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化学基本概念一

从知识网络看,化学基本概念可分为5个方面:物质组成、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及化学基本定律、分散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在复习时,应先明确“知识网络”,并针对知识网络,从“基本知识点”进行展开复习。即:此部分的复习从“知识网络”和“基本知识点”两个层次进行。

另外,复习时注意穿插计算方面的内容。

需要特别说明的问题:

从近年高考试题,尤其是北京考试试题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特点:即在试题中不再局限于知识分块的考察,往往一个试题(选择题及第Ⅱ卷大题)包括概念、理论、元素化合物、实验、有机、计算等多项内容。07年北京试题中的II卷大题中每题都有不同的综合,可以较好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和能力的掌握。

所以,虽然我们复习时分块进行,但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块知识的融合,尤其在综合练习中更要体现知识的融合与整体性,使整个高三复习即要在不同时间阶段突出该阶段特点,又要时刻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使学生总能从整体上感觉到化学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同时,化学的考察均为题中主干知识;此外还要注意新教材引入的内容或与旧教材不同的内容,它们也是考察的重点。

一、物质的组成

知识网络

1.原子

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概念剖析

原子与分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最典型的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等。

思维点拨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的意义是指化学变化中不会产生新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发生变化的,那么质子和中子数也不发生变化,但在化学反应中,核外电子数可以发生变化。若原子核发生了变化,则不属于化学反应,而属于核反应。

思维拓展

相同或不同元素原子按一定的比例组成通过化学键(稀有气体分子内没有化学键)结合成分子。原子的主要特点:

(1)原子体积很小,原子半径最小的是氢原子,原子半径最大的是钫原子。

(2)原子质量很小,最轻的原子是氢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氕。

(3)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也可以得到电子变为阴离子。

2.分子

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概念剖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为前提的,定义不包含物理性质。

注:物理性质是宏观性质,只有构成物质的多个粒子共同才能体现出来;而化学性质则由构成物质的一个“粒子体”(即构成该物质的基本单元)体现。

思维点拨

同种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其性质一般都不同。

思维拓展

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许多物质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氢气、氧气、氮气、液溴、硫、磷以及稀有气体等多数非金属单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氧化物,硫酸、硝酸等含氧酸,氯化氢、硫化氢、氨气等气态氢化物,水,有机化合物等。其中除稀有气体是由单原子构成的分子外,其他分子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固态物质为分子晶体。分子晶体质地松脆、熔点沸点较低,多数可溶于有机溶剂。

3.离子

概念

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概念剖析

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例如Na+、Mg2+、NH4+;带负电荷的离子叫阴离子,例如Cl-、OH-、SO42-。

思维点拨

由单一原子形成的离子称为“简单离子”,简单离子所带电荷数,就是该元素的化合价,要注意离子的电荷数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

思维拓展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氧化钠、氧化镁等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钡等强碱,以及氯化钠、硫酸铜等绝大多数盐类。

由离子构成的固态物质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质硬而脆,熔点、沸点较高,熔融(或溶解)时能导电,多数能溶于水。

原子、离子、分子的比较

粒子概念特性构成物质晶体类型构成物质的类别及代表物

原子化学变化中最

小的粒子

有大小、质量,不

停运动,有间隔、

原子间存在相互作

用等

原子晶体、金属晶体

(或由金属阳离子和

自由电子构成)

少数非金属单质:

金属:Na、Mg、Al—金属晶体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

性质的一种粒

有大小、质量,不

停运动,有间隔、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

用等

分子晶体非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H2、O2、Cl2、P4等

稀有气体:He、Ne、Ar、Kr等

化合物:

气态氢化物:HCl、H2S、NH3等

酸酐:SO2、SO3、CO2等

含氧酸:H2SO4、H2CO3、HClO4等

有机化合物:

CH4、C6H6、C2H5OH等

离子原子失去(或

获得)电子所

形成带电荷的

粒子(或带电

荷的原子团)

有大小、质量,不

停运动,有间隔、

离子间存在相互作

用等,且带电荷,

分为阴、阳离子

离子晶体大多数盐类:

NaCl、Na2CO3、CuSO4等

强碱:

NaOH、Ca(OH)2、Ba(OH)2等

活泼金属氧化物:

Na2O、CaO、Fe2O3等

4.元素

概念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概念剖析

例如:(氕)、(氘)、(氚)、(氢离子)都是氢元素,和都是氯元素。

思维点拨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论种类,而不论个数。只要是质子数相同,不管它是原子还是失去或得到电子后的离子都属于同种元素。

思维拓展

某物质的元素组成只能论其组成元素的种类,而不论其个数。例如:碳酸氢钠(NaHCO3)是由碳、氢、钠、氧四种元素组成的,而不能说它是由一个碳元素、一个氢元素、三个氧元素、一个钠元素组成的。

元素的游离态、化合态:元素若以单质形式存在,则是游离态元素,如金属钠(Na)、氮气(N2)、白磷(P4)。元素若与其他元素结合生成化合物,则是化合态元素,如硝酸铁[(Fe(NO3)3]中的铁元素、氮元素、氧元素等都是化合态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铝。

元素、原子的比较

项目元素原子

区别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一种宏观名称,只有“种类”之分,没有“数量”、

“大小”、“质量”的含义

③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①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

②一种微观粒子,既有“种类”之分,又有“数

量”、“大小”、“质量”的含义

③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联系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一种元素,原子是体现元素性质的最小单位

应用举例我们可以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或者说“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不能说“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

5.核素

概念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概念剖析

(氕)、(氘)、(氚)为三种核素。

思维点拨

核素是一种原子,同位素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的互称。如(氕)、(氘)、(氚)为三种核素,它们是互称为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

