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估产技术

遥感估产技术
遥感估产技术

遥感在农业估产中的应用与发展

1 引言

遥感( Remote Sensing) 即遥远的感知, 指在一定距离上, 应用探测仪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体,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 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1]。摄影照相便是一种最常见的遥感,照相机并不接触被摄目标,而是相隔一定的距离,通过镜头把被摄目标的影像记录在底片上,经过化学处理,相片便重现被摄目标的图像。从拍摄目标到再现目标所用的手段,便是一种遥感技术。遥感与其他技术结合, 在农业应用中具有科学、快速、及时的特点。这对于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指导农业生产、农产品供需平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 遥感估产的原理及农作物估产方法

2.1 遥感估产的基本原理[2]

任何物体都具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特性, 这是物体的基本特性。人眼正是利用这一特性, 在可见光范围内识别各种物体的。遥感技术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 利用搭载在各种遥感平台(地面、气球、飞机、卫星等)上的传感器(照相机、扫描仪等)接收电磁波, 根据地面上物体的波谱反射和辐射特性, 识别地物的类型和状态。农作物估产则是指根据生物学原理, 在收集分析各种农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光谱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平台上的传感器记录的地表信息, 辨别作物类型, 监测作物长势, 并在作物收获前, 预测作物的产量的一系列方法。它包括作物识别和播种面积提取、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报两项重要内容。

2.2 农作物估产的方法

农作物估产在方法上可分为传统的作物估产和遥感估产两类。传统的作物估产基本上是农学模式和气象模式, 采用人工区域调查方法。它们把作物生长与主要制约和影响产量的农学因子或气候因子之间用统计分析的方式建立起关系。这类模式计算繁杂、速度慢、工作量大、成本高, 某些因子种类往往难以定量化, 不易推广应用。遥感估产则是建立作物光谱与产量之间联系的一种技术,它是通过光谱来获取作物的生长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用绿度或植被指数( 由多光谱数据, 经线性或非线性组合构成的对植被有一定指示意义的各种数值) 作为评价作物生长状况的标准。植被指数中包括了作物长势和面积两方面的信息, 各种估产模式, 尤其是光谱模式中植被指数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根据传感器从地物中获得的光谱特征进行估产具有宏观、快速、准确、动态的优点[3, 4]。农作物估产中所应用的遥感资料大致可分为3类: 一是气象卫星资料, 主要为美国第三代业务射仪( AVHRR) 资料, 其资料特点是周期短、覆盖面积大、资料易获取、实时性强、价格低廉,空间分辨率低但时间分辨率较高; 二是陆地卫星(Landsat) 资料, 应用较多功能是专题制图仪(TM)资料, 它重复周期长、价格高, 但其空间分辨率高[5]; 三是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资料, 主要用于光谱特征及估产农学机理的研究中, 其中高光谱数据可提供连续光谱, 可消除一些外部条件的影响而成为遥感数据处理、地面测量、光谱模型和应用的强有力的工具[6]。摘要本文从遥感估产为出发点, 绍了遥感的概念、原理、方法特点及国内外遥感估产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遥感; 农作物估产; 遥感资料; 遥感方法

17

2007年第3 期

在遥感估产中农作物面积提取是最重要的内

容。用遥感方法测算一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主要

有以下几种方法[5]。

1) 航天遥感方法。包括卫星影像磁带数字图象

处理方法(一般精度较高)和绿度---面积模式。

2) 航空遥感方法。可进行总面积的测量、作

物分类及测算分类面积。

3) 遥感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此方法是由美

国农业部统计局在原面积抽样统计估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原理是利用遥感影像分层, 再实行统计学方法抽样。

4) 地理信息系统(GIS) 与遥感相结合方法。

此方法是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利用遥感信息, 对不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进行获取。

3 国内外遥感估产的研究进展状况

3.1 国外遥感估产研究的进展状况

美国首先开了农作物遥感估产之先河, 美国

农业部、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宇航局和商业部合作制定了"大面积农作物估产实验(1974~1978) 计划", 组织实施了小麦估产计划, 应用先后发射

入轨的陆地卫星1~3 接收处理出的MSS 图像, 首先对美国大平原9 个小麦生产州的面积、单产和产量做出估算;尔后对包括美国本土、加拿大和前苏联部分地区小麦面积、单产和产量做出估算;接着是对世界其它地区小麦面积、总产量进行估算。调查分析美国、原苏联、加拿大等主要产粮国的小麦播种面积、出苗状况和长势, 并利用气象卫

星获得的气象要素信息, 结合历年统计数据进行

综合分析, 建立的小麦估产模型精度高达90%以上。1980~1986 年, 美国又制定了"农业和资源的空间遥感调查"计划,其核心内容仍是主要作物的

种植面积与单产模型的研究。进行国内、世界多种粮食作物长势评估和产量预报。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查委员会的陈沈斌于1992 年8 月在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负责美国以外国家的农作物估产,并建成运行系统) 曾见到当月估计的中国小麦、玉米、水稻总产量与后来1993 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差- 3.53%、+0.65%和- 0.66%。该项工作, 为美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获得巨大的经

济利益[2, 4, 7, 8, 9, 10, 11]。

此后, 欧共体、俄罗斯、法国、日本和印度

等国也都应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测算, 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 欧共

体用10 年的时间(从1983 年开始), 建成用于农

业的遥感应用系统, 1995 年在欧共体15 个国家用180 景SPOT 影像, 结合NOAA 影像在60 个试验点进行了作物估产, 可精确到地块和作物种类。2002 年美国航空航天局与美国农业部合作在贝兹

维尔、马里兰用MODIS 数据代替NOAA- AVHRR

进行遥感估产, MODIS 搭载的TERRA 卫星是

1999 年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日本(国际贸

易与工业厅) 和加拿大(空间局、多伦多大学) 共

同合作发射的, MODIS 数据涉及波段范围广(36

个波段) 、分辨率( 250,500,1000m) 比NOAAAVHRR (5 个波段, 分辨率为1100m) 有较大的进

步, 这些数据均对农业资源遥感监测有较高的实

用价值。ldso 等曾运用500~600nm 和600~700nm 两个光谱区得到的反射值的转换植被指数(TV16)

来估计小麦与大麦的单产,获得小麦单产与TV16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8。同年, 日本科技公司完成了"遥感估产"项目, 可提高平原农业估产的精

度, 并着眼于对全球进行估产。而美国已经将遥

感技术用于精细农业, 对农作物进行区域水分分

布评估、病虫害预测等, 直接指导农业生产。用

卫星遥感方法进行长势监测和产量估算已进行多年, 方法已趋于成熟[2, 4, 7, 8, .9, 10, 11, 12, 13]。

水稻遥感估产以亚洲水稻主要生产国为先行

和先进。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都进行过遥感

估产研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Patel 和Dash 等[14] 建立水稻产量和RVI 的关系, 试验区预报精度达到96.14%。Miller 等[15]在分蘖或出穗阶段时,运用比值植被指数通过干物质和单产的关系来估计单产。但在作物灌浆与成熟阶段, 由于反射率与总生物量之

