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统计》课程大纲

《数理统计》课程大纲
《数理统计》课程大纲

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备注说明:

1.带*内容为必填项。

2.课程简介字数为300-500 字;课程大纲以表述清楚教学安排为宜,字数不限。

0270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

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3级研究生开始使用) 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 一级学科名称:统计学(代码: 0270 ) 二级学科名称: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代码: 027001 ) 二级学科名称:经济统计(代码: 027002 ) 二级学科名称:应用统计(代码: 027003 ) 二级学科名称:管理统计与决策(代码: 027004 ) 二级学科名称:数量金融与保险精算(代码: 027005 )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本学科情况介绍 1、本学科建设时间较长,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我校统计学学科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建立于1958年,1994年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广州市系统工程研究所,以社会、经济、科教、环境等领域中的复杂大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一系列统计分析研究工作。1997年开始招收硕士生,2009年开始招收博士生。2011年我校统计学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予权。本学科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8人,其中博士18人,博士生导师7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统计局以及国家软科学基金等30余项,省部级项目30项,合计获得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项。出版学术专著9部,教材12部。在《Biometrika》《Statistica Sinica》、《中国科学》、《统计研究》、《金融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 2、主要研究方向稳定,特色鲜明,学科带头人影响大。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数理统计、经济统计理论与方法、管理统计与决策分析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如,本学科在时间序列分析领域已成为国内主要研究中心之一,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第八届泛华统计国际学术会议就是2010年在我校召开的。 3、学术交流频繁,学术地位高。五年来,本学科组织了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香港等海外10多所高校与研究所开展了频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有20多人次参加国际会议并做大会报告。通过多年的建设,统计学科已经形成了以下特色研究方向: 非参数统计、金融统计、统计建模、试验设计、模糊统计、经济统计与管理决策。这些方向拥有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科研实力雄厚, 学术成果突出, 专业特色鲜明。 三、培养目标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守纪律,品德优良,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专业上具有较深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负相关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培养德智全面发展的,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从事统计学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工作及其他相关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四、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专业学科组领导下的导师负责,导师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对研究生的培养要贯彻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的原则,教学中应贯彻教学相长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学习方式以自学为主,导师的指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理统计期末复习题1

2009期末复习题 注:这份答案是在2009年最后一晚做出来的,时间比较紧,所以可能有些地方不严谨,有什么错误还请各位多包涵。 处理一个问题有很多合理的办法,这份答案所列出的只不过代表个人的想法,仅供参考。 这份答案算是送大家的新年礼物吧,预祝大家期末考试顺利,一年都有好运 孟帅 1. 设随机变量X 和Y 相互独立,且都服从正态分布N(0,32),而 921,,,X X X 和921,,,Y Y Y 分别是来自总体X 和Y 的样本,则统计量U = 29 22 21 921Y Y Y X X X ++++++ 服从什么分布?为什么? 解:分子分母同除以9得到 服从N (0,1), 服从X 2(9)分布,因此U 服从 t (9)分布(课本92页) 2.某大学来自A,B 两市的新生中分别抽取10名和11名男生调查身 高,测得他们的身高分别为cm x 176=,cm y 172=,样本方差分别为3.1121=S , 1.92 2=S 。不妨设两个城市的男生的身高分别服从正态分布),(2 1σμN 和 ),(22σμN ,求21μμ-的 95%的置信区间,并请在0.05水平下判断两个城 市的男生身高是否相等? 解: 但是 未知,构造111页) 9 1i X ∑9119i i X =∑ 92 1 3 i i Y =()∑ 22 212σ=σ=σ2σ1 2 X Y --μ-μ

。 =10, =11, =11.3, =9.1, =176, =172。代入T 表达式得到 T= 。 T 服从t ( + -2)查附表7得到 =2.093 得到 的置信区间为: (1.088,6.912) 这个区间不包含0,可以直接判定在0.05水平下两城市男生身 高不相等。如果想严谨一点就在进行假设检验: 原假设:两城市男生身高相等;备择:两城市男生身高不等。 检验统计量 ,和 比较。 如果T 大于 ,拒绝原假设,否则接受。 3.随机调查了某校200名沙眼患者,经用某种疗法治疗一定时期后治愈168人,试求总体治愈率的95%置信区间。 解:样本率p=0.84,用大样本正态近似法求解,置信区间为: ( , )(课本115页) S ω1n 2n 21 S 22 S X Y 1n 2 n ()1241.3915 -μ-μ() 12μ-μ()2 19t 0.05X Y -()219t 0.05() 2 19t 0.052 p u α-2 p u α+

