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行为理论 第九章

企业行为理论 第九章
企业行为理论 第九章

《企业行为理论》

第九章结语

本书首次出版以来,企业的经济理论以及组织的决策行为研究一直在蓬勃发展。在本章中,我们试图将前面的章节组合成与第一版前后相继的一个发展框架。在本章中,在第一部分,我们将描述构成本书的主要观点,企业行为研究中的关键主题。在第二部分,我们将讨论自1963年以来企业经济分析方面的发展,尤其是那些与理解现实企业组织的实际行为相关的发展。在第三部分,我们将讨论关于组织中决策行为的研究的发展,尤其是那些与企业相关的发展。

9.1 企业行为理论的核心思想

本书的一些部分围绕着下面3个概念展开,这3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独立。第一个概念是有限理性,即在现实中,理性的行为人受到信息和计算能力的限制。由于这种限制性,即使行为人对最优进行明确的计算并且及时得到计算结果,也是成本高昂或是不可能的。在新古典企业理论中,组织将确定、选择、实施最优的备选方案。在行为理论中,组织将以多种方式对决策问题进行简化。它们设定目标并且寻找那些满足目标的备选方案,而并不试图找到想象中的最优的解决办法。组织通过监督目标的实现情况来分配注意力,按照一定的顺序关注目标,而不是同时关注所有的目标。组织的运营程序也遵循拇指规则和标准运营程序。

第二个概念是不完全环境匹配,即行为人运用的规则、形式以及惯例,并不唯一地取决于它们所处环境的要求。在新古典企业理论中,研究者假定竞争将产生具有绝对生存优势的规则和规则形式的普及。因此,组织之间遵循的规则以及规则具体形式的差异起源于它们所处环境的差异,由于某一特定的组织形式(例如,层级制,劳动分工)具有普遍的优势,研究者才假设它们取得了优势地位。与此相反,行为理论强调历史的无效率性,强调环境与组织遵循的规则之间的匹配可能缓慢地演化着或者它们之间具有不确定性,上述情况导致了行为理论强调对组织适应过程加以详细说明的重要性。

第三个概念是未解决的冲突,即假设经济组织中包括多个行为人,这些行为人之间具有雇佣契约未完全解决的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新古典企业理论承认经济参与人具有自利性这一原则,但是,却忽略了企业内部的利益冲突,或者假定预先的契约可以保证雇员按照企业家的利益行事,从而解决企业内部的利益冲突。对此,行为理论做出了不同的假定,即行为人不断地进行谈判和再谈判,以确定组织、次级集团以及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且行为人之间很难达成利益的一致,这种一致也是难以维持的。

在1963年,这些观点都不新颖。经济学家,例如科斯、H.A.西蒙和J.马夏克(J.Marschak)都预期到了这些观点中的一个或多个,许多其他经济学家也很熟悉这些观点。[4]然而,在那个时候,企业理论基本上是——正如在第2章中所描述的——一个有关毫无冲突的、无限理性的,并且是有效适应的理论。组织把规则与环境进行匹配的过程看做是组织实现预期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企业的内部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关系。组织决策理论对于行为的考察对企业理论做出了贡献,主要表现在它指出了上述新古典企业理论概念的局限性,并且为其他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相关的线索。

9.2 企业经济理论的发展(1)

在过去的28年中,企业经济理论的重要部分可以描述为对上述核心思想进行详细探索的历史。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探索是有意识的,也不是说企业的行为理论“改变”了经济思想。经济思想的确沿着本书所描述的思想做出了相应的变化,尽管变化的机制绝不是如此直接。本书本身是逐步重构企业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一重构过程中,特定思想的起源和影响是难以确定的。通过研究的发展和新思想的涌现,研究者更加精确地解释了非正统的概念,把它们融入主流经济思想中,并且将它们进行拓展从而形成了当代微观经济学的核心。

团队理论

如果我们假定企业具有一个一致的偏好函数,就解决了利益冲突问题,但是却不能解决信息问题。企业理论的许多现代观点和信息经济学就采取了这种解决方式。由马夏克和R.拉德纳(R.Radner)提出的团队理论是发展最成功的一种理论。[7]在这一理论中,人们将团队(以及通过对企业的拓展)视为一个组织,在这一组织中,所有的组织参与者拥有共同的利益。在特定信息结构以及支付函数给定的情况下,团队理论考察最优决策规则问题,以及团队内小团体的最优规模问题。团队理论关注的重点是信息问题,以及在共同利益但是有限理性的情况下团队如何运用信息的问题。

例如,马夏克和拉德纳认为:

由于企业可获得的劳动力和机器设备受到了限制,因此,企业就对信息处理支付报酬……将阅读原始报告(相对较好或者相对没有错误)的任务分派给同一个人或者机器或许是不可行的,在这些报告的基础上将计算最优决策的任务分派给同一个人或者机器还是不可行的。因此,引入媒介并且由此造成报告的质量降低或者被曲解就是必然的了。同样,对可获得资源的约束可能也使信息的充分共享受到阻碍。对企业考察的信息和行动的类型而言,一个能够从两个源泉获取信息,并且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最优决策的人(或者机器)可能是不存在的。

因此,团队理论关注组织在人类和组织的有限理性的情况下处理信息的最优方式。该理论的本质在于,在受约束条件下实现最优化。

企业控制理论

团队理论强调企业在有限理性的情况下对最优策略的计算;而企业控制理论则强调企业通过渐进地适应其所处的环境来处理认知限制这一观点。像其他现代企业经济理论一样,控制理论试图把对企业行为科学观测的一些结果看做是企业(例如,有限理性、目标)或者环境条件(例如,不确定性)所固有的特征。通过这

一方式,控制理论试图将企业的描述性理论与规范性理论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随后,控制理论将对企业的其他观测结果与理性行为的规范性要求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将产生连续的贝叶斯(Bayesian)估计。

在控制理论的框架中,通过企业的活动、对活动结果的观测,以及对衍生出后续活动的决策规则的修正这一系列行为,企业的适应行为得以发生。人们假设企业拥有一组控制变量,企业可以改变这些控制变量,并且人们假设,企业可以根据环境状况以及竞争者的行为对绩效施加某种影响。这些控制变量包括一些主要旨在影响收入的变量,例如,价格、营销策略、外部关系等。它们也包括其他的主要旨在影响成本的变量,例如,产量、内部组织结构、劳动政策等。企业试图运用这些控制变量完成两件事:第一,通过增加收入并且降低成本,企业寻求实现某些目标。例如,针对目前的盈利性和销售量等而言的某些目标。企业采取行为(例如,提高价格、增加产量)的目的在于,实现一个目标(例如,一个特定的利润水平、某一市场份额)。第二,企业研究它所处的运营环境的某些情况。企业将分析活动的结果,以便寻求可能有用的未来信息。

获得一系列对行动以及它们的表面结果的观测之后,组织就开始形成一些估计(例如,对需求曲线或者成本曲线的估计)。例如,在许多不同的情况下,如果价格提高但是需求并未下降,那么,企业就可能认为需求曲线是无弹性的。反馈活动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但是,一些最重要的反馈活动来自于惯例性的月度财务报告、生产报告以及销售报告。在一个典型的企业中,对结果和目标进行比较的中心内容是,对实际情况与目标之间的差异进行讨论和分析。这一社会性的、交互式的过程将持续进行,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将逐步修正其关于企业自身以及其所处环境的观点。

9.2 企业经济理论的发展(2)

可观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依赖于多个参数的未知值,企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运行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常无法确切知道参数的真实值。统计学的经典

问题出现了:企业不能确信它已经正确地设定了模型(设定问题);不能确信它已经正确记录了观测的结果(度量问题);不能确信它已经正确估计了模型中的参数(估计问题)。实际上,企业可获得的用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数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并不能满足其需要。此外,企业只拥有有限的处理信息的能力。结果,企业可能接受不正确的估计,也可能接受并非最优的决策规则。然而在许多情况下,普通的适应性学习就能够相当好地满足企业的要求。

如果从控制的角度观察企业,虽然相对目标而言,期望水平可能在不同企业之间随时间不断变化,但是,推动这一过程的目标在企业之间变化并不大。这种目标的共同性并不是该理论的假设,而仅仅是经验观测的一个结果。通常,企业似乎只关注利润、销售量、市场份额、生产率等。它们存在于一个基本上将目标同质化了的规范结构中。该理论并未排除随着时间的变化,企业可能追求新的目标或者抛弃原有的目标,也没有排除目标中利益的冲突。通常的假设是,通过某一种相互作用的预先谈判过程,企业目标得以确立,因此,目标可以被视为外生于企业的适应性过程。该理论集中论述了企业对于来自其经验反馈的适应方式。

交易费用经济学

交易费用经济学与团队理论和控制理论的实质相同,但是,交易费用经济学却出自一个较少受到决策理论影响的传统。交易费用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人物是康芒斯(https://www.360docs.net/doc/3112278754.html,mons)和科斯。康芒斯认为交易是经济学分析的自然基本单位,应该通过对契约的研究来研究交易。科斯将交易费用的节约视为企业存在的一个基本原因(区别于将企业视为市场中对服务的特别购买的观点)。

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许多现代发展应归功于威廉姆森(Williamson)和他的合作者。威廉姆森的研究指出:

交易费用经济学采用契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组织。诸如下面的问题是密切相关的:为什么存在形式如此多样的组织?不同形式的经济组织的主要目的是

什么?哪一种主要目的为人们研究经济组织提供了最好的信息?虽然劳动市场、资本市场、中间产品市场、公司治理、规制以及家庭组织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一个统一的契约理论能够解释所有这些组织形式吗?这种统一的契约理论依赖于——在人类、技术和过程方面——组织的什么核心特征?

