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1987年8月14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正式成立。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和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本文以第一届至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所收论文为依托,从重大的进展、明显的不足、乐观的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重大的进展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朱德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朱德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朱德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应的教学规律。研究的内容则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的角度,要研究学习者是如何学会并掌握汉语的;从“教”的角度要研究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以便指导教学实践。(《纪要》,1995)只有研究对象明确,才能产生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的研究成果。我们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分别开展学科理论研究、汉语本体研究和方法论研究。

3.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点。既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汉语的学习和教学问题,那首先要把“学什么”和“教什么”研究清楚。所以,第一位是汉语本体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侧重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汉语研究。

在汉语本体研究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进行汉外语的比较,从而找出学习的难点,“所谓难点,就是中国人看来容易,外国人学起来困难的地方。在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汉语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这些特点往往就是难点。”(王力,1985)研究语法结构,研究语音规律,对本国人来说,一般规律也就够了,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只掌握一般规律是学不会汉语的,常常一用就错,这种错误往往启发研究者去注意中国人自己不容易想到的问题,于是促使我们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习惯用法”和“例外现象”的研究。这种从教学中发掘的研究课题,具有对外汉语教学本体研究的独特视角。其研究,不仅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也对现代汉语研究起了促进作用。在汉语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李英哲、柯

彼德、陆俭明、邓守信、王还、刘月华、赵淑华、佟秉正、舆水优等。

至于研究“教”和“学”,与其他语言作为外语教学是有共性的。这也就是在创始阶段,我们不断引进、介绍各种外语教学法的原因。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关于这方面的著作已经很多。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无疑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法,吸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但在研究汉语教学法时,正如张清常先生所指出的:“一不能忘记汉语本身的特点,二不能忽略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千百年经验的合理成分,三不能忽视国外某些教学法它们一方面显示其优越性另一方面却也暴露出一些严重问题的这种缺陷。”(张清常,1990)这是十分中肯的话。

下面我们对教学法研究略事回顾:1985年第一届国际汉语讨论会上,汉语教学法研究与国际上交际法原则盛行一时相同步,并开始探索结构与功能相结合、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新路子。1987年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教学法研究不断创新,预计有可能形成“结构——功能——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法新路子,并向综合教学与分课型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拓展。1990年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人们对教学法又有了新的思考,以历史的态度对以往的教学法进行冷静的分析和科学的总结,从而发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法是完整的唯一可行的,而且可以普遍适用的。应该更加充分地考虑到不同的语言教学目的和不同的教学阶段对教学有着不同的要求,因而普遍存在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是根本不存在的,《语言教学法的研究——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各有千秋》([美]杨觉勇)一文代表了这种思想。到了1993年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吕必松总结到:“更快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已成了各种语言教学法流派的共同目标,这也是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不可逆转的一种发展趋势。”(吕必松,1993)没有一种教学法是全能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法是毫不足取的。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今后,我们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兼采众长,摒弃其短,探索汉语教学的新路子。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近年来在研究中比较注重教和学的调查研究,注意统计分析(定量、定性分析),创造条件搞各种教学试验等科学的方法。

4.研究领域正在拓宽。语言教学的研究,是受语言理论研究制约的。80—90年代,国外普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向,是乔姆斯基的理论已经不似70—80年代那样风靡一时,代之而起的是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潮流所及,社会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用的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开始是关注汉语教学中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的介绍,继而进入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领域,开始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领域。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民族形式,深入研究并在语言教学中引入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胡裕树等,1989)不同的语言所包含的民族文化是有一定差异的,这种文化差异是第二语言学习的障碍之一。近年来,关于如何在语言教学中排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讨论,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之一。研究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文化对比,主要是以汉语为背景的中国文化和以英语为背景的欧美文化、以日语为背景的日本文化的比较;另一个是在汉语教学中注入文化内容的研究。然而,并非所有的文化内容都与语言学习和教学直接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胡明扬,1995)探讨了究竟哪些文化因素最有可能直接影响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文章认为,在语言教学中注入文化因素应考虑到外国学生的母语和汉语在文化上的异同,不要喧宾夺主,不要把语言课上成文化课。这篇文章廓清了在汉语教学中注入文化内容的一些不够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大家形成共识。总的看来,语言和文化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讨论汉民族文化特点的文章比较多,讨论汉民族文化对汉语学习影响的文章还比较少。领域虽已打通,深入下去还值得探讨。

5.研究成果十分可观。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汉语本体研究成绩尤为突出,这是汉语研究专家与对外汉语教师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的结果。对外汉语教学从一个新

的角度开拓了汉语研究点,它受到汉语专家热情的关注,从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研究提供帮助;而对外汉语教师,掌握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与难点,从那些中国人习焉不察的问题中,小处人手,大处着眼,发掘带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体现了学科的特色,为汉语研究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篇章、汉外语对比以及与汉语教学有关的文化因素的研究中,语法研究又占更大的比重,在前四届讨论会的论文选中,有关汉语本体研究的论文共160篇,占全部论文总数363篇的44%,而其中仅语法研究的就有90篇,又占总数160篇的56%。这些论文涉及下列三类内容:一是从宏观上研究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路子,探讨浯法教学的改革。二是针对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深入分析语言事实,发掘语言规律。三是在汉语语言现象的分析与描写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种研究的势头,与80—90年代中国语言学界的语法研究不无关系。近年来,中国的语法研究异常活跃,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硕果累累,新人辈出,成为语言学科各个部门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龚千炎,1996)影响所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语法研究,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研究特色:一是理论和方法的多样化,涉及到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功能语法等。二是体现了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研究,特别是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形式与意义密切配合,交互验证的研究方法,深深地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三是结合汉语与外语的比较,深入发掘汉语的特点,渗透着理论的思考。

在教学研究方面,对汉语诸要素教学的研究更深入、更具体,有不少新的教学设想,得出不少有教学参考价值的结论。通观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可以说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都不断有新的进展。首先,对“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路子,基本上形成了共识;其次,进一步明确丁以总体设汁为主导的教学过程的四大环节。对各个语言教学环节和各种浯言技能训练的研究,更有理论的深度,对教学也更具指导作用。对于各种语言技能从设课到训练,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规范。最后,建立并在不断地完善有效的汉语水平考试系统等等。

