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Trade-off Theory)

[编辑]

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是企业最优资本结构就是在负债的税收利益和预期破产成本之间权衡。

权衡理论通过放宽MM理论完全信息以外的的各种假定,考虑在税收、财务困境成本、代理成本分别或共同存在的条件下,资本结构如何影响企业市场价值。它包括:

1、负债的好处:

①公司所得税的抵减作用。由于债务利息和股利的支出顺序不同,世界各国税法基本上都准予利息支出作为成本税前列支,而股息则必须在税后支付。

②权益代理成本的减少。负债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在职消费,更为关键的是,它有利于减少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从而减少低效或非盈利项目的投资。

2、负债的受限:

①财务困境成本,包括破产威胁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权益的代理成本;

②个人税对公司税的抵消作用。

因此,现实中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是使债务资本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时的比例。

[编辑]

权衡理论的发展[1]

权衡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罗比切克(Robichek,1967)、梅耶斯(Mayers,1984)、考斯(Kraus,1973)、鲁宾斯坦(Rubinmstein,1973)、斯科特(Scott,1976)等人。权衡理论认为,企业可以利用税收屏蔽的作用,通过增加债务来增加企业价值。但随着债务的上升,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也增加,甚至可能导致破产,如果企业破产,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破产成本。即使不破产,但只要存在破产的可能,或者说,只要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上升,就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这是制约企业增加借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在决定资本结构时,必须要权衡负债的避税效应和破产成本。根据权衡理论,负债企业价值等于无负债企业价值加上节税利益,减去预期财务拮据成本的现值,即V

1 = V u + T c B? FPV(FPV为预期财务危机成本的现值,包括由于债务过高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的财务危机成本),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存在于企业负债所引起的企业价值增加与因企业

负债上升所引起的企业风险成本和各项费用相等时的平衡点上,此时的企业价值最大。权衡理论以后又发展为后权衡理论,后权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迪安吉罗(Diamond,1984)、梅耶斯(Mayers,1984)等人,他们将负债的成本从破产成本进一步扩展到了代理成本、财务困境成本和非负债税收利益损失等方面,同时,又将税收利益从原来所讨论的负债收益引申到非负债税收收益方面,实际上是扩大了成本和利益所包括的内容,把企业融资看成是在税收收益和各类负债成本之间的权衡。

[编辑]

权衡理论的结论公式

V(a) = Vu + TD(a) -C(a)

其中,V表示有举债的企业价值,Vu表示无举债的企业价值,TD表示负债企业的税收利益,C是破产成本。a是举债企业的负债权益比资本结构。

根据权衡理论,Vu是不变的常量,而TD和C都是a的增函数。在a较小时,TD的增量速度高于C的增量速度,此时企业继续举债是有利的;但随着a的增加,当TD的增量速度等于C的增量速度时,企业举债比例达到临界点,此时企业价值最大。

[编辑]

权衡理论揭示不同财务变量的关系[2]

权衡理论揭示了下列几个财务变量的关系:

第一,资产风险高的企业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应少负债。经营风险高的企业,其收益变动的幅度较大,当收益实现的程度难尽人意时,在任何负债水平上发生财务拮据的可能也增大,财务拮据成本的期望值就大,在同等条件下,财务拮据成本的现值越大,企业价值就越低,同此,经营风险的企业应少负债,经营风险低的企业可在预期财务拮据成本完全抵消负债减税之前使用较多的负债。

第二,大量使用有形资产,如不动产和标准生产机械的企业,负债比例可以适当地高,相反,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价值当中所占比例较高的企业,如高新技术产业、专利、商誉价值昂贵的企业,应该少负债,因为财务拮据成本不仅取决了财务拮据发生的概率,而且取决于财务拮据发生后的状况。专业化的资产、无形资产在财务拮据发生时要比有形资产更有可能贬值。特别是当企业临近破产时,无形资产很有可能一文不值,使得企业可能会发生巨额的财务拮据代价。

第三,所得税率高的企业比所得税率低的企业能够承担较高的负债。公司所得税负债高的企业能从负债中得到更多的减税利益,其他条件不变时,在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抵消负债减税利益之前,企业可以承受更多的负债。

[编辑]

税负和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证明了合理负债比率的存在,权衡理论认为公司应寻找这样一个负债率,使得额外增加的负债所产生的税盾的边际收益与可能存在的财务危机成本相抵消。

财务危机是指破产或重组成本,也指当公司信誉度受到质疑时的****成本。下面我讲将更深入探讨一些这样的成本,现在,假设财务危机的成本存在,并且财务危机的预期能降低当前公司的市场价值。

权衡理论在税负面前立即会发现缺陷,因为它似乎会决定纳税企业谨慎选择负债率。如果权衡理论属实,当财务危机可能性不大时,一个价值最大化的企业将不会有税盾效应。不过仍然有许多盈利企业,由于信誉度高,以低负载率经营多年,例如微软和其他主要的制药企业。

这些例子并不罕见,在格雷厄姆的样品中,大约一半企业都会以法律规定的税率纳税:一般这样的企业可以在加倍税盾的情况下得到加倍的收入。格雷厄姆(pp,1916.1934)认为增加负债率,这些企业就会增加7.5%的收入,这并不是一个小小的零头,这与Modigliani和Miller的财务杠杆无关命题相偏差7.5%,一个不能接受Modigliani 和Miller理论的人同时会忽略许多成熟企业明显缺乏财务杠杆的利益。

真实债务比率的研究一致地发现,在给定的产业下大多数盈利企业趋向于低负债。例如,Wald(1999) 在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代表性的测试中发现:收益性是资产负债率唯一决定性因素。

高盈利意味着低负债,反之亦然。正如权衡理论所预期的,如果经理人能开拓出有价值的利息节税效应,我们非常精确地观测到反比关系,高盈利意味着公司有更多的税收收入做后盾。同时,公司能不用承担财务危机而维持更多的负债。

权衡理论解释的获利能力和低偿债比率的联系,在没有进一步解释的情况下,讨论经理过度谨慎,或者非价值最大化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对经济学家理论的失败的原因,应责备经理而不是经济学家,同时,融资策略的检测应摈除经理人不在意税收的思想。

