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的心理医生雷奥·凯纳(Leo Ke er)首次将孤独症作为一种诊断分类提出。他报告了11个患有此症的儿童,其共同表现为:从婴儿期开始很少与人交往,极端孤僻,语言发展迟滞,缺乏交际语言,重复简单活动,要求环境中的刺激保持原样,行为刻板,缺乏想象。Ka er将这类患儿命名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我国开始对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特别是对弱视群体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孤独症儿童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及重视。

而在家长们中,有些家长对孩子是孤独症的问题并没有正确的看待,也不知道如何去治疗矫正孤独症幼儿,另一方面,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研究目标

作为一线幼儿教师,了解儿童孤独症的特征,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积极的教育和训练,使孤独症儿童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及交流、交往方面的障碍得到较大的改善,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儿童的认识和情感活动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也为我们了解认识儿童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可探索的途径。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

1、文献资料查阅法。用文献资料查阅法掌握整理有关儿童孤独症的理论和实践资料。

2、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具体表现。

3、访谈法。通过访谈,和家长、教师交流,如实的记录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情况以及家庭学校对幼儿的矫正教育情况。

四、研究的时间、对象

研究时间:10个月(2004.9---2005.7)

研究对象:小班的一名特殊幼儿

五、研究实施阶段

(一)搜集资料,建立档案

1.个人情况

姓名:郑XX,性别:女,出生年月:2001年3月,入学时间:2004年9月

2.家庭情况

父亲:郑XX,私营商人,文化程度:大专。母亲:朱某某,无业。文化程度:中专。因工作繁忙,父亲很少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较少!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是较传统的家庭主妇。两个人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与治疗,注重孩子的发展。

3.表现情况。

郑XX小朋友表现情况

能力项目

表现情况

交往

平时沉默寡言,从不主动与他人交往,不和别人目光对视,从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不参加集体活动。玩具不感兴趣。固执要求得到某样东西。

语言

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以尖叫的方式对大人提出要求。

情绪

长时间发呆,或经常性莫名其妙地咬牙切齿,歇斯底里地尖声喊叫,固执。

爱好

咬袜子、脱裤子,有时甚至会喝自己的尿液;尿盆、对小大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趁大人不注意玩起这些东西。

习惯

睡觉时只盖从小到大盖的一床被子,如得不到满足则尖叫、哭闹,并无法入睡。上幼儿园或出行旅游都要带上小被子。

(二)分析原因,确立目标

郑XX小朋友存在着以上的表现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认识理解障碍。

郑XX小朋友,理解别人的语言十分困难。当大人向对她提出要求时,她只会做简单的回应,却很少能做出正确的应答。她无法用常人的语言同我们进行沟通,当她想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情感时,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当别人不理解她所说的话时,她便会歇斯底里地尖叫、发脾气,以此束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2.交往障碍。

郑XX小朋友同许多孤独症儿童一样,缺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她对许多人的态度是冷漠的,见到父母也是面无表情。因为她没有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当她和别人接触时,时常会感到束手无策,久而久之便失去了与人交往的意愿。也许只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她才不会感到紧张和压抑。

3.语言沟通障碍。

郑XX由于言语障碍不能象正常人那样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只能通过触觉、嗅觉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及真实感受,她用手指戳人、用鼻子闻衣物都是想亲近别人的表现。

4.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郑XX睡觉时只盖从

小到大盖的一床被子,如得不到满足则尖叫、哭闹,并无法入睡。上幼儿园或出行旅游都要带上小被子。她手里只有拿了小棉被才愿意出门,上幼儿园。这说明她强烈的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郑XX小朋友刚入园的一些表现引起带班老师的注意,但家长矢口否认孩子的怪异行为,不愿和老师多谈幼儿在家的表现情况。经过老师耐心的多次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这才引起家长的重视,并带幼儿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但目前广西区内没有较正规的儿童孤独症医疗检验手段,但根据郑XX的临床特征表现,可确定为儿童孤独症。

(四)制定方案,提出解决策略

1.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导致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教师家长确认幼儿是孤独症后,平时就仔细观察儿童情绪行为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对周围环境及对儿童本身的影响并做好详细记录,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其原因和目的,以便及时处理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变教育训练方法。如果是身体不舒服,老师及时请医生检查治疗;如果是因为固执刻板行为受到限制而引起,教师则适当调整处理固执刻、板行为的方法;根据具体的原因,家长和教师对郑XX小朋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2.感觉统合训练法。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导者根据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和动作发展的状况,以游戏的形式让儿童在活动中做符合他们需要的游戏活动,并在儿童感到困难时,用“我们一起做”、“试试看”、“你能行”等语言或行动鼓励儿童,逐步克服平常教育训练中的因儿童能力不足、训练形式枯燥等等原因而带给儿童的困难,能逐步培养起儿童的兴趣,让儿童感到快乐,进一步有效地化解儿童因做不到而产生的焦虑和紧张,并逐步协助儿童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和自然的情绪。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教师常常挤一部分时间和郑XX一起做感觉统合训练。但感觉统合训练之初对情绪行为等会有急速的、显著的改善效果,在后来的训练中效果逐渐缓慢。因此,还需要配合使用其它的方法,以进一步矫正和稳定情绪。

3.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着眼点在于信念、知觉等内部思想的改变上。它试图通过帮助儿童摆脱消极的观念,转而接受更积极的思想,从而保持身心健康、改变行为。它仍然遵循教育和学习的原理,吸收了行为矫正技术,对儿童进行指导训练。它强调改正不适当的认知形态及想法是矫正情绪困扰或心理疾病的关键。它是行为矫正的深入发展。在和郑XX的交谈过程中,对她喜欢玩大小便的行为,我们反复的给予她教育指正,让她理解这种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让她有纠正的意识,从而达到改正的目的。

4.抓住契机法。

据观察发现,孤独症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个智力活跃期,表现出对某种事物和活动的特殊兴趣和爱好,这是对其进行语言训练的最佳时期。例如:郑XX有一段时间非常喜欢荷各种颜色鲜艳的夹子。拿到夹子她总喜欢翻来覆去的观察,爱不释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班抓住时机,利用夹子与她沟通交流,促进她的语言发展。我教她边指边说出夹子的颜色,个数,她很乐意学而且轻松地学会了,又如:郑XX小朋友喜欢唱歌,并对老师教的歌曲比别的小朋友学得快,每当听完她的演唱时我都会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她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趁她高兴时请他说出歌曲名字,她都能对答如流。可见,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下,

