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复习概要

微机原理

1、原码、补码表示范围

举例:某机字长8位,采用定点表示法,可表示的纯小数或整数的表示范围是多少?

若采用浮点表示法,

阶码3位,尾数5位,表示的数值范围是多少?

定点小数:-0.1111111 ~ +0.1111111,即-127/128~+127/128

定点整数:-1111111.~+1111111.,即-127~+127

定点小数的表示范围:

-.1111....1 ≤X ≤+.1111 (1)

即:-(1-2-n) ≤X≤+(1-2-n)

定点整数的表示范围:

-1111....1 ≤X ≤+1111. (1)

即-(2n-1) ≤X ≤+ (2n-1)

机器字长p+m+2位,其中尾数占m+1位,阶码占p+1位

浮点数所能表示的数值范围应分成正、负数。

分别表示如下:

正数:+2-m•2-(2p-1 )≤X≤+(1-2-m) •2+(2p- 1)

负数:-(1-2-m) •2+(2p- 1)≤X≤-2-m•2-(2p-1 )

某机字长32位,浮点表示时,阶码占8位,尾数占24位,各包含一个符号位。问:

(1)带符号定点小数的最大表示范围是多少?

(2)带符号定点整数的最大表示范围是多少?

(3)浮点表示时,最大的正数是多少?

(4)浮点表示时,最大的负数是多少?

(5)浮点表示时,最小的规格化正数是多少?

答案:

(1) -1~+(1-2-31)

(2) -2+31~+ (2+31-1)

(3)(1-2-23)* 2+127

(4)- 2-23* 2-128

(5) +2-1*2-128

③注意事项

浮点数基值的选择rm=2、8、16

尾数的基值,增大数的表示范围,不降低数的表示精度

浮点数的规格化

尾数≥1/rm,即尾数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是非0

2、原码表示法

将带符号数的符号位数值化(习惯上用“0”表示“+”,用“1”表示“-”),数码位保持不变,即原码表示法。

例如:

X=+0.101101 Y=-0.010110

则[X]原=0.101101 [Y]原=1.010110

3、补码表示法

举例:

若X=+0.10110010

根据定义:[X]补=0.10110010

若X=-0.10110010

根据定义:[X]补=2+(-0.10110010)

=10.00000000-0.10110010

=1.01001110

求补码的简易方法:

正数的补码同原码;

负数的补码,保持原码符号位不变(“1”),数码位各位变反,末位加1。

无论正数还是负数,都必须先求原码。

③已知[X]补,求[X]原方法

对于正数:[X]原=[X] 补

对于负数:[X]原=[[X]补]补

例:若[X]补= 1.10110001

[X]原=1.01001111

④已知[X]补,求[-X]补的方法

将[X] 补连同符号位一起,各位变反,末位加1;

例:若[X]补= 1.10110001

[-X]补=0.01001111

⑤已知[X]补,求[X/2]补、[X/4]补的方法

将[X] 补连同符号位一起右移1位,左边补1位与符号位相同的数码,则得到[X/2]补;同理,若右移2位,则得到[X/4]补;

例:若[X]补= 1.01101111

[X/2]补=1.10110111

[X/4]补=1.11011011

⑥已知[X]补,求[2X]补、[4X]补的方法

将[X] 补左移1位,得到[2X]补,右边补“0”;若左移2位,则得到[4X]补。

例:若[X]补= 0.00101101

[2X]补=0.01011010

[4X]补=0.10110100

4、反码表示法

求负数的反码也有简便方法:即将原码的符号位保持不变,数码位各位变反。

举例:

若X=-0.11011001

[X]原=1.11011001

[X]反=1.00100110

5、浮点数的原码、补码和反码表示法

浮点数由两个定点数组成,阶码是定点整数,尾数是定点小数,其三种编码的具体格式以下面的例子说明。

例1:若X=+0.11011001×2-110,该浮点数在机内采用如下格式:

X=-110,+0.11011001

[X]原=1110,0.11011001

[X]反=1001,0.11011001

[X]补=1010,0.11011001

例2:若X=-0.10010111×2+110,该浮点数在机内采用如下格式:

X=+110,-0.10010111

[X]原=0110,1.10010111

[X]反=0110,1.01101000

[X]补=0110,1.01101001

6、常用的错误检测码有两类:检错码和纠错码。

奇偶校验码-常用的检错码

海明码-常用的纠错码

数据校验码实现的原理就是在所传输的信息中加入一些冗余码,使合法数据编码出现某些错误时,就成为非法编码。这样,就可以通过检测编码的合法性来达到发现错误的目的。

数据校验位的多少与码距紧密相关。码距的概念是什么呢?即根据任意两个合法码之间至少有几个二进制位不相同而确定的。仅有一位不同,称其码距为1。

一般来说,码距越大,纠错能力越强,但数据冗余也越大,即编码效率低了。所以,选择码距要取决于特定系统的参数。数字系统的设计者必须考虑信息发生差错的概率和该系统能容许的最小差错率等因素。

利用校验码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校验,目的是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检错与纠错的方法很多,这里只介绍常用的三种数据校验方法:奇偶校验、海明校验和循环冗余校验(CRC)。

奇偶校验码是一种开销最小,能发现数据代码中一位出错情况的编码,常用于存储器读写检查,或ASCII字符传送过程中的检查。它的实现原理是使码距由1增加到2。

构成规则:奇偶校验通常用来检验单个字符的错误。即发送端在每个字符的最高位之后附加一位奇偶校验位。这个校验位可为“1”或“0”,以保证整个字符中“1”的个数是奇数(称奇校验)或偶数(称偶校验)。

奇偶校验只能发现一位错或奇数个位错,但不能确定是那一位错,也不能发现偶数个错,更无法识别错误信息的位置。考虑到一位出错的几率比多位出错的几率高得多,该方案还是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纠错码(码距为3)

大、中型计算机在存储器校验时,主要采用海明校验。海明校验是由R.Hamming于1950年提出的,是目前仍广泛被采用的一种很有效的校验方法。

海明校验实现原理

海明校验码以奇偶校验为基础,但校验位不是一位,而是多位。它实质上就是一种多重奇偶校验码。

它的实现原理是:在数据中加入几个校验位,并把数据的每一个二进制位分配在几个奇偶校验组中,当某一位出错后,就会引起有关的几个校验组的值发生变化,这不但可以发现出错,还能指出是哪一位出错,为自动纠错提供了依据。

7、补码加减法运算方法

对于补码加减法运算需要证明如下公式:

[X+Y]补=[X]补+[Y]补

[X-Y]补=[X]补+[-Y]补

例1:已知:X=-0.0625,Y=-0.75。求:X+Y,X-Y

解:X=-0.0001 Y=-0.1100

[X]原=1.0001 [Y]原=1.1100

[X]补=1.1111 [Y]补=1.0100

[-Y]补=0.1100

[X]补=1.1111 [X]补=1.1111

+ [Y]补=1.0100 + [-Y]补=0.1100

---------------------- -----------------------

[X+Y]补=1.0011 [X-Y] 补=0.1011

[X+Y]原=1.1101 [X-Y] 原=0.1011

X+Y=-0.1101 X-Y=+0.1011

=-0.8125 =+0.6875

例2:已知:X=-20,Y=+9。求:X+Y,X-Y

解:X=-10100 Y=+01001

[X]原=110100 [Y]原=001001

[X]补=101100 [Y]补=001001

[-Y]补=110111

[X]补=101100 [X]补=101100

+ [Y]补=001001 + [-Y]补=110111

---------------------- -----------------------

[X+Y]补=110101 [X-Y] 补=100011

[X+Y]原=101011 [X-Y] 原=111101

X+Y=-01011 X-Y=-11101

=-11 =-29

结论:

补码运算能将减法变为加法,是的运算器中只需一个加法器;

补码加减法运算时,符号位与数码位一样参加运算,能自然得到结果的正确符号;

补码小数的加减法运算以“2”为模,补码整数运算以“2n+1”为模,即符号位向更高位的进位自然丢失,不影响运算结果的正确性。

2、定点加减法运算中的溢出问题

“运算溢出”是指运算结果大于机器所能表示的最大正数或小于所能表示的最小负数。“运算溢出”只对带符号数的运算有效。

下面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溢出。

[X]补=0.1010 [X]补=1.0001

+ [Y]补=0.1001 + [Y]补=1.0111

---------------------- -----------------------

[X+Y]补=1.0011 [X+Y] 补=0.1000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两个正数相加,结果为负数;而两个负数相加,结果为正数,显然是错误的,其原因是由于运算产生了溢出;除此之外,正数减负数或负数减正数,也可能产生运算溢出。溢出是一种错误,计算机在运算过程中必须能发现这种错误,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否则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常用的判溢出的方法有以下两种:采用变形补码判溢出;利用符号位进位信号判溢出。

①采用变形补码判溢出

“变形补码”是采用2个符号位的补码,记作[X]’补。

上面的两个例子,若采用变形补码运算,结果为:

例1:[X]’补=00.1010 例2:[X]’补=11.0001

+ [Y]’补=00.1001 + [Y]’补=11.0111

------------------------ -----------------------

[X+Y]’补=01.0011 [X+Y]’补=10.1000

例1中,运算结果的两位符号位为“01”,表示产生了正溢出。例2中,运算结果的两位符号位为“10”,表示产生了负溢出。不溢出时,两个符号位应相同,为“00”或“11”。

一、已知X=-0.1000101×2-111

Y=+0.0001010×2-100

(1)用补码运算求X+Y=?,并判断是否有溢出。

(2)用补码运算求X+Y=?,并判断是否有溢出。

解:

(1)对阶

X=-0.0001000×2-100

(2)运算

[X]补=11 100,11.1111000 [X]补=11 100,11.1111000

+ [Y]补=11 100,00.0001010 + [-Y]补=11 100,11.1110110

---------------------------------------- --------------------------------------------

[X+Y]补=11 100,00.0000010 [X-Y]补=11 100,11.1101110

(3)结果规格化

[X+Y]补=11 100,00.0000010=10 111,00.1000000 溢出

[X-Y]补=11 100,11.1101110=11 010,11.0111000

X-Y=-0.1001000×2-110

、已知X=-7.25,Y=+28.5625

(1)将X和Y分辨转换成二进制浮点数(阶码4位,尾数10位,各包含一个符号位;

(2)用变形补码求X-Y=?

解: X=-111.01=-0.11101×2+011

Y=+11100.1001=+0.111001001×2+101

[X]原=00 011,11.111010000 [Y]原=00 101,00.111001001

[X]补=00 011,11.000110000 [Y]补=00 101,00.111001001

[-Y]补=00 101,11.000110111

(1)对阶

[X]补=00 101,11.110001100

[-Y]补=00 101,11.000110111

(2)尾数运算

11.110001100

+ 11.000110111

--------------------------

10.111000011

(3)结果规格化

[X-Y]补=00 110,11.0111000011

[X-Y]原=00 110,11.1000111101

X-Y=-0.1000111101×2+110

结论:

采用变形补码进行加减运算时,运算结果的两位符号位应相同;若两个符号位为“00”,表示结果是一个正数,反之,若为“11”,表示结果是负数;

若两个符号位不同,则表示运算产生了溢出,且左边一位表示结果的正确符号,即若结果的两位符号位为“01”,表示结果的正确符号应为正,即产生了正溢出。否则若结果的两位符号位为“10”,表示结果的正确符号应为负,即产生了负溢出;

这种方法简单,容易实现,只要在两个符号位上增设一个半加器即可,但运算器要增加一位字长,或

要降低一位运算精度。

3、计算机中的逻辑运算

1、逻辑非

2、逻辑与

3、逻辑或

4、逻辑异或

4、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5、存储系统

计算机中由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各种存储设备、控制部件和管理信息调度的设备(硬件)和算法(软件)所组成的系统。

(1)基本概念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存储器有主存储器与辅助存储器之分。

主存储器,又称内存储器,即内存,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CPU在工作过程中,要频繁地与主存储器交换信息,因此主存储器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目前,广泛采用的主存储器是按地址访问的,即一维线性存储器。它由许多存储元构成。存储元是存储器的最小单位,一个存储元可存放一位二进制信息,若干存储元构成一个存储字。通常存储字与机器字长相同。

(2)主存储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存储容量

(2)存取速度

(3)存储器的分类

可根据存储器的不同特性,对存储器进行分类:

根据使用的存储元:半导体存储器和磁性存储器;

根据存储器的读写方式:RAM和ROM;

根据对存储器的访问方式:按地址访问存储器和按内容访问存储器;

根据信息的可保存性:永久性存储器,非永久性存储器;

根据读出方式:破坏性读出存储器和非破坏性读出存储器;

根据存取方式:随机存储器,顺序存储器和半顺序存储器。

(4)提高主存储器性能的措施

由于CPU工作过程中要频繁地与主存储器交换信息,因此主存的访问速度成为计算机系统速度的“瓶颈”,因此如何加快主存储器的速度是计算机设计者追求的目标。在各种计算机系统中,为加快主存储器速度,大都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①采用高速器件以尽可能缩短存储器的访问周期TM。

②加长存储器的字长。

③采用并行主存系统以提高存储器的等效速度。

④在CPU与主存储器间增设一级高速缓冲存储器。

6、三级存储层次结构

在三级存储层次中,高速缓冲存储器的访问速度可与CPU相匹配,但是其容量比主存储器更小,任何时候Cache中的信息是主存储器中一部分信息的副本。当CPU需要访问主存储器时,根据给定的主存储器地址迅速判定该地址中的信息是否已进入Cache中,如果已进入Cache中,则经地址变换后立即访问Cache,如果Cache不命中,则直接访问主存储器,显然,Cache命中率越高越好。为提高访问Cache的速度,需要在Cache与主存储器之间设置一块辅助硬件,由它来完成主存与Cache之间的地址变换功能,而暂时不执行的程序或暂时不用的数据则存放在辅助存储器,需要时,将程序和数据以信息块为单位从辅助存储器中调入主存储器,这样就构成了“Cache—主存—辅存”三级存储层次。