在融资策略中浮动利率的优先股是创造税率和税收重要性的清晰解释。这些优先分配支付与短期利益的比率相连接,这使优先股的价格稳定。为了短期融资,由其他公司用过度的支付能力来购买这些股份,关键税收优势不仅仅是36%的内部公司股份征税,因此,为优先股有效的公司税率是0.35*0.35=0.105,或者说10.5%,然而,这免税证券以一个安全短期的工具行使其功能。

财务租赁同样也很大程度上受税收的影响,当出租人的税收高于承租人的时候,就存在一个净收入,因为出租人的利益和税率是已经承担的,也就是说,大多数要早于租赁支付的税收就实现了。税收的优势归因于资金的时间价值,同时在高通货膨胀和高名义利息率时期优势增加更明显。

有许多更进一步的税收驱动财务策略的例子。正如实际负债率或目标负债率所反映的,找到一个清晰的证据,证明税收对财务策略有一个系统的影响。这就更为困难了。在

myers(1984.p.558),在关于可利用的完全根据经验的工作的评论之后,我得出结论,那就是没有明显论证研究证明,一个公司的税收状况对它的债务政策有一个可预期的、具体的影响。

一些这样的研究已经开始出现,尽管其中一些与财务策略部分相关,但是没有一项针对权衡理论的支持和辩论,比如,1990年,mackie-mason估计了一个公司优序租赁股份的发行的概率模型,她指出,低边际税率的企业(比如具有递延税收损失的公司),与那些面对固定税率的更具有盈利性的公司相比更倾向于发行股份,这在他的例子中很明显是正确的。

Mackic-mason 的结果与权衡理论相一致,因为它说明了赋税企业偏好负债,但是它同时也与米勒权衡相一致,即公司由于利息税盾效应所收获的价值被资本所得的低有效税率所完全抵消,这就是说,一家面临低税率的企业仍然会发行股份,因为投资者对债务利息的赋税要比其对股权收益赋税要大。因此,我们不能从mackie-mason 的结果中得出结论说:利息的税盾效应极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价值,或者说,债务比率取决于权衡理论。

Graham同样发现,长期负债的变化同企业有效边际税率具有极大地正相关性,这也同样说明了税收会影响财务决策(至少在战术水平上好似这样)它并不是说利息税税盾效应的现值是正数。Fama和french (除了一个宽泛的统计研究),找不出利息的税盾效应对企业市场价值重要性的相关数据。

最优资本结构中的权衡理论具有很强的常识表现力,它使适中的债务比率合理化,也与一些明显的事实相符。比如,有相对安全、切实资产的公司倾向于借入更加危险、不切实的资产,(高商业风险增加了财务危机的不确定性,并且一旦遭遇财务危机,不切实资产更易于损耗)但是,作为实证基础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相容“ 这个词语是很危险的,一项事实或统计发现经常与两个或更多相互矛盾的资本结构理论相容,也许是因为太容易了,所以我们不能像有些人经常做的那样,把结果直接作为对理论的支持。

[编辑]

权衡理论的评价[2]

1)权衡理论不仅注意到了公司所得税存在下的负债抵税收益,也注意到了负债的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认为二者相权衡下,企业存在一个最优资本结构。较为符合学术界大多数专家关于企业存在一个最优资本结构的看法。使企业负债的效用由单一的节税正面效应而扩展到了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等负面效应,进一步揭示了负债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2)权衡理论所揭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负债水平是静态的,实际上,在现实中确定企业负债筹资的利益和成本的数量是非常困难的,实际也不可能找到精确的能够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负债水平。每个企业确实存在最优资本结构,但最优资本结构是动态的而并非是静态的,它随着企业的性质、时间和资本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3)在研究方法上,权衡理论基本上注重的是负债的效应研究,而相对忽略了关于资本结构的设计问题,即企业应怎样安排资本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资本结构,使企业资本结构的安排缺乏行为方面的解释。

[编辑]

权衡理论的案例分析

[编辑]

案例一:权衡理论在铁路运输企业的运用[3]

我国铁路运输企业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资本结构理论和模型也应该在权衡理论的框架内,但又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论模型有所不同。因此,构建一个基于权衡理论,又考虑转型经济背景下企业特点的权衡理论模型。

(一)权衡理论的假设条件

铁路运输企业的权衡理论也有其存在的假设条件,其假设条件为:

H

1:铁路运输企业的目标是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

H

2:假定企业的预期盈利率是一定的,因此决策和投资决策是相互独立的;

H

3:企业所得税的避税效应确实存在;

H

4:存在金融抑制状态,即银行的贷款利率低于市场利率;

H

5:存在银行贷款的软约束,即在企业过度负债时企业的破产风险不存在,但存在财务困境成本。

(二)权衡理论框架

假设V_L为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价值;V_u为铁路运输企业无负债时的市场价值;H(D)为转型期铁路运输企业因负债而获得的总收益;F(D)为企业因负债带来的财务困境成本和破产成本,

是负债的非线性递增函数;C(D)为企业因负债带来的代理成本,是负债的非线性递增函数;ΔV

b为

因铁路企业完成社会效益等间接目标而获得的补贴收益;ΔV

c为铁路由于目标多重性而造成的价值损失。则铁路运输企业资本结构的权衡理论模型为:

(三)铁路运输企业负债融资的收益与成本

1.负债融资的收益。假设铁路运输企业的负债为D,企业所得税为t

c,则企业的负债收益包括四个部分:

(1)负债融资的避税收益:H

1 = t c D

(2)企业得自政策性贷款的收益H

2。铁路运输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是其他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然也应该得到国家开发银行和世界金融组织等低息贷款的支持,这种利率的

优惠政策是铁路运输企业负债融资的收益之一,以T

n表示来自国家开发银行或世界金融组织等政

策性贷款获得的单位利息补贴,H

2表示得自政策性贷款的收益,则H2 = T n D。

(3)金融抑制而造成的补贴H

3。在市场化进程中,银行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的存、贷款利率是由中央银行制定的,带有明显的计划特征,并不能反映资金的市场价值和机会成本。由于国有专业银行垄断了大部分储蓄资源,参与民间借贷市场的资金并不多,但民间借贷利率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该利率不能代表均衡的市场利率水平,但也反映出利率被人为压

