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

课题:信息窗1——校园护绿(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2-45页,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信息窗1及相关练习

教学提示:充分借助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的知识基础利用直观操作,学生理解相同数位加减的算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算理,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小棒

学生准备:100根小棒、计数器、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到了。校园里的小树刚刚醒来,她们穿上了鲜亮的绿衣裳;小草也从土里偷偷里钻出来了;花坛里鲜花盛开!校园里真是美极了!为了保护好这美丽的校园,我们要开展一次绿色行动。师:小朋友,你想参加“校园护绿”行动吗?你知道行动中要做些什么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浇花、挂牌。

教师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师:根据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对学生加以表扬,对提出的问题加以总结,然后从易到难,根据本节教学目标加以解决。如: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教育,同时又很自然的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1.去年的植树节,红星小学的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做了些什么呢?瞧,这些小伙伴们干得多带劲儿!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他们都在干

什么?

2.请大家快读一读,从里面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交流,指生回答,教师总结)。

亮亮:浇了26棵。

东东:浇了3棵。

芳芳:浇了30棵。

3.小朋友们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真了不起!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提问,教师进行总结)(1)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2)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问题。)

1.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问题,哪些问题可以用加法来解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问题上做记号)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研究百以内数的加法。板书课题)2.解决第一个问题: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1)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那些信息?你能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下吗?(引导学生完整的说一下)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可先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一下,然后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6)(2)还可以怎么列算式?(板书:26+3)

(3)26+3怎么算?(可以借助他们摆一摆或者拨一拨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学生自己操作)

(4)现在把你的算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5)能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吗?

①我是用小棒摆的:先摆26根,再摆3根,数一数,一共有29根。

②我是这样数的:26往后数第3个数是29。27、28、29。

③我是这样算的:26 + 3 = 29(个)

20 6 9

④我是这样想的:6+3=9 20+9=29

⑤我是拨的计数器:先拨出26,再拨3,也就是说26和3 合起来是29。(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明白加一位数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同学们的算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觉得哪种算法最快,最简单?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我们再来练习几道怎么样?

(6)小练习:

21+8=4+53=

(引导学生变算边说出算法。可先在练习本上写一下,然后在进行解说)

3.解决第二个问题

(1)小朋友们算的可真快!我们再来解决一下第二个问题,是什么问题?(找学生自己读)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2)赶紧寻找有关信息!(亮亮浇了26棵,芳芳浇了30棵。)你能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下吗?

好,谁来解答?(可小组进行讨论,指生回答。根据回答板书:23+20)

(3)仔细观察,这次的算式和前面的算式比较一下,你能有什么发现?(发现前面的算式是加一位数,这次的算式是加整十数)(4)很有观察力!那算法会有什么不同呢?来!把你的算法说给旁边同学听一听!(同桌一起讨论)

(5)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①我是用小棒摆的:先摆26根,再摆30根,数一数,一共有53根。

②我和他摆的不太一样:先拿出2捆和6根,又拿出3捆,一共有5捆和3根,即有5个十和6个一,所以是56。

③我是这样算的26 + 30 = 56

6 20 50

④我是这样想的:20+30=50 50+6=56

⑤我是拨的计数器:先拨出26,再拨30,也就是说26和30合起来是56。(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明白加整十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你们太棒了,老师真佩服你们!那参观完红星小学植树节的活动情况。

设计意图:结合两道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计算和数的组成,让学生发现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三)巩固新知:

1.我们班的绿色行动该做些什么呢?(给小树挂牌、浇水、栽树、

挖坑……)

(1)挂牌:学校要给一些小树挂牌,现在已经做好了32个牌子,还有6个没有做好,你能知道我们一共要给多少棵小树挂牌子吗?

(2)栽树:如果我们大家要去植树,男同学有20人,女同学有18人,如果一人栽一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3)挖坑:要挖38个坑,男同学已经挖了26个坑,女同学挖了10个坑,我们挖的坑够不够?

