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自动化与政府管理的创新-最新范文

办公自动化与政府管理的创新-最新范文
办公自动化与政府管理的创新-最新范文

办公自动化与政府管理的创新

办公自动化与政府管理的创新办公自动化与政府管理的创新――对准知识管理的OA内容摘要:变革中的组织结构、变化的人,转瞬即逝的技术与一用即弃的设备,OA怎样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我们的工作怎样才真正具有价值?本文试图探讨围绕前沿热点话题“知识管理”展开对技术与管理的关系、知识管理在管理创新中的作用与意义、管理创新的征象问题的讨论。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办公自动化实践中的最大不足是忽视了技术与管理的结合部,缺乏围绕信息技术的管理新思想和新理论的创新。管理创新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对知识管理的探讨是信息时代管理创新理论的立足点。办公自动化管理知识经济制度创新一、技术还是管理?对于一个社会,管理和技术同等重要,但技术和管理的结合部比二者更重要。这是最新的“知识经济”理论提出的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创见。它明确地表达了这样一种一直被混淆的观点:人类的首要和终极目标不是为了追求技术而是为了追求知识,知识只有在具有创新能力的情况下才能被获得。此外,现实的情形是,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本身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人们可以买到技术但却不能仅靠金钱买到效率,(我们有太多的用钱堆砌起来的信息系统,在那里人们见惯了高技术与低效率畸形并存)。但尽管世人对技术成果必须经由管理创新才能发挥作用不持异议,但如何使技术成果特别是信息技术成果实现管理创新却是令所有人困惑的问题,而“知识经济”理论所提出的“知识管理”的探讨,令人信服地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之处与核心精神。二、知识与创

新在信息技术时代,知识与创新具有怎样的特征与意义?美国《福布斯》杂志1998年4月22日题名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文章1很好地阐述了这一论题。主要内容如下:(一)信息技术时代的“知识”知识与信息文章指出,知识不同于信息,并且,“知识的首要目标不是技术”。在信息技术时代知识的具体涵义和目的是: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促进创新。其产生的过程及在信息时代的运用的具体目的是“信息与人类认知能力的结合才导致了知识的产生。它是一个运用信息创造某种行为对象的过程,这正是知识管理的目标”。无形资产胜于有形资产知识可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正是隐性知识对发展具有潜力,但是目前能管理隐性知识的技术却很少,知识管理的创造性就是体现在使隐性知识发挥巨大潜力的过程中,知识管理要开发提供处理隐性知识的技术“把隐性和显性知识进行处理用一种适合于用户和商业环境的方式表现出来”。从上述意义而言,在信息技术时代,人们将重视无形资产更甚于有形资产。(二)知识管理关于知识管理的概念文章提出了如下几点特征:知识管理不是信息管理,其重点不是“技术和信息的开发”,而是“个人创新和集体的创造力”;知识管理“不是一门技术而是各种可行解决办法的一种综合”,“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属于管理经营范畴,其实施在于建立激励共享知识的机制,培养集体创造力。作者特别指出“创新和创造能力属于经营过程,但是以前几乎没有那个公司持这种观点”。三、知识管理与管理创新(一)成就与反思自1985年以来,我国制定了办公自动化建设与发展的国

家规划,政府各部门开始了大规模的信息技术的引进和信息系统的建设的进程。1996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开始制定《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显示了我国为在下个世纪初的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发展中走在前列而为之奋斗的决心。此后,在这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政府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经过了奠基、初创的阶段,已进入成熟期,然而,办公自动化的建设是否在实质上提高了我国政府的管理效率?在那些具体的方面提高了效率?在那些方面没有?从投入与产出的分析来看,目前的办公自动化建设是有效益的还是低效益的?我们应当如何评价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效益,包括当前的和潜在的效益?上述问题很少被认真提出,而且也很难回答。众所周知,我国的办公自动化是靠技术设备的配置为主体,而不是以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特别是管理方案的创新为支撑点。以这样的方式实行的办公自动化是高投入和低产出的。目前我国政府的办公自动化的效益既没有被重视也没有被普遍地进行评估。在政府管理领域内缺乏新理论和新思维。不容否认,我们对上述问题尚未能作出科学和明确的回答。特别是当研究的领域不仅仅涉及纯技术层面而且涉及到政府管理以及其间的复合关系时。对于在政府领域内,如何使技术与设备的投入转化为效益成果,当前特别需要各领域专家作跨学科的综合性的探索与创造性的思维。从国际的经验来看,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经过管理的创新。前述知识管理就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复杂问题的切入点,是任何变革都必须具有的理论准备。(二)管理体制变革的征象人类社会仍处于前信息社会,在发达国家,为信息技术时代

所作的管理变革也只是初露端倪,但我们已经能够发现一些特定的征象,它们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变革:组织结构的改变由于信息传输方式的根本改变,建立在逐级上传下达方式基础上的传统金字塔式等级制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包括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正在逐步解体,有时可能会发生突变。七十年代,以阿尔文.托夫勒等为代表的未来学家对社会信息化特征作出过预测2,这些远见卓识的观察和判断以惊人的准确性预言,将产生符合时代节拍的新的组织形式,组织结构呈现出频率越来越快的不稳定性,非常规部门快速增长,职能部门依然存在,但越来越多为解决一个专门问题而一用即弃的小组在其中“时隐时现,快速来去。”新的组织形式将是暂时性很强、适应信很强、变化迅速的,充满着稍纵即逝的基本单位和流动性极强的个人。相应的信息系统体系的建设也应是具有灵活性和强适应性的体系,特别是它导致重要的观念改变:过去一直认为并强调人――机系统要适应人和机构的要求和工作特点,而现在,情况变得模糊了,人和系统要更多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性的特点,更具体的说,是人在改变、要求人作更多的改变。2工作岗位的流动与业务过程的多层面交互性组织结构的变化也会带来工作岗位的不稳定性。例如,今天美国的工作场所的非全日制工作岗位越来越多,同时,衡量工作结果的方式和观念也大大改变,目前已有3/4的比率的工作脱离了按“岗位付酬”的旧观念与旧制度,转而为按“业绩付酬”。传统官僚组织包括政府和大企业组织的科层制的典型特点是严格的专业分工、部门分工下的业务过程,在信息技术时代将大大改观,取而代之的方式是跨专业学科、跨部门