低的不争事实,2004—2006年银行利息的连续上调也证明了这点。设市场利率为r

1,名义利率为r0,则T r = (r1? r0)E0是企业从银行贷款中获得的一种单位利息补贴。另外,由于企业所承担的债务实际利率低于名义利率,甚至由于通货膨胀率较高,实际利率呈负值,如表1所示,使得企业可以从

银行贷款中获得另一种单位利息补贴。设企业的借款利率为r,通货膨胀率为π,则T

π= (π ? r)E0为企业从银行贷款中获得的另一种单位利息补贴。

)D。

因此,企业得自金融抑制而造成的补贴H

3为:H3 = (T r + Tπ

银行实际利率单位

年利率%

年份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

1990 8.92 3.1 5.82

1991 7.40 3.4 4.0

1992 7.20 6.4 0.8

1993 9.09 14.7 -5.61

1994 10.62 24.1 -13.48

1995 11.03 17.1 -6.07

1996 10.97 8.3 2.67

1997 10.41 2.8 7.61

1998 6.39 -0.8 7.47

1999 5.85 -1.4 7.25

2000 5.85 0.4 5.45

2001 5.85 0.7 5.15

2002 5.31 -0.8 6.11

2003 5.31 1.2 4.11

2004 5.58 3.9 1.68

2005 5.58 1.8 3.78

2006 6.12 1.5 4.62

(4)企业得自“停息挂账”和“核销坏账”等优惠政策的收益H

4。“停息挂账”和“核销坏账”等优惠政策是银行和企业之间进行债务重组时减免企业债务负担的办法。通过债务重组,使企业具有一

个新的、合理的资本结构,能够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融资能力,实现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这不仅在我国国有企业,在世界各国铁路改革中,减免巨额历史债务也是一个重要内容。我国国有企业和世界铁路改革中巨额债务处理方式的示范效应以及目前铁路运输企业的政企不分而带来的银行贷款软约束,都影响着企业的贷款动机,企业理性的最优反应是多贷款,以便享受更多的优惠。假定企业的营业利润既定,而且企业还本付息的概率为ρ,负债拖欠的概率为1-ρ,则企业享受“优惠”现

值为:H

4= (1 ? ρ)D。

可见,铁路运输企业的负债收益由四部分组成:

(1)

2.负债融资的成本。负债融资的成本由两部分构成,是由企业负债引起的财务困境成本和破产成本,它是债务D的递增函数,C(D)是由企业负债引起的代理成本,随着企业负债规模的增大,企业风险也增大,因而要求更高的债务利息和监督成本。但在转轨经济中,F(D)函数却对负债额的反应迟钝,也就是说,F(D)函数表示的财务风险成本约束力度不强,由于铁路运输企业的改革滞后,目前的铁路运输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法人主体,政企不分使企业破产目前成为不可能的事实,这就削弱了F(D)函数的约束力量,但当企业出现财务困境时(企业出现现金流量不足以补偿企业现有债务),为解决财务困境而采取一系列的行动,如与其他企业合并,与债权人协商谈判,债权转股权等资产重组或债务重组时,会产生相应的财务困境成本。另外随着改革运作渐趋成熟,铁路运输企业受到F(D)函数的约束也会逐步加大。

(四)铁路运输企业的损失和收益

铁路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条件,它决定着农业、工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

完善铁路设施不仅能保证国民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的便利,而且还能为国民经济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打下基础,从而增加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力。从整个生产过程看,铁路运输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这就是铁路的外部性,公益性铁路更是如此。铁路的外部性决定了铁路主要由国家所有、直接经营,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铁路运输企业的目标多重性,企业既要实现自身的目标———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又要完成社会效益目标,这种目标的多重性必然带来企业的效益损失ΔV

c。

正因为铁路完成社会效益目标造成了企业效益的损失,世界各个国家都对铁路予以一定数量的补贴,我国也不例外。尽管这种补贴存在不确定性,但与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承担的社会

效益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我们将这部分补贴设为ΔV

b。

铁路运输企业资本结构的权衡模型已经不再是西方权衡理论所描述的形状,而是在政策性贷款、金融抑制、停息挂账和核销坏账、多目标效益损失和政府补贴等政策影响下的一簇曲线,如下图所示。

在上图中,细实线代表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权衡理论模型。由于铁路企业的效益外溢,目标多重性造成的损失,使得铁路企业的市场价值曲线下移ΔV

c,但由于政府对铁路社会效益目标实现

的部分补贴政策又使得市场价值曲线上移ΔV

b(如图粗实线所示),企业在A点之前,由于财务困境和破产风险很低,几乎可以不计。这时受政府干预也较少,负债的节税效应起一定的作用,A点之后,如果没有政府的作用,负债风险将影响到企业,使企业的价值下降,由于破产风险的存在,债权人的预期收益也将随着负债额度的上升而加大,从而加大负债成本,这就增加了企业融资的困难,最终

使企业资本结构呈现曲线V

1分布,在B点达到最优。假设只有国家开发银行和世界金融组织的政策性贷款而使企业收益增加的部分,则企业的资本收益应该是负债避税效益和政策性贷款两部分

组成,如曲线V

2所示,企业在C点达到最优。再考虑金融抑制而使企业收益增加的部分,则收益由

负债避税效益、政策性贷款和金融抑制三部分组成,如曲线V

3所示,企业的资本结构在D点达到最优。再加之由于停息挂账、坏账核销等优惠政策的收益,则企业的资本收益应该由四部分组成,如曲线V

4所示,企业在E点达到最优。

财务管理精要术语中英对照

财务管理精要术语翻译对照 目标现金分配水平 target cash distribution level 执行期权 exercise options 投入权益数 book equity 税前利润 pre-tax income 应用的税率 applicable tax 权益回报率 ROE 息税前利润 EBIT 财务杠杆 financial leverage) 财务风险 financial risk) 经营盈亏平衡 (operating breakeven) 经营杠杆 operating leverage 投入成本的波动性(input cost variability) 销售价格的波动性(sales price variability) 需求的波动性(demand variability) 投入资本的回报率(ROIC) 税后的营业净利润 NOPAT 市场风险(market risk) 个体风险(stand-alone risk) 经营风险(bussiness risk) 财务风险(financial risk)

