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常见模型

高中物理常见模型
高中物理常见模型

高中物理常见模型

-CAL-FENGHAb(2020YEAR-YICAI).JINGBIAN

2010年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

伏纲版)

第9专题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

方法概述

髙考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拯,考查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的髙中物理学习思想.每年各地的髙考题为了避免雷同而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但又总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可粗略地总结如下:

(1)选择题中一般都包含3?4道关于振动与波、原子物理、光学、热学的试题.

(2)实验题以考查电路、电学测量为主,两道实验小题中出一道较新颖的设计性实验题的可能性较大.

(3)试卷中下列常见的物理模型出现的概率较大: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包含子弹射入)、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天体问题(圆周运动)、轻绳(轻杆)连接体模型.传送带问题、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

髙考中常出现的物理模型中,有些问题在髙考中变化较大,或者在前而专题中已有较全而的论述,在这里就不再论述和例举.斜而问题.叠加体模型、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等在高考中的地位特别重要,本专题就这几类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和强化训练;传送带问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槪率也较大,而且解题思路独特,本专题也略加论述.

热点、重点.难点

一、斜面问题

在每年各地的高考卷中几乎都有关于斜而模型的试题.如2009年髙考全国理综卷I第25题.北京理综卷第18题、天津理综卷第1题、上海物理卷第22题等,2008年髙考全国理综卷I第14题、全国理综卷II第16题、北京理综卷第20题、江苏物理卷第7题和第15题等.在前而的复习中,我们对这一模型的例举和训练也比较多,遇到这类问题时,以下结论可以帮助大家更好、更快地理淸解题思路和选择解题方法.

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图9-1甲所示)匀速下滑时,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gta n ?.

2.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而上(如图9一 1甲所示):

(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而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

(2)加速下滑时,斜而对水平地而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3)减速下滑时,斜而对水平地而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

3.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而上(如图9-1乙所示)匀速下滑时,M对水平地而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停止前)M对水平地而的静摩

擦力依然为零(见一轮书中的方法概述)?

图9一1乙

4.悬挂有物体的小车在斜而上滑行(如图9一2所示):

图9一 2

(1)向下的加速度U=^Sin θ时,悬绳稳左时将垂直于斜而;

(2)向下的加速度t∕>^sin θ时,悬绳稳立时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上: ⑶向下的加速度

"Vgsin &时,悬绳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下.

5.在倾角为θ的斜而上以速度血平抛一小球(如图9-3所示):

图9一3

(1)落到斜而上的时间尸沁巴2

g

(2)落到斜而上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恒泄,且tan α=2tan θ.与初速度

无关:

(3)经过&?=巴严小球距斜而最远,最大距离

6.如图9一「所示,当整体有向右的加速度t∕=i?tan θ时,加能在斜面上保持相对静

图9—4

7.在如图9一5所示的物理模型中,当回路的总电阻恒定、导轨光滑时,肋棒所能达到的稳立速度Om="噥7 &

图9一5

8.如图9-6所示,当各接触而均光滑时,在小球从斜而顶端滑下的过程中,斜而后

?例1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的物理量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而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

举例如下:如图9-7甲所示,质量为倾角为&的滑块A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ZH的滑

块B放在A的斜而上?忽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相对地而的加速度“= Md inM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

图9一7甲

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的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他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所得结论都是“解可能是对的”?但是,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该项门008年高考?北京理综卷]()

? ?

A.当8=0。时,该解给岀"=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B.当&=90。时,该解给出U=^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C?当A/》加时,该解给出a-gsin 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D.当皿》M时,该解给出“a證刁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解析】当A固走时,很容易得出“二gsin 0 ;当A置于光滑的水平面时,B加速下滑的同时A向左加速运动,B不会沿斜面方向下滑,难以求出运动的加速度?

图9一7乙

设滑块A的底边长为厶,当B滑下时A向左移动的距离为X J由动呈守恒定窜导:

当加》M时r X-L l即B水平方向的位移趋于零r B趋于自由落体运动且加速度

选项D中,当加》M时J "气希>g显然不可能?

[答案]D

【点评】本例中,若加、M、0、L有具体数值,可假设B下滑至底端时速度0的水平、竖直分星分别为,则有:

VIy h (M + rn )h

亦二厂二ML

如0],十2 十^MV22

= mgh mv↑χ 二 MVI

解方程组即可得九、“V、υι以及?的方向和m 下滑过程中相对地面的加速度?

?例2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而上,存在着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的匀强磁场,其 方向一

个垂直于斜而向上,一个垂直于斜而向下(如图9一8甲所示),它们的宽度均为 L. 一个质

量为〃八边长也为厶的正方形线框以速度Q 进入上部磁场时,恰好做匀速运动.

(1)当"边刚越过边界J r 时,线框的加速度为多大,方向如何?

⑵当"边到达gQ 与F 的正中间位置时,线框又恰好做匀速运动,则线框从开始 进入上部磁

场到"边到达gQ 与严 的正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为多少 (

线框的肋边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磁场边界平行,不计摩擦阻力)

线框恰好做匀速运动,则有:

∕ngsin G = BhL

J 亠 BLV

此时h 二卞

当线框的"边刚好越过边界厅’(如图9 - 8乙中的位置②所示)时,由于线框从位置① 到

位置②始终做匀速运动,此时将Ub 边与Cd 边切割磁感线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同向叠 加,回路

中电流的大小等于2∕1 .故线框的加速度大小为:

4BI↑L - w c ?sin θ a 二 =3gsin θ I 方向沿斜面向上?

(2)而当线框的Ub 边到达劇 与.用的正中间位置(如图9 - 8乙中的位置③所示)时,

线框又恰好做匀速运动,说明m^sinθ = ABhL

【解析】(1)当线框的Cib 边从高处刚进入上咅I

场(如图9 - 8乙中的位置①所示)时, 图9一8

故,2二召

由人二爷可知,此时l √二为

从位置①到位置③,线框的重力势能减少了沁厶Sin & 动能减少了^InV 2

-如(护=

由于线框减少的机械能全部经电能转化为焦耳热,因此有:

3 15

Q =尹gLsin θ + 辺"沪

[答案](l )3gsin θ I 方向沿斜面向上

【点评】导线在恒力作用下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是高中物理中一类常见题型J 需要熟练

掌握各种情况下求平衡速度的方法?

二、叠加体模型

叠加体模型在历年的髙考中频繁岀现,一般需求解它们之间的摩擦力、相对滑动路 程、摩

擦生热、多次作用后的速度变化等,另外广义的叠加体模型可以有许多变化,涉及 的问题更多.如2009年髙考天津理综卷第10题、宁夏理综卷第20题、山东理综卷第24 题,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 的第15题、北京理综卷第24题、江苏物理卷第6题、四川 延考区理综卷第25题等.

叠加体模型有较多的变化,解题时往往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前面相关例题、练习较 多),

下列两个典型的情境和结论需要熟记和灵活运用?

1. 叠放的长方体物块A 、B 在光滑的水平而上匀速运动或在光滑的斜而上自由释放后 变

速运动的过程中(如图9一9所示),A 、B 之间无摩擦力作用. 2. 如图9-10所示,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一立为负值,其绝对值等于摩擦力乘以 相对

滑动的总路程或等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与单个物体的位移无关,即OV=产s 杈

?例3质虽为M 的均匀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而上,木块左右两侧各有一位拿着完 全相同

的步枪和子弹的射击手?首先左侧的射击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 山,然后右

侧的射击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J 2,如图9一11所示?设子 弹均未射穿木

块,且两子弹与木块之间的作用力大小均相同?当两颗子弹均相对木块静止 时,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注:属于选修3-5模块)()

O

M α

图 9 一 11

A. 最终木块静Ih 〃1=〃2

B. 最终木块向右运动,d λ

C. 最终木块静止,dχ

D. 最终木块静止,d l >d 2

【解析】木块和射出后的左右两子弹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设子弹的质

3 15 (2)2W^Sin θ 十

IV 2 图 9一

呈为M f由动呈守恒定律得:

rnV() - mv{)= (M + Ifn)V 解得:0二O ,即最终木块静止设左侧子弹射入木块后的共同速度为6,有:mVo = (m + M)V]

+ M)Vr

对右侧子弹射入的过程,由功能原理得:

即(1\ <〃2?

[答案]C

【点评】摩擦生热公式可称之为“功能关系”或“功能原理的公式?但不能称之为

“动能走理"的公式,它是由动能走理的关系式推导得出的二级结论?

三、含弹簧的物理模型

纵观历年的髙考试题,和弹簧有关的物理试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髙考命题者常以弹簧为载体设计出齐类试题,这类试题涉及静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问题、振动问题、功能问题等,几乎贯穿了整个力学的知识体系.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这类试题的分析方法,现将有关弹簧问题分类进行剖析.