2.抢答练习

45+20= 34+7= 28+30= 3+66= 5+43= 54+40= 7+21= 30+43=

3、自主练习第1题,照样子拨一拨,算一算

(1)计算21+3=,应先拨什么数?在什么位上加3?结果是多少?

(2)学生自主完成其他题目的计算。

4、第2题:运木头。

(1)你从图中知道什么?求什么?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完整的说一说。

(2)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5、第3题:照样子摆一摆,算一算

看图说一说,是谁和谁相加?相当于是在什么数位相加。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完成其它算式的相加。

6、第4题:一共多少个松果?

从图中你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7、第5题:算一算,比一比

学生独立完成

8、第6题:找妈妈

学生审题,学生独立完成。

9、第7题:在圆圈里填上“<“”>“=‘

10、第8题:计算

11、第9题:看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12 、聪明小屋:根据规律填空

四)达标反馈

一、【基础平台】

1、比一比,算一算

2、

二、【能力检测】

三、【拓展应用】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生交流)

你们可真了不起,不但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法的题,而且还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希望小朋友们继续努力,相信你们一定会更出色!

(六)布置作业

回家看一看计算下面的题目你用多长时间

23+6= 45+20=

50+32= 3+43=

90-70= 46+50=

52+5= 2+27=

20+22= 34+4=

(七)板书设计

校园护绿

(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1)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26 + 3 = 29(棵)

20 6 9

(2)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26 + 30 = 56(棵)

6 20 50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课题:信息窗2----保护环境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6-48页,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信息窗2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提示:借助直观材料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计算方法,在相互交流中辨别计算方法的优劣,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情景图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实现算法的多样性,在与同学算法的交流和对比中,掌握最优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课件、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小正方体、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利用口算卡片引导学生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

2.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绿化有什么好处吗?

学生自由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出示课件情境图你知道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呢?交流这些小朋友在给小树挂牌。这些小树都是这些小朋友栽下的,牌子上写上班级、学校或自己的姓名,以便定期对小树进行照顾。

4.交流:为保护环境那我们应当做什么呢?

学生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充分借助情境图,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环境保护的教育,同时培养了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习惯,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应该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二)探究新知

1.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问题?

2.学生提问:一班一共挂了多少个牌子?二班一共挂了多少个牌子?……

3.我们先来解决“一班一共挂了多少个牌子?”这个问题好吗?

4.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用信息)打算如何解决?将信息和问题连起来完整的读一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问题在众多信息中选择需要的信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同时让学生需要两个信息和问题连起来完整的读一读,也让学生体会和感知应用题的完整结构。

怎样列式?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求总数要用加法,并说出问题中的关键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7+6

看一看、想一想27+6=与前几天学的26+3=有什么不同?

(个位满10了)像这样的题目该怎样计算哪?

(1)独立思考。

(2)如有困难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

(3)谁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①我是用小棒摆的:先摆出27根小棒,再摆出6根,合起来有3个十和3个一,所以27+6=33(个)

②我是这样算的:27 + 6 = 33(个)

20 7 13

③我是这样算的: 27 + 6 = 33(个)

30 3 3

④我是这样想的:25+5=30 30+3=33

同学们真厉害,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哪一种方法最好呢?(尽量引导学生选用第③种方法)

5、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剩下的二个问题。

二班一共挂了多少个牌子?算式:22+8=30(个)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并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体会最优算法。两位数加一位数把一位数进行分解)

(三)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第2题筐里原来有多少个

让学生看图获取信息,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完整的读一读

3、自主练习第3题。

去登山,学生分男女两组进行比赛,只要求准确对速度不作过高要求。对正确律高的组进行表扬。

4、自主练习4题。

这是一个活动式的练习,练习时,可组织同位合作进行。在计算过程中,读但要让学生熟悉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而且让他们初步体会到: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看图了解游戏规则和玩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和探索的欲望。

5.第5题:在圆圈里填上“>”“<”或“=”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比较方法。

6.第6题:每人一瓶够吗?