6.同位素

概念

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概念剖析

例如(氕)、(氘)、(氚)是氢元素的三种核素,它们互称同位素,

和是氯元素的两种核素,它们互称同位素。目前,公布并列入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有109种,而已发现的原子却有1000多种。大多数元素都有数目不等的同位素。同位素可用符号“”表示,X表示某元素的符号,Z表示质子数,A表示质量数,中子数是A—Z。

思维点拨

①同位素指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而H+、H、H-不属于同位素,只是氢元素存在的不同形式。

②求某种元素里某种同位素的质量分数时,必须通过原子个数的百分含量进行换算。

思维拓展

同位素的质量数不相等,是因为同位素的中子数不相等所产生的差异。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必然相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也相同,所以同一元素中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应用:

①依据某种元素天然存在的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一般不变的规律进行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②利用同位素原子示踪法研究某些反应的反应机理。

元素、同位素的比较

元素同位素

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

为元素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

的不同原子间互称为同位素

研究范围核电荷数(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同一种元素中,中子数不相同的原子

特 性 具有相同质子数粒子,其带的电荷数可以不同,

具有的化合价可以不同,所以粒子具有的性质也

可以不同

原子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所以质量数

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实 例

如Fe 、Fe 2+

、Fe 3+

为铁元素,

、、、

、、、

为氮元素,其粒子化学性质不同 如

、、——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

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二、物质的分类

知识网络

基本知识点

1.纯净物与混合物

(1).纯净物

概念

宏观上看,纯净物是由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组成的物质;微观上讲,纯净物只由一种分子构成。

概念剖析

纯净物有四大特点:①是一种只含一种物质或一种分子的有固定组成的物质。②组成这

种物质的各元素有一定的比例关系。③具有一定的性质(如有固定的熔点、沸点)。④不能用物理方法将组成纯净物的各成分元素分开,只有通过化学方法才能达到使成分元素分离的目的。

思维点拨

研究任何物质都必须取纯净物,但绝对的纯净物是没有的,凡含杂质的量不至于在生产和科研中产生影响的就可看做是纯净物。

思维拓展

没有纯净的NO2存在,因存在平衡:2NO2N2O4。对物质的纯度要求并不是一律要求越纯越好,如:实验室用锌粒跟稀硫酸制氢气,锌粒含杂质产生电化腐蚀会使反应加快。

(2).混合物

概念

宏观上看,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微观上讲,由多种分子共同构成。

概念剖析

混合物中物质相互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混合物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混合物中每一种物质的含量是不确定的。

②混合物中每一种物质仍然保持着自身原有的性质。

③混合物既无固定的组成,也无一定的性质。

④可用物理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分离开来。

思维点拨

各种分散系、高分子化合物、天然矿物等均属于混合物,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而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

混合物的范围:

①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

②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

③同分异构体之间的混合体(如二甲苯总是混合物)。

④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混合体(如白磷和红磷;O2和O3)。

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盐酸、浓硫酸、福尔马林、水玻璃;爆鸣气、水煤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空气;钢、生铁、过磷酸钙(普钙)、漂白粉、黑火药、铝热剂、水泥、铁触媒、玻璃、煤、煤焦油;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天然矿物等。

思维拓展

混合物可利用所含成分的物理性质的不同加以分离。

2.单质与同素异形体

(1).单质

概念

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概念剖析

单质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一般来说,金属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如钠(Na)、铜(Cu)、汞(Hg)等。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也用元素符号表示,如氦(He)、氖(Ne)等;气态非金属单质,如氧单质、溴单质、白磷等用能反映单质分子组成的分子式表示,即氧(O2)、臭氧(O3)、溴(Br2)、白磷(P4)等,有些固体非金属单质的组成、结构都比较复杂,也只用它们的元素号表示,如硼(B)、金刚石(C)、石墨(C)、硅(Si)等。

思维点拨

单质不一定为双原子分子。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这种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有可能是由这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思维拓展

在单质中,元素以游离态存在。

(2).同素异形体

概念

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

概念剖析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同素异形体间在组成上的不同表现在:

●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不同。如O2与O3(臭氧)。

●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与石墨、红磷与白磷。

●晶体中分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单斜硫与斜方硫。

思维点拨

同素异形体是指单质。

思维拓展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表现在物理性质上,化学性质存在着活泼性的差异,性质差异的原因是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化合物及其分类

(1).化合物

概念

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种元素所组成的纯净物。

概念剖析

化合物的分类:

①根据化合物中各粒子间的化学键分类,化合物可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配位化合物)。

②根据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碳元素而分为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CO、CO2、碳酸盐等化合物,性质和无机化合物相似,仍把它们看做是无机物)。

根据化合物自身的组成及化学性质又可把无机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

对于由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根据化合物中显负价态的非金属种类分类,如HF、NaF、CaF2等称为氟化物。SO2、CO2、P2O5、CuO、Al2O3等称为氧化物。H2S、Na2S、FeS等称为硫化物。还有氮化物、碳化物等。

思维点拨

化合物与混合物的区别在于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有固定组成的纯净物。而混合物没有固定组成。

思维拓展

化合物中的每一种元素都是化合态元素。化合物只能通过化学方法才能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

(2).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

A.离子化合物

概念

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

概念剖析

离子化合物包括活泼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等,如Na2O、Na2O2、KO2等;大多数的盐,如NaCl、ZnSO4、AgNO3、(NH4)2SO4等;活泼金属的氢氧化物,如NaOH、Ca(OH)2等。

离子化合物通常是以晶体形式存在,有的离子晶体在结晶过程中连同一定量的水一道形成结晶水合物。如晶体碳酸钠(Na2CO3·10H2O)、胆矾(CuSO4·5H2O)等。

