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规划:对一定时期内某一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选)依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城市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旅游区规划、工业区规划、开发区规划……

依内容不同可以分为:风景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生态环境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

依行业不同可以分为:工业发展规划、农业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

一、风景名胜资源

(一)风景名胜资源的相关概念:

资源:(广义)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包括自然物和以人类劳动产品形式出现的一切有用物,还包括无形的资财,如信息、知识和技术,以及人类本身的体力和智力。

(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

自然资源:在整个环境中,只要能满足人类的需要的就是自然资源。

风景名胜:“风景”(scenery):风光、景色,风望的意思。“名胜”(famous scenic spot):著名的风景地。*风景名胜资源:也称景源、景观资源、风景旅游资源,是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选)风景名胜资源可以解释为风景优美的景观资源。即风景名胜资源系指具有观赏、文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化石、特殊地质、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历史遗址、园林、建筑、工程设施等人文景物和它们所处环境以及风土人情等”

@ 景物:指具有观赏和科学文化机制的客观存在的物体,是风景名胜构成的基本要素,

是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风景素材客体。

景物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山、水、植物、动物、空气、光、建筑、其他8大类

@ 景观:指可以引起视觉感受的某种现象,或一定区域内具有特征的景象。

@ 景点: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位。

@ 景区: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赏要求而划定的用地范围,

包含有较多的景物和景点或若干景群,形成相对独立的分区特征。

自然资源分类(选)

(二)风景名胜资源的本质属性(填)

1.自然属性2.社会属性3.政治属性4.经济属性

(三)风景名胜资源的特性

1、整体有用性

2、空间的固定性

3、时间的无限性

4、景观的不可复制性

5、景观的共享性

6、景观的开放性*风景名胜区: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四、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其他形式(填)

地质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水利风景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名城

第三节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作用与分类

一、风景名胜区的性质:社会公益性质

*二、风景名胜区的功能:

(一)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历史文化信息

(二)发展旅游事业,丰富文化生活

(三)开展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与国民素质提高

(四)通过合理开发,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

三、风景名胜区的构成与分类

(一)组成:

依据风景区发展的历程特征和社会需求规律,我们可以把风景区的组成归纳为3个基本要素及24个组成因子。

1、游赏对象:天景、地景、水景、生景、园景、建筑、史迹、风物8类景源。

2、游览设施:包括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保健、其他8类设施。

3、运营管理:包括人员、财务、物资、机构建制、法规制度、目标任务、科技手段及其他未尽事项8类因子(二)风景名胜区的分类

1.按等级特征分类

(1)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 省级风景名胜区

2.按用地规模分类(选)

(1) 小型风景区 (2) 中型风景区 (3) 大型风景区 (4) 特大型风景区

3.按景观特征分类(选)

(1) 山岳型风景区。如五岳和各类名山风景区。

(2) 峡谷型风景区。如长江三峡、马岭河峡谷等风景区。

(3) 岩洞型风景区。如龙宫、织金洞、金华溶洞等风景区。

(4) 江河型风景区。如楠溪江、黄果树、黄河壶口瀑布等风景区。

(5) 湖泊型风景区。如杭州西湖、青海湖等风景区。

(6) 海滨型风景区。如福建海潭、三亚海滨等风景区。

(7) 森林型风景区。如西双版纳、蜀南竹海、百里杜鹃等风景区。

(8) 草原型风景区。如太阳岛、扎兰屯等风景区。

(9) 史迹型风景区。如避暑山庄外八庙、八达岭、十三陵等风景区。

(10) 综合型景观风景区。如漓江、太湖、三江并流等风景区。

4.按结构特征分类(填)

(1)单一型风景区 (2)复合型风景区 (3)综合型风景区

5.按布局形式分类

(1)集中型(块状)风景区 (2)线型(带状)风景区 (3)组团型(集群)风景区

(4)放射型(枝状)风景区 (5)链珠型(串状)风景区 (6)星座型(散点)风景区

6.按功能设施特征分类(选)

(1)观光型风景区。如大多数城郊风景区。

(2)游憩型风景区。如三亚海滨等。配备有较多的康体、休闲等游憩娱乐设施。

(3)休假型风景区。如北戴河等。

(4)民俗型风景区。如泸沽湖等。

(5)生态型风景区。如黄龙、九寨沟等。

(6)综合型风景区。大多数风景区均有此类特征。

第二章:(看)

一、美国国家公园系统的分类国家公园(国家天然公园)、国家历史公园、国家娱乐公园。

二、日本的自然公园分类体系

1.国立公园(相当于自然保护区,不是娱乐场所)

2.国定公园(优秀的风景地)

3.都道府县自然公园(野外修养游览场所)

三.法国的自然保护系统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地区自然公园

第三章:

@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属性:整体性、动态相关性、层次等级性、有序性等。

风景名胜区的系统性:主要指风景名胜区结构的系统性。

风景名胜区系统包括3个子系统:风景子系统、旅游子系统、居民子系统。

@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生态学理论: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保护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方法