在理想情况下,访问主存储器的速度决定于Cache,而其容量成本则决定于辅存,它能更好地满足“高速度、大容量、低成本”三方面的要求。

一般来说,存储器速度很高,存储容量就不可能很大,成本也不会很低;若存储容量很大,存取速度就不可能很高,成本也不可能很低。

7、三种Cache替换算法

(1)随机算法;(2)先进先出算法-FIFO;(3)近期最少使用算法-LRU(Least Recently Used)(可用堆栈实现,所以又被称为堆栈型算法)

8、局部性原理: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程序的90%执行时间花费在执行10%的代码上。程序执行过程中满足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所以存储系统分层结构高性能的依据就是程序的局部性原理,程序倾向于访问它刚刚访问过的的指令和数据。

9、地址线是多少K化成2的多少次方,即为地址线;数据线是多少位就为多少条。

11、赫夫曼压缩:在概率密度分布不均匀的代码系统中,若对出现概率高的事件用较短的代码来表示,而对出现概率低的事件则用较长的代码来表示,那么代码的平均长度可有效缩短,这就是Huffman压缩法的基本结论。

12、扩展操作码法

扩展操作码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操作码优化方式。常用的有等长扩展和不等长扩展两种方法。

等长扩展法

每次扩展同样位数的操作码,如4-8-12位扩展,3-6-9位扩展等

不等长扩展法

每次扩展不同位数的操作码,如4-6-10位扩展,4-8-10位扩展等

具体机器中采用那种方法,取决于指令系统中所包含的各类指令的数量。

例题:某机字长16位的指令系统中,使用频度最高的指令少于15条,使用频度低的指令只有15条,使用频度最低的指令也不多,则可以采用4-8-12位等长扩展实现15/15/16条指令的扩展方案。

若该指令系统中使用频度高的指令不超过8条,则可采用4-6-10的不等长扩展法,实现8/31/16条的扩展方案:

13、寻址方式

操作数寻址方式是指根据指令中的地址码寻找操作数的实际地址的方式,也可称作“编址方式”或“变址方式”;

寻址方式有寄存器寻址,存储器寻址和立即数寻址三大类;

1、直接寻址方式

2、寄存器寻址方式

3、间接寻址方式:(1)通过寄存器间接寻址;(2)通过存储器的间接寻址;

4、基址寻址方式

5、变址寻址方式

6、块寻址方式

7、隐含寻址方式

8、立即寻址方式

9、相对寻址方式

14、堆栈结构及其寻址方式

堆栈是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堆栈操作只在栈顶进行;堆栈的特点是“后进先出”;堆栈分硬堆栈和软堆栈。硬堆栈是由在CPU内部设置的专用寄存器组构成;软堆栈是指在主存储器中划出的专门用作堆栈的一片区域,即堆栈区。

作用:暂存各种信息;保护现场

(1)硬堆栈的缺点是容量小;硬堆栈的优点是速度快。

(2)软堆栈容量可以很大,唯一的限制是存储器的容量;软堆栈的缺点是速度较慢;

(3)可以构成软硬结合的堆栈。

15、指令分类:

(1)数据传送指令;

(2)算术运算指令

(3)逻辑运算指令

(4)转移类指令

(5)堆栈操作指令

(6)数据块运算指令

(7)控制类指令

16、指令周期、机器周期和节拍的关系

(1)“指令周期”是指一条指令从取出到执行完毕所需要的时间,通常将其分成两个阶段-取指令、分析指令阶段和执行指令阶段。

取指令阶段对所有指令都相同,可称作“公操作阶段”。

执行指令阶段的不同操作才反映出不同的指令功能。

对于采用混合控制方式的现代计算机,一般的做法是定义几个基本的机器周期,例如:取指令机器周期,读存储器机器周期,写存储器机器周期和执行运算机器周期等。

(2关系:一个指令周期中,可包含不同数量、不同种类的一个或几个机器周期。但任何指令的第一个机器周期必须是取指令机器周期,由它完成取指令和分析指令的功能。机器周期又称作CPU周期,通常是存储器的一个访问周期。一个机器周期内部又可分为几个节拍。节拍是计算机操作的最小单位,又称作时钟周期或T周期。

17、微程序:解释一条机器指令的微指令的集合

18、机器周期(又称CPU周期):指主存储器的一个访问周期(T M),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19、中断向量:中断源的识别标志,可用来存放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或跳转到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20、保护现场:通过利用一系列PUSH指令保护CPU现场,即将相关寄存器的内容入栈保护起来。

21、中断屏蔽:是指在一定的情况下,将中断屏蔽掉,禁止这个中断请求进入系统。

22、总线:是指传送信息的通路

23、Cache: 高速缓冲存储器,一种特殊的存储器子系统,其中复制了频繁使用的数据以利于快速访问。

24、程序计数器:是指用于存放下一条指令所在单元的地址的地方。

25、DMA:是指Direct Memory Access,即直接存储器访问,它允许不同速度的硬件装置来沟通,而不需要依于CPU的大量中断负载。

26、存储系统:是指计算机中由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各种存储设备、控制部件及管理信息调度的设备(硬件)和算法(软件)所组成的系统。

27、计算机病毒的实质

实质上是计算机程序,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具有破坏性,复制性和传染性。病毒不是来源于突发或偶然的原因。一次突发的停电和偶然的错误,会在计算机的磁盘和内存中产生一些乱码和随机指

令,但这些代码是无序和混乱的,病毒则是一种比较完美的,精巧严谨的代码,按照严格的秩序组织起来,与所在的系统网络环境相适应和配合起来,病毒不会通过偶然形成,并且需要有一定的长度,这个基本的长度从概率上来讲是不可能通过随机代码产生的。

28、中断时为什么要保护现场?

所谓保护现场一般就是保护一些共用的寄存器,由于这些寄存器是共用的,所以可能会被其它的程序修改,因此需要保存起来,返回的时候再恢复回来,从而保护了程序运行的状态。一般可在进入中断服务程序保护现场的时候关掉中断,保护完现场后再开中断。如果没有保护现场或者保护现场的时候被高优先级的中断所中断,这时候当前程序里面的有些寄存器没有被保护下来,而高优先级的中断运行的过程中可能会改写这些寄存器,这样再返回低优级中断的时候,不可能恢复这些器存器的值,低优先级的程序运行的时候会因为错误的寄存器值造成不可预料的结果。

29、存储程序原理:又称“冯诺依曼原理”,是指将程序像数据一样存储到计算机内部存储器中的一种设计原理,这样计算机就能在程序的控制下,有条不紊的工作。

30、软硬件在逻辑功能上的等效性?

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界面模糊不清,可以动态的改变。软件的功能由硬件来完成,称为软件的硬化;硬件的功能由软件来完成,称为硬件的软化。但是它们也有彼此的优缺点——硬件:速度快、造价高;软件:速度慢、灵活通用、适用范围大

31、冯诺依曼结构图

10、三类信息是指地址、数据、和操作信息

地址信息:要控制部件的唯一标识;

数据信息:实际处理的信息;

控制信息:控制部件如何工作(微操作信息)。

综合题15分

1、如何理解计算机工作的精确性(唯一性)

部件的唯一性(地址)

读取指令的唯一性(PC)

指令操作码的唯一性

指令译码的唯一性

执行的唯一性(对应的硬件线路或微程序)

数据读写的唯一性(寻址方式)

中断号、中断向量的唯一性

程序装载如内存,其指令、数据有唯一空间,多线程,唯一的线程号

2、提高计算机工作的速度?