思维点拨

离子化合物由金属离子(或NH4+)和非金属离子或原子团形成。

思维拓展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的作用,有的离子化合物中还存在着共价键或配位键的作用,如含氧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铵离子以及络离子中都存在着共价键或配位键。

B.共价化合物

概念

不同元素的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概念剖析

共价化合物形成的晶体多数为分子晶体,如冰、干冰、纯磷酸、无水乙酸、萘等,也有少数共价化合物的晶体是原子晶体,如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思维点拨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除铵盐外)一般属于共价化合物。有些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也属于共价化合物,如AlCl3等。

思维拓展

共价化合物的分子内有共价键的作用,有的共价化合物中还有配位键的作用。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化学键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一定有共价键,没有离子键

如:NaCl、NaOH 如:HCl、CO2

实例及其电子式

(3).酸、碱、盐及氧化物

A.氧化物

概念

氧元素跟其他另一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概念剖析

根据氧化物的性质,一般可分为酸性氧化物,如N2O5、SO2等;碱性氧化物,如CaO、Na2O 等;两性氧化物,如Al2O3、ZnO等;不成盐氧化物,如NO、CO等;盐型氧化物,如过氧化物(Na2O2),超氧化物(KO2)及其他特殊氧化物(NO2、Fe3O4)等。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又可分为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等。

思维点拨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过渡元素中某些金属的高价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对应的酸为高锰酸),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不成盐氧化物(如CO、NO)不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OF2不是氧化物,通常被认为是氟化物。

思维拓展

①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其对应的水化物是含氧酸,因此

酸性氧化物又叫做酸酐。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如CO2、SO2、SiO2、SO3、P2O5和N2O5等,但也有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如CO、NO、NO2等不属于酸性氧化物。如NO2与NaOH

溶液反应2NO2+2NaOH=NaNO2+NaNO3+H2O,生成了两种盐。某些过渡元素的高价氧化物,如CrO3、Mn2O7等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物。

酸酐是含氧化失水后得到的化合物,一般是酸性氧化物,但也有不是氧化物的情况,如乙酸酐。

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或碱反应时,化合价不变。这也是判断是否为酸性氧化物常用的方法

②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其对应的水化物是碱。金属氧化物大多是碱性氧化物,某些氧化物,如CuO、Fe2O3不能直接跟水化合,但也是碱性氧化物。而某些金属氧化物,如Na2O2、KO2等与水反应除生成碱外,还生成了氧气,故不是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如Na2O2、BaO2、H2O2和超氧化物(如KO2)都具有强氧化性。

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或与非氧化性酸反应时,化合价不变。这也是判断是否为碱性氧化物常用的方法。

B.酸

概念

能在水溶液中进行电离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水合氢离子(H3O+)的化合物叫做酸。

概念剖析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可以电离的氢原子个数分为一元酸(如盐酸、醋酸)和多元酸(如H2SO4为二元酸,H3PO4为三元酸)。根据酸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可以分为强酸和弱酸。能完全电离的为强酸,如盐酸、硝酸、硫酸等;只能部分电离的为弱酸,如醋酸、氢硫酸等。根据酸中是否有氧,可以分为含氧酸[如磷酸(H3PO4)、高氯酸(HClO4)等]和无氧酸(如盐酸、氢溴酸等)。根据酸的氧化性强弱可分为氧化性酸(硝酸、浓硫酸、次氯酸等)和非氧化性酸(磷酸、盐酸等)。

②H3O+可以看做H+和H2O结合而成的,书写有关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时,为了简便起见,通常仍以H+代替H3O+。

思维点拨

凡属于酸的溶液都具有氧化性,即由H+提供的氧化性。但并不是有氧化性的酸都是为氧化性酸,氧化性酸指成酸元素(含氧酸中除H、O元素外的另一种元素)具有强氧化性,如硝酸中N元素有强氧化性,硝酸为氧化性酸;类似浓硫酸为氧化性酸。含氧酸不一定是氧化性酸,如H3PO4为非氧化性酸。

*思维拓展

广泛的酸碱质子理论提出:凡能给出质子(即H+)的物质叫做酸。属于酸的物质既可以是分子,如H2SO4,也可以是离子,如NH4+和H2PO4-,也可以不局限在以水为溶剂的体系,例如HCl和NH3能在苯中反应,HCl能把质子传递给NH3,生成NH4Cl。

C.碱

概念

能在水溶液中进行电离,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概念剖析

根据碱的电离程度,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活泼金属的氢氧化物,溶于水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如KOH、Ca(OH)2等属于强碱,CsOH的碱性最强;只能部分电离的为弱碱,如NH3·H2O。

思维点拨

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但溶于水的部分会完全电离。

通常有如下平衡:Ca(OH)2(s)Ca2++2OH-,表示的是溶解平衡,而不是电离平衡。

*思维拓展

广泛的酸碱质子理论提出: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叫做碱,属于碱的物质既可以是分子(如NH3),也可是离子(CO32-)。一个酸分子给出质子后所形成的碱,为该酸分子的共轭碱;一个碱分子接受质子后所生成的酸,为该碱分子的共轭酸。例如,NH4+=H++NH3,NH4+是NH3的共轭酸,NH3是NH4+的共轭碱。对于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2PO4-、HPO42-等按照酸碱质子理论,既是酸又是碱。

D.盐

概念

“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包括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或说成“由金属离子(包括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概念剖析