孤独症儿童也有交流的兴致,善于发现并抓住这样的时机随机地选择语言内容对其进行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孤独症儿童交往的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论

通过上述方法,经过一年的个别指导,郑XX的情绪得到了基本的稳定。她和带班以及班上的几位同学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她现在能够主动地在大人的提示下同别人打招呼,跟大家进行简单地交流,学会了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前那种歇斯底里的尖叫声也日渐减少。看到郑在这一年里所取得的进步,作为老师,我感到十分欣慰,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对这群特殊的弱势群体,家长要正视孩子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主动的去矫正,教师要多一双慧眼,多一份关爱,多一点求知的态度,为孩子的教育指出正确的方向。

孤独症儿童情绪问题处理及策略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及其处理策略 [发布日期:2008-3-6 16:04:18]浏览人数:535 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孤独症儿童在思维、人际关系、语言沟通等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这些往往都会导致哭叫、跳闹、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情绪行为的产生。情绪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对儿童的教育训练和儿童日常生活以及日常生活技能的习得,而且可能会危及儿童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是一切教育训练活动的基础。本文将从分析情绪行为的原因入手来探讨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处理。 关键词:孤独症情绪行为处理策略 情绪是指个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强烈的、具有情境性的情感反应。对于在思维、人际关系、语言沟通、智力等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的孤独症儿童来说,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哭叫、跳闹、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情绪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到对儿童的教育训练和儿童习得日常生活技能,而且可能危及儿童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是一切教育训练活动的基础。 一、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的原因分析。 第一,引人注意。

语言迟滞、沟通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主要特征之一,于是就会产生许多问题行为,其中最严重、最明显的就是情绪行为。他们企图借助于情绪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抒解其内心压力或达到某种目的。 第二,固执行为受到限制或改变。 孤独症儿童适应能力低、缺乏想象力、活动大多无新意。80%以上的儿童拒绝环境改变,其行为多固执、刻板。每当指导者(老师、家长)试图阻止或改变其固执、刻板行为时,立即会引起儿童强烈的情绪反应。 第三,逃避要求。 孤独症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如果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中整天都让他随心所欲,不加任何约束,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极少出现情绪问题。但是,任何人在任何环境中都应该有一定约束和规范。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大多是在指导者对儿童有一定教育训练要求、生活及社会行为规范时发生,而且表现极其强烈。如:乱吼乱叫、哭闹、跑跳甚至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他们企图借此逃避要求。 第四,身体疾病。 据有关资料显示,有的孤独症儿童均有不同程度的脑部机能障碍(如:脑波异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韦芳燕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的心理医生雷奥·凯纳(Leo Ke er)首次将孤独症作为一种诊断分类提出。他报告了11个患有此症的儿童,其共同表现为:从婴儿期开始很少与人交往,极端孤僻,语言发展迟滞,缺乏交际语言,重复简单活动,要求环境中的刺激保持原样,行为刻板,缺乏想象。Ka er将这类患儿命名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我国开始对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特别是对弱视群体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孤独症儿童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及重视。 而在家长们中,有些家长对孩子是孤独症的问题并没有正确的看待,也不知道如何去治疗矫正孤独症幼儿,另一方面,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研究目标 作为一线幼儿教师,了解儿童孤独症的特征,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积极的教育和训练,使孤独症儿童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及交流、交往方面的障碍得到较大的改善,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儿童的认识和情感活动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也为我们了解认识儿童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可探索的途径。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 1、文献资料查阅法。用文献资料查阅法掌握整理有关儿童孤独症的理论和实践资料。 2、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具体表现。 3、访谈法。通过访谈,和家长、教师交流,如实的记录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情况以及家庭学校对幼儿的矫正教育情况。 四、研究的时间、对象 研究时间:10个月(2004.9---2005.7)

研究对象:小班的一名特殊幼儿 五、研究实施阶段 (一)搜集资料,建立档案1.个人情况姓名:郑XX,性别:女,出生年月:2001年3月,入学时间:2004年9月 2.家庭情况父亲:郑XX,私营商人,文化程度:大专。母亲:朱某某,无业。文化程度:中专。因工作繁忙,父亲很少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较少!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是较传统的家庭主妇。两个人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与治疗,注重孩子的发展。 3.表现情况。郑XX小朋友表现情况 能力项目表现情况交往平时沉默寡言,从不主动与他人交往,不和别人目光对视,从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不参加集体活动。玩具不感兴趣。固执要求得到某样东西。 语言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以尖叫的方式对大人提出要求。情绪长时间发呆,或经常性莫名其妙地咬牙切齿,歇斯底里地尖声喊叫,固执。爱好咬袜子、脱裤子,有时甚至会喝自己的尿液;尿盆、对小大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趁大人不注意玩起这些东西。 习惯睡觉时只盖从小到大盖的一床被子,如得不到满足则尖叫、哭闹,并无法入睡。上幼儿园或出行旅游都要带上小被子。 (二)分析原因,确立目标 郑XX小朋友存在着以上的表现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认识理解障碍。郑XX小朋友,理解别人的语言十分困难。当大人向对她提出要求时,她只会做简单的回应,却很少能做出正确的应答。她无法用常人的语言同我们进行沟通,当她想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情感时,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当别人不理解她所说的话时,她便会歇斯底里地尖叫、发脾气,以此束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2.交往障碍。郑XX小朋友同许多孤独症儿童一样,缺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她对许多人的态度是冷漠的,见到父母也是面无表情。因为她没有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当她和别人接触时,时常会感到束手无策,久而久之便失去了与人交往的意愿。也许只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她才不会感到紧张和压抑。3.语言沟通障碍。郑XX由于言语障碍不能象正常人那样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只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与情感问题分析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常常像汹涌跌宕的激流,他们的情感世界又如同没有绿洲的荒漠。面对自闭症儿童情绪、情感的奇异组合,我们怎么办?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因为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对人际关系可能会很敏感,终有一天他们会期待理解和友谊。但是,他们的主观愿望和他们构建友谊的能力之间会产生很大的差距,这就会导致他们在高级情感沟通方面的挫折。如果能及时给予帮助,可以指导他们修正一些行为,减少一些挫折,但是,能否从根本上修补他们的情感动机缺陷,还是未知。能否在与同龄人的情感交往中做到协调互动,心领神会,还是未知。从世界上现有的文献看,孤独症患者摘取人类心灵桂冠上的“情感明珠”,是十分艰难的。 情感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特有障碍之一,我们可以依据心理科学关于情感形成与发展的理论,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情感发展给予教育干预。当然,我们不能期望所有的孤独症孩子都实现相同的目标,但是,无论孩子能力的高低,无论障碍的多少,都是可以进行情感教育的。促进孤独症儿童正常的情感需要出现,并一定程度地学会情感交流,享受到情感交流的乐趣,这是可行的,也是我们情感教育的目标追求。 肉体之上的“高级建筑” 谈情感发育问题,首先应该谈情绪,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情绪是人对环境刺激产生的激越的心理状态和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是社会化、稳定化、复杂化的情绪体验和态度反应。情绪带有情景性,而情感带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心理学家们对情绪的分类具有许多争议,我们将其分为简单情绪和复杂情绪。比如说,愉快、高兴、愤怒、恐惧,这些都属于简单情绪。简单人和动物都会有。像骄傲、自豪、羞愧、内疚、轻蔑、尴尬、懊悔部属杂情绪,复杂情绪则是人类特有的。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发展停留在简单碱谣上,社会化程度很低,缺乏高级的复杂情绪。 一般常人的情绪障碍是指情感活动的变态与失常现象,其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外界足以引起情感反应的刺激麻木不仁,引起情感丧失,对亲人不关心、不体贴,久别重逢甚至生离死别也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呆板、冷漠,内心体验贫乏;另一方面是情绪暴躁,喜怒无常,缺乏同情心。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的许多具体怪异行为源于情感障碍。 情绪的产生是脑神经多种部位的整合活动,主要涉及下丘脑、网状系统和边缘系