自1987年中国对外汉语教材规划会以来,对外汉语教材建设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几年来编出了上百种不同类型、不同课型、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色的汉语教材,可谓洋洋大观。在这些教材中,大都能较好地体现汉语内部的结构规则,并带有不同的教学法理论倾向,应该说各具特色和优势。(杨庆华,1995)对外汉语教材的建设与发展,实际上反映了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探索。今天,更新教材的呼声日高,我们期待着新一代教材的尽快问世。

学会成立以来,研究的重点开始由“教”转向“学”。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过程和规律的研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对学生特点和需要的分析,对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的描写,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的偏误分析及中介语研究,外国人学习汉语行为过程的调查与实验,以及对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观察研究,等等。学习规律研究中提出的若干理论、模式和假设,对促进汉语教学研究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将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说来,研究成果应该重视,值得提及。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真正找到一条全面体现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的教学路子,世界各国的同行们都处于探索过程中,力求逐渐加深认识,不断地改进处理方法,争取良好的教学质量。(吕必松,1993)这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明显的不足

1.关于学术方向。1994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指出:“由于近年来我国涉外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内涵等问题上便产生了某些不同的看法,甚至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本身也产生了某些怀疑。”(《纪要》,1995)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分歧,不但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和研究对象,而且也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

队伍建设,对课堂教学也不无影响。面对这种局面,学术方向出现摇摆。

这次座谈会经过坦诚的切磋,在学术方向上可说达成共识,从而明确了学科的性质,规定了学科的内涵,维护丁“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的唯一性、稳定性和严肃性。会议指出:“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根本的区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教学规律也没有足够的共同点,所以它们不可能属于同一学科。”(《纪要》,1995)这样就摆正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今后,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学科特色,把握住对外汉语教学的学术方向,仍是不容忽视的。

2.关于研究视角。从总体上看,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视角还略嫌偏窄,一个领域的各部门的研究也多有失衡。在汉语本体研究中,词汇及其教学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几年来毫无改善,极需加强。近年来,语音及其教学的研究,有滑坡现象,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质量有待提高。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其数量在历届论文集中呈递减趋势。汉语语段、篇章,汉语风格及其教学的研究,除个别文章,几乎无人间津。

在教学研究中,探讨一般教学法的文章较多,而探讨具体语言要素教学的文章较少,能为单项语言技能训练寻找出有效方法的文章更少。在学习研究上,缺乏有份量的各种教学实验,也还需要更多的学习行为的调查报告及相关的科学数据。由此看来,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视角还应更开阔些。

3.关于学术课题。在学术课题的选择上,一些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研究课题还没有被攻克。比如,我们还没有一个科学的、统一的、具有国家水准的汉语语言能力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我们虽有《当代北京口语语料》,也还只是初级产品,还有待于系统地、全面地开发研究,我们迫切地需要通过开发研究为对外汉语口语教材找到真正的现代汉语口语标准。我们虽然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那还只是一个“暂拟”型的或“提要”型的理论框架,似嫌陈旧,我们还应研制一个适合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的应用型的教学大纲。有些基础研究工作,个人难以完成,有关部门应组织人力,成立课题组,共同研制。比如把近年来分散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成果,分门别类,整理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一方面便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从中发现薄弱环节,以便补苴罅漏,填补空白。有些几经繁难,辛勤劳动研制成功的基础项目,对外汉浯教学界的同仁要充分利用,如《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现代汉语句型系统》、《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系统》等,要物尽其用,不可束之高阁。(张旺熹,1996)

4.关于论说方式。科学研究的成果应以严谨的形式来体现。一些对外汉语教学的科研论文还只是教学总结,或断想式的经验之谈,甚至写成了工作报告,严格讲来这都不能算作科学研究论文。有的论文选题不错,然而或论证角度欠妥,立意不明;或逻辑层次紊乱,让人难明事理;或浅尝辄止,失之于肤浅。有的论文所用语言不是科学论说语言,过于散文化或口语化。有的文章不列“参考文献”,也没有注释,引文也不注明出处,看不出自己的新见解,甚至对所研究的某一问题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也不甚了了,不能充分掌握某一问题所有的资料。这些都是对外汉语教学在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过程中要加以克服的。走向成熟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应该有一批水,平较高的研究者,并且取得水平较高的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三、乐观的前景

1.语汇及其教学研究将迈入新起点。长期以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语法教学,把词汇及其教学的研究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于是,词汇的教学与研究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至今依然如此。

究其原因,是忽略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成年人、外国人这一根本特点,混同了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的汉语教学。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学龄前就掌握了汉语的基本语汇及其用法,他们在达意上没有困难,以后的任务是扩大词汇量及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问题。外国成年人

学汉语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学,要掌握每个词的用法,日积月累,熟能生巧,最终才能掌握一种语言。如果只学一些干巴巴的语法规则,充其量只能表达一些简单的标准句,稍一活用,常常是一开口——动笔就错误难免。特别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外国人会觉得语法条条不管用,而一个个词的用法才真正解决问题。以至于有的外国学者认为:“在学生看来,汉语语法规律不像其他语言那样严密、系统,而且有不少语法规律不好归纳,甚至等于学一个个词的用法。”(舆水优,1991)其实,早在三十年代,著名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就说过:“学习中国语言有三大困难,其实只是一个,即中国语词的问题。”(高本汉《中国语与中国文》)这是因为语汇是语言存在的唯—…实体,语法也只有依托语汇才得以存在。语法也可以说是无数具体语汇的具体用法的概括与抽象。因此,胡明扬说:“语汇教学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的。也正因为如此,加强语汇研究和语汇教学就成了当务之急。”(胡明扬,1996)现在,我们看到,语汇及其教学的研究已经迈入新起点。《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的正式出版是其标志。这是一部为外国人编的汉语学习的原文词典,它收词3700多个,有准确的释文,丰富的例证,简明的用法,更宝贵的是备有错用的提示。这是语汇及其教学研究的新作,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汉语学习和教学的需要。