数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数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教材:四川大学数学学院邹述超、何腊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出,2002年8月。 参考书:袁荫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四川大学数学学院概率统计教研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指导》 总学时:60学时,其中:讲课50学时,习题课10学时。 学分:3学分。 说明: 1.生源结构:数三的学生是由高考文科生和一部分高考理科生构成。有些专业全是文科生或含极少部分理科生(如:旅游管理,行政管理),有些专业约占1/4~1/3的理科生(国贸,财政学,经济学),有些专业全是理科生(如:国民经济管理,金融学)。 2.高中已讲的内容:高中文、理科都讲了随机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独立事件的概率,即教材第一章除条件概率以及有关的内容以外,其余内容高中都讲了。高中理科已讲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包括二项分布、几何分布)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统计基本概念、频率直方图、正态分布、线性回归。而高中文科则只讲了一点统计基本概念、频率直方图、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的简单计算。 3.基本要求: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异大,不同专业学生对数学课重视程度的差异大,这就给讲授这门课带来一定的难度,但要尽量做到“分层次”培养学生。高中没学过的内容要重点讲解,学过的内容也要适当复习或适当增加深度。讲课时,既要照顾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多举基本例子,使他们掌握大纲要求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也要照顾数学基础好的学生,使他们会做一些综合题以及简单证明题。因为有些专业还要开设相关的后继课程(如:计量经济学),将用到较多的概率统计知识;还有一部分学生要考研,数三的概率考研题往往比数一的难。 该教材每一章的前几节是讲述基本概念和方法,习题(A)是针对基本方法的训练而编写的,因此,这一部分内容须重点讲解,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每一章的最后一节是综合例题,习题(B)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可以选讲部分例题,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可选做(B)题。 建议各章学时分配(+号后面的是习题课学时): 第一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一、基本内容 随机事件的概念及运算。概率的统计定义、古典定义及公理化定义。概率的基本性质、加法公式、条件概率与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事件的独立性,独立随机试验、

教学大纲__统计计算

《统计计算》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1113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 学分:3 适用对象:统计学 先修课程:概率论、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 毕业要求: 1.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完整的统计知识体系 2.计算机编程技能与经济学基本常识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统计计算是统计学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统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在培养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解决一些统计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学习统计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和解决与统计计算问题有关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随机数的产生,包括离散随机数和连续随机数的产生、常用分布函数与分位数的计算、随机模拟方法、EM算法、优化与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其中随机数的产生、常用分布函数与分位数的计算、随机模拟方法和优化与求解非线性方程组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这四章需要细讲、精讲。为了

使学生学以致用,本课程授课中对各种算法的程序实现贯穿始终。上机实验课要求学生能够能够自己编写程序实现算法。课后作业包括某些算法性质的证明和程序实现,学生需要自学程序中的代码。课程考核方式采用隔周上机实验测试再加期末论文的形式。平时每次测验10分,总共测试7次,平时成绩70分。期末论文30分,总分100分。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随机数 第一节伪随机数的产生 第二节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教学重点在统计计算课程的意义,任意分布随机数与均匀随机数之间的关系,难点在均匀随机数的产生方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所属专业:物理学 课程性质:必修 学分:3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一门学科;它有着深刻的实际背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军事和工农业生产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概率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概率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后续相关课程:统计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需要用到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级数、极限等数学知识与计算方法。它又为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等课程提供了数学基础,起了重要作用。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同济大学数学系编,工程数学–概率统计简明教程(第二版),高等教 育出版社,2012. 主要参考书: 1.浙江大学盛骤,谢式千,潘承毅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J.L. Devore,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fifth ed.)概率论与数 理统计(第5版)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随机事件 1.1 样本空间和随机事件; 1.2 事件关系和运算。

