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特点及优劣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特点及优劣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特点及优劣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特点及其优劣资本主义是一种以人的财产的多寡,来决定人的政治权利和分配决策权的有无的思想理念和国家政治制度及社会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在国家政治制度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以财产资格限制人的政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在社会经济制度上最显著的特点是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制度,以资本限制人的分配决策权。

政治特点: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的各国,由于各自的具体国情不同和历史状况不同而表现出两类不同的趋势。

一类是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充分发展。这一类型的国家实行的是政党政治、公民自由的体制,同时以较为健全的代议制度,即议会政治制度作为实际上的保证。这些国家都经过激烈的资产阶级革命,对旧制度、旧传统和旧习俗打击和消灭得比较彻底,遗留下来的旧残余势力相对较少。由于革命造成观念上的根本性变化,使得这些国家在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上遇到的障碍较少,进程也相对顺利。

英法美三国虽然都是走政治民主道路的类型,但还是各有其特点。英国以自由主义改革著称,法国以共和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为突出表现,美国则典型地体现了两党政治的制衡作用。英国由于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进一步促进了自由主义改革,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英国实行两党制政治,自由党和保守党相互之间斗争激烈,但在自由主义改革问题上分歧明显小于一致性,其中政治改革成效尤为显著。美国的两党制的制衡作用是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显著特点,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稳定政治局势和促进经济发展。法国的共和派和保皇派经过长期斗争,最终确立共和制度,共和制的确立是法国政治民主道路取得优势的表现,但要使之健全起来,还要经过不少曲折。20世纪初,各类性质的政党纷纷建立,出现了多党制的政党政治,法国已步入更成熟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另一类型是封建专制色彩比较浓厚的德、俄、日等国,这些国家没有经历过比较彻底的革命,在政治上较多地保留了旧的封建残余,统治方式未发生根本变化,旧传统根深蒂固。由于奉行专制主义和高压政策,这些国家逐渐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德国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容克地主是帝国政权中的主导力量,军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个政治领域。俄国以沙皇专制为特征的整个官僚机构和官吏队伍一直完整地保留着,成为专制主义制度的中枢,国家政权掌握在以沙皇为首的贵族地主手中,对内专制主义和对外扩张主义是19世纪末俄国政策的主要特征。日本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呈现出垄断、专制、侵略三位一体的特点,垄断的方式是在政府的扶植下走上垄断之路,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军国主义得到发展。

经济特点:

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基础上,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特征,正是在这一经济关系基础上,产生了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基础上的根本利益矛盾。

为利润而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资本家垫付的资本由不变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可变资本(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组成,二者价值的比率被称为资本的有机构成,它是二者技术构成的价值表现。可变资本是资本家支付雇佣劳动的工资,

雇佣劳动在工作日中超出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无偿地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因而是“可变”的。衡量可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剩余价值量与可变资本的比率,构成剩余价值率即剥削率。从商品拜物教形态的现象看,剩余价值表现为资本自我增殖的利润。

产业部门内部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之间的竞争,迫使单个企业不断寻求新技术的发明与应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达到获取超额利润以提高利润率的目的。部门内的竞争,随后又通过部门内的企业兼并等渠道,将先进技术标准化,从而消除了个别企业先已存在的超额利润;而个别企业又在提高利润率刺激的驱动下,再次企图用先进技术突破标准技术,依次循环往复。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企业对新技术开发能力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下降,单个企业的以至整个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都会提高,这又引起了部门利润率下降的趋势。但是,资本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的竞争结果,会导致利润率在产业各部门之间平均化的趋势,使得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通过生产价格,从低的部门中相对地获得“转移利润”。刺激资本流动的同样动因及其利润率平均化趋势,也发生在产业部门的资本与商业、银行金融业的资本之间,从而实现了后者对产业资本初始利润的分割。从长期趋势来看,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致使平均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它揭示了以利润为唯一生产目的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和内在的对抗性。