交易费用经济学试图将信息约束的思想与利益冲突的思想结合起来,以便产生企业的两阶段理论,在本质上,它是契约理论。与“最大化”相对应,威廉姆森对“契约”做出了两个行为假设。第一个假设是有限理性,即并不是一切事情都具有可知性的概念,有限理性是指决策者在处理信息以及预测未来的能力方面是有限的。第二个假设是机会主义,即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的概念。机会主义是指,如果组织中的参与者能够撒谎、欺骗甚至偷盗,那么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将这样做。

对企业而言,当某些特别有价值的资产或者能力被一小组参与者控制时,而且这些参与者,反过来,只拥有这些企业的少数资产时,机会主义就变得尤其重要。这些联盟成员的资产对企业而言具有高度的专用性,联盟成员对其他企业也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而且能够试图利用这一优势。例如,如果一个企业做出了一项投资决策,这项投资依赖于其他企业控制的一种投入,那么,企业一旦进行该项投资,就面临着其依赖性被其他企业利用的风险。然而,同时,对拥有企业专用性资产的成员而言,联盟也非常重要。因为,联盟也可能试图利用这一优势。目前,在经济学文献中,这种一般情形通常被称为“资产专用性”;在组织学文献中,它通常被称为“资源依赖性”。长久以来,这种一般情形一直是企业的研究者关注的内容,其基本原因主要在于双边垄断的贸易条款的不确定性以及一方被另一方利用的风险。

交易费用分析方法的重点在于,找到某种契约安排,这种契约安排将能够阻止组织中的各方形成单方面的资产专用性(例如,拥有多个顾客的唯一的供应商),随后再利用它为自己谋利的情况的发生。研究者认为,组织形式是解决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造成的决策和控制问题的一种隐含或明确的方法。因此,可以

将特定组织或契约形式在特定情况下的广泛存在解释为人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所形成的结果。

9.2 企业经济理论的发展(3)

企业行为理论(第二版) 作者:理查德·M·西尔特等 2008-09-24 04:24 我们可以根据威廉姆森对一些情形的典型分析来阐述交易费用理论的分析框架,在这些情形下,企业将运用借债的方式融资而不是运用股权的方式融资。我们考虑公司财务问题,一般的观点认为,在资产专用性低的情况下,债权融资是可能的。低的资产专用性意味着企业的资产可以通过市场重新配置,因此,债券持有人预先抽回资金的权利将得到资产的市场价值的保护。与之相对,在资产专用性高的情况下,债券持有人将面临较高的风险。因此,债权融资的成本必须上升以弥补债券持有人面对的风险。同时,来源于更密切的内部监督的收益也在上升。股权融资与对企业更多的管理控制和监管相联系,就成为对这种情形的反应。

交易费用的思想不但在经济学领域而且在组织理论领域中传播,这表明这一分析框架和提供经验检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交易费用理论已经成为现代产业经济学中很大一部分内容的基础,并且它已经进入了法学经济学领域。这一分析框架是富有启发性的。出于困扰大多数经济学理论(也包括我们自己的理论)创立的同样原因,在一定程度上,这一理论也是难以证伪的。与用于预测未来相比,交易费用定义的灵活性可能使这一概念成为解释历史结果的一个更有力的工具。

代理理论

代理理论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实质相同,但是,与对利益冲突的重视程度相比较,代理理论对有限理性赋予了较小的重要性。政治哲学的最古老的问题之一是解释“主人”与“仆人”之间的关系。“主人”控制“仆人”某些行动的权利被赋予了社会合法性,而“仆人”则控制了“主人”的行动所依赖的信息。在1932年,小A.A.伯利(A.A.Berle,Jr.)和米恩斯(Means)引起了人们对企业背景

下这一问题的关注。1941年,J.伯纳姆(J.Burnham)同样引起了人们对该问题的关注。随后,在1951年,W.W.库珀(W.W.Cooper)明确指出了企业的企业家理论的缺陷:

……研究者认为,企业家直接在“无意志力的”生产要素之上进行活动……简而言之,不存在组织,不存在代理关系,这与企业家和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截然不同的。这忽视了典型企业,就其真正的本性而言,组织通过代理关系而运作。

经济学家一直没有充分发展这些思想,直到20世纪70年代,那时A.A.阿尔钦(A.A.Alchian)和H.德姆赛茨(H.Demsetz)以及M.詹森(M.Jensen)和W.麦克林(W.Meckling)的论文标志着人们对这些思想重新产生了兴趣。随着后来的研究者发展这些思想并形成了代理理论,人们对有限理性的关注可能就渐渐淡化了,关注的重点变成了利益冲突问题。当然,正如威廉姆森指出的,与有限理性相比,代理理论的许多部分在本质上更接近于无限理性的传统。[32]研究者认为,企业的信息问题是冲突中的行为人故意的、策略性歪曲的产物,而不是个体和组织的认知或组织性约束中所固有的问题。虽然保持了对介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不对称性的传统定位,但是代理理论已经成为博弈论的一个分支。

在现代经济理论中,委托代理关系的典型例子是公司股东(委托人)与管理者(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这一问题是雇佣契约的一个经典问题。其基本思想是,委托人和代理人自愿地订立监管他们未来关系的相互约束的契约。该理论强调这类契约具有信息问题。这类契约存在目前无法预测的无数的未来不确定性,而且契约参与者中的一方或者另一方可能用无数种方式来控制与契约执行相关的信息。由于契约参与者中的任何一方都可能预测到这些问题,因此,契约必须能够反映这些问题。

当然,在这一论述下,该理论是均衡的。契约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契约参与各方可共同接受的——在信息不完全的复杂程度已知的情况下。在实际中,该理论

是从契约一方的角度进行论述的。“委托人”是公司股东,这是现代经济学文献的一个惯例。因此,研究者将这一问题表述为,所有者对管理者和其他雇员的控制问题——而不是方向相反的问题。从这一角度而言,企业中存在一连串的多级委托代理关系,从股东开始,经过董事会和高层管理者,直到较低层级的雇员。

9.2 企业经济理论的发展(4)

这一链条中的所有参与者都拥有某些判断力和职责,这些判断力和职责以他们的委托人并不完全知道的方式存在着。在这种情形下,委托人监督代理人行为的成本可能很高。每一个代理人都有误导委托人的可能性,而且超出契约明确规定的权利之外,代理人会寻求实现自身的利益。该理论假设,委托人和代理人都相互意识到另一方弄虚作假和偷懒的可能性,而且他们试图找到一个可相互接受的契约,同时试图寻求一个激励系统,这一激励系统将诱使代理人为获取自身利益而代表委托人尽最大的努力。

通过强调内部利益冲突的特征,交易费用经济学以及代理理论提出了企业理论的新观点。通过强调契约以及内部治理问题,它们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古典企业理论的问题。最初的研究者使用企业理论是为了解释企业价格和产量决策问题。而交易费用经济学以及代理理论则关注一系列更为广泛的问题。代理理论促使研究者对激励补偿计划进行更加精细的研究,而交易费用经济学则为考察公司治理以及组织结构问题提供了一个经济分析框架。许多研究人员对解释经济组织为何采取它们目前的形式这一问题感兴趣,这两个理论都为这一问题提出了有意义的预测。

进化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企业的经济理论一直没有对组织形式和环境需求之间的不完全匹配问题给予充分的关注。研究者一般倾向于假设竞争促使现实的经济活动达到唯一的均衡状态。因此,研究者标准的分析风格是,将结果解释为一个

适当设定的联合最优化问题的隐含的均衡解决方式。通过假设不同的环境条件(例如,不同的成本结构),研究者解释了不同的组织形式和现实活动。研究者把组织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过程的研究,局限于一些企业的选择动力和学习等一般性问题。与早期的研究成果一样,经济思想的这些特征也是现代企业理论(例如,交易费用分析、代理理论)的典型特征。大部分关于比较组织形式的管理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也具有这一特征。

然而,近来出现了一些例外。一方面,企业博弈论的研究者已经认识到大量博弈会产生多重均衡的结果,而且认识到确定某些条件的确具有一定的困难,在这些条件下,将出现一个均衡状态而不是另一个均衡状态。同时,研究经济学中的学习行为以及进化行为的人员已经试图更加精确地确定历史依赖性变化的条件和产生的结果。

