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干道绿波带配时方法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

1.2.1 国外研究动态 (2)

1.2.2 国内研究动态 (2)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4)

第二章城市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 (5)

2.1 城市干道交通信号控制 (5)

2.1.1 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式 (5)

2.1.2 城市交通控制评价指标 (8)

2.2 干道信号协调控制原理 (10)

2.3 干道协调控制相关因素 (12)

2.3.1 周期 (12)

2.3.2 相位与相位差 (14)

2.3.3 带宽 (16)

2.3.4 绿波带长度 (16)

2.3.5 交叉口理想距离 (18)

2.3.6 横穿马路行人及非机动车对绿波带的干扰 (21)

2.4 绿波带配时方案的切换 (22)

2.4.1 单向绿波带配时方案切换 (22)

2.4.2 双向绿波带配时方案切换 (23)

2.5 本章小结 (24)

第三章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目标配时方法 (25)

3.1 粒子群算法 (25)

3.1.1 粒子群算法的原理 (25)

3.1.2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步骤 (26)

3.2 干道控制模型的建立 (27)

3.2.1 平均延误 (27)

3.2.2 排队长度 (34)

3.2.3 停车率 (36)

3.2.4 建立控制模型 (37)

3.3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目标配时方法 (38)

3.3.1 建立多目标模型 (38)

3.3.2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目标配时方法 (39)

3.4 本章小结 (42)

第四章综合绿波带宽优化方法 (43)

4.1 传统绿波带宽 (43)

4.2 综合绿波带宽 (44)

4.2.1 综合绿波带宽设计目标 (44)

4.2.2 综合绿波带宽获取方式 (46)

4.3 带宽优化流程 (48)

4.4 本章小结 (49)

第五章项目实例及仿真分析 (50)

5.1 项目实例 (50)

5.2 传统数解法绿波配时方案 (51)

5.3 多目标绿波配时方案 (55)

5.4 综合绿波带宽优化方案 (57)

5.5 基于VISSIM软件仿真及结果分析 (58)

5.5.1 基于VISSIM软件建模仿真 (58)

5.5.2 仿真结果分析 (59)

5.6 本章小结 (61)

结论 (62)

参考文献 (6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6)

致谢 (67)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交通是经济活动的命脉。提高交通效益,保障交通安全,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不断扩大,更多的人涌入城市,城市中私家车数量也越来越多,交通需求不断增大。由于城市早期规划的局限性,很多城市道路建设很难满足不断增大的交通量,城市干道承受着巨大的交通负荷。交通拥挤与阻塞现象时有发生,频繁的停车及加减车速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燃油浪费,空气污染,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噪声污染。

为了缓解道路交通拥挤的问题,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城市干道停车率和交通延误,增加行车舒适度,许多城市采取了拓宽路面,新建高架桥等措施,但这种方式由于城市规划和土地面积有限等原因不能无限制的满足不断增大的交通流,因此在加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与优化控制。于是人们把干道上各交叉口的信号灯连接起来,重新配时协调控制,减少过往车辆遇到红灯的可能,这就是干道绿波控制,即绿波带。

1.1.2 研究意义

绿波带是一种应用较多的城市干道协调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从不同角度看都有明显的研究意义。

从城市建设规划的角度看,此方法不需要大量投资,节约成本;不需要大量交通设施的协调配合,只需进行交通调查,对各交叉口进行协调配时,原理简单,易于推广;无需大量的施工,避免了因施工引起的交通不畅,环境污染。

从城市交通的角度看,该技术的应用缓解了干道交通拥堵状况。减少了通行车辆因频繁遇到红灯造成的等待延误,保证车流整体较高的行驶速度,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解决了交通流在平面交叉口互相冲突的问题,交通拥堵现象得到缓解;车辆速度相对统一,车辆不会频繁换道、启动与制动,平稳的车流使追尾等意外事故的发生率降低,使交通流安全通行;车辆遇到红灯的概率降低,减少了车辆频繁停车造成的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单志广 一、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当前,全球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持续迅猛发展,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浪潮。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就相继启动和开展了智慧城市相关建设行动。2008年11月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的概念,进一步激发了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据初步统计,目前国外在建的智慧城市数量大约有200个。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于2000年启动了“智能城市”建设;新加坡于2006年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韩国在2006年确立了u-Korea 政策并提出了u-City计划,首尔、釜山、仁川等6个地区已成为u-city示范区;日本2009年推出“i-Japan战略2015”,2010年启动了横滨市、丰田市、京都市和北九州市等四个试点;2009年美国爱荷华州的迪比克市与IBM共同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2010年10月澳大利亚政府启动了“Smart Grid,Smart City”示范工程,等等。目前,国外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以技术试验、区域小范围或城市局部地区试点、行业特色应用为主,其中欧盟与东亚的智慧城市进展较快。欧洲的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关注信息技术在构建绿色低碳的城市环境以及交通、医疗等民生服务领域

的作用。日本、韩国在数字化城市(e-city)和泛在城市(u-city)概念的基础上发展了智慧城市(i-city)的内涵。建设智慧城市已被国际上公认为是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改进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宽带化、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和发展,全国各地也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很多城市都相继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并着手开始规划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2月底,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数量多达150多个,初步估算投资规模将超过一万亿元。其中,在2012政府工作报告或者“十二五”规划中正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地级以上城市共41个,副省级城市10个,直辖市中除重庆之外,北京、上海、天津均提出了智慧城市相关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在41个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地级以上城市中,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所占数量比重较高,同时,中部的武汉城市群、长株潭经济圈等也积极投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从这41个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有35个城市人均GDP在4000美元以上,其中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的城市有19个。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达和信息化水平先进城市的发展共识,已成为众多城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发展智慧城市的战略意义

