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调配流程

中药饮片调配流程
中药饮片调配流程

中药处方调配流程图

不合格

指出问题

合格

调配不正确

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管理制度

1、目的:为依法经营,做好处方药的处方审核、调配、核对和销售工作,特制定本规程。 2、依据:引用标准及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实施细则。 3、范围:适用于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的全过程。 4、职责:处方调剂员、药师、执业药师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5、内容: 5.1处方审核: 5.1.1人员要求:处方审核人员要由具有执业药师资格人员担任,西药师不得审核中药处方。 5.1.2审核内容:处方审核人员接到处方后对处方进行审核,首先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确认处方的合法性。其次要审核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剂量、用法的正确性;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以及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5.1.3处方拒收:处方审核人员对项目不齐或字迹辨认不清的处方拒收,并告知顾客找开方医生补齐或书写清楚;对用量、用法不准确或有配伍禁忌的处方拒收,并告知顾客找开方医生更正或重新签名;对处方所列药品本店没有的处方拒收,并告知顾客找开方医生更换其他药品。 5.2处方调配: 5.2.1处方审核合格的,处方审核人员在处方上签名,并将处方交调配人员进行调配;调配人员依照审核人员签名的处方内容逐项调配,调配过程中如有疑问,调配人员立即向处方审核人员咨询。 5.2.2调配处方时应认真、细致、准确,同时要做到“四查十对”即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诊断证明。 5.3处方复核: 5.3.1调配人员调配完成后,在处方上签全名,将处方与药品交处方审核人员复核。处方审核人员按处方对照药品逐一进行复核。如有错发或数量不符,处方审核人员立即告知调配人员予以更正。复核无误的,在处方上签字并交还调配人员发药。 5.3.2调配人员发药的同时,向顾客交待清楚药品的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等。并将留存处方,按月进行装订。

最新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程序

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程序 1.目的:为保证验中药饮片的质量,规范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程序的操作,并使其符合实际工作需要,根据《药品管理法》、GSP及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等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门店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等工作。 3.责任部门或人员:中药饮片审方、调配、复核员。 4.工作程序:中药饮片配方应按照:审方、划价、交款、配方、复核、包装、唱名点交的程序操作。 4.1.审方。执业中药师审方(或远程审方)主要审核配伍和剂量。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需经原处方医生更改后重新签字,方可调配。对处方所列药味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如本店缺味配不全,应尽力寻找货源配全,如确实无货应请原处方医生更改处方。对处方字迹不清,药名不准确的,不得随意猜测,应请原处方医生重新写清。调配特殊管理的品种,应凭盖有医疗单位公章的医生处方限量供应,无正式处方或不符合规定不得供应。 4.2.划价交款。划价计算药款要准确,填写发票要字迹清楚。收款员要唱收唱付。 4.3.配方。配方人员应按处方排列的药名顺序称取,如一次称取,分摊几剂,应力求均衡。饮片的称量误差正负不得超过3%,方

剂中有先煎、后下、布包等要求的药味,应各包并写明要求,不得统包混在一起,处方配齐后,配方人员要自行核对一次。 4.4.复核。复核人员应按处方排列药名顺序逐味核对,并清点核对总味数,复核后记录《配方登记表》由配方人、复核人签字。 4.5.包装。配方人员应按剂分别装袋封口,再外加包装,以便顾客携带。 4.6.唱名点交。配好的药点交顾客时,要与顾客核对姓名,并交待煎药要求和注意事项。已配药的处方上应加盖刻有店名和配药剂数的戳记后退给顾客。特殊管理的中药处方不退给顾客。留店保存五年备查。

中药处方的调配流程

中药处方的调配流程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中药处方的调配流程 一按规定进行处方审核 1.首先查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处方日期、医师签名/盖章等,项目不全则不予调配。 2.审阅处方药名、剂量、剂数、先煎、后下等书写是否规范,如有疑问立即与处方医师联系,更改之处需医师再次签名。 3.如有相反、相畏药物时不予调配,确属病情需要时经医师再次签名后方可调配。 4.当处方剂量超量时,特别是有毒剧药如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麻黄、马钱子、细辛等超过用量,应与处方医师联系纠正或重签字后方可调配。 5.了解各种用药禁忌,如妊娠、哺乳、肝、肾功能不全、老年、体弱者等忌服的中药,必要时提示医生及患者。 二看划价 1.由于中药的别名较多,划价工作宜由中药专业人员完成。 2.经审方合格后才能划价。 3.计价方法是将每味药的剂量乘以单价得出每味药的价格,再将全方相加即得总价,以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至分。 4.代煎药可加收煎药费。 三是调配

1.调配前再次审查相反、相畏、禁忌、毒性药剂量等,确认处方没有差错。 2.根据药物不同体积重量选用适当的戥子,一般用克戥,称取贵重或毒性药,克以下的要用毫克戥,保证剂量准确。称量前检查定盘星准。 3.一方多剂时用递减分戥法称量,每味药应逐剂回戥,特别是毒性药禁止凭主观估量,更不可随便抓配。 4.坚硬或大块的矿石、果实、种子、动物骨及胶类药,调配时应捣碎成小块或粗末入药。 5.不得将变质、发霉、虫蛀等药品调配入药。 6.为便于核对,按照处方药味顺序调配,顺序间隔摆放。 7.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特殊煎煮方法的药品必须单包并注明。 四是检查复核 1.复核药品与处方所开药味和剂数是否符合,有无多配、漏配、错配、掺混他药或异物等现象; 2.有无相反、相畏、妊娠禁忌和超剂量等; 3.有无变质、发霉、虫蛀、鼠咬、泛油、以生代制、未捣碎等; 4.是否将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特殊要求药品单包;. 5.抽查剂量准确程度,要求每剂重量差异不超过±5%,贵重药和毒性药不超过±1%。 五是发药