最近,语言学领域新出现一个叫做“最小程序”(MinimalistProgramme)的新论点,这一论点将各种语言之间的不同归结为其虚词成分和词汇方面的差异。,(袁博平,1995)与此相关,又有“词汇语法”(Lexicon-grammar)之说,认为:“语法理论,无论是转换取向或功能取向,若不跟词汇分类相结合则不可能有任何实质意义的突破。”(郑定欧,1995)理论语言学的这些新发展,必将对语汇和语汇教学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带来新的契机。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教材编写注入新的思想。

2.学习规律的研究将出现新推进。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重点多集中在“教”和“学”的内容,以及“怎么教”这两方面,对“怎么学”的研究重视不够。语言学习和获得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研究语言的学习和获得的规律,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国内汉语学习规律研究起步较晚,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是1992年以后的事情。我国较早的学习规律研究是对比分析,即从两种语言本身的比较来预测学习中的难点,继而是中介语研究。研究者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一个特定阶段,学生使用的实际上是一套独立的语言体系。这套体系既不是学生母语的语言体系,也不是第二语言的体系,而是学生自己的一套语言体系。研究这套语言体系,可以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而学生的语言偏误正可以观察中介语在学生头脑中的运作情况。七十年代,国外第二语言教学中,偏误分析曾风靡一时,风尚所及,对外汉语教学界曾把错误分析、对比分析和中介语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作为学习理论研究的突破口。(吕必松,1993)近年来,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也曾影响学习理论的研究,如区分“习得”与“学习”,采用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信息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等。八十年代,乔姆斯基提出了普遍语法理论,这不仅仅是一种语法理论,同时也是一种语言习得理论。普遍语法理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着某些共同的语言原则,这些原则是天生的,人的头脑中固有的。有人认为,目前世界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展趋势是,以语言原则参数理论为基础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主流。(袁博平,1995)对外汉语教学的学习研究必将在这一趋势影响下,展开新的研究未来。

3.电脑化教学研究将跨向新高度。应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八十年代,视、听材料进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仅仅是利用电视机、收录机的效能开展教学。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迅速发展,也仅限于以常见情景;常用句型为线索,配以常用语词和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教学,还不能充分发挥这类设备为语言教学所能提供的多方面的可能性,如综合性、直观性、可选择性等,开辟教学的新路子。

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诸如笔输入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新的希望。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开辟教学的新途径,研制新

一代教材,促进科学研究,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

仅以多媒体为例,编写多媒体教材应立即着手去做,多媒体是既能处理文本信息,又能处理图像、图形和声音的多功能技术,并具有人机交互的能力。以这种技术研制的新一代教材,是一种文字、声音、图像立体发展的教材,必将给对外汉语的教学带来一场革命。又因多媒体信息量大,具有跨时空特点,可变平面教学为多元立体化教学,因之也更符合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我们相信,必将会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一番新的景象。

参考文献

朱德熙1989 《在纪念创刊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王力1985 《在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的讲话》,《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胡裕树1989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两个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

《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纪要》,《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1期。

胡明扬1995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陈亚川1990 《汉语教学研究的拓新与深化——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读后》,《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吕必松1993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郑定欧1995 《“凝固”析——词汇语法(Lexicon—grammarr)引介》,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讨会论文

李忆民1995 《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龚千炎1996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学习》第2期。

杨庆华1995 《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的初步构想》,《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盛炎等1993 《对外汉语教学论文评述》,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舆水优1991 《通过常用语法错误来看处所词的用法》,《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张清常1990 《对外汉语教学法·序》,现代出版社。

赵金铭1985 《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举要》,《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1987 《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举要》,《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1989 《近十年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述评》,《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

1993 《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与创获——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综述》,《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袁博平1995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张旺熹1996 《对外汉语教学的几项基础研究工作》,《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对外汉语教学市场分析报告(整合版)

中国对外汉语培训市场分析报告 市场背景 近年来,汉语培训市场在全球“汉语热”的大背景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得益于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环境的有益影响。同时,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中国文化的受关注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进一步刺激了外籍人士学习汉语的热情。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国际企业的目光,众多资本机构纷纷进驻中国,为对外汉语培训注入了活力。除此之外,对外汉语培训行业师资力量的供需矛盾也进一步凸显,人才缺口巨大。不仅如此,行业还存在诸如教学模式落后、教材更新缓慢等问题。但总而言之,汉语培训市场前景广阔。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消息称,目前全球汉语学习者人数已达4000万,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突破1亿。 政策背景 国家和政府对于对外汉语培训十分重视,为了大力推广对外汉语教学,1987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并设日常工作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于1992 年正式在海外推出。被称为“中国托福”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国家级汉语标准化考试。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用作衡量员工汉语水平的标准,有的还与工资水平挂钩,使得一些与中国有生意往来的外国公司的员工对“汉语托福”趋之若鹜。参加高级考试的考生更多带有比较明确的就业和留学目的。 培训人群分类及特点:

市场分类:

行业发展分析 一、汉语培训行业发展内外部环境研究(PEST因素分析法) 1、政治环境对汉语培训行业的影响 1、1 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国际地位的提高 1、2 国家大力推进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战略 1987 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1998年已扩展为由 11个政府部门组成)。领导小组的成立及其后所作的大量工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发展。作为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兴建孔子学院是一大重要举措。孔子学院主要为所在国的汉语教学发展提供各类教学援助,如开展多媒体及网络汉语教学、中文教师培训、汉语水平考试和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测试,另外还有各种学术活动和中文竞赛,以及提供图书资料信息服务等。 1、3 国家推出相关认证考试规范对外汉语教师从业资格 目前,对外汉语培训的师资除了高等院校培养之外,国家又推出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资格考试,通过获得对外汉语教学资格证,也可以取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储备一批适应国外汉语教学要求的教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起到了积极的 2、经济环境对汉语培训行业的影响 2、1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中国的对外经贸合作得到广泛开展,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交往日益密切。与这些国家在贸易上的来往,使得汉语在交流以及谈判中日益受到关注,促进了对外汉语培训的发展。 2、2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进驻中国 大量的外籍人士也随之来到中国,成为对外汉语培训市场现实的和潜在的需求群体。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 1987年8月14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正式成立。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汉语作为外 语教学和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本文以第一届 至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所收论文为依托,从重大的进展、明显的不足、 乐观的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重大的进展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 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 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朱德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 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朱德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 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 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 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 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 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 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 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 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 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 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 研究对象,朱德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 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 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