对于弹簧,从受力角度看,弹簧上的弹力是变力:从能量角度看,弹簧是个储能元件.因此,弹簧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故备受高考命题老师的青睐?如 2009年高考福建理综卷第21题、山东理综卷第22题、重庆理综卷第24题,2008年高考北京理综卷第22题、山东理综卷第16题和第22题.四川延考区理综卷第14题等.题目类型有: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动力学中的弹簧问题,与动量和能量有关的弹簧问题.

1.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

(1)胡克定律:F=kx、ΔF=?ΔΛ??

(2)对弹簧秤的两端施加(沿轴线方向)大小不同的拉力.弹簧秤的示数一左等于挂钩上的拉力?

?例4如图9一12甲所示,两木块A、B的质量分别为刖和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灯和k2.两牌簧分别连接A. 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木块A,直到下而的弹簧对地而的压力恰好为零,在此过程中A和B的重力势能共增加了()

图9一12

(∕ΠI+∕H2)?2k?+k2

(m+"H)?z]"伽 1+加2)g?

d?kι十k?

【解析】取A、B以及它们之间的弹簧组成的整体为硏究对象,则当下面的弹簧对1也面的压力为雲时,向上提A的力F恰好为:

F 二(加 1 +〃?2)g

设这一过程中上面和下面的弹簧分别伸长M、X2 ,如图9 - 12乙所示,由胡克走律得:

(/Wl + W2k (加1 十加2)g

Xl=―B—,二一忌—

故A、B增加的重力势能共为:

ΔE p = m?f>(x? + Xi)十mifζxι

伽 1 + ∕∏2)?2 mi (Jn 1 十m2)g2

=—kι—十kχ?

[答案]D

【点评】①计算上面弾簧的伸长星时,较多同学会先计算原来的压缩呈,然后计算后

XP

来的伸长呈,再将两者相加,但不如上面解析中直接运用?AU*?进行计算更快捷方便?

②通过比较可知,重力势能的增加并不等于向上提的力所做的功VV =~F x总二 (Wn +

mι)2g2 Om + mι)2g2

-2k?- + 2??

2?动力学中的弹簧问题

(1)瞬时加速度问题(与轻绳、轻杆不同):一端固左、另一端接有物体的弹簧,形变不会发生突变,弹力也不会发生突变?

(2)如图9-13所示,将爪B下压后撤去外力,弹簧在恢复原长时刻B与A开始分

?例5 —弹簧秤秤盘的质?/HI = 1.5 kg,盘内放一质?∕H2=10.5 kg的物体P,弹簧的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k=800 N/m,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如图9一 14所示.

Ir

? P/

图 9一 14

现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宜线运动,己知在最初0.2s 内F是变化的,在0.2s后是恒定的,求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取^=IOnVS2)

【解析】初始时刻弾簧的压缩臺为:

(/WI + nιi)g

Xo = -- [-- = 0.15 m

设秤盘上升高度X时P与秤盘分离,分离时刻有:

k(xo - x)? Zg

----------- -U

nu

又由题意知f对于0 ~ 0.2 s时间内P的运动有:

解得:X 二 0」2 m r= 6 m∕s2

故在平衡位置处,拉力有最小值Fnnn二(/Mi + mi)a = 72 N

分离时刻拉力达到最大值FmaX = ni2fζ + Inla = 168 N .

[答案]72 N 168 N

【点评】对于本例所述的物理过程,要特别注意的是:分离时刻/H1与M之间的弹力恰好减为零,下一时刻弹簧的弹力与秤盘的重力使秤盘产生的加速度将小于",故秤盘与重物分离.

3.与动量.能量相关的弹簧问题

与动捲.能量相关的弹簧问题在髙考试题中岀现频繁,而且常以计算题出现,在解析过程中以下两点结论的应用非常重要:

(1)弹簧压缩和伸长的形变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

(2)弹簧连接两个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弹簧处于原长时两物体的相对速度最大,惮簧的形变最大时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例6如图9-15所示,用轻弹簧将质量均为m=l kg的物块A和B连接起来,将它们固左任空中,弹簧处于原长状态.A距地而的髙度Λl=0.90 m.同时释放两物块,A与地面碰撞后速度立即变为零,由于B压缩弹簧后被反牌,使A刚好能离开地而(但不继续上升)?若将B物块换为质量为Im的物块C(图中未画岀)?仍将它与A固左在空中且弹簧处于原长,从A距地而的高度为加处同时释放,C压缩弹簧被反弹后,A也刚好能离开地而?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100N∕m,求加的大小.

B I ^^1

A LJ

丿>

hi

S 9-15

【解析】设A物块落地时,B物块的速度为υ1 f则有:

^nV?2 = mgh?

设A刚好离地时,弹簧的形变星为X ,对A物块有:

mg = kx

从A落地后到A冈!)好离开地面的过程中,对于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

有:

2^ι2 = mgx十ΔE p

换成C后,设A落地时,C的速度为V2 ,则有:

*? 2mVj2 = 2mgM

从A落地后到A刚好离开地面的过程中,A、C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有:

^?2rnV21 = 2m^x + ΔE p

联立解彳导:h2二0.5 m?

[答案]0.5 m

【点评】由于高中物理对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不作要求,所以在高考中几次考查弹簧问题时都要用到上述结论“①” ?如2005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第25题、1997年高考全国卷第25题等.

?例7用轻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2 kg的A、B两物块都以v=6 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而上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4 kg的物块C静止在前方,如图9一16甲所示?B与C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运动,则在以后的运动中:

图9一 16甲

⑴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体A的速度为多大?

(2)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多少?

(3)A的速度方向有可能向左吗为什么

【解析】⑴当久B、C三者的速度相等(设为诃)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由于人

B、C三者组成的系统动呈守恒,则有:

(mA十HIB)V =(niA + me十InC)VA t

(2 + 2)×6

解得:VΛ,= ---------- m/s = 3 m/s .

2 + 2 + 4

(2)B、C发生碰撞时,B、C组成的系统动星守恒,设碰后瞬间B、C两者的速度为v,I则有:

m∣iV =+ InC)V'

,Z2X6

解得:V r二---- =2 m/s

2 + 4

A的速度为v√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设其值为EP ,根据能星守恒定律得:

EP = *(〃M + InC)V '* 2 + ΛV2 -扣U + mu + ∕∏C)V A ,2

= 12J ?

(3)方法一A不可能向左运动?

根据系统动呈守恒有:(mλ + m∣i)v = m A v A + (m∣i + m c)Vn

设A向左,则VΛ<0 t v a >4 m/s

则B、C发生碰撞后,A、B、C三者的动能之和为:

E = 2MAZ^十如?〃 + InC)Vi >二伽B 十nic)vi = 48 J

实际上系统的机械能为:

E = EP 十+ MB十InC)VA, 2 = 12 J + 36 J =48 J

根据能臺守恒走律可知,E l > E是不可能的,所以A不可能向左运动.

方法二B、C碰撞后系统的运动可以看做整体向右匀速运动与A、B和C相对振动的合成(即相当于在匀速运动的车厢中两物块相对振动)

由(1)知整体匀速运动的速度Vo = VA f =3 m/s

图9一 16乙

取以%二3 m/s匀速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可知弹簧处于原长时,A、B和C相对振动的速率最大,分别为:

VΛO = V - vo = 3 m/s

VBo = Iv, - υol = 1 m/s

由此可画出A、B、C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9 - 16乙所示,故A不可能有向左运动的时刻?

[答案](l)3m∕s (2)12J⑶不可能,理由略

【点评】①要清晰地想象、理解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相当于在以3 IWS匀速行驶的车厢内M、B和C做相对弹簧上某点的简谐振动,振动的最大速率分别为3 m/s、1 m/s .

②当弹簧由压缩恢复至原长时,A最有可能向左运动,但此时A的速度为零?

?例8探究某种笔的弹跳问题时,把笔分为轻质弹簧.内芯和外壳三部分,其中內芯和外壳质量分别为加和4加.笔的弹跳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①把笔竖直倒立于水平硬桌而,下压外壳使其下端接触桌而(如图9-17甲所示);

②由静止释放,外壳竖直上升到下端距桌而髙度为儿时,与静止的内芯碰撞(如图9一 17乙所示);

③碰后,内芯与外壳以共同的速度一起上升到外壳下端距桌而最大髙度为加处(如图9 —17丙所示)?

设内芯与外壳的撞击力远大于笔所受重力,不计摩擦与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外壳与内芯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大小.

(2)从外壳藹开桌而到碰撞前瞬间,弹簧做的功.

