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概论期末复习

新媒体概论期末复习
新媒体概论期末复习

一、简答题

1、请简述六度空间理论

一个数学领域的猜想,名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中文翻译包括以下几种:六度分割理论或小世界理论等。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2、请简述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梁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别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领,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当,甚至更大。

3、新媒体革命的基本特征

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社会关系洗牌,重塑行动中心;

话语空间拓展,重建奥论中心。

4、媒介即信息的含义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只有在拥有了某种媒介之后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响了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

因此,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5、新传播革命的本质

信息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

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

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

6、简述“浸媒体”概念及代表形式

关于“浸媒体”,目前尚无统一而明确的定义,业内专家管普遍认为,顾名思义,“浸”是沉浸的意思,“浸”新闻就是沉浸式新闻体验,“浸媒体“时代即是要满足人们对于沉浸式新闻的体验。现代技术的应用、艺术化的表达,使人们更好地沉浸于新闻报道当中,这就是“浸媒体”时代带给用户的体验。

视频直播、虚拟现实(VR) 增强现实(AR)

7、简述莱文森的“人性化趋势”和“补救性媒介”等媒介演化理论

媒介演化的“人性化趋势(Anthropotropic)理论:

人类技术开发的历史说明,技术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人性化,技术在模仿甚至是复制人体的某些功能,是在模仿或复制人的感知模式和认知模式。

“补偿性媒介”(Remedial Medium) 理论 :

人在媒介演化过程中进行着理性选择: 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一种补教措施,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补救和补偿。换言之,人类的技术越来越完美。

8、简述媒介偏倚理论

伊尼斯认为,“媒介或倚重时间或倚重空间,其涵义是:对于它所在的文化,它的重要性有这样或那样的偏向”。媒介偏倚论正是指传播媒介本身的不同特性所带来的时间或空间的偏向,进而对文明与帝国产生影响。

他深入分析了传播的偏倚与文明和文化的关联,这种以媒介自身的性质展开分析的视角开创了媒介分析研究的先河。

偏倚时间的媒介是某种意义上的个人的、宗教的、商业的、特权媒介,强调传播者对媒介的垄断和在传播上的权威性、等级性和神圣性,但不利于对边陲地区的控制。

而偏倚空间的媒介是一种大众的、政治的,文化的、普通媒介,强调传播的世俗化、现代化和公平化,故它有利于帝国扩张、强化政治统治、增强权利中心对边陲的统治,也有利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二、论述题

1、请论述媒介环境学派的基本情况

·经过三代学者的努力,它已成为与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鼎力的第三学派,主要探究媒介与人类社会文化的关系。

作为媒介研究领域之一,媒介环境学的独特性表现在将研究重点放在研究传播技术本质或内在的符号和物质结构如何对文化导致深远的微观及宏观的影响。

媒介环境学理论学派主要分为加拿大多伦多学派和纽约学派

·媒介环境学由尼尔波兹曼创建。

该理论学派从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出发,研究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

媒介环境学(Media Ecology) 是20世纪30年代在北美萌芽,在70年代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传播学派。

媒介环境学成熟于20世纪50年代,建制于波兹曼。英尼斯是奠基人,麦克卢汉是旗手,波兹曼是学科制度化的关键人物。

·英尼斯(Harold Innis,1894-1952),出版有《帝国与传播》和《传播的偏向》,成为著名的历史哲学家、媒介理论家、传播学家。

英尼斯最著名的贡献是“媒介偏向论”,认为任何媒介都有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麦克卢汉的“媒介讯息论”就是英尼斯“传播偏向论”的发展。

·麦克卢汉的代表作有3部,分别是:

1951年的《机器新娘: 工业人的民俗》,研究工业人和广告,批判美国文化,在批评现代文化方面,他走在欧洲批判学派的前头;

1962年的《谷登堡星汉: 印刷人的诞生》,论述印刷文化,提出著名的口语、拼音文字、印刷术和电子革命的媒介史分期,这个思想成为学界普遍接受的公式;

1964年的《理解媒介》,论述电子人,提出“延伸论”、“讯息论”和“冷热论“等著名的“老三论”和14条媒介理论,把传播学从书斋里解放出来。

——21世纪之前,加拿大学者和美国的詹姆斯·凯利往往不能够正确对待两人的学术地位,他们采取贬低麦克卢汉、褒扬英尼斯的态度。

重要的原因有3个:

(1)英尼斯的现实关怀胜过麦克卢汉,

(2)英尼斯谨守校园学术,是书斋型学者的楷模,而麦克卢汉却成为公众偶像;

(3) 英尼斯讲究学术的规范,麦克卢汉讲究华丽的修辞。

然而,在英尼斯去世后的20多年里,麦克卢汉全方位地继承并超越了英尼斯的“媒介偏向论”,把媒介环境学推向全球。

纽约学派的大器晚成是在20世纪70年代。

·1970年,尼尔·波斯曼在纽约大学创建媒介环境学博士点,扛起了媒介环境学的大旗,直至他2003年去世。70年代以后,波斯曼创建的媒介环境学博士点发挥了成熟学派的3大功能: 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和制度构建。

波斯曼的作品《娱乐至死》(1985) 和《技术垄断》(1992)成为第二代学者的代表作。

·纽约学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还有与他们若即若离的詹姆斯·凯利。他的代表作有《作为文化的传播》。·如今活跃在纽约学派里的第三代代表人物有保罗莱文森、约书亚·梅罗维兹。

莱文森是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著有《新新媒介》等。

梅罗维兹的《消失的地域》,是媒介情景论的代表之作。这本书嫁接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和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的戏剧分析手法,提出情景理论,成为媒介环境学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三个理论命题

·理论命题之一

媒介环境学假定传播媒介在将数据或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地方时并不是中性、透明或无价值的渠道。相反,媒介的内在物质结构(physical structures) 和符号结构(symbolicstructures) 在塑造什么信息被编码、传输和怎样被编码、传输以及怎么被解码的过程中扮演着解释和塑造性的角色。

·理论命题之二

作为第一个命题的逻辑延伸,媒介环境学同样假定每一媒介那套专门的物理和符号特征为其带来了一套偏倚或倾向(biases)。

·理论命题之三

作为第二种命题的逻辑延伸,媒介环境学进一步指出媒介会促使各种不同的物质的,知觉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因果关系,它们与媒介独特的内在偏倚有关。这一理论命题直接谈到了媒介环境学主要典范的关注点,即技术和文化的关系。媒介环境学正是通过此节点来探究传播技术如何并在多大程度上推进世界上各种不同的因果关系。

2、请论述维基传播的社会影响

·维基技术指的是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也就是说,这是在互联网上支持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

在维基页面上,每个人都可测览、创建、更改文本,系统可以对不同版本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所有的修改纪录都保存下来,不但可事后查验,也能道踪、恢复至本来面目,这也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方便地对共同的主题进行与作、修改、扩展或者探讨。

·维基对知识生产和知识共享的影响

[知识窗]维甚百科对传统百科全书的超越——

维基百科的应用,使人类知识在一个单一的平台上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汇聚起来。Wikipe-dia最初的构想是由拉里·桑格提出的,创办者为吉米·威尔士,英文版本Wikipedia于2001年1月15日开始建设,中文版Wikipedia的建设始于2002年10月底。截止2012年6月,Wikipedia已有超过396万个英语条目,除英语外,还有9种语言的条目超过70万,包括中文在内的20种语言的条目在15万至70万之间。总语种达286种,总词条数超过2217万,注册用户数超过3490万。这是任何专业的百科全书都不可能达到的规模。