和跨地域的多层面的交互式业务过程。体现在软件开发方面,有大量的关于“群件”的产品出现,适合不同层面的交互性业务过程:一项设计或一个总体方案是由不同地域不同部门的人实时交互进行的,教师与他的学生动态、交互式完成授课,商家更多地与顾客群体一起在相互切磋的情况下完成交易。在所有这些活动的背后的支撑基础设施是环球信息网络。知识型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知识型工作人员需要领导但不承认等级”,这是被称为美国管理理论界的泰斗的彼得.德鲁克早在30年前就指出的。3他说,知识与任务而不是与等级相关,“任务决定一切而不是取决与姓名、年龄,或科目的预算,或从事这项任务的个别人的等级……所以知识必须象一个小组一样地组织起来,其中由任务来决定谁负责、什么时候、负责什么、负责多长时间”。(三)支持管理创新的系统特点由上述信息时代管理体制变革的征象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真正的管理创新必须是与这些变化相一致的,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特点:1灵活应变性无论是组织机构还是信息系统结构都应以灵活应变性作为主要性能指标,单纯数量上的增减并不能显示改革成就的主要性能。英国《经济学家》杂志1993年9月一期对美国政府改革的评论文章4中指出“改革需要策略变化,消减工作人员只是精简机构的短期设计,当时间到来时,需求会使机构增加,这种作法不甚明智”。同样的意见也可适用于我国今天的政府改革。开放交互性同样,业务变化以及相关的信息系统都以能适应和支持开放性和交互性为性能衡量指标。其长期潜在的好处是这样的系统和工作特点是促进知识交汇同时也是促进知识创新的。知识中心

性等级威权正在信息时代的面前逐步瓦解。知识威权重于等级威权。对以知识为中心的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支持是管理科学研究和信息系统构造的中心课题。与我国传统的尊重知识分子的观念不一样,知识分子只是一种身份,有时还演变为一种等级身份,而知识管理不重视等级身份重视的是知识,一切围绕知识组织起来,既不为等级所阻隔也不为专业所阻隔。围绕知识的任务一旦完成,组织的使命也就结束。所以,支持知识中心的组织机构或信息系统是最有创造性的系统。(四)知识管理系统与网络上述关于支持管理创新特征的系统,即具有知识管理能力的下一代办公自动化系统一定是一个基于Internet 的系统,正是因为只有在Internet上才具有支持我们所说的创新特征的充分能力:灵活应变、开放交互和知识中心性。现在正是需要我们对基于Internet网的“网上政府”或“网上办公管理”作前瞻性思考的恰当时机,需要实际地去预见其潜力和风险,作出我们的积极响应与对策。四政府与管理创新政府能够对管理创新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其主要作用不是拨款花钱而是建立促进思想和理论的制度创新机制。另外,政府本身也是管理创新思想理论的巨大源泉。例如,美国克林顿政府在93年起相继宣布了被称为“重塑政府”理论的改革总计划,报告中宣称,需要将政府带入信息技术时代,改革的核心是在政府领域内引入市场文化。。改革依据的理论大纲是奥斯本和盖布勒的《重塑政府》一书。其正式文件是副总统戈尔办公室于93、94年发布的三个重要文件5,《国家绩效评价报告:创造优异的领导与管理》、《国家绩效评价报告:政府服务的改革建议与行动》6、《国家绩效评

价报告:顾客至上――为美国人民服务的标准》7。上述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国多年来第一次出现趋近于收支平衡的局面。众所周知,美国近年来经济的良好态势主要是来自于两方面的成果:一是美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二是美国政府改革成功地减少了政府赤字,提高了政府效率。此外,美国企业界围绕信息技术也提出过很多相应的管理创新理论例如“重理”理论等,其作用都使技术方面的成果经由管理创新转化为生产力。比较我国的情况,在理论界几乎没有提出过有代表性和有影响的围绕信息技术的管理新思想和新理论,人们习惯于把管理与技术问题分开来,由不同的人去处理,衡量技术标准的焦点主要是放在技术的新、高程度方面,而忽视了管理创新才能产生的知识开发与知识运用。这应该说是我国自从1985年信息化进程中最大的不足。办公自动化方面的学术活动一向不是技术开发性活动,而是技术转化性的活动,我想一定会有越来越多与我志同道合的研究者会在技术与管理结合部的这个领域内对知识管理和管理创新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浅议地方政府管理创新

以地方政府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 鸿尾乡人民政府吴依俤 摘要:政府对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对社会系统协调运转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为推进全社会管理创新,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应当加强地方政府管理创新。当前政府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管理模式亟待创新,如何推进地方政府科学高效的展开管理创新成为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社会政府管理创新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处于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GDP平均保持9%的增长水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原有的政府管理模式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国内各级政府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改革创新的理念在地方政府管理中纷纷被提及,如何推进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采取新方式、新手段、新理念,使地方政府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是我国地方政府和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当前政府管理创新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府在推进政府管理改革和创新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订了《国务院工作规则》,提出加强行政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政府依法管理的目标和要求;采取各项措施积极推进《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大力推进公务员制度的创新。中央政府在自身管理和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也为地方政府在加强自身和积极创新管理方式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方向。温家宝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也提出“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在管理创新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讨,如珠海的“万人评政府”、武义县的村务