中药调剂流程

中药调剂流程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中药调剂规范 中药调剂按工作流程分为审分、计价、调配、复核、发药五个环节。 一、审方 1、审查处方各项内容: a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或单位、处方日期、医师签字等是否填写。 b药品名称、剂型、规格、用法用量等是否则正确、经审查无误后方可计价。 2、如发现处方中药味或剂量字迹象清时,不可主观猜测以免错配,发现配伍禁忌,超剂量用药,服用药方法有误,临时缺药都应与处方医师联系,请处方医师更改或释放后重新签字,否则可拒绝计价或调配。 二、计价 1、计价时必须按照药品单价计价,不得任意估价或改价,做到计价准确无误。 2、计价时要精神集中,注意剂量、剂数、新调价格、将总价、计价员签名填定居处方相应位置。 三、调配 1、调剂人员接到计价收费处方后,应再次审方,特注意处方中有无配伍禁忌药,是否有需临时炮制或捣碎药、别名、并开药名、剂量是否有误等。 2、所调配的饮片应洁净、无杂质。符合当地的炮制规格,如发现发霉变质或假冒伪劣等质量不合格饮片应及时向有关负责人提出,更换后才可继续调配。

3、为便于复核,应按处方药味顺序调配,间隔摆放,不可混成一堆。 4、需先煎、后下、包煎等特殊处理的饮片不论处方有否脚注都应按调剂规程的要求处理。 5、一张处方不宜两人共同调配,防止重配或漏配。 6、调配完毕后,应按处方要求自查,确认无误后签字,交复核人员复核。四、复核 1、调配完毕后的药品必须经他人按处方要求逐项复核,发现错味、漏味、重味、得量有误或该捣未捣。需临时炮制而未炮制的饮片等及时纠正。 2、复核确认无误后签字,分剂包装。 五、发药 1、坚持三对:对取药凭证、对姓名、对剂数、查外用药专用包装。 2、向患者说明用法用量、煎煮方法及有无禁忌并答复患者提出的有关用药问题。 3、发药人签字。

饮片车间员工试题及答案

饮片车间员工考试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50分) 1、药材凡经()、()或()等处理,均称为饮片。 2、GMP的中文全称是:()。 3、进入生产区的操作人员必须()、()、()、()后进入生产区。 4、中药炮制按操作工序可分为()、()、()三大类。 5、中药材的蒸制、炒制、炙制、锻制等炮制操作应有良好的()、()、()、()设施。筛选、切片、粉碎等操作应有有效的()、()设施。 6、湿饮片置于烘干机中,其烘干温度一般不超过()℃,气味芳香、含有挥发性成分的饮片不超过()℃. 7、净选药材的厂房内应设拣选工作台,工作台表面应()、()。 8、与中药材、中药饮片直接接触的设备、工具、容器应(),()、()、不与中药材、中药饮片发生()、()中药材中药饮片。 9、饮片炮制过程中用水的标准(),洗涤要用(),洗涤后的药材不得()。 10、饮片生产中常用的干燥方法有()、()、()。 11、中药饮片的原料是符合质量标准的中药材。须按国家药品标准进行主要项目( )的检验。 12、中药材的浸润原则是( )、()。 13、印刷包装材料应当设置( )妥善存放,未经批准人员不得进入。 14、从事药材炮制操作人员应该具有( )和( )两方面素质。 15、从事中药饮片生产的各级人员应该按要求进行( )和( )后方可上岗。 16、中药饮片生产涉及用火时,有( )和( )之分。 17、炙法是炮制中炮炙项下的一种方法,包括了( )、()、()、()、()、()。其中蜜炙时需要()。其中我们的50种中药饮片中用醋炙炮制法的是()。 18、中药饮片生产时,辅料有药用标准的应使用()执行,没有药用标准的应按食用或其它相关标准执行。 19、物料使用时应按()发放,并按入库时间顺序()。 19、生产时须在生产状态牌上填写好生产产品的()、()和()。 20、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每项操作时应当及时记录,操作结束后,应当由()确认并签注()和()。 21、每次生产结束后应当清场,确保设备和工作场所没有遗留与本次生产有关的()和()。 22、饮片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应按()操作,不得任意更改。 23、原料、辅料要按()、()、()分开存放。 24、物料应该按规定的()储存,期满后必须按规定();储存期内如有特殊情况也要及时()。 25、使用热风循环烘箱干燥饮片开蒸汽时,先开()再开()。干燥结束时先