间并不相关, 比值植被指数无法预测水稻的冠层生

物量。Wiegand,SSRay 认为借助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IR- R)/(NIR+R)}可以很好地预测产量[16, 17]。

3.2 国内遥感估产研究进展情况

从"六五"开始, 我国试用卫星遥感进行农

作物产量预报的研究, 并在局部地区开展产量估

算试验。"七五"期间, 国家气象局于1987 年开

展了北方11 省市小麦气象卫星综合测产, 探索运

用周期短、价格低的卫星进行农作物估产的新方法。该项目中, 主要是以长期的气象资料为基础,

18

2007年第3 期

以遥感信息为检验手段, 建立了不同地区的遥感

参数- 作物产量的一阶回归模型。1985~1989 年,

此项目为中央和地方提供了165 次不同时空尺度

的产量预报, 为国家减少粮食损失达33 万t 以上, 累计经济效益达20 亿元。"八五"期间, 国家将

遥感估产列为攻关课题, 由中国科学院主持, 联

合农业部等40 个单位, 开展了对小麦、玉米和水

稻大面积遥感估产试验研究, 建成了大面积"遥

感估产试验运行系统", 并完成了全国范围的遥感估产的部分基础工作。通过1993~1996 年4 年试验运行,分别对四省两市(河北、山东、河南、安

徽北部和北京市、天津市) 的小麦,湖北、江苏和

上海市的水稻;吉林省的玉米种植面积、长势和产量的监测和预报,在指导农业生产及农业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解决了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为进一步开展全国性的卫星遥感估产提供了重要

保证。1995 年以信息系统及农情速报, 建立全国资源环境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气象局及多家高

等院校、研究所致力于遥感估产技术的研究, 并

在浙江、江西、江苏各省及华北、东北、江汉平

原等地区对冬小麦、玉米、水稻、糜子等作物进

行遥感估产, 在遥感信息源选取、作物识别、面

积提取、模型构建、系统集成等各个技术环节有

了大幅的进步。李哲、张军涛提出的基于遗传算

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玉米估产方法;侯英雨等提出的基于作物植被指数和温度的产量估算模型;江东博士提出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农作物遥感估产模型;王人潮教授等提出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和水稻双向反射模型等等, 这些模型汲取了

以前模型的优点, 模型因子的选择更加合理, 可

操作性更强, 精确程度更高。随后, 遥感估产方

法已日趋成熟起来[4, 7]。古书琴[18] 等借助植被建立了水稻单产的预报模式、遥感估算水稻种植面积, 表明利用遥感手段对水稻进行估产的精度高

于常规农业气象模式, 还可提高预报时效; 黄敬峰, 杨忠恩[19] 等在1999 年以NOAA- AVHRR 资料为主,利用GIS 技术提取水稻可能种植区域,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区和各县的比值植被指数和归一化

植被指数,提出的水稻遥感估产比值模型和回归模型,预报浙江省的水稻总产,1998 年的拟合精度和1999 年的预报精度都达到95%以上; 黄敬峰, 王

人潮[20] 等综合冬小麦各种参数及资料,证明地面光谱植被指数与冬小麦密度、生物量、叶面积指

数关系密切,建立了密度与生物量的光谱监测模型, 进而建立了北疆试验区各层冬小麦种植面积估算

和产量预报卫星遥感模型,辅以冬小麦产量农业气象预报模型、农学模型及模拟模型,自1994 年投入应用以来的结果表明,这套模型预报精度高、效果很好; 李建龙,蒋平, 戴若兰[21] 利用1991~1996 年在新疆天山北坡不同草地类型上各种资料,使用3S 集成系统进行了多重相关分析和遥感估产技术

的深入研究,实现了遥感大面积估产目标和草地生

态学意义及3S 与草地专家系统一体化集成的应

用。

农作物遥感估产虽然具有客观、定量、准确

的优点,而且可以同时获取单产、面积、总产资料,

在小区试验已取得较高的精度,但其大面积估产还

不能满足专业化要求。农作物产量气象预报模型

和农学预报模型预报精度较高,但缺乏长势监测和

面积资料。模拟模型机理明确,小区试验效果也很

好, 但这类模型需要大量的田间试验观测和取样

分析来确定模型参数,大面积应用难度很大。因此,

在专业服务中, 仍然需要综合使用各种模型; 在

水稻、小麦遥感估产, 方法已比较成熟, 并仍在

发展; 棉花遥感正在被广泛的研究, 而在其他作

物估产方面还需进一步扩展; 农业遥感与信息技

术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之间有很大

的脱节现象; 发展3S 三位一体的估产方法成为今

后估产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梅安新, 等. 遥感导论[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7.

[2] 江东,王乃斌,杨小唤.我国粮食作物卫星遥感估产的研究

[J] .自然杂志,21 (6) ,351- 355.

[3] 吕庆吉吉.农作物遥感估产方法介绍(上) [J] .中国统计,

2001 (5) :56- 57.

[4] 阎雨,陈圣波,田静,等.卫星遥感估产技术的发展与展望.吉

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4,26 (2) :187- 196.

[5] 吕庆吉吉.农作物遥感估产方法介绍(下__________) [J] .中国统计, 2001, ( 6) :55- 56.

[6] 申广荣, 王人潮.植被高光谱遥感的应用研究综述[J]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19 (4) :315- 321.

[7] 陈沈斌.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农作物卫星遥

感估产[J] . 地理科学进展,1998,17 (2) :71- 77.

19

2007年第3 期

[8] 戴昌达.卫星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展望[J] .中国航天,

1995 (5) :3- 7.

[9] 赵庚星,余松烈.冬小麦遥感估产研究进展[J] . 山东农

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32 (1) :107- 111.

[10] 孙九林.中国农作物遥感动态监测与估产总论[J]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11] 王乃斌.中国小麦遥感动态监测与估产[M] .北京:中国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12] Idos SB, Pinter PJ,Jr Jackson RD,et al.Estimation of

Grain Yields Remote Senescence Rate [ J] . Remote

Sens Environ,1980,9:87- 91.

[13] 刘海启.美国农业遥感技术应用状况概述[J] .中国农业

资源与区划,1999 (2) :56- 60.

[14] Patel NK,Singh TP,Sahai B,et al.Spectral Response of

Rice Crop and Its Relation to Yield and Yield Attribu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1985,

6 (5) :657- 664.

[15] Miller LD,Yang K,Mathew M,et al.Correlations of Rice Grain Yields to Radiometric Estimates of Canopy

Biomass as a Function of Growth Stage.In Proc 4th

Asian Conference Remote Sens, [R] . 1983,A- 6:1- 21.

[16] Pinter PJ.Infrared thermometry:aremotesensing technique for predicting yield in qater stressed cotton J2 [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t,1983,6:385- 395.

[17] Wiegand CL.Vegetation indices in crop assessments1 J2 [J]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1991,35:105- 119

[18] 古书琴,陈鹏狮,张玉书.水稻遥感估产的一种方法[J] .

应用气象学报,1997,8 (4) 519- 522.