10春学期《地方政府管理》在线作业

10春学期《地方政府管理》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地方政府是多民族单一制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的特殊性地方政府。 A. 民族区域型 B. 城镇型 C. 特殊型 D. 一般型 2. ()要执行议决机关的决定,其承担者宜是一个人或少数人,其行使要求及时高效。 A. 立法权 B. 决议权 C. 执行权 D. 行政权 3. 地方政府既有义务执行中央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又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并处理地区公共事务,这说明地方政府具有()。 A. 双重性 B. 差异性 C. 服务性 D. 规范性 4. 下列不属于地方政府的权力的是()。 A. 决议权 B. 立法权 C. 执行权 D. 行政权 5. 由议决机关依法选举产生执行机关,执行机关产生后依法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种体制成为()。 A. 议行合一体制 B. 相对议行合一体制 C. 议行分离体制 D. 相对议行分离体制 6. 地方政府的社会作用()。 A. 影响国家政治统治的持续和稳定 B. 促进民主政治发展 C. 为军民提供安定的生活环境 D. 有利于中央政府完成对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 7. 下列属于中央或联邦政府职责的是()。

A. 国防 B. 公安 C. 市政管理 D. 社区服务 8. 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中层地方政府的是()。 A. 自治州 B. 地级市 C. 县 D. 乡 9. ()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任命产生,并且只存在一个作为中央或上级政府下级机构的行政机关。 A. 行政体地方政府 B. 自治体地方政府 C. 混合体型地方政府 D. 城镇型地方政府 10. ()是由全体居民依法定程序选举产生的代议机关承担的。 A. 立法权 B. 决议权 C. 执行权 D. 行政权 11. 当代中国的基层政府不包括()。 A. 乡 B. 民族乡 C. 街道办事处 D. 市辖区 12. ()是中国持续最久的地方政府单位。 A. 省 B. 市 C. 县 D. 乡 13. 政府从狭义上使用时是指国家承担社会公共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下列不属于狭义政府的是()。 A. 国务院 B. 内阁 C. 政务院 D. 军队 14. 自治体制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于()。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管理创新

论文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管理;创新 论文提要: 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建立适应社会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为目标,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服务政府建设为切入点。“十一五”规划从“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未来五年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要求。其中,完善体制机制是谋求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完善体制机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 重要问题。 一、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1、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推进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如果能顺利实现率先突破,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巨大动力支持。 2、行政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国社会经 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所谓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谋求经济、社会、环境几个方面的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的发展。这就要求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协调一致,统筹兼顾才能谋求这种和谐。而能完成这一务的必然是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只有在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协调一致,统筹兼顾,否则谈不上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 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制度保障。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们所处的这个新阶段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能否获得发展,需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支持。例如,推进国企改革,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需要政府职能转变,为各类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 1、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改革的攻坚阶段,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制约各项改革的突破口 和瓶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各项改革的整体性和配套性更强了,难度也更大了。特别是在深化全面改革的过程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又关系到政治体制改革,处于改革的中心环节,因此如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各项改革就很难深入。 2、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切身利益的关注度越来越强,这与政府能够 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形成矛盾。我们正处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过渡期,在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期望值也不断增强。但是,我国具有特殊的国情,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同时,由于财力有限,政府能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只能逐步增加和提高,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只能逐步加快步伐。这种状况,与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要求和期望值形成了反差。同时,人民群众不仅要参与改革,也要求分享改革的成果,希望尽快获得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这就要求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处理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既要引导群众参与改革,又要教育群众着眼于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而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3、政府管理由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直接管理的方式向主要以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进行间接 管理转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更新政府管理理念,彻底抛弃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官本位的思想,实现由政府主体向市场主体的转变。其次,要改变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经济活动的做法,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主要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进行管理,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实行依法行政。再次,要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这一切,都需

浅析如何创新政府管理

浅析如何创新政府管理 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政府管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都与政府改革不到位、政府改革滞后相关。“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已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和在此基础上的社会稳定无论是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还是建设和谐社会,都对政府转型提出了相当迫切的要求。因此,“十一五”时期,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出来,成为深化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看,政府管理主要包括战略管理、政策管理、资源管理和项目管理。与之相对应,我们认为,政府管理创新能力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战略规划能力、公共政策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因此,中国政府管理创新也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战略规划能力。战略规划能力是指管理者和组织者通过思考,在衡量影响组织未来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为组织创设目标、前进方向、焦点和一致性的能力。战略规划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政府等公共部门长远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到公共部门能否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取得更大的绩效,甚至还影响到公共部门的合法性、正当性和公正性。

