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第01章总论(zheng,1.6)

财务会计-第01章总论(zheng,1.6)
财务会计-第01章总论(zheng,1.6)

第一章总论

(X庆华,2005。1。6)

一、本章考情分析

1.本章在考试中的地位:本章在考试中不重要,本章的题型为客观题,一般为2分左右。本章理论性较强,为后续章节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掌握会计要素的内涵。

2.本章内容可能无变化。

3.本章复习方法:考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将本章所阐述的基本理论与会计六要素的核算联系起来,以恰当运用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

二、本章考点精讲

【考点一】会计的概念(了解)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通过一系列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程序,能够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各个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

【考点二】会计核算的4个基本前提(理解)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2.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X了会计工作的空间X围。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个法律主体可以有多个会计主体(如分公司、车间),一个会计主体也可以有多个法律主体(如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3.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如果可以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4.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前提下,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每个季度提供一次财务会计报告。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等

会计处理方法。

5.在货币计量前提下,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考点三】会计核算的13个一般原则(掌握)

1.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有6个

(1)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3)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4)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5)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6)明晰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2.确认和计量的原则有4个

(1)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3)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期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期间(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3.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3个

(1)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不得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设置秘密准备(秘密准备是指根据调节利润的需要,任意提取准备)。如果设置秘密准备,将视为重大会计差错进行更正。

(2)重要性原则,要求重要会计事项应充分、准确披露,对于次要会计事项可简化处理。(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的典型例子有①融资租赁;

②收入确认;③售后租回;④关联方关系判断;⑤合并会计报表编制。

【例题1】下列项目中,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要求的有( )。(2000年)

A.鉴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对原材料计提跌价准备

B.鉴于利润计划完成情况不佳,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原来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直线法

C.鉴于某项专有技术已经陈旧,将其账面价值一次性核销

D.鉴于某固定资产经改良性能提高,决定延长其折旧年限

E.鉴于某被投资企业将发生重大亏损,将该投资由权益法核算改为成本法核算

【答案】B、E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一贯性原则。根据一贯性原则,企业不得随意改变企业政策,一贯性原则并不意味着所选择的会计政策不能作任何变更。一般说来,在两种情况下可以变更政策,一是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改变会计政策,本题A项属这种情况;二是改变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本题C、D项属这种情况。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要求的是B、E项。

【例题2】某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列做法中,不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的有()。(2003年)

A.因专利申请成功,将已计入前期损益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转为无形资产成本

B.因预计发生年度亏损,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全部予以转回

C.因客户的财务状况好转,将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应收账款余额的30%降为15%

D.因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按规定对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E.因减持股份而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重大影响,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

【答案】C、D、E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企业专利申请成功,不得将已计入前期损益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转为无形资产成本;因预计发生年度亏损,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全部予以转回,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选项C 、D、 E不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

【考点四】会计六要素的概念(掌握)

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近年来,财政部根据资产定义,对解决资产不实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使用价值方面,去掉了老制度资产负债表中的“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报表项目,因为它们是待处理的损失,已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作为资产进行报告。但要注意,在期末进行资产清查时,如发生存货和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的盘盈、盘亏,仍

然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会计科目进行核算,所以在结账时,一定要将其转平。转平时有两种情况,一是已经董事会等权力机构批准;二是未经权力机构批准。如果未经批准,则应在附注中作出说明,如果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应当调整当期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2)在价值方面,需计提“八大准备”。对“八大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归纳:

性项目计提准备,计入投资收益;一般长期资产项目计提准备,计入营业外支出。

②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

在资产负债表中,“八大准备”只列示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其余都用相应资产的净额列示,如短期投资项目,用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减去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列示。这样处理的原因,一是从形式看,如果在资产方要将各种减值准备全部列出,则左边要增加约16个项目,资产方和权益方不好排列;二是从实质看,企业容易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操纵利润(所谓秘密准备,是指不需计提准备时,企业根据操纵利润的需要,而计提的准备)。为了防止企业计提秘密准备,随意操纵利润,要求企业填报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从明细表中可以看出各种准备的计提过程。既然在明细表列示了各种准备,当然就不必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了。

③计提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的抵税问题

计提八大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根据税法规定,其中的“7.5个”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不能抵税,只有“0.5个”准备产生的费用才能抵税,即计提的坏账准备在应收款项5‰以内部分可以抵税。八大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时,应当作为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进行处理。

