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

小腿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小腿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

导语: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小腿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吧,我们的小腿如果出现了问题,不但容易给我们带来了疼痛的感觉而且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行动,所以我

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小腿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吧,我们的小腿如果出现了问题,不但容易给我们带来了疼痛的感觉而且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行动,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要主要好好的保护自己的小腿,有一些朋友的小腿可能会出现一些海绵状血管瘤,下文我们介绍一下小腿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

1、小腿血管瘤的病理特点:小腿血管瘤包括真性肿瘤和血管畸形两种,真性肿瘤即传统形态学分类中的草莓状血管瘤,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所引起,血管畸形包括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微静脉畸形几种,在传统形态学分类中分别属于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鲜红斑痣,是由于胚胎时期血管畸形生长和发育所致。

2、小腿血管瘤的发病部位:真性肿瘤类患者大部分发生在皮肤表面,与正常皮肤分界线清楚,而血管畸形发生在真皮层、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和正常组织没有分界线。

3、小腿血管瘤的发病时间:真性肿瘤类患者多在出生后不久发现,而血管畸形由于先天性血管畸形引起,所以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存在,只是因为一部分患者由于畸形血管位置较深,症状不明显而未能被发现。

4、小腿血管瘤的颜色表现:真性肿瘤类患者由于发生在毛细血管组织,所以表现为红色,静脉畸形的患者,如果位置表浅可表现为异常的蓝色,动静脉畸形的患者可表现为蓝紫色,微静脉畸形的患者表现为红色,其中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畸形如果位置较深,则无法看到异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逐年上升,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落后国家。 动脉硬化一般是指一组动脉的硬化性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危害较大:动脉中层钙化,老年人常见,危害较小;细动脉硬化,见于高血压病。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1.高脂血症(hyperlipemia):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高甘油三酯亦是本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反,高密度脂蛋白(HDL)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高血压: 高血压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或)功能障碍,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另一方面,高血压时有脂质和胰岛素代谢异常,这些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3.吸烟: 大量吸烟可使血液中LDL易于氧化;烟内含有一种糖蛋白,可引起SMC增生;吸烟可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儿苯酚胺浓度升高,但使不饱和脂肪酸及HDL水平下降,这些均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4.性别: 女性的血浆HDL水平高于男性,而LDL水平却较男性为低,这是由于雌激素可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的缘故。 5.糖尿病及高胰岛素血症: 糖尿病患者血液中HDL水平较低,且高血糖可致LDL糖基化。高胰岛素血症可促进SMC 增生,而且胰岛素水平与血HDL含量呈负相关。 6.遗传因素: 冠心病的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因素是本病的危险因素。遗传性高脂蛋白性疾病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学说: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主要学说有: 1. 脂源性学说: 高脂血症可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脱落,管壁透性增高,脂蛋白进入内膜引起巨噬C反应,SMC增生并形成斑块。 2. 致突变学说: 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平滑肌细胞为单克隆性,即由一个突变的SMC子代细胞迁入内膜,分裂增殖形成斑块,犹如平滑肌瘤一般。 3. 损伤应答学说: 各种原因引起内皮损伤,使之分泌生长因子,吸引单核C附着于内皮,并移入内膜下刺激SMC增生,并分泌各种因子相互作用形成纤维斑块。 4.受体缺失学说: 若血浆中LDL受体数目过少,则导致细胞从循环血中清除LDL减少,从而使血浆LDL升高。 三、病理变化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年龄的关系十分密切,动脉杈、分支开口,血管弯曲的凸面为病变的发生部位。病变过程由轻至重,分为四期: 1.脂纹(fatty streak):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

动脉粥样硬化得病理改变 首都医科大学陈瑞芬 一、概述 心血管系统疾病就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常见得重要疾病。在我国与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 心血管系统疾病得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第一位。 动脉硬化症就是一组动脉疾病得统称,指动脉壁增厚、硬化、弹性减退,这些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症、动脉中膜钙化以及细动脉硬化症。动脉粥样硬化就是指管壁表面得内膜柱出现大小不等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细动脉硬化,主要表现在细动脉出现玻璃样变。动脉中层钙化在我国较少见,病变主要发生在肌型动脉,以中层钙化为特征,常见于老年人。细动脉硬化症常见于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 就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得疾病 , 主要累及大、中动脉。我国 AS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 多见于中、老年人 , 以 40 ~ 50 岁发展最快。 二、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发病 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发病危险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一)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就是指血浆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得异常增高。胆固醇在血浆中主要表现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 (LDL)、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胆固醇),LDL、VLDL(坏胆固醇)得水平持续升高与 AS 得发病率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胆固醇) 水平得降低与 AS 得发病率呈正相关,LDL与VLDL就是判断AS与冠心病得最重要指标。 研究发现:LDL被动脉壁细胞氧化修饰后具有促进动脉斑块形成得作用,氧化得LDL就是最重要得致动脉粥样硬化因子,就是损伤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得主要因子,氧化得LDL 不能被正常LDL受体识别,而易被巨噬细胞得清道夫受体识别,而快速被吞噬、摄取,促进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HDL可运载血中胆固醇到肝脏,因而可以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得沉积。