[19] 黄敬峰,杨忠恩,王人潮,等.基于GIS 的水稻遥感估产模

型研究[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2,17 (3) :125- 128.

[20] 黄敬峰,王人潮,王秀珍,等. 冬小麦遥感估产多种模型

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999,25

(5) :519- 523.

[21] 李建龙,蒋平,戴若兰.GS,GPS 和GIS 集成系统在新疆北部天然草地估产技术中的应用进展[J] .生态学报,1998,

18 (5) :504- 510.

!!!!!!!!!!!!!!!!!!!!!!!!!!!!!!!!!!!!!!!!!!!!!!

葡萄柚的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郎进宝1, 曹晓滨2, 陈继府2, 包唐成2, 俞光兵2, 陈惠功2 ( 1.奉化市农林局315500; 2.宁海县农林局315600)

葡萄柚原产于拉丁美洲巴巴多斯岛, 因其丛

状结果, 状似葡萄, 故称葡萄柚。在全世界的柑

橘类中, 产量仅次于甜橙和宽皮橘, 居第三位。

其中以美国最多, 年产190 万t 以上。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以色列积极发展葡萄柚, 总面积已达

到127 万hm2, 成为该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

据研究, 葡萄柚有奇特的医疗保健功能, 主

要能防止人体肥胖, 还能防治高血压。高血压病

人在降压之后, 每天吃一个葡萄柚果实, 会稳定

血压, 促进身体健康。因此, 在日本及东南亚等

国家, 认为葡萄柚是奇特的水果, 价格也较高。

目前宁波市宁海县青珠农场与力洋镇田交朱

村对葡萄柚有引种。不过名称有所不同。青珠农

场从四川引进, 叫阿凡柚, 田交朱村从以色列引

进, 叫早香柚, 但均属同一品系。黄岩药山果木

良种场1999 年从美国引入葡萄柚, 2002 年开始结果, 1 株冠径不到1m 的幼树, 结果超过20 个。全场共种植葡萄柚0.3hm2, 到2006 年产量达30t/

hm2, 以平均价格10 元/kg 出售。在当前柑橘、苹果销势不良的情况下, 种植葡萄柚, 会增加果农的经

济效益。据黄岩药山村民反映, 2006 年一个400g 左右的葡萄柚果实要买5~6 元。我国葡萄柚的种植面积还很小, 目前市场上商品果也少, 虽有少量从国

外进口, 但价格也较高。现在黄岩的葡萄柚都是单

位或商家订购, 尚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1 葡萄柚的特性

葡萄柚不同于我国原产的文旦、香抛等柚类

水果。与我国柚类的形态主要区别是: 幼叶与叶

片上无毛, 翼叶顶部与本叶基部不重迭, 果实比

柚为小, 果面油胞平生, 种子多胚性。

1.1 适应性强

葡萄柚对热量的要求较高, 种植地区要求年

平均气温18℃以上。在高于10℃的年积温6000℃20__

第4章 遥感技术系统

目录 第4章遥感技术系统 (1) §4.1遥感平台 (1) 4.1.1 地面平台 (1) 4.1.2 航空平台 (2) 4.1.3 航天平台 (2) §4.2遥感传感器 (4) 4.2.1 传感器组成 (4) 4.2.2 传感器的分类 (7) 4.2.3 传感器的性能 (8) §4.3遥感数据的接收记录与处理系统 (10) 4.3.1 地面接收站 (10) 4.3.2 遥感数据处理中心 (11) 4.3.3 遥感基础研究与应用中心 (12)

第4章遥感技术系统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由遥感平台、传感器和遥感数据的接收、记录与处理系统组成。 §4.1 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Platform)是指装载遥感传感器的运载工具。遥感平台的种类很多,按平台距地面的高度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在不同高度的遥感平台上,可以获得不同面积、不同分辨率、不同特点、不同用途的遥感图像数据。在遥感应用中,不同高度的遥感平台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相互配合使用组成立体遥感观察网。常见遥感平台见表4-1。 表4-1可应用的遥感平台 4.1.1 地面平台 置于地面上和水上的装载传感器的固定的或可移动的装置叫做地面遥感平台,包括三角架、遥感塔、遥感车等,高度一般在100m以下,主要用于近距离测量地物波谱和摄取供试验研究用的地物细节影像,为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作校准和辅助工作。通常三角架的放置高度在0.75m~2.0m之间,在三角架上放置地物波谱仪、辐射计、分光光度计等地物光谱测试仪器,用以测定各类地物的野外波谱曲线;遥感车、遥感塔上的悬臂常安置在6~10m甚至更高的高度上,在这样的高度上对各类地物进行波谱测试,可测出地物的综合波谱特性。为了便于研究波谱特性与遥感影像之间的关系,也可将成像传感器置于同高度的

遥感在农业中的作用与发展

遥感在农业中的作用与发展 1农作物估产 遥感(RemoteSensing)即遥远的感知,指在一定距离上,应用探测仪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体,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1]。摄影照相便是一种最常见的遥感,照相机并不接触被摄目标,而是相隔一定的距离,通过镜头把被摄目标的影像记录在底片上,经过化学处理,相片便重现被摄目标的图像。从拍摄目标到再现目标所用的手段,便是一种遥感技术。遥感与其他技术结合,在农业应用中具有科学、快速、及时的特点。这对于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指导农业生产、农产品供需平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遥感估产的原理及农作物估产方法 2.1遥感估产的基本原理[2] 任何物体都具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特性,这是物体的基本特性。人眼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在可见光范围内识别各种物体的。遥感技术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利用搭载在各种遥感平台(地面、气球、飞机、卫星等)上的传感器(照相机、扫描仪等)接收电磁波,根据地面上物体的波谱反射和辐射特性,识别地物的类型和状态。农作物估产则是指根据生物学原理,在收集分析各种农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光谱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平台上的传感器记录的地

表信息,辨别作物类型,监测作物长势,并在作物收获前,预测作物的产量的一系列方法。它包括作物识别和播种面积提取、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报两项重要内容。 2.2农作物估产的方法 农作物估产在方法上可分为传统的作物估产和遥感估产两类。传统的作物估产基本上是农学模式和气象模式,采用人工区域调查方法。它们把作物生长与主要制约和影响产量的农学因子或气候因子之间用统计分析的方式建立起关系。这类模式计算繁杂、速度慢、工作量大、成本高,某些因子种类往往难以定量化,不易推广应用。遥感估产则是建立作物光谱与产量之间联系的一种技术,它是通过光谱来获取作物的生长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用绿度或植被指数(由多光谱数据,经线性或非线性组合构成的对植被有一定指示意义的各种数值)作为评价作物生长状况的标准。植被指数中包括了作物长势和面积两方面的信息,各种估产模式,尤其是光谱模式中植被指数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根据传感器从地物中获得的光谱特征进行估产具有宏观、快速、准确、动态的优点[3,4]。 农作物估产中所应用的遥感资料大致可分为3类:一是气象卫星资料,主要为美国第三代业务极轨气象卫星(NOAA系列)装载的甚高分辨率辐射仪(A VHRR)资料,其资料特点是周期短、覆盖面积大、资料易获取、实时性强、价格低廉,空间分辨率低但时间分辨率较高;二是陆地卫星(Landsat)资料,应用较多功能是专题制图仪(TM)资料,它重复周期长、价格高,但其空间分辨率高[5];三是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资料,主要用于光谱特征及估产农学机理的研究中,其中高光谱数据可提供连续光谱,可消除一些外部条件的影响而成为遥感数据处理、地面测量、光谱模型和应用的强有力的工具[6]。在遥感估产中农作物面积提取是最重要的内容。