2.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又称为净资产。

4.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近年我国对利润的核算主要有两大变化:

(1)将老制度利润表中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去掉了。如果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包括在利润表中,则本年的利润就由本年的经营成果和以前年度的损益调整得来,这不能正确评价本年度的经营成果,因此,在利润表中必须去掉“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但要注意,如果涉及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仍然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会计科目进行核算,最后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而不是转入“本年利润”。

(2)利润总额的计算结果越来越小了,谨慎原则的运用越来越多了。比如,在债务重组中,将不必支付的负债由以前的转入“营业外收入”改为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在借款费用处理中,资本化期间缩短了,资本化的金额减小了;资本化金额小了,则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就大了,利润总额就小了。这种情况几乎贯穿全书,包括非货币性交易的处理,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等,有了这个思路,以后在相关部分的学习中就好理解了。

财务会计-第01章总论(zheng,1.6)

第一章总论 (X庆华,2005。1。6) 一、本章考情分析 1.本章在考试中的地位:本章在考试中不重要,本章的题型为客观题,一般为2分左右。本章理论性较强,为后续章节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掌握会计要素的内涵。 2.本章内容可能无变化。 3.本章复习方法:考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将本章所阐述的基本理论与会计六要素的核算联系起来,以恰当运用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 二、本章考点精讲 【考点一】会计的概念(了解)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通过一系列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程序,能够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各个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 【考点二】会计核算的4个基本前提(理解)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2.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X了会计工作的空间X围。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个法律主体可以有多个会计主体(如分公司、车间),一个会计主体也可以有多个法律主体(如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3.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如果可以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4.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前提下,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每个季度提供一次财务会计报告。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等

财务会计第一章总论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确立会计核算空间范围所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A 会计主体 B 持续经营 C 会计分期 D 货币计量 2、下列各项中,能够使企业资产总额减少的是() A 向银行借款 B 向银行借款直接偿还应付帐款 C 以银行存款偿还借款 D 接受投资者投入的现金 3、下列对资产特征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B 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C 资产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D 资产是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资源 4、下列各项中,属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是()A收入 B 所有着权益 C 费用 D 利润 5、下列对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表述中恰当的是() A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B 一个会计主体必然是一个法律主体 C 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D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6、如果企业记帐以外币外币为记帐本位币,但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时应当折算为人民币。这一要求所体现的会计核算

的基本前提是() A 会计主体 B 持续经营 C 会计分期 D 货币计量 7、确立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是() A 会计主体 B会计分期 C、持续经营 D、货币计量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基本职能的有()。 A 进行会计核算 B 预测经济前景 C 评价未来业绩 D 实施会计监督 2、下列各项,属于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有()A收入 B费用 C所有者权益 D 利润 E 待摊费用 3、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 企业的会计期间包括( )。 A. 年度 B. 半年度 C. 季度 D. 月度 4、各项中,企业能够确认为资产的有() A 经营租出的设备 B经营租入的设备 C、已收到发票,但尚未到达企业的原材料 D近期将要购入的设备 E融资租入的设备 F 近期将要购入的债券 5、会计的基本职能有() A 进行会计核算 B 实施会计监督 C 参与经济决策 D 评价经营业绩

第一章财务会计总论

第一章财务会计总论 【授课章节】 第一节财务会计概述 第二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三节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计量 第四节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体系以及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体系;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的概念与特征,财务会计会计的要素、财务会计的等式。要求学生理解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计量,并熟悉会计科目。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财务会计的概念与特征,财务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容,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计量及会计要素容及其 特征。 【难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计量 【授课时数】4 课时 第一节财务会计概述 一、财务会计的概念 (一)财务会计的发展 财务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 20世纪50年代传统会计逐步发展成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二)财务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会计主要是生成和提供信息。(作用) 财务会计目标: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为财务会计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提供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信息。 1、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会计信息 2、为企业部管理提供会计信息提供会计信息 3、国家宏观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信息 (三)财务会计的概念 财务会计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和会计法规制度的要求,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特有的

