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勘察报告

高层建筑勘察报告
高层建筑勘察报告

郫县*****房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册共三册

(勘察报告、钻孔柱状图)

编制者:

复核者:

项目经理:

公司总工程师:

公司经理:

目录

一、概述 (1)

(一)工程概况 (1)

(二)勘察目的及任务 (1)

(三)勘察技术方案及完成的工作量 (1)

二、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2)

(一)自然地理 (2)

(二)、地层岩性 (3)

(三)水文地质条件 (3)

三、地质构造及地震 (3)

(一)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 (3)

(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 (4)

(三)场地土的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4)

(四)地基土的液化问题 (4)

四、试验 (4)

(一)土工试验 (4)

(二)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 (4)

五、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5)

(一)地基土的评价 (5)

(二)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评价 (5)

(三)地基基础方案分析与评价 (5)

(四)桩基评价 (5)

六、岩土工程论证 (5)

(一)基坑开挖后的支护 (5)

(二)地下室抗浮评价 (5)

(三)基坑降水 (5)

(四)软弱层的处理措施 (6)

七、环境地质评价 (6)

八、结论与建议 (6)

(一)结论 (6)

(二)建议 (6)

附录

1、工程地质平面图共1页

2、工程地质剖面图共22页(47条剖面)

3、钻孔柱状图共48页(95孔)

4、动力触探成果图共81页(162孔)

5、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共1页

6、粘性土类试验成果汇总表共1页

7、砂土类试验成果汇总表共1页

8、水质分析报告共1页

9、土的易溶盐试验报告共1页

10、钻孔波速测试报告共6页

郫县*****房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

郫县*****房建工程位于郫县******对面,占地规划净用地面积90970.38m2,约合136.4亩,***岩土工程公司受*****房地产开发总公司的委托,对位于郫县*****房建工程的场地进行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我公司地勘项目部于2006年10月8日进场,11月11日完成外业工作,12月10完成内业数据整理。

(二)勘察目的及任务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本次勘察拟建工程建筑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工程,地基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综合评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为高层建筑甲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本次为详细勘察,其勘察的任务和要求为:

(1)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标高控制点,建筑物的性质、规模、结构特点等数据。

(2)查明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范围、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物理力学指标。

(4)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5)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6)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详细勘察阶段的勘察点间距和勘察孔深度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J366-2004)的规定以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结合布设,并布设判明场地地基稳定性、不良地质作用和桩基持力层所必须的勘探点和确定其勘探深度。

(三)勘察技术方案及完成的工作量

1、勘察依据

(1)勘察合同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41-2003、J261-2003)(6)《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J366-2004)(7)《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8)《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189-92)

(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10)《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1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平面图、剖面图编制要求及图式、图例》

(12)《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

(13)《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等

2、布孔原则

根据拟建建筑物特点及勘察目的任务要求,按《高层建筑岩土勘察规程》(JGJ72-2004,J366-2004),结合拟建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及荷载特点,勘探点位置沿拟建建筑物角点和周边及中部布置,共布置勘探孔257个(含钻孔95个,动探孔162个),其中深孔5个,最深孔40.14m。控制性勘探孔共82个,一般性勘探孔175个。

(1)勘探点间距: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J366-2004)对二级地基,勘探点间距12~24m,考虑建筑物的周边,中部、角点,并兼顾控制整个场地,确定钻孔间

距一般为15m,个别孔间距大于24m。总共布设47条勘探剖面线。

(2)勘探孔深度:由于覆盖层较厚(大于40m),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及其可能选用的基础形式,确定勘探孔深度为:高层房屋控制孔深入卵石层20~22m左右,最深孔40.14m,一般性孔深入卵石土15~18m左右。

3、勘探技术手段

勘探孔采用15台XY-100型机械回转取芯和6台SH30超重型动力触探机具结合施钻,具体操作如下:

(1)钻探:上部土层干钻,下部卵石土采用植物胶护壁及跟管钻进,钻探严格操作规程,并执行了勘察大纲,从而保证了工程质量。目的是了解地层结构、岩性及其分布规律,并观察记录各土层宏观特征,通过对不同深度的土体分析试验,确定各地基土承载力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同时查明地下水埋深情况,了解覆盖层厚度。

(2)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场地卵石土层作N=120kg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确定卵石土的密实状态并评价其力学特征。

(3)水文地质试验:采用单孔抽水,其目的是为施工开挖降水设计提供水文参数,拟在ZM-1-19钻孔内进行两落程抽水试验,孔深17.1M,最大降深7M,最大涌水量888.19M3/d渗透系数K=23.3M/d。水量较丰富。详见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图号24)。

(4)室内试验:代表性钻孔内取原状土样,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地基土的有关物理力学指针,为岩土工程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4、波速、声波测试:目的是测试场地纵横波速,计算场地的卓越周期、土层等速、波速及土层动力学参数,划分场地类别。

5、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外业工作于2006年11月11日结束,室内土工试验于2006年11月28日全部结束,完成实物工作量如下表

二、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一)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该拟建场地位于郫县犀浦镇国宁村犀团路右侧,即启明花苑对面,沱江河的右岸,属侵蚀~堆积地貌,勘察地段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方便。

2、气象

成都地区地处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全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气候特征为春旱、夏热、秋雨,冬干,日照少。无霜期长,降雨充沛且集中于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4.2%),年降雨日数为100-170天。根据多年成都市气象资料,成都地区的气象指标如下:(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6.20C,极端最高气温38.30C,极端最低气温-5.90C。

(2)降雨量:多年平均降水量947.0mm,最大日降水量195.2mm。

(3)日照时间: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228.3小时。

(4)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020.5mm。

(5)相对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

(6)风向:主导风向为NNE向。

(7)风速:多年平均风速为1.35/s,最大风速14.8m/s,极大风速为27.4m/s。

(二)、地层岩性

根据地面调查、钻孔揭露,场地范围内上覆第四系土层,40m未揭穿土层,在勘探深度范围内(40m以内),主要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冰水堆积卵石土层,层间夹薄层粉细砂、中砂,表层零星覆盖第四系人工填土,各土层特征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Q4ml):为杂填土,主要由粉质黏土、碎块石、砖头、混凝土等废弃物组成,土质松散,零星分布于测区各地段地表,厚0~2m。属I级松土。

(2)粉质黏土(Q3al+fgl):黄褐色、褐色,软塑~硬塑状,局部夹薄层黏土,厚度1~6m。属Ⅱ级普通土。

(3)粉砂(Q3al+fgl):褐黄、灰黄色,松散,饱和,局部为中细砂。厚0~3m,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土层中。属Ⅰ级松土。

(4-1)稍密卵石土(Q3al+fgl):褐色、褐黄等杂色,卵石含量普遍80%以上,φ60~140mm,其间含约15%的漂石,φ250~300mm,卵石成分以花岗岩、石英砂岩为主,磨圆度呈亚圆形,稍密,饱和。质地坚硬,充填物以细砂及圆砾为主,分布范围详见工程地质断面图。属Ⅱ级普通土。