城市景观大道节点设计

城市景观大道节点设计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景观大道的节点设计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我国城市景观大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景观大道的设计及城市景观大道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景观大道;设计 一、前言 近年来,由于城市的不断壮大,城市景观大道节点设计的问题得到了设计者的广泛重视。虽然一些设计者在此方面上有所完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经济突飞猛进的新时期,加强城市景观大道节点的设计,对我国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我国城市景观大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现状 目前,有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景观大道。城市景观大道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城市中不仅提供便利交通,而且具有相当的观赏价值和休闲功能的街道或道路。城市景观大道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已是这个城市的对外窗口和城市标志。 2、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功能的完善,人们对于周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地向景观方面考虑。除了原有的景观大道外,近两年,许多城市对于城市街道和出入口的景观绿化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以改善城市的绿化档次。如昆明在原有景观大道的基础上重新增加20条景观大道.北京因为奥运会的举办,新添景观大道的建设也都基本完工,而且北京园林部门在2005年还表示,当年将力争通过样板工程建设,带动全市主要道路绿化美化水平的整体提高,争取近几年在北京建设海棠街、垂直绿化一条街、彩色树种一条街等特色大街;上海,也正在加紧景观大道的建设。可知景观大道在我国大有迅猛发展的趋势,如雨后春笋般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景观大道的设计 (1)道路断面设计:既要考虑交通能,也要考虑景观功能 从其道路横断面设计上,主要有4种形式:“两块板”的横断面:路中央有较宽的绿化隔离带,路两侧一般布置较宽的绿化带和人行道;“三块板”的横断面:在机动车路面外再布置两块非机动车路面,两侧布置有较宽的绿化带;“四块板”的横断面:在两块机动车路面外再布置两块非机动车路面,路中央及两侧布置有较宽的绿化带;利用道路两侧的建筑退让形成较宽的绿化带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武汉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战略目标 聚焦中部崛起,打造中国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创造更具凝聚力的资源环境和更好的创新氛围,建设区域性的国际化大都市。 战略导向找回武汉,重塑江城。抓住国家交通体系重构、国际产业转移和有利的政策环境等三大机遇,重点解决三大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打破区域封闭,领导区域发展;二是如何确立城市中心,再现中心城市辉煌;三是如何完善体系,找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战略选择 战略之一——“都市内核,国际中枢”,建设整合武汉三镇的中央都市核心空间(UC,即Urban Core),引导武汉快速建立起华中金融、贸易、产业服务和现代物流的区域精密控制内核,作为武汉迈向国际化的载体。 战略之二——“智力先导,产城一体”,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导向的“十字型” 产业空间布局构想。 战略之三——“滨江而展,一带多心”,突破当前城市圈层构架,构筑沿长江两岸的综合城市发展走廊,通过带形的跳跃式增长提供城市持续的发展框架。 战略之四——“破环成带,轴向拉伸”,强化滨江道路交通建设,形成区域式组团发展构架。战略之五——“以江为脊,连湖成网”,充分发挥武汉水优势,打响“百湖江城”全球品牌的思路。 战略之六——“产业整合,价值链接”,以研发销售为核心,实现武汉区域“1+8”产业和区域契合发展,构成主导产业加工为依托的新城发展模式; 战略之七——“近展双翼,远视三极”,向东连接,武汉城市圈沿京广线和沿京九线两个带状区域,近期横跨京九京广的武汉都市走廊,未来构筑武汉、长沙和南昌为基点的三角经济区,继而形成中国的第四极三角经济区的目标。 战略之八——“多元并蓄,文化凝聚”,把汉正街为代表的汉味市民文化等传统型文化和UC 新都市文化、高科技文化等提升型核心文化转化为具有鲜明地缘识别性的城市形象。 场景分析

032.市域非城镇建设空间规划研究初探——以《临沂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为例

市域非城镇建设空间规划研究初探 ——以《临沂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为例 黄蕾 摘要:长期以来,在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及总体规划层面,市域范围的规划,缺乏对全域空间资源管控,更会出现重城镇建设空间,轻非城镇建设空间的管控研究的现象。本文以临沂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规划编制过程中对于市域非城镇建设空间规划的研究为关注点,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下,对于协同城乡均衡发展、营造高品质的生态环境空间、彰显城市独特人文魅力的重要意义。在技术内容方面,首先,从区域空间角度切入,从区域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格局分析入手,确定城市生态、文化发展战略。其次,在保护生态底线的基础上,对非城镇建设空间中生态、文化资源布局研究。最终提出以生态保育基底、核心山水田园群、外围山水田园组团、滨水生态廊道、环中心城休闲带等全方位构建全域山水田园空间规划。并加强对规划分阶段的时序安排,实现规划的空间落位与实施管控的实施策略研究。 关键词:空间规划,非城镇建设空间,山水田园,生态文化资源 1引言 1.1.以市域空间规划加强全域空间资源管控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前期研究,可以确定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和框架,空间规划的目标就是确保战略发展研究可以落地。 以往市域范围的规划,主要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侧重于市域结构管控,但对全域空间资源管控不足。由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转变为市域空间规划,可加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对全域空间资源的统筹配置能力,对全域建设空间和非建设空间的整体导控。从而指导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市域空间规划的方向,从而实现市域空间规划的“一张蓝图”。 1.2.同等重视“城镇建设空间”与“非城镇建设空间” 在《新时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和要求》(暂行),“编制要点”—“加强空间开发管制”一节中,提出“在市域层次的规划,需合理确定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比例和格局,确定市域城乡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指标,对各类空间中的建设活动提出管理要求。统筹安排城镇各项建设,以及生态、农业空间中的区域性基础设施、乡和村庄的规划建设”。 本文中所指的“非城镇建设空间”,即上述描述中除去“城镇空间”外的空间,主要以市域范围内大面积的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农田、乡村)为主。 一直以来,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相对重建设用地的管控研究,而轻非建设用地的管控研究。而新时期的空间规划体系需要秉持“综合性思维”,对于非城镇建设空间的规划研究,在保护生态底线的基础上,更需要以人的需求为核心,实现空间上“保护”与“发展”间的均衡。

