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补气佳,但八类人群不宜用

黄芪补气佳,但八类人群不宜用
黄芪补气佳,但八类人群不宜用

黄芪补气佳,但八类人群不宜用

最近,一股“黄芪热”悄悄席卷而来,各大网络媒体纷纷登出有关黄芪对人体有益处的文章,如《每天1杯黄芪水保健康》《气虚型肥胖用黄芪有奇效》,再如《补气中药每日泡水,身体健康百病不生》等,这其中的补气中药指的就是黄芪。可是,黄芪真的可以随便用吗?

黄芪有八大功效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在中国已经具有两千多年的使用历史。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膜荚黄芪的根。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其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补中益气,与人参的功效相似,但是其价格与人参价格相差巨大,所以,人们都喜欢选择黄芪作为日常保健的药材。黄芪的主要功效包括:

1.能提高肺部免疫能力。针对由于免疫力低下引起的出虚汗、脏脾功能差、代谢功能弱等问题,黄芪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具有很好的补气作用。如身上没力气、说话无力、脸色苍白等症状,都可以用黄芪来调理,从而达到治疗脾肺气

虚的目的。

3.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降低血压、保护心脏、抵抗自由基损伤,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4.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美容生肌的功效。

5.黄芪的根部具有排毒、利尿、消?[的功效。

6.能双向调节血糖。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具有较好的调理功效。

7.能保护肝脏、消除蛋白尿,预防肝糖原减少。

8.由体虚气虚引起的睡眠不好、夜梦盗汗等症状,黄芪亦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为黄芪性质微温,可养气补血。

服用黄芪注意用量

黄芪分生黄芪、炙黄芪,相比之下,炙黄芪的补气升阳效果更好。

黄芪常见的使用方法就是泡水、熬粥以及煮汤。

使用黄芪进补,一般要由少逐渐增加,边服用边观察有无上火的表现,或身上原有疾病有无加重。一旦有不良反应,应停用。如果服用后原有的乏力、多汗或气喘等症状减轻,精神和体力有所改善,则可逐渐增加用量。建议每次黄芪用量最好不要超过15克,并且分为2~3次服用,避免出现过量的情况。一般来说,炙黄芪每次用5~10克煮水即可。

黄芪泡水喝时,一定要用刚烧的开水,那样才能够泡出药味。但即使这样,冲泡最多也只能泡出药物三四成的药效,

因此,将黄芪泡水有点浪费药材,建议以煎煮为主,效果更佳。

如果黄芪使用过量,患者就有可能出现头晕、睡眠质量变差、双颊泛红以及心情烦躁等症状,服药中应注意。

八类人群不宜服用黄芪水

1.肾阴虚者不宜服用。舌苔发红、手脚心发热,五心烦热、口干舌燥、容易心烦……这些都是肾阴虚的症状,这种体质的人是不适宜喝黄芪水的,喝了反而会加重病情。

2.湿热体质的人也最好不要服用黄芪水。如果要服用,最好与清热的药物相搭配,如黄连、黄芩等。

3.肺结核患者也是不建议单独使用黄芪泡水喝的。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咯血、口干舌燥以及身体发热。这类患者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服用。

4.正在月经期间的女性也不宜服用黄芪水,否则会对月经还有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感冒发热的患者也别服用黄芪,否则会不利于身体退烧。

6.怀孕早期的女性在医生的指导下少量使用黄芪,可以起到养血益气、强筋健体,增强身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但药补不如食补,黄芪毕竟是补气的中药,虽然其副作用小,但补得太多反而不好。而孕中期或孕晚期的女性最好别吃黄芪,一方面,黄芪有益气、固涩的作用,会干扰妊娠晚期胎

儿正常下降的生理规律,引起过期妊娠;另一方面,黄芪能“气壮筋骨,长肉补血”,服用过多容易使胎儿骨肉发育长势过猛,导致分娩时因胎儿过大而造成难产。

7.如有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手心脚心发热、失眠多梦盗汗等阴虚表现,不能使用黄芪。因为黄芪性质微温,阴虚患者使用之后会助热,容易伤阴动血。

8.如果身上有疮者,也不能服用黄芪,因为有疮则意味着身上有热毒,性质微温的黄芪容易滞邪,加重病情。

如果以上人群治病中必须要服用黄芪,则需要与其他中药配伍。阴虚患者需要搭配麦冬、熟地、玉竹、生地、天冬、玄参等,这些中药有养阴的作用;湿热患者需要搭配茵陈、黄连、黄芩等,这些中药有清利湿热的作用;身上有热毒的患者则要搭配败酱草、黄连、大黄、栀子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此外,使用黄芪的时候一定不能用量太大,在发热、身体疼痛时要谨慎使用。

黄芪要用优质的

挑选黄芪,首先要看外皮,外皮发白,内部发黄为佳;其次看切片断面,有没有洞,因为黄芪容易霉蛀,有黑洞的黄芪就不太好;再次可以凑近闻一闻,如果闻时有一股豆腥气扑鼻而来,就是质量好的;最后放到嘴里嚼一嚼,未变质的黄芪有一点点甜味。

此外,不要选白如纸的黄芪,通常那是被硫黄熏过的。另外,一般在药店购买的真空包装的黄芪品质比较好,被硫黄熏过的可能性较小。

北芪的六大功效和十大作用

北芪的六大功效和十大作用 北芪的功效 1、补气升阳 黄芪甘温,入脾经,为补益脾气之要药。多用于治疗脾气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因其长于升阳举陷,常被用于治疗脾虚所致中气下陷引起的脱肛、内脏下垂等症。此外,黄芪入肺经,同时又能补益肺气,可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导致的咳嗽无力、气短喘促、咳痰清晰、声音低懒等症状。 2、固表止汗 黄芪能补肺脾之气,益卫固表以止汗,常与牡蛎、麻黄根等收敛止汗的药物同用,来治疗脾肺气虚、卫气不固所致的表虚自汗。 3、利水消肿 脾脏主运化水湿,脾气虚、则运化不力,黄芪既能补脾益气治本,又能利尿消肿治标,是治疗气血水肿的重要药物之一。 4、生津养血 黄芪本身具有养血的功效,而且通过补气的作用又有助于生血,因此黄芪也常被用于治疗血虚萎黄及气血两虚证。 5、行滞通痹 黄芪机能补气以行血,补气以通痹。对于痹症、中风后遗症、因气虚血滞、肌肤、筋脉失养,症见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的人群,

