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自考环境心理学各章重点1

心理学自考环境心理学各章重点1
心理学自考环境心理学各章重点1

心理学自考“环境心理学”各章重点(1)

第一章绪论

1.◎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环境心理学中讨论的主要为物理环境。

2.生存系统有其自身的规律及自然发展的趋势,即种类越繁多,系统就越稳定。

3.◆◇★☆普罗夏斯基更加明确地提出:“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4.★☆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⑴环境心理学将环境-行为及其关系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来研究;⑵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相对缺乏应用和基础理论的区分,它是问题的指向。不仅要寻求问题的解决,也要力求寻找问题背后的规律性,建立起理解相似问题的理论框架;⑶环境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背景多种多样,它的研究成员主体还是社会心理学家;⑷从方法学的角度来说,环境心理学家采用综合的和折衷的方法。

5.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相关学科的渊源):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海克尔的生态学;派克的人类生态学。

6.★☆布伦斯瑞克的透镜模型。他认为建构环境知觉时,主体起着非常主动的作用。尽管我们从世界上接受的原始信息常常有缺陷或被误导,但当我们把得到的感觉信息与过去的经验结合起来时,就会导致对环境真实状态的评估。

7.拓扑心理学(格式塔场理论),勒温认为个体关于环境的信念,即心理表征的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比实际存在的环境的影响更多。

8.生态心理学,勒温的两个学生巴克和怀特建立了“中西部人类行为现场观测站”,这个工作站运转了25年,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对一般居民日常行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真实情景中真实人物生活的信息。研究整个社区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这个工作中也逐渐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即生态心理学,它是环境心理学的前身之一。强调物理情境整合人类行为中的作用,兴趣集中在物理环境对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人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环境心理学逐渐成形。

9.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前景: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才出现。美国医院联合会议(1964)上正式提出了“环境心理学”这一术语。1970年,第一本环境心理学教材出版。1981年创办了环境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会议(APA)1978年正式成立人口与环境心理学分会。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环境心理学出现,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如有关拥挤、认知发展),尽管有

些只是部分被证实,但却为规划研究提供了组织的核心。到了80年代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

10.最近这些年,环境心理学有如下特点(了解一下):①更多的研究是在现场而不是在实验室进行的;②研究者都开始注意研究工作的连续性;③研究反映出日前工作所用的多重方法;④多学科间的合作越来越多。

11.将来的研究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①全球环境变化;②群体间暴力和犯罪;③新的信息技术对工作和家庭的影响;④人们健康花费的提高,对促进健康的环境策略感兴趣,以及社会老年化进程。

12.全球的环境心理学:①各个国家都会面临这种问题;②各个国家面临共同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往往面临共同的问题。中国的环境心理学1996年成立环境心理学会。(14页的例子)

第二章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环境心理学通常遵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它的独特之处在于:①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以物理环境作为关注的中心,这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通常要消除的控制的因素。②应用多种方法。③更关注长期效应。④多学科方法的整合。

2.科学的目标是控制、预测和理解。

3.◎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可以给被试发出刺激,通过试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被试:就是被实验者,实验对象。他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被试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

4.◎变量:指的是可以在数量上或性质上改变的事物的属性。一项心理学实验通常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因变量,也就无所谓自变量,反之亦然。

5.◎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和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6.对因变量的选择和测量需要考虑以下主要的几个问题:⑴因变量的可靠性(信度),即一致性,同一个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得到相近的结果。否则就缺乏一致性,这种因变量是不可靠的。⑵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当因变量的变化确实是由自变量而不是其它因素造成的,这种因变量就是有效的。⑶因变量的敏感性。

7.如何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高限和低限效应?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一类称为高限效应(天花板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没有什么差别,解决方法可采取加大任务难度。另一类称为低限效应(地板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太难,所

更多自考请访问:https://www.360docs.net/doc/3113858775.html,/zikao/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差的结果,没有什么差别,解决方法可采取减小任务难度。

8.额外变量即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在确定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后,就应该使实验的其他因素保持恒定。

9.研究类型:根据研究的类型和所揭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将研究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实验研究、相关研究和描述性研究等。描述性研究通常是在研究的初期,利用各种数据取样的技术,通过观察(主要是现场观察),客观的记录下一些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发生,它常常只能得到一些定性的结果。实验研究通常是改变一个或几个自变量,考察它们对因变量的因果效应。相关研究是通过测定一系列变量来考察这些变量相互关联的程度,以及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预测。

10.实验进行的情境分为实验室情境(通常为模拟情境)和现场情境。实验范式即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

11.实验设计分为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是实验者可以有效地操纵和控制实验变量,能随机地选择和分配被试,实验结果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实验处理的作用。准实验设计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一种实验设计。它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要严格,但不如真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控制的充分和广泛。通常准实验设计不易对被试进行随机取样。总的说来,准实验设计在三点上不同于真实验设计:①有时对自变量(如被试特点的自变量)无法有意识地操纵;②不能严格地控制无关变量;③无法按照随机取样原则抽取被试,也没有随机地把被试分配到各种实验处理中。

12.◎*时间序列设计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同一现象连续地进行一系列观测,由此所得到的随时间变化的序列性数据称为时间系列,也称为时间序列设计。

13.举例说明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技术。☆①观察,即将所见所闻客观地记录下来。在公开场合进行观察,这种观察并不冒犯人的私密性。可以进行不打扰被试的观察,但过后要给予一定的解释和说明。在观察中,可以利用录像、照相、录音等作为辅助手段,以期得到更为客观而准确的数据。使用观察法的一个特殊方面是观察人们行为留下的痕迹,通过这些痕迹来构想他们的行为。②自我报告,是利用一些调查技术,让被试报告他们的行为、情绪等各种反应。如使用访谈、问卷、量表等来揭示人们外显行为及对环境的评价和感受。③档案检索,各个国家、机构和个人都有很多档案资料,这些会为分析事物间的关系提供重要的数据来源。如把城市的气象资料,警察局的犯罪事件记录等作为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14.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基本上是运用心理学研究中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其特点主要是,环境心理学中的自变量是其它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和消除的额外变量(潜在变量、控制变量)——环境。而且环境心理学研究往往使用多种方法,

借鉴多种学科中的方法,反应出交叉学科的特点。与其它研究相比,环境心理学一个相当明显的特点是,关心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长期效应。

第三章环境心理学的理论

1.★☆为什么说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适应水平理论和行为局限理论都可以归入应激理论的体系中?