简述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简述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简述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2、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获取,信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应用。 3、 2 。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a) 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 5、b) 地形起伏的影响 6、c) 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 7、d) 大气折射的影响 8、e) 地球自转的影响 9、3、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0、a)丰富的信息量 11、b)直观性强 12、c)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13、d)现实性强 14、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5、a)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 16、b)提高图像分类精度受到限制 17、(1)大气状况的影响 18、(2)下垫面的影响 19、(3)其他因素的影响 20、5、简要回答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 21、a)遥感影像信息选取与数字化 22、b)地理基础底图的选取与数字化 23、c)遥感影像几何纠正与图像处理 24、d)遥感影像镶嵌与地理基础底图拼接 25、e)地理地图与遥感影像的复合 26、f)符号注记层的生成 27、g)影像地图图面配置 28、h)影像地图的制作与印刷 29、1、微波遥感的特点有哪些(5分) 30、(1)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31、(2)对某些地物有特殊的波谱特征 32、(3)对冰、雪、森林、土壤等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33、(4)对海洋遥感有特殊意义 34、(5)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 35、2、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6、6分) 37、丰富的信息量;直观性强;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现实性强 38、3、遥感影像解译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39、6分) 40、直接解译标志:形状、颜色、图形、纹理、大小、阴影;间接解译标 志:相关关系。 41、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2、6分)

遥感估产技术

遥感在农业估产中的应用与发展 1 引言 遥感( Remote Sensing) 即遥远的感知, 指在一定距离上, 应用探测仪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体,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 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1]。摄影照相便是一种最常见的遥感,照相机并不接触被摄目标,而是相隔一定的距离,通过镜头把被摄目标的影像记录在底片上,经过化学处理,相片便重现被摄目标的图像。从拍摄目标到再现目标所用的手段,便是一种遥感技术。遥感与其他技术结合, 在农业应用中具有科学、快速、及时的特点。这对于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指导农业生产、农产品供需平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 遥感估产的原理及农作物估产方法 2.1 遥感估产的基本原理[2] 任何物体都具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特性, 这是物体的基本特性。人眼正是利用这一特性, 在可见光范围内识别各种物体的。遥感技术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 利用搭载在各种遥感平台(地面、气球、飞机、卫星等)上的传感器(照相机、扫描仪等)接收电磁波, 根据地面上物体的波谱反射和辐射特性, 识别地物的类型和状态。农作物估产则是指根据生物学原理, 在收集分析各种农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光谱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平台上的传感器记录的地表信息, 辨别作物类型, 监测作物长势, 并在作物收获前, 预测作物的产量的一系列方法。它包括作物识别和播种面积提取、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报两项重要内容。 2.2 农作物估产的方法 农作物估产在方法上可分为传统的作物估产和遥感估产两类。传统的作物估产基本上是农学模式和气象模式, 采用人工区域调查方法。它们把作物生长与主要制约和影响产量的农学因子或气候因子之间用统计分析的方式建立起关系。这类模式计算繁杂、速度慢、工作量大、成本高, 某些因子种类往往难以定量化, 不易推广应用。遥感估产则是建立作物光谱与产量之间联系的一种技术,它是通过光谱来获取作物的生长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用绿度或植被指数( 由多光谱数据, 经线性或非线性组合构成的对植被有一定指示意义的各种数值) 作为评价作物生长状况的标准。植被指数中包括了作物长势和面积两方面的信息, 各种估产模式, 尤其是光谱模式中植被指数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根据传感器从地物中获得的光谱特征进行估产具有宏观、快速、准确、动态的优点[3, 4]。农作物估产中所应用的遥感资料大致可分为3类: 一是气象卫星资料, 主要为美国第三代业务射仪( AVHRR) 资料, 其资料特点是周期短、覆盖面积大、资料易获取、实时性强、价格低廉,空间分辨率低但时间分辨率较高; 二是陆地卫星(Landsat) 资料, 应用较多功能是专题制图仪(TM)资料, 它重复周期长、价格高, 但其空间分辨率高[5]; 三是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资料, 主要用于光谱特征及估产农学机理的研究中, 其中高光谱数据可提供连续光谱, 可消除一些外部条件的影响而成为遥感数据处理、地面测量、光谱模型和应用的强有力的工具[6]。摘要本文从遥感估产为出发点, 绍了遥感的概念、原理、方法特点及国内外遥感估产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遥感; 农作物估产; 遥感资料; 遥感方法 17 2007年第3 期 在遥感估产中农作物面积提取是最重要的内 容。用遥感方法测算一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主要 有以下几种方法[5]。 1) 航天遥感方法。包括卫星影像磁带数字图象

遥感技术发展前沿

课程论文 题目:遥感技术发展前沿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中国·武汉 二○一二年十二月

遥感技术发展前沿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遥感技术的最新技术和以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遥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 1概述 广义上的遥感是指与物体不产生接触的情况下获取物体的有关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摄影测量是遥感领域中研究得最早的技术学科.现代意义上的遥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在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地表的信息,通过数据的传输和处理,从而实现研究地面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现代应用技术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逐步受到重视和人类社会对环境、资源危机意识的增强,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等多方面技术发展的带动下,遥感技术在多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2中国卫星遥感与定位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 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的范畴已经从当初的单一遥感技术发展到今天包括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在内的空间信息技术,逐渐深入到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与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发展与应用水平业已成为综合国力评价的重要标志之一。 2.1中国卫星遥感应用的发展 遥感技术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遥感技术的发展,将在未来15年将人类带入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各种高、中、低轨道相结合,大、中、小卫星相互协同,高、中、低分辩率互补的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将能快速、及时地提供多种空间分辩率、时间分辩率和光谱分辩率的对地观测海量数据。 自70年代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遥感技术发展与应用,跟踪国际技术前沿并努力创新,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连续四个五年计划中,给予重点支持,在遥感技术系统,遥感应用系统、GIS等方面均取得突出进展。 2.2 建立了国家级资源环境宏观信息服务体系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产生,不同地点、不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地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化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模块化和组件化、WEB GIS。WEB GIS的目的是解决分布式G玛之间的联网,实现系统资源的共享。分布式皤是当前的大趋势,主要原因是地学的数据量大,结构复杂,而且还要不断更新,只能是建立不同专业、不同地点的分布式GIS才是最佳方案。