常用黄芪进行治疗。 6、通痹止痛 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黄芪以其补气养血的功效,能使正气旺盛,对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等,可收托毒排脓,生肌敛疮之效。 北芪的作用 1、抗肿瘤 黄芪中有效成分黄芪多糖与抗肿瘤药物合用有增效减毒之功,即增强抗癌效果,减轻副作用。 2、抗辐射 黄芪有抗辐射的作用,并且对造血和免疫系统有保护作用,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 3、保肝 黄芪对肝脏损害引起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降低有回升作用,并能预防肝糖原减少,促进肝脏蛋白更新。可帮助慢性乙肝病人恢复免疫功能,提高清楚病毒或者抑制病毒扩散的能力。 4、对心脏作用 黄芪具有强心作用,可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输出量增加,对中毒或疲劳衰竭及心脏的作用更为明显。此外,对于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黄芪还可以通过增强免疫功能而抑制病毒性心肌炎,并增强心肌细胞产生干扰素及促诱生干扰素作用。 5、调节血压 黄芪对血压有一定的双向调节作用,其升压作用可以使血压稍微上升且保持稳定;其降压机制主要是直接作用外周血管,可通

黄芪

黄芪 黄芪 上师如意宝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汇集 【别名】东北黄芪,内蒙黄芪,绵黄芪,黄蓍,西黄芪,库伦黄芪,红芪。 【处方名】黄芪,绵芪,棉芪,口芪,北芪,生黄芪,炒黄芪,炙黄芪等。 处方中写黄芪、绵芪、口芪、北芪均指生黄芪。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用于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不溃或溃后不敛。 炒黄芪:健脾和胃功效增强。 炙黄芪,又名蜜炙黄芪,蜜黄芪:补气润肺功效增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气虚内伤,劳倦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脏器下垂,崩漏,血痹及一切气血虚衰之证。 【概说】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健脾益气、补肺益卫、固表止汗、利尿消肿、养心通脉、补血活血、托毒生肌、散邪行痹之功效。常用于中气下陷,脏器下垂(脱肛、子宫脱

垂、胃下垂等),胎漏、胎动、滑胎;气虚自汗,易于感冒;气虚血脱、脾虚泄泻;痈疽不溃,溃不收敛;血虚萎黄,肢体麻木;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证。临床上也多用于治疗贫血症、白细胞减少症以及肿瘤放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慢性粒细胞减少症等血虚诸证,与冠心病、动脉血栓、肺栓塞、脑血栓、脑梗塞等多种血脉瘀滞者。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固表止汗,利水退肿,补血活血,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主治脾胃气虚,倦怠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肺气虚弱,咳喘短气;表虚自汗,易感风寒;气虚水肿,小便不利;气血不足,痈疽难溃,久溃不敛;便血崩漏,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用药配伍】 黄芪配丹参:黄芪补益元气,丹参养血活血化瘀。两药合用,益气与活血并用,气旺血行,血行气也旺,共奏益气 活血之功。 黄芪配蒲公英:一温一寒、一补一攻,临证以此药对为君,遣药组方,擅治内科杂病。 黄芪配白术: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扶正。二药合用则汗不外泄,邪不易侵。 黄芪配防风: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

01黄芪的妙用

01黄芪的妙用 01黄芪的妙用 黄芪原名黄耆,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 黄芪的主要功效是: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水消肿。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调节新陈代谢等功能,在本草纲目中,把黄芪列为本经上品,补药之长。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具有内伤劳倦,神疲乏力,脾虚泄泻,肺虚喘嗽,胃虚下垂,久泄脱肛,阴挺,带下,吐血,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盗汗,水肿,血盖,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黄芪乃补气之圣药,如何补血独效。因气无形,血则有形。有形不能速生,必得无形之气以生之。黄芪用之于当归之中,自能助之以生血。当归原能生血,何藉黄芪,因血药生血其功缓,气药生血其功速,况气分血分之药,合而相同,则血得气而速生。 黄芪轻用则升压,重用则降压。黄芪是传统疮药,有生肌的作用, 一、药用配伍(主要的四点应用) 补中益气

(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常与党参、白术、山药同用; (2)气虚下陷、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落、胃下垂等,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补中益气汤。 固表敛汗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利水消肿 (1)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方如防己黄芪汤; (2)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托疮排脓 (1)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2)疮疡久溃不愈,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稀,常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此外,黄芪还应用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高血压病、

黄芪知识介绍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等的根。蒙古黄芪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沟旁或疏林下,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新疆、本期等地,在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有栽培;膜荚黄芪生于向阳山坡或灌边缘,或见于河边沙质地。播种后1至7年采收,气温高、土质较差的地区生长1至2年即可采收。于9至11月或春季冬芽萌动前采挖,深刨以防折断根,切下芦头,抖净泥土,晒至半干,堆积1至2日再晒,直至晒干为止,剪去侧根及须根,扎成小捆。 内蒙古黄芪根呈圆柱形,上粗下细,少有分枝,长20至60厘米,直径1至3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有明显的皱纹及横切长皮孔。质硬而韧,断面纤维状,略带粉性。气特异,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 膜荚黄芪根与蒙古黄芪的根相似。以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断面色黄白、粉性足、味甜者为佳。 黄芪适合人群: 表实邪盛、湿阻气滞、肠胃积滞、阴虚阳亢、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均禁服。 黄芪食疗作用: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入气分,可升可降: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行水消肿,托毒生肌。 黄芪的功效: 具有内伤劳倦,神疲乏力,脾虚喘嗽,胃虚下垂,久泄脱肛,阴挺,带下,吐血,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盗汗,水肿,血盖,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 黄芪食物相克: 黄芪恶白鲜皮,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黄芪做法指导: 1、补气升阳宜炙用;益卫固表、行水消肿、托毒生肌宜生用。 2、气虚体弱,倦怠乏力,食少懒言者,宜与人参或党参相须为用。 3、若脾虚食少,便溏或泄泻者,可与白茯苓、薏苡仁同用。 4、体弱表虚,基表不固之自汗,及虚人易感风邪者,宜与防风、 白术同用。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近年来对其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增强免疫功能 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及核白细胞数

