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复习资料

法医复习资料
法医复习资料

法医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

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司法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医学科学。

2、个人识别能力:确定某活体或尸体的身份。

3、父权排除概率:指的是,通过检测某一个遗

传标记系统,能将不是生父的假设父亲排除的机

会,它是衡量一个遗传标记排除非父能力的一个

客观标准,表示在所有非父被控为生父的男子

中,用该标记否定父权有多大的可能性

4、保险杠损伤:是指车辆保险杠撞击人体时,

在距地面50~60cm高处的人体下肢形成横带状表

皮剥脱、皮下出血和骨折。

5、婴儿猝死综合征:指外表似乎完全健康的婴儿突然意外死亡。

6、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治疗活动

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因过失造成患者人身伤害的事故。

7、尸僵:人死后各肌群发生僵硬将关节固定而使尸体呈强直状态称为尸僵。

8、皮肤金属化:又称金属异物沉积,是指电极金属在

高温下熔化或气化后,金属微粒沉积于、受损皮肤表面或深部皮下组织的现象。

9、尸体现象:人体死后受物理、化学及生物学

等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尸体上发生的各种变化

(称为尸体变化)使尸体表面和内部器官组织呈

现与活体不同的征象。

10、机械系损伤:当机体收到机械性暴力作用后,

器官组织结构被破坏或功能发生障碍

11、八字不交:指缢死者缢绳的着力部位在颈前部,

多在甲状软骨与舌骨之间,绕向颈部左右两侧,

斜行向后上方,沿下颌骨角,经耳后越过乳突,

升入发际,达头枕部上方而形成提空,俗称八字

不交”

12、亲子鉴定:就是利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

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

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

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

13、青壮年猝死综合征:是一种多见于青壮年,至今

原因不明的猝死。其特点为,①死者绝大多数为

20?49岁的男性青壮年,②平素看起来健康,

③死亡多在睡眠或安静休息时突然发生,④完整

的尸检和辅检查不出足以说明死因的器质性疾

病,也无中毒或暴力死亡原因。

14、脑死亡:指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

15、中毒:是指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16、机械性窒息:是指由机械性暴力作用所引起的呼吸障碍。

17、尸斑:尸体血液因重力而坠积于低下部位未受压

迫的皮肤血管内,并在该处皮肤呈现出有色斑痕

(多为暗紫红色)称为尸斑。

18、白骨化:尸体的软组织经腐败后完全溶解消失,

毛发、指(趾)甲脱落,最后仅剩下骨骼, 称为白骨化。

19、法医鉴定人:被指派、聘请、委托进行检验和鉴定的专门人员称为鉴定人。

20、溺死:是指大量液体吸入呼吸道所引起的窒息死亡。

21、自溶:人死后,组织、细胞受自身固有的各种酶

的作用而发生结构破坏,使组织软化甚至液化,

称为自溶。

22、生物性检材:主要指人体组织与器官、体液、分

泌物、排泄物、及由它们形成的瘢痕。

23、猝死:是指貌似健康者因内在疾病发作或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

24、中毒量:能使机体出现中毒症状的毒物最小剂量,称为这种毒物的中毒剂量。

25、致死量:能使机体中毒死亡的毒物最小剂量,称为这种毒物的致死量。

26、中毒血浓度:指能引起中毒反应的这种毒物在中毒者血中的最低浓度。

27、致死血浓度:指引起中毒死亡的这种毒物在中毒者血中的最低浓度。

28、水性肺气肿:溺水者强烈的死前呼吸运动,导致

溺液、粘液、空气三者在气道内混合成为泡沫,

而吸气力量大于呼气力量,使泡沫样溺液被吸入

肺泡而不易呼出,导致大量溺液储集于肺中,导

致水性肺气肿。两肺体积膨大,充满胸腔,可见

肋骨的压痕,边缘钝圆。触之有揉面感,指压有凹痕,重量增加。切开肺可见大量泡沫状溺液流出。是溺死的重要征象之一。

29、挫伤:是以钝性致伤物作用于人体造成皮肉或皮

下血管破裂引起皮内出血或皮下出血为主要改变的闭合性损伤。

30、表皮剥脱:机械性暴力引起皮肤表层或表皮层与部分真皮的缺损,又称擦伤。

问答题

1、法医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对象是什么?

任务1为刑事案件侦查,审判提供科学证据;

2为民事案件伤害赔偿提供科学依据;

3为灾害事故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4为立法提供科学依据;

5促进医学发展。

研究内容及对象: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

法医物证学,法医临床学。

2、详述晚期尸体现象有哪些?

晚期尸体现象根据是否保存完整分为毁坏型尸体现象和保存性尸体现象,尸体因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器官和组织被部分或者完全破坏,称为毁坏型尸