取指令Cache

分析指令(指令少、规整)

执行指令组合逻辑控制器V微程序控制器加法指令(串V并)

微机原理考点复习汇集

微机原理考点复习汇集 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研究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习微机原理需要掌握一定的电子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的原理和接口技术。下面是微机原理考点的汇集,供大家复习参考。 一、微机系统硬件体系结构 1.微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微机系统的硬件组成 -中央处理器(CPU) -存储器 -输入输出设备(I/O设备) -总线 3.微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整机层次 -系统总线层次 -基本输入输出层次 -工作站和服务器层次 二、中央处理器(CPU)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CPU的定义和功能

2.CPU的硬件组成 -运算器(ALU) -控制器(CU) -寄存器 -数据通路 3.CPU的工作原理 -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过程 -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4.CPU的时序控制 -时钟信号 -触发器 -时序逻辑电路 三、存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存储器的定义和分类 2.存储器的硬件组成 -内存 -外存 3.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存储的基本单位和编址方式 -存储器读写操作的过程 四、输入输出设备(I/O设备)的原理和接口技术 1.I/O设备的定义和分类 2.I/O设备的硬件组成 -控制器 -接口 -设备本身 3.I/O设备的工作原理 -命令和数据的传送方式 -I/O设备的中断和DMA传送 4.I/O设备的接口技术 -并行接口 -串行接口 -USB接口 -网络接口 五、总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总线的定义和分类 2.总线的硬件组成

微机原理复习

???????????????????????????????????第1章绪论 1、微型计算机: –以微处理器(CPU)为核心,配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存储器(ROM/RAM)、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及系统总线等所组成的计算机。 2、三组总线 地址总线AB –单向,位数n决定CPU可寻址的内存容量 数据总线DB –双向,CPU与存储器、外设交换数据的通路 控制总线CB –双向,传输控制信号和状态信号 3、各进制数间的转换 非十进制数到十进制数间的转换 按相应进位计数制的权表达式展开,在按十进制求和。 如:1011 0111B= (183)D; 14FBH= (5371)D 十进制数到非十进制数的转换 (1)十进制到二进制 整数部分:

除2取余 小数部分: 乘2取整 例如: 12.125D =( 1100.001)B (2)十进制到十六进制的转换 整数部分: 除16取余 小数部分: 乘16取整 二进制与十六进制间的转换 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1位十六进制数 例如: (01 1000 1001.1100)B =(5 8 9.C)H 划分的时候以小数点位分界线,整数部分从最低位开始划,前面不够补零,不影响大小

小数部分从最高位开始,后面不够补零,也不影响大小 第2xx8086 CPU 2、8086CPU内部寄存器 3、8086微处理器的标志寄存器 8086 CPU中的标志位-状态标志 FLAGS寄存器中共有6个状态标志位 –CF,进位标志。 –PF位,奇偶校验标志。 –AF,辅助进位标志。?????–ZF,全零标志。 –SF,符号标志。 –OF ,溢出标志位。 8086 CPU中的标志位-控制标志 FLAGS寄存器中共有3个控制标志位 –TF,单步标志。 –IF,xx标志。 –DF,方向标志。 题1:已知某存储单元所在的段地址为1900H,偏移地址为8000H,试求出该单元所在的物理地址? 第二章作业 第2题:8086CPU内部由那两部分组成?他们大致是如何工作的? 8086 CPU由指令执行单元和总线接口单元两部分组成。

微机原理应用复习提纲及重要知识点总结

微机原理应用复习提纲及重要知识点总结 微机原理复习 第3章 一、微型计算机的构成主要有CPU、存储器、总线、输入/输出接口。 二、8086/8088CPU的寄存器及其功能: 1. CPU中一共有哪些寄存器。 2. 哪些寄存器可以指示存储器地址;在指令中用于操作数寻址方式的有哪些寄存器,哪个可以指示I/O端口地址。 3. 在乘除运算中,特别用到哪些寄存器 4. 哪些寄存器可以“变址”,在什么条件下变址;哪个寄存器可以计数。 5. 输入/输出操作用什么寄存器 6. 哪个寄存器指示下一条将要运行的指令的偏移地址 7. FR中各标志位的意义(OF、SF、CF、ZF、DF) 三、8086CPU的引脚: 1. 8086,8088CPU的数据线、地址线引脚数,8088与8086CPU在结构上的区别? 2. 8086/8088CPU能访问存储器的地址空间和能访问I/O端口的地址空间。 3. 8086/8088微处理器地址总线引脚信号的状态是单向三态;数据总线引 脚信号的状态是双向三态。 4. BHE、RD、WR、NMI、INTR、INTA、ALE、DEN、M/IO MN/MX 引脚功能。四.8086/8088存储器组织 1. 存储器单元数据的存放顺序,规则存放与非规则存放。 2. 8086系统中存储器的分体结构概念。 在86系列微机中,字数据在内存中的存放最好从偶地址开始,这样可以8086系统中,用一个总线周期访问一个16位的字数据时,

BHE和A 必须是 00。 3. 存储器分段方法,8086/8088系统将存储器设有哪几个专用段。 4. 段起始地址、段基址(段地址)、偏移地址(有效地址)的概念。 5. 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的概念、相互换算关系。 (题3.1,3.2,3.4,3.8,3.16) 一、RAM和ROM的基本概念: RAM和ROM的特点(易失性和非易失性) RAM的分类(SRAM,DRAM的特点) ROM的分类(掩模ROM,EPROM,EEPROM的使用特点。) 二、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1.与数据总线的连接 当芯片数据线少于8位时,应该由多片芯片构成8位的芯片组,各片的控制线、地址线并接,低位芯片和高位芯片分别与低位和高位数据线相接;当芯片数据线与CPU数据总线相同时,则按数据位一一对应相接。 若CPU为8086,则存储器芯片必须采用分体结构,偶地址存储体的8位数据线与CPU数据总线低8位相接,奇地址存储体的8位数据线与CPU数据总线高8位相接。 2. 与控制总线的连接 主要有:OE与CPU的RD相连;WR(WE)与CPU的WR相连,CS与由高位地址经地址译码后输出的信号相连。 3. 与地址总线的连接 一般CPU地址线总是多于存储器芯片的地址线,需进行地址译码。重点掌握部分译码法。 开始与存若CPU为8088,则存储器不需采取分体结构,CPU地址总线从A 储器芯片上的地址线一一对应相连,多出的高位地址线经译码器译码后根据地址分配关系选择相应输出端与存储器芯片的片选CS相连;

《微机原理与应用》总结复习.

