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骨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常见骨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常见骨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常见骨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常见骨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骨科手术主要涉及骨骼、肌肉及相关软组织或关节,要求的监测方法和麻醉技术相类似,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区域阻滞适合许多骨科手术,但必须处理好与抗凝药之间潜在的矛盾,同时积极预防血栓栓塞性并发症:骨科手术经常面临大量血液丢失,因此必须熟悉体克的紧急处理、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自体输血及血液回收等技术以优化术中管理:骨科手术对体位要求比较高,在达到理想的手术体位的同时必须避免潜在性损伤。1麻醉方式的选择

在区域阻滞或全身麻醉下均可完成骨科手术。一般而言,区域阻滞可提供镇痛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若术中辅助神经安定麻醉,一样可使患者产生适度镇静并产生遗忘作用。尽管与全身麻醉相比,区域阻滞具有麻醉时间受限制、阻滞失败及区域阻滞禁忌证等不足,但其术后镇痛效果好、恶心呕吐发生率低、呼吸循环抑制轻、有利于改善患肢血供、减少出血量和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等优点,因此在适宜的情况下,应鼓励患者接受区域阻滞麻醉。这也是目前全身麻醉复合区域阻滞倍受青睐的原因所在。

2上肢手术的麻醉

肘、前臂及手部的骨科手术非常适合使用区域阻滞技术,而肩部和上臂手术需要加用强化或全身麻醉才可达到完善的手术镇痛,

持续的置管技术可提供长时间的神经阻滞、扩张血管和术后镇痛,特别适合断肢断指再植等显微手术。但对于术前存在外周神经损伤的患者,区域阻滞并不适用。并且在临床运用中,应该根据手术的长短合理选择。

通过不同径路的臂从阻、可为尉、前臂、腕及手部的手术提供广泛而平稳的麻醉效果,其主要对臂从的四个主要神经(正中、尺、桡和肌皮神经进行阻滞。然而,其中的锁骨上和锁骨下入路阻滞存在导致气胸的危险,肌间沟入路常有尺神经阻滞不全,而腋路多用于前臂、腕及手部偏尺侧的手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多用于肢体再植和血管修复,术后继续输注局麻药,可有效控制疼痛,防止血管痉挛和改善循环。

然而尽管在神经刺激仪指导下的外周神经阻滞到位率得到明显提高但阻滞不完普仍有发生,即使能在所有的神经分支均产生镇痛效果,依然可能出现不能提供满足手术要求的麻醉。此外,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入路,可能同时阻滞同侧膈神经,降低患者的呼吸功能。因此,长时间的手术或大手术,以及存在严重肺部疾病的患者,依然应该首选全身麻醉或区域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上肢手术中的特例是肩关节重建术,该手术通常在“海滩椅”体位下进行,手术过程也很难显露患者的呼吸道,并且由于不能放置止血带,术中出

血较多,因此常选用全身麻醉或臂从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于这类不好显露患者脸部和呼吸道的手术,所有的气道连接必须拧紧,可能的话需要用带子加固。

短时间的(&t15小时)上臂或前臂手术还可静脉局部麻醉。但静脉局部麻醉存在明显的缺陷,如局麻药潜在的高血药浓度(甚至止血带放气后局麻药中毒)和手术后镇痛效果的迅速消失等。

3下肢手术

目前,大部分的下肢手术是在椎管内麻醉下完成的。与全身麻辞相比椎管内麻醉可显著减少手术失血量,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可提供更完善的术后镇痛,减少术后呼吸抑制及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医疗费用等。但一些复杂手术,如骨移植、长段股骨植入及有可能进入盆腔或损伤髂血管的手术,术中失血多,麻醉和术中管理要求高,应首选全身麻醉。

任何患者接受椎管内麻醉都有硬脊膜穿破后头(PDPH)的风险,但随腰麻穿刺针型号的减小,以及患者年龄的增大,此风险有所降低。然而,PDPH且发生,不仅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甚至可发展成脑神经麻痹,造成硬膜下血肿。其治疗方法包括去枕平卧休息、液体疗法、口服咖啡因、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若上述方法均无效,有学者推荐硬膜外自体血补丁,认为其有效率高达95%,但有椎管内感染的风险。其他并发症还有椎管内麻醉后的低血压、骨水泥植入综合征、肺动脉栓塞、心肌梗死等

