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尾酒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鸡尾酒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鸡尾酒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鸡尾酒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雷一霆 裴福兴

DOI: 10.3969/j.issn.2095-252X.2016.12.012 中图分类号:R687.4, R614

作者单位:610041 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通信作者:裴福兴,Email: peifuxing@https://www.360docs.net/doc/3110457895.html,

Research progress of cocktail therapy for post-operative pain control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LEI Yi-ting, PEI Fu-xi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Surgery,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PRC Corresponding author: PEI Fu-xing, Email: peifuxing@https://www.360docs.net/doc/3110457895.html,

【Abstract】 Pain management is a main determinant of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 TKA ).

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 ( or cocktail therapy ) known as a periarticular infiltration technique in operations with a combined administration of local anesthetics, epinephrine and other adjuvants, has gained increasing popularity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this review, the latest progress of within-protocol comparisons and between-protocol comparison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Arthroplasty, replacement, knee; Pain management; Anesthesia, local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疼痛管理;麻醉,局部

局部浸润麻醉 ( 鸡尾酒疗法 ) 是比较新颖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法,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以控制术后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及帮助患者康复。这项技术最早由 Bianconi 等 [1] 提出并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中,其原理主要是消除手术伤口对疼痛的刺激与传导,以达到预防和控制术后痛的目的。局部注射时机一般选择假体置入的前

histologic comparison: ACL degeneration in the osteoarthritic knee. J Arthroplasty, 2003, 18(6):687-692.

[48] Mullaji AB, Marawar SV, Simha M, et al. Cruciate ligaments

in arthritic knees:a histologic study with radiologic correlation.

J Arthroplasty, 2008, 23(4):567-572.

[49] Watanabe A, Kanamori A, Ikeda K, et al.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anteromedial and posterolateral bundle of the huma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of the osteoarthritic knee joint. Knee, 2011, 18(1):47-50. [50] Gstoettner M, Raschner C, Dirnberger E, et al. Preoperative

proprioceptive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Knee, 2011, 18(4):265-270.

[51] Thewlis D, Hillier S, Hobbs SJ, et al. Preoperative asymmetry

in load distribution during quiet stance persists follow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14, 22(3):609-614.

[52] Kumagai K, Sakai K, Kusayama Y, et a1. The extent

of degeneration of cruciate ligament is associated with 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2012, 20(11):1258-1267.[53] Loeser RF. Age-related changes in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osteoarthritis. Clin Geriatr Med, 2010, 26(3):371-386.

[54] Hasegawa A, Otsuki S, Pauli C, et al.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changes in the human knee joint in aging and osteoarthritis.

Arthritis Rheum, 2012, 64(3):696-704.

[55] Swinkels A, Newman JH, Allain TJ. A prospective observa-

tional study of falling before and after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 Age Ageing, 2009, 38(2):175-181.

[56] Li H, Tao H, Hua Y, et al. Quantit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ssessment of cartilage status: a comparison between young men with and without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rthroscopy, 2013, 29(12):2012-2019. [57] Gokeler A, Benjaminse A, Hewett TE, et al. Proprioceptive

deficits after ACL injury: are they clinically relevant? Br J Sports Med, 2012, 46(3):180-192.

( 收稿日期:2016-09-08 )

( 本文编辑:裴艳宏 李贵存 )

万方数据

后。在截骨完成后于关节后关节囊和深部软组织注入,假体置入后在关节周围组织、关节囊、股四头肌腱、残存脂肪垫和关节周围软组织中注入,切口关闭前在软组织中 注入 [2]。

该方法与其它镇痛模式相比,可在直视下注药,操作简单,可根据损伤部位选择性注药,药物直达作用部位,可减少药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并提高注药的准确性和效果,可从源头上阻止疼痛的产生,保存肌力,有利于术后的功能锻炼。多篇 Meta 分析结果表明,局部浸润镇痛效果优于其它镇痛方式,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影响伤口愈合和增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3-6]。

一、方案内对比

关节周围组织中注药的用药方案有多种,常以局麻药为主要成分,可联合激素、肾上腺素、以及非类固醇类等药物。尽管“鸡尾酒”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方面的麻醉效果已经有了一定的报道,但其在药物配伍方面尚缺乏 共识。

1. 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是通过提高神经冲动的电阈位、抑制去极化速度、延长不应期来发挥镇痛效应的。可单独或与其它药物配伍进行关节周围注射。在近来的研究里,局部麻醉的药物多采用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等。其中罗哌卡因由于具有心脏毒性小,低浓度时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的特点逐渐成为“鸡尾酒”疗法中主要的局麻药,且本身具有较明显的缩血管作用,使用时可不加入肾上腺素。Chen 等 [7] 发现,术中使用罗哌卡因及硫酸镁进行关节周围注射能显著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且几乎没有不良事件的发生。而左旋布比卡因作为布比卡因的 S- 异构体,是一种新型长效局麻药,相比于罗哌卡因,拥有着更长的作用时间。而在需要用到较大剂量时,左旋布比卡因相对于布比卡因,在心血管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一项基于 56 例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提示,单次关节周围浸润注射左旋布比卡因、酮洛酸以及肾上腺素,在术后 6 h,患者羟考酮的使用量显著减少 [8]。Lo 等 [9]研究发现,将局麻药进行关节周围注射镇痛,会诱导软骨细胞死亡,而成年人的软骨细胞几乎没有能力进行再生,所以在使用高剂量的局麻药时应慎重。

2. 类固醇激素:类固醇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效果,目前术中局部浸润麻醉主要用的是中长效类,包括甲泼尼龙、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可针对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免疫性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反应发挥抑制作用。它能通过抑制血管舒张,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来减轻水肿与渗出。与此同时,它还能抑制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减少如肿瘤坏死因子 a ( TNF-a )、白介素-1β ( IL-1β )、白介素 -6 ( IL-6 ) 等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外周敏化,进而达到镇痛的效果。Yue 等 [10] 发现,在“鸡尾酒”疗法中联合皮质类固醇表现出高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能够加快术后康复以及减少非甾体药物的使用,且在随访的 1 年里,感染和肌腱断裂的风险并没有提高。近来研究表明,加入了类固醇激素之后可以同时在局部和全身抑制炎症,对于术后患者早期疼痛的缓解以及快速康复方面有着明显的帮助 [11],而对于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也有着一定的作 用 [12]。尽管如此,类固醇激素的使用目前仍存在争议,Kim 等 [13] 发现,罗哌卡因联合吗啡和酮洛酸有着强而充分的麻醉镇痛效果,而加入甲泼尼龙并不能使患者得到额外获益。除此之外,含有类固醇激素的混合液应避免进行皮下浅部注射,以免增加伤口愈合不良和感染的风险。

3. 肾上腺素:肾上腺激素是肾上腺髓质的主要激素,可通过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 α 受体,引起血管收缩,从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一项随机双盲试验表明,术中加用 α2- 肾上腺素激动剂进行关节周围浸润注射,在术后早期有较低的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护理疼痛评估 [14]。然而,鉴于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在面对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疾病等患者应慎重,并且为了预防局部皮肤缺血坏死,皮下注射时不应加入肾上腺素。

4. NSAIDs:NSAIDs 作为创伤后疼痛管理的重要部分,对炎症及组织损伤造成的疼痛尤其有效,主要是通过抑制外周组织中前列腺素的产生,减少炎症介质释放,抑制血管扩张及组织水肿,减轻炎症反应;同时降低局部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而发挥镇痛作用。目前“鸡尾酒”疗法中主要用的是酮洛酸。Andersen 等 [15]研究表明在关节腔周围注射酮咯酸混合液可有效改善术后静息痛和运动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

5. 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作为一种中枢性镇痛药可以同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对于创伤、烧伤、手术、晚期癌症等引起的疼痛均有效。局部注射阿片类药物可延长麻醉的作用时间,一项针对于小鼠的研究试验提示,可待因作为一种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对于外周神经的作用是中枢神经的 2 倍 [16]。目前“鸡尾酒”疗法中多选用盐酸吗啡进行膝关节周围注射,一项 Meta 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布比卡因联合吗啡进行关节内注射拥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短期副作用与安慰剂组无明显差异 [17]。