·维基对社会协作模式的影响

2007 年,来自加拿大的泰普斯科特(DonTapscott)和来自英国的威康姆斯共同完成了《推基经济学》一书,他们将协作基础上生成的“投入和共同创造“的经济模式命名为“维基经济”,这本书的副题佩释了维基更长远的意义,“大规模协作如何改变一切”(How Mass Collaboration Changes Everything )。

维基在推动着知识生产中的协作,但这种协作的意义远不止在这个领城。协作生产、协作商业、协作科研、协作创作,这些都正在网络中变成现实,尽管它们未必都要采用维基系统。

维基和其他数字技术一起,推动人类社会向这样一种协作方向进多,这也将是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协作改变的不仅是个别工作、个别任务的完皮模式,也不仅是社会经济的运行模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社会中个体的关系及其结构方式。个体这个节点通过各种协作网络,与他人发生着丰富的联系。实现着自己的社会价值。

除了以上这些典型的影响。维基应用还有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影响。

尽管维基解密网站只是维基应用中的一个个案,但是对于维基以及整个互联网来说,如何在促进信息公开与社会公共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找到平衡,是个需要不断探索的同题。

3、请结合媒介依赖论,请论述手机控现象。

媒介依存症:媒介依存症是一种由新媒介带来的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有几个特点: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

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媒介依赖论:这是美国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和桑德拉·鲍尔·洛基奇在《大众传播学绪论》一书中提出的一个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越依赖于通过使用媒介来满足需求,媒介在这个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就越重要,而媒介对这个人的影响力也就越大。

媒介依赖论理论主要包含四方面:

1.媒介效果的产生不是因为全能的媒介和信息,而是由于媒介在特定的社会中以特定的方式满足了特定受众的需求。

2.媒介效果的产生和形成取决于受众,取决于特定信息与受众的信仰、情感和行为等关键变量的相关程度,因此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决定了媒介的影响力。

3.当我们置身于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之中,我们不仅需要依赖媒介理解社会、认识社会,还需要依赖媒介知道我们作出选择和应对,以及帮助我们放松精神、减轻压力。当我们通过媒介来理解社会时,媒介也同时塑造了我们的期望甚至精神。

4.每个人受媒介的影响不尽相同,但是那些需求更多,因此也更依赖媒介的受众将受到更大的影响。

媒介依赖论缺陷:过分强调媒介的功能,而忽略了诸如家庭、教育、宗教、政治等其他社会制度的作用; 它也很难通过经验主义研究加以证实。

4、请结合媒介偏倚理论以及莱文森的“人性化趋势”和“补救性媒介”等媒介演化理论,论述手机媒体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媒介演化的“人性化趋势(Anthropotropic)理论:

人类技术开发的历史说明,技术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人性化技术在模仿甚至是复制人体的某些功能,是在模仿或复制人的感知模式和认知模式。

补偿性媒介”(Remedial Medium) 理论:

人在媒介演化过程中进行着理性选择: 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一种补教措施,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功能的十救和补偿。换言之,人类的技术越来越完美。

媒介偏倚理论:

伊尼斯认为,“媒介或倚重时间或倚重空间,其涵义是:对于它所在的文化,它的重要性有这样或那样的偏向”。媒介偏倚论正是指传播媒介本身的不同特性所带来的时间或空间的偏向,进而对文明与帝国产生影响。

他深入分析了传播的偏倚与文明和文化的关联,这种以媒介自身的性质展开分析的视角开创了媒介分析研究的先河。

偏倚时间的媒介是某种意义上的个人的、宗教的、商业的、特权媒介,强调传播者对媒介的垄断和在传播上的权威性、等级性和神圣性,但不利于对边陲地区的控制。

而偏倚空间的媒介是一种大众的、政治的,文化的、普通媒介,强调传播的世俗化、现代化和公平化,故它有利干帝国扩张、强化政治统治、增强权利中心对边陲的统治,也有利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5、请论述长尾理论在网络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定义)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

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当,甚至更大。

·长尾理论说明了非主流的、个性化的需求在市场中的重要作用。长尾理论当然并非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它只是从一个角度提示人们: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可以得到更充分的满足,而这些反过来会给市场以客观的回报。网络需要充分利用技术所赋予的优势,来开发那些“长长的尾部”。

·互联网平台为这些长尾小众商品提供了销售市场——

第一,传统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从经济上考虑,销售商不可能去经营太多的处于长尾的小众商品。互联网平台为这些长尾小众商品提供了销售市场。所有非主流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主流市场还大的市场,这些少量的需求会在需求曲线上面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实现小众的极大数量。在长长的“尾巴"上,曾被大众流行挤压和忽略的"个性化“将被凸现出来。

·低成本的制作和传播将会使从事长尾小众商品的生产和传播者获得更好的利益回报,从而繁荣长尾小众商品的供应市场——

第二,从制作和传播上来说,传统媒体的制作和传播成本是相对高昂的。在互联网上,网民可以不花分文上传网页或撰写博客,还可以免费在网络上传播自己的内容。低成本的制作和

传播将会使从事长尾小众商品的生产和传播者获得更好的利益回报,从而繁荣长尾小众商品的供应市场。

·互联网时代,读者可以随时用他感兴趣的关键词搜索,看他想看的文章,甚至可以实时获得某些重要信息,而这些文章和信息就可能来自于处于长尾的小众商品——

第三,传统媒体是一种内容打包的服务,一方面众口难调,所以要用各种文章的集合最大化地满足最多的读者,另一方面,内容的传播速度较慢,修改和更新也不方便,读者很难实时

地获得某些信息。而互联网时代,读者可以随时用他感兴趣的关键词搜索,看他想看的文章,甚至可以实时获得某些重要信息,而这些文章和信息就可能来自于处于长尾的小众商品。利用RSS技术,人们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打造一份自己的个性化报纸。于是,互联网就可能用每一篇文章来满足每一个读者的需求。

[案例1]Google adwords.Amazon、Itune都是长尾理论的优秀案例。

Google是一个最典型的“长尾”公司,其成长历程就是把广告商和出版商的“长尾”商业化的过程。以占据了Google半壁江山的AdSense为例,它面向的客户是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型网站和个人——对于普通的媒体和广告商而言,这个群体的价值微小得简直不值一提,但是Google通过为其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广告服务,将这些数量众多的群体汇集起来,形成了非常可观的经济利润。据报道,Google的市值已超过2100亿美元,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媒体公司”,远远超过了那些传统的老牌传媒。

[案例2]图书出版业是“小众产品”行业,市场上流通的图书达300万种。大多数图书很难找到自己的目标读者,只有极少数的图书最终成为畅销书。由于长尾书的印数及销量少,而出版、印

刷、销售及库存成本又较高,因此,长期以来出版商和书店的经营模式多以畅销书为中心。网络书店和数字出版社的发展为长尾书销售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市场。在这个市场里,长尾书的库存和销售成本几乎为零,

于是,长尾图书开始有价值了。销售成千上万的小众图书,哪怕一次仅卖一两本,其利润累计起来可以相当甚至超过那些动辄销售几百万册的畅销书。如亚马逊副经理史蒂夫凯塞尔所说:“如果我有10万种书,哪怕一次仅卖掉一本,10年后加起来它们的销售就会超过最新出版的《哈利波特》。