第二章事件的概率 2.1概率的概念;2.2 古典概型;2.3几何概型;2.4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第三章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 3.1 条件概率; 3.2 全概率公式; 3.3贝叶斯公式;3.4 事件的独立性; 3.5 伯努利试验和二项概率。 第四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4.1 随机变量及分布函数;4.2离散型随机变量;4.3连续型随机变量。 第五章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5.1 二维随机变量及分布函数;5.2 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5.3 二维连续随机变量;5.4 边缘分布; 5.5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第六章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 6.1 一维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6.2 多元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第七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7.1数学期望与中位数; 7.2 方差和标准差; 7.3协方差和相关系数; *7.4大数律; 7.5中心极限定理。 第八章统计量和抽样分布 8.1统计与统计学;8.2统计量;8.3抽样分布。 第九章点估计

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19年

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全日制或非全日制)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需要,能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分析与管理、数据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愿为社会主义建设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2、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外文资料和使用外文写作论文的能力;具备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及数学软件进行科学计算以及借助互联网阅读专业资料的能力。 4、身心健康、德才兼备。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设置以下研究方向: 1、数理统计与金融学 2、随机分析 3、统计学习算法 4、统计与大数据分析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半。硕士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论文等工作。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实践环节,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其中 1、学位课:不少于19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9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13学分。 3、实践环节:2学分。 五、实践环节 硕士研究生应参加学术活动、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学术活动为

课程名称统计假设检验

课程名称:统计假设检验 一、课程编码:11-070104-003-07 课内学时: 48 学分: 3 二、适用学科专业:统计学 三、先修课程:高等概率论,高等数理统计,实变函数。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博士研究生掌握统计假设检验理论,以及Neyman-Pearson原则,了解众多假设检验问题的实际背景,掌握各种检验方法及统计思想,掌握似然函数的中心作用及各种特定的数学证明方法。 五、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博士研究生选讲与课堂讨论。 六、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 一般判决问题 8学时 1.1 统计推断和统计判决、最优判决函数 1.2 判决问题的设定 1.3不变性和无偏性 1.4贝叶斯和极小极大判决函数 1.5 极大似然 1.6 完全族、充分统计量 2 概率背景 10学时 2.1 概率与测度 2.2 统计量与子族 2.3 条件期望与概率 2.4 条件概率分布 2.5 充分性的刻画 2.6 指数族 3 一致最有效检验 12学时 3.1 Neyman-Pearson基本引理 3.2 单调似然比分布族 3.3 置信界 3.4 基本引理的推广 3.5 最不利分布 3.6 正态分布均值和方差的检验 4 无偏性的理论与初步应用 8学时 4.1 假设检验的无偏性 4.2 单参数指数族 4.3 相似性与完全性 4.4 多参数指数族的一致最有效无偏检验 4.5 符号检验 5 无偏性在正态分布中的应用和置信区间 10学时 5.1 与充分统计量独立的统计量 5.2 正态分布参数的检验

5.3 两正态分布均值与方差的比较 5.4 置信区间和检验族 5.5 无偏置信集 5.6 回归 5.7 贝叶斯置信集 5.8 二元正态中的独立性检验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成绩以百分制衡量。成绩评定依据:平时选讲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八、参考书及学生必读参考资料 1. Lehmann E L, Romano J P.Testing Statistical Hypotheses (3rd ed)[M].New York:Springer,2005. 2. 陈希孺. 数理统计引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九、大纲撰写人:徐兴忠

应用数理统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五 1 试检验不同日期生产的钢锭的平均重量有无显著差异?(=0.05) 解 根据问题,因素A 表示日期,试验指标为钢锭重量,水平为5. 假设样本观测值(1,2,3,4)ij y j =来源于正态总体2 ~(,),1,2,...,5i i Y N i μσ= . 检验的问题:01251:,:i H H μμμμ===不全相等 . 计算结果: 表5.1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 . 查表0.95(4,15) 3.06F =,因为0.953.9496(4,15)F F =>,或p = 0.02199<0.05, 所以拒绝0H ,认为不同日期生产的钢锭的平均重量有显著差异. 2 考察四种不同催化剂对某一化工产品的得率的影响,在四种不同催化剂下分别做试验 试检验在四种不同催化剂下平均得率有无显著差异?(=0.05) 解 根据问题,设因素A 表示催化剂,试验指标为化工产品的得率,水平为4 . 假设样本观测值(1,2,...,)ij i y j n =来源于正态总体2 ~(,),1,2,...,5i i Y N i μσ= .其中