根据组成的不同,盐可以分成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和络盐等。

①正盐:既不含可以电离的氢原子,又不含氢氧根的盐叫做正盐。或者说,正盐是酸和碱完全中和的产物。但正盐的水溶液不一定呈中性。例如Na2SO4的水溶液呈中性,而Na2CO3的水溶液因CO32-的水解而呈碱性,(NH4)2SO4的水溶液因NH4+的水解而呈酸性。

②酸式盐:由金属离子(包括NH4+,后同)和含有可以电离的氢原子的酸根所组成的盐叫做酸式盐。酸式盐可看做是多元酸与碱部分中和的产物,如NaHCO3、NaH2PO4等。多元酸的酸式盐,除常见的NaHSO4、NaHSO3、NaH2PO4的水溶液因电离而使溶液呈酸性外,其余的酸式盐由于弱酸根离子的水解而使溶液呈碱性。

③碱式盐:除金属离子和酸根以外,还含有一个或几个氢氧根的盐叫做碱式盐,

例如Cu2(OH)2CO3、Mg(OH)Cl等。碱式盐可看做是多元碱中的氢氧根部分被中和的产物。

④复盐: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除H+外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阳离子的盐叫做复盐,它可以看做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盐所组成的同晶型化合物。例如明矾:K2SO4·Al2(SO4)3·24H2O 可简写为KAl(SO4)2·12H2O

复盐溶于水电离出的离子跟组成它的简单盐所电离出的离子相同。例如,KAl(SO4)2=K++Al3++2SO42-

⑤络盐:含有络离子的盐,例如[Ag(NH3)2]Cl和K3[Fe(CN)6]等即为络盐。前者含有[Ag(NH3)2]+络离子,后者含有[Fe(CN)6]3-络离子。络离子在水溶液中很稳定,很难电离出简单盐所具有的离子。

思维点拨

区别复盐和络盐的依据:看是否能电离出除H+外的两种简单阳离子。如冰晶石(Na3AlF6),只能电离出一种简单阳离子Na+,故为络盐。

思维拓展

在常温下,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各不相同,如铵盐和硝酸盐易溶于水,而硫酸钡、氯化银、磷酸银等难溶于水。铵盐、碳酸盐、硝酸盐、重铬酸盐、高锰酸盐、次氯酸盐和氯酸盐等含氧酸盐的稳定性较差,酸式盐的稳定性更差,在受热条件下容易分解。大多数盐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但汞盐如HgCl2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分子状态存在。

单质、碱、酸、盐、氧化物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一、金属及其化合物(Na、Mg、Al、Fe、Cu) 1、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4Na+O2===2Na2O (常温)2Na+O2点燃Na2O2 2Na+2H2O==2NaOH+H2↑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CO2(过量)+NaOH===NaHCO3 CO2+2NaOH(过量)===Na2CO3+H2O NaHCO3+HCl===NaCl+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CO2+H2O===2NaHCO3 NaHCO3+NaOH===H2O+Na2CO3 HCO3-+OH-=H2O+CO32- 2NaHCO3△ 2 CO3+H2O+CO2↑(Na2CO3受热不分解) 2、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2Mg+O2点燃2MgO 3Mg+N2点燃Mg3N2 2Mg+CO2点燃2MgO+C Mg+2H+===Mg2++H2↑MgO+2H+===Mg2++H2O Mg(OH)2+2H+===Mg2++2H2O Mg(OH)2△ MgO+H2O 3、铝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2Al+Fe2O3高温2Fe+Al2O3 (FeO、Fe3O4也有类似反应,用于野外焊接无缝铁轨) 2Al+6H+===2Al3++3H2↑2Al+2OH-+2H2O===2AlO2-+3H2↑ Al2O3+6H+===2Al3++3H2O Al2O3+2OH-===2AlO2-+H2O 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2H2O (注意铝的两性) Al3++3OH-===Al(OH)3↓ Al3++3NH3·H2O===Al(OH)3↓+3NH4+[制Al(OH)3] [Al(OH)3不溶于过量的氨水] Al3++3AlO2-+6H2O===4Al(OH)3↓ AlO2-+H++H2O===Al(OH)3↓ AlO2-+CO2(过量)+2H2O===Al(OH)3↓+HCO3- Al3++4OH-(过量)===AlO2-+2H2O AlO2-+4H+(过量)===Al3++2H2O Al+H2SO4(浓)钝化Al+HNO3(浓)钝化 Al(OH)3△ Al2O3+3H2O

高中化学知识点-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第 1 页 共 17 页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5.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6.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7.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考点一 把握分类标准 理清物质类别 依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题组一 理解概念,准确判断

第 2 页 共 17 页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5)能电离出H + 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6)在酸中有几个H 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8)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 (9)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10)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题组二 高考试题概念判断汇编 2.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SiO 2既能和NaOH 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2015·安徽理综,9D) (2)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2014·四川理综,2A) (3)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2014·四川理综,2B) (4)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2014·四川理综,2D) (5)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7D) (6)SO 2、SiO 2、CO 均为酸性氧化物(×) (2013·四川理综,2A) (7)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2013·四川理综,2D) (8)BaSO 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 4是弱电解质(×) (2013·天津理综, 1D) 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水煤气:CO 、H 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教案

