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第六次备课

五年级数学第六次备课
五年级数学第六次备课

五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朱香明课时编号:043

五年级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教材解读 本单元以“观察物体”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 课 题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 教材第 2—4 页 课时 1 课时 观察、猜测、实验等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 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预习提纲 1、借助实物、画图等活动理解并解决简单的图形问题。 2、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化分组策略。 教学流程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一、独立自学 、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 不见,是什么呢? ”(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 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 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 (板书)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一)整体观察二、互动交流 合作探究 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 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走动,观察。汇报交流。 3、解释应用 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 没有。 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 样画? 学生解释说明。 (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 1、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 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 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察。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 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 形状是不一 三、总结运用 1、做教科书例2 2、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 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 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 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四、巩固或提高

五年级下册数学 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单元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 单元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2、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4、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5、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 2、为学生创造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等知识。 单元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但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不骗你,部分学生学习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握因数、倍数、合数等概念,知道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握2、 3、5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以及渗透分类的思想。 4、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通过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理解并学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否为2、3、5的倍数的规律,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 单元教学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2、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3、创设具体教学情境,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数感。 单元课时安排:约7课时 因数和倍数 2课时 2、5、3的倍数的特征 3课时 质数和合数 2课时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大安区永嘉乡小学校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 集体备课 教学设计(初稿) 年级:五年级 学科:数学 内容:方程 时间: 2016-5-13 备课人张忠芬梁信德钟君良

第五单元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 备课人:张忠芬 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1) 学习内容:教材73、74页的例1、例2,第75页课堂活动。 学习目的: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并撞我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书写规则。 2、学生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感受符号化思想,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学习重、难点: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学生浏览主题图,然后齐唱字母歌。我们都知道,上英语课要用到字母。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字母?并说说它表示的意义。在生活中要用到字母,在数学中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课前热身 我们过去学习运算定时用到用字母表示数,回忆一下,完成下 表。 三、合作探究 1、学习例1 :一只青蛙4条腿,2只青蛙8条腿,3只青蛙12 条腿……x只青蛙多少条腿? 1)自学例1并思考73页“试一试”。 (2)编儿歌填空: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 张嘴,()只眼睛()条腿,()只青蛙()张嘴,8只眼睛()腿,……,x只青蛙()张嘴,( )只眼睛()条腿。 (3)讲解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之间 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数字通常写在字母的前面。 如 x×4写作4·x或者4x (4)巩固: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 写出来。 2×3 a×7 14+b a÷7 a×a 5-x 0.6×0.6 2、学习例2 小强我今年11岁小丽我比你大2岁 (1)当小强9岁、10岁……a岁时,小丽多少岁岁? (2)当小丽15(a=15)岁时,小强该多少岁? (3)如果用b表示小丽的年龄,则小强的年龄是多少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最新整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垛庄中心小学张金凤时间:2012-3-10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3.比例的应用共三部分。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比例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绘制地图需要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比例的知识还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另外通过对正比例与反比例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之间关系的认识渗透函数思想,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建立明晰的概念。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是本单元学习的几个基本概念,十分重要。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及比例的应用都有赖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解答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对两个量成何种比例作出判断,然后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数量关系的特点解答。再如,比例尺的应用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都要依据比例的意义进行相关的计算。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同时,通过应用,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单元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如比例的概念与比、除法、分数等相关知识,解比例及应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要用到方程的相关知识。所以学习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注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材的编写也注意体现知识的综合应用,例如比例尺的一些练习,不仅限于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而且涉及

五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总结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 (2013-2014学年下学期)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集体备课让教师,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在数学集体备课中,我是一个组织者,又是一个参与者。现将这个学期的数学集体备课做一个阶段总结。 这个学期的集体备课开学初上就开展了第一次活动,在第一次的活动中,我们强调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集体备课的目的,集体备课的计划,展开了讨论,比如学案的流程,学案的格式,集体备课的时间,每个人承担的任务,如何合理使用集体备课的教材。总体有如下几点。 一、制定制度进行操作 1.固定时间、人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固定每周一次,星期二下午三节课后,在各自办公室进行网络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记录。 2.安排人员整理,确定了每位老师备课的内容,以及上交时间。负责人进行初审。