样本容量不等,i n 分别取值为6,5,3,4 . 检验的问题:012341:,:i H H μμμμμ===不全相等 . 计算结果: 表5.2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查表0.95(3,14) 3.34F =,因为0.952.4264(3,14)F F =<,或p = 0.1089 > 0.05, 所以接受0H ,认为在四种不同催化剂下平均得率无显著差异 . 3 试验某种钢的冲击值(kg ×m/cm2),影响该指标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含铜量A , 试检验含铜量和试验温度是否会对钢的冲击值产生显著差异?(=0.05) 解 根据问题,这是一个双因素无重复试验的问题,不考虑交互作用. 设因素,A B 分别表示为含铜量和温度,试验指标为钢的冲击力,水平为12. 假设样本观测值(1,2,3,1,2,3,4)ij y i j ==来源于正态总体2 ~(,),1,2,3,ij ij Y N i μσ= 1,2,3,4j = .记i α?为对应于i A 的主效应;记j β?为对应于j B 的主效应; 检验的问题:(1)10:i H α?全部等于零,11 :i H α?不全等于零; (2)20:j H β?全部等于零,21:j H β?不全等于零; 计算结果: 表5.3 双因素无重复试验的方差分析表 查表0.95(2,6) 5.143F =,0.95(3,6) 4.757F =,显然计算值,A B F F 分别大于查表值, 或p = 0.0005,0.0009 均显著小于0.05,所以拒绝1020,H H ,认为含铜量和试验温度都会对钢的冲击值产生显著影响作用. 4 下面记录了三位操作工分别在四台不同的机器上操作三天的日产量:

(完整)高等数理统计2011

南昌大学研究生2010~2011学年第 2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编号: ( A )卷 课程名称: 高等数理统计 适用专业: 数学 姓名: 学号: 专业: 学院: 考试日期: 2011年6月19日 考试占用时间: 150分钟 考试形式(开卷或闭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累分人 签名 题分 15 15 20 25 25 100 得分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页,请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或破损。如有立即举手报告以便更换。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证明题: (15分) 得分 评阅人 设1(0,1):X N ,2(0,4):X N ,且1X 与2X 独立,求112=+Y X X 与212=-Y X X 的联合分布。

二、计算题:(15分) 得分 评阅人 设总体X 有密度函数201 ()0 <P X 。

三、综合题:(20分) 得分 评阅人 (1) 检查Poisson 布族的完备性; (2) 判断分布族{(1),0,1,2,;0}θθθθ=-=>L x p x 是否为指数族;

四、应用题:(25分) 得分 评阅人 设1,,L n X X 为独立同分布变量,01θ<<, 11Pr(1)2θ-=-=X , 11Pr(0)2==X , 1Pr(1)2θ ==X , (1) 求θ的1?θMLE 并问1 ?θ是否是无偏的; (2) 求θ的矩估计2 ?θ ; (3) 计算θ的无偏估计的方差的C-R 下界。

