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思想探析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思想探析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思想探析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思想探析

著名音乐人类学家布鲁诺?内特尔,倾其一生投身于音乐人类学的研宄中,成果颇丰。他灵活地将音乐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全球性音乐文化变更的研究之中,并通过文化并置,利用边缘音乐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对当前的中心音乐文化进行评判,并评价、暴露后者不足之处,进而突出多元文化、多元音乐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多元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从而倡导一种全球性的音乐研究视野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内特尔提出的音乐理论思想对当今音乐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不少国内音乐理论研宄学者的研宄方向之一。

文化并置作为人类学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其内涵为:“通过对西方本土文化观念加以反思性的分析,并在文化的并置中表现西方社会科学观念的局限。”1这就是文化的并置。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也曾作出相关文化解读:于西方学院式家园中成长起来的人,其人生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在这里’、‘到那里’和‘回到这里’”2。在“这里”即从小被教授的西方学院式理念和文化,“那里”指的是外面世界中的不同文化,在外界文化熏陶下,人的价值观、理念可能会发生改变,最后回到“这里”即回归最初的家园式教育环境之中,对最初习得的价值观和理念进行反思和批判。文

化并置的特点和魅力就在于此,旨在通过边缘来阐明中心的不足,从而弥补中心的缺失与不足,最终对整体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当前的音乐教育以体系音乐学为主,这是主流教育模式,而在音乐教育领域采取文化并置的方法理念,可对主流音乐教育模式进行反思,并找出其不足之处,这种对比、辩证的思维模式对音乐教育的发展而言,意义深远。音乐文化并置即:“以边缘文化的价值观对中心文化作批评,或者说将西方音乐文化用‘变熟为生’的方法,进行‘西方家园的音乐人类学’研宄。”3内特尔认为,当前,西方音乐体系正在较大的范围内占领其他社会音乐形式与文化的主体权利。内特尔曾在其实验民族志中提到,大乐队在美国音乐教育体系中最具代表性,它独裁式的演奏模式是每个乐队根深蒂固的理念,体现了一种控制的思想。在乐队中,人们服从乐队安排是首要任务,强调记谱法,任何即兴表演都是次要的。这种绝对服从的理念和文化,与军事理念如出一辙,乐队在合奏中必须保持绝对的统一,整齐划一,被规定了的文化价值恰恰反映出西方社会的阶级制度和等级体系,体现了对统一的追求,以及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虽然音乐的类别多种多样,而在西方音乐家眼中,古典音乐被视为最佳的音乐,爵士音乐以及民间音乐则被视为次于古典音乐的种类,而对各种音乐包容喜爱的趣味则会遭遇质疑与否定\这就是对西方主流音乐最直观、最透彻的揭露。根据人格结构

来审视,西方追求个人英雄主义与个人中心主义,从这一角度分析,西方音乐中集万千光芒于一人的指挥家形象,交响乐演奏时的宏大巨制,大合唱整齐划一的声乐效果,美声共鸣腔体极具穿透力的音效,以及芭蕾舞中永远面向天空的舞姿方向等等,都是西方音乐文化价值的真实写照。西方的音乐表演无时无刻不折射西方文化的影子,那是一种严格的等级观念,亦或是一种阶级制度,具体表现为表演过程中演员的统一着装,听从指挥,自觉熟练记谱等。然而我们需要注意,对西方音乐的认知与态度,应着眼于它的与众不同,而非普遍性,因为西方音乐文化只是诸多世界文化类型中的一种,无法涵盖其他文化的音乐。我们将西方音乐作为出发点,随后走入其他领域的文化之中,用心去体验和感受他文化的魅力,最终再回归西方文化之中,重新对西方音乐进行考量——这就是西方家园式的音乐人类学研究。内特尔认为,音乐人类学研宄采用音乐文化并置的方法,有利于加深研宄者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思考。内特尔曾说,音乐文化并置对他而言,就是去重识他在音乐学院体制机构中所学到的音乐体系。音乐人类学之所以值得他潜心研宄四十余载,就是因为它能够给自己前所未有的音乐感悟,给予自己了解完全陌生的音乐观念的机会,令自身摆脱现代价值的标准,从而去理解各种文化。内特尔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正确、全面理解陌生音乐文化,学会了如何用一种局外人的视角来审视

自己的音乐文化。当代音乐学体系以欧洲大工业时期所形成的模式为基础,这一以西方音乐体系为主的教育理念,教育中的内容、运思、表达方式等均被要求为统一而科学的,且中心突出的。内特尔曾指出:“音乐学院的教育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一种宗教体系,亦或是一种社会体制,由仪式、诸神、成员以及社会法规等构成。身处音乐学院之中的每个成员被要求融入西方音乐艺术之中,感受其独特的魅力,铭记伟大音乐家的名字,演奏声势浩大的音乐作品,如歌剧、交响乐、协奏曲等。”5可见,西方传统哲学对西方现代社会的影响极为深远,这种影响不仅涉及文化的各个领域,还于无形之中渗入到了音乐教育之中,使得音乐思想的科学、理性等特征日益突出。随着现代音乐教育的逐步普及,西方的音乐理论甚至开始剥夺本土音乐的话语权,西方音乐的价值评判标准以及那些“科学”理论也逐步成为音乐教育、音乐创作的追求目标。久而久之,非西方音乐文化的话语自然逐步消逝,西方音乐文化大行其道,这就令本土音乐、地方性音乐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然而,随着文化的逐步繁荣和当代思想潮流的转变,西方音乐体系也开始受到质疑。在音乐文化并置中,我们不仅能发现西方音乐中心体系的缺失,还可以深刻理解到:一种音乐文化模式并不能涵盖其它所有的价值体系;且音乐受文化价值的引导,多元的文化必然相应产生多种多样的音乐表现形式,对于所有的音乐类型而