3.固定各次备课内容:为了减少盲目性,开学初,我组就组织一次全科性集体备课,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再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集体备课计划。根据计划制定年级备课计划,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主备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集体备课时,我们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组员有备而来,发言踊跃,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4.结合本班实际修改:各教师拿到学案后,必须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对学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5.及时反馈改进: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我们要求老师一课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每次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交流上周教后感。 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备课为课堂服务 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把“教科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工作落到实处。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不仅停在纸上,我们在集体备课中还进行了自已的得意教学片段回顾,在集体备课中展现自已的特色,每个数学老师都通过集体备课进行了一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和圆锥这部分知识,教材通过直观手段,对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观察,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像,然后再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在学生对圆柱、圆锥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再引导学生探索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及如何运用这些意识解决有关问题等内容。 为了使学生切实学好这一部分知识,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操作、试验,让学生经历有关形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公式的推导过程,揭示规律,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并通过解决与生产、生活中有联系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义和实践能力。 重点训练项目:(1)圆柱表面积的计算(2)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比较试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丰富学生对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学会运用圆柱、圆锥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有关数学学习活动,对空间和图形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活动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实现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培养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

教学计划 五年级数学学科 2015 年下学期

五年级数学科 下册教案(总课时:第1课时) 教学容小数乘整数主备教师罗盼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9月1日组长审核罗盼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确定积中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步骤修改 一、创设情境。 1.填一填。 二、自主探究。 1.了解小数乘整数。 (1)师:有3个小朋友想买蝴蝶风筝,请你帮忙列出算式(3.5×3)。(2)仔细观察列的 算式,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3)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容。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一根跳绳 3.5元,学校买了5根跳绳。一共花了多少元? 3.5×5=17.5(元)答:一共花了17.5元。 2.尝试计算。 (1)请你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3.5×3的得数。(2)引导学生汇报各自不同的算法, 板书并归纳。(3)引导学生对比,哪种方法好?好在哪里? 3.一台笔记本电脑重3.12千克。4台这样的笔记本电脑重多少千克? 3.12×4=12.48(千克)答:4台这样的电脑重12.48千克。 3.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0.72×5,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A.计算时应怎么乘? B.积怎么处理? C.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 (2)3.60末尾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3)互动交流,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数方法。 计算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 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 4.在积中点上小数点,使等式成立。 (1)1.3×5=65 (2)5.04×2=1008 (3)1.06×4=424 答:(1)6.5(2)10.08(3)4.24 5.用竖式计算。 三、巩固深化。 1.完成课本第3页“做一做”1、2、3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五年级数学科下册教案(总课时:第2课时)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备课全册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各单元单元备课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负数。

2、过程与方法: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正、负数,能够用正、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并会读写正、负数,初步感知正、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正、负数的意义,对正、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抽象地理解和感知正、负数的大小。 教材分析 《认识正、负数》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只安排了一个信息窗,它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正、负数的相关知识对学 生来说是数的又一次拓展,也是过去小学数学教材里没有的内容。由于正、负数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材在编排上从学

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借助温度计和海拔示意图认识 正、负数,用正、负数表示生活熟悉的量,延伸到用正、负数表示生 活中的其他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课时分配 3课时 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 成带分数或整数。 3.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处理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备课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备课 一、内容安排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应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基于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册教材也包含“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 在数与代数方面,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一共三个单元的内容。一、二单元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包含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包括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教材安排了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综合与实践)方面,教材先是结合小数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外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字的有规律排列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