对外汉语教师工作总结

对外汉语教师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我承担幼一、幼二、一年级、二年级的教学工作。幼一班11人,每天一节课,课长为60分钟;幼二班5人,每天一节课,课长为90分钟;一二年级合班上课,每天一节课,课长为60分钟。 教学初期面对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经验的缺乏,没有一个好的针对华语教学的标准和系统。学校内没有规定学生所用的教材,也没有有经验的华语老师来指导,我们也不了解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因此初期教学比较迷茫,不知从何下手,也抓不住重点。我们很难找到教学问题的解决途径。后来,听过两次讲座,才开始能够较好的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吸收别人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这对我的教学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 后面的教学便能够比较顺利的开展了。此时对学生能够比较好的了解;对华语教学的内容与特点也有所体会;也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我一直希望得到有华语教学经验的老师的指导,我想这对一个初期参加教学的老师来说,很重要,一句话或许就能够点透问题所在。自己感觉比较适合一二年级的教学工作,幼儿园的教学建议能够聘请专门幼师专业的老师来完成,他们会更有优势。同时聘请有经验的老师对新志愿者进行教学的管理和指导,如果教学赶上去,其他方 面的收效会更好。 教学经验总结: 一二年级: 一二年级合班上,课时一个小时。一开始我采取的方式基本上一二年级同时教授相同课程,但是学校规定的一二年级教材却是不同的,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后来变逐渐开始分班教学,我一二年级的学生较少,虽然一个教室,但是比较好操作。进教室后,我会先检查学生课本、文具的准备,桌椅的摆放,教室的整洁程度,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先去喝水上厕所。如果教室凌乱,也会让他们先进行整理。以此来保证一堂课的顺利进行。组织上课后,尽量达到一静一动,如果一年级复习上节课的字词,记诵课文,二年级便来讲授新的内容,这个过程不要控制的太长,不然两边都会容易乱。复习的过程我会让小朋友结成队子,通过一个语言较好的带动不太好的,他们之间的语言差距较大,我们老师很难照顾全面,结成队子还是能够比较好的促进他们的进步。教授的过程主要通过领读与表演,来使学生理解记诵。课本我们选择的是嘻哈汉语,读来朗朗上口,学生喜欢朗读,也比较容易学生进行记忆。一年级新课教授后,最后的时间我们用来合班比赛,或者合班的小游戏。主要比赛一二年级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表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都是要求学生把所学的课文表演出来),一二年级比赛,看哪个年级胜出。

对外汉语教学法之视听法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法——视听法 20081103011 黄姗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世界上各种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或多或少地对其产生过影响,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法。了解和熟悉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对教学法流派加以综合分析,我们可分成强调自觉掌握的认知派,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等,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对外汉语教学法——视听法就是属于经验派。视听法是讲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以主张视听并用而得名。由于它强调耳、眼、脑等感官作为整体去感知语言材料,而语言材料的三要素、形、音、义、词、句、话也要联为整体而被感知,故还称整体结构法。又由于它强调结合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教学,故称情景法。 视听法的代表人物有:古根汉,法国人,“全世界普及法语研究所”负责人,学者。吉布里纳,南斯拉夫人,南斯拉夫萨格勒大学语音研究所主任。 一、视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视听法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是当时法国对外国成年人进行短期速成教学的一种方法。听说法发展到二十世纪中期已暴露出它的一些弊病,脱离上下文语境的机械句型操练,不能有效地培养学习者运用语言的能力。视听法对直接法和听说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既吸收了直接法用直观手段、以外语教学外语、加强模仿、口语领先、句本位原则等长处,也继承了听说法以口语训练句型结构的基本特点,在吸收和继承的基础上,加入了情景视觉感觉的效应,通过用幻灯片和同步录音等教学手段,将情景视觉和录音听觉结合在一起,建立了一种新的教学法体系。视听结合的方法比单纯依靠听觉或视觉来理解、记忆和储存的语言材料要多得多。视觉形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条件,促使学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语。听觉形象有助于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和习惯。 视听法初期主要培养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法语跟法国人进行交际,以训练听说技能见长,是一种成年人的语言短期速成教学。后来视听法在国际上广为运用。20世纪70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国际上采用这种方法学习外语的约占50%”,影响极为广泛。 二、视听法的理论基础 1、语言学理论基础 视听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建立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之上。 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原理,可以把某一种语言中的句子层层分析描写,分解成句型、短语、音节等多种层次结构,从而描绘出语言词汇句子的总貌。索绪尔认为,如果以实际掌握外语为目的的话,那么教学内容应该是言语,言语活动,而不是语言科学。一些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还认为语言首先是一种口语体系。因此视听法强调听说优先于读写,口语领先原则,口语是第一位的,书面是第二位的。视听法也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制定出最低口语词汇量和最基本的句型,在具体教学中也依照层次结构要求学习者掌握语音、节奏、句子,反复练习,熟能生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大学生实习周记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大学生实习周记 第一周:****年**月** 日~****年** 月**日 观摩新加坡教学机构 当我第一天来到春天国际学院的时候,工作人员十分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学院的情况,让我了解到他们学校主要是负责各个语种的培训,其中包括了华文的教学,因为在新加坡汉语作为其中一种官方语言,所以无论是新加坡本地人要学习华文,还是新来就业的非华裔外国人也希望通过学习华文来尽快融入新加坡的社会。所以在新加坡还是比较需要汉语老师的。春天国际学院的华语老师都是来自中国,但并不是都是对外汉语专业出身的,有些是英语专业或小语种专业毕业后来教华文的,但是各自都有着优缺点。 为了更了解新加坡学校的教学水平,我和当地的学生一起上英语课,也听听教师上课的教学用语。这个外教老师是来自印度的,