高等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近代物理实验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方法 二、课程代码:S06070101025 三、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al Methods on Advanced Physics 四、课程负责人:徐建文 五、学时:48学时 六、课程性质:专业方向理论课/选修 七、适用专业:研究生统计专业 八、选课对象:统计类专业 九、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测度论 十、课程教材:茆诗松、王静龙、濮晓龙编著.高等数理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十一、参考书目: 陈希孺编著,数理统计引论.科学出版社,1981 茆诗松、王静龙编著,数理统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十二、开课单位:数理学院 十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为统计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而开设的。课程目的是使得学完该课程的学生能够进入数理统计各个分支的学习和研究。本课程致力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体现了数理统计的现代发展,能为学生进入理论研究领域和实际应用领域打下扎实的基础。 十四、课程基本要求: 1. 基本概念 理解统计结构、乘积结构以及可控结构等概念;了解常用的分布族,包括Gamma分布族、Beta分布族、Fisher分布族、t分布族、多项分布族、多元正态分布族等;理解统计量的定义及秩序统计量等常见的统计量;理解统计量的渐进分布;掌握统计量的充分性和完备性;理解指数型分布的含义。 2.点估计 了解评价估计优劣的常见标准,包括均方误差、偏差、相合性以及渐进正态性等概念;理解UMVUE 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信息不等式的含义和有效估计的概念;掌握参数的矩估计方法、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和最小二乘方法;掌握位置参数和尺度参数的同变估计的计算。 3. 统计决策理论与Bayes分析 理解统计决策问题的概念;掌握统计决策问题的三个基本要素;掌握常用的损失函数;理解决策函数、风险函数的概念;掌握最小最大决策的概念;掌握决策函数的容许性的概念;理解Stein效应的概念;掌握单参数指数族和最小最大估计的容许性;掌握Bayes风险准则和Bayes公式;掌握Bayes 后验风险准则和共轭鲜艳分布;掌握Bayes估计的常见性质。

数理统计

《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基础理论课 适用专业:统计开课学期:4 总学时数: 56 总学分数:3.5 编写年月: 2007.5 修订年月:2007.7 执笔:邱红兵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以概率论为基础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数理统计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具有一定的解决随机现象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是对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归纳的研究,主要对随机现象统计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推断分析。 本课程是数学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概率论为基础,研究如何用有效的方式收集、整理和分析受到随机性影响的数据,从而为随机现象选择和检验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随机现象的性质、特点和统计规律作出推断和预测,进而为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应用其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包括如何进行参数估计,如何进行统计假设检验,如何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等。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建立统计思维方式。同时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统计推断两个基本问题: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简单随机样本的分布;经验分布;样本的原点矩和中心矩,特别是样本均值、样本方差。 第一章抽样分布(12学时) 本章内容: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总体、样本、抽样、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顺序统计量; χ分布,t分布和F分布;多元正态经验分布函数;几个重要分布:Γ分布,2 分布与正态二次型;抽样分布;分位数。 本章要求: 1、理解总体、样本、抽样、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的概念; 2、理解顺序统计量及经验分布函数的概念; χ分布,t分布和F分布的定义,以及三种分布的性质; 3、掌握2

应用数理统计试题库

一 填空题 1 设 6 21,,,X X X 是总体 ) 1,0(~N X 的一个样本, 26542321)()(X X X X X X Y +++++=。当常数C = 1/3 时,CY 服从2χ分布。 2 设统计量)(~n t X ,则~2X F(1,n) , ~1 2 X F(n,1) 。 3 设n X X X ,,,21 是总体),(~2 σu N X 的一个样本,当常数C = 1/2(n-1) 时, ∑-=+-=1 1 212 )(n i i i X X C S 为2σ的无偏估计。 4 设)),0(~(2σεε βαN x y ++=,),,2,1)(,(n i y x i i =为观测数据。对于固定的0x , 则0x βα+~ () 2 0201,x x N x n Lxx αβσ?? ? ?- ???++ ??? ?????? ? 。 5.设总体X 服从参数为λ的泊松分布,,2,2,, 为样本,则λ的矩估计值为?λ = 。 6.设总体2 12~(,),,,...,n X N X X X μσ为样本,μ、σ2 未知,则σ2的置信度为1-α的 置信区间为 ()()()()22 2212211,11n S n S n n ααχχ-??--????--???? 。 7.设X 服从二维正态),(2∑μN 分布,其中??? ? ??=∑??? ? ??=8221, 10μ 令Y =X Y Y ???? ??=???? ??202121,则Y 的分布为 ()12,02T N A A A A μ??= ??? ∑ 。 8.某试验的极差分析结果如下表(设指标越大越好): 表2 极差分析数据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在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要求基础上,我们提出本学科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如下: 研究生必须认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热爱祖国,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追求和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简称硕士生)必须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统计方法和技能;掌握本学科的现代概率论理论。在所研究方向的范围内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见附表一。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年,课程学习与论文写作交叉进行,论文工作时间一般在入学的第三个学期开始。对于要求提前毕业的硕士生需要考核其学分是否修满,是否已经在核心期刊发表至少1篇主攻方向的学术论文,并且是论文的第一或第二作者。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附件二 硕士生所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其中学位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必修课)不低于16学分。 五、文献阅读 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对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的需求,我们拟定在入学的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末指导硕士生进行文献阅读,其间每周定期安排指导教师与学生讨论所阅读的文献,文献阅读的形式是以学生讲解,指导教师提问的方式进行。阅读文献达到的标准是以能够掌握本人主攻方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了解该方向的前沿领域研究问题。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是否达到其主攻方向的文献阅读要求来决定是否给学生文献阅读的学分。考核通过,获得1个必修学分。 六、开题报告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硕士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确定选题,在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的写作,组织系内有关专家对报告进行论证,经修订后由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开题报告应包含如下内容:论题;论文的基本构思或大纲;论题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已阅读过的和准备阅读的资料;疑点和难点;解决的途经及方法,使用的工具等。考核通过,获得1个必修学分。 七、中期考核 在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期间必须对其进行一次中期考核,时间为入学第三学期末,考核的方式和内容是按照数学研究所的统一要求。凡不符合要求者,令其重做,并延期毕业论文答辩。