言,无论何种风格、题材、形式,只有把握其中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才能整体综合地理解该音乐的真谛所在,价值所在。 在内特尔的视野中,非西方、地方性音乐属于文化领域的范畴,而这些文化领域是极为重要,且值得被人们所尊重。内特尔指出:“民族音乐学作为一种关切非西方音乐文化的学术来说,它是一个早就引起学者兴趣的领域。”6在色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中,不仅有主流的西方音乐,还有千姿百态、形式多样的音乐形式,这些音乐不仅反映了当地独特的文化知识特征,还展现出了不同民族不同的历史特点与风貌。譬如,印度音乐充满了和谐的韵味,它所追求是与舞蹈、与精神的完美契合,最终实现“梵我和一”。印度人希望借助瑜伽式的冥想来实现与神灵的交流,达到身心的超凡脱俗,印度音乐中的“拉斯”就是这种追求的直接体现。再如缅甸地区较为流行的音乐形式傀儡戏,是一种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至今仍被广为流传,这一音乐形式的特点是着装独特,表演到位。演员所穿着服饰体现典型的东南亚风格,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动作与傀儡完全同步,尽管面部表情值硬,但整体效果诙谐有趣,表演过程令人叹为观止。而韩国的舞蹈主要会采用脚跟转动的动作,身体蹲下抬起时臀部、肩部也会随之颤动,这种自下而上的自然、灵动的动作表演,彰显出舞者迷离、心醉的意识,反映了民族意识中对中庸、自然、浪漫、节制的追求。在非洲,人民最热衷的乐器就是

鼓,鼓是当地人民传递声音的重要方式之一,是非洲人民灵魂的寄托。鼓在当地人眼中是“会说话的鼓”,鼓中有旋律,有韵味,有内涵,而这种内涵只有鼓手自身才能体会。鼓点的舞动是非洲人民生活的节奏,时而激昂,时而低重,我们从中可以体会非洲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在波多黎各,有一个叫做非裔安提尔兰斯的种族,该族中一直沿袭着安魂仪式,即孩子的葬礼仪式。仪式过程中,孩子的母亲抱着孩子唱着哀伤的歌曲,村民则绕着孩子跳一整晚的舞蹈,祝福孩子升往天使的国度,从中可以看出到这一种族对于天使、神灵的信仰,这就是他们的文化习俗。内特尔还曾讲到,当他在黑足印第安考察时,一位当地的教师对他说:“我所歌唱的就是我梦到的歌曲,这首歌曲就是我所要表达倾诉的,就是我的歌……”黑族印第安人认为歌曲是神圣而不可亵渎的,是每个族人心中的所想所思,是源于内心深处的,对土地、文化语言最纯粹、最真挚的爱意表达。事实上不同地域存在着不同的音乐文化,这点毋庸置疑,具体的例子也不胜枚举。由此可见,每个地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价值以及生活方式,他们所表现出的音乐必然是风格各异,甚至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西方音乐与非西方音乐都是音乐世界中不和或缺的部分,反映着世界音乐的丰富多变。内特尔认为西方音乐本确较为复杂,而在接触了非西方音乐后,他原本的观点被颠覆,他深深感到非西方、东方音乐的

复杂程度更是超乎想象。这一观点并不是在否定西方音乐,而是在重新审视曾一度作为边缘文化的非西方音乐的价值所在。正如朱迪斯?拜克教授曾在其撰写的论文《西方艺术音乐比其他音乐高级吗》中说道:“西方艺术音乐既不比其他传统音乐好,也不比其他传统音乐差,音乐体系是不能简单地用同一标准来衡量的。”7梅利亚姆也曾对欧洲当代音乐中所提倡的美学概念进行解读,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欧洲音乐的评价标准并非普遍适用,不能反映出音乐整体的特征,该观点在《音乐人类学》—书中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他指出欧洲音乐无法代表音乐的普遍性,无法全面反映音乐的价值属性,这是因为——西方研宄者“对于非洲、亚洲各种音乐文化缺少完整的历史知识”8,即具有地域性限制。可见,欧洲音乐体系因其自身的发生语境而具有地域性特征T因而应运西方文化而产生的它,本身是具有文化局限性的,因此,无法作为音乐教育的统一参照标准。的确,西方音乐体系的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其局限性令西方音乐无法涵盖所有非西方音乐文化的内容,那么,诸如非洲鼓乐、印度即兴拉格、中国京剧等等举不胜举的各种美妙的音乐,也必然因其独特的音乐价值而拥有世界音乐百花园中响亮的话语权。从欧洲音乐文化的视角不可能建立一种有效的普遍性特征的概念或有效的音乐价值功能环境,”三.全球性音乐文化教育与研宄的开阔视野内特尔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初第20届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大会上指出,音乐的概念应该是世界性的,不同的人对音乐的态度可能不同:第一种观点认为,音乐是单一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交流体系,它打破了地域、语言的限制,令人们可以平等地交流;第二种观点认为,音乐是一种产业,如农业或交通运输业一样,但为什么一些更有效的文化不该发展出更有用的音乐?唯有音乐被某一标准认同后,才能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那么,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各民族有各民族的文化价值,其独立的音乐体系正是其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直接反映。对于这一判断目的,J?贝克尔诘问道:“‘西方音乐是高级的吗?’各种音乐是不可攀比的。”9各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都是音乐世界的瑰宝,就卓越方面进行对比,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不能单就某一方面评价不同音乐的优劣,就如同语言一样,不能单纯评价某一语言优于哪种语言。显然,音乐人类学家更倾向于第三种观点,即不同文化应有不同的音乐体系。整个世界地球村拥有着迥乎各异的音乐体系,它们各自不同的表现风格、表现形式都应当平等地为我们所尊重、学习和理解。这种包容并蓄的音乐研宄视野,这种可持续的发展眼光,正是未来音乐与音乐教育所需要的,是未来音乐教育全球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内特尔坚持认为,音乐教育的初衷并非令社会成员掌握所谓的专业化音乐,亦不是习得某项专业技术,更不是针对某一个音乐体系的学习,音乐教育真