【报告】遥感应用模型实习研究报告

【关键字】报告 遥感应用模型实习研究报告 篇一:遥感模型实习报告 遥感应用模型实习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 第一部分:大冶研究区土地使用情况分析 【实习目的】 完成研究区土地使用情况分析,通过遥感分类、空间分析将研究区内4种(批而未用、用而未尽、越界开发、用而未批)违规用地提取出来,并统计相关面积、位置数据。 【实验数据】 研究区影像数据:XXspot_area1.msi;XXspot_area1.msi 辅助数据:大冶批次用地建设用地红线.wp 【实验要求】 要求:1)制定提取方案 2)数据处理 3)要求成果以影像制图输出、数据报表的形式输出; 【参照方案】 方案一:使用第一部分中的遥感变化监测方法进行提取分析;方案二:利用 遥感分类提取建设用地图层,再利用空间分析进行4种违法违规用地的提取分析。 本实验采用方案二。 【实验步骤】 1.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 XX年影像监督分类XX年影像监督分类 2.提取出的建设用地层和红线区如下图。 3.变化检测 Change=XX-XX 4.空间查询 变化图层Chang与建设用地红线进行查询。 5.提取结果 批而未用部分未批先用部分 用而未尽部分越界开发部分 6.土地利用情况总体一览图: 7.误差分析 因MAPGIS K9无法进行叠加分析,只好根据各种用地情况来手动分类,效果并不好。 第二部分:遥感反演与建模 【实习目的】 遥感技术的特征使得其可以实现大面积的同步监测,较传统实地点对点监测有不可比拟

的优势。本实习通过太湖区域遥感技术叶绿素监测处理应用过程来学习简单的遥感反演与建模方法。 【实验数据】 研究区影像数据:HJ1B-CCD1-451-76-XX1006-LXX0180174; 太湖区域TM数据(L2级);HJ1B-CCD1波谱响应函数;太湖矢量数据;实测叶绿素样点浓度数据; 【实验要求】 要求:辐射定标、几何校正、大气校正、反演模型的建立、遥感反演过程、反演结果验证等内容。 注意:软件要求ENVI4.7以上版本。 【参照方案】 目前利用遥感技术可反演的水质参数包括:叶绿素a(Chl-a)、悬浮物(TSM)、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透明度(SD)、溶解氧 篇二:XX 遥感应用模型实习指导书-实习二-stu XX年遥感应用模型课程实习 实习二:高光谱数据处理 高光谱数据基础处理 【实习目的】 利用RSP完成高光谱遥感数据常规处理,理解熟悉遥感高光谱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数据】 研究区影像数据:见文件夹 【实验要求】 要求:完成高光谱遥感数据常规处理。 【参照方案】 一:高光谱数据的导入 1.高光谱数据读入:主菜单—>高光谱分析—>数据导入—>导入Hydice,弹出如下图所示 对话框: 导入原始文件和波段信息文件,设置好结果文件路径,点击确定按钮,弹出“原格式数据转换”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设置各参数,特别注意的是,根据导入高光谱数据类型,设置相应的象元信息、图像行列数和波度数,若不对应,原格式数据转换就会失败。 2. 高光谱数据输入:在RSP中打开高光谱数据,查看其影像信息,并根据成图目的,选择不同的波段组合。(R:73/24,G:39/79,B:20/8) 3. 查看影像立方体:高光谱分析—>影像立方体,弹出“高光谱立方体”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输入影像后,根据需要设置其颜色组合及颜色查找表。二:光谱库处理 1. 光谱库基本操作:主菜单—>高光谱分析—>光谱库,打开光谱库子系统,如下图所

(完整版)遥感应用

干旱等灾害的监测 干旱及监测 由于从植被指数反演出的地表绿度与植物的生长状态及其密度密切相关,因此,植被指数可用于监测对作物生长不利的环境条件,尤其是对在干旱环境的监测。 植物冠层温度升高是植物受到水分胁迫和干旱发生的最初表征。因此,土地表面温度可用于干旱监测。 距平植被指数A VI :分析NDVI 的变化与短期的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A VI 作为监测干旱的一种方法,它以某一地点某一时期多年的NDVI 平均值为背景值,用当年该时期的NDVI 值减去背景值,即可计算出A VI 的变化范围,即NDVI 的正、负距平值。正距平反映植被生长较一般年份好,负距平表示植被生长较一般年份差。一般而言,距平植被指数为 -0.1~-0.2表示旱情出现,-0.3~-0.6表示旱情严重。 条件植被指数 VCI VCI 的缺点是未考虑白天的气象条件如净辐射、风速、湿度等对热红外遥感的影响及土地表面温度的季节性变化 条件温度指数TCI 强调了温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即高温对植物生长不利 归一化温度指数 条件植被温度指数 雷达土壤水探测 水的介电常数和干土介电常数有很大的差别,水的介电常数大约为80,而干土介电常数仅为3左右。一般土壤可以看成是水和干土的混合,因而土壤的介电常数会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并且,电磁波散射模型已表明雷达回波的后向散射系数直接受土壤介电常数的影响。这就构成了微波遥感探测土壤湿度的物理基础。 雷达土壤水探测的优势:(1)雷达土壤水探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微波遥感不受光照、云雾等天气条件的影响,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工作的特点。 (2)特别是长波段微波能够穿透植被,并对土壤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土壤水反演 通过统计后向散射系数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确定土壤水分预测的经验方程。 水平、垂直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有很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04;同时,从两个极化数据的回归线来看,整体上裸土的水平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略小于垂直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 20cm 深土壤含水量和后向散射系数的散点图,裸土后向散射系数与土壤含水量正相关,后向散射系数对土壤含水量 较敏感。和水平同极化相比,垂直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对土壤含水量更为敏感 。由于两种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和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都没有达到显著性,因而,其它因素(如土壤粗糙度、土壤质地等)对后向散射系数的影响不可忽略。 选择土壤含水量相近而后向散射系数偏差较大的样点对1和4、3和7,找出点1、3、4、7对应的数字照片。对照实验图片来看,点1、3对应的地表粗糙度较大,点4、7对应的地表粗糙度较小。因而,可以断定:在土壤含水量一致的情况下,粗造度越大, 、 越大。比较地表粗造度对 、 的影响,粗糙度对 影响小,对 影响大。 结合小扰动模型来分析后向散射系数对粗造度的敏感性 。 敏感性分析和对粗糙度的影响都表面,VV 极化更适合土壤水份的反演。 和裸土的水平、垂直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之间的相关性相比,小麦地的水平、垂直同极化的相关性明显降低。小麦冠层后向散射系数因极化方式不同有明显的差异 裸土水平、垂直同极化后向散射有很高的线性相关性;与水平同极化相比,垂直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和20cm 深土壤含水量有更好的相关性 土壤含水量和地表粗糙度是裸土后向散射系数的重要影响因素 冬小麦麦地水平、垂直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 ,水平同极化后向散射与20cm 深土壤含水量有较好的相关性;垂直同极化后向散射和10、20cm 深土壤含水量都有很好的相关性,并且其相关性都达到显著 ; 冬小麦麦地后向散射系数受小麦覆盖度和土壤含水量影响,水平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和覆盖度、土壤含水量都有较好的相关性,并且和小麦覆盖度的相关性已达到显著 。垂直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和土壤含水量相关性达到显著。因而,可以用垂直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预测土壤含水量,用水平同极化后向散射预测小麦覆盖度。 农情监测 1、主要方法:农情地面监测和农情遥感监测 2、农情地面监测依靠全国各地的农情监测站点,按照规范的要求,定期收集本地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田间管理、作物长势、各种灾害以及作物产量等信息,逐级上报 存在问题:客观性、时效性、点上数据难以反映宏观的整体情况 3、农情遥感监测主要应用遥感技术,对农业资源、环境与作物生长过程的监测与分析。即应用遥感技术采集并分析耕地、草地的数量、质量、利用状况,以及主要农作物的面积、长势、灾害和产量等农情信息,为相关政府部门、生产者、消费者提供信息支持。 4、监测的主要内容:农作物长势监测指对作物的苗情、生长状况及其变化的宏观监测 遥感估产,农作物种植面积估算、农作物单产及总产预测,一直是农业遥感研究的重点。 农业灾害监测,我国在水灾遥感监测方面的研究较多;在 100 ?--=min max min i NDVI NDVI NDVI NDVI VCI