加权平均概率 probability-weighted average 预期回报率 expected rate of return 标准差 standard deviation 方差系数 coefficient deviation 自由市场 Open market 实证研究 empirical test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WACC 资本利得 Capital gains 优先股 Preferred stock 股票的要求回报率 required rate of return on stock 权益融资 equity financing 权衡理论 trade-off theory 税收保护 Tax shield 期望成本 expected cost 税盾利益 tax benefits of debt 研发实验室 R&D lab 机构投资组合管理者 portfolio manager 步进次序 pecking order 股票发行成本 Flotation cost 没用的项目 pet project 股利 dividend 股票回购 stock repurchase

最新奈达 功能对等理论 讲义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讲义 埃米尔里厄(E.V.Rieu 1887)于1953 年提出了对等原则,尤金奈达(Eugene A.Nida 1914)以此原则为基础,将其不断发展。奈达于上世纪60 年代初首先提出了“形式对等”理论 尤金1943年获语言学博士学位,后长期担任美国圣经协会翻译部的执行秘书,主持翻译部工作,并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会长。 尤金先后访问过90个国家和地区,并著书立说,单独或合作出版了40多部书,比较著名的有《翻译科学探索》、《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等,他还发表论文250余篇,是世界译坛的一位长青学者。 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 2. 句法对等; 3. 篇章对等; 4.文体对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工业与科技的高度发展,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产生的文化碰撞愈加激烈,翻译理论在文化碰撞的火花中蓬勃

发展,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而现代语言学的引入使翻译成为了基于符号学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 白之与《牡丹亭》 白之(Cyril Birch 1925)是美籍英裔著名的汉学家,1960年至1991 年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方语言系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他翻译的《牡丹亭》是这部戏曲最早的完整英译本。 该译本一经出版立即得到西方汉学界的广泛认可,1981 年被评为美国杰出学术著作,并成为多所高校东亚古典文学的必修课程。白之曾说,翻译不是刺激和折磨,翻译是一种目标严肃、有意为之的冒险,是在创造性和准确性之间达到微妙平衡的过程。白之的该译本以忠实原文为目的,尽可能的保留源语中隐喻中的意象,不去破坏源语的美感和异国独特的风味。 功能对等理论在《牡丹亭》英译本中应用的赏析 依照奈达的理论,翻译应注重功能对等而不求形式对等。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一书中他提出了改变语言形式的5 个条件: 直译传递错误的意义;外来词造成的词义空缺;形式对应所引起的意义晦涩;形式对应所引起的歧义;形式对应所引起的文体错误。 直译传递错误的意义 例1:原文:“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第十 出惊梦P.43) 译文:“perplexed to find that my mirror stealing its half-glance at my hair has thrown these 'gleaming clouds'

35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学生)

第35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本章是关于经济短期波动的最后一章,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在短期与长期内的关系,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以及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移动的两个因素,理解减少通货膨胀的短期成本。 在长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是不相关的,而短期中,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35.1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是负相关的,政府要降低失业率,就只能选择一个更高的通货膨胀率。 35.2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预期的作用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经过自然失业率的垂线。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α(实际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对于一个既定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如果实际通货膨胀高于预期通货膨胀,那么失业率就将下降到低于自然失业率。但在长期中,人们预期到实际存在的通货膨胀,失业就等于自然失业率。 35.3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供给冲击的作用 供给冲击: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价格,使经济中的总供给曲线移动,进而使菲利普斯曲线移动的事件 如果企业成本上涨,SRAS向左移动,价格上升,产出与就业下降,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都上升,菲利普斯曲线就会向右移动。 35.4 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 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必须减少货币供给,以减少总需求,短期内产出下降,失业上升。

习题 名词解释 菲利普斯曲线 判断题 1、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2、在短期中,总需求增加提高了物价,增加了产量,并减少了失业。 3、价格预期提高使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并使通货膨胀--失业的权衡取舍不 利。 4、货币供给增加提高了通货膨胀,并持久地减少了失业。 5、在长期中失业率不取决于通货膨胀,而且,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经过自然失 业率的垂线。 6、当实际通货膨胀大于预期通货膨胀时,失业率大于自然失业率。 7、不利的供给冲击,例如,进口石油价格上升使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并使 通货膨胀--失业的权衡取舍不利。 8、失业补助减少降低了自然失业率,并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 9、总需求增加暂时减少了失业、但在人们提高了自己的通货膨胀预期以后,失 业又回到自然失业率。 10、突然的货币紧缩使经济沿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减少了失业提 高了通货膨胀。 选择题 1、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 A.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 B.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C. 产量和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 D. 产量和失业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2、沿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A. 高产量增长率与低失业率相关 B. 高产量增长率与高失业率相关 C. 高通货膨胀率与低失业率相关 D. 高通货膨胀率与高失业率相关 3、在长期中,如果人们调整自己的价格预期,以致所有物价和收入都与物水平的上升同比例交动,那么长期菲利晋斯曲线 A. 向右上方倾斜 B. 向右下方倾斜 C. 是垂直的 D. 斜率由人们调整自己的价格预期的快慢决定

资本结构理论梳理

资本结构理论梳理 一、前言 资本结构理论是关于公司资本结构、公司综合资本成本率与公司价值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从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来看,主要有早期资本结构理论、MM资本结构理论、新资本结构理论和后资本结构理论。 二、资本结构理论发展 (一)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1952年,大卫·杜兰特提交了一篇《企业债务和股东权益成本:趋势和计量问题》的论文拉开了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序幕,他把资本结构的理论系统地划分为三种: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传统折中理论。 1、净收益理论。 核心思想: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权资本的比例越大,公司的净收益或税后利润就越多,从而公司的价值就越高。按照这种观点,公司获取资本的来源和数量不受限制,并且债权资本成本率和股权资本成本率都是固定不变的,不受财务杠杆的影响。 2、净营业收益理论。 核心思想:公司债权资本成本率是固定的,但股权资本成本率是变动的,经加权平均计算后,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率不变,因此,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从而,决定公司价值的真正因素应该是公司的净营业收益。 3、传统折中理论。 核心思想:增加债权资本对提高公司价值是有利的,但债权资本规模必须适度。如果公司负债过度,综合资本成本率只会升高,并使公司价值下降。(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1] 经典的MM理论可分为最初的MM理论、修正的MM理论和米勒模型三个阶段[2]。 1、最初的MM理论 美国学者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在1958年发表的《资本成本、企业财务与投资理论》一文中提出了最初的MM理论。核心思想:在企业投资与融资相互独立、无税收及破产风险和资本市场完善的条件下,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

