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兵法:班主任的素养

班主任兵法:班主任的素养
班主任兵法:班主任的素养

班主任兵法:班主任的素养

俗话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一支部队,没有一个出色将领的领导、管理,很可能是一盘散沙,缺乏战斗力,遇有困难或敌情,定将一触即溃。同样的,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将领”,对这个班级的影响极大。一个班级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因此,班主任的素养问题极为重要。

班主任要具备的素养很多。有人说,班主任是最小的主任,平时要做的都是非常琐碎的事情,此言不虚。的确,通常学校里的一些常规工作都得由班主任布臵下去,而班级工作又得常抓不懈,偶尔班级里调皮捣蛋的学生还要添点乱什么的,因此班主任需要有很大的耐心。我们有许多班主任非常认真,非常敬业,他们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工作也会做得不错。但是,如果要做出类拔萃的班主任,要有高的追求,就不能安心于做“最小的主任”。一个班级虽然人少,但是正如战国名将吴起所说,管理人多的军队与管理人少的军队是一样的。班主任志当存高远,要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来要求自己,从这个角度出发,班主任所要具备的素养至少还应包括以下几点:

班主任要德才兼备。德的内涵包括个人品质、伦理道德、政治品德;才指才智、才干、才华,等等。古代成功将领都是非常注重“德”的。三国时刘备便以仁德闻名天下,在遭到曹操的追击时,宁愿跟着老百姓一起走,而不愿抛下老百姓单独逃跑,虽然最后被曹兵追上而险象环生,但是因此赢得了民心。古人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可见领导人的德之重

要性。宋朝司马光明确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从德和才两方面出发,司马光把人分为四种:德才兼备为圣人,德才兼亡为愚人,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在用人时,如果没有圣人和君子,那么与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因为“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都是才有余而德不足。

孟子说“舍生取义”,把义放到了比生命还重要的地位。在民间作为“义”之化身的关羽,为了义而“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了义而“过五关斩六将”,为了义而“华容道捉放曹”,他的行为被后人津津乐道,视为“义”的典范。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以善于用兵著称。他的军队,常常以少击多,以五百人、八百人打败金军几千人,几万人,金兵哀叹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治军,除了严之外,更强调“恩”。部下如果生病,岳飞会亲自探望,亲自熬汤煎药,部下将领中如果有人远征,岳飞就派自己的夫人去探望他们的妻子,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部下战死,岳飞亲自参加葬礼,凭吊死者。所以从普通士兵到将领,无不感恩戴德,愿意以死相报。战斗中,人人向前,从来没有怕死退缩的。义也好,恩也好,都是德在具体情境中的体现。

在对待下属中,岳飞是把他的“恩德”做到了极致,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如果也能这样对待学生的话,他不成功都很难。全国模范班主任、著名教师李镇西在他的《爱心与教育》中就认为,他是欠学生的,学生对老师太好了,因此,他作为老师所作的一切,都是还学生的债。李镇西抱着这样一种思想,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很难

说李镇西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有什么高超的技巧在里面,他只是把爱学生发挥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所以他成功了。在班级管理中,所有的技巧都抵不过爱学生,这是教育的关键,其余都是次要的。因而,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选择班主任的时候,在考虑才的同时,务必要把德放在首位。假如碰到很有才但是“德”有缺陷的教师,要非常慎重地使用,毕竟,作为教育工作者,他对学生的影响太大了,这种影响,短时间内不一定能看出来,但是一旦暴露出来,为时晚矣。我们看看汉朝名将卫青是怎么对待下属的,有个士兵腿在战斗中受了伤,生了脓,卫青查营时看见,竟然亲自用嘴把这个士兵腿上的脓吸出来。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士兵腿好了之后怎么在战场上拼死效命。别的我也不用多说了,名将就是名将。我们做班主任工作不是要照搬他的做法,但是这至少是一个思路。

班主任也要刚柔并济。吴子曰:“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也就是说,文武兼备的人,才能胜任军队的将领,刚柔并用的人,才可以统兵作战。三国时张飞之猛,无人能敌,然而,张飞亦粗中有细,义释老将严颜就是一场经典战役。张飞虽刚,但是偶尔柔一下,亦威力无比。善于统帅军队的将领,性格应该是刚强时不可摧折,柔韧时不可屈服。能屈能伸,有勇有谋。

有些年轻的班主任,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处理事情比较刚性,尤其是遇到班级里比较调皮捣蛋的男生,一旦苦口婆心失效之后,便“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常常使出“以暴制暴”的手段。对于喜欢侮辱别人者,侮辱之,喜欢殴打别人者,殴打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种方法可能有时会奏效,但是通常来说,很容易遭致学生怨恨,学生口服心不服,班主任一旦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冲突,以至两败俱伤。

还有些老师,我们称为妈妈型的班主任,性格非常柔韧。做事兢兢业业,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儿女一样。只是做事不讲原则,学生犯了错只是和风细雨地劝说一番,而缺少严厉的批评。对待严重违纪的学生一味隐忍退让,出了事情能捂则捂,不能捂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是柔过度而缺少刚的表现。这样的班主任,班级里要么不出事,一出就是大事,而且处理起来,盘根错节,积习长久,有一些失控的班级或者年级里有名的“差班”、“乱班”可能就出自于太软弱的班主任。

好的班主任应该是刚柔并济的。该刚的时候要刚,该柔的时候要柔。他可以为维护教师自身的权威而对班级不良风气进行大刀阔斧的处罚,也可以在学生情绪激烈之时审时度势,稍作退让。而总体来说,我认为班主任对待学生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既有要求又宽大为怀。班主任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体谅学生的难处,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学生犯了错,要尽量原谅他,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进步,要有耐心,永远给学生机会。这样的班主任学生自然信服。但是宽容并不等于放纵,该严厉是还是要严厉,绝对不能违反原则。否则将因为自己的过度宽容,而使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得寸进尺,以至于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以为教师软弱可欺。

班主任还应该善于激励。古代将领在指挥作战时,为了提高士气,常常身先士卒。西汉时的昆阳大战,义军被王莽大军团团围住,刘秀突围搬来援兵之后,其将领面对旌旗蔽天、营盘连绵的王莽大军却顾虑重重,缺乏打败敌人的信心。刘秀除了一方面用言语开导他们之外,更是亲自率领千余骑兵当先锋,冲入敌阵,连连杀死敌人数十名。将士们见此情景,精神抖擞,奋勇往敌阵冲杀,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取得杀敌近千人的首战胜利。刘秀在这场战斗中的冲锋陷阵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国家农村里也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这说明领导者的一言一行都备受群众的关注,也必将对群众产生极大的影响。党员干部自身的行为往往是对群众无声的激励。