椎管内麻醉另外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是脊髓一硬膜外血肿(SEH。研究表明,抗血小板药物可增加出血的风险,从而使区域性麻醉技术复杂化。而骨科手术,为防止血栓形成,往往需要抗凝治疗。但大量资料表明,只要抗凝治疗应用得当,一般没有SEH或较大的出血性并发症发生。如CLASP研究(包括9364例先兆子痫患者)提示接受阿司匹林的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是安全的。在924例在椎管内麻醉下行骨科手术的研究中,其中有193例使用阿司匹林,217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22例术前一天接受皮下注射肝素,均未发生SHE和出血性并发症。但发现多点穿刺、多次穿刺、进针人路和硬膜以外穿破是增加出血性并发症和SHE发生的风险因素。4术后镇痛

骨科手术后,特别是大手术后,因其特点(如功能锻炼等)往往疼痛剧烈,从而需要镇痛。传统的术后镇痛的方法是当患者出现疼痛时,由护士按处方肌肉注射适量的镇痛药物,这种方法不仅难以使患者的疼痛及时有效地控制,而且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大,也不能达到持续的镇痛效果。此外还有过度镇静、恶心呕吐、瘙痒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的特点。患者自控镇痛(PCA)技术可以有效地克服上述缺点,因而已成为术后镇痛的主要方法。若能辅助应用非阿片类镇痛药,将有更好效果。目前,患者自控镇痛泵有静脉泵和硬膜外泵两种。经硬膜外给药镇痛副作用少、作用确切。研究发现:在高危手术患者,术后采用硬膜外阿片类药物镇痛,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拔管时间以及住院的花费均较低,与持续股神经阻滞或静脉持续镇痛比较,硬膜外PCA镇痛

老年病人的麻醉解答

老年人手术麻醉 术前估计及麻醉前准备 老年人由于全身性生理功能降低,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能力较差,并存其他疾病的发生率高,因而麻醉和手术的风险普遍高于青壮年病人。术前对病人的全身情况和重要器官功能进行检查;对其生理和病理状态作全面评估;对原发病和并存症积极治疗,使其在最佳生理状态下实施麻醉和手术。这是提高麻醉、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术前估计包括病人的全身状况及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改变。应详细了解病人的现在和过去病史,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检查,必要时增加一些特殊检查,对所获得的资料加以综合分析,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早对异常状态进行治疗。 老年人麻醉、手术的危险,主要与原发病的轻重,并存疾病的多少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评估麻醉和手术的风险程度时,一般均需考虑病人、手术、麻醉三方面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辨证的消长关系,每一具体因素也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一般情况下,危险因素越多、程度越重或其性质越严重则风险越大。 老年人由于衰老过程所带来的生理改变,虽然增加了手术和麻醉的风险,但其危险程度远不如其术前存在的并存症以及并存症发展加重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外科病人的年龄越大,存在与年龄有关的疾病的机率就越高,其体格状态也就可能越差。老年病人术前的病情及体格状态与围术期的发病率有明确的相关性。对病情和体格情况的粗略评估一般采用ASA分级标准,就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低而言,ASA 4级>ASA 3级>ASA 2级和1级。老年外科病人常并存有各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肝脏疾病、代谢性疾病等。据统计,老年病人有4种以上疾病者约占78%,有6种以上疾病者约占38%,有8种以上疾病占3%。这些疾病对老年人已经减退的各脏器系统的功能有广泛和(或)严重的影响,将进一步损害重要器官的储备功能,增加麻醉和手术的危险。可见老年病人手术时的病情和体格情况是头一项重要的危险因素。其次,急症手术是另一个危险因素。与择期手术相比,急症手术的危险要增加3~10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急症手术各方面的条件要比正常情况下的择期手术差;术前评估和术前准备不足;急症情况本身的严重程度及其急性后果对老年病人所造成的影响等。感染和脓毒症则无疑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再者,手术部位和手术创伤大小也是决定围术期危险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老年人,手术部位浅表或创伤小的手术与体腔、颅内或创伤大的手术相比,其死亡的危险