法医学经典小抄加复习题目

1、法医学的研究的对象(内容):死亡或伤害发生的现场、尸体、活体、物证和文证审查。 2、脑死亡:是指脑的功能全部停止,而且是不可恢复地停止,不管心跳呼吸是否存在。 3、肺呼吸是否存在的确定方法:玻片法;纤毛法;泡沫法;观水法。 4、心跳是否存在的确定方法:听诊法;压迫止血法;x光透视法;心电图法。 5、暴力死亡:除病死和老死其它都是。6.早期尸体现象:肌肉松弛、尸僵、尸冷、尸斑、尸体痉挛、皮革样变、角膜混浊、自溶等7、晚期尸体现象包括:尸臭;尸绿;腐败静脉网;腐败气小泡;腐败巨人观;白骨化。8、死亡时间的判断:利用尸体现象;利用蝇蛆生活史;死后尸体化学变化;胃肠道食物的消化及移位情况;植物生长规律;其它方法。9、损伤:机体受到外界因素作用引起人体组织结构破坏和/或功能障碍10、机械性损伤:机械性外力与人体作相对运动所造成的损伤。11、机械性损伤形成三要素:造痕体;承痕体;作用力。12、钝器创特点:创口裂开不规则,创缘不整齐多伴有表皮剥脱皮下出血,创角钝,创壁粗糙,创底不平有时大于裂开创口,创腔有组织间桥。 13、常见钝器创:表皮剥脱、皮下出血、骨折、内脏破裂挫伤。14、高坠伤:躯体从高处坠落撞击地面或者其它物体上造成的损伤。特点:广泛而严重多种损伤并成;体表损伤相对较轻内脏损伤重; 损伤多集中在躯体的一侧;人体震荡伤显着;15、射击伤:远距离:组织缺损、挫伤轮、污垢轮、近距离:加火药烟晕、枪口印痕、火药颗粒附着物。 16.爆炸损伤特征:炸碎伤,烧灼伤,抛出物及弹片射入伤,冲击波伤。17、烧死的特征:尸体外表特征:局部烧伤;闭眼特征;高温作用。尸体内部特征: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血液内有碳氧血红蛋白;胃十二指肠内有烟灰炭末;硬脑膜外热血肿。18、烧伤与死后焚尸鉴别:生前:皮肤有烧伤的生活反应;呼吸道内有烟灰炭末;呼吸道有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其他致命伤无 19、机械性窒息的特征;尸体外表特征:尸斑出现早且显着;颜面肿胀发绀;面部皮肤及粘膜下出血点;尸冷缓慢;流涎,流涕。尸体内部特征:血液呈暗红色;内脏淤血;浆膜及粘膜下点状出血;肺气肿和肺水肿;20、扼死要注意的问题:警惕加害人扼颈时的辅助手段;扼痕的形成显现时间有时需经12-24小时;在勘验扼死案件现场时,需要发现和提取(微量物证)。21、溺死的尸体特征:外:尸斑出现缓慢,颜色较浅;手中抓有异物;口鼻围部有白色泡沫;皮肤肿胀皱缩;皮肤呈鸡皮样改变;尸体沉浮及腐败;水中尸体多见损伤。内:呼吸系统的改变;心血管的改变;消化道有溺液;内脏有浮游生物;肌肉出血;尸体器官内溺液外渗。 22、毒物的吸收途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注射。 23、一氧化碳中毒检材提取:检材采取心血,防止心色液或胸腔积液混入,盛器内不留空隙,无法取心血液时取骨髓。 一。判断题是非题 1、临床医师可以受人民政府或公安、司法机关委托而担任检验、鉴定刑事或民事案件工作。( 2 ) 2、急死或突然死亡,有自杀或他杀嫌疑者,应当进行法医学解剖。( 1 ) 3、心跳呼吸停止,意味着机体死亡。(2 ) 4、辅助死因多指引起体内潜在疾病发作而致死的损伤或情况。(1 ) 5、尸蜡和蜡质化学成分类似,由饱和脂肪酸等构成。( 2 ) 6、创系指皮肤真皮层破裂的损伤。( 2 ) 7、窒息时,肺胸膜、心外膜和胸腺被膜点状出血称为塔雕氏斑。(1 )

法医毒物分析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普鲁士蓝反应是用于下列哪一项检验的常用方法(a) A. 氰化物 B. 砷化物 C. 一氧化碳 D. 硫化氢 2. 在毒物分析检验中直接应用光谱法常常受到限制,其主要原因是(c) A. 直接应用光谱法无法定量 B. 直接应用光谱法检测需要对照品,而其他方法不用 C. 毒物分析检材往往很复杂,而光谱法本身不具有分离能力 D. 光谱法所需仪器极其昂贵 3. 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研究和鉴定的主要任务是(c) A. 毒物的性质 B. 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 C. 毒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D. 中毒的方式 4. 紫外分光光度法中,鉴别不同物质的主要依据是(a) A. 紫外吸收光谱不同 B. 密度不同 C. 分子量不同 D. 颜色不同 5.怀疑砷、汞等金属毒物急性中毒时,可直接分离检验体外检材的方法是(b) A.二氯化钯显色反应 B. 雷因许试验 C. 光谱法 D. 显微结晶试验 6.UV光谱图中纵坐标和横坐标的意义分别是(c) A.吸收度、时间 B. 时间、波长 C. 吸收度、波长 D. 波长、吸收度 7.在毒物分析工作中,为了排除阴性干扰物的存在和验证实验是否可靠,常需进行(b) A.空白对照试验 B. 已知对照试验 C. 验证试验 D. 筛选试验 8.检材已腐败,用溴化汞试纸检验砷或磷化锌时,要干扰反应的是(c ) A.氢氰酸 B. 溴化汞 C. 硫化氢 D. 砷化氢 9.砒霜属于(b) A.挥发性毒物 B. 金属毒物 C. 气体毒物 D. 有机毒物 10.下面哪一条不符合选作随行参比标准物的要求(b) A.母体结构与待测物的不同 B. 与待测物属同一类毒物 C. 与待测物有相似的紫外吸收 D. A、B、C项都不符合 11.检识敌敌畏和敌百虫可用(c) A.硫酸铜反应 B. 间苯三酚-硫酸反应 C. 间苯二酚-氢氧化钠反应 D. 氯化铁反应 12.分离比重不同混为一体的浑浊组分可利用(d) A. 过滤方法 B. 蒸馏方法 C. 升华方法 D. 离心方法 13.在薄层色谱法中,常将固定相和流动相分别称为(a) A. 吸附剂、展开剂 B. 展开剂、吸附剂 C. 萃取剂、吸附剂 D. 展开剂、稀释剂 14. Beer-Lambert定律成立的条件是光源必须为(c) A.可见光 B.紫外光 C.单色光 D.混合光 15. 下列各种检材中,属体外检材的是(b) A. 脑脊液 B. 呕吐物 C. 尸体腐泥 D. 玻璃体液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6. 法医毒物分析工作的主要特点有(abcde) A. 分析目的的不明确性 B. 检材的一次性和多样性 C. 分析方法的应变性为揭露犯罪事实提供科学证据 D. 涉及多学科 E. 肩负法律责任 17. 某些情况下,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形状或峰位可发生变化,使化的常见因素有(abe) A. 酸碱性 B. 溶剂 C. 湿度 D. 光的强度 E. 光的纯度 18. 检验砷化合物可用(abde)

法医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五)

期考试试题(A) 课程号:课序号:课程名称《法医学》任课教师:成绩:

2 题间不留空,一般应题卷分开教务处试题编号:3务必用A4纸打印一

法医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试题分类]: 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 [命题人]:温永启 [所属单位]:刑事科学技术系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表皮剥脱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多发生在钝器打击、坠落、交通事故等情况 B.剥脱处呈点、片状,露出湿润的真皮 C.剥脱处亦可形成皮革样化 D.剥脱处皮屑翻卷的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背 答案:D 分数:2 难度:2 所属知识点: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基本形态/擦伤 认知层次:理解 试题分析:{ <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 } [试题分类]: 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 有关挫裂创叙述错误的是() A.常伴有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B.创壁光滑、整齐 C.创腔常见组织间桥 D.常伴有骨折 答案:B 分数:2 难度:2 所属知识点: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基本形态/创 认知层次:理解 试题分析:{ <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 } [试题分类]: 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 对挫伤的法医学意义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证明外力作用

B.可推断致伤物的种类 C.可判明生前伤 D.可认定致伤物 答案:D 分数:2 难度:2 所属知识点: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基本形态/挫伤认知层次:理解 试题分析:{ <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 } [试题分类]: 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 皮下出血的特点() A.可发生在任何受损部位 B.范围边界模糊 C.颜色较浅呈淡紫红色 D.表面无异常 答案:A 分数:2 难度:2 所属知识点: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基本形态/挫伤认知层次:理解 试题分析:{ <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 } [试题分类]: 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 挫伤的定义为钝器打击造成的() A.皮内出血 B.皮下出血 C.皮肤完整性破坏 D.皮内或皮下出血 答案:D 分数:2 难度:2 所属知识点: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基本形态/挫伤认知层次:理解 试题分析:{ <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 } [试题分类]: 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

临床专业医学生学好法医学的意义

临床专业医学生学好法医学的意义 【摘要】结合贵阳医学院当前临床专业人体解剖学及法医学教学现状,通过对贵阳医学院法医司法鉴定中心近年来医疗纠纷相关案件鉴定工作的分析,阐述了临床专业学习法医学的必要性,以此加强对临床医学生毕业后从业素质及对医疗纠纷防范的培养。 【关键词】临床专业;法医学;医疗纠纷;解剖学 随着我国国民人文素质及法律意识逐渐提高,在网络信息及各类媒体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医疗纠纷案件逐年增多,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公众对医疗机构的不信任使得临床工作者面临更多的压力。为了适应现代法律及医学的发展,结合对贵阳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法医学教学现状及鉴定中心近年医疗纠纷相关案件分析,提出当前临床专业医学生学好法医学的重要意义。 1 临床专业人体解剖学及法医学教学现状 1.1 临床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人体教学标本匮乏,使得我院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每组(10~30 人)才能解剖一具尸体。而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其实际应用意义很强。具有描述多、解释少、名词多、推理少、理论抽象、实践性强、易懂难记等特点,涉及医学名词多达6 184 条,决定了人体解剖学是一门较难学的课程[1]。而临床专业只有牢固掌握所要学习的人体解剖学知识,才能为后续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教学资源匮乏加上扩招后学生基础差异大,以致很多医学生在学完人体解剖学相关课程后,理论与实践脱节,基础不扎实,严重制约了后期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也增大了将来从事临床工作中发生医疗纠纷的隐患。 1.2 临床专业本科生法医学教学现状 我院临床专业法医学开设时间为五年级第二学期,教学大纲结合我院教学实际而制定,总学时为24 学时,指定为选修课。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法医学课程,明确临床医学生学习法医学知识的意义,掌握法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使用所学法医学知识去解决今后在临床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与法医学有关的问题,为司法部门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课程开设时间恰逢医学生毕业面临考研及找工作,就业的压力大及教学内容陈旧导致学生迟到、旷课、请假的人数较大,教学取得的实效很少。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学习法医学的重要性,选修法医学仅仅是为了完成学分。 2 临床专业医学生学好法医学的必要性 2.1 强化医学基础,巩固人体解剖学知识 尽管我院人体解剖实验教学中心已将上千张照片、多个视频、动画传到网上多媒体教学系统中,仍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直观需要。而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用于人体解剖实验教学的资源已无法完全满足每位学生动手参加尸体解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人体解剖的基础知识,只能从网络教学系统及图谱等资料中学习。 理论与实际脱节,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教学条件,争取更多的尸源。另一方面就是让学校教务部门重视法医学课程,根据当前形式,针对开课时间、教学内容等做出调整,以适应当前临床专业学习法医学的需求。在掌握法医学理论体系的前提下,让临床专业医学生到现场观摩尸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回顾

法医学资料(之一)