后一种方法的一个例子是R.R.纳尔逊(R.R.Nelson)和S.G.温特

(S.G.Winter)提出的进化理论。与强调差别生存是不断变化的企业数量的主要基础的理论家一起,他们强调企业是根据对环境的适应性而择优存在的。但是他们不但明确否认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一个主要动机,而且否认了确定均衡状态是企业理论的最终目标这一观点。他们吸收了企业行为理论中的两个关键观点。第一个是组织发展、稳定而且遵循惯例的思想。惯例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变化,但是,在短期内,它们作为知识和经验的载体而发挥作用。第二个是搜寻的观点。在纳尔逊和温特的论述中,组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原有的解决方法无法发挥作用时,为了搜寻新的解决方法,组织将发生变化。组织的搜寻活动遵循惯例,而且在这方面,组织的搜寻活动与企业中的其他活动相同,但是,搜寻活动的结果将受到随机因素的影响。

搜寻活动产生的不同结果导致了企业生存和发展速度的差别。这些差别反过来影响着企业在行业中的活动分布以及相互作用。与大多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比,搜寻行为导致变化的思想使纳尔逊和温特的理论表现出更多的拉马克主义(Lamarckian)的特征,而表现出更少的达尔文主义(Darwinian)的特征。他们认

为:

搜寻行为和择优活动是进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的、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提供择优反馈的同一价格也影响着搜寻行为的方向。通过搜寻和择优的联合行为,企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进化着,随着每一时期行业的状况而进化着,而且这一时期行业的状况将产生随后时期行业状况的萌芽。

强调组织形式赖以形成的历史路径的观点可以在经济理论的其他研究中找到回应。近期对路径依赖理论的研究不但涉及对一项技术的特定历史发展路径的仔细研究,而且涉及对混沌状态的非线性动态系统的一般性研究。其典型特征是怀疑通过外部环境属性来预测一项社会制度(例如企业)属性的可能性。

9.2 企业经济理论的发展(5)

组织决策的行为研究的发展

如我们已经看到的,经济学的主要研究,一直致力于在一个丰富的却相对传统的经济理论的框架中,论述有限理性以及未解决的冲突。先前思想的理论性综合与一项持续存在的研究传统同时发生。这一研究传统就是,当组织做出决策时,研究者应当观测它们的真实行为。1963年以来,人们研究组织中决策的产生问题主要围绕着4个相互联系的视角展开。

第1个视角认为,决策产生于有意识的、重要的行动。通过考察与不确定性、模糊性、风险承担以及冲突问题相联系的发展,人们对这一视角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该视角尤其关注组织目标的未知性质以及不稳定的、不一致的外生偏好的隐含意义。

第2个视角认为,决策不是由因果逻辑所促成的,而是由组织规则、角色以及惯例的结构的适当运用逻辑所促进。通过考察行为规则,通过战略选择、经验

以及择优发生进化的方式,人们扩展了规则和遵循规则的有关研究,尤其扩展到组织共同进化以及外部环境产生多重次优均衡的方式。

第3个视角认为,组织决策受到决策制定的生态互动特征的重要影响。这个生态系统中发生的事依赖于模仿系统、时间顺序以及网络中行为人、事件以及需求的组合方式。

第4个视角认为,决策结果是人为的,不是用来解释决策制定的决定因素。通过对解释方式的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这一视角得到了例证。如果我们不是依据组织与产量、价格、内部资源配置的联系,而是根据它们与意义和符号系统的联系,就可以更好地解释组织和组织决策过程。

在多数情况下,这些处理方式拓展了企业行为理论的主要论点而不是与之相矛盾,但是,这些拓展是有重要意义的。结果,甚至当微观理论已经与早期的行为理论的重要元素达成一致时,企业的行为理论与经济理论之间仍然相互保持了一个很大的距离。

9.3 决策——有意的、作为结果而出现的行为(1)

企业行为理论(第二版) 作者:理查德·M·西尔特等 2008-09-24 04:25 事实上,所有的现代经济学和大部分其他社会科学,以及以它们为基础的应用领域都包含着这样一种思想:人类行为是人类选择的结果。标准的选择理论认为,决策是建立在备选方案的知识以及一致的偏好排序结果的基础上的,有意的、作为结果而出现的行为。

模糊的偏好

理性选择理论假定了对未来情况的两个猜想:对当前行为的未来结果的猜想以及就这些结果而言的未来偏好的猜想。主流的理性选择理论假设这两个猜想都不太可能是精确的。实际的决策情形常常使每一个猜想看起来都存在问题。

第一个猜想——关于当前行为的不确定的未来结果的猜想——长久以来已经引起决策理论和选择理论研究者的关注。即使决策是按照与决策理论相一致的方式做出的——也就是说,即使人们可以估计备选行为结果并有意采取理性行为——人类的选择仍然存在信息以及计算的约束。人们考察的备选方案数量有限,可获得的信息的数量以及准确性也都是有限的。

这些思想已经有力地体现在企业的行为理论中,在此,我们没有必要进一步详细论述。在这一传统之内,选择理论高度强调了企业的搜寻问题和关注问题,而且这些研究——与人们对不完全信息以及信息和交易费用问题的研究一起——已经使近年来大部分的选择理论变成有关信息和关注问题的理论,也就是说,使选择理论变成了第一猜想的理论。

研究者对第二个猜想——关于企业当前行为结果的不确定未来偏好的猜想——的研究比较少,当然如果有的话,也意味着更大的困难。偏好,像它们在标准的选择理论中表现出的那样,是稳定的、一致的,而且是外生的。偏好的上述每一个特征似乎都与研究者得到的个体和组织决策的观测结果不一致,这造成人们对偏好研究的困难。预测未来的偏好通常很困难,偏好就是以这样一种方式随着时间而改变。偏好是不一致的,而且,虽然人们根据偏好选择自己的行为,但是人们的行为、经历以及所带来的后果通常也影响着人们的偏好。

研究者主要从两个方向对偏好行为进行了研究。第一个方向是对理性选择公理约束条件的试验性研究,这些约束条件是描述个体行为的标志。这些研究表明,实际偏好与标准理论的一致性假设之间存在相当大的、持续的偏离。第二个方向是对实际组织中偏好发展情况的研究。这些研究提供了很多证据和理由,使研究者有可能建立有关外生偏好的理论。

风险承担

由于风险承担在理性选择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近年来,风险承担成为决策研究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在古典选择理论中,人们明显地把风险偏好看做效用函数隐含的决策制定者或者组织的一个确定的特性。按照这一传统,人们把一些个体或者组织描述为风险规避型,把另一些描述为风险偏爱型。人们对风险承担的经验研究表明,这些个体或者组织性差异是存在的,但是与环境因素相比,它们只解释了风险承担变化的更小的部分。个体或者组织对高方差备选方案的偏好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财富的变化而变化。

对决策制定情况进行经验研究的人员发现,个体或者组织的下述风险承担行为是很普遍的:

第一,影响个体或者组织生存的威胁因素可能(不一致地)影响风险承担水平。一方面,研究者观测到不断增加的对生存的威胁将导致个体或者组织承担越来越大的风险,个体或者组织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试图摆脱这些威胁。另一方面,人们也认为风险将导致刚性,即风险规避的极端形式。

第二,超过个体或者组织当前期望水平的资源可能影响风险承担水平。在组织松懈足够的地方,组织松懈可能导致个体或者组织放松控制,导致它们降低对失败的恐惧,导致它们从事创新制度化,以及导致它们增加试探性活动,并因此导致个体或者组织承担更高水平的风险。在组织松懈有限(或者为负)的地方,个体或者组织将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在已知生产技术和程序的情况下,个体或者组织将努力提高生产率,这将造成个体或者组织承担相对较低的风险水平。

第三,个体或者组织的渴望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差距的大小可能影响风险承担水平。只要风险承担者距离它们的目标较近而没有达到目标,它们就可能是风险偏爱型的。当它们达到目标之后,它们可能就是风险规避型的。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9.3 决策——有意的、作为结果而出现的行为(2)

第四,风险承担者似乎对是否将承担风险的资源解释为“他们的资源”这一做法比较敏感。与持有了一段较长时间的资源相比,新资源将带来更大的风险。经理们似乎更倾向于运用组织的资源而不是自己的资源去承担风险。

第五,风险承担水平受到控制幻觉的影响。成功的风险承担者似乎接受了一些信念的某种组合。这些信念包括:他们的特殊能力促成了他们以往成功的信念、上天将帮助他们的信念,以及他们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

这些现象已经成为个体和组织的风险偏好模型以及竞争条件下风险承担者模型的基础。这些现象解释了个体和组织可能的潜在行为机制,但是没有解释个体和组织风险承担最优水平如何确定这一问题。

理性参与者之间的冲突

在标准的选择理论中,人们把目标之间的冲突作为评估取舍的和在不同物品之间确立边际替代率的问题。人们认为个体能够运用一个非特定的机制比较各个备选方案的价值,借助于这一机制,人们能够解释个体内部的程序。借助一个显性的或者隐含的价格系统,人们能够解释个体之间的程序。例如,在古典组织理论中,人们假设,市场(尤其是劳动市场、资本市场以及产品市场)把相互冲突的需求转化为价格。通过这一假设,人们把单个企业转化为单个个体。根据这种观点,人们认为,企业家才能是一种特性,企业家将他们的目标施加于组织,代价则是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支付给资本的租金,以及提供给顾客的产品特征。