中药处方调剂

中药处方调剂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中药调剂业务管理 中药是在中医药学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炮制,加工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石药三大类,其中植物药占大多数。中药调剂是一项具有多学科理论知识和综合性应用技术的工作,是按照医师处方,配方程序和原则,及时准确的调配和发售药剂并注以用法用量的重要药剂的调配操作。因此,调剂工作者不仅要有中药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中医理论基础知识。 调剂的基本知识 中药的配伍禁忌所谓的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配伍使用后会产生或增强不良反应,或降低和破坏原有疗效,因此,临床应当避免配合使用。人们在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把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称为药物的“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相恶、相反,其中除单行外,都说明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单行:是指一种药物单独应用就会发挥治疗效果,如独参汤; 相须相使:是指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如党参配黄芪可增强补气之功效 相畏相杀:是指药物间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与半夏同制可解除半夏毒性,并能加强半夏的止呕作用; 相恶:是指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与莱菔子同用,可减少人参的补气作用; 相反:是指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加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即“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其含义是川乌、草乌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甘

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等。“十九畏”即“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烘炙浸莫相依。”其含义是:硫磺畏朴硝(芒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黑白丑),丁香畏郁金(川、广郁金),牙硝畏荆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桂枝、肉桂畏赤石脂、白石脂。 妊娠禁忌 有些药材能损害胎儿,影响胎儿生长发育,造成堕胎,致畸作用,所以常作为妊娠禁忌药物。根据药物对胎儿的损害程度不同,一般分为禁用和慎用二类。禁用的大多数是毒性较强,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大戟、商陆、蜈蚣、天南星、麝香等。 慎用的大多数是烈性或有小毒的药物,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滑利等药物。如桃仁、红花、乳香、生大黄、川芎、干姜、半夏、益母草、肉桂等。中药调剂人员应牢牢掌握处方配伍禁忌,严守尽职,一旦发现有禁忌范围内的配伍处方应及时与医师联系,不可擅自处理。 处方的药物别名、并开及脚注 中药除正名外,还有别名:如金银花又称忍冬花、双花;大黄又称川军、锦纹;在医师处方中,,以一名代表两种以上药物的写法称为“并开”如青陈皮(青皮、陈皮)乳没药(乳香、没药)二冬(天冬、麦冬)苍白术(苍术、白术)赤白芍(赤芍、白芍)等。如果在并开药物的右上方注有“各”字表示每位药均按处方量称取,例如青陈皮各6克即青皮6克、陈皮6克,如果在并写药名未注有

中药处方的调配流程

中药处方的调配流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中药处方的调配流程 一、审方 1.首先查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处方日期、医师签名或盖章等,项目不全则不予调配。 2.审阅处方药名、剂量、剂数、先煎、后下等书写是否规范,如有疑问立即与处方医师联系,更改之处需医师再次签名。 3.如有相反、相畏药物时不予调配,确属病情需要时经医师再次签名后方可调配。 4.当处方剂量超量时,特别是有毒剧药如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麻黄、马钱子、细辛等超过用量,应与处方医师联系纠正或重签字后方可调配。 5.了解各种用药禁忌,如妊娠、哺乳、肝、肾功能不全、老年、体弱者等忌服的中药,必要时提示医生及患者。 二、划价 1.由于中药的别名较多,划价应在审方合格后才能划价。 2.计价方法是将每味药的剂量乘以单价得出每味药的价格,再将全方相加即得总价,以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至分。 三、调配

1.调配前再次审查相反、相畏、禁忌、毒性药剂量等,确认处方没有差错。 2. 称量前检查定计量器,保证剂量准确。 3.一方多剂时的称量,每味药应逐剂称量,特别是毒性药禁止凭主观估量,更不可随便抓配。 4.坚硬或大块的矿石、果实、种子、动物骨及胶类药,调配时应捣碎成小块或粗末入药。 5.不得将变质、发霉、虫蛀等药品调配入药。 6.为便于核对,按照处方药味顺序调配,顺序间隔摆放。 7.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特殊煎煮方法的药品必须单包并注明。 四、复核 1.复核药品与处方所开药味和剂数是否符合,有无多配、漏配、错配、掺混他药或异物等现象。 2.有无相反、相畏、妊娠禁忌和超剂量等。 3.有无变质、发霉、虫蛀、鼠咬、泛油、以生代制等。 4.是否将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特殊要求药品单包。. 五、发药 1.核对处方姓名后,询问患者开药剂数以便再次核实。

发药流程图完整

门药022:中药颗粒核对发药流程 主要依据: 1、《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关键点: “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十八反十九畏”: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毒性”:05版药典共收载有毒中药72种。其中大毒中药10种,有毒中药38种,小毒中药24种。列入卫生部“毒性药品管理品种”范围,受《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约束的有毒中药共28种,除此之外认定其为“有毒中药”都应慎重考虑。

门药211:住院部中药颗粒(长嘱临嘱)调剂流程 主要依据: 1、《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关键点: “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十八反十九畏”: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毒性”:05版药典共收载有毒中药72种。其中大毒中药10种,有毒中药38种,小毒中药24种。列入卫生部“毒性药品管理品种”范围,受《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约束的有毒中药共28种,除此之外认定其为“有毒中药”都应慎重考虑。