最新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

最新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备课 一、教材内容 在本单元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单元将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变化带来的美感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关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又要为中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切实把握好“图形旋转”的具体目标及其要求的“度”. 例1:旋转的含义 例1借助钟面指针的运动,明确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与旋转角度.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描述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旋转变化.比如,先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如何准确地描述指针从“12”到“1”的旋转过程,然后再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含义,明确要想表述清楚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几点.也可以将操作和描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钟表上边拨指针边用三要素描述其运动过程,体会旋转的含义. 例2:认识图形旋转的特点 例2让学生观察图中旋转前后的三角尺位置变化,明确图形旋转的特征:旋转中心的位置不变,三角形的边都绕O点逆时针旋转了90°.还要让学生知道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并且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发现,每个顶点旋转前后到O点的距离都没变,为例3的教学画图做好铺垫. 例3: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例3借助前面图形旋转的特征,让学生交流讨论,逐步引出画图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如果有问难,可以提示只要找到三角形AOB的几个顶点的对应点,再连线就可以了.在确定对应点的位置的时候,可以利用已经掌握的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把图形的旋转分解为顶点与点O的连线的旋转,先把OA旋转90°,再把OB旋转90°,连接AB即可. 例4:解决问题 例4以解决问题的形式,编排了用七巧板拼出一个小鱼图案的活动,让学生探索多个图形拼组的运动变化.“阅读与理解”重在让学生明确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一是小鱼图案是如何由七巧板的图形拼组出来的,二是说明每块板是怎样平移或旋转得到小鱼图案的.“分析与解答”通过对话展现了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一种是先动手拼拼看,拼出后再看看七巧板是怎样平移和旋转到相应位置的;另一种是直接在小鱼图案上分解,把图案按七巧板的图形进行分解,找出拼组的方案再移动.基本思路都是要先完成小鱼图案的构成,再进行图形的运动.“回顾与反思”引导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答案的不唯一性,这里的小鱼可以有不同的拼组方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备课全册完整版

学习内容 分数乘法(一) 第 1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过程与方法 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与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具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问:12×5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通过将算式:310 +310 +3 10 改写成乘法算式,引出课题。 二、探究分数乘整数。 1、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谈话并提问:今天是小新的10岁生日。妈妈买来了一个大蛋糕。小新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了生日 蛋糕。他们每人吃2 9 个。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3个人一共吃多少个?) (2)提出要求: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在草稿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请你画一画,算一算,争取让同学们看清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他们每人吃2 9 个”,就是把整个蛋糕看作单位“1”。把这个圆平均分成9份,其 中2份就表示一个人所吃蛋糕的大小,就是29 个。那么三个人一共吃的就是求3个2 9 是多少? 追问:你们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将问题分析得很清楚,那你们是怎样列式的呢?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①29 +29 +29 =2+2+29 =69 =23 (个)表示3个2 9 连加的和是多少。 ②29 ×3=2X39 =69 =23 (个)也表示3个2 9 连加的和是多少。 追问:不同的算式都表示“3个29 连加的和是多少”由此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用乘法计算更简便一些。) 分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所不同的是相同加数是分数。 2、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29 ×3=2X39 =69 =2 3 (个)并提问。请你们看看这个算式,你能理解它是怎么计算

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计划

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员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中心,努力构建良好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通过组内成员间的共同备课,提升备课组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继续推进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建立团结和谐的备课组。 二、工作目标: 1、数学学科活动丰富开展,强化学科特色,争创区优秀备课组。 2、抓好教学常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3、努力学习,转变教研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4、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及论文、反思评比活动。 三、工作要点: 1、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 每位组员定地点、定内容认真做好集体备课工作。集体备课时要认真贯彻落实“三五八”数学课堂,围绕《单元前》、《单元后》、《总复习》进行有效集体备课。 2、强化数学教师个性化备课,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 在内容、设计、整体把握上提出“四备”、“四好”、“四点”的“四四四”要求。即内容上做到四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和学法,备练习设计;设计上注重四好:课型确定好,问题设计好,训练安排好,重点把握好;整体上把握四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辨析疑点,抓住要点。 3、规范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数学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巩固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和复习课堂知识,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有效的作业布置和作业批改是保证数学教学目标有效实施,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确保堂清日结。鼓励学生坚持做好每日一题,每日一题要与二次备课相符,教师要做到及时讲解,认真批改。 四、备课活动安排。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主备人 1.轴对称…………………………………………鲁柏兵 2.旋转…………………………………………张小玲 3.欣赏设计…………………………………………鲁柏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科目:数学班级:五年级任课教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编写时间:2014年 2 月 22日