(3)从外壳下端离开桌而到上升至加处,笔损失的机械能.

[2009年高考?重庆理综卷]

【解析】设外壳上升到加时速度的大小为5 ,外壳与内芯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大小为

02 .

⑴对外詡[]内芯,从撞后达到共同速度到上升至他处,由动能走理得:

(4m + m)g(h?-力 J 二十 AH)P2 - 0

解得:Vι = ,?∣2g(h2 - Λι) ?

(2)外壳与内芯在碰撞过程中动呈守恒r即:

4mV? = (4/?? + m)V2

将02代入得:Vl二訂2g(加-加)

设弹簧做的功为VV ,对外壳应用动能走理有:

VV - 4mgh?二二 X 4mVτ

将 S 代入得:w=γng(25h2 - 9A,).

(3)由于夕卜壳和内芯达到共同速度后上升至高度加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只有在外壳和

内芯的碰撞中有能呈损失,扌员失的能星E Jg二*X4”朋-扣加+ m)V2

将 6、卩2代入得:E^ = ^nIg(h2 - A∣).

[答案〕(1 )y∣2f>(li2 - Λι) (2)如g(25力2 - 9h 1)

(3)》昭(加-Iu)

由以上例题可以看岀,弹簧类试题的确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物理思维、反映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的优秀试题.弹簧与相连物体构成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状态的变化,为学生充分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牛顿第二左律、动能立理、机械能守恒左律、动量泄理.动量守恒左律)巧妙解决物理问题、施展自身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当然也是区分学生能力强弱、拉大差距、选拔人才的一种常规题型.因此,弹簧试题也就成为髙考物理题中的一类重要的.独具特色的考题.

四、传送带问题

从1990年以后出版的各种版本的髙中物理教科书中均有皮带传输机的插图.皮带传送类问题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这类问题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运动性质都具有变化性,涉及力.相对运动.能量转化等齐方而的知识,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及应用物理规律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如2003年髙考全国理综卷第34 题.2005年高考全国理综卷

I第24题等?

对于滑块静止放在匀速传动的传送带上的模型,以下结论要淸楚地理解并熟记:

(1)滑块加速过程的位移等于滑块与传送带相对滑动的距藹;

(2)对于水平传送带,滑块加速过程中传送带对其做的功等于这一过程由摩擦产生的热量,即传送装宜在这一过程需额外(相对空载)做的功W=M —25=2鮎.

?例9如图9一18甲所示,物块从光滑曲面上的P点自由滑下,通过粗糙的静止水平传送带后落到地而上的0点.若传送带的皮带轮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使传送带随之运

A.

物块有可能不落到地而上 B.

物块仍将落在0点 C.

物块将会落在0点的左边 D. 物块将会落在0点的右边

【解析】如图9-18乙所示J 设物块滑上水羽专送带上的初速度为% ,物块与皮带之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

图9一 18乙

物块在皮带上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 晋二μg

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的速度为:

V = γ∣ V{Γ - 2μgs

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这一过程的时间可由方程S = IW- g"gF 解得?

当皮带向左匀速传送时,滑块在皮带上的摩擦力也为:

f 二 Pmg

物块在皮带上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4二百二您 ________

则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的速度V'二γ∣Vo 2 - 2μgs = V

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这一过程的时间同样可由方程S 二W-

解得?

由以上分析可知物块仍将落在0点,选项B 正确.

[答案]B

【点评】对于本例应深刻理解好以下两点:

① 滑动摩擦力f 二*,与相对滑动的速度或接触面积均无关;

② 两次滑行的初速度(都以地面为参考系)相等,加速度相等,故运动过程完全相同?

我们延伸开来思考,物块在皮带上的运动可理解为初速度为%的物块受到反方向的大 小为

的力F 的作用,与该力的施力物体做什么运动没有关系?

?例10如图9-19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o=3 n√s 的速度向左运动,传 送带上

有一质量M=2 kg 的小木盒A, A 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a=0.3.开始时,A 与传送带之间保持相对静I 匕现有两个光滑的质量均为∕n = l kg 的小球先后相隔?t=3s 自 传送带的左端岀发,以V 0= 15 nVs 的速度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后立 即进入盒中并与盒保持相对静止:第2个球岀发后历时?∏=∣s 才与木盒相遇.取g=10 nι∕s 2,问: ω <—?

-----

9一 19

(1) 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后瞬间,两者共同运动的速度为多大?

(2) 第1个球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与木盒相遇? 动),物块仍从P 点自由滑下,则(

Q

图9一 18甲

(3)在木盒与第1个球相遇至与第2个球相遇的过程中,由于木盒与传送带间的摩擦而

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解析】(1)设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后瞬间,两者共同运动的速度为υι ,根据动呈守恒走律得:

mvo - MV = (m + M)V?

解得:0]二3 m/s f方向向右?

(2)设第1个球与木盒的相遇点离传送带左端的距离为「第1个球经过时间巾与木盒相遇,则有:

Zo = -

Vo

设第1个球进入木盒后两者共同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根据牛顿第二走律得:

μ(m十 M)g = (?W + M)U

解得:a -μg= 3 m∕s2 ,方向向左

设木盒减速运动的时间为/1 ,加速到与传送带具有相同的速度的时间为门,则:?υ

円2二万二IS

故木盒在2 S内的位移为零

依题意可知:S 二υo?h 十υ(?f 十?h - t? - tι- to)

解得:5 = 7.5 m , ? = 0.5 s .

(3)在木盒与第1个球相遇至与第2个球相遇的这一过程中,设传送带的位移为* ,

木盒的位移为$1 ,则:

s'= υ(?∕十?n - to) = 8.5 m

SI =υ(?r + ?∏ - /i - /2 - to) = 2.5 m

故木盒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为:心二『-5, = 6m

则木盒与传送带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臺为:

Q == 54 J .

[答案](1 )3 m/s (2)0.5 S (3)54 J

【点评】本题解析的关键在于:①对物理过程理解清楚;②求相对路程的方法?

能力演练

—、选择题(Iox4分)

1.图示是原子核的核子平均质虽:与原子序数Z的关系图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结合过程中一立会释放核能 分裂过程中一泄会吸收核能 分裂过程中一定会释放核能

【解析】D 、E 结合成F 粒子时总质呈减小,核反应释放核能;A 分裂成B 、C 粒子 时,总

质呈减小r 核反应释放核能?

[答案]BD

2-单冷型空调器一般用来降低室内温度,英制冷系统与电冰箱的制冷系统结构基本相 同.某

单冷型空调器的制冷机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Qi.向髙温物体放出热量0,而外界 (压缩机)必须对

工作物质做功W,制冷系数£=鈴.设某一空调的制冷系数为4,若制冷机 每天从房间内部吸收2.0×

IO 7

J 的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定等于@

B. 空调的制冷系数越大越耗能

C ?制冷机每天放岀的热M0ι=2.5×lO 7J

D.制冷机每天放出的热蚩:0=5.OX K? J

【解析】Q 1 = Q 2 + W> 02 ,选项A 错误;£越大,从室内向夕M 写递相同热臺时压缩机 所

需做的功(耗电)越小,越节省能呈,选项B 错误;又ρ1 = ρ2 + ^=2.5×ιo 7 J 1故选项C 正

确.

[答案]C

3.图示为一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图彖,其中实线是九=0时刻的波形,虚线是/2=1.5 S 时的波

形,且(t 2-h )小于一个周期.由此可判断()

-y/cm

A.

波长一立是60 Cm B.

波一左向X 轴正方向传播 C.

波的周期一定是6 s D. 波速可能是0」m/s,也可能是0.3 nι∕s

【解析】由题图知2二60 Cm

若波向X 轴正方向传播,则可知:

波传播的时间h=^l 传播的位移S 1 = 15 Cm 二5

故知 T=6s t Q 二0」m/s

若波向X 轴负方向传播,可知:

波传播的时间h 二扌八传播的位移52二45 Cm 二J

故知 T=2s l V = 0.3 m/s ?

[答案]AD

4口如图所示,任水平桌而上叠放着质量均为M 的A 、B 两块木板,在木板A 的上而放 着一

个质量为加的物块C,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A 、B 、C 之间以及B 与地面之间

A. 若D 和E 结合成F,结合过程中一左会吸收核能

B. 若D 和E 结合成F,

C. 若A 分裂成B 和

C,

的动摩擦因数都为“?若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动木板使之从C? B之间抽出来.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拉力F的大小应该满足的条件是(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

Crl

A? F>“⑵〃+M)g B. F>“伽+2M)g

C.F>2“(加+M)g D?F>2μmg

【解析】无论F多大I摩擦力都不能使B向右滑动r而滑动摩擦力能使C产生的最大

出.