必修《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初中化学主要根据物质的组成介绍了物质的分类,如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将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在初中化学学习基础上,高中化学介绍了物质的简单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分类的标准侧重于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化学物质及其性质,帮助学生树立分类思想,进一步形成分类观。 一、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的知识断点 初中化学中,有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概念及其跟酸或碱反应的性质,在本节有关氧化物的分类和以后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需要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概念,对此,初高中教材均未涉及,需要补充。 关于几种常见的酸及其分类,初中只要求几种常见的酸,知道是强酸还是弱酸,不要求从电离的角度去认识酸,也不要求从离子的角度去认识酸的通性。而高中则要求从电离的角度去认识酸,从电离程度去理解强酸和弱酸,从H+去感受非氧化性酸,从硝酸、浓硫酸去感受氧化性酸。为此,教学中应补充酸的其它分类,如含氧酸和无氧酸、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强酸和弱酸、氧化性酸和氧化性酸等、应该让学生知道盐酸>醋酸>碳酸。 关于碱,初中只要求几种常见的强碱,如NaOH、KOH、Ca(OH)2等,不涉及弱碱,但简单介绍NH4+的检验。 关于盐,初中也只简单介绍了几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根据酸跟碱是否完全被中和分类但不作要求,没有正盐、酸式盐的概念,学生虽然初步认识了盐的组成,但是对盐的性质知之甚少。而高中则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盐进行分类,从物质的组成认识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和复盐,从物质的溶解性认识盐可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在盐类的水解中,还可以从盐所对应的酸、碱的电离能力来分类等。学生很清楚盐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的依据,但对于哪些盐可溶、哪些盐不溶可就迷糊了。 在初中已学溶液、浊液的基础上,高中介绍了分散系及其分类,胶体及其性质。在分散系的认识基础上,高中要求重新认识溶液,了解溶液的组成。微粒大小是分散系分类的依据,也是影响性质的一个因素,微粒大小是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 二、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知识断点的突破 1.关于氧化物分类的教学 建议在课本P25实践活动1中,设计下列问题,实行渗透性衔接教学。 (1)带领学生回忆CO2和CaO的化学性质,并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CO2和CaO分别与酸或碱的反应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酸性氧化物 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并整合归纳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3) SO2是酸性氧化物,请写出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 一、单质 按元素组成分为 1.金属单质 K钾、Ca钙、Na纳、Mg镁、Al铝、Zn锌、Fe铁、 Sn锡、Pb铅、Cu铜、Hg汞、Ag银、Pt铂、Au金 2.非金属单质 氢气H2、碳C、氮气N2、氧气O2、臭氧O3、氟气F2、硅Si、磷P、硫S、氯气Cl2、液溴Br2、碘I2、氦气He、氖气Ne、氩气Ar、 二、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 乙醇、甲烷、乙烷、乙烯、葡萄糖 2.无机化合物 三、氧化物 (1)按元素组成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1.金属氧化物 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氧化铝Al2O3、氧化锌ZnO、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铜CuO、氧化汞HgO、七氧化二锰Mn2O7 2.非金属氧化物 水H2O,过氧化氢H2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五氧化二氮N2O5、二氧化硅SiO2、五氧化二磷P2O5、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 (2)按照性质分为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1.碱性氧化物 大部分的金属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但有特例:过氧化钠Na2O2为过氧化物、氧化铝Al2O3为两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Mn2O7为酸性氧化物、四氧化三铁Fe3O4、 碱性氧化物有:氧化钠Na2O、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氧化锌ZnO、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氧化铜CuO、氧化汞HgO、 碱性氧化物一定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 大部分的非金属氧化物为,但有特例:水H2O,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不是酸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Mn2O7虽然为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 3.不成盐氧化物: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 4.两性氧化物:氧化铝Al2O3 5.过氧化物: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钠Na2O2 四、酸 中学常见的酸: 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次氯酸HClO、氯酸HClO3、高氯酸HClO4、亚硫酸H2SO3、硅酸H2SiO3、氢硫酸H2S、氢碘酸HI、氢溴酸HBr、氢氟酸HF、乙酸CH3COOH (1)依据组成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1.含氧酸 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次氯酸HClO、氯酸HClO3、高氯酸HClO4、亚硫酸H2SO3、硅酸H2SiO3、乙酸CH3COOH 2.无氧酸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真题热身】 1.(2011.重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寒冷的干冰 B.清澈的泉水C.清新的空气 D.坚硬的大理石2.(2011.衡阳)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蒸馏水 B.自来水C.海水 D.矿泉水 3.(2011.龙东)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2011.永州)某井水中含有钙离子、镁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等,该井水属于 ( ) A.纯净物 B.氧化物C.化合物 D.混合物 5.(2011.攀枝花)下列物质是自来水厂对水净化过程常用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氯气(Cl2) B.氧化氯(ClO2) C.臭氧(O3) D.次氯酸钙[Ca(ClO)2] 6.(2011.泰安)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 ) A.NaCl B.KOH C.MgO D.Cu 7.(2011.广州)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 ) A.NaOH B.Na2O C.Na2SO4D.Na 8.(2011.鸡西)“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黄、木炭组成。“黑火药“属于 ( ) A.纯净物 B.化合物C.单质D.混合物 9.(2011.南通)从物质分类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属于混合物 B.氮气属于单质 C.甲烷属于化合物 D.干冰属于有机物10.(2011.赤峰)分别向两杯蒸馏水中加入冰块和蔗糖,得到冰水和糖水,从化学组成上分析,它们分别属于( ) A.单质和化合物 B.化合物和化合物 C.化合物和混合物 D.混合物和混合物11.(2011.德阳)当前,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如一些不法生猪饲养户为使商品猪多长瘦肉,在饲料中非法添加“瘦肉精”(化学式为Cl2H18Cl2N2O).对消费者身体造成了极大危害。下列有关说法中