6. 氨甲环酸:氨甲环酸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赖氨酸衍生物,可以竞争性地与纤溶酶和纤溶酶原上的纤维蛋白亲和部位的赖氨酸结合位点相结合,从而阻止了纤维蛋白分解,发挥止血的作用 [18]。目前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中有多种应用方法,包括静脉内应用 [19],关节腔内应用 [20-22],以及联合应用 [23-24] 等。多篇研究提示,氨甲环酸不仅在术后失血方面发挥作用,在减少术后炎症反应、减轻关节肿胀以及缓解术后疼痛方面也有着显著的效 果 [25-26]。近年来,局部“鸡尾酒”联合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Sculco 等 [27] 认为,“鸡尾酒”疗法以及氨甲环酸的应用作为关节置换

万方数据

术后管理的一环,对于加速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Morais 等 [28] 发现将氨甲环酸与“鸡尾酒”进行联合应用,可明显减少出血量和输血率。尽管多篇文献报道,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并不增加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25,29],然而在面对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凝血功能紊乱以及正在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时,在用药方案的选择方面仍需慎重。

7. “鸡尾酒”疗法药物配伍:目前“鸡尾酒”疗法的药物配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局麻药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目前较常见的药物配伍是局麻药、肾上腺素加其它,其它包括类固醇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盐酸吗啡等。如 Fan 等 [30] 选用罗哌卡因 100 mg、倍他米松 ( 5 mg 二丙酸倍他米松及 2 mg 倍他米松磷酸钠 )、 10 mg 吗啡进行关节周围注射;而 Moghtadaei 等 [31] 则用罗哌卡因 300 mg、酮咯酸 30 mg、肾上腺素 0.5 mg 配成的“鸡尾酒”混合液于关节腔周围注射;日本的 Kurosaka 等 [32]选择 300 mg 罗哌卡因、100 mg 酮洛芬、0.5 mg 肾上腺素作为关节腔注射液。

二、不同方案的对比

随着现在越来越多的镇痛方法的应用,给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择。目前比较常用的镇痛方法主要是硬膜外麻醉联合阿片类药物或者是全身麻醉联合股神经 阻滞 [8]。

1. 口服镇痛药:包括 NSAIDs、对乙酰氨基酚以及阿片类镇痛药物等,其中又以 NSAIDs 为主。目前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应用较多的有传统非选择性 NSAIDs 类药物 ( 如双氯芬酸、布洛芬等 ),以及选择性 COX-2 抑制剂 ( 如塞来昔布、帕瑞昔布等 )。有研究报道,与安慰剂组相比,全膝关节置换术前 24 h 使用罗非昔布,并使用至术后 2 周,结果显示疼痛水平显著降低,呕吐、睡眠障碍等副作用也明显下降,而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 [33]。然而,围手术期使用非选择性 NSAID 仍存在胃肠道反应,年龄过大 ( 65 岁以上 )、有消化性溃疡病史、长期大量使用 NSAIDs 类药物、合用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或抗凝剂的患者应慎用。

Rabinow 等 [34] 在小鼠模型上将局部浸润注射罗哌卡因与口服塞来昔布进行对比,发现前者有着更好的镇痛、抗炎效果。而田渊等发现,术前口服塞来昔布与“鸡尾酒”疗法在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静息、活动状态下的目测类比评分及膝关节 KSS 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而将这两个方案进行联合镇痛,其结果均优于其中任何一组 [35],这或许能够给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提供新的思路。

2. 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作为一项已经较为成熟的技术,常被当作金标准而广泛应用于术后疼痛管理当中。它借助麻醉导管一次性或持续给予阿片类药物,在保留本体和运动感觉的同时,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然而一些新的基于证据的结果数据显示,硬膜外麻醉对术后患者所带来的好处并不如以前认识的那样,尽管它在缓解疼痛方面依然有一定的作用,这项技术在膝关节置换当中的应用也在慢慢减少 [36]。

Tsukada 等 [37] 认为,相比于硬膜外麻醉来说,关节周围局部浸润注射拥有着更为显著的镇痛效果,可加快术后康复,减少术后恶心等事件的发生,而对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也相对较少 [38]。一项 Meta 分析也提示,相比于硬膜外麻醉来说,局部浸润麻醉是一个相对有效且安全的 选择 [39]。

3. 股神经阻滞:采用局麻药进行股神经阻滞已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阻滞可以是持续的,也可以给予 1 次剂量。而阻滞的时间取决于长效局麻药的使用,现在比较常用的主要是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其不足之处在于局麻药物在阻断疼痛信号在外周神经传导的同时,可能会对支配关节活动的运动神经元造成影响。Chaumeron 等 [40] 发现,与持续股神经阻滞相比,局部浸润麻醉在术后镇痛方面有着相同的效果,并且可以避免对股四头肌功能的影响。Ashraf 等 [41] 提出,在关节周围局部浸润注射在术后 24 h 内有着更好的镇痛效果,而对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也相对较少。然而,针对这两种方案的对比目前仍存在争议,Uesugi 等 [42] 发现,局部浸润麻醉与股神经阻滞拥有相似的麻醉效果,而前者仅在操作的便易性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多篇 Meta 分析也显示,局部浸润麻醉与股神经阻滞在术后镇痛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 [43-44]。股神经阻滞与“鸡尾酒”疗法对于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来说,均是非常有效的镇痛方案,而这两种方法可以考虑作为多模式镇痛的一环 [45]。

4. 患者自控镇痛:患者自控镇痛近年来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面应用广泛 [46],主要分为静脉应用 [47] 及硬膜外 [48] 应用两大类。其主要优势在于镇痛用药的个体化,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镇痛药物的剂量,使用方法简便,起效快,减少疼痛时等待医护人员处理的时间。其药物选择一般分为中枢性镇痛药物 ( 如吗啡、芬太尼 等 ),周围神经镇痛药 ( 如局麻药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 如氯诺昔康等 ) 等。而缺点在于药物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周武忠等发现,相比于自控式镇痛,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的镇痛效果更好,并且不良反应也显著减少 [49]。

总之,现有的证据表明:局部浸润麻醉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法,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了广大学者认可,加之操作简单,可作为多模式镇痛的重要一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随着现在越来越多的镇痛方法的应用,术中在接受常规全麻的基础上,术前予以外周神经阻滞联合术中应用关节周围局部浸润注射镇痛法,可以提供优良且持续的镇痛效果,且少有镇痛相关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将“鸡尾酒”疗法较为常用的药物配伍以及不同方案之间的镇痛效果进行整合比较,可为临床镇痛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多的思路。

万方数据

参 考 文 献

[1] Bianconi M, Ferraro L, Traina GC, et al. Pharmacokinetics and

ef fi cacy of ropivacaine continuous wound instillation after joint replacement surgery. Br JAnaesth, 2003, 91(6):830-835. [2] Teng Y, Jiang J, Chen S, et al. Periarticular multimodal drug

injection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14, 22(8):1949-1957.

[3] Fang R, Liu Z, Alijiang A, et al. Efficacy of intra-articular

local anesthetic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Orthopedics, 2015, 38(7):e573-581.

[4] Gibbs DM, Green TP, Esler CN. The local infiltration of

analgesia following total knee replacement: a review of current literature. J Bone Joint Surg Br, 2012, 94(9):1154-1159. [5] Andersen LO, Kehlet H. Analgesic ef fi cacy of local in fi ltration

analgesia in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 a systematic review. Br J Anaesth, 2014, 113(3):360-374.

[6] Crowley C, Dowsey MM, Quinn C, et al. Impact of regional

and local anaesthetics on length of stay in knee arthroplasty.

ANZ J Surg, 2012, 82(4):207-214.