黄芪补气佳,但八类人群不宜用

黄芪补气佳,但八类人群不宜用 最近,一股“黄芪热”悄悄席卷而来,各大网络媒体纷纷登出有关黄芪对人体有益处的文章,如《每天1杯黄芪水保健康》《气虚型肥胖用黄芪有奇效》,再如《补气中药每日泡水,身体健康百病不生》等,这其中的补气中药指的就是黄芪。可是,黄芪真的可以随便用吗? 黄芪有八大功效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在中国已经具有两千多年的使用历史。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膜荚黄芪的根。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其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补中益气,与人参的功效相似,但是其价格与人参价格相差巨大,所以,人们都喜欢选择黄芪作为日常保健的药材。黄芪的主要功效包括: 1.能提高肺部免疫能力。针对由于免疫力低下引起的出虚汗、脏脾功能差、代谢功能弱等问题,黄芪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具有很好的补气作用。如身上没力气、说话无力、脸色苍白等症状,都可以用黄芪来调理,从而达到治疗脾肺气

虚的目的。 3.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降低血压、保护心脏、抵抗自由基损伤,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4.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美容生肌的功效。 5.黄芪的根部具有排毒、利尿、消?[的功效。 6.能双向调节血糖。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具有较好的调理功效。 7.能保护肝脏、消除蛋白尿,预防肝糖原减少。 8.由体虚气虚引起的睡眠不好、夜梦盗汗等症状,黄芪亦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为黄芪性质微温,可养气补血。 服用黄芪注意用量 黄芪分生黄芪、炙黄芪,相比之下,炙黄芪的补气升阳效果更好。 黄芪常见的使用方法就是泡水、熬粥以及煮汤。 使用黄芪进补,一般要由少逐渐增加,边服用边观察有无上火的表现,或身上原有疾病有无加重。一旦有不良反应,应停用。如果服用后原有的乏力、多汗或气喘等症状减轻,精神和体力有所改善,则可逐渐增加用量。建议每次黄芪用量最好不要超过15克,并且分为2~3次服用,避免出现过量的情况。一般来说,炙黄芪每次用5~10克煮水即可。 黄芪泡水喝时,一定要用刚烧的开水,那样才能够泡出药味。但即使这样,冲泡最多也只能泡出药物三四成的药效,

名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之《黄芪解》

名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之《黄芪解》 黄芪:性温,味微甘。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即宗气,为肺叶辟之原动力)下陷。《神农本草经》谓主大风者,以其与发表药同用,能祛外风,与养阴清热药同用,更能熄内风也。谓主痈疽、久败疮者,以其补益之力能生肌肉,其溃脓自排出也。表虚自汗者,可用之以固外表气虚。小便不利而肿胀者,可用之以利小便。妇女气虚下陷而崩带者,可用之以固崩带。为其补气之功最优,故推为补药之长,而名之曰也。 【附案】沧州董氏女,年二十余。胸胁满闷,心中怔忡,动则自汗,其脉沉迟微弱,右部尤甚,为其脉迟,疑是心肺阳虚,询之不觉寒凉,知其为胸中大气下陷也。其家适有预购黄一包,俾用一两煎汤服之。其族兄××在座,其人颇知医学,疑药不对证。愚曰:“勿多疑,倘有差错,余职其咎。”服后,果诸病皆愈。其族兄疑而问曰:“《神农本草经》黄原主大风,有透表之力,生用则透表之力益大,与自汗证不宜,其性升而能补,有膨胀之力,与满闷证不宜,今单用生黄两许,而两证皆愈,并心中怔忡亦愈,其义何居?”答曰: “黄诚有透表之力,气虚不能逐邪外出者,用于发表药中,即能得汗,若其阳强阴虚者,误用之则大汗如雨不

可遏抑。惟胸中大气下陷,致外卫之气无所统摄而自汗者,投以黄则其效如神。至于证兼满闷而亦用之者,确知其为大气下陷,呼吸不利而作闷,非气郁而作闷也。至于心与肺同悬胸中,皆大气之所包举,大气升则心有所根据,故怔忡自止也。”继加桔梗二钱,知母三钱,又服两剂以善其后。 一妇人产后四五日,大汗淋漓,数日不止,情势危急,气息奄奄,其脉微弱欲无,问其短气乎?心中怔忡且发热乎?病患不能言而颔之。知其大气下陷,不能吸摄卫气,而产后阴分暴虚,又不能维系阳分,故其汗若斯之脱出也。遂用生黄六钱,玄参一两,净萸肉、生杭芍各五钱,桔梗二钱,一剂汗减,至三剂诸病皆愈。从前五六日未大便,至此大便亦通下。 邑王氏女,年二十余,心中寒凉,饮食减少,延医服药,年余无效,且益羸瘦。后愚诊视,其左脉微弱不起,断为肝虚证。其父知医,疑而问曰:“向延医延医,皆言脾胃虚弱,相火衰损,故所用之方皆健脾养胃,补助相火,曾未有言及肝虚者,先生独言肝虚,但因左脉之微弱乎?抑别有所见而云然乎?”答曰:“肝脏之位置虽居于右,而其气化实先行于左,试问病患,其左半身必觉有不及右半身处,是其明征也。”询之,果觉坐时左半身下坠,卧时不敢向左侧,其父方信愚言,求为疏方。遂用生黄八钱,柴胡、川芎各一钱,干姜三钱,煎汤饮下,须臾左侧即可安卧,又服