(1)你从图中知道那些信息?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2)怎样才知道够不够呢?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进行订正。

7、第7题:给垃圾箱涂颜色

先介绍垃圾分类的知识,渗透垃圾分类的思想,再让学生计算得数并涂色。

8、自主练习第8题,是包含多个信息的情境图,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和两位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练习时先引导观察画面,找出信息,再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四)达标反馈

一、【基础平台】

二、【拓展应用】

(五)总结收获

小朋友,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六)布置作业:

回家把今天学过的内容给把爸爸妈妈说

1、计算

16+9= 5+18= 17+3= 36+6=

87+9= 48+8= 35+8= 7+26=

2、填空

(七)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一班一共挂了多少个牌子?

27 + 6 = 33(个) 27 + 6 = 33(个)

20 7 13 30 3 3

二班一共挂了多少个牌子? 22+8=30(个)

3.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不退位)

课题:信息窗三------ 绿色回收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9-51页,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不退位)减法信息窗3及相关练习

教学提示:充分借助有关整十数的减法和数的组成的知识,利用直观操作让学生理解相同数位才能相减的算理,自主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不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迁移数的组成等相关知识,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多种算法中通过自己的比较与反思,分辨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优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多少或少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数字卡片

学生准备:小棒、计数器、小正方体块、花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朋友们,为了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使大家能在整洁的环境中舒适的学习、生活,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环境的活动,现在,该让我们把收集到的垃圾分类放好,送到回收站里去了。看,绿色回收车已经开过来了。(出示情境图,教师可适当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中情境图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德育教育1.让学生独立看图,说一说图意(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还有什么人?她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表)大家看,这是老师统计的表格,通过看这个表格,你知道了什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表格,同位互相交流自

己通过表格知道了什么,然后全班交流。)

从表格中知道的数学信息有: 一年级一班捡矿泉水瓶45个,二班捡20个,三班捡28个。一年级一班捡易拉罐10个,二班捡15个,三班捡6个……

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各班收集矿泉水瓶和易拉罐的数量,你能根据它来提出数学问题吗?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几个?……

(二)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吗?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出来吗?(一班捡了10个易拉罐,二班捡了15个,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2.你能用你的学具把一班的和二班捡的个数摆出来吗?

根据摆学具,你发现要想求: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应该怎样列式?

(同桌讨论一下。学生集体交流,交流时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同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学具发现二班的15个中包含了与一班的同样多的部分和比一班多的部分,要求比一

班多的部分,就要用15

减去和一班同样多的部分。由此引导学生明二班一班

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时要用减法来做。)

设计意图:学生要抽象出“谁比谁多多少”或“谁比谁少多少”的数量关系有一定的困难,通过摆一摆或图示的方式,让学生抽象为直观,突破理解难点。

3.小结:经过讨论,你能列算式解决了吗?谁来列?

15-10=

你会计算吗?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向大家展示一下?

①我是用小棒摆的:先摆15根,拿走10根,数一数,还剩5根。

②我是这样算的: 15 - 10 = 5(个)

5 10 0

③我是拨的计数器:先拨出15,再拨回10,还剩下5。

小朋友真了不起,一道题竟能想出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能把你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吗?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

4.解决这个问题:“一班比二班少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求:一班比二班少捡了多少个易拉罐?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和上面的问题一样解决。即算式:15-10=5(个)小结:我们说的二班比一班多捡5个,实际上就是一班比二班少捡5个,只不过说法不同,意思相同。教师可以举例帮助孩子理解。

5.解决“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几个?”

学生列式:28-6=

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多说算法。

6.小朋友们请看,这几道题,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吗?

58-20= 70-30= 46-5=

“58-20=”你是怎么想的?