第20节 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

第20章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 一、选择题 A型题 1.成人脑的重量约为体重的百分比为: A.2% B.3% C.4% D.5% E.6% 2.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为: A.50~100mmHg B.100~150 mmHg C.150~200 mmHg D.100~200 mmHg E.50~150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在多少范围内,对脑血流量的调节最灵敏: A.25~50 mmHg B.50~100 mmHg C.50~80 mmHg D.25~80 mmHg E.25~100 mmHg 4.颅内压正常值为: A.50~100 rnmH20 B.70~200 rnmH20 C.100~150 rnmH20 D.100~200 rnmH20 E.70~150 rnmH20 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多少时,会发生脑缺血.缺氧: A.20 mmHg B.25 mmHg C.30 mmHg D.35 mmHg E.40 mmHg 6.脑是机体代谢率最高的器官,静息时脑平均耗氧量约为: A.3 ml/(100g?min) B.4 ml/(100g.min) C.5 ml/(100g.min) D.6 ml/(100g.min) E.7 ml/(100g.min) 7.可增加脑代谢和脑血流量的静脉麻醉药是哪一个: A.异丙酚 B.硫喷妥钠

D.依托咪酯 E.巴比妥类药 8.颅内压升高的病人应慎用的静脉麻醉药是哪一个: A.异丙酚 B.硫喷妥钠 C.氯胺酮 D.依托咪酯 E.巴比妥类药 9.目前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较理想的静脉麻醉药是哪一个: A.异丙酚 B.硫喷妥钠 C.氯胺酮 D.依托咪酯 E.巴比妥类药 10.不能降低脑血流.脑代谢,降低颅内压静脉麻醉药是哪一个: A.异丙酚 B.硫喷妥钠 C.氯胺酮 D.依托咪酯 E.巴比妥类药 11.可引起癫痛样脑电图变化的吸入麻醉药是哪一种: A.氟烷 B.安氟醚 C.异氟醚 D.七氟醚 E.地氟醚 12.下列哪一种麻醉性镇痛药物可降低脑血流量和脑代谢率,从而降低颅内压和脑血容量:A.吗啡 B.芬太尼 C.舒芬太尼 D.阿芬太尼 E.哌替啶 13.下列哪一种肌肉松弛药对脑血流和颅内压无明显影响: A.琥珀胆碱 B.筒箭毒碱 C.泮库溴铵 D.阿曲库铵 E.维库溴铵 14.判断颅内并发症的重要标志是哪一项: A.呼吸频率 B.循环状态 C.意识水平 D.血压变化

麻醉科三基试题w 骨科手术的麻醉含答案

麻醉三基试题w-3(骨科手术的麻醉)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50分,5分/题) 1、骨盆骨折最危险的并发症是() A 骨盆腔内出血 B 输尿管损伤 C 膀胱破裂 D 前尿道断裂 E 骶丛神经损伤 2、下列有关脊柱高度的体表标志中描述错误的是() A 髂后上棘向下向内方1CM相当于S2 B 肩胛冈的高度相当于T3 C 肩胛下角的高度相当于T D 两侧髂棘之间连线相当于L3~L4间隙或L4棘突 E 肩胛下角的高度相当于T8 3、下列手术不会出现空气栓塞的是() A 颈椎手术 B 坐位肩部手术 C 侧卧位全髋置换术 D 俯卧位腰椎手术 E 股骨骨折内固定术 4、下列关于俯卧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长时间俯卧位致上呼吸道粘膜水肿会形成术后气道梗阻 B 不会导致臂丛神经过度伸展或受压 C 眼部受压可引起视力障碍 D 有可能出现气管导管扭曲或移位 E 髋关节过于屈曲导致股静脉回流障碍易产生术后深静脉栓塞 5、对于显微骨科手术的麻醉要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麻醉作用需完善,防止血管痉挛或手术部位的移动 B 有良好的血管扩张,有利于精确缝合以提高成功率 C 麻醉时间能根据手术需要而延长 D 保持较低的血压,以减少出血 E 术后能有持续的镇痛效果 6、断肢再植术中应尽量避免() A 输入晶体 B 输入全血 C 输入右旋糖酐 D 血管收缩药 E 应用镇静药 7、关于四肢神经阻滞描述错误的是() A 凡在手指、足趾等末端局麻时,避免加用肾上腺素 B 经锁骨上途径行臂丛阻滞,可行上臂内侧手术 C 小腿内侧手术,仅行骶丛阻滞常阻滞不全 D 经腋路行臂丛神经阻滞,桡神经和肌皮神经阻滞效果较差 E 臂丛神经由C5~C8和T1脊神经前支组成 8、松开下肢止血带后,有时可出现“止血带休克”,临床表现为() A 出汗,血压降低,周围血管阻力降低 B 出汗,血压升高,周围血管阻力降低