大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大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一、导言 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晋陕蒙地区的交界地区,是首都经济圈西部的重要门户、晋北煤炭能源基地的重要中心城市。大同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有着“中国煤都”称号,他与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有着相似的发展阶段特征与面临的问题;同时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云冈石窟、悬空寺、北岳恒山、平城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又使得大同拥有更为丰富的城市内涵与品质。 当前,我国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城市的多元发展是“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手段。其中,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是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大同紧紧围绕这两个任务加快转型,成为践行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重要试验田。基于此,大同通过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破解现实的问题,从工矿城市逐步向区域性中心、历史文化名城转型提升,为其复兴崛起找到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 二、大同的辉煌历史与现实困境 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我国北方的中心城市,有着“一代京华、两朝陪都、华夏重镇,京畿重地”之称,特别是南北朝时期大同(平城)为北魏的都城,使得大同跨入了我国重要古都的行列;也是历朝历代北方地区重要的军事重镇和商贸中心城市。但自大同建矿以来,大同城市却逐步由传统的政治、商业中心向煤炭工业型城市转变。这种转变具有长期惯性,对其城市的再次转型造成了巨大的壁垒。 当前大同的城市发展面临以下五大突出问题。一是区域交通地位下降明显。由于长期偏重煤炭外运交通发展,削弱了大同与京津冀、太原经济圈等交通大通道的建设,特别是内蒙乌兰察布市至张家口的高速修通后,大同有被边缘化的威胁。二是城市产业依然偏重,城市产业体系较为单一,就业形势仍较严峻。煤炭及其相关产业的产值比重仍高达40%,新引入的医药、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效应差,尚未形成聚集优势;同时大同一批“一五”时期的老工况企业,如大同机车厂、山西柴油厂、山西化工厂、大同水泥厂等面临着关停重组的局面。这些产业在过去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拥有规模庞大的职工人群,当前大批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突出。三是矿区的人居环境条件条件差,由于随矿发展建设,人口过度聚集,使得矿区生活服务区的公共与商业服务功能欠缺,绿化与开敞空间欠缺;更由于矿区与大同南郊区的行政区划长期存在矛盾,更加制约了矿区的健康发展。四是古城保护压力大,城墙遗址内部的人口密度高达2.5~3.8万人/平方公里,相对于北方城市中心区来说过密;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城市功能高度聚集的矛盾十分突出,拥有“两汉烽烟、北魏遗韵、辽金旧景、明清风骨”的历史风貌逐步消失。五是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大同一电厂、二电厂、水泥厂、橡胶厂,以及制药原料、冶金等主要污染企业围城发展问题突出,迫切需要搬迁整治;同时区域生态退化现象突出,如城市周边的土地沙化现象、文瀛湖的消失。这系列问题反映在城市空间上形成了“高度单中心聚集与分散郊区”的“困兽”局面,同时又叠加不合理的行政区划管理,使得大同的城市转型发展步履维艰。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关注内容: 1、从宏观层面上把握城市发展的定性、定位、定向。 2、重点关注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生态格局、交通系统。 一、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 战略目标: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城市建设指标 战略重点:城市竞争中的优势领域,城市发展中的基础性建设,城市发展的薄弱环节,城市空间结构与拓展方向 战略措施:基本产业政策,结构产业机构调整,空间布局的改变,空间开发的顺序,重大工程项目的安排。 二、城市发展战略的区域分析内容与方法 城市发展是城市空间现象、社会现象、经济现象的综合体现。城市发展条件分析是研究与评价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历史文化对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布局的影响。 开放观——城市发展的区域在市场,不是行政属地 竞争观——扩大影响,争取腹地 整体观——区域一体,城乡一体 动态观——区域随市场而变 自然因素:包括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自然资源 社会因素:包括历史沿革、社会制度、人口发展、地方文化传统、民俗民风 经济要素:经济总量、经济水平、经济结构、经济体制、产业布局、经济增长等常用分析方法 区位分析方法:地理位置、空间距离关系、空间相对关系 自然条件分析方法:因子综合法、用地评定法、环境综合分析法。 历史分析法:城市演变分析 动态分析: 系统分析: 图表分析: 模型分析及概念模型分析 两个常用模型:SWOT分析与城镇发展综合条件评价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火田镇发展条件SWOT分析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开题报告范本[word论文]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开题报告范本 研究生开题报告 题目: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 院(系、所) 20XX年9月1日

