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生存全讲

数字化生存全讲
数字化生存全讲

数字化生存

概论

什么是数字化时代的社会形态?特征?

1、互联网、信息时代、多媒体

2、虚拟的世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维度被跨越(赛博空间)背后的含义就是与真实世界不一样的

3、大数据时代

4、信息全球共享的时代

5、开放兼容的时代趋向平等

6、文化多元化

7、更加依赖移动移动终端

概念:信息化时代、后工业社会(信息产业)、网络社会、知识社会、

概念: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

共同点:当今数字化时代的社会环境

议题:

1、技术层面

2、经济层面

3、职业层面

4、时代层面

5、文化层面

技术层面:

什么技术导致人类社会发生转变?

计算机、电脑为基础、芯片、终端

数字方式存储(二进制)

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台电脑:ENIAC 美国

计算机重要:能够把所有的一切(信息、报纸、广播、电视)转换成为二进制的代码进行储存,打破很多的界限,二进制

原子vs.比特

Bit 很小、一点点

Bit=Binary digit BI是二进制digit是数字

信息的基本单位、最小单位

互联网的56KB =1000Bit

计算机的出现时社会的基本要素发生变化

以前真实世界所有的物体是原子

真实世界、物质世界都是原子

数字化来临后、计算机发明之后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由原子变成Bit

技术决定VS.社会需求

技术革新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技术决定论:technologital determinism 媒介决定论

我们的社会形态是由一个新的技术所决定的

电脑出来——数字化时代、信息时代、网络社会、知识社会

网络——美国国防部内部网络,用物理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共享研究成果、共享数据叫ARPANET

最初是由UCLA UCSB

需要共享数据、共享科研成果、需要合作来解决共同问题才有网络

扩散到大学和科研机构、扩散到日常生活——中国教育科研网

社会需求出现对人类影响涉及限于一个领域除经济层面还有社会层面需求

经济层面:

信息经济、知识经济

信息提高效率

新媒体技术出现时产业提高效率(农业、工业)

电脑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生产率3%人力控制50%的生产

信息创造财富

信息技术创造财富、利润

产生很多的经济效益(索尼、飞利浦)

信息产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信息技术负面

丹.席勒(Digital Capitalism)数字资本主义

新技术的问题解决问题

丹.席勒:理性、比较批判新技术的出现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会使资本主义面临社会面临问题更加严重贫富分化:传统资本主义贫富分化通过财富来衡量

数字化时代(新媒体时代):信息上的贫富分化

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之间分化直接影响在真实世界、在物质财富上的一些积累

新媒体时代信息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

新媒体的出现不但没有解决贫富分化的问题反而又出现另外一个贫富分化

技术拥有者和技术缺乏者

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

形成马太效应

职业层面:

知识劳工

知识劳工就是白领职业,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生产信息产品提供信息服务

知识劳工分为三类:

生产和销售信息的(科学家、发明家、教师、作家、记者等)

采集和发布各个行业需要信息的(经理、秘书、职员等)

信息技术的操作者(安装、维护、电脑、计算机技术操作者)

知识劳工群体出现智识阶级

智识阶级

拥有知识、技能、信息的群体

负面影响差距存在,涉及我们

数字鸿沟

Divide gap存在不同的人

性别

51%女性,20%从事信息工作80%

种族

社会和社会

国家与国家

美国使用互联网26.4%占比

中国互联网使用世界第一大国占比一半

空间层面:

跨越时空

信息网络的出现使信息传递成为瞬时性(光的速度)

覆盖全球使得概念打破、空间角度

Space of flow

空间分布——空间限制

形成一个地球村,地理意义被打破不存在界限

Timeless time

时区分布图——时间限制

文化层面

文化、艺术、人类的生活方式

法案:Corporate hegemony公司霸权(苹果、微软)

简称:DRM

目的:保护自己信息产品的知识产权

网络重要的特征:免费的内容

发起运动抵制DRM数字版权保护法案

斯坦福大学推出新的叫做creative commons(知识共享协议)

Free culture 《参与文化》

Sharing culture

共享的文化网络是共享的平台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推动知识、信息、和艺术的创作和生产

Participatory culture 参与文化由MIT henry Jenkins 《参与文化》从只读到写、生产、

参与文化是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的形式

媒介

媒介即讯息

未来的媒介是什么样?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罗汉

媒介是平面——未来的三维立体

由繁到简

视频——谷歌眼镜(隐形眼镜)看懂很多东西,

对于大数据的分析而得出的结论,

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看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提供很多无法获取的信息,

基于网络和大数据分析

议题:

1、媒介的过去

2、媒介的现在

3、媒介的未来

4、媒介即讯息

媒介的过去

语言(原始)—文字(新石器)—造纸四大发明(东汉)—印刷(东宋)—电报(1844)—摄影(1839)—电影(1895)—广播匹兹堡(1920)—电视(1936)—计算机(1946)—阿帕网(1969)—互联网(1986)

万维网(web1.0)

Tim burners-Lee 发明两个代表HTML 浏览器

媒介的现在

1、虚拟世界(VIRTUAL WORLDS)

网络游戏、

网络应用(second life—第二人生)涉及三维自己的形象阿凡达

真实世界限制太多

网上相对大的自由

2、镜像世界(MIRROR WORLDS)

虚拟世界是在现实生活的参照下去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虚拟世界

两者区别:

镜像世界:网络世界、是真实世界的镜像的还原、复制、把真实的世界搬到网上,

Google Earth Google Earth Pro

谷歌地球:全景、小范围

3、生活记录(LIFE LOGGING)

日记记录(不希望别人看到)、网络时代的生活记录希望别人看到(微博、)

网络时代更要记录生活,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一种融合

生活记录(微博、公共视频网络、FIickr)

穿戴的设备记录生活

生活记录的结果出现大数据时代

每个人都在生产大数据

数据的基本单位是Bit—KB—GB—TB—PB—EB—ZB—YB—DB—NB

人一辈子所接触到的信息总量为4T左右

人类文明以来一共产生了295EB数据,并且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

4、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

对于现实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AR初级阶段是二维码——物理世界和网络世界是怎么勾连的

二维码——QR很快反应的代码

了解更多的真实世界的更多信息

生活记录越多

网络的四中情境

强化、内在、外在、仿真

媒介未来:

颠覆——传统的媒体、行业颠覆(马云)

首先面对传统媒体的衰落

《新闻周刊》停刊

品牌自媒体的诞生

综合媒体的体育版、财经版、健康版、时尚版、分化到专业品牌

汽车公司不再生产汽车工作生产

特斯拉主生产电池

融合——第六感技术

物体互动——交互的技术

融合大数据、增强实景、融合各种不同的媒体形式

媒介融为一体

智能——机器变得智能

人工智能、搜索引擎、输入问题通过技术引擎计算提供答案

Wolfram Alpha所有引擎

机器人时代:

媒介即讯息

Marshall McLuhan(1911-1980)

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

麦克卢汉:媒介技术比媒介内容更加重要,真正改变人类的是媒介技术本身

媒介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

①重新定义空间和时间

卡斯特尔观点:space of flow and timeless

Time是跨越时代的界限,打破时空的隔膜,使得地理和时间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形成一个全球瞬时传播的地球村

为什么媒介技术本身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

②媒介改变人们的感官比率

语言——文字——视觉——听觉

③媒介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

肯尼迪:形象好、

④媒介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

待人处事的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了

数字化生存

概论

什么是数字化时代的社会形态?特征?