[7] Chen Y, Zhang Y, Zhu YL, et al. Ef fi cacy and safety of an intra-

operative intra-articular magnesium/ropivacaine injection for pain control follow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J Int Med Res, 2012, 40(5):2032-2040.

[8] Niemelainen M, Kalliovalkama J, Aho AJ, et al. Single

periarticular 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 reduces opiate consumption until 48 hours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involving 56 patients. Acta Orthop, 2014, 85(6):614-619.

[9] Lo IK, Sciore P, Chung M, et al. Local anesthetics induce

chondrocyte death in bovine articular cartilage disks in a dose- and duration-dependent manner. Arthroscopy, 2009, 25(7): 707-715.

[10] Yue DB, Wang BL, Liu KP, et al. Efficacy of multimodal

cocktail periarticular injection with or without steroid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Chin Med J (Engl), 2013, 126(20):3851-3855.

[11] Ikeuchi M, Kamimoto Y, Izumi M, et al. Effects of dexame-

thasone on local in fi ltration analgesia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14, 22(7):1638-1643.

[12] Chia SK, Wernecke GC, Harris IA, et al. Peri-articular steroid

injection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prospective, double 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Arthroplasty, 2013, 28(4):620-623.

[13] Kim TW, Park SJ, Lim SH, et al. Which analgesic mixture

is appropriate for periarticular injection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15, 23(3):838-845. [14] Kelley TC, Adams MJ, Mulliken BD, et al. Efficacy of

multimodal perioperative analgesia protocol with periarticular medication injection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study. J Arthroplasty, 2013, 28(8):1274-1277.

[15] Andersen KV, Nikolajsen L, Haraldsted V, et al. 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 fo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should ketorolac be added? Br J Anaesth, 2013, 111(2):242-248. [16] Carnaval TG, Sampaio RM, Lanfredi CB, et al. Effects of

opioids on local anesthesia in the rat: a codeine and tramadol study. Braz Oral Res, 2013, 27(6):455-462.

[17] Wang YL, Zeng C, Xie DX, et al. Single-dose intra-articular

bupivacaine plus morphine after knee arthroscopic surgery: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ies. BMJ Open, 2015, 5(6):e006815.

[18] V olquind D, Zardo RA, Winkler BC, et al. Use of tranexamic

acid in primary total knee replacement: effects on perioperative blood loss. Braz J Anesthesiol, 2016, 66(3):254-258.

[19] Pitta M, Zawadsky M, Verstraete R, et al.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effectively reduces blood loss in prima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a 610-patient consecutive case series. Transfusion, 2016, 56(2):466-471.

[20] Yan CH. Commentary: Clinical and fi nancial bene fi ts of intra-

articular tranexamic acid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J Orthop Surg (Hong Kong), 2016, 24(1):2.

[21] Waddell BS, Zahoor T, Meyer M, et al. Topical tranexamic acid

use in knee 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is safe and effective.

J Knee Surg, 2016, 29(5):423-429.

[22] Alshryda S, Mason J, Vaghela M, et al. Topical (intra-articular)

tranexamic acid reduces blood loss and transfusion rates following total knee replacemen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RANX-K). J Bone Joint Surg Am, 2013, 95(21):1961-1968.

[23] Lin SY, Chen CH, Fu YC, et al. The ef fi cacy of combined use

of intraarticular and intravenous tranexamic acid on reducing blood loss and transfusion rate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J Arthroplasty, 2015, 30(5):776-780.

[24] Nielsen CS, Jans O, Orsnes T, et al. Combined intra-articular

and intravenous tranexamic acid reduces blood los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J Bone Joint Surg Am, 2016, 98(10):835-841.

[25] Xie J, Ma J, Yao H, et al. Multiple boluses of intravenous

tranexamic acid to reduce hidden blood loss after prima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without tourniquet: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Arthroplasty, 2016, 31(11):2458-2464.

[26] Ishida K, Tsumura N, Kitagawa A, et al.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tranexamic acid reduces not only blood loss but also knee joint swelling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t Orthop, 2011, 35(11):1639-1645.

[27] Sculco PK, Pagnano MW. Perioperative solutions for rapid

recovery joint arthroplasty: get ahead and stay ahead.

J Arthroplasty, 2015, 30(4):518-520.

[28] Morais S, Ortega-Andreu M, Rodriguez-Merchan EC, et al.

万方数据

Blood transfusion after prima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can be significantly minimised through a multimodal blood-loss prevention approach. Int Orthop, 2014, 38(2):347-354. [29] Gao F, Sun W, Guo W, et al. Topical administr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plus diluted-epinephrine in prima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controlled trial.

J Arthroplasty, 2015, 30(8):1354-1358.

[30] Fan L, Yu X, Zan P, et al. Comparison of 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 with femoral nerve block fo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Arthroplasty, 2016,

31(6):1361-1365.

[31] Moghtadaei M, Farahini H, Faiz SH, et al. Pain management

fo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single-injection femoral nerve block versus 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 Iran Red Crescent Med J, 2014, 16(1):e13247.

[32] Kurosaka K, Tsukada S, Seino D, et al. 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 versus 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 in pain relief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Arthroplasty, 2016, 31(4):913-917.

[33] Buvanendran A, Kroin JS, Tuman KJ, et al. Effects of

perioperative administration of a selective cyclooxygenase 2 inhibitor on pain management and recovery of function after knee replacemen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003, 290(18):2411-2418.

[34] Rabinow B, Werling J, Bendele A, et al. Intra-articular

(IA) ropivacaine microparticle suspensions reduce pain, inflammation, cytokine, and substance p level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oral or IA celecoxib in a rat model of arthritis.

In fl ammation, 2015, 38(1):40-60.

[35] 田渊, 王智勇, 张志强. 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 超前和多

模式联合镇痛的比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9(44): 7108-7113.

[36] Rawal N. Epidural technique for postoperative pain: gold

standard no more? Reg Anesth Pain Med, 2012, 37(3):310-317.

[37] Tsukada S, Wakui M, Hoshino A. Postoperative epidural

analgesia compared with intraoperative periarticular injection for pain control follow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under spinal anesthesi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Bone Joint Surg Am, 2014, 96(17):1433-1438.

[38] Tsukada S, Wakui M, Hoshino A. Pain control after

simultaneous bilatera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periarticular injection and epidural analgesia. J Bone Joint Surg Am, 2015, 97(5):367-373. [39] Yan H, Cang J, Xue Z, et al. Comparison of local in fi ltration

and epidural analgesia for postoperative pain control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n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osn J Basic Med Sci, 2016, [Epub ahead of print].

[40] Chaumeron A, Audy D, Drolet P, et al. Periarticular injection

in knee arthroplasty improves quadriceps function.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13, 471(7):2284-2295.

[41] Ashraf A, Raut VV, Canty SJ, et al. Pain control after primary

total knee replacement.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local in fi ltration versus single shot femoral nerve block.

Knee, 2013, 20(5):324-327.

[42] Uesugi K, Kitano N, Kikuchi T, et al. Comparison of peripheral

nerve block with periarticular injection analgesia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Knee, 2014, 21(4):848-852.

[43] Albrecht E, Guyen O, Jacot-Guillarmod A, et al. The analgesic

ef fi cacy of local in fi ltration analgesia vs femoral nerve block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Br J Anaesth, 2016, 116(5):597-609.

[44] Wang C, Cai XZ, Yan SG. Comparison of periarticular

multimodal drug injection and femoral nerve block for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Arthroplasty, 2015, 30(7):1281-1286.

[45] Ng FY, Ng JK, Chiu KY, et al. Multimodal periarticular

injection vs 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prospective, crossov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Arthroplasty, 2012, 27(6):1234-1238.

[46] Hall MJ, Dixon SM, Bracey M,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following total knee replacement: transdermal Fentanyl patches versus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 Eur J Orthop Surg Traumatol, 2015, 25(6):1073-1079.