开题报告要求 一、课题来源(国家、教育部、省、市、自选)。 二、拟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理论或实际应用意义或价值。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的综述。 四、主要研究内容。 五、课题研究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完成论文的实验条件等。 六、研究过程中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七、计划进度。 八、主要参考。 附注: 1.开题报告须存入学生个人学籍档案。 2.开题报告要求文句通顺、内容明确、字迹工整。 3.开题报告打印后提交给导师,再由导师审核签字后提交给EMBA教育中心。 4.申请某学期学位论文答辩的学生,其开题报告提交的最后时间为该学期开学第一周星期五下午5:00之前,过期不予受理。

一、论文题目及来源 论文题目:NZ县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课题来源:本课题为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于毕业前夕,在管理学院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结合本人所在的NZ县发展现状与问题撰写的毕业论文题目,属于自选课题。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研究背景 NZ县位于鄂西北,汉水以南,荆山山脉以东,东临荆州武汉,西连神农架,南接宜昌三峡,北依襄阳南阳;地处江汉平原的北缘,南阳盆地的南缘,秦巴山系的东缘。版土面积三千八百五十九平方公里,总人口六十万人。NZ县山、水、林、城资源特色突出,景区与城区融于一体。拥有48大泉、72河堰之美誉。林地378万亩,森林蓄积量达28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4.6%。林特资源有1500多个品种。近年来,NZ县农业产值增速一直居于各县区前列,建设了优质粮油蔬菜基地85万亩,优质林特基地67万亩,优质烟叶基地3万亩,特色农业产业生机勃勃。并已形成以涌泉工业园、襄阳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核心的工业发展格局,且近两年因园区的投入生产,工业生产总值不断攀升,成为NZ县经济拉动力。正在着力建设1500平方公里的生态文化旅游区;投资20XX以上,重点开发5个4A级景区。生态文化旅游旅游产业作为新型战略性支柱产业后起而勃发。

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GROUPECONOMY 集团经济研究2006? 4下半月刊(总第196期)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向前推进的。我国1949年城市化水平只有12%左右。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在曲折中发展,至1978年城市化水平不超过17.9%。经过改革开放 20多年的发展,到2003年城市化水 平达到40.5%。由于经济过剩的压力和企业开工不足造成的下岗压力等原因,现在我们重新开始审视过去走过的城市化道路。与工业化程度相比较,我国的城市化已经滞后了,而且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进一步提升,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所以,如何进一步推进城市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经济任务。 一、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回顾我国的城市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新中国建国之初,毛泽东曾明确认识到需要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从1952年至1957年,我国城市人口增加了 3000万。接着,因“大跃进”而引起的 经济衰退,使我们在1962-1965年间进行了经济调整,在减少工业项目,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的同时,减少城市人口,并提出提高建制镇的标准,减少市镇数量。此后,至80年代初,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缓慢,甚至出现了城市数量减少的“逆城市化”现象,大城市由115个减少为105个,小城镇由5400个减少为2900个。由于建国以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企图把一切经济活动都纳入国家计划的范围,包括对于城市化问题上也是采取计划的方式。从50年代以后,一系列的政策如:户籍管理制度、城市劳动用工、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完全由国家计划,国家试图有计划地逐步推进城市化, 致使中国的城市化远远落后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我国城市化没能顺利推进、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从客观上看,我国推进的是以重工业体系为主的工业化,属资本密集型,虽然也能吸收劳动就业,但在这种模式下劳动所占的份额较少,存在着资本对劳动的替代问题。所以,当时虽然从表面上看是政府规定不允许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寻找工作,但实际上是因为城市并没有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如果城市里存在足够多的工作岗位,政府就会号召人们进入城市就业。其二,从主观上看,舆论过度渲染了发达国家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城市化完成以后出现的人口逆向流动的趋势,也过度渲染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中所出现的问题,因此想通过人口的有计划迁移来避免城市化,特别是大城市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城市失业、贫困、犯罪问题和交通、污染等问题。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涉及到一个对城市化道路认识的方法论问题。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尽管政府的力量是极其强有力的,但它也不能任意取消或者改变这个自然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家庭联产责任制的推广,农业生产中新的激励机制实施后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中出现了更多的富余劳动力。本来,按照正常的经济发展规律,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将会引起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但因我国改革具有渐进性的特点,改革初期城市中计划经济仍然占有绝对地位,所以,从农村中走出来的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走了发展乡镇企业之路。 乡镇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特殊的城市化道路—— —城镇化。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形成了大约19000个建制镇。应当肯定,在城乡隔绝的社会结构体制下,在城市工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限制下,小城镇为依托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小城镇城市化的起点太低,乡镇布局星罗棋布,比较分散,有的城镇只有三四千人,城镇人口数量不足使商业和服务业难以发展。城镇虽小,但医院、学校都要五脏俱全,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的投资效益低下,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城镇规模小的另一个方面,是难于进行有效的基础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公共物品难以积累,于是在不少地方,“村村象城镇,镇镇像农村”。各小镇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基础,地方保护主义造成生产要素在城镇之间的流动壁垒,使企业之间难于合并和资产重组,产业同构现象严重,相互之间恶性竞争,削弱了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同时,小城镇缺乏现代大工业最基本的规模效益和最起码的交通、通讯、供电等社会生产条件,现代工业很难发展起来,也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我们在考察世界各国城市化道路时发现,城镇化仅仅是城市化的初始表现形态,而且,城市化在初始阶段与工业化相联系,当实现工业化以后,进一步的城市化又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现在在充分肯定城镇化的巨大历史和现实作用的同时,也明确我们应进入城市化的更高阶段。 二、当前阻碍进一步城市化的体制因素 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文/卢旭东 战略研究 47