1.思维方法

2.理论方法

3.研究方法

4.技术方法

5.管理方法

6.工作方法

@ 风景名胜区规划:也称风景区规划。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经相应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的风景区规划,具有法律权威,必须严格执行。”

规划内容:(大)

1、综合分析评价现况; 2.明确风景区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途径;

3.展现景物形象、组织游赏条件、调动景感潜能;

4.统筹部署风景区的结构与布局、人口容量及生态原则等;

5.综合安排风景游览主体系统、旅游设施配套系统、居民社会经营管理系统、相关专项规划和主要发展建设项目; 6.提出实施步骤和配套措施。

A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功能:控制作用、协调作用、优化作用、保障作用

(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是管理)

B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二)择优性原则(三)动态性原则(四)调控性原则(五)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

C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特点

1方法的科学性 2空间的地域性 3系统的复杂性 4内容的相对性 5实施的可操作性

第四章:风景名胜区规划纲要

规划的逻辑程序

系统分析与评价 2明确问题 3整合系统 4方案的筛选 5系统优化与完善 6系统的补充与调整

风景名胜资源调查的内容:风景名胜资源系统旅游服务系统居民社会经济系统

风景名胜资源的美学价值评价

1.风景名胜资源的外在美

2.风景名胜资源外在美的类型

1)形态美 2)色彩美 3)动态美 4)听觉美 5)嗅觉、味觉、触觉美 6)结构美 7)功能美

3. 风景名胜资源美学评价方法研究

风景名胜资源的科学价值评价:

1.科学价值评价的内容

2.科学价值评价的指标分析:1.多样性 2 稀有性

3.代表性

4.脆弱性

划定风景名胜区范围界限的要求

1.必须有明确的地形标志物为依托,既能在地形图上标出,又能在现场立桩标界;

2.地形图上的标界范围,应是风景区面积的计量依据;

3.规划阶段的所有面积计量,均应以同精度的地形图的投影面积为准。

风景名胜区的性质界定:必须明确表述出风景特征、主要功能、风景区级别等3方面内容

风景名胜性质范例:P75(选)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以典型的丹霞地貌为特征,自然山水为主景,与悠久历史文物相融合,供游览为主的国家级风景区。

崂山风景名胜区:是“青岛崂山风景区域”的组成部分,以山海奇观和历史名山为风景特征,可供欣赏游览、度假康复,以及开展部分科学文化活动的国家级风景区。

镜泊湖风景名胜区:以湖光山色为主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旅游风景区,兼有火山口森林、地下熔岩隧道等奇观,又有文物古迹等人文景观,可供游览、避暑、科学研究等活动的国家级风景区。

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以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名园和大型寺庙古建筑群为主体,并兼有我国北方典型的丹霞地貌为其风景特征,以欣赏、游览观光为主要旅游内容,同时也是开展清代历史文化研究和地质地貌、科技等项活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的分区原则:

第一,同一区内的规划对象的特性及其存在环境应基本一致;

第二,同一区内的规划原则、措施及其成效特点应基本一致;

第三,规划分区应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人文单元界限的完整性。

风景名胜区的分区体系:(当须……时,要进行……的分区)

1.景区划分

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赏需求而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

2.功能区划分

根据重要功能发展需求而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并形成独立的功能分区特征。(风景游赏区、生态保育区、游人服务区)

3.保护区划分

4.其他分区形式

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布局:

1 正确处理局部,整体,外围3个层次的关系

2 解决规划对象的特征,作用,空间关系的有机结合问题

3 调控布局形态对风景区有序发展的影响,为各组成要素的协调统一搭建平台

4 促进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发挥

5 在保持风景名胜资源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前提下,鼓励创新以突出地域特色

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

保护培育规划的原则:完整性、真实性、原生性、多样性、适宜性

保护培育规划的内容

1)查清保育资源,明确保育的具体对象和因素

2)还要依据保育对象的特点和级别,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育原则

3)依据保育原则,制定保育措施,建立保育系统。

一、分类保护(归纳回答,大题)P89

(一)生态保护区(二)自然景观保护区(三)史迹保护区

(四)风景恢复区(五)风景游览区(六)发展控制区

二、分级保护(选、填)

(一)特级保护区(二)一级保护区(三)二级保护区(四)三级保护区

三、核心景区保护

(一)核心景区: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最集中,最具观赏价值、最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

四、专项保护规划(填)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二)地质地貌景观保护(三)水域景观保护

(四)文物建筑保护(五)石刻碑刻专项保护(六)古树名木保护

五、外围保护地带

第六章风景游赏规划

游人容量的量测方法(公式含义)P104-P105

景区的划分步骤:区划、结构、布局

景观分析和组织的内容:

1:景物的种类、数量、审美属性、组合特点的分析和区划

2:景观的种类、结构、特征、画境的分析和处理

3:景感类型、欣赏方式、意趣表现的调控

4:景象空间展现构思及其意境表达

5:赏景点的选择及其视点、视角、视域、视距和景深层次的优化组合

分区模式:单一分区模式、综合分区模式

景区的结构布局

组织结构

景区的组织层次特征,一般由高到低包括:景区、景群、景点、景物等不同类型的单元结构

景区组织包括:

1、景点的构成内容、特征、范围、容量;

2、景点的主、次、配景和游赏系列组织

3、景点的设施配置

4、景点规划一览表

景区组织包括:

1、景区的构成内容、特征、范围、容量;

2、景区的结构布局、主景、景观多样化组织

3:景区的游赏活动和游线组织 4、景区的设施和交通组织要点

景区空间布局模式:散点式、串联式、渐进式、组团式、核式 5种基本布局。

游赏项目设计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二)特色性原则(三)体验性原则(四)整合性原则(五)持续发展原则游线的选线P127

1 选线应有利于将景区内有价值的景观资源组织,串接

2 有利于对现有景观的利用,展示

3 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彰显游线特色 4考虑地质和工程技术条件,经济,合理,科学地进行选线

5 以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小为原则

6 生态敏感地区的游线选线应“近而不入”,接近,不进入

游线的序列

游线的空间布局:

1.游线的层次:

根据景区、景点、景物的层次,相应的游线一般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游览步道3级,

形成点线面合理结合的布局。

2.游线空间模式

1.游览方式:分类,换乘组织,无障碍设计游程

游赏解说系统主要内容

1 游客中心

2 景区牌示标识

3 印刷品、音像品

第七章:

典型景观规划内容

(一)地质地貌景观规划(二)建筑风貌规划(三)植物景观规划(四)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对典型景观进行地貌景观规划时,因地制宜:

1 维护原有地貌特征与地景环境,保护地质珍迹,岩石与基岩,土层与地被,水体与水系,

严禁炸山取石,乱挖滥填,盲目整平,剥离及覆盖表土,防止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环境污染

2 合理利用地形,随形就势,高就低地组织地景特色,不得大范围地改变地形或平整土地,

把未利用地,废弃地,洪泛地纳入治山理水范围,加以规划利用

3 对重点建设地段,必须实行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原则

4 有效保护与展示大地标志物,主峰最高点,地形与测绘控制点等,分区分级控制

5 地貌景观规划应为其他景观规划,基础工程,水体水系等创造有利条件,并相互协调

6 对形成竖向条件特殊的地质景观与天文气象景观等要维护形成条件,保护珍稀,组织适合其特征的景观特色植物景观的特征

1. 林相: 林相是森林群体的基本面貌。由构成森林树木的树种,组合状况与生长状况所决定。不同风景林有不同的林相。

2. 季相: 季相是林木或森林因季节而不同其面貌之谓。

3. 时态: 树木晨昏的面貌不同,表述出森林的时态。

4. 林位:风景林同赏景点的相对位置关系,使人们对森林的欣赏有视域、视距与视角的不同,对森林的感受有局部还是全貌,外观还是内貌,清晰还是模糊等不同。

5. 林龄:宏观地说,森林不过是地球表面植被兴替的过程,森林的年龄意味着植被演变中的各个时期;一般地说,森林的年龄有幼年林,壮年林与老年林等。

6. 感应:林木接受自然因子而迅速作出能为人类感官所感觉的反应,较为突出的是接受风力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7. 引致:由于森林的存在而伴随存在的事物中,有含烟带雨,荫重凉生,雪枝露花等,都能增添景观的妍丽和游憩的舒适。

8. 其他感应效果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适度开发,一切细节上要力求突出民族与区域的特色

2.民风民俗的某些方面时间性较强,许多活动只在特定的日期进行,

少数民族常居住边远地区,路途遥远或交通不便

某些习俗不便对外公开,切不可违背本民族的意愿将其列入旅游项目

第八章:

游人现状分析,应包括:游人的规模、结构、递增率、时间、空间分布、消费状况。

旅游基地选择的原则

(1)应有一定的用地规模,既应接近游览对象又应有可靠的隔离,应符合风景保护的规定。

(2)应具备相应的水、电、能源、环保、抗灾等基础工程条件,靠近交通便捷的地段,依托现有游览设施及城镇设施;

(3)避开有自然灾害和不利于建设的地段;

(4)游览基地应为游人提供安全、舒适、便捷和低公害的服务条件。

旅游设施与旅游服务基地的分级配置:

据其设施内容、规模大小、等级标准的差异,通常可以组成6级游览设施基地,分别为:

服务部;旅游点;旅游村;旅游镇;旅游城;旅游市。

第九章:道路规划

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

?(1)风景区道路系统规划应与风景区游赏系统规划相结合,把道路作为风景游赏的重要组成部分。

?(2)合理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地选线,同当地景观和环境相配合。

?(3)对景观敏感地段,应用技术手段进行检验,提出相应的景观控制要求。

?(4)不得因追求某种道路等级标准而损伤景源和地貌,不得损坏景物和景观。

?(5)应避免深挖高填,因道路通过而形成的竖向创伤面的高度或竖向砌筑面的高度,

均不得大于道路宽度。并对创伤面提出恢复性补救措施。

道路规划的基本要求:

1、合理利用地形和现有道路,规划不同功能的道路;

2、考虑风景区整体环境和功能布局的要求;

3、快捷化的外部交通体系;

4、网络化的内部交通体系。

道路系统规划:

1、过境公路和对外交通改善措施

2、车行游览道规划

3、内部游览专用车行道规划

4、主要步行游览道规划

交通设施的组成:交通车站、停车场、交通标志

道路交通的组织:

(1)依据风景资源保护的要求,在风景区总体布局时应综合考虑旅游服务设施的布置,

合理布置吸引人流的旅游服务场所,避免由于人流过于集中而造成的拥堵现象。

(2)避免过境货运交通穿越风景区,引开穿越核心景区的过境交通。

风景区内各单位的车辆核发限定数量的通行证。

(3)风景区内的社会货运交通和旅游交通经常会存在一定的矛盾,

在风景区的最佳旅游时间内,要从时间上限制社会货运交通的进入,并在必要的时间段严禁其进入。

二、风景名胜区的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大体分为3个阶段:

(一)风景名胜区的无序阶段(1949-1977)

受到各种自然和人为的影响和破坏,特有的自然、历史、文化、科学、审美等价值逐步丧失(二)风景名胜区的起步阶段(1978-1994)

其中,1982年国务院审定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至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工作报告》的通知(国办发[1992]50号)的10年期间,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和县(市)三级风景名胜区管理体系,并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理论基础。

(三)风景名胜区发展阶段(1994年以后)

1992年以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公众旅游文化消费需求不断提高的直接影响,发展迅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1982年的44个,发展到目前的187个,各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占国土面积超过了1%。

三、风景名胜区的现状P9

(一)从“遗产申报”看风景名胜区的现状

首先,申报遗产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拆迁违章建筑、整治脏乱的景观环境,恢复原有的面目;

其次,申报成功后,又将其视为摇钱树过度地开发;

最后,又为了不被收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又花费大量的资金整治环境;

周而复始的破坏、恢复、再破坏的恶性循环。

(二)从“权属不清、政出多门”看风景名胜区的现状

权属不清:所有权、行政权、经营权等三权混淆

政出多门:一个风景名胜区同时又是地质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现象十分普遍,使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政出多门”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从“资源的无偿或低价使用”看风景名胜区的现状

(四)从“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看风景名胜区的现状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2.崇高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的是()。A.鲍姆嘉通B.黑格尔C.车尔尼雪夫斯基D.柏拉图2.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崇高则是理念大于或压倒形式的是()。A.黑格尔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康德 3.不属于社会美的一项是()。A人的美B劳动产品的美C境界美D环境美4.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的是()。A.克罗齐B.弗洛伊德C.朱光潜D.布洛5.西方“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者是()。A.柏拉图B.立普斯C.布洛D.费希尔6.“无意识”理论的创建者是()。A.哥白尼B.谷鲁斯C.泰勒D.弗洛伊德7.“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应首推()。A.鲍姆嘉通B.克罗齐C.布洛D.谷鲁斯8.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A.加汉姆B.丹尼尔C.马尔库塞D.麦克卢汉9.《走向艺术心理学》的作者是()。A.威廉·詹姆斯B.弗洛伊德C.鲁道夫·阿恩海姆D.冯·艾伦费尔斯10.认为“性不能自美”,只有通过后天教育才能完善人性的是()。A.荀子B.老子C.孔子D.庄子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2分)1.因为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所以一切情感说到底就是美感。2.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审美感受的物化形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试述“劳动起源

说”。2.如何理解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性?3.美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五、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1.为什么说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2.举例说明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不同的艺术特征。美学原理试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规律的一门科学。2、崇高: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B2.A3.C4.D5.B6.D7.B8.D9.C10.A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12分)1、答:错误。虽然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但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感。因为美感中的情感是蕴含、渗透着理性的心理功能,有着不自觉的理性认识内容。2.正确。因为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方式,把在客观现实中的审美感受表现出来,构成可以通过感官所把握的艺术形象,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答:①劳动创造了人,为审美和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②审美的发生和艺术的产生离不开劳动。2、答:①具有个体性与主观性、直觉性和非功利性。②又具有共同性与客观性,及潜在的功利性。3、答:①形象性。②娱乐性。③自由性。④普遍性。五、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答:(1)自然美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是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客观系。(2)人类出现以前是不存在美的,没有人类便没有把自然作为关照对象的主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简答题