(4-2)中密卵石土(Q3al+fgl):褐色、褐黄等杂色,卵石含量普遍80%以上,φ60~140mm,其间含约10%的漂石,φ250~300mm,卵石成分以花岗岩、石英砂岩为主,磨圆度呈亚圆形,中密,饱和。质地坚硬,充填物以细砂及圆砾为主,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分布范围详见工程地质断面图。属Ⅲ级硬土。

(4-3)密实卵石土(Q3al+fgl):褐色、褐黄等杂色,卵石含量普遍80%以上,φ60~160mm,其间含约15%的漂石,φ200~300mm,卵石成分以花岗岩、石英砂岩为主,磨圆度呈亚圆形,密实,饱和。质地坚硬,充填物以细砂及圆砾为主,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分布范围详见工程地质断面图。属Ⅲ级硬土。

(三)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层单元结构及现场数据分析,该场地内第四系冰水堆积层孔隙潜水丰富,且具较强的渗透性,富水性良好。主要赋存于卵石层中,具微承压性。勘察期间正值平水期(2006年10月中旬~11月上旬),测得地下水静止水位 2.0m,建议设计抗浮水位采用533.34m。据ZM-1-19孔抽水试验:卵石含水层渗透系数K=23.3 m/d,单井出水量888.19m3/d,据室内对粉砂作试验,粉砂渗透系数K20=0.584~1.129(cm/s)×10-3。场地内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下径流补给,地下水位一般夏高冬低,随季节及周围人类工程活动(人工降水)而明显变化,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水位年变化幅度在1~2.5m之间。

三、地质构造及地震

(一)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

成都平原在构造位置上处于我国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之川西褶带的西南缘,界于龙门山隆褶带山前江油~灌县区域性断裂和龙泉山褶皱带之间,为一断陷盆地。该断陷盆地内,西部的大邑~彭县~什邡和东部的蒲江~新津~成都~广汉两条隐伏断裂将断裂盆地分为西部边缘构造带、中央凹陷和东部边缘构造带三部分,成都市区位于东部边缘构造带。

龙门山隆褶带,经青川、都江堰至二郎山,长500km,宽25~40km。这是一个经历了多次强烈变动的、规模巨大的结构异常复杂的东北向构造带。龙泉山褶皱带,展布于中江、龙泉驿、仁寿一带,长200km,宽15km左右。为龙泉水背斜及一系列压扭性逆(掩)

断层组成,呈NE走向,现代断裂活动标志少。

大邑~彭县~什邡断裂带,为平原区较大的区域性隐伏断裂,沿隐伏断裂弱震活动频繁,偶有强震发生,1970年大邑发生过M S=6级地震,1993年竹瓦铺还发生过M S=4.4级地震,但距场地较远,蒲江~新津~成都~广汉断裂带、蒲江~新津断裂,经新津后隐伏于第四系之下,深约5.5km,最后一次大规模活动距今约8.8万年,沿此断裂的蒲江曾于1328年、1734年、1966年分别发生过M S=4.5、M S=5.0、M S=3.3级地震。该断裂带向北延伸成为磨盘山断裂,磨盘山断裂与蒲江~新津断裂呈似连非连状态,成都市区正好处于这两条断裂的羽接部位,羽接部位应力集中值为中等。磨盘山断裂位于成都市区以北,自新都经磨盘山进入市区一环路北三段附近。从区域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分析,磨盘山断裂通过地区,属不稳定的微活动区,沿此断裂的新都曾于1971年发生过M S=3.4级地震,成都于1943年6月发生过M S=5.0级地震,但震中不在市区。

从总体来看。成都市区距龙泉山褶皱带20km,距龙门山隆褶带50km,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微弱,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强烈地震,从地壳的稳定性来看,应属基本稳定区。

(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的划分,勘察地段所属地区为第一组,地震设防烈度为Ⅶ度,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之划分标准,该建筑场地为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三)场地土的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本次岩土勘察中,在场地内的三个钻孔(ZS-3-15、ZS-2-13、ZN-1-28)内采用孔中激发、地面接收进行了波速测试,等效剪切波速(Vse)分别为341m/s、348m/s、350m/s,故场地覆盖层等效剪切波速为346m/s。

根据钻孔内进行的单孔波速测试计算得到场地地基卓越周期T 为:ZS-3-15,T=0.18s;ZS-2-13,T=0.18s;ZN-1-28,T=0.18s。建议场地卓越周期T=0.18s。

(四)地基土的液化问题

对于Q3年代及其以前的砂类土,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附录P的地基液化判别原则,中细砂、粉砂可判为不液化土。卵石层中间夹粉细砂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四、试验

(一)土工试验

本次勘察共取原状土样19组,土样试验在铁二院岩土测试中心完成,

详见试验统计表附表1,颗粒筛分试验卵石土10组,砂样7组,详见试验统计表附表2。

(二)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

1、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由于地形平坦,场地集中,本次勘察在ZN-1-23钻孔内取水一组,又在邻近的沱江河中取水一组,分别进行了水质分析,根据检验报告中得知,该场地地下水类型为HCO3-——Ca2+型水,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标准判定:该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2、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根据两组土样《检验报告》,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该场地内土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

五、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一)地基土的评价

(1)层为人工填土,为杂填土,结构疏松,土质不均匀,密实程度不均一,不能利用。

(2)层为粉质黏土,软塑~硬塑状,厚度小,不宜作为持力层。

(3)层为粉砂,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层中,厚度小且不均匀,物理力学指标较低,不可直接作为持力层。

(4-1)层稍密卵石土,不连续分布,可作为高度不高(多层以下建筑物)承载力要求不高的建筑物的持力层。但设计时应考虑卵石层厚度不均的影响。

(4-2)(4-3)层中密~密实卵石土,是建筑物的良好持力层,建议高层建筑基础宜设在密实卵石土层中。

(二)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评价

建筑场地内地形平坦,地层结构单一,表层覆盖土较薄,易施工开挖清除,卵石土除稍密的以外,大部分呈中密~密实状态。地基基础可靠,无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可以认为,场地基底稳定,适宜建筑物修建。

(三)地基基础方案分析与评价

建筑地基基础形式的选择,结合地质情况,施工方法的难易程度,工程造价的高低综合考虑确定,各建筑基础建议如下:(1)拟建高层建筑,上部荷载大,天然地基黏性土层不能满足上部荷载要求,建议采用预应力管桩或实心桩,桩基必须深入中密~密实卵石土中。桩顶宜加设钢筋混凝土筏板。

(2)小高层建筑(渔夫岛、贝拉岛、母亲岛)建议基础置于中密卵石层中。

(3)幼儿园、农贸市场等低层建筑设施可采用天然地基,如条形基础,因覆盖土不厚,建议基础置于稍密的卵石土层中。

(四)桩基评价

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的成桩工艺选择分析,考虑到成桩的经济性和场地内工程地质情况,高层建筑宜采用中等直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身≤600mm)。