[47] Baranovic S, Maldini B, Milosevic M, et al. Peripheral regional

analgesia with femoral catheter versus intravenous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Coll Antropol, 2011, 35(4):1209-1214. [48] Misiran KB, Yahaya LS. The effectiveness of 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with ropivacaine 0.165% with fentanyl

2.0 miroc g/ml or levobupivacaine 0.125% with fentanyl

2.0 micro g/ml as a method of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after

major orthopaedic surgery. Middle East J Anaesthesiol, 2013, 22(1):59-64.

[49] 周武忠, 叶颂霖, 孙俊, 等. 罗哌卡因局麻与镇痛泵对髋部骨

折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实用骨科杂志, 2010, 16(11):813-815.

( 收稿日期:2016-09-10 )

( 本文编辑:李贵存 )

万方数据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册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册(强生公司) 全膝关节置换 第一节膝关节解剖概要与生物力学特点 一、膝关节的构成 (一)骨性结构 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髌骨共同组成,其中髌骨与股骨滑车组成髌股关节,股骨内、外髁与胫骨内,外髁分别组成内、外侧胫股关节。在关节分类上,膝关节是滑膜关节(synovial joint)。 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它与股四头肌、髌腱共同组成伸肌装置(extensor apparatus)。蘸骨厚度约2~3cm,其中关节软骨最厚处可达5mm。髂骨后表面的上3/4为关节面,由纵向的中央嵴、内侧峭分为外侧关节面、内侧关节面和奇面或称第3面(theoddfacet.thirdfacet);内、外侧关节面又被两条横嵴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故共计有七个关节面。髌骨后表面的下1/4位于关节外,是髌腱的附着点。 股骨远端的前部称为滑车(trochlea),其正中有一前后方向的切迹将之分为内、外两部分,滑车切迹向后延伸为髁间切迹(intercondylar notch.ICN),向前上延伸止于滑车上隐窝。股骨远端的后部为股骨髁(femoral condylars),由ICN分为股骨内髁和股骨外髁,分别与内、外滑车相延续,构成凸起的股骨关节面。从侧面观,股骨外髁弧度大于内髁且较内髁更突前,而内髁比外髁更加向后延伸。

参与构成膝关节的胫骨平台并非绝对水平,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呈由前向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即所谓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平台中央有一前一后两个髁间棘,其周围为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附着处。外侧胫骨关节面的前l/3为一逐渐上升的凹面,而后2/3则呈逐渐下降的凹面。内侧胫骨关节面则呈一种碗形的凹陷。如此,凸起的股骨关节面和凹陷的胫骨关节面彼此吻合,使膝关节得以在矢状面上作伸屈活动;然而外侧胫骨关节面的特征性凹陷结构又使得外侧胫股关节面并非完全吻合,从而允许膝关节在水平面上有一定的旋转活动。并且膝关节的伸屈活动也不是同轴运动而是具有多个瞬时活动中心的运动。因此,在结构上膝关节是一个不完全的绞链式关节(incongruent or modified hinge joint):正常的膝关节具有约135°的屈曲和5-10°的过伸活动范围,在水平轴面上向内、外有约3°的旋转活动范围,此外,尚存在前后和侧向的小范围活动。 (二)半月板解剖 半月板是关节内唯一没有滑膜覆盖的组织,其冠状断面呈三角形结构,可概括为“三面一缘”:与股骨髁相关的上表面,与胫骨平台相关的下表面,借冠状韧带与关节囊、胫骨平台相连的周围面(又称半月板壁或半月板边缘)及关节腔内凹形的游离缘。除冠状韧带外,半月板的前后角借纤维组织连接固定于髁间棘周围。不仅如此,在前部半月板借半月板髌韧带与髌骨相连,故伸肌装置可惜此调节半月板在关节前部的活动:在后部半月板分别借纤维组织与半膜肌、腘肌相连,使二者得以调节内、外侧半月板在关节后部的活动。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110457895.html,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对策 作者:缪海雄郭汉明谢惠缄康明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第15期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最佳对策。方法对1998年6月~2008 年10月本院收治的5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行彻底清创、使用有效抗生素或Ⅱ期置换术。结果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平均随访46个月,均未出现感染复发,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彻底清创、使用有效抗生素及Ⅱ期置换术是治疗假体感染的有效方法,但最好的对策还是加强预防。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感染;再手术 [中图分类号]R68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09)15-45-0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一种疗效确切、广泛被人们接受的治疗方法。随着TKA假 体及手术器械设计的改进,以及外科技术的提高,其成功率越来越高,10年成功率超过90%。但感染仍是TKA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感染,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预防感染,早期诊断感染,对每一位行TKA的患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将本院收治的5例TKA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TKA术后感染患者5例,5个膝关节。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45~76岁,平均64岁。本组均为第1次置换术后感染,感染时间为1个月-6年10个月,平均3年8个月。本组5例中2例为双膝置换术后单膝感染,3例为单膝置换术后感染。膝关节出现脓肿者2例,膝关节出现皮肤窦道3例。此5例中血沉、C反应蛋白均异常。 1.2处理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临床表现及术中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吕厚山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 吕厚山 人工关节置换的目的是要使患者能够重新获得一个无痛、稳定而 又有功能的新关节。因此,术后持续疼痛无论对病人还是对术者来 说都是一个难以接受的重要并发症,必须引起严重的关切和及时妥 善的处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的原因很多,需要通过 详细的病史分析、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分析来充分评估。 病史采集过程中重点要分析疼痛的特点,包括疼痛的定位,是局部疼痛还是放射痛?疼痛最容易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导致疼痛 加重或缓解的因素以及疼痛的强度。 体格检查首先要注意检查有无皮温增高或发红;膝关节的力线、 活动度;关节积液或摩擦音和韧带的稳定性。膝关节周围压痛点的 检查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肌腱炎、滑囊炎和皮下神经瘤(Tinel征阳性)。跛行步态和膝关节横向不稳往往提示力线不良或韧带不稳。 足部的过度内旋或外旋提示胫骨假体旋转不良,当然,判断股骨假 体或胫骨假体旋转不良程度最好通过CT检查确定。体检中还要确定 是否存在腰椎或髋关节病变导致膝关节放射痛的可能。此外,还要 对神经和血管进行详细检查。心理评估也很重要。Ayers研究发现,SF-36评估表中心理部分<50分常常与TKA术后疼痛增加和功能减低 有关[1]。 一. 术后关节感染或假体松动的诊断 感染是造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的最主要原因。造成 感染风险增加的因素包括高龄、营养不良[2]、肥胖[3]、激素使用[4]、皮肤溃疡、术前住院时间过长以及内科合并症的存在(如类风 湿关节炎[5]、糖尿病[6]、银屑病关节炎[7]和既往膝关节感染史[8]等)。 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我们确定TKA术后疼痛的原因是由感染性还 是非感染性因素造成的。常用的化验检查包括ESR、CRP、血相分析 以及分类、关节穿刺行细胞计数和培养。ESR往往在TKA术后3-6 月内一直处于升高状态[9]。Barrack研究发现,ESR大于30mm/h诊 断感染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62.5%[10]。但是,Levitsky等 人研究发现,ESR大于30mm/h对于感染确诊的敏感度为60%,而特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对策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6-06-15T15:51:55.1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6期作者:朱秀莲1 王红2通讯作者杨倩1 苏兴平1 [导读] 直接影响关节假体在体内的存留和康复治疗的实施。因此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是手术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1]。 朱秀莲1 王红2通讯作者杨倩1 苏兴平1 张丽华1 (1甘肃省嘉峪关市中医医院;甘肃嘉峪 735100 ; 2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6例18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无l例发生术后感染,术后膝关节功能满意。结论术前正确选择患者,认真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手术室无菌操作,术后合理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关键词:医院感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预防 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R)术的患者多为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患者,往往都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史,甚至有长期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史,因此这类患者的术后感染风险大大增加。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一旦感染发生必然导致手术失败,多数感染病例需要去除假体,二期再植入,个别病例需要行关节融合术甚至截肢。因此,预防术后感染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从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共16例18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无1例发生术后感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6例,两例患者同时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共18膝。男9例,10膝;女7例,8膝;年龄45- 75岁,平均年龄65.2岁。其中类风湿患者7例,7膝;骨关节炎患者9例1 1膝,都有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史,平均5年。 1 2处理方法 1.2.1术前常规检查:要求对患者的详尽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了解有否急、慢性感染病史,如:扁桃腺炎、慢性支气管炎、泌尿系感染、甲沟炎、长期服用激素史等。有否手术史,有否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痛风、皮肤瘸、药物过敏等病史。体检除全面检查外,重点了解患肢残留功能与皮肤状况,有无溃疡、窦道、足部疾患、霉菌感染。化验检查,除血尿便三大常规外,对肝、肾功能、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白蛋白水平、血沉、血脂、血糖、C反应蛋白水平应详尽了解。患有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制定糖尿病饮食计划,监测和调控血糖浓度。 1.2.2手术室感染管理:(1)减少手术室人员流动,并定期对净化设备进行检测及消毒,以保证空气净化质量。(2)参加手术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手术开始时,手术肢体全部用一次性手术贴膜保护,使其不直接与手术伤口及术者手套、手术器械直接接触。(3)建立手术器械质量控制制度,手术器械必须进行严格的高压灭菌,避免临时浸泡消毒器械。如同时做双侧关节置换,中间应更换手术器械1次。骨科器械关节多,且齿槽部凹凸不平,累积了血迹、组织及有机物,使用酶剂浸泡1-2 min后,再冲洗干净,以保证器械的灭菌效果。(4)术中为预防感染,止血带充气前0. 5 h使用抗菌药物1次,如手术时问延长术中应加用抗菌药物1次。抗生素应用原则:针对性选用药敏阳性抗生素),全面性(对培养阳性者,应考虑到其它菌种感染的可能),合理性(应用应足量,时间足够长),可以针对不同菌种联合用药,在进行清创手术前,可以停用抗生素,以利于培养阳性。 1.2.3防止术后感染((1)病区设置全部为单人问或双人问,并保证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开,监护室及病床均用消毒液及床具消毒器消毒,并附有消毒标识。(2)保证患者伤口充分引流:保持负压吸引装置密闭不漏气,负压装置的位置应始终低于切口水平。每日更换负压吸引装置一次; 2结果本组16例18膝无1例1膝发生术后感染,术后随访所有病例对手术效果主观评价满意,术后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能下地独立行走。 3讨论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医生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治疗老年患者膝关节疾病,但感染是术后的三大并发症之一。虽然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一旦发生,则为最严重的灾难性并发症,需再次手术处理。因此,老年患者THR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护理极其重要,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为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患者,往往都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甚至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史,大大增加了手术后的感染风险。而术后感染又是造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败的灾难性并发症,处理起来非常困难,直接影响关节假体在体内的存留和康复治疗的实施。因此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是手术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1]。 有作者认为术后感染的常见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因此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先锋唑林;但由于革兰染色阴性菌感染、混合感染日趋增多,我们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三嗪),手术前1 小时lg静脉推注,术后1 g静脉滴注每日两次,连续使用1周。由于我院没有层流手术室,我们在术前1 d用福尔马林熏蒸手术室进行空气消毒,术前6h通风:术前1 h再用三氧机进行空气消毒。术中限制人员出入,谢绝参观,并配以熟练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配合手术,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引流对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非常重要,术后密切观察引流是否通畅,记录引流量、引流液性质。每日更换引流袋,引流口敷料保持干燥,避免感染[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无菌条件要求较高的手术,术后感染的发生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与否。高水准的围手术期管理对预防TKR术后感染无疑有着重要意义,护理人员掌握TKR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有效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准确及时发现TKR术后感染的临床症状并进行处理,是提高TKR成功的有效途径。本组病例的结果表明,只要对其引起足够重视、术前正确选择患者、认真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手术室无菌操作、术后合理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参考文献:1 高彤,吕厚山,周殿阁,等,风湿病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分析[J]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256-258。 2 张明学,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3)。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 令狐采学 一、术前指导 1、首先应加强患肢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练习,以及踝关节的主动运动,要求股四头肌每次收缩保持10秒,每10次为1组,每天完成5-10组。 2、此外,患者要学会如何使用拐杖行走,为术后执杖行走作准备。 二、术后康复训练 (一)术后1周内 1、手术当天:维持关节功能位,用石膏托板固定膝关节,并保持足高髋低位。 2、术后第2-7天,患肢做肌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每次保持10秒,每10次为1组,每天10组。 3、患者坐于床上,患肢做直腿抬高运动,不要求抬起高度,但要有10秒左右的滞空时间。 4、做患侧踝关节的背屈运动,使该关节保持90°,并做该关节的环绕运动重复15次,每天完成2-3次。 5、可使用持续被动运动机(CPM)锻炼,予患肢在无痛状态下行屈膝活动,由0°~30°开始,逐渐增加角度,在1周内尽量达到或接近90°。 6、患肢局部理疗。 (二)术后第2周 1、重点加强患侧肢体不负重状态下的主动运动,改善关节主动活动范围。 2、进一步加强患肢直腿抬高运动。 3、鼓励下床,前半周在石膏托板作用下,在平行杠内练习站