中药调剂流程

中药调剂规范 中药调剂按工作流程分为审分、计价、调配、复核、发药五个环节。 一、审方 1、审查处方各项内容:a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或单位、处方日期、医师签字等是否填写。b药品名称、剂型、规格、用法用量等是否则正确、经审查无误后方可计价。 2、如发现处方中药味或剂量字迹象清时,不可主观猜测以免错配,发现配伍禁忌,超剂量用药,服用药方法有误,临时缺药都应与处方医师联系,请处方医师更改或释放后重新签字,否则可拒绝计价或调配。 二、计价 1、计价时必须按照药品单价计价,不得任意估价或改价,做到计价准确无误。 2、计价时要精神集中,注意剂量、剂数、新调价格、将总价、计价员签名填定居处方相应位置。 三、调配 1、调剂人员接到计价收费处方后,应再次审方,特注意处方中有无配伍禁忌药,是否有需临时炮制或捣碎药、别名、并开药名、剂量是否有误等。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 第二句:半(半夏)蒌(瓜蒌)贝(贝母)蔹(白蔹)芨(白芨)攻击或与乌(乌头)相对 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 第四句:诸参(人参、丹参、沙参、元参等所有的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叛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中药处方调配流程

中药处方调配流程 中药调剂是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及责任性很强的工作。中药处方调剂的正确与否,不仅会影响到医院医疗水平的好坏,更直接关系到病患者的生命安危。因此,调剂人员不仅要对医师负责,更应对患者用药安全有效负责。 中药调配工作流程可分为审方、调配、复核、发药四个环节。 一、审查处方:调剂人员收到处方后,要从头到尾仔细阅读,将处方的全部内容彻底了解,然后着重审查以下项目。 (1)处方前记的审核:包括病人姓名、年龄、性别、婚否、单位或住址、处方日期、费用类别(是否医保及医保类别)。 (2)处方正文的审核,中药名书写是否清楚正确,剂量是否超出正常量,对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尤需注意。毒、麻药品处方是否符合规定;处方中药物是否有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配伍禁忌;需特殊处理的药物是否有脚注;处方中药物本调剂室是否备全等。 (3)审方人员无权涂改医师处方。审核合格的处方由审方人签名,审方中若发现问题,应立即与处方医师联系,问明原因,协商处理,予以修订。决不能药师随意处理。 二、调配处方 (1)调剂人员接方后,应再次进行审方:应特别注意处方中有无配伍禁忌药;特殊管理的毒性药或麻醉药处方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有需临时炮制或特殊中药,剂量是否有误。 (2)调剂人员应随时清洁工作台面及器具,保持工作环境整洁

有序;经常检查校对秤的剂量准确性,配方时,一定要精神集中,认真仔细,按处方药味顺序逐一称量,间隔摆放,不可混为一堆,以利检查核对。 (3)一方多剂量时,不得以手代秤,可一次称取总量,按等量递减,每一剂的重量误差应控制在±5%以内。 (4)调剂人员应熟练掌握地方规定的中药饮片处方应付,按规定合理给付不同炮制规格的饮片。所调配的饮片应清洁、无杂质,符合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若发现有霉变、虫蛀、酸败、走油及假冒现象的饮片,应及时更换后才可继续调配,并将问题上报有关负责人,予以处理。 (5)需要先煎、后下、包煎等特殊处理的饮片不论有否脚注,都应按调剂规程的要求处理(应分单计量包,注明用法后与其它药一并装袋)。 (6)调剂称量时,首先要确认药名与药斗名称相符,取时要小心、仔细,避免饮片散落,造成前后药斗的串斗现象,用后应立即将药斗关好,以免其他药物撒落而造成混斗现象;瓶装药应立即将瓶塞盖好,以免张冠李戴。 (7)调剂时,一张处方未调配完决不允许调配第二张处方,以免混淆。一张处方也不宜两人共同调配,防止重配或漏配。 (8)含毒麻药处方的调配按《医疗用毒药、麻醉药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9)处方调配完毕,调剂人员应按处方要求,对所调配的品种