浅谈自闭症儿童课堂情绪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自闭症儿童课堂情绪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自闭症儿童在课堂上产生情绪问题的原因 自闭症的课堂情绪问题主要原因表现在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首先是内因,即学生的生理原因。自闭症学生大多伴有语言障碍,他们很难表达基本的生理需要,例如:上厕所和吃饭。他们不会用语言或者手势表达其需求,上厕所往往表现出上课突然冲出教室,想吃饭了就表现为大哭、大叫。其次是外因,自闭症学生的不良情绪问题是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班级有一个学生因某种原因哭闹,其他自闭症学生就会也跟着哭闹,一个影响一个,形成了“羊群效应”,使正常的教育教学无法进行。基于上述表现,往往使教师对他们产生错误的判断,有时候会“冤枉”他们,而学生为了让老师了解自己的真意,则加倍地发泄他们的情绪,使之对他们的教育无法进行,因此找出更多更有效的办法解决此类问题是目前特教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对自闭症学生不良情绪问题的应对策略 1、行为矫正必不可少 个别学生的不良情绪通过不良的行为表现出来,那么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行为矫正。根据以往的教育教学经验,基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惩罚。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惩罚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例如:宋某某,11岁,重度自闭症,上课的时候经常尖叫、躁动,各科教师曾采用很多种方法进行教育。如:从简单的大声制止到通过奖励其他学生冷落他,从拍桌子到告诉家长,始终都没有效果。有一次他过生日,我买了个毛绒玩具打算送给他,可是他看见这个玩具不但没有欢喜反而掉头就跑。后来我从他母亲那了解到,宋某某从小就怕带毛毛的东西。通过这个小细节,我掌握了宋某某的特点,于是,他每次在课堂上产生情绪问题时,我就会让他摸一下毛绒玩具,并告诉他这是在惩罚你上课哭闹、大喊大叫,如果你下次还是这样,还会受到老师这样的方法惩罚。这时宋某某的哭闹情绪有了明显的减弱,经过几次之后,他的情绪问题表现越来越弱,基本能到达可控的状态。所以,掌握每个自闭症学生的个体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惩罚措施并将惩罚和情绪问题建立联系,使之形成条件反射,这时自闭症学生的上课哭闹、尖叫的情绪问题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2)强化。与惩罚相反,无论是正常学生还是自闭症学生都会主动的重复做一些受到奖励的事。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奖品,在其表现好的时候给予奖励。在奖励的同时,必须要告诉学生老师为什么要奖励他,让他以后继续好好表现,

自闭症专题:行为篇(四)情绪行为难题解答

自闭症专题:行为篇(四)情绪行为难题解答 一.恐惧 子平十分害怕动物,远远见到猫只或狗只便会尖叫。 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自闭症学生接收和理解他们的感官世界,可以跟一般人不同。有时他们对无伤害性的事物会产生莫名的恐惧。这些恐惧可能是基于某一次不愉快的经验,而学生却固执地牢记那些事物带来的恐慌。 要帮助他们,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1. 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害怕的是事物的那一方面,例如是害怕茸茸的狗毛,抑或是牠 的吠声。如学生未能指出惊恐的来源,教师可以透过观察尝试进一步了解。教师可与家长联络,尝试找出学生恐惧的原因。 2. 订定一些合理的目标,例如在训练初期,害怕狗只的学生能够在远处见到狗只又 不会产生恐慌便已足够。 3. 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消除这些恐惧,同时亦可逐渐加长学生接触那些事 物的时间。 4. 进行以上步骤时,亦可考虑作出以下各项配合: o 用柔和、平静的声线安慰学生 o 给予一些轻松愉快的体验,例如让学生听轻音乐 o 让学生接触一些会令他有少许恐惧的事物,例如狗的照片、吠声的录音带 o 按学生的能力安排简单的活动以分散注意力,例如哼歌、随 音乐的节拍摇摆、一面跳一面数一至十等 o 慢慢增加接触的时间,直至恐惧消除为止 o 不要忘记每次有少许进步,便给予口头赞赏 o 让学生接触一些会令他有较多恐惧的事物,例如一只真的狗,但却在一个远离的位置。重复以上的步骤,直到恐惧减退为止。 二.情绪起伏 德华不明白为什么在酒楼轮候不同人数的桌子时,别人比自己快轮到,因此大发脾气。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1. 由于他们不善于掌握因果关系,故往往为了无法明白转变的因由而发脾气。 2. 他们未必能够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及诱发情绪的事件。 3. 他们未必能够像一般人实时了解其它人的感受。 4. 他们往往没有怎样处理自己情绪的概念。 要帮助他们,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1. 把转变预先告诉自闭症学生。