方法,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向企业的管理者和与企业有直接和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外部集团和个人提供财务信息的一个信息系统。 二、财务会计的特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比较看财务会计的特征 管 理 会 计不 同 点 服务对象 工作 中心 会计 报告 工作重点主体 工作 程序 依据 为满足企业部 经营管理需要 以经营 管理为 中心 提供 对报 告 不仅重视过去 和现在,还预 测将来可能发 生的经济活动 及效果 可以是整个 企业,也可以 是某一个部 门、某一车间 较为 灵活 根据自 身管理 的需要 财 务 会 计 满足企业外部 有关方面需要 以提供 财务报 告为中 心 提供 对外 报告 描述已经发生 的事实,不强 调将来 整个企业 比较 固定 公认会 计原则 和会计 法规制 度相同点 基本信息资料都来源于企业的经济活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都是企业管理当局必不 可少的决策依据;都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等 第二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财务会计的容——是财务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容

财务会计 第一章 财务会计总论 课堂笔记

财务会计第一章财务会计总论课堂笔记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掌握财务会计的概念、特点与分类;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核算原则。掌握企业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包含的内容。 重点:企业会计要素及其特征、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难点:企业会计要素特征、会计核算原则的具体运用。 ◆知识点整理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 (一)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 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因此,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是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 (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的时间、空间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都是以这一系列的前提为依据。会计核算的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会计计量等。 (一)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的定义:会计主体是会计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 2、会计主体的确定: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服务的空间范围; 注意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区别:法律主体一般都是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的定义: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将来将会持续、正常的继续经营下去,既不会破产清算,也不会大规模的消减业务。 2、持续经营的作用:持续经营对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等起很大的作用。 (三)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人为的分割为间隔相等的期间。 2、会计期间的确定。最常见的会计期间是一年,以一年确定的会计期间称为会计年度。一个会计年度内,再划分为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等较短的会计期间。 (四)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采用货币计量单位,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假定币值不变。 2、货币计量的方法。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首要的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 (一)可靠性:提供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二)相关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明晰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包括横向可比(不同企业),也包括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期间)

(财务会计)课后作业第一章会计总论

第一章会计总论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基本职能的是()。 A.会计预算与考核 B.会计预测与决策 C.会计分析与评价D会计核算与监督 2.下列各项关于收入的提法中,正确的是()。 A.收入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投资者投入资本有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收入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投资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C.收入是企业在全部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投资者投入资本有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D.收入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负债增加、与投资者投入资本有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3.下列各项会计要素中,属于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是( )。 A.负债 B.资产 C.利润 D.所有者权益 4.不属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的是()。 A.所有者权益B.负债C.利润D.资产 5.下列各项工作不以会计等式为理论基础的是()。 A.复式记账 B.成本计算 C.编制资产负债表 D.试算平衡 6.下列各项资产中,不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A.生产使用的原材料 B.生产使用的机器设备 C.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低值易耗品 D.预付的购货款

7.收入的特征不包括( )。 A.收入从日常活动中产生 B.收入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 C.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D.收入包括代收的增值税 8.企业以银行存款缴纳税金,该业务对资产和负债的影响为( )。 A.资产与负债同增 B.资产与负债同减 C.资产增加,负债减少 D.资产减少,负债增加 9.根据负债的基本特征判断,下列不是负债的是()。 A.应付账款B.预收账款C.其他应付款D.预付账款 10.下列有关会计主体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企业的经济活动应与投资者的经济活动相区分 B.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的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C.会计主体可以是盈利组织,也可以是非盈利组织 D.会计主体必须要有独立的资金,并独立编制财务报告对外报送 11. 关于货币计量假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货币计量假设并不表示货币是会计核算中唯一的计量单位 B.货币计量假设假定货币的币值是基本稳定的 C.存在多种货币的情况下,我国境内的企业均要求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D.货币计量假设为历史成本计量奠定了基础 12.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这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要求。 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可理解性 D.可比性 13.企业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自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遵循的是

财务会计第一章总论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单选题 1. 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会计期间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这一信息质量要求称为( A )。 A. 可比性 B. 谨慎性 C. 客观性 D. 相关性 2. 下列各项目中,能引起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发生变动的是( D )。 A. 摊销无形资产价值 B. 计提坏账准备 C. 盈余公积转增本 D. 董事会通过现金股利分配方案 3. 导致权责发生制的产生,以及期末账项调整的会计处理方法的运用的基本前提是 ( C )。 A. 持续经营 B. 会计主体 C. 会计分期 D. 货币计量 4. 下列各项支出中,属于费用的是(D )。 A. 企业筹建期间发生的办公费 B. 购入不需要安装设备支付的运杂费 C. 购买土地使用权支付的耕地占用税 D. 销售人员的工资 5. 在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B )前提是企业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保持稳定的条件。 A. 货币计量 B. 持续经营 C. 会计分期 D. 会计主体 6. 下列(B )项不属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A. 实质重于形式 B. 持续经营 C. 客观性 D. 重要性 7. 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要求中,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的是( B )。 A. 重要性 B. 谨慎性 C. 权责发生制 D. 可比性 8. 下列各项中,体现谨慎性信息质量的要求是( B )。 A. 存货采用历史成本计价 B. 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C. 当期销售收入与费用配比 D. 无形资产摊销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有(BCD )。