海绵状血管瘤病理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海绵状血管瘤病理介绍 导语: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静脉血管畸形,充满血液形成的一种肿瘤,它会压迫周围神经,形成毛细血管瘤,这样会让所处部位组织严重变形,直接影响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静脉血管畸形,充满血液形成的一种肿瘤,它会压迫周围神经,形成毛细血管瘤,这样会让所处部位组织严重变形,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但是一般在生活当中,人们对于这种疾病的常识,并不认识和了解,所以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海绵状血管瘤的一些临床表现,以及病理因素。 1.临床表现 海绵状血管瘤该类血管病变的特点为出生时即已出现畸形。病变大多发生于头面部、口腔粘膜、四肢、肝脏、脊柱及其他部位。临床上显著特点是往往与周围肌肉(横纹肌)关系密切。表现为肌肉内或肌束间的血管畸形。而四肢等部位发生的病变由于血管“瘤体”的构成上的差别可表现为海绵状血管畸形,或具有蜂窝状的血管畸形。绝大部分均表现为随着患者年龄增大而缓慢增大、增厚的病灶,极少数患者出现相应神经受压的疼痛症状。而大多数均无不适症状。以头面部病变为例,海绵状血管畸形位于深部者往往仅出现软组织肿块,有时大时小的现象。病灶位于较浅者可出现暗红色、蓝色、紫色结节样外观。部分患者会主诉摸到病灶内的硬性颗粒。头面部发生的患者可出现相应部位的肿胀,如舌体肿胀,腭部、咽侧、颊粘膜都是好发部位。在患者兴奋、恼怒时病灶会明显增大。病变位于四肢者少数伴有疼痛、肿胀。两侧不对称,患侧肢体增粗。静脉畸形往往表现为弥散的多点状、网状扩张的静脉,表面皮肤可见蓝色、紫色病灶,四肢部位通常显示蜂窝状结构。患者不慎外伤时可出现较多的出血,继发感染时常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肝海绵状血管瘤疾病研究报告

肝海绵状血管瘤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肝海绵状血管瘤 所属部位:腹部 就诊科室:肝病,外科,肝胆外科 病症体征:肝腹水,吞咽困难,食欲不振,阻塞性黄疸 疾病介绍: 什么是肝海绵状血管瘤?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怎么回事?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除皮肤和黏膜外,肝 脏是海绵状血管瘤的最好发部位,可单发或多发,有蒂或无蒂,多见于肝脏表面,其体积从针尖至核桃或儿头大小,严重者可占据整个肝脏,向腹部明显膨出,肿瘤质地柔软,切面呈蜂窝状,内充满血液,有弹性,可压缩,肿瘤初发 生时不产生任何症状,逐渐长大后因压迫周围脏器引起一系列症状,也可导致 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随着瘤体逐渐增大,若不予治疗,可发生破裂引起大出血 的危险 症状体征: 肝海绵状血管瘤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肝海绵状血管瘤有哪些症状的 详细介绍: 本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病史可追溯到多年以前,根据临床表现分为: 1.无症状型此型占绝大多数(80%以上),终身无任何感觉,多在健康体检 常规行B超检查或行腹部手术时意外地被发现。 2.有症状型通常肿瘤直径超过4CM以上时,可出现症状,常见的症状有: (1)腹部包块:半数以上患者有此体征,包块有囊性感;无压痛,表面光滑 或不光滑,软硬不一,随呼吸上下移动,有的在包块部听诊可听到传导的血管 杂音。 (2)胃肠道症状:可出现右上腹隐痛和不适,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嗳气,食后胀饱和消化不良等。 (3)压迫症状:肿瘤压迫食管下端,可出现吞咽困难;压迫肝外胆道,可出 现阻塞性黄疸和胆囊积液;压迫门静脉系统,可出现脾大和腹水;压迫肺脏,可 出现呼吸困难和肺不张;压迫胃和十二指肠,可出现消化道症状;等等。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一般不难,绝大多数可通过无症状,无肝炎史,AFP (-),结合2个或2个以上的典型影像学表现而确诊。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上课讲义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 改变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 首都医科大学陈瑞芬 一、概述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常见的重要疾病。在我国和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第一位。 动脉硬化症是一组动脉疾病的统称,指动脉壁增厚、硬化、弹性减退,这些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症、动脉中膜钙化以及细动脉硬化症。动脉粥样硬化是指管壁表面的内膜柱出现大小不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细动脉硬化,主要表现在细动脉出现玻璃样变。动脉中层钙化在我国较少见,病变主要发生在肌型动脉,以中层钙化为特征,常见于老年人。细动脉硬化症常见于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 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主要累及大、中动脉。我国 AS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见于中、老年人,以 40 ~ 50 岁发展最快。 二、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发病 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发病危险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一)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的异常增高。胆固醇在血浆中主要表现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 (LDL)、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胆固醇),LDL、VLDL(坏胆固醇)的水平持续升高与 AS 的发病率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胆固醇) 水平的降低与 AS 的发病率呈正相关,LDL和VLDL是判断AS和冠心病的最重要指标。