黄芪及其应用

1920年秋天,胡适因得病,吃了不少西药,总不能完全见好。后来幸得名医陆仲安先生诊看,遂以黄芪为主药医好了他的病。时隔不久,胡适先生友人马幼渔的弟弟患水肿,肿到肚腹以上,两眼都不能睁开,众医均束手无策。陆仲安先生重用黄芪等药,不出百日,便治好了他的病。 也就从那时起,胡适先生便对黄芪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中年以后,他渐感疲惫不堪,力不从心,便常用黄芪泡水,代茶饮用。特别是在讲课之前,总要先呷几口黄芪水,以致精力倍增,讲起话来声如洪钟,滔滔不绝。他于是还将这个“诀窍”告诉了周围的人,也使他们受益匪浅。 二、黄芪的特性 黄芪,又名王孙、百药棉、箭芪,为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的干燥根,主产于山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等地。以粗长、表皮皱纹稀少、质坚而绵、粉性足、味甜者为优。中医学认为,黄芪的性味甘、微温,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的作用。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株高1米左右。主根直径1-2厘米,长可达1米以上,直插入土壤深处。地上茎直立,具棱;被长毛。叶互生,奇数羽复叶,具小叶21-31 片。小叶椭圆形,长7-30毫米,宽4-12毫米,先端圆或微凹,基部圆形。托叶披针形,长6毫米。总状花序生茎上部叶腋,每花序10-20朵。花淡黄色,蝶形花冠,旗瓣倒卵形,顶端微凹,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子房有柄,花后荚果膨胀,长圆形,长2-3厘米,顶端有短喙,果外被短毛,内有种子3-8粒。 黄芪产于我国华北、东北、内蒙古和西北,主产于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前苏联、朝鲜和蒙古也有分布。为了保护好野生资源应适当限制采刨,采刨季节应在种子成熟落地之后,严禁采挖幼株。为了扩大资源应大力发展种植或者人工播植幼株,然后保持半野生状态,直到采收。 黄芪是名贵中药材,根据药典记载有补气固表、利尿之功效,民间还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因此黄芪年消耗量十分庞大。而药用部分是根,一旦根部被刨取,整个植株不再存活。黄芪的野生资源在大量采挖的情况下日渐稀少。为此确定该植物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吃些黄芪有益处。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中医有一个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风散”,有三味药,主药就是黄芪,是可以用来治疗经常性感冒的。 因为身体虚弱,或者年纪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有些水肿。如果属于“气虚”,也可以常服黄芪。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肿,中医治疗时,黄芪有时也是常用的中药。 所谓“托毒生肌”,意为手术后伤口容易恢复,或使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 胡适先生曾期望以科学实验的方法来探讨黄芪等中药的奥秘,今天已变为活生生的现实,越来越多的药理研究证实祖国医学有关黄芪的药效认识是十分正确的。黄芪确有明显的强壮作用。灌服黄芪的动物,增重快,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增高,游泳时间延长,尿量增加。黄芪还可降低动脉压,减慢心率,舒张冠状动脉,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防治循环衰竭。对实验性肾炎也有很好的疗效,可使肾脏病变减轻,尿中蛋白定量减少。

黄芪治什么病

黄芪治什么病 黄芪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药材。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西药的副作用太大,所以如果身体不舒服的话都会选择使用中药来进行调理。中药虽然见效比较缓慢,但是副作用是很小的。而黄芪就是中药中经常会用到的一味药材,对于很多疾病都很有效果。那么,黄芪到底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 一、黄芪能治什么病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3、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 4、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5、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6、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洗,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7、肺气虚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温肺定喘,健肺气之品。脾生痰,肺储痰,所以健太阴以祛痰,黄芪补气所以尤善治气虚。

8、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二、什么人不能吃黄芪 1、阴虚有热者 有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质红无苔、脉细数等症状的人群不宜单独服用黄芪。 2、口燥咽干 有头重、干呕、身热不扬,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等症状的人群不宜服用黄芪。 3、湿热内盛 有各种化脓性感染,如痤疮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现为满面通红、咽红、咽干、咽痛、口苦口干、唇舌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等症状的人群不宜服用。 4、临产孕妇 临产孕妇不宜吃黄芪,黄芪有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的功效,起到协同滋补的作用,可使胎儿骨肉发育长势过快,容易引起过期妊娠,导致胎儿过大而造成难产。

人参,党参,黄芪三种补气药物作用和区别

人参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临床应用:1.元气虚脱证。2.肺脾心肾气虚证。 党参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效近人参而为较弱,1.脾肺气虚证。2.气血两虚证。3.气津两伤证 黄芪 功效: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人参与党参的区别: :均能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均可用于脾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肺气亏虚的咳嗽气促,语声低微及气虚血虚者。但人参能大补元气,为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危重证候的要药。人参还能益气安神,益气生血,益气摄血和益气壮阳,故又可用于气津两伤的口渴及消渴证,气血亏虚、神志不安的心悸、失眠、健忘证,血虚证,气不摄血的出血证和阳痿证等。党参补脾肺之气及生津、养血、扶正祛邪等功效与人参基本类似而力较弱,故古今方中以人参治疗一般脾肺气虚及津伤血亏而证候较轻者,现多以党参代之。但党参并无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之功,虽用大剂量,亦不能代替人参益气固脱 人参与黄芪的区别: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黄芪味甘,性温,两者虽然都能补气之作用,但者强。此外,人参尚具有止渴生津和安神之作用,这是黄芪所不具备的。黄芪的补气作用,远不及人参,然而,黄芪其补偏于走表,其升阳、固表、内托和利尿消肿等功效,却为人参所无。 黄芪和党参的区别: 黄芪补气、既能升补脾气,又能益肺固表。党参补气,只能健脾补气,无固表之力,但党参还能益气生津,黄芪则无生津之效。黄芪兼能利水,党参无利水作用。白术补气主要是补脾气,并能健脾燥湿。党参补气,脾肺俱补,但燥湿之力不如白术。黄精补气兼能润心肺、填精髓、助筋骨,但其性质平和,其效缓慢,久服才能见效。党参补气,其效迅速