成桩对周围环境的主要影响评价

(1)在本建筑场址内,高层建筑离四周既有建筑较远,多次锤击沉桩不会对邻近既有建筑产生破坏。

(2)由于桩为预制桩,对环境基本无污染。

(3)进场施工前,建议试桩,通过试桩,可以决定桩的长度。

六、岩土工程论证

(一)基坑开挖后的支护

地下室埋藏于高层建筑物的最底层以下设计深度范围内,且基坑开挖深,这就决定了对基坑开挖后侧壁进行支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护壁支护宜采用预应力锚索、锚杆、挂网喷浆。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的基本规定,该场地内地下室基坑侧壁的安全性为一级,重要性系数为1.1。

(二)地下室抗浮评价

整个场地,地下水位埋藏浅,大部分静止水位都在黏性土层与卵石土交接部位,卵石土是主要的含水层,勘探期间测量得地下静止水位为2.0m左右。因此设计时需考虑地下室抗浮计算。本次勘察是在旱季进行,考虑到降雨及人类活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建议设计时地下水位按1.8m(标高为533.34)考虑。

(三)基坑降水

(1)拟建场地基坑埋深应采用降水管井降低地下水位至设计基础底面以下1m左右,考虑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优越,宜采

用抽水量大的机器设备抽水。在施工前,应作专门的基坑降水设计方案。

(2)人工降水要特别注意卵石土层的透镜体状粉细砂的流失和涌砂,形成地下空穴,以防事故的发生。

(四)软弱层的处理措施

整个场地内,主要在卵石土层中夹透镜体状粉砂,厚度0.3~3.0m,个别中细砂,详见钻孔柱状图和地质剖面图,该粉砂层承载力低,在做地下室时须将该层清除,进行地基换填处理,换填材料需为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材料换填后还应夯实,承载力需通过试验确定。

段内卵石土层中夹透镜体状粉细砂层,当砂层在卵石土层下埋藏较浅时,可挖除上覆卵石土,直接对砂层采用振冲卵石桩法对砂层进行置换加密处理,再分层振动填筑卵石层至设计标高。对上覆卵石层较厚,砂层埋藏较深时,应查明砂层的分布范围,经分析需要处理时,可钻穿上覆卵石层后用高压旋喷注浆法进行水泥浆高压旋喷加固。高压旋喷注浆效果应采取开挖检查、钻孔取芯、动力触探等方法检查桩体成状及承载能力。

桩尖底部一定范围内若有粉细砂层分布,应加固处理,以防不均匀沉降。

七、环境地质评价

1、拟建建筑物四周地形平坦开阔、与既有建筑物距离较远,施工运输方便,施工对四周建筑物及交通影响不大。

2、施工期间应合理安排,尽量减少施工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3、施工时应尽量控制扬尘对环境的影响,运送开挖土的车辆应具开合式盖板,出场时冲洗轮胎,避免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运输对道路的污染。

4、采用人工降水时、应合理选择地下水的排泄通道,避免措施采用不当给居民生活及交通带来不便。

八、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场地地质结构单一,除卵石土层中局部夹透镜体状粉细砂层外,无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岩土。场地及地基整体性好,适宜建筑。

(2)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该场地不考虑地基土液化问题,场地属Ⅱ类建筑用地,处于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3)勘察期间测得地下静止水位 2.0m,建议设计抗浮水位采用静止水位1.8m(标高533.34m)。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无腐蚀,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4)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

(二)建议

(1)建议高层建筑基础采用预应力管桩,桩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筏板,桩基础以中密~密实状态卵石土层作为持力层,并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施工前应试桩,确定适当的贯入度。

(2)由于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在基础施工前应该核实地下水位深度,结合具体的基础形式,以确定是否进行施工降水并选择合适的降水方案。施工中地下水位应保持在拟建建筑物基础底面以下0.5~1.0m,降水过程中应防止渗透水流的不良作用,防止粉细砂层的涌砂和流砂现象的发生。卵石层内的具微承压水可能引起砂层的突涌,应采取降低基坑下的承压水的减压措施。

(3)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坑壁侧向位移,围护结构可采

用预应力锚索、锚喷支护。该支护结构具有造价低、施工简便,速度快的优点。在施工前应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及岩土工程地质条件作专门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4)基坑开挖后应进行施工验槽工作,如地质情况与基础数据有出入,需及时进行变更或补充勘探等。

(5)桩基施工结束后,应委托有关单位进行荷载试验,以确保地基持力层或主要受力层的承载力、变形模量等指标满足设计需要。

(6)基础底面施工完成后,即应开始进行沉降观测,直至沉降稳定为止,沉降观测所使用的仪器、观测方法及沉降稳定标准,应符合有关专门规程的要求。

根据勘探期各种试验资料,结合现行各相关技术规范,经综合分析,对场地内各地基土的分层的力学参数列于下表

各层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建议值

注:变形模量E0、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按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提供。

高层住宅防火规范

2.0.3 耐火极限duration of fire resistance 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2.0.4不燃烧体non–combustible component 用不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 2.0.5 难燃烧体hard–combustible component 用难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或用燃烧材料做成而用不燃烧材料做保护层的建筑构件。 2.0.6燃烧体combustible component 用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 建筑分类表3.0.1 3.0.2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应分为一、二两级,其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3.0.2的规定。各类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可按附录A确定。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表3.0.2

3.0.3 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节点缝隙或金属承重构件节点的外露部位,必须加设防火保护层,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本规范表 3.0.2相应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3.0.4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裙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3.0.5二级耐火等级的高层建筑中,面积不超过100m2的房间隔墙,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0h的难燃烧体或耐火极限不低于0.30h的不燃烧体。 3.0.6二级耐火等级高层建筑的裙房,当屋顶不上人时,屋顶的承重构件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0h的不燃烧体。 3.0.7 高层建筑内存放可燃物的平均重量超过200kg/m2的房间,当不设自动灭火系统时,其柱、梁、楼板和墙的耐火极限应按本规范第 3.0.2条的规定提高0.50h。 3.0.8玻璃幕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0.8.1窗间墙、窗槛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当其外墙面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时,其墙内填充材料可采用难燃烧材料。 3.0.8.2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高度不低于0.80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 3.0.8.3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 3.0.9 高层建筑的室内装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完整版)2019年岩土工程勘察.doc

岩土工程勘察 课程设计指导书 简文彬编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资源与城乡建设系 2004.5.