人们认为,这一过程将造成一系列契约,借助于这些契约,组织把决策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通过同意追求其他个体的偏好,或者通过从其他个体那里获得这一协定,每个个体通过谈判达成最有可能的条款。在第二个阶段,个体执行契约。当然,个体以精密复杂的形式把契约设计出来,以促使在第一个阶段谈判达成的条款在第二个阶段能够自我实施。如我们在上文见到的,这种两阶段观点具有古典管理理论、现代代理理论以及博弈论关于经济行为的研究的一些特征。

本书提出的决策制定的政治联盟理论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认为参与者之间存在目标冲突。然而在对于政治联盟的分析中,我们较少地分析、发现或者设计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合伙人之间的契约,我们分析的重点更多地放在各政党之间的冲突不一定得以解决的情况下,解释决策得以发生的政治程序。在一个有意的理性分析框架中,人们通常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些过程。

只要决策涉及理性行为,我们观测到的决策过程似乎就在每一层次上以及在每一点上都充满了组织的策略行为和政治策略。战略行为人的计谋造成了策略的一个复杂组合。在这一冲突系统中,联盟成员将面对跨时间的不明确协定、非正式而松散的谅解以及预期。因此,决策通常强调组织间的信任和忠诚以及这种信任所带来的力量。同时人们还普遍认为组织间的信任和忠诚是难以发现并维持的。对组织的现代研究以及对理性行为人之间重复互动和迭代计算关系的现代博弈论研究已经成为理性谈判理论的中心内容。

决策——基于规则的行为

迄今为止,在我们所描述的理论中,决策是指作为结果而出现的组织有意识的理性行为。这种行为是组织在信息限制和冲突的约束下做出的,企业理论的发展也是以这个概念为基础展开的。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有限理性理论也是理性决策理论,这里的理性决策是由具有一致性偏好的组织做出的。同样,研究组织决策中的冲突的理论也是理性决策理论。这些理论加入了多重主体的复杂

性,每个主体都是理性的,都追求自利的目标,这些主体的行为相互限制或者相互促进。

这些描述理性的、预期性的、计算性的和因果性的行动理论低估了另一种替代性决策逻辑的普遍性和明智性,这种替代性逻辑是恰当、义务、认同、责任和规则。在我们所观测到的决策行为中,很多决策行为反映了这样一种惯例:人们在做他们相信别人希望他们去做的事情。在一个组织中,这样的行为是由标准的操作程序、职业标准、风俗习惯和制度结构所规定的。和单个的个体一样,组织中的决定经常需要遵循一些“恰当的”准则。恰当这个术语与责任、法律、认同和角色有关,而与预期性的、引致性的选择无关。

9.3 决策——有意的、作为结果而出现的行为(3)

企业行为理论(第二版) 作者:理查德·M·西尔特等 2008-09-24 04:25 恰当的逻辑和因果性的逻辑是不同的。在这种逻辑下,决策者不是依据各种方案的因果来进行选择,而是会提出下列问题:(1)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

(2)我是一种什么样的人?(3)像我这样的人处在这样的情形下做什么事才是合适的?按照常规含义,这种遵循规则的行为既不是有意的也不是作为结果出现的。这种行为不是源于人们的逐利行为,也不是源于人们对当前决策所产生的未来影响的计算。相反,它源于这样一种行为:针对不断变化的(并且通常是模棱两可的)情形而相应调整不断变化的(并且通常是模棱两可的)、状态依存的规则。

我们可以将遵循规则视为是一种契约,这一契约是一种隐性协议。它规定,如果行为人受到恰当的对待,行为人也会以恰当的行动作为回报。这种契约观点使得博弈论学者们有兴趣将风俗和制度解释为一种元博弈(meta game)协议。从某种程度上说,的确存在这种隐性的“契约”,但是,它们演化成规则以及它们的恰当性通常并不是有意识参与显性契约行为的一个例子。它是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包括对事物性质的理解,对自我意识的理解以及对恰当行为的印象的理解。所有这些理解随着时间的推进而逐渐演化,并最终成为组织结构的一部分。规则的存在和持续,以及它们独立于个体观点差异的这种特性,导致了社会和组织能

够稳定并且有条不紊地运转。

由于规则是随着时间逐渐发展的,因此,规则可以看作是对先前经验和分析所产生的信息的储存。结果,人们对组织决策的研究引出了有关规则变化和演进路径的研究,也引出了关于规则遵循的长期明智性的问题,以及进一步的有关文化、历史和群体生物学的一些经典难题。人们通常考虑以下3个主要的规则演进路径:第一,我们可以将规则和角色视为是理性的参与者策略性地选择和谈判的结果。也就是说,规则创建的过程可以被看作是组织在前文所述的广泛的理性行动框架内进行的深思熟虑的算计过程。第二,我们可以认为,组织或者社会从经验中学习,依据来自环境的回馈逐渐修正行为规则。第三,我们可以将规则的混合体视为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由在一组不变的规则中进行选择的过程引起的。在根据经验学习的情况下,选择是依赖于历史的,但是机制不相同。单个的规则是不变的,但是,通过有差别地保留和扩展,规则的总体随着时间不断地在发生变化。

决策规则具有策略性的、学习性的以及选择性的基础,研究者有时用该思想来为决策者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这一假设提供理论支持。论点很简单:对稀缺性资源的竞争使得能够产生事实上最优决策的规则存活下来。因此,该论点认为,我们可以假设存活下来的规则是最优的(不管它们的表面特征如何)。尽管这种论述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大多数对适应模型进行精确研究的学者都认为,策略性选择、学习行为以及优胜劣汰都不能够可靠地保证在任何时点下产生的规则都是最优的。

一般而言,规则的明智性依赖于变化的速度、一致性以及试验行动之间相当微妙的协调。就规则是策略性选择而言,我们期望观测到组织将做出组织形式以及程序与环境状况相匹配的有意识的努力。但是,在匹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尤其是当环境在不断变化或者环境的影响没有在组织内均匀分布的时候。同样,经验性学习经常是适应性理性的。也就是说,它允许组织为它们可能面临的许多情况去发现好的甚至是最优的规则。但是,来自经验的学习会产生意外情况。学

习可能是盲目的,它可能导致局部最优而远非整体最优。如果组织目标可以迅速适应经验,好的结果就可能被组织认为是失败的,而坏的结果却可能被组织认为是成功的。如果相对于组织能力的发展而言,组织可以很快地学到技术策略的话,组织就可能会采用在现有能力水平上的最优技术,而不是在次优的技术水平上对经验进行足够的投资。然而,实际上,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组织会发现原来的次优技术是在更强的能力下的占优技术。这种异常现象经常发生,而且是很重要的。

决策的生态结构

有关组织决策中秩序的古典思想涉及两个相关概念。第一个概念是,事件和活动可以根据手段和目的、原因和结果的顺序联系起来。因此,因果的相关性将确定问题与其解决办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决策者的参与情况。第二个概念将组织解释为层级结构,其中较高的层级控制较低的层级,政策控制执行。

9.3 决策——有意的、作为结果而出现的行为(4)

企业行为理论(第二版) 作者:理查德·M·西尔特等 2008-09-24 04:26 然而,建立在这种秩序概念基础上的描述似乎低估了实际决策中的紊乱性和复杂性。现实中经常出现下列现象。许多事情是同时发生的;技术在不断变化并且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理解;联盟、偏好以及感知在不断变化;问题、解决方案、机会、思想、人物以及结果混合在一起,使人们难以确定地对其加以说明和清楚地揭示其内在联系;组织某部分的行为似乎与其他部分的行为只存在松散的联系;解决方案与问题之间似乎只存在不多的联系;政策没有被执行;决策者似乎有时参与决策有时又不参与决策。

正如我们发现人们重新对博弈论感兴趣那样,当代组织学者总是强调组织复杂的生态特征造成组织中的事件产生的方式。现代企业通常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这一系统由嵌入在巨大而复杂的行业或市场中的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它们产生的结果更多的原因在于它们作为系统的特征,而不是在于个体行为人的易于确定的利益或意图。此外,企业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运作。由于内部变化和外部环境

作用会导致企业行为改变,通过与企业(以及其他企业)的相互作用,环境自身也同时发生变化。变化的结果并不是由单个企业内部的决策过程产生的,而是由相互影响的组织以及组织的构成部分形成的复杂网络产生的。当然,生态交互作用的观点在策略行动、学习、选择以及扩散的理论中得到了体现。在近期关于网络以及注意力嵌入的研究中,生态交互作用的观点都是以相对纯粹的形式出现的。

网络

我们研究组织所得出的最早结论之一就是它是一种层级结构,而组织经常是作为层级化程度较小的关系网络而存在的。最近,对组织中决策制定的研究涉及了这种异常现象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研究组织的学者(尤其是女性学者)提出了质疑:为何层级结构这种观点能够在持久未被证实的情况下持续存在。他们普遍认为问题的答案是,层级结构的观点与围绕着统治和服从关系的人类秩序的世界观(主要是男性的世界观)相符合,这种世界观倾向于产生一种真实的和假想的层级结构,以便为界定统治和服从提供便利。