带教记录中药处方审方及调配

中药处方的审方 一、审方的概念 中药审方,是指中药师在配方操作之前对中药处方所写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认真审阅核准的过程。它是中药调剂工作的首要环节,是提高配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 二、审方工作程序: ①书写规范:审查处方前记、正文、后记等各项内容的书写是否规范,是否清晰。(姓名、年龄、性别、处方日期、医师签字或盖章等) ②合理用药:审查处方药味、剂量、用法。有无字迹模糊不清,药名书写是否清楚准确;以及漏写剂量,剂量是否超出正常量(对儿童及年老弱者尤需注意);重笔药名,特别是一字之差药味的笔误。 ③用药禁忌:审查毒、麻药品处方是否符合规定(特别是有毒剧药如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麻黄、马钱子、细辛等超过用量),处方中是否有“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配伍禁忌药、妊娠用药禁忌存在。 ④需特殊处理的药物有否“脚注”(后下、先煎、包煎等),“并开药”(指处方中共中央2-3味药物合并开在一起,多半是疗效基本相同,如二冬即指天冬和麦冬,或是常用配伍使用如知柏即指知母和黄柏)是否明确等。 ⑤审查处方中药物本调剂室是否配备齐全等。 三、审方的注意事项: 1.调剂人员不擅自涂改医师处方的药味、剂量、处方旁注等,如有疑问立即与处方医师联系,更改之处需医师再次签名。 2.如有临时缺药,应请处方医师改换并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 3.对未按照规定书写中药饮片处方的,应由处方医师修正后确认签字再给予调剂。 4.处方一般以当日有效,特殊情况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 中药处方的调配 一、调配的概念 中药的调配系指调剂人员根据己有审方人签字,并己交款的医师处方,按照处方要求调配齐全药物并集于一处操作过程。 二、调配的工作程序 ①对每味药应按处方先后顺序排列,逐一称量,逐味摆齐。 ②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如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必须另包并予注明。 ③方中如有坚硬块大的矿石类、动物骨甲壳类、胶类等药材应均捣碎方可投入。 ④处方上未注明生用者,一般付给炮制品。 三、调配的注意事项: 1.精神集中,认真仔细,以免拿错药品或称错用量。 2.配方时应参看处方,不要凭记忆操作,以防记错。 3.配方取药时应执行“三三制”,即药名与标签、实物三次核对,以防差错。 4.取药时要小心、仔细,避免饮片散落,造成前后药斗的串斗现象,用后应立即将药斗关好,以免其他药物撒落而造成混斗现象; 5.一张处方未调配完了决不应调配第二张处方,以免混淆。 6.急诊处方应优先调配。 7.保持配方室工作台、容器、用具等的整齐清洁。若发现有霉变、虫蛀、酸败、走油及假冒现象的饮片,应及时更换后才可继续调配,并将问题上报有关负责人,予以处理。

中药房工作流程

中药房工作流程 一、定期检查药房药品库存情况,定期向药库人员汇报药品使用 情况,便于药库人员计划进药。一般药房库存量在7天左右。 二、严格检查入药房药品质量、药品名称、数量等。 三、每天上班首先查看药斗和计算机药品存量,保证配方及时, 准确。 四、收方,必须认真审核处方各项内容,纸质处方的前记、正文、 后记是否与计算机处方一致。如有差错及时与医师联系。处方字迹要求清晰,整洁。 五、处方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 对药名、剂量、剂数、药味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六、审核处方:对处方中超剂量、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等用药 情况及时同医师取得联系不予调配,如确实根据病情需要,必须经处方医师(必要时要请上级医师签字)双签字后方可调配。 七、中药饮片名称符合国家药典规定,药典没有规定的按省标执 行。处方如有修改,医师必须签字或签章,并注明修改日期。 八、调配处方:应称量准确,不可估计取药,并按“等量递减” 原则分量,每一剂的重量误差应控制在5%以内。送煎药室留煎的药剂做到零误差。调配药师签字或签章以示负责。九、处方中特殊处理的药品: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煎汤代 水、冲服、烊化(溶化)要单包并贴标签注明。对矿物类、

贝壳类等质地坚硬的药品需捣碎后再分剂量,以利于煎煮药品有效成分。 十、核对处方:药师对合格处方调配的药品进行复核,如有错、 漏、多和掺杂异物及时与调配药师联系,如发现药量与处方中用量有差距,必要时要复称。复核超剂量、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用药情况。复核特殊处理药品的单包和标签。复核无误包装药品签字或签章以示负责。 十一、发药药师: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药剂数,并向患者交待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带回煎煮饮片要附给煎药说 明书。不可向患者交待病名和病情。发药药师签字或签章 以示负责。 十二、处方排好先后顺序。 十三、对贵重中药饮片每天及时入帐,做到帐物相符。 十四、每天到岗打扫卫生,保证药架、办公用品等干净、整洁,不得有灰尘。 中药饮片采购制度 一、药品采购以本单位的基本用药目录为依据,实行计划采购, 如临床因患者病情需要采购新药,原则上要求6个月内使用完毕。 二、饮片采购,由仓库管理人员依据临床用药情况(查电脑药房 出库)提出计划,查近两个月用药情况,组织进药。经主管院长审批签字后,从合法供应商处进药,留存复印件备查。 三、采购中药饮片应认真检查和核对药品供货单位、药品名称、

肉桂饮片生产工艺规程

江西臻药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产品概述 1.1 品名:肉桂,成品代码CP50101。 1.2 性状: 本品呈槽状或卷筒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气香浓烈,味甜、辣。 1.3 性味与归经: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1.4功能与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用于阳瘘宫冷,腰滕冷痛,肾虛作喘,虛阳上浮,眩晕目赤,心窺冷痛,虚寒吐泻,寒痛腹痛,痛经经闭。 1.5 用法用量:1?5g。 1.6规格与包装规格:1kg/包、2kg/包、5kg/包。 1.7贮存:置阴凉千燥处。 2.处方依据及制法 2.1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江西中药炮制规范》(2008年版)。 2.2 处方 肉桂 2.3 批量 每批按100kg进行换算物料消耗定额。 2.4制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粗皮。用时捣碎^。