目录 一、目的与意义 (1) 二、课程设计时间 (1) 三、主要内容 (1) 四、课程设计要求 (2) 五、提交的课程设计成果要求 (5) 六、主要参考规范及文献 (7) 附录1:勘察纲要示例 (10) 附录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纲 (17)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指导书 (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适用) 一、目的与意义 《岩土工程勘察》是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在《岩土工程勘察》课程中安排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将使学生所学到的岩土工程勘察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更加系统、巩固、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课程设计实践中提高自身独立思考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经过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后,可系统掌握工程建筑中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掌握工程勘察的基本理论与各种实用方法。在毕业设计或论文中,能充分应用本课程知识完成实际的工程地质勘察项目,毕业后从事实际工程项目时,能很快熟悉工作方法,完成相应的工程地质工作,提出合格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二、课程设计时间 本课程设计安排在学生学完《岩土工程勘察》课程之后进行,学生在掌握各类工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总体把握课程设计的内容。一般定在教学日历的最后一周半进行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 三、主要内容 侧重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使学生掌握该类型岩土工程勘察

建筑勘察要求

3.2勘察要求 3.2.1在主体建筑地基的初步勘察阶段,应根据岩土工程条件,搜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并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必要时可进行少量的补充勘察和室内试验,提出基坑支护的建议方案。 3. 2.2在建筑地基详细勘察阶段,对需要支护的工程宜按下列要求进行勘察工作: 1勘察范围应根据开挖深度及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确定,并宜在开挖边界外按开挖深度的1-2倍范围内布置勘探点,当开挖边界外无法布置勘探点时,应通过调查取得相应资料。 对于软土,勘察范围尚宜扩大;2基坑周边勘探点的深度应根据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要求确定,不宜小于1倍开挖深度,软土地区应穿越软土层;3勘探点间距应视地层条件而定,可在15-30m内选择,地层变化较大时,应增加勘探点,查明分布规律。 4. 1.2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点的平面布设,应根据高层建筑平面形状、荷载的分布情况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高层建筑平面为矩形时应按双排布设,为不规则形状时,应在凸出部位的角点和凹进的阴角布设勘探点。 2在高层建筑层数、荷载和建筑体形变异较大位置处,应布设勘探点。 3对勘察等级为甲级的高层建筑应在中心点或电梯井、核心筒部位布设勘探点。 4单幢高层建筑的勘探点数量,对勘察等级为甲级的不应少于5个,乙级不应少于4个。 控制性勘探点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且不少于2个。

5高层建筑群可按建筑物并结合方格网布设勘探点。 相邻的高层建筑,勘探点可互相共用。 4. 1.3根据高层建筑勘察等级,勘探点间距应控制在15~35m范围内,并符合下列规定: 1甲级宜取较小值,乙级可取较大值。 阿2在暗沟、塘、浜、湖泊沉积地带和冲沟地区;在岩性差异显著或基岩面起伏很大的基岩地区;在断裂破碎带、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勘探点间距宜取小值并可适当加密。 3在浅层岩溶发育地区,宜采用物探与钻探相配合进行,采用浅层地震勘探和孔间地震CT或孔间电磁波CT测试,查明溶洞和土洞发育程度、范围和连通性。 钻孔间距宜取小值或适当加密,溶洞、土洞密集时宜在每个柱基下布设勘探点。 4. 1.11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 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3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4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5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

高层建筑屋顶钢结构连廊设计

摘要:高层建筑在施工的时候,连廊结构设计是比较常见的。其结构设计关键在于空中连廊的连接,以及空中连廊和主体连接上,在连接方式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刚性连接也可以选择柔性连接,但是柔性连接方式其支座设计上会比较困难,就就需要依据实际的工程情况来定。连廊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高层建筑的稳定性,所以在施工上必须要注意细节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屋顶钢结构连廊设计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高层结构;屋顶;钢结构;连廊设计 社会发展比较迅速,对公共建筑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大,高层建筑随之衍生,其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有很多商业建筑、科研建筑或者体育建筑在建设施工的时候采用空中连廊结构也逐渐增多,这种建筑结构有着较好的外观,又能体现出建筑独特的灵活性,深受建筑设计师和人们的喜爱。在屋顶钢结构连廊设计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施工也有一定难度,本文将以某一建筑为实例,讲述钢结构连廊设计的具体应用。 1 工程简介 某建筑工程是由4栋26层到30层塔楼和1栋18层的板楼共同组合而成。该工程是现浇混凝土的框支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达11.9万m2,建筑的抗震等级为7级,属于丙类建筑。在塔楼高度60m的位置和板楼屋顶的位置建设一个连廊,具体为一层楼高,连廊的高度为3.5m到5m之间,跨度为16.7m,连廊到地面的高度为60m,并且由上下两层梁板体系组成,其中一端是在塔楼结构内,另一端是和板楼的屋顶连在一起的。在建设施工的时候,为保证建筑立面的简洁度,还有连廊通透感,在连廊上下两层中间1.2m左右处的双槽钢上,采用密肋钢梁进行连接,而且连廊的地面厚度要达到50mm的压型钢板,并在上面现浇一层钢筋混凝土面层,厚度为79mm。对伸入塔楼中的6根密肋钢梁进行锚固,而在板楼的屋顶上要采用一个滚轴支座,作为支撑。这个施工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能不受地震的影响,其建筑建构不会发生大幅度的位移现象,而且连廊构造简单,连接还比较可靠,能满足建筑立面的建设要求。这个连廊是一端接到板楼上,有钢结构作为保证,另一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滑动,一般中级地震都不会对其有任何影响,还不会进行高空操作,比较方便。连廊示意图如图1。 2 抗震和抗风的验算 两栋主楼之间的主要的联系构件就是架空连廊,如果有地震发生的时候,其会有强烈的震感,这也就说明架空连廊和主楼之间的连接时整个施工的关键所在。要是用刚性方式进行连接,那么建筑就要在地震的作用下能抗住三级水准震级的要求;要是用柔性方式进行连接,那么就要采用耗能装置,连廊的两端,一端采用刚接,另一端采用滑动方案,还有进行相应的验算才可以。要想保证建筑在大等级地震中屹立不倒,中等级地震中可以维修的原则,就要进行节点设计和变形设计,而且设计的过程中还要保证连廊在碰见地震的时候不会坍垮。所以,塔楼和连廊连接处的位置,6根密肋钢梁要伸到特楼中4.9m的位置,端头和工字钢要用连接钢板进行焊接,或者用高强螺旋进行连接,然后通过混凝土面层或者压型钢板使连廊和塔楼成为一个整体,而且要保证板楼顶层上所设置的滚轴支座能够自由滑动这一原理。 对连廊上下部位两个构件进行计算的时候要注意,构件的一端是固定的,另一端是可以滑动的,并用层模型弹塑性的动力时程对其进行分析,得出两栋楼在遇到地震的时候所发生的位移情况在122.1mm。利用这一方法还可以推算出连廊构件在遭遇地震时候所承受的内力是多少,这样也就能验算出连廊构件的强度和变形情况,以及支座连接情况。要是依据塑性标准进行分析,在建筑结构新的抗震规范中,其结构在遇见地震的时候,受到压力作用其下层的塑性位移角度限值应该是1/100,这时候两栋楼所发生的位移距离都是1099mm左右,板楼上的滑动支座,钢梁伸入到板楼的长度为2.6m就可以了,这样就能满足其纵向的位移要求,也就是在大等级地震的情况下,其纵向位移也会达到极限,连廊两端的连接构件都会受到破坏,和主体结构想脱离,这时候也就实现了滑动,距离的滑动长度可达2.6m,连梁也不会因