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 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4.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 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 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 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 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5.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这一部分内容教学需要特殊注意的是,我们不要求学生说出准确的数学语 言,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他发现的特征和性质就可以了。 6.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这部分知识虽然不要求用精确的语言描述变换的特征,但也要注意知识的科学性,避免学生在操作和画图时出现不规范的情况。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观察图形,分析图形特点 二、探索认识轴对称图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一、观察图形,分析图形特点 师出示主题图:大家看这些漂亮的图案,你知道它们是 怎么设计出来的吗看一下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可能会根据图 形的变换把这些图形分成几 类,教师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 习。 活动:大家试一试画出其它 图形的对称轴!(学生自己在 书上画出图案的对称轴,教师 巡视,给出指导)

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方程解决有关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三、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科书主要分三个活动呈现: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现实情境中,利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分数除法(一)”《分数除以整数》,让学生通过把一张纸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引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意在通过探索该问题的解决,初步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为此,教科书呈现了学生探索中可能出现的思路:笑笑用的是直观算法,利用分数的意义,借助面积模型进行计算,把七分之四看成四个七分之一,得到的每份是这张纸的七分之二;淘气用算式记录了直观运算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知每份是这张纸的七分之二。 第二课“分数除法(二)”《除数是分数的除法》,借肋除法的意义和分数的面积模型,体会“一个数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与“乘这个数的倒数”之间的关系。教科书呈现了笑笑、淘气交流时的两种思路:一是提醒计算时的计算方法;二是提醒约分的问题。目的是提供一个讨论交流的思路。

第三课“分数除法(三)”《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结合情境图中: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是多少?首先明确问题问的是什么,分析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目的启发学生思维,并探索寻找这个问题解决方法,呈献完整的方程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再次理解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格式。 四、教学建议: 1、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情境图的引导作用,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通过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从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并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也只有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变成他们可利用的学习资源,数学学习活动也才能成为有意义的促进个体发展的过程。 2、重视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试一试”、“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练一练”、等一系列算法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能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于交流算法的过程,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个性化特点。 要把学生学习与解决问题过程结合起来,加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备课者:何永生

小学五年级数学整体备课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整体备课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同学们经过四年半的学习,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但随着年级的提高,内容的加深,孩子们已呈现出了两级分化的趋势。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共分七个单元、四个领域: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按单元):分数乘法、长方体(一)分数除法、长方体(二)、分数混合运算、百分数、统计、总复习。 (一)数与代数(按领域划分) 1、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借助图形语言,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了解倒数的含义,能求一个

数的倒数;能应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4、第六单元“百分数”。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2、第四单元“长方体(二)”。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鞍湖实验学校(小学部) 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14.2.16出席情况张石标刘忠全 主讲人张石标记录人刘忠全 二、讨论记载: (讨论如何达成教学目标,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进行学法指导,研究教法和设计作业,以及课件准备等等内容) 第一单元《方程》教材分析及单元要点交流 张石标: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是用定义的形式来揭示概念。小学数学中揭示概念的方式有多种,这里对方程的定义采取的是属加种差定义方式: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这里,被定义概念邻近的属是“等式”,种差是“含有未知数”。 2.循序渐进地教学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考虑到中小学学习的衔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本单元教学解一步计算的方程,由于不再像过去那样,利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因此,暂时只解未知数不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等式的性质是指等