环境应激理论认为,环境的许多因素都能引起个体的反应,如噪音、拥挤等都是引起反应的应激源。应激源还包括工作压力、婚姻不合、自然灾害、迁移到另一个居住环境等,应激是指个体对这些环境因素做出的反应。反应包括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塞尔耶把生理反应叫做生理应激,拉扎勒斯又把情绪和行为反应叫做心理应激,所以环境心理学家把它们合称为环境应激理论。

⑴唤醒理论认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都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唤起,增加人们身体的自主反应。唤醒是由于大脑中心的网状结构被唤起,脑活动增加。唤醒理论用于解释温度、拥挤和噪音对行为的影响是十分有效的。唤醒是影响行为的中介变量和干预因素。

唤醒理论认为:①唤醒的改变是与环境相联系的,人们情绪的变化引起了唤醒水平的改变,而情绪的变化必然是受到了环境影响的结果;②并且愉快与不愉快的情境都能使唤醒水平增加;③唤醒的改变使人们去寻求内部和外部的信息;

④人们倾向于对中等的唤醒水平给予正性评价。

唤醒与操作间的关系,可以用★叶克斯-道德逊定律来解释。按照该定律所描述的,操作的最佳状态是中等的唤醒水平。当唤醒高于或者低于最佳水平点,操作行为都会越来越差。唤醒和操作任务是复杂程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倒U形曲线来表示:对于复杂任务,偏低的唤醒水平是操作的最佳状态;而简单任务,需要较高的唤醒水平才有利于任务的操作。

⑵刺激负荷理论又称为环境负荷或刺激过载理论。该理论主要关心环境刺激出现时注意的分配和信息加工过程。

刺激负荷理论认为,首先,个体对获得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其次,当环境提供的信息量超过个体的加工能力时,就出现超负荷现象。第三,当环境刺激出现时,个体要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最后,刺激负荷理论认为,人对某个刺激的注意力不能持续不变,一段时间后注意力会暂时减弱,在这一段时间,就出现超负荷现象。

按刺激负荷理论的观点,负荷过载导致注意力分散,从而影响到行为。避免定向注意疲劳症状(长时间高度注意某个目标,导致注意减弱)出现。

⑶行为局限理论。行为局限理论中的“局限”是指环境中的一些信息限制或者说干扰了我们希望去做的事。按照行为局限模型理论,环境提供的信息超出了个体控制能力的范围,从而对认知活动产生了干扰。当人们觉察到对环境的控制能

更多自考请访问:https://www.360docs.net/doc/3113858775.html,/zikao/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力丢失,首先会引起负性情绪体验(如不愉快),这时,个体就希望重新获取对环境的控制力,这称为心理阻抗。根据行为局限理论,心理阻抗的主要作用不在于让个体重新获取控制环境的能力,而是能对即将出现的、会限制行为的环境因素做出预测,并确定反应策略。

行为局限理论还认为,当控制环境能力的恢复失败时,可能会导致习得无助感。也就是说,当多次努力重新获得控制环境的尝试失败后,人们会认为对于环境是无能为力的,于是放弃了努力,并且通过“学习”认识到:对环境是无力改变的。因此,行为局限理论认为,环境对行为的限制包含三个基本的步骤:觉察到对环境控制的丢失、阻抗,以及习得的无助感。

⑷适应水平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某些机能来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适应水平理论至少适合于解释三种环境刺激条件下的环境行为关系:环境中的感觉刺激输入、社会刺激输入和环境的改变运动。适应水平理论提出上述三种刺激可以在三个维度水平上发生变化:①强度;②刺激的多样性;③刺激的模式。

沃尔维尔把最佳刺激水平的改变称为适应,它指的是,当环境改变时,个体对环境反应的改变。调整是指个体改变与之相互作用的环境,让环境适合于个体的生存。

上述几种理论都可以纳入应激理论的结构体系中,如刺激过载可以看作是应激的结果;唤醒水平的提高是构成应激的一部分;最佳适应水平是应激反应的最终结果;行为局限是应激的标志。应激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解释噪音、污染等环境刺激对人行为的影响。

2.生态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环境是处于一个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中,个体的行为都有一个时间和空间背景,也就是说存在一个整合了的行为情境。

3.具体来说,对于同一环境现象,不同的理论是如何解释的呢?现在就拿对于个人空间的需要作为例子来加以说明。唤醒理论认为,对个人空间的需要是由个体体验到的唤醒程度决定的;当个人空间的侵犯引起高唤醒水平时,个体就需要更大的个人空间。刺激负荷理论则认为,对个人空间的需要,是因为环境提供的信息过载,此时,个体必须避免和忽略一些无关信息;因此个体往往采取退避的方式,这就需要有一定的个人空间,让退避成为可能。行为局限理论认为,个人空间受侵犯,个体对环境的控制力减弱,行为自由受到限制,因此,需本重新恢复行为自由,这就必须有足够大的个人空间。适应水平理论认为,由于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空间的需求是不同的。环境应激理论则认为,当环境中的应激源过多时,为了避免各种应激源,个体就需要有足够的个人空间以回避这些应激物。最后,生态理论认为,对个人空间的需要是自然选择,以及具体环境决定的。