孤独症儿童自伤行为特点及干预

孤独症儿童自伤行为特点及干预 摘要 孤独症又叫自闭症或全面性发育障碍。这种发育障碍的成因,至今学术界不能对其做出准确和科学的解释。但是,根据已知的研究,学术界对孤独症有一个基本共识:孤独症是因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而引起的广泛性、发展性障碍。这种疾病呈现出许多有别于其他精神病、发展障碍的特征。除此之外,孤独症儿童还表现为心智年龄的低龄化,致使他们在自控力、耐挫力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障碍。更主要的方面,孤独症儿童在语言、认知、行为和社会交往这几大方面可能会同时出现和交叉出现严重的问题。 目前,由于孤独症的病因无法明确,因此无法做到对症下药,所以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只能进行干预,以减轻症状。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自伤行为特点;干预

ABSTRACT Autism is also known as autism or generalized developmental disorder.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has yet to make an accurate and scientific explanation for the causes of autism. However, there is a consensus in academia that autism is a generalized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 caused by developmental disturbances in the brain and nervous system. This disease presents many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mental disorders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Not only that, autistic children also show mental age of younger age, resulting in their self-control, frustr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emergence of varying degrees of obstacles. What's more, there are serious problems in language, cognition, behavior and social interaction. At present, due to the reasons for autism can not be clear, and therefore can not be the right remedy, so the treatment of autistic children can only intervene, in order to alleviate symptoms. Key words:Children with autism; self injurious behavior; intervention

自闭症真相(完整版)

伊健莉 现在有一种趋势,儿童出现某种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时,人们不再有耐心去思考孩子的个性差异或教育生态环境,而是直接把这些问题推给医疗,所以围绕孩子大脑和意识的疾病越来越多。 活泼亢奋的得了多动症,内向孤僻的得了自闭症,迟迟不说话的得了语迟症,说话太多是威廉姆斯综合症,不好好吃饭是进食障碍症,吃得太多是嗜食症,动作不协调是感觉统合失调症,经常说脏话的得了秽语综合症,霸道或懦弱的孩子有社交障碍症,不敢和生人说话是选择性缄默症,上网太多的患了网瘾,玩具不离手则是患了恋物癖……疾病的名单会很长,几乎儿童成长中所有的情况——只要它不被成年人满意——最后都会进入医疗,成为一种需要医生和治疗干涉的病症。 尤其“多动症”和“自闭症”,因其事关儿童整体行为状态,涉及点多,目前成为最大的两支流行病。 关于“多动症”,我已在另一本书中探讨过这个问题。这几年以来,“多动症”在中国媒体上的宣传越来越少,在人们的概念中逐渐淡化。我相信它的生命周期本该这样,虚假的东西没有生命力。很多儿童不必因为淘气或注意力不集中而轻易被扣上“多动症”的帽子。他们虽然有缺点,却没有病。这一简单概念的确立,对他们的人生影响深远。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们能逃过“有病”的厄运,“多动症”之后,取而代之的是“自闭症”。此病的宣传、阐释、诊断及治疗等等,与“多动症”如出一辙,但较之“多动症”,更加来势汹汹。虽进入中国时间不长,但其宣传声势之大,发病率上升之快,发病人数之多,病人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没有谁会否认“自闭症”这样一种先天缺陷存在的可能。因为人类的任何器官都可能存在先天缺陷,大脑也不例外。除了像唐氏综合症等这样有明确基因缺陷的先天残疾;智力正常但语言功能低下,交流功能障碍的情况肯定也有。但不管什么先天缺陷,发生率都不会高到离谱。如果说某种先天疾病突然莫名其妙地成为大面积爆发的流行病,那一定是某种外部原因促成的。 一、“自闭症”宣传中的水分及其悖论 当下,尽管不同渠道公布的“自闭症”发病率五花八门,相差甚远,总体调调是越来越高,某些媒体甚至陈述为“暴发式增长”,比癌症、艾滋病、糖尿病患者的总人数还多——这就是说,如果你在生活中见到过一个癌症或糖尿病患者,就应该见过一个以上自闭症患者——敢这样报道的媒体当然不会进行这样的对比分析,它要抓眼球,就不需要深入和理性。所以在白血病发病率大约是十万分之二、三的情况下,某些媒体和某些相关机构完全无视常识,把“自闭症”的发病率炒到1%,甚至更高。同时强调患儿越来越多,多到自闭症康复机构不够用了,政府和公众应该给予支持,多建康复机构……新闻学中最重要的一条铁律是“真实”,但在“自闭症”宣传中,处处可见道听途说。 事实是迄今为止,我国尚没有权威的儿童自闭症流行病学数据报告,没有任何人、任何机构对此有过大规模调研和统计。所以尽管是如此吓人的高发病率,却几乎看不到权威机构或权威学者站出来说话。 美国电影《雨人》,中国大陆电影《海洋天堂》和台湾纪录片《遥远星球的孩子》是目前中国公众了解自闭症的主要来源,几年来,甚至媒体宣传也一直在用这几部电影说事。社会心理学有一条原理:一切煽动性的宣传,瞄准情绪比瞄准理性效果好得多。而电影是煽情最好的载体,剧本可以随意编写,镜头可以任意取舍和切割。影片把“自闭症”患者描绘为一群宛如被上帝特别圈点过的异类,他们天生孤僻冷漠,不擅交流,却在某方面有极高的天才,社会交往能力低下,使别人不理解他们,常令他们不知所措,生活艰难。从2008年开始,每年的4月2号是“国际自闭症日”,到了这一天,很多人,尤其演艺界的一些名星会大声呼吁关爱自闭症患者,这当然是出于人们的善良和博爱。但如果你问他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的心理医生雷奥·凯纳(Leo Ke er)首次将孤独症作为一种诊断分类提出。他报告了11个患有此症的儿童,其共同表现为:从婴儿期开始很少与人交往,极端孤僻,语言发展迟滞,缺乏交际语言,重复简单活动,要求环境中的刺激保持原样,行为刻板,缺乏想象。Ka er将这类患儿命名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我国开始对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特别是对弱视群体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孤独症儿童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及重视。 而在家长们中,有些家长对孩子是孤独症的问题并没有正确的看待,也不知道如何去治疗矫正孤独症幼儿,另一方面,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研究目标 作为一线幼儿教师,了解儿童孤独症的特征,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积极的教育和训练,使孤独症儿童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及交流、交往方面的障碍得到较大的改善,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儿童的认识和情感活动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也为我们了解认识儿童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可探索的途径。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 1、文献资料查阅法。用文献资料查阅法掌握整理有关儿童孤独症的理论和实践资料。 2、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具体表现。 3、访谈法。通过访谈,和家长、教师交流,如实的记录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情况以及家庭学校对幼儿的矫正教育情况。 四、研究的时间、对象 研究时间:10个月(2004.9---2005.7) 研究对象:小班的一名特殊幼儿 五、研究实施阶段 (一)搜集资料,建立档案 1.个人情况 姓名:郑XX,性别:女,出生年月:2001年3月,入学时间:2004年9月 2.家庭情况 父亲:郑XX,私营商人,文化程度:大专。母亲:朱某某,无业。文化程度:中专。因工作繁忙,父亲很少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较少!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是较传统的家庭主妇。两个人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与治疗,注重孩子的发展。 3.表现情况。 郑XX小朋友表现情况 能力项目 表现情况 交往