高层建筑标准层的形状规模与经济性研究

高层建筑标准层的形状、规模 与经济性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水平和建筑技术的发展,高层办公楼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甚至是城郊现代化科技型园区常客。本人最近接手深圳市平湖某大型科技集团的园区项目规划设计,甲方便要求以数据说明一般的高层办公楼标准层面积以多少较为合适,就此机会,笔者根据多年设计经验及部分参考资料,特此展开论述一下高层建筑标准层的形状、规模与经济性的关系。 关键词:高层建筑、平面形状、平面规模、经济性 一、标准层形状与规划、经济性之间的关系 1、在标准层面积相当的情况下,结合《高层建筑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可知,圆形建筑占地最小,方形其次,矩形次之,异形建筑占地最大;现仅以圆形和L形建筑展开分析,其他建筑可同理类推。

图1 外墙周边长度与占地之间的关系 2、同样由《高层建筑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两栋高层建筑主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3米,可以推导出如下不同形体标准层建筑群体之间的占地关系:方形最小。 图2 建筑群与用地之间的关系 二、标准层形状与建筑单体、经济性之间的关系 1、周边系数越小的建筑(如圆形、方形),过道占用的公摊面积就越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圆形建筑的楼梯等核心筒的布置便捷性较差,且建筑难度比方形建筑大。

图3 标准层平面与面积过道之间的关系 2、在高层建筑标准层平面面积一定的情形下,平面形状的不同(如方形、圆形、矩形、L形、T形等)引起建筑物的周边长不等。为描述这一性质,引入建筑物周边系数/值概念: K=L/A=标准层外墙周长/标准层建筑面积 显然,K(圆形)< K(方形)< K(矩形)< K(L形)< K(T 形) 因此,同样标准层面积条件下,周长系数越大,意味着外墙周边和外墙面积越大,直接导致墙身、基础和装修等方面单造价提高,尤其在当今的高档办公楼中,玻璃幕墙和石材使用较多,价格相差很大。 3、如果仅分析几种矩形平面的建筑物(图1),最优是A(K值最低),最差是E,两者差倍。可见矩形平面作为标准层的高层办公建筑不宜采用长宽比过大的窄条形建筑。否则,将增加外墙面积,提高造价。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标准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标准 根据国家建设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技术要点》确定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标准,结合我省实际予以细化,归纳整理如下: 一、房屋高度超过以下规定的高层建筑属于超限高层建筑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结构类型烈度 6 7 8 9 框架60 55 45 25 框架-抗震墙130 120 100 50 抗震墙140 120 100 60 部分框支抗震墙120 100 80 不应采用 框架-核心筒150 130 100 70 筒中筒180 150 120 80 板柱-抗震墙4 0 35 30 不应采用 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 2、框架-核心筒结构指周边稀柱框架与核心筒组成的结构; 3、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指首层或底部两层框支抗震墙结构; 4、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适用的最大高度; 5、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以上摘自《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1条还规定: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建造于Ⅳ类场地的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规范条文说明规定“一般降低20%左右”)。 (二)钢结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结构类型6、7度8度9度 框架110 90 50 框架-支撑(抗震墙板)220 200 140 筒体(框筒、筒中筒、桁架筒、束筒)和 巨型框架300 260 180 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 2、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以上摘自《建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05年局部修订 9 电气 9.1 消防电源及其配电 9.1.1 高层建筑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漏电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电动的防火门、窗、卷帘、阀门等消防用电,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的规定进行设计,一类高层建筑应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二类高层建筑应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 【说明】(本条对原条文的修改。原条文说明保留,新增说明如下) 漏电火灾报警系统能有效地对漏电及由于漏电可能引起火灾进行预报和监控,其供电能力直接关系火灾报警的可靠性,因此,其供电要求应当按照消防用电的规定执行。 9.1.4 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应满足火灾时连续供电的需要,其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9.1.4.1 暗敷设时,应穿管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明敷设时,应穿有防火保护的金属管或有防火保护的封闭式金属线槽; 9.1.4.2 当采用阻燃或耐火电缆时,敷设在电缆井、电缆沟内可不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9.1.4.3 当采用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时,可直接敷设; 9.1.4.4 宜与其它配电线路分开敷设;当敷设在同一井沟内时,宜分别布置在井沟的两侧。 【说明】(本条对原条文的修改。原条文说明二删除,新增说明如下) 矿物绝缘电缆是由铜芯、铜护套和氧化镁绝缘等全无机物组成的电缆,具有良好电性能、机械物理性能、耐火性能,在火灾条件下不会放出任何烟雾及有害气体,其综合性能优于阻燃电缆、耐火电缆。因此,本条对阻燃电缆、耐火电缆和矿物绝缘电缆的敷设分别作了规定。 9.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应急广播和消防控制室 9.4.1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除游泳池、溜冰场、卫生间外,均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9.4.2除住宅、商住楼的住宅部分、游泳池、溜冰场外,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一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9.4.2.1 医院病房楼的病房、贵重医疗设备室、病历档案室、药品库; 9.4.2.2 高级旅馆的客房和公共活动用房; 9.4.2.3 商业楼、商住楼的营业厅,展览楼的展览厅; 9.4.2.4 电信楼、邮政楼的重要机房和重要房间; 9.4.2.5 财贸金融楼的办公室、营业厅、票证库; 9.4.2.6 广播电视楼的演播室、播音室、录音室、节目播出技术用房、道具布景; 9.4.2.7 电力调度楼、防灾指挥调度楼等的微波机房、计算机房、控制机房、动力机房; 9.4.2.8 图书馆的阅览室、办公室、书库; 9.4.2.9 档案楼的档案库、阅览室、办公室; 9.4.2.10 办公楼的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 9.4.2.11 走道、门厅、可燃物品库房、空调机房、配电室、自备发电机房; 9.4.2.12 净高超过2.60m且可燃物较多的技术夹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高层波速)

Xxxxxxxx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20120001 勘察证书编号:27xxxx-xx xxxx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第x工程处 二O一O年十一月一日

xxxxxxx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勘) 勘察单位:xxx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第x工程处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总工程师: 审核: 经理: 提交日期:20120226