常见骨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常见骨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常见骨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骨科手术主要涉及骨骼、肌肉及相关软组织或关节,要求的监测方法和麻醉技术相类似,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区域阻滞适合许多骨科手术,但必须处理好与抗凝药之间潜在的矛盾,同时积极预防血栓栓塞性并发症:骨科手术经常面临大量血液丢失,因此必须熟悉体克的紧急处理、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自体输血及血液回收等技术以优化术中管理:骨科手术对体位要求比较高,在达到理想的手术体位的同时必须避免潜在性损伤。1麻醉方式的选择 在区域阻滞或全身麻醉下均可完成骨科手术。一般而言,区域阻滞可提供镇痛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若术中辅助神经安定麻醉,一样可使患者产生适度镇静并产生遗忘作用。尽管与全身麻醉相比,区域阻滞具有麻醉时间受限制、阻滞失败及区域阻滞禁忌证等不足,但其术后镇痛效果好、恶心呕吐发生率低、呼吸循环抑制轻、有利于改善患肢血供、减少出血量和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等优点,因此在适宜的情况下,应鼓励患者接受区域阻滞麻醉。这也是目前全身麻醉复合区域阻滞倍受青睐的原因所在。 2上肢手术的麻醉 肘、前臂及手部的骨科手术非常适合使用区域阻滞技术,而肩部和上臂手术需要加用强化或全身麻醉才可达到完善的手术镇痛,

持续的置管技术可提供长时间的神经阻滞、扩张血管和术后镇痛,特别适合断肢断指再植等显微手术。但对于术前存在外周神经损伤的患者,区域阻滞并不适用。并且在临床运用中,应该根据手术的长短合理选择。 通过不同径路的臂从阻、可为尉、前臂、腕及手部的手术提供广泛而平稳的麻醉效果,其主要对臂从的四个主要神经(正中、尺、桡和肌皮神经进行阻滞。然而,其中的锁骨上和锁骨下入路阻滞存在导致气胸的危险,肌间沟入路常有尺神经阻滞不全,而腋路多用于前臂、腕及手部偏尺侧的手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多用于肢体再植和血管修复,术后继续输注局麻药,可有效控制疼痛,防止血管痉挛和改善循环。 然而尽管在神经刺激仪指导下的外周神经阻滞到位率得到明显提高但阻滞不完普仍有发生,即使能在所有的神经分支均产生镇痛效果,依然可能出现不能提供满足手术要求的麻醉。此外,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入路,可能同时阻滞同侧膈神经,降低患者的呼吸功能。因此,长时间的手术或大手术,以及存在严重肺部疾病的患者,依然应该首选全身麻醉或区域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上肢手术中的特例是肩关节重建术,该手术通常在“海滩椅”体位下进行,手术过程也很难显露患者的呼吸道,并且由于不能放置止血带,术中出