但是英语语音十分清晰,然后也非常幽默,所以学生都很愿意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十分融洽。与国外的英语教学相比,国内的课堂教学气氛大多是比较紧张的,老师和学生比较注重考试分数,所以比起口头交流,老师更注重对英语语法点的讲解,而学生注重低头记笔记,导致国内学生英语口语进步比较慢。同时这个老师的课堂用语还是比较的清晰的,各种课堂指示都是非常明确,学生非常容易明白,不明白时也会加上一些肢体语言,所以让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也能明白,这一点对我们在教外国留学生时也会有一些启发。 另外,对于这个私立学校的工作人员,我也十分欣赏。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秉着一丝不苟的精神,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且认真的贯彻执行,应对各种状况,也会做好各种准备。另外,每隔一段时间,校长都会亲自对员工进行培训,可见新加坡的机构是十分重视对员工的培养的,这也可以从新加坡的广告中反映出来,政府会经常鼓励员工进行技能提升,同时给员工的技能培训提供补贴。在新加坡,你也可以见到上了年纪的老人也会积极地参加工作,不需要靠政府和家人来养活。这一点与中国的养老制度截然不同。 第二周:****年** 月**日~****年**月**日

从对外汉语教育现状看其发展趋势

从对外汉语教育现状看其发展趋势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它的任务是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本人通过对一些数据和例子的分析,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的部分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便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并且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育、发展历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前景展望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Abstract:Teaching Chinese is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to foreigners, i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ts mission is training, the proper use of Chinese students in social communication.I have some data and examples on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par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ituation and to explore future trends in order to caus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Chinese language to the world and spread the outstanding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promote China and the world the people's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friendship. Key words: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history,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methods, outlook 引言 选题意义:本文通过对例子和一些数据的分析,讨论对外汉语教学如今的部分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如今的对外汉语教育的某些优缺点。 综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是国家改革开放大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对于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培养更多的对华友好人士,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述——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现状 1、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 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2、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197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 院在北京召开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根据国外第二语言教学学科提点和规律的研究以及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的看法。《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简况》提出:

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小结

一、最有效的利用教具 别出心裁的教学用具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每节课的教具都能花样翻新也无疑是不切实际的。所以,除了根据课文内容尽量地创造各种各样生动形象的教具外,我们应该充分而有效地利用那些最为通常而平实的教具,如:生字卡、多媒体、板书等。 1、生字卡: 生字卡,名如其实;它常用于对陌生拼音字母或汉字的教学。我们利用卡片上单一的字母或汉字来吸引学生对这种陌生化的集中关注,以便让他们迅速的掌握理解。除此之外,利用卡片犹如一副扑克牌般小巧的特点,在复习字母或生词时可以不断地“洗”,即“闪卡”。老师迅速地更换展示在学生面前的生字词,让学生逐一迅速地认读,老师再迅速地叫出那些能够既快又准确地认读的学生名字。这样使得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成就感并更积极的配合课堂教学,在快乐中学习汉语。 2、多媒体: 多媒体生动丰富的图片和动漫效果是吸引学生最大的噱头。图片的直观性能够更好地为生词、句子或文章释义。但孩子的趣味往往只在于图片本身,一阵嬉笑或一个顿悟后,汉语便抛之脑后。所以一般多媒体课后的第二节课前复习,我一般都简单描述每张图片,让孩子们回忆图片的过程中说出汉语,让他们“温故而记住”。 多媒体,也是我们传播博大的中华文化的便捷载体。一节成功的多媒体课需要我们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下载的图片、经典的视频和电影以孩子的眼光再权衡、筛选;美轮美奂的现代化建筑,“诡异”新奇的京剧脸谱,刚健煞爽的中华武术……凝固着厚重的文化气息的图片、课件,在孩子们诧异向往的表情里,已全然不需要过多的言语。 3、板书(“逐步擦拭法”背诵课文): 背诵汉语课文或简易的古诗对学生来说难度算是比较大的,所以老师的引导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良好的引导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并当场记诵,对此我做了些不同的尝试,在一学长的点拨下运用逐步“擦拭”的方法引导学生当场记忆,取得不错的效果。 如:小一《汉语》第三课《爸爸是老师》: 爸爸是老师,妈妈是医生,我是学生。弟弟、妹妹是学生吗?他们不是学生。 引导步骤:(1)、全文抄于黑板。处理生词“老师”、“医生”、“学生”、“弟弟”、“妹妹”,让学生能够认读生词并理解其意;(2)、全文共三句,逐句理解其意。(3)、记诵引导。如:第一句:①读:老师带读——学生认读;②擦拭单下划线词语,将其换为简笔画(如:“老师”用“眼镜、三角板”代替,“医生”用“听诊器”代替,“学生”用“书包”代替等。);③学生看着带有图片的课文再读;④擦拭图片,学生回顾,最终记忆。其他各句方法类似。 运用“逐步擦拭”的方法引导学生记诵课文能够调动学生强迫记忆的紧张感,同时在③④环节中,学生回顾字词并争先恐后的抢答的良好气氛有助于提高他们记诵课文的积极性,使其迅速记忆。 二、多管齐下的教学形式以稳定课堂秩序 1、花样百出的奖励机制 (1)及时表扬: 老师的表扬是最廉价的奖品,却能激发学生不断努力向上。学生在学习上或课堂表现方面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我们都应该随堂及时表扬,而且表扬时最好不要笼统地说大家都好,应“具体到人”(点出该学生的姓名)。这样不仅让受表扬的学生更自信,能够积极配合老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完整版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 学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直观法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讲解趋向补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进去、出来、上来、下去”等。 2、演绎法先展示语法规则,然后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便于学生自行替换、生成和扩展。通常做法是把语法规则归结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体化为一些范句。比如讲“比”字句,教师可以先给格式:A比B+形容词“他比我高。” 3、归纳法先展示一定数量的例证(不能太少),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概括出语法规则。归纳法是我们倡导的语法教学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方法是先大量输入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感知,再来引导学生自己概括特点、分析规律,学生容易得到验证,对规律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 4、对比法有点儿比较贵这儿东西有点儿贵这儿的东西比较贵便宜-------------这儿的东西比较便宜通过以上汉语句式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有点儿”常用于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较”后面的形容词好坏都能说。 5、情景导入法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教师:XX昨天来了没有学生:他昨天没来。教师:哦,他昨天没来。XX,你去哪了这种闲聊实际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本文转自:大连盼达汉语学校(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中心)

论文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论文题目: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作者:******* 专业:对外汉语