研究发现:LDL被动脉壁细胞氧化修饰后具有促进动脉斑块形成的作用,氧化的LDL是最重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因子,是损伤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主要因子,氧化的LDL不能被正常LDL受体识别,而易被巨噬细胞的清道夫受体识别,而快速被吞噬、摄取,促进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HDL可运载血中胆固醇到肝脏,因而可以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高密度脂蛋白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它的降低是临床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之一。 (二)高血压(hypertension) 统计显示:高血压患者与同年龄、同性别的无高血压者相比,AS的发生率高4倍,高血压患者AS发病早,且病变严重。机理为高血压使血流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压迫和冲击作用较大,引起内膜损伤,内膜对脂质渗透性增强,高血压患者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应较正常人更低,才可防止AS发生。 (三)吸烟 吸烟是心肌梗死的主要独立的危险因子。主动吸烟及被动吸烟均可以损害血管内皮的舒张功能,内皮舒张是动脉健康的标准。吸烟使血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内皮细胞缺血缺氧性损伤。吸烟使血中LDL易于氧化,氧化的LDL促进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迁入内膜下并转化为泡沫细胞,引起AS。 (四)继发性高脂血症 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甘油三脂和 VLDL 水平明显增高, HDL 水平较低;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高胰岛素水平可促进血管壁的平滑肌增生,与血中的 HDL 呈负相关;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肾病综合征可引起高胆固醇血症,使血浆 LDL 明显增高。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不典型影像表现和病理对照分析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不典型影像表现和病理对照分析 发表时间:2019-05-28T14:10:03.2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0期作者:张效敏1,2 芦瑞萍1 海秀玲1 姜怡邓2 [导读] 因此科学、合理、有效的了解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对提升该病的诊断准确率和后期治疗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银川 750004)(2 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 750004)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不典型影像表现。方法:选取本院感染疾病科收治的108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分析其不典型影像表现。结果:从检查效果来看,MRI检查巨大血管瘤、离心性强化血管瘤的检出率分别为61.11%和28.70%高于CT检查(45.37%、27.78%);而CT检查多发液平面血管瘤、带蒂血管瘤及肝血管瘤检出率分别为10.17%、10.19%和6.48%高于MRI检出率(5.56%、2.78%、1.85%)两组差异显著(P<0.05)。从CT检查来看,共检出49例,其中30例为单发,19例为多发,病变直径在50~145mm,有12例患者带有明显的斑点状钙化。结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表现形式在不同的条件下组织学结构有差异,因此科学、合理、有效的了解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对提升该病的诊断准确率和后期治疗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不典型影像表现;病理对照【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0-0034-02 Atypical imaging findings and 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 Zhang Xiaomin 1,2, Lu Ruiping 1 Hai Xiuling1, Jiang Yideng2 1.General Hospital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04; 2.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04,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typical imaging findings and pathological comparison of 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08patients with 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our hospital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atypical imaging findings and case-control. Results effect, the large hemangioma was detected by MRI (62.04% or 29.63%), the cases of hepatic hemangioma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T (45.37%), while the CT examination (10.19% 10.19% 6.48%) detected the extraneous enhanced hemangioma and the multiple fluid plane hemangioma. The value of pedicled hemangiom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RI (5.56%, 2.78%, 1.8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0. 05). According to CT examination, 49 cases were detected, of which 30 cases were single, 19 cases were multiple, and the diameter of lesion was found in 19 cases. Between 50~145mm, there were 12 patients with obvious dotted calcification.Conclusion The imaging manifestations of 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 have different histological structure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refore,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aging findings of 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post-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Has good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 Atypical imaging findings; Pathological control 通常情况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的发生对象多以成年人群为主,且多为单发,生产缓慢,属良性肿瘤。发生率大约在0.4~0.7%左右。该病的临床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会随着肿瘤大小、发生部位、生长速度、患者全身情况及肝组织损害程度的变化而变化[1]。因此准确了解病理情况和影像表现,对临床治疗极有价值。借此,本文将选取本院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它的不典型影像表现和病理对照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符合《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诊疗标准》[2]相关纳入标准的108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作为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0月;患者中男68例,女40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47.4±5.0)岁。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与MRI检查。 1.2 检查方法 1.2.1仪器设备所有患者均予以美国GE公司生产的GEs8彩超仪平扫及增强检查;扫描参数:准直器宽度为0.625mm*64层,管电流380mA,管电压120kV,层厚5mm,层间距5mm。 1.2.2影像检查方法在增强扫描前先将流率为3ml/s的碘普胺(37.mgI/ml)100ml注入患者肘前静脉,行三期扫描,其中动脉期扫描时行Smart prep对比剂跟踪技术,在腹主动脉扫描时,特别是当CT达到或超过腹主动脉扫描时所设阈值(150HU)时行触发扫描,静脉期扫描为65~70s,延迟期为180s。将重组图像层厚设置为0.625mm定值,行多平面重组(MPR)处理。 1.2.3临床资料和影像分析所有临床资料和影像分析资料均由2名放射科医师和1名有多年从业经验的病理科医师对影像资料与临床资料进行处理,影像资料的内容包括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发病部位、大小、形态、平扫密度/信号特征和增强后的强化方式等。 2.结果 2.1 108例患者CT与MRI检查情况对比 从检查效果来看,MRI检查(61.11%、28.70%)时检出巨大血管瘤、肝血管瘤的例数高于CT检查(45.37%、27.78%);而CT检查(10.19%、10.19%、6.48%)检出离心性强化血管瘤、多发液平面血管瘤、带蒂血管瘤高于MRI检查(5.56%、2.78%、1.85%)。(P<0.05)。详见表。 表 108例患者CT与MRI检查情况[n(%)] 2.2 巨大血管瘤