4.★☆试对几种环境心理学理论进行比较。一般性和特殊性。一般性:可以解释的东西却不能预测个体特征或行为。特殊性:只可以解释个体的差异不可以解释普遍现象。

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和适应水平理论都具有一般性的特点。它们都能用于解释很多物理、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影响。这三中理论都可以预测当环境刺激不在最佳水平时,个体将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其中,唤醒理论的一般性最强,刺激负荷理论的特殊性要强一些,它主要关注环境刺激对认知活动的限制,以及预测信息过载对行为的影响。适应水平理论则是最具特殊性的一种理论,它能根据个体对刺激的适应水平,预知某种特殊水平刺激产生的影响。

在解释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时,一般性和特殊性是可以交替使用的。具有一般性的理论能够解释相同环境条件下,大多数人的反应,但是却掩盖了个体差异。具有特殊性的理论,就不会忽略个体差异的存在,但它又不能解释在某种环境下,人们普遍会做出的反应。

环境应激理论具有较强的一般性,也就是说,它可以推断环境中各种因素引起的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但对于某个刺激源引起的反应如何,以及个体应激反应的差异却难以解释。

行为局限理论是最具特殊性的一种理论。当行为局限理论认为的环境条件确实存在时,可以有效地预测这种环境下个体的行为。

各种理论在解释环境-行为关系时,它们的分析水平是各不相同的。生态说是从群体水平上分析环境对行为的影响的;刺激负荷说是从个体水平上分析的;适应水平理论则是从个体差异的水平上来分析解释环境对不同个体所产生的影响。

5.◎缓和变量指增加或减少情境影响的因素。

6.◎中介变量指对环境条件反应的内部知觉,认知和情感过程。

★第四章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

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过去的经验与各种感觉结合而形成的。

感觉主要以生理机能为基础。而知觉是纯心理性的,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知觉的几个主要心理特性包括知觉的相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完整性、知觉的恒常性和知觉的组织性。

2.环境知觉是从对环境中个别刺激的加工开始的。通常会经过刺激的觉察、刺激的辨别、刺激的丙认和刺激的评定这些过程。

汉尔森提出环境知觉包括认知的(思维的),情感的(情绪的),解释和评价的成分。

我们对周围环境事物距离和立体的知觉在视觉中的加工,有单眼和双眼的线索。

更多自考请访问:https://www.360docs.net/doc/3113858775.html,/zikao/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运动知觉是个体对周围环境特体在空间发生位置移动的反应,它是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实现的。

3.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个体对环境的知觉敏感性会发生变化。如果刺激恒定,反应越来越弱称为习惯化◎。这种习惯化对嗅觉刺激、味觉刺激、噪音、光、压力、温度等都可发生,与对环境的适应有关。而对变化的知觉则与环境刺激变化的快慢、可觉察性有关,即环境变化的快慢影响我们对环境变化的知觉。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031心理学【历年考点总结】

00031心理学 历年考题考点考点1:学习 【名词解释】学习 【简答】什么是学习?按学习内容将学习分为哪些类型? 【简答】按照学习内容,将学习划分为哪些类型? 【简答】简述梅耶提出的学习过程模式。 【论述】结合实际阐述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总结:概念、类型、过程模式 考点2:记忆 【名词解释】语义记忆 【名词解释】情景记忆 【简答】简述记忆的基本过程。 【论述】试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论述】试述记忆系统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总结:概念、过程、特点 考点3:知觉 【名词解释】知觉 【名词解释】社会知觉 【简答】简述知觉的含义及其特性。 【简答】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简答】简述知觉的组织原则。 【简答】简述时间知觉的线索。 【简答】简述引起深度知觉的线索。 考点4:智力 【简答】简述智力测试的种类? 【简答】简述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及其区别。 【简答】简述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简答】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简答】简述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的种类。 【论述】试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论述】试述学校教育对智力发展的影响。 总结:种类、影响因素 考点5:人格 【名词解释】人格 【简答】简述人格的含义及其特征。 【简答】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论述】结合实际谈谈人格差异的表现。 【论述】试述特质理论是从哪些方面描述人格特质的。 【论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人格是个人典型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有时会决定人的命运”,试分析这四句话所描述的人格特性。 【论述】结合实际论述学校教育是怎样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 【论述】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请联系实际,分析目前家庭教养方式的三种基本类型、表现及其影响,并针对其中两种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提出相应的对策。 总结:含义、特征、差异、家庭环境 考点6:动机/成就动机 【名词解释】动机 【名词解释】成就动机 【简答】简述动机的功能。 【论述】什么是成就动机?结合实际论述成就动机的结构和特征。 总结:含义、功能、结构、特征 考点7:人际 【简答】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简答】简述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 【简答】简述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 【简答】简述舒茨提出的三种基本人际需要。 【论述】试述舒茨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

浙江7月高等教育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1)电子教案

浙江省2010年7月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开始真正引起人们注意是在() A.1895年 B.1908年 C.1924年 D.1935年 2.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中个体过程研究领域的是() A.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 B.拥挤与环境心理学 C.认知过程与认知失调 D.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 3.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中团体过程研究领域的是() A.拥挤与环境心理学 B.态度以及态度改变 C.归因问题 D.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 4.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中人际过程研究领域的是() A.归因问题 B.拥挤与环境心理学 C.认知过程与认知失调 D.从众和服从 5.以下研究方法中属于观察法的是() A.人际过程研究 B.行为场景法 C.人种志 D.文化启动研究 6.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是注意和() A.分类 B.概括 C.表象 D.记忆 7.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主要有三种机制,其中不正确 ...的是() A.遗传本能 B.联结 C.强化 D.模仿 8.“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社会情境的知觉与加工过程”,这是______的观点。() A.诱因理论 B.角色理论 C.认知理论 D.学习理论 9.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等,而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这种现象是() A.基本归因错误 B.自利偏差 C.他利偏差 D.非动机性偏差 10.______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 A.正性偏差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11.在教育领域有广泛影响的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

环境心理学论文

《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 试论建筑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 院系:工学院建筑系 专业:城市规划 年级:07级 学号: 姓名: 2011 年5月 摘要:本文通过对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认识,结合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领域中的研究及应