遥感估产的基本原理

遥感估产的基本原理 遥感是一种远离目标,通过非直接接触而测量、判定和分析目标的技术。任何物体都具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特性,这是物体的基本特性。遥感估产是根据生物学原理,在收集、分析各种作物不同光谱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卫星传感器记录地表信息、辨别作物类型、监测作物长势,并在作物收获前预测作物的产量。它包括2项重要内容:作物识别与播种面积提取、长势监测与产量预报。 遥感估产的意义 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动态监测和产量的及时、准确预测,对于国家粮食政策的制定、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粮食贸易都有重要意义。谁能较早、准确地掌握各种粮食的生产信息,谁就会在世界粮食贸易中掌握主动权,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灾害、粮食产量损失的预测对国计民生、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估产的方法 传统的农作物估产是采用人工区域调查方法,该方法速度慢、工作量大、成本高。现代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宏观、快速、准确、动态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粮食作物产量的估算之中,成为卫星遥感与农业交叉的研究重点。 遥感估产的程序 1.遥感信息爱取与处理遥感信息源的选取首先要考虑满足技术要求,同时也要兼顾经济效 益,好的信息源对估产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遥感枯产区划农作物生长的动态监测和估产是大面积的应用,需要将自然条件、社会环 境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地区归类,以便于作物生长状况的监测与估产模型的构建。 3.地面采样点布设及观测为了得到高精度的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必须在地面布设足够的 样点,监测作物实际生长状况和产量,作为遥感信息的补充和验证。

4.建立背景数据库建立数据库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收集和存储了估产区自然环境 等方面的信息。 5.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提取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提取是农作物估产中的关键。 6.长势及灾害监测监测的主要方法是对不同生长期的植被指数监测,根据植被指数的变化 以及与资料的对比,就可以及时获得各种作物在不同生长期的长势,由长势情况就能预测出作物的趋势产量。 7.建立遥感佑产模型建立遥感估产模型是农作物估产的核心问题,模型的好坏直接决定估 产的精度。 8.佑算总产并对其精度进行评估“精度”直接标志着整个估产结果的可信度,随着经济的 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估产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卫星遥感估产模型评价 估产模型构建是农作物估产的核心问题,建立一个优秀的模型是进行高效、高精度遥感估产的必要条件。估产方法主要有:统计预报法、数值模拟估产法、遥感估产法、遥感一数值模拟估产方法。 1.统计预报法 统计预报法以概率论和统计学理论为基础,不考虑作物产量形成的复杂过程,直接把众多影响作物产量的因子,诸如温度、水分、日照等,与产量之间作相关分析,建立多因子统计回归关系。该方法的优点是将产量与气象因子直接挂钩,便于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缺点是模型过于简单,难以反映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而且随着相关因子的增多,寻求稳定的统计规律就越难,甚至有些因子是无法用数字确切表达的。 2. 数值模拟估产方法 作物数值模拟估产是以相似性原理为依据,以分析作物生长发育的物理过程、物理机制和环境条件为手段,设法将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的规律表述为有关的物理学定律,并用数学语

遥感技术系统及其技术原理是什么

遥感技术系统及其技术原理是什么?试举例说明其农业应用。 概念: 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结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例如航空摄影就是一种遥感技术。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大大推动了遥感技术的发展。现代遥感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等环节。完成上述功能的全套系统称为遥感系统,其核心组成部分是获取信息的遥感器。遥感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多光谱扫描仪、成象光谱仪、微波辐射计、合成孔径雷达等。传输设备用于将遥感信息从远距离平台(如卫星)传回地面站。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彩色合成仪、图像判读仪和数字图像处理机等。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它是60年代在航空摄影和判读的基础上随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渐 形成的综合性感测技术。任何物体都有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特征。航空航天遥感就是利用安装在飞行器上的遥感器感测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特征,并将特征记录下来,供识别和判断。把遥感器放在高空气球、飞机等航空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空遥感。把遥感器装在航天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天遥感。完成遥感任务的整套仪器设备称为遥感系统。航空和航天遥感能从不同高度、大范围、快速和多谱段地进行感测,获取大量信息。航天遥感还能周期性地得到实时地物信息。因此航空和航天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军事的很多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例如应用于气象观测、资源考察、地图测绘和军事侦察等 遥感技术系统包括:信息源即波谱特征 spectrum feature、信息的获取 Information obtain、信息的接收 Receive、信息的处理 Processing(辐射校正、姿态校正、几何校正、增强处理等)、信息的应用 applying 空间信息获取系统 地球表面地物目标空间信息获取主要由遥感平台、遥感器等协同完成。 遥感平台 (Platform for Remote Sensing ) 是安放遥感仪器的载体,包括气球、飞机、人造卫星、航天飞机以及遥感铁塔等。 遥感器 ( Remote Sensor) 是接收与记录地表物体辐射、反射与散射信息的仪器。目前常用的遥感器包括遥感摄影机、光机扫描仪、推帚式扫描仪、成像光谱仪和成像雷达。按其特点,遥感器分为摄影、扫描、雷达等几种类型。 遥感数据传输与接收 空间数据传输与接收是空间信息获取和空间数据应用中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 遥感器接收到地物目标的电磁波信息,被记录在胶片或数字磁带上。从遥感卫星向地面接收站传输的空间数据中,除了卫星获取的图像数据以外,还包括卫星轨道参数、遥感器等辅助数据。这些数据通常用数字信号传送。遥感图像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时,经常采用二进制脉冲编码的 PCM 式( pulse code modulation: 脉冲编码调制)。由于传送的数据量非常庞大,需要采用数据压缩技术。 卫星地面接收站的主要任务是接收、处理、存档和分发各类地球资源卫星数据。地面站接收的卫星数据通常被实时记录到 HDDT(high density digital tape,高密度磁带) 上,然后根据需要拷贝到 CCT(computer compatible tape ,计算机兼容磁带 ) 、光盘、盒式磁带等其他载体上。 CCT 、光盘、盒式磁带等是记录、保存、分发卫星数据等最常用的载体。 遥感图像处理 遥感图像处理是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对遥感图像加工的各种技术方法的统称。遥感图像