第一章概述 一、个人计算机的构成(各组成部分及器件作用、性能指标等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概念(数制和编码、指令和程序、… 三、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内部和外部结构、工作原理、概念术语解释、外部设备分类和接口基本概念第二章 IA-32结构微处理器 8086/8088 微处理器结构、存储器结构与堆栈、8086~80386、80486的功能结构、之间的差别 8位、16位、32位寄存器的功能作用以及一些特殊寄存器的状态标志位的含义 8086~803868位、16位、32位寄存器的功能作用以及一些特殊寄存器的状态标志位的含义 处理器总线时序基本概念、几种基本时序的工作流程分析 8086的时序相关概念定义(?时钟周期、总线周期、指令周期?一般读写时序的描述?若干种典型时序 8086的两种组态的连接 微处理器的操作方式、存储器的组织管理模式、微处理器的一些新技术 第三章 IA-32指令系统 各类寻址方式、通用指令 第四章汇编程序设计 基本编程方法(指示性语句和指令性语句、数据段定义、堆栈段定义、代码段编写、过程编写、三种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顺序流程?分支流程?循环流程、基本

的数据传送交换编程、数据编码转换编程、基本的算术运算编程、数据排序和查找编程、子程序设计、DOS功能调用、宏功能的设计(宏汇编程序编写 第五章存储器 存储器的有关基本概念、常用的存储器分类、存储器与 CPU的接口(如何连接、连接需注意的问题 IA-32微处理器的三种工作方式的含义 实地址方式下的存储器访问地址的形成 保护虚拟地址下的存储器访问地址的形成 第六章输入、输出、和系统总线 接口的基本概念(接口传送的信息分类、寻址方式…、输入输出时序、数据传送方式、数据传送控制方式、外设与 CPU的接口的连接与编程、了解DMA 总线的操作过程和数据传输方式、各类总线的概念及用途、系统总线(?PC?ISA?PCI、其它总线接口 第七章中断 中断和中断系统的有关概念、中断的处理过程(条件、响应、优先权、中断控制器8259、8086的中断方式 第八章并行接口芯片8255 一、接口电路应具备的部件和实现的功能 输入/输出数据的锁存器和缓冲器、状态和控制命令的寄存器、端口的译码和控制电路、中断请求触发器、中断屏蔽触发器、中断优先权排队电路和发出中断向量的电路。

微机原理复习概要

微机原理 1、原码、补码表示范围 举例:某机字长8位,采用定点表示法,可表示的纯小数或整数的表示范围是多少? 若采用浮点表示法, 阶码3位,尾数5位,表示的数值范围是多少? 定点小数:-0.1111111 ~ +0.1111111,即-127/128~+127/128 定点整数:-1111111.~+1111111.,即-127~+127 定点小数的表示范围: -.1111....1 ≤X ≤+.1111 (1) 即:-(1-2-n) ≤X≤+(1-2-n) 定点整数的表示范围: -1111....1 ≤X ≤+1111. (1) 即-(2n-1) ≤X ≤+ (2n-1) 机器字长p+m+2位,其中尾数占m+1位,阶码占p+1位 浮点数所能表示的数值范围应分成正、负数。 分别表示如下: 正数:+2-m•2-(2p-1 )≤X≤+(1-2-m) •2+(2p- 1) 负数:-(1-2-m) •2+(2p- 1)≤X≤-2-m•2-(2p-1 ) 某机字长32位,浮点表示时,阶码占8位,尾数占24位,各包含一个符号位。问: (1)带符号定点小数的最大表示范围是多少? (2)带符号定点整数的最大表示范围是多少? (3)浮点表示时,最大的正数是多少? (4)浮点表示时,最大的负数是多少? (5)浮点表示时,最小的规格化正数是多少? 答案: (1) -1~+(1-2-31) (2) -2+31~+ (2+31-1) (3)(1-2-23)* 2+127 (4)- 2-23* 2-128 (5) +2-1*2-128 ③注意事项 浮点数基值的选择rm=2、8、16 尾数的基值,增大数的表示范围,不降低数的表示精度 浮点数的规格化 尾数≥1/rm,即尾数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是非0 2、原码表示法 将带符号数的符号位数值化(习惯上用“0”表示“+”,用“1”表示“-”),数码位保持不变,即原码表示法。 例如: X=+0.101101 Y=-0.010110 则[X]原=0.101101 [Y]原=1.010110 3、补码表示法

微机原理复习资料

微机原理复习资料 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课程。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微机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计算机硬件组成 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和总线。 2.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中的核心部件,包括控制器和算术逻辑单元(ALU)。控制器负责指令的解析和执行,ALU负责运算和逻辑判断。 3. 内存:是计算机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地方,分为主存储器(RAM)和辅助存储器(硬盘、U盘等)。主存储器以字节为单位进行寻址,每个字节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 4.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例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5. 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的数据输出到外部,例如显示器、打印机、音频设备等。 6. 存储设备:用于永久性存储数据,例如硬盘、光盘、闪存等。

7. 总线:计算机各个组件之间传递数据和控制信号的通道,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第二部分:计算机工作原理 1.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分为取指令、解析指令、执行指令和存储结果四个阶段。 2. 取指令阶段:从内存中读取指令。 3. 解析指令阶段:对指令进行解析,确定指令的类型和操作对象。 4. 执行指令阶段:根据指令的要求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输等。 5. 存储结果阶段:将运算结果存储到指定的位置。 6. 指令周期和时钟频率:指令周期是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时钟频率是计算机的工作速度。时钟周期等于1/时钟频率。 7. 硬件中断和软件中断:硬件中断是由外部设备引发的中断,软件中断是由程序指令引发的中断。

微机原理知识点归纳

微机原理知识点归纳 为什么主机与外设交换信息要通过接口电路; 接口连接埠的功能是负责努力实现CPU通过系统总线把I/O电路 和外围设备联系在一起。CPU在与I/O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时存在以下问题:速度不匹配:时序不匹配;信息格式不匹配;重要信息类型不匹配。基于以上原因,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交换必须通过接口来完成.。有 效的完成CPU与外设之间交流思想的信息交换。 适配器和端口的定义,以及区别? 接口:由若干个端口和相应的的控制电路组成。 端口:I/O接口电路中能被CPU直接访问的寄存器或特定器件。区别:1、端口是对应的唯一通信地址。2、接口电路是由若干个端口组成,对应唯一的功能。端口分类:1、状态口、数据口、命令口2、中 断型、非中断型 如何读回8253计数器的当前计数值? 有两种方法,一是在读之前先使用GATE信号停止计数器管理工作,再根据控制字确定读取格式,然后用IN指令读取计数值(控制字 D5D4=11,读取两次,先低后高,D5D4=10,只读一次,读出高位,低 位为00,D5D4=01,只读一次,读出低位)。二是读之前先送计数锁存命令,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用OUT指令写入锁存控制字元D5D4=00 到重新配置寄存器,其它一百名按要求确定,第二步,用IN指令读取 被锁存的计数值,读取格式取决于控制字的D5D4两位状态,下述如第 一种方法。 简述8259控制器内部结构中的寄存器和工作特点? 答:8259中断控制器内部结构中的寄存器包括中断请求寄存器IRR、中断截取寄存器IMR、中断产品服务寄存器ISR、优先权分析器PR、求值命令字寄存器、操作命令寄存器。其中中断请求寄存器IRR