8、互联网、信息时代、多媒体

9、虚拟的世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维度被跨越(赛博空间)背后的含义就是与真实世界不一样的

10、大数据时代

11、信息全球共享的时代

12、开放兼容的时代趋向平等

13、文化多元化

14、更加依赖移动移动终端

概念:信息化时代、后工业社会(信息产业)、网络社会、知识社会、

概念: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

共同点:当今数字化时代的社会环境

议题:

6、技术层面

7、经济层面

8、职业层面

9、时代层面

10、文化层面

技术层面:

什么技术导致人类社会发生转变?

计算机、电脑为基础、芯片、终端

数字方式存储(二进制)

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台电脑:ENIAC 美国

计算机重要:能够把所有的一切(信息、报纸、广播、电视)转换成为二进制的代码进行储存,打破很多的界限,二进制

原子vs.比特

Bit 很小、一点点

Bit=Binary digit BI是二进制digit是数字

信息的基本单位、最小单位

互联网的56KB =1000Bit

计算机的出现时社会的基本要素发生变化

以前真实世界所有的物体是原子

真实世界、物质世界都是原子

数字化来临后、计算机发明之后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由原子变成Bit

技术决定VS.社会需求

技术革新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技术决定论:technologital determinism 媒介决定论

我们的社会形态是由一个新的技术所决定的

电脑出来——数字化时代、信息时代、网络社会、知识社会

网络——美国国防部内部网络,用物理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共享研究成果、共享数据叫ARPANET

最初是由UCLA UCSB

需要共享数据、共享科研成果、需要合作来解决共同问题才有网络

扩散到大学和科研机构、扩散到日常生活——中国教育科研网

社会需求出现对人类影响涉及限于一个领域除经济层面还有社会层面需求

经济层面:

信息经济、知识经济

信息提高效率

新媒体技术出现时产业提高效率(农业、工业)

电脑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生产率3%人力控制50%的生产

信息创造财富

信息技术创造财富、利润

产生很多的经济效益(索尼、飞利浦)

信息产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信息技术负面

丹.席勒(Digital Capitalism)数字资本主义

新技术的问题解决问题

丹.席勒:理性、比较批判新技术的出现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会使资本主义面临社会面临问题更加严重贫富分化:传统资本主义贫富分化通过财富来衡量

数字化时代(新媒体时代):信息上的贫富分化

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之间分化直接影响在真实世界、在物质财富上的一些积累

新媒体时代信息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

新媒体的出现不但没有解决贫富分化的问题反而又出现另外一个贫富分化

技术拥有者和技术缺乏者

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

形成马太效应

职业层面:

知识劳工

知识劳工就是白领职业,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生产信息产品提供信息服务

知识劳工分为三类:

生产和销售信息的(科学家、发明家、教师、作家、记者等)

采集和发布各个行业需要信息的(经理、秘书、职员等)

信息技术的操作者(安装、维护、电脑、计算机技术操作者)

知识劳工群体出现智识阶级

智识阶级

拥有知识、技能、信息的群体

负面影响差距存在,涉及我们

数字鸿沟

Divide gap存在不同的人

性别

51%女性,20%从事信息工作80%

种族

社会和社会

国家与国家

美国使用互联网26.4%占比

中国互联网使用世界第一大国占比一半

空间层面:

跨越时空

信息网络的出现使信息传递成为瞬时性(光的速度)

覆盖全球使得概念打破、空间角度

Space of flow

空间分布——空间限制

形成一个地球村,地理意义被打破不存在界限

Timeless time

时区分布图——时间限制

文化层面

文化、艺术、人类的生活方式

法案:Corporate hegemony公司霸权(苹果、微软)

简称:DRM

目的:保护自己信息产品的知识产权

网络重要的特征:免费的内容

发起运动抵制DRM数字版权保护法案

斯坦福大学推出新的叫做creative commons(知识共享协议)

Free culture 《参与文化》

Sharing culture

共享的文化网络是共享的平台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推动知识、信息、和艺术的创作和生产

Participatory culture 参与文化由MIT henry Jenkins 《参与文化》从只读到写、生产、

参与文化是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的形式

媒介

媒介即讯息

未来的媒介是什么样?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罗汉

媒介是平面——未来的三维立体

由繁到简

视频——谷歌眼镜(隐形眼镜)看懂很多东西,

对于大数据的分析而得出的结论,

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看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提供很多无法获取的信息,

基于网络和大数据分析

议题:

5、媒介的过去

6、媒介的现在

7、媒介的未来

8、媒介即讯息

媒介的过去

语言(原始)—文字(新石器)—造纸四大发明(东汉)—印刷(东宋)—电报(1844)—摄影(1839)—电影(1895)—广播匹兹堡(1920)—电视(1936)—计算机(1946)—阿帕网(1969)—互联网(1986)

万维网(web1.0)

Tim burners-Lee 发明两个代表HTML 浏览器

媒介的现在

2、虚拟世界(VIRTUAL WORLDS)

网络游戏、

网络应用(second life—第二人生)涉及三维自己的形象阿凡达

真实世界限制太多

网上相对大的自由

2、镜像世界(MIRROR WORLDS)

虚拟世界是在现实生活的参照下去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虚拟世界

两者区别:

镜像世界:网络世界、是真实世界的镜像的还原、复制、把真实的世界搬到网上,Google Earth Google Earth Pro

谷歌地球:全景、小范围

5、生活记录(LIFE LOGGING)

日记记录(不希望别人看到)、网络时代的生活记录希望别人看到(微博、)

网络时代更要记录生活,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一种融合

生活记录(微博、公共视频网络、FIickr)

穿戴的设备记录生活

生活记录的结果出现大数据时代

每个人都在生产大数据

数据的基本单位是Bit—KB—GB—TB—PB—EB—ZB—YB—DB—NB

人一辈子所接触到的信息总量为4T左右

人类文明以来一共产生了295EB数据,并且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

6、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

对于现实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AR初级阶段是二维码——物理世界和网络世界是怎么勾连的

二维码——QR很快反应的代码

了解更多的真实世界的更多信息

生活记录越多

网络的四中情境

强化、内在、外在、仿真

媒介未来:

颠覆——传统的媒体、行业颠覆(马云)

首先面对传统媒体的衰落

《新闻周刊》停刊

品牌自媒体的诞生

综合媒体的体育版、财经版、健康版、时尚版、分化到专业品牌

汽车公司不再生产汽车工作生产

特斯拉主生产电池

融合——第六感技术

物体互动——交互的技术

融合大数据、增强实景、融合各种不同的媒体形式

媒介融为一体

智能——机器变得智能

人工智能、搜索引擎、输入问题通过技术引擎计算提供答案

Wolfram Alpha所有引擎

机器人时代:

媒介即讯息

Marshall McLuhan(1911-1980)

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

麦克卢汉:媒介技术比媒介内容更加重要,真正改变人类的是媒介技术本身

媒介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

⑤重新定义空间和时间

卡斯特尔观点:space of flow and timeless

Time是跨越时代的界限,打破时空的隔膜,使得地理和时间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形成一个全球瞬时传播的地球村