3.生产工艺流程图 4.饮片生产过程、工艺条件及质量风险控制点和风险控制措施 4.1生产准备 4.1.1 文件准备 4.1.1.1中药饮片批生产指令明确了饮片批品种名称、批号、生产批量、检验单号、投料量等。 4.1.1.2中药饮片批包装指令明确了包装品种名称、规格、批号、包装批量、包装用量等。 4.1.1.3生产品种应有质量标准、工艺规程、岗位标准操作程序。 4.1.1.4生产地点应有卫生要求的文件规定和卫生清洁标准操作程序。 4.1.1.5使用设备应有相应的设备操作、维护保养、清洁标准操作程序。 4.1.1.6容器具清洁应有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 4.1.1.7应有岗位所需生产记录(含清场),工序运行状态标志、设备运行状态标志、物料领料单等空白表格。 4.1.1.8其他有关执行文件。 4.1.1.9上述文件均应为现行文件。 4.1.2物料准备 4.1.2所用物料与中药饮片批生产指令或中药饮片批包装指令或工艺规程相符。 4.1.2.1核对领(配)料单或物料标签等内容,如物料名称、批号、合格证或检验报告书(检验单号)等,应准确无误。

中药处方调剂制度流程

中药处方调剂制度流 程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药处方调剂制度 1、中药调剂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根据本院医师开出的处方调配发药,非本院处方不予调配。急诊处方优先调配。 2、中药饮片调剂室的药斗等储存中药饮片的容器应当排列合理,有品名标签。标签和药品要相符。工作场地、操作台面应当保持清洁卫生。 3、中药饮片调剂人员在调配处方时,应当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饮片调剂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方和调剂。对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超过常用剂量等可能引起用药安全问题的处方,可拒绝调配;应由处方医生确认(“双签字”)或重新开具处方后方可调配。 4、中药饮片装斗时要清斗,认真核对,装量适当,不得错斗、串斗。 5、本院调剂用计量器具应当按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规定定期校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6、调配处方时应细心、准确,按照中药饮片处方调剂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中药调配应按本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规定》应付的统一名称,准确称量,严禁估量抓药。处方中药物如有品种缺失或可代用品种,应在征得处方医师同意并签名后方可配方。 7、方剂中如有需先煎、后下、另煎、溶化、冲服等药材,必须单包并注明服用或煎煮方法。 8、处方调配完毕后应由主管中药师对照处方逐项复核,发出时将患者姓名、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详细写在药袋上,并耐心地向病人进行用药交待与指导。审核、调配及核对、发药人均须在处方上签全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 9、对已发出的中药饮片处方药品不予退药,如遇特殊情况(系药房差错导致时)须按照门诊退药管理之规定办理退费手续。 10、毒性中药饮片和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应按相关规定管理逐剂称 量、双人校对称量,处方消耗逐日统计、专账管理,做到帐物相符。 11、发放中药汤剂前仔细核对患者姓名、中药代煎单、药液袋数,经检查无

中药饮片生产工艺设计

第一章中药饮片简介 1.1 中药材 1.1.1 中药材的定义 中药材是指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对天然来源的动、植、矿物(除人工制品和鲜品外)通过采捕收集、加工干燥、包装贮藏等工序制成一定规格的药材,通称为中药材。 1.1.2 中药材质量的控制关键 为了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必须首先保证原料药材的质量。中药材质量的控制关键如下。 1、选择道地产区,无污染和品质优良的道地药材(最好从建立GAP基地的供应商购进药材)。 2、选择适当的采集、捕捉季节、生长年限,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得到品质优良的药材。 3、选择适当的加工方法,如切、洗、煮、蒸、干燥、分档等不同方式进行产地加工,保证规格、性状、干燥状态品质优良。 4、选择适宜的包装、贮藏和养护,做好防虫、防潮、防霉变等,保持品质稳定。

1.2 中药饮片 1.2.1 中药饮片的定义 中药饮片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将中药材通过净选、切制和炮制三大工序,制成一定规格的成品。其中属于“把子货”的药材都得切制成一定形态的薄片(或颗粒)。所以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材通称为“中药饮片”。为了适应中医处方调配、成药调配以及中医临床诊疗的需要,中药饮片的质量至关重要,只有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才能保证中医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1.2.2 中药饮片的分类 1、传统饮片 传统饮片是指中药材通过净制、浸润、炮制、切制、干燥等工序加工后的成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和目前各省市饮片炮制规范中传统饮片的类型有薄片、厚片、直片(顺片)、斜片、丝、块、段或节等。s 2、包煎饮片 包煎饮片即将中药材通过炮制后,粉碎成40目左右的颗粒(籽类除外),然后按一般处方用量装成几种不同重量规格的布袋或纤维袋,供配方用。其可直接带包煎,因颗粒度小,表面积大,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和溶出度,各批产品质量稳定,重现性好。亦有粉状制成袋泡茶包装形式直接用开水冲泡服用的。 3、中药颗粒饮片