高中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历年高考题汇总

物质结构与性质(2014年-2019年全国卷) 1.[2019年全国卷Ⅰ] 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Cu和Mg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MgCu2微小晶粒,其分散在Al中可使得 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村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填标号)。 A. B. C. D. (2)乙二胺(H2NCH2CH2NH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是、。乙二 胺能与Mg2+、Cu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 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 (填“Mg2+”或“Cu2+”)。 (3)一些氧化物的熔点如下表所示: 解释表中氧化物之间熔点差异的原因。 (4)图(a)是MgCu2的拉维斯结构,Mg以金刚石方式堆积,八面体空隙和半数的四面体空隙中,填入以四 面体方式排列的Cu。图(b)是沿立方格子对角面取得的截图。可见,Cu原子之间最短距离x= pm,Mg原子之间最短距离y= 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MgCu2的密度是 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2.[2019年全国卷Ⅱ]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铁系超导材料,其中一类为Fe—Sm—As—F—O组成的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AsH3的沸点比NH3的________(填“高”或“低”),其判断理由是______。 (2)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3+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3)比较离子半径F- O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一种四方结构的超导化合物的晶胞如图1所示。晶胞中Sm和As原子的投影位置如图2所示。 图中F-和O2-共同占据晶胞的上下底面位置,若两者的比例依次用x和1-x代表,则该化合物的化 学式表示为____________;通过测定密度ρ和晶胞参数,可以计算该物质的x值,完成它们关系表达式:ρ=_________g·cm-3。 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分数坐标,例如图1中原子1的坐标为(,,),则位于底面中心的原子2和原子3的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9全国卷Ⅲ] 磷酸亚铁锂(LiFePO4)可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热稳定性好、循环性能优良、安全性高等 特点,文献报道可采用FeCl3、NH4H2PO4、LiCl和苯胺等作为原料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周期表中,与Li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邻族元素是,该元素基态原子核外M层电子的自旋状态(填“相同”或“相反”)。 (2) FeCl3中的化学键具有明显的共价性,蒸汽状态下以双聚分子存在的FeCl3的结构式为,其中Fe的配位数为。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说课稿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说课 广西柳州铁一中学唐震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其实,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1.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过程与方法 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并进一步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探究物质变化奥秘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本部分教学,知识性内容较为简单,故重难点落在了为学生建立起分类的思想上。 知识、能力、思想是体系的三个要素。常规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思想的培养。思想是的灵魂,分类思想是化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主线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考点1 物质的组成 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基:中性原子团) 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特别提醒: 1.离子与基团: 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 [知识规律] 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如金刚石(C)、晶体Si都属原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P4属分子晶体,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具体地: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 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 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H2O、NH3、H2S等 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 等 ④酸类:如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 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⑥其它:如NO、N2O4、Al2Cl6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 (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

2020年化学物质之分类观

专题讲座 化学物质之分类观 ——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分类依据复习目标: 考纲要求要求层次考点细化 (1)从组成上对物质进行分类,如: 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等 (2)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及其相互联系Ⅱ Ⅱ 1.根据物质的分类方法,掌握物质的类别的 判断。 2.根据物质的类别,初步学会物质性质推测 的基本方法。 【引言】分类的思想是中学化学中的一种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整体把握学科知识体系、理解学科基本概念和系统掌握化学各板块知识,所以它在中学化学的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讲解】我们必须弄明白:为什么要分类?如何来分类? (1)化学物质有很多,在研究中,我们总是利用同类物质具有“相似性质”,来推测物质的性质,然后有目的地验证这些性质,最终认识物质的性质。简单地说,给物质分类就是归纳物质的共性,为推测“陌生物质”性质服务。 (2)分类的依据: 根据物质之间的共同点 ...和差异性,把研究的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 一般来说,凡是归为同一类的对象,它们必然在质上有共性,必然有质的内在联系,异类必有质的差异性。即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点,这些“相似点”包括: 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其他特征等。 (3)分类方法:树状分类法(可以理解为:系统中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交叉分类法 【活动一】下列物质:金属铁、金属锌、木炭、CuO、CaCO3、H2SO4、NaOH、Ba(O H)2、NaCl、CuSO4。有人根据不同的依据进行了如下分类,请指出分类的依据和物质类别。 分类依据分类类别名称 类别一:金属铁、金属锌、木炭 类别二:CuO、CaCO3、H2SO4、NaOH、 Ba(OH)2、NaCl、CuSO4 类别一:SO2、SO3、N2O5 类别二:CuO、Fe2O3、Na2O 类别三:Al2O3、ZnO 类别四:NO、CO 类别一:稀H2SO4、NaCl(aq) 类别二:Fe(OH)3胶体、鸡蛋白液、淀粉液 类别三:Cu(OH)2浊液 类别一:NH3、CO2、NO、Cl2O7、CH3CH2OH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性质总结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归纳 1.颜色的规律 (1)常见物质颜色 以红色为基色的物质 红色:难溶于水的Cu,Cu2O,Fe2O3,HgO等 碱液中的酚酞酸液中甲基橙石蕊及pH试纸遇到较强酸时及品红溶液 橙红色:浓溴水甲基橙溶液氧化汞等 棕红色:Fe(OH)3固体 Fe(OH)3水溶胶体等 <2>以黄色为基色的物质 黄色:难溶于水的金碘化银磷酸银硫磺黄铁矿黄铜矿(CuFeS2)等 溶于水的FeCl3 甲基橙在碱液中钠离子焰色及TNT等 浅黄色:溴化银碳酦银硫沉淀硫在CS2中的溶液,还有黄磷 Na2O2 氟气 棕黄色: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2的烟 <3>以棕或褐色为基色的物质 碘水浅棕色碘酒棕褐色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的烟等 <4>以蓝色为基色的物质 蓝色:新制Cu(OH)2固体胆矾硝酸铜溶液淀粉与碘变蓝石蕊试液碱变蓝 pH试纸与弱碱变蓝等 浅蓝色:臭氧液氧等 蓝色火焰:硫化氢一氧化碳的火焰甲烷,氢气火焰(蓝色易受干扰) <5>以绿色为基色的物质 浅绿色:Cu2(OH)2CO3,FeCl2,FeSO4*7H2O 绿色:浓CuCl2溶液 pH试纸在约pH=8时的颜色 深黑绿色:K2MnO4 黄绿色:Cl2及其CCl4的萃取液 <6>以紫色为基色的物质 KMnO4为深紫色其溶液为红紫色碘在CCl4萃取液碘蒸气中性pH试纸的颜色 K+离子的焰色(钴玻璃)等 <7>以黑色为基色的物质