白血病黄芪可以吃吗

白血病黄芪可以吃吗 文章目录*一、白血病黄芪可以吃吗1. 白血病可以吃黄芪2. 黄芪的功效3. 黄芪食用禁忌*二、如何预防白血病*三、白血病的食疗偏方 白血病黄芪可以吃吗 1、白血病可以吃黄芪黄芪可以改善气虚衰弱,倦怠乏力,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白血病一般气质衰弱,可以吃黄芪益气升阳,对于病情有一定好处,但食用不能过量。 可以用适量黄芪、当归、百合泡水喝,有补气补血,滋阴润肺的效果。也可以加入粥中食用。 黄芪枸杞茶: 黄芪具有补肾气、抗疲劳的作用,再加上枸杞,两者一起适量食用,对于体力不好、精神不集中、长期疲劳、睡眠不好的人群有一定的疗效。 黄芪煮粥:煮粥黄芪15克,党参10克,粳米100克,大枣30克,先将黄芪和党参一起煎水取汁,再放大枣和粳米一起熬成粥,味道可口。 2、黄芪的功效健脾益肺:经常加班熬夜之人往往会出现脾性衰弱的情形,多由思虑过重或委靡过度引起;而肺本身就是主气

的,肺气衰弱,定然使全身全力。 治自汗:跟盗汗比,自汗往往产生在白昼。它跟一样平常的流汗不合,这跟炎热、举动都无关,只是自发地出汗,这显然是一种虚汗。而喝黄芪水可以收敛病态的出汗。 消肿:长时辰坐着的人,很随意出现下半身水肿的情形,不妨日常平常喝点黄芪水,可以起到利尿消肿的作用。 护心:黄芪可以添加心脏的缩短功能,还有加强心肌抗病毒 的浸染,对付防备心脏疾病有着积极的意义。 调治血糖:黄芪具有调治血糖的功效,既可以拦阻葡萄糖添 加引起的血糖升高,又可以按捺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升高。 3、黄芪食用禁忌要确保自己的体质是属于虚弱型的。 喝黄芪水的时候要确保自己没有感染到流感之类的急性期。 在喝黄芪水之前要确保自己没有湿热的现象,如果有的话可以选择在黄芪水中适当加入菊花、金银花等属性比较凉的花草药物。 如何预防白血病使用氯霉素、细胞毒类抗癌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时要小心谨慎,必须有医生指导,切勿长期使用或滥用。此外,尽量少用或不用染发剂。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使用染发剂(尤其是大量使用)的女性,患白血病的危险是普通人的3.8倍。经常接

黄芪什么季节吃最好

黄芪什么季节吃最好 黄芪是一种在农村非常常见的植物,而且黄芪还是一种药材,可以治疗例如水肿,肾虚等很多疾病。很多人都会将黄芪收集保存起来,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就可以煮水来服用。但其实,黄芪虽然具有健身的功效,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时候吃效果更好。那么,黄芪到底什么季节吃最好呢? 1、黄芪适合什么季节吃 黄芪为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分为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为常用补气类中药,可生用或蜜灸用,味甘,微温,归脾、肺经,有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之功。黄芪服用不分季节,但是有服用禁忌。胸口闷、胃胀,表象属于实症易怒的人不要吃。 2、黄芪适合什么人吃 黄芪味甘,稍微带点温性。功能助卫气,固表,补中气,升清气,利小便。当人感到气虚,话都懒得说,中气不足,食欲不振,经常腹泻的,可用黄芪泡水喝。平时身体素质差,经常出汗,常说出虚汗。容易受风寒感冒的人,可吃黄芪。黄芪有利尿作用,对肾炎水肿,心脏性水肿都有疗效。但是用于利尿时,量不能大,9克为宜。 3、什么时候泡黄芪水喝好 可以在早上吃过早餐后当茶饮用,临睡前不建议饮用。秋冬季节人比较容易感冒,很适合泡点黄芪水来预防感冒。在泡黄芪

的时候最好将黄芪浸泡15-20分钟,之后再放入锅中煎煮或者直接冲热水泡一段时间。 4、黄芪泡水的禁忌 黄芪泡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喝,如经期的女性以及孕妇都不适宜食用黄芪。而且如果有肾阴虚、湿热、热毒炽盛的人也不适宜食用,否则会令病情加重。阴虚的人如果想喝黄芪茶饮,最好加入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一起泡。黄芪是一种温补性药物,补气升阳,易于助火,又能止汗,如果有感冒发热、胸腹满闷的症状,最好不用食用黄芪或者用黄芪泡水喝。此外,患有肺结核病,有发热、口干唇燥、咯血等症状,也不能单独的服用黄芪。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均不宜服用黄芪。

黄芪

黄芪 功能主治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详情]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30~60g。益气补中宜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详情] 1详细说明 2用药咨询 全部 别名 药用部位 成份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选方 临床应用 宜忌 【别名】棉芪,绵芪,绵黄芪,棉黄芪,黄蓍,黄耆,箭芪,箭黄芪,内蒙古黄芪,王孙,戴芪,戴糁,戴椹,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百药绵,土山爆张根,独根,二人抬,大有芪,蒙芪,元芪,红蓝芪,白皮芪,黑皮芪,膜荚黄芪,东北黄芪,内蒙黄芪,冲正芪,武川芪,炮台芪,浑源芪。 【药用部位】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或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的乾燥根。 【成份】主要含有皂苷、黄酮等。皂苷主要成分为黄芪皂苷Ⅰ、Ⅱ,膜荚黄芪另含膜荚黄芪皂苷A、B,蒙古黄芪另含黄芪皂苷Ⅳ、大豆皂苷Ⅰ;黄酮中主要成分为芒柄花黄素和毛蕊异黄酮等。尚含氨基酸、甜菜碱等;蒙古黄芪还含黄芪多糖Ⅰ、Ⅱ、Ⅲ等。 【功能主治】