目录 1.前言 (1) 1.1工程勘察概况 (1) 1.2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1)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 2.1地形地貌 (2) 2.2气象 (2) 2.3地层 (3) 2.4地下水 (3) 3.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3) 3.1原位测试成果 (3) 3.1.1重型Ⅱ动力触探试验结果 (3) 3.1.2波速测试 (4) 3.2土工试验成果 (5) 3.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综合评价 (5) 4.场地地震效应 (5) 4.1抗震设防烈度 (5) 4.2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6) 4.3地基土动力学参数 (6) 4.4地震砂土液化 (6) 4.5建筑场地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隶属的划分 (6) 5.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6) 5.1场地的稳定性 (7) 5.2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7) 5.3地基土腐蚀性评价 (7) 6.地基方案 (7) 7.结论与工程措施建议 (8)

附件: 1.勘探点技术资料一览表 2.原位测试成果表 3.土工试验成果表 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5.工程土样分析报告 6.波速测试报告 7.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8.工程地质剖面图 9. 钻孔柱状图

Xxxxxxxxx勘察设计院 1.前言 1.1工程勘察概况 受xxx的委托,xxx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第xxx工程处对其拟建的xxxx 地基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野外施工于2009年xx月xx日开始,并于xx月xx 日结束。 勘察场地位于xxx。拟建xxx包括三幢东西长xxx米,南北宽xxx米,设计高度均为xxx层的xxx房(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基础结构、形式及埋深不详。 本次勘察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勘察和地基基础部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04\J366-2004)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有关规定确定,拟建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三级,综合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本次勘察的任务及要求: (1)查明建筑物勘探深度范围内各层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工程特性,计算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查明有无不良物理地质作用及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方案。 (3)评价场地地震效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论证场地地下水对工程产生的影响。 (5)提供场地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 1.2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⑴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采用钻探揭露地层,现场测试、取样及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的勘察 第 1 页共 9 页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方法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方法 摘要:优化岩土工程勘察方法能够有效提升高层建筑的建造水平。文中分析了目前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方法 0引言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的主要勘察目的,是为了查明其地基所存在的地质情况,内容为探寻地下不良工程所造成的地质问题。当岩土的性质不一样时,所选用的勘察方法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勘察需求,将勘察重点与勘察需求相结合进行实际勘察任务,对勘察任务的主要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升勘察数据的精确性。 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 高层建筑岩土勘察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因此在勘察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明确岩土勘察的重点。 1.1边坡与基坑 高层建筑岩土勘察在边坡与基坑方面需要注意以下4点:(1)边坡岩土体地质是否良好,边坡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崩塌、溜滑现象;(2)场地地基土的土质是否良好、厚度是否符合要求;(3)场地是否受到了地下水及地表水的影响,建设工程的土层结构是否较为松散、易塌陷;(4)地基处是否存在地下洞室,是否有不稳定或地面塌陷现象。 1.2试样采集与比重实验

试样采集与比重实验是岩土勘察过程中的另一侧重点,要求必须按照所需数据进行样品采集,但经常由于样品数量不足而对勘察工作造成影响。据调查,很多地区的勘察单位在比重实验方面投入不足,勘察工作往往通过经验估计来完成,很少去实际实验。比重实验在操作过程中的要求非常严格,其实验结果会对整个建造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虽然在岩土勘察过程中出现数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在进行实际工程时,较大的误差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勘察人员在实验过程中需要高度注意,利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来确保实验数据的精准性。 1.3地震 在岩土勘察中还需要考虑地震效应,所引发的砂土液化问题。目前有一些勘察单位在进行岩土勘察时,常常依据以往的勘察经验来对勘察现场的岩土覆盖厚度进行判断,这是错误的做法,会给后续工程的抗震设计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应采取专业的技术方法对岩层进行判断,以合理的进行后续的抗震设计。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的主要勘察方法及问题分析 2.1地质测绘法 岩土工程地质测绘是实现勘察任务的基础,主要作用在岩土勘察的初期工作中,岩土工程地质测绘法一方面能够科学判断出建筑工程有关地质方面的全部空间分布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针对特有的地质现象进行科学观测,获得大量数据以推导出地质规律,为后续的勘察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地质测绘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2点:(1)测绘前期的调查及收集资料阶段准备工作不够全面和细致,造

高层建筑设计规范

核心筒的内容是什么? 除必要的疏散楼梯及消防电梯在规范里很明确地说清楚:就是要两个防烟楼梯,其前室面积是6平米,每1500平米要一个消防电梯,前室也是6平米,当两种前室合并的话,其合用前室是10平米, 写字楼的使用面积,大致是70%, 30%的核心筒 二、写字楼的客梯数量 粗略统计的平均数字是5000平米/1台,但由于书本、杂志的比例不清楚,不知1台是多少重量的。但客梯大多在1000-1600kg之间,而高层写字楼的柱网也大多是8-9M之间。反算的话,是5000平米/1吨-5000平米/1.6吨之间。为什么我用“5000平米”及“1吨”这两个数字为基础呢?是为了容易记住。用1000kg-1600kg反算的话即是:5000平米/1吨-3125平米/1吨之间。这是非常宏观的数据,但已很清楚地说明写字楼的等级就在这几个简单数据之中,没什么好神秘的。 由此得出一般写字楼5000平米/1吨客梯。 高级写字楼4000平米/1吨客梯。 超级写字楼3000平米/1吨客梯这个宏观数据的规律。

公寓在10000平米/1吨-6000平米/1吨之间,也是普通、高级及豪华公寓之分。 对旅馆客体的数量是每100间客房/1000kg-1600kg之间,也就是三星、四星及五星之间的区分。 而商住楼虽是居住建筑,但作为小公司办公者居多,所以用写字楼的下限5000平米/1吨为好, 三、高层写字楼电梯的服务面积 写字楼由于下面经常有商业裙房,所以计算面积的时候,要将裙房的面积扣掉,首层不用电梯的面积也扣掉。即使用电梯的面积来计算,是理所当然的事。如一栋40000平米写字楼,首层加裙房商业10000平米的话,我们算电梯时,就依30000平米来计算,一般写字楼用6台1吨,或4台1600kg的客梯就基本正确。 四、客梯厅的理想布置 客梯的安排,最好是一对一对的,因为如果遇到检修,不至于没有电梯用.当然一对以上,如3台为一组也可以,但横向最好不要超过3台,超过后会看不见信号,而在电梯厅里挤来挤去也不是办法.如果面积偏大,也可以用1吨以上的电梯来调节,如1150kg、1350kg、1600kg 等来调节。 电梯群控能充分发挥电梯的效能,我的经验是群控不要超过4台,而4台最好用各两台双双面对为好,横向一排4台很不理想。因为群控