[答案]C

5口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射向半球形玻璃砖的球心.在玻璃与空气的界而MN上同

时发生反射和折射,b为反射光,。为折射光,它们与法线间的夹角分别为0和&逐渐增

A.0和&两角同时增大,&始终大于呂

B.b光束的能量逐渐减弱,c?光束的能量逐渐加强

C.b光在玻璃中的波长小于方光在空气中的波长

D?b光光子的能量大于C光光子的能量

大,但是选项A错误,且在全反射前,C光束的能呈逐渐减弱I b光束的能呈逐渐加强,选项B 霍;又由X議号产,〃光在玻璃中的波长小于在空气中的波长,但

光子的能呈不变r选项C正确、D错误?[答案]C

6.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v = 2nVs的速度匀速前进,上方漏斗中以每秒50 kg的速

度把煤粉竖直抖落到传送带上,然后一起随传送带运动.如果要使传送带保持原来的速度匀速前进,则传送带的电动机应增加的功率为()

【解析】漏斗均匀持续将煤粉抖落在传送带上,每秒钟有50 kg的煤粉被加速至2 nVs z故每秒钟传送带的电动机应多做的功为:

ΔH z=ΔEk + Q =苏沪十∕??,v = mv2 = 200 J

故传送带的电动机应增加的功率AP 罟二200 W .

[答案]B

7.如图所示,一根用绝缘材料制成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匕一端固左,另一端与质量为加、带电荷量为+§的小球相连,静止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当施加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E后,小球开始做简谐运动,下列关于小球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加速度为μg I故

F - μnιg - μ(m

+ M)g

M

> μg时 / 即F > 2μ(m + M)g时A可从B、

C之间抽大入射角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解析】三个角度之间的关系有:&二α

Sinb

Sin

a

=n> ?I故随看的增大.β. θ都增

A . IOOW

B ? 200W

A.小球的速度为零时,弹簧的伸长量为芈

B.小球的速度为零时,弹簧的伸长量为学

C.运动过程中,小球和弹簧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D?运动过程中,小球动能变化量、弹性势能变化量以及电势能的变化量之和保持为【解析】由

题意知,小球位于平衡位置时弹簧的伸长臺別二年,小球速度为雲时弹簧处于原长或伸长了 2池二平,选项A错误、B正确

小球做简谐运动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和电场力都做功,机械能不守恒,动能、弹性势能、电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选项D正确?

[答案]BD

&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滑块放在倾角为&的固左斜而上?滑块与斜而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滑块与斜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则[2009年高考?北京理综卷]()

A.将滑块由静止释放,如果^>tan θ.滑块将下滑

B.给滑块沿斜而向下的初速度,如果j u

C.用平行于斜而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如果“ = tan θ.则拉力大小应是2加gsin θ

D?用平行于斜而向下的力拉滑块向下匀速滑动,如果“ = tanθ,则拉力大小应是mgsin θ

【解析】对于静止置于斜面上的滑块,可沿斜面下滑的条件为w?sin θ>μm g cos θ;同理,当吨Sin θ<μn i gcos θ时,具有初速度下滑的滑块将做减速运动,选项A X B错误;当“二tan 0时,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力f=m fi s?n θ I由平衡条件知,使滑块匀速上滑的拉力 F 二 2"*sin θ I选项 C 正确、D .

[答案]C

9口国产“水刀”——超髙压数控万能水切割机,以英神奇的切割性能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机床展览会上引起轰动,它能切割40 mm厚的钢板、50 mm厚的大理石等材料?

将普通的水加压,使其从口径为0.2 mm的喷嘴中以800 m/s?IooO nι∕s的速度射出,

这种水射流就是“水刀”.我们知道,任何材料承受的压强都有一住限度,下表列出了一些材料所能承受的压强的限度.

设想一“水刀”的水射流横截而积为S,垂直入射的速度0=800 m/s,水射流与材料接触后,速度为零,且不附着在材料上,水的密度P=IXl(Pkg/mi则此水刀不能切割上述材料中的()

【解析】以射到材料上的水呈?,n为研究对象J以其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由动呈走理得:-PS St= - PSV ^t-V

得:"二“2二6.4X10“ Pa

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水刀”不能切割材料C和D.

[答案]CD

10.如图甲所示,质量为2加的长木板静止地放在光滑的水平而上,另一质量为加的小铅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速度%滑上木板的左端,恰能滑至木板的右端且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铅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力始终不变.若将木板分成长度与质量均相等(即m l=m2=rn)的两段1、2后,将它们紧挨着放在同一水平≡±,让小铅块以相同的初速度%由木板1的左端开始运动,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铅块滑到木板2的右端前就与之保持相对静止

B.小铅块滑到木板2的右端后与之保持相对静止

C.甲.乙两图所示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相等

D.图甲所示的过程产生的热量大于图乙所示的过程产生的热量

【解析】长木板分两段前,铅块和木板的最终速度为:

mV() 1

且有Q=√L =芬心F - *X 3∕n(y)2= ∣wυo2

长木板分两段后,可走呈计算出木板IS 2和铅块的最终速度f从而可比较摩擦生热和相对滑动的距离;也可用图象法走性分析(如图丙所示)比较得到小铅块到达右端之前已与木板2

保持相对静止J故图甲所示的过程产生的热呈大于图乙所示的过程产生的热呈?

[5C?1 Ar)

止非选择题(共60分)

11.(5分)图示为伏安法测电阻的部分电路,电路其他部分不变,当开关S接"点时,电压表的示数U l = Il V,电流表的示数∕1=0.2 A:当开关S接b点时,/=12 V, Z2=

0.15 A.那么,为了提髙测量的准确性,开关S应接________ 点(填“土或“肘),氏的测量

值为________ Ω.

[答案]h(2分)80 (3分)

12.(10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与光滑圆呱轨道相切,轻弹簧的一端固宦在水平轨道的左端,OP是可绕O点转动的轻杆,且摆到某处就能停在该处:另有一小钢球?现

在利用这些器材测立弹簧被压缩时的弹性势能.

(1)还需要的器材是.

(2)以上测量实际上是把对弹性势能的测量转化为对_________ 能的测量,需要直接测咼_______ 和________ ■

(3)为了研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间的关系,除以上器材外?还准备了几个轻弹簧,所有弹簧的劲度系数均不相同.试设汁记录数据的表格.

[答案](1)天平亥!J度尺(每空1分)

(2)重力势质星上升高度侮空1分)

⑶设计表格如下(5分)

小球的质

压缩量Hm)

上升高度Λ(m)

E=mgh(J)

压缩呈V= cm, / \球的质呈In =

弹簧A B C

劲度系数?(N∕m)

上升咼度Λ(m)

E 二 Mgh(J)

13?(10分)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k=800 N/m的轻弹簧的两端各焊接着两个质量均为加=12 kg的物体仏B, A、B和轻弹簧静止竖立在水平地而上?现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在上面的物体A上.使物体A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0.4 s物体B刚要离开地而?设整个过程中弹簧都处于弹性限度内,取g =IOm/S?.求:

(1)此过程中所加外力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⑵此过程中外力F所做的功.

【策析】(1 )Λ原来静止时有:kx? = mg (1分)

当物体A刚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时,拉力F最小,设为Fi?

对物体A有:Fi十3 - Ing = ma (1分)

当物体B刚要离开地面时,拉力F最大,设为F?.

对物体A有:尸2 -恋2?mg = ma (1分)

对物体B有:kxι = mg (1分)

对物体A有:M十Xl =如2 (1分) 解得:U二 3.75 m∕s2

联立解得:F1 =45 N (1分)j F2 = 285 N?(1分)

⑵在力尸作用的0.4 s内,初末状态的弹性势能相等(1分)

由功能关系得:

WP = mg(x? + X2)+ 2 = 49.5 J ?(2 分)

[答案](1)285 N 45 N (2)49.5 J

14. (12分)如图甲所示,倾角为0、足够长的两光滑金属导轨位于同一倾斜的平而内,导轨间距为/,与电阻凡、心及电容器相连,电阻川、E的阻值均为R,电容器的电容为C,空间存在方向垂直斜而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一个质量为加、阻值也为/?、长度为/的导体棒MN垂直于导轨放置,将其由静止释放,下滑距离S时导体棒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中整个回路产生的焦耳热为贝Ih

(1)导体棒稳圧下滑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2)导体棒从释放开始到稳左下滑的过程中流过/?)的电荷量为多少?