正追求的是对音乐文化的理解.音乐是社会价值、文化结构的直接反映,那么音乐教育实际上就是围绕社会文化、社会价值而展开的教学与研宄,在这其中音乐被作为文化来进行理解与教学,同时世界音乐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也必将进一步途释音乐与文化之间紧密融合的内在关联。刘沛教授在其《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宄》一书中曾说过:“西欧艺术音乐不仅影响着众多地区音乐教育的体制,还影响着音乐教育的内容以及传授方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世界音乐教育应运而生,成为了影响非西方社会音乐甚至是全球音乐的关键因素。”以全球视角探索音乐教育,并积极利用文化并置的方法来推动音乐教育的进步和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大势所趋。

笔者在与内特尔教授进行交流与通信的过程中,被其伟大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一直坚信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明天是光明灿烂的,正如他在信中所写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未来一定是充满希望的。”内特尔教授广博的胸襟、对多元音乐文化真挚的信念深深震撼了我。我也坚信在未来,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所共同构筑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图景,必将会如同她自身的色彩一般,丰富多姿,广阔绚丽。

作者:于晓晶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多元评价方式

2010A-06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多元评价方式的研究 阶段总结 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董瑜 一、课题的提出 1.当前,音乐教育课程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而教学评价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音乐教师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传统的评价观念根深蒂固,忽视人本主义。强调内容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统一,为评价而评价。教师常用的方法往往是,学期末学生每人演唱一首歌曲或举行一个班级音乐会,中高年级的学生再用闭卷的方式完成一张音乐乐理试卷。这样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侧重音乐知识与技能。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力的发挥也在死板的教学评价中消失殆尽。逐渐失去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显然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不能正确的反映学生音乐学习的状况,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对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体现出多元的评价方式。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教育改革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一种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势态,在这场全球性的教育改革中,一些发达国家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的做法已普遍采用综合和多元性评价方式。如: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已普遍注重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意大利的小学和初中的音乐课程考核已不用分数的形式给学生作出结论,而是由教师给出一个定性描述的评语。我国的发达地区的课改实验区近几年已开始对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性进行探索,不再是“评价即考核”的旧的评价理念,而是注重对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的方式、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性评价,即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发展性评价。学习评价已成为课改重要环节。目前,在我区办学条件和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如何从素质教育要求出发,在以人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基本原则下探索出一条适应不同层次需要的音乐课堂教学多元评价方式,尚待深入研究。 2.本课题来源于第一线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亟须解决的实际问题,同时又回到教学第一线中进行实践研究。服务于课堂教学,采用边实践研究边推广的形式进行。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现实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我国教育制度实行的是大班级教学,一个班四、五十个孩子,音乐老师一周一般要上六到八个班的课,甚至更多。可想而知,一个音乐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课堂管理而不是开展音乐活动。课题负责人从2005年开始教研员的工作,每学期下到各小学听课调研,发现一个普遍现象——有85%音乐课堂中没有建立评价机制,教师的注意力只是单纯地放在教学任务的达成上,而忽视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由于没有这种课堂评价机制,音乐课堂组织教学就相当困难,教学质量普遍较低,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质量。为了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教学这一空间,使学生乐学、会学、主动学,全面提高音乐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素质,促使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特开展此课题研究工作。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选题的意义 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对我国普通音乐教育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最近在全国正式启动。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许多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九年基础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此阶段学生就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乃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使我们课改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根据纲要精神出台的《音乐课程标难》,又在音乐学科范围内做了更具体的要求。强调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的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的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鉴于我区是这次国家课程改革试验区,特选题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思动和主票观点 (一)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验证性研究 1.验证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学习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实验及时了解课程

标准的适切性,根据实验情况,分年度形成对课程标准的修改建议。2.检验实验教材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教材改革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3.检验实验教材在试验区的可行性。教材是否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否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是否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体验、模仿、讨论的建议。 4.实验教材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实验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现实和社会现实、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生认知发展的适切性研究j实验教材主题式的课程体系、语体风格、呈现方式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 (二)教师培训与提高研究 1.培训内容:设置以问题、专题为中心的结构体系。分解为理论与技能、考察与实践、课题研究三大板块。具体内容包括(回)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2)新课程的教与学;(3)新课程与学生发展;(4)新课程与教师教育;(5)新课程与教学评价;(6)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实施与评价;(7)教学方法的新探;(8)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 2.培训模式:分解为专题培训、反思实践培训、案例式培训、观摩研讨培训、课题研究培训、导师指导培训、学术沙龙培训、网络交叉培训。3.培训目的:(l)被培训者对新课程有着思想上的共鸣与理念上的认同;