还有谁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

7、以“二班收的比三班少多少个?”为例巩固100以内的退位减。

要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列出算式:30-24

学生操作学具先独立解答。

独立完成后先同位交流,说一说自已是怎样计算的,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写在黑板上。

8、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解决剩余的问题。

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判断对错。

设计意图:求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问题在这节可是第一次出现,利用直观操作和学具,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求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算,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三)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1题:按要求摆一摆,算一算。

(1)学生拿出小正方体块和花片摆一摆,说一说

(2)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摆,说一说那是多出来的部分,那

是少出来的部分,并列出算式。

2、第2题: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有对又快。

3.自主练习第3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找出数学信息:方方捧了11个,亮亮捧了9个。鼓励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解决。先独立解决再集体交流。注意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出算法

4.第4题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第5题:

学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6.第6题:算一算,比一比。

学生独立完成

7.自主练习第7题。

本题是缺少一个信息的看图编数学故事的题目,练习时,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根据生活经验,补充合适的信息,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编的故事,从中提出数学问题,自行解决。

(四)达标反馈

1、看图,填一填

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 课题:信息窗1——校园护绿(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2-45页,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信息窗1及相关练习 教学提示:充分借助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的知识基础利用直观操作,学生理解相同数位加减的算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算理,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小棒 学生准备:100根小棒、计数器、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到了。校园里的小树刚刚醒来,她们穿上了鲜亮的绿衣裳;小草也从土里偷偷里钻出来了;花坛里鲜花盛开!校园里真是美极了!为了保护好这美丽的校园,我们要开展一次绿色行动。师:小朋友,你想参加“校园护绿”行动吗?你知道行动中要做些什么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浇花、挂牌。 教师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师:根据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对学生加以表扬,对提出的问题加以总结,然后从易到难,根据本节教学目标加以解决。如: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教育,同时又很自然的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1.去年的植树节,红星小学的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做了些什么呢?瞧,这些小伙伴们干得多带劲儿!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他们都在干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张家坡中心学校15—16学年第一学期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意义。学生掌握好本单元知识,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对多位数的认识打下基础。因此,指导学生加强学具操作,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切实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是打基础的工作,非常重要。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的读,写。 2、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4、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5、让学生充分借助已有经验自主探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11——20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口算。 教学难点: 11——20各数的大小比较,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 单元教学设想: 本单元结合学具和计数器的使用,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知道计数

单位和数位,建立数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计算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发现他们的各种想法,提倡多样化算法,让学生主动去探索不同的答案。另外,练习题的处理中,应适当地渗透估算知识。 三、单元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应用拓展知识面——思路来反举 采取措施: 1、充分展示情境图,让学生从有趣的情境图中观察发现数学信息,并能把数学信息编成小数学故事,讲给大家听,培养学生观察,口语表达能力。 2、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从而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形成数的概念。 3、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养成遇到问题积极尝试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意识。 四、单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卡片、计数器 学生准备:卡片、学具盒 五、单元实践活动: 游戏:比大小(准备数学卡片、两人任抽一张比较大小) 聪明小屋(把不一样的数找出来) 六、课时安排: 11——20各数的认识: 2课时 11——20 各数的认识练习: 3课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智慧广场 2课时 测试: 1课时 讲评:1课时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2021-1-24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认识钟表,认识图形,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减法,统计,厘米、米的认识,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