0270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 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 一级学科名称:统计学(代码: 0714 ) 二级学科名称:数理统计(代码: 071401 ) 二级学科名称:应用统计(代码: 071402 ) 二级学科名称:社会经济统计(代码: 071403 ) 二级学科名称: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和精算(代码: 071404 )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本学科情况介绍 1、本学科建设时间较长,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我校统计学学科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建立于1958年,1994年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广州市系统工程研究所,以社会、经济、科教、环境等领域中的复杂大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一系列统计分析研究工作。1997年开始招收硕士生,2009年开始招收博士生。本学科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8人,其中博士18人,博士生导师4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统计局以及国家软科学基金等30余项,省部级项目30项,合计获得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项。出版学术专著9部,教材12部。在《Biometrika》《Statistica Sinica》、《中国科学》、《统计研究》、《金融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 2、主要研究方向稳定,特色鲜明,学科带头人影响大。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数理统计、经济统计理论与方法、管理统计与决策分析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如,本学科在时间序列分析领域已成为国内主要研究中心之一,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第八届泛华统计国际学术会议就是2010年在我校召开的。 3、学术交流频繁,学术地位高。五年来,本学科组织了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香港等海外10多所高校与研究所开展了频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有20多人次参加国际会议并做大会报告。通过多年的建设,统计学科已经形成了以下特色研究方向: 非参数统计、金融统计、统计建模、试验设计、模糊统计、经济统计与管理决策。这些方向拥有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科研实力雄厚, 学术成果突出, 专业特色鲜明。 三、培养目标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守纪律,品德优良,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专业上具有较深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负相关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培养德智全面发展的,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从事统计学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工作及其他相关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四、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专业学科组领导下的导师负责,导师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对研究生的培养要贯彻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的原则,教学中应贯彻教学相长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学习方式以自学为主,导师的指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专业内容介绍

应用数理统计吴翊李永乐第三章假设检验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第三章 假设检验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某电器元件平均电阻值一直保持Ω,今测得采用新工艺生产36个元件的平均电阻值为Ω。假设在正常条件下,电阻值服从正态分布,而且新工艺不改变电阻值的标准偏差。已知改变工艺前的标准差为Ω,问新工艺对产品的电阻值是否有显着影响(01.0=α) 解:(1)提出假设64.2:64.2:10≠=μμH H , (2)构造统计量36 /06.064 .261.2/u 00 -=-= -= n X σμ (3)否定域???? ??>=???? ??>?? ??? ??<=--21212 αααu u u u u u V (4)给定显着性水平01.0=α时,临界值575.2575.22 12 =-=- α αu u , (5) 2 αu u <,落入否定域,故拒绝原假设,认为新工艺对电阻值有显着性影响。 一种元件,要求其使用寿命不低于1000(小时),现在从一批这种元件中随机抽取25件,测 得其寿命平均值为950(小时)。已知这种元件寿命服从标准差100σ=(小时)的正态分布, 试在显着水平下确定这批元件是否合格。 解: {}01001:1000, H :1000 X 950 100 n=25 10002.5 V=u 0.05H x u αμμσμα-≥<====->=提出假设:构造统计量:此问题情形属于u 检验,故用统计量:此题中:代入上式得: 拒绝域: 本题中:0.950.950 u 1.64u 0.0u H =>∴即,拒绝原假设认为在置信水平5下这批元件不合格。 某厂生产的某种钢索的断裂强度服从正态分布( )2 ,σ μN ,其中()2 /40cm kg =σ。现从一