优劣性: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确立和发展,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它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生产力,积累了空前的社会物质财富;它开辟了世界市场,不断把世界上各个孤立地区的人群从互相隔绝状态中解放出来,逐步融为一体;它创造了政治文明改变了世界的政治面貌,使民主共和制度为一切文明民族所认同;它所创造的一系列可操作性的政治规范则陂证明使颇具效果的社会管理方式而称为人类文明的公共财富;它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得民主、平等、自由等等成为人类社会所追求的共同理想与新年的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它创造了空前灿烂的资本主义文化,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文化素质和社会价值观念。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曾对人类物质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这些缺陷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暴露无遗,集中体现为对他国的掠夺和剥削、经济活动盲目、破坏可持续发展等。分裂的资本所有权与生态环境的公共性质、资本仅仅从量上无限追求剩余价值的本性与生态环境在质上的整体相关性、私有资本之间对抗的性质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的共享要求等等方面都是对立的,概括起来说就是,资本的自发本性与人类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社会化生存组织所要求的自觉性在根本上是对立的。资本私有制与在他自身内部高度发育起来的社会化和科技化的生产力体系的这种对抗性质,已经再次成为这种生产方式继续存在下去的障碍。严重的两极分化、国内资源枯竭、市场饱和、环境污染、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经济危机。

国家开放大学2019《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任务3

.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任务3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5题,共30分) 题目1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席候选人名单的是()选择一项: A. 全国人大常委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C. 中共中央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题目2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国家主席、副主席候选人的当选,其所得票数必须() 选择一项: A. 超过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 B. 超过全体代表的半数 C. 全体一致 D. 超过全体代表的四分之三 题目3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的是()。 选择一项: A. 国家主席 B. 国务院总理 C. 全国人大委员长 D. 外交部长 题目4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设立于()。 选择一项: A. 1953年

C. 1954年 D. 1952年 题目5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国务院每届任期为5年,总理任职年限为()。 选择一项: A. 无限制 B. 只能任职一届 C.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三届 D.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题目6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由( )。 选择一项: A. 地方同级人大裁决 B.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C. 国务院裁决 D. 全国人大裁决 题目7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 选择一项: A. 五级 B. 三级 C. 二级 D. 四级 题目8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我国的省作为一级政区的行政地位基本成形于() 选择一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全)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 上篇总论 第一讲导论(3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本章主要阐明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一)“经济”的最初含义 讲解要点:古汉语含义、西方文献的含义 “经济”一词在我国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西腊思想家色诺芬(约公元前面430—354年)。他在《经济论》一书中,首次把奴隶主组织和管理奴隶制经济用“经济”一词来概括,意指家庭管理。现代西方文献中“经济”一词的含义就是从希腊文“家庭管理”演变而来的。 (二)经济学的出现 讲解要点:出现的时期、人物 可供研究的文献资料表明,经济学的出现是在奴隶社会产生以后的事情。色诺芬《经济论》的问世表明西方出现了经济学。之后,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在其所著的《政治学》一书中详细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他的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虽然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经济学原理就被一些思想家所重视,并对许多重要的经济现象和过程作过考察,但是经济学只是作为一门统一科学的某些要素,远未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讲解要点:政政治经济学的提出、政治经济学学科产生的脉络、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及局限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在欧洲流行的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早的理论探讨。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安·德·蒙克莱田(1575--1622年),在其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 随后“政治经济学”一词被广泛使用,表示对整个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重商主义最早冲破自然经济束缚,开始从宏观上考察社会经济现象,并提出了一些经济政策,但是,由于这种理论探讨仅局限于流通过程,并且只就考察到的经济现象作些肤浅的解释,未能揭示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因此,重商主义理论只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前史”。 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它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期。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威廉·配第(1623--1687年)创始,亚当·斯密(1723--1790年)集其大成,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最后完成的。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批判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的规律,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服务。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把理论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继而接触到剩余价值问题。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不完善的,古典经济学家们都没有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从而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不能把资本主义理解为历史发展中的过渡形式,而把它看作是合乎人性的、合乎自然的、绝对和永恒的社会生产方式。 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出现: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产业革命的发展使机器大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主要形式,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公开化和尖锐化,资产阶级需要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辩护的理论,于是,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便应运而生,并于19世纪30年代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占据统治地位。庸俗政治经济学抛弃或歪曲劳动价值理论,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庸俗成分;不研究经济现象的内部联系,而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的表面现象,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理论”来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辩护。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及其根本变革 讲解要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许多国家中确立,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日益暴露,工人运动有了迅速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进行指导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简答汇总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2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 (3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答:(1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它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于某种特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各个阶级都从本阶级利益出发,采取拥护或者反对的态度,因而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阶级性。各个不同阶级,都有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性质不同的政治经济学。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又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无产阶圾利益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社会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3.如何正确看待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答:(1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本质。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体系和总体内容来看,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经济理论。 (2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无论是重商主义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还是当代西方经济学,都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批判其中的糟粕,吸取并改造其中有价值的成分,为我所用。特别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其理论体系和根本内容是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但是,它在发展和管理社会化大生产,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实行政府调控,在经济增长与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在实行与发展股份制经济,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借鉴意义。 4.什么是劳动、劳动对象及劳动资料? 答: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5.什么是生产资料?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答: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6.生产力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答:(1 )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 )构成生产力的因素。生产力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构成,还包括管理等其他因素。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它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国家开放大学2019《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任务4