一方面,我国长期以来受到渐进模式的影响,习惯于“摸着石头过河”,习惯于解决眼前的问题,以至于无暇顾及政府部门的应有任务、方向及战略,导致了在很多重要的领导领域没有公共目标或者方向模糊不清,只顾短期利益,不顾长期利益,根本经不起竞争的考验。另一方面,已有的战略规划往往缺乏整体的思考,长期、中期和短期战略之间,整体和局部战略之间缺少有机整合,由此导致政府部门内部职能不明,协调不灵,彼此无法适应,从而丧失互补性。 2、公共政策能力。公共政策能力是指政府部门在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具体的管理创新行动方案的能力。公共政策能力不强,缺乏操作性,是我国许多政府部门的通病。这表现在:政府部门缺乏根据自身实际来制定的领导者,战略规划制定出来以后,领导者往往出于尽早看到战略实施效果的迫切愿望而匆匆上马,甚至认为制定实施计划是在浪费时间或延误战机;一些政府部门好大喜功,不结合自身资源状况来制定政策,不切实际,根本无法分步实施;公共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的方法,往往凭借管理者的主观臆断和历史经验,而很少运用科学的量化的标准。 3、资源管理能力。资源管理能力是指政府部门获取、配置并有效使用管理创新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的能力。每个公共组织至少都应该拥有四种可能实现预期目标的硬性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技术资源,除此之外,还

技术创新考核指标解释

2011年度省级公司技术创新考核指标解释卷烟焦油量实测加权平均值:指当年国家局通报的卷烟焦油量抽检结果。 焦油盒标10mg/支以下卷烟销量:指企业当年在销的盒标焦油量在10mg/支以下的卷烟产品的实际销售总量。 焦油盒标8mg/支以下卷烟销量:指企业当年在销的盒标焦油量在8mg/支以下的卷烟产品的实际销售总量。 授权专利数:指企业当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际授权的烟草技术类专利总件数。 授权发明专利数:指企业当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际授权的烟草技术类发明专利件数。 卷烟产品质量监督市场抽查结果:指当年国家局通报的卷烟产品质量监督市场抽查结果。 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是指具有博士学历(学位)或已评定为高级技术职称(职务)的人员,高级技术职称(职务)包括正高级和副高级。高技能人才是指已获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 - 1 -

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具有多重身份的人员不得重复计算。 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综合评价:指当年国家局针对省级工业公司开展的技术中心建设综合评价结果,分“优”、“良”、“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级。评价内容包括体制与机制、活动与投入、产出与效益3个方面,评分标准见表1。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烟叶30万担以上)综合评价:指当年国家局针对烟叶30万担以上省级局(公司)开展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运行的综合评价结果,分“优”、“良”、“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级。评价内容包括体制与机制、活动与投入、产出与效益3个方面,评分标准见表2。 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烟叶低于30万担)综合评价:指当年国家局针对烟叶低于30万担省级局(公司)开展的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综合评价结果,分“优”、“良”、“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级。评价内容包括体制与机制、活动与投入、产出与效益3个方面,评分标准见表3。 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指当年国家局组织开展的信息化水平评- 2 -

三国时期的行政区划设置与中央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三国时期的行政区划设置与中央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东汉末年因外戚宦官过多的操权,天朝内部争权斗争激烈,对外用兵增多,加上自然灾害不断,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农民起义不断,东汉政权虽联合名地军事力量镇压了黄巾起义,但各军事势力依靠自身的封建权势和所掌握的兵力,割据三十多年,逐步形成了魏、蜀、吴三国的分兵鼎立。由于三国鼎立,也促使了东汉王朝的过早灭亡。 东汉末年,曹操在北方削平各种割据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成为当时权威最大的东汉权臣。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大战后,曹、孙、刘三个军事集团各据一方,形成对峙鼎立的局面。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长于曹五废汉献帝,延曹操魏王封号,建立魏国,定都洛阳,史称曹挽政权。割据巴蜀的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史称蜀国或蜀汉政权。割据江东的吴王孙权也于222年在建业城(今南京市)建立东吴,也称孙吴政权。 中央官制 三国基本上沿袭东汉。曹操在掌东汉政权时,“罢汉台司,更置丞相”,另设秘书令,掌机要。曹丕称魏帝后,改相国为司徒,改秘书为中书,置中书监及中书令,以掌机要,不另设巫相。监、令之官从此开始设置。此时尚书台之权大减,而中书之权则加重。以后有时也置相困,但非一般大臣之位。机要大权实际上在中书。尚书则设有五曹尚书。曹魏的政体,大权在中书,是一个重大的政治改变。中书成为决策机构以后,尚书则成为办事机构。这个改革,是由“三公”制向“三省”制发展的关键。曹丕时定九品官人法.设大中正及中正之职,以评定各州、郡的军、政、民诸务及官员情况。 蜀汉大体是沿剐东汉末年之制,设有亟相,蜀汉僻居一隅,国小力弱,政局不稳,各种典章制度也不完备。在历史上的影响并不大。 孙吴兼用汉魏之制,设丞相,有时又分置左右丞相,也设有中书令、尚书令等官。设置杂乱,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制制度。 官分九品始于曹魏,但当时也兼用汉代禄秩之制。 九品中正制与门阀 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网罗了一些受到农民战争和稍后的豪强兼并战争打击的豪强地主,重用了一些丧失门第又得不到乡举里选机会的士人。他的迷宫准则是“治乎尚德行有事货功能”,并发布和屡次重申“唯才是举”的教令。这些,对于他重建专制统一的统治,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是曹魏的选官制度,不能回避东汉末年以来地方门阀势力的发展。换言之,要巩固封建政权,就必须处理政府和地方门阀之间的矛盾。曹魏用以处理这一矛盾的办法就是实行“九品中正制”。从另一方面讲“九品中正制”也是针对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动、户籍混乱的情况提出来的。《晋书·卫灌传》说:“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动,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具一时选举之本耳。”士人脱离了自己的本籍,必须有适当的人来主持评定他们做官的事。 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代汉称帝,“陈群为吏部尚书,制九格登用,皆由于中正。考之降世,然后授任。”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的基本内容是;中央政府选择“贤有识鉴”的现中央机构官吏出任州郡的“小正”,州为大中正宫,郡为小中正官。他们的职责是根据家世、才、德将辖区内的人才列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上报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按品级任官。这个制度,表面看来,权在中央,也多少选出过一些有才干的人。但实际上,由于担任中正的基本上部是门阀土族的代表所以官吏的选任权越来越为门阀士族所掌握。这种状况,到西晋时更为严重。“台阁选举,徒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则当涂之昆弟也。”西晋一、二品列为上品,几上品出身者均享有最优越的政治特权。如果说曹丕称帝后选任官吏除主要