为什么媒介技术本身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

⑥媒介改变人们的感官比率

语言——文字——视觉——听觉

⑦媒介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

肯尼迪:形象好、

⑧媒介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

待人处事的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了

效果

魔弹的迷思

如何改变媒介效果

1、个性化

2、怀疑、批判

3、效果的测量

4、议程设置多样化

认知的效果—知识沟假说

获取知识的速度:地位高、底

1、甘肃小车事件—问卷:从何处获取的信息

2、微博、、、门户网站—新媒体取代了传统媒体

3、影响知识获取的显著因素

A、性别

B、收入

C、时间

4、知识沟现象因事件而异

态度的效果

1、沉默的螺旋

2、媒介

A、帮助形成一种感知

B、主流不一致、、恐惧被孤立

3、日本核危机

A、反对、赞同、中立

B、微博用户的知识生产差异

行为的效果

1、互联网的政治影响

A、乐观——动员

B、悲观——巩固

C、怀疑——无效

2、微博参与形式

a、微博动员——主动动员

b、响应动员

c、信息生产

d、信息转评

3、人口、媒体、情感、认知因素;若干观念的影响

素养

媒介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

新媒体的时代特点:

1、媒介饱和社会无处不在,而且是信息过量

2、高密度媒介接触,手机媒介、电子媒介是身体的一部分(钥匙)

3、带来信息过量,有限能力,信息过量(无所适从、自动处理机制、)

4、自动模式、按照某种既定的程序,来应付

举例:既定程序:按照我们的习惯、来做出的选择、叫做automtic processing 一方面是automatic processing

问题在于:我们赖以自动处理信息的这种程序,是媒介帮我们编制广告效益媒介通过广告为我们编制自动处理信息的程序

更好的应对海量信息,尽可能少的受到误导

为什么需要媒介素养

1、媒介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

2、网络上面的信息缺乏一个基本的判断真伪

新媒体信息社会的特点

1、媒介饱和社会无处不在又会带来高度媒介接触

2、手机媒介、电子媒介已经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了,手机处了钥匙之外跟我们关系最亲密的一个物件

3、往后就变成机器人所以是高度媒介接触的时代

媒介饱和社会、高度媒介接触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1、信息过量多的我们难以处理,心理学当中有一个概念就是有限能力,每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2、我们的认知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一旦发生信息过量我们无所适从了

3、在心理学中还有一个机制叫做自动处理机制

什么是自动处理自制

1、就是当人们面对过量信息的时候当你觉的你面前的信息太多的时候你会启动一种自动状态进入自动模式

2、就是你会按照既定的程序来应对按照习惯按照印象做出判断

3、我们一方面要应对海量的信息、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少的受到媒介的误导解决的办法就是媒介素养

什么是媒介素养

1、媒介素养就是在不同的情境下获取、分析、评价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2、多层次概念

3、连续的状态

例子

新闻例子

1、林书豪任何媒介从自己的价值观自身的背景出发、意识形态出发来对一个事件进行来报道

2、新闻可能会客观吗?回答一定是否定。但是新闻需要客观吗?一定是肯定的

娱乐报道

1、就是媒介暴力的问题。娱乐只是娱乐嘛?娱乐对我们产生负面的效果社会学习理论、

2、意味着电视世界是一个很不真实的世界它是一个很偏薄的世界

1、强化自我意识

2、以实用为目标

3、定期检查习惯

4、反思习惯成因

5、主动获取知识

6、明辨真实虚拟

7、比较渠道差异

总结

1、如果要提升媒介素养的话最关键在于我们的批判能力、我们反思的能力、多方核实多方比较。

2、对待媒介一定抱着为我所用的态度,而不是被它左右的态度。尽可能的对媒介内容提高批判能力、

提高辨识能力

3、我们对待媒介要有正确的原则应该是有理有利有节尽可能的利用媒介为自己服务

编导班读书笔记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课外阅读名著名片推荐目录 一年级阅读书目—— 《诗经》 《楚辞》 《论语》 《老子》 《庄子》 《史记》 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蘅塘退士、陈婉俊,《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 吕明涛、谷学彝,《宋词三百首》,中华书局 爱森斯坦,《蒙太奇论》,中国电影出版社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约翰·菲斯克,《电视文化》,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约翰·菲斯克,《电视文化》,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沃尔特·麦克道尔、艾伦·巴滕,《塑造电视品牌:原则与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周小普主编,《广电传统的缔造者 :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艾伦·B.阿尔巴朗,《电子媒介经营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迈克尔·拉毕格,《影视导演技术与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布莱恩·布朗,《影视照明技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影电视专业杂志(11种) 《当代电影》、《电影艺术》、《世界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中国电视》、《中国广播电视》、《电视研究》、《当代电视》、《现代传播》、《南方电视学刊》 二年级阅读书目—— 《荷马史诗》 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圣经》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雨果,《悲惨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 塞万提斯,《唐吉珂德》,人民文学出版社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人民文学出版社 雨果,《悲惨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人民文学出版社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1500字

年幼时,曾算过一年多少秒,算过工人挣钱的总量,算过该如何选择商品能得到最大的实惠,这是我在数字中的生活。可如今,生活中充满了伪装过的数字。若我们将电脑中的程序、文本还原,你回看到大量的由数字0、1组成的信息,这些数字信息就是一串比特、音乐光盘,你绝对想象不出来它也是由数字组成例如声波的波形可以被记录成不连贯的数字。这些数字将会替转成比特。照片也是如此,电子照相机可以看作是在一个影响上打出精密的格子,再记录每个格子中的色调就可以了。如今的宽带也就是一个数字传输的工具。可以说在这个信息时代,数字无处不在。 早晨,手机中预定的闹钟叫醒我,用无线电的遥控器打开电视纵览世间奇闻。然后用电磁炉或微波炉准备早餐。接着用手机发送信息、打电话,用电脑发电子邮件、下载数据。嗯,也许我会奔往超市等待店员扫描商品的条形码后付钱。当然,我会去学校上课,也许老师会使用PPT来讲解,但更多的是阅读由印刷厂生产出的信息集。下课后,我会用MP5听音乐、看视频。到家后,我会看电视、上网,然后结束这一天的生活。等到以后,我也许会拥有带天线的手表了,也许我的眼镜会变成微型电脑,也许我会穿着自动控温的衣服,购买的商品外包装上会有一个窗口来自动播放广告。更重要的是这些数字化的电子产品不再仅仅只是一个个机器,而是具有人性化。到不远的将来电脑将会成为我们的朋友,能体贴地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和一举一动来了解人的需求,并做出相应的指令。可能我们的学校将变成家,而电脑成了敬职的老师,我们通过玩游戏、浏览信息来学习,而不是仅仅死板的向大脑中灌输知识。我们在网上将结识更多的好友。我们不会相聚在某个地点,会在网上的某个地址相会。数字化生存就是让生命充满了科技的力量,让生活更美好。 当然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假如有一天世界各地都停电了,台式电脑,电视等无法配备的电器将无法使用,许多活动就无法进行。到了晚上,情况会更糟糕。人们将回到过去电灯稀少的年代,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为我们太过依赖于这些便捷的工具了。在当代社会由于电脑手机的普遍运用在这些简单的操作下,我们似乎也在渐渐丧失一些能帮助我们在现实中披荆斩棘的本领。我们常常忘记一些常用字的写法,有常常见到老友却不知如何与其交流的尴尬,有过突然记不起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哪位诗人所著,甚至会在众人惊讶的眼神下很顺口地念到山穷水复疑无路,一枝红杏出墙来。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在数字化的世界里,人只是一个个维护节点的工程师。知识的进步变成了数据的增加、传播和复制。知识体系变成了网络数据库。可以使一个个从不愿读书的人们在瞬间能掌握一个个伟大的学者所有的研究成果。电脑网络成为人脑的直接延伸,变为虚拟的人脑,于是人们眨眼间成为饱学之士。他们拥有的知识足以令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们羞愧。然而,这种拥有具有多少内在化的成分?虚拟的人脑能产生新的智慧、美好情感和价值观吗?看来,在数字化时代,人越是拥有(拥有=检索+复制)知识,知识就越外在于他。人越来越不需要也无力对知识进行消化。我们重复的无数次的复制与粘贴,无数次的另存为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当阅读变成了匆匆一扫,我们实际拥有的知识越来越少了,当我们的记忆细胞不需要时,我们的脑容量将越来越小,知识只能作为比特的形式而存在,是不是命中注定要在人脑中慢慢消逝,失去原来最初的意义。着实可悲。