.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任务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5题共30分) 题目1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公民,可以被选举为人民法院院长,或者被任命为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 选择一项: A. 21岁 B. 22岁 C. 23岁 D. 20岁 题目2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军事法院的设置、撤销和人员编制由()决定 选择一项: A. 国防部 B. 中央军委 C. 全国人大 D. 最高人民法院 题目3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一般() 选择一项: A. 每年举行一次 B. 每季举行一次 C. 每两年举行一次 D. 每半年举行一次 题目4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按照中国共产党“十三大”的设想,干部分类管理体制中,群众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

选择一项: A. 由各级党委管理 B. 由中共中央管理 C. 由所在组织或单位依照各自的章程或条例进行管理 D. 实行类似于公务员制度的管理 题目5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中国公务员职位分类中,体现工资待遇的是() 选择一项: A. 职务 B. 职类 C. 职级 D. 职称 题目6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公务员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受到辞退的时限之一是一年内累计超过() 选择一项: A. 30天 B. 20天 C. 15天 D. 25天 题目7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提升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基层工作经历() 选择一项: A. 3年以上 B. 5年以上 C. 2年以上 D. 4年以上 题目8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支出。 二因素由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流通规律。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只绵羊=2把斧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支出。 二因素由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流通规律。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只绵羊=2把斧子 绵羊:作为使用价值出现。主动作用,通过斧子表现自己的价值,处于相对价值形式。 斧子:作为价值出现。被动作用,不表现自己的价值,充当表现材料,起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 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的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价值第一次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缺陷:价值表现不完全,特殊等价形式的商品是没有穷尽的。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二

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5题共15分) 1.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席候选人名单的是() A.宪法制度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国国家主席的任职年龄要求是年满() A.25周岁 B. 35周岁 C. 45周岁 D.55周岁 3.国家主席、副主席连选连任不得超过() A. 不得超过10年 B.不得超过15年 C.不得超过20年 D. 无限制 4.国家主席第二顺位补缺候选人是()。 A. 国家副主席 B. 全国人大委员长 C.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D.国务院总理 5.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的是()。 A. 国家主席 B. 全国人大委员长 C. 国务院总理 D.外交部长 6.在我国所授予的勋章和称号中,具有最高荣誉等级者的授予人是()。 A.中共中央总书记 B. 全国人大委员长 C. 国务院总理 D.国家主席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设立于()。 A. 1951年 B. 1952年 C. 1953年 D. 1954年 8.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 A.中共中央书记处 B.国务院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 9.国务院每届任期为5年,总理任职年限为()。 A.只能任职一届