法医学尸体检验的任务 一、确定死因 确定死因是法医学尸体检验的首要任务。死亡原因是指导致死亡的某一种疾病或外伤。如:一具尸体上有多处暴力损伤,应确定何者为为致命的损伤。估计从暴力作用到死亡所经过的时间,重建死亡经过,才能准确地确定死因。 二、判断死亡方式 死亡方式又称死亡性质,是指暴力性死亡如何付诸实施。如暴力由他人所加称他杀,他杀又分犯法他杀、合法他杀及可原谅的他杀……暴力由自己所加称自杀、暴力来自自然灾害或出于非故意的人为因素,没有伤害的意图,或纯属偶然则成为意外死亡。 三、推测死亡时间据现场勘察及尸检,法医提出死亡时间的推断性意见对于侦查人员判断疑犯有无作案时间等均有很大的帮助。 四、对死者进行个人识别 对于无名尸体迫切要解决查明死者的年龄、种族、性别、姓名,进而了解其住所、社会关系、死前行踪。主要根据其尸体的长度、性别、容貌、体格特征、指纹、纹身、瘢痕、体表附着物、体表及体内的特异结构,对死者进行个人识别。 五、其他问根据案情需要,要求对致伤物、损伤时间、损伤、疾病的关系、中毒与疾病的关系等其他问题进行鉴定。 死亡的概述 一、维持人体的生命有赖于呼吸及心跳。人体的死亡的传统概念是呼吸及心跳的停止,并按呼吸及心跳停止的先后分为呼吸性死亡及心性死亡。二、呼吸先于心跳停止的死亡成为呼吸性死亡。三、心跳先于呼吸停止的死亡成为心性死亡。四、假死:人的生命体征活动处在极度微弱的状态,用一般的临床检查的方法查不出生命体征,外表好像死亡,而实际上还活着,这种状态称为假死假死是缺血、缺氧、高度抑制的结果。五、死亡分为自然死亡与非自然死亡。自然死亡又称为非暴力性死亡,分为:生理性死亡、病理性死亡。非自然死亡又称暴力性死亡。 1、生物性或生物活性物质,如:来自动物及植物的活性物质,如:蛇毒等。 2、化学因素:指外源性化学毒物或药物吸收后中毒死,或强碱、强酸局部作用所致的伤害死。 3、物理性: 机械性物理因素致死: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 非机械性物理因素致死:雷电击死、冻死等。 六、直接死因与间接死因: 直接死因指直接引起死亡的原因,如果主要死因不经过中间环节直接引起死亡的,则此死因为主要死因,又称直接死因。如果主要死因并未直接引起死亡,二是通过继发病、合并症等中间环节引起死亡,则主要死因为间接死因。 法医常见的直接死因有:感染、出血、栓塞、梗死、中毒。 七、辅助死因及诱因 辅助死因是独立于主要死因以外的自然性疾病或暴力性损伤,这些疾病或损伤本身不足以致命,但在死亡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 诱因诱发身体的潜在的疾病恶化致死的因素,其中包括精神情绪因素。 八、联合死因又称合并死因,是两种或两种以上难以区分主次的死因,在同一案例中联合在一起引起死亡,构成死因。 尸体现象一早期尸体现象 1、超声反应:躯体死亡后,构成人体的组织、细胞、某些器官可保持一定生物活性,对刺激可发生一定反映,称为超声反应。如:排泄、死后分娩 2、肌肉松弛:躯体死亡后,肌张力消失,躯体变软,表现为:瞳孔散大、眼微睁、口微张等。 3、皮革样化:死后水分从皮肤较薄的部位迅速蒸发,局部干燥变硬,呈黄褐色或深褐色。常发生于: 口角、阴囊、大小阴唇等部位。 4、角膜混浊:人死后,角膜透明度逐渐减低,混浊,呈灰白色,最后完全不能透视。 根据角膜透明度可推断死亡时间,死后5-6小时角膜出现白色斑点,以后斑点逐渐扩大,致6-12小时角膜轻度混浊,可透视瞳孔;15-24小时混浊加重,角膜混浊呈云雾状,中度混浊,半透明,尚可透视瞳孔;致48小时或更长时间角膜高度混浊,不能透视瞳孔。 5、尸冷:死后新陈代谢停止,热量不再产生,体表散热不断进行,尸体温度逐渐下降至环境温度。是法医学推断死亡时间的重要根据。 6、尸斑:尸体血管内血液循环停止,由于自身的重力,下沉至尸体的低下部位,坠积在未受压迫部位的血管内,并透过皮肤显示出边缘不清的有色瘢痕。 第一期:坠积期尸斑,死亡8-10小时以内的尸斑,血液坠积于毛细血管内,用拇指压迫尸斑,收压部位的尸斑可完全消失,在死亡5-6小时以内反转尸体,已经形成的尸斑可完全消失,尸体低下部位可形成新的尸斑。 第二期:扩散期尸斑,死后12-24小时的尸斑,在此期,组织液透过血管壁,进入血管,促进溶血,血红蛋白外渗,尸斑范围扩大,逐渐固定,颜色变深,指压不再消失,颜色变浅,反转尸体,原来形成的尸斑不再消失。 第三期:死亡24小时的尸斑,此期为血红蛋白及分解产物染色的液体深入组织间隙,使之着红色。尸斑固定,无论压迫还是反转,试办不再消失。 7、尸僵:尸体各级群发生僵硬使关节固定。一般死后1-3小时出现尸僵,在下颌关节颈部关节最易检查出尸僵。4-6小时各大关节也可检出尸僵,24小时最僵硬,尸僵存在的尸僵一般为夏季36-48小时,冬季72小时。 8、尸体痉挛:在死亡发生的瞬间,肌肉未松弛而直接进入僵硬状态,保持死亡时的状态和姿势。

同济大学法医学复习题

法医学(统编教材第三版) 复习资料 A型题:选择一个最准确的答案 1、下列关于法医学定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是研究并解决医学实践中有关法律问题一门医学科学。 B 是研究并解决法律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一门医学科学 C 是研究并解决法律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一门法律科学 D 是研究并解决医学实践中有关法律问题一门法律科学 E 以上都错 2、关于法医学的研究领域,下列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法医病理学的研究和检验对象主要是尸体 B 临床法医学的研究对象是活体 C 法医物证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性检材 D 法医毒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性检材 E 法医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是活体 3、现存最早的古代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是: A 《淌律疏议》 B 《素问,玉版论要篇》 C 《疑狱集》 D 《洗冤集录》 E 《律例馆校正洗冤录》 4、中国古代法医学家宋慈所撰的法医学著作是 A 《淌律疏议》 B 《素问,玉版论要篇》 C 《疑狱集》 D 《洗冤集录》 E 《律例馆校正洗冤录》 5、张举以猪为实验,鉴定烧死和焚尸,记录在 A 《淌律疏议》 B 《素问,玉版论要篇》 C 《疑狱集》 D 《洗冤集录》 E 《律例馆校正洗冤录》

6、下列哪些是诊断脑死亡最可靠的指征: A 深度昏迷 B 脑反射消失 C 无自主呼吸 D 出现平波或等电位脑电图 E 脑循环停止 7、下列关于脑死亡的概念正确的是: A 脑死亡作为死亡的标准是最为准确的 B 脑死亡作为死亡标准的最主要目的是器官移植 C 假死即脑死亡,但心跳、呼吸存在 D 深度昏迷的病人只要有自主心跳、呼吸的存在就可以复苏 E 脑死亡的基本概念是大脑功能不可逆的完全丧失 8、下列哪项是非暴力死: A 服大量安眠药中毒自杀死 B 意外猝死 C 安乐死 D 医疗事故致死 E 交通事故致死 9、下列关于尸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与ATP耗竭有关 B 尸僵顺序以上行性多见 C 尸体痉孪属于尸僵 D 可作为推测死因的参数 E 可作为推测死亡时间的参数 10、关于临床死亡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又称躯体死亡或个体死亡 B 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由大脑皮质波及到皮质下,延髓极度抑制 C 无复苏的可能 D 瞳孔放大,各种反射消失 E 血液循环停止 11、下列关于尸斑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尸斑一般在死后6小时开始出现 B 坠积期形成的尸斑可消失 C 扩散期可见新尸斑的扩展 D 浸润期尸斑固定,但指压尚可退色 E 切开扩散期尸斑处皮肤,无血液从血管断面流出

(2)--法医毒物分析期末考试试题B(含答案)