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和影响因素

第30卷第10期财经研究V ol130N o110 2004年10月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Oct12004 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和影响因素 童 勇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财务金融系,上海200433) 摘 要:文章构建了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模型,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时变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动态调整资本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交易成本,这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不能调整到最优资本结构状态。另外,文章还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资本结构;上市公司;动态调整;动态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830.91;F2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9952(2004)1020096209 一、研究背景 尽管M odigliani和Miller在他们1958年的经典论文中认为企业采取一个什么样的资本结构对企业的价值没有影响,但是这个结论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前提下的。现实中的资本市场总是不完善的,如存在税收、交易成本、破产成本、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等。在一个不完善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结构不仅和企业的价值紧密相关,而且对企业的治理结构具有重大影响。由于资本结构对企业的重要性,它一直是作为一个基本决策摆在企业经营者的面前。同样,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财务金融领域的学者们对资本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发展出了多种资本结构理论,如权衡理论、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产品/要素市场理论等,Harris和Raviv(1991)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回顾。这些理论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对哪些因素会对资本结构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进行分析。 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国外的众多研究中,其中以T itman和Wessels(1988),Rajan和Z ingales(1995)以及Booth等(2001)的三篇文章最具有代表性。T iman和Wessels(1988)对影响美国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而Rajan和Z ingales(1995)通过对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7团集团)数据的分析,显示了不同国家间的公司 收稿日期:2004206223 作者简介:童 勇(1974-),男,江西贵溪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财务金融系博士生。 ? ? 6 9

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人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 。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 词汇对等,2. 句法对等,3. 篇章对等,4. 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 。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译者可以遵循以下的三个步骤。 第一,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然而,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文化可能有类似的因素,但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完全展现原文文化内涵的完美的翻译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译者只能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化。 第二,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译者只有舍弃形式对等,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 第三,如果形式的改变仍然不足以表达原文的语义和文化,可以采用“重创”这一翻译技巧来解决文化差异,使源语和目的语达到意义上的对等。“重创”是指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换成目的语的表层结构(郭建中,2000 , P67) ,也就是将源语文章的文化内涵用译语的词汇来阐述和说明。例如:“He thinks by infection , catching an opinion likea cold. ”“人家怎么想他就怎么想,就像人家得了伤风,他就染上感冒。”(刘宓庆,1998 ,P122)在此句的英文原文中,原文的内涵并不是靠词汇的表面意义表达出来的,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里。

公司金融基本理论2之资本结构理论

第四节 资本结构理论 一、资本结构的定义 合理的资本结构对于任何一个企业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由负债和权益两部分构成。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不仅包括权益资本、长期债务资金,还包括短期债务资金。狭义的资本结构仅指长期债务资金与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不包括短期债务资金。 最佳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使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时的资本结构。 二、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历程 早期关于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仅是对事实的简单陈述和一些零散观点,没有用典型的经济学方法和技术进行分析,更谈不上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1958年,美国学者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 )与米勒(Miller )首次将市场均衡理论用于研究企业资本结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MM 理论,为资本结构的研究开辟了先河,标志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建立。此后经过了近五十年的研究历程,人们对于资本结构的认识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 纵观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早期资本结构理论阶段(1958年以前)、现代资本结构理论阶段(1958年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新资本结构理论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目前)和后资本结构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目前)。 (一)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资本结构理论。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可以追溯到1946年希克斯在著名的《价值与资本》专著中找到资本结构踪迹。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David Durand)是这一时期的集大成者。他把当时对资本结构的见解划分为三种:净收益理论(Net Income Theory)、净营业收益理论(Net Operating Income Theory )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传统折中理论(The traditional theory)。 1、净收益理论 该理论是建立在如下假设基础之上的:(1)投资者对企业的期望报酬率K s (即股东资本成本)是固定不变的。(2)企业能以固定利率K b 无限额融资。因为K s 和K b 固定不变,且K b < K s ,企业可以多多举债。(3)根据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公式:])([])([K w S B S K S B B K s b +?++?=,随着债务增加,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渐趋下降,当债务融资达到100%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 因此,该理论认为:企业利用债务筹资总是有利的,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这是因为,债务资金在企业全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综合资本成本就越接近债务成本,又由于债务成本一般较低,所以,负债程度越高,综合资本成本越低,企业价值越大。当负债比率达到100%时,企业价值将达到最大。 不过,该理论假设在实际中很难成立。首先,债务资本的增加,意味着财务风险增大,作为理性人的股东会要求增加报酬率K s ;其次,由于债务增加,债权人的债券保障程度下降,风险增大,K d 也会增加。这是一种极端的资本结构理论观点,虽然考虑到财务杠杆利益,却忽略了财务风险。 2、净经营收益理论 该理论认为,不论财务杠杆如何变化,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都是固定的,因而企业的总价值也是固定不变的。这是因为企业利用财务杠杆增加负债比例时,虽然负债资本成本较之于股本成本低,但由于负债加大了权益资本的风险,使得权益成本上升,于是加权平均资

02批次财务管理学(-第3次-)