黑色:碳粉活性碳木碳烟怠氧化铜四氧化三铁硫化亚铜(Cu2S) 硫化铅硫化汞硫化银硫化亚铁氧化银(Ag2O) 浅黑色:铁粉 棕黑色:二氧化锰 <8>白色物质 无色晶体的粉末或烟尘; 与水强烈反应的P2O5; 难溶于水和稀酸的:AgCl,BaSO3,PbSO4; 难溶于水的但易溶于稀酸:BaSO3,Ba3(PO4)2,BaCO3,CaCO3,Ca3(PO4)2,CaHPO4,Al(OH)3,Al2O3,ZnO,Zn(OH)2,ZnS,Fe(OH)2,Ag2SO3,CaSO3等; 微溶于水的:CaSO4,Ca(OH)2,PbCl2,MgCO3,Ag2SO4; 与水反应的氧化物:完全反应的:BaO,CaO,Na2O; 不完全反应的:MgO <9>灰色物质 石墨灰色鳞片状砷硒(有时灰红色)锗等 2.离子在水溶液或水合晶体的颜色 水合离子带色的: Fe2+:浅绿色; Cu2+:蓝色; Fe3+:浅紫色呈黄色因有[FeCl4(H2O)2] 2-; MnO4-:紫色 :血红色; :苯酚与FeCl3的反应形成的紫色 主族元素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包括含氧酸根)无色 运用上述规律便于记忆溶液或结晶水合物的颜色 (3)主族金属单质颜色的特殊性 A的金属大多数是银白色 铯:带微黄色钡:带微黄色 铅:带蓝白色铋:带微红色

2010高考二轮复习化学教学案: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 【专题要点】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是化学最基础的主干知识,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它们涉及的化学概念、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它们相互转化的方式,是中学化学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生从化学视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必备知识,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复习本考点是应深刻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不同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及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方式和转化条件;要理解各个化学用语的的实际含义,掌握反应的条件与本质,正确、科学、规范的进行运用。本考点在高考中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常常结合元素化合物来进行考查。从09年和08年高考考题来看高考题除了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外,还考查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高新科技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等方面渗透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出来元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化学用语,以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而且融入其他专题进行考查。 【考纲要求】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注意其与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的区别。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7.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8.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9. 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的概念,区别及鉴别它们的方法; 10.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及性质; 【教法指引】 复习此专题时要做到―准确‖、―系统‖、―灵活‖,可以从三点入手: 1.以高考的热点、考点、难点为依据,合理设置复习内容和练习题,熟练掌握解题思路、注 重方法、技巧,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在某些考点的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上有所突破 2.加强区别相似概念的异同,理顺不同概念间的联系,进而形成连贯的知识系统。

高中化学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专题讲解+训练)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6.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7.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考点一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 依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题组一理解概念,准确判断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5)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6)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8)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 (9)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10)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题组二高考试题概念判断汇编 2.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2015·安徽理综,9D) (2)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2014·四川理综,2A) (3)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2014·四川理综,2B) (4)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2014·四川理综,2D) (5)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7D) (6)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2013·四川理综,2A) (7)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2013·四川理综,2D) (8)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 (2013·天津理综,1D) 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水煤气:CO、H2 (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 (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 (4)裂解气:以乙烯、丙烯、甲烷为主 (5)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

化学 说课稿: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化学....号,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分类》。 (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物质的分类》是人教版高一年级第一册第二章中的第一节内容,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大量繁杂的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是一种科学、方便的工作方法,它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章的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结合单元要求和本节课特点,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过程与方法 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并进一步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其实,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物质分类思想上。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还很少的难点确定为:在掌握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的基础上,学会找标准。 二、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学法是教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大全能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和状态 1、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FeS、CuS、CuO、MnO 2、Fe3O4 2、红色固体:Cu、Cu2O、Fe2O 3、HgO、红磷 3、淡黄色固体:S、 Na2O2、 AgBr 4、黑色固体:KMnO4、 5、黄色固体: AgI 、Ag3PO4 6、绿色固体: Cu2(OH)2CO3 7、蓝色晶体:CuSO4·5H2O 8 、蓝色沉淀Cu(OH)2 9、红褐色沉淀: Fe(OH)3 10、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 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11、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 液呈棕黄色,MnO4-溶液为紫红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 12、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BaSO4、AgCl 13、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CaCO3(溶于酸)、BaCO3(溶于酸)、Al(OH)3、 Mg(OH)2 等 14、(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3) 红棕色气体: Br2(气体) NO2 (4)黄绿色气体:Cl2 (5)臭鸡蛋气味气体:H2S

15、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 16、有毒的: 气体:CO SO2 H2S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 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二)中学常见物质颜色归纳 1、单质 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 Cu 紫红 Au 黄 S 黄 B 黄或黑 F2淡黄绿 C(石墨)黑 Cl2黄 Br2 红棕 C(金刚石)无 Si 灰黑 I2紫黑 P 白、黄、红棕 2、氧化物 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 NO2 棕红 ClO2黄 Na2O2浅黄 K2O 黄 Pb3O4 红 MnO 绿 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 CuO 黑 MnO2黑 Ag2O 棕黑 FeO 黑 ZnO 白 Fe3O4黑 Hg2O 黑 Fe2O3红棕 HgO 红或黄 Cu2O 红 3、氧化物的水化物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最新化学物质分类