乳腺纤维瘤病理有哪些,如何诊断

仁爱乳腺病https://www.360docs.net/doc/30193260.html, 不孕https://www.360docs.net/doc/30193260.html, 发布 乳腺纤维瘤病理有哪些,如何诊断 乳腺纤维瘤病理有哪些?大体形态肿瘤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在3cm以内,表面光滑、结节状、边界清楚、质韧、有弹性,似乎是有包膜、而其实无真正的包膜,瘤体切面一般呈灰白色,与正常乳腺组织相似.乳腺纤维瘤病理有哪些?下面由仁爱医院乳腺科专家为大家详细介绍. 乳腺纤维瘤病理有哪些? 1.大体形态肿瘤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在3cm以内,表面光滑、结节状、边界清楚、质韧、有弹性,似乎是有包膜、而其实无真正的包膜,瘤体切面一般呈灰白色,与正常乳腺组织相似.肿瘤中含上皮成分较多时,其切面略呈棕红色.管内型(向管型)及分叶型腺纤维瘤的切面常呈粘液样光泽,并有大小不等的裂隙. 围管型腺纤维瘤的切面呈颗粒状.囊性增生型腺纤维瘤的切面常见小囊肿. 2. 镜下观察根据肿瘤中纤维组织和腺管结构的互相关系,分为五型. (1)向管型(管内型) ---主要为腺管上皮下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肿瘤.病变初起时先有导管和腺泡上皮下的纤维组织增生变厚,逐渐向乳管突出,而后挤压管腔,并逐渐演变,终至瘤化,此型病变范围广泛,可累及一个或数个乳管系统.累及的组织除乳管和腺管外,上皮下的平滑肌组织亦有增生,但无弹力纤维,间质中常有粘液样变. (2)围管型(管周型) ----腺纤维瘤病变主要为腺管周围弹力纤维层外的管周结缔组织增生,弹力纤维也参予肿瘤形成,但无平滑肌,亦不呈粘液样变性.乳腺小叶结构部分或全部消失,腺管弥漫散布.增生的纤维组织围绕并挤压腺管,使之呈腺管状.纤维组织致密,常呈胶原样或玻璃样变性,甚至钙化,软骨样或骨化. (3) 混合型腺纤维瘤一个肿瘤中同时存在向管型和围管型腺纤维瘤两种病变者. (4) 囊性增生型纤维腺瘤为乳腺内单发肿块,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可有包膜.肿瘤由腺管上皮和上皮下或弹力纤维外结缔组织增生而成.上皮病变包括囊肿、导管上皮不同程度的增生、乳头状瘤病、腺管型腺病及大汗腺样化生等.上皮细胞和纤维细胞无异形. (5)分叶型纤维腺瘤(巨纤维腺瘤)多见于青春期和40岁以上女性,瘤体较大,基本结构类似向管型纤维腺瘤.由于上皮下结缔组织从多点突入高度扩张的管腔,又未完全充满后者,故在标本肉眼观察和显微镜检查时皆呈明显分叶状.本型与向管型的区别在于分叶型瘤体大、有明显分叶,与叶状囊肉瘤区别在于,后者常无完整包膜,间质细胞有异形,可见核分裂.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表现和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海绵状血管瘤22例,10例行CT检查,16例行MRI 检查。结果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无明显占位效应。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钙化占72.7%,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 T2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结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结合CT和MRI可明确诊断。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脑肿瘤;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ntraeranial cavernous angioma,ICA)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发病率仅次于动一静脉畸形。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颅内IC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22例颅内型ICA患者,男16例,女6例,年龄11~76岁。临床无特异表现,其中以运动和感觉障碍(8例)等为主要症状。10例行CT检查,16例行MRI检查。CT机使用飞利浦MX8000 dual CT扫描机,常规头颅轴位检查,层厚8-10mm。增强扫描对比剂用碘海醇,剂量1ml/kg体重,流率3.0 ml/s,注药后延迟18秒扫描。MRI检查使用东软SUPEROPEN 0.35 T开放式永磁型磁共振,采用SE序列,梯度回波等。MRI增强检查对比剂为Gd-DTPA,剂量为0.2 mmol/kg体重,注药后即行常规矢状位、冠状位、横断位检查。成像参数:TlWI:TR 360ms,TE 11 ms;T2WI:TR 6090ms,TE 192ms,层厚5-9mm,间距1mm。 2 结果 8例CT增强扫描发现3例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其余无强化。本组中16例行MRI检查,其中5例为CT检查后又行MRI检查确诊,多数病灶表现为混杂Tl、T2信号,呈“桑葚状”,其中12个病灶在稍长T2信号周边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包绕,周边多呈长T2信号区。有5个病灶瘤周可见出血。增强后示病灶为不规则轻度强化,内部信号不均匀,多呈絮状、斑点状,但无明显占位效应,有1例周围脑组织有萎缩征象。 3讨论 3.1 发生与病理颅内型ICA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是先天性的血管发育异常[1],是由微动脉延伸出来的血流缓慢的大小不等的血管窦构成,而且病理学检查也证实了瘤内血管窦的存在,窦间没有正常的脑组织,而有神经纤维分隔。血管窦壁由单层上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组成,组织学上缺少肌层和弹力层,没有明显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易发生出血。玻璃样变、纤维化、血栓形