【解析】(1)当达到最大速度时J导体棒匀速运动r电容器中没有电流,设导体棒稳走

下滑的最大速度为Q,有:

E = BlV(1 分)

E

所以F安二B〃二(2分)

导体棒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根据受力平衡条件有:

F安二An t gSin θ(1 分)

解得:g驾严.(2分)

(2)棒加速运动时电容器上的电压增大,电容器充电;当棒达到最大速度后,电容器上的电荷呈最大并保持不变,所以流过用的电荷星就是电容器所带的电荷星,则:

U二心知二事譽—迪靈

的二C-些評.(2分)

[答案]⑴驾晋(2严铲

15 . (13分)如图甲所示,一质咼为加、电荷量为q的正离子,在D处沿图示方向以一

(3分)

BI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总结

“传送带模型” 1.模型特征一个物体以速度v0(v0≥0)在另一个匀速运动的物体上开始运动的力学系统可看做“传送带”模型,如图(a)、(b)、(c)所示. 2.建模指导 水平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对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判断摩擦力时要注意比较物体的运动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也就是分析物体在运动位移x(对地)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和传送带速度相等.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刻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时刻. 水平传送带模型: 1.传送带是一种常用的运输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矿山、码头、货场、车站、机场等.如图所示为火车站使用的传送带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水平部分长度L=5 m,并以v0=2 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现将一个可视为质点的旅行包无初速度地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已知旅行包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 m/s2 .(1)求旅行包经过多长时间到达传送带的右端; (2)若要旅行包从左端运动到右端所用时间最短,则传送带速度的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最短时间是多少? 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0.5kg的小物体从足够高的光滑曲面上自由滑下,然后滑上一水平传送带。已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传送带水平部分的长度L=5m,两端的传动轮半径为R=0.2m,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始终以ω=15/rads的角速度沿顺时针匀速转运, 传送带下表面离地面的高度h不变。如果物体开始沿曲面下滑时距传送带表面 的高度为H,初速度为零,g取10m/s2.求: (1)当H=0.2m时,物体通过传送带过程中,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 (2)当H=1.25m时,物体通过传送带后,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划痕的长度。 (3) H在什么范围内时,物体离开传送带后的落地点在同一位置。

高中物理二十四种模型

高中物理二十四种模型 ⒈"质心"模型:质心(多种体育运动).集中典型运动规律.力能角度. ⒉"绳件.弹簧.杆件"三件模型:三件的异同点,直线与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和功能问题. ⒊"挂件"模型:平衡问题.死结与活结问题,采用正交分解法,图解法,三角形法则和极值法. ⒋"追碰"模型:运动规律.碰撞规律.临界问题.数学法(函数极值法.图像法等)和物理方法(参照物变换法.守恒法)等. ⒌"运动关联"模型:一物体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等效性.多物体参与的独立性和时空联系. ⒍"皮带"模型: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及摩擦生热等问题. ⒎"斜面"模型:运动规律.三大定律.数理问题. ⒏"平抛"模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类平抛运动). ⒐"行星"模型:向心力(各种力).相关物理量.功能问题.数理问题(圆心.半径.临界问题). ⒑"全过程"模型:匀变速运动的整体性.保守力与耗散力.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全过程整体法. ⒒"人船"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数理问题. ⒓"子弹打木块"模型:三大定律.摩擦生热.临界问题.数理问题. ⒔"爆炸"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⒕"单摆"模型:简谐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力和能问题.对称法.图象法. ⒖"限流与分压器"模型:电路设计.串并联电路规律及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实际应用. ⒗"电路的动态变化"模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判断方法和变压器的三个制约问题. ⒘"磁流发电机"模型:平衡与偏转.力和能问题.

⒙"回旋加速器"模型:加速模型(力能规律).回旋模型(圆周运动).数理问题. ⒚"对称"模型:简谐运动(波动).电场.磁场.光学问题中的对称性.多解性.对称性. ⒛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棒与电阻.棒与电容.棒与电感.棒与弹簧组合.平面导轨.竖直导轨等,处理角度为力电角度.电学角度.力能角度. 21.电磁场中的"双电源"模型:顺接与反接.力学中的三大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 22.交流电有效值相关模型:图像法.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量问题. 23."能级"模型:能级图.跃迁规律.光电效应等光的本质综合问题. 24.远距离输电升压降压的变压器模型.

高中物理模型总结汇总

l v 0 v S v 0 A B v 0 A B v 0 l 滑块、子弹打木块模型之一 子弹打木块模型:包括一物块在木板上滑动等。μNS 相=ΔE k 系统=Q ,Q 为摩擦在系统中产生的热量。②小球在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竖直平面内弧形光滑轨道上滑动 :包括小车上悬一单摆单摆的摆动过程等。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系统有共同速度(或有共同的水平速度);系统内弹力做功时,不将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因此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 例题:质量为M 、长为l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初速v 0射入木块,穿出时子弹速度为v ,求子弹与木块作用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解:如图,设子弹穿过木块时所受阻力为f ,突出时木块速度为V ,位移为S ,则子弹位移为(S+l)。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mv+MV ① 由动能定理,对子弹 -f(s+l )=2 022 121 mv mv - ② 对木块 fs=02 12-MV ③ 由①式得 v= )(0v v M m - 代入③式有 fs=2022 )(21v v M m M -? ④ ②+④得 f l =})]([2121{212 12 1 2 120220222 v v M m M mv mv MV mv mv -+-=-- 由能量守恒知,系统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子弹与木块摩擦而产生的内能。即Q=f l ,l 为子弹现木块的相对位移。 结论: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且等于摩擦力与两物体相对位移的乘积。即 Q=ΔE 系统=μNS 相 其分量式为:Q=f 1S 相1+f 2S 相2+……+f n S 相n =ΔE 系统 1.在光滑水平面上并排放两个相同的木板,长度均为L=1.00m ,一质量 与木板相同的金属块,以v 0=2.00m/s 的初速度向右滑上木板A ,金属 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0.1,g 取10m/s 2 。求两木板的最后速度。 2.如图示,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长方形木块B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A ,m <M ,现以地面为参照物,给A 和B 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 (如图),使A 开始向左运动,B 开始向右运动,但最后A 刚好没有滑离 B 板。以地面为参照系。 ⑴若已知A 和B 的初速度大小为v 0,求它们最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⑵若初速度的大小未知,求小木块A 向左运动到最远处(从地面上看)到出发点的距离。 3.一平直木板C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今有两小物块A 和B 分别以2v 0和v 0的初速度沿同一直线从长木板

高中物理模型总结整理

l v 0 v S v 0 A B v 0 A B v 0 l 滑块、子弹打木块模型之一 子弹打木块模型:包括一物块在木板上滑动等。μNS 相=ΔE k 系统=Q ,Q 为摩擦在系统中产生的热量。②小球在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竖直平面内弧形光滑轨道上滑动 :包括小车上悬一单摆单摆的摆动过程等。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系统有共同速度(或有共同的水平速度);系统内弹力做功时,不将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因此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 例题:质量为M 、长为l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初速v 0射入木块,穿出时子弹速度为v ,求子弹与木块作用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解:如图,设子弹穿过木块时所受阻力为f ,突出时木块速度为V ,位移为S ,则子弹位移为(S+l)。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mv+MV ① 由动能定理,对子弹 -f(s+l )=2022121 mv mv - ② 对木块 fs=0212-MV ③ 由①式得 v= )(0v v M m - 代入③式有 fs=2022)(21v v M m M -? ④ ②+④得 f l =})]([2121{21212121 202202220 v v M m M mv mv MV mv mv -+-=-- 由能量守恒知,系统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子弹与木块摩擦而产生的内能。即Q=f l ,l 为子弹现木块的相对位移。 结论: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且等于摩擦力与两物体相对位移的乘积。即 Q=ΔE 系统=μNS 相 其分量式为:Q=f 1S 相1+f 2S 相2+……+f n S 相n =ΔE 系统 1.在光滑水平面上并排放两个相同的木板,长度均为L=1.00m ,一质量 与木板相同的金属块,以v 0=2.00m/s 的初速度向右滑上木板A ,金属 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0.1,g 取10m/s 2。求两木板的最后速度。 2.如图示,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长方形木块B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A ,m <M ,现以地面为参照物,给A 和B 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 (如图),使A 开始向左运动,B 开始向右运动,但最后A 刚好没有滑离 B 板。以地面为参照系。 ⑴若已知A 和B 的初速度大小为v 0,求它们最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⑵若初速度的大小未知,求小木块A 向左运动到最远处(从地面上看)到出发点的距离。 3.一平直木板C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今有两小物块A 和B 分别以2v 0和v 0的初速度沿同一直线从长木板