班主任的工作不仅需要言教,更需要身教。有些班级卫生工作不好,班主任带头拿起扫帚做值日工作,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之后,班级学生自然被带动起来,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辅之以一定的制度管理,卫生状况自然大为改观。学生组织的活动,也特别希望教师的参与,如果教师能和学生一起打球,和学生一起搞联欢,甚至一起表演节目,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一定有一个大的提升,对学生的影响力也一定会有增强。

要提高士兵的士气,除了靠将领的以身作则之外,还需要严明的管理。其中,“信”是非常重要的一条。以信治兵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守信用,不欺邻国,不欺民众。如魏文侯和看守山林的小吏约好了去打猎,结果到了那天下雨了,他就冒雨去向小吏说明不去打猎了。二、赏罚必

信。如秦孝公用商鞅变法,立木南门,移木北门者赏赐五十金。三、将帅与士卒上下信任,同心协力。如朱元璋故意在降卒中挑选五百人充当卫队,降卒极为感动,于是甘心为他效力,成为朱元璋的忠实将士。

班主任的善于激励也体现在把班级建设成一支团结向上、凝聚力强、有战斗力的集体上面。这其中,以“信”治班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班主任要做事公正,要赏罚分明,在班级里要匡扶正气,抑恶扬善。同时,班主任教师还要有与班级学生同舟共济的思想,大家齐心协力把班级一起建设好。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大家的力量形成合力,这个合力的威力是无穷的。

班主任遇事还需要沉着冷静。沉着冷静,遇事不慌是为将者必备的素质。君不见诸葛亮在面对司马懿几十万大军时,大摆空城计,他本人则在城楼上悠闲地弹琴,司马懿仔细听了一会儿,感觉到琴声丝毫不乱,诸葛亮心静如水,于是断定城中必有埋伏下令撤军。生死关头,诸葛亮的意志多么坚强,心理素质多么过硬啊!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也应如此。学校里每天发生的事情很多,也经常会有一些突然的变故发生,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全班同学可能都在关注班主任教师怎么处理,此时要求教师尤其要沉着冷静,切忌冲动冒进,避免处理不当反而在学生中失去威信。即使在情况非常不利的情况下,班主任教师的镇定自若反而会使全班同学的情绪稳定下来,从而不会引起大家的慌乱,有助于事情的最终完满解决。要知道,冲动总是以愚蠢开始,以后悔结束。

班主任还要善于识人和用人。古时由于选帅不当导致打败仗的例子很多啊,比如纸上谈兵的赵括,长平一战,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红军在中央苏区由于李德博古的错误领导而遭致惨痛损失不得不战略转移,及至遵义会议之后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才走上光明大道。班级管理同样如此,一个好的班长以及好的班委集体对班级影响甚大。班主任老师如果能选择比较得力的学生担任适合他的班级职务,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的识人还体现在对于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便是因材施教。2000多年前的孔子便是实践这一思想的典范。孔子的弟子子路有一次请教孔子,知道一件事是对的就应该马上去做吗?孔子劝告他,让他先去问问他的父亲和哥哥,如果他们都赞成,那么才可以去做。不久,冉有又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鼓励他,让他去做。公西华目睹了这个过程,于是求教孔子同样的一件事为何因人而异。孔子解释说,子路性情鲁莽,做事冲动,让他同父兄商量,这样才会更谨慎;冉有性格懦弱,做事拿不定主意,此事必是思考良久,下了很大的决心才提出来,所有鼓励他去做。公西华豁然开朗,心悦诚服而去。所以我们对待不同的学生也得采取不同的方法,这是班主任的必备素质之一。班主任的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做一个好的班主任也非常不容易。有人说,一个没当过班主任的教师是不完整的教师,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做班主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向自我挑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素养的过程,有时候它是痛苦的,但同时也是极有价值、极有意义的。

读万玮《班主任兵法》有感

读万玮《班主任兵法》有感 金刀峡小学傅忠彰 《班主任兵法》是一位优秀班主任的教育手记,充满了爱心、耐心和教育智慧。作者将兵法运用于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和学生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谓“篇篇是美文,招招是良方。”看完这本书,我的感触很多。有人说,一个没当过班主任的教师是不完整的教师。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虽然说,班主任是最小的主任,平时要做的都是非常琐碎的事情。但班主任工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管理的平台。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可以容纳无限的智慧。让学生服气可以依靠做事公正,但让学生佩服却只能依靠教师的智慧。要知道,学生抗拒的往往不是我们给他的内容,而是我们给他的方式。有时我想,教师就是驾控一叶扁舟行进在急浪中的人,只有不断搏击,谨慎行船,才有避免被风浪吞没的危险。驾控技巧就是管理艺术,需要我们不断总结,不断升华。下面把这本书的内容和自己读书的体会同大家交流。 一、作者简介 万玮,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现担任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校长助理兼教务处主任,数学教师。2006年上海教育年度十大人物。200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事业系统“十大杰出青年”。网友称之为“班主任中的军事家”。出版有《班主任兵法》《班主任兵法2?实战篇》《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遭遇问题学生》等。二、内容简介 《班主任兵法》是一位优秀班主任的教育手记。作者将兵法运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文章最初发表在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教育论坛——K12教育论坛和白鹿洞教育论坛上,引起极大反响,随即又在《教师博览》、《新教育》等杂志连载。网友评论:“篇篇是美文,招招是良方。”本书在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上、理论上都反映了作者自己独到的做法和思考。在实践方面,作者强调在“爱”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在班主任工作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有时甚至是严格、严厉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掌握学生心理基础上擅用谋略、机变的教育智慧和胆略。在理论方面,作者开创性地将兵法的理论和原则运用于教育领域中,探究了兵法与教育(尤其是与班主任工作)之间的关系,并对许多中国古代兵法理论(如“攻心为上”、“克敌无形”、“上兵伐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等等)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演绎和运用上做出了独特的阐述。 三、读书体会 1、教育是爱的艺术。 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于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离开这一基础都将变得苍白无力。一个对学生冷漠无情的人,是根本无法实行教育的,更谈不上教育艺术。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管理;没有爱,就不能掌握成功教育的管理方法。教师爱学生,师生的感情好,那么在这种和谐关系的基础上,老师表扬学生,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学生认为是爱护。在教育工作实践中,我特别注意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变围追堵截为巧妙疏导,变简单粗暴为精雕细刻,变急风暴雨为和风细雨,变操之过急为循序渐进,变生硬呆板为循循善诱,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代替逆耳的训斥。我不是