自闭症专题:行为篇(四)情绪行为难题解答

自闭症专题:行为篇(四)情绪行为难题解答

自闭症专题:行为篇(四)情绪行为难题解答 一.恐惧 子平十分害怕动物,远远见到猫只或狗只便会尖叫。 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 自闭症学生接收和理解他们的感官世界,可以跟一般人不同。有时他们对无伤害性的事物会产生莫名的恐惧。这些恐惧可能是基于某一次不愉快的经验,而学生却固执地牢记那些事物带来的恐慌。 要帮助他们,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1. 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害怕的是事物的那一方面,例如是害怕茸茸的狗毛,抑或是牠 的吠声。如学生未能指出惊恐的来源,教师可以透过观察尝试进一步了解。教师可与家长联络,尝试找出学生恐惧的原因。 2. 订定一些合理的目标,例如在训练初期,害怕狗只的学生能够在远处见到狗只又 不会产生恐慌便已足够。 3. 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消除这些恐惧,同时亦可逐渐加长学生接触那些事 物的时间。 4. 进行以上步骤时,亦可考虑作出以下各项配合: o 用柔和、平静的声线安慰学生 o 给予一些轻松愉快的体验,例如让学生听轻音乐 o 让学生接触一些会令他有少许恐惧的事物,例如狗的照片、吠声的录音带 o 按学生的能力安排简单的活动以分散注意力,例如哼歌、随音乐的节拍摇 摆、一面跳一面数一至十等 o 慢慢增加接触的时间,直至恐惧消除为止 o 不要忘记每次有少许进步,便给予口头赞赏 o 让学生接触一些会令他有较多恐惧的事物,例如一只真的狗,但却在一个远 离的位置。重复以上的步骤,直到恐惧减退为止。 二.情绪起伏 德华不明白为什么在酒楼轮候不同人数的桌子时,别人比自己快轮到,因此大发脾气。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1. 由于他们不善于掌握因果关系,故往往为了无法明白转变的因由而发脾气。 2. 他们未必能够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及诱发情绪的事件。 3. 他们未必能够像一般人实时了解其它人的感受。 4. 他们往往没有怎样处理自己情绪的概念。 要帮助他们,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1. 把转变预先告诉自闭症学生。

自闭症儿童情绪与行为的干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111577281.html, 自闭症儿童情绪与行为的干预 作者:孔凡生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年第06期 摘要:自闭症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学习和成长,自闭症儿童的自身问题也为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针对此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有学者研发各种改善自闭症儿童情绪与行为的干预技术和方法,本文阐述了较为常用的几种干预方法。 关键词:自闭症;应用行为分析;音乐;箱庭疗法;干预儿童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神经性行为综合征,其特征有:社会性互动障碍、言语交流障碍以及狭窄的、重复的刻板行为模式。这类儿童对听觉或视觉的刺激反应异常,对别人的话难以理解;任性、易激惹、有自伤行为;并且言语中常有回声式语言,文法构成不成熟,不会使用反身代词和抽象语言等。自闭症这一名称最早由美国精神病专家Leo Kanner在1943年发表了11个儿童的个案报告中提出,他成为第一个对自闭症进行描述和命名的人。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3岁前即有所表现的社交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缺陷,以及重复的刻板行为。联合国报告显示全球现有自闭症患者3500万人,其中40%是儿童,男女孩发病率为3~4:1,全球每20分钟就有一名自闭症儿童出生。我国的自闭症患者已达到180万人,其中自闭症儿童至少50万人。 一、自闭症儿童情绪和行为表现 自闭症儿童情绪和行为的几点基本表现:①极度的封闭,似乎要把自己和外部世界隔离开来;②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兴趣;③兴趣狭窄,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④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有攻击及自伤行为;⑤以一般的方式与别人交往有困难;⑥狭隘的、重复的、刻板的行为模式,如: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地恐惧或喜好;⑦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鉴于对自闭症儿童情绪与行为的表现及目前自闭症儿童尚不明确的病因,且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证明治愈自闭症,因而寻找适合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方法极为迫切。 二、自闭症儿童情绪和行为干预的常用方法 (一)应用行为分析法。 应用行为分析法(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简称ABA)是一种系统化的策略,其主旨在于分析并改善具有社会意义的、可观察可测量的、有客观规律的人类行为。从ABA的角度来看,自闭症儿童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行为缺陷与行为过胜的一种综合症,但是,通过精心设计的与物质和社会环境的结构化互动,可以改变这种异常行为。 ABA方法包含一套原则,这一原则是从成功率高的、特殊环境里的教育干预中提取出来的。最为重要的是,ABA还包括了数据收集的方法,即不断地对干预的有效性进行评估。ABA的主要原则为:前因——行为——结果之间的依存关系。可以把这一原则理解成为,干