读书笔记科目

大学生应读人文科书目 A、文学类 1、《诗经选》余冠英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年版 2、《唐诗选》(上、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3、《宋词选》胡云翼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版 4、《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编岳麓书社 1983年版 5、《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年版 6、《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版 7、《鲁迅选集》(上、下)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版 8、《四世同堂》老舍著北京出版社 1996年版 9、《围城》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版 10、《笑傲江湖》金庸著三联书店 1994年版 11、《平凡的世界》路遥著华夏出版社 1998年版 12、《莎士比亚全集》(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1978年版 13、《浮士德》(德)歌德著,郭沫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5年版 14、《巴黎圣母院》(法)雨果著,陈敬容译三联书社 1950年版 15、《红与黑》(法)司汤达著,郭宏安译译林出版社 1994年版 16、《高老头》(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4年版 17、《战争与和平》(俄)列夫·托尔斯泰著,草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 18、《泰戈尔诗选》(印)泰戈尔著,石真、谢冰心译人民文学出版1958年版 1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奥斯忒洛夫斯基著,梅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版 20、《百年孤独》(哥)加西亚·马尔科斯著,黄锦炎、沈国正、陈泉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年版 B、历史类 1、《史记》司马迁著岳麓书社 1988年版 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胡绳著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3、《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著解放军出版社 1986年版 4、《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三联书店 1997年版 5、《剑桥中国史》(英)费正清主编(多卷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1994年版 6、《历史研究》(上、中、下)(英)汤因比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7、《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编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C、哲学类 1、《论语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 1980年版 2、《孟子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 1980年版 3、《周易外传》(清)王夫之注中华书局 1976年版 4、《老子新译》任继愈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 5、《庄子集释》(清)郭庆藩辑中华书局 1961年版 6、《孙子兵法》郭化若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版 7、《坛经校释》(唐)慧能中华书局 1983年版

天朝的崩溃 茅海建 读后感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关于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泪的探索史与斗争史,在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下,封闭自足的传统封建社会被打开了国门,开始了近代史的历程。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处在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见证了封建王朝的兴衰没落,尽管封建势力在苦苦挣扎,但最终在历史的车轮下被轧得粉碎。 作为文科生,我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这本书,感触颇深,现在我想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首先关于这本《天朝的崩溃》,《天朝的崩溃》是作者茅海建鸦片战争十余年所得的成果。作者详尽考订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对有关人物及其言行活动分析,观察清王朝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为,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有关着述已出版不少。这本书的研究可谓推陈出新,作者一系列独到创见可能在学术界引起争议,相信这种争议将有助于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 该书以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观念解析鸦片战争并着重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可是当今社会更多的是关注鸦片战争的意义,而看的最少的是“中国人在这个过程中究竟犯了哪些错误”。茅教授在书中专门分析当时的中国人,尤其是决策者们,究竟犯了什么错误以及如何是犯

错的,并对战争涉及清王朝的种种史实进行考证,对种种陈说予以分析,另外还对这次战争中的主要人物加以评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吸取以往的教训,正视以往的错误。为了避免重蹈历史覆辙,一个民族理应对自己的历史进行自我批评。为此,作者从多个方面详实的再现了鸦片战争中的情节,并深入的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并且有许多独到而极具颠覆性的学术观点。 鸦片战争的彻底失败告诉中国人这样一个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合世界的潮流。着名史家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曾论及这样的问题:“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茅海建教授正是这一观点的认同者。作者就武器装备、制造工艺、武备管理体制等方面做了细致的对比和分析。经过这样的对比之后,就不难发现清军的落后了。在西方的英国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赖以为生的还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知不觉中已经被西方国家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在英方已经使用初步发展的火器时,清军却是冷热兵器混用。清方少有的一些火炮相当一部分还是明朝的遗物,质量差,铸炮工艺落后,弹药少,几近报废的程度,而火枪也不过是极其落后的鸟枪。而作用更大的海军,差距则更大,清方的防御系统——炮台、城,却又相当的落后,以至于根本无法抵御英军强大的火力进攻。另外还有就是英军已经有着近代军事技战术,最好的例子关天培的虎门,一流的的将领,一流的防御体系,在天朝可谓是最好的防御体系之一,