三、材料分析题

1、请结合以下材料,论述维基传播的社会影响。

·维基对知识生产和知识共享的影响

[知识窗]维甚百科对传统百科全书的超越——

维基百科的应用,使人类知识在一个单一的平台上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汇聚起来。Wikipe-dia最初的构想是由拉里·桑格提出的,创办者为吉米·威尔士,英文版本Wikipedia于2001年1月15日开始建设,中文版Wikipedia的建设始于2002年10月底。截止2012年6月,Wikipedia已有超过396万个英语条目,除英语外,还有9种语言的条目超过70万,包括中文在内的20种语言的条目在15万至70万之间。总语种达286种,总词条数超过2217万,注册用户数超过3490万。这是任何专业的百科全书都不可能达到的规模。

·维基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案例1]2005年7月7 日旱上。多颗炸弹在英国伦教地铁的几个车站和几辆公交车上爆作。在专业媒体报道发布之前,就有一位叫莫文的网民在维基平台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之后,这个维基社区的其他成员开始跟进莫文的报道。他们丰富着事件的细节,纠正着报道的误差。跟踪着事态的进展。“那天快结束的时候,通过2500

已经创作了一个14 页的易于理解的报道,比任何一则新闻提供的信息都要丰富得多。“他们证明了维基百科全书的力量,同时表明成千上万个分散的志愿者可以创造出快速、富有流动性和创新性的工作。而这种工作的表现要超过那些最大的且资金雄厚的企业。

[案例2]“维基解秘”网站公开美军秘密文件

2010年7月采用维基模式的“维基解密”网站(Wikileaks),在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卫报》和德国《镜报》配合下,在网上公开了多达9.2万份的驻阿美军秘密文件,引起轩然大波。三家新闻媒体2010年7月25日同时在网站上刊登出关于此事的报道。机密文件中,最具破坏性的消息是北约联军在阿富汗杀死平民的事件。文件披露,2000名阿富汗平民被塔利班路边炸弹炸死。许多误杀平民事件此前并未得到披露。这一系列解密行动引发了各级政府对于安全性的担忧,但也有很多普通人为其叫好,认为这是促进信息公开、对政府实行有效监督的重要举动。

·维基对社会协作模式的影响

2007 年,来自加拿大的泰普斯科特(DonTapscott)和来自英国的威康姆斯共同完成了《推基经济学》一书,他们将协作基础上生成的“投入和共同创造“的经济模式命名为“维基经济”,这本书的副题佩释了维基更长远的意义,“大规模协作如何改变一切”(How Mass Collaboration Changes E verything )。

维基在推动着知识生产中的协作,但这种协作的意义远不止在这个领城。协作生产、协作商业、协作科研、协作创作,这些都正在网络中变成现实,尽管它们未必都要采用维基系统。

维基和其他数字技术一起,推动人类社会向这样一种协作方向进多,这也将是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协作改变的不仅是个别工作、个别任务的完皮模式,也不仅是社会经济的运行模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社会中个体的关系及其结构方式。个体这个节点通过各种协作网络,与他人发生着丰富的联系。实现着自己的社会价值。

除了以上这些典型的影响。维基应用还有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影响。

尽管维基解密网站只是维基应用中的一个个案,但是对于维基以及整个互联网来说,如何在促进信息公开与社会公共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找到平衡,是个需要不断探索的同题。

2、请论述网络中有哪些“体验”生产令你印象深刻,以及它们与网络经营之间有何关系?

“体验”:游戏化、人性化、娱乐性、互动参与性

(网络平台恰恰在实现这些特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它们与网络经营之间有何关系?

消费者愿意为体验付费,因为它美好、难得、非我莫属、不可复制、不可转让、转

瞬即逝,它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一个“唯一”。

体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发:内容或服务带来的体验,如网络游戏、购物和其他活动社区带来的体验,如人与人关系的建立与维护过程网络情境带来的体验,如站界面富于人性化、阅读方便。

3、论述“人肉搜索”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4、论述智媒时代背景下“整个传媒业生态的巨大变革”。

·三大新闻样态:分布式新闻、传感器新闻、临场化新闻。

·分布式新闻汇集人和人的智慧——

智媒不仅仅是人和机器的碰撞,更重要的是通过汇集人和人的智慧,分布式新闻就是这样的产物。过去我们从维基百科里面看到人类的知识汇聚以后获得的大的成果。

·传感器新闻将颠覆新闻采访——

传感器作为一种新闻的工具,可能在两个方面会对我们带来影响。第一个方面作为信息的采集工具,它会作为人的感官延伸,去到我们不能去的地方,看某些不能看的深度,达及人的感官不能达及的广度。用传统的新闻采访模式可能不能够达到的,而传感器新闻在这些方面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便利。

另外一方面,对于未来的预测,可能虽然在某些特定对象的传感器会在这些方面给提供一些预测的可靠的依据。但是传感器进入到新闻业还有另外一种模式,我们现在媒体正在做这样一种尝试,到达了生理的层面。当我们用这样的传感器探测人们在观看某些内容时候的生理感受的时候,我们可能比单纯做一个问卷调查会更深刻、更准确的把握用户在一个特定的内容观看过程中间他们的各种表现。这个会给我们的内容生产提供非常重要的反馈依据。所以传感器新闻应该在未来也会因为技术的发展而得到非常长足的发展。

·临场化新闻重塑现场——

就是新闻现场再次的塑造,过去电视有直播,但是电视的基于平面的,基于二维空间屏幕的直播。一方面只能观看,第二观看的角度会受到导播、摄像他们的角度限制。

当AR、VR的技术进入到我们的视野之后,就可以360度沉浸到现场去,这种沉漫感不仅仅是身临其境感,更重要是每一个用户在新闻现场的获得,对于这个事件,对于现场的认知取决于在这个观察的角度。这个观察的角度完全自主,会产生你所见即你所得的最终结果。所以这个可能对于我们未来的新闻业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未来智媒时代的三大特征——

第一,万物皆媒,过去媒体是以人为主导的。今天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所有的智能物体,智能机器在某种意义上都有可能媒体化。

第二,人机共生。当人和智能机器碰撞在一块之后,他们会形成一种相互的协作,会带来全新业务的模式。第三,自我进化。在深层次互动之间,人对机器的驾驭能力,以及机器对人感知能力,领悟能力会相互促进。

·解读传媒生态巨变的四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用户平台。

我们今天说用户的时候,主要谈的是人的平台,人的社交平台。但是,在新的技术推动之下,我们觉得未来的用户平台应该是三个平台的一种协同。除了人的平台之外,物的平台对我们理解人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物的存在,人的可量化,可跟踪化的程度会大大提高。通过数据,通过人身上物体的数据,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人。

当然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我们理解未来用户非常重要的维度。几者协同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完整的理解一个移动空间的人。这样一个用户的分析,当然也是需要我们的更多技术的支持。

第二个维度,新闻生产系统。

在新闻生产系统里面,我们有两个重要的观点。第一,这样的新闻生产系统里面机器会更多的进入。

第二,数据存储加工系统会成为子系统,今天整个新闻信息的存储和加工、最后的生产会嵌入到整个媒体生产的系统和生产流程里面。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系统会慢慢分离,未来这样的数据加工、分析系统可能会越来越多的脱离我们的传统媒体,或者专业媒体存在,甚至慢慢的进入到云端。