北航应用数理统计考试题及参考解答

北航2010《应用数理统计》考试题及参考解答 09B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设总体X 服从正态分布(0,4)N ,而12 15(,,)X X X 是来自X 的样本,则22 110 22 11152() X X U X X ++=++服从的分布是_______ . 解:(10,5)F . 2,?n θ是总体未知参数θ的相合估计量的一个充分条件是_______ . 解:??lim (), lim Var()0n n n n E θθθ→∞ →∞ ==. 3,分布拟合检验方法有_______ 与____ ___. 解:2 χ检验、柯尔莫哥洛夫检验. 4,方差分析的目的是_______ . 解:推断各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是否显著. 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 βX ε中,β的最小二乘估计?β 的协方差矩阵?βCov()=_______ . 解:1?σ-'2Cov(β) =()X X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设总体~(1,9)X N ,129(,, ,)X X X 是X 的样本,则___B___ . (A ) 1~(0,1)3X N -; (B )1 ~(0,1)1X N -; (C ) 1 ~(0,1) 9X N -; (D ~(0,1)N . 2,若总体2(,)X N μσ,其中2σ已知,当样本容量n 保持不变时,如果置信度1α-减小,则μ的 置信区间____B___ . (A )长度变大; (B )长度变小; (C )长度不变; (D )前述都有可能. 3,在假设检验中,就检验结果而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B___ . (A )拒绝和接受原假设的理由都是充分的; (B )拒绝原假设的理由是充分的,接受原假设的理由是不充分的; (C )拒绝原假设的理由是不充分的,接受原假设的理由是充分的; (D )拒绝和接受原假设的理由都是不充分的. 4,对于单因素试验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设T S 为总离差平方和,e S 为误差平方和,A S 为效应平方和,则总有___A___ .

高等数理统计实验报告

《高等数理统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不同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原理及其算法实现 二、实验内容 1.针对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原理及算法实现 2.以指数分布为例的反函数方法的随机数生成 3.针对正态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原理及算法实现 4.基于Box–Muller算法的随机数生成及算法实现 5.基于舍选抽样法算法的随机数生成及算法实现 三、实验过程 1.均匀分布随机数生成 方法一:迭代取中法 原理: 这里在迭代取中法中介绍平方取中法 , 其迭代式如下 : 其中,是迭代算子,而则是每次需要产生的随机数。 第一个式子表示的是将平方后右移位,并截右端的位。 而第二个式子则是将截尾后的数字再压缩倍,显然 :。 注: 迭代取中法有一个不良特性就是若初始随机数参数以及初始值选择不恰当,最后结果容易退化成0. 附结果验证: (1)当初始值为123456,s=2时,部分结果如下, 所有结果均不退化为0

(2)当初始值为12345,s=2时,部分结果如下:注:当迭代次数达到48次时,随机数则退化为0 (3)当初始值为12345,s=1时,部分结果如下:注:当迭代次数达到4次时,随机数则退化为0

方法二:乘同余法 = = 其中,是迭代算子,而则是每次需要产生的随机数,为参数; 注: 这里的参数选取是需要一定理论基础的,否则所产生的随机数的周期将较小,相关性会较大。 附图: 当迭代次数为300次时,p值为0.54: 当迭代次数为1000次时,p值几乎为1