微机原理复习要点

微机原理复习要点 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课程,以下是微机原理的复习要点,总结为四个方面: 一、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 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组成。 2.中央处理器(CPU)的组成:CPU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成。运算器负责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控制指令的执行,寄存器用 于暂存数据和指令。 3.内存的分类:内存可以分为主存和辅助存储器。主存是CPU直接访 问的存储器,辅助存储器用于长期存储数据。 4.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信息输入计算机,输出 设备用于将计算机的结果输出给用户。 5.存储设备的分类:存储设备用于长期保存数据,包括硬盘、光盘、 U盘等。 二、计算机的运行原理 1.计算机的指令执行过程:指令的执行包括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 指令、存储结果等多个步骤。 2.计算机的时序控制:时序控制是指控制指令的执行顺序和时序,包 括时钟信号的产生和分配。

3.计算机的硬件与指令的对应关系:计算机的硬件是根据指令的特点 和要求设计出来的,不同指令对应不同的硬件电路。 4.计算机的存储管理:存储管理是指计算机如何管理和组织数据的存 储方式,包括程序的存储、数据的存储和存储器的管理。 三、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微机系统的组成:微机系统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总线、输入输 出设备和接口电路等组成。 2.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微机系统通过总线将各个组成部分连接起来,实现数据和控制信号的传输和交换。 3.微机系统的启动过程:微机系统的启动过程包括硬件的初始化、操 作系统的加载和执行。 四、汇编语言的基本知识 1.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语言,用符号表示指令 和数据,并通过汇编程序转换为机器语言。 2.汇编语言的指令格式:汇编语言的指令包括操作码和操作数,操作 码表示要执行的操作,操作数表示操作的对象。 3.寻址方式:寻址方式是指操作数在内存中的位置的表示方法,包括 直接寻址、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等。 4.汇编指令的执行过程:汇编指令的执行包括取指令、分析指令、执 行指令、存储结果等多个步骤。

微机原理基本概念复习

微机原理基本概念复习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字节,字概念,1字节=8位, 2、字长概念:传微处理器一次送二进制数据的位数(总线宽度)。 3、地址空间概念: 16根地址线—64K, 20根地址线—1M空间 4、进制间的转换: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级制数 5、数值数据的表示: 有符号数:补码,n位补码的范围 无符号数: FFFFH=65535 6、BCD码: 789的压缩BCD码789H 7、ASCII码:789的ASC码373839H 8、求补运算概念 9、8086CPU从功能上来说分成两大部分:总线接口单元BIU(Bus Interface Unit)和执行单元 EU(Execution Unit) 总线接口部件由下列4部分组成: ① 4个段地址寄存器(CS、DS、 ES、SS)② 16位的指令指针寄存器 IP(Instruction Pointer) ③ 20位的地址加法器 10辑段概念—— 8086 CPU 的内部结构是16位的,即所有的寄存器都是16位的,而外部寻址空间为1M,需要20位地址线。为了能寻址1M空间。8086把1M字节空间划分成若干个逻辑段。 11 逻辑地址概念——2000H:5F62H,则其对应的物理地址:25F62H 12堆栈指针:SP与段寄存器SS一起确定在堆栈操作时,堆栈在内存中的位置。SS和SP的初始值决定了堆栈区的大小

13 状态标志的意义:即SF、ZF、PF、CF、AF和OF 14 8086引脚: MN/MX、 AD15 ~ AD0地址/数据分时复用引脚 NMI(Non-Maskable Interrupt)不可屏蔽中断请求,输入、上升沿有效、 INTR(Interrupt Request)可屏蔽中断请求,输入、高电平有效,有效时,表示请求设备向CPU申请可屏蔽中断,该中断请求是否响应受控于IF(中断允许标志)、可以被屏蔽掉INTA—— RESET(复位)复位请求,输入、高电平有效,复位后CS=FFFFH、IP=0000H,所以自启动程序入口在物理地址FFFF0H INTA(Interrupt Acknowledge)可屏蔽中断响应,输出、低电平有效,有效时,表示来自INTR引脚的中断请求已被CPU响应,CPU进入中断响应周期。 ALE(Address Latch Enable)地址锁存允许,输出、三态、高电平有效,脚高有效时,表示复用引脚:AD15 ~ AD0和A19/S6 ~ A16/S3正在传送地址信息,由于地址信息在这些复用引脚上出现的时间很短 暂,所以系统可以利用ALE引脚将地址锁存起来M/IO(Input and Output/Memory) I/O或存储器访问,输出、三态,该引脚输出高电平时,表示CPU 将访问存储器,这时地址总线A19 ~ A0提供20位存储器 地址,该引脚输出低电平时,表示CPU将访问I/O端口,这时地址总线A15 ~ A0提供16位I/O口地址 15 多字节数据存放方式: 图中0002H“字”单元的内容为: [0002H] = 1234H

微机原理期末复习要点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一、基本概念 1、二进制数,十进制数,十六进制数和BCD码数之间的转换方法。 2、真值数和补码数之间的转换方法及定字长表示不同数的范围 3、实地址模式下,物理地址的形成 物理地址计算公式:物理地址=段基址*16+偏移地址 4、80486的寻址方式 486有3类7种寻址方式(段约定的概念) 立即寻址方式:获得立即数 寄存器寻址方式:获得寄存器操作数 存储器寻址方式:获得存储器操作数(内存操作数) 内存寻址方式16位寻址规定可使用的寄存器 5、重要指令的功能 6、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存储器的扩展 7、X86微处理器的工作模式及特点 8、读写程序段能力 I/O接口概念 1.什么是接口?接口电路中的端口是什么?端口如何分类?分别传递那些信息? 2.总线基本概念与分类 3.掌握CPU对外设(I/O设备)的寻址有哪两种(统一编址和独立编址)。 4.CPU的输入,输出指令。 5.微机系统与I/O之间有哪些传送方式?各自的特点及电路设置 计数器/定时器8254 1.掌握可编程芯片8254定时器/计数器的基本结构(三个16位计数器;数据缓冲模块、读写控制模块和内部控制寄存器)和相关外部引脚功能。 2.掌握8254的三个计数器工作在方式2和方式3时的基本特点和应用。 3.掌握怎样确定8254的端口地址、根据工作要求确定控制字和计

数初值,熟练掌握初始化编程。 中断与8259控制器 1.什么是中断?什么是中断源?系统根据中断级别的不同常见的中断分类。 2.什么是中断向量?中断类型码和80X86的中断向量表的关系。 3.CPU响应可屏蔽中断和非屏蔽中断的条件。 4.8259A芯片的作用。 6.CPU响应可屏蔽中断的全过程。 7.掌握可屏蔽中断中日时钟中断,用户中断的中断类型码和中断处理过程;重点掌握中断向量的置换和用户中断的设计。 串行接口 1.掌握异步通信的特点及数据帧的格式及波特率(通信速率)的定义; 2.掌握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信的含义; 3.掌握RS-232C接口标准 4.掌握8250在异步串行通信中的具体使用(根据具体的通信环境进行初始化和查询方式通信程序设计)。 并行接口8255A 1.了解8255A的组成结构; 2.掌握如何确定8255A的端口地址、控制字以及初始化编程; 3.掌握8255A的三种工作方式及其特点;重点在方式0和方式1的工作过程,及方式1的信息传送特点; 4.掌握CPU对8255A读写操作时芯片相关引脚的状态。