(完整word)广州某高层建筑详细勘察报告

目录 1.前言 (1) 1.1. 工程概况 (1) 1.2.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1) 1.3. 勘察目的要求 (1) 1.4. 勘察方法和勘探点的布置 (1) 1.5. 勘察工作过程及完成工作情况 (2) 1.6. 执行规范及依据 (3) 2.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3) 2.1. 工程所在地理位置 (3) 2.2. 场地地形及地貌 (3) 3. 区域地质构造简况、区域气候特征 (3) 3.1. 区域地质构造简况 (3) 3.2. 区域气候特征 (3) 4. 场地岩土分层及特征 (4) 5. 水文地质条件简况 (6) 5.1. 地下水的赋存与补给 (6) 5.1.1. 地下水位及其变化 (6) 5.1.2. 地下水类型 (7) 5.1.3.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7) 5.1.4. 基坑涌水量预测 (7) 5.2. 土和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8) 5.2.1. 土和水质分析 (8) 5.2.2. 环境类型 (8) 5.2.3. 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 (8) 6. 岩土性质指标 (8) 6.1.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方法 (8) 6.2. 岩土参数统计值及建议值 (9) 6.2.1. 土工试验成果分层统计表 (9) 6.2.2. 标贯成果分层统计表 (9) 6.2.3. 各岩土层力学参数推荐表 (10) 7. 地震效应 (10) 7.1. 场地抗震地段类别划分 (10) 7.2. 场地类别 (10) 7.3. 地震设防烈度、地震加速度、特征周期值 (11) 8. 场地稳定性评价 (11) 8.1. 场地稳定性评价 (11) 8.1.1. 特殊岩土及不利地形地貌发育状况 (11) 8.1.2. 断层发育情况及活动性评价 (11) 8.1.3. 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变异性评价 (11) 8.2. 地基适宜性评价 (11) 9. 基础建议及参数 (11) 9.1. 基础方案 (11)

高层住宅楼屋面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高层住宅楼屋面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目录 (一) 屋面找平层 (2) 1、作业条件 (2) 2、操作工艺 (2) 3、成品保护 (3) (二)屋面保温层 (3) 1、作业条件 (3) 2、操作工艺 (4) 3、成品保护 (4) (三)防水层施工 (4) 1、基层要求 (4) 2、施工准备工作 (5) 3、机具准备 (5) 4、材料准备 (5) 5、卷材防水施工 (5)

屋面工程施工前,凡进入隐蔽工程的施工项目时,应对前分项分部工程进行验收。 防水施工前,基层应干燥、平整、光滑,阴阳角要做成小圆脚。屋面工程施工时,注意掌握温度,保证防水功能,无渗漏现象,其构造和防水保温层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屋面工程施工完成后,应采取妥善保护措施防止损坏。 (一) 屋面找平层 1、作业条件 (1)、施工前,屋面保温层应进行检查验收,并办理验收手续。 (2)、各种穿过屋面的预留的预埋管件、烟囱、女儿墙、暖沟墙、伸缩缝等根部,应按设计施工图及规范要求处理好。 (3)、根据设计要求的标高、坡度、找好规矩并弹线(包括天沟、檐沟的坡度)。(4)施工找平层时应将原表面清理干净,进行处理,有利于基层与找平层的结合,如浇水湿润等。 2、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管跟封堵标高坡度弹线洒水湿润施工找平层养护验收 (2)、基层清理:将结构层、保温层上表面的松散杂物清扫干净,凸出基层表面的灰渣等粘结杂物要铲平,不得影响找平层的有效厚度。 (3)、管根封堵:大面积做找平层前,应先将出屋面的管根、变行缝、屋面暖沟墙根部处理好。 (4)、抹水泥砂找平层:

①洒水湿润:抹找平层水泥砂浆前,应适当洒水湿润基层表面,主要是利于基层与找平层的结合,但不可洒水过量,以免影响找平层表面的干燥,防水层施工后窝住水气,使防水层产生空鼓。所以洒水达到基层和找平层和找平层能牢固结合为度。 ②贴点标高、冲筋:根据坡度要求,拉线找坡,一般按1~2m贴点标高(贴灰饼),铺抹找平层时,先按流水方向以间距1~2m冲筋,并设置找平层分格缝,宽度一般为20mm,并且将缝与保温层连通,分格分缝最大间距为6m。 ③铺装水泥砂浆:按分格块装灰、铺平、用刮杠靠冲筋条刮平,找坡后用木抹子搓平,铁抹子压光。待浮水沉失后,人踏上去有脚印但不下陷为度,再用铁抹子压第二遍即可交活。 ④养护:找平层抹平、压实以后24h可浇水养护,一般养护期为7d,经干燥后铺设防水层。 3、成品保护 (1)、抹好的找平层上,推小车运输时,应先铺脚手板道,以防止破坏找平层表面。 (2)、找平层施工完毕,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不得上人踩踏。 (3)、雨水口、内排雨口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临时措施封口,防止杂物进入堵塞。 (二)屋面保温层 1、作业条件 (1)、铺设保温材料的基层(结构层)施工完毕以后,将预制构件的吊钩等进行处理,处理点应抹入水泥砂浆,经检查验收合格,方可铺设保温材料。 (2)、铺设隔气层的屋面应先将表面清扫干净,且要求干燥、平整,不得有松散、开裂、空鼓等缺陷;隔气层的构造做法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高层建筑防火要求

高层建筑防火要求 高层建筑始建于19世纪末期。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特别是今年许多国家出现了人口超过110万的城市,城市土地资源紧张,促使城市建筑向高空延伸,城市构造随之高层化,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过的高层建筑亦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在一些城市数以百计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大大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例如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一座由设计世界最高办公楼之一——某某大厦的加拿大某某公司设计的某某大厦在国际投标中一举中标高高耸立在上海某某开发区,它荣膺我国建筑高层桂冠主楼高度达422米,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总建筑面积29万余平方米。其设计新颖,空间丰富且功能完善,它既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象征,又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 高层建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然后,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是现在全世界消防领域面临的共同难题。 一.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1.1 灾蔓延快 1.1.1烟囱效应 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派气道如果防火分隔存在问题,发生火灾时将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建筑高度越高,烟囱效应越强烈。据实验资料证明,在火灾初起阶段,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烟气扩散速度为0.35米/s;烟气沿楼梯间或其它竖向管井扩散速度为3.5~4.5米/s。如一座高座110米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半分钟左右,烟气就能顺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 1.1.2可燃物品 高层建筑中,高级旅馆,综合楼以及重要的图书楼,档案楼,办公楼,科研楼等建筑一般室内的装修,家具及用品等等,绝大多数是可燃的,有的高层建筑还有可燃物品库房,一旦失火,燃烧猛烈,这些可燃物品也是高层建筑火灾发展扩大的重要途径。

高层建筑岩土详细勘察报告[详细]

珠江·云锦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一、概述 1.1任务来源 受衡阳创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湖南核工业建设有限公司于~对其拟建的珠江·云锦工程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1.2工程概况 珠江·云锦工程场地位于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黄白路北侧(原云锦纺织厂内).本项目由共计11栋高层建筑组成,建筑结构及设计标高情况见下表1:“拟建建筑物特征一览表”.建筑具体位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或建设方提供的“钻探孔布置总平面图”. 拟建建筑物特征一览表表1