第三个维度,新闻的分发平台。

过去新闻分发和新闻生产是完全合在一块的,是没有必要单独拿出来说的。但是现在有必要把它作为一个维度来考察,分发和生产现在这两者已经脱离了。

我们看到从传统媒体平台之后,新媒体出现之后衍生出了很多平台,比如说门户网站,比如说新闻客户端,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等。AR和VR会带来新的内容分发,除此之外,给我们提供天气服务、购物的平台也有可能部分的媒体化,但是未来所有的这些平台有可能会在某种意义上混合。这些平台是不是真的能够成功,是不是能够立足,取决于他们是不是能够获得足够规模的用户,并且保持用户的活跃性,取决于他们是不是能够提供多元内容的生产,保持信息自由的流动,和整个信息环境的均衡,取决于他们是不是能够给我们提供多元信息的体验。

第四个维度,信息终端。

当然一个大的趋势必然是万物皆媒。

智能家庭会使家庭变成一个全新的信息活动,这个不仅会改变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模式,也会改变家庭成员的互动模式。

智能汽车,未来汽车也会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它会提供汽车与汽车、汽车与人、汽车与外界环境,汽车与信息系统的交互。未来的信息终端里面,汽车一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3

《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闭卷考试。 2.应根据授课内容展开描述,有独到见解可加分。 3.请在两小时时间以内完成。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关于信息长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息长图要想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首先需要明确长图的主题,然后设计围绕主题的大纲分别是什么,通过大纲的罗列完整地讲清楚信息长图想要表达的内容。; B.数据信息是信息长图的基础; C.不同主题的信息长图及数据信息内容都会对设计风格产生影响,如果尚未确定理想的设计方案,可以浏览一些优秀的信息图; D.大多数信息长图是套用模板进行设计,因此不用事先确定设计结构; 2.以下不属于GIF优点的是() A.优秀的压缩算法使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图像质量,同时将体积变得很小;B.可插入多帧,从而实现动画效果; C.可设置透明色,以产生对象浮现于背景之上的效果; D.由于采用了8 位压缩,GIF 最多只能处理256 种颜色,因此不宜应用于真彩色图片; 3.以下关于基础排版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行间距是文字信息上下行之间的距离,以确保合适的行与行之间的空间;

B.合理的行间距有利于提升文章的整体美感,同时有利于阅读者的迅速阅读;C.一般来说,2倍和2.5倍的视觉体验最佳; D.段间距作为每段文字之间的距离,能够让阅读者有效地区分上下段,并形成阅读缓冲区,减少了长篇段落文字对阅读者带来的阅读压迫感; 4.以下关于创意字设计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创意字是文字在传播和应用过程中的一种变种文字形式。创意字设计并没有固定版式和固定字体可以套用,其本质是在文字形状的基础上,设计者通过对文字含义的理解,把含义与形状进行结合的产物; B.创意字设计难度太大,因此,只能有专业人员进行设计; C.很多创意字是从原有字体库中的字体演变而来的,但创意字都是独具匠心,字里行间彰显智慧和用心; D.创意字的设计更加考验设计者对于文字形状的驾驭能力和文字含义的理解能力; 5.以下关于H5素材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主流H5 动画制作平台已经提供了多种字体选项,用户无须安装字体即可在线使用,设计者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字体,其中部分字体可以免费使用;B.H5的音乐素材只能通过H5制作平台获得; C.当计算机端尚未安装目标字体时,可以使用在线字体转换器进行字体转换,推荐“找字网”和“第一字体转换器”两个字体下载及转换的网站; D.优秀的H5 动画离不开合适的素材; 6.以下关于社群打卡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社群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为了使社群的生命周期更加长久,使社群成员更加活跃,运营者可以借助一些打卡工具来激活社群成员;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均面向大众传媒组织,培养能够适应大众传媒的需求与变革,从事大众传媒的信息建构与传播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等等业务的媒体从业者。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具有创造性策略和构思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新人。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熟悉新兴媒体的特点及其运作规律是必须的,因此开设了《新媒体概论》这一课程。 二、课程目标 对传统的大众传播而言,新媒体的发展是无法回避的。对于传媒行业从业者来说,了解新媒体,熟悉新媒体,学会使用新媒体,不但是必须的,而且是必备的。结合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需求,该课程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侧重于新媒体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结合现实资料,进行逻辑推理,科学预测的能力。 三、教学课时分配表 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48课时。具体学时分配参照下表: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新媒体导论 (一)教学目的 介绍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的技术依托,剖析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探讨新媒体的社会影响。以这几个点为核心对新媒体进行宏观的、总体的介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时数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2.新媒体的优势 3.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

(四)作业 谈谈怎么看待柯达破产? 第二章新媒体的类型和形态 (一)教学目的 介绍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重点分析创新扩散理论。(二)教学时数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 2.新媒体研究理论模型 第三章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 (一)教学目的 阐释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分析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二)教学时数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 2.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 3.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 (四)作业 分析创新扩散理论模型与中国特有的“2000万现象”的关联。 第四章新媒体的类型 (一)教学目的 了解新媒体中网络传播的类型,掌握网络中的大众传播发展历程,掌握web2.0特征。

新媒体营销期末复习资料(填充题 、简答题)

新媒体营销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充题 第1章新媒体营销概述 1. 新媒体营销是利用(新媒体)平台来进行营销的一种模式。 2.新媒体营销通过在新媒体上发布影响广泛的信息,使人们参与到(具体)营销活动的互动中。 3.新媒体营销在特定产品的概念诉求与问题分析上,它对消费者进行(针对性)引导。 4.新媒体营销的思维方式更具有(体验)性、(沟通)性、差异性、创造性和关联性。 5.新媒体营销定位于(产品)特色。 6.新媒体营销的“三步走”步骤: 策划, 舞台定位, (持续跟进) 7.新媒体营销的优势具有(速度快)、传播广、(成本低)、目标精准、互动性强的优势。 8.新媒体营销的指导核心策略,也可以用(4P)到4I理论。 9.新媒体营销可以根据(4I)理论制定基本或整体营销策略。 10.新媒体营销的4I核心理论包括 1.(趣味)原则2. 利益原则3.(互动)原则4.个性原则 11. 4P理论指的是(产品)、价格、(促销)、渠道四大要素。 12. 4C理论包括:1.顾客需求、2.(成本)、3.沟通和4(便利性)。 14.病毒营销是一种通过(客户)之间的自发传播,从而达到像病毒一样快速蔓延,并迅速形成较大影响力的营销方式。 16.事件营销是通过策划和组织并利用有(价值)、有影响力、有(名人效应)的事件,最终使产品和服务销售出去的手段和方法。 18.事件营销成功的因素包括以下4点,(1)重要性:(2)(接近)性:(3)显著性:(4)(趣味)性: 19.事件营销的实施步骤:(1)制造热点:(2)(选择渠道):(3)持续跟进:(4)(团队配合): 20.口碑营销是利用(地方特产),老字号厂家和(企业品牌)的口碑来进行营销的手段和方式。21口碑营销具备的特点:(1)可信度高:(2)传播成本低:(3)(团体性强)。 22.口碑营销策略有公益营销、(终端推广)、降价促销、(媒体广告)等4种策略。 23.饥饿营销负面影响主要以下3点。一是顾客流失。二是(品牌伤害)。三是顾客反感 24.饥饿营销的技巧:明确客户:(内容要原创):)形式要多样化:(4)依靠自然转载: 25.知识营销具体内容,则包括(学习)营销、网络营销和(绿色)营销3个方面。 26知识营销的特点:营销环境发生质变。(营销产品)发生质变。(3)营销方式发生质变 27.知识营销的内容: 学习营销: (网络)营销:缘色营销 28.知识营销的原则:(1)(诚实守信)原则:(2)利益兼顾原则:(3)互惠互利原则:(4)理性科学原则: 29.互动营销是指企业与消费者之间通过(互动)来进行沟通交流.进而达成交易的一种方式。 30.互动营销的特点互动性:(舆论性):)眼球性:热点性:(营销性): 31.互动营销通过(互联网)使商家与目标客户进行互动。 32.互动营销的三要素: 互动便捷:消费者受益:(客户体验好)。 34.情感营销的策略: (1)建立(情感标签):(2)塑造形象标志:(3)建立(情感联系): 37进行软文营销方法:(1)选好(宣传点):(2)选择宣传阵地 38.会员营销的指标包括:客户成本、(首购)单价、复购率、(复购客)单价和转介率等。 39.会员体系的设计方法:(1) 细分会员等级:(2)按等级给予优惠:(3)(后期跟踪维护).