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诊疗方案doc资料

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诊疗方案

精品文档 庄河市中医医院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多数发生在一侧乳房,肿块多发单发,以乳居外上象限多见; 2)肿块呈卵圆形,大小不一,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活动度大不与周围组织粘连,无疼痛和触痛,生长缓慢,不会化脓溃烂,与月经周期无关; 3)好发生青少年女性; 4) 钼钯X线摄片,彩超等检查,可帮助诊断; 5)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1)好发于青年女性,高发年龄20~25岁,其次为15~20岁和25~30岁; 2)一般为单侧,单发,直径1~5cm,亦可单侧或双侧多发; 3)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无疼痛,少数患者有微痛,肿块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结节,质地坚硬,表面光滑,活动性好; 4)彩超:呈弱回声无射,边界清晰,此不回声不均质; 5)乳腺X光钼钯摄片:不显影或者是淡淡的圆形或椭圆形,阴影,边缘光滑,个别的可见良性钙化。 (二)证侯诊断 1、肝气郁结证肿块较小发展缓慢,不红不热,不觉疼痛,推之可移,伴胸闷叹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2、血瘀痰凝证肿块较大,坚实本硬,重坠不适,胸胁牵痛,烦闷急躁,或有月经不调,痛经,舌质暗红,苔薄腻,脉弦滑或弦细。 二、治疗方案: (一)术前治疗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肝气郁结证: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 2)血瘀痰凝证:治法:疏肝活血,化痰散结,推荐方药: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 2、外治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外贴,7天换药一次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海绵状血管瘤在人体上的表现