班主任兵法

班主任兵法 班主任兵法3读后感(一) 我记得谢老师跟我们说过:“读书是一个人成才的必经之路,也是学习他人经验很好的途径。”我们一定要抽出时间逼自己看多点书,而《班主任兵法3》这本书是我在深圳学习期间买的,在读了《班主任兵法3》之后,我感触良多。要想收获,确实得多看书。《班主任兵法3》是一本教育反思集,是一位青年班主任的教育手记。书中列举的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无不充满智慧,充满心与心的交流。书中的一幕幕校园喜剧,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万玮老师的“斗智斗勇”,让我感到耳目一新,不禁感慨:教育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看了这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看到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到《孙子兵法》,原来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也要像打仗一样需要方法的。兵书上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师与学生交往,也是要学会“斗智斗勇”的。是的现在的学生难教,因为他们不像以前那么“傻”了,他们的信息来源多,自我意识强,受传统的观念影响小,对老师的尊重也急剧减弱了,教师要继续维持以前的“师道尊严”就不是那么容易

了。学生更多地把自己放在一个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而许多教师却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还以为自己高高在上,因为自己是老师,学生或家长就必须尊重自己,如此思维,工作必将碰到麻烦。“斗智斗勇”正是把教师放在和学生平等地位上的,学生虽然聪明,但是教师“智胜一筹”遇到问题,不是埋怨,不是发火,而是动脑筋,想办法,因地制宜,随机应变,相处最佳的方法来,最终圆满解决问题。 当好一名班主任,首先要学会用真心关爱学生。 万玮老师在《班主任兵法3》中提到“在学生工作中,如果说一定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真理,那么爱学生应该是第一位吧。”学生是敏感的,你爱不爱他们,他们一眼就看得出来,这是欺骗不了人的。真心,爱,不是虚伪,假装,“谁人对我好,对我差,太清楚”!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有比较大的感触:我觉得只要你对别人好,别人自然会对你好!人都是感性的动物,凡是有点人性的人,都会懂得感恩。即使是最捣蛋调皮的人,只要你坚持不懈地无条件对他好,他始终会感受得到,即使不能把他完全转换过来,起码他也会懂得尊重你,理解你。 我当班主任的理念就是:一个都不能少!我经常跟学生说:老师不会因为你们的成绩而对你们另眼相看,但是会因为你们的品德而对你刮目相看,我不会因为你们成绩不好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一) 做一名有谋略、讲兵法的班主任 寒假期间,我重读了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一书,这是一本教育反思集,记载了作者在其教师生涯中与学生斗智斗勇的经历,以生动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即实用又巧妙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在工作方式上也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万老师的日记布置和批阅是一项很有效的了解学生的方法,但这个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万老师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我觉得这源于他对学生深深的爱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要做好教育工作离不开一颗爱孩子的心,要学会体谅学生的难处,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学生犯了错,要尽量原谅他,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进步,要有耐心,永远给学生机会,老师只要流露出一点点的不耐烦或是对学生的不满,就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也许这个孩子以后就再也不信任你了,所以在教育孩子时,语气措辞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但另一方面,宽容并不等于放纵,该严厉时还是要严厉,绝对不能违反原则,否则将

因为自己的过度宽容,而使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得寸进尺,以至于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这样的宽容是害了学生。 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们在教育的第一线,接触到的不是个别学生,而是一群不同个性不同情况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点,即使面对的是同一个错误,在教育不同个性的学生时也要讲究不同的方式方法,书中的学生,脾气秉性习惯好恶皆不相同,如果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势必捉襟见肘,难以奏效。万老师运用多种多样巧妙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遇到怎样的学生用怎样的方法,懂得选择,源于万老师对于这些学生的了解,也源于心理学、教育学的常识和万老师的智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向我们展示了教育自身的丰富多彩的美丽。 万玮老师在带班的过程中,总是能很巧妙地化解一些我们眼中难以解决的难题,我想他具备的不仅是过硬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是宽广的知识面,如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历史事件,名人传记,寓言哲理等等,正是有了这样的知识储备,万老师在平时教育学生的时候,可以信手拈来,随意举例,让学生足以信服,也能提出很多优秀的观点来激励学生,也能通过大量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等,从万老师的身上,我感觉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感觉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班主任兵法3——震撼教育36计》读后感

《班主任兵法3 ------- 震撼教育36计》读后 感 那天,一看到《班主任兵法 3 -------- 震撼教育36计》,就让我想到《孙子兵法》,激发了我阅读此书的兴趣。万老师 《班主任兵法》里的三十六计,取名形象,与《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却大相径庭。书中众多的教学案例对我影响很大,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也使我茅塞顿开。 书中提到,震撼教育应当以下三个特征:一、教育设计 聚焦于教育目的;二、教育者的心灵受到感动或者震动;三、 教育的效果是在一瞬间实现的。书中列举的大量真实生动的教学案例,无不体现万玮老师超乎常人的智慧。 拜读完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我也从中受到一些启示: 一、要热爱学生 无论是万老师还是历代教育家,都是强调老师应以爱学生为前提的。只有爱学生,才会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才能想方设法去教育学生,去引导学生,去影响学生,才会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当然所使用的招数也是为学生着想的。反之,使用的招数可能就仅仅是为了整学生,只是为了目前能够镇住学生,而全然不顾使用这些招数会不会有副作用,会不会影响学生长远的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要因材施教 万玮老师据说的的三十六计,要做到如孔子说的“因材施教”。这就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细致的了解。我们的孩子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兴趣爱好。教师面对这样的孩子,要对他们的家庭背景、脾气性格、学习基础、身体素质等全面了解清楚,这样才便于老师把握住主动权,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选用合适的计策来引导、教育学生,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反之,教师在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下采取的教育方式方法,取得的教育效果就可能适得其反了。因此,因材施教多么重要。 三、要提升素养 班主任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提高教育水平。 平时注意多读有关教育的书籍,从书中吸取精华,增长智慧,取众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学习工作之余,要常进行反思,及时总结在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失败中汲取成功的营养。 我羡慕万玮老师,佩服他的教育智慧与谋略,也渴望经 过自己的努力,能成长为一名像他那样的智慧型班主任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读《班主任兵法》有感——“刚柔并济,管理学生” 单菲玉 第一次接触万玮老师的这本书是在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看的时候只觉得写得好,至于哪里好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等到毕业了,要入职了,又看了《班主任兵法1》,想着应该对我管理学生有些帮助。今年寒假又看了一遍,每一次的感觉都不一样。 万玮老师书中“刚柔并济篇”令我印象颇深,对于刚入职的我真是帮助不少。记得刚上班的前几天,就有老师提过“课要上的好,首先要把班级管好”。作为一个新手,我特别怕管不住学生,尤其是在纪律上。果不出其然,第一个礼拜我就发现问题了,我们班有四大金刚,令我十分头疼。有一个学生的纪律和卫生习惯非常糟糕,上文化课的时候上着上着不是躺地上去了就是在本子上画画,做眼保健操的时候还喜欢躲到草丛里,对于这些状况,我第一次碰到真的是有点懵,不知道该怎么着手解决,是用“凶”的手段解决——直接在全班面前不留情面的严厉批评,还是请进办公室耐心询问原因另作处理,对于这个度的把握真的很困难。现在想起来,我当时的做法并不好,太温和了,容易被调皮的学生“吃住”,应该先刚,立好规矩,然后加柔,所谓的“棒子加大枣”,与学生搞好关系固然很重要,但是前提是学生愿意敬畏你,信服你,就像书里所说的要“刚柔相济,正奇相生”。 “刚柔相济,正奇相生”,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柔是一种收敛,一种风度,一种魅力,一种婉转绰约的姿态。我想,如果一名班主任能很好地理解刚与柔的道理,并