论多元音乐文化教育

论多元音乐文化教育 当今世界已步入全球化,国际化和多样化的阶段。音乐教育的“多样性”与音乐教学“本土化”,已成为各国音乐教育面临的主 要问题。奥尔夫教学法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棘手情况,其在甄选音 乐教育素材方面:选用各国和各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在课堂应用 方面:寓教于乐—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课程和教育活动。 一、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融合方式 (一)与本土音乐文化的融合音乐教育本土化是一种以现代化 为标准,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和文化的教育理念。我们对 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需要围绕着既要多次地重复,又要将新时代 的内容、形式和思想渗透到传统音乐教育中的方式展开。因此,音 乐教育的本土化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回归传统,而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符合现代性标准或具有现代性内涵的民族音乐教育。只有在保 留我国传统音乐教学内容的合理部分的基础上,赋予与主流音乐思 想相适应的时代内容和形式,才能使其本质转化为符合当今音乐教 育要求的新思想、新内容。所以,我们应该站在现代音乐发展的高度,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辩证的审视、选择和改造。首先,要注意 传统音乐文化各要素的融合,避免传统音乐文化的本质与现代音乐 教育思想的刚性对接,使传统成为现代的一部分。我国传统音乐教 育内容极其丰富和广泛。为了实现从传统音乐教育向现代音乐教育 的转变,需要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音乐 教育体系,就必须遵循中国音乐教育的基本性质。这是不可违背的。其次,在本土化的音乐教育改革过程中,继承的目的无疑是创新。 第一,我们要全面对待中国音乐文化,继承传统音乐的精华,以传 统的方式珍惜宝贵的音乐资源,不应局限于单一的角度去概括和浪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评价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评价 火炬学校佘静 一、开展音乐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意义 第一,从教育与人的发展角度,重新认识音乐课程的价值。 第二,为实现音乐教育培养人的价值,不同国家或地区,都摒弃了以往把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作为音乐课程首要目标的理念,强调以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和丰富的感受音乐的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第三,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和投入,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第四,打破音乐教育学科自我封闭的壁垒,密切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及与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的沟通和联系,自觉地将音乐教育纳入人文艺术教育者以更加宽广的领域,为音乐艺术在学校教育中争取到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第五,注重民族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并存与包容。 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建立新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有其重要的意义: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是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音乐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措施。 二、浅谈对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及音乐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认识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是音乐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音乐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音乐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音乐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不是一时一次的评价,而是一个多次综合动态并预见学生发展趋势的评价。它主张面向未来,面向学生的发展,强调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它是形成性教学评价的深化和发展,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把人看成生命体来进行教育,并把教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同学生的生命发展联系,向生命回归的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教学评价,它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

小学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但我并没有认真地去研读过新《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我开始学习其他教师的论文,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些教师的论文中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新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因此,带着疑问,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

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思想探析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思想探析 著名音乐人类学家布鲁诺?内特尔,倾其一生投身于音乐人类学的研宄中,成果颇丰。他灵活地将音乐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全球性音乐文化变更的研究之中,并通过文化并置,利用边缘音乐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对当前的中心音乐文化进行评判,并评价、暴露后者不足之处,进而突出多元文化、多元音乐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多元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从而倡导一种全球性的音乐研究视野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内特尔提出的音乐理论思想对当今音乐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不少国内音乐理论研宄学者的研宄方向之一。 文化并置作为人类学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其内涵为:“通过对西方本土文化观念加以反思性的分析,并在文化的并置中表现西方社会科学观念的局限。”1这就是文化的并置。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也曾作出相关文化解读:于西方学院式家园中成长起来的人,其人生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在这里’、‘到那里’和‘回到这里’”2。在“这里”即从小被教授的西方学院式理念和文化,“那里”指的是外面世界中的不同文化,在外界文化熏陶下,人的价值观、理念可能会发生改变,最后回到“这里”即回归最初的家园式教育环境之中,对最初习得的价值观和理念进行反思和批判。文

化并置的特点和魅力就在于此,旨在通过边缘来阐明中心的不足,从而弥补中心的缺失与不足,最终对整体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当前的音乐教育以体系音乐学为主,这是主流教育模式,而在音乐教育领域采取文化并置的方法理念,可对主流音乐教育模式进行反思,并找出其不足之处,这种对比、辩证的思维模式对音乐教育的发展而言,意义深远。音乐文化并置即:“以边缘文化的价值观对中心文化作批评,或者说将西方音乐文化用‘变熟为生’的方法,进行‘西方家园的音乐人类学’研宄。”3内特尔认为,当前,西方音乐体系正在较大的范围内占领其他社会音乐形式与文化的主体权利。内特尔曾在其实验民族志中提到,大乐队在美国音乐教育体系中最具代表性,它独裁式的演奏模式是每个乐队根深蒂固的理念,体现了一种控制的思想。在乐队中,人们服从乐队安排是首要任务,强调记谱法,任何即兴表演都是次要的。这种绝对服从的理念和文化,与军事理念如出一辙,乐队在合奏中必须保持绝对的统一,整齐划一,被规定了的文化价值恰恰反映出西方社会的阶级制度和等级体系,体现了对统一的追求,以及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虽然音乐的类别多种多样,而在西方音乐家眼中,古典音乐被视为最佳的音乐,爵士音乐以及民间音乐则被视为次于古典音乐的种类,而对各种音乐包容喜爱的趣味则会遭遇质疑与否定\这就是对西方主流音乐最直观、最透彻的揭露。根据人格结构