海绵状血管瘤在人体上的表现?医师表示海绵状血管瘤是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婴儿时期,好发于女性,多呈青紫色鼓包的现象。海绵状血管瘤顾名思义,就是由于血管畸形并且呈现海绵状。海绵状血管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理,患了海绵状血管瘤会使皮肤凸起但基本未有颜色的改变,海绵状好发的部位一般都是头部、四肢、及颈部。接下来医师详细介绍海绵状血管瘤表现出人体的症状。 海绵状血管瘤在人体上的表现?除常见于皮肤皮下组织外,偶见于粘膜下,也可发生在肌肉、骨骼和内脏器官内。上、下颌骨的海绵状血管瘤发病率虽不高,但应予重视,当血管瘤受外界刺激时,可引起血管周围组织炎性反应,患者自觉皮肤发热、肿胀、疼痛,或在病灶表面发生破溃。 有血栓或静脉石形成时,也可出现局部疼痛,疼痛往往为一过性,短则一天,长则数周,以后自行缓解。在受外伤或表面破溃感染时,可引起出血危险。多数海绵状血管瘤是局限性的,少数弥漫地累及大片组织,如四肢的海绵状血管瘤,是血管瘤治疗中的难点。成人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较为明确,可在婴幼儿期到青少年期发现,多数表现为较稳定而缓慢的发展过程。 海绵状血管瘤几乎全身任何部位都可以发生,以四肢、面颈部、躯干较常见,骨骼、肝、脾、胃肠和其他内脏易可生长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根据其深度不同表现症状也不同,如位于皮下组织,表现高出皮肤隆起包块,皮肤呈紫色,触之柔软,包块如海绵状或面团的感觉,界限不太清楚或与皮下组织有明显界限,压之有压缩感,包块大小有时随体位改变有变化,增大或缩小。位于深部肌肉组织的海绵状血管瘤,表现局部肿胀,患肢粗,皮肤色泽正常,触之无明显包块,局部柔软有压缩感。血管瘤患处有酸胀沉重感。有时累及神经受压迫,有疼痛感,患处肌肉无力。海绵状血管瘤无论是局限性的或是弥漫性性的都不会自动消失。 南昌长峰医院-江西政府扶持医疗机构,拥有强大的医疗团队和新的技术设备。医院特色技术:高频电凝微创治疗、彩超引导下微创治疗、复合窄光谱光动力等治疗方法,在治疗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等血管瘤疾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同时也受到了界内和众多痊愈患者的一致好评和肯定。多年以来严格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并且从“十二五”医改规划要求以来,我院严格要求,按照卫生部的指示,在一步步的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同时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我院一直秉着“踏踏实实办院、勤勤恳恳做事”的原则,不断发展着自己的品牌形象。同时我院拥有强大的医疗团队和新的技术设备,是一所集临床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血管瘤医院。 海绵状血管瘤在人体上的表现?以上就是关于这个问题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广大海绵状患者及家长朋友们有所帮助。一旦发现是海绵状血管瘤的表现,要及时就医诊断,及早治疗,这样才能更好的治愈海绵状血管瘤。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 首都医科大学陈瑞芬 一、概述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常见的重要疾病。在我国和欧美等一些发达 国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第一位。 动脉硬化症是一组动脉疾病的统称,指动脉壁增厚、硬化、弹性减退,这些疾病包括: 动脉粥样硬化症、动脉中膜钙化以及细动脉硬化症。动脉粥样硬化是指管壁表面的内膜柱出 现大小不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细动脉硬化,化在我国较少见,病变主要发生在肌型动脉,化症常见于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 及大、中动脉。我国AS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最快。 二、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发病 主要表现在细动脉出现玻璃样变。动脉中层钙以中层钙化为特征,常见于老年人。细动脉硬 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主要累,多见于中、老年人,以40?50岁发展 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发病危险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一)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异常增高。胆固醇在血浆中主 要表现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胆固醇),LDL、VLD(坏胆固醇)的水平持续升高与AS的发病率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胆固醇)水平的降低与AS的发病率呈正相关,LDL和VLDL是判断AS和冠心病的最重要指标。 研究发现:LDL被动脉壁细胞氧化修饰后具有促进动脉斑块形成的作用,氧化的LDL 是最重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因子,是损伤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主要因子,氧化的LDL 不能被正常LDL受体识别,而易被巨噬细胞的清道夫受体识别,而快速被吞噬、摄取,促进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HDL可运载血中胆固醇到肝脏,因而可以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

病理大体描述

1. 心肌褐色萎缩 (1)心脏体积减少,重量下降,横径变细 (2)心尖变尖 (3)表面冠状A蜿蜒迂曲 (4)切面心壁变薄,呈褐色(固定时间过长,呈浅灰色) 2.肾盂积水 (1)肾体积明显增大,成尿囊状,呈灰白色 (2)肾盂高度扩张,内充满透明液体 (3)肾实质因高度扩张,而萎缩皮质变薄,严重时壁薄如纸,失去功能,不产原尿。 3. 颗粒性萎缩肾 (1)肾体积减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暗 (2)表面弥漫分布呈细颗粒状,凹凸不平 (3)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界限不清,可见小BV眦开 (4)肾盂处脂肪组织填充性增生(以保持脏器形状) 4. 脑积水 脑脊液循环障碍,侧脑室积水、扩张,脑实质变薄(长期压迫)。 5. 子宫妊娠肥大 体积增大,平滑肌增生。 6. 前列腺肥大 体积增大,左右不对称,表面不光滑。切面见实质性(平滑肌、纤维)和囊性(腺体)增生。由于腺体和纤维均增生,故切面可见编织样结构之间包绕一些岛,似结节状,并有扩张的腺管形成大小不等的腔隙。 7. 肝脂肪变性 (1)肝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2)边缘变钝,被膜紧张 (3)表面和切面均为浅黄色,质腻,质如泥块 8. 心脏高血压病 (1)心脏肥大如牛心,重量增加,呈靴形

(2)心室扩张,心肌灰白色,切面室壁增厚(>1.2cm),乳头肌和腱索变粗、扁平。 (3)瓣膜无明显变化 9. 淋巴结结核(干酪性) (1)淋巴结肿大粘连成团。切面正常结构不清,失去光泽 (2)淋巴结内可见灰黄质地松脆的干酪样坏死灶,呈豆腐渣样 10. 坏疽 脚坏疽切除标本。足趾呈污秽黑褐色,干燥,坏死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 11. 脑液化性坏死 大脑切面可见灰质内针尖大小的囊腔,为液化坏死灶。 12. 骨结核 指关节结核,干酪样坏死物质排出形成窦道。窦道周围皮肤坏死形成溃疡,其内可见污秽坏死物,边缘整齐,底部平整,为新生的瘢痕组织,坏死周边皮肤白色皱缩状。 13. 肠套叠 小肠套叠,套入的肠管呈黑褐色,肠壁结构模糊。 14. 肝淤血 肝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边缘圆钝。切片可见灰褐色条纹与灰黄色条纹相近,形似“槟榔”,称之为“槟榔肝”(nutmeg liver). 15.肺淤血 肺脏体积增大,边缘钝而饱满,切面呈黑褐色,上轻下重,重的区域肺组织可实变。 16.脾淤血 脾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表面、切面为暗红色。 17.肺膜下出血 表面及切面均可见不规则片状的出血灶,颜色暗红,界限不清。 18.脾破裂出血 脾脏体积增大,被膜破裂,破裂处可见脾脏结构不清,呈黑褐色。可见多处片状灰褐色出血区。 19.脑出血 切面内囊区可见黑褐色片状出血区,周边不规则,并破入左侧脑室。脑室内可见凝血块。 20.肺梗死(出血性梗死)