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

1、新媒体的概念: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介形态,利用数字技术、手机、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严格讲,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 2、新媒体构成要素: 1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 2信息的呈现上是多媒体。 3全天候和全覆盖 4商业模式上有创新性 5媒介融合的趋势 3、概念的诞生和演进(小题) 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 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罗斯托给总统的报告书中提到互联网的概念。 4、网民规模、成形结构比例等(小题) 截止到2015年6月: 网民规模6.6亿,手机网民规模近5.9亿。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88.9%. 农村网民规模1.86亿,占网民总数的27.9%。

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64%,农村30%。 人均上网时长25小时。 搜索引擎的网民用户5.36亿,使用率80.3% 网络购物用户规模3.74亿,增长率3.5% 网络团购用户规模1.76亿,增长率2.2% 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3.59亿,增长率为17.9% 网上旅行预订网民规模2.29亿,增长率3.3% 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7849万 即时通信用户规模6.06亿,占网民总体的90.8% 数据解读 1、整体网民规模增速继续放缓,手机上网带动农村地区网民增长 2、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增长,网民上网设备逐渐向手机端集中 3、移动商务类应用发展迅速,助力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 4、互联网应用向提升体验、贴近经济方向发展 为什么网民规模渐趋稳定? 1、基础网络设施建设 2、运营商和各大厂商联动,加快网络向生活的渗透。 3、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联动加强 4、网络应用的社交性和即时沟通的便捷性,增加了网民的使用粘性。新媒体发展的驱动力 1、技术与市场发育 2、资本市场准备 3、党政重视支持 4、加强对意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第二版)读书笔记 《新媒体概论》新媒体概论/宫承波主编. —2版.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9.10 什么是新媒体?关于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40年前。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高尔德马克(P.Goldmark)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EVR)商品的计划书,他在计划书中将“电子录像”称作“New Media”,“新媒体”概念由此诞生。 美国《连载》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美国新媒体研究专家凡·克劳斯贝(Vin Crosbie)认为,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则认为,所谓新传媒,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互联网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提供和发布者。包括数字化、互联网、发布平台、编辑制作系统、信息集成界面、传播通道和接受终端等要素的网络媒体,已经不仅仅属于大众媒体的范畴,而是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合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方式,以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功能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把“数字化”和“互动性”作为新媒体的主要标准。 首先,“新媒体”是一个时间性概念。在媒介发展史上,每一次媒介技术的变革和物质形态的诞生。其次,“新媒体”是一个技术性概念。当下的新媒体指的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科技而产生的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系列新的工具或手段,其种类可谓丰富多彩,目前受到关注的不下几十种,其中有的属于新的媒体形式,有的则属于新的硬件、新的媒体软件或新的信息服务方式。从传播学视角看,它们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可以称作新兴媒体,是新媒体的典型形态,以改变传播形态为主要诉求点,强调体验和互动,内容生产日趋分散化和个性化。另一类则可以称作新型媒体,包括户外新媒体、楼宇电视和车载移动电视等。它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依托新技术衍生而来的,其传播形态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但是信息质量获得提高,传播范围更广,达到了以前无法覆盖的区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新媒体”概念作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广义上的“新媒体”可以作如下界定: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主主要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包括“新兴媒体”,也包括“新型媒体”;而狭义上的“新媒体”则专指“新兴媒体”。 中国是全球性互联网热潮的践行者。早在1987年,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就建成了我国第一个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1987年9月14日,钱天白教授向世界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1991年10月,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中国提出了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1994年4月20日,中国于国际互联网相联的网络信道开通,首次加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国开始踏上互联网的征程。 互联网真正开始向社会大众推广始于1995年之后,并且据统计,国内互联

新媒体研究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研究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课程代码: 1404403 课程学时:30 学分: 2 适用专业:新闻学 开课时间:四年级一学期开课单位:文学院 大纲执笔人:刘荣大纲审定人:刘汉光 本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具有创造性策略和构思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新人。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对传统媒体已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熟悉新兴媒体的特点及其运作规律是必须的。作为新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它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等特色的课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理论讲解中将运用大量鲜活的案例加以辅助。具体基本要求有: 1.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结合现实资料,理解媒体发展的现状。 2、理解新媒体的发展在媒介产业的地位及对媒介产业的影响; 3、掌握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的基础知识; 4、理解新媒体的发展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5、理解新媒体管理的有关问题; 6、理解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Web2.0时代新媒体的主要形态、特征。 2.教学难点:新媒体的经营模式、管理需求,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2、老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 3、基础知识与重点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 第1章新媒体导论理解 2 第1节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第2节新媒体的优势 第3节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 第2章新媒体研究的理论模型掌握 2

第1节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 第2节新媒体研究理论模型 第3章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 第1节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 第2节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由精英走向大众化 第3节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 第2单元新媒体的类型和形态 第4章新媒体的类型理解 2 第1节网络人际传播 第2节网络群体传播与网络组织传播 第3节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4节Web2.0 第5章Web1.0时代新媒体的主要形态掌握 2 第1节搜索引擎 第2节门户网站 第3节垂直网站 第4节电子商务网站 第6章博客掌握 2 第1节博客的特点 第2节微博 第7章社交网站掌握 2 第1节社交网站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 第2节社交网站对传播的影响 第3节社交网站带来的一些问题 第8章视频网站掌握 2 第1节视频网站的概念及特点 第2节视频网站的发展历史 第3节视频网站对传播行业的影响 第3单元新媒体管理 第9章新媒体的宏观管理理解 2 第1节新媒体带来的负效应 第2节新媒体的管理对策 第3节正确看待新媒体的双刃性

(完整word版)新媒体导论复习资料

1.摩尔定律: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新媒体发展迅猛,传统媒体也在实施数 字化转型,传媒化生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数字化生存。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出间隔越来越短、其容量和集合程度却越来越高的趋势。 2.“冷媒介”意味着“低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低。其传播对象在信息 的接受过程中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参与程度高。 3.公民新闻:“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 美国,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 4.媒介依存症:媒介依存症是一种由新媒介带来的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有 几个特点: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5.媒介人物:大众传媒具有塑造社会活动家等媒介人物形象的功能。公众对于媒 介人物形象的材料,基本上取之大众传媒营造的世界,人们所见所知的不过是经过传媒折射的现实人物的影像,甚至人们对现实人物本身并不感兴趣,感兴趣的仅仅是媒介上的人物。 6.新媒体(New media):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 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7.“热媒介”意味着“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度延伸人 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 8.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 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9.“媒介事件”:是指一种特殊的电视事件,通过电视的现场直播,本来在一个