音乐课程标准:理解多元文化

音乐课程标准:理解多元文化 课程标准写道:“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一、欣赏视频 思考音乐与文化的关系:音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化由生活提炼,音乐是文化的抽象展示。音乐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一种文化! 二、音乐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音乐教育承载着重要的文化功能。所以······ 三、理解多元文化 多元化:横向(时期的不同,同一主题的音乐风格不同)纵向(地域不同,则同一时期的音乐性质不同),均受文化的影响。传统的教育多为封闭式的,缺少一种全球观,往往导致夜郎自大,而事实上世界上存在着诸多不同但却平等的音乐体系,且各自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体现了多元化的性质。 多元文化理念有三层含义:一指不同文化和不同民族的社会;二指多元文化社会里各种不同文化的互相尊重;三指政府对多元文化社会的政策。多元文化理念是一种确保各民族歌曲百花齐放,各国优秀乐器被吸纳的有利战略,它是一股强劲的理论思潮,也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通过这种理念能帮助人们克服文化狭隘、区域与制度狭隘及民族狭隘等困境,使学生在中学的音乐课堂内吸收到的不仅是音乐的本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自身、个性和平等的关系,从各个角度拓宽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必将对高中音乐教育课程的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音乐欣赏起着巨大的作用。 四、多元化的具体表现 具体表现有以下三点:(一)多元化的文化知识。提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其主要目的是让炎黄子孙传承和创新音乐文化。所以音乐课程的历史文化及内涵更为丰富多彩,时间上上溯钻木取火时代,下行至二十一世纪,而空间上却囊括了地球的南北半球,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最为全面而丰富的音乐文化,也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世界胸怀、广纳百川的综合人才;(二)多元化的音乐风格。新课程标准提出后,高中音乐课程的风格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如包括粗犷豪迈的蒙古游牧民族风格乐曲、温婉萎约的江南水乡风格乐曲以及野味十足、激情四射的西部牛仔风格等等,形成不同的流派,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三)多元化的音乐能力。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音乐课程注重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培养,比如锻炼学生独立地和他人合作演唱一套各类曲目的能力;训练学生即兴创作旋律、变奏和伴奏的能力;教会学生评价音乐和音乐表演;培养学生独立地和他人合作用乐器演奏一套各类曲目的能力;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音乐与文化和历史的关系且能够在具体的指导下作曲和改编;同时会读写乐谱;提高音乐听赏、分析和描述的技巧,并能很好的理解音乐和其他艺术和艺术之外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全面掌握歌唱、演奏、鉴赏、创作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音乐人才。 例1:湖南花鼓戏劳动号子“娃哈哈”新疆曲阿里郎了解朝鲜樱花日本音乐基调 例2:HIP-HOP就是美国黑人街头文化的一种(涂鸦\说唱\街头篮球).从人类发展的角度讲,音乐是从原社社会中,一群野人捕到猎物时高兴的呐喊和庆祝演化而来的!有这么句话: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恐怕这句话指的就是原始人捕猎庆祝时的咿咿呀呀吧!所以,音乐和文化之间是相互联系,互影响的! 例3:图兰朵伏尔加船夫曲

小学音乐教育多元化探讨

小学音乐教育多元化探讨 发表时间:2019-04-19T11:35:30.830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07期作者:王迎迎 [导读] 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应积极探讨创新多元化小学音乐教育的可行性,以促进小学音乐教育事业与时俱进地发展。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见龙亭实验小学362000 摘要:小学初级音乐教育对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学习音乐起到了指引导向作用,对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有着深远的意义。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音乐教育多元化也成为了小学传统音乐教育改革的一种选择,本文旨在对小学音乐教育多元化进行探讨,并提出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多元化世界观 一、概述 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音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从小学习基本的音乐素养和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对于一个人人格的健全和气质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小学的音乐教育显得相当必要。在当今这个信息传播高速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日新月异,我们应认识到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方式已经跟不上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应积极探讨创新多元化小学音乐教育的可行性,以促进小学音乐教育事业与时俱进地发展。 二、传统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1.教学内容呆板。 2.教学方式单一。 3.课程安排边缘化。 三、小学音乐教育多元化的意义 1.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它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世界观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而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世界观雏形建立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接收各种知识信息的入门时期。小学音乐教育多元化,给学生了解世界打开另一扇神奇的窗,通过学习儿歌让学生保持本真,通过学习民族乐曲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通过学习国外经典的交响乐及歌剧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各地的风情,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了解多彩的世界,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正确的世界观。 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完善发展,素质教育越发凸显重要不再仅仅是一个口号,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主旋律。“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美好事物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气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世界认知还是懵懂模糊的,声情并茂的音乐教育能使学生的灵魂得到激励、净化、升华,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并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对于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老师利用不同乐曲演唱、乐器演奏、戏剧欣赏等一系列音乐创新教学手段加以配合文化课程教学,使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音乐氛围中享受学习、丰富想象、开拓思维、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四、开展小学音乐教育多元化 1.教学方式多元化。 小学音乐教育多元化: (1)要解放单一的教学方式。 (2)音乐教学不能单单局限于在校时间,老师对学生的“教”不仅要授之于鱼,更应授之以渔,课堂仅仅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日常的生活是更重要的延伸。 2.教学内容多样化。 小学音乐教学多元化的目的是为了让音乐融入生活,吸收多方面文化元素,以音乐为依托,使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在音乐教学中可以结合非音乐的学科素材,把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文学、音乐与历史、音乐与戏剧、音乐与游戏、音乐与身体律动等结合起来,把这些多样的内容统一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打破单一的歌曲教唱方式,加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音乐,陶冶情操。 五、重视音乐教育,强调以人为本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地位经常被忽视,学校及家长对于音乐教育的定位往往有失偏颇。在有些学校中音乐教育被边缘化,被作为主科教学的调剂得不到重视,课程安排不合理;还有些家长和学校把音乐当作是一门技能去教授,机械地强调为考级而学音乐,一味追求等级的提升而忽视了音乐乃是人类特有情感抒发表达的一种方式,将学习音乐数字化,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音乐教育也越发得到重视,以多元化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就是旨在重新定位音乐教学地位,改变教学目标。小学多元化音乐教育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升音乐鉴赏水平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老师“教”为辅,学生“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生活中各个角落学习音乐,发现音乐,爱上音乐。 参考文献 [1]管建华 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课程改革与文化[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9,3。 [2]骆美珍浅析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5。 [3]姜华敏试析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基础音乐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 [4]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5]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小学音乐教学法指要