式两边都加上、减去、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教材“循序渐进”的安排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将等式的性质分别安排在两个例题中进行教学,例3教学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例4教学用相应的性质解方程;例5教学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例6教学用相应的性质解方程。中间安排了练习一,让学生在内化对等式部分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的性质。这样的安排,分散了学习的难点。第二个方面,在引导学生发现等式性质的过程中,逐步推进:一是从不是方程的等式过渡到方程,二是由加同一个数过渡到减同一个数。例3结合天平平衡的情境呈现了四幅图,第一幅图在20=20的基础上,得到20+10=20+10;第二幅图在X=50的基础上,得到X+20=50+20;通过这两个情境,学生发现“同时加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三幅和第四幅图都是同时减去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情况。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结合每一幅图的结果,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发现了什么,从而不完全归纳出等式的一个性质。 3.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方程就是一种数学模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相等关系的数学模型。本单元安排的都是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与列算式解决问题相比,是思维方式的飞跃。列方程解决问题是把已知和未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看成地位相同的量共同参与运算。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教材用天平图、带括线的图画、线段图等方式对怎样列方程、列出的方程表示什么意思加以体会。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根据事情发展的线索理顺数量关系。 教材在整理与练习中,还安排探索与实践的问题,提高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体会初步的数学模型思想。 单元要点交流: 刘忠全: 1.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 第2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题都是看图列方程,编排这些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和理解现实情境里的等量关系的能力,体会方程是表示等量关系的数学方法,从而进一步巩固方程的概念,并为以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些内容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一是直观情境的呈现从天平图开始,发展到带括线的图画。带括线的图画在一年级(上册)就出现了,学生比较熟悉。但是,从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思维转向列方程表示等量关系,仍然会有困难。因此,教材先让学生看天平图列方程。天平两臂平衡,

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集体备课稿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简析: 1. 本单元的内容: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科书27页-59页。本单元共有三个板块的学习内容,分别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3.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 (1)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本单元非常重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图形和概念的认识,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行。如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安排了让学生说出纸巾盒、数学课本、粉笔盒等的形状、长、宽、高等练习。②注意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长方体、正方体认识时,安排了计算俱乐部四周要安多长的彩灯线等练习。③选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素材。如计算拼插奥运墙所用积

木的体积,为“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选取合适的容积单位等。即巩固了所学数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更加重视对概念的理解。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对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占有空间。然后通过把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杯里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物体确实占有空间,为引出体积概念做充分的感知准备。 (3)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本单元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都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学习的。如,体积单位,就是通过让学生回顾旧知、迁移类推引出来的。教材通过比较两个不容易看出大小的长方体的体积,让学生由比较物体的长度有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物体的面积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想到比较物体的体积应有统一的体积单位,由此引出体积单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又逐步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较差,所以教学中要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上下大功夫,主要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动耳中自主探究新知,在探索中获取成功体验。 三、教学目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记录五

《分数的基本性质》集体备课记录时间:2015年9月20日 地点:河口中心小学 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课型:新授 主持人:王军 参与人员:数学教研组老师 一、教学内容及说明: 教学内容:教材第75-76页例1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二)、教学点 1、重点:掌握分数的基本的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2、难点:理解分数的基本的性质.

3、知识点:分数的基本的性质. 4、能力点:掌握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的性质. 5、教育点: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法及学法 1、教法:讨论、推理、归纳 2、学法:观察、思考、理解、记忆法。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提供“猜想”素材:Flash动画故事引入.(教师出示课件) 师: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同学们在一起共同学习,同学们心情怎样? 生:高兴! 师: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请同学们仔细欣赏。(教师出示Flash动画故事,学生欣赏。同时教师提出欣赏要求,) 师:(欣赏后)同学们,你知道哪个和尚吃的多吗? 生1:胖和尚吃的多。 生2:矮和尚吃的多。 …… 师:到底谁回答得对呢?上完这节课你们一定能得到准确的答案.(通过欣赏为学生提供素材,设悬念,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二)用事实“验证”,完整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