立,此时重心在健侧,患侧不负重触地;后半周,重心逐渐向患侧过渡,直至解除石膏托板,直立于平行杠内。 (三)术后第3周:继续主动直腿抬高运动巩固以往训练效果,恢复患肢负重能力,加强行走步态训练,训练患者平衡能力,进一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四)术后第4周-3个月:重点进一步加强提高第3周的效果,增加患肢活动范围及负重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 由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非常显著,绝大多数病员日渐康复,但并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对各种可导致人工关节损害的动作注意防范,从而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 术后康复指导 1、体位:平卧位,患肢维持外展15~30度中立位,使用防旋鞋,防止人工髋关节脱位。 2、功能锻炼 ①第一阶段(术后0 - 3天)运动以肌肉的静力收缩和远 端关节的运动为主。 【踝泵练习】缓慢的跖屈和背伸踝关节;患者应每隔5-10min重复几次;该训练可术后即 刻开始并一直持续到完全康复。 【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收紧大腿肌肉的同时将膝关节的背面压向床面;患者应尽力保持 膝关节伸直;保持5s,每10分钟重复该练习10次;患者应坚持该练习直至腿部肌肉感到疲劳。 ②第二阶段(术后4-7天)主要是加强肌肉的等张收缩和关节运动。 【直腿抬高练习】收紧大腿肌肉,保持膝关节在床面充分伸直;同时抬高患肢至距床面几英寸的高度;坚持5s;缓缓放下;重复该练习直至腿部肌肉感到疲劳 【屈髋、屈膝练习】仰卧位,医护人员用一手托在病人膝下,一手托住足跟,在不引起疼痛情况下行屈髋、屈膝运动,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 一、术前指导 1、首先应加强患肢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练习,以及踝关节的主动运动,要求股四头肌每次收缩保持10秒,每10次为1组,每天完成5-10组。 2、此外,患者要学会如何使用拐杖行走,为术后执杖行走作准备。 二、术后康复训练 (一)术后1周内 1、手术当天:维持关节功能位,用石膏托板固定膝关节,并保持足高髋低位。 2、术后第2-7天,患肢做肌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每次保持10秒,每10次为1组,每天10组。 3、患者坐于床上,患肢做直腿抬高运动,不要求抬起高度,但要有10秒左右的滞空时间。 4、做患侧踝关节的背屈运动,使该关节保持90°,并做该关节的环绕运动重复15次,每天完成2-3次。 5、可使用持续被动运动机(CPM)锻炼,予患肢在无痛状态下行屈膝活动,由0°~30°开始,逐渐增加角度,在1周内尽量达到或接近90°。 6、患肢局部理疗。 (二)术后第2周 1、重点加强患侧肢体不负重状态下的主动运动,改善关节主动活动范围。 2、进一步加强患肢直腿抬高运动。 3、鼓励下床,前半周在石膏托板作用下,在平行杠内练习站立,此时重心在健侧,患侧不负重触地;后半周,重心逐渐向患侧过渡,直至解除石膏托板,直立于平行杠内。 (三)术后第3周:继续主动直腿抬高运动巩固以往训练效果,恢复患肢负重能力,加强行走步态训练,训练患者平衡能力,进一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四)术后第4周-3个月:重点进一步加强提高第3周的效果,增加患肢活动范围及负重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 由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非常显著,绝大多数病员日渐康复,但并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对各种可导致人工关节损害的动作注意防范,从而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 术后康复指导 1、体位:平卧位,患肢维持外展15~30度中立位,使用防旋鞋,防止人工髋关节脱位。 2、功能锻炼 ①第一阶段(术后0 - 3天)运动以肌肉的静力收缩和远端关节的运动为主。 【踝泵练习】缓慢的跖屈和背伸踝关节;患者应每隔5-10min重复几次;该训练可术后即刻开始并一直持续到完全康复。 【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收紧大腿肌肉的同时将膝关节的背面压向床面;患者应尽力保持膝关节伸直;保持5s,每10分钟重复该练习10次;患者应坚持该练习直至腿部肌肉感到疲劳。 ②第二阶段(术后4-7天)主要是加强肌肉的等张收缩和关节运动。 【直腿抬高练习】收紧大腿肌肉,保持膝关节在床面充分伸直;同时抬高患肢至距床面几英寸的高度;坚持5s;缓缓放下;重复该练习直至腿部肌肉感到疲劳 【屈髋、屈膝练习】仰卧位,医护人员用一手托在病人膝下,一手托住足跟,在不引起疼痛情况下行屈髋、屈膝运动,但屈髋小于45° ③第三阶段(术后8-14天)以离床训练为主,循环序渐进地活动,有足够的力量可自行站立时,在护理人员和学步器的帮助下进行3点交替步态训练,或扶掖杖进行4点交替步态训练,逐渐过渡到2点步态,使患肢部分负重和4点步态完全负重,然后由双拐过渡到单拐,最后弃拐行走,最后进行生活习惯训练,如坐在椅子上穿脱鞋袜训练,下楼梯训练等。术后2周后可拆线出院。 出院后的康复训练及指导 1、一般情况下扶双拐行走6~8周,这期间继续住院时的各种锻炼,逐渐加大运动量,增加行走距离; 2、术后8周~4个月,此阶段主要锻炼提高肌肉的整体力量,可使用单侧手杖,单腿平衡练习,术侧单腿站立1min; 3、术后6个月内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如二郎腿、坐位穿鞋、坐矮凳及弯腰拾物,以防假体脱位。为保护假体和延长假体的寿命,要求患者禁止跑步、跳跃、爬山和举重等活动,并且控制体重以减轻假体的负担。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南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南 一.人工关节置换 人工膝关节置换是在近代人工髋关节成功应用于病人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新技术,它能非常有效地根除晚期膝关节病痛,极大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1. 什么是人工膝关节 人工膝关节完全参照了正常人膝关节的解剖形状,是一种仿生设计制品。 模仿人体膝关节的结构及活动方式,人工膝关节由四个部件组成:股骨部分、胫骨部分、髌骨部分以及聚乙烯衬垫。 表面人工膝关节 股骨和胫骨部分主要是用坚强耐磨的钴铬钼合金铸造后经复杂的工艺进一步加工而成,胫骨和髌骨衬垫是由超高分子聚乙烯用高精密度的数控机床加工而成。 股骨部分和衬垫的关节接触面非常光滑,均可达到镜面效果,这样是为了模仿正常人关节内光滑的软骨面,使关节在活动时灵活自如。 表面人工膝关节安装在关节表面模拟正常人的关节 四个部分安装好后就组成了一副完成的人工膝关节,有时髌骨部分可以不用置换而利用病人自身破坏较轻的髌骨。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人工膝关节,如单髁和铰链膝等,都是针对不同的病情需要而加以选择。 2. 适用病人是谁 人工膝关节置换主要适用于因为各种疾病造成膝关节严重破坏的病人。这种病人都伴有明显的膝关节疼痛,包括坐位站起时、行走时、上下楼梯时或夜间休息时不易忍受的疼痛,需要长期服用消炎止痛药物才能缓解一部分疼痛以维持一定的日常生活,长期用止痛药物治疗不仅对控制膝关节病变的帮助不大,反而常造成胃肠道的并发症,如胃痛,甚至胃溃疡、胃出血等。 有些病人除了疼痛,膝关节还常有被卡住的现象,甚至有些病变严重的病人出现膝关节的变形乃至严重畸形,有些疾病如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关节内感染晚期等均可使膝关节完全畸形僵直。 膝关节病变晚期变性致严重畸形伴疼痛和行走困难