推进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调查

------------------------------------------------------------------------------------------------------------------------------- ------------- 改革开放以来的4次政府机构改革,都是侧重于从横向调整政府的部门设置,但却没有从纵向减少政府的层级设置。目前,我国“地区”一级建制逐渐演变成了实体型政府,工作重心转向城市建设与市政管理;而过去由议事、决策、行政、司法、财政为一体的县级行政体系被肢解,逐渐形成了“双重衙门体制”;乡镇政府又长期处于责任大、权利小、效率低的被动施政状态;村民自治也一直受到了地方行政权力的制约、且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结果造成了农村地区出现“权力真空”。因此,下一步应按“撤地、强县、精乡、实村”的整体改革思路,撤消“地区”建制,强化县级政府的功能,精简乡镇政府机构和人员,充实村民自治必要的经费供给,建立和完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国情的地方行政体制和农村公共财政制度,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合理界定职能,正确处理党、政、群、企之间的关系。 (1)克服农村基层党组织长期存在行政化的倾向。发端于革命战争年代,建立在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长期习惯于“一元化”的集中管理方式,大包大揽农村行政性事务,由此造成党、政、群、企不分,产生了行政化倾向。这不利于乡镇政府依法行使管理农村社会经济工作的行政职能,限制了市场中介组织自由发展壮大,从而使广大农民缺乏对市场信息变化的独立判断和自主选择。 (2)克服乡镇政府行政权力弱化的倾向。长期以来,党组织对农村基层政权和执法机关干预过多,而“条块”分割又肢解了乡镇政府行政的职能,形成责任大、权力小、部门工作难协调的被动局面。 (3)克服市场中介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准行政化的倾向。目前乡镇的“七所八站”仍以准行政组织的身份出现,经常干扰农村或社区的社会经济活动;而村民自治组织又受到乡镇党、政、群团组织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等“外部性”因素制约,实际上也无法开展经常性的群众工作。 (4)克服农村社区群众性组织松散化的倾向。新时期农村出现的民间公益性组织和群体性自治组织,一直处于一种自生自灭、放任自流、自由发展的状态,甚至呈现出迅速蔓延的趋势。这对于长久地保持农村社会秩序稳定构成威胁。因此,今后应当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带领和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 ---------------------------------------------------------精品文档---------------------------------------------------------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 年年会暨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观点综述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需要政府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为了认真总结各级政府部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有益经验,及时探讨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论进展,2006 年8 月19 ~20 日,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和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在广东佛山联合召开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 年年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郭济,广东省委副书记、省行政管理学会会长刘玉浦,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夏书章、顾家琪,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等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国家机关有关方面领导同志,国内行政管理学界著名专家、学者,地方党政部门的实际工作者,科研院所从事行政管理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共380 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共收到论文338 篇。 根据年会主题,本次研讨会集中探讨了四大专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治理创新,政府决策科学化和依法行政,政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和绩效评估。与会人员经过深入讨论,分析了当前我国行政管理运行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了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并对政府行政管理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现将会议的有关观点综述如下。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会议首先强调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高效管理和科学发展存在辨证的关系,实现科学发展要靠高效管理,管理要以科学发展为方向。正确的发展观是高效管理的保证,现代公共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全面发展,强调协调发展,保证可持续发展。有学者回顾和分析了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认为改革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宝贵的经验,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一是始终没有制定一个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理论研究尚不足,改革目标不清晰。二是由于改革总体目标不清晰,转变政府职能思路比较模糊,缺少科学发展的思想理念,只注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经济管理部门的改革,而忽略了社会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的改革,转变职能没有新突破,人民群众需要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高度重视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会人员强调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行政体制改革的进步能推进其它方面的改革,而其滞后则会对各方面改革造成体制性障碍。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很多问题,其

技术创新考核指标

2011年度省级公司技术创新考核指标解释 卷烟焦油量实测加权平均值:指当年国家局通报的卷烟焦油量抽检结果。 焦油盒标10mg/支以下卷烟销量:指企业当年在销的盒标焦油量在10mg/支以下的卷烟产品的实际销售总量。 焦油盒标8mg/支以下卷烟销量:指企业当年在销的盒标焦油量在8mg/支以下的卷烟产品的实际销售总量。 授权专利数:指企业当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际授权的烟草技术类专利总件数。 授权发明专利数:指企业当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际授权的烟草技术类发明专利件数。 卷烟产品质量监督市场抽查结果:指当年国家局通报的卷烟产品质量监督市场抽查结果。 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是指具有博士学历(学位)或已评定为高级技术职称(职务)的人员,高级技术职称(职务)包括正高级和副高级。高技能人才是指已获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具有多重身份的人员不得重复计算。 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综合评价:指当年国家局针对省级工业公司开展的技术中心建设综合评价结果,分“优”、“良”、“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级。评价内容包括体制与机制、活动与投入、产出与效 - 1 -