骨科各种手术记录大全

骨科各种手术记录大全 1、髌骨骨折 1. 平卧位 2. 常规消毒铺巾。 3. 在右膝关节作横弧形切口,切开筋膜层,显露髌骨骨折端,及断裂的髌韧带扩张部,冲洗膝关节腔,清除血肿,见骨折粉碎,移位,将骨折复位,以巾钳维持,平行髌骨纵向钻入两枚克氏针,再以钢丝“8”字环绕绑扎,取1—0Dexon线环绕髌骨缝扎两周,以固定。 4. 冲洗术野,彻底止血,逐层缝合。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麻醉平稳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取右膝前正中长约8厘米纵行切口,切开皮肤浅深筋膜,分离显露骨折处。 2.术中可见髌骨骨折,呈粉碎性,关节腔可见有大量凝血块,髌腱膜于骨折处横断。 3.手术清除骨折端处凝血块,将骨折复位后,暂用巾钳固定。于髌骨旁纵行切开关节囊,手指探查髌骨关节面复位良好,以髌骨记忆合金张力钩固定,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关节腔及切口,用粗丝线缝合修补髌腱膜及关节囊。 4.清点器械无误后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手术顺利,术中出血不多,术后患者安返病房。 2、肱骨骨折 手术程序: 1. 臂丛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左上臂置于胸前,左上臂根部绑止血带,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巾。 2. 驱血至300mmHg,上止血带,自尺骨鹰嘴至肱骨下段后方切开约长10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肱三头肌及腱膜,显露出尺神经,牵开尺神经以免损伤,自肱三头肌中线切开直至肱骨骨膜,将肱三头肌向两侧拉开,显露肱骨骨折端,见远端向前成角移位,将骨折端血肿清除,牵引复位骨折并维持,取5孔肱骨重建钢板预弯后置于肱骨后侧,钻孔,攻螺纹,拧入螺钉固定,并使骨折端加压,检查骨折固定稳定,肘关节活动不受影响。 3. 冲洗伤口,彻底止血,留置胶管引流1条,逐层缝合。 4. 麻醉满意,术程顺利,术后予左上肢石膏托外固定。 左肱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再次骨折 1.麻醉平稳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 2.沿原手术切口切开,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显露桡神经,游离桡神经并牵开保护,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可见左肱骨骨折,内固定物松脱,骨折断端处有大量肉芽组织形成,有碎骨块,骨折断端错位成角,骨折端骨质硬化,髓腔封闭。 3.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清理骨折断端处肉芽组织,咬除骨折断端硬化骨质,打通髓腔,于右髂骨处凿除部分髂骨,于肱骨大结节上方开口并以髓腔锉依次扩髓,打入8×220毫米带锁髓内针主针,针尾穿至平肱骨结节水平。安装瞄准器、压力定位杆,依次经切口、钻孔、测深、攻丝后,拧入远端锁钉1枚,再同理锁入近端锁钉1枚,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后,以所取髂骨植于骨折断端。 4.术中观察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固定牢靠。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后逐层缝合。 5.C臂机下观察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手术顺利,术中出血不多,患者安返病房,回房血压

21 中国老年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17)

中国老年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17)2017-12-13 06:40 来源:未知编辑: 王天龙(负责人/共同执笔人)王东信(共同执笔人)梅伟(共同执笔人)欧阳文(共同执笔人) 于金贵、马正良、马琳、王国年、王建珍、王锷、毛卫克、尹岭、左明章、石翊飒、吕黄伟、刘敬臣、刘靖、刘新伟、孙玉明、纪方、严敏、李民、李茜、李恩有、肖玮、汪晨、张洁、陈彦青、努尔比艳克尤木、易斌、罗艳、赵国庆、胡双飞、贾慧群、顾尔伟、徐庆、徐国海、郭永清、黄雄庆、葛圣金、黑子清、曾庆繁、薛荣亮、衡新华 一、老年患者术前访视与风险评估 (一)总体评估 老年患者术前访视与评估是实施麻醉手术前至关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客观评价老年患者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力及其风险,同时对患者的术前准备提出建议,包括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查、调整用药方案、功能锻炼甚至延迟手术麻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患者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力,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风险。老年患者术前应当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代谢当量水平、营养状况、是否可疑困难气道、视力状况、精神/认知状况、言语交流能力、肢体运动状况、是否急症手术、近期急性气道疾患、过敏史、脑卒中病史、心脏疾病病史、肺脏病史、内分泌疾病病史、用药史(包括抗凝药物等)、头颈部放疗史、既往外科病史等对患者进行评估,以期全面掌握患者的身体状态。必要时,邀请相应多科专家参与讨论手术时