小学音乐教学法 一、音乐教育教学的基础特征 1、音乐教育的基础性(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主张小学音 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并奠定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情感的审美性(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师生双方都是教学美的参与者与感受者) 3、创造性(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为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提供 了空间,为创造性音乐思维活动奠定了基础) 4、实践性(音乐艺术的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 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表现、创造) 备课、教学设计 首先遵循学科特点,紧抓课程内容及学生需求,确立目标,分析内容,分析学情,制定策略。 ①解决教什么,学什么 ②计划、布局安排形势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选择策略 音乐教学设计分为个人教学设计和集体教学设计 二、音乐老师备课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1、尽可能多的时间去赏析和学生共享的内容(①钻研教材②创造 性使用教材) 2、在了解和分析学生学习状况上做文章(思考什么样的学习目标 适合学生,什么样的方法能很快达到学习目标)

三、确立音乐教学目标 1、站在学生的角度确立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是可测量可评价的。 3、确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限制和范围, 为评价提供参考意见。 4、确定音乐教学目标的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 低表现水平,用于评量学习表现及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四、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难点 音乐课中的重点、难点主要集中在节拍、节奏、音准、歌词处理,歌曲情感表现多方面。 五、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音乐感受情感为主,激发学生兴趣,感 受欣赏音乐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绪和审美能力。具体方 法: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 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亲身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形成表现音乐的技能技巧,从而 提高音乐表现力。练习法、律动教学法、游戏法。 3、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通过师生口头语言活 动实现教学。讲授法、讨论法。 4、探讨性音乐教学方法: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比 较法。

多元音乐文化时代的应时之作-最新文档

多元音乐文化时代的应时之作 由于诸多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曾几何时,由于中国对外的 封闭与隔阂,在近代的音乐史上曾留下不少西方人对中国音乐的误读乃至文化歧视的记忆,如在柏辽兹、利玛窦等西方人眼里的中国音乐竟然是“刺耳、喧闹、作呕、乱作一团”的代名词。这些误解的形成无不是因为“欧洲音乐中心论”的盛行和中国音 乐缺乏与他民族的交流与沟通所造成。同样,在近代中外音乐文杀无序”之外也是几无它感。回顾这些并不久远的记忆,不禁令我们反思甚多。 化交流之初,中国人始闻外民族音乐时除了觉得“繁音促节、礁即使是时至当代,若论及对世界音乐的了解,我们除了欧洲的创作音乐以外也是可谓知之甚少,如在课程设置上表现为用 欧洲音乐史》替代《外国音乐史》,造成用西欧古典音乐概全世界音乐的历史性偏差,把学生的视野搞得很窄,对欧洲古典音乐以外的音乐几乎一无所知。随着人们音乐文化视野的日益扩大,发现越来越多除欧洲音乐以外的世界音乐正展示着丰富多彩、令人耳目一新的魅力,无论是印度的拉格、日本的能乐、苏格兰的风笛、拉美的混血音乐文化,还是美国的爵士、布鲁斯,无不令人为之着迷、倾倒。在新世纪里,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多元化的音乐世界,世界各民族音乐的交流与融合必将创造出更为丰富的音乐样式。美国威斯廉大学民族音乐学教授郑苏女士2001

乐文化的主流,从而取代 20世纪西方艺术音乐。”① 近年来,对世界民族音乐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也 已成为各国音乐教育界的共识, 目前各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大都 放弃了对西方音乐的盲目推崇或对本民族音乐的固步自封, 在音乐教育中融合多元文化和本土文化, 如美国的《艺术教育国 家标准》所规定的九项音乐学习领域中就特别包括了“理解世界 各类音乐”;澳大利亚音乐教育中,英国文化的主导地位也已被 多元文化所取代;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都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与紧迫性,分别采取了相应的举措来贯彻执行这一现代的教育理 念。 在我国,教育部在新世纪伊始最新颁布的 《国家音乐课程标 准》中,也将“理解、尊重多元文化,树立多元文化观”作为“新 中最为重要的基本理念加以强调。 虽然对世界民族音乐的 学习与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已初具规模, 但在我国,它尚是一个方 兴未艾的新学科,目前专门从事这一学科教学与研究的力量相对 比较薄弱,能够完整开设该课程的院校也寥寥无几。其中,教材 的缺乏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此形势下, 2004年 10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了由王耀华、 为了适应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在普通高校音乐教 育专业中开设世界民族音乐课程已成为必然。顺应这一发展趋 年来华讲学时曾一再提到:“世界音乐在 21 世纪将占据全球音 课标” 王州编著的《世界民族音乐》,也正如作者在书中 后记”所写:

如何看待当今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题目:如何看待当今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课程名: 世界音乐 学生姓名:李忠学号: 06051168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类年级:06 任课教师:劳艺 2007年11 月 12 日