用。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建筑学人的感受 正文: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它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领域,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学和环境保护等多门学科。它主要研究物质环境,包括城市、建筑和自然与人的行为关系。而我们探索的则是人与周围建筑及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和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所以说,它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与心理学的交集。 建筑——不仅是用来为人的需要服务的专门组织起来的空间,不仅是结构、材料和技术,也是符号系统。因此假如承认建筑学是一种语言现象,那么我们就应该懂得如何去理解每一幢建筑,建筑作为一种空间实体与整个环境构成综合的环境景观 ,研究其单体或组合形态的含义与环境间的关系,对我国现代环境景观的构筑 ,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其研究的程序应首先建立在它与感觉它的人之间存在着认知关系上 ,进而再研究它与周边环境间的配置关系. 因此 ,鉴于人-建筑-环境间的这种渗透性与认同感 ,有必要肯定建筑形态发展在环境中的心理属性与环境语义 ,并包括它们之间由此产生的非因果关系. 建筑环境心理学,即人与建筑,环境所发生的某种复杂关系。引用一位日本专家的专业阐释是“研究环境和人的心理相互作用的边

全国自考00031心理学整本书知识点

全国自考00031心理学 第一章知识点小结 概论 一、心理学的概念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在心理学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科学方法,严格遵守科学标准。 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19世纪后期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冯特与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 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心理现 象:感觉。 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意识的结构 (2)机能主义心理学1890年至20世纪30年代 主要研究意识的功能 (3)行为主义心理学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行为,代表人物华生。 (4)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至20世纪40年代 又称完形心理学,主要研究意识体验。 (5)精神分析学派19世纪后期 主要研究无意识现象

(6)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中期 主要研究人的社会性特点 (7)认知主义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 研究行为,研究以行为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 三、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心理学的理论领域:实验和认知心理学 人格和社会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测量学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广告和消费心理学 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教育与学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与学中的心理规律,学校心理学是对学校中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诊断及辅导) 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人们的行为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对所做记录分析,以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 规律。

测量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 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想法或做法,以此分析、推测群体态度和心理特征。 五、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及作用 认识内外世界 调整和控制行为 直接应用于生活和实际工作中 第二章知识点小结 心理的生理基础 一、神经系统与神经元 (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3)周围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4)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叫神经元 (5)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状突与轴突三部分 (6)神经元按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感觉神经元(感受刺激后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细胞)运动神经元(将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运动传出至效应器) 中间神经元(传导神经运动)存在于脑与脊髓中,又称联结神经元

2021年自考《环境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2021年自考《环境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个人空间:是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见边界的、不容别人侵犯,随我们移动而移动,并依据情境扩大和缩小的领域 2.需要:是有机体因缺乏某种重要刺激,因而引起有机体的紧张状态,即有机体与环境之间形成的不平衡状态。 3.知觉: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不仅能反映该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能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在大脑中根据事物的各个属性,按其相互间的联系或关系整合成事物的整体,从而形成该事物的完整映像,这种信息整合的过程就是知觉。 4.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5.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6.图形与背景:在一定的场内,我们总是有选择地感知一定的对象,而不是明显感知其中所有的对象——有些凸显出来成为图形,有些则退居衬托地位成为背景,俗称图地之分。 7.环境负荷:该理论主要关心环境刺激出现时注意的分配和信息加工过程 8.噪音: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在一起,则变成噪音,等强度的所有频率声音组合而成的声音叫做白噪音。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给噪音下定义,可以说,人们评价为不想要听的声

音都是噪音。 9.认知距离:就是研究人们怎样在头脑中凭记忆判断距离的长短,也有人称为“主观距离” 10、自动现象:本身静止孤立的刺激,被观察者感知为“刺激正在移动”的心理现象,称为自动现象。 11、诱动现象:身静止的物体,因受周围较大刺激物移动的影响,所构成的移动物静止,静止物反而移动的现象,称为诱动现象。 五、简答题 1.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是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2.适应环境应激有什么意义。 答:首先,应激具有唤醒作用,恰当的唤醒水平可以维持较高的任务绩效;其次,应激是一种全心身的唤醒与激活—它不仅唤醒和吸引人的注意去应付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激发了机体组织的活力和免疫系统的战斗力。 3.环境体验与环境认知有什么区别。 答:区别在于:环境体验是刺激在场或紧接刺激之后发生的,而且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可能引发审美等情感反应。认识对环境体验有影响,但体验程度主要取决于实际刺激的性质、反应者的特点和实际情境。