城市景观大道设计探讨

城市景观大道设计探讨 摘要:从城市景观大道的设计思想出发,总结了现有 的城市景观大道设计出现的误区,指出在城市景观大道设计中必须坚持节点特征化以及生态化原则,使景观设计变得科学与合理,充分体现道路景观的生态作用,改善城市绿化环境。 关键词:城市景观大道;设计误区;生态化;节点特征 1城市景观大道的设计思想城市景观大道的总体设计思路要遵守园林艺术理论,最 大化采用环境艺术设计手法,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整体的合理搭配,设计出来的城市景观大道不仅要视觉景观达标,还要保证道路交通便利,环境美观和生态稳定三大要素的协调,城市景观大道设计要先实地考察,再进行设计。充分发挥现状地形具有的特点,设计出的植物景观既要满足现代景观的需要,又要表现自然风光的趣味,尽量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推进城市绿地建设,并利用景观道路改造的时机,创造出新的土地开发机会,以环境促发展。 2城市景观大道设计中存在的误区 2.1复制的景观随处可见其一:城市景观大道设计创新元素很 少,几乎是全部模 仿“西化”的设计,植物的规划不合理,重视视觉建设而忽略了生态建设。其二:城市景观大道的设计者没有发挥出自己的设计规划,为了满足决策者的意愿,盲目模仿现有的城市景观道路建设,这对道路两旁的生态稳定建设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造成了“千景一面”的景观。 2.2景观建设给环境带来的危害没能正确理解生态理念,环保 意识不足,工程在实施前 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导致使周边环境遭到破坏。其一为了保证工程

实施进度,随意整改土地,其二选用不合格的建设材料。 3城市景观大道设计需要坚持的原则 3.1 生态化 1)考察将要进行种植设计的土地,确保植物健康生 长,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尽量在种植区域内选用适应性强的植物,可体现当地种植特点,例如种植市花和市树。 合理搭配乔、灌木,常绿和落叶植物比例协调,充分体现四季植物景观特点。绿化设计既要确保生态的稳定,还要保证景观不能单调或雷同。 3.2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城市景观大道设计不能只把 设计目标控制在道路绿线 以内,还应满足道路外侧绿地的自然环境条件。要充分了解施工场地现有的自然地形,做到因地制宜。例如,土地上固

(完整版)对景观大道开发案例的研究

庆云县景观大道规划项目 为提高城市形象,打造庆云的标志性街道,借鉴深圳的深南大道的先进经验做法,结合庆云实际,对南环、开元大街进行研究,力争做成庆云的廊道,提升城市品位。 城市景观大道建设是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形象、反映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然而,面对当前景观大道建设热中产生的问题我们却需要冷静思考,尤其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更需要更新观念,理清思路,认真学习和总结城市景观大道建设的成功经验,尽可能地考虑到多重要素,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灵活合理,努力提高城市道路景观的文化品位,使城市变得更加真实、亲切。 项目背景: 庆云县地处两省(山东、河北)三市(滨州、德州、沧州)五县(盐山、海兴、无棣、阳信、乐陵)交界处,北靠北京、天津,是连接华南、华北、东北和北京、天津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进京门户、山东北大门和德州“桥头堡”之称。近十年来逐步形成了“内陆特区”、“北方温州”、“中国商贸名城”、“北方旅游胜地”“山东省改革开放试点县”一张张靓丽的名片。 本次规划道路为开元大街、南环路,是一个城市对外交通的门户性道路,是城市与郊区及周边城镇间物流、人流交流的咽喉性地段。是一个城市展现城市风貌,反映城市经济发展的窗口区域,因此对于规划此路段景观大道的建设,并根据庆云县的发展,改善道路景观,

以达到改善交通,宣传城市,展现城市风貌的目的。 实例借鉴: 横贯深圳市区中心地段的深南大道是深圳市最重要的城市干道。东起沿河路口的三九大酒店,西至南头检查站,全长 17.2 公里,连接了深圳市多个最重要的城市组团,是深圳市横贯东西的生活性主干道,同时也是一条商业性主干道。1996 年起,南大道开始进行全线改造,这次改造不仅精心营造了新的沿线景观,使深圳市这条景观大道更为亮丽,同时也使其交通承载能力得以明显提高。在改造中,着重注意了以下问题: 1.与城市路网整体改造相结合 在深南大道改造的同时,在城市北部边缘新建了高等级的北环路,从而形成了第二条横贯全市东西各组团的城市主干道,并与深南大道实现了明确的分工 ——深南大道主要担负城市东西向客运交通,货运交通的负荷几乎完全转移到北环路。

