白居易贬官江州第二年。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认为这是“国辱”,首先上书请求捕贼。当时他的官职是赞善大夫,权贵们便指责他不应越职奏事,又污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名教。白居易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得罪权贵的真正原因,是白居易写的政治讽喻诗引起权贵的嫉恨。

新人教版必修3第6课琵琶行第一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2.领悟作者的艺术特色,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 3.理解文章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1.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和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水平。(重点) 2.品味诗歌中对琵琶演奏声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辞方法。(难点) 【学习内容】 第一课时 一、预习任务 1.给加点字注音: 湓浦 ..铮铮.然商贾. 悯.然憔悴 ..转徙. 恬.然迁谪.浔.阳 荻.花慢捻.霓裳 .. 六幺.水浆迸.裂帛. 虾蟆 ..红绡.间.关 钿.头银篦.阑.干

呕哑 .. ..嘲哳 2.填写下列写月的名句: 醉不成欢惨将别,。 东船西舫悄无言,。 ,往往取酒还独倾。 来去江口守空船,。 3.一词多义: 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命遂命酒()命曰《琵琶行》()为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 为君翻作《琵琶行》()暂凝绝不通声暂歇()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4.作者相关

⑴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⑵白居易,中唐著名_______诗人,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被贬为江州司马。著有《________》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 “,”,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______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⑶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富于变化。 5.有关背景: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教师版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高一U部语文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家作品,归纳文言现象。 (2)熟悉课文,联系时代与背景及作家的创作风格,在朗读背诵中提升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涵咏诗歌形象和语言。教学难点: 品味作者对音乐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辞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 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学法指导: 1、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咏,体悟情感。 2、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体味意境,感受形象;“品”,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课前预习】 1、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解释说:“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 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体如行书曰行。”明朝 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2、走进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生于河南新郑。少年时期,避乱江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元和十年李师道、王承宗遣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居易上书请急捕贼,以雪国耻,为当政者所恶,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出任杭州、苏州刺史,又内召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子少傅等职,以刑部尚书致仕。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 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 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 “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他的人生观是:“穷则独善其声,达则兼济天下。”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则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他的讽逾诗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 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现存 诗近三千首。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唐宪宗元和十年(815)6月3日,在河北拥兵自 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求 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新井”和“赏花”的诗(其实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 琵琶行 第一课时 精品

《琵琶行》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目标2 【学法指导】 诵读法、自学 【学习过程】 任务一阅读《红对勾》相关知识链接,完成下列练习。 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_______诗人,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被贬为江州司马。著有《________》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______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______。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富于变化。 任务二朗读整首诗,完成下列练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铮.()铮然贾.()人悯.()然

《琵琶行》微型课教学设计

《琵琶行》微型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把握作品主旨 2、理解作者情怀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3、4、5段,了解琵琶女的经历,体悟其与诗人相似的遭遇,从而解读主旨,把握作品情感。 教学难点:1、对诗人思想情感的解读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过程: 一、导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一起,于是世上便流传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什么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今天继续学习白居易遭贬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作《琵琶行》 二、品读 请读课文第4—6段3 1、诗歌中塑造了那几个人物?(琵琶女诗人板书) 2、上节课我们品读文中的音乐描写,三次音乐的摹写、多变的描写技法, 让我们了解了琵琶女的高超的弹奏技艺,同时在乐音中也似乎听出了琵 琶女心酸的故事。那么诗人何以与身份低下的歌女产生情感共鸣?这共 鸣化作了一句千古传唱的诗句,这句诗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 必曾相识板书) 3、除了琵琶曲,还有什么?请同学速读第5段,从文中找出解答上面问题 的句子。(音乐经历板书) 4、⑴“我问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找出句子后,思考“此语” 指什么? ⑵请同学细读第4段,解答上一问题。并谈谈你从本段了解到了什么? 琵琶女的经历侧重介绍什么时段,表现在哪些方面?今昔有何差异,运 用了什么写法?(京城名妓沦落江湖;少年得意老年失意;门庭若市门 可罗雀;过去欢乐今日心酸……) 5、“我问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诗人由此又叹息什么呢?邀请同学诵读第5段。诗人由琵琶女想到自己,不禁伤感,本段又侧重于什么时段?和上段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探讨:侧重描述诗人遭贬后的凄惨处境。(谪居病卧孤苦寂寞无乐无乐) 6、由听闻琵琶曲、自叙经历,诗人和琵琶女的情感有何变化? (泪红阑干青衫已湿板书:泪) 7、再读,体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蕴。 三、悟(探究主旨的意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优秀导学案(1)及答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其诗歌创作主张。 2、整体把握文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疏通文意。 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朗读背诵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2 难点:目标3 【学法指导】 自学法: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 【知识链接】 1、品思题目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 2、作者介绍 唐?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自号“酔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时迁居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小时候聪颖过人,5/6岁即学作诗,9岁便懂音韵。由于“家贫多故”,11/12岁便颠沛流离,接触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后到长安应试,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得顾况赏识。落第后回家伏案苦读,竟至口舌生疮,手肘结茧。27岁中进士,因取中“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东宫属官,掌讽谏太子过失)。元和十年贬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出任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以44岁为界,之前抱定“兼济天下”之思,之后则“独善其身”。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人称“诗魔”,和好友元稹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六朝以来的“嘲风雪,弄花草”的作品,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即所谓“讽喻诗”(《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当时对外国也有一定影响。其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抒情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3、写作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学习过程】 1.填空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白居易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贡献和“行”这种文学体裁。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背诵全诗,了解和学习描摹音乐的手法,体会诗中出色的音乐描写。 4、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和诗人深沉的感情,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 【学习重点】 1、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手法。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学习方法】讨论法、诵读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知识链接】 1、简介作者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他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与元稹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写作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3、简介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4.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本诗属七言古体诗。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全诗大意。 2、赏析序文和前两个语段,学习音乐描写的方法。 3、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自学指导】 一、基础巩固 1、熟读全诗,掌握字音 铮.(zhēng)悯.然(mǐn)谪.居(zhé)还.独倾(huán)间.关(jiān ) 湓.浦口(pén)贾.人(gǔ)荻.花(dí)霓裳 ..(nícháng)六幺.(yāo ) 裂帛.(bó)幽咽.(yè)浔.阳(xún)慢捻.(niǎn)舫.船(fǎnɡ) 虾蟆 ..陵(hámɑ)呕哑 ..(ōu yā)嘲哳 ..(zhāo zhā)阑.干(lán )琴弦.(xián ) 红绡.(xiāo)钿.头(diàn)银篦.(bì)春江花朝.(zhāo) 2、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贬官,降职今漂沦憔悴漂泊沦落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第二年使快弹数曲畅快 因为长句于是创作弟走从军阿姨死古代指歌舞妓的头面人物 凝绝不通声暂歇忽然,一下子秋月春风等闲度随随便便 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却,退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