名词解释: 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 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 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此外,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习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和决策取舍的参照依据。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3、居住用地选择要考虑那些方面? 居住区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这些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物质条件,避免选择易受洪水、地震灾害、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在丘陵地区,宜选择向阳、通风的坡面。在可能情况下,尽量接近水面和风景优美的环境。 (2)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就业区、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相结合,协调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1、( ) 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实现了城市美化的理论。 A. 伯汉姆(D ? Burnham) B. 西谛(Sitte) C. 奥姆斯特(F ? L ? Olmsted) D. 豪斯曼(George E ? Haassman) A. 综合规划是市政立法机构的官方陈述,它确立了与未来想要的物质空间发展相关的主要政 策 B. 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和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 ° C. 现代城市总体规划是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 D. 综合规划要求从结构上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强调的是社会的变革 5、下列四项中,( ) 属于城市规划的相关法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B.《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 下列关于交通和运输之间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的运输活动都会产生交通 C.交通与运输是同时发生的活动行为 3、 构成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中心区 B.城市道路 C. 绿化 4、 下面关于综合规划的论述正确的有 ( ) ( ) 。 B. 所有的交通行为都有运输活动的产生 D. 运输是在交通行为之后发生的 ) °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D. 《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办法》 6、 主干法的主要内容是以下( ) A. 规划行政、建设标准、开发控制 C.规划编制、建设标准、开发控制 7、 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B. C.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 D. 符合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 求。 方面的法律条款。 B. 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开发控 制 D.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建设标准 ; 但不包括( ) ° 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交通规划原理历年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 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 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 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 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 储用地 4. 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 ()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 ()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 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 型 7. 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 选择的影响逐渐()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题,每空1分,共16分) 1. 引道延误为引道 ______ 与引道 _____ 之差。 2. 老瑞模型是决定 _____ 和 ______ 的分布模型 3. 已知I 、2、3小区至路网的最短距离为20、30、10,则道路 网的可达性为 ______ 4. _______ 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5. 在O □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_____ ;每一列之和表 示该小区的 ____ 。 6. Logit 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 —J 填独立或相关)。 7. 出行 ____ 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出行 _____ 以土地利 用的形态为主。 8. 某市规划面积300km ,建成区面积lOOkm,现有道路总长 350km 规划再建150km 则城市道路网密度为 —km / krnt 9. _______ 交通流分布能够较好的反应网络的拥挤性。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bster 延误公式的适用范围为饱和度取值在 ________________ 。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态交通分配是以路网 为 -线订装---线订装--- 线订装----师教考监交并一纸题答与须卷试 ----线 订装---线订装--- 线订装- : 名 姓生学 □□□□□□□□□□□□ ................................................ ... .................... .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考试题库

城市规划原理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 2.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1930 年~195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1950 年~196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第三阶段(1960 年~1970 年)。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第四阶段(1970 年~198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条件是交通问题开始多样化,例如,大气污染、噪音、拥挤、停车难、交通事故、公共交通衰退、交通弱者问题,变更工作时间,规划过程中的住民参加,公共交通问题等。因此,当时交通规划的目的是强调局部性,注重短期性规划,低成本交通营运政策。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研究趋于多样化,主要表现在:a.集计模型的精炼化和简化;b.非集计模型的出台和应用;c.渐增规划、反应规划等。 第五阶段(1980 年~1990 年)。该阶段的交通规划条件是城市环境问题恶化,交通事故、堵车、交通弱者问题受到重视。交通规划的目的变为强调微观性和局部性。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将计算机等尖端科技用于交通规划。主要有:①计算机的急速发展导致了仿真技术;②静态到动态;③ ITS等高科技(行驶线路导向、GPS 、GIS 、ETC 等)的研制;④非集计模型的重视;⑤四阶段法的静态问题向动态方向发展。 第六阶段( 1990 年~现在)。该阶段的交通规划条件是环境问题、交通事故、交通阻塞等。因此,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环境保护、复苏城市公共交通。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① ITS 的重视及产品化;②动态预测技术与方法;③重视老年人与伤残人;④重视交通环境;⑤路面电车、轻轨的复苏;⑥重视研究旅游交通。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答案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审美标准是存在于主体心中的理想模式和内在标准,一般来讲美学家研究的是()的标准。 1.0 分 A、 具体个人 B、 具体民族 C、 具体群体 D、 人类群体 我的答案:D 2生活世界是谁最先提出的?()1.0 分 A、 列维纳斯 B、 海德格尔 C、 胡塞尔 D、 萨特 我的答案:C 3被誉为“现代新儒家”的是()。1.0 分 A、 胡适 B、 冯友兰 C、 牟宗三 D、 成中英 我的答案:B 4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是()。1.0 分 A、 美 B、 理 C、 法 D、 情 我的答案:D 5广义的自然人化是指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1.0 分 A、

自然的面貌 B、 人对自然的改造程度 C、 人对自然的心理状态 D、 人和自然的关系 我的答案:D 6不属于《红楼梦》的诗词是()。1.0 分 A、 《红豆曲》 B、 《枉凝眉》 C、 《怅诗》 D、 《葬花词》 我的答案:C 7青少年的美育需要注意()。1.0 分 A、 要使青少年自由、活泼地成长,充满快乐,蓬勃向上。 B、 要注重对青少年进行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的教育。C、 要对青少年加强艺术经典的教育。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我的答案:D 8王夫之从哪里引入“现量”的概念?()1.0 分 A、 道家学说 B、 逻辑学 C、 唯识论 D、 因明学 我的答案:D 9“乐”可以使人心气平和,这是()的观点。1.0 分 A、 荀子 B、 老子 C、