第3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为了防止上市公司的股份过于分散,公司常常采用交叉持股的股票分配形式,即关联公司、关系较密切的公司之间相互持有部分股权,一旦其中一家公司遭到收购,相互持股公司之间容易形成“连环船”的效果,从而大大增加了反收购一方的实力。”的策略是()。 A. 员工持股计划(ESOP) B. “锡降落伞”策略 C. 建立合理的持股结构 D. “毒丸”策略 2. 并购支付方式中,()可以使企业集团获得税收递延支付的好处。但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种未来债务的承诺,采用这种方式的前提是,企业集团有着良好的资本结构和风险承荷能力。 A. 股票对价方式 B. 卖方融资方式 C. 杠杆收购方式 D. 现金支付方 3. 企业周转信贷额为1000万元,承诺费率为0.4%。1月1日从银行借入500 万元,8月1日又借入300万元,如果年利率8%,则企业本年度末向银行支付的利息和承诺费共为()万元。 A. 49.5 B. 51.5 C. 64.8 D. 66.7 4. 下列有关资本结构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财务困境成本的大小不能解释不同行业之间的企业杠杆水平的差异 B. 权衡理论强调在平衡债务利息的抵税收益与财务困境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时的最佳资本结构 C. 代理理论认为,有负债企业的价值=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利息抵税的现值-财务困境成本的现值-债务的代理成本现值+债务的代理收益现值 D. 代理理论是权衡理论的扩展 5. 某公司按照2/20,N/60的条件从另一公司购入价值1000万的货物,由于资金调度的限制,该公司放弃了获取2%现金折扣的机会,公司为此承担的信用成本率是( )。 A. 2.00% B. 12.00% C. 12.24% D. 18.37% 6. 敏感性分析的目的是()。 A. 找出投资机会的“运营能力”对哪些因素最敏感,从而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 B. 找出投资机会的“盈利能力”对哪些因素最敏感,从而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 C. 找出投资机会的“偿债能力”对哪些因素最敏感,从而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 D. 找出投资机会的“增长能力”对哪些因素最敏感,从而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 7. 某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计划销售1000件,每件售价15元、欲实现利润800,固定成本应控制在()元。 A. 5000 B. 4800 C. 5800 D. 4200 8. “目标公司为避免其他公司收购而采取的一些会对自身造成伤害的行动,以降低自己的吸引力”的策略是()。 A. 帕克曼式 B. “锡降落伞”策略C. “白衣骑士” D. “毒丸式” 9. 若通过收购股权而使收购方成为被收购方的股东,在这种情况下收购方应()。 A. 承担被收购公司的债权 B. 承担被收购公司的债务 C. 不承担被收购公司的债权、债务 D. 承担被收购公司的债权、债务 10. 假设某企业预测的年销售额为2000万元,应收账款平均收现期为45天,变动成本率为60%,等风险投资的最低报酬率为8%,一年按360天计,则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为()万元。 A. 250 B. 200 C. 15 D. 12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并购协同效应来源有()。 A. 规模收益 B. 节税收益 C. 财务收益 D. 创新利润 2. 乘数估价法的适用条件是()。 A. 市场上有足够的可比公司用于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之“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翻译作为语际交流的桥梁有着悠久的历史。尽管翻译早就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共同进步,但构建系统的翻译理论却显得举步维艰。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国内产生影响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西方翻译理论当是奈达的“功能对等论”、“等效论”和“读者反应论”,以至翻译界形成“言必称奈达”的局面。在奈达40余本著作和250多篇论文中,功能对等理论是其最重要的翻译理论。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翻译界观念逆转,形成“言必批奈达”之势。因此,应该对“功能对等论”进行全面理解和分析,进而对其做出公允的评价。 一、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奈达分析了翻译中译语文化和源语文化关系的三种类型,认为这三种关系是由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距离决定的。在此基础上,他总结出翻译的两种基本导向:等值有两种不同的基本类型—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形式对等关注信息本身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与此相对应的是以“等效原则”为基础的动态对等。 奈达的《论对等原则》一文集中阐发了动态对等思想。他认为语言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对等,必须辨别翻译的不同类型,以确定不同的对等原则,根据信息的本质、作者的目的以及译者的目的、受众的类型等因素,对翻译进行分类。即根据信息的本质,确定内容和形式何为翻译的主要考虑因素;根据作者及译者目的,确定翻译的预期目的是提供知识、引起情感反应,还是建议某种特有的行为举止。他希望读者达到完全的理解,并使翻译完成某种祈使功能。 为防止误会,奈达用“功能对等”取代了“动态对等”,他希望以此来强调翻译的交际功能,这个替换并不是要否定先前的“动态对等”。实际上“功能对等”与“动态对等”并无实质上的区别。奈达认为,功能对等强调的是语言之间、文化之间能通过寻找翻译对等语,以恰当的方式重新组织信息的形式和语义结构而进行交际。例如翻译white as snow时,如果一种语言里没有“雪”这个字,却有“霜”(frost)字,就可以用“白如霜”来替换。也可用同义比喻如“白如蘑菇”white as fungus 来表达,如果都不行,可以用一个非比喻形式very,very white“白极了”来表达。原作者期望读者看懂作品,通常他会表达的只会是一层意思,而不是几层意思。

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Trade-off Theory) [编辑] 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是企业最优资本结构就是在负债的税收利益和预期破产成本之间权衡。 权衡理论通过放宽MM理论完全信息以外的的各种假定,考虑在税收、财务困境成本、代理成本分别或共同存在的条件下,资本结构如何影响企业市场价值。它包括: 1、负债的好处: ①公司所得税的抵减作用。由于债务利息和股利的支出顺序不同,世界各国税法基本上都准予利息支出作为成本税前列支,而股息则必须在税后支付。 ②权益代理成本的减少。负债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在职消费,更为关键的是,它有利于减少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从而减少低效或非盈利项目的投资。 2、负债的受限: ①财务困境成本,包括破产威胁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权益的代理成本; ②个人税对公司税的抵消作用。 因此,现实中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是使债务资本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时的比例。 [编辑] 权衡理论的发展[1] 权衡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罗比切克(Robichek,1967)、梅耶斯(Mayers,1984)、考斯(Kraus,1973)、鲁宾斯坦(Rubinmstein,1973)、斯科特(Scott,1976)等人。权衡理论认为,企业可以利用税收屏蔽的作用,通过增加债务来增加企业价值。但随着债务的上升,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也增加,甚至可能导致破产,如果企业破产,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破产成本。即使不破产,但只要存在破产的可能,或者说,只要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上升,就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这是制约企业增加借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在决定资本结构时,必须要权衡负债的避税效应和破产成本。根据权衡理论,负债企业价值等于无负债企业价值加上节税利益,减去预期财务拮据成本的现值,即V 1 = V u + T c B? FPV(FPV为预期财务危机成本的现值,包括由于债务过高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的财务危机成本),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存在于企业负债所引起的企业价值增加与因企业