同时,研究组织网络的学者试图提出更有力的工具,以便分析复杂的扩散和决策系统的网络结构。这些技术将社会计量图表的传统技术与计算机的现代计算能力以及复杂结构的相关理论结合起来。这些技术已经补充了某些早期的观测结论,即标准的组织结构图在描述组织方面是不充分的并且是误导性的,但是迄今为止,这些技术仍然没有提供一个能让人们普遍接受的可供选择的关于网络结构基础的概念。然而它们却表明,将组织决策简单地理性化是不太可能的。决策产生于结构内部相对复杂的多重相互作用。

研究者可以在行为、程序、规则以及形式在组织之间扩散的方式中发现网络影响组织决策的一个明显的例子。我们可以认为,决策像流行时尚或麻疹一样在组织之间传播,或者是一种对制度压力的反应。决策者之间相互模仿。模仿是普通的组织适应行为的共同特征。例如,如果我们想解释企业采纳会计惯例的行为,通常我们将考察标准会计程序在企业中传播的方式。我们将观测到,单个会计人

企业对外投资的管理规范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治理制度 200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投资治理,规范公司投资行为,提高资金运作效率,保证资金运营的安全性、收益性,依据国家有关财经法规规定,并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总部、各子公司及各分公司的投资行为。 第三条本制度所指的投资,包括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两部分。对外投资指将货币资金以及经资产评估后的房屋、机器、设备、物资等实物,以及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

权等无形资产作价出资,进行各种形式的投资活动;对内投资指利用自有资金或从银行借款进行差不多建设、技术更新改造以及购买、建筑大型机器、设备等投资活动。 第四条投资的目的 1、有效地利用闲置资金或其他资产,进行适度的资本扩张,以猎取较好的收益,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2、改善装备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扩大经营规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条投资的原则 1、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必须符合公司的进展战略; 3、必须符合效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原则; 3、必须规模适度,量力而行,不能阻碍自身主营业务的进展; 4、必须选好合作伙伴,多方比较,充分论证,洞悉投资背景。 第二章对外投资 第六条对外投资按投资期限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1、短期投资一般包括购买股票、企业债券、金融债券或国

库券以及特种国债等。 2、长期投资一般包括:(1)出资与公司外部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成立合资或合作制法人实体;(2)与境外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开办合资、合作项目;(3)以参股的形式参与其他法人实体的生产经营。 3、公司所有对外投资的项目,均由总公司分管经理、总经理批准或由总公司总经理提请总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批准,各控股子公司、分公司无对外投资权,但享有投资建议权。 第七条投资业务的职务分离 1、投资打算编制人员与审批人员分离。 2、负责证券购入与出售的业务人员与会计记录人员分离。 3、证券保管人员与会计记录人员分离。 4、参与投资交易活动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有价证券的盘点工作。 5、负责利息或股利计算及会计记录的人员应同支付利息或股利的人员分离,并尽可能由独立的金融机构代理支付。 第一节对外投资——短期投资

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管理学派介绍 创始人:梅奥 代表人物:马斯洛,梅奥,赫茨伯格 产生时间:20世纪40年代末 主要内容:行为科学学派以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及人类学等学科为基础理论,强调用观察和实践的方法去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和控制,探求行为与需要、动机、目标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人的行为规律,以提高对组织成员行为的预见性和有效控制,试图为管理者提供领导和激励组织成员的有效方法。产生背景:二十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世界经济陷入了空前的大危机,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的古典管理理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却激起了工人、特别是工会的反抗,使得欧美等国的统治阶级感到单纯用科学管理等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能有效地控制工人,不能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的目的,管理学者们不得不注重在微观层面上研究除硬件外造成企业效率下降的影响因素。行为科学理论和学派因此出现。 基础理论:行为科学理论虽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 1、对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的研究。包括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和归因理论等。 2、与管理方式有关的“人性”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雷戈提出的“X—Y理论”,围绕“人的本性”来论述人类行为规律及其对管理的影响;美国行为科学家克里斯·啊吉里斯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加以发展,提出了“不成熟—成熟理论”。阿吉里斯认为,在人的个性发展方面,如同婴儿成长为成人一样,也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连续发展过程,最后发展成为健康的个性。 3、有效的领导方式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三大类,即领导性格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 4、有关组织团体行为的研究。团体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组成,并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团体可分为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也可划分为松散团体、合作团体和集体等。团体行为理论主要研究团体发展动向的各种因

企业投资管理制度

XXX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管理制度 二〇一八年一月

xx投资有限公司 投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治理.规范公司的投资行为,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防范投资风险,促进公司及投资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公司章程》,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投资,是指运用公司所管理的资产对外进行的股权投资及其他类型的投资行为。 第三条投资管理制度体系是指公司为了防范和化解风险,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和有效开展,在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组织机制、管理办法、操作程序与控制措施而形成的系统。投资管理制度体系包括本制度、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中有关投资管理的内容及公司关于投资管理的规章制度。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参与投资管理业务相关的部门和人员。 第五条公司投资管理业务采用集中领导、科学决策、分级管理、及时反馈的投资管理模式。

第二章投资管理制度的目标和原则 第六条投资管理制度的总体目标: (一)保证公司运作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规则,形成守法经营、规范运作的经营思想和经营风格。 (二)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益,确保经营业务的稳健运行和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公司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第七条公司投资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健全性原则。投资管理须覆盖公司投资相关的各部门和各级岗位,并渗透到投资业务的全过程,涵盖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经营环节。 (二)有效性原则。通过科学的内控手段和方法,建立合理适用的投资决策流程,并适时调整和不断完善,维护投资决策的有效执行。 (三)成本效益原则。公司运用科学化的经营管理方法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以合理的投资管理成本实现最大的投资产出。 第三章投资范围 第八条投资主要分为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两部分,对内、对外投资合称“投资项目”。“对内投资”主要是指公司为扩大现有的生产规模或调整产业结构、进行技改扩建、研

公司投资管理人员行为守则(新)

公司投资管理人员行为守则 为进一步提高公司投资管理人员的合规意识,规范公司的投资和交易行为,防范利益冲突和道德风险,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本公司以中国证监会的相关指导意见为基础,参照国内外规范私募基金运作的基本模式和惯例,特此制定《公司投资管理人员行为守则》,望公司相关人员遵照执行。 1.本《行为守则》中的投资管理人员,是指下列在公司负责投资、研究、交易的人员以及实际履行相应职责的人员: (一)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 (二)公司分管投资、研究、交易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 (三)基金经理、交易员; (四)公司规定的其他人员。 2.公司建立内部防火墙制度,在管理帐户与自营帐户之间设置隔离,并由不同的基金经理进行操作管理,避免利益冲突。 3.每一管理帐户根据契约的规定及产品特点设立操作的规避名单,并加以严格遵守。 4.新任基金经理在上岗前须接受《公司投资决策及风险控制管理条例》和《公司投资管理人员行为守则》等一系列公司规章制度的学习培训。 5.同一基金经理在操作管理多个帐户时,必须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视同仁,不可偏向,严禁在不同帐户之间进行利益输送,同

时在操作中要避免相同风格的帐户在同时段内收益相差过大。 6.基金经理和交易员不得在本人名下的帐户内买卖股票。 7. 公司对投资管理人员实行守信承诺制度和定期申报制度,即投资管理人员承诺严格遵守《公司投资管理人员行为守则》中的相关条款并签署承诺书,公司在每年度末,将公司一年内操作品种中涉及流通市值小于25亿或流通市值在所有A股股票中排名后50%的股票(短线操作品种除外),由风险控制总监列出名单,并提供给相关人员核对,各相关人员如发现本人或本人实际控制帐户内的股票交易品种与该名单有相重叠之处,需将该股票买卖交易清单交公司风险控制总监审核备案。 8. 公司优先鼓励员工及家属认购公司发行的各类产品,并将提供费用及其他政策方面的优惠,公司倡导员工进行长期投资,购买基金,ETF产品,沪深300指数股及流通市值超过25亿和流通市值在所有A股股票中排名前50%的大盘蓝筹股。 9.基金经理及交易员在交易过程中应严格禁止反向交易,交叉交易,对敲等可能导致不公平交易和利益输送的异常交易行为,并由风险控制总监负责日常监控。 10.结合恒生资产管理系统,风险控制总监可在必要时在交易系统上设置交易限制。 11.风险控制总监须定期审核管理帐户与自营帐户的持仓情况和交易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基金经理进行沟通。 12. 公司投资管理人员所投资股票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的,需及