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用法与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30~60g。益气补中宜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 【选方】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中药组成。黄芪于内,可大补脾肺之气,于外则固表止汗,是其中的主打药物;白术能健脾益气,增强黄芪益气固表的功能,为辅药;而防风又叫“屏风”,可以解表祛风。玉屏风散就像是给体质虚弱的人加了一面结实坚固的挡风墙,使风邪无法侵入,主要是被用来抗感冒并提高免疫力,降低重复患病的几率。 常用于感冒、慢性呼吸道疾病、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汗症等。玉屏风散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之功效,有中成药中的“丙种球蛋白”美称,也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 防己黄芪汤:方中防己利水渗湿以消肿,祛风盛湿以止痛;黄芪益气补虚而固表,兼可利水,二药合用,祛风除湿而不伤正,益气固表而不恋邪,共为君药。白术补气健脾祛湿,既助防己祛湿行水之力,又增黄芪益气固表之功,为臣药。煎加生姜、大枣和营卫,调脾胃,俱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常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证属表虚之风水、风湿者。 【临床应用】1.高血压病:治疗老年人高血压伴有下肢浮肿者,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有较好的消除水肿以及降压作用。防己黄芪汤是《金匮要略》方,经验用量为:黄芪30克、白术12克、防己12克、甘草3克、生姜3片、红枣10粒,常去甘草,加葛根30克,如果伴有血脂高者,加泽泻20克,胸痛头晕者,加川芎10克、丹参12克。 2.缺血性心脏病:黄芪每日50克,水煎分3次服。治疗92例缺血性心脏病,并分别与心痛定和丹参片作对照,结果表明,黄芪组有较好的疗效。不仅心绞痛等症状明显缓解,而且能改善心电图、心阻抗图等临床多种客观指标。 3.急性肾小球肾炎:北芪30克,沸水冲泡当茶饮,1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治疗27例,治愈19例,有效6例。 4.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黄芪50克,沸水冲泡30分钟当茶饮,1日l剂,30日为1个疗程,治疗13例,其中2例治愈,9例有效。 5.银屑病:黄芪30克,当归、生地、白蒺藜各30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有人治疗94例,治愈63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89.36%。

什么人不能喝黄芪泡水

什么人不能喝黄芪泡水 黄芪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黄芪对身体健康有很多的好处,黄芪有排毒消肿和利尿的做,在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用黄芪泡水喝,用黄芪泡水喝可以强身健体、治疗高血压、缓解缺铁性贫血以及治疗胃病都有一定的作用,虽然喝黄芪泡水对身体健康有很多的好处,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黄芪水的。 情况一 如果是属于肾阴虚、湿热以及热毒炽盛的患者,那么千万不要服用黄芪泡水,因为这不仅不能够令身体恢复健康,反而会加重病情。这一类型的患者想要令身体恢复健康,那么就应该将黄连、大黄、败酱草以及栀子一起泡水服用,千万不能够选择黄芪。 情况二 如果是患有肺结核的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咳血、口干舌燥以及身体发热,那么我们也是不建议单独使用黄芪泡水喝的,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搭配合适的中药。 情况三 正在月经期间的女性也是不能够服用黄芪水,否则会对月经还有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情况四 感冒发热的患者也别服用黄芪,这不利于身体退烧; 情况五 怀孕期间的女性服用黄芪也需要特别的注意,因为很有可能

导致滑胎,对胎儿和孕妇造成伤害,特别是孕晚期的准妈妈更是需要特别注意。孕妇如果不小心使用了黄芪,那么有可能导致体内的羊水减少,这样在分娩的时候产程就有可能增加,这增加了胎儿的危险。另外还有研究结果显示,服用黄芪之后会增加染色体畸形以及细胞微核率的增加,对于将来孩子的身体以及智力发育造成损伤,所以正在备孕以及怀孕的女性服用黄芪都需要谨慎。 黄芪泡水喝的副作用 1、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 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2、阴虚的表现:有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质红无苔、脉细数等。

常年气短用黄芪补气还不行补气的关键是要提气

常年气短用黄芪补气还不行?补气的关键是要提气 常年气短用黄芪补气还不行?补气的关键是要提气 稿源:南方都市报2012-05-07 作者:林倩原创 摘要:说着说着话就觉得气不够用?走着走着路就觉得乏力气短?这些症状看似微小不妨碍工作和生活,实际上已经是身体不健康的信号。发现气虚后自己用人参来补气是不行的,一定要遵医嘱。 黄芪是补气第一药,可补中益气,适合气虚的人使用。 国医出镜:曹田梅,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兼治未病中心主任。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0年被纳入国家级中医传承项目“中医大师传承人才培养计划”,师承国医大师朱良春、邓铁涛、路志正、颜德馨、周仲瑛、张琪学习。她用“治已病不如治未病”的智慧推动深圳城市生活的健康度。她被患者送上“医者父母