2021年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的加减法(一)电子表格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2021年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的加减法(一)电子表格备课教案教学设计----ef746594-6ea2-11ec- 87d1-7cb59b590d7d 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课型新授课时第22课时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 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教学目标抽象、概括、推理能力。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 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4.在学习活动中, 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教学重难点难点:体会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 教具、学具课件、学具盒准备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谈话:同学们!春天到了。校园里的小树刚刚醒来,她们穿上了鲜亮的绿衣裳;小草也从土里偷偷里钻出 来了;花坛里鲜花盛开!校园里真是美极了!为了保护好这美丽的校园,我们要开展一次 绿色行动。你知道行动中要做些什么吗?(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二次备课三次 备课 问题:你能找到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问什么问题?预设:凉 凉和冬冬浇了多少花?梁亮和芳芳浇了多少花???2、算法交换、分析和比较。(1) 解决“梁亮和东东浇了多少花?”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数学信息?如何表达?问题:26+3同意吗?你为什么要加上?问题:26+3是多少?请独立思考并找到一种计算方法。您还可以使用学习工具来查看谁的方法正确且快速。对话:学生们似乎有自己的计算 方法。请先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然后每个小组将派一名代表介绍你们小组的好方法。预设1:我用一根小棍子放:先放26,然后3,数一数,一共有29个。预设2:我这样数数:26,第三个数字是29。预设3:我这样计算:26+3=29 2069预设4:我想是这样的: 6+3=920+9=29预设5:我先拨26,然后拨3,也就是说,26和3加在一起就是29。问题:为什么3应该处于一个位置?(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在一个位数的数字上加一 个位数)评价:学生有很多方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快最简单?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多练 习几次怎么样?小练习:21+8=4+53=(引导学生在修改计算时说出算法。你可以先把它写 在练习本上,然后在练习本上解释。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几种方法的相同点啊?小结: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这几种 方法都是先把几个一合起来,再与几个十合成两位数。(二)解决“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 多少棵花?”谈话: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解决了一个问题,现在请你自己解决亮亮和 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列式并计算结果,试试吧。列出算式:26+30=□(棵)或 30+26=□(棵)提问:你是怎样计算吗?请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提问:谁 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预设1:我是用小棒摆的:先摆26根,再摆30根,数 一数,一共有53根。预设2:我和他摆的不太一样:先拿出2捆和6根,又拿出3捆,一共有5捆和3根,即有5个十和6个一,所以是56。预设3:我是这样算的: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单位:主备课人:参与备课人: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建议: 1.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人民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特殊商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不能空空无物,必须依托我国发行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来学习。如果让学生用真币来学习,一来不安全,给家长带来负但;二来不卫生(人民币在流通中会滋生一些病毒),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用真币作为本单元的学习材料是不合适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改用模拟的人民币来学习比较恰当。与本教材配套的学具袋中,专门配备了模拟人民币。 2.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和方面。本单元的教学,从主题图开始,到例1~例8共八个例题,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成为本单元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例1的教学是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设计这一活动时,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归纳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种类,以及每种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色彩特点。使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活动落到实处。又如,例2的教学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这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教学时,应根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信息窗1)教案青岛版六三制正式版(最新

100 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盛开!校园里真是美极了!为了保护好这美丽的校园,我们要开展一次绿色行动。 师:小朋友,你想参加“校园护绿”行动吗?你知道行动中要做些什么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浇花、挂牌。 教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一: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问题二: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三、自主探索,交流汇报 (一)操作探究问题一: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学生列出算式:26+3=□(个) 1、教师交待探究要求与目的。 2、学生摆小棒独立探究计算结果。 3、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4、全班交流,总结算法。 算法一:我先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 6 个算珠,再十位上拨 2 个算珠,合起来就是 26,26+3,所以从个位上再拨上 3 个算珠,现在个位上一共是 9 个算珠,所以 26+3=29。 算法二:我先摆 2 捆,再摆 6 根,合起来就是 26 根,我用 26 根小棒来表示亮亮浇的数量,用 3 根小棒表示东东浇的 3 棵, 6 根加3 根是9 根,所以 26+3=29。 学生摆一摆,算一算 21+8=。 交流操作方法。 师:如果不摆小棒,不拨计数器,怎样进行口算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说,小组内交流。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口算过程:

口算 21+8 时,先算 1+8=9,再算 20+9=29。 师生交流,总结口算方法: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先算几个一加几个一是多少,再把剩下的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得数。 针对性练习: 4+53= 34+5= (二)操作探究问题二: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学生列出算式:26+30=□(个) 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小棒或者拨计数器,探究 26+30 的结果,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操作方法。 算法一:我先在计数器的个位拨 6 个算珠,再在十位拨 2 个算珠,合起来就是 26,因为加上的 30 表示 3 个十,所以我在十位上再拨上 3 个算珠,十位上就是 5 个算珠,就是 5 个十,和个位上的 6 个一合起来就是 56,所以 26+30=56。 算法二:我先摆 2 捆小棒,再摆 6 根小棒,合起来就是 26,再摆上 3 捆小棒,表示 3 个十,2 捆与 3 捆合起来是 5 捆,就是 5 个十,5 个十和 6 个一合起来是 56,所以 26+30=56。 师生交流,总结口算方法。 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时,先算几个一加几个一等于几个一,再算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口算练习:63+10== 46+40= 四、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1、按要求利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自主练习1。 2、小组内交流,预习时完成的练习题2 和4,特别是注意说清 楚算理。 3、进一步解决自主练习的3,5,6 题。 4、让学生看图讲数学故事。 五、自主反思,回顾构建 师生小结,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