新媒体概论笔记

第4轮) 浙江大学韦路教授10762人学习 每周一更新共10周2016、2、29——2016、5、5 评分标准:≧80优秀 1、“课堂交流区”讨论10%,≧20条 2、章节测验40%,5单选,5判断,允许1次 3、家庭作业20%,共有2次,互评≧6个 4、期末考试30%,15个单选15个判断,只允许尝试1次。 第一周新媒体导论 1、1什么就是新媒体:技术说行为说组织说三合一 1、不同于传统大众媒体,包含特定技术、实践与社会组织的信息与传播系统。 技术层面:以数字网络技术为基础,重组或融合了不同的传播技术,使单一媒体转化成新媒体。 实践层面:使一对多的单向大众传媒模式变为点对点的多向网络传播模式传播活动的主体由消极的受众变为积极的行动者。 组织层面:改变了工业时代的自上而下或中心向边缘的社会等级结构,形成了一种广泛联系,相互依存的网状社会结构。 2、特征: a、数字化0101包容一切b、多媒体: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及互动的内容c、互动性d、网络化e、个人化:特点兴趣爱好 3、形式:(四个维度)a、虚拟世界(如美“第二人生)内在世界,中国“三维网游”b、镜像世界,如谷歌地图现实世界c、生活记录:微博微信生活视频手环(行走记录仪)d、增强现实,

如谷歌眼镜 4、新媒体的内容 a、新闻:融合新闻的出现(各种不同的信息形式都可在融合在同一个平台当中,如2013普利策新闻奖特写类作品:Snow Fall<雪崩>,有文字,有三维动画的模拟,重现雪崩的过程、视频的采访、互动的内容等。 b、娱乐:更多体现互动的特性(玩家与玩家、人与机器的互动)如体感游戏,通过人体的动作就可以完成与计算机的互动。 c、社交:如微博微信。新媒体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内容都就是由用户(每一个人)生产出来的。(传统媒体内容生产一般由专业的新闻工作者生产。)用户生产内容当中很多相关的内容都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关系的交往、延伸、强化)。 d、服务:新媒体给人们提供信息服务之外,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其她方面的服务,如余额宝。 1、1讨论:您认为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鲜明特征就是什么?为什么? 1、2新媒体的历史 1、前新媒体时代:a、大致从人类的语言开始b 、第二阶段:文字c、造纸d、印刷:北宋毕昇印刷术。泥板-木头-古登堡1455年发明了金活字印刷术(金属材料、机械的旅馆装置) e、印刷使人类社会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技术。f、摄影: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牌摄影法《巴黎寺院街》g、电报:意大利人马可尼首次将传播与交通分离(电波在空气中传播) h、电影:1895年法国一对兄弟,卢米埃尔兄弟<电影之父>(1895年称为电影的开元年)i、广播:1920在匹兹堡的广播电台j、电视:第一家,英国的BBC在1936年伦敦开播,视听兼备。 2、计算机时代(世界最古老的计算工具:春秋时期算筹) 历史阶段: A、机械计算机:英国1835查尔斯·巴贝奇设想(创新:用齿轮模拟算盘的算珠,她不仅设想也

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教学大纲(第2版)

《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教学大纲 (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 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选修/必修 计划学时:16~32 计划学分:1~2 先修课程:无 选用教材:《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第2版)》,张向南勾俊伟编著,2019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教材; 适用专业:全校公选课,本丛书适合作为经济学、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相关专业,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经济贸易、电子商务、广告学等新媒体营销课程的教材。 二、课程简介 随着移动设备以及移动网络的发展,新媒体以相对较低的推广成本、年轻且付费意愿强的人群、与消费者面对面沟通机制等优势,成为企业首选的营销平台。为了提升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效率,新媒体工具应运而生。本课程以新媒体运营工具实战为基础,为学生呈现完整的运营图谱,包括新媒体图片处理、新媒体图文排版、新媒体表情包、新媒体H5动画、社群运营技能、短视频处理技能等一系列内容,从而达到利用新媒体工具实现有效营销效果的学习目的。 三、课程教学要求 (一)知识要求 1、了解无版权图片、信息长图、icon图标、九宫图、GIF图、二维码等 2、了解文字的视觉传达 3、了解常用的排版插件 4、了解创意字的设计

5、了解表情包的发展概述、制作方法和开发平台 6、了解HTML5概念、传播的心理因素、展现形式等 7、了解社群裂变工具、打卡工具、管理类平台等 8、了解短视频的策划与推广 (二)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当能够掌握基本的新媒体工具使用方法,具备现有工具应用和新工具挖掘的能力,能有效地开展新媒体图片、文字、音视频等处理工作。 (三)素质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有意识的关注新媒体工具版本更新与操作优化,激发学生的迭代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 四、课程教学内容

《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期末考试试卷

《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期末考试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闭卷考试。 2.应根据授课内容展开描述,有独到见解可加分。 3.请在两小时时间以内完成。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就是( )。 A、RM表示版权管理; B、常见的搜索引擎有中国搜索、百度、搜狗、360搜索、必应、雅虎等; C、免费下载、免费可商用的素材均禁止出售、转售、分割、注册商标等违反站方版权协议,违反当地法律法规的行为; D、RF授权翻译成英文就是“免版税”,所以RF版权图片在使用时可以免费使用。 2、关于封面图说法不正确的就是( )。 A、使用PPT制作封面图的优点很多,但缺点在于PPT 封面图的制作需要自己动手设计各种图标元素;