法医毒物分析期末考试试题(B)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古蔡氏法常用于检验() A. 砷化物 B. 氰化物 C. 一氧化碳 D. 硫化氢 2. 血中CO饱和度是指() A. 血中CO的百分含量 B. 血中HbCO的百分含量 C. 血中HbCO在血红蛋白总量中所占的比率 D. 血中游离血红蛋白的浓度 3. 以下属于抗凝血杀鼠剂的是() A. 毒鼠强 B. 氟乙酰胺 C. 溴敌隆 D. 四二四 4. GC色谱图中纵坐标和横坐标的意义分别是() A. 峰强度信号、保留时间 B. 保留时间、波长 C. 峰强度信号、波长 D. 保留时间、吸收度 5. TLC是下列哪种方法的英文缩写() A. 紫外分光光度法 B. 薄层色谱法 C. 气相色谱法 D. 高效液相色谱法 6. 紫外分光光度法中,鉴别不同物质的主要依据是() A. 紫外吸收光谱不同 B. 密度不同 C. 分子量不同 D. 颜色不同 7. 检材已腐败,用溴化汞试纸检验砷或磷化锌时,要干扰反应的是() A. 氢氰酸 B. 溴化汞 C. 硫化氢 D. 砷化氢 8. 在固相净化柱中,添加无水硫酸钠的主要作用是() A. 吸附脂肪组织 B. 吸附水分

C. 吸附色素 D. 吸附待测组分 9. 溴氰菊酯用GC分析时,最好用() A. 氢火焰离子检测器 B. 电子捕获检测器 C. 火焰光度检测器 D. 热导检测器 10. 为了检验操作过程中是否可能引进干扰物,同时便于阳性结果的辨别,常常进行() A. 已知对照试验 B. 空白试验 C. 验证试验 D. 预试验 11. 在薄层色谱法中,R f值表示() A. 样品斑点展开的距离 B. 吸附剂的极性大小 C. 展开剂的极性大小 D. 分离度 12. HNO3-H2SO4有机质破坏法中,硫酸的作用不包括() A. 保持酸度 B. 氧化 C. 脱水 D. 提高反应温度 13.下列各种检材中,属体内检材的是() A. 胃内容物、呕吐物、排泄物 B. 排泄物、呕吐物、组织 C. 血液、组织、尸体腐泥 D. 呕吐物、胃内容物、血液 14.下列毒物中不能用NaOH反提净化的毒物是() A. 巴比妥 B. 吗啡 C. 敌鼠 D. 敌敌畏 15. 在毒物分析中直接应用光谱法常常受到限制,其主要原因是() A. 直接应用光谱法无法定量 B. 直接应用光谱法检测需要标准对照品,而其他方法不用 C. 毒物分析检材常很复杂,而光谱法本身不具有分离能力 D. 光谱法所需仪器极其昂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6. 根据不同的原理,毒物分析方法可分为() A. 形态学方法 B. 仪器分析法

法医学题库

//课程名称:法医学(此题注解表示以下试题内容所属的课程) //说明1:试题分类是指对试题进行归类管理,其格式可采用:XXX章/XXX节//说明2:“所属知识点”是指一个试题所考核的知识点 //说明3:其他格式编排说明详见“技术规范文档” //说明4:以下试题的内容描述仅表示其编排格式。 [试题分类]: 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 [命题人]:温永启 [所属单位]:刑事科学技术系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表皮剥脱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多发生在钝器打击、坠落、交通事故等情况 B.剥脱处呈点、片状,露出湿润的真皮 C.剥脱处亦可形成皮革样化 D.剥脱处皮屑翻卷的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背 答案:D 分数:2 难度:2 所属知识点: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基本形态/擦伤 认知层次:理解 试题分析:{ <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 } [试题分类]: 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 有关挫裂创叙述错误的是() A.常伴有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B.创壁光滑、整齐 C.创腔常见组织间桥 D.常伴有骨折 答案:B 分数:2 难度:2 所属知识点: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基本形态/创 认知层次:理解 试题分析:{ <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 }

[试题分类]: 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 对挫伤的法医学意义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证明外力作用 B.可推断致伤物的种类 C.可判明生前伤 D.可认定致伤物 答案:D 分数:2 难度:2 所属知识点: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基本形态/挫伤认知层次:理解 试题分析:{ <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 } [试题分类]: 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 皮下出血的特点() A.可发生在任何受损部位 B.范围边界模糊 C.颜色较浅呈淡紫红色 D.表面无异常 答案:A 分数:2 难度:2 所属知识点: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基本形态/挫伤认知层次:理解 试题分析:{ <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 } [试题分类]: 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 挫伤的定义为钝器打击造成的() A.皮内出血 B.皮下出血 C.皮肤完整性破坏 D.皮内或皮下出血 答案:D 分数:2 难度:2 所属知识点: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基本形态/挫伤认知层次:理解

法医毒物分析试题及答案

法医毒物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普鲁士蓝反应是用于下列哪一项检验的常用方法(a) A. 氰化物 B. 砷化物 C. 一氧化碳 D. 硫化氢 2. 在毒物分析检验中直接应用光谱法常常受到限制,其主要原因是(c) A. 直接应用光谱法无法定量 B. 直接应用光谱法检测需要对照品,而其他方法不用 C. 毒物分析检材往往很复杂,而光谱法本身不具有分离能力 D. 光谱法所需仪器极其昂贵 3. 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研究和鉴定的主要任务是(c) A. 毒物的性质 B. 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 C. 毒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D. 中毒的方式 4. 紫外分光光度法中,鉴别不同物质的主要依据是(a) A. 紫外吸收光谱不同 B. 密度不同 C. 分子量不同 D. 颜色不同 5.怀疑砷、汞等金属毒物急性中毒时,可直接分离检验体外检材的方法是(b) A.二氯化钯显色反应 B. 雷因许试验 C. 光谱法 D. 显微结晶试验 6.UV光谱图中纵坐标和横坐标的意义分别是(c) A.吸收度、时间 B. 时间、波长 C. 吸收度、波长 D. 波长、吸收度 7.在毒物分析工作中,为了排除阴性干扰物的存在和验证实验是否可靠,常需进行(b) A.空白对照试验 B. 已知对照试验 C. 验证试验 D. 筛选试验