机、方案以及相应的术前准备。 ASA分级及年龄可初步预测患者围术期死亡率,ASA分级与围术期死亡率的关系见表1。有文献报道,大于80岁的患者接受大中型非心脏手术时,年龄每增加1岁,围术期死亡率增加5%。 表1 ASA分级与围术期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注:ASA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二)外科手术类型、创伤程度与手术风险评估 手术过程本身可以显著影响围术期风险,包括外科手术类型、创伤程度、出血以及对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表浅性手术围术期不良预后比胸腔、腹腔或颅内手术者低得多。以下手术风险较大:重要器官的手术、急症手术、估计失血量大的手术、对生理功能干扰剧烈的手术、新开展的复杂手术(或术者技术上不熟练的手术)和临时改变术式的手术。同类手术在施行急症或择期手术时,急诊手术的不良预后比择期手术者高3~6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麻醉风险的影响不同,应该根据手术类型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家属交待风险。 (三)术前脏器功能的特殊评估 1. 心功能及心脏疾病评估 区别心脏病的类型、判断心功能、掌握心脏氧供需状况是进行心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管理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管理 目的探讨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方法及围术期有关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小儿神经外科手术69例的麻醉管理方法。采取麻醉前访视与禁食、麻醉诱导、气道管理、术中监测、麻醉维持、术中液体和电解质管理等方法,观察患儿预后情况。结果1例术中发生心跳骤停后经抢救成功,预后良好;1例术后死亡,其余均麻醉经过平稳,康复出院。结论小儿神经外科手术麻醉风险大,麻醉应从术前评估,术中气道、循环、脑保护、体温管理及疾病本身各方面准确判断,及时处理,对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esthesia of pediatric neurosurgery.Methods Anesthesia methods used in the management of 69 cases of pediatric neurosurgery from January 2013 to June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To visit before anesthesia and fasting,anesthesia induction,airway management,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maintain anesthesia,intraoperative fluid and electrolyte management method,the prognosis of children were observed.Results 1 case after cardiac arrest in the successful rescue,prognosis was good;1 case of postoperative death,the procedures of other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Conclusion The risk of pediatric neurosurgery anesthesia is big,Pediatric neurosurgery anesthesia risk big,the anesthesia from preoperative assessment,intraoperative airway,circulation,brain protection,temperature control and disease itself various aspects accurate judgment,timely treatment,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is important. [Key words]Child;Neurosurgery;Anesthesia 由于年龄的差别和神经外科手术的特殊性,使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与成人差别很大[1]。小儿的神经解剖、神经生理和神经系统的病理生理均有异于成人,要对此充分了解,在小儿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神经外科手术麻醉是临床麻醉专业中较复杂的麻醉亚专业,小儿解剖结构、生理指标、药理代谢等与成人差别很大,小儿神经外科手术麻醉风险比成人更高,所以在手术复杂性,麻醉风险评估,术中监测及呼吸、循环管理等方面有很多棘手问题,几乎涉及到手术的各个环节[2]。本文对我院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总结,麻醉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小儿神经外科手术69例,其中男47例,女22例;年龄2~10岁;体重12~24 kg,ASA分级1~2级,排除心、肺、肝及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长期服用阿片类或镇静类药物者;手术时间6~10 h;