1.化学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 Na 2 CO 3 钠盐 Na 2SO 4 钾盐 K 2SO 4 硫酸盐 K 2CO 3 碳酸盐 [归纳与整理] 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3.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2)树状分类法 提示:氧化物、酸、碱、盐等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一步进行分类,化合物也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 2.化学反应的分类: ?? ? ?? ????? ???? ??? ?????? ?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失氧根据反应中物质得氧或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的多少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 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类别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反应 小总结: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化学分类中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 1.分散系及其分类 ⑴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归纳与整理]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归纳与整理] 1.当光束通过Fe(0H)3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则看不到此现象。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2.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这说明浊液的分散质粒子比较大。 [归纳与整理] 胶体: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在超显微镜下可见)。 胶体的性质具有丁达尔效应 [回顾与总结]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化学基本概念一 从知识网络看,化学基本概念可分为5个方面:物质组成、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及化学基本定律、分散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在复习时,应先明确“知识网络”,并针对知识网络,从“基本知识点”进行展开复习。即:此部分的复习从“知识网络”和“基本知识点”两个层次进行。 另外,复习时注意穿插计算方面的内容。 需要特别说明的问题: 从近年高考试题,尤其是北京考试试题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特点:即在试题中不再局限于知识分块的考察,往往一个试题(选择题及第Ⅱ卷大题)包括概念、理论、元素化合物、实验、有机、计算等多项内容。07年北京试题中的II卷大题中每题都有不同的综合,可以较好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和能力的掌握。 所以,虽然我们复习时分块进行,但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块知识的融合,尤其在综合练习中更要体现知识的融合与整体性,使整个高三复习即要在不同时间阶段突出该阶段特点,又要时刻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使学生总能从整体上感觉到化学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同时,化学的考察均为题中主干知识;此外还要注意新教材引入的内容或与旧教材不同的内容,它们也是考察的重点。 一、物质的组成 知识网络 1.原子 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概念剖析 原子与分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最典型的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等。

思维点拨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的意义是指化学变化中不会产生新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发生变化的,那么质子和中子数也不发生变化,但在化学反应中,核外电子数可以发生变化。若原子核发生了变化,则不属于化学反应,而属于核反应。 思维拓展 相同或不同元素原子按一定的比例组成通过化学键(稀有气体分子内没有化学键)结合成分子。原子的主要特点: (1)原子体积很小,原子半径最小的是氢原子,原子半径最大的是钫原子。 (2)原子质量很小,最轻的原子是氢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氕。 (3)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也可以得到电子变为阴离子。 2.分子 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概念剖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为前提的,定义不包含物理性质。 注:物理性质是宏观性质,只有构成物质的多个粒子共同才能体现出来;而化学性质则由构成物质的一个“粒子体”(即构成该物质的基本单元)体现。 思维点拨 同种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其性质一般都不同。 思维拓展 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许多物质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氢气、氧气、氮气、液溴、硫、磷以及稀有气体等多数非金属单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氧化物,硫酸、硝酸等含氧酸,氯化氢、硫化氢、氨气等气态氢化物,水,有机化合物等。其中除稀有气体是由单原子构成的分子外,其他分子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固态物质为分子晶体。分子晶体质地松脆、熔点沸点较低,多数可溶于有机溶剂。 3.离子 概念 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概念剖析

“物质的分类”教学中分类观培养的实践探索-2019年文档

“物质的分类”教学中分类观培养的实践探索分类观是化学核心观念之一。本文介绍了福州第八中学杜开颜特级教师执教的“物质的分类”示范课,对这节课的过程与特色进行了观察与思考,认为采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真正形成分类观,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效。 问题教学法;分类观;物质的分类 近日,笔者有幸观摩了福州第八中学杜开颜特级教师执教的“物质的分类”示范课。杜老师采用问题教学法,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层层递进,步步深化,不仅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而且在过程中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确实初步完成了学生分类观的培养任务。 一、教学设计概述 杜老师将本节内容设计成三个总问题,每个总问题下又按照思维的深度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形成一系列的问题串。问题串环环相扣,脉络清晰地将教学的思路呈现出来。学生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渐达成对知识点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的全面理解。最后的总结说明,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清晰明朗地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讲授的内容,有助于他们进行归纳和反思。 问题一:什么是化学? 1.谈谈你对化学的认识? 2.物质的组成如何表达? 3.物质的结构如何表达? 4.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 小结: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的一门学科。 2.化学研究范畴是微观领域。 问题二:研究物质的方法是什么?

1.什么是分类? 2.分类的标准是唯一的吗? 3.分类的目标和意义是什么? 4.学生活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如下物质,如硫酸铵、空气、乙醇、碘酒、碘、石墨、铜、食盐水、氢气。请对这些物质进行合理分类,并说明你分类的理由和依据。 小结:1.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出不同的分类体系。 2.要正确地分类,必须熟悉各种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问题三:物质的组成分类 1.通过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学生活动:实验室中有下列物质,请根据物质的组成对它们进行分类。镁、氯气、氯化铁溶液、醋酸(CH3COOH)、碳酸钙、二氧化硫、氧化钙、葡萄糖。 3.学生活动:推测醋酸可能的化学性质。举出实例,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结:同一类物质因为在组成上的相似,致使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具有相似性。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简单了解关于分类的一些常识。 2.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 3.认识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性质上的相似性。 4.复习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教学过程的观察与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