第五课时

师:同学们,你们在校学习生活已经一学期多了,在这一学期多的时间里,有谁在校内或校外主动捡拾过垃圾? 生:(举手) 师:及时表扬,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师:刚才通过看图我们知道,小朋友们正在捡拾废弃物,保护环境。通过看图,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班和二班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二班和三班一共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同学们看一看,你们提的这些问题都是加法算式,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提一个减法算式吗? 生: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三班比一班少见了多少个矿泉水瓶?三班比二班多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你们真棒。 师:哪位小朋友能列出算式呢?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学生说教师列在黑板上: 15-10=□(个)并表扬列出算式的学生。 师:哪位小朋友能计算出结果呢? 然后,教师板书:15-10=5(个) 解决第二个问题: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小组合作、交流, 最后学生回答:28-6=22(个)给回答正确地同学给予表扬。 解决第三个问题:三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小组讨论,交流最终得出结论:45-20=25(个)同学们看一看这道题和前两个题有什么区别? 生:前两个题都是两位数减一位数,这道题是两位数减整十数。让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最终得出,40-20=20,20+5=25 及时达标: 65-3= 54-2= 32-2= 45-4= 56-3= 76-4= 85-4= 98-7= 当堂达标: 9-40= 63-60= 65-40= 76-30= 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只要合理就加以表扬。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5课时《比多比少问题》教案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景让学生在解决的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加强与同学的交流。 4、渗透“绿色环保,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实际问题是难点。 教具准备:小棒、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我们的校园一派生机,瞧,一年级的小朋友正在校园里回收废物,美化我们的校园呢。看,绿色回收车已经开过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统计表))大家看,这是老师统计的表格,通过看这个表格,你知道了什么?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表格,同位互相交流自己通过表格知道了什么,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一班捡了45个矿泉水瓶,10个易拉罐瓶; 二班捡了20个矿泉水瓶,15个易拉罐瓶; 三班捡了28个矿泉水瓶,6个易拉罐瓶。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情境图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预设:一班和二班一共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二班和三班一共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一班和二班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瓶? ……

谁能提出一个减法的问题? 预设: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三班比二班多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板书: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出示问题: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1.完善信息和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出来吗? 一班捡了10个易拉罐瓶,二班捡了15个易拉罐瓶。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2、出示活动要求 我们先用学具代替易拉罐把二班的和一班捡的易拉罐摆一摆,比一比。 要求:1.摆一摆,用方块摆出一班和二班捡的易拉罐。 2.想一想,怎样摆能一眼看出来二班比一班多几个? 3.比一比,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3、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深入小组学习内部倾听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动手操作。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汇报展示 预设学生汇报: (1)一班摆10个,二班摆15个。 (2)二班比一班多了5个。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1)摆的时候需要注意,必须把二班和一班的一个对着一个摆,这样可以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教案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4.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课题:信息窗四-----绿色家园 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2--55页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信息窗公4及相关练习。 教学提示;借助直观操作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在相互交流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能较准确的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求求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多少或少多少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借助对直观材料的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通过交流与比较,掌握最优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能较准确的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求求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多少或少多少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

法,能较准确的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求求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多少或少多少意义的理解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小棒、口算卡片 学生准备:小棒、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做了很多环保的事情,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参观一下绿色家园图画展,你们想不想不想去看一看啊? 出示情境图:认真观察情境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还有什么人?她在干什么?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创设具有连续性的故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