8.检材已腐败,用溴化汞试纸检验砷或磷化锌时,要干扰反应的是(c ) A.氢氰酸 B. 溴化汞 C. 硫化氢 D. 砷化氢 9.砒霜属于(b) A.挥发性毒物 B. 金属毒物 C. 气体毒物 D. 有机毒物 10.下面哪一条不符合选作随行参比标准物的要求(b) A.母体结构与待测物的不同 B. 与待测物属同一类毒物 C. 与待测物有相似的紫外吸收 D. A、B、C项都不符合 11.检识敌敌畏和敌百虫可用(c) A.硫酸铜反应 B. 间苯三酚-硫酸反应 C. 间苯二酚-氢氧化钠反应 D. 氯化铁反应 12.分离比重不同混为一体的浑浊组分可利用(d) A. 过滤方法 B. 蒸馏方法 C. 升华方法 D. 离心方法 13.在薄层色谱法中,常将固定相和流动相分别称为(a) A. 吸附剂、展开剂 B. 展开剂、吸附剂 C. 萃取剂、吸附剂 D. 展开剂、稀释剂 14. Beer-Lambert定律成立的条件是光源必须为(c) A.可见光 B.紫外光 C.单色光 D.混合光 15. 下列各种检材中,属体外检材的是(b) A. 脑脊液 B. 呕吐物 C. 尸体腐泥 D. 玻璃体液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法医学复习资料

A: 法医学:法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和解决法律上有关问题的一门科学。 脑死亡:经过缺氧、心脏停搏、颅内出血、中毒和脑外伤等一系列生理刺激,全部或部分脑受到不可逆损害。 个人识别:以未知个体为对象,根据同一认定原理,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物证检材作出科学鉴定,研究其是否确系为某人或与某人是否为同一个人。 腐败静脉网:随着尸体腐败的发展,腐败气体大量产生,胸腹腔的压力增高,血液由于受压而流向外表,充积在皮下静脉内,并通过血管壁染红周围组织,在皮肤上呈现出暗褐色的网状条纹,这种网状条纹以后逐渐变成绿色,这种现象称为腐败静脉网。 白缢死:若前位缢死或颈部受绳套外力大于17公斤,颈部静脉、动脉完全压闭,则面色苍白。 猝死:猝死又称急死,是病理性死亡。它是指外表似乎健康的人或疾病症状不明显的人,由于体内潜在性疾病或机能障碍所引起的突然的出人意料的死亡。 B 死亡:死亡不是单纯的生命消失,而是有机组织生活的停止。死亡可以分为躯体死亡和细胞死亡。 尸体检验:法医学鉴定人受政法机关或有关部门的委托,对死者尸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剖验。 尸斑:死亡后由于血液坠积在尸体低下部位未受压的皮肤上出现的紫红或暗红色的斑块。 青缢死:若侧位缢死或非典型缢死时,颈部血管未完全闭塞,但静脉受压,血液回流受阻,面部肿胀呈青紫色。 中毒: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 论述 1.尸体现象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早期尸体现象(24小时之内):肌肉松弛是最早发生的尸体现象,根据压痕和皮肤苍白的位置可以判断尸体死后停放姿势以及是否移尸和移尸时间;尸僵一般发生在肌肉松弛以后一,两个小时之内,尸体呈僵硬状态,是死亡的确证;皮革样化,机体死亡后水分从皮肤较薄部位迅速蒸发,局部干燥变硬,呈黄褐色或深褐色;通常在死后2小时便会出现尸斑,<12h :这时的尸斑可消失,能转移,>12h,<24h:这时的尸斑不会消失,能转移,>24,尸斑以永久的固定了;尸冷,死亡一段时间后,尸体温度下降,经过一段时间可降至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 角膜混浊,角膜透明度降低或者完全不透明,呈乳白色的现象;血液坠积,血液由于重力作用在体内组织,器官形成血液坠积;自溶,人死后组织细胞失去生活能力,在其本身所释放的酶的作用下发生分解,而使各器官组织变软或液化。 晚期尸体现象(大于24小时):分为保存型和毁坏型。保存型:木乃伊化和尸蜡,在温暖的条件下,由于气候或当地环境的因素,尸体会变干而不致遭受潮湿腐败,并导致尸体木乃伊化;尸蜡是尸体脂肪组织的一种化学变化,将脂肪水解成肥皂样的蜡样化合物。毁坏型:腐败和白骨化,由于

法医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法医学 一。判断题是非题 1、临床医师可以受人民政府或公安、司法机关委托而担任检验、鉴定刑事或民事案件工作。() 2、急死或突然死亡,有自杀或他杀嫌疑者,应当进行法医学解剖。() 3、心跳呼吸停止,意味着机体死亡。() 4、辅助死因多指引起体内潜在疾病发作而致死的损伤或情况。() 5、尸蜡和蜡质化学成分类似,由饱和脂肪酸等构成。() 6、创系指皮肤真皮层破裂的损伤。() 7、窒息时,肺胸膜、心外膜和胸腺被膜点状出血称为塔雕氏斑。() 8、电流通过皮肤产生热能,在皮肤局部造成特殊的损伤称为电流斑。() 9、青霉素皮试是将青霉素规定的稀释液注射在手腕部的皮下。() 10、宫外孕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 11、皮内出血系是真皮内血管破裂出血。() 12、挥鞭样损伤常见于车祸。() 13、凡能引起死亡的损伤,均为致命伤。()

14、裂伤一定系锐器所致。() 15、热血肿与外伤后硬脑膜外血肿是一样的。() 16、烫死和火烧死是一样的。() 17、组织间桥断裂常见于切创。() 18、伸展创是一种挫裂创。() 19、超生反应就是生活反应。() 20、竹打中空也叫中空性皮下出血。() 21、磨擦力指致伤物垂直于接触组织平面运动而作用于组织的机械力。() 22、缢死一定不可逆转的。() 23、强奸一定是用暴力手段强迫妇女进行性行为。() 24、尸斑不仅可在体表形成,而且在内脏也能形成。() 25、把射入口和射出口连起来表明子弹进入机体方向。() 26、法医学的研究对象概括起来就是尸体、活体和物证。() 27、现场勘验不属于法医学鉴定的范围。() 28、脑、心、肺是人体三个重要的生命器官,其中最重要的器官是心。() 29、按心跳、呼吸停止先后顺序,分别称心脏死亡和肺脏死亡。() 30、皮肤受伤称之为创。()