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 导语: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中老年疾病就是心脑血管疾病了,那么动脉粥样硬化也是其中比较常见的血管疾病,这种疾病长期会影响我们身体的血液循环 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中老年疾病就是心脑血管疾病了,那么动脉粥样硬化也是其中比较常见的血管疾病,这种疾病长期会影响我们身体的血液循环,对于一些血管内部的脂质长期滞留在我们的血管内部,久而久之就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应该了解疾病病理,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正常动脉的内膜附有一层内皮细胞,是非常光滑的,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之前,常见有内皮细胞损伤或剥脱,内膜通透性增加,少量脂质得以入侵,在动脉内膜形成数毫米大小的黄色脂点或长度达数厘米的黄色脂肪条纹,此期称脂质条纹期。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常见于青年人,其特征是内膜的平滑肌细胞呈灶性积聚,细胞内外有脂质沉积。脂质成分主要是胆固醇和胆固醇酯。 由于脂质条纹属平坦或稍高出内膜的病变,故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在机体内外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脂质条纹可自然消退、稳定不变或发展为斑块。随着病情进展,单核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大量增生,吞噬脂质增多,吞噬细胞或泡沫样细胞也增多,并逐渐崩解形成细胞之间脂质的较多集聚,随着脂质的不断沉积和结缔组织的大量增生,脂点、条纹逐渐融合成片,更加明显地向内膜表面隆起,形成黄色的粥样斑块,周围纤维组织也逐渐增多,并在斑块表面形成纤维帽,此期即纤维斑块期,为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最具特征性的病变。 粥样斑块突入管腔可引起狭窄,脂质池内聚集的大量脂质,逐渐坏死、崩解。其中除胆固醇外,还有胆固醇结晶、中性脂肪、磷脂和崩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第三脑室海绵状血管瘤:一篇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第三脑室海绵状血管瘤:一篇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摘要 背景 尽管海绵状血管瘤可以在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位置,第三脑室海绵状血管 瘤只有29例病例报导(包括我们在内)。在这篇病例报告中,我们讨论了第三脑 室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预后。 病情介绍 患者,女,64岁,因“突发意识水平减退”收入急诊室。脑部影像学检查显示 第三脑室多分叶状出血块。病变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被切除,病理诊断为海绵状 血管瘤。术后,病人由于下丘脑损伤而后有短暂的神经功能缺损,直至术后2 月余才恢复到正常状态。在29篇文献回顾中,病人的平均年龄为40岁,女性比 例稍高(女性/男性)。大多数病人有颅内压增高的占位效应,只有一例患者没有 明显症状。 完全手术切除被用于81%的病例中。大约80%的病人变得无症状或者由原来的症 状有所改善。死亡率大约为6.9%,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水肿。 结论 正如之前文献所报导的那样,在手术切除第三脑室后预后良好。因此,第三脑室 海绵状血管瘤倾向于生长迅速并导致占位效应,手术切除是其的治疗选择。 背景 海绵状血管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任意部位的血管错构瘤。由于CT和MRI 的使用增长,更多的海绵状血管瘤最近被发现。然而,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不常见,其发生率占所有海绵状血管瘤的2.5到10.8%。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发生的区域是侧脑室,侵犯第三脑室并不常见。基于pubmed的文献,只有29篇关于第三脑室海绵状血管瘤被报导。我们呈现一个第三脑室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例,我们通过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病灶。另外,我们也回顾先前的病例报导,讨论他们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病情介绍 患者,女,64岁,因“突发意识水平减退”收入急诊室。除了间歇

认识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与预后

认识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与预后 *导读: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血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显。大多数静脉畸形呈海绵状,故名。病变除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可发生在粘膜下,肌肉甚至骨骼。海绵状血管瘤如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招致严重失血的危险,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骨骼特别是下颌骨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严重出血甚或致命的报道。…… 海绵状血管瘤概述 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血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显。大多数静脉畸形呈海绵状,故名。病变除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可发生在粘膜下,肌肉甚至骨骼。海绵状血管瘤如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招致严重失血的危险,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骨骼特别是下颌骨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 严重出血甚或致命的报道。 临床表现 位置较表浅的海绵状血管瘤,局部皮肤膨隆,高低错落,起伏不平,皮面微现蓝色或浅紫色,曲张盘旋的血管隐约可见。海绵状血管瘤位置较深而不波及皮肤者,除局部显现形态不规则的轻、中度膨隆外,肤色并无明显改变。海绵状血管瘤也可见于粘膜下