庄子 D、 孟子 我的答案:A 10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 分 A、 自然美的性质实质上是“美是什么”的问题。 B、 自然美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C、 存在着纯审美的眼光。 D、 自然物的审美价值不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及人的审美意识。 我的答案:C 11被苏联美学家卢那察尔斯基称为“俄国的春天”的是()。1.0 分 A、 托尔斯泰 B、 屠格涅夫 C、 普希金 D、 契诃夫 我的答案:C 12主张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的是()。1.0 分 A、 宗白华 B、 黑格尔 C、 车尔尼雪夫斯基 D、 郑板桥 我的答案:C 13把一切强壮有力的东西、力量认为是丑陋的是()。1.0 分 A、 文艺复兴时期 B、 启蒙运动时期 C、 中世纪 D、 君主专制时代 我的答案:D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卷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 试卷B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个 分,共 分) 、城市规划——一 、地基承载力—— 、居住用地—— 、环境容量—— 、城市总体布局——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分,共 分) 1、城市产生于( )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奴隶向封建过渡时期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下列关于居住用地选择,错误的是 。 .用地数量与形态应考虑其适用性 .注意与工业等就业区的相对关系 .布置在较繁荣的城市中心地段 .尽可能布置在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段 、《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 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 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 、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规定,盲人学校属于 。 .体育类 .医疗卫生类 .大专院校、科研设计类 .行政办公类 、居住区的用地组成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 .居住建筑用地 .公共建筑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 、唐长安城较为完整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力的典型格局,其特征中不包换( ) 、中轴线对称 、大套方城、宫城居中 、规整的方格路网 、居住区采用里坊制 、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采用同一种管渠混合后汇集后,全部送至污水厂处理后再排放的排水系统,指的是( ) 、直泄式合流制 、截流式合流制 、全处理式合流式 、完全分流制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 。 规划文本和附件 图纸和附件 图纸和专题研究报告 文字说明、图纸和专题研究报告 、( )是我国目前道路上所普遍采用的断面形式。 、一块板 、二块板 、三块板 、四块板 、下列关于仓库规划布局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油库应靠近重要的交通枢纽布置 供应仓库可布置在使用仓库的地区内或附近地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 名词解释。 1.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规划理论,指城 市中一个相对完备的居住地区。 2.两证一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者《土地 使用权出让合同书》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 3.绿地率、绿化率:绿地率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用地的比率;绿化率:项 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4.城市的性质和城市的职能: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 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5.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6.城镇化水平和指标: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市人口和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 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 7.城市规划区与城市建成区: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建设和发展需要实 行的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建成区:指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建设地段。 8.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 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城市设计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 市规划、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 交通需求量预测总复习 1、为什么要进行交通需求预测?什么是交通需求预测(其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交通需求预测在交通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交通规划的目标是制订交通设施的建设或管理规划。交通设施的建设一般都是耗资高、工期长,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的工程,那么建设多大规模、何种结构的交通系统才能既满足未来规划年社会经济系统的对交通的需求,又是最节省投资,并且产生最小负作用的呢?这就是我们交通规划者所必须回答的问题。为了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做交通需求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是在现状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准确地预测未来规划年交通的出行情况。由于交通运输系统的复杂性,交通需求预测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它的理论与方法都处于不断发展中。交通需求预测的目标不仅要预测规划年对象区域的总交通量,而且要非常细致。要预测出规划年各个交通小区之间的分布交通量,这项预测结果以各种各样的OD表的形式存在。如:规划区域客运OD表、规划区域货运OD表、规划区域车辆汇总OD表、规划区域各种车辆的OD表(小汽车、公交车、货车等)。除此之外,传统的交通量预测还包括交通分配,即要预测这些OD交通量是从哪条路径上通过的?各路段的交通量是多少?值得说明的是,有些交通规划书中把交通分配不作为交通需求预测的组成部分,而作为方案设计的基础工作。 交通需求预测是规划设计方案的基础,是决定网络规划和断面结构等的依据,在交通规划中处于核心位置,交通需求预测的精度对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交通需求量预测有哪些方法? 答:比较经典的是四阶段法,此外,还有多阶段组合模型、由路段交通量反推OD交通量等。 3、四阶段法有哪四阶段组成?各阶段的任务(或目的)分别是什么?各阶段的预测成果是什么? 答:四阶段法由交通的发生和吸引(出行发生)、交通的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阶段所组成。 交通的发生和吸引的任务是求出对象区域的交通需求总量,即生成交通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和吸引交通量。预测成果是OD表中的小计行和小计列。此时的OD表可以分为客运OD表和货运OD表。 交通分布预测的任务是在目标年各交通小区的发生和吸引交通量一定的条件下,求出各交通小区之间的将来OD交通量(分布交通量)。预测成果是完整的OD表。也分为客运OD表和货运OD表。 交通方式划分预测的任务是预测目标年出行者选择交通工具的比例,从而得各种交通方式的OD交通量。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A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A 一、名词解释(5分*5个= 25) 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3.城市职能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4.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5..户室比 户室比又叫户型比,它是指各种户型在总户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反映到住宅设计上,就是体现在一定数量住宅建筑中,各种不同套型住宅总套数的比重 二、单项选择题(4*8=32) 1.城市道路应分为(B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产业分成(A)。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3.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指( b )。 A.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B.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c.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D.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4.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第章城市与城镇化 1.居民点形成与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劳动大分工——从事农业和从事畜牧业的分工 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 2.城市形成与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居民点发生变化——以农业为主的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3.“城市”二字的文字字义 “城”: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 “市”:一种交易的场所 城市是有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即居民从事的职业)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4.现代城镇的三个本质特征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和职能 1)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 2)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 心,具有更为完备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3)城镇一般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 4)其他:具有特有的城镇景观 5.古代城市的发展 1)城市与防御要求 人类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防御的要求。从原始居民点外围设深沟到城市外围设置城墙与壕沟,早期城市的发展首先从防御的要求出发。如:西亚的巴比伦城、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得城、罗马的营寨城等。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有明显的反映,城市布局充分放映了社会的等级制度。如:商都殷城、曹魏邺城、隋唐长安城、埃及的卡洪城、罗马庞贝城、德 国的吕贝克等。 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社会政治体制对城市建设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君权统治国家,中国封建城市的中心是政权统治中心;欧洲封建社会是神权统治国家,欧洲封建城市中的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心即教堂。 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中国是地主所有制,地主可以离开农村集中居住在城市,因而中国的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欧洲是封建领主制,封建主大多住在自己的城堡或领地的庄园中,因而往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古代中国在一些商路交通要点、河流的交汇点的等形成了众多的商业都会;沿海城市曾一度繁荣但未被作为发展重点。古代欧洲由于海上交通的发展港口城市成为商旅交通繁荣的中心,重要渡口和交汇点的城市也成为商业都会,沿海一些港口城市成为他们所统治的商业中心,城市发展往往由沿海城市带动内陆城市。 商市的发展是城市诞生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商市的逐渐固定与扩大、商业街的形成给城市的结构布局带来了巨大变化(宋)。