五绿色行动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相识,驾驭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多位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本单元学习的口算方法和其中渗透的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的思想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的方法等是后面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竖式计算的算理和算法以及多位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驾驭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娴熟地进行口算;结合详细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并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2、经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沟通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合理进行算法优化,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实力和合作意识。 3、能运用所学的学问,提出并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驾驭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 课时数:10课时 信息窗1浇花——100以内数的加法(不进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4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驾驭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 2、经验解决问题、探究、沟通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育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实力。 3、能够运用所学学问,提出简洁的实际问题,培育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增加环保意识,进一步培育合作意识,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校内里的小树刚刚醒来,它们穿上了鲜亮的绿衣裳;小草也从土地里偷偷钻出来了。校内里真是美极了!为了爱护好这漂亮的校内,我们要开展一次绿色行动。 二新课学习 (出示情境图) 师:在这次的绿色行动中,这些小挚友们在干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例如,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引导学生列算式26+3= (个)) (引导学生探讨算法) 师:同学们,你能把你喜爱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吗?为什么喜爱这种算法? 师:我们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这个问题,你还想解决哪个问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绿色行动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

绿色行动—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52—53页,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减法的口算方法,熟练正确的口算。 2、通过多种信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探索交流发现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4、引导学生搜集信息、选择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画面表现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地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课前准备:口算题卡、课件、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是口算小能手, 生: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棒,对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的真好。 师:这一周我们学校组织了“绿化班级、人人有责”的活动展示,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一年级展出了盆花。生2:二年级展出了30盆花。生3:……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细心呀! 二、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生1: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盆花?生2:…… 师:你们真厉害,一下子提出了这么多问题。 师:那要求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盆花?需要用到哪两个信息呢? 生:需要用到二年级展出了30盆,一年级展出了9盆花。 师:你们的想法和他的想法一样吗?

生:一样……。 师:学们都非常聪明,那谁会列算式呢? 生:30-9 师:你们同意他的列法吗?(板书算式) 师:那要求二年级比三年级少来了多少人?这个问题该怎样列算式呢? 生:24-8 师:板书算式。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些问题为什么都要用减法计算呢? 小结:当求比一个数多几或比一个数少几的问题时,就要用减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 三、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师:算式我们会列了,哪30-9怎样计算呢? 下面,我们就用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吧!(学生独立操作) 师:算完了吗?你是怎样算的?先说给同桌听听。(同桌交流) 师:课件展示过程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通过用小棒摆一摆把30-9变成了我们以前学过的10以内的减法和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算出了得数。 师:现在老师再给你们几道这样的题,有信心把它算得又对又快吗?(课件出示练习题)生:独立完成,对照结果。 师:30-9你们会算了,那么24-8怎样算呢?可以再请小棒帮帮我们。 生:独立操作,小组交流展示。 师:课件展示,请同学们看看你们跟老师的哪种方法一样? 师:我们再来做几道题试试吧! 生:立完成,对照结果。 师:课件出示题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十位为什么会少1?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通过课件演示过程。 小结:当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的时候,我们要从十位上借一个十,然后再减,我们称它为退位减法。(补全课题) 四、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2019年(春)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绿色行动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信息窗4)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

2019年(春)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绿色行动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信息窗4)教案青岛版 六三制

附送: 2019年(春)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阿福的新 衣厘米、米的认识》单元备课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2019年(春)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单元备课教案青岛 版六三制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教材93—9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故事情境,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正确建立建立1厘米的表象,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直尺,长短不同的小棒,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准备:课件,直尺,长短不同的小棒,长方体和正方体 预习要求: 看一看课本93—95页。试着说一说图中的故事。 (一拃的长度指的是什么?你能想办法知道徒弟一拃的长度吗?) 想一想生活中,我们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做一做用你看到的方法,量一量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可要认真听呀,听听故事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课件播放《阿福的新衣》故事。学生认真听。 是啊,大家听到了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纳闷,这是怎么回事?谁来说一说? 学生同桌讨论,发表看法。 同学们想的真不错!师父的一拃长,徒弟的一拃短,如果用同一个人的拃去量就好了。

2020年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备课(表格式)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