方法三:混合同余法(又称线性同余法LCG) 混合同余法是加同余法和乘同余法的混合形式,其迭代式如下 =( = 其中,是迭代算子,而则是每次需要产生的随机数,为参数; 一般而言,高的是2的指数次幂(一般2^32或者2^64),因为这样取模操作截断最右的32或64位就可以了 在的条件下,参数按如下方式选取: ,取附近的数 为任意非负整数 注: 参数,,选取直接影响了伪随机数产生的质量 该随机数的生成方法在某一周期内成线性增长的趋势,但是在大多数场合,这种极富“规律”型的随机数是不适用的 使用场合:LCG不能用于随机数要求高的场合,例如不能用于Monte Carlo模拟,不能用于加密应用。不过有些场合LCG有很好的应用,例如内存很紧张的嵌入式中,电子游戏控制台用的小整数,使用高位可以胜 附结果验证: 当迭代次数为1000时,p值几乎为1

人大数理统计-精品课程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精品课程 项目简介 课 程 名 称 数理统计 所 属 学 院 统计学院 课 程 类 别 学科基础 所 属 专 业 统计学 开 设 学 期 第4学期 课 程 负 责 人 田茂再 申 报 日 期 2009年12月14日星期一 教务处制

一、申报课程及课程负责人基本情况 学院名称 统计学院 课程名称 数理统计 课程类别 公共课 (通识课:是 否 ) 学科基础课√ 专业课 (在相 应项目打√) 姓名 田茂再性别男 民族 土家 出生年月 职务 职称教授最高学历博士 研究专长 数理统计 联系电话 E-mail mztian@https://www.360docs.net/doc/3011686473.html, 近3年担任本课程教学情况近几年本人一直担任《高等数理统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课程负责人简 况 曾获奖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职称 学历 担任本课程教学情况 田茂再 男 教 授 博士 吕晓玲 女 讲 师 博士 刘文卿 男 讲 师 硕士 王 星 女 副教授 博士 课程 主要 教师 简况 二、课程简介(包括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考试方式、教学环节、使用教材、课程获奖情况等) 教学内容: 本课程涵盖了数理统计的主要内容,具体涉及到: 1)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内容包括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

2)有关试验设计的一些内容: 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及列联表分析; 3)延伸和扩展,包括非参数统计和贝叶斯估计。 授课方式: 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同时兼备课外的机器学习、软件操作等指导,并安排由助教负责的习题课和讨论班。习题课摒弃了教师单一讲解习题的惯有模式,采用简单习题学生讲解,教师点评,难题教师讲解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扎实地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能力。 考试方式 笔试(70%)+平时成绩(30%) 教学环节: 以老师讲课为主,适当结合实际上机、习题课、讨论班 使用教材: 教科书:Dennis D. Wackerly,《Mathematical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参考书:John Rice,《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third edition) 陈希孺,《高等数理统计》 卯诗松,《数理统计》 三、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授课对象:统计各专业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学 分:4学分 主讲教师:田茂再,教授, 博士生导师 指定教材:Dennis D. Wackerly,《Mathematical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教学目的: 《数理统计》是我校统计专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与培养学生有关数理统计知识方面的基础技能,培养学生对统计结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

计算数学-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103)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硕士应达到的要求:①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及时跟踪学科发展动态。②具有项目组织综合能力和团队工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公关能力及和谐的人际关系。③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④广泛获取各类相关知识,对科技发展具有敏感性。⑤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能流利阅读专业文献,有较好的听说写译综合技能。 (五)本专业主要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加强应用现代统计方法解决社会、经济和自然科学等领域中有关数据收集和推断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工作。 二、学习年限 学制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试验设计与分析、面板(纵向)数据分析、可靠性统计与生存分析等。主要导师有:岳荣先、吴鑑洪、王蓉华、吴月琴、许佩蓉等教授和副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试验设计与分析 主要研究基于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广义线性模型及混合效应模型的最优设计与稳健设计等。 (二)面板(纵向)数据分析 主要研究高维因子分析,面板(纵向)数据模型的随机效应和序列相关性检验,高维纵向数据的特征筛选和变量选择,基于这些数据的模型检验等。 (三)可靠性统计与生存分析 可靠性统计主要研究寿命试验与加速寿命试验在全样本和不完全样本场合下产品性能参数的点估计、区间估计以及拟合检验等问题。生存分析主要研究关于参数生存模型(包括Cox比例风险模型、转换模型等)的统计推断、变量选择以及删失数据的处理。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27学分) (一)必修课程(不少于23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5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2学分) 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1学分) 综合外语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2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