B、位图图像也成为点阵图像,就是由一个一个像素点产生的,所以位图放大后不会出现马赛克状; C、矢量图就是根据几何特性来回执图形,就是用线段与曲线描述图像,矢量可以就是一个点或一条线; D、GIF格式可以存多幅彩色图像,如果把存于一个文件中的多幅图像数据逐幅读出并显示到屏幕上,就可构成一种最简单的动画。 3、以下难以完成“九格切图”的工具就是( )。 A、手机端九格切图应用; B、电脑端美图秀秀; C、电脑端PPT; D、微软系统自带PPT; 4、以下关于GIF图表述正确的就是( )。 A、GIF 的“体型”很小; B、GIF不就是压缩位图格式; C、GIF不支持透明背景图像; D、GIF都就是动图; 5、下列不属于电影或视频片段截取GIF图方法的就是( )。 A、GIF录制工具录制; B、手机制作GIF图; C、Photoshop软件; D、视频播放器截取; 6、以下关于创意云文字表述不正确的就是( )。 A、图形决定着呈现的内容,文字决定着呈现的创意; B、创意云文字有文字与图形组成,文字就是围绕着表现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1 媒体的分类 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影视书籍电影 2 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3 新媒体——数字化新媒体主要包括 互联网站(如新浪网) 手机媒体(如空中传媒) 数字电视(如SiTV) 机航媒体(如美航传媒) 户外液晶(如分众传媒) 移动电视(如北广传媒) 电子报刊(如Xplus)等等。 4 新媒体概念包含以下要素: □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 □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 □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 □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 有创新性; □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5 新媒体发展的原因 技术与市场发育,手机增值业务的横向发展 党政重视支持,媒体领域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和资金 新媒体发展,智能制造计划互联网+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6关于数字化新媒体 新媒体中有一种从技术角度来看的说法:数字化新媒体,它是技术革命带来的产物。 每一次传播技术的变革所带来产物 数字化新媒体 当下的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数字新媒体新兴技术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新引擎 7信息的分类 人类能感知的外界信息可按其媒体划分成几类: 8 信息的数字化 人类本来是生活在一个物理的、模拟的现实中。 数字化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更好地享有各种信息服务,从而实现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的目的。从技术上而言,数字化的信息比模拟信息在存储、处理、检索、传播和利用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9 如何看媒体 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以三种形态存在: 物质材料或物质实体 物质和能量的波动信号 符号载体 “媒体”、“介质”与“符号”、术语的关系“信号” “信号”和“符号”都是媒体的基本形态。 当着眼于媒体的物质特性、习惯采用“信号” 当着眼于媒体包含的内容和意义、采用“符号” 当着眼于媒体的具体物质形态时,采用“介质” 当从技术层面使用“媒体”这一术语,往往侧重于媒体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美术学(综合美术)本科专业选修课程课程以培养美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新媒体艺术涉及交互性、网络和计算,并且比起物质本身,它更重过程,新媒体艺术作品,很难用传统艺术博物馆的介质、地理和年表类别进行分类,融合时代和社会的综合性艺术,是当下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反映。新媒体艺术的实践方式与哲学、生活美学、物理力学、化学、生物学、光学、数码科技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课程从新媒体艺术的欣赏方式、传授模式、创作目的、艺术媒介及空间与运作机制等诸多方面展开全面的论述;详解新媒体艺术特征的开放、体验、虚拟、超时空等个性要素,将艺术带入了与公共对话的领域,使受众的个性体验在公共性的基石下拓展了更大的自由文化空间。它既赋予了个体不同的体验感受,亦重构了公众的知觉经验与时空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及了解更多的媒介去进行自身的实验性创作脉络。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媒体基础理论和新媒体创作理念及技法,以锻炼学生们的实践创作技能。熟练、灵活的掌握自己所选择的新媒介创作手法。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使他们了解科技发展与应用,使学生能把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所学专业中去,扩展自己的思维模式,能够更广阔自由的进行艺术创作,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每个部分先从理论和实例讲解入手,再由学生进行实践。经由培养学生对新媒体艺术的了解,包含技术和理念两方面,以发掘兴趣点为桥梁,去扩宽自身的创作范围和找寻新的切入点,它对于艺术创作尤其重要,是新的艺术创作表达手法,并理解“公共

《新媒体营销》2套期末考试卷AB卷带答案习题试卷模拟卷

《新媒体营销》期末考试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闭卷考试。 2.应根据授课内容展开描述,有独到见解可加分。 3.请在两小时时间以内完成。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属于百度贴吧的推广技巧的有() A.争做“标题党”,正文内容无所谓 B.正文内容要避免“悬念”,平铺直叙即可 C.长贴短发,可考虑连载发贴 D.“硬广”推广 2.()是把思维方向逆转,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相反或表面上看似不可能并存的两条思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A.逆向思维 B.想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收敛思维 3.自媒体平台消费者有什么样的特征?() A.注重他人 B.求知欲弱 C.消费过程方便和享受 D.消费者日趋冲动 4.( ) 是以视频、音频直播为手段,以广播、电视、互联网为媒介,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和播出节目,最终达到企业获得品牌提升或是产品销售的目的。 A.自媒体营销 B.社群营销 C.直播营销 D.以上都是 5.微博的每个账号最多只能加( )个关注。 A.1000 B.2000 C.500 D.300 6.趁早社群的口号是“女性自己的活法”,属于()。 A.功能型口号 B.利益型口号 C.观点型口号 D.三观型口号 7.面向人群: 面向媒体和个人提供一种信息传播方式。消息显示方式: 折叠在订阅号目录中。消息次数限制: 每天群发一条。验证关注者身份: 任何微信用户扫码即可关注。消息保密: 消息可转发、分享。高级接口权限: 不支持。定制应用: 不支持,新增服务号需要重新关注。这是()

A.订阅号 B.公众号 C.个人号 D.服务号 8.音频营销区别与其他营销的特点是() A.移动化 B.双向性 C.伴随性 D.互动化 9.下面对新媒体说法正确的是() A.电脑是新媒体接受信息最常用的工具 B.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只能是图文信息 C.在门户网站可以通过发帖、话题专栏等进行新媒体营销 D.自媒体和新媒体是不同的,自媒体不能进行新媒体营销 10.设置悬念的方法是() A.设疑 B.倒叙 C.隔断 D.以上皆是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自媒体(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指以现代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资料讲解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2017-2018(一) 第一章新媒体导论 一、新媒体定义(名词解释) 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微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等为主要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包括“新兴媒体”,也包括“新型媒体”。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多选题) 1、数字化; 2、多媒体; 3、互动性; 4、网络化; 5、个性化 三、新媒体传受双方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单选题) 1、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 2、从接收信息到传播信息; 3、从消费产品到生产内容。 四、用户生产内容(UGC)(名词解释) 用户生产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又称作User Greated Content,UGC),泛指以任何形式网络上发表的由用户创作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是Web2.0环境下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创作与组织模式。 它的发布平台包括微博、博客、视频分享网站、维基、在线问答、SNS等社会化媒体。 五、UGC的特征(单选题) 1、以网络出版为前提; 2、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 3、非专业人员或权威组织创作 第二章新媒体类型 ★第一节网络媒体 一、请简述新媒体的主要类型(单选题) 互联网新媒体:博客、微博、播客、维客、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网络报刊。 手机新媒体: 手机报、手机电视。 电视新媒体:数字电视、IPTV 。 户外新媒体:移动电视、户外彩屏、楼宇电视等。

二、搜索引擎的特征(多选题) 1、搜索引擎本身不生产内容,却是信息的集大成者; 2、搜索引擎不能控制信息的内容却能控制信息的传播。 三、搜索引擎的分类(单选题) 百度搜索属于: 1、目录式搜索引擎;2、全文搜索引擎;3、元搜索引擎;4、垂直搜索引擎 四、门户网站的概念和功能(多选题) 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 门户网站被称为网络世界的“百货商场”或“网络超市”,主要提供:新闻、搜索引擎、网络接入、聊天室、BBS、免费邮箱、影音资讯、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游戏、免费网页空间等。 五、门户网站的类型(单选题) “中国四大门户”属于以下那一类 1、综合类门户网站; 2、地方生活门户网站; 3、垂直类门户网站 六、门户网站的特性(选择题) 1、先入为主的导航性; 2、庞大的用户群; 3、网民的依赖性与高黏性; 4、完善的搜索引擎; 5、灵活性。 七、社交网站SNS(名词解释) SNS(英文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的缩写),社交网站是为拥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群创建的在线社区。社交网站是互联网的一种服务,它可以让用户在特定的网络系统中构建一个公开或半公开的形象,用户还可以在上面列出自己的联系人,彼此进行交流互动。 八、网络社区(单选题) 网络社区是互联网最早兴起的概念之一,是伴随着网络以及网络行为的扩展而出现的一个人类社会活动的新空间。网络社区作为言论传播和人际互动的新平台,是社会群体互动的最重要的网络场域之一。 网络社区包括趣缘型网络社区、SNS型社区(社交网站)、幻想型网络社区、交易型网络社区。 九、博客(名词解释) 博客是英文单词Blogger的音译。Blog是Weblog的简称,即Web 和Log 的组合词,Weblog就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简称“网络日志”。 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短明了( brevity);