如何看待当今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摘要: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当今音乐教育的重点课题之一。无论是在中小学音乐教育,还是在高等音乐教育,都可以看到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这种趋势包含社会、经济等大环境方面的因素,也依赖于全球各民族对自身文化的日益重视。然而,许多学生在欣赏其他文化音乐时,并没有获得审美体验,他们不能体会那些异文化音乐的美,而且由于城乡之间经济、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农村学校的师资、教学设施等条件的制约,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也存在许多问题。总之,如何搞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将是一个重要问题,但随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世界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整个地球村民主与和谐的进程必将得到大大促进。关键词: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影响;农村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途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前景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主流,它既是一股强劲的理论思潮,也是一场深刻的实践变革。在我国新世纪的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程标准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在强调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去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这种理念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无疑会对我国的音乐教学实践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于城乡之间经济、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农村学校的师资、教学设施等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国农村中学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音乐文化价值认识偏颇。长期以来,学生都认为中国音乐“落后”而欧洲音乐“先进”。他们喜欢用熟悉的音乐风格来期待各种不同的音乐文化,用喜欢与否来评价不同文化音乐的价值,过于重视异文化音乐的其他功能以致忽视其他音乐的审美体验。 2、对本土音乐和西方以外的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知道甚少。根据调查,农村中学的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知道很少,而对于世界民族音乐则基本上不了解。 3、学生期望对多元文化音乐的认识。根据调查,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很大,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想了解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尽管有些学生表明“无所谓”,但只要顺势利导,一样可以激发他们对世界民族音乐的兴趣。 这些现状主要是由于学生音乐语言积累较为单一、音乐听觉取向较为单一以及对异文化音乐的分析较为单一造成的,因此,针对农村中学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树立“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观念。由于人们对音乐的学习和教学至今还没有摆脱“欧洲音乐中心论”的阴影,许多音乐教师的观念处于一种单一的音乐文化观之中。因此,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理解和

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视野

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视野 摘要:随着全球化热潮的愈演愈烈,不同地区、民族、种族之间的联系也随之频繁, 与此同时,由此引出的文明冲突问题变得格外尖锐。引发文明冲突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方面,但是最为重要的原由来自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种族等一系 列问题上的霸权独裁,以及推崇的所谓“普世价值”,也就是西方现代价值取向所导致的。本文笔者将解读多元文化视野下所面临的的文化、教育、思想等问题的冲突与交融。探讨多元化价值体系和多元化观念在音乐教育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文化观后现代音乐教育 序言 随着“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不断升温,“多元化”观念也随之渗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问题中。多元文化提倡人性化、自由化为特点,体现个性化的文化内涵,注重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性发展,以复杂性和多元化的思维模式来取代现代主义的单线条的思维模式。用联系的、宽视角的、交叉的发展观点去代替集中的、单独的、狭隘的现代主义发展模式。 一、多元文化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一词,始于60年代,主要是针对加拿大皇家双语以及二元文化委员会提出而广为人知的“双语文化主义”。在一定程度来讲,“多元文化主义”一词已经逐步取代了现今仍然流行于魁北克省的“文化多元主义”一词。“多元文化主义”共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个是指一个拥有不同的民族或是这不同种异族文化特点的社会;第二个含义说的一种观念,它提倡在民族或这文化群体共存的人口中相互平等、相互尊重,而第三种含义则是指1971年,加拿大联邦政府表明的政府有关多元文化的政策,至此之后便很块得到了许多省区的积极响应。保守党政府的议案《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法》

1987年12月,获得通过,从而确立了政府多元文化政策“确保所有的加拿大人成为加拿大社会充分、平等的参与者”。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是尊重、承认不同文化别具一格的风格特点,并积极鼓励保留不同文化的风俗习惯。这里的承认和尊重并不代表就是认同,“认同”一词是指把两种不同事物看成同一的,可以替代的事物意念。而“多元文化”首先需要的对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之间的容忍,接着才可以承认对方的存在,然后是尊重彼此之间的不同之处,从而才能相互参照,最终会在不同文化中求同存异,融为一体,相互学习。我们说的多元对话,并不是强制,因此,排他性、纯碎的包容性都是不可以的,只有“多元”。 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经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就是三个人之中必定有一个是我的老师。其实这里的“老师”,并不是指专业范围内能力比自己强的人,而是说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中国人常说“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在不同的领域有比自己优秀的地方,这也是一种观念上的“多元”,并不以一种判断标准定好与差,而是全面的,有包容性的看待这个问题。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一直成为中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特点,不同地域,语言,信仰其实都是我们对待多元文化的一个缩影。而在达尔文《进化论》中,其核心观点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它指的是各物种和生物内部之间形成互相竞争的一种自然法则,物种与自然界进行抗争,而最终被选择存留下来的都是可以适应自然界的。但这种观点在现代社会“多元文化”下视角下,则显得理由不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以优劣、先进和落后区别,能区分的只能是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就如中国不仅有汉族,满族,还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并不是汉族就比其他民族好,相反每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独有的特点。因此,我们倡导用“多元”去看待一切事物,尊重并承认每一种现象,文化,风俗,信仰的存在。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中华民族的所有公民应该情如一家,情同手足。“天下大同”的思想是孔子的理想,而“大同”也是“仁”的最终归途。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 传统文化,就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经过世代传承逐步形成的,并能体现出该国家或这该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的文明。传统文化代表着一种民族精神、气韵、品德和操守,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节奏,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则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生命。旋律离不开节奏,节奏却可以单独存在,一切音乐情绪都是以一定的节奏运动来体现的。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多样的节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接受,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能力,使音乐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学生未来的音乐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二.小学音乐研究现状分析: 节奏教学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他在音乐教学方面有两大独创: 1、声势活动,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的声音,如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感受音乐的织体美、和谐美。 2、歌朗读是他第二独创,这种方法最接近儿童的天性。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是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的,它一切从儿童出发,让儿童自己动手,完全打破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这种教学法生动有趣,发挥了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儿童在音乐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规划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从节奏教学入手,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音乐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去感悟音乐,创造音乐,唤醒孩子们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从而潜移默化陶冶情操。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学生的实际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创造,在自己的空间里合作、学习。 3.将音乐与生活充分结合,使音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内容从感性入手,化难为易,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课堂的轻松与快乐,让学生的音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的内容: 1、歌曲教学中的语言节奏——按节奏朗读歌词。 2、贴近生活,抓住生活节奏。通过模仿、体验、合作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近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欣赏教学中为音乐伴奏,抓住音乐的节奏。 (2)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文献资料法