高中物理模型汇总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高中物理模型汇总大全 模型组合讲解一一爆炸反冲模型 [模型概述] “爆炸反冲”模型是动量守恒的典型应用,其变迁形式也多种多样,如炮发炮弹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弹簧两端将物块弹射将弹性势能转化为机械能;核衰变时将核能转化为动能等。 [模型讲解] 例?如图所示海岸炮将炮弹水平射出,炮身质量(不含炮弹)为M,每颗炮弹质量为m, 当炮身固定时,炮弹水平射程为s,那么当炮身不固定时,发射同样的炮弹,水平射程将是多少? 解析:两次发射转化为动能的化学能E是相同的。第一次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炮弹的动能;第二次化学能转化为炮弹和炮身的动能,而炮弹和炮身水平动量守恒,由动能和动量的关系 2 式E k二丄知,在动量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质量成反比,炮弹的动能 2m E, =-mv1 = E,E2 =1mvf M一E,由于平抛的射高相等,两次射程的比等于抛出时初 2 2 M +m 速度之比,即:处亠=.M,所以S2 M。 sv.YM+m *M+m 思考:有一辆炮车总质量为M,静止在水平光滑地面上,当把质量为平面成B角 发射出去,炮弹对地速度为v0,求炮车后退的速度。 提示:系统在水平面上不受外力,故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炮弹对地的水平速度大小为 V o COSV,设炮车后退方向为正方向,则(M -m)v-mv o COSV - 0,v = mV ° C ° S M —m 评点:有时应用整体动量守恒,有时只应用某部分物体动量守恒,有时分过程多次应用动量守恒,有时抓住初、末状态动量即可,要善于选择系统,善于选择过程来研究。 [模型要点] 内力远大于外力,故系统动量守恒P i二p2,有其他形式的能单向转化为动能。所以“爆 m的炮弹沿着与水

关于高级高中物理模型总结归纳

1、追及、相遇模型 火车甲正以速度v 1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距甲d 处有火车乙正以较小速度v 2同向匀速行驶,于是他立即刹车,使火车做匀减速运动。为了使两车不相撞,加速度a 应满足什么条件? 故不相撞的条件为d v v a 2)(2 21-≥ 2、传送带问题 1.(14分)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水平段长L =6米,两皮带轮直径均为D=0.2米,距地面高度H=5米,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平台上有一个小物体以v 0=5m/s 的初速度滑上传送带,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g=10m/s 2,求: (1)若传送带静止,物块滑到B 端作平抛 运动 的水平距离S 0。 (2)当皮带轮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物 体平抛运动水平位移s ;以不同的角速度ω值重复 上述过程,得到一组对应的ω,s 值,设皮带轮顺时针转动时ω>0,逆时针转动时ω<0,并画出s —ω关系图象。 解:(1))(12110m g h v t v s === (2)综上s —ω关系为:?? ? ??≥≤≤≤s rad s rad s rad s /707/70101.0/101ωωω ω 2.(10分)如图所示,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安装有水平传送带,用水平传送带传送工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水平传送带以的 工 恒定的速率s m v /2=运送质量为kg m 5.0=

件,工件都是以s m v /10=的初速度从A 位置滑上传送带,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0=μ,每当前一个工件在传送带上停止相对滑动时,后一个工件立即滑上传送带,取2/10s m g =,求: (1)工件滑上传送带后多长时间停止相对滑动 (2)在正常运行状态下传送带上相邻工件间的距离 (3)在传送带上摩擦力对每个工件做的功 (4)每个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由于摩擦产生的内能 解:(1)工作停止相对滑动前的加速度2/2s m g a ==μ ① 由at v v t +=0可知:s s a v v t t 5.02 1 20=-=-= ② (2)正常运行状态下传送带上相邻工件间的距离m m vt s 15.02=?==? ③ (3)J J mv mv W 75.0)12(5.02 12121 222 02=-??=-= ④ (4)工件停止相对滑动前相对于传送带滑行的距离 )21(20at t v vt s +-=m )5.022 1 5.01(5.022??+?-?=m m 25.0)75.01(=-=⑤ J mgs fs E 25.0===μ内 ⑥ 3、汽车启动问题 匀加速启动 恒定功率启动 4、行星运动问题 [例题1] 如图6-1所示,在与一质量为M ,半径为R ,密度均匀的球体距离为R 处有一质量为m 的质点,此时M 对m 的万有引力为F 1.当从球M 中挖去一个半径为R/2的小球体时,剩下部分对m 的万有引力为F 2,则F 1与F 2的比是多少?

高中物理模型-水平方向上的碰撞弹簧模型

模型组合讲解——水平方向上的碰撞+弹簧模型 [模型概述] 在应用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和能量转化等规律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时,常有一类模型,就是有弹簧参与,因弹力做功的过程中弹力是个变力,并与动量、能量联系,所以分析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细致分析弹簧的动态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等知识解题。 [模型讲解] 一、光滑水平面上的碰撞问题 例1. 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A 、B ,质量都为m ,现B 球静止,A 球向B 球运动,发生正碰。已知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的弹性势能为E P ,则碰前A 球的速度等于( ) A. m E P B. m E P 2 C. m E P 2 D. m E P 22 解析:设碰前A 球的速度为v 0,两球压缩最紧时的速度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出 mv mv 20=,由能量守恒定律得220 )2(21 21v m E mv P +=,联立解得m E v P 20=,所以正确选项为C 。 二、光滑水平面上有阻挡板参与的碰撞问题 例 2. 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与核子关联的最有效途径是“双电荷交换反应”。这 类反应的前半部分过程和下述力学模型类似,两个小球A 和B 用轻质弹簧相连,在光滑的水平直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在它们左边有一垂直于轨道的固定挡板P ,右边有一小球C 沿轨道以速度v 0射向B 球,如图1所示,C 与B 发生碰撞并立即结成一个整体D ,在它们继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当弹簧长度变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然后,A 球与挡板P 发生碰撞,碰后A 、D 都静止不动,A 与P 接触而不粘连,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锁定及解除锁定均无机械能损失),已知A 、B 、C 三球的质量均为m 。 图1 (1)求弹簧长度刚被锁定后A 球的速度。 (2)求在A 球离开挡板P 之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解析:(1)设C 球与B 球粘结成D 时,D 的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得1 0)(v m m mv +=当弹簧压至最短时,D 与A 的速度相等,设此速度为v 2,由动量守恒得2132mv mv =,由

板块模型-高中物理讲义

简单学习网课程讲义 学科:物理 专题:板块模型 金题精讲 题一 题面:如图所示,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B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 ,B 质量分别为6.0 kg 和2.0 kg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在物体A 上施加水平方向的拉力F ,开始时F =10 N ,此后逐渐增大,在增大到45N 的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B .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C .当拉力F <12 N 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 D .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F >18 N 时,开始相对滑动 题二 题面: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块木板,质量M = 1.0 kg ,长度L = 1.0 m .在木板的最左端有一个小滑块 (可视为质点),质量m = 1.0 kg .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 动摩擦因数μ = 0.30.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起对小滑块施加一个F = 8.0 N 水平向右的恒力,此 后小滑块将相对木板滑动. 假设只改变M 、m 、μ、F 中一个物理量的大小,使得小滑块速度总是木板速度的2倍,请你通过计算确定改变后的那个物理量的数值(只要提出一种方案即可)。 题三 题面: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板长为L ,木板的两个端点分别为A 、B ,中点为O ,木板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并以v 0的水平初速度向右运动。若把质量为m 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置于木板的B 端,小木块的初速度为零,最终小木块随木板一起运动。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小木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运动的速度;

第 - 1 - 页 (2)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取值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使木块最终相对于木板静止时位于OA 之间。 题四 题面:质量M =8 kg 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恒力F ,F =8 N ,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 m/s 时,在小车前端轻轻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 =2 kg 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小车足够长,求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 =1.5 s ,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 讲义参考答案 题一答案:A 题二答案:令F =9 N 。 题三答案:(1) 0+M v M m (2))(20m M gL Mv +≥ μ ≥)(220m M gL Mv + 题四答案:2.1 m.