00031自考心理学复习资料

A)A.冯特 1.3.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这事件发生在(B)B.1879年 1.4.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一些基本元素后,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持有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D)D.构造主义 1.5.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意识是连续性的像水流一样,提出“意识流”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A)A.机能主义 1.6.1890年发表了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书中详细地阐述了有关意识流的思想,在心理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学者是(A) A.詹姆斯 1.7.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B)B.华生1.8.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D)D巴甫洛夫 1.9.宣称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提出S-R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B.华生1.10.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的心理学流派是(A) A.格式塔心理学 1.11.精神分析学派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C)C.弗洛伊德 1.12.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流派是(C)C.精神分析心理学 1.13.构造主义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B)B.实验法 1.14.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因此他的心理学被称为(D)D.行为主义心理学 1.15.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主要是受到哪种因素影响而形成(C)C.后天环境 1.16.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从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持这种观点的是(B)B.人本主义心理学 1.17.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然后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A)A.观察法 1.18.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C)C.自然实验法 1.19.在实验条件的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是(D)实验室实验法 11.39.那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比如言语理解。常识等,这种智力非但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反而会增高。这指 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2.实验心理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分支,它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科学心理学发展初期的那些传统核心课题。如感觉、知觉、学习、动机和情绪等 1.3.认知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推理、信息加工、语言、问题解决、决策和创造性活动,用科学的方法探讨内部心理活动的规律。 1.4.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个体行为的稳定性特征,同时也探讨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对人格特征进行测量、评估和培养。 1.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间的行为和社会力量对行为的控制和影响。 1.6.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一般以人的整个生活历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心理特点,但广义地讲,它也包括动物心理学。 11.10.性别社会化:是指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关于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准则,这就是性别模式。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还必须习得性别模式,进行性别社会化。 11.第二性征:是性发育的外在表现,也是青少年时期的个体身体外形变化的重要标志。第二性征包括生理变化、声音的变化、皮肤的变化, 答: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按学科的性质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心理学研究的理论领域,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探讨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另一类为心理学研究的应用领域,探讨如何使心理学在生活实践的不同领域发挥作用。心理学研究的理论领域主要包括:实验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等;心理学研究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教育。乙理学和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等。 2简述心理学中观察法的主要特点。答: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所谓自然情景指的是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观察法一般适用于下面的条件:对所研究的对象出于多种原因而无法进行控制的情况,以及研究对象在控制条件下会发生质的改变,或由于道德伦理等因素不应该对之进行控制的那些行为。观察法的优点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因为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正受到观察,其行为和心理活动很少受到干扰,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观察法的不足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地等待预期的行为出现,观察的结果难于重复。此外,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还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7.成年初期在心理发展L有哪些主要的特点?答:个体从18、19岁到45岁左右通常称为成年初期。(1)求职与升学。这时候他们开始面临求职和升学问题。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职业成了这时候的个体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个体未来的生活道路。(2)婚恋与生育。成年初期的另外一个重要生活任务就是发展亲密的人际关系,寻找生活的伴侣,建立家庭,养育子女。当个体有了比较稳定的职业以后,当个体的身体发育达到成熟以后,他们就会产生组建家庭和亲密关系的需要,婚恋关系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建立家庭以后,年轻的夫妻所面临的任务当然是生育子女。这时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生活的转折,充满了困难和压力,使他们从单身生活转变为家庭生活,开始学着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社会的变迁和多种价值的冲突也给年轻人的社会方式带来了影响。

#环境心理学在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

课程论文 环境心理学在绿地景观设计中的使用分析 ——以神女湖公园为例 姓名:沈才梅 学号:2 学科专业:园林景观设计 年级: 2010级(1)班 任课教师:葛现玲 重庆 永川 2013年1 月 摘要 环境心理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其主要研究实质环境和人类行为及经验相互关系。介绍了环境心理学的起源及概念,论述了其和公园设计相结合的必要性,并从功能分区、园路、植物配置、设施等方面说明了环境心理学在公园设计中的使用。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公园设计;使用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is the emerging overlapping domai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which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ssential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behavior. The origin and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and the necessity of combining with park design were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s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in park design were elaborated,including function division,park road,plant allocation,facility,etc. Key words:environmental psychology;;park design;application 1 环境心理学基本理论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个相互作用中,个体改变了环境,