法医毒物鉴定 - 法律文书

法医毒物鉴定-法律文书 “法医毒物鉴定”,是指运用法医毒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对体内外未知毒(药)物、毒品及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通过对毒物毒性、中毒机理、代谢功能的分析,结合中毒表现、尸检所见,综合作出毒(药)物中毒的鉴定。毒物是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给予时,可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毒物鉴定的意义在于澄清死亡案件的性质,在法医检案工作中,常遇到突然死亡、死因不明的案件,通过法医毒化分析,区分是中毒死亡还是因病猝死。 毒物,广泛地说还包括毒品,是指某些物质,其少量进入人体或者动物体后,被体内消化产生物理反应或者化学反应,侵害机体的组织和器官,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功能障碍、组织损伤,甚至危及生命造成死亡的那些物质。根据毒理学原理,毒物可分为腐蚀性毒物,如硫酸、盐酸、硝酸、苯酚、氢氧化钠、氨及氢氧化氨等;毁坏性毒物,能引起生物体器质损害的毒物,如砷、汞、钡、铅、铬、镁、其他重金属盐类等;障碍功能的毒物,如阿托品、可卡因、甲醇、安定药、苯丙胺、氰化物、亚硝酸盐和一氧化碳;农药,如有机磷、有机氮、百菌清、百草枯、溴甲烷等;杀鼠剂,如磷化锌、敌鼠强、杀鼠灵等;有毒植物,如乌头、钩吻、曼陀罗、夹竹桃等;有毒动物,如蛇毒、河豚、蟾蜍、蜂毒等;细菌及霉菌性毒素,如沙门菌、肉毒、葡萄球菌、黄曲霉素、黑斑病甘薯等。 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毒物的鉴定问题,一般在投毒、自杀、意外中毒、走私、吸毒、贩毒、种毒等案件中,会遇到毒物的鉴定问题。毒物鉴定首先要详细了解中毒经过、临床症状、尸体解剖所见、检材的种类和数量等,通过对毒物分析,来判定是否中毒、是否是中毒死亡、是何种毒物、通过何种途径、何时进入体内引起中毒的。

法医毒理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毒物 2、中毒 3、速发毒性效应 4、迟发毒性效应 5、死后毒物再分布 6、蛋白黄色反应 7、酚尿 8、雨点样色素沉着 9、毒品 10、药物依赖性 11、毒蕈碱样症状 12、烟碱样症状 二、选择题 1、法医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那些。() A、中毒现场勘查 B、法医病理学检查 C、法医毒物分析化学检查 D、中毒案情调查 2、在许多智能化投毒犯罪中,哪些是常用的手段。()

A、一次大量投毒 B、小剂量多次投毒 C、肌肉或胸、腹腔注射投毒 D、阴道填塞投毒 3、以下哪些是常见的呼吸功能障碍性毒物。() A、氰化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亚硝酸盐 4、河豚的那些组织成分是有毒的。() A、卵巢 B、血液 C、眼球 D、肝脏 5、下列哪些毒物属于终毒物。() A、氰化物 B、盐酸 C、蛇毒 D、三氧化二砷 6、下列哪些人群常常在低于一般中毒致死量的情况下发生中毒死亡。() A、老人 B、儿童 C、女性 D、营养状况差 7、下列哪些人群常常在低于一般中毒致死量的情况下发生中毒死亡。() A、老人 B、体重较小者 C、有潜在性疾病者 D、长期使用同一种毒物者 8、在法医学中毒案件中,以下哪些绝大多数为急性中毒。() A、自杀 B、他杀 C、意外灾害 D、职业中毒

9、职业性中毒主要通过下列哪些方式接触毒物。() A、消化道 B、皮肤 C、呼吸道 D、粘膜 10、毒物通过何种途径进入机体引起的毒性反应最快,影响程度最严重。 () A、吸入 B、腹腔内注射 C、静脉注射 D、口服 11、铅、钡、砷等毒物在体内的蓄积器官有哪些。() A、肝脏 B、肺 C、毛发 D、骨骼 12、下列哪些检材是毒物分析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检材。() A、肝脏 B、肾脏 C、尿液 D、胆汁 13、自杀中毒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A、口服方式为主 B、毒物用量大 C、同时使用几种毒物 D、为易获得、众所周知的毒物 14、他杀中毒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A、多选择无色、无臭、无味的毒物 B、多选择毒性高的毒物 C、胃肠道途径投毒为主 D、一次给以大剂量毒物 15、下列哪些情况应考虑急性中毒的可能。() A、平常健康者突然出现消化道症状 B、平常健康者突然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

法医学单选题试题(答案)

1、扩散期尸斑,死后大约经过()D A、2~12小时之内 B、24~48小时 C、3~4天 D、12~24小时 2、各种尸体现象所出现的时间不一致,晚期尸体现象于死后发展起来的时间是()D A、2~4小时 B、>24小时 C、12~24小时 D、2~12小时 3、中毒后发出尖叫声,抽搐,胸闷等症状,毒物可能是()C A、一氧化碳 B、敌鼠钠 C、氰化物 D、有机磷杀虫剂 4、角膜轻度混浊A A、死后6-12小时 B、死后12-24小时 C、死后24-36小时 D、死后 1-3小时 5、血痕确证试验的代表试验是:()C A、联苯胺试验 B、沉淀反应 C、血色原结晶试验 D、吸收试验 6、有以下征象不能认定生前伤的是()B A、凝血块 B、充血 C、肿胀 D、骨折 7、中国现代法医学的奠基人是()B A、宋慈 B、林几 C、和凝 D、郑克 8、检验某尸体,其尸斑指压稍有退色,分析死亡时间大约有:()C A、1小时以内 B、4~6小时 C、10~12小时 D、24小时以上 9、钝器所致人体损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为:()D A、切创 B、砍创 C、刺创 D、挫裂创 10、解剖某尸体发现其胃内尚有较多米饭和青菜,其大部分米粒形态基本完整,推断该人在餐后约几小时发生死亡?()A A、1小时 B、3小时 C、5小时 D、7小时