张晨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2020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专业知识课程性质:必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主要介绍由网络技术建构的网络社会原理,探索网络人际传播的方式和影响,对网络社区和网络社群进行研究的同时,探讨新媒体技术带来的社会生态变化。课程兼具理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面向对新闻学、传播学基础已经有所了解的同学开设。 本课程在实践层面之外,主要探讨网络传播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关注各种社会力量对新媒体的塑造,另一方面讨论网络技术带给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课程在讨论网络传播及新媒体概念、特征、形式、内容和历史的基础上,同时关注新媒体的采纳、扩散、伦理和法制,以及网络传播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上对社会的影响,理解网络传播在社会控制和社会变迁中的重要角色。成为网络传播时代具有批判能力和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Network and New Media shows the theory of network society based on network technology, explores the ways and impacts of interpersonal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social ecological change brought by new media technology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study on cyber community and cyber group. The cours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theoretical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opens to students with basic knowled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urse mainly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yber communication and the society apart from field practice, on the one hand it focuses the moulding of new media by various social powers, on the other hand it argues the

新媒体运营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新媒体运营》期末考试试卷 、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闭卷考试。 2.应根据授课内容展开描述,有独到见解可加分。 3.请在两小时时间以内完成。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哪种不属于新媒体() A.广播 B.数字电视 C.手机 D.计算机 2.以下哪种不属于经典的新媒体运营四大模块() A.用户运营 B.产品运营 C.内容运营 D.社群运营 3.企业需要的七种新媒体能力中,不包括以下哪种() A.文字表达能力 [ B.项目管理能力

C.专业设计能力 D.人际沟通能力 4.对于非生产数据的企业,通常不能直接使用大数据进行画像的原因,不包括以下哪种() A.大数据不能代表部分特征 B.大数据不具备完整维度 C.行业大数据不代表企业大数据 D.新媒体运营者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大数据进行画像 | 5.在搭建用户体系时,运营者可以借助RFM模型() A.调整指标 B.设计管理层级 C.调整级别 D.重要挽留用户 6.进行产品运营工作时,通常将产品分为三大类,不包括以下哪种() A.独立产品 B.平台产品 < C.入驻产品 D.品牌产品 7.以下不属于“设计走心的新媒体内容”五步骤的是

() A.用户痛点挖掘 B.解决方案描述 C.内容细节打磨 D.内容传播 8.成熟的新媒体活动运营团队一般以()为单位,提前设计活动规划。 ; A.周 B.季度 C.年 D.月 9.在活动运营的十大环节中,运营者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四个关键环节,不包括以下哪种() A.阶段计划 B.玩法设计 C.活动预热 / D.效果评估 10.关于对新媒体案例进行有效拆解的七种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轴拆解法 B.里程碑拆解法

(完整版)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 新媒体概论 1、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2、新媒体的技术依托:○ 1数字技术( 新媒体的核心技术) ○2计算机网络技术 ○3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阶段)。 3、新媒体的特征:○ 1数字化:最显著特征 ○2交互性:本质特征 ○3非线性传播:重要特征 ○ 4即时性与共享性打破时空界限 ○5个性化信息服务 ○6虚拟信息传播 ○7多媒体传播推动媒介融。 4、web1.0的概念:互联网“内容为王”的阶段称为Web1.0阶段,本质是聚合和搜索,用户主要通过互联网浏览器获取信息,依然是单向的传播模式。 5、web1.0的主要特征:○ 1web1.0基本采用的是技术创新主导模式 ○2web1.0的盈利都基于巨大的点击流量 ○ 3web1.0的发展出现了向综合门户合流现象 ○4web1.0形成了主营与兼营结合的明晰产业结构 ○ 5web1.0不以html 为言,动态网站已经广泛应用 6、web1.0与新媒体的发展:○ 1web1.0为新媒体提供了良好的受众平台 ○ 2web1.0为新媒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7、web2.0的概念: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此阶段互动应用成为主流,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8、web2.0的主要特征:○ 1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制造 ○2web2.0更加注重交互性 ○3符合web 标准的网站设计 ○ 4web2.0网站与web1.0没有绝对的界限 ○5web2.0的核心不是技术而在于指导思想。 第二章 新兴媒体 (一)网络媒体 1、网络媒体的概念:网络媒体也称第四媒体,是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多媒体交互式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上,建立的提供各种新闻与信息服务的相对独立的站点。 2、网络媒体的构成:搜索引擎 门户网站 网络视频 网络广播 网络报纸/杂志 网络出版 网络社区 SNS 电子邮件/即时通讯 RSS 博客 播客 维客 网络游戏 网络动画 网络文学 其他网络媒体形态 3、搜索引擎的概念: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4、搜索引擎的组成 5、搜索引擎工作原理: 6、搜索引擎的分类: ○1目录式搜索引擎——(最早的一种搜索方式)搜索方式:人工、半自动 代表:Yahoo,搜狐 优点:搜索的站点面广量大,由人工编制的目录信息准确度高且导航质量高。 缺点:低速,更新速度慢。 ○2全文搜索引擎——优点:搜索范围大,信息量多。 缺点:会出现大量无用信息。 代表:Google,百度。 搜索器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 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新媒体概论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计划学时: 计划学分: 先修课程: 选用教材: 适用专业: 课程负责人: 二、课程简介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频繁接触新媒体,并通过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社交互动和支付交易等各种活动。新媒体已经形成了全新的业态,全方位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新媒体和人们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密不可分,但很多人仍然不太了解新媒体,无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性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尤其随着我国新闻传播业的蓬勃发展,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需求量也比较大,而新闻传播类专业人员,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采、写、编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并掌握新媒体基础理论、新媒体技术、新媒体的用户研究、新媒体运营等技能,因此学校对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会更高,也更全面。 面对如此深刻的变革,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学习和掌握新媒体的相关知识,我们编写了《新媒体概论》一书。本书通过介绍新媒体的界定、类型、特征、产业、发展概况、运营和管理等知识,搭建了一个由新媒体的新知识、新观点和新思想构筑的学习框架,并将新媒体相关理论和应用详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希望读者能在学习本书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学习框架和培养相关能力。 三、课程教学要求

体描述。“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

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 六、学生学习建议 (一)学习方法建议 1.按照本书的目录从头到尾依次学习,阅读书中提供的大量案例; 2.通过在线视频讲解来学习与巩固所学知识,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获取更多的资源;(二)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 本书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为基础进行编写,对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本书系统介绍了新媒体方面的理论及实践的相关知识。全书共7 章,主要内容包括新媒体概述、新媒体技术、新媒体用户研究、常见新媒体应用、其他新媒体应用、新媒体运营,以及新媒体管理和规划等。本书讲解深入浅出,案例丰富,内容针对性强,不仅能让读者了解新媒体的一些基本理论,包括新媒体的主要类型及特征、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新媒体的用户研究理论;还可以帮助读者学习和掌握新媒体的应用模式、新媒体的运营、新媒体的管理和规划等知识,使读者从内容、运营、产业到技术等多个方面构建出完整的新媒体知识及应用体系。 本书可作为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基础教材,也可供新媒体教育者、互联网工作者、新媒体从业人员参考。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在线学习习题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期末总评的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