益3个方面,评分标准见表1。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烟叶30万担以上)综合评价:指当年国家局针对烟叶30万担以上省级局(公司)开展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运行的综合评价结果,分“优”、“良”、“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级。评价内容包括体制与机制、活动与投入、产出与效益3个方面,评分标准见表2。 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烟叶低于30万担)综合评价:指当年国家局针对烟叶低于30万担省级局(公司)开展的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综合评价结果,分“优”、“良”、“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级。评价内容包括体制与机制、活动与投入、产出与效益3个方面,评分标准见表3。 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指当年国家局组织开展的信息化水平评价结果,分“优”、“良”、“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级。评价内容包括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化应用、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信息化人才保障5个方面,评价方法采用与行业信息化水平评价项目结合,评分标准见表4。 服务品牌:指当年根据国家局的要求,组织开展的企业服务品牌建设情况综合评价结果,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 - 2 -

试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及其需要解决的问题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llege D No.7.2010 307 理论探索与创新摘要:本文从创新行政管理理念、创新行政管理手段、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创新行政管理机制和创新行政管理组织结构等方 面探讨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完善中图分类号:F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7-0307-01 一、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必要性 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依靠法律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行政管理制度则是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体制,具体是指行政组织的设置、职权的划分、人事制度及运行机制等的关系模式。行政管理体制在政治、经济、社会的运行中占重要地位,起着基础性作用。 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速发展的贸易全球化不仅仅使国际贸易的地区空间扩大,而且意味着国际竞争也更加激烈了。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的整个经济活动提出了挑战,而与国家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体制无疑也受到了冲击。而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是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 二、行政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在行政管理创新中,一定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定要突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具体来说要坚持两个重要原则:(一)政府要做正确的事。即进一步明确政府管理的权力边界,逐步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审批,放权于民,着力提高政府效率。一是与企业合理分权,实行政企分开,解决什么该管的问题;二是与社会进行合理分权,培养和发展中介组织,形成政府权威组织、市场交换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三种相互独立而又相互支持的组织体系,解决管不好的问题;三是政府内部的合理分权,自上而下将部分行政审批权和社会事务管理权下放给地方政府,各地方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解决管不了的问题。通过还权放权,使现行的政府转变为一个有限的政府和有效的政府;(二)政府要把事做正确。即在明确了需要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边界后,还要进一步弄清楚哪些事一定要政府亲历亲为,哪些事要通过引进民间组织来做,哪些事要通过外包、引进竞争等方式来做才能使效率更高。 三、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途径(一)创新行政管理理念,强化公共服务意识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僵化理解,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我国特定的法制传统,全社会形成了深厚的"政府高明"、"政府至上"的理念,甚至还混合着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官重民轻"的封建思想残余。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各种生产要素处于日益活跃的状态;经济关系呈现出网络式的倍增态势。为此,政府必须创新公共行政管理理念,改变过去重审批轻监管、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加快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二)创新行政管理手段,推进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是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经济事务实行事前监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伴随着行政管理的实践而产生的,对规范管理、促进发展有过积极的意义。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不断完善,现行审批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审批事项过多过滥,审批行为不规范,有些审批事 项甚至成为行政效率低下、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成为 机构雍肿、人浮于事的症结,成为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载体,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大力进行改革。 (三)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广"政府超市"模式 在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当中,政府直接面对社会,直接从事大量的具体而微观的管理活动,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由于政府直接管理社会事务,而社会事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在不断增加,这样就会使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当社会事务管理达到一定量的情况下,不得不进行新的权力划分,增加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编制,这样就形成了政府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恶性膨胀;另一方面,"企业办社会"、"机关办社会"抑制了社会的自我发展,即政府的统制功能越强,社会的自治功能就越弱。 四、行政管理创新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当前,行政管理创新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三个:一是需要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财政服务体系,二是构建专业化制衡的政府管理体制,三是营造一个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的共生环境。 构建公共行政服务体系框架,就是要大大缩减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缩短行政审批时间,降低行政审批成本,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构建专业化制衡的政府管理体制,就是通过导入信息手段、市场力量和新公共管理理念,借用成功的企业再造管理理念,重新构建现代政府目标任务、激励机制、公务员队伍、行政文化等层面,促成行政组织彻底转型,大幅提高政府效率效能、适应能力、革新能力以及治理能力。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机构重组和精简,而是政府体制、机制和权力架构的再造。现阶段,就是要逐步使政府的管理机制制衡化、管理机构扁平化、管理职能专业化、管理手段电子化以及管理制度标准化,最终以标准化的执法来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服务。 营造和谐的共生环境,就是充分整合政府、企业、个人、社区的社会资源,构筑人才、技术、资金和信息平台,营造政策环境和创新氛围,培育一批大师级的企业家群体,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群和产业群,造就一批市场化的、现代化的研发群体。 五、综述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加快政府管理创新,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主要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此。进一步来说,政府管理体制不改革、不创新,就会阻碍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政府效率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政府管理创新又成为政府提高行政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春华.行政管理学[M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史正宪,杨亮军.行政学概论[M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 试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及其需要解决的问题 张翠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北京100029)

基于互联网的政府管理创新

基于互联网的政府管理创新 作者:郑龙时间:2010-04-23 浏览次数:1800 次 一、技术变革视角下的网络技术及其发展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正处在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新的发展境界。回顾历次技术变革,其概况如表1所示。 目前经济全球化与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信息技术革命与互联网的发展正在促使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在网上的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和互联网实现政务活动的国际化,信息化和无纸化,已成为各国政务发展一大趋势。综合来看,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是经济周期中少数几次具有深远的、全方位影响力的、能够产生持续增长动力的技术创新浪潮。熊彼特认为,广义的技术创新包括新观念、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新组织等五大方面特征,是一个不断地“破旧立新”、“推陈出新”的“创造性毁灭过程”。但是,并不是每一项技术创新都产生这种强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那些具有根本性变革的力量才能推动这个过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是这种根本性的变革力量,它正在改变着人类文明的演进方式,也促使人类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有一个著名的“摩尔定律”,是由Intel的创始人戈登·摩尔发明的。该定律预言,在既定的价格水平条件下,微处理器(CPU)的运算能力每隔约18个月可增加一倍。也就是说,同等性能计算机的价格将以相当的速度下降一半。“摩尔定律”被奉为信息工业发展的金科玉律。信息革命是在强大的工业革命之上产生的,工业革命体现