中草药处方调配处理

中草药处方调配处理 发表时间:2012-11-20T14:57:48.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王金宁[导读] 中草药处方调配处理,是指对汤剂处方的处理,药剂人员按方后要对处方进行审核,要根据医生对病人病情需要及药物性质,提出不同处理意见。 王金宁(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江苏宿迁 223800)【摘要】中草药处方调配处理,是指对汤剂处方的处理,药剂人员按方后要对处方进行审核,要根据医生对病人病情需要及药物性质,提出不同处理意见。【关键词】中草药处方调配处理药剂人员在配方时,常在某药的左下或右下方以小字注明处理意见。遵照医嘱认真进行处理。常见的处理方法有:(1)先煎药 难溶性药物需先煎,或贵重药品,先煎药。预先煎煮约15分钟。常见先煮药物如:代赭石,自然铜,龙骨,龙齿,阳起石,鹅官石,珍珠母,蛤壳,龟甲,鳖甲,鹿角,穿山甲,海马,人参,三七,钟乳石,寒水石,白石英,紫石英,石决明,牡蛎等矿石,贝壳类药物。 (2)后下药 许多含芳香性成分的药物及其他不耐热药物,不应在煎煮开始时放入,以免有效成分的挥发和破坏,一般应在煎煮开十分钟左右下药。但某些地区也有将这类药材和一般解表汤剂同样煎煮。 常见后下药物如:苏合香,厚朴花,紫苏,薄荷,砂仁,豆蔻,葱白,石菖蒲,肉桂,沉香,悉心,藿香,香薷,广木香,大黄,钩藤,玫瑰花,代代花等(3)打碎 有些带壳的种子类药材,质较硬,不易煎煮,或因芳香油性药物不宜事先研碎保存,而须临时打碎者,均应配方时临时打碎(或研,冲,捣碎)便于有效成分溶出发挥药效)。还有矿石和动物类的药物如:代赭石,石膏,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等应事先打碎常见的打碎的药材如:蔻仁,砂仁,瓜萎仁,苏子,莱菔子,半夏,杏仁,桃仁,延胡索等(4)布包 由于药材外表附生物,如毛苷煎煮时易使药液混浊,不便服用,或因质粘,而形成糊状,质轻煎煮时易赋予表面,随沸腾而溢出的,均需用纱布袋将药装入煎煮常见布包的有:车前子,旋复花,枇杷叶,生蒲黄,海金沙,血余炭,辛夷花,夜明砂,青黛,马孛子,葶苈子,六一散,蚕砂等(5)烊化冲服 胶类,糖,密等药材,应以烊化方法入药,这类药材不易入煎,易粘锅底而煮焦,或粘固它药,有碍有效成分的浸出,多采用烊化冲(和)服。将这类药材置小杯中加水适量,置沸水中温墩至药熔化,和或冲入药汁一起服下。 常见烊化药有:阿胶,龟板(甲)胶,鹿角胶,虎骨胶,安息香,糖等(6)易挥发及贵重药品凡易挥发,比较贵重或不溶性药物,不宜久煎,应先研成细末,待汤剂制成后投入,搅匀内服。如麝香,马宝,羚羊角,犀角,珍珠,参三七,琥珀,紫砂,血竭,沉香,川贝,肉桂等另外,如发现以配发的药有差错,应及时追回予以更换,如已服用要及时向医生反映,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7)不同病种应注意煎药方法前人在煎药,服药的方法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我们也要注意吸取这些宝贵的经验。例如《伤寒论》中桂枝汤的煎服法:“……取药一剂用水七杯,微火煎取三杯,除去药渣,温水一杯,约过半小时,再喝热稀粥一杯,以助药力,盖上被睡卧约两小时,令遍身潮润出微汗为好,不可令大汗淋漓,如大汗,病必不除.若服这一杯药病全好了,就停服其余的两杯.若服一杯没有出微汗就缩短服药的间隔时间,再照前法服一杯,约在半天左右的时间可连服三杯.若病情较重,则可不分昼夜连续服用.若服完一剂病症仍有,可再煎服一剂.遇汗难处者可连服二.三剂.”大承气汤的煎服法:“用清水十茶杯,先煮枳实,厚朴,取五杯,去掉药渣,放入大黄,载再煎到两杯时,去掉药渣,放入芒硝,更上微火煮一二沸,分成两次服,服药取得大便泻下后,其余的药就停服。”《金匮》大半夏汤(半夏,人参,白蜜)的煎服法:“以水十杯左右和蜜,用勺扬二百四十遍,用此蜜水,煮药,取两杯半,温服一杯,其余的一杯半分成两次服。”再如大乌头煎,“大乌头五枚,以水三杯,煮取一杯,去掉药渣,加入蜂蜜两杯,再煎至水气尽,得两杯。壮人服0.7杯,弱人服0.5杯,如不效,明日再服,不可一日服两次。”再举《温病条辨》中银翘散的煎服为例:“……杵为散,每次服18g,用鲜苇根汤煎药,煎到药味大出,就去下,不可煮的时间太长.病重的,约四小时服一次,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病不解者,原方再服."还有的药方如"鸡鸣散",则要求在清晨4时左右服才有效果.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煎药方法,服药方法,都对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医生处方中药物组成需要,告知病人家属此药用文火煎煮还是用武火煎煮。参考文献 [1]《中药知识》. [2]《用药心得十讲》.