校长演讲稿范文

校长演讲稿范文 看着你们欢快地走入燕园,我常常想起我的“初入燕园”。尽管路途辛苦,但满怀憧憬,无比兴奋和激动。不同的是,你们大多不必像我那样光脚走路和站乘火车了。这种“不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4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取得的巨大进步。这种进步,源于党的正确领导和父辈们锲而不舍的艰苦奋斗!当前,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国家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这预示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作为新时代的主人,今后几年的北大生涯将奠定你走向未来的深厚根基。怎样打好根基,真正成为“新时代的主人”,我想给大家几点建议。 第一、学会“包容”,养成泰山不弃抔土、河海不择细流的胸怀。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首先在于她的包容之大。今年暑期,杜维明先生给我写了一封长信。杜先生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哈佛燕京学社的前任社长,我校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他在信中说:“中华文明是学习的文明、对话的文明、包容的文明”。我对杜先生的这些理念是非常认同的。上个世纪初,我们的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曾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成就了北大的辉煌。100多年来,包容始终都是北大人所坚守的传统。对同学们来说,包容是眼界、是胸怀、是气度,但也是修行。你们非常优秀,但我还是特别希望你们努力放下身段,要谦虚谨慎,善于学习,甚至要善于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我校前辈教授、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主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就是要求我们不仅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认识并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大家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人类的理想社会就能实现。 第二、学会“生存”,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理念,倡导绿色环保生活。 相比“绿色生存”,同学们可能更擅长“数字化生存”,网络上虽然可以“种菜”、“偷菜”,但网络上没有鲜活、多样的生命,更没有融会北大精神的美丽燕园。燕园的美不仅在于其古朴典雅,更在于和谐自然。为了使校园更加美丽,我们提倡“低碳”生活;为了支持我国政府关于“减排”的国际承诺,北大和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的其他9所世界一流大学一起,提出并展开了绿色校园和可持续发展校园的建设。这一行动得到了北大师生的热烈响应。希望各位新同学,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绿色、低碳、环保的学习、生活方式。 第三、学会“专注”,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坐得了冷板凳,努力从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校园有形的围墙不可能带给你内心的宁静和专注,海量的信息会带来很多新的诱惑,很容易把你们的注意力从学习上带走,使你们忙着追热闹赶风潮。但是,要成就大学问、大事业,就必须保持平静的心态、练就专注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能珍惜好利用好学校为你们提供的优质资源。我还向同学们特别强调,学习期间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更要培养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一) 年幼时,曾算过一年多少秒,算过工人挣钱的总量,算过该如何选择商品能得到最大的实惠,这是我在数字中的生活。可如今,生活中充满了伪装过的数字。若我们将电脑中的程序、文本还原,你回看到大量的由数字0、1组成的信息,这些数字信息就是一串比特、音乐光年幼时,曾算过一年多少秒,算过工人挣钱的总量,算过该如何选择商品能得到最大的实惠,这是我在数字中的生活。可如今,生活中充满了伪装过的数字。若我们将电脑中的程序、文本还原,你回看到大量的由数字0、1组成的“信息”,这些数字信息就是一串比特、音乐光盘,你绝对想象不出来它也是由数字组成例如声波的波形可以被记录成不连贯的数字。这些数字将会替转成比特。照片也是如此,电子照相机可以看作是在一个影响上打出精密的格子,再记录每个格子中的色调就可以了。如今的宽带也就是一个数字传输的工具。可以说在这个信息时代,数字无处不在。 早晨,手机中预定的闹钟叫醒我,用无线电的遥控器打开电视纵览世间奇闻。然后用电磁炉或微波炉准备早餐。接着用手机发送信息、打电话,用电脑发电子邮件、下载数据。嗯,也许我会奔往超市等待店员扫描商品的条形码后付钱。当然,我会去学校上课,也许老师会使用PPT来讲解,但更多的是阅读由印刷厂生产出的信息集。下课后,我会用MP5听音乐、看视频。到家后,我会看电视、上网,然后结束这一天的生活。等到以后,我也许会拥有带天线的手表了,也许我的眼镜会变成微型电脑,也许我会穿着自动控温的衣服,购买的商品外包装上会有一个窗口来自动播放广告。更重要的是这些数字化的电子产品不再仅仅只是一个个机器,而是具有人性化。到不远的将来电脑将会成为我们的朋友,能体贴地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和一举一动来了解

天朝的崩溃读书笔记

天朝的崩溃读书笔记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天朝的崩溃》读书报告 读了本书之后,我感觉作者在以一种比较客观的方法来将近代史呈现在我们眼前,原来鸦片战争幕后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许多我们耳熟能想的故事并不是像我们原来想的那样,以前的历史课本上所塑造的人物如林则徐和关天培等人并非我们想的那么完美,琦善也许并非我们想的那样愚蠢的卖国贼,人们那时候纷纷指责琦善乃是因为不方便直至统治者道光帝,传统儒家思想使人们只能将所有的愤恨发泄到另一个替代品上。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以史鉴今人,即时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是今日的中国依然面临着困扰前几代人的老问题,作者选举鸦片战争这一中国近代化的起点,专门分析中国人,尤其是决策者在这过程中究竟犯了什么错误以及如何错误,回答了一些问题。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尽管历史学家有无可排遣的民族情结,但作者选择不对本民族进行袒护,对清王朝的批判,无论是妥协的主张还是抵抗的主张,都是不留情面的。这里面的观点可能会使我感到不舒服,但是仔细想想也是在情在理,当我们以比较理智的思维去读这本书时,就会发现很多被我们忽视的战争中的细节,并且越来越同意作者的观点。 在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中,道光帝给林则徐的训令本就是一个悖论,即既要杜绝鸦片来源又不许挑起衅端,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执行的。林则徐封锁商馆,从清朝的法律上来说已经算是宽容大量了,但是他把英政府代表也关起来,这就给英国发动战争以借口了,正中了英国人的下怀。义律以英国政府的名义把鸦片收集起来经由他转交给林则徐,这样一来偷梁换柱,林则徐竟没意识到其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 第15讲 统计的思想方法