作物估产

我们学遥感应用模型这门课做过冬小麦估产模型的 题目:给出冬小麦估产的技术流程: 1。遥感数据的选择 2。所需要的背景数据(不宜过略,不宜过细) 3。对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大气,集合校正) 4。遥感数据所能提供的参数描述(LAI,NDVI) 5。产量估计模型(不宜过详细,应有输入输出) 6。整体框架(A4<=2页) 冬小麦估产的技术流程 一、冬小麦估产应用的遥感资料 冬小麦估产中应用的遥感资料主要为三类。一是气象卫星资料, 主要为美第三代业务极轨气( TIROS-N/NOAA 系列) 装载的甚高分辨率辐射仪(AVHRR) 资料; 二是陆地卫星(Landsat) 资料, 应用较多的是专题制图仪(TM) 资料; 其三是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资料。从资料应用形式上, 卫星遥感数据有磁带数据和卫星像片两种,AVHRR 数据应用以磁带数据为主, TM 数据则二种兼用。航空遥感资料为航空像片, 地面遥感资料多为实测的冬小麦光谱物征离散数据。不同的遥感资料具有不同的特点。气象卫星资料探测周期短、覆盖面积大、资料易获取、实时性强、价格低廉, 时间分辨率高但空间分辨率较低; 陆地卫星资料重复周期较长、价格高, 但空间分辨率高。 信息源与估产精度:冬小麦遥感估产的精度与采用的信息源有很大关系, 其中单产估产模型的建立受信息源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影响, 特别是精确的冬小麦播种面积的估测, 与采用信息源的几何分辨率密切相关。因此, 高的遥感估产精度需要有高的几何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信息源的保障。但由于受估产成本的限制, 为节省估产费用, 一般省级以上的大范围冬小麦遥感估产多采用廉价的气象卫星资料, 由于时间分辨率高, 进行冬小麦长势监测及单产模型建立较为适宜, 但难以准确提取冬小麦面积信息。省级以下的冬小麦遥感估产则可采用陆地卫星资料, 以提高估产的精度。因此,综合考虑估产的信息源、精度及成本, 应根据情况综合应用各种遥感资料以及非遥感辅助资料, 冬小麦长势监测及单产估测应以气象卫星资料为主, 而冬小麦面积估测则可以陆地卫星资料为主, 或应用航空遥感资料。 二、所需要的背景数据 冬小麦产量是其光合作用的产物, 叶绿素对其产量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准确提取冬小麦叶绿素信息是小麦遥感估产的关键。根据研究, 叶绿素a、b 在可见光内有两个吸收峰, 一个是0145μm (兰光) , 另一个是01675μm (红光) , 而在0155μm (绿光) 附近反射率较大。在017μm 附近反射率急剧增加, 形成突出的峰值。因此, 红光和近红外波段是冬小麦信息提取、产量估测的最佳波段。另一方面, 冬小麦的叶绿素含量随小麦出苗至收获各不同的生育阶段是不断变化的, 因此其不同生育期的反射光谱特性亦有差异。具体表现为随小麦生育进程的推进, 在可见光区的反射率逐步增加, 而在近红外光区的反射率则逐步下降。尤

遥感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遥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目前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介绍了遥感技 术在农业、海洋、资源、环境、军事等方面的应用,介绍了遥感技术的应用现 状并结合遥感技术在各研究方面的发展现状,结合河口海岸的研究方向,解析 了遥感技术在河口海岸研究方面的应用,并对遥感技术在未来研究中的发展趋 势预测分析。 关键词:遥感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与成熟,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 中韩秀梅 , 张建民等人对遥感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现状做了分析【1】,蒋兴伟 , 宋清涛等对遥感在海洋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2】,陆灯盛 , 游先祥等人对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3】,张文若 , 康高峰 , 王永等人以煤炭资源为例分析了遥感技术在资源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4】,罗红霞 , 阚应波等人通过高光谱影像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像进行研究【5】,卫亚星 , 王莉雯 , 刘闯 . 等人研究了遥感技术在土壤侵蚀方面的应用【6】,张万增等对遥感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了探讨【7】。通过前人的研究发现,遥感技术在农业病虫害的 防治、资源的勘探、环境污染的防治、军事防御等方面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和 成熟。文章总结了遥感技术在各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在各研究领域的应用,并 对遥感技术在未来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1遥感的概念及分类 1.1 遥感的概念 遥感( RS) , 这是 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 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 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 1.2 遥感的分类 目前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遥感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按遥感平台的高度分类大体上可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2)按所利用的电磁波的光谱段分类可分为可见反射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三种类型。 (3)按研究对象分类可分为资源遥感与环境遥感两大类。( 4)按应用空间尺度 分类可分为全球遥感、区域遥感和城市遥感。 2遥感技术的应用 2.1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2.1.1农业资源调查及动态监测 农业资源调查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草场、农田等农业资源的调 查以及结束后的评价,提供农业资源的准确数值和分布图件。农业部遥感应用 中心于 2000 年设立草地遥感监测和预警系统。该项目是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

湖北省农业遥感估产信息系统

[湖北省农业遥感估产信息系统] 详细设计说明书 (报名编号K20090241) 项目书拟制人______柳菲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梅新____________ 所在学校_______湖北大学_____________ [二0 0九年十月十日]

详细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湖北省农业遥感估产系统是基于MapGIS7.0平台进行的二次开发,该软件主要是利用湖北省的卫星影像中农作物生长期的光谱特征信息,借助相关算法,完成对相关农作物的估产监测。本详细设计说明书就是对该项目进行详细设计,进一步明确系统结构,划分各个功能模块,实现农作物产量监测的自动化,效率化。 1.2背景 a.[待开发系统的名称:湖北省农业遥感估产系统] b.任务提出者:梅新老师 开发者:柳菲,董康,黄奎,陈津晶,郑培蓓 用户:农业监测相关部门 1.3理论基础 a:孕穗期 b:抽穗期 c :乳熟期 d :成熟期 图水稻穗期不同生育期光谱特征 由上图可分析出,在水稻四个生育时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成熟期,光谱特征区别最明显的为第一个反射峰附近,在第一个反射峰区,孕穗期与抽穗期光谱特征最为相似,反射率也最低,乳熟期次之,成熟期最高;在反射谷区,反射率与反射峰区相似。分析原因,孕穗期,水稻剑叶全部露出叶鞘,抽穗期,20%穗子顶端从剑叶叶鞘中露出,这两个时期水稻茎叶发育最茂盛,故对太阳辐射吸收最多,反射的较少,乳熟期,穗子顶部的子粒达到正常谷粒的大小,颖壳充满乳浆状内物,茎叶由盛转衰,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开始减少,成熟期,穗上有80%以上的谷粒呈现该品种固有的颜色,叶片开发变黄,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更多,反射率更高。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水稻产量监测,在水稻移栽时期,水稻种植区的水深一般在2-15cm,影像中的水稻种植区是表层水体和秧苗的混合光谱特征,在移植的50-60天后,即孕穗期,水稻冠层几乎覆盖整个水稻种植区,影像中的水稻种植区是茂密的植被。选取水稻