家长情绪对自闭症孩子训练效果的影响

家长情绪对自闭症孩子训练效果的影响 一、训练中家长情绪的作用 在谈到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家长的情绪问题自闭症儿童的障碍,虽然是因为生理上的原因,但在他们的成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自闭症障碍带来很大的交往困难,会使他们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尽可能地减少自闭症儿童心理疾患的可能性,是家长在与孩子交往是不得不承担的任务.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在中国的社会服务尚不发达的今天,家长可能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在训练及日常生活接触中,家长的情绪状态如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情绪是训练的重要工具 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行为训练时,家长的情绪直接关系到训练的效果,因此他可以说是训练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ABA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社会交往的能力,这一目标的最高境界是激发孩子内在的交往欲望,即“愿意”交往。内在欲望的产生源自于对“交往中快乐体验”的追求。正常的人群是如此,自闭症儿童也是如此。只是他们由于有自闭症障碍,使得“交往”对于自闭症儿童成为极困难的活动。行为训练中的强化原则就是为了让孩子体会到,“交往”可以是快乐的。所以在训练中作为教师的家长,必须学会控制并正确使用自己的情绪,才能使训练达到最佳效果。 家长在努力学习行为训练的原则和各项技巧时,往往会忽视了这一点,任由自己的情绪流露在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对情绪控制使用。由于教自闭症儿童是一个艰难行进的过程,家长在担当教师的角色时,一旦遇到困难,容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很难愉快起来,结果使上课的气氛变得紧张,孩子无法体验到什么是“交往的快乐”。即使完成一个课题,训练的目的其实并没有达到。 二、常见的错误情绪 喜怒哀乐本是人之常情,情绪也本无对错之分。但当情绪成为一种工具时,如何使用工具,即如何表现训练者的情绪,就有正确和错误的差别了。根据我们在工作中的体验,家长在训练中的错误情绪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抱怨多于赞美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学前教育系082班程万 【摘要】早在自闭症被认识和命名之前,具备所有自闭症表现特征的儿童和成年人可能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了。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看上去身体都是正常的,他们的外表往往非常漂亮。从人们认识到这些孩子患有自闭症以来,自闭症的康复、治疗就成了教育界、医学界的研究焦点。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还未找到,因此自闭症的真正治愈办法还未研究出来。但是,自闭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却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自闭症;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 自闭症是一种通常起病于3岁以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特征的广泛发展障碍,男孩发病率比女孩高。从19世纪欧美各国记录这种特殊疾病至今,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个谜团,也没有治愈的药物或疗法。只有尽早发现并根据自闭症儿童显著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行为改变等。 自闭症儿童发病早,起病缓慢,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语言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所以,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康复训练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单一的语言训练或者是单一的感觉统合训练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现如今的教育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也应当讲究综合教育。长期的、综合的、有目的的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和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各个方面的提高。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和结构化教学对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综合康复训练,探其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对象 1、个案基本情况: 李亮,男,2003年5月出生。2010年入读某市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中心。医生诊断为中度自闭症,韦氏智力量表测试其智商为59。 2、研究前的行为表现: ①语言方面:语言流畅,语速较快,被叫名字时会回应但是不看对方,偶尔会莫名其妙的笑或是自言自语。 ②认知方面:能从1数到20,若给以引导能数到30,但不会书写;不会写字,能识别自己的名字;模仿能力强;用蜡笔给图画图上颜色的能力较好,上色慢却均匀。 ③情绪行为方面:易发脾气,有时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出现自己掐自己手腕的自伤行为;玩游戏时间长一点就表现出不耐烦,对别人的指令不予理睬;注意力不集中;让其洗毛巾或者餐具时如不命令其停止,他会一直洗下去。 ④生活自理方面:能自己如厕;会简单的自我清理,比如自己用纸巾擦鼻涕、饭后用抹布擦桌子;会系扣子,但是不会拉拉链。 因此,2010年9月到2010年10月我在师兄的帮助下,针对亮亮的情况,在课上及课后进行了两个月的综合康复训练,主要内容为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训练。

自闭症儿童个案报告0001

自闭症儿童个案报告 本次个案评估方法:智力测验(PPVT 图片词汇测验、瑞文图形推理测验),行为观察, 班主任评估和访谈。 背景信息 4岁和6岁左右分别作过一次儿童发展评估鉴定。 6岁的总诊断为 ①发育迟缓:动作发展中度迟缓,发展年龄为 2岁2月;认知发展中度迟缓,发展年 龄为25月;语言发展重度迟缓, 听觉理解发展年龄为 2岁,口语表达发展年龄为 1岁4月; 社会情绪发展迟缓。② 自闭症。③ 癫痫。 小时候接受过行为干预,基本消除了刻板和重复行为。 家庭情况: 家庭成员有父亲、母亲、哥哥和 Y 。家庭环境优越,父亲为台商,收入远大于支出。母 亲负责照看Y ,且由于Y 之前接受过行为训练,具有较高的特教素养,对 Y 规则明确。哥 哥心智正常。家人都很爱 Y ,有一个良好而强大的支持系统。 2心理特征 2.1 智力 使用PPVT 图片词汇测验测量 Y 的语言理解,结果表明其语言智力相当于语言智商为 82的3岁3个月儿童。用瑞文图形推理测验测量其推理能力,结果测验中的所有推理任务 均无法完成。结合行为观察和对其现在的班主任的访谈,可以认为 Y 的智力水平较低。 2.2 认知功能 2.2.1感知觉:Y 对触觉需求大,时常拥抱别人,特别是照看者。对视觉、听觉刺激的感受 性良好,反应敏捷。 2.2.2注意:不能持久停留在同一事物上,即没有耐心,不喜欢一直坐在桌前操作或从事同 一活动,即使是比较吸引她的事情(比如电脑) ,注意过一会儿也会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 但课堂情景比较特殊,Y —般能够较好的遵守课堂纪律, 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随意走动, 换 一个环境则不行。注意较易被外界刺激捕获,而较少主动去注意一些新事物。 2.2.3语言:会说 我”、我要” 棒”、医”等简单的字,可以模仿单音,但不清楚。 Y 能 理解常用的简单指令如 坐下” 过来” 抱抱”,无法听懂长句子(可能是注意难以长时间 集中引起的)。理解一些常用的名词如 汽车”母牛”医生”和一些表心理、愿望、禁 止的词如要”、不许”动词理解不好。也无法进行阅读。 性别:女 年级:4年级 儿童:YYY 年龄:10岁 诊断和干预史: Y 在2岁左右致障,