文献综述之会计风险管理

文献综述 摘要:公司价值最大化是每个公司追求的目标,这就要求公司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现金流量最大化以及资金成本最小化。从公司制企业发展以来,财务杠杆在企业筹资决策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本综述从财务杠杆理论的发展,财务杠杆在企业价值最大化中产生的作用等方面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同时也分析了中国企业对财务杠杆效应利用不足等问题,对其他公司如何利用财务杠杆效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财务杠杆债务融资优化资本结构 一、前言 现代企业竞争不仅要求公司具有经营能力、投资能力,而且要求企业具有对资金的筹资能力。在筹资决策中,财务杠杆能带来资金放大效应,财务杠杆能对一个公司的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也能抑制一个公司发展,这就取决于公司在不同的财务状况下负债比的选择,所以财务杠杆效应的研究对公司的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务杠杆效应的基本概念 从19世纪以来,人们对财务杠杆的理解大概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一是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因而财务杠杆又被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负债经营。这种定义强调财务杠杆是对负债的一种利用。其二是认为财务杠杆是在

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则称为负财务杠杆。在这种定义中,财务杠杆强调的是通过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结果。另外,有财务学者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企业的资金总额中,由于使用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而对企业主权资金收益产生的重大影响。这种定义也倾向于负债经营引起的结果。 三、财务杠杆理论的发展 (一)、国外财务杠杆理论的发展 在MM理论产生之前,人们一直认为财务杠杆对公司价值的使用是有益的。资本结构理论关心的主要问题在于公司如何通过负债权益比例的选择,尽可能地使公司总价值达到最大化。 20世纪初,公司制企业迅速发展,进一步提出了如何为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更好地筹措资金的问题。1910年美国学者Meade出版了20世纪第一部专门研究公司筹资财务管理的著作—《公司财务》;1938年Dewing和Lyon分别出版了《公司财务政策》和《公司及其财务问题》等著作。这些著作主要研究公司如何有效地筹集资本,给现代理财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958年以前的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是描述性的,此阶段的资本结构理论被称为古典资本结构理论(Classical Structure Theory)。David Durand 1952在美国国家研究局上提交的论文《企业债务和权益成本计量方法的发展和问题》中提到,古典资本结构理论可划分为净收益理论(the net income approach)、净经营收益理论(the net operating

对资本结构理论的排他性

对资本结构理论的排他性检验1 ——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实证设计 作者:王志强洪艺珣 单位: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1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本结构调整成本、调整速度及其动态权衡过程研究”(项目批准号:7097211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公司财务管理若干基础问题研究” (项目批准号:70632001)资助。

对资本结构理论的排他性检验 ——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实证设计内容提要:困扰资本结构实证研究的一个难点是如何设计一套实证研究方案,排他性地证实或证伪资本结构的某个理论支系。本文通过一套排他性的实证设计,观察四个控制子样本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并推断出哪个理论居于支配性地位。研究结果支持了动态权衡理论,即公司存在目标资本结构,调整成本阻碍了公司趋近其目标资本结构,调整成本越低,公司趋近目标资本结构的行为越明显;中国关于股票回购的限制阻碍了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中国并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现象,融资优序理论和“股权融资偏好理论”无法解释中国公司资本结构调整行为。 关键词:资金缺口目标资本结构调整成本动态权衡理论 Abstract: What trouble capital structure empirical tests are how to develop a designation which can test the different theories exclusively. This paper observes the capital structure adjustments of four control subsamples, and infers the conclusion that what the dominated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is in China by a set of exclusively empirical tests.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dynamic trade-off theory, that is, firms have their target capital structures, and adjustment costs keep firms from reaching their target leverage ratios annually, the lower adjustment costs, the more adjustment to the targets. The limitations of stock repurchase in China constrain the capital structure adjustment. There is no evidence to support so-called equity financing preference of Chinese firms. Pecking order theory and equity financing preference have little explaining power for capital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firms in China. Key words: financial deficit; target capital structure; adjustment cost; dynamic trade-off theory 一、引言 近几年,“在意识到资本市场的不完美产生了资本结构调整成本并阻碍了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基础上,资本结构研究的热点转移到对静态权衡理论的拓展和修正上,其中,动态权衡理论占绝对优势,已成研究主流”(Flannery and Hankins, 2007)。调整成本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动态权衡理论的现实解释力,但现有实证研究得出的证据仍含混不清。其中,困扰资本结构实证研究的一个难点是如何设计一套实证研究方案,排他性地证实或证伪资本结构的某个理论支系。正如Barclay and Smith(2005)指出,资本结构实证检验的设计必须能够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以便可以把不同的理论(即相互竞争的理论)区分开。然而,国内外现有的研究设计均无法做到这一点,即研究结果经常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理论相吻合2。本文提出一套实证检验方案,试图排他性地检验资本结构的哪个理论支系可以支配性地解释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动态行为特征。考虑到我国学者在资本结构研究中创新性地提出了“股权融资偏好理论”,在实证方案设计时,除检验权衡理论和融资优序理论两大经典主流理论外,我们特地检验了“股权融资偏好理论”。另外,西方研究文献中,股票回购一直是公司调整资本结构的一种重要方式,但股票回购在我国则是基本禁止的,因此,我们在实证研究中也考虑了禁止公司股票回购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行为的影响。 尽管理论和实证研究均表明调整成本在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中起着关键作用3。然而, 2 Hovakimian et al.(2001)、Hovakimian et al.(2004)、Roberts(2002)、Fama and French(2002)、Frank and Goyal(2003)、Leary and Roberts(2005)、Frank and Goyal(2007)、Kayhan and Titman(2007)和Byoun(2008)等。 3 Fischer et al.(1989)、Leary and Roberts(2005)、Strebulaev(2007)、Faulkender et al.(2008)和Lockhart(2009)等。

经济学原理 (12.4)--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II (Spring 2012) Homework #6 (Lecture 11-13, due on June 11, 2012, submitted out of class) Note:All textbook problem numbers refer to “Problems and Application” part in corresponding chapter, the 5th international student edition of the textbook. For Chapter 33 1.Textbook, Chapter 33, #1 2.Textbook, Chapter 33, # 2 3.Textbook, Chapter 33, # 5 4.Textbook, Chapter 33, # 9 5.Textbook, Chapter 33, # 10 6.Textbook, Chapter 33, #12 7.Textbook, Chapter 33, # 14 8.True or false? Keynes's primary message in The General Theory was that short-run economic fluctuations were the result of inadequate aggregate demand that could be corrected by using government policy. For Chapter 34 9.Textbook, Chapter 34, # 1 10.Textbook, Chapter 34, # 2 (Hint: An increase in money supply will increase the aggregate demand.) 11.Textbook, Chapter 34, # 3 12.Textbook, Chapter 34, #6 13.Textbook, Chapter 34, #8 14.Textbook, Chapter 34, # 9 For Chapter 35 15.Textbook, Chapter 35, #1 16.Textbook, Chapter 35, #2