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概述 行为科学是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新学科,一门综合性科学,并且发展成国外管理研究的主要学派之一。是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律学、教育学、精神病学及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的行为的边缘学科。它研究人的行为产生、发展和相互转化的规律,以便预测人的行为和控制人的行为。 目前行为科学已在管理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它的成功改变了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行为科学把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改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由原来对“规章制度”的研究发展到对人的行为的研究;由原来的专制型管理向民主型管理过渡。 现行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问题: 1、人性假设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其中各个时期、管理者对管理对象的认识可以分为六种基本类型: 工具人假设;假设的核心是认为人的本性自私、懒惰,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管理模式,是以完成任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它把人当成“机器人”、“工具人”,认为人只有在完成任务时才具有意义和价值 经济人假设;假设的基本观点,此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私利。雇员和雇主的活动目的都被设定得极为单纯和明确,即经济上充分利己社会人假设;此假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假设认为人是复杂社会系统的成员,他不仅追求经济方面的满足,而且作为人,还需要友谊、安定和归属感。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激励人们的“士气”比单纯的经济刺激更为重要。 自我实现人假设;假设的基本观点,自我实现指的是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才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意复杂人假设;根据"复杂人"的假设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即:应变理论。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管理方式要由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来决定。 决策人假设。,每个人都是自主决策的行为主体,而决策本身并非“不可分解的基本单位”,而应“视为由前提推出结论的过程”。决策前提包括价值要素和事实要素。其二,决策前提的引入既与决策者本身的素质有关,也与决策者所处的环境有关,其三,组织并不代替个人作决策,但是组织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事实前提和价值前提以影响个人决策。 2、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的核心内容,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 具体而言,从 需要要层次理论、把人类纷繁复杂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行为改造理论、重点研究激励的目的(即改造、修正行为)。1.强化理论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2.挫折理论是关于个人的目标行为受到阻碍后,如何解决问题并调动积极性的激励理论。 过程分析理论,以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为重点,着重研究管理的职能和组织结构。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职权和职责;3.纪律;4.命令的统一;5.指导的统一;6.个别利益服从总体利益;7.报酬;8.集中;9.等级系列;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创新意识;

企业投资决策方法比较分析

企业投资决策方法比较分析 作者:刘小平地址:湖南湘潭 摘要: 鉴于时下学子和学者们对企业投资方法各抒已见,本人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企业投资决策方法阐述下自已的见解:希望对各位读者有用。 一、企业投资决策的基本理论; 二、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 三、分析各种企业投资决策方法的利弊; 四、世界经济环境变化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五、实际投资决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六、优化企业投资决策的思路和措施; 七、当前形式下投资决策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投资决策、满意度、环境因素、人定胜天、度、内部扩大、回原(创新)、专域。 正文 一、企业投资决策方法的形成与基本理论 因为发现、需要、发展、义务和责任而产生的投资者需付出一定数量的资产或权益才能达到目的的行为统称为投资;投不投,怎么投即是投资决策;决定投资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即是投资决策方法;好的投资决策方法能使企业或投资者有清醒的认识,从而决定不投以往回损失;决定投以获取更多的权属和利益。其关键在于使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断(这种方法就是投资决策方法)。

企业的投资决策是每个企业在创办、发展状大及转型期间所经常面临的问题;一般分为老板或总裁决策(如:重大投资项目或投资方向)和管理层决策(如:在运营过程中与相关企业之间物权采买等)两种;前者关系到公司的长期发展与远期利益;后者关系到公司短期获利与稳定。企业投资决策是决策者或管理者根据公司现状和外部环境对企业远景发展或短期利益所做出的一种资产、资金的付出行为。此决策一旦做出并付诸实施;直接关系到投资成败和利益补偿;重大投资决策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兴衰;“投资有风险……”。这是所有投资者时常谨记的一句话;所以,投资决策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 也是网友和学者学子们人云亦云的方法,也做了很多专业的论断和阐述;大致是这样分的(虽然作者不完全赞同):下面用通俗的方法加以介绍下。 1、传统投资决策方法 a)投资收益法 主要是预策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是否产生收益;产生的收益是否大于企业在非投资情况下(如企业把钱存入银行)的利益;企业往往从会计报表上查看资产(尤期是流动资产中的现金、银行存款及营业收入等数据分析)得出是否可期续性投资或加大力度投资等决策(如一般的商业和生产型企业)。 b)投资回收期法 投资回收期是每个投资者以资金回笼为关键而进行的一种投资决策;投资者在考虑企业或部门的自身承载能力,预策投资行为是否能在设定时间范围内回笼并能产生收益而决策是否投资(如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 c)净现值法(NPV)

行为医学行为医学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行为医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科学研究发现目前人类()的疾病均与自身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密切相关。( ) A.46.7% B.56.7% C.66.7% D.76.7% 2、关于行为医学,不合适的叙述是()( ) A.多学科交叉学科 B.行为科学的分支学科 C.行为疾病学科 D.医学的分支学科 3、对行为医学的合适描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关注与健康、疾病相关的行为 B.研究人类行为的发生、进化和发展 C.研究正常和异常行为的特征以及预防和矫正异常行为 D.以上都是 4、行为医学的理论与技术可以在以下部门工作中得到应用()( ) A.医院 B.康复与预防机构 C.心理门诊 D.以上都是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5、行为医学与医学心理学的关系,不正确的描述是()() A.心理活动是人的内在行为,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就是行为 B.没有心理活动就不会有行为 C.行为是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D.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机制,行为医学重点研究行为与健康 6、行为医学与社会医学的关系,不正确的描述是()() A.社会医学是把社会因素抽象出来,对它与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 B.社会医学不重视行为的影响 C.行为医学也重视社会因素的作用 D.行为医学是把社会因素作为影响个体行为或群体行为的因素来看 7、金代医家张子和治疗“卫德新之妻”一案中是()() A.我国古代“气功疗法”的典型资料记载 B.我国古代“行为疗法”的典型资料记载 C.我国古代“催眠疗法”的典型资料记载 D.我国古代“认知疗法”的典型资料记载 8、20世纪初树起“心理学-人的行为的科学”这面旗帜的心理学家是()() A.Freud B.Watson C.Wundt D.Pavlov 9、行为科学的正式名称是在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一次跨学科会议上由()提出。() A.社会学家 B.生物学家 C.社会学家和生物学家共同 D.心理学家

企业集团控制子公司投资行为的理性思考-最新范文

企业集团控制子公司投资行为的理性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企业集团取得了一系列的改革成果。然而,当前许多企业集团内部还没有理顺明确的产权关系和内部控制权,尤其是那些靠非经济因素和非市场行为等强行组建成的企业集团,从而使国企改革和发展中的资本市场面临许多尴尬的局面,造成了一系列治理上的难题。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就是由于对子公司(包括子企业,下同)资产运行机制缺乏必要的约束,导致子公司滥用投资职权,严重地损害了集团公司的利益,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地区某集团公司为例,参考其他企业集团存在的问题,在现有法律制度下对如何控制子公司投资行为的问题做些探讨,并提出若干对策。 二、问题的分析 1.”多级法人”的存在是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具体地说有以下几方面: (1)效益良好的孙公司没有向子公司分配股权收益或者分配比例非常少。有9家孙公司由于市场需求大、产品科技含量高,2001年市场销售额平均比上年增长了29%,税后利润达5500万元。然而,2001年的股权收益只有705万元。 (2)子公司对外股权投资情况因地域不同而产生了明显不同的经济效益。在121家孙企业中,企业经营场所在本地的有56家,2001年

有利润的有15家,破产的0家,撤消和注销的16家,停业的25家;企业经营场所在外地的有65家,2001年有利润的有6家,破产的3家,停业的20家,处于亏损状态的36家。 (3)子公司对经营效益不好的孙公司资产处理持消极态度。45家停业公司中,只有5家通过撤销或破产解决了资产债务问题。其中18家自停业以来就一直搁置着,原先还有价值的设备、原料都因久拖不办而失去了价值,时间拖延最长的已达6年,最短的也有1年多。 2.子公司为孙公司和其它公司的乱担保行为严重,使相当部分子公司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在统计中的34家子公司中,没有对外担保的债务只有3家,有过担保行为但债务已经不存在的有5家,其余26家累积对外担保债务已达7567万元,超过全部注册资本(6500万元)。还债相当困难,已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究其原因,有两个因素值得注意:一是企业负责人以权谋私,为与企业毫不相关的债务作担保;二是我国公司法规定的漏洞导致无法约束这种严重危及企业生存行为的出现。我国《公司法》第60条第3款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但没有限制董事、经理为其他公司及其法人股东作担保,也没有限制公司本身的担保行为能力。另外,我国《新的担保法司法解释》还在第27条作出如下规定:”保证人对债务人的注册资金提供保证的,债务人的实际投资与注册资金不符,或者抽逃转移注册资金的,保证人在注册资金不足或者抽逃转移注册资金的范围内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这种现象在实践中也是普遍存在

行为科学组织思想

SEM的行为科学理论对管理思想的发展/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特点/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作 用[whymeet]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特点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把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知识导入管理领域,开创了管理领域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学派。https://www.360docs.net/doc/3112278754.html,/whymeet_whymeet/ 特点如下: 提出了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肯定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 行为科学理论对管理思想的发展 1、突出人的因素和对人的研究。 行为科学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要求。行为科学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力资源为首要资源, 高度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倡以人道主义的态度对待工人,通过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者工作生活的质量,培训劳动者的生产技能, 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劳动效率。这些思想有利于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2、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成果形成了完善的学科体系。 行为科学积极吸收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科学知识,应用社会调查、观察测验、典型试验、案例研究等科学方法对人的行为, 特别是职工在生产中的行为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学说和方法,并在企业中实际应用,收到了相当的效果。 许多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从行为的特点、行为的环境、行为的过程以及行为的原因等多种的角度开展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使行为科学成为现代西方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 3、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这种非正式组织对工人起着两种作用: 保护工人免受内部成员疏忽所造成的损失,如生产过多以致提高生产定额,或生产过少引起管理当局的不满,并加重同伴的负担;保护工人免受非正式组织以外的管理人员干涉所形成的损失,如降低工资率或提高生产定额。 梅奥等人认为,不管承认与否,非正式组织都是存在的。它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而且会通过影响工人的工作态度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目标的达成,因此管理人员应该正视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利用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的活动和目标服务。 4、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以提高管理水平。 行为科学理论是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行为医学试题