自考心理学00031论述题

论述题 催眠的原理是什么?与睡眠有睡眠区别? 催眠原理:催眠师角色扮演;催眠师意识的分离; (2)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一种特殊情境下又催眠师诱导形成的。是一种特殊意识状态,与睡眠状态不同,在进入催眠状态后,人的意识活动并非停止,知识恍惚不能自主,其心理活动有几个主要的特征:感觉麻痹;感觉扭曲和幻觉;解除抑制;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简述刻板效应. 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当人们采用比较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概括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偏差,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2)形成原因:认知者总希望根据较少的信息作出全面的推论;每个群体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目标,因而同一个群体中的个体就会有许多相似之处;接触机会的限制;满足人们需要还可以补充社会认知过程中的缺失信息;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3)在社会认知中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4)社会刻板影响不是一层不变的,人们文化水平越高,他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就越容易改变,另外,一个人对社会对社会刻板印象越了解,他也越容易改变自己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 叙学习策略和方法。 第一注意复习的策略。首先在复习上应该注意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其次在复习的次数上,要注意过度复习,一般过度学习程度达50%时效果较好;最后在复习方法上,要阅读与背诵相结合,此外还应尽量地调动起多种感官共同进行记忆。第二是组织的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谈谈如何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 因素:智力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动机因素。 建立目标与意向;训练基本的技巧;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刺激和鼓励好奇心;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培养有关创造力合创造性思维的信念;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促进自我管理技巧;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运用例子;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心理学中主要通过家庭谱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推测遗传对智力的影响;(2)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大量的收养儿童研究表明:被收养的儿童智商与养父母的智商也有一定程度的关系,收养前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存在影响,早期干预也能提高儿童的智力测验分数;(3)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影响途径有多种,最显著的就是知识的传授。(4)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社会实践中最终形成起来的,智力也不例外。 有代表性的动机理论有哪些? 本能理论;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理论; 结合自己的生活例子,说明如何克服焦虑。 首先要认清焦虑状况。即要认识焦虑的症状;其次,要坚持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即不回避、正面迎战和做纪录;第三,要学会放松自己;第四,要运用想象减轻焦虑;第五,要进行理性思考;最后,要接受专业治疗。 如何认识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心理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儿童认知发展四个阶段,描述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1)感知运算阶段(2)前运算 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 阶段。次理论得到心理学家普遍认可, 对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巨大影响但也 有人认为,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 力,但也有其他研究者指出,皮亚杰用 于得出此结论的实验情境是儿童不熟悉 的,问题的难度也不适合于儿童,因此 采用了一些变通的方法对儿童的自我中 心思维进行研究,发现儿童并不像皮亚 杰所说自我中心那样的思维。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 境因素;早期儿童经验;自然物理因素 对梦的研究有哪些?梦有哪些特征? 关于梦的研究有:(1)弗洛伊德首先提 出,人的心理可以划分为意识、无意识 和前意识三个层面,他认为梦诗欲望的 满足,梦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2)梦 的内容方面,霍尔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 他发现大多数的梦具有一般世俗的性质 可能是将家庭、朋友和同事等特征加以 联系组成,因此有一些梦相当普遍。 梦的特征:第一自我为中心是梦第一个 重要特征;第二,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 第三,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 响梦的内容; 说明如何对群体内部人际关系进行有效 的测量。 社会测量法师测量群体内部人际关系最 常用的方法。(2)社会测量法最基本的 技术包括两个步骤,其一是社会测量问 卷或访谈,其二是对问卷或访谈结果的 的分析处理。(3)举例:社会测量或访谈题 目设计;测量结果制成人际关系矩阵表 或绘制更直观的人际关系图。 用工作动机理论说明如何激发人的工作 动机。 工作动机理论:X理论;Y理论;V理 论;Z理论。 措施:(1)提高工资及福利,进行物质刺 激;(2)创造自由的工作环境,让工作 者有发挥创造力的空间,满足他们对工 作的内在需要;(3)把组织目标与个人 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4)提高工作者 的个人价值观。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心理学时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目的是为了了 解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把心理学知识 直接用于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它 即有助于对自己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 认识,能够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 知自知彼,搞好人际关系,对社会发展, 人类进步起一定的促进作用。(1)认识 内外世界。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 自身的了解,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 人际交往中,实现对外部世界的准确认 知;(2)调整和控制行为。(3)直接应用 在实际工作上。 分析比较舒次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和霍 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 舒的三维理论:首先舒认为每一个主体 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需要, 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这 三种基本人际关系解决了个体在人际交 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 释和预测他人行为。其次个体在表现三 种基本人际需要时又分为主动性和被动 性,于是个体的人际行为划分为六种。 (2)霍曼斯采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人 的社会行为,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他 认为,在社会互交过程中人的社会行为 实际上就是一种商品交换。社会交换不 仅是物质交换还包括赞许、荣誉、地位、 声望等非物质交换以及心理财富的交 换。 问题解决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 认知操作。其特征:目标指向性;操作 系列性;认知性操作。影响问题解决的 因素:问题表征的方式;无关信息的干 扰;功能固着性;心向。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特征? 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 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 维活动。(2)特征:名感性;流畅性; 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 培养青少年良好性格的意义,并对如何 培养提出建议。 意义: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 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 生目标;(2)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学会正 确的评价自我、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调 控的能力;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处理好个 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提高对 环境的适应能力。 结合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谈如何发挥 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 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这7 种智力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 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 人际智力、内省智力。(2)教育可以通 过多种途径影响智力发展。通过知识技 能的传播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和其他的心 理品质得到发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 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 相似性与互补性;人们倾向与喜欢那些 与自己具有相似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在 个性品质和行为方式上某些相反的、互 补的特征,有时也能满足相互的需要, 都能表现为相互吸引。(2)个人品质: 随着人际交往的深入,交往者的内在品 质越来越重要;(3)接近性与熟悉性;空 间上的距离较近的个体,相互接触的机 会较多,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容易成 为知己。 说明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本能: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 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 会生活的能力,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 后代。(2)合群需要:当个体对周围环 境缺乏了解和把握,当个体心情紧张、 有高恐惧感时,他们倾向于与他人在一 起,倾向于寻求他人伴同;(3)自我肯 定的需要: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是先从认 识别人的评价开始的,别人对个体的评 价、态度、包括对待他们的行为方式就 像一面镜子,使个体从中了解自己,界 定自己并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 心理挫折的应对策略:1正确认识挫折2 改变不合理的观念3加强修养,用于实 践4强化自我人格品质。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对智力 的影响,心理学中主要通过家庭谱系研 究和双生子研究推测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2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大量的收养儿 童研究表明,被收养儿童的智商与养父 母的智商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收养前 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对儿童的智 力发展存在着影响,早期干预也能提高 儿童的智力检测分数。3学校教育对智力 的影响,学校教育对智力有显著的影响, 影响途径多种多样,最明显的方面就是 知识的传授4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最终形成 起来的,智力也不例外。 如何对群体内部对人际关系进行有效的 测量?1社会测量法是测量群体内部人 际关系最常用的方法。2社会测量法最基 本的两个步骤,一是社会测量问卷或访 谈,二是对问卷或访谈结果的分析处理。 3举例社会测量或访谈题目设计,测量结 果制成人际关系矩阵表或绘制更直观的 人际关系图。

浙江7月高等教育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

浙江省2010年7月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2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开始真正引起人们注意是在() A.1895年 B.1908年 C.1924年 D.1935年 2.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中个体过程研究领域的是() A.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 B.拥挤与环境心理学 C.认知过程与认知失调 D.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 3.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中团体过程研究领域的是() A.拥挤与环境心理学 B.态度以及态度改变 C.归因问题 D.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 4.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中人际过程研究领域的是() A.归因问题 B.拥挤与环境心理学 C.认知过程与认知失调 D.从众和服从 5.以下研究方法中属于观察法的是() A.人际过程研究 B.行为场景法 C.人种志 D.文化启动研究 6.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是注意和() A.分类 B.概括