关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

关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 [摘要]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近年来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领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名称事例项目的产生的背景,归纳了工作内容、特点、作用和方法,评价了存在的误区和改进方向。通过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的研究,认为前者尽管有时冠以“规划”,但仍然只是一种研究类型;指出现行的城市总体规划不能也不应被“代替” [关健词]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总体规划自2000年6月广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开展以来,类似的规划研究在全国大城市成“风起云涌”之势(仇保兴,2001),有的称“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有的称“城市战略规划”,也有的较准确地定名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下简称“空间战略研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先后参与了广州、南京、宁波、杭州、深圳、呼和浩特、合肥、厦门、济南、哈尔滨等省会和副省级以上城市的空间战略研究工作,笔者有幸参加了上述大多数项目中的研究工作。 1 背景:城市发展与规划的问题 1.1 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对于城市发展问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结论。在城市与地区层面上,从规划师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当前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归纳为8个方面: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关系变动——城市地位变迁与区域竞争; .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经济空间结构调整; .人口、就业与社会稳定的压力——保持经济增长速度与投资规模; .社会结构多元化(原住民、城市居民、新移民、打工者),社会阶层分化及利益冲突——降低城市“门槛”,城市扶贫,社会空间结构整合; .人文资源保护与文化传承压力——从空间结构上把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城市特色继承和创造; .自然资源保护与环境压力——资源合理配置,区域性生态环境建设; .转型期政府角色的两面性——资金短缺的压力,资源开发; .行政体制障碍与局部利益冲突——“属地经济”分散资源,整合空间利益。 上述问题大多数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引发的,其中一些问题并不属于传统意义的城市规划范畴,城市规划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但这些问题都是城市规划的背景和条件,决定着城市规划制度的走向和作用的发挥,影响着城市规划技术内容的扩展和方法的改进,也影响着规划师的思维方向和价值取向。空间战略研究可能比其他层面的规划研究更多地涉及到这些问题。 1.2 上版总体规划问题与政府动机 开展空间战略研究的大多数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在1999年至

主题式景观设计方法探讨_以广安市春天故事景观大道规划为例

2004年第6期 第20 卷 1.1 分析项目背景,确定主题内容 广安市春天故事景观大道(原名“渔林 大道”)位于广安市已建成的“思源广场”南侧,路宽7 m,全长1.6 km,绕山蜿蜒而下,是连接建安路与滨江路的车行道。原则上以 道路两侧各50 m为规划设计范围,面积约60 000 m2。整个规划用地高差达100多米,并呈东南方向倾斜,规划道路两侧多为护坡,相对坡度较大,景观敏感度极高,而且现状植物种类和数量几乎为零。这给设计增加了较大的难度。在此项目中,人文环境的背景最为重要。通过对思源广场“饮水思源”所寓意的场景的把握,设计师将“渔林大道”改名为“春天故事景观大道”。“饮水思源”即“思改革开放 之源”,而这个“源”正是邓小平先生所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将小平先生的精神风范 熔铸在广安的建设发展中是十分恰当的。 1.2寻找设计手法 (1)叙述故事,体验空间。一般来说,纪念性的主题园林的规划,较常采用的是一种是以事件为线索,将主题场景串联起来,讲 主题式景观设计方法探讨 —以广安市春天故事景观大道规划为例 □ 傅 红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摘 要]景观园林项目的规划设计应注重对场地所蕴涵的社会及历史文化、自然风土内涵的理解和判断,并应注意项目的可操作性。广安市春天故事景观大道规划以“饮水思源”为主题,划分4个景区,使之表达不同的意义。[关键词]广安市;景观设计;园林规划[文章编号]1006-0022(2004)06-0049-03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B Exploration of the Method of Subject Landscape Design — Take the Plan-ning of Spring Story Landscape Rode in Guang’an as Example/Fu Hong [Abstract]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a garden projec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understand the in-tention of historical culture,natural conditions and social customs,also to its operational character.The subject of the planning of Spring Story Landscape Rode in Guang’an is“Tracing back to source when drinking water”.According to the subject,four dis-tricts are divided,different meanings are expressed.[Key words] Guang’an city,Landscape design,Gar-den planning 述故事,并让游人参与其间,探究主题,体验空间。比如对四川的历史文化名人纪念园林—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公园、眉山三苏祠等的构思,就是使主题建筑沿轴线基本呈对称布置,两侧呈散点式布置园林,从而把庄严肃穆的纪念气氛和轻松活泼的园林布局融为一体,形成四川名人纪念园林鲜明 的个性特色。(2)景观生态学的应用。景观生态学中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强调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使景观空间格局和生态特性及其内部的社会文 化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协调,以达到景观的优化利用。因此,在设计中追求可持续发 展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目标。 (3)当代各种主义与设计思潮的影响。主题式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类似,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主义与文艺思潮的影响,比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波普艺术,隐喻和象征等,从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艺术、功能和科学是现代景观设计追求的3个目标。当设计师认真地对待文化遗产,准确表达当代文化时,就会在结合场地用途的同时,赋予其新的主题。与现代主义园林对功能与形式语言的关注相比,重视隐喻与象征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手法,在主题式景观的设计中日趋普遍。比如美国的迪斯尼乐园就是以文化复制、文化移植及文化陈列等手法迎合游憩者的好奇心。而波普艺术则代表了一种大众文化,尝试新的材料、新的主题与设计的形式,以流行的商业文化形象和都市生活中的日常事物为题材,采用的创作手法也往往反映出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时代特征,其园林景观具有以下特征:商业性、复制和拼贴、感官刺激、科技性、短暂性等等。 (4)传统造园手法的现代应用。现代景观设计在传统造园手法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虽 图1 总平面图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开题报告范本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开题报告范本研究生开题报告 题目: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 院(系、所) 2021年9月1日 开题报告要求 一、课题来源(国家、教育部、省、市、自选)。 二、拟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理论或实际应用意义或价值。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的综述。