奈达“动态对等理论”述评

奈达“动态对等理论”述评 摘要:奈达的翻译理论对我国翻译界影响颇大,他提出的动态对等理论,在译界被广泛接受。这一理论从交际效果出发,强调以读者为中心,重视读者的反应。但这一理论忽视了语言的个性和特殊性、语际转换的复杂性、文化的差异性、以及原文形式及语篇的多样性。本文尝试对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全面解读和分析。 关键词:功能对等读者的反应 Abstract:The translation theories of Nida have exerted great influence on Chinese tran slation scholars, and his “Dynamic Equivalence”has been accepted widely. Starting from the effects of communication, this theory emphasizes reader-centered perspective,and attaches importance to readers’response, which neglects the specialties and individualities of the language, the complexity of conversion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the form of original text and the diversity of discourse. This paper tries to give an overall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Dynamic Equivalence”. Key words:Dynamic Equivalence; readers’response 1 引言 尤金·奈达是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因提出动态对等理论而享有

资本结构理论梳理

资本结构理论梳理 资本结构的理论观点 一、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20世纪50年代之前,早期传统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是从收益的角度来探讨资本结构。是1952年, 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David Durand)在《企业债务和股东权益成本: 趋势和计量问题》一文中,系统地总结了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将他们分为三个理论: 1.1净收益理论 净收益理论认为,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权资本的比例越大,公司的净收 益或税后利润就越多,从而公司的价值就越高。由于债务资金成本低于权益资金 成本, 运用债务筹资可以降低企业资金的综合资金成本,债务资本融资可以提高 公司的财务杠杆,产生税盾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所以企业应当尽可 能利用负债融资优化其资本结构。该理论极端的认为,当负债达到100%时,公司 的平均资本成本将降至最低,此时公司的价值也将达到最大。 由于财务杠杆的存在,如果介入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大于平均负债的利息率, 这时候是可以因为负债从财务杠杆中获益的,这种情况下,负债确实对公司的价 值有益。实际上过多的债权资本比例,会带来过高的财务风险,而且当资金的投 资受益率小于平均负债的利息率,过多的债务资本比例只能增加企业的资本成本, 因此净收益理论是不够科学的。 1.2净营业收益理论 净经营收益理论认为: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权资本比例的多少,实际上 与公司的价值就没有关系。无论企业财务杠杆如何变化,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 本固定不变的。这是因为,债权的成本率不变,股权资本成本率是变动的,债权 增加,财务风险变大,投资要求的汇报越高,反之亦然。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率 是不变,所以企业融资并不存在最优资本结构,公司的总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 决定公司价值的应该是经营业务收益。 1.3传统折中理论

资本结构理论

一、前言 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资金来源中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比例关系,更细致的定义是企业资金来源中短期债务、长期债务、优先股、普通股各自所占比例。之所以要研究资本结构是因为资本结构问题涉及到了股东、管理层和债权人3 方的利益和冲突,涉及到企业管理者的融投资行为、资源配置行为和企业的经营活动。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助于规范企业行为。资本结构理论是企业金融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自MM定理以来,人们始终没有停止过对“资本结构之谜”的探索。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目的是试图从理论上解释企业选择某一特定资本结构的主要原因,解释企业资本结构与市场价值及其管理行为的内在关系,为企业资本结构决策和投融资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二、资本结构理论发展 纵观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新资本结构理论和后资本结构理论四个阶段。资本结构理论经过近五十年的研究历程,人们对于资本结构的认识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资本结构之谜”正在逐步被研究者揭开。 (一)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资本结构理论。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可以追溯到1946年希克斯在著名的《价值与资本》专著中找到资本结构踪迹。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David Durand)是这一时期的集大成者。1952年,大卫·杜兰特(David Durand)在美国经济研究局召开的企业理财研究学术会议上提交了一篇《企业债务和股东权益成本:趋势和计量问题》的论文拉开了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序幕,他系统地总结了当时资本结构的理论。大卫·杜兰特(David Durand)在《企业债务和股东权益成本:趋势和计量问题》一文中把当时对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 )的见解划分为三种:净收益理论(Net Income Theory)、净营业收益理论(Net Operating Income Theory )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传统折中理论(The traditional theory)。 1、净收益理论。该理论是建立在如下假设基础之上的:(1)投资者对企业的期望报酬率Ks(即股东资本成本)是固定不变的。(2)企业能以固定利率Kd无限额融资。因为Ks 和Kd固定不变,且Kd < Ks,企业可以多多举债。(3)根据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公式:,随着债务增加,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渐趋下降,当债务融资达到100%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因此,该理论认为:企业利用债务筹资总是有利的,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这是因为,债务资金在企业全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综合资本成本就越接近债务成本,又由于债务成本一般较低,所以,负债程度越高,综合资本成本越低,企业价值越大。当负债比率达到100%时,企业价值将达到最大。不过,该理论假设在实际中很难成立。首先,债务资本的增加,意味着财务风险增大,作为理性人的股东会要求增加报酬率Ks;其次,由于债务增加,债权人的债券保障程度下降,风险增大,Kd也会增加。这是一种极端的资本结构理论观点,虽然考虑到财务杠杆利益,却忽略了财务风险。 2、净营业收益理论。该理论认为,不论财务杠杆如何变化,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都是固定的,因而企业的总价值也是固定不变的。这是因为企业利用财务杠杆增加负债比例时,虽然负债资本成本较之于股本成本低,但由于负债加大了权益资本的风险,使得权益成本上升,于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不会因负债比率的提高而降低,而是维持不变。因此,企业无法利用财务杠杆改变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也无法通过改变资本结构提高企业价值;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决定企业价值的应是其营业收益。净营业收益理论隐含这样的假设:即负债的资本成本不变而股票的资本成本会随负债的增加而上升,同时认为负债的资本成本小于股票的资本成本,结果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不变。按照这种理论推论,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