目录 容摘要..........................................................(第2页) 关键词..............................................................(第2页)引言..................................................................(第2页)(正文)............................................................(3—13页)结语.................................................................(第13页)参考文献.........................................................(第14页)指导教师.........................................................(第14页) 字体要求:题目:黑体三号加粗 正文:仿宋四号 单倍行距 A4纸设置左右边距为3.0 上下边距为2.4 小标题加粗显示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容摘要: 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语法教学在各个语种的语言教学中 都是教学的重点。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根据教学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诸如实物道具法、对话法、演示法、比较法、格式化 等各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汉语学习。 关键词: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法、教学方法 引言: 汉语事业日益繁荣,学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汉语热”已经成为全球语言交际系统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第二言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重中之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不例外。由于语言类型的不同,长期以来,不少留学生都反映汉语语法难懂难学,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我们有义务了解并研究或是解决怎样教好汉语语法。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掌握一种技能”。因此,对于留学生的语法教学绝不能大讲特讲语法知识,讲授语法的目的是为了使其了解汉语语法的特点,掌握语法的规律,引导学生了解和灵活运用语法规律,并能够准确无误地用汉语进行交流。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语法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应该探究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便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外汉语专业实习报告【精品】

对外汉语专业实习报告(精选3篇) 艰辛而又充满意义的实习生活又告一段落了,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了更多的进步,如果我们能够写好实习报告,可以收获更多。那么实习报告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对外汉语专业实习报告(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0年1月18日,我开始正式在上海悦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mandarinday)实习。这是一家开发对外汉语教育产品软件的高科技公司,汇聚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的对外汉语、计算机等各个领域的专家,教授。成功的研制开发了一套融入了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对外汉语教育产品软件,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掌握每个词每个句子。学生只要按着整个学习步骤往下学,就一定可以掌握每个知识点。 从一开始自己就一直想找个和专业对口的工作,可是我们的专业只有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才会有更多的机会,西安这种内陆城市是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的,所以,最后我选择了时尚之都——上海,去寻找属于我的机会。 初到mandarinday,我的职位是课程顾问。就是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起桥梁的作用,和老师一起努力,帮助学生学习,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后来,我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软件的推广,在外文书店,机场等外国人聚集的地方设有专柜,给他们讲解软件的优点,挖掘他们购买的欲望。从此我便走上了营销的道路。据说,每个成功的人士都是从销售起步的,也希望这是我成功的起点。 在这里工作的三个月里,我在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工作中:md公司给了我很多学习的机会。这里的老总之前都是在很多外企国企做过高层的,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很高(很多人都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除了每周一次的定期培训外,平时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和我们聊天,从人生的规划聊到生活的细节习惯。这段时间里,我受益匪浅:知道了不管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要带着宽阔的心胸去面对。在这里工作的第三个月,我就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销售渠道的负责人了,不断的从招聘到培训再到管理,这整个过程中,我的成长速度真的很快。这样的机会是千载难逢的。中间有过苦有过甜,有过沮丧的泪水也有过收获的喜悦。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工作,我会勇敢的面对…… 生活中:当初几个女孩子拖着行李箱来到了这个中国最繁华的都市,带着惊奇,带着激动,也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唯独没有想过艰辛。总以为,只要我们在一起,没有攻克不了的事情,可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却是我们最大的烦恼。从最初的满上海跑的找房子,到每天下班后穿梭于诺大的菜市场,然后回家一头扎进厨房,最后端出一盘盘被我们坚持认为是美食的饭菜。这整个过程说来简单,可是对我们每个当初在家里都是公主的女孩子来说,艰难不言而喻…… 两次进医院,好几次出入家电修理部…… 我们有过在医院里抱头痛哭的经历,也有过在大街上引吭高歌的放纵,不为别的,就为生活,就为我们都想长大……

对外汉语开题报告

对外汉语开题报告 导读:本文对外汉语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开题报告 院(系):文学院 专业:对外汉语 题目:对外汉语教材建设 1、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整个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可分做三个阶段: (1)50年代到70年代:纯结构时代 这个阶段的汉语教材主要面对传教士和商人,缺乏专业理据。所编写的教材主要有:爱德华·阿基德森的《华英捷径:初步100步(注音)》(凯利-沃尔什公司,1910年)、赵元任先生的《国语留声片课本》(商务印书馆,1922年)、周辨明先生的《中英会话三用教本》(书同文馆,1950年)。 (2)70年代-90年代: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时代 这一阶段编的汉语教材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汉语作为目的,这一阶段教材编写者吸纳了国内外语言教学理论,并结合国内外教学实践,注重外国人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教材有:北京语言学院《基础汉语》(商务印书馆,1972年)。80年代后期,进行了大量的教材基础研究,主要教材有:《对外汉语教学本课教育研究》。 (3)90年代至今: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时代 20世纪的最后十年,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出现了一种空前繁荣的景

象,平均每个月都有十几种教材面世,也可以说达到了历史发展的巅峰时期。2003年12月,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教材研发中 心成立,成为国内首家以开发、研究、编写并推广对外汉语教材为中心任务的专门机构。这一机构是以北京语言大学这一对外汉语教学核心基地为依托,整合海内外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编教力量,充分利用外国留学生集中教学实验的优势二建立的,其成立将对对外汉语教材建设起到对动作用。 2、本课题的初步研究成果 (1) 对外汉语教材类型建设 一个学科的教材是否科学、完备,应从质量、数量、满足教学需要和教材体系诸方面来衡量。质量上,要有覆盖面,要形成一个学科的教材规模,要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要能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学习目的的学习者的需要编写品类繁多的教材。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材显然还存在尚待改进的地方。我们现有的教材,几乎都是通用性教材。这种情况难以满足不同的要求。在对其他国家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进行考察后,发现国内新出的教材,目前仍然缺乏针对学习者本身特点,如:母语、年龄、文化程度等而编写的入门教材。而国外编写的教材针对性强。虽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了《基础汉语》和《汉语课本》,但是美国和加拿大政府还是组织有关人员编写《标准汉语》。在法国,近十年来,最畅销的基础汉语教材还是法国出版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而不是汉语的家乡——中国所编的教材。所以新一代教材建设,尤其是供国外使用的教材,要考虑国别、民族、文化、环境的特点,提倡中外专家合编教材。教材有了针对性,才有更好的适用性,才能有更高的实效性。 (2) 对外汉语教材的内容建设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是一项集语言学、文字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教