1.3勘察目的与技术要求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09年版)规定,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建筑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综合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详勘的主要目的是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结合本工程特点,详勘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1) 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2) 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3)查明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提供拟建场地所处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若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则

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评价; 5)对本场地适合的基础形式提出建议,若需采用桩基础,则应建议适合的桩基类型,所适用的规范和相应的设计估算参数,并按规范要求查明桩持力层的基岩岩性、构造、岩面变化及风化程度等; 6)结合当地经验,对合适基础类型提出建议. 1.4要求提交勘察资料内容 1)场地勘察点平面布置图和纵、横方向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及综合柱状图. 2)对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和不良地质作用进行描述与评价. 3)所布置的钻孔位置应能较充分地反应出建筑物范围合适的基础持力层岩土层面的变化,为基础选型提供依据. 4)提供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对结构有无腐蚀性. 5)提出地基施工时对周围建筑物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防护措施. 1.5勘察执行依据 本工程《勘察合同》及《勘察任务书》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09年版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修订简介 徐永基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二○一○年九月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修订简介 依照原建设部建标(2006)77号文《关于印发〈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打算(第一批)〉的通知》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研、总结工作经验、地震震害经验和研究成果,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本规程进行了修订。 本规程包括13章,6个附录,13章为: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3、结构设计差不多规定; 4、荷载和地震作用; 5、结构计算分析; 6、框架结构设计; 7、剪力墙结构设计; 8、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9、筒体结构设计;10、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11、混合结构设计;12、地下室和基础设计;13、高层建筑结构施工。 共有三十一条强制性条文,即:3.8.1条;3.9.1条;3.9.3条; 3.9.4条; 4.2.2条;4.3.1条;4.3.2条;4.3.12条;4.3.16条; 5.4.4条;5. 6.1条;5.6.2条;5.6.3条;5.6.4条;6.1.6条;6.3.2条;6.4.3条; 7.2.17条; 8.1.5条;8.2.1条; 9.2.3条;9.3.7条; 10.1.2条;10.2.7条;10.2.10条;10.2.19条;10.3.3条;10.4.4条;10.5.2条;10.5.6条;11.1.4条。 本规程要紧的修订内容为: 1、修改了适用范围。 2、修改、补充了结构平面和立面规则性有关规定。 3、调整了部分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增加了8度(0.3g)抗震设防区房屋最大适用高度规定。

高层建筑消防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消防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45-82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委员会 试行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试行日期:一九八三年六月一日 关于颁发《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通知 经基〔1982) 585号 根据原国家建委(78)建发设字第562号文的通知,由北京市公安局会同有 关单位共同编制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三年六月一日起 试行。 本规范由建设、设计单位负责贯彻实施。各有关主管部门、公安机关负有检 查监督之责。在执行本规范个别规定如确有困难时,应在地方基建主管部门的主 持下,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当地公安机关协商解决。 鉴于本规范适用于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二十四米的其他民 用建筑,对于七、八、九层的非单元式住宅和层数超过六层且建筑高度不超过二 十四米的其他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要求,可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TJ16-74

的有关规定执行。 本规范只规定了高层民用建筑的一般防火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可根据本 规范的原则,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订补充规定,并送国家经委和公安部备案。 本规范由公安部负责管理和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八日 编制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建委(78)建发设字第562号文的通知,由北京市公安 局会同北京市建筑设计院、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广州市设 计院、东北建筑设计院、上海、广州市公安局及公安部民警干校、四川消防科学 研究所等十个单位共同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遵照国家基本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和“以防为主,以消为辅” 的消防工作方针,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实践经验,吸 取了有关这方面的科研成果,参考国外有关资料,并征求了各省、市、自治区和 有关部、委所属设计、科研、高等院校和公安消防等单位的意见,最后经有关部 门会审定稿。

高层建筑勘察报告

郫县*****房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册共三册 (勘察报告、钻孔柱状图) 编制者: 复核者: 项目经理: 公司总工程师: 公司经理:

目录 一、概述 (1) (一)工程概况 (1) (二)勘察目的及任务 (1) (三)勘察技术方案及完成的工作量 (1) 二、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2) (一)自然地理 (2) (二)、地层岩性 (3) (三)水文地质条件 (3) 三、地质构造及地震 (3) (一)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 (3) (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 (4) (三)场地土的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4) (四)地基土的液化问题 (4) 四、试验 (4) (一)土工试验 (4) (二)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 (4) 五、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5) (一)地基土的评价 (5) (二)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评价 (5) (三)地基基础方案分析与评价 (5) (四)桩基评价 (5) 六、岩土工程论证 (5) (一)基坑开挖后的支护 (5) (二)地下室抗浮评价 (5) (三)基坑降水 (5) (四)软弱层的处理措施 (6) 七、环境地质评价 (6) 八、结论与建议 (6) (一)结论 (6) (二)建议 (6) 附录 1、工程地质平面图共1页 2、工程地质剖面图共22页(47条剖面) 3、钻孔柱状图共48页(95孔) 4、动力触探成果图共81页(162孔) 5、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共1页 6、粘性土类试验成果汇总表共1页 7、砂土类试验成果汇总表共1页 8、水质分析报告共1页 9、土的易溶盐试验报告共1页 10、钻孔波速测试报告共6页

郫县*****房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 郫县*****房建工程位于郫县******对面,占地规划净用地面积90970.38m2,约合136.4亩,***岩土工程公司受*****房地产开发总公司的委托,对位于郫县*****房建工程的场地进行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我公司地勘项目部于2006年10月8日进场,11月11日完成外业工作,12月10完成内业数据整理。 (二)勘察目的及任务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本次勘察拟建工程建筑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工程,地基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综合评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为高层建筑甲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本次为详细勘察,其勘察的任务和要求为: (1)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标高控制点,建筑物的性质、规模、结构特点等数据。 (2)查明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范围、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物理力学指标。 (4)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5)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6)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详细勘察阶段的勘察点间距和勘察孔深度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J366-2004)的规定以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结合布设,并布设判明场地地基稳定性、不良地质作用和桩基持力层所必须的勘探点和确定其勘探深度。 (三)勘察技术方案及完成的工作量 1、勘察依据 (1)勘察合同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41-2003、J261-2003)(6)《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J366-2004)(7)《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8)《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189-92) (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10)《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1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平面图、剖面图编制要求及图式、图例》 (12)《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 (13)《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等 2、布孔原则 根据拟建建筑物特点及勘察目的任务要求,按《高层建筑岩土勘察规程》(JGJ72-2004,J366-2004),结合拟建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及荷载特点,勘探点位置沿拟建建筑物角点和周边及中部布置,共布置勘探孔257个(含钻孔95个,动探孔162个),其中深孔5个,最深孔40.14m。控制性勘探孔共82个,一般性勘探孔175个。 (1)勘探点间距: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J366-2004)对二级地基,勘探点间距12~24m,考虑建筑物的周边,中部、角点,并兼顾控制整个场地,确定钻孔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