高中物理连体模型总结

精讲3 牛顿运动定律连体问题 ?在实际问题中,常常会碰到几个物体(连接)在一起在外力作用下运动,求解它们的运动规律及所受外力和相互作用力,这类问题被称为连接体问 题。 常见的连体模型:①用轻绳连接②直接接触 ③靠摩擦接触 a

连接体常会处于某种相同的运动状态,如处于平衡态或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处理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相结合 整体法:就是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分析的方法。不必考虑系统内力的影响,只考虑系统受到的外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例1:如图所示,U形框B放在粗糙斜面上刚好静止。若将物体A放入放入U形框B内,问B是否静止。 隔离法:是把系统中的各个部分(或某一部分)隔离,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来分析的方法。 此时系统内部各物体间的作用力(内力)就可能成为研究对象的外力,在分析时要加以注意。需要求内力时,一般要用隔离法。

例2 如图所示,为研究a与F、m关系的实验装置,已知A、B质量分别为m、M,当一切摩擦力不计时,求绳子拉力。原来说F约为mg,为什么? 拓展:质量分别为m=2kg和M=3kg的物体A和B,挂在弹簧秤下方的定滑轮上,如图所示,当B加速下落时,弹簧秤的示数是。(g取10m/s2) 例3:用力F推,质量为M的物块A和质量为m的物块B,使两物体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时,求物体M对m的作用力F N。

若两物体与地面摩擦因数均为μ时,相互作用力F N是否改变?为什么? 例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一半,则小球在下滑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少? 拓展:如图所示,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叠放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现用水平力拉A时,A、B一起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为a1,若用水平力改拉B物体时,A,B一起运动的最大为a2,则a1:a2等于() A.1:1 B.m1:m2 C.m2:m1D.m12:m22

高中物理解题模型详解总结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 目录 第一章运动和力................................................. 一、追及、相遇模型............................................ 二、先加速后减速模型.......................................... 三、斜面模型................................................. 四、挂件模型................................................. 五、弹簧模型(动力学)........................................ 第二章圆周运动................................................. 一、水平方向的圆盘模型........................................ 二、行星模型................................................. 第三章功和能 ................................................... 一、水平方向的弹性碰撞........................................ 二、水平方向的非弹性碰撞...................................... 三、人船模型................................................. 四、爆炸反冲模型 ............................................. 第四章力学综合................................................. 一、解题模型: ............................................... 二、滑轮模型................................................. 三、渡河模型................................................. 第五章电路...................................................... 一、电路的动态变化............................................ 二、交变电流................................................. 第六章电磁场 ................................................... 一、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 二、电磁流量计模型............................................ 三、回旋加速模型 ............................................. 四、磁偏转模型 ...............................................

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及分析

高三物理总复习 专题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 方法概述 高考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考查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的高中物理学习思想.每年各地的高考题为了避免雷同而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但又总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可粗略地总结如下: (1)选择题中一般都包含3~4道关于振动与波、原子物理、光学、热学的试题. (2)实验题以考查电路、电学测量为主,两道实验小题中出一道较新颖的设计性实验题的可能性较大. (3)试卷中下列常见的物理模型出现的概率较大: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包含子弹射入)、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天体问题(圆周运动)、轻绳(轻杆)连接体模型、传送带问题、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 高考中常出现的物理模型中,有些问题在高考中变化较大,或者在前面专题中已有较全面的论述,在这里就不再论述和例举.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等在高考中的地位特别重要,本专题就这几类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和强化训练;传送带问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也较大,而且解题思路独特,本专题也略加论述. 热点、重点、难点 一、斜面问题 在每年各地的高考卷中几乎都有关于斜面模型的试题.如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25题、北京理综卷第18题、天津理综卷第1题、上海物理卷第22题等,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14题、全国理综卷Ⅱ第16题、北京理综卷第20题、江苏物理卷第7题和第15题等.在前面的复习中,我们对这一模型的例举和训练也比较多,遇到这类问题时,以下结论可以帮助大家更好、更快地理清解题思路和选择解题方法. 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匀速下滑时,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 tan θ. 图9-1甲 2.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 (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 (2)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3)减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 3.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乙所示)匀速下滑时,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停止前)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依然为零(见一轮书中的方法概述). 图9-1乙 4.悬挂有物体的小车在斜面上滑行(如图9-2所示): 图9-2 (1)向下的加速度a=g 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垂直于斜面; (2)向下的加速度a>g 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上; (3)向下的加速度a<g sin θ时,悬绳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下. 5.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速度v0平抛一小球(如图9-3所示): 图9-3 (1)落到斜面上的时间t= 2v0tan θ g ; (2)落到斜面上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恒定,且tan α=2tan θ,与初速度无关; (3)经过t c= v0tan θ g 小球距斜面最远,最大距离d= (v0sin θ)2 2g cos θ . 6.如图9-4所示,当整体有向右的加速度a=g tan θ时,m能在斜面上保持相对静止. 图9-4 7.在如图9-5所示的物理模型中,当回路的总电阻恒定、导轨光滑时,ab棒所能达到的稳定速度v m= mgR sin θ B2L2 .

高考物理知识归纳力学模型及方法

╰ α 高中物理知识归纳(二) ----------------------------力学模型及方法 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2斜面模型(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 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 μ=tg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μ> tgθ物体静止于斜面 μ< tg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θ一μcosθ) 3.轻绳、杆模型 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杆对球的作用力由运动情况决定 只有θ=arctg(g a)时才沿杆方向 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最低点时的速度?,杆的拉力? 若小球带电呢? 假设单B下摆,最低点的速度V B=R 2g?mgR=2 2 1 B mv E m L · m2 m1 F B A F1 F2 B A F

F m 整体下摆2mgR=mg 2R +'2 B '2A mv 21mv 2 1+ 'A 'B V 2V = ? ' A V = gR 53 ; 'A 'B V 2V ==gR 25 6> V B =R 2g 所以AB 杆对B 做正功,AB 杆对A 做负功 若 V 0< gR ,运动情况为先平抛,绳拉直沿绳方向的速度消失 即是有能量损失,绳拉紧后沿圆周下落机械能守恒。而不能够整个过程用机械能守恒。 求水平初速及最低点时绳的拉力? 换为绳时:先自由落体,在绳瞬间拉紧(沿绳方向的速度消失)有能量损失(即v 1突然消失),再v 2下摆机械能守恒 例:摆球的质量为m ,从偏离水平方向30°的位置由静释放,设绳子为理想轻绳,求:小球运动到最低点A 时绳子受到的拉力是多少? 4.超重失重模型 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 y ) 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m(g+a);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F=m(g-a) 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 1到2到3过程中 (1、3除外)超重状态 绳剪断后台称示数 系统重心向下加速 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 铁木球的运动 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 5.碰撞模型:特点,①动量守恒;②碰后的动能不可能比碰前大; ③对追及碰撞,碰后后面物体的速度不可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 ◆弹性碰撞:m 1v 1+m 2v 2=' 22' 11v m v m +(1) '222'12221mv 2 1mv 21mv 21mv 21+=+ (2 ) ◆一动一静且二球质量相等的弹性正碰:速度交换 大碰小一起向前;质量相等,速度交换;小碰大,向后返。 ◆一动一静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子弹打击木块模型) mv 0+0=(m+M)' v 20mv 21='2M)v m (2 1++E 损 E 损=20mv 21一'2 M)v (m 2 1+= 0202 0E m M M m 21m)(M M M)2(m mM k v v +=+=+ a 图9 θ

高中物理模型(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一.行星模型 [模型概述] 所谓“行星”模型指卫星绕中心天体,或核外电子绕原子旋转。它们隶属圆周运动,但涉及到力、电、能知识,属于每年高考必考内容。 [模型要点] 人造卫星的运动属于宏观现象,氢原子中电子的运动属于微观现象,由于支配卫星和电子运动的力遵循平方反比律,即21F r ∝ ,故它们在物理模型上和运动规律的描述上有相似点。 一. 线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设地球的质量为M ,卫星质量为m ,卫星在半径为r 的轨道上运行,其线速度为v ,可知22GMm v m r r =,从而v =设质量为'm 、带电量为e 的电子在第n 条可能轨道上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v ,则有222n n ke v m r r =,从而1v v =∝即 可见,卫星或电子的线速度都与轨道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 二. 动能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卫星运动的动能,由22GMm v m r r =得12k k GMm E E r r =∝即,氢原子核外电子运

动的动能为:21 2k k n n ke E E r r =∝即,可见,在这两类现象中,卫星与电子的动能 都与轨道半径成反比 三. 运动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对卫星而言,212224m m G mr r T π=,得232234,r T T r GM π=∝即.(同理可推导V 、a 与 半径的关系。对电子仍适用) 四. 能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运动物体能量等于其动能与势能之和,即k p E E E =+,在变轨问题中, 从离地球较远轨道向离地球较近轨道运动,万有引力做正功,势能减少,动能增大,总能量减少。反之呢? 五. 地球同步卫星 1.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非同步人造地球卫星其轨道平面可与地轴有任意夹角且过地心,而同步卫星一定位于赤道的正上方 2. 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3.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据牛顿第二定律 有2002,GMm m r r r ωω==得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所以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一定,其离地面高度也是一定的 4. 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为定值,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误区点拨] 天体运动问题: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与中心天体半径的区别;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和运行速度;卫星的稳定运行和变轨运动;赤道上的物体与近地卫星的区别;卫星与同步卫星的区别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是指把卫星从地球上发射出去的速度,速度越大,发射得越远,发射的最小速度,混淆连续物和卫星群:连续物是指和天体连在一起的物体,其角速度和天体相同,双星系统中的向心力中的距离与圆周运动中的距离的差别 二.等效场模型 [模型概述] 复合场是高中物理中的热点问题,常见的有重力场与电场、重力场与