微机原理复习整理

微机原理复习整理 第一章 1.微型计算机指的是:把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部件的微处理器作为核心,配以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及系统总线所制造出的计算机系统。 2.微型计算机按照其应用对象可分为: PC机 单片微型计算机 单板微型计算机。 3.微型计算机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部分组成。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微型计算机中也称为微处理器)。 4.假设计算机的字长为8位,分别计算45和-57的补码,用补码的加法计算45-57=?。(考一道计算题10分) 5.正数的反码和补码都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为其二进制数按位取反,补码为其反码加一。 第二章 1.8086片内片外有:16位DB(数据总线),20位AB(地址总线),直接寻址空间1MB。 2.8086 CPU的内部结构 指令执行单元EU 总线接口单元BIU: (1)4个16位的段地址寄存器组 (2)16位的指令指针寄存器IP (3)20位的物理地址加法器 (4)6字节的指令缓冲队列 (5)总线输入/输出控制电路 3. ●CF—进位标志位。最高位有进位或借位产生CF=1。 ●PF--奇偶标志位。本次运算结果低8位二进制数中“1”的个数为偶数时,PF=1。 ●AF—半进位标志位。半进位标志位,低4位向高4位有进位或借位,AF=1。 ●ZF—零标志位。结果为零,ZF=1。 ●SF—符号标志位。最高位为1,SF=1。 ●OF—溢出标志位。带符号数运算,结果溢出,OF=1。 3个控制标志位用于控制CPU当前运行的一些特征,具体含义如下: ●TF—单步标志位。 ●IF—中断允许标志。 ●DF—方向标志位。 4.寄存器组 4个通用寄存器分别为:AX、BX、CX、DX。 4个专用功能的寄存器分别是SP、BP、SI、DI。 5.BIU内部各组成部分功能如下:

(完整版)微机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1.所谓的接口其实就是两个部件或两个系统之间的交接部分(位于系统与外设间、用来协助完成数据传送和控制任务的逻辑电路)。 2.为了能够进行数据的可靠传输,接口应具备以下功能:数据缓冲及转换功能、设备选择和寻址功能、联络功能、接收解释并执行CPU命令、中断管理功能、可编程功能、(错误检测功能)。 3.接口的基本任务是控制输入和输出。 4.接口中的信息通常有以下三种:数据信息、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 5.接口中的设备选择功能是指: 6.接口中的数据缓冲功能是指:将传输的数据进行缓冲,从而对高速工作的CPU 与慢速工作的外设起协调和缓冲作用,实现数据传送的同步。 7.接口中的可编程功能是指:接口芯片可有多种工作方式,通过软件编程设置接口工作方式。 8.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有以下几种基本方式:无条件传送方式(同步传送)、程序查询传送(异步传送)、中断传送方式(异步传送)、DMA传送方式(异步传送)。 9.根据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块和设备,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无条件传输、程序查询传送方式、中断传送方式、DMA方式。 10.总线根据其在计算机中的位置,可以分为以下类型:片内总线、内部总线、系统总线、局部总线、外部总线。 11.总线根据其用途和应用场合,可以分为以下类型:片内总线、片间总线、内总线、外总线。ISA总线属于内总线。 12.面向处理器的总线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处理器和外设的特点设计出最适合的总线系统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13.SCSI总线的中文名为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mallComputerSystemInterface),它是 芯的信号线,最多可连接7个外设。 14.USB总线的中文名为通用串行接口,它是4芯的信号线,最多可连接127个外设。15.I/O端口的编码方式有统一编址和端口独立编址。访问端口的方式有直接寻址和间接寻址。PC机的地址由16位构成,实际使用中其地址范围为000~3FFH。 16.在计算机中主要有两种寻址方式:端口独立编址和统一编址方式。 在端口独立编址方式中,处理器使用专门的I/O指令。 17.74LS688的主要功能是:8位数字比较器,把输入的8位数据P0-P7和预设的 8位数据Q0-Q7进行比较。如果相等输d出0,不等输出1。 主要功能:把输入的8位数据P0-P7和预设的8位数据Q0-Q7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有三种:大于、等于、小于。通过比较器进行地址译码时,只需把某一地址范围和预设的地址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等,说明该地址即为接口地址,可以开始相应的操作。 18.8086的内部结构从功能上分成总线接口单元BIU和执行单元EU两个单元。 19.8086有20地址线,寻址空间1M,80286有24根地址线,寻址空间为16M。 20.8086/8088有两种工作模式,即最大模式、最小模式,它是由MNMX决定的。 21.在8086/8088系统中,I/O端口的地址采用端口独立编址方式,访问端口时使用专门的 I/O指令。 22.使用80X86的CPU有两种类型的中断:内部中断(软件中断)和外部中断(硬

微机原理知识点总结

1、计算机硬件的五大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控制和协 调着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工作。 微型计算机|:主机•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总线、输入输 出接口电路。 微机系统微机+外部设备+软件 3、微处理器工作原理: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 4、微机系统的内存分类:RAM ROM 5、8 08 6两个独立部件: 执行部件EU:负责指令的执行;组成:8个通用寄存器, 一个 标志寄存器,运算器,EU控制电路。 总线接口部件BIU:负责CPU与存储器和I/O设备间的数 据传送。组成:地址加法器、段寄存器、指令指针寄存器、总线控制电路、内部暂存器、指令队列。 6、8个通用寄存器累加器AX,基址寄存器BX,计数寄存器CX, 数据寄存器DX,堆栈指针寄存器SP,基址指针寄存器BP,源变址寄存器S I ,目标变址寄存器DI 4个段寄存器:代码段CS:存放指令代码;数据段DS:存放操作数;附加段E S :存放操作数;堆栈段SS:指示堆栈区域的位置。

7、指令指针IP的功能:控制CPU指令执行的顺序,指向下一条要执行指令的偏移地址。 8、|标志寄存器|:状态标志位,控制标志位 9、8 0 86有2 0根地址线。16根数据线 10、NMI产生非屏蔽中断,不受I F位影响。 第三章 11、指令的7种寻址方式:立即寻址、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寄存器相对寻址、基址变址寻址、基址变址相对寻址。 12、指令:数据传送指令MOV、压栈指令PUSH、岀栈指令PO P、交换指令XCHG、取偏移地址指令LEA、输入指令IN、输出指令OUT、加法运算指令A D D、加一指令INC、减法指令SUB、减一指令DEC、求补指令NEG、比较指令CMP、与指令AND、或指令OR、异或指令XOR、测试指令TEST、非循环逻辑左移指令SHL、非循环逻辑右移指令SHR、无条件转移指令JMP、高于转移指令J7刀、|高于等于转移指令J AE、低于转移指令JB、低于等于指令JBE、进位转移指令J^、|无进位转移指令帀C、等于或为零转移指令JE / J万、不等于或非零转移指令JNE 辰、大于转移指令JG、大于等于转移指令JGE 13、AND指令用于指定位置0;OR指令用于指令位置1; XOR指令用于指定位取反;NOT用于全部取反。