把它贯彻到日常对学生的工作中去,那么许多棘手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新手老师,一定要多多琢磨“刚”与“柔”,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把握好度,不要为了打好与学生的关系便一味地站在学生的阵营里去,要知道老师与学生天生不是同一个阵营的,处在控制与反控制的状态。书里有句话说得好:要竟可能多的转化学生,尽可能多的保护自己,只可智取,切不可硬攻。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当学生犯了错误,我们在不必要的时候不要急着当着全班的面大声批评,严厉惩罚。我们要做的是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了解学生的心理,要保护好自己,刚柔并济,随机应变。 回顾我一年的教育工作,我觉得我的“刚柔并济”仍旧有些缺陷,原因我也找了,就出在有时候学生犯了错误,我不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往往是没有经过分析在班级上直接批评了,有时候就忽视了学生的感受,这点真的是做的不够好。“刚柔并济”这四个字,说说容易,做做难,真正做到了,班级也就打理好了。 “教亦多术矣”,这句话我现在才真正读懂,教育是一名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爱”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的情况下,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学生,而不能“一刀切”,因为每个学生情况不同,犯错误的原因也不一样,那么解决的方法也应该不一样。在书中,万玮老师还有好多招“自保第一攻心为上”,“轻重有度赏罚分明”,“避实就虚无为而治”,这些方法都很有借鉴意义,当然上面都是万老师的实战知识,每个学生状况都不一样,我们不能照搬照抄,我们还要根据我们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读书心得 梁宏光 读一本好书,犹如在干渴时找到一泓清泉,在黑暗中看到一盏灯火,在寂寞时邂逅一位故友,在迷茫处忽见路转峰回,这是我在阅读了万玮老师的著作《班主任兵法》后的最深感触。 《班主任兵法》是一本教育反思集,分为实践篇和理论篇。它记述了作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与学生之间“斗智斗勇”的教育故事。实践篇是精选的教育案例,每一个案例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富于智慧,读后令人回味,引发思索。理论篇是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对《孙子兵法》、毛泽东军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作者运用辩证法思想,对教育过程中的常见误区进行了剖析与纠正,书中指出:教育工作是复杂的,但我们常常一味地把问题简单化处理,要么对学生严加苛责,不留余地,要么过于民主宽容,给学生犯错误留下可乘之机,两者都收不到良好的效果。使我们疲劳和困扰的,不是学生,而是我们对教育规律的忽视。 做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常会遇到诸多问题,也会感到迷茫与困惑,在不断努力摸索适合自己、适合班级的工作方式,不断积累带班经验的同时,我迫切渴望从他人的成功案例中汲取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认真阅读了这本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著作后,我得到很多启示,现与大家分享: 首先,这本书教会我用不同的视角和独特的方法来看待和处理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对后进生的教育要讲究策略,因人、因事、因时制宜。本书收录了许多后进生的教育案例,处处体现出作者的睿智,冷静,果断,幽默。一个个真实感人的小故事里蕴藏着大智慧,给予我很大启发。 在《点石成金》一篇中,为了让被惩罚的学生放下包袱,以健康的心态过好学校生活的每一天,老师创造性的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让他们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使其看到新的希望,安抚了他们脆弱的心灵。 在《当头棒喝》一篇中,对待那位课堂上说脏话的男生,“变脸绝技”的使用,“咄咄逼人”的气势,以及“放你一马”的宽容,令学生心服口服,说脏话的现象至此杜绝,甚至让他们毕生难忘。 在《转怒为抚》一篇中,晚自习上一位女生班干部带头违反纪律大声喧哗,老师当即大怒,勒令其出去,先给她个下马威。考虑到这位女生叛逆的性格特点,老师又一言不发,带她巡视全校其他各班自习情况,令其很快羞愧悔恨,本来可能产生的敌对情绪自然瓦解,老师再顺势教育,效果非常显著。 在《激怒制怒》一篇中,那位容易情绪失控的学生,经历被责骂的反抗情绪,“受冷落”的委屈,冷静的反思,成为了一位用功读书的好学生。 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实际上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更是非常大的难点,上述案例中提及的问题,也是我在班级管理中所经常遇到的,而对于个别学生身上所体现的极端叛逆、不思进取,甚至是冷漠自私,我常常采取单一的方式进行说教,往往收不到明显的效果,作者对待后进生的教育方法使我茅塞顿开,学到许多新颖独特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对待情况各异的孩子,我们只有多动脑,多用心,研究他们的性格,揣摩他们的心理,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才能使教育深入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发生彻底的转变,由内而外地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教育要善于创造时机,教师要善于使用捭阖之术。“捭阖的本义是开合。捭就是分开,