B.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C.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三届 D.无限制 10.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人选的是()。 中共中央政治局 B. 中共中央书记处 C. 全国人大常委会 D. 国务院总理 11.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 )。 A.一季度召开一次 B. 两个月召开一次 C. 每月召开一次 D. 不定期召开 1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属于()。 A. 国务院组成部门 B. 国务院直属机构 C.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D.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13.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由()。 A.全国人大裁决 B. 地方同级人大裁决 C.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D.国务院裁决 14.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所编制和汇编的本级年度总预算草案,经本级政府审定后,报财政部的时间是() A.当年12月30日前 B. 下一年1月10日前 C. 下一年1月30日前 D. 下一年2月15日前 15.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 A.二级 B. 三级 C. 四级 D. 五级 16.从城市功能和能力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城市的主体是() A. 镇 B.县级市 C.地级市 D.副省级市 17.我国的省作为一级政区的行政地位基本成形于()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18.目前我国的副省级市有()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字母含义总结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字母含义总结: m剩余价值m′剩余价值率 c不变资本 v可变资本 c+v总资本 c/v资本有机构成W商品价值 v+m新价值 K成本价格(或生产成本) p利润 p′利润率 Pˉ平均利润 P′ˉ平均利润率 G商品 C预付资本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公式总结: 1. m′=m/v(p141) 2. 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3.劳动价值率=产品量/劳动时间(p41) 4.利润率=利润额/预付资本*100﹪(p72) 5.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必要劳动价值*100﹪ 6.n=U/u(p81,n周转次数,U“年”,u 一定量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 7.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量(p83) 8.积累率=(m+m/x)/m(m/x代表资本家消费的那一部分,此公式出现于计算各部类积累的题型中,老师讲题时未用此公式) 9.W=v+c+m(p153,马克思的算法)同时W=K+m(资本家的算法) 10. p′=m/C(p154)11.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p155) 12.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M)/社会总资本(P155) 13.生产价格=K+p(p156) 14.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产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总额)(p158) 以第二题开头的计算题纸: 2.a.v=100*0.4=400 c=1000*(19.2+2.4)=21600 m=(12*2-0.4-19.2-2.4)*1000=2000 W=v+c+m=24000 b.劳动力价值=0.4(因为马克思认为,工资付给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p148-149) 新价值=v+m=0.4+2=2.4 c.必要劳动时间=(0.4/0.4+2)*12=2小时(因为必要劳动时间创造出的必要劳动价值,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出的是剩余价值,时间和价值具有正比关系) d.m′=m/v=2/0.4*100%=500% e.当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时,v不变,c=21600*2=43200 W=24*1000*2=48000 m=48000-43200-400=4400 4400-2000=2400 3.a.m=W-v-c=30*(1.88*22.65-1.88*1 4.9) =437.1 b.m′=m/v=437.1/32.4=1351.5% 4.W=160 c=100*1+10=110 v=10 m=W-c-v=40 新价值=v+m=50 m′=m/v=400% 剩余劳动时间=【40/(10+40)】*10=8小时 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时,W=320 v=10 c=220 m=90 m后-m前=90-40=50 5.a.c=60000/(5*12)+16000=17000 v=50*80=4000 m= m′*v=4000 W=c+v+m=25000 每千克面纱的社会价值=25000/10000=2.5 b.c=60000/(5*12)+16000*1.5=25000 v=4000 m=W-c-v=15000*2.5-25000-4000=8500 m后-m前=4500 m′=m/v=8500/4000=212.5% 6.a.v=5 v+m=12 c=60+5=65 W=v+c+m=65+12=77 b. m′=m/v=7/5=140%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商品和货币 商品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货币 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价值规律 价值与价格,供求关系与价格。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主要作用及其实现。说明:本章的名称从原来的“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基础”改为“商品和货币”,但内容未变。只是删掉“商品、价值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

社会经济关系”知识点,但这个观点在有关知识点还是要讲的。此外,“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两个知识点的位置作了调整。 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的总公式。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来源。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 劳动力和劳动的科学区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再生产既是产品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资本主义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及其对工人就业的影响。 资本循环和周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资本循环和周转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作业2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 作业二讲评 一、单选题 1、B 2、A 3、D 4、D 5、B 6、C 7、A 8、D 9、B 10、C 二、多选题 1、ABC 2、ABDE 3、BCDF 4、ABCD 5、ABC 三、辨析题 1、错。法律未经国家主席公布,不能生效。 2、对。在实践上,需要冠以国务院名义的重大决策通常都是中共中央的既定决策,而 并非国务院的独立行政行为。 3、错。地方政府不具有独立的政治和行政地位,基本上是中央政府设置在地方的分治机构 4、错。行政法规的法律等级和效力仅次于法律。 5、错。民族乡不具有民族自治地方的法律地位,只是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农村一般行 政地方。 四、简答题 1、我国国家主席的基本职权包括哪几个方面? (1)国家主席的对内职权:公布法律;任免权;发布命令;荣典权。(5分) (2)国家主席的对外职权: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5分) 2、总理负责制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一,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工作,国务院的工作由总理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总理是国务院的惟一法定责任人和最高领导人。(2分) 第二,在国务院内部,实行总理负责制。只有总理才是国务院的负责人,其他国务院组成人员只是总理的助手,并只对总理承担责任。(2分) 第三,总理享有国务院职责范围内的决策权。(2分) 第四,总理享有任免国务院组成人员及其他国务院工作人员的提名权(2分)