四、主要研究内容。 五、课题研究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完成论文的实验条件等。 六、研究过程中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七、计划进度。 八、主要参考文献。 附注: 1.开题报告须存入学生个人学籍档案。 2.开题报告要求文句通顺、内容明确、字迹工整。 3.开题报告打印后提交给导师,再由导师审核签字后提交给EMBA教育中心。 4.申请某学期学位论文答辩的学生,其开题报告提交的最后时间为该学期开学第一周星期五下午5:00之前,过期不予受理。 一、论文题目及来源 论文题目:NZ县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课题来源:本课题为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于毕业前夕,在管理学院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结合本人所在的NZ县发展现状与问题撰写的毕业论文题目,属于自选课题。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研究背景

NZ县位于鄂西北,汉水以南,荆山山脉以东,东临荆州武汉,西连神农架,南接宜昌三峡,北依襄阳南阳;地处江汉平原的北缘,南阳盆地的南缘,秦巴山系的东缘。版土面积三千八百五十九平方公里,总人口六十万人。NZ县山、水、林、城资源特色突出,景区与城区融于一体。拥有48大泉、72河堰之美誉。林地378万亩,森林蓄积量达28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4.6%。林特资源有1500多个品种。近年来,NZ县农业产值增速一直居于各县区前列,建设了优质粮油蔬菜基地85万亩,优质林特基地67万亩,优质烟叶基地3万亩,特色农业产业生机勃勃。并已形成以涌泉工业园、襄阳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核心的工业发展格局,且近两年因园区的投入生产,工业生产总值不断攀升,成为NZ县经济拉动力。正在着力建设1500平方公里的生态文化旅游区;投资20亿元以上,重点开发5个4A级景区。生态文化旅游旅游产业作为新型战略性支柱产业后起而勃发。 目前,中国的国家政策与襄阳市的地方政策的发展为NZ县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与推动作用。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实施为NZ县抢抓特色和优势资源提供了机遇;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襄阳所处的鄂渝豫陕毗邻地区是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中西部重点发展地区之一,襄阳市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目标为NZ县未来城市定位指明了方向;国家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政策为NZ县建成特色城市提供了保障,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生态化、城镇化将是未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城乡统筹是NZ县这样的人口大县城市化过程中关键的举措,也是城市特色的形成基础;大旅游时代的来临则为NZ县的旅游业发展方式提出了导向。 2)研究的目的意义

关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

关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 摘要 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近年来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领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名称事例项目的产生的背景,归纳了工作内容、特点、作用和方法,评价了存在的误区和改进方向。 通过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的研究,认为前者尽管有时冠以“规划”,但仍然只是一种研究类型;指出现行的城市总体规划不能也不应被“代替”。 [关健词]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总体规划

自2000年6月广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开展以来,类似的规划研究在全国大城市成“风起云涌”之势(仇保兴,2001),有的称“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有的称“城市战略规划”,也有的较准确地定名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下简称空间战略研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以下简称中规院) 先后参与了广州、南京、宁波、杭州、深圳、呼和浩特、合肥、厦门、济南、哈尔滨等省会和副省级以上城市的空间战略研究工作,笔者有幸参加了上述大多数项目中的研究工作。 1 背景:城市发展与规划的问题 1.1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对于城市发展问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结论。在城市与地区层面上,从规划师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当前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归纳为8个方面: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关系变动——城市地位变迁与区域竞争; .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经济空间结构调整; .人口、就业与社会稳定的压力——保持经济增长速度与投资规模; .社会结构多元化(原住民、城市居民、新移民、打工者),社会阶层分化及利益冲突——降低城市“门槛”,城市扶贫,社会空间结构整合; .人文资源保护与文化传承压力——从空间结构上把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城市特色继承和创造;

中国城市景观大道的规划建设评论

中国城市景观大道的规划建设评论 金笠铭钱云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jlm1020@https://www.360docs.net/doc/313759610.html,, qiany02@https://www.360docs.net/doc/313759610.html, 【摘要】本文主要关注于近年来中国各城市“景观大道”的规划和建设实践,通过分析深圳市深南大道和上海市世纪大道两个典型案例,归纳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并提出景观大道的设计应实现景观形象与交通功能并重的目标。 【关键词】景观大道,深南大道,世纪大道,“城市美化”运动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建设活动,自上世纪末以来,正在以前所未有速度,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其中,“城市美化”运动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快速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同样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席卷着从沿海到内陆的大中小城市。 在这场运动中,建造“城市景观大道”是我国“城市美化”运动中首当其冲的重要内容,无论是沿海地区的国际大都市,还是内陆地区的中小城市,甚至是刚刚开始建设的新城和开发区,都紧紧追随了这个潮流。 中国城市景观大道是在城市化发展初期,为了大力改善原有城市落后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为了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同时大大改善城市的街道景观的一种一举两得的建设行为,这些景观大道从其与城市的空间关系上,主要可以分为:1.“进入式”景观大道:即进入城市建成区之前,作为城市的主要入口大道,成为城市的“门户景观”。 2.“连接式”景观大道:即作为城市两个功能区(或组团)之间的连接通道,成为城市的“景观通廊”。 3.“自然式”景观大道:即往往位于城市临近自然景色优美的一侧(包括河湖、海岸线、森林公园或山脚下等),成为展示城市富有自然魅力的“景观视廊”。