A. 历史成本 B. 持续经营 C. 会计主体D 会计分期 2. 下列各组织中,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的有( ABCD )。 A. 企业生产车间 B. 母公司及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 C. 分公司 D. 子公司 3. 下列各项支出中,属于资产的有(BC )。A选项,如果购入的是生产设备,则该 增值税不属于资产,如果购入的是不动产和无法分清是生产耗用还是个人消费的小轿车之类的,则该增值税属于资产。 A. 购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增值税 B. 购入无形资产 C.在建工程允许资本化的借款利息 D.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 4.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会计期间划分为(ABC )。 A. 年度 B. 季度 C. 月份 D. 旬 5. 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的资产范围的有(BCD )。 A.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 B.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C.经营租出固定资产 D. 委托加工物资 6. 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收入的会计要素有(ABD )。 A. 运输劳务收入 B.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C.接受捐赠收入【非日常活动】 D.出售材料收入 三、判断题 1. 明确会计主体可确定会计核算的范围。(T ) 2. 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是统一的,会计主体只能是独立的法人,不能是非法人。(F ) 3. 会计要素中的费用应当包括营业外支出。(F ) 4.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我国境内企业必须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F ) 5. 我国会计制度规定,所有单位都应以权责发生制作为基础进行核算。(F ) 6. 某一会计事项是否具有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于同一 会计事项,在某一企业具有重要性,在另一企业则不一定具有重要性。(T ) 7. 当企业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企业可以对其采用的会计

财务会计总论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会计总论财务报告 目标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第一章财务会计总论--财务报告目标 〔基本要求〕 (一)掌握会计要素概念及其确认条件 (二)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三)掌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四)熟悉财务报告目标 (五)熟悉财务报告的构成 (六)了解会计基本假设 〔考试内容〕 第一节财务报告目标 我国财务报告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因此,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是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 (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在现代公司制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入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即企业管理层所经营管理的各项资产基本上均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者留存收益作为再投资)或者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所形成的,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资产。因此,财务报告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以及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明确这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的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

中级会计实务(2019) 章节练习 第01章 总论

直接打印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财务报告目标的是()。 A、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有关的会计信息 B、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 C、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D、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 2、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体现的是会计的()要求。 A、可靠性 B、可比性 C、重要性 D、谨慎性 3、 确定会计核算工作时间范围的前提条件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4、 下列会计处理中,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实质重于形式的是()。 A、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由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改为移动加权平均法 B、某公司持有35%股份,但能够控制该公司,对于持有的股份作为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对 C、期末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D、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5、 下列关于会计要素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负债的特征之一是企业承担的潜在义务 B、资产的特征之一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内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D、收入是所有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6、 下列关于会计要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B、资产的特征之一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D、所有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都应该确认为收入

财务会计-第01章总论(zheng,1.6)

第一章总论 (郑庆华,2005。1。 6) 一、本章考情分析 1.本章在考试中的地位:本章在考试中不重要,本章的题型为客观题,一般为2分左右。本章理论性较强,为后续章节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本 章的学习,考生应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掌握会计要素的内涵。 2.本章内容可能无变化。 核算联系起来,以恰当运用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 二、本章考点精讲 【考点一】会计的概念(了解)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通过一系列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程序,能够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各个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 【考点二】会计核算的4个基本前提(理解)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2?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会计 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个法律主体可以有多个会计主体(如分公司、车间),一个会计主体也 可以有多个法律主体(如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3.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如果可以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4.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前提下,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 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每个季度提供一次财务会计报告。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才使不同类型