班主任兵法之轻重篇

班主任兵法之轻重篇 “轻”与“重”是围棋里的术语。“轻”指棋形富有弹性,可以放弃而不会招致严重的损失,“重”指棋子过于集中,成无效率形,易于成为攻击的目标。围棋里有“恶形凝重好形轻”之说。道理其实很简单,“轻”的棋可以有很多选择,既能放弃进行转换,也能通过治孤把薄弱的棋形安顿好。而棋走“重”了就没那么自由了,既不能轻易舍弃,便成为对手攻击的目标,而不得不全力逃生。 围棋里还有棋诀说“取重舍轻方得胜”,意指当己方有两部分棋受到对方的攻击时,应该营救比较重要的一方,舍去不重要的一方,只有分清了轻重,取舍得当,才能获得全局的胜利。 这个道理和古人说的“两害相权取其轻”乃是同一个意思,实在是很稀松平常的,谈不上深奥高明。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愈是听起来简单的道理,愈是深刻,愈是容易被人忽略,而不容易做到。 如果将班主任比喻成一个棋手的话,那么,他在工作中,哪些地方该“重”,哪些地方该“轻”,实在是很有讲究的。不懂得“轻”与“重”的道理的班主任,其工作很难有高的效率,要么棋走得太“轻”而被轻易吃掉比没走更糟,要么走得太“重”,成为愚形,把自己困在其中。 我见过一些青年班主任,付出很多努力,但是班级管理一盘散沙,几乎不成形状。班级卫生一塌糊涂,课堂纪律一塌糊涂,学生成绩一塌糊涂。教师焦头烂额,几乎体会不到任何成就感。 我见过一些中年班主任,做事有板有眼,对学生颇有耐心,面上的工作似乎也能应对。但是班级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教师除了做好常规工作之外,对班级学生的影响力十分有限。班级中一些细小矛盾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趋势。 我还见过一些老年班主任,做事兢兢业业,中规中矩,对学生也有爱心,但是工作方法陈旧,一点不受学生欢迎。遇到新时代的学生出现的新问题,则措手不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到头来却越医越痛。 这皆是没有处理好“轻”“重”关系的缘故。青年班主任毫无经验,走棋过于“轻”,没有一块棋能够走活,满盘皆输;中年班主任,能够勉强把常规工作做好,把比较容易做活的角地走厚实了,但是一遇到中盘复杂的变化,就不知道如何“轻”“重”得当了;老年班主任只知墨守成规,不考虑对手的变化,殊不知“轻”“重”乃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一味走自己的棋,不看对方,便如无的放矢一般,早晚陷入被动。 不同的棋手有不同的棋风,有的轻灵,有的厚重。不同的班主任有不同的工作作风,有的急躁,有的从容。我们不能妄言哪一种风格一定是好的,轻灵与厚重都可以赢棋,也都能出现高手,然而, 班主任在工作中关于“轻”与“重”的一些大体原则还是需要的。 以下一些方面以“重”为宜: 一、班级常规工作。这是涉及到根据地的工作,诸如班级卫生,保持班级正常运转的各项制度等。新班级创建伊始,大家互不相识,有一个相互磨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不适,班主任应下一些“重”手,一些问题要反复讲,一些矛盾要及时处理,不

《班主任兵法》读书笔记_2341538.

《班主任兵法》读书笔记 2020-05-02 《班主任兵法》1 在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班,我非常有幸地读到了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其内容全面详实,涉及到班主任工作战略、战术以及心态等,如同一本武功秘籍。对于高中班主任而言,虽然万玮老师接触的大部分是以小学到初中生为主的教育对象,但在教育方法上肯是互通的,依然是很好的借鉴。纵观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可以说,该书所有的“武功”应该是万玮老师实践中反思的结果。因而,该书对教育战线的一线老师,无论在高中还是小学、初中的老师,其影响是震撼的,应该让反思丰富我们的成长。 首先,叙述式反思。万玮老师将自己的班主任经历写成了一个个的小故事,就好像看武侠小说,刀光剑影中不乏智慧的灵光,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同时留下了无尽的思索。万老师的兵法,让我看到了一个年轻教师的丰富知识和经验,越读越觉得自己浅薄和孤陋寡闻,惭愧不已。 其次,阶段性反思。万玮老师反思的素材面多、内容广,均带有阶段性反思的特点,而且他所述案例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大部分都经历过。因此,在欣赏万老师这一招招精美“武功”的同时,我会想起了自己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类似的故事,也看到了自己学生的一些影子,如平时学生的活动照片、成长记录等。但与万老师不同的是,对所做的这些工作我没有进行系统地梳理,尤其是缺少案例的积累与深刻的反思。 最后,针对性反思。从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不难看出,其内容非常富有针对性,如有班主任素养篇、天时篇、地利篇、集体篇、个人篇等等,其细节里海涉及到卫生、纪律管理等,都体现出“招术”的针对性,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典范。 美国的波斯纳说:“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所以我在想: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是有很多好方法值得总结与推广,何尝不能写下来,何尝不能相互学习呢?我们都应该像万老师那样,将经历经验反思成文。其实实践我不缺,所欠缺的就是反思,而案例积累就是反思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实践、学习、反思,这是教师成长的共同规律。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多些反思,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成长起来。 著名汉代教育家董仲舒曾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齐时早晚,任多少,适疾除,造而勿趋,稽而勿苦,省其行为而成其所湛,故力不劳而身大成。此之谓圣化。”这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还要注意对学生的教育要适时、适量、适度,要从容引导,不急不躁。所有这些品质都需要时间来沉淀的,恰恰这种“沉淀”离不开“反思”,只有反思才会有进步。

班主任兵法3读书心得

班主任兵法3读书心得 《班主任兵法》让我从中学习到了不少实用的办法。相信这些办法对我将来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一定会很有帮助的,在此分享读书心得。下面是查字典范文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班主任兵法3读书心得,欢迎大伙儿阅读。 班主任兵法3读书心得篇1 《班主任兵法》是全国优秀班主任万玮老师的一部教育日记。他灵便地运用《孙子兵法》作为指导思想,细细地分析班主任工作的点点滴滴。他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丰富的教育办法让我很受启示。别仅觉得其中许多办法操作性强,能够借鉴;而且其中不少事例给了我深刻的启迪,尤其是他在教育学生时种种做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以为做班主任只要尽心尽责,仔细对待班里的每位同学就够了,可是,一年多以来收效甚微。渐渐地我知道,当班主任别仅是件体力活,更是一件脑力活。我们要时间预备着跟这些小鬼斗智斗勇,别能向来守株待兔,等到学生犯了错误才去补救,不少时候都为时已晚。作为班主任,我们别能让学生牵着我们的鼻子走,任何情况都要想在他们的前面,让他们猜别透你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道理谁都知道,但是怎么样把这些道理付诸实践,我依然一头雾水,一片茫然。 直到接触到这本书之后,我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看几篇,万老师的语言风趣,案例经典,让我别舍得一口气读完,读完一具故事就要感叹一番。万老师有一招叫《以毒攻毒》,英语课开始上音标部分的时候,班上不少同学的音标小册子寻别到了,英语老师计划帮他们复印,统计人数的时候不少人有意举手起哄,导致英语老师左右为难。万老师知道事情后,也拿本本子到教室统计举手人数,统计完后,他大声宣布,刚才举手的同学全部将音标小册子誊写五遍。教室里眨眼哀嚎遍地。未来再也没有学生敢乱起哄了。像这种类似的咨询题往常在 班级里也碰到过,但是自己只会用最低级的办法来解决,治标别治本,但是万老师却能够把这些咨询题转化为一次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把坏毛病完全根治。 那个不过其中一具比较常见的例子,还有不少精彩的案例,让我深深地为万老师的谋略所折服,经过对这本书的学习让我总结出以下心得: 1、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别仅仅经过日常的教学,更要紧的是让学生经过写日记的方式来与自己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从而为自己处理学生咨询题做好预备。真可谓知己知彼,百战别殆。回想自己的工作,在处理学生的咨询题时,有很多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处理的;但也存在没有了解学生事情,便进行处理的失败例子。所以,充分了解学生,才干做好班主任工作。 2、教育学生,一定要具备耐心、细心、爱心和良苦专心 万玮老师能把班级工作做得如此独到如此深入,缘于他对学生的那颗爱心,一具对工作执着热情有责任感肯动脑的老师才能够做到如此。教育别管和风细雨式依然电闪雷鸣状的,别管是鼓舞依然惩处,只要我们对孩子心存爱心,我们的教育都会是成效卓著的! 在做学生工作时,一定要有脚够的耐心,切别可因为处理情况过于心急,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3、要着眼于学生的人一辈子教育 书中提到学生是别是对学习充满热情,对自己充满自信,他的人一辈子态度是别是乐观,精神面貌是别是积极向上,这才是学校教育要着重关怀和塑造的。这句话与我们学校的校训是别谋而合的,德育为先会做人,技能为本会做事。在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并且,更要注重对其品格和德行的培养。人一辈子教育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棋。 4、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时间记得提升自己的内涵