在物质生产领域,主要是组织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以及延长迂回生产过程(从设备更新到新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营销、服务等环节),实现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市场是联结生产者之间、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如果说工业革命延伸了人的体力,那么,信息革命无疑是延伸了人的脑力。信息革命是建立在已实现了的工业革命已有的成果基础上的,它能够全面地提高包括政府管理在内的相关领域的发展。 二、互联网发展对政府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纵观科技发展的历史长河,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政府治理方式的革命,信息化对于当今时代的重要影响绝不亚于英国工业革命在当时的影响。工业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信息网络技术使得政府管理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新变化、新挑战、新机遇,政府需要创新管理,重塑自身形象,以适应速度、便利、效率、选择多样性、弹性、参与和人性化的新时代特征。 (一)机遇 1、政府管理的电子化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A·Toffler)在其《预测与前提》中指出,在信息社会里,“所有信息是和权力并进而和政治息息相关的。随着我们逐步进入信息政治的时代,这种关系会越来越深”[①]。这里,其实就存在一个网络行政和网络政治的问题。就广义而言,网络政治是在互联网上涉及国家权力和特定利益关系的政治现象;就狭义而言,特指在互联网上客观存在的、与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的关于政治权力、政治意识、政治体系、政治行为、政治管理、政治参与、政治发展等内容的政治现象。在电子政务状态下,由于信

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一、创新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受经济全球化影响较大,同时又正处于互联网+时代,我国政府不仅要为增强我国经济实力而努力,还要保护我国利益不受损失,并与他国构建友好合作关系,由此可见,我国政府需要承担的工作有很多。但由于我国长期收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在管理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导致官僚主义出现在我国政府中,同时,由于政府管理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还出现了收入不均现象,如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依然是十分显著,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收入差距也在拉大,以某省为例,在2013年城乡收入差距为2.3倍,在2014年城乡收入差距就上升大了2.8倍。因此,有必要创新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 二、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表现 现阶段,我国政府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管理模式都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政府管理工作的开展。如缺少正确的管理理念,使得政府始终将管理重心放在建设上,而没有落实到后期管理中,且仅看重短期利益,而没有重视长期利益,并不利于城市良好发展建设[1]。同时,现有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相对落后,无法与现代社会要求相一致,如在政府行政审批上,由于审批项目过多,部分市场主体还存在一定的前置性,某省在2014年的前置性审批高达400项,且审批程序较多,也在影响着政府管理工作,这些都与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存在问

题有关。再者,由于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存在问题,也在影响着政府的投资行为,如某省针对某项目的投资经常会发生变化,在该项目中需要购买土地,前一天刚敲定以每亩15万的价格出售给商会,但第二天就发生了改变,将每亩土地的出售价格提升到了19.5万,严重破坏了政府在人们心中的良好印象。最后,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存在问题还表现在人员管理上,尽管我国在人才任用上一直强调禁止任人唯亲,在面试阶段不得有直系亲属参与,但依然无法完全任人唯亲现象,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很多政府工作人员都与其他政府工作人员存在一定的裙带关系,真正有才能的人难以进入政府工作。三、创新政府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的方法 (一)创新政府管理体制的方法 在创新政府管理体制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政府观念,真正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差别,并积极引进新思想、新理念,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践行为人民服务准则,不断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强化服务水平[2]。其次,将缩短城乡收入差距作为重要工作,重视乡镇经济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多为乡镇发展提供良性政策与建议,作为公务人员也要肩负起自身责任,防止发生暗箱操作等情况。再者,强化政府职能,做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调节市场,且通过法律手段维护社会秩序。最后,创新政府结构,不仅要做到政企分开,还要实现党政分开,这样既能减少政府对企业发展的干预,还能让社会发展更具独立性。此外,还要做好人才选拔工作,采用异地政府人员为新公务人员面试的方式。

强化现场管理—确保工程创优指标创新创优

强化现场管理-确保工程创优指标创新创优 舜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装备高科技产品生产基地测试和研发中心项目部QC小组 一、工程概况 石油化工装备高科技产品生产基地测试和研发中心项目工程主体九层,地下一层,裙房4层,车库为地下一层,建筑面积分别为:测试中心7029㎡、研发中心10500㎡、地下3675 ㎡,室内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150m;建筑总高度39.9米。 本工程业主对现场的安全文明环保施工要求较高,合同中约定要达到上海市安全贯标工地、施工现场安全标化工地、确保市文明工地,公司将该项目定为重点管理项目,为此, 我们将“强化现场管理—确保工程创优指标创新创优”作为此次小组活动的课题。 二、QC小组概况 1、小组简介(附表2-1) 小组简介表附表2-1 小组名称石油化工装备高科技产品生产基地测试和研发中心项目部QC小组注册时间2013.08.10 课题类型管理型课题注册时间2013.08.15 小组人数8人 课题注册号SY/QC-13-01课题名称强化现场管理确保工程创优指标创新创优培训情况60h/人以上连续五年五次荣获上海市QC(质量管理)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成果一等奖一项 、二等奖两项 组员基本情况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职务组内分工 1 郦云水男51 本科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组长 2 王爱武男30 本科工程师技术中心副主任召集协调 3 应国成男36 本科工程师技术负责技术负责 4 郑义标男42 大专工程师安全负责安全管理 5 苗关夫男40 大专工程师质量员质量管理 6 薛荣华男30 大专助工资料员收编、制片 7 徐峰男35 本科工程师技术负责技术负责 8 潘宝夫男36 大专助工施工员施工管理 2、小组活动计划表(附表2-2) 时间实施项目 2013年2014年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 课题选定 现状调查 目标设定及可行性分