C.表象 D.记忆 7.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主要有三种机制,其中不正确 ...的是() A.遗传本能 B.联结 C.强化 D.模仿 8.“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社会情境的知觉与加工过程”,这是______的观点。() A.诱因理论 B.角色理论 C.认知理论 D.学习理论 9.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等,而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这种现象是(A.基本归因错误B.自利偏差 C.他利偏差 D.非动机性偏差 10.______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 A.正性偏差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C.自我提升D.自证预言 12.______也叫自我美化,指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A.自我确认 C.自我提升B.自我检控 D.自证预言 13.影响说服效果的情境因素包括______和分散注意。() A.抗拒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辽宁沈阳 文章摘要:环境心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生态学、建筑心理学、城市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对认知空间的研究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认知空间的概念是对城市发展进行多学科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林奇的研究被视为结构 关键字:建筑研究节点标志 一、城市意象概念 1、城市意象 二战以后,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所占的空间迅速扩大,城市问题日趋严重,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密切关注。环境心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生态学、建筑心理学、城市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对认知空间的研究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认知空间的概念是对城市发展进行多学科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有了长足进展,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传统的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城市规划和建设明显地对人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 城市意象概念的提出始于凯文·林奇,他认为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形成了对城市的局部印象,叠加后则对城市的整体印象形成共识。林奇的研究被视为结构性意象,顾朝林、宋国臣提出了城市的结构性意象主要是客观环境对人的意象产生、发展、改变的影响;而另一类研究——评估性意象则重在研究人如何去感知、认识和评价环境。如人们对居住区的选择、城市“污点”研究等。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应该在城市设计中得以应用,作为城市规划获取相关社会信息的方法。 2、城市意象空间 城市意象空间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意象,不同社会群体身处不同的经济、历史、文化氛围,研究其不同的城市意象差别与联系,为从社会历史等方面研究城市意象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林奇的城市意象,创造性地将人的主观感受纳入城市形象的研究,以别过去只是由客观的判定;评估性意象是对人这一认知主体对城市意象的影响的更深入的研究;而城市意象空间则是对林奇结构性意象的延续,并融入了评估性意象的某些因素。因而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设计应在注重意象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为形成有特色的意象空间创造条件。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个具体的地理环境之中,对其周围环境有一个感应、观察和认知的过程。地理学在研究人们的这一认识过程、形成机制、相互关系的分支学科称为感应地理学[1]。事实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罗文索就提出了感知研究的方法[2]。此后,地理学家、规划学家以及心理学家对感知环境的研究迅速展开。城市意象空间(是指由于周围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是居民头脑中的“主观

环境心理学历年真题

责 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 环境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即时的需要与公众长远利益的冲突被John Platt称为() A. 社会矛盾 B. 社会问题 C. 社会两难 D. 个人两难 2. 据对美国中产阶级白人观察的结果,划分出人在社会交往中的四种距离() A. Hall B. Altman C. Seott D. Dean 3. 香与臭是一种() A. 客观评价 B. 一般评价 C. 主观评价 D. 适应 4. 座位排列方式适用于师生交往比较多的活动() A. 矩形 B. 马蹄形 C. 圆形 D. 秧田形 5. 办公室设计的核心问题是() A. 保护个体私密性 B. 成本低 C. 有利于员工相互监督 D. 方便沟通 二、多项选择题 1. 技术灾难的特点为() A. 持续时间不一定 B. 有最低点 C. 无法预测 D. 会增加社会凝聚力 2. 冒险式操场通常会提供给儿童() A. 泥土山 B. 单杠 C. 喷泉 D. 画笔和颜料 3. 是设计沟通中使用较多的方法,因为它们可以直接明了的说明设计者的意图和构想() A. 参与 B. 模型 C. 草图 D. 交流 4. 颜色的心理特征是() A. 波长 B. 色调 C. 饱和度 D. 明度 5. 环境心理学研究中收集数据的手段包括() A. 观察 B. 自我报告

责 C. 档案检查 D. 描述 三、填空题 1. 环境心理学中研究攻击的实验范式叫。 2. 一般认为,唤醒是影响行为的和。 3. 认知地图的成分和维度包括、、、结点和标志。 4. 光环境的设计应具有、和三个层次。 5. 现代环境设计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一切设计都要。 6. 根据泄露的场所区分,有两种有毒泄露,一种发生在,另一种发生在。 7. 环境美学的反应模型指出有四个因素决定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方式,它们是:、、和。 8. 严重的空气污染至少影响三种社会行为:、。 四、名词解释 1. 环境心理学: 2. 环境负荷: 3. 危机效应: 4. 个人空间: 5. 先行策略: 五、简答题 1. 简述拥挤和密度的区别。 2. 简述如何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 3. 简述认知地图与指路地图的异同。 六、论述题 1. 什么是博物馆疲劳?试举例说明在设计中怎样避免? 2. 什么是噪音?哪些变量决定了噪音对人行为的影响。 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 环境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周围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作为中介变量的() A. 拥挤 B. 情绪 C. 噪音 D. 空气污染

心理学自考环境心理学各章重点1

心理学自考“环境心理学”各章重点(1) 第一章绪论 1.◎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环境心理学中讨论的主要为物理环境。 2.生存系统有其自身的规律及自然发展的趋势,即种类越繁多,系统就越稳定。 3.◆◇★☆普罗夏斯基更加明确地提出:“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4.★☆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⑴环境心理学将环境-行为及其关系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来研究;⑵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相对缺乏应用和基础理论的区分,它是问题的指向。不仅要寻求问题的解决,也要力求寻找问题背后的规律性,建立起理解相似问题的理论框架;⑶环境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背景多种多样,它的研究成员主体还是社会心理学家;⑷从方法学的角度来说,环境心理学家采用综合的和折衷的方法。 5.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相关学科的渊源):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海克尔的生态学;派克的人类生态学。 6.★☆布伦斯瑞克的透镜模型。他认为建构环境知觉时,主体起着非常主动的作用。尽管我们从世界上接受的原始信息常常有缺陷或被误导,但当我们把得到的感觉信息与过去的经验结合起来时,就会导致对环境真实状态的评估。 7.拓扑心理学(格式塔场理论),勒温认为个体关于环境的信念,即心理表征的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比实际存在的环境的影响更多。 8.生态心理学,勒温的两个学生巴克和怀特建立了“中西部人类行为现场观测站”,这个工作站运转了25年,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对一般居民日常行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真实情景中真实人物生活的信息。研究整个社区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这个工作中也逐渐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即生态心理学,它是环境心理学的前身之一。强调物理情境整合人类行为中的作用,兴趣集中在物理环境对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人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环境心理学逐渐成形。 9.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前景: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才出现。美国医院联合会议(1964)上正式提出了“环境心理学”这一术语。1970年,第一本环境心理学教材出版。1981年创办了环境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会议(APA)1978年正式成立人口与环境心理学分会。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环境心理学出现,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如有关拥挤、认知发展),尽管有

建筑环境心理学作业

建筑环境心理学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 政府办公建筑设计 班级建筑xxxx 学号xx 姓名xxx