班主任兵法:轻重篇

班主任兵法:轻重篇 “轻”与“重”是围棋里的术语。“轻”指棋形富有弹性,可以放弃而不会招致严重的损失,“重”指棋子过于集中,成无效率形,易于成为攻击的目标。围棋里有“恶形凝重好形轻”之说。道理其实很简单,“轻”的棋可以有很多选择,既能放弃进行转换,也能通过治孤把薄弱的棋形安顿好。而棋走“重”了就没那么自由了,既不能轻易舍弃,便成为对手攻击的目标,而不得不全力逃生。 围棋里还有棋诀说“取重舍轻方得胜”,意指当己方有两部分棋受到对方的攻击时,应该营救比较重要的一方,舍去不重要的一方,只有分清了轻重,取舍得当,才能获得全局的胜利。 这个道理和古人说的“两害相权取其轻”乃是同一个意思,实在是很稀松平常的,谈不上深奥高明。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愈是听起来简单的道理,愈是深刻,愈是容易被人忽略,而不容易做到。 如果将班主任比喻成一个棋手的话,那么,他在工作中,哪些地方该“重”,哪些地方该“轻”,实在是很有讲究的。不懂得“轻”与“重”的道理的班主任,其工作很难有高的效率,要么棋走得太“轻”而被轻易吃掉比没走更糟,要么走得太“重”,成为愚形,把自己困在其中。 我见过一些青年班主任,付出很多努力,但是班级管理一盘散沙,几乎不成形状。班级卫生一塌糊涂,课堂纪律一塌糊涂,学生成绩一塌糊涂。教师焦头烂额,几乎体会不到任何成就感。

我见过一些中年班主任,做事有板有眼,对学生颇有耐心,面上的工作似乎也能应对。但是班级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教师除了做好常规工作之外,对班级学生的影响力十分有限。班级中一些细小矛盾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趋势。 我还见过一些老年班主任,做事兢兢业业,中规中矩,对学生也有爱心,但是工作方法陈旧,一点不受学生欢迎。遇到新时代的学生出现的新问题,则措手不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到头来却越医越痛。 这皆是没有处理好“轻”“重”关系的缘故。青年班主任毫无经验,走棋过于“轻”,没有一块棋能够走活,满盘皆输;中年班主任,能够勉强把常规工作做好,把比较容易做活的角地走厚实了,但是一遇到中盘复杂的变化,就不知道如何“轻”“重”得当了;老年班主任只知墨守成规,不考虑对手的变化,殊不知“轻”“重”乃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一味走自己的棋,不看对方,便如无的放矢一般,早晚陷入被动。 不同的棋手有不同的棋风,有的轻灵,有的厚重。不同的班主任有不同的工作作风,有的急躁,有的从容。我们不能妄言哪一种风格一定是好的,轻灵与厚重都可以赢棋,也都能出现高手,然而,班主任在工作中关于“轻”与“重”的一些大体原则还是需要的。 以下一些方面以“重”为宜: 一、班级常规工作。这是涉及到根据地的工作,诸如班级卫生,保持班级正常运转的各项制度等。新班级创建伊始,大家互不相识,有一

读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读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从兵法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天生就是两个阵营的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是一场战斗,教师要运用兵法来指导教育问题,和学生“斗智斗勇”……这一系列创新的教育观念就是出自万玮老师写的《班主任兵法》一书。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将兵法运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阅读过程中,我在啧啧赞叹万老师高超的战场应变,灵活的战术运用能力的同时,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作者如何能够熟练的运用多种兵法,在多次师生“战斗”中化险为夷,大获全胜? 看罢全书,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作者深谙战略战术的最高原则: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尤其是战术上重视对手这一点,作者在《战略战术》一文中做了这样的阐述: 战术上重视学生,就是要研究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知道他们想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设法解开学生的心结。 战术上重视学生,就是要尊重他们。学生犯了很大的错误,也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怀有宽容之心。不能忽视学生的能量和能力,要看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以欣赏的眼光来俯视学生。

尽管这是一本写班主任工作的书,但是我觉得,我从这本书上所收获的和感受到的,对我的以后教育和教学生涯都有莫大的帮助。从万玮老师的战略战术思想上,我提炼出了六个字:了解,宽容,欣赏。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敌情不明,你如何打仗?万玮老师注重教育学生以攻心为上,而攻心的一个首要前提,就是对学生的了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想从各方面教育人,那么他应从各方面首先了解人。”对学生不了解就谈不上教育。说理是否说到点子上,提要求是否适度,采取措施有无针对性,教育的方式方法是不是恰当,全凭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如若对学生思想、生活和心理特点全然无知或知之不甚深透,就忙于施教,就象拿一把钥匙去开每一把锁那样荒唐;就象医生不经诊断就开药方那样昏庸,无异于盲人骑瞎马,乱闯瞎撞,造成教育的失误。 知道了了解学生的必要性,我脑海中又产生一个问题:要了解学生哪些方面?如何才能了解学生?静心思考,想到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其实孔老先生在了解学生这个问题上早就给了我一个很完美的答案。 孔子门下有弟子三千,但对于学生的性情禀赋和日常生活,孔子了如指掌,不管别人问到哪一位弟子,他都能脱口而谈。如季康子向他打问仲由、端木赐、冉求的情况,他不假思索便说“由也果”、“赐