层,粘膜表面呈暗蓝色改变。肿物有压缩性,其体积大小可随体位改变而发生变化。触诊检查有似蠕虫盘绕聚集之感,或可扪出颗粒状静脉石存在,X线照片也可显现静脉石,此乃血栓机化钙盐沉着而形成。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头、面、颈部,四肢、躯干次之。除常见于皮肤皮下组织外,偶见于粘膜下,也可发生在肌肉、骨骼和内脏器官内。多在出生时即已发现,或起病隐伏而难以准确追溯发病年月。海绵状血管瘤还可发生于肌肉组织内,称为肌间血管瘤,以股四头肌最常累及,易被误诊;有时累及骨骼,表面粗糙不平,如虫咬状,累及骨髓腔者,X片中可见骨小梁被破坏后的多腔空泡样征象。上、下颌骨的海绵状血管瘤发病率虽不高,但应予重视,有时因拔除一个松动的牙齿可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当血管瘤受外界刺激时,可引起血管周围组织炎性反应,患者自觉皮肤发热、肿胀、疼痛,或在病灶表面发生破溃。有血栓或静脉石形成时,也可出现局部疼痛,疼痛往往为一过性,短则一天,长则数周,以后自行缓解。在受外伤或表面破溃感染时,可引起出血危险。多数海绵状血管瘤是局限性的,少数弥漫地累及大片组织,如四肢的海绵状血管瘤,是血管瘤治疗中的难点。成人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较为明确,可在婴幼儿期到青少年期发现,多数表现为较稳定而缓慢的发展过程。关于海绵状血管瘤的本质仍然存有争议,近年来的研究日益倾向于其性质为先天性的血管畸形,因此,畸形的血管结构与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可以解释包括浸润骨骼在内的许多现象。但这一结论与许多传统观察不一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表现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年'月第11卷第5期? 459* 博硕论坛?论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表现 谷礫,滕艳华,姜文平,郭英瑜,于清太 作者单位!13/000松原,吉林油田总医院核磁科 作者简介:谷谦(1981-),女,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医学影像学。E-mail:15681248@https://www.360docs.net/doc/30193260.html, [摘要]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表现,分析磁共振成像(M R I)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 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〇〇9$1 ~ 2017-01该院收治的12例经手术证实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 M R I表现。结果12例患者T I W I呈等及略低信号,T2W 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全部呈明显强化,病灶呈哑铃 状,边界清晰,颈内动脉受包绕,邻近脑组织受压,未出现水肿信号。结论M R I在诊断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 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3806(2018)05 -0459 -03 doi:10.3969/j. issn. 1674 -3806.2018.05.14 MRI diagnosis of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cavernous sinus Department of Magnetic Resonance,Jilin Oilfield Hospital,Songyuan 138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cavernous sinus, and to analyze t he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 R I)in diagnosis of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cavernous sinus. Methods M R I findings of 12 patients with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cavernous sinus who were operated 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9 to January 2017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In the showed equal and slightly low signal,and T2W I showed high signal. The results of enhanced scan showed obvious hancement ,lesions in dumbbell shape with clear boundary,internal carotid artery wrapped,adjacent brain t compression,and no edema signals. Conclusion M R I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cavernous hemangi- omas in the cavernous sinus. [Key words]Cavernous sinus;Cavernous hemangioma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 R I)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是颅内脑外型海绵状血管 瘤,发病率低,临床少见,术前误诊率高,易导致术中 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术前进行准确的 诊断非常重要[1]。本文回顾性分析12例手术证实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 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 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9-01 ~ 2017-01收治的经手术证实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共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39 ~ 63岁,经手术确诊为海绵 窦海绵状血管瘤,均于术前进行MR头部平扫及增 强扫描。临床表现: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单侧 视力减退、复视、面部麻木、头痛、眼球运动障碍、视 野缺损。1.2 MRI检查方法使用美国B E公司Signa HDx 3.0T MR扫描仪,HDNVHead线圈。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扫描范围包括脑实质。常规行T1WI、T2W I 轴位扫描,部分患者进行冠状位及矢状位扫描。层厚 6 mm,层间距 1mm,视野 240 m m X240 mm。T1W I tra cor,TR3 000 ms,T E24 ms,层厚 5 mm,层间距 1mm,矩阵 320 x192,激励次数 1。T2WItracor,TR 4 800 ms,TE 100 ms,层厚 5 mm,层间距 1mm,矩阵 320 X224,激励次数1。随后行增强扫描,静脉注射 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0860002),0. 1m m〇l/kg,流速 2 ml/s,包括矢状面、冠状面、横轴面扫描。增强T1WI ta sag cor,TR3 000 ms,TE 24 ms,层厚 5 mm,层间距 1mm,矩阵320 x192,激励次数1。由2名经验丰 富医师共同阅片,对图像进行整理分析影像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