中药调配发药流程及细则2010

调配、发药制度规范 “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患者姓名、年龄 查药品,对药名、对规格、对数量、对标签 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 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中成药发药岗位细则 发药流程 1、收放问好。 2、按处方呼叫患者姓名,确认无误后发药。 3、按处方顺序将药品逐个唱付交与取药者,同时标示并交代用法用量及药品储存方法、注意事项. 4、发药完毕后,向患者交待“您的药齐了” 5. 发药人在处方核对及发药处盖章或签全名。 审方细则 1. 审核处方合法性 (1)处方是本院具处方权医师所开写,不能伪造或篡改。对伪造或篡改的处方,药师应收集足够的证据,拒绝调配,并立即报告部门主管领导。 (2)必须服从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公费医疗、医疗保险管理的各项规定;尤其特殊管理药品处方应符合国家特殊药品管理的相关规定。 (3)时效性处方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天。 2.完整性 处方内容完整,包括:科别、姓名、性别、年龄、日期、病历号、诊断、药名、剂型、规格、数量和用法用量、疗程、医师签名且盖章。 3.合理性 (1)适当的适应症:用药方案中的药品适用于所治疗的疾病。 (2)适当的药物:用药方案中的药品剂量、疗程和用药次数合理,无重复用药。 (3)适当的患者:用药方案中无禁忌症;无不良药物相互作用。 4.审核处方注意事项 (1)审核中如发现与上列情况任意一项不符者,应立即与开写处方的医师联络,由医师更正或重复 签名确认,药师不得擅自更改或者调换药品。 (2)按处方核对清单和药品后,遵医嘱将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准确清晰的给患者标示。 (3)标示应通俗易懂。 5.审核清单与处方的一致性 (!)清单与处方的药品名称一致 (2)清单与处方的药品数量与规格一致 (3)清单与处方的患者姓名应相同。 核对细则

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管理规定

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 核对管理规定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1、中药饮片处方审核 (1)逐项检查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 (2)接到处方和调配药品后,认真执行“四查十对”,确认无误后,向取药人详细交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对药名书写不清、药味重复等情况,要向顾客说明情况,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销售,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销售。 2、中药饮片调配 (1)中药饮片调剂人员应当具有中药学中专以上学历或者具备中药调剂员资格; (2)中药调剂员根据处方内容逐项调配,对配方中需炮制的饮片,按照处方给付,不得随意改变; (2)称量时使用减重法分药,不得手抓估药; (3)按方配制,称准分匀,总贴误差不大于±2%,分贴误差不大于±5%; (4)应对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特殊用法单包注明,放入群药包内,并向顾客交代清楚,并主动耐心介绍服用方法; (5)处方配完后,应先自行核对,无误后签字交复核员复核。 3、中药饮片核对 (1)中药处方调配好以后,应有专人复核校对。一校有无药味遗漏或取错;二校药物分量是否正确;三校依方炮制是否符合;四校有无相反、相畏

药品;五校剧毒药量是否超剂量;六校先煎、包煎、后下、另服、冲服、烊化等是否另包和注明。 (2)复核人员均应在处方上签字,并填好药品销售记录,留存处方或其复印件,至少保留5年。 4、发药 (1)发药时认真校对患者姓名、取药凭证和汤剂贴数,向患者讲清用法、用量、用药或饮食禁忌,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2)审查无误签字后方可发给顾客。

药剂科流程图(全)

目录 目录 (1) 四查十对操作流程 (2) 调剂差错管理流程 (3) 药品召回程序流程图 (4) 门诊处方调剂流程图 (5) 中心药房工作流程图 (6) 模糊医嘱的澄清流程 (7) 住院药房(门诊药房)药品效期管理流程 (8) 药库工作流程图 (9) 药库药品效期管理流程 (10) 假、劣药品,调剂药品导致人身伤害处置流程图 (11) 突发事件药事管理应急预案流程 (12) 突发事件药品供应应急预案流程图 (13)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用流程 (14) 药品采购流程图 (14) 备用药品管理流程图 (15) 麻、精、高危药品管理流程 (17) 科室急救备用药品领用、补充工作流程 (18) 输液反应处置流程 (19) 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流程 (20)

四查十对操作流程 调剂人员 对科别、姓名、年龄 查处方 对临床诊断 对药品性状、 用法用量 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 查药品 查配伍禁忌 查用药合理性 发药人员 对药名、规格、 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 查药品 对姓名、年龄,并交待用法及注意事项 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 对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 查标签(药袋) 查药品 查姓名、年龄

调剂差错管理流程 报告部门负责人 报药剂科 主任 报医务办 严重事件 填写报告 事件处理 核对相关 处方和药 品 查找患者 发现差错

药品召回程序流程图 (一级24h 内) (二级7d 内) NO YES Yes ) 药剂科各部门负责接收退回的 药品,通知各科室停止销售和使 用, 填写《药品召回登记表》,报告质量管理人员 当使用被召回药品不会对治疗或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 响时,应采用二级召回 当继续使用被召回药品将对治疗或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时,应采用一级召回 反馈到投诉人或医院药品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收到存在安全隐患可能的信息 药品安全隐患的调查 召回决定/确定召回等级 制定召回计划/通告发放 启动召回 是否存在药品安全隐患的评估 质量安全与管理 小组组织召回 质量控制小组调查评估报告和召回计划上报 汇总药品召回登记表,召回实施情况定期上报医院药品质量领导小组, 召回总结报告 召回产品的处理 如需销毁,报医院药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由药监部门监督销毁 质量控制小组总结报告,上 报医院药品质量领导小组 验收/取样待处理 药库负责接收各药房撤架和患者退回的药品,按《药剂科退药制度》的规定办理手续并记录,统一、专人妥善保管。从患者处召回,按照退药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