班主任兵法三战略战术心得体会模板

班主任兵法(二):战略战术 班主任兵法(三):战略战术 战略战术的最高原则就是: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教师的对手就是学生。 走进教室,面对几十双眼睛,首先要有底气,要知道,不是你怕学生,而是学生怕你。在与学生的对视中要信心十足,不可以有目光的躲闪,因为你是教师,在战略上你要藐视他们。 许多教师,虽然教了几十年书,但是在底气这方面做的其实是不够的,举个例子,请他们在大会上面对全体教师发言,很多人都不敢讲或讲不来。我是敢讲的,而且侃侃而谈,我是这样调整自己的:我上台之后,会很冷静地看台下的人,我假想他们都是欠了我钱的人,我是来找他们要债的,而他们都还不出来,正在苦苦哀求我宽限几日。所以,我就是上门讨债的债主!有了这种感觉,我还怕谁? 可是,光有战略是不够的。还要有战术。有些教师,气势很足,对学生很凶,很严格。但是缺少工作方法。给他一个班级,纪律能摆平,教学任务也能贯彻下去,但是教育目标却很难实现。为什么呢?因为他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把还有一类教师,忽略了他们也是活生生的有情感有生命的不同个体。学生当机器,对学生工作充满热忱,也不乏爱心,试图对学生实施宽容与民主式的教育,但是缺乏对学生工作的艰苦性和复杂性的足够认识,他们同样把学生工作看的太简单了,他们虽然尊重学生,也鼓励学生,但是却不能令学生信服,对学生产生不了足够的积极影响,这是缺乏战术的表现。最终也会影响到教师自己的信心,战术的失败使得好的战略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优秀的教师,在做学生工作时,战略与战术是兼备的。高明的战略战术素养并非天生具备,而是后天习得的,什么叫“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为什么要“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 ?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去体会,去琢磨。 战略上要藐视学生,他们不是你的对手。学生不守纪律了,你应该高兴才是,为什么呢?因为你又可以批评他们了,又可以显示你教师的作为了。一个好的教师,是有很强的求战欲的。如果让我去接一个差班,我会很兴奋,因为这样的工作有挑战性,如果我整天没事,班级的学生都很听话,我反而会闲的慌。 战略上藐视对手,就是遇到任何情况,都要做到不慌。教师在学校里常常会碰到一些突发事件,有很多是在课堂上发生的,甚至在个别情况下,会有学生向你挑衅的行为,碰到这些情况,教师首先要做到不慌。为什么不慌呢?因为有底气,不怕,和学生相比,你一定是智胜一筹的。你是强者,他们是弱者。最最忌讳的是教师先乱了阵脚,碰到一点点小事就失了方寸,手足无措,举止适当,这样的教师难免要把事情弄砸,也必定要被学生轻视。 要做到战略上藐视对手,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仓中有粮,心里不慌。教师要不断地总结以往的经验教学,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不断(班主地思考以往失误的原因和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逐渐增强自己的信心。?任)新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在碰到具体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不要着急,经验的积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错误,不断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要知道,办法总比困难多。经历的失败越多,教师也就成熟地越快,终有一天,你会发现,面对学生的时候,你已经心中有底,可以俯视他们了。 战术上重视学生,就是要尊重他们。因为你一旦不尊重他们,便会忽视他们,忽视他们的能量和能力,你要犯轻敌的错误,就要吃败仗。要打败对手,首先要尊重对手,这是一条原则。尊重学生,也就是要平等地对待他们,凡事以理服人,不要去压制学生。批评也好,表扬也好,务必要让学生心服口服。学生有思想情绪了,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小事,一定要抽时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千万不要有“小孩子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思想。否则,日积月累,等到学生的问题成为三尺之寒,酿成大错,后悔也就晚了。 战术上重视学生,就是要研究他们。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敌情不明,你如何打仗?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在决定动手做学生工作之前,一定要把情况了解清楚,并作好详细计划,不打无准备之

新编读《班主任兵法》有感【优质精彩实用】

读《班主任兵法》有感 读了《班主任兵法》,记得最深的一句话是一个教师,如果连学生都搞不定,这个教师基本不能算是成功的。我在想我是成功的吗?第二遍阅读记得最深的一句话是现在的学生,的确是越来越难搞定了,深有感触。第三遍读懂了一个故事曾有一人在报上登载寻人启事,寻找文革中教他的老师,原来文革之中他造老师的反,强迫老师跪在地上并把粪浇在老师头上。多年以后他事业有成但每想到此事却悔恨不已,不找到老师当面道歉便寝食难安。老师最终找到,已是白发苍苍。老人轻轻一笑,我不怪你,那时你还是个学生,不懂事。一番话,说得此人痛哭不已,羞恨难当,老师骂他一顿他反而会好受得多。可是就这么轻轻一句话,反而让人心灵受到更大的惩罚。-----心罚。班主任工作这么多年,在自己的心里有太多的酸甜苦辣,可不知该从何说起。也看过听过很多老班主任的经验,与学生斗智斗勇,当时也有一些印象,时间长了就忘了,没有哪次象这本书给我的感受这么深。《班主任兵法》是一本教育反思集,分为实践篇和理论篇。它记述了作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与学生之间斗智斗勇的教育故事实践篇是精选的教育案例,每一个案例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富于智慧,读后令人回味,引发思索。理论篇是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对《孙子兵法》、毛泽东军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作者运用辩证法思想,对教育过程中的常见误区进行了剖析与纠正,书中指出:教育工作是复杂的,但我们常常一味地把问题简单化处理,要么对学生严加苛责,不留余地,要么过于民主宽容,给学生犯错误留下可乘之机,两者都收不到良好的效果。使我们疲劳和困扰的,不是学生,而是

我们对教育规律的忽视。 做为一名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常会遇到诸多问题,也会感到迷茫与困惑,在不断努力摸索适合自己、适合班级的工作方式,不断积累带班经验的同时,我迫切渴望从他人的成功案例中汲取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认真阅读了这本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着作后,我得到很多启示,现与大家分享: 首先,这本书教会我用不同的视角和独特的方法来看待和处理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对后进生的教育要讲究策略,因人、因事、因时制宜。本书收录了许多后进生的教育案例,处处体现出作者的睿智,冷静,果断,幽默。一个个真实感人的小故事里蕴藏着大智慧,给予我很大启发。在《点石成金》一篇中,为了让被惩罚的学生放下包袱,以健康的心态过好学校生活的每一天,老师创造性的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让他们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使其看到新的希望,安抚了他们脆弱的心灵。在《当头棒喝》一篇中,对待那位课堂上说脏话的男生,变脸绝技的使用,咄咄逼人的气势,以及放你一马的宽容,令学生心服口服,说脏话的现象至此杜绝,甚至让他们毕生难忘。在《转怒为抚》一篇中,晚自习上一位女生班干部带头违反纪律大声喧哗,老师当即大怒,勒令其出去,先给她个下马威。考虑到这位女生叛逆的性格特点,老师又一言不发,带她巡视全校其他各班自习情况,令其很快羞愧悔恨,本来可能产生的敌对情绪自然瓦解,老师再顺势教育,效果非常显着。在《激怒制怒》一篇中,那位容易情绪失控的学生,经历被责骂的反抗情绪,受冷落的委屈,冷静的反思,成为了一位用功读书的好学生。对于后进生的教育,