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总结在新加坡华文学校有一段时日了,小学和中学的孩子在华文的吸收程度有明显的不同。针对不同的孩子我注重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以下是这段时间教学的工作总结。首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展现中国老师的特色,获得学生的认可。老师的魅力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华裔后代基本上远隔了华文学习的环境。经过深入的交流,我发现,他们事实上对华文没有特殊的感情,有的甚至讨厌华文。他们平时交流的语言基本上是英语,其次是华语。因此如何拉近学生与华语的距离,关键因素在于老师的作用。从年龄上讲,比较年轻,因此与我跟学生之间的沟通不会太困难。其次,由于来自异国,这本身对学生就存在一种新鲜感,更能发挥优势作用,引导学生走进华语课堂。教师的魅力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学生与华语的距离。 第二,充分利用各种材料,搞好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对华语的学习兴趣。相对于文字,图像和影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因此在课余时间,我寻找各种与课文相关的材料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让他们开口说华语。比如学习《可爱的新加坡》,我找来新加坡各种水果的照片,新加坡各地方的美景以及中国的美景,新加坡人和中国人友好相处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讲了什么故事”等等。此外,在每节课的后半部分,让学生上黑板写字或者口头回答,并当场打分,这对于激励学生有重要作用。 第三,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开口说话。中学学生的基本 特点是会写汉字,但不大愿意开口说华语,这是通病,好比中

国人在中国校园里说英语。我们应当知道,一种语言的习得,单纯掌握文字的书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语言是工具,工具的根本目的在于交流。换句话说,我们事实上更愿意看到学生说华语比写汉字好。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当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开口说话。这是相当重要的。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课后的交流。很多学生喜欢跟中国来的老师交流,但往往碍于羞涩不大愿意用华语。因此老师要多鼓励他们,多与他们说话,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这点十分重要。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以后,他们将加倍地敞开心扉面对你。这对于他们学习华语的兴趣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学习华语的障碍将变得轻松许多。 第四,在无形中传播中华文化。这是高一层次的需求, 也是可有可无的标准。当学生在理解你的言语举止时,仍存在着一定困难时,你要把深厚的中华文化告诉他们,让他们理解,则显得笨拙。当然,既然无形,便意味着很多时候不需要什么难度。比如,讲《可爱的新加坡》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可爱的中国,让学生听中国音乐或者了解中华大地东西南北的地形地貌等,这些在学生已经开始注意力下降的课堂后半部分是很有好处的。同时,课后交流也是十分重要,同时融合自己的游历,让学生比较接近地认识中国文化,同时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增加老师个人的魅力,这对于他们了解、学习和掌握中华文化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此外,观看一些优秀的中国影视是不错的方法,比如《可可西里》、《士兵突击》等。总而言之,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得抓住特点,发挥老师优势,让他们主动理解博大的中华文化。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总结在新加坡华文学校有一段时日了,小学和中学的孩子在华文的吸收程度有明显的

对外汉语教学浅谈

对外汉语教学浅谈 凤凰传奇的一首《最炫名族风》不仅红遍中国大江南北,也“炫”到了欧美听众的耳。在中国你可以说这首歌的流行归结于它的亲和的旋律、曲风、曲词和演唱者,但对于外国听众,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中国文化已备受外国瞩目。音乐无国界,而语言是无界“桥梁”。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近半世纪的摸索和探求,至今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教学,不同时期出现了许多很好的教学方法和思想,但时代的发展是不停息的,与此同时对外汉语言学习者与日俱增的学习要求亟需更完善的对外汉语教学。 本文接下来先简要阐述近半世纪对外汉语言教学发展历程,包括从上世纪50初年代至70年代末的对外汉语教学开创阶段和从1978年到至今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然后介绍当下对外汉语教学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浅谈。 一、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开创期,在这20年的起步阶段,对外汉语教学新事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曲折发展,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验,基本教学方法以实践为大方向,加上政府的支持,逐渐让对外汉语教学教学走上了正规的教学道路。初级阶段具体分为三个时期:初创时期、巩固时期和恢复时期。 初创时期对外教学事业的重要开端是1950年,应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的要求,我国分别与这两个国家互换了5名留学生,同时又主动和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朝鲜等国进行学生交换总共接收了33名留学生。自此开始了对外留学生的教学,目的为学生以后专业的学习克服语言障碍而掌握基本语言规范和技能的汉语预备教育。虽然开创阶段的教学规模和师生数量都比较小,而且教学类型比较单一。 经初创时期的艰苦摸索和经验总结后,到1962年至1965年的巩固时期,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呈现了良好发展趋势,从教育规模上就可以看出,在这四年间我我国所收外国留学生3944名,比前11年的总和还要多,而且1965年的在校留学生数是1961年的7倍多。同时国务院在1962年正式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所对外汉语教学为主任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北京语言学院前身)。这些都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然而遗憾的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国不仅停止了接受外国留学生,还令国内外国留学生陆续回国。所以在1966到1972年,对外汉语教学处于中断阶段。 随着70年代初的国内形势转变,对外汉语教学出现了转机,然后就到了1972年至1977年的恢复时期,对外汉语教学重整旗鼓,留学生招生工作在国内各大高校陆续恢复。1973年12月28日,2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大会和安理会工作语言之一,将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推进了一大步,也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助力器。从1973年到1977年,全国共接受了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2288名留学生,分布在9个省市的28所高校。这一时期尽管招生和教学工作经过艰辛努力逐渐恢复,但由于受到“文革”的严重冲击,各个高校接收学生的能力极其有限,教学规模也远未达到“文革”前的水平。 初创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强调语言技能培养,文化尚未纳入教学目的。主要强调汉语的应用功能,突出汉语的工具作用,文化是语言相伴而生的产物,由于人们当时的认知局限,文化未被重视。当时对应的教学内容也是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文化内容是自发进入教材,交际文化的教学更是少之又少。1958年由邓懿等编写的《汉语教科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国内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这部教材几种体现的是当时语言理论教学成果。全书包括绪论、语音、语法三部分,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只是逐渐由重视语言理论学习向在语言理论指导下培养语言技能的方向转变。然而,由于文化与语言的固有联系,有关文化的内容还是不自觉地进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来。这些文化的内容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纳入到教学实践,但是在教材中文化与语言自然融合,这是不争的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1987年8月14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正式成立。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和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本文以第一届至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所收论文为依托,从重大的进展、明显的不足、乐观的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重大的进展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朱德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朱德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朱德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应的教学规律。研究的内容则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的角度,要研究学习者是如何学会并掌握汉语的;从“教”的角度要研究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以便指导教学实践。(《纪要》,1995)只有研究对象明确,才能产生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的研究成果。我们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分别开展学科理论研究、汉语本体研究和方法论研究。 3.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点。既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汉语的学习和教学问题,那首先要把“学什么”和“教什么”研究清楚。所以,第一位是汉语本体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侧重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汉语研究。 在汉语本体研究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进行汉外语的比较,从而找出学习的难点,“所谓难点,就是中国人看来容易,外国人学起来困难的地方。在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汉语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这些特点往往就是难点。”(王力,1985)研究语法结构,研究语音规律,对本国人来说,一般规律也就够了,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只掌握一般规律是学不会汉语的,常常一用就错,这种错误往往启发研究者去注意中国人自己不容易想到的问题,于是促使我们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习惯用法”和“例外现象”的研究。这种从教学中发掘的研究课题,具有对外汉语教学本体研究的独特视角。其研究,不仅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也对现代汉语研究起了促进作用。在汉语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李英哲、柯