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康复指南

二.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锻炼 术后康复锻炼应注意保护伤口,避免污染,如伤口暴露应马上消毒更换敷料。 锻炼应从小量开始逐渐递增,根据锻炼后及次日的反应(全身状态、疲劳程度、膝关节局部肿胀和疼痛等)增减运动量。锻炼后以不发生膝关节局部疼痛、肿胀等为宜,如发生也应采取相应措施在几小时内缓解,不应持续到第二天。均匀分布运动量,应有短时间间隔休息。与隔日长时间运动相比,每日短时间多次的运动更有效。根据不同康复阶段的需要和功能恢复情况适时调整运动强度、时间及方式。 锻炼前后疼痛严重或对疼痛比较敏感的,可用一些温热疗法,并可小量使用消炎镇痛药或止痛药。老年人锻炼前应排尽大小便,避免睡觉醒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内或起床后立即锻炼。锻炼时应穿宽松衣裤和防滑鞋,最好有人协助保护,并予以适当鼓励,共同配合努力。 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和增加肌力的锻炼相结合,即使达到正常水平也应继续维持长期的锻炼。 1. 围手术期康复练习 主要是术后住院期间的康复治疗,根据术后身体恢复状况可以分几个阶段进行。(起始阶段、中间阶段、递进阶段、恢复活动阶段) (1)术后第1~3天 由于手术创伤和术中一定量的失血,因此术后第1 天病人较虚弱,伤口疼痛也较明显,麻醉造成的胃肠道功能未完全恢复不能进食,同时关节腔内的积血仍需通过保留的引流管引出。因此,病人以静养为主。足踝至膝关节以上用弹力绷带轻微加压包扎、冰袋冷敷以减少出血、消除肿胀。由于即使正常人在休息时膝关节也倾向于轻度屈曲,因此如膝关节后侧软组织较紧则应将足跟垫高使膝关节处于伸直位以防日后膝关节屈曲挛缩,在训练间隙和夜间休息时使用沙袋压迫、膝关节支具或伸直位石膏防止屈曲,一般术后应持续使用 6 ~8 周。 由于下肢肌肉的舒缩犹如一个泵不断将血液挤回心脏,手术后患肢完全没有活动可使下肢血液淤积、肿胀,造成深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可造成肺、脑梗塞引起生命危险。同时完全没有活动可使肌肉和关节失去弹性,影响术后肢体和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手术后第1~3天应将小腿略垫高,同时做如下康复练习:①被动练习(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由陪护人员完成) ● 对患肢做由足及大腿的按摩,每2 小时按摩10 分钟 ● 对患肢做由足及大腿的按摩,每2 小时按摩10 分钟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手术侧下肢加压包扎24小时,其后换药,更换为局部敷料 贴。更换敷料贴后立即弯曲膝关节超过90°一次; 2、术后膝关节周围采用冰袋冷敷(术后5天持续使用冰敷,其后 为训练后使用20-30分钟,直到下肢功能训练结束为止),注意 不要直接接触皮肤而造成冻伤。术后患者要经常进行踝泵运动 以减少血栓风险及消肿 3、抗凝药的使用以手术时伤口渗血情况为标准。如果出血不多, 可以术后12小时后使用;如果中等或渗血明显可24小时-48 小时后使用。使用时间为2-3周。 4、术后患者血色素低于8g/L或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无力、 低热及无食欲现象,确定是由于贫血导致可予输血。 5、单膝术后第二天在有家人或医生陪伴下下地活动,每天2-3次。 如果双膝,可根据身体情况酌情延迟下地时间。 6、术后每日应用止痛药到2-3个月。疼痛明显采用非甾体类消炎 药+弱阿片类止痛药(曲马多、氨酚氢考酮);疼痛较轻就单独 应用非甾体类消炎药。逐渐减药,不要一下全停。 7、抗生素的使用根据各医院的要求,最好二代头孢使用在3天以 上。 8、术后1、3、5天复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 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9、功能锻炼分为四部分: 1)伸直训练:从术后第二天开始,在床上时用软枕垫高足跟,膝关节悬空。如不能伸直,可使5-8斤的米袋压于膝关节 上方,每次至少持续15分钟。术后伸直一定要达到0° (3周内)。 2)屈曲训练:术后24小时换药后将膝关节屈过90°。其后每天要练习屈曲,由医生或家属监督,最好患者能自己训 练。逐渐增加度数,最终弯曲要求最少达到120°以上。 3)伸腿肌力训练:每天直腿抬高50-100次,抬腿和放下时要尽量慢,抬腿达到45°后要维持5-10秒钟。术后2-3 天患者可能抬腿费力或无法抬起,是由于术后患者不能正 常的使用肌肉导致,是正常现象,鼓励患者练习。 4)步态训练:术后下地后腰注意行走步态。开始时要慢,把每一步要走正确,尤其是起步时要弯膝,落地后膝关节要 伸直。如果落地后不直,可以站墙训练(足后跟、屁股和 肩胛骨紧贴墙面,用小腿后方尽量使劲贴墙,身体向上站 直。每天2次,每次持续15分钟)。 10、术后两周根据伤口情况拆线,术后1月、3月一定要复查,主 要看功能情况,如不理想及时收入院功能锻炼。正常功能锻炼时间为2-3个月(当第二天早起时的功能和前一天活动后的功能一样,没有反弹就是训练结束的标志)。