交通规划原理A卷复习资料

交通规划原理A卷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7:DDBDACA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答案1.实际行驶时间(耗时),自由行驶(畅行)时间 2. 就业数,住户人数 3. 20 4. 道路网的连接度 5. 发生交通量,吸引交通量 6. 独立 7. 发生,吸引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交通规划: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2.期望线: 3.交通分布预测:交通分布预测是交通规划四阶段预测模型的第二步,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出行量转换成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即OD矩阵。 4.交通方式划分:出行者出行选择交通工具的比例,它以居民出行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研究人们出行时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建立模型从而预测基础设施或服务等条件发生时,交通方式间交通需求的变化。 四.简答(每题5分,公30分) 1.OD调查的目的:弄清交通流和交通源之间的关系,获取道路网上交通流的构 成,流量流向,车辆起讫点,货物类型等数据。从而推求远景年的交通量, 为交通规划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Wardrop第一原理;在道路的利用者都确切知道网络的交通状态并试图选择 最短路径时,网络将会达到平衡状态。 Wardrop第二原理;系统平衡条件下,拥挤的道路上交通流应该按照平均或 总的出行成本最小为依据来分配。也叫做系统最有原理。3.Dial算法进行多径路交通分配的过程: 步骤一:初始化。确定有效路段和有效径路 “计算从起点r到所有节点的最小阻抗,记为r(i). “计算从所有节点到终点s的最小阻抗,记为s(i) 步骤二;从起点r开始按照ri)上升的顺序,向前计算路段权重。 步骤三;从终点s开始按照sj)上升的顺序,向后计算路段交通量。 4.介入机会模型的优缺点;优点是与重力模型相比该模型更加现实的表现了出行者的交通行为。缺点;(1)理论基础难(2)按距离排序工作量大(3)a 全区取定值,过于笼统(4)只满足出行发生约束不满足吸引约束(5)缺少 必要软件支持 1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答案 满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 以下对《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 A、 它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B、 它是封建末世形象的历史。 C、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的原因不包括 分 A、 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 B、 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 C、 自然物本身具有社会性。

D、 审美活动不是生物性的活动而是社会文化活动。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对于美育说法有误的是 分 A、 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中国古代思想家 B、 席勒认为应大力推行美育 C、 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 D、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不属于优美的特点的是 分 A、 静默 B、

单纯 C、 和谐 D、 恐惧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分 A、 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B、 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C、 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D、 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汤显祖认为哪一个朝代是“有情之天下” 分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7 李白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分 A、 优美 B、 崇高 C、 壮美 D、 悲情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出自是哪位诗人分 A、 杜甫 B、 白居易 C、 王维 D、 李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 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美感 分 A、 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 B、 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C、 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考研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word参考模板