而从其道路横断面设计上,主要有两种形式: 1.“两块板”的横断面:路中央有较宽的绿化隔离带,路两侧一般布置较宽的绿化带和人行道。 2.“四块板”的横断面:在两块机动车路面外再布置两块非机动车路面,路中央及两侧布置有较宽的绿化带。 这些景观大道在成为城市景观主轴的同时,往往也是城市的交通主干道,在城市交通中本应负担起重要的疏通功能,但在追求宏伟、气派和装饰性的景观效果的影响下,景观大道大多被盲目的加宽,忽略了与城市整体路网的良好结合。在许多情况下,在城市景观大道上行车更加困难,交通堵塞的问题难以解决。 城市景观大道如何既符合城市交通的需求增长又为美化城市形象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中国城市景观大道的规划建设中产生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如深圳的深南大道),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仅仅考虑景观风貌而忽略了交通功能的不成功案例(如上海浦东新区的世纪大道)。 【典型实例一】 横贯深圳市区中心地段的深南大道是深圳市最重要的城市干道。东起沿河路口的三九大酒店,西至南头检查站,全长17.2公里,连接了深圳市多个最重要的城市组团,是深圳市横贯东西的生活性主干道,同时也是一条商业性主干道。对于东西狭长的深圳市来说,深南路既是全市最重要的交通干线,又是城市景观主轴,是城市特色景观最重要的展示窗Array口。 深南大道自特区设立初期开始建 设,至90年代逐段建成,1996年起, 深南大道开始进行全线改造,这次改造 不仅精心营造了新的沿线景观,是深圳 市这条景观大道更为亮丽,同时也使其 图1:深南大道鸟瞰 交通承载能力得以明显提高。 在改造中,着重注意了以下问题: 1.与城市路网整体改造相结合

景观大道升级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景观大道升级改造工程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第二章施工管理机构 (4) 第三章施工准备、施工顺序 (5) 第四章施工方法 (7) 第五章质量保证 (24) 第六章安全保证 (26) 第七章文明施工 (27) 第八章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28) 第九章冬季施工和成品保护 (28) 第十章施工场地布置 (30) 第十一章施工主要机具用量计划 (31) 第十二章工程主要材料用量计划 (31)

工程概况 **路景观大道工程位于市区路,工程规模6.2km,工程类别市政、绿化、园林,本次招标分为九个标段,本施工组织设计为第六标段。按施工图设计内容和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一、工程主要内容 1. 施工围堰、抽水、清淤及4m 高驳岸。 2. 卵石路、磨光卵石路、花岗岩路。 3. 防腐木条凳、防腐木园条凳。 4. 400 宽、120 宽花坛。 5. 景观石。 6. 土方运进夯实、种植土回填、整形。 7. 排水、路灯工程。 二、工程特点 1. ** 路景观大道工程为市形象工程之一。 2. 为确保路景观大道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安全是第一位的,教育施工人员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到非作业区闲逛。 3. 本次绿化工程的区域在路边,所以施工中特别重视文明施工。 三、编制依据 1.《路景观大道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2.《路景观大道工程》施工图。 3.《路景观大道工程》投标答疑纪要。

4.《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DB32/294—1999 6. 按照《有关文明施工文件》规定。 四、工程质量 招标文件要求工程质量为合格工程,绿化成活率>100%,并生长良好、无病虫害、无杂草。 五、施工工期 本工程招标工期为20xx 年9 月20 日---20xx 年11 月20 日,工期为60 天。为了尽快建成绿化工程,减少由于施工对道路运行的影响,我公司的投标工期为60 天。我们将采用网络图安排作业计划,合理组织劳动力和配足资源,在20xx 年11 月20 全面完成绿化施工任务。

城市定位研究与发展战略

邯鄲市城市定位研究与发展战略框架 城市定位,從最基本的意義上說,就是對一個城市的性質、地位和功能進行定位。在制定21世紀頭二十年邯鄲市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工作中,首先廣泛深入地開展城市定位研究,是高站位、整體性、集約化地把握國情和市情、把握城市現實和未來的中心環節和重要舉措。這一研究的深入開展,無疑將使戰略規劃建立在更加科學和理性、更加開放和民主的基礎上,使戰略規劃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具有更强的自覺性和有效性。 一、城市定位研究的背景和指導思想 城市定位從本質上說,屬于歷史範疇。是以一個城市的經濟、政治、文化、地理的歷史演變和歷史積累爲基礎,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對一個城市的性質、功能及其前景的階段性認識和把握。邯鄲市的城市定位在公開宣傳和文獻資料中曾有過幾種不同的表述,最常用、最具影響力、感召力和公信力的主要有三種:(1)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晋冀魯豫接壤區經濟中心,或晋冀魯豫接壤區經貿中心;(3)綜合性工業基地,或新興基礎工業基地。這些表述從歷史、文化、區域、經濟等不同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邯鄲市城市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在認識城市、把握城市,指導戰略規劃和戰略决策;在塑造城市形象、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凝聚人心、鼓舞鬥志,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曾經發揮了幷將繼續發揮其重要作用。 但是,進入21世紀的今天,特別是經過了25年改革開放和90年代初地市合幷以後,邯鄲市的政治、經濟、文化、資源、城市建設及其外部環境等各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黨的十六大按照“三步走”的戰略構想,又提出了21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和“工業化、城市化、開放型”的戰略方針。新的城市變化和新的歷史任務,內在地和外在地要求我們對邯鄲市的城市定位重新進行認識和評價,以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科學制定和有效實施。也就是說,新時期的城市定位研究應當與時俱進,賦予其新的歷史使命和時代特徵;應當適應市情和國情變化,緊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工業化、城市化、開放型”這一時代主題;應當有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我們認爲,這是這次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