对外汉语教学难点:零起点学生该如何教

对外汉语教学难点:零起点学生该如何教? 在对外汉语学习的大军中,零起点的学生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因为对汉语的认知少,加之汉语入门难度较高,很容易摧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导致他们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抵触学习汉语的情绪。所以如何把课上得深入浅出,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往往很难。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问题我们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总是在不断的思考和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下面总结一些老师在经过不断教学实践和思索下,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一)尽可能提高自己对对外汉语教学的高层位的认识。 许多老师认为自己教了许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外国孩子中文更是小菜一碟。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如果不改正思想上的认识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有的老师照搬过去的经验,在课堂上却忽然发现不能像过去那样得心应手。老师很困惑不说,更是将时间浪费在频于应付学生各种各有的问题和难题。尤其是在我们称为“零起点”的教学中,更会有手足无措之感。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在教学中有它自身的特点, 它具有很明显的双重性,既是教学过程的媒介语,又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目的语,这样一种属性使得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带有了受限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发现外族人学习汉语的过程、规律和起作用的因素,解释语言理解的动因,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相关技能,深入开展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对一个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在零起点班的授课中你会发现,日本学生不会发u,韩国学生发不好ü音,原因是他们的母语中没有这样的语音,往往用他们母语中有的音来替代,造成语音错误或缺陷。以前自己只是注意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发音,并不了解造成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虽然自己很卖力,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虽然不能要求每一个对外汉语教师都能做语音学方面的专家,但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在教学中提高自己对对外汉语教学的高层位认识,使自己在零起点的教学中,处在一种居高临下的位置的话,往往能帮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更积极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尽可能了解教学对象 外国的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度,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发音情况也都不一样。 当他们初学汉语时,面临的问题可想而知。作为一名对外汉语的教师心里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才有可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来合理安排、组织课堂教学。 以四中国际部为例,学生的构成以韩国学生为主,印尼、日本、美国学生占少数,这一两年,还增加了许多哈萨克斯坦的学生。欧美的学生开朗热情,课堂

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总结.doc

---------------------------------------------------------------范文最新推荐------------------------------------------------------ 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总结 在新加坡华文学校有一段时日了,小学和中学的孩子在华文的吸收程度有明显的不同。针对不同的孩子我注重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以下是这段时间教学的工作总结。 首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展现中国老师的特色,获得学生的认可。 老师的魅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华裔后代基本上远隔了华文学习的环境。经过深入的交流,我发现,他们事实上对华文没有特殊的感情,有的甚至讨厌华文。他们平时交流的语言基本上是英语,其次是华语。因此如何拉近学生与华语的距离,关键因素在于老师的作用。从年龄上讲,比较年轻,因此与我跟学生之间的沟通不会太困难。其次,由于来自异国,这本身对学生就存在一种新鲜感,更能发挥优势作用,引导学生走进华语课堂。教师的魅力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学生与华语的距离。 第二,充分利用各种材料,搞好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对华语的学习兴趣。 相对于文字,图像和影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因此在课余时间,我寻找各种与课文相关的材料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让他们开口说华语。比如学习《可爱的新加坡》,我找来新加坡各种水果的照片,新加坡各地方的美景以及中国的美景,新加坡人和中国人友好相处的 1/ 9

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讲了什么故事”等等。此外,在每节课的后半部分,让学生上黑板写字或者口头回答,并当场打分,这对于激励学生有重要作用。 第三,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开口说话。 中学学生的基本特点是会写汉字,但不大愿意开口说华语,这是通病,好比中国人在中国校园里说英语。我们应当知道,一种语言的习得,单纯掌握文字的书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语言是工具,工具的根本目的在于交流。换句话说,我们事实上更愿意看到学生说华语比写汉字好。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当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开口说话。这是相当重要的。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课后的交流。很多学生喜欢跟中国来的老师交流,但往往碍于羞涩不大愿意用华语。因此老师要多鼓励他们,多与他们说话,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这点十分重要。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以后,他们将加倍地敞开心扉面对你。这对于他们学习华语的兴趣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学习华语的障碍将变得轻松许多。 第四,在无形中传播中华文化。 这是高一层次的需求,也是可有可无的标准。当学生在理解你的言语举止时,仍存在着一定困难时,你要把深厚的中华文化告诉他们,让他们理解,则显得笨拙。当然,既然无形,便意味着很多时候不需要什么难度。比如,讲《可爱的新加坡》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可爱的中国,让学生听中国音乐或者了解中华大地东西南北的地形地貌等,这些在学生已经开始注意力下降的课堂后半部分是很有好处的。同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