微机原理基本概念复习

1、字节,字概念,1字节=8位, 2、字长概念:传微处理器一次送二进制数据的位数总线宽度; 3、地址空间概念: 16根地址线—64K, 20根地址线—1M空间 4、进制间的转换:将十进制数25.5转换为二级制数 5、数值数据的表示: 有符号数:补码,n位补码的范围 无符号数:FFFFH=65535 6、BCD码:789的压缩BCD码789H 7、ASCII码:789的ASC码373839H 8、求补运算概念 9、8086CPU从功能上来说分成两大部分:总线接口单元BIUBus Interface Unit和执行单 元EUExecution Unit 总线接口部件由下列4部分组成: ①4个段地址寄存器CS、DS、ES、SS②16位的指令指针寄存器IPInstruction Pointer ③20位的地址加法器 10辑段概念—— 8086 CPU 的内部结构是16位的,即所有的寄存器都是16位的,而外部寻址空间为1M,需要20位地址线; 为了能寻址1M空间;8086把1M字节空间划分成若干个逻辑段; 11 逻辑地址概念——2000H:5F62H,则其对应的物理地址:25F62H 12堆栈指针:SP与段寄存器SS一起确定在堆栈操作时,堆栈在内存中的位置;SS和SP的初始值决定了堆栈区的大小 13 状态标志的意义:即SF、ZF、PF、CF、AF和OF 14 8086引脚: MN/MX、 AD15 ~ AD0地址/数据分时复用引脚 NMINon-Maskable Interrupt不可屏蔽中断请求,输入、上升沿有效、 INTRInterrupt Request可屏蔽中断请求,输入、高电平有效,有效时,表示请求设备向CPU 申请可屏蔽中断,该中断请求是否响应受控于IF中断允许标志、可以被屏蔽掉INTA—— RESET复位复位请求,输入、高电平有效,复位后CS=FFFFH、IP=0000H, 所以自启动程序入口在物理地址FFFF0H INTAInterrupt Acknowledge可屏蔽中断响应,输出、低电平有效,有效时,表示来自INTR 引脚的中断请求已被CPU响应,CPU进入中断响应周期; ALEAddress Latch Enable地址锁存允许,输出、三态、高电平有效,脚高有效时,表示复用引脚:AD15 ~ AD0和A19/S6 ~ A16/S3正在传送地址信息,由于地址信息在这些复用引脚上出现的时间很短暂,所以系统可以利用ALE引脚将地址锁存起来

(完整版)微机原理期末复习总结

(完整版)微机原理期末复习总结 一、基本知识 1、微机的三总线是什么? 答:它们是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2、8086 CPU启动时对RESET要求?8086/8088 CPU复位时有何操作? 答:复位信号维高电平有效。8086/8088 要求复位信号至少维持4 个时钟周期的高电平才有效。复位信号来到后,CPU 便结束当前操作,并对处理器标志寄存器,IP,DS,SS,ES 及指令队列清零,而将cs 设置为FFFFH, 当复位信号变成地电平时,CPU 从FFFF0H 开始执行程序 3、中断向量是是什么?堆栈指针的作用是是什么?什么是堆栈? 答:中断向量是中断处理子程序的入口地址,每个中断类型对应一个中断向量。堆栈指针的作用是指示栈顶指针的地址,堆栈指以先进后出方式工作的一块存储区域,用于保存断点地址、PSW 等重要信息。 4、累加器暂时的是什么?ALU 能完成什么运算? 答:累加器的同容是ALU 每次运行结果的暂存储器。在CPU 中起着存放中间结果的作用。ALU 称为算术逻辑部件,它能完成算术运算的加减法及逻辑运算的“与”、“或”、“比较”等运算功能。 5、8086 CPU EU、BIU的功能是什么? 答:EU(执行部件)的功能是负责指令的执行,将指令译码并利用内部的寄存器和ALU对数据进行所需的处理BIU(总线接口部件)的功能是负责与存储器、I/O 端口传送数据。 6、CPU响应可屏蔽中断的条件? 答:CPU 承认INTR 中断请求,必须满足以下 4 个条件: 1 )一条指令执行结束。CPU 在一条指令执行的最后一个时钟周期对请求进行检测, 当满足我们要叙述的4 个条件时,本指令结束,即可响应。 2 )CPU 处于开中断状态。只有在CPU 的IF=1 ,即处于开中断

微机原理复习资料

微机原理复习资料 8086 1、总线接口:4个段地址寄存器:CS:代码段寄存器;DS:数据段寄存器;ES:附加段寄存器;SS:堆栈段寄存器;16位的指令指针寄存器;20位地址加法器;6字节的指令队列缓冲器; 2、执行接口:4个通用寄存器AX、BX、CX、DX 4个专用寄存器SP:堆栈指针寄存器BP:基数指针寄存器 SI:源变址寄存器 DI:目的变址寄存器 8086的标志:状态标志,控制标志。 进位标志位(CF);辅助进位标志位(AF); 溢出标志位(OF):零标志位(ZF) 符号标志位(SF):奇偶标志位(PF): 地址锁存器功能:STB为高电平间,输出等于输入,为下降沿时,输出锁存,与输出(CPU)无关。OE为有效电平(低电平)时正常输出,为无效电平(高电平)时输出高阻。ALE 为8088/8086地址锁存允许高电平有效,输出,复用线上出线地址时为高电平。锁存器的DL0-DL7与CPU的地址数据复用线相连,STB与ALE相连ALE为正脉冲时,输出地址,为低电平时,输出锁存,与输出(CPU)无关。 最新模式系统中: M/IO RD WR 功能 0 0 1 1 0 1 1 1 1 I/O读 I/O写 存储器 读

存储器 写 3、8086有256种中断(硬件中断(可屏蔽和非屏蔽)和软件中断)。中断程序结束时,会按照和中断响应相反 的过程返回断点,即先从堆栈弹出IP和CS,再 弹出标志,然后按照IP和CS的值返回主程序断 点处继续执行原来的程序。 4、8086的I/O编址:(1)通过硬件将I/O端口 和存储器统一编址:优点是不必专门设置I/O指 令。缺点是I/O端口占用了内存地址,使内存空 间缩小;访问内存的指令较长,速度慢;访问内 存和访问I/O的指令形式一样,影响程序的可读 性。(2)I/O端口独立编址:使用这种方式对I/O 编址,指令系统中有专用的I/O指令,运行速度 快,且访问内存和访问I/O端口的指令完全不同, 增加程序的可读性。 5、Pentium的工作方式:实地址方式;保护虚拟 地址方式;虚拟8086方式;系统管理方式。 6、Pentium的寻址方式(操作数):立即数寻址; 寄存器寻址;输入/输出端口寻址;存储器寻址。 7、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程序方式 (无条件传送方式、条件传送)、中断方式、DMA 方式。 8、8251A和CPU之间连接信号:(1)片选信号 (CS)(2)数据信号(D7~D0)(3)读/写控制信 号(RD、WR、C/D)(4)收发联络信号 C/D RD WR 具体的 操作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