城市与城市的发展 现代城市的含义包括: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意义。 罗马帝国盛时的为于今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得城(Timgad)保存的最完整。 商都“殷”城以宫廷区为中心,近宫外围是若干聚落。魏邺称以一条东西干道将城市划分为两部分。 罗马帝国代表为公元69年火山爆发所掩埋的庞贝(Pomoeii)城。 城市化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 4.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周礼·考工记》记述里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有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反映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战国时出现《管子》(城市选址要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和谐),《孙子兵法》和《商君书》《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作图题:周王城平面想象图,曹魏邺城(实现了城市功能分区布局)平面图,唐长安复原图,元大都复原图。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存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空想主义的乌托邦,托马斯·莫尔 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 3.欧文的“劳动交换银行”和“农村合作社”,主张建立“新协和村” 4.博立叶“法郎吉” 田园城市是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的,今天的规划界都把“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的城市规划,所制定了的个《城市规划大纲》叫《雅典宪章》。 大纲提出:城市 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邻里单位: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在“邻里单位”的基础上发展为“小区规划”的理论。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我国1989年通过《城市规划法》1991年颁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是:1.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2.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 4.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设施开发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OD调查:OD调查又称为起讫点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区域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和终点 的调查,为分析出行个体的流动,也为交通流分配奠定基础。 2.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间出行量的表格。 (①.矩形表:能够反映地区间车流流向和流量,适用于车流的流动方向经常变 化和流量显著不同的情况。 ②.三角形表:将矩形表中往返车流合计成一个回程的表达方法,适用于区间往 返流量相对稳定的情况。 3.OD调查的目的:弄清交通流和交通源之间的关系,获取道路网上交通流的构成,流量 流向,车辆起讫点,货物类型等数据。从而推求远景年的交通量,为 交通规划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4.OD调查基本术语: (1).出行:出行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移送的过程, 可分为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 (2).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起始地点。 (3).出行终点:指一次出行结束地点。 (4).境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的出行。 (5).过境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外的出行。 (6).外出行:指起讫点中有一个在调查区域的出行。 (7).小区形心:指小区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 该区的几何中心。 (8).境界线:指规定调查区域围的边界线。 (9).核查线:指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设置的分隔线,一 般借用天然的或人工障碍,如河流、铁道等。 (10).期望线:指连接各个小区形心的支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 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11).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 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5.OD调查的类别和容(三类): ①.居民OD调查:主要包含城市居民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出行调查,调查终点 是居民出行的起讫点分布、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 间、出行距离、出行次数等,是世界各国开展交通调查最 常见的形式。 ②.车辆OD调查:车辆出行主要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行,主要调查车型、 出行目的、起讫点、货物种类、平均吨位和实载率等。 ③.货流OD调查:货流调查的重点是调查货源点和吸引点的分布,货流分类 数量和比重,货运方式分配等。 6.OD调查的方法: ①.路边询问法 ②.表格调查法 ③.家庭访问法 ④.明信片调查法 ⑤.车辆牌照法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1 以下对盛唐气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1.0?分 A、 它呈现出博大恢弘的气象。 B、 它具有一种开放性和包容性。 C、 它广泛体现在诗歌、绘画、雕塑等各种领域。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我的答案:D 2 高峰体验是由谁提出的?() 1.0?分 A、

B、 马可波罗 C、 马克吐温 D、 马斯洛 正确答案: D?我的答案:D 3 绘画美学的纲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谁说的?()1.0?分 A、 吴道子 B、 张璪 C、

D、 郑板桥 正确答案: B?我的答案:B 4 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提出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的是()。 1.0?分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朱光潜 D、 胡适 正确答案: B?我的答案:B 5

“装模作样”的目的是中小资产阶级为了实现与上层精英的()。 1.0?分 A、 地位认同 B、 财富认同 C、 文化认同 D、 属性认同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6 主张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的是()。 1.0?分 A、 宗白华 B、

黑格尔 C、 车尔尼雪夫斯基 D、 郑板桥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分 A、 美育与德育无关 B、 美育是德育的手段 C、 德育是一种熏陶和感发D、

德育和美育都作用于人的精神 正确答案: D?我的答案:D 8 《京城玩家》中把谁称为京城第一大玩家?() 1.0?分 A、 刘义杰 B、 马未都 C、 王世襄 D、 张德祥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9 以下关于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城市规划原理各章节_复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题 、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 .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 .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 、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 .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的不同。 .人口规模.空间规模.居住形式.产业结构 、一般把()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发明蒸汽机.汽车的出现.空想社会主义开始 .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市场推动型.地方推动型.辐射扩散型.外资促进型 、以下四项中,()项不是城市化。 .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过程 .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空间规模增大的过程 、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 .;;.;~;一 .;;.;~;~ 、()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四产业 、通常我们把()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 .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一、单选题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世纪,当时的主要建筑,如广场和公共建筑体现了() .帝王宣扬功绩的思想.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欧洲教会势力的强大.帝王贪图享受的思想 、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反映他这一思想的是()。 ①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 ②规划体系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③对建筑和工程的内容更为关心 ④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①③.②③.①②.③④ 、城市以()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斗兽场.广场.公共建筑.铜像 、《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是由()编写的。 .伊利尔?沙里宁().勒?柯布西埃(?) .赖特(..).佩里() 、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以()为前提。 .城市运输.城市工作.城市居住.城市道路 、()对当时的规划思想进行总结,然后对未来的发展指出一些重要的方向,而且它是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性文件。.《“得过且过”的科学》和《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 .《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和《雅典宪章》 .《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和《马丘比丘宪章》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再适当考虑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对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作适当的控制,对满足后代人的需要能力作重点考虑 .可持续发展就是对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下面关于“田园城市”的论述有()项不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