行为医学试题 1.科学研究发现目前人类()的疾病均与自身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密切相关 A、46.7% B、56.7% C、66.7% D、76.7% 2.关于行为医学,不合适的叙述是() A、多学科交叉学科 B、行为科学的分支学科 C、行为疾病学科 D、医学的分支学科 3.对行为医学的合适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关注与健康、疾病相关的行为 B、研究人类行为的发生、进化和发展 C、研究正常和异常行为的特征以及预防和矫正异常行为 D、以上都是 4.行为医学的理论与技术可以在以下部门工作中得到应用() A、医院 B、康复与预防机构 C、心理门诊 D、以上都是 5.行为医学与医学心理学的关系,不正确的描述是() A、心理活动是人的内在行为,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就是行为 B、没有心理活动就不会有行为 C、行为是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D、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机制,行为医学重点研究行为与健康 6.行为医学与社会医学的关系,不正确的描述是() A、社会医学是把社会因素抽象出来,对它与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 B、社会医学不重视行为的影响 C、行为医学也重视社会因素的作用 D、行为医学是把社会因素作为影响个体行为或群体行为的因素来看 7.金代医家张子和治疗“卫德新之妻”一案中是() A、我国古代“气功疗法”的典型资料记载 B、我国古代“行为疗法”的典型资料记载 C、我国古代“催眠疗法”的典型资料记载 D、我国古代“认知疗法”的典型资料记载 8.20世纪初树起“心理学-人的行为的科学”这面旗帜的心理学家是() A、Freud S B、Watson JB C、Wundt W D、Pavlov I 9.行为科学的正式名称是在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一次跨学科会议上由()提出 A、社会学家 B、生物学家 C、社会学家和生物学家共同 D、心理学家 10.1967年提出“行为医学”一词的是() A、Freud S B、Birk L C、Wundt W D、Pavlov I 11.在耶鲁大学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行为医学大会是在()年 A、1967 B、1970 C、1977 D、1987 12.我国行为医学的萌生可以从()年开始算起 A、1977 B、1979 C、1981 D、1987 13.我国首届行为医学学术会议于()年在天津召开 A、1987 B、1990 C、1991 D、1999 14.行为医学研究涉及的重要理论有() A、行为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以上都是 (三)多选题 1.关于行为医学的意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掌握了有关行为改变的原因,就有可能实现对行为的控制,进而促进人的健康 B、行为医学从人的内在心理活动入手,力图通过改变行为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C、行为医学的出现,补充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不足,丰富和完善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 D、行为医学有助于预防、临床等领域的工作者根据人类行为规律开展行为互动,使人们建立和巩固良好的健康行为 E、心理学、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学习掌握行为医学的知识和技术,有助于更好地培养整体的医学观、健康观

现金持有动机与公司投资行为分析

现金持有动机与公司投资行为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近年来,国外和中国的公司普遍出现大量持有现金的现象,在不同的现金持有动机下,现金持有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现有关于现金持有动机及其对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论不一。在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未来研究的重点是:将现金持有动机、公司投资行为和公司治理诸因素结合研究,探寻改善经理人行为的有效措施,促使经理人和股东利益趋于一致。 关键词:现金持有动机;现金持有量;投资行为 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企业出现大量持有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现象。而浏览中国上市公司的年报,我们也会发现它们同样持有大量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现金持有虽然能满足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应付紧急情况的需要,也有利于抓住转瞬即逝的投资机会,然而,大量持有现金也会带来机会成本,同

时也可能引发由于经理人代理成本所造成的投资不足问题。因此,公司持有现金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公司的投资行为的影响将会成为现金持有研究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公司现金持有动机分析 (一)交易成本动机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并且在非完全市场里,任何资产之间的交换都是有成本的,也就是说公司在向外部筹集资金时是需要付出一定成本的。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所有公司均有可能陷入资金短缺的危机,为了避免在进行外部资本市场融资、变现资产、消减投资及减少股利或者债务重组时承受高昂的融资成本,公司处于交易动机的考虑有必要持有一定量的现金以备不时之需。Myers和Majluf认为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部融资成本,公司的最优选择是持有一定数额的现金满足投资性需求。以免失去有利投资机会。Opleretal 发展了交易成本模型,得出类似的结论:外部融资的交易成本、资产出售的融资成本、投资机会等的增长会使公司现金短缺的可能性增大,从而促使公司增加

对行为科学的评价与思考

对行为科学的认识与评价 行为科学理论已在管理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它的出现改变了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行为科学把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改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由原来对“规章制度”的研究发展到对人的行为的研究;由原来的专制型管理向民主型管理过渡。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弊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至30年代初梅奥的霍桑实验,该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工人的工作动机和行为并不仅仅为金钱收入等物质利益所驱使,他们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有社会性的需要。梅奥因之建立了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的前提也称为人际关系学。 行为科学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已经公认的行为科学的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等等。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管理学中所讲的行为科学专指狭义的行为科学。即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一门科学。 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是生产力和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管理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行为科学理论产生的原因:1、人是社会的主体,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以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并实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是行为科学产生的条件之一。2、大生产的企业环境:工人力量增强,活动范围和规模增大,需要的劳动环境不仅不满足生存,更迫切的是需要合乎人情。 现代行为科学研究管理问题,它提出要关心人,尊重人的管理原则,它的基本论点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激动人的动机就应首先满足他的合理需要,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决定行为。要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人的需要十分重要。诸如需求层次理论,成就激励理论,人性四分法论,双因素理论及期望理论等。 心理学在行为科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首先,人的行为既指意识与行为相互统一的、有意识的行为,也指心理、意识本身。人的心理、意识在活动、行动或行为中形成,又调节人的活动、行动或行为。这正是现代心理学所研究的重要领域。其次,在基础理论方面,心理学从认知、学习、思维、动机、需要、心理发展及个性等方面为行为科学提供了大量的线索和启发。最后,心理学还在应用方面如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及其他许多联系实际的心理学分支,不断地丰富与发展行为科学。实际上它们已是行为科学门类中的重要成员。 行为科学管理的特点:1、把人的因素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重视职工多种需要的满足;2、综合利用多学科的成果,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人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及改进行为的办法;3、重视组织的整体性和整体发展,把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4、重视组织内部的信息流通和反馈,用沟通代替指挥监督,注重参与式管理和职工的自我管理;5、重视内部管理,忽视市场需求、

企业行为理论 第九章

《企业行为理论》 第九章结语 本书首次出版以来,企业的经济理论以及组织的决策行为研究一直在蓬勃发展。在本章中,我们试图将前面的章节组合成与第一版前后相继的一个发展框架。在本章中,在第一部分,我们将描述构成本书的主要观点,企业行为研究中的关键主题。在第二部分,我们将讨论自1963年以来企业经济分析方面的发展,尤其是那些与理解现实企业组织的实际行为相关的发展。在第三部分,我们将讨论关于组织中决策行为的研究的发展,尤其是那些与企业相关的发展。 9.1 企业行为理论的核心思想 本书的一些部分围绕着下面3个概念展开,这3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独立。第一个概念是有限理性,即在现实中,理性的行为人受到信息和计算能力的限制。由于这种限制性,即使行为人对最优进行明确的计算并且及时得到计算结果,也是成本高昂或是不可能的。在新古典企业理论中,组织将确定、选择、实施最优的备选方案。在行为理论中,组织将以多种方式对决策问题进行简化。它们设定目标并且寻找那些满足目标的备选方案,而并不试图找到想象中的最优的解决办法。组织通过监督目标的实现情况来分配注意力,按照一定的顺序关注目标,而不是同时关注所有的目标。组织的运营程序也遵循拇指规则和标准运营程序。 第二个概念是不完全环境匹配,即行为人运用的规则、形式以及惯例,并不唯一地取决于它们所处环境的要求。在新古典企业理论中,研究者假定竞争将产生具有绝对生存优势的规则和规则形式的普及。因此,组织之间遵循的规则以及规则具体形式的差异起源于它们所处环境的差异,由于某一特定的组织形式(例如,层级制,劳动分工)具有普遍的优势,研究者才假设它们取得了优势地位。与此相反,行为理论强调历史的无效率性,强调环境与组织遵循的规则之间的匹配可能缓慢地演化着或者它们之间具有不确定性,上述情况导致了行为理论强调对组织适应过程加以详细说明的重要性。