班主任兵法读书笔记

《班主任兵法》读书笔记 一、《班主任兵法》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位优秀班主任的教育手记,充满了爱心、耐心和教育智慧。作者将兵法运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文章最初发表在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教育论坛—K12教育论坛好白鹿洞教育论坛上,引起极大反响。 二、作者简介 万玮:网名平和,1973年生。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曾获上海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一名、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邀请赛一等奖。1996年起进入上海市浦东新区平和双语学校工作,历任数学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中学部副主任,现任初中部主任职务。2003年开始在《班主任》、《教师博览》、《中国教师报》、《成长》、《福建教育》、《新教育》等报刊上发表文章。《班主任兵法》等系列文字被众多教育论坛广为转载。 三、《班主任兵法》内容分配 本书分为序、自序、上编、下编和后记五个部分。上编主要是实践篇,下编主要是理论篇。实践篇以一个个鲜活的真实情景的实例,辅以兵法讲解,其实我认为就是心理学的具体运用。理论篇则以短小论文的

形式阐述各种师生关系的把握与处理。 (一)自保第一 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 身教(不拘小节者)也是自保的重要途径。 受欢迎的老师一般是:自保好的老师通常都有一些绝活的。 老师的幽默感也是学生很看重的。 参加体育活动的老师。 不会体罚学生的。 注重师生关系。 (阅读P146) (二)攻心为上 学生工作,只可智取,不能硬攻。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首先要能控制自己的心灵。其次还得了解学生的心理。懂得随机应变。错误是用心灵去认识的,有效的惩罚也一定是触及心灵的,因此,若是真要惩罚学生,心罚才是最厉害的惩罚。譬如说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就是一个很好的心罚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不公正的表扬与批评是很大的心罚,他会不理解:为什么老师表扬别人却不表扬我?为什么老师对我的进步视而不见?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情?老师为什么不批评我?老师的不公正的态度会在学生心中激起巨大反响,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种心罚。

班主任兵法:赏罚分明

班主任兵法:赏罚分明 孙子兵法开篇就讲:“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其中说到赏罚是否分明是一支军队是否有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历来治军严谨的将领都是非常强调奖赏与处罚的。正所谓军令如山,军中无戏言。三国时,马谡失了街亭,酿成蜀军惨败,诸葛亮终于挥泪斩马谡。事实上,同情马谡的人很多,为马谡求情的人也很多。而且,从全局的角度来说,马谡还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诸葛亮平定南方部落七擒六纵攻心为上的建议就是马谡提出来的,诸葛亮死后,蜀国人才严重缺乏,姜维独木难支,如果留下马谡或许有用。但是,诸葛亮最终一意孤行,没有采纳众人的意见。今天,我们站在客观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马谡到底该不该杀呢?从治军的角度来说,答案只有一个。杀,没有办法。 你只看到了很多人为马谡求情这一面。若是放过了马谡,他日再有将领玩忽职守,导致全军惨败,折损大将与士兵无数,你是诸葛亮,你该怎么办?有了先例,便无法下不为例了。马谡不杀,军纪即乱,此时你再要对别人严格要求,根本就不行了。军纪一乱,部队的战斗力就下降,战斗力一下降,就要打败仗,打败仗可是要付出许多士卒甚至将领的生命的代价的。是马谡一个人的生命重要,还是全军将士的生命重要,诸葛亮是一清二楚的。所以,很抱歉,我非杀你不可,但是,你死之后,你的家人我一定好好照顾,你的尸身我要厚葬。当然,街亭之败,我也

有错,我自贬三级,以谢全军。所以,马谡虽然不想死,至死也没有什么怨言。 军队里的事情讲起来是惊心动魄的。为什么呢?因为将领是要让他的部下上战场的。而上战场就意味着有送命的可能。蝼蚁尚且偷生,岂能白白送死?所以,没有外在的强有力的约束,军队是根本没有办法打仗的。战国军事家吴起所著《吴子》一书中,也提出赏罚分明的观点,只是,吴子的思想更为果断:“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吴子强调的是重赏重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说的都是同样的道理。奖励,一定要有物质的奖励,没有一个人是不喜欢物质的奖励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但是奖励的作用不仅仅是在物质层面,精神的奖励更重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受到他人重视,自己的行为被认为有特殊的重大意义时,人的主观能动性便能够被充分被激发,潜在的能量才能够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和运用。士为知己者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皆是很好的例证。 与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赏一样,也没有一个人是喜欢受罚的。应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怕被惩罚,更不用说是重罚了。军队里重罚的意义已经不是对事件本身的处理了,而是对其他人乃至全军的告诫。在特殊的情况下,惩罚与平时甚至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在别的地方开小差,也就是一顿臭骂,在战场的最前线,如果临阵脱逃,可能就是就地正法了,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12篇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12 篇) 开始在为同读一本书的读书任务是《班主任兵法》而感到庆幸,因为这本书在我大学实习时就有前辈向我推荐阅读过,此番岂不是可以直写了得?但袁老师她说“如果您已经读过,请再次读读,相信您会有不同的思考”。是啊,阔别4年,我又有何感受?何心得?和体会呢? 这本运用《孙子兵法》作为指导思想的教育反思集对于我这位带了两届职校班的班主任来说,具有十分强的借鉴意义,使我深受启发。我就体会最深刻的篇段跟大家谈谈… … 在《当头棒喝》一篇中,万玮老师对待那位课堂上说脏话的男生王小龙所使用的从“变脸绝技”的大吼“出去”到提高音量对 他“咄咄逼人”,最后宽容地放低声音“放你一马”,令学生心服口服,说脏话的现象至此杜绝,甚至让他们毕生难忘。是啊,在我带的第一届学生里,全班清一色女生,而且都是学生大多都是性格较内敛的孩子,偶尔也有“王小龙”的影子出现,多次采用“变脸绝技”-- “咄咄逼人”-- “放你一马”都可以收服妥帖。 虽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教育是一种艺术,必须用心研究。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往往不能拘泥于死板的理论和教条,无法施展手脚。就第二届学生来讲,如果毫无保留的借鉴这种方法往往不可行,

因为班里有太多“王小龙”。上学期一科任老师上课期间给我打了通电话叫我马上过来班里,心里一疙瘩的就知道肯定班里出乱子了,原来是上课期间一男生上课玩手机,科任老师当场表演了“变脸绝技”,谁知男生情绪更加大变,当场与科任老师对骂。 像我们这样年轻的班主任更应该不断探索,不断积累,在实践与反思中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育不是一种大面积的播种,而是个别的栽培。教育并不是像平原地区的玉米或水稻播种那样,面对整齐划一的田地,用机械化的方式撒种,秋后就可以收割。我想,只有真心地为学生着想的老师,才会有这样的好点子。相比较自己,有时为了一篇作业,为了课堂上的一句话对学生大发雷霆,也不去想想学生们的感受,实在相形见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