第十五讲 统计的思想方法 20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写过一本畅销全球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工作离不开数据,要做到心中有数、用数据说话是信息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推断的科学. 随机抽样与统计推断是统计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也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的方法之一.即用样本的某种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相应特征,用样本的平均水平、波动情况、分布规律等特征估计总体的平均水平、波动情况和分布规律. 【例题求解】 【例1】 现有A ,B 两个班级,每个班级各有45名学生参加一次测验.每名参加者可获得0,1,2,3,4,5,6,7,8,9分这几种不同的分值中的一种.测试结果A 班的成绩如下表所示,B 班的成绩如图所示. (1)由观察所得, 班的标准差较大; (2)若两班合计共有60人及格,问参加者最少获 分才可以及格. 思路点拨 对于(2),数一数两班在某一分数以上的人数即可,凭直觉与估计得出答案. 注: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是它们描述集中趋势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1)平均数易受数据中少数异常值的影响,有时难以真正反映“平均”; (2)若一组数据有数据多次重复出现,则常用众数来刻画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例2】 已知数据1x 、2x 、3x 的平均数为a ,1y 、2y 、3y 的平均数为b ,则数据1132y x +、2232y x +、3332y x +的平均数为( ) A .2a+3b B .b a +3 2 C .6a+9b D .2a+b 思路点拨 运用平均数计算公式并结合已知条件导出新数据的平均数.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的再研究-读书笔记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的再研究》读书笔记 因为比较爱好历史的关系,这学期又看了一本历史书,书名是历史学家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的再研究》。虽然并没有完全把这本六百页的大书啃完,但还是多少有所感悟和体会的。由于是鸦片战争再研究,作者搜罗并阅读了大量有关鸦片战争中的书籍、史料、书信、档案资料等。作者在对它们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鸦片战争的种种问题、现象,给出了全新的解释,向我们展示一个全面的鸦片战争,并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参与鸦片战争中的主要历史人物。 对于鸦片战争,我们一般所了解的不过是教科书上那么两三页纸的内容,大致包括禁烟运动、琦善等的卖国活动、关天培等的以身殉国、三元里抗英运动、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标题。《天朝的崩溃》通过详细的考据,把过去这些标签还原为一个个分明的细节,使我们有机会跳开所谓的“盖棺定论”对事件进行重新的审视。 这本书切入点是何谓奸臣和忠臣,相对应的是鸦片战争时的琦善和林则徐,历史褒林贬琦已是定律,但如果细致剖析鸦片战争的全过程,我们却发现将失败的责任归之于琦善等奸臣是错误的,甚至什么是奸臣和忠臣都要打一个问号。林则徐并未高明到哪,琦善、耆英、牛鉴等一干大臣并无卖国之实,三元里不过是个神话,《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很大程度上是清朝主动奉上等等。所谓奸臣之说可能只是转移注意力的一种方式,如此一来朝廷便无责任,失败只因奸臣当道。这是一种很低劣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作为替罪羊的奸臣在中国的历史书上也是屡见不鲜的。 这本书对细节的分析值得称道,书中很翔实分析了当时清朝和英国军队火力以及当时经济力量的对比。看了后,会明白我们是多么不了解当时历史真实图景,如果还是用现在的思维,一往情深的幻想林则徐领导爱国军民能拒英军于千里之外,那只能说明我们是如何的不切实际与一厢情愿。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主和派和主战派并不象我们今天理解的那样是抗争和投降的争议,其实更多是政策上的分歧。当时的“剿”“抚”之争更多是道德层面的考量,至于双方实力的评估、情报的收集、技术方面的准备却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中国的历史学,最注重人物评价。打开史籍,善恶忠奸分明,好人坏人一目了然。但实际上历史的阴差阳错不仅造就了“卖国贼”和“民族英雄”,也造就了太多的误会和故事。作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在读完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之后,我不得不对作者那卓越的眼见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在书中,他生动而又幽默地为我们描绘了未来数字化的生存方式。他对数字科技的发展所做的一些预测,尽管有的在今天并未完全实现,但我仍然难以想象,在18年前的作者是有着怎样的智慧,而当时的我不过还是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 全书共分为三部分,而给我感触最深的便是第三部分:数字化生存。作者描述了“后信息时代我就是我”、“黄金时段就是我们的时段供出租的比特”、“便捷的联系仅仅数字化是不够的”、“从游戏中学习学习的乐趣”、“无所不在的万事通机器的哀求便捷的联系”以及“新电子表现主义穿过时空隧道的医生和教师”六个小节,充分表现出了他对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到来所持有的态度及观点。这六个小节的内容中,最使我感兴趣的便是第四小节:从游戏中学习学习的乐趣。在这一小节中,作者通过介绍几个例子生动而又极具讽刺意味的表达了对直接在青少年的头脑中灌输各种知识这一行为的看法。例如:在汉尼根小学LEGO/Logo 实验班上,一个6岁的男孩通过游戏造出了一堆会动的积木,而这一成就使这个孩子充分体会到了从游戏中学习的乐趣。由此可见,游戏在某种程度上能更好地让我们学习探索新的知识,作者在书中提到:“病人豪膏的年轻人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可能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多,倒是有障碍的教学环境之多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电脑能令这一切改观,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习和认知类型截然不同的孩子。”对于这一观点,我并不是完全认同,诚然,电脑的确改变了教学环境,使得孩子们的学习变的更为方便有利,但它并没有改变一切,就像书中提到的“法国、韩国和日本这些国家不断在青少年的头脑中灌输各种知识,它们付出的高昂代价就是,当这些年轻人升入大学的时候,他们已经跟死人差不多了。之后的4年,他们觉得自己就好像刚刚跑完马拉松只剩下一口气时却还被逼着参加攀岩一样。”虽然这是作者当时的社会现实,我不得不承认,在看到作者说的这句话时,这句话恰恰引起了我的共鸣,我觉得这描绘的就是我们的现在,电脑固然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手段,但在中国,要想实现作者所说的“我们现在几乎可以用电脑来模拟任何事物,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设计青蛙,创造出一种行为类似青蛙的动物,修正它的行为,模拟它的肌肉,在这只模拟青蛙身上玩不同的游戏”这样的想法,我觉得还有很长并且艰难的一段路要走,作者把电脑在学习中的应用想象的太过简单而美好。一个国家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很难被改变的,我想这是作者并未考虑到的。 纵观整本书,十多年前的作者对于未来数字化的生存的描绘不可不谓见解独到,尽管他的一些观点在我看来未必如此,但是这毕竟是当时的作者对未来生活的大胆畅想,这样的精神和勇气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对数字变革所采取的乐观积极的态度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会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读书笔记要求与书目

附件2: 课外阅读参考书目 A.文学类 1、《诗经选》余冠英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2、《唐诗选》(上、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3、《宋词选》胡云翼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4、《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编岳麓书社1983年版 5、《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6、《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7、《鲁迅选集》(上、下)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8、《四世同堂》老舍著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 9、《围城》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10、《笑傲江湖》金庸著三联书店1994年版 11、《平凡的世界》路遥著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 12、《莎士比亚全集》(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1978年版 13、《浮士德》(德)歌德著,郭沫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14、《巴黎圣母院》(法)雨果著,陈敬容译三联书社1950年版 15、《红与黑》(法)司汤达著,郭宏安译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 16、《高老头》(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 17、《战争与和平》(俄)列夫·托尔斯泰著,草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 18、《泰戈尔诗选》(印)泰戈尔著,石真、谢冰心译人民文学出版1958年版 1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奥斯忒洛夫斯基著,梅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20、《百年孤独》(哥)加西亚·马尔科斯著,黄锦炎、沈国正、陈泉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B.历史类 1、《史记》司马迁著岳麓书社1988年版 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胡绳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著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4、《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 5、《剑桥中国史》(英)费正清主编(多卷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4年版 6、《历史研究》(上、中、下)(英)汤因比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7、《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C.哲学类 1、《论语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孟子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3、《周易外传》(清)王夫之注中华书局1976年版 4、《老子新译》任继愈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5、《庄子集释》(清)郭庆藩辑中华书局1961年版 6、《孙子兵法》郭化若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7、《坛经校释》(唐)慧能中华书局1983年版 8、《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著中华书局1983年版 9、《传习录》吴光,钱明等编校(见《王阳明全集》上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数字化管理

数字化管理 2017年10月15日,陈春花老师应邀参加“2017第七届中国管理全球论坛暨金蝶用户大会”,并做了《数字化生存与管理重构》的主题演讲,以下是精彩内容。 本文首发自陈春花教授官方微信公众号“春暖花开”,经授权转载。 首先,让我们恭喜金蝶有一个新的全新开启,刚才在看金蝶新品牌发布的时候,脑海里就会想像出一个金蝴蝶,飞向了更大的领域、更宽广的空间和更美好的未来,祝贺金蝶! 真正的数字经济和知识时代,是淘汰人! 作为管理研究学者,我们一方面觉得很幸运,因为中国有非常多优秀的企业今天走在了时代的前端、行业领先的位置上;另一方面我们拥有非常大的责任,其实是更大的一种危机感。刚才我自

己在下边倾听嘉宾演讲时,在笔记本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不跟上企业实践的步伐,我们学者有可能是第一批被淘汰的人。我想这就是今天数字化生存最大的挑战。 在知识时代中,我最深的感受就是知识这一次真正的不同。以往所有的技术都是淘汰工具,而这一轮其实是淘汰人。这是一个分水岭,也就是之前所有的技术革命都是淘汰工具、转换流程、更新管理模式,创造更大的新需求和市场新的生存逻辑。但这一轮不是,这一轮技术、数字和知识带来的巨大变化是把人淘汰掉,这是我们遇到的最大的一个挑战,最大的一次危机,但也是我们拥有的最好的机遇。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数字化生存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确定今年“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遴选主题时,少春主席和我与理事会的专家们,确定“数字化生存与管理重构”这样一个主题,就是因为我们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和对未来更大的期待。我们认为数字化本身带来的是革命,这一革命给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生意,就是生活的意义