企业投资的意义、分类、原则

幻灯片1 第二篇资金投放 投资管理是公司理财的重要内容之一。投资决策的好坏会给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造成一系列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企业怎样以市场为基础,进行科学的投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本篇主要就投资管理的基本理论、现金流量分析、确定型投资决策、风险投资决策以及证券投资决策等有关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幻灯片2 第三章投资管理概述 投资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投资决策的好坏会给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一系列不可低估的影响,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能否把筹集到的资金投放到收益高、回收快、风险小的项目上去,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本章主要对投资的意义、分类、基本原则、投资程序以及投资决策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作简要的介绍。幻灯片3 第一节企业投资的意义、分类原则 一、企业投资的意义 二、投资的企业投资的分类 三、企业投资原则 幻灯片4 一、企业投资的意义 企业筹资的目的是为了投资,各种资金的最有效组合从而使企业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是企业投资管理所追求的财务目标。在财务管理学上,企业投资通常是指企业投入一定量的资金,从事某项经营活动,以期望在未来时期获取收益或达到其他经营目的的一种经济行为。而投资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投资是指企业全部资金的运用,即企业全部资产的占有,既包括投放在固定资产等方面的长期投资,又包括投资在流动资产等方面的短期投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能否把筹集到的资金投放到收益大,风险小的项目上去,即能否进行有效的投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幻灯片5 (一)投资是企业创造财富,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必要前提。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需要有充分丰富的物质基础,有效的企业投资活动在为其自身创造财富同时,也为社会创造财富,从而满足整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幻灯片6 (二)投资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 投资对企业而言,不仅是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也是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要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及时对所使用的机器设备进行更新,对产品和生产工艺进行改革,不断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等等;要实现扩大再生产,就必须新建、扩大厂房,增添机器设备,增加职工人数,提高人员素质等。企业只有通过一系列成功的投资活动,才能增强企业实力、广开财源,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幻灯片7 (三)投资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前提。

行为医学模拟试题

附录: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一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行为医学—— 2.行为动力定型—— 3.挫折-攻击理论—— 4.主动疾病行为—— 5.心理行为评估—— 二、单选题(从A、B、C、D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选项填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些不能遵循“一种基因、一种障碍(OGOD)”理论() A、单胺氧化酶基因的突变与冲动性暴力有关 B、阅读障碍则与15 号或6号染色体上的位点有关 C、亨廷顿舞蹈病 D、幼时受到虐待且携带编码低水平MAOA 基因型的儿童的反社会行为几乎 是幼时受虐待但携带编码高水平MAOA 基因型的儿童的两倍 2. 在健康信念理论模型中,个体认为不健康行为给他带来的总体危害,以及该 行为导致其自身出现疾病的几率和可能性被称为() A、感知到的益处 B、感知到的威胁 C、感知到的易感性 D、感知到的障碍 3.摄食行为的快乐论机制认为,对摄食行为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的是() A、网状系统 B、奖赏系统 C、丘脑 D、运动皮层 4.按习惯的价值,习惯可分为() A、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B、分为社会性习惯和个体性习惯 C、分为动作性习惯和智慧性习惯 D、分为一般性习惯和特殊性习惯 5.学者们在脑内和脊髓相继发现存在阿片受体,其中与阿片类镇痛与欣快作用

模拟试题一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行为医学—— 2.行为动力定型—— 3.挫折-攻击理论—— 4.主动疾病行为—— 5.心理行为评估—— 二、单选题(从A、B、C、D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选项填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些不能遵循“一种基因、一种障碍(OGOD)”理论() A、单胺氧化酶基因的突变与冲动性暴力有关 B、阅读障碍则与15 号或6号染色体上的位点有关 C、亨廷顿舞蹈病 D、幼时受到虐待且携带编码低水平MAOA 基因型的儿童的反社会行为几乎 是幼时受虐待但携带编码高水平MAOA 基因型的儿童的两倍 2. 在健康信念理论模型中,个体认为不健康行为给他带来的总体危害,以及该 行为导致其自身出现疾病的几率和可能性被称为() A、感知到的益处 B、感知到的威胁 C、感知到的易感性 D、感知到的障碍 3.摄食行为的快乐论机制认为,对摄食行为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的是() A、网状系统 B、奖赏系统 C、丘脑 D、运动皮层 4.按习惯的价值,习惯可分为() A、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B、分为社会性习惯和个体性习惯 C、分为动作性习惯和智慧性习惯 D、分为一般性习惯和特殊性习惯 5.学者们在脑内和脊髓相继发现存在阿片受体,其中与阿片类镇痛与欣快作用

股份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制度

股份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制度 1 总则 1.1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为规范企业投资行为,建立和完善企业投资决策及运作程序,切实加强公司投资管理,保证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根据《公司章程》制定本制度。 1.2 对外投资指公司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将本公司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1.3 本制度适用于对公司本部和各子公司的对外投资行为从立项、论证、实施到回收投资整个过程实施的管理。 1.4 对外投资管理旨在通过规范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建立有效的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强化对外投资活动的监管,将投资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基础之上,努力实现投资结构最优化和效益最佳化。 2 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2.1 公司设立投资管理机构,归口管理公司的对外投资,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制定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年度投资预算;负责公司投资项目的策划、论证、实施与监管;负责子公司投资项目的审查、登记和监控。 2.2 公司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对外投资业务,办理对外投资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忠于职守。 公司应当定期对对外投资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2.3 公司应当建立对外投资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对外投资业务的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公司各部门中对外投资业务的不相容职务具体包括:对外投资的实施、授权批准、对外投资记录和对外投资档案保管。其中,对外投资的实施与档案保管由投资管理部门负责,对外投资的审批由董事会及其授权人负责,对外投资的收付款及帐务处理由财务部门负责。 2.4 对外投资项目必须实行项目责任人负责制,明确指定专人负责,严格规定项目负责人的“责权利”,项目结束,严格考核,奖罚兑现。 2.5 公司对外投资应当由公司董事会批准,或由董事会授权相关人员批准。被授权人应当根据对外投资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行为科学对管理理论发展产生的影响

3.行为科学对管理理论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是一门跨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综合性、边缘性应用科学。 一、从产生的历史背景看,行为科学理论是现代生产发展的产物。生产需要管理,管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管理更为重要。生产管理诸因素都离不开人。(行为科学是在泰勒制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人的作用,强调现代化大生产的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强调搞好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与方法上寻找出一条解放生产力的出路)。行为科学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要求。行为科学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力资源为首要资源,高度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倡以人道主义的态度对待工人,通过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者工作生活的质量,培训劳动者的生产技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劳动效率。这些思想有利于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从理论基础看,行为科学主要是应用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成果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这三门学科为行为科学提供了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应用社会调查、观察测验、典型试验、案例研究等科学方法对人的行为,特别是职工在生产中的行为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学说和方法,并在企业中实际应用,收到了相当的效果。行为科学的科学性在于它理论来源的科学性,以及经过长期调查研究并通过实践所概括出原理的科学性。它提出了一套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理论和方法,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管理理

论的发展。 三、行为科学理论是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行为科学理论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号召人们掌握一种综合的管理技能。这些技能对于处理人群问题至关重要。这些技能包括:第一,理解人类行为的诊断技能;第二,对工人进行咨询、激励、引导和信息交流的人际关系技能。梅奥等人创立的人际关系学说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提出的社会人、非正式组织等概念已为大多数行为科学家所接受。他们的成果使得管理者在对待下属问题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作了巨大的贡献。 4.决策理论对于我们提高决策水平有何借鉴? 答:决策理论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管理决策问题,形成的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1)决策理论的系统结构可以向管理者提供一种分析、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它鼓励管理者去发现和探寻各种潜在性的对策和可能发生的自然状态,并能充分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形成比较全面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使管理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企业投资管理制度

XXX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管理制度 二?一八年一月

xx 投资有限公司 投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治理.规范公司的投资行为,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防范投资风险,促进公司及投资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公司章程》,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投资,是指运用公司所管理的资产对外进行的股权投资及其他类型的投资行为。 第三条投资管理制度体系是指公司为了防范和化解风险,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和有效开展,在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组织机制、管理办法、操作程序与控制措施而形成的系统。投资管理制度体系包括本制度、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中有关投资管理的内容及公司关于投资管理的规章制度。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参与投资管理业务相关的部门和人员。 第五条公司投资管理业务采用集中领导、科学决策、分级管 理、及时反馈的投资管理模式。 第二章投资管理制度的目标和原则 第六条投资管理制度的总体目标: (一)保证公司运作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监

管规则,形成守法经营、规范运作的经营思想和经营风格。 (二)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益,确保经营业务的稳健运行和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公司的持 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第七条公司投资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健全性原则。投资管理须覆盖公司投资相关的各部门和各级岗位,并渗透到投资业务的全过程,涵盖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经营环节。 (二)有效性原则。通过科学的内控手段和方法,建立合理适用的投资决策流程,并适时调整和不断完善,维护投资决策的有效执行。 (三)成本效益原则。公司运用科学化的经营管理方法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以合理的投资管理成本实现最大的投资产出。 第三章投资范围 第八条投资主要分为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两部分,对 内、对外投资合称“投资项目”。“对内投资”主要是指公司 为扩大现有的生产规模或调整产业结构、进行技改扩建、研 发投入、固定资产投资或新建项目投资,利用自有资金、借 款或追加流动资金等投资活动。“对外投资”主要指公司以 现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公司可支配的资源,通过合作、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