规范垂直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规范垂直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关键词: 垂直管理机构/地方政府/理顺和依法规范 内容提要: 垂直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是我国政府间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七大报告将“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作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垂直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的界定、依据和利弊,并着重对理顺和依法规范垂直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关系,作了法学思考。 一、垂直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界定、依据和垂直管理体制利弊分析 (一)垂直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界定 新中国成立后,有的中央或上级政府部门、单位在地方设置了若干派出机构或分支机构。如1950年、1956年先后成立的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等。 改革开放之后,为处理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部门、单位在地方的事务,有些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部门、单位在地方设置了若干派出机构或分支机构。如根据《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设出入境检验检疫直属局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分支局,实行垂直管理。 由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部门、单位与其派出机构或分支机构是垂直领导关系,而地方政府对设立在本行政区域内的这些机构、单位没有管理关系,因此这类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部门、单位的派出机构或分支机构,叫做“垂直管理机构”,也称“条管机构”。 垂直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财务、物资供应等均由上级政府部门直接管理;有的垂直管理机构的党组织关系在地方,由地方党委领导。 垂直管理机构主要有中央政府部门垂直管理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门垂直管理两种。中央政府部门垂直管理的机构由中央政府部门直接领导,尽管该机构设在地方并从事带有一定地方性的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门垂直管理的机构由省政府工作部门直接领导。 与中央或上级政府部门与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之间的关系一样,中央或上级政府部门及其垂直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被形象地称为“条条块块关系”,它历来是中央或上级与地方政府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地方组织法》)和国务院各机构、单位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三定规定”),我国上下级政府及其部门、机构之间的“条块关系”,主要有四种情形:

《大部制改革与政府管理创新》答案-潍坊干部学习网

《大部制改革与政府管理创新》答案-潍坊干部学习网

一、判断题(10 道) 1. 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关键,是要转变政府职能。 正确 错误 2. 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指公共服务平均化。 正确 错误 3. 国外内阁机构数量精干,多数在12-18个之间;管理政治事务,社会事务,经济事务的部门各占三分之一。 正确 错误 4. 西方国家政府职能转变总的趋势是放松规制。 正确 错误 5. “大部制”是在十七大报告讲到行政体制改革的部分提出的,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正确 错误

6. 大部制的内容在不同的国家都是统一的定式。 正确 错误 7. 十七大明确提出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构建管理型政府。 正确 错误 8.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其他任何国家的模式,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要有自己的特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以及历史文化的特点。 正确 错误 9. 行政管理体制的物质载体是行政权力。 正确 错误 10. 公共服务不等同于基本公共服务。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

()个,正部级机构减少()个。 A. 16、5 B. 15、4 C. 17、6 D. 14、3 2. 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管理。 A. 交通部 B. 运输部 C. 交通运输部 D. 交管部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部门设置相对综合,大部门体制在 中央地方都要实行 B. 大部门体制是一个外壳,它的实质 是职能有机统一 C. 大部制改革后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 一个,即国资委 D. 经过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除国务 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共二十八个 4. 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是 克服行政管理中“()”的有效途径。 A. 集权主义

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说明

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说明 一、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政策导向的需要,本次评价创新型企业主要通过四个定量指标和一个定性考察指标。 四个定量指标: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千名研究开发人员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量 新产品(工艺、服务)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 全员劳动生产率 一个定性考察指标:创新组织与管理 评价时,按企业规模和技术密集度分类评价 二、门槛条件的设置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申请评价创新型企业必须符合三个基本条件,即①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按企业类别设置),②过去三年内须有发明专利申请,③过去三年内须推出过新产品(工艺、服务)。 三、指标解释 关于定量指标 1.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主要是指研发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 本次评价采用国家统计局与科技部对研发经费的统计口径;如果新的国家研发投入税收抵扣归集办法出台,以后评价将采用与其相一致的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和口径。 研发经费包括研发经费的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 研发经费的内部支出是指调查单位在报告期内用于内部开展研发活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实际支出。包括用于研发项目(课题)活动的直接支出,以及间接用于研发活动的管理费、服务费、与研发有关的基本建设支出以及外协加工费等。不包括生产性活动支出、归还贷款支出以及与外单位合作或委托外单位进行研发活动而转拨给对方的经费支出。 研发经费外部支出是指报告本单位委托外单位或与外单位合作进行R&D活动而支付给对方的经费。不包括外协加工费。 2.千名研究开发人员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量 千名研究开发人员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量主要是指企业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数与企业千名研发人员数量的比。 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是指参与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研究、管理和辅助工作的人员,包括项目(课题)组人员,企业科技行政管理人员和直接为项目(课题)活动提供服务的辅助人员。 拥有发明授权专利数是指企业作为专利权人截止到2007年拥有的、经国内外专利行政部门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件数。 3.新产品(工艺、服务)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 新产品(工艺、服务)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主要是指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企业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比。 新产品销售收入的计算主要采用国家统计局与科技部对新产品的统计口径。新产品一般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