第一章总论练习题

第一章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资产 2.相关性 3.权责发生制 4.持续经营 5.负债 6.所有者权益 7.实质重于形式 二、判断题 1.由于利润是广义收入与广义费用之间的差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与计量也就是广义收入与广义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 2. 企业在一定期间发生亏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 3. 对于某一会计主体来说,收入必然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现金流入,费用必然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现金流出。( ) 4. 广义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流出,固定资产清理损失属于经济利益流出,所以属于广义费用。( ) 5. 重要性是指在尽可能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前提下,要根据某一项会计核算内容是否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来决定对其进行核算的精确程度,以及是否需要在会计报表上予以单独反映。( ) 6. 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以持续经营为假设前提的。( ) 7. 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对存货按后进先出法计价是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 8. 当负债总额不变时,企业净资产的变化是由盈利或亏损导致的。( ) 9. 可比性不但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期间的会计信息相互可比,而且要求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相互可比。( ) 10.谨慎性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惰况下做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 三、单项选择题 1·为财务会计工作确定了空间范围的基本前提是( )。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 C.会计期间D.货币计量 2. 上市公司的下列行为中,违背会计信息质量可比性要求的是( )。 A.上期提取甲股票投资跌价损失准备5,000元,鉴于股市行情下跌,本期提取10,000元B.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从本期开始对长期股权投资提取减值准备 C.鉴于本期经营状况不佳,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直线法 D.由于增加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3.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中,属于收益性支出的是( )。 A. 公益性捐赠 B.购建固定资产支出 C.专设销售机构人员工资支出 D.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利息支出 4.为财务会计工作确定了时间范围的基本前提是( )。

中级财务会计第一章练习题及复习资料

中级财务会计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财务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内容主要是的经济业务。 A.企业单位 B.事业单位 C.政府部门 D.全包括 2.一般认为,企业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是财务会计和。 A.成本会计 B.管理会计 C.纳税会计 D.预算会计 3.下列关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的表述中,恰当的是。 A.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B.一个会计主体就是一个法律主体 C.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D.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4.以下会计处理方法体现了谨慎性信息质量要求。 A.无形资产的摊销 B.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C.推迟确认未收到现金的销售收入 D.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 5.依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有关收入和利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收入和利得均企业日常活动 B.收入和利得都一定会影响利润 C.收入和利得都会导致本期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D.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利得不一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6.从核算效益看,对所有会计事项不分轻重主次和繁简详略,采用完全相同的处理方法,不符合。 A.明晰性原则 B.谨慎性原则 C.相关性原则 D.重要性原则 7.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属于企业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保持稳定的前提条件的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8.下列各项,不符合资产定义的是。 A.发出商品 B.盘亏的固定资产 C.委托加工物资 D.半成品 9.以下计量属性不能用于负债计量的是。 A.历史成本 B.可变现净值 C.现值 D.公允价值 10.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会计主体秘密设置的“小金库”违反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A.实质重于形式 B.可理解性 C.可靠性 D.重要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 A.企业内部管理者 B.政府相关部门 C.投资者 D.债权人 E.潜在的投资人和债权人 2.会计的基本前提条件包括。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第一章总论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财务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内容主要是()的经济业务。 A.企业单位 B.事业单位 C.政府部门 D.全包括 2.一般认为,企业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是财务会计和()。 A.成本会计 B.管理会计 C.纳税会计 D.预算会计 3.下列关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的表述中,恰当的是()。 A.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B.一个会计主体就是一个法律主体 C.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D.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4.以下()会计处理方法体现了谨慎性信息质量要求。 A.无形资产的摊销 B.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C.推迟确认未收到现金的销售收入 D.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 5.依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有关收入和利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收入和利得均来源于企业日常活动 B.收入和利得都一定会影响利润 C.收入和利得都会导致本期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D.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利得不一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6.从核算效益看,对所有会计事项不分轻重主次和繁简详略,采用完全相同的处理方法,不符合()。 A.明晰性原则 B.谨慎性原则 C.相关性原则 D.重要性原则 7.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为企业会计核算确定空间范围的前提条件的()。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8.下列各项,不符合资产定义的是()。 A.发出商品 B.盘亏的固定资产 C.委托加工物资 D.半成品 9.以下计量属性不能用于负债计量的是()。 A.历史成本 B.可变现净值 C.现值 D.公允价值 10.属于企业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着的是()。 A.政府机关 B.银行 C.总经理 D.股东 二、多项选择题 1.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 A.企业内部管理者 B.政府相关部门 C.投资者 D.债权人 E.潜在的投资人和债权人 2.会计的基本前提条件(假设)包括()。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E.历史成本 3.下列组织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的是()。 A.企业生产车间 B.销售部门 C.分公司 D.企业集团 E.财务处 4.在会计实务中,会计信息提供的时点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