研究标题:不同建筑功能布局对人群的流线及心理的影响摘要:通过对一幢政府办公建筑的调查分析,指出在改造设计中应用环境心理分析法,以适应老百姓的环境行为要求,并在今后的设计中有意识地应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设计思想。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环境设计,以人为本 引言 办公楼作为21世纪城市中“信息的集散、加工与再创造的场所”,是城市 社会、科技、财政、经济活力的显著索引,城市的核心“象征”。纽约曼哈顿 作为世界经济中心,办公楼的大量集聚以及形成的景观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办公 楼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权力”中心场所。世界贸易中心办公大楼的被攻击,是对这一经济权力场所的反抗,从另一侧面也反应了办公楼在当代城市中的地位。 随着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出现了聚集起来办公的需要。建设和谐社会在 逐步的深化,办公建筑的设计也将面临新的发展趋势。办公建筑的建设规模和 数量都在日益扩大,现今在办公空间设计上要求多元化和个性化,注重塑造出 公司的精神,有文化气息的融入,富于企业文化内涵与精神层次,以及强调高 科技等不同特点的个性化风格设计,使企业特点更鲜明,更有品味,也更具凝 聚力及亲和力。 如今我国的中小企业几乎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办公空间设计缺乏创新,几乎是千篇一律的,而每一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却不相同的,这就要求在办 公空间的设计上要有创新意识,使办公空间成为企业竞争和成长的不可或缺的 优势。 一、环境心理学的概念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主要是 研究环境和心理的相互关系,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互相作用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 件下的心里发生发展的规律。环境心理学是对行为与构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 互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环境心理学从研究噪声入手,分别个人空间、拥挤和 人类的关系、城市和城市设计等问题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了解各体是如何和环 境相互作用,进而利用和改造环境,以解决各种因环境而产生的人类行为问题。 环境心理学将环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有较其他心理学分支 更侧重于应用研究,这两个特征使环境心理学在方法论上体现了多样性、灵活 性和首创性。环境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相 关法、实验法、现场研究等。作为一门边缘性和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具有 多学科性的特点,它要从许多其他学科中汲取某些知识。 二、研究对象及目的 专业课程设计中的政府办公楼设计,将我设计的办公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 它的解剖分析,功能布局与人群之间的关系,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及如何处理建筑空间设计与人行为习惯之间的关系,对办公建筑有一个大的了解,对办公建筑设计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行为环境心理学空间实例分析

姓名: 学号:

一、引言 日本俳句的简洁性常会将人们对于材料和细部的体验和感知的那种“自在状态”给分离出来。 建筑的触感领域是靠着触感限定的。当构成一处建筑空间的细部材料性凸现出来时,我们就打开了触感领域,我们也就强化了感受体验,投入到了心理的维度。 今天,左右着建筑“产品”的工业和商业力量倾向于使用合成材料;木窗框上要套上防水的乙烯塑料套子,金属要电镀,或者是涂上一层人工合成涂料,瓦也要用人工合成的色彩层覆盖一遍,石头上面则被弄得就像有木头肌理一般。由于使用了这些工业或是商业方法,触感就被消除或是降低了,因为材料和细部的肌理和本质被掩盖了。 我们对于建筑空间的整体性感知有赖于触感领域里的材料和细部,就像一道大餐里的味道有赖于真实食料的口感一样。想象一下,人们只能吃人造味道食物的感觉。所以,建筑中,如果失去触感,人造合成环境的幽灵就会占据上风。 在建筑环境心理学中处理的一些问题.例如高密度居住区里出现日照、通风不足,嗓声增多.生活互相干扰.室外活动用地过少等现象.造成了不良的居住环境.又如工厂地区附近的建筑物由于空气、水、土壤会受到污染,轻者影响居民健康,重者导致居住疾病流行.同样造成了不良的居住环境.类似这样的问题已不局限于建筑环境心理学的范畴,而是进而衍成城市环境心理学的内涵.但是进行城市环境设计时,建筑环境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适用.因此可以说建筑环境心理学大大促进了城市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同时也推进了城市环境设计。 当熟悉空间的环境心理以后,就可分析人们的生活空间,推断人们的日常生活,了解心理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个人空间与他人空间的交叉.空间的开敞感和封闭感等。这样。在进行建筑设计或环境设计之际,就可以恰当地组织空间,慎重地布置建筑物或建筑群,合理地调整它们的面积、高度和距离,充分考虑和处理人和物的静态和动态的关系.经过这样处理的设计,不仅具有环境心理的学术依据,而且开阔了设计视野,能从环境心理的龙度设计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心理方而的要求。庭院空间环境心理学设计住宅庭院是居民室外活动最频繁的场所,住宅群庭院的空间设计与人的心理感受密切相关,在设计时应结合环境心理学,综合考虑人对其生理、安全、交往、休闲与自我实现的多方面的需求。所谓环境心理学,就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环境与处于其中的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状况的科学,主要是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的最适化,强调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目标取向和循环本质。生活在环境中的人对“实体环境”刺激能进行储存、了解、组织与重构,形成喜欢或不喜欢的感觉,进而影响到人的行为,甚至形成“环境压力”.住宅庭院空间作为一种外部空间环境,应具有归属感、领域感、私密性和实用性,进而创造出人性化、功能化的美的空间。 在个人化的空间环境中,人需要能够占有和控制一定的空间领域。心理学家认为,领域不仅提供相对的安全感与便于沟通的信息,还表明了占有者的身份与对所占领域的权利象征。所以领域性作为环境空间的属性之一,古已有之,无处不在。园林植物配置设计应该尊重人的这种个人空间,使人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如古人在家中围墙的内侧常常种植芭蕉,芭蕉无明显主干,树形舒展柔软,人不易攀爬上去,种在围墙边上,既增加了围墙的厚实感,又可防止小偷爬墙而入;又如私人庭院里常见的绿色屏障既起到与其他庭院的分割作用,对于家庭成员来说又起到暗示安全感的作用,通过绿色屏障实现了家庭各自区域的空间限制,从而使人获得了相关的领域性。在园林绿地中,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定也是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