第五,总理享有决定、命令、行政法规和议案的签署权。(2分) 五、论述题:国务院有哪些行政方式?其内容如何? 答: (1)参与立法 (2)行政立法 (3)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 (4)直接命令; (5)收集信息和要求地方政府报告工作; (6)审计和行政监察; (7)行业管理和部委联系企业; (8)专项拨款; (9)设立派出机构或代表; (10)垂直管理 (以上10点,少1点扣2分。须稍作展开论述,否则扣5分) 六、课堂讨论发言提纲 主题:你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政府的职能会发生什么变化?评分:不能抄教材内容,要自己查阅资料,提出观点并阐述。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第一章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政冶经济学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政治经济学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重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经济规律 教学难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名称的由来 1.经济的含义 “经济”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有时是指节约、精打细算;有时是指经济部门或其总体,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或国民经济;有时是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如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或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或制度;有时还可指经济活动、经济行为,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 经、济二字最早见诸我国古代典籍《周易》,把“经济”连起来使用最初见于隋代王通的《文中子·礼乐篇》中,书中有“经济之道”的用语。但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经济”一词是指“经国济民”或“经邦济世”,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与现代语言中的“经济”一词的含义有所不同。我国对“经济”一词的现代用法是20世纪初引自日本的。日本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大量翻译、介绍西方学术著作,曾移植我国古籍中的“经济”一词来译economy这个英语词汇。 西方语言中的经济一词是另外的含义。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前354年)。他在《经济论》一书中,把奴隶主组织和管理奴隶的经济活动首次用“经济”一词来概括,意指家庭管理或家政管理。在希腊文中,经济学就是由“oukoc”(家庭)和“nomoc”(规划、管理)两个词组成的。嗣后,古希腊杰出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写了一本《政治学》,其中有经济部分。该书第一篇讨论的是治家问题。他详细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的。他的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欧洲封建社会的全部精神生活为僧侣所控制。因此,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常常是神学论著中的一个独特部分。 虽然早在奴隶制时代和封建社会,经济学原理就被一些思想家所重视,但它们只是在一门统一的、尚未分开的科学范围内形成经济理论的某些要素。因此,古代世界的经济学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政治经济学的含义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在经济学说史上,最先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谁?是法国重商主义学者安德·蒙克莱田(1575~1622年),他在1615年出版了一部名为《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一词,不是指与经济相区别的政治思想、政治教育一类的含义,而是“社会的”、“国家的”、“城市的”等意思。因此,政治经济学是拓宽了研究范围的经济学。它突破了家庭管理或庄园经济的范围,将研究的内容扩展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即国民经济中。政治经济学也可简称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经复习资料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商品经济是“自然经济”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存在。商品经济虽然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经存在,但都是处于缓慢发展的过程中,从未处于支配地位,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才真正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什么关系? 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而言的,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强调的是交换。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讲的是资源配臵方式,指社会资源的配臵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的。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才能产生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商品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存在,但是市场经济则出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因为有了社会化大生产才能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市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什么要从商品分析开始? 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 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起点。 商品包含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作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两重属性: 一是它作为有用物品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即它的使用价值; 二是它可用于交换别的产品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即它的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同种类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种商品也可有多种不同的使用价值。) 价值 任何一种商品撇开使用价值之后,就剩下一种属性,即它们都是劳动产品,在它们的生产中都耗费了人类的劳动。 ※这里所说的劳动已不是某种具体形式的劳动,而是指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一切商品都凝结着这种人类劳动。这种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商品的内在属性,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的,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 第一,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必然没有价值。 第二,有使用价值的自然物品不一定有价值。 第三,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也不一定有价值。如:自用品。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归买者或卖者中任何一方所有,而只能分别归于。只有同时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oc 22页)(完美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1.色诺芬的《经济论》一书,是人类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第一本经济学著作。 2.法国的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安·德·荣克莱田出版一部名为《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3.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4.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 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原因: (1)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生存,人类社会才能发展。 (2)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5.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6.经济形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如何? (1)区别: 经济形式是指与生产力的某个发展阶段相联系,并由该阶段生产力性质决定的人们经济活动的交往形式。 经济制度是指国家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基本经济关系所作的制度规定。