孤独症孩子青春期常见情绪行为表现及处理建议

孤独症孩子青春期常见情绪行为表现及处理建议孤独症孩子青春期常见情绪行为问题 1.焦虑情绪 2.抑郁 3.冲动伴攻击性 4.自伤、自残 5.性兴奋增高 焦虑情绪 表现为胆小、紧张、忧虑,由于他们的言语表达困难,不能正确地表达内心体验,只能靠观察到孩子的异常表现。 如对周围人及事物过分敏感,好猜疑,做事犹豫不绝,纠缠家里人,不敢一个人呆在房间里,怕黑暗,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坐立不安。 有的孩子拒绝上学,不能提及学校的事,如与同学发生矛盾后,即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吵闹不止,或伴有强迫动作,如反复关门,表现得非常警觉,反复上卫生间小便,实际又没有,发脾气哭闹等等。 有些孩子表现躯体不适:心跳呼吸加快,疲倦,四肢发凉,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食欲明显减少,个别伴有呕吐、腹泻、小便频、每次量少、入睡困难,黑白颠倒,易惊醒,多恶梦,情绪变化无常。 抑郁 表现情绪不稳定,外界环境的稍稍改变,易引起情绪变化无常、低落、回避、退缩、怕困难、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差、兴趣范围减少,

活动明显减少,整天闷闷不乐或不高兴,反应迟钝,与人接触更为减少,接触被动,不愿出门,问话回答极为简单。 有的孩子多卧床,生活懒散,洗漱、进食均表现被动或出现无缘无故的哭泣,社会功能受到影响等等。 冲动伴攻击性 由于它们在青春期的人格尚未发育成熟,加上与人沟通及交往有一定障碍,言语表达落后于同龄儿童,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不考虑对家人或邻居的影响,自控能力较差,生活中的一点点要求不满足,即发大脾气,摔东西,毁坏物品。 如把东西从窗户扔到楼下,根本不考虑会砸伤别人. 有时伴有突如其来的冲动,打人、踢人、揪头发,抓人,掐人,咬人,对亲近他的家人态度凶狠,专门欺负对他溺爱迁就的人。 有时竭尽残暴,把家里养的小动物从楼上扔到楼下,残杀虐待小动物等等。 个别孩子故意把大小、便拉在裤子里或抹在墙上。 有的孩子看见玻璃制品就摔,好像是为了听响,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 有的孩子暴饮暴食. 自伤、自残 由于大多数孩子言语表达困难,他们很难完整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加上周围环境有时不能宽容,或父母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引起孩子的暴躁情绪,从而出现过激行为。如用头撞墙,自己用手搧自

自闭症孩子情绪问题处理方法

自闭症儿童因为在思维、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上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所以当他的要求无法被满足时,就容易导致情绪失控,出现哭闹、蹦跳甚至攻击他人和自我伤害的行为。这些情绪行为不仅严重影响自闭症儿童的日常康复训练,而且还会危及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那么作为家长,要如何在日常家庭训练中,教会孩子如何缓解自己的情绪呢? 把情绪转移到行为结果上 知道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后,家长不必要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恢复孩子情绪上,而是引导他去知道因为他的坏情绪造成了什么后果,再以结果的对错引导孩子往正确的观念上走。比如:“明明拿走了你的布娃娃,你很生气,就哭闹着打了他。妈妈知道你的感受,但是你打人就不对了,明明现在也想打你,以后你们做不成朋友了,这样好吗?”

家长可以给孩子设立一个情绪规范,对适当的情绪发泄予以理解,但一些严重的,比如自我伤害、打人等等,则要及时的加以纠正引导。 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是依据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所发展出来的一些行为改变的技术,其中的许多方法对处理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有着积极作用。 1、动作练习 当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发生时,家长可以要求孩子立即将双手放在头上,从头开始、到肩、到腰、再到腿(坐姿、站姿均可),每个部位停留15-30秒钟。如果孩子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或者数数能力,家长可以叫他数数来计算时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其注意力。如此反复练习,至到情绪稳定为止。 2、忽略、增强练习 当孩子发生扯头发、打头、用头撞墙、咬手、在地上打滚等情绪问题时,如果家长急着哄他或试图抱起他等,他可能会变得更厉害。因此,在没有影响到儿童自身或他人生命及财产安全时,家长可以故意不予理睬,最好在儿童情绪好转前不要正眼看他,他的脾气反而会逐渐停止发作,待到正常情绪出现时,再予以及时增强,从而以增强良好行为来减少该行为的发生。 此外,家长还应在孩子情绪良好时,充分运用表扬、鼓励的方法给予间歇性强化,以增强其良好情绪的出现与保持。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 【摘要】早在自闭症被认识和命名之前,具备所有自闭症表现特征的儿童和成年人可能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了。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看上去身体都是正常的,他们的外表往往非常漂亮。从人们认识到这些孩子患有自闭症以来,自闭症的康复、治疗就成了教育界、医学界的研究焦点。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还未找到,因此自闭症的真正治愈办法还未研究出来。但是,自闭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却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自闭症;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 自闭症是一种通常起病于3岁以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特征的广泛发展障碍,男孩发病率比女孩高。从19世纪欧美各国记录这种特殊疾病至今,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个谜团,也没有治愈的药物或疗法。只有尽早发现并根据自闭症儿童显著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行为改变等。自闭症儿童发病早,起病缓慢,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语言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所以,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康复训练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单一的语言训练或者是单一的感觉统合训练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现如今的教育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也应当讲究综

合教育。长期的、综合的、有目的的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和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各个方面的提高。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和结构化教学对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综合康复训练,探其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对象 1、个案基本情况: 李亮,男,2003年5月出生。医生诊断为中度自闭症,韦氏智力量表测试其智商为59。 2、研究前的行为表现: ①语言方面:语言流畅,语速较快,被叫名字时会回应但是不看对方,偶尔会莫名其妙的笑或是自言自语。 ②认知方面:能从1数到20,若给以引导能数到30,但不会书写;不会写字,能识别自己的名字;模仿能力强;用蜡笔给图画图上颜色的能力较好,上色慢却均匀。 ③情绪行为方面:易发脾气,有时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出现自己掐自己手腕的自伤行为;玩游戏时间长一点就表现出不耐烦,对别人的指令不予理睬;注意力不集中;让其洗毛巾或者餐具时如不命令其停止,他会一直洗下去。 ④生活自理方面:能自己如厕;会简单的自我清理,比如自己用纸巾擦鼻涕、饭后用抹布擦桌子;会系扣子,但是不会拉拉链。因此,