心”的高度评价。她的养生概念,为深圳人提供健康管理方式,也对快速城市生活提出了反思。 说着说着话就觉得气不够用?走着走着路就觉得乏力 气短?这些症状看似微小不妨碍工作和生活,实际上已经是身体不健康的信号。有些人会觉得很奇怪,明明去呼吸科检查大多数指标都正常啊?为什么气短现象一直不见好转。在中医看来,这可能是气虚气陷的表现。不过,不能简单地认为气虚就可以用黄芪人参来补气,专家提醒,补气的关键是要提气,这才是气虚气陷的治疗策略。 ● 国医来诊脉 刘某某,女,41岁,水果批发商。患者因气短十余年,加重2年,于2011年8月25日来诊。十几年来经常感觉气短、头晕、乏力。经当地中医治疗后头晕消失,但气短无好转,7年前起,面部出现黑斑,渐加重。有时双下肢浮肿。心情压抑。月经量少,有时数月不至。曾反复检查未见心肺异常。曾被某中医诊为气虚,遂自购大量黄芪、人参进补,服后感腹部胀满,气短如故。近两年气短加重,常有气提不上来之感,伴乏力。大便干结。 四诊:面色暗滞,见大片黑斑,舌红暗苔白粘,脉沉涩。 开方: 第一方:生芪30g,桂枝10,知母10g,柴胡5g,桔梗5g,升麻5g,红参10g,白芍30,合欢皮10,上方加减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很好的排毒、消肿、利尿等等作用,并且我国从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使用黄芪了。现代医学发现,黄芪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多糖等等物质,对于我们的身体有着很好的调养作用。黄芪的最常见用法就是泡水喝,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说说喝黄芪水的好处有那些? 喝黄芪水的好处有哪些? 第一:强壮身体 科学家曾经做过时间,让动物服用黄芪水。结果发现,服用黄芪水之后的动物,体重增长比没有服用黄芪水的动物要快的的多,并且体内含有的白蛋白与血清总蛋白也有明显的增长。这类的动物放入水中游泳坚持的时间也比较长,并且日常的尿液也增加了。 第二:增强心肌收缩力治疗胃炎 通过上文的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喝黄芪水的好处除了强壮身体之外,还包括了加强心肌收缩力,能够有效的预防循环出现衰竭的情况。如果是患有实验性胃炎,那么日常多喝一些黄芪水们能够有效的减轻并且,尿液中蛋白定量也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第三:治疗身体困倦、气短的情况 在中医方面认为,日常多喝黄芪水,精神会变得更好,气短的情况也会逐渐的小时。如果增加适量的防风、生姜等等一起用水煎服,还能够有效的增强身体免疫能力,有效的预防身体出现感冒的情况;如果增加适量的浮小麦与麻黄跟,用水煎服之后能够有效的治疗身体出现盗汗的情况。 第四:治疗高血压 很多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很容易出现下半身浮肿的情况,喝黄芪水能够起到很好的消除水肿、降低血压的作用。 第五:缺铁性心脏病 如果患者患有缺铁性心脏病,那么每天取出五十克的黄芪用水煎煮,然后将药液分为三次服用。科学家为此还做过实验,发现黄芪和丹参片进行对比,发觉黄芪的效果要好得多。喝黄芪水的好处除了能够缓解心绞痛的情况之外,还能够有效的

哪些人适合吃黄芪

黄芪的作用 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吃些黄芪有益处。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中医有一个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风散”,有三味药,主药就是黄芪,是可以用来治疗经常性感冒的。 因为身体虚弱,或者年纪大了的人,往往下肢

有些水肿。如果属于“气虚”,也可以常服黄芪。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肿,中医治疗时,黄芪有时也是常用的中药。 所谓“托毒生肌”,意为手术后伤口容易恢复,或使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服用黄芪,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个人体质不同适量服用,黄芪的吃法很多,现介绍几种: 1、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3、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黄芪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尿消肿,托疮生肌的功效。药理实验表明,黄芪具有①强心、利尿、

降压、保肝、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②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规蹈矩环及营养善。③对肾炎蛋白尿有一定的消除作用。适用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自汗易汗,容易感冒;中气虚陷,食少便溏、胃下垂、脱肛、便血、妇女子宫下垂、崩漏;疮痈肿毒,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收口;气虚水肿及一切气虚证。常用配方举例: (1)黄芪口服液(市场商品):适用于黄芪主治范围的各种病症。 (2)玉屏风口服液(市场商品):由黄芪、白术、防风制成。每服1支,日服2—3次,适用于表虚自汗,易于感冒者。另有玉屏风冲剂、散剂和丸剂,功用和玉屏风口服液相同。冲剂每服1—2包,日服2次;散、丸每服5—9克,日服2次。 (3)补中益气气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制成小粒丸药(市场商品)。

黄芪补气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不少人都有过这种体会,时感乏力,稍活动一下就出现心慌、气促、易出汗,稍不留意就会感冒,而且一旦感冒了,症状往往就非常重,常需挂点滴才能缓解。在闷热的天气里,只要在相对封闭一点的环境里呆的时间稍长一点,就会出现头昏、胸闷、心慌、气促等不适,更有甚者,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这种情形也时有发生。但这些症状虽然明显,却往往不需用药,只需改变一下环境,换到一个通风的地方,症状即可自行缓解,虽也曾做过多项检查,却无一异常发现。西医对此情况往往难以做出明确诊断,治疗起来亦感非常棘手,而中医对此则无论是解释抑或是治疗都可谓是得心应手。 那么,具有以上情形的人是不是就非得上医院治疗不可呢?是不是就非得买回大包小包的中药来煎熬呢?非也。有一种非常简便易行的方法,只需去附近的中药店买点生黄芪回家,每次用15克泡水代茶饮,20天为一疗程,一般一疗程即可见效。 一个医学院校的学生,遇上一个病号叙述他时常会感到乏力、易疲劳、好出汗、极易感冒,且在人数众多的场合,即便是门窗洞开,只要时间稍长一点,就会出现心慌胸闷,非得去室外呆一会才能缓解,真是深受其苦!翻阅书本试着用生黄芪泡水代茶饮。没想到大约坚持喝了20天左右,上述情形基本上就没有再发生过。乏力、易疲劳症状明显改善,感冒亦很少发生,即便是偶尔不慎感冒了,症状亦甚轻微,往往不需用药或用很少量的药即可痊愈。走上临床后,曾遇到不少有类似情况的病人,经建议后试饮黄芪茶,据反映此法确实非常有效。随着临床实践的逐步深入,发现黄芪茶的应用远非如此,在一切伴有乏力、易疲劳等虚弱症候的疾病治疗中,均有辅助作用。 单味黄芪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疗效呢?这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

黄芪泡茶补气方法

黄芪泡茶补气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不少人都有过这种体会,时感乏力,稍活动一下就出现心慌、气促、易出汗,稍不留意就会感冒,而且一旦感冒了,症状往往就非常重,常需挂点滴才能缓解。在闷热的天气里,只要在相对封闭一点的环境里呆的时间稍长一点,就会出现头昏、胸闷、心慌、气促等不适,更有甚者,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这种情形也时有发生。但这些症状虽然明显,却往往不需用药,只需改变一下环境,换到一个通风的地方,症状即可自行缓解,虽也曾做过多项检查,却无一异常发现。西医对此情况往往难以做出明确诊断,治疗起来亦感非常棘手,而中医对此则无论是解释抑或是治疗都可谓是得心应手。 那么,具有以上情形的人是不是就非得上医院治疗不可呢?是不是就非得买回大包小包的中药来煎熬呢?非也。有一种非常简便易行的方法,只需去附近的中药店买点生黄芪回家,每次用15克泡水代茶饮,20天为一疗程,一般一疗程即可见效。 上述方法我是通过自己的亲身治疗经历得来的。那还是五六年前,我还是一个医学院校的学生,遇上一个病号叙述他时常会感到乏力、易疲劳、好出汗、极易感冒,且在人数众多的场合,即便是门窗洞开,只要时间稍长一点,就会出现心慌胸闷,非得去室外呆一会才能缓解,真是深受其苦!我翻阅书本试着用生黄芪泡水代茶饮。没想到大约坚持喝了20天左右,上述情形基本上就没有再发生过。乏力、