经济体制是国家组织、管理和调控社会经济活动的具体形式。 (2)联系: 经济体制以经济制度为基础,反映着经济形式的内在要求,并促进着经济制度基本目标的实现。 7.社会生产关系的分类。 (1)一类是反映特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关系。 (2)另一类是那些不反映特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关系。 8.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实质是什么?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并运用对规律的科学认识为人民大众谋利益。 9.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揭示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性。 =>生产关系就是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就是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第二章 1.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1)区别: (01)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 使用价值的质与量都是不一样的。 (02)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或者说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_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答案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 3、我国的制宪机关是A. 全国人大。 4、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5、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A.中央委员会。 6、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D.5年。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18岁以上。 9、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B.单一制。 10、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6700万。 二、多项选择题 1.政治制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ABCDE 2.在我国现阶段,直接民主制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基层群众组织当中ABF 3.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主张以下哪些权力的分立ACE 4.我国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有:ABEF 5.终止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的条件是:ABCDEF 三、辨析题, 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政治制度。 错。阶级社会才有。 2.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宪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错。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3.我们常说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对。政治体制只是政治制度的中、外层。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对。我国宪法虽突出了中国特色,但也是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5.全国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因此没有任何特权。

错。代表在执行代表职责时,有一定特权。 四、简答题 1、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2、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P77) 答:⑴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活动;⑵加强对人民军队的领导;⑶领导和管理干部工作;⑷组织和动员社会;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五、论述题 联系实际说明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或者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在宪法中予以确认,并且规定了人民行使主权的方式。 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平等享有的权利。社会主义国家在本质上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首要前提和直接表现,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确保公民能够享受各种权利和自由。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应当地在宪法中确认了人权保障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牵制、彼此约束、互相监督,以保障国家权力正常运行并进而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不认同三权分立的原则,但也主张国家机关的职能分工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首先,社会主义国家设立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此基础上一般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分别由三个不同的机关独立行使(其中立法权由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其次,作为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再次,各级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在执行国家法律的时候要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治理的一种思想理念、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是民主制度,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允许有任何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侵犯公民权利的专制权力。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些都是法治原则的具体体现。 第二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是B.国家主席。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简答与论述题汇总1

第一、二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和货币 1、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 答:①(资源配置的效率性)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可以达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②(社会生产力)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 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额外收益,是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商品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则是其外在压力,这种情况,必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③(优胜劣汰)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想增加国有企业的竞 争力,则必然会促使它不断扩大生产,更新设备,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不断地引优取胜。 2、为什么说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 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更不表明价值规律失去作用。这是因为: (1)(商品交换的过程)从孤立的一次商品交换来看,商品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价值;但从商品交换的总体来看,也就是从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落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因而一定时期之内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相等的,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从不同商品各自的价格变动来看,商品价格无论怎样波动,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而变动。 (3)所以,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反而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只有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才成为现实。 3、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明价值增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从哪里产生的,也就是要说明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是怎样实现的。首先,价值增值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因为这里的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其价值量没有增值。其次,价值增值也不可能发生在W-G阶段上,这里商品的价值是已定的,也不会因商品的出卖而发生价值增值。最后,价值增值必然是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特殊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4、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劳动者有人身自由。他必须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才可能把它作为商品出卖。 (2)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或者是没有充足的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5、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也没有价格? 这是因为:(为什么说劳动不是商品)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0春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 3、我国的制宪机关是A. 全国人大。 4、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5、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A.中央委员会。 6、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D.5年。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18岁以上。 9、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B.单一制。 10、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6700万。 二、多项选择题 1.政治制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ABCDE 2.在我国现阶段,直接民主制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基层群众组织当中ABF 3.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主张以下哪些权力的分立ACE 4.我国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有:ABEF 5.终止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的条件是:ABCDEF 三、辨析题 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政治制度。 错。阶级社会才有。 2.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宪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错。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3.我们常说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对。政治体制只是政治制度的中、外层。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对。我国宪法虽突出了中国特色,但也是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5.全国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因此没有任何特权。 错。代表在执行代表职责时,有一定特权。 四、简答题 1、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