鸡尾酒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鸡尾酒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雷一霆 裴福兴 DOI: 10.3969/j.issn.2095-252X.2016.12.012 中图分类号:R687.4, R614 作者单位:610041 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通信作者:裴福兴,Email: peifuxing@https://www.360docs.net/doc/3110457895.html, Research progress of cocktail therapy for post-operative pain control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LEI Yi-ting, PEI Fu-xi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Surgery,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PRC Corresponding author: PEI Fu-xing, Email: peifuxing@https://www.360docs.net/doc/3110457895.html, 【Abstract】 Pain management is a main determinant of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 TKA ). 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 ( or cocktail therapy ) known as a periarticular infiltration technique in operations with a combined administration of local anesthetics, epinephrine and other adjuvants, has gained increasing popularity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this review, the latest progress of within-protocol comparisons and between-protocol comparison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Arthroplasty, replacement, knee; Pain management; Anesthesia, local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疼痛管理;麻醉,局部 局部浸润麻醉 ( 鸡尾酒疗法 ) 是比较新颖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法,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以控制术后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及帮助患者康复。这项技术最早由 Bianconi 等 [1] 提出并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中,其原理主要是消除手术伤口对疼痛的刺激与传导,以达到预防和控制术后痛的目的。局部注射时机一般选择假体置入的前 histologic comparison: ACL degeneration in the osteoarthritic knee. J Arthroplasty, 2003, 18(6):687-692. [48] Mullaji AB, Marawar SV, Simha M, et al. Cruciate ligaments in arthritic knees:a histologic study with radiologic correlation. J Arthroplasty, 2008, 23(4):567-572. [49] Watanabe A, Kanamori A, Ikeda K, et al.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anteromedial and posterolateral bundle of the huma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of the osteoarthritic knee joint. Knee, 2011, 18(1):47-50. [50] Gstoettner M, Raschner C, Dirnberger E, et al. Preoperative proprioceptive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Knee, 2011, 18(4):265-270. [51] Thewlis D, Hillier S, Hobbs SJ, et al. Preoperative asymmetry in load distribution during quiet stance persists follow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14, 22(3):609-614. [52] Kumagai K, Sakai K, Kusayama Y, et a1. The extent of degeneration of cruciate ligament is associated with 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2012, 20(11):1258-1267.[53] Loeser RF. Age-related changes in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osteoarthritis. Clin Geriatr Med, 2010, 26(3):371-386. [54] Hasegawa A, Otsuki S, Pauli C, et al.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changes in the human knee joint in aging and osteoarthritis. Arthritis Rheum, 2012, 64(3):696-704. [55] Swinkels A, Newman JH, Allain TJ. A prospective observa- tional study of falling before and after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 Age Ageing, 2009, 38(2):175-181. [56] Li H, Tao H, Hua Y, et al. Quantit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ssessment of cartilage status: a comparison between young men with and without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rthroscopy, 2013, 29(12):2012-2019. [57] Gokeler A, Benjaminse A, Hewett TE, et al. Proprioceptive deficits after ACL injury: are they clinically relevant? Br J Sports Med, 2012, 46(3):180-192. ( 收稿日期:2016-09-08 ) ( 本文编辑:裴艳宏 李贵存 ) 万方数据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社会的发展,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治疗膝关节疾病日益增多。TKR不但能接触病变关节造成的疼痛,还可以纠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关节的功能。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TKR的广泛应用,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也备受重视。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患者锻炼,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康复需向制度化、标准化、进而个体化发展。术后康复及功能锻炼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任务。 一.注意事项 术后康复锻炼应注意保护伤口,避免污染,如伤口暴露应马上消毒更换敷料。锻炼应从小量开始逐渐递增,根据锻炼后及次日的反应(全身状态、疲劳程度、膝关节局部肿胀和疼痛等)增减运动量。

锻炼后发生膝关节局部疼痛、肿胀等应采取相应措施缓解。运动应有短时间间隔休息,每日短时间多次的运动更有效。 根据不同康复阶段的需要和功能恢复情况适时调整运动强度、时间及方式。锻炼前后疼痛严重或比较敏感的,可用温热疗法,并可小量使用消炎镇痛药或止痛药。 老年人锻炼前应排尽大小便,避免睡觉醒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内或起床后立即锻炼。锻炼时应穿宽松衣裤和防滑鞋,最好有人协助保护,并予以适当鼓励,共同配合努力。 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和增加肌力的锻炼相结合,即使达到正常水平也应继续维持长期的锻炼。 二.康复目标

1.通过肌力增强训练,加强膝周屈伸肌的肌力,并促进全身体力及状态恢复。 2.通过膝关节活动度训练,满足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3.通过行走和协调性训练,改善膝关节平衡协调性,保证关节稳定。 4.通过膝关节主、被动活动,防止术后关节粘连,改善局部或整个下肢血液循环,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5.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面貌,激发生活热情。 三.功能锻炼 ( 1)手术后 1-3天 ⒈持续被动活动,每 2小时按摩10分钟。恢复膝功能外,还有牵拉挛缩组织,避免粘连,促进下肢血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栓塞作用。(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由陪护人员完成)