00遥感应用模型综述

00遥感应用模型综述 国内发展概况(MAPGIS):集成性高;专业化解译;二次开发方式多 误差:观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精度:观测、计算或估计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精确程度:通俗的定义为测量值的小数点位数 不确定性:表达一个特定的数据特性的不可信性或不可知性的有用概念 真实性检验,通过独立的手段评价来自系统输出的数据产品质量的过程。 定标,是定量地定义系统对已知和可控的系统输入信号响应过程。 真实性检验计划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选择少量测量点和时间段的地面测量数据进行产品真实性检验; 第二阶段对时空范围更广的地面测量点和测量时间段的数据进行产品真实性检验; 第三阶段通过在统计上具有全球时空分布代表性的地面独立测量值系统评价数据产品的精度,并估计其不确定性。 开展多传感器数据产品间的比较真实性检验。 陆地遥感数据产品真实性检验一般框架:“自下而上”的真实性检验框架,基本构成是根据不同的地表类型或生物群落的全球分布,在全球设置一定数据量的真实性检验样地,每个样地内有若干基本采样单元,每个ESU内进行一定数量的单点测量,然后通过一定的转换方法将单点测量值转换到ESU尺度上;再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立基本采样单元与样地之间的尺度转换关系,得到样地水平上的地表参数值;最后,通过全球不同地表类型多个样地与陆地遥感数据产品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评价全球遥感数据产品的精度。 BRDF(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自入射方向的地表辐照度的微增量与其所引起的反射方向的反射辐射亮度增量比值 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1)辐射传输模型(假设水平均匀,如农田作物,SAIL模型),优点:较好描述植被冠层内部的多次散射;缺点:水平均匀的假说往往与实际地表不符2)几何光学模型(GO) 几何光学模型把植被简化为立方体、圆锥、椭球或圆柱等离散的几何实体,以简洁的形式描述了产生离散植被反射和热辐射方向性的主要原因,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3)混合模型 如:将几何光学模型与辐射传输模型结合。具体方法:将传感器视场内的地物目标仍按几何模型一样处理成具有一定形状和空间分布特征的组分。群体内部的每个单体组分的处理方法类似于辐射传输模型,每个单体组分被看作有更小单元组成的具有一定光学性质的散射体集合。

遥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分析

遥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分析(ENVI) ----实现遥感地物定量化识别的高级工具ENVI李静(适普软件有限公司,北京,100044) 摘要:本文阐述了遥感技术在近些年以至今后应用发展的新趋势,阐述了遥感地物定量化的意义和内涵, 介绍了实现遥感地物定量化分析的高级工具ENVI, 分析了应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ENVI的高光谱分析工具 进行地物识别和遥感地物定量化分析的流程。 关键词:遥感信息,定量化,多光谱,高光谱,分类,地物识别 一、当前遥感技术发展态势 遥感技术在八十年代由于陆地卫星的上天,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它不仅使遥感技术成为很多行业 跨入高新技术门槛的有力手段,而且也大大促进了遥感学科的研究工作。二十年来,广大遥感工作者不仅 对遥感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对遥感应用技术也进行了广泛探讨并进行了实践和应用,为遥感技术的 进一步发展准备了足够的技术诸备。但是由于遥感数据源限制等多种原因,实用化一直受到人们的怀疑。 90年代以来,随着遥感传感器以及小卫星技术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以及全球一体化的需求,遥感 技术再次迎来一个发展高峰。这一次高峰具有以下特点: 1、遥感数据源的突飞猛进: 现代遥感史以20世纪60年代末人类首次登上月球为重要里程碑,随后美国宇航局(NASA)、欧空局 (ESA)和其他一些国家,如加拿大、日本、印度和中国先后建立了各自的遥感系统。所有这些系统已提 供了大量从太空向地球观测而获取得有价值的数据和图片。随着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卫星 遥感影像分辨率有了很大提高,包括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地 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1)(后更名为陆地卫星1号(Landsat-1),标志着地球遥感新时代的开始)。1972年 以后,美国发射了一系列陆地卫星,包括陆地卫星 1 号至 7 号,所携带的传感器由四波段的多光谱扫描仪 (MSS,分辨率为 80m)发展到80年代初投入使用的专题制图仪(TM,7 个波段,分辨率除第 6波段的 120 米外,其余皆为30m),再到 1999 年 4月发射升空的陆地卫星 7 号所搭载的增强型专题制图仪 ETM+(增 加了分辨率为15米的全色波段)。到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法国发射的SPOT卫星上载有20m(10m) 的高分辨率传感器(HRV分辨率为20m,全色波段为10m)。印度发射的IRS卫星上载有6.25m分辨率的全 色波段。1999年9月,美国空间成像公司(Space Imaging Inc.)发射成功的小卫星上载有IKONOS传感器, 能够提供1m的全色波段和4m的多光谱波段,是世界上第一颗商用1米分辨率的遥感卫星。此外,SPIN-2 卫星数据由俄国返回式卫星从80年代至今获得, 它提供2米和10m分辨率全色影像数据及DEM和立体像 对。 由韩国太空研究院所有的KOMPSA T卫星数据从2000年开始可以提供6.6米分辨率的全色波段数据和 13 米多光谱(四个波段)数据。适普公司代理上述 IKONOS 和 SPIN-2 卫星数据的国内销售业务,因此可 以将应用与研究良好的有机结合起来,并提供数据增值服务。 另一方面,低空间高时相频率的 A VHRR(气象卫星 NOAA系统系列,星下点分辨率为1km)以及其 他各种航空航天多光谱传感器亦相继投入运行,形成现代遥感技术高速发展的盛期。除了常规遥感技术迅 猛发展外,开拓性的成像光谱仪的研制已在80年代开始,并逐渐形成了高光谱分辨率的新遥感时代。 由于高光谱数据能以足够的光谱分辨率区分出那些具有诊断性光谱特征的地表物质,而这是传统宽波 段遥感数据所不能探测的,使得成像光谱仪的波谱分辨率得到不断提高。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研制的第一

遥感技术应用概述

遥感技术应用概述 很多人以为遥感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其实这些技术早就已经深入大家的生活。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LandSat),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因此,遥感技术已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下面就三个方面介绍一下遥感技术: 一、“3S”技术的涵义: 包括RS、GPS、GIS。 RS即遥感技术是指从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同时接收来自多颗卫星的电波导航信号,测量地球表面某点准确地理位置的技术系统;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用以输入、存储、编辑、分析、显示空间信息及其属性信息的地理资料系统。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地图数据或图形数据;第二类是文字数据或非图形数据。 二、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 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平方公里。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 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例如,法国SPOTS5卫星重复覆盖地球周期为1-5天,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气象卫星一天能收到两次图像。美国气象卫星(meteorological 和satellite 缩合)每30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 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还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三、遥感技术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