数字化生存时代的新生代企业

你雅虎吗—— 数字化生存时代的新生代企业 1998年7月17日,在洛杉矶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办公室里,华纳兄弟在线公司的大头头们聚拢在巨幅电视屏幕周围,然而这一次看的不是兔宝宝、达菲鸭,或是其他什么有名的华纳卡通片,他们被内部幻灯片中出现的一个黄色的庞然大物“屹豆先生”惊呆了。它的名字确实是:雅虎。它的目标:几乎什么都不放过。 迷惑不解的公司高级经理们眼看着雅虎从互联网蕴涵的最佳商机中吃出一条血路。它先一口吞下CNN和路透社控股公司这些新闻巨头的网上新闻公布权;接着它转向电子商务,独吞了和书商亚马逊公司及音乐制品公司CDnow等零售商达成的交易;那个贪欲的小东西一路狂吃不止,吃下互联网的传统项目电子邮件和谈天室,最后停在了娱乐业的跟前。华纳兄弟在线公司高级副总裁詹姆斯·莫罗绍克讲:“雅虎正日益壮大,钞票也越赚越多。”然而不能听任它再如此下去了,他告诉部下:华纳是会反击的。 华纳兄弟在线公司是媒体巨擎——时代华纳公司的下属部

门,雅虎那个小小的暴发户怎会进入它的雷达网呢?在短短的3年里,雅虎由一家一般的网上搜索服务公司摇身一变,成为网络的全才全能,提供一系列令人目眩的服务和信息。需要每日关注新闻、股价、天气和电子邮件吗?访问雅虎吧。想找房子,制订退休打算或是研究埃博拉病毒?对——依旧找雅虎。它甚至依旧一些网虫的聚会地,他们在那个地点整日玩联机21点游戏,购买高级手工制作 的雪茄,或是进入英雄公司的游戏天地。 一、牛气冲天 多元化的选择使雅虎一跃而成为互联网第一站点,每月登录4000万人——多过每周收看NBC最受欢迎的电视剧ER的3000万人。至于雅虎的股票,目前正是牛气冲天,涨到它1996年首次公开上市(IPO)价格的23倍:这使公司1998年8月25日这一天的资本市值达到了91亿美元。当天雅虎97.5美元的股价是它1998年预期每股32美分收益的305倍——这确实令人吃惊,因为与之相比,作为电脑行业先驱的微软公司,其股价也只为每股收益的52倍。雅虎总裁蒂莫西·库格对此一点也不担心:“我专门难讲股价有点离谱,因为我们一开始就要让雅虎成为唯一任何人都能够连接到任何地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数字化生存·引言》 这句话在如今,大家都不足为奇,但在20年前,有这个思想,那是挺了不起的。 假如有一天,当你一觉醒来发现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变成了两个数字:0和1。你会感到奇怪吗?当然。虽然这只是一种假设,但我们的社会确实每天都在潜移默化地进行这这样的转变,而我们本身也逐渐适应了这种变化的趋势,并且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依赖这种变革。这便是尼葛洛庞帝于20年前,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为我们勾勒出的一幅数字世界前景素描以及建立的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这份远见卓识是相当令人佩服的。 “信息的DNA”正在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尼葛洛庞帝向我们展示出这一变化的巨大影响。电视机与计算机屏幕的差别变得只是大小不同而已。从前所说的“大众”传媒正演变成个人化的双向交流。信息不再被“推给”消费者,相反,人们或他们的数字勤务员将把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拿过来”并参与到创造它们的活动中。信息技术的革命将把受制于键盘和显示器的计算机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我们能够与之交谈,与之一道旅行,能够抚摸甚至能够穿戴的对象。这些发展将变革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一句话,我们的生活方式。 按照他的解释,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这便是数字化生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数字化生存是一种社会生存状态,即以数字化形式显现的存在状态;又是一种生存的方式,即应用数字技术,在数字空间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全新生存方式,是数字化环境中所发生的行为的总和及其体验和感受。 该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比特的时代,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描述数字时代的到来,为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带来的巨大影响。第二部分:人性化的世界,人们交往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比特化”。最后一部分:数字化生存。在前两部分的铺垫下,这一部分引出了整个书要讨论的主要议题:数字化环境下,我们的生存观。 作者通过对后信息时代,便捷的联系,从游戏中学习,无所不在的万事通,以及新电子保护主义等小节的描述,充分表现出作者所持的观点,他在对数字化的生存方式的悄然到来是有所预料以及乐观积极应对的态度的同时,也相信“每一种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数字化生存也不例外”。 坦白说,对于书中的很多技术,我都一知半解,然而读完之后,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感触。 首先,数字化生存对人类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1、提供更多的自由和发展的时间。数字、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它的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效率普遍提高, 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这意味着人们将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从近些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可以看出,人们正在用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开发着时间资源, 从多方面发展自己。 2、满足自身发展的物质和精神资源的需求。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建立跨地域、跨文化、跨社会制度的新型社会网络空间关系,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将以更快捷、更普遍的方式联系, 各种资源将以更加高效的形式重新配置, 人们将以更低的成本在网络空间获取用于自身全面发展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不仅能更快捷地满足人的基本需要, 还可以丰富人的需要, 并使人产生新的需要。 3、培养人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更新观念。数字化创造了一个虚拟空间, 它将时间转换成人类发展的空间, 形成一种创造性的时空结构。在虚拟时空中人的发展立足于主体自身的现有条件和数字化平台, 立足于全球性的对现实性与虚拟性相互作用认识的深度与广度, 一方面以现实实践为前提和基础依存于现实世界, 另一方面又使虚拟实践与现实实践互动发展, 使人

数字化生存全讲

数字化生存 概论 什么是数字化时代的社会形态?特征? 1、互联网、信息时代、多媒体 2、虚拟的世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维度被跨越(赛博空间)背后的含义就是与真实世界不一样的 3、大数据时代 4、信息全球共享的时代 5、开放兼容的时代趋向平等 6、文化多元化 7、更加依赖移动移动终端 概念:信息化时代、后工业社会(信息产业)、网络社会、知识社会、 概念: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 共同点:当今数字化时代的社会环境 议题: 1、技术层面 2、经济层面 3、职业层面 4、时代层面 5、文化层面 技术层面: 什么技术导致人类社会发生转变? 计算机、电脑为基础、芯片、终端 数字方式存储(二进制) 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台电脑:ENIAC 美国 计算机重要:能够把所有的一切(信息、报纸、广播、电视)转换成为二进制的代码进行储存,打破很多的界限,二进制 原子vs.比特 Bit 很小、一点点 Bit=Binary digit BI是二进制digit是数字 信息的基本单位、最小单位 互联网的56KB =1000Bit 计算机的出现时社会的基本要素发生变化 以前真实世界所有的物体是原子 真实世界、物质世界都是原子 数字化来临后、计算机发明之后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由原子变成Bit 技术决定VS.社会需求 技术革新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技术决定论:technologital determinism 媒介决定论 我们的社会形态是由一个新的技术所决定的 电脑出来——数字化时代、信息时代、网络社会、知识社会 网络——美国国防部内部网络,用物理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共享研究成果、共享数据叫ARPANET 最初是由UCLA UCSB 需要共享数据、共享科研成果、需要合作来解决共同问题才有网络 扩散到大学和科研机构、扩散到日常生活——中国教育科研网 社会需求出现对人类影响涉及限于一个领域除经济层面还有社会层面需求 经济层面:

变是不变的真理 《激活组织激活个人》读后感

变是不变的真理 ——《激活组织》《激活个人》读后感 无论是激活个体以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还是激活组织让个人创造更佳绩效,我觉得其共通点都是不能甘于现状,要主动变革。这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只有变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就像《激活个人》书中所言:“时代已经改变,变化本身就是时代的特征”。 昔日的手机霸主诺基亚安稳于塞班系统的庞大规模,无视市场移动互联网的巨大需求,拒绝改变,最后轰然倒下;柯达公司虽然最先发明了数码相机,但求稳的心态压制了求新的步伐,最后被自己的发明“慢慢瓦解,顷刻崩塌”。实际上,虽然变化带来压力与挑战,更多是机遇与财富。苹果公司凭借一款小小的手机改变了整个行业的规则同时获取了90%行业的利润;阿里巴巴发出“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其支付宝在逐步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支付方式,俨然正向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的宏图迈进。理解变化、利用变化造就他们的企业辉煌。 安庆首创携北京国资大型企业之利,扎根安庆近十载,工艺成熟、运营稳定、人员干练、政企和谐,可以说处于一个非常好的状态。借助惯性之发展,虽能完成每年之任务,但无法预见更长远的未来。这提醒我们更要强健组织,激活个人,挑战自我,勇于变革,善于变革。具体怎么做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以居安思危的心度去夯实传统水务业务,拓展边际业务。任正非说:“10年来,我天天考虑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有的只是危机感。”这就是企业家居安思危的精神。一个企业没有安全感才是内心得以强大的好事。安庆首创只有不断的发展壮大才能体现它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今年8月份我们投标望江县污水项目无果,这只会更加坚定我们拓展的步伐。城东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项目政府已经提上日程,我们必须以“失败”的心态全力争取该项目,增强企业在安庆整个城市的存在感。 与此同时,我们要转换观念、积极拓展与污水相关的边际业务。这些业务利用现有的企业厂房、场地以及工艺资源,低成本的获取外延效益。我们主动联系利用现有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业务就是很好的案例,迈出了很好的一步,且效益可观。这方面我们还可以做许多尝试:如利用场地、房顶资源合作发展光伏发电业务,利用污泥资源自我发展堆肥、蚯蚓养殖等产品,利用闲置绿地进行苗圃培育,等等。 二是以自我加压的心态提高污水厂运营水平。安庆首创曾经获得过首创股份安全生产标准化评比总分第一的好成绩。但这只代表过去。我们应该订立更高远的能体现安庆首创价值和存在感的目标——争创污水行业管理的标杆。我们有日规模24万吨的体量,有10年的运营经验,有良好的员工素质和较好的管理基础,我们应有这样的自信并制定这样的目标。 具体做法并无新意,但想成为标杆肯定有阵痛。首先要形成一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导读: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之前在本科阶段就听说过《数字化生存》这本书,之前也看一位学姐在复试的时候拿着它。怀着一颗好奇心,找到了它,本以为它是比较破旧的,因为我觉得离我们比较久远。可拿到这本书时,看它很新,是20周年的纪念版。对于我来说,作者的名字比较难记,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我弄不清后三个字的顺序,所以经常记错。 尼葛洛庞帝 先来说说《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他在1966年取得麻省理工学院的建筑系学士与硕士学位,同年加入麻省理工学院的系所任教。1968年,他创办了麻省理工学院的Architecture Machine Group,结合实验室与智囊团以学习研究新的人机互动(human-computer interface)接口方式。1985年,他为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催生,此是针对新媒体进行钻研的前瞻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同时也是个高科技练功房,专门在人机互动接口上的研发投入。因为长期以来一直在倡导利用数字化技术促进社会生活转型,被西方媒体推崇为电脑和传播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来源网络) 比特的时代 第一部分:比特的时代。之前听说过有比特币的存在。那么比特是什么?以我现在对它的认知,比特应该是网络世界的信息单位,

而且是最小的信息单位。而原子则指物质或现实世界的信息单位,例如报纸,杂志和书籍。比特的时代,主要讲了技术及其组成部分,光纤,宽带,高清电视等,这一部分虽然看的有点稀里糊涂。 个性化界面 第二部分:个性化的界面。看到个性化,我渐渐看到的尼葛洛庞帝的预测,在今天几乎变成了现实。由原子时代的大众传播,到比特时代的窄播,窄播延伸形成个性化的信息定制,个人画像更好地满足了私人的需求。 人机互动,界面代理人,虚拟现实,数据乐园,智能语音,个人日报等等,读完这一部分,我开始感觉有点惊讶。20年前的预测,20年后的现在,离得如此之近甚至超乎了之前的想象。如果说在这20年间,有人把它当做科幻小说来看,惊讶于未来的世界,现在的我们似乎在将它与现实做对照,惊讶于预言如此贴近现实。 数字化生活 第三部分:数字化生活。我感觉才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我最容易理解的地方。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再到后信息时代,信息变得越来越极端个人化。看看今天的淘宝首页商品推荐,今日头条,抖音等APP,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数字化的生活,离不开数字管家,正如书中所说:将来的任何器具都将是简单化或复杂化的个人计算机,并且各个微处理器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如果有数字管家的存在,他将会为你打点好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事情,早上起床就能吃到新鲜的早餐,教你使用各种机器,

天朝的崩溃 读书笔记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读书笔记 一节一节的读完了这本书,每次读完一节就会引起我长时间的思考。读完后我有些庆幸我所读的第一本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史学经典是这本书,作者看待这段历史时期的心态和视角是十分值得我学习的。 既然先提到了心态与视角的问题,我便先从这一层面谈起。 我先前对了解中国近代史是有些拒绝的。在他国入侵时毫无还手之力且仍自以为是的“天朝”让我产生一种挫败感,如临境中的看着她一步步陷入任人欺辱的境地,感觉自己没法不用过激的情绪来面对这段历史。在上专业课时,其实也能感受到老师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化,对当时的事件与人物有着定性式的评价。 我认为茅海建先生做出了绝佳的示范。此书的一个最中心的观点就是:清朝迎战必败,鸦片战争注定是清朝败北。而作者并未在开始时就将此观点灌输给读者,即在战争还未开始前就否定了战争的合理性,而是以前线官员为中心,通过分析他们在战事推进中的举措,再结合清朝当时的“硬件配置”,来一步步将战争胜利的可能性降低为零,无可争辩的事实就这样清晰的展现在眼前。 然而到最后,作者也并未将战争中中国人的反抗贬低的一文不值,而是对时人抱以了解之同情,在天朝的大背景下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无可厚非。作者在评价每一个人物时也始终十分客观:琦善卖国说现已基本上被否定,然而他在了解真实情况后的不作为还是不值得被肯定的;林则徐“救国英雄”这一身份被逐渐否定,却不能将虎门事件中的外交失败完全归咎于他。之后的伊里布、奕山、耆英等人皆是如此。在这同一时代,身处同样位置的这一群人不约而同的做出了同样的选择,简单的用清朝内部腐朽堕落来解释是没有道理的,必须要将人放回大的时代背景之下,不带人格偏见地去分析他们的真实心态。“爱而不见其恶,恶而不见其美”乃历史研究之大忌。 再来看视角。 本书开头在讨论完琦善的卖国罪名成立与否后抛出了一个问题:卖国说是如何形成的?这就涉及到了如何看待不同时期的学者们评价近代史中各个事件的不同观点。这样的视角转换让研究者不仅能够在研究某一具体事件中获得真相,更重要的是能够解读出当时社会人们的普世心态与价值观,同样也能分析出不同人所处不同地位而导致出现的不同社会心理,从而能够更加客观的看待不同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