(完整版)为什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膝夜间会有疼痛或酸胀

为有关膝关节置换术的常见问题及解答 问:成功的可能有多少? 答:成功没法用量化的评分来衡量,而可以用对以下三个问题能否说“是”来回答。1)你对这次手术满意吗?2)是不是达到您的期望值?3)假设您没做过这个手术,你现在愿做这个手术了吗?手术后一年约98%的病人会对所有这三个问题回答“是”。 问:康复时间有多长? 答:术后每名病人的康复时间不同。但对大多病人来说,术后1个月需扶拐或使用助行器。接下来的几周可以扶着手杖出门,也可以不用任何帮助在室内或小区内走动。一般来说,3个月,也可能稍长一点时间后,就能逐渐恢复正常人一样的功能状态,而不需任何辅助工具。 问:出院后我是应该去康复机构还是回家呢? 答:该问题因人而异,大多说病人能出院回家。因国内专门的康复机构不健全,患者术后的康复工作大部分还是有主治医生指导。在出院时,主治医师会同你交代有关回家后的注意事项和康复技巧。 问:何时我可以恢复工作? 答:这取决于您的职业。如上班主要是坐着的话,那么大概1个月就可以恢复上班。如果工作体力要求较高,则需要3个月才能完全恢复工作。有时病人的恢复时间差别较大,更长或者更短都可能。 问:术后可以做哪些活动? 答:只要可以承受,您可以恢复大部分的活动,包括行走、园艺和打高尔夫球。最好的一些活动,比如游泳、骑固定自行车,

有助于活动关节并锻炼肌肉力量。应该避免关节受到高冲击应力的运动,如跑步、跳跃、单人或双人网球等体力运动。 问:人工关节能使用多久? 答:根据病人的情况而有所不同。关节置换术后的每一年,您都增加1% 的可能性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举例来说,术后15年大约有10%的病人需要再一次手术翻修。术后20年大约有15%的病人需要翻修 问:手术须住院多久? 答:一般为5~7天(依病情调整,必要时可延长)。 问:手术时间大约多久? 答:手术时间约60分钟(从切皮到缝皮),整个手术过程(包括术前皮肤准备消毒、麻醉及术后恢复)约1.5 ~2小时。 问:多久可以下床? 答:通常术后第3~4天即可下床,但仍会视病患情况决定。 问:手术后助行器需要使用多久? 答:一般术后4~6周内可使用助行器行走(依病患恢复情况调整),避免跌倒。 问:手术后活动有无限制? 答:没有限制,住院期间会有被动运动机器(CPM)协助下让膝关节弯曲的角度能达90度以上。一般术后4~6周可使用助行器行走,之后即可不用助行器行走(依病患恢复情况调整),避免跌倒。出院后所有康复运动须继续,并渐渐增加活动量, 运动后要充分休息以恢复体力。 问:手术后膝关节的红肿多久会退?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步骤全解

人工膝关节置换简介 人工关节是人们为挽救已失去功能的关节而设计的一种人工器官,因而达到缓解症状,改善功能的目的。人们根据全身各关节的特点,为许多关节设计了各种不同的人工关节。人工关节是人工器官中疗效最好的。 现代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业已成为治疗晚期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被誉为二十世纪骨科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目前已是一项十分成熟的技术,对于那些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晚期膝关节疾病,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的膝关节骨关节炎,通过手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完全满足购物、散步、做家务等日常生活需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每年有两万多名患者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且在逐渐增加中,已成为骨科常见的手术之一。 什么样的人可以做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1. 年龄在50岁以上的原发性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2.继发性骨关节炎,关节已破坏,功能严重受损,病情已稳定者。

3.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治愈2年以上,膝关节强直于非功能位者。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1.心肺情况良好,能够耐受手术。 2.肢体无足癣及其他感染性病灶。 3.术前指导病人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4.术前拍双膝站立位X线片,以便根据下肢力线测量截骨厚度选配人工膝关节 (图1)。 5.术前2天静脉应用抗生素。 人工膝关节置换材料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时候的体位 病人取仰卧位,上止血带。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步骤 1.手术常采用膝前正中纵行切口,自髌骨上方6~10cm开始,向下至胫骨结节下1~2cm (图2)。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手册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手册 当我们的膝关节因为多年的风湿性关节炎、退化性关节炎、严重的外伤让膝关节产生变形或疼痛,造成行走及弯曲膝关节困难而影响日常生活时,医生会视情况做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手术是使用人工的关节取代原有的膝关节,外科手术重建连接于股骨及胫骨关节,而使此处关节无痛、稳定而可活动自如;以下介绍常用的康复运动。 1、足踝帮辅运动 动作:脚踝及脚趾同时用力往上翘,维持2秒钟,再用力往下压,停2秒后反复进行10至25下。 功效:可增进下肢循环,减轻水肿。 2、下肢滑行运动 动作:仰卧在床上,一侧的膝盖来回做弯曲、伸直的动作。 功效:维持下肢关节活动度。 3、股四头肌等长运动 动作:脚放在病床上,膝下垫一块毛巾,用力将膝盖往下压,可感觉大腿前面

肌肉(即股四头肌)鼓起来,每次停5-6秒。 功效:维持或增进大腿前方肌肉力量。 4、小腿伸直运动 动作:膝下垫枕头或毛巾,使膝盖弯曲约30度,再将膝盖用力伸直,维持5-6秒。 功效:维持或增进大腿前方肌肉力量。 5、直腿抬高运动 动作:仰卧于床,一侧膝盖弯曲,另一侧将整个膝盖打直,再抬高约30度,且脚趾上翘,维持5-6秒。 功效:训练大腿肌肉力量。 6、侧肢抬腿运动 动作:先侧躺向健侧,并将健侧的髋部、膝关节略弯曲以保持平衡,把患侧腿向上抬高之后,缓慢放下,重复做5分钟。

功效:训练大腿内外侧肌肉力量。 7、坐姿直举腿运动 动作:坐于床沿,于膝下放一小枕头(可用衣服卷起代替),让双膝盖自然垂下,让一侧小腿向上伸直,再缓缓屈膝,尽量下弯重复做5分钟。 功效:训练大腿肌肉力量。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出院注意事项 ?回家后仍然要做股四头肌运动、抬腿运动等康复运动。 ?早晨起床可先活动双腿关节再下床。 ?使用拐杖上下楼梯的方法:上楼梯时,健腿先上,继而拐杖,再上患腿。 ?下楼梯时,拐杖先下,继而患腿,再上健腿。

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摘要 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感染是一种难以处理的并发症。初次TKA和翻修TKA术后的感染率分别介于0.5%-2%和2%-4%之间。一些人口研究结果表明TKA术后更容易发生感染,而感染又是导致TKA失败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降低感染风险的关键因素仍然在于预防,但目前缺乏足够的循证研究文献来制定最佳的预防措施。每一例出现疼痛的TKA病例都应被怀疑可能是由于感染所导致的,需要进一步检查直至排除这种可能性。对这些病例的处理方案应包括通过标准的实验室筛查来检测是否存在感染。 关节滑液穿刺抽吸检查仍然是诊断感染的最好方法。如果关节滑液的白细胞计数大于 1,700/μL,同时中性细胞分类大于69%则应高度怀疑感染的可能性。 目前在治疗假体周围深部感染时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与手术相关的感染发生和出现症状的时间是决定TKA感染的处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保留假体的处置方案只能适用于急性感染的病例,但最近的文献结果提示该方案的成功率极低,这使得人们开始怀疑其在处理感染TKA中的作用。而分期翻修更换假体的方案仍然是处理TKA术后感染的金标准。 Instr Course Lect 2013;62:349-361. 感染仍然是TKA术后最难处理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初次TKA及翻修TKA术后感染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介于0.5%-2%和2%-4%之间。2005年时,所有翻修TKA中有16.8%的病例是因为术后感染而进行的。 据估计到2030年时有65%的翻修TKA会是因为感染进行的,与此相应的感染TKA病例数约为52,000例。而处理这些感染TKA将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由于住院时间较长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原因,每处理1例感染TKA需要花费大约60,000-100,000美元。感染TKA 的治疗是所有骨科手术中对相关资源消耗最多的术式之一。 本文将着重讨论感染TKA的诊断及治疗。 TKA感染的诊断 包括普通X线片、实验室检查、关节穿刺抽吸、先进的影像技术、以及术中检测等相关工具都能协助疑似感染TKA的诊断。但目前对于怀疑假体周围感染病例并无用于其诊断或围手术期处理的相关标准。 最近,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工作组评估了现有每一种诊断方案的证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诊断TKA感染的新方案。(图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