易疲劳症状明显改善,感冒亦很少发生,即便是偶尔不慎感冒了,症状亦甚轻微,往往不需用药或用很少量的药即可痊愈。走上临床后,曾遇到不少有类似情况的病人,经我建议后试饮黄芪茶,据反映此法确实非常有效。随着临床实践的逐步深入,我发现黄芪茶的应用远非如此,在一切伴有乏力、易疲劳等虚弱症候的疾病治疗中,均有辅助作用。 单味黄芪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疗效呢?这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从发病机理来看,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此证则多属肺气虚弱。肺主气,司呼吸,主管发散和肃降,即具有宣发卫气和输精于皮毛的功能。现肺气虚弱,则其功能减弱,导致卫表不固,抵御外邪侵袭的功能下降,故在遭受外邪侵袭时,极易发病,具体可表现为乏力、易感冒、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而黄芪性甘温,归肺经,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之功能,饮用黄芪茶,即可达到补肺气、固肌表的目的,使得肺司呼吸、主宣发的功能正常,抵御外邪侵袭的功能增强,从而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其次,从黄芪的药理作用来看,黄芪一方面能促进骨髓细胞的分化,促进红、白细胞的生成,使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及多核白细胞显着增加,可明显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另一方面,能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强心、抗衰老的作用。黄芪对多种细菌和病毒还有直接或间接的杀灭能力。所以饮用黄芪茶,可明显地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正因其有治病强身的功

黄芪配伍治重症肌无力

黄芪配伍治重症肌无力 黄芪在临床中是一味很常用的药材,很多人对它都不会感到陌生。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还会用黄芪来泡水或者煲汤,补气健脾,益肺生津。我们《中国药典》记载的黄芪有两个来源,它们都属于豆科植物,一个是蒙古黄芪,一个是膜荚黄芪。用药部位是它们的干燥根。 看具体医案之前呢,我们再来看下黄芪的性味归经与主治功效。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个医案,是用黄芪配伍治疗重症肌无力。医案中这个患者已经54岁了,是个男性,有高血压病史,曾经被某三甲医院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已经患病两年了,一直通过服用泼尼松治疗,现在泼尼松每天用量为30mg。就诊时呢,患者有复视现象,而且早晨起床后伴有眼睑轻度下垂。看他的舌象脉象,舌质红,苔薄,脉沉细。初诊时,医生采用的是健脾益气的疗法。用的是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我们来看下方药的具体组成: 黄芪60g、五爪龙60g、太子参30g、升麻10g、柴胡12g、杜仲20g、菟丝子15g、陈皮3g、当归12g、炙甘草6g、桑寄生15g、白术10g、桔梗10g。用水煎服,一日一剂。 患者服药一周后感觉有些头晕,测量血压,高压22kpa,低压14kpa。于是医生把原方中的升麻和柴胡去掉,加重黄芪的用量,加到120g。改方后,患者头晕的现象逐渐减轻,但其他症状没有明显好转迹象。治疗的第一年,患者的症状都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但患者出于对医生的信任,坚持服药。期间基本方没有改变,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酌情配伍柴胡、升麻,调整方中药物的剂量。黄芪作为君药,补气力大,最大用量最高曾达到180g,而陈皮的用量自始至终都没有超过6g——陈皮主要起到理气疏壅的作用,用量过大会伤津耗气。就这样治疗了一年多,患者的症状开始得到明显改善,而且停用了泼尼松。后续使用强肌健力胶囊治疗,一年后病情完全控制。 重症肌无力的病因一般与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有关。脾主升清,主四肢肌肉,脾气不健,就会表现为眼睑下垂,四肢痿软无力。西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时,经常使用激素药,但是长期使用激素药会耗伤人体的肝肾精血,使气血津液更加亏虚。所以在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过程中,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同时,还要注意补益肝肾。

黄芪口服液适合哪些人群

黄芪口服液适合哪些人群 黄芪口服液是一种非处方药物,该药物呈现出一种比较澄清的透明的液体,喝的时候味道有一点点甜,稍微有一些苦的感觉。黄芪口服液主要用于补血养气、四肢乏力、脾胃虚弱、或者久病衰弱都有一定的功效。在服用黄芪口服液之前,患者一定要看好说明书,知道该药适合那些人群。   ★情况一 黄芪生脉饮里面含有的人参含有人参皂甘,能强心气、补肺气;五味子具收敛的功用,能预防元气耗散;麦门冬含糖体,能滋阴清热,因此生脉饮在夏天既能预防中暑,也能保气养生。人参对血压低有很好的疗效。 ★情况二 黄芪生脉饮口服液益气,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

短,自汗。反而有助于降火。主治温病热伤气阴,倦怠气短懒言,口渴多汗脉虚;或气阴不足,亡津失水,心悸气短,脉微虚汗; 或肺虚久咳,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舌燥,舌红而干,脉虚细者。西医诊为中暑、急性感染性发热性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感染性休克、慢性气管炎、慢性咽炎均可用此药。 ★情况三 黄芪生脉饮口服液采用新工艺生产的低糖生脉饮,将制作中蔗糖用量从原来的25%降至5%,更适合于糖尿病及老年患者。药理研究表明,生脉饮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降低耗氧量的作用。 ★情况四 感冒病人不宜服用生脉饮口服液,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

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按照用法用量服用生脉饮口服液,小儿、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生脉饮口服液。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生脉饮口服液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服用生脉饮口服液二周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