2011版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11版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20分) 1、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传承(),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2、音乐课的基本理念是以( )为核心,以( )为动力;强调( ),鼓励( );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理解();面向( ),注重()发展。 3、音乐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包括()、()、()、()、()。 4、音乐基础知识指学习并掌握音乐()、()、()、风格流派和演唱、演奏、识谱、编 创等基础知识。 二、简答:(15分,每题5分)

1、音乐课程总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包括哪几方面? 2、音乐教学包括哪四个领域?每个领域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三、论述题:(9分) 学习了音乐课标,结合课标中的教学建议,谈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招聘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 一、每空1分 1、美育 2、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承。 3、音乐审美,兴趣爱好,全体学生,个性,音乐实践,音乐创作,学科,民族音乐,多元文化,评价机制。 4、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5、基本表现要素,常见结构(曲式),体裁形式。 二、每小题5分 1、(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2、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领域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2)音乐情绪与情感,(3)音乐体裁与形式,(4)音乐风格与形式 领域二:表现 (1)演唱,(2)演奏(3)综合性艺术表演(4)识读乐谱 领域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2)即兴创作(3)创作实践 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2)音乐与姊妹艺术(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三、论述题9分 要点:

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育

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育 发表时间:2019-01-09T10:50:57.50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3期作者:石庆峰 [导读] 国内外的学者们对音乐教育的功能进行了各种详述,但是在我国中学音乐教育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少的弊端,本文通过分析多元音乐背景下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石庆峰(重庆市武隆区火炉中学校重庆武隆 408500) 摘要:国内外的学者们对音乐教育的功能进行了各种详述,但是在我国中学音乐教育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少的弊端,本文通过分析多元音乐背景下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阐述了多元音乐背景下中学音乐教育意义,从而期望是学生从更全面深入的了解音乐。 关键词:音乐文化;中学音乐教育;多云音乐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3-0125-01 音乐教育是建立在西方教育体系上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在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尊重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从而培养多元化的音乐人才。而在多元文化中,作为没有国界的特殊语言,音乐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一、中学音乐教育在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现状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总认为音乐课是教授唱歌的课,在欣赏课中,创作歌乐曲的大多是以曲式体系和西洋调式为基础,而多元音乐文化性的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音乐题材体现的比较少,目前在大多数中学音乐教师采用教师导入――发生练习――复习旧课、进行新课――提出难点、解决难点――巩固新课的教学基本模式。而在综合文化背景中,很少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音乐。因此,在教学中这种程式化固定教学模式,缺少多元文化感。直接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缺少互动,学生在音乐视野和观念中缺乏拓展,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课堂缺少活跃的氛围。在一些高校的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学学术的训练比较薄弱,大多是钢琴、声乐、和声等等。在普通音乐的教学中,这些毕业生很难把“多元综合文化感”带进来,从而出现了现在“钢琴热”等功利性的现象。[1] 二、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意义及美国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启示 我国具有丰富的音乐资源,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因此,在我国中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原生态的音乐文化艺术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而为了传承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作为音乐文化的传承者,中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文化非物质遗产的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通过多元音乐文化的教育促进学生民间音乐的尊重和认同,增加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2] 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经有百年的历史。首先,美国有12%的黑人,西班牙人占了9%,亚洲人占了3%等等。其次,通过学习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多元文化音乐集中在世界性的认识上,能够促进良好的国际间关系。目前在美国又出现了一个支持多元文化教育的原则,即:在人和地球之间强调了生态学方面的相互关系,强调了一个全球性的因素。美国音乐教育的改革者认为,音乐是一个世界现象,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全球性的视野,而多元文化音乐的教育则能对整个世界不同音乐和创作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在美国,多元文化的发展也不是很顺利,如:从1900年到1928年,美国人以为爵士乐是低级的、邪恶的,但是到了现在,爵士乐已经成了美国正式的音乐课程。由此可见,我们需要正确的看待多元音乐文化教育,转变观念,接受西方音乐教育的思想理论,通过西方音乐体系要改变民族民间音乐,共同探索多元音乐文化教育,促进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实施。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社会多方面要理解和支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营造一个理解接受本民族音乐“母语”的氛围,同时也有利于尊重其他音乐文化,从中学就开始加大学生对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教育,从而转变他们根深蒂固的传统音乐审美观。[3] 三、实施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建议措施 首先,在音乐课堂上,中学音乐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唱和欣赏一些富有想吐气息的民间歌曲,定期轻一些民间艺人来讲座,并且,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民乐兴趣小组,逐渐让学生接受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到民间,通过访谈一些民间艺人等等活动,让学生充分的了解传统民间音乐艺术。因此,针对学生这个特点,音乐教师在欣赏课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非洲土著的鼓乐等,并向学生阐释非洲音乐文化内涵,阐释一些美国爵士和摇滚音乐的艺术特点等。中学生普遍对电视剧中的歌曲都很感兴趣,如《水浒》中的《好汉歌》等等。中学教师可以针对这个特点,告诉学生这歌曲的曲调是根据山东民歌《锯大缸》创作的。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印象,让他们充分的了解到民间音乐是作曲家创作音乐的源泉和灵感,加强学生民族音乐的学术训练。[4] 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中学音乐教育中,多元音乐文化有利于音乐事业的发展,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思想上的教育,拓展学生音乐的新视野,从而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艳玲.构建中学音乐教育的新理念――音乐教育的愉悦性[J]. 大众文艺. 2010(05) [2] 曹理.中国音乐教育类新编[G].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蔚.对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形成的反思――兼及中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对比与思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7.(03) [4][美]特里斯.M.沃尔克著田林译《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基础与原理》[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