11、蝇蛆对尸体的毁坏是相当严重的,如在夏季,在尸体旁发现蛹壳,分析死亡时间大约在:()C A、1-3天 B、5-7天 C、半月 D、1月 12、有一亲子鉴定案,其母亲的血型为A、MN,孩子的血型为O、N,请判断下列哪一位男性可能是孩子的生父?()C A、AB型、MN型 B、O型、M型 C、A型、MN型 D、B型、M型 13、颈部的索沟呈“八”字不相交状是:()D A、开放性前位缢死 B、闭锁性前位缢死 C、侧位缢死 D、后位缢死 14、尸斑发展到指压不褪色,改变体位也不能消失时为:()A A、浸润期 B、坠积期 C、扩散期 D、红斑期 15、联苯胺试验结果是阳性,说明:()C A、肯定是血 B、肯定是人血 C、可能是血 D、无实际意义 16、有一女性,指控某男为其子的生父,某男断然否定,查其“ABO”和“MN”系其母(A、MN)、其子(O、N)、某男(B、MN),请问其子与某男的关系:()B A、肯定是父子 B、可能是父子 C、肯定不是父子 D、无法判断 17、认定挫裂创的最典型特征为:()D A、伴有大量出血 B、创缘欠规整 C、创角不锐利 D、创腔有组织间桥 18、血液中氧化碳的含量测定必须:()D A、采耳血 B、采肘正中静脉血 C、采毛细血管血 D、采心脏内大血管血 19、形成机械性损伤的“三要素”是:()A A、致伤物、受伤人体、作用力 B、作用力、作用方式、致伤物 C、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D、受伤机体、作用方式、作用力 20、电击死最典型的尸体现象是:()C A、烧伤 B、内脏退行性改变 C、电流斑 D、皮肤金属化 21、造成猝死最根本的原因在于:()B A、损伤 B、疾病 C、衰老 D、诱因

法医毒物分析期末考试试题B

法医毒物分析期末考试试题B 1. 古蔡氏法常用于检验() A. 砷化物 B. 氰化物 C. 一氧化碳 D. 硫化氢 2. 血中CO饱和度是指() A. 血中CO的百分含量 B. 血中HbCO的百分含量 C. 血中HbCO在血红蛋白总量中所占的比率 D. 血中游离血红蛋白的浓度 3. 以下属于抗凝血杀鼠剂的是() A. 毒鼠强 B. 氟乙酰胺 C. 溴敌隆 D. 四二四 4. GC色谱图中纵坐标和横坐标的意义分别是() A. 峰强度信号、保留时间 B. 保留时间、波长 C. 峰强度信号、波长 D. 保留时间、吸收度 5. TLC是下列哪种方法的英文缩写() A. 紫外分光光度法 B. 薄层色谱法 C. 气相色谱法 D. 高效液相色谱法 6. 紫外分光光度法中,鉴别不同物质的主要依据是() A. 紫外吸收光谱不同 B. 密度不同 C. 分子量不同 D. 颜色不同 7. 检材已腐败,用溴化汞试纸检验砷或磷化锌时,要干扰反应的是() A. 氢氰酸 B. 溴化汞 C. 硫化氢 D. 砷化氢 8. 在固相净化柱中,添加无水硫酸钠的主要作用是() A. 吸附脂肪组织 B. 吸附水分 C. 吸附色素 D. 吸附待测组分 9. 溴氰菊酯用GC分析时,最好用() A. 氢火焰离子检测器 B. 电子捕获检测器 C. 火焰光度检测器 D. 热导检测器 10. 为了检验操作过程中是否可能引进干扰物,同时便于阳性结果的辨别,常常进行() A. 已知对照试验 B. 空白试验 C. 验证试验 D. 预试验 11. 在薄层色谱法中,Rf值表示() A. 样品斑点展开的距离 B. 吸附剂的极性大小 C. 展开剂的极性大小 D. 分离度 12. HNO3-H2SO4 有机质破坏法中,硫酸的作用不包括() A. 保持酸度 B. 氧化 C. 脱水 D. 提高反应温度 13.下列各种检材中,属体内检材的是() A. 胃内容物、呕吐物、排泄物 B. 排泄物、呕吐物、组织 C. 血液、组织、尸体腐泥 D. 呕吐物、胃内容物、血液 14.下列毒物中不能用NaOH反提净化的毒物是() A. 巴比妥 B. 吗啡 C. 敌鼠 D. 敌敌畏 15. 在毒物分析中直接应用光谱法常常受到限制,其主要原因是() A. 直接应用光谱法无法定量 B. 直接应用光谱法检测需要标准对照品,而其他方法不用 C. 毒物分析检材常很复杂,而光谱法本身不具有分离能力 D. 光谱法所需仪器极其昂贵

法医学

一、法医学的概念 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司法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医学科学。 二、法医学的研究对象 ①法医病理学(尸体) ②法医物证学(人体的生物学检材、人体成分、分泌物排泄) ③临床法医学(活体) ④法医毒理学(人体) ⑤法医毒物分析(人体生物性检材及相关物品) ⑥司法精神病学(活体) 三、法医鉴定人的条件、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①——基本条件: a.必须是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公民 b.必须不是法律规定应自行回避的人 c.必须是具有法医或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法医师、医 师和其他有关专家 ——任取条件: d.专业知条件 e.实践能力条件 f.法律知识条件 g.职业道德条件

②鉴定人的权利: a.鉴定人有了解案情的权利,可要求委托人提供鉴定所需的 材料;被鉴定人案件材料不充分时,可以要求委托鉴定机关提供所需要的案件材料; b.鉴定人有勘验现场,进行有关的检验或进行模拟实验活动 的权利; c.鉴定人有询问与鉴定有关的当事人、证人等相关人员的权 利;必要时可申请人民法院依据职权采集鉴定材料,决定鉴定方法和处理检材; d.鉴定人有拒绝受理违法法律规定的委托的权利;或在特殊 情况下无法完成鉴定项目时,有权拒绝接受鉴定委托; e.鉴定人有自主阐述鉴定观点的权利,与其他鉴定人意见不 同时,可不在鉴定文书上署名; f.鉴定人有拒绝解决、回答与鉴定无关问题的权利; g.鉴定人有获得执业报酬的权利; h.鉴定人有在诉讼活动中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权利; i.鉴定人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③鉴定人的义务: a.鉴定人有尊重科学,恪守职业道德的义务; b.鉴定人必须依法办事,有遵守有关回避的法律规定的义 务; c.鉴定人有妥善保管、不得遗失和损坏鉴定相关的材料与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