自闭症儿童几种问题行为的处理方法

自闭症儿童几种问题行为的处理方法 行为问题、情绪问题是令很多自闭症孩子家长比较头疼的问题,比如尖叫、发脾气、自残、破坏等行为。对于一些掌握不好技巧的家长来说,盲目干预,只会令孩子的行为越来越严重。那么,遇到类似情况,家长到底该如何做个专业的自闭症疗育师呢? 以下是自闭症孩子常见的几类情绪行为问题处理的几种方法。具体到个人的时候,可能由于个案情况不同,孩子的反应也不一样,所以,家长在应用此方法的时候,要懂得灵活运用,切忌生搬硬套。 一、处理尖叫和发脾气问题 自闭症儿童常常因为没有足够的言语去表达自己的愿望、需求或其他遭遇的感受,大人们也往往揣摩不透孩子所有的想法,及时地去满足他们的愿望或需求,去帮助他们及时地解决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常出现尖叫和发脾气。自闭症老师或者家长能做的就是对孩子的表现特点,做出正确的猜测,用合适的方法处理. 1、因为没有语言可用,来达到他想要的东西 (1) 当孩子为了得到糖果、糕点、冰淇淋或想要(买)感兴趣古怪的东西时,会持续几个小时的尖叫或大声叫喊、跺脚、踢东西、撞头、大发脾气等。 (2) 处理的办法——消退法 a) 在街上或商店等场所里发生时,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尽快地把他从现场拖走(即逃离现场)。 b) 在家里,一旦出现尖叫、发脾气时,只要没有自伤行为,就应当不予理

睬,并坚持到他平静为止。还可以把带到单独的房间(隔离室)内,隔离一段时间,待他停止尖叫、发脾气后,立即给予很多的关心和爱抚或给他表扬和赞许,并给予适当的奖励。记住,不予理睬的终了不给奖励是无用的。在不予理睬到他安静时,需要时间才能起作用,“还需要(训练者)钢铁一般的神经,加上聋子一样的耳朵”,才能获成功。 (3) 当孩子发生尖叫、发脾气时,千万不要想以某种东西来“安抚”孩子,达到平静。其结果,反而让孩子“意识到”,想要得到东西,就要用尖叫、大发脾气来达到。 另外,也不要用拍打、吓唬的办法来阻止。 (4) 当孩子稍大些时,在某种程度上懂得和使用词语时,若发脾气,可能用坚定的声音或态度对他做出反应会有效。即是他可能去听从这些“常规的”控制方法。 2、对某些实际上无害的某种东西或环境产生恐惧或烦恼。 处理办法:尽快弄清原因(可能是失去控制)尽可能迅速地阻止这种反应,在原因弄清后,让孩子离开这种会使他恐惧和脑火的环境,使他感到舒服。离开环境后,若仍尖叫、哭闹不休,可用消退法处理。 3、对生活中往往变得无法忍受的混乱所做出的一种反应。(如某种声响的刺激) 处理办法:仔细的计划、安排有助于避免这种场面的生活环境。如在生活的空间和时间上合理安排,来错开使他产生过敏反应的背景。 4、积极地对儿童进行语言训练,让他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能及时,适当地对事对物做出反应,反馈给大人们。这样大人就可以及时地满足他的需求

儿童自闭症的日常行为及情绪分析

儿童自闭症的日常行为及情绪分析 摘要:目的:对儿童自闭症的日常行为及情绪进行探讨,分析儿童自闭症的情 绪行为的原因并提出处理策略,以便自闭症儿童健康的成长。方法:选取2017 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儿童自闭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日 常行为以及情绪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对60例儿童自闭症患者综合分析后,分 为哭叫、跳闹、自我伤害和攻击他人等情绪行为。哭叫10例(16.67%);跳闹 15例(占25.00%);自我伤害20例(占33.33%);攻击他人15例(占 25.00%)。结论:这些情绪行为不仅严重影响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和日常生活 以及日常生活技能的习得,而且还会危及自闭症儿童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是一切教育训练活动的基础,认真 分析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积极的态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 其情绪行为,是自闭症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儿童自闭症;日常行为;情绪分析。 Daily behavior and emotional analysi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Liu li Harbin children's hospital 15001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aily behaviors and emotion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emotional behavior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propose treatment strategies to facilita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with autism.Methods: 6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ir daily behaviors and emotions we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Results: afte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6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were divided into crying, jumping, self-harm, aggression and other emotional behavior.There were 10 cases of crying (16.67%).15 cases (25.00%) of jumping noise;There were 20 cases (33.33%) of self-injury.There were 15 cases (25.00%) of assault.Conclusion: these emotional behavior not only seriously affect the autistic children education training and the acquisition of daily life and daily life skills, but also endangers children with autism themselves and other people's life safety, therefore,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emotional problems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carefully analyse the causes of autism children's emotional behavior problems, and take a positive attitude an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emotional behavior, is the basic guarantee of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Key words: children with autism;Daily behavior;Emotional analysis. 前言:儿童自闭症,又称为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精神发育障碍导致的、比较严重的儿童疾病。自闭症儿童在思维、社交、语言沟通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这些往往都会导致各种不健康的 情绪行为的产生[1]。情绪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对儿童的教育训练,也会对儿童的日常生活以及 社会性发展产生很大的障碍。本文旨在探讨儿童自闭症的日常行为及情绪,并分析其原因以 及处理策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儿童自闭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 日常行为以及情绪进行综合分析。60例患者中,男性儿童52例,女性儿童8例。年龄在4-9岁之间,平均6.5岁。所有患者均存在一定的情绪行为。 1.2方法 对60例自闭症儿童的日常行为以及情绪进行综合分析,并予以记录。 2.结果 对60例自闭症患者综合分析后,分为哭叫、跳闹、自我伤害和攻击他人等情绪行为。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