高中物理专题试《皮带模型》

高中物理专题试《皮带模型》

————————————————————————————————作者:————————————————————————————————日期:

如图所示,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 速率v 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右端有一个与传送带等 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体以恒定速率v 2沿直线向左滑向传 送带后,经过一段时间又返回光滑水平面,速度为v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v 1= v 2时,才有v 2′= v 1 B .若v 1> v 2时,则v 2′= v 1 C .若v 1< v 2时,则v 2′= v 1 D .不管v 2多大,总有v 2′= v 2 答案:C 来源: 题型:单选题,难度:理解 如图所示,物体从曲面上的Q 点自由滑下,通过粗 糙的静止水平传送带后落到地面上的P 点。若传送带逆时 针转动,再把物体放到Q 点自由滑下,那么 A .它仍落在P 点 B .它将落在P 点左边 C .它将落在P 点右边 D .它可能落不到地面上 答案:A 来源: 题型:单选题,难度:理解 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以不变的速度v 向右运动。将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轻放在其左端,经t s 后,物体A 的速度也变为v ,再经t s 到达右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后t s 内A 与传送带间无摩擦力 B.A 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过程中,平均速度为3 v /4 C. A 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v/gt D.传送带对物体做的功和物体对传送带做功的绝对值相等 答案:D Q P

来源: 题型:单选题,难度:理解 如图所示,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υ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关于上述过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A.μ与a之间一定满足关系μ≥a/g B.黑色痕迹的长度为(a-μg)υ2/(2a2) C.煤块从开始运动到相对于传送带静止经历的时间为υ/(μg) D.煤块与传送带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mυ2/2 答案:C 来源: 题型:单选题,难度:理解 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v匀速运动,现将质量为m的物体竖直向下轻轻地放置在木板上的P处,已知物体m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为保持木板的速度不变,从物体m放到木板上到它相对木板静止的过程中,必须对木板施一水平向右的作用力F,此过程中力F要对木板做功的数值是 A.mv2/4 B .mv2/2 C.mv2 D.2mv2 答案:C 来源: 题型:单选题,难度:理解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间距离为10m,以恒定的速度1m/s匀速传动。现将一质量为0.2 kg的小物体无初速放在A端,物体与传送带间滑动摩擦系数为0.5,g取10m/s2,则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 总结18 几种典型的运动模型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18 几种典型的运动模型:追及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及类似的运动 两个基本公式(规律):V t = V 0 + a t S = v o t + 12 a t 2 及几个重要推论: (1)推论:V t 2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t/ 2 = V V t 02+=s t (若为匀变速运动)等于这段的平均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s/2 = v v o t 2 2 2 + V t/ 2 =V =V V t 02+=s t =T S S N N 21++= V N ≤V s/2 = v v o t 222+ 匀速:V t/2 =V 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高中物理弹力汇总

有关弹簧的题目在高考中几乎年年出现,由于弹簧弹力是变力,学生往往对弹力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过程缺乏清晰的认识,不能建立与之相关的物理模型并进行分类,导致解题思路不清、效率低下、错误率较高.在具体实际问题中,由于弹簧特性使得与其相连物体所组成系统的运动状态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隐蔽性,加之弹簧在伸缩过程中涉及力和加速度、功和能、冲量和动量等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所以弹簧试题也就成为高考中的重、难、热点, 一、“轻弹簧”类问题 在中学阶段,凡涉及的弹簧都不考虑其质量,称之为“轻弹簧”,是一种常见的理想化物理模型.由于“轻弹簧”质量不计,选取任意小段弹簧,其两端所受张力一定平衡,否则,这小段弹簧的加速度会无限大.故轻弹簧中各部分间的张力处处相等,均等于弹簧两端的受力.弹簧一端受力为F ,另一端受力一定也为F ,若是弹簧秤,则弹簧秤示数为F . 【例1】如图3-7-1所示,一个弹簧秤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外壳质量m 不能忽略,弹簧及挂钩质量不计,施加弹簧上水平方向的力1F 和称外壳上的力2F ,且12F F >,则弹簧秤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为 ,弹簧秤的读数为 . 【解析】 以整个弹簧秤为研究对象,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得: 12F F ma -=,即12 F F a m -= 仅以轻质弹簧为研究对象,则弹簧两端的受力都1F ,所以弹簧秤的读数为1F . 说明:2F 作用在弹簧秤外壳上,并没有作用在弹簧左端,弹簧左端的受力是由外壳内侧提供的. 【答案】12 F F a m -= 1F 二、质量不可忽略的弹簧 【例2】如图3-7-2所示,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均质弹簧平放在光滑的水平面,在弹簧右端施加一水平力F 使弹簧向右做加速运动.试分析弹簧上各部分的受力情况. 【解析】 弹簧在水平力作用下向右加速运动,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其加速度F a M =,取弹簧左部任意长度x 为研究对象,设其质量为m 得弹簧上的弹力为: x x F x T ma M F L M L == = 【答案】x x T F L = 三、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弹簧弹力瞬时)问题 弹簧(尤其是软质弹簧)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有关,由于弹簧两端一般与物体连接,因弹簧形变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其长度变化不能在瞬间完成,因此弹簧的弹力不能在瞬间发生突变. 即可以认为弹力大小和方向不变,与弹簧相比较,轻绳和轻杆的弹力可以突变. 【例3】如图3-7-3所示,木块A 与B 用轻弹簧相连,竖直放在木块C 上,三者静置于地面,A B C 、、的质量之比是1:2:3.设所有接触面都光滑,当沿水平 方向迅速抽出木块C 的瞬时,木块A 和B 的加速度分别是A a = 与B a = 【解析】由题意可设A B C 、、的质量分别为23m m m 、、,以木块A 为研究对象,抽出木块C 前,木块A 受到重力和弹力一对平衡力,抽出木块C 的瞬时,木块A 受到重力和弹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故木块A 的瞬时加速度为0.以木块 A B 、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可知,木块C 对木块B 的作用力3CB F mg =. 以木块B 为研究对象,木块B 受到重力、弹力和CB F 三力平衡,抽出木块C 的瞬时,木块B 受到重力和弹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CB F 瞬时变为0,故木块C 的瞬时合外力为3mg ,竖直向下,瞬时加速度为1.5g . 【答案】0 图 3-7-2 图 3-7-1 图 3-7-3 高中物理中的弹簧问题归类剖析

高中物理常见模型

高中物理常见模型 -CAL-FENGHAb(2020YEAR-YICAI).JINGBIAN

2010年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 伏纲版) 第9专题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 方法概述 髙考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拯,考查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的髙中物理学习思想.每年各地的髙考题为了避免雷同而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但又总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可粗略地总结如下: (1)选择题中一般都包含3?4道关于振动与波、原子物理、光学、热学的试题. (2)实验题以考查电路、电学测量为主,两道实验小题中出一道较新颖的设计性实验题的可能性较大. (3)试卷中下列常见的物理模型出现的概率较大: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包含子弹射入)、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天体问题(圆周运动)、轻绳(轻杆)连接体模型.传送带问题、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 髙考中常出现的物理模型中,有些问题在髙考中变化较大,或者在前而专题中已有较全而的论述,在这里就不再论述和例举.斜而问题.叠加体模型、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等在高考中的地位特别重要,本专题就这几类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和强化训练;传送带问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槪率也较大,而且解题思路独特,本专题也略加论述. 热点、重点.难点 一、斜面问题 在每年各地的高考卷中几乎都有关于斜而模型的试题.如2009年髙考全国理综卷I第25题.北京理综卷第18题、天津理综卷第1题、上海物理卷第22题等,2008年髙考全国理综卷I第14题、全国理综卷II第16题、北京理综卷第20题、江苏物理卷第7题和第15题等.在前而的复习中,我们对这一模型的例举和训练也比较多,遇到这类问题时,以下结论可以帮助大家更好、更快地理淸解题思路和选择解题方法. 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图9-1甲所示)匀速下滑时,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gta n ?. 2.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而上(如图9一 1甲所示): (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而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 (2)加速下滑时,斜而对水平地而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3)减速下滑时,斜而对水平地而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 3.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而上(如图9-1乙所示)匀速下滑时,M对水平地而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停止前)M对水平地而的静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