常见骨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常见骨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骨科手术主要涉及骨骼、肌肉及相关软组织或关节,要求的监 测方法和麻醉技术相类似,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区域阻滞适合许多骨科手术,但必须处理好与抗凝药之间潜在的矛盾,同时积 极预防血栓栓塞性并发症:骨科手术经常面临大量血液丢失,因此必须熟悉体克的紧急处理、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自体输血及血液回收等技术以优化术中管理:骨科手术对体位要求比较高,在达到理想的手术体位的同时必须避免潜在性 损伤。1麻醉方式的选择 在区域阻滞或全身麻醉下均可完成骨科手术。一般而言,区域 阻滞可提供镇痛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若术中辅助神经安定 麻醉,一样可使患者产生适度镇静并产生遗忘作用。尽管与全 身麻醉相比,区域阻滞具有麻醉时间受限制、阻滞失败及区域 阻滞禁忌证等不足,但其术后镇痛效果好、恶心呕吐发生率低、呼吸循环抑制轻、有利于改善患肢血供、减少出血量和降低静 脉血栓形成等优点,因此在适宜的情况下,应鼓励患者接受区 域阻滞麻醉。这也是目前全身麻醉复合区域阻滞倍受青睐的原 因所在。 2上肢手术的麻醉

肘、前臂及手部的骨科手术非常适合使用区域阻滞技术,而肩 部和上臂手术需要加用强化或全身麻醉才可达到完善的手术镇痛,持续的置管技术可提供长时间的神经阻滞、扩张血管和术 后镇痛,特别适合断肢断指再植等显微手术。但对于术前存在 外周神经损伤的患者,区域阻滞并不适用。并且在临床运用中,应该根据手术的长短合理选择。 通过不同径路的臂从阻、可为尉、前臂、腕及手部的手术提供 广泛而平稳的麻醉效果,其主要对臂从的四个主要神经(正中、尺、桡和肌皮神经进行阻滞。然而,其中的锁骨上和锁骨下入 路阻滞存在导致气胸的危险,肌间沟入路常有尺神经阻滞不全,而腋路多用于前臂、腕及手部偏尺侧的手术。连续臂丛神经阻 滞多用于肢体再植和血管修复,术后继续输注局麻药,可有效 控制疼痛,防止血管痉挛和改善循环。 然而尽管在神经刺激仪指导下的外周神经阻滞到位率得到明显 提高但阻滞不完普仍有发生,即使能在所有的神经分支均产生 镇痛效果,依然可能出现不能提供满足手术要求的麻醉。此外,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入路,可能同时阻滞同侧膈神经,降低 患者的呼吸功能。因此,长时间的手术或大手术,以及存在严 重肺部疾病的患者,依然应该首选全身麻醉或区域阻滞复合全 身麻醉

神经外科术中唤醒麻醉专家共识

神经外科术中唤醒麻醉专家共识(201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王天龙王国林(负责人)王保国王海云(执笔人)石学银许幸李恩有陈绍辉邵建林拉巴次仁孟令梅郭曲练黄立宁黄伟 民梁伟民韩如泉 目录 一、唤醒麻醉开颅手术适应证 二、唤醒麻醉禁忌证 三、唤醒麻醉需达到目标 四、术前评估 五、术前用药 六、患者手术体位 七、头皮局部麻醉 八、监测麻醉管理技术 九、睡眠-清醒-睡眠技术 十、术中监测

十一、术中可能出现并发症 十二、适用于唤醒麻醉的临床新药——右美托咪定 术中唤醒状态下,采用电刺激技术监测脑功能,是在切除语言及运动区病灶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功能的有效方法。因此唤醒麻醉的成功实施对于病灶精确定位和手术成败至关重要。该技术缲作关键步骤包括: 1、开、关颅过程中充分镇痛; 2、麻醉-清醒状态平稳过渡; 3、电生理监测时患者清醒合作; 4、维持患者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的安全及稳定。 一、唤醒麻醉开颅手术适应证 目前临床上开颅手术术中唤醒的适应证主要包括:①术中需进行皮层脑电图或精细电生理监测的开颅手术,该类手术要尽量避免麻药对电信号的干拢,包括癫痫手术、治疗帕金斯氏病的深部电极植入术及难治性中枢性疼痛;②临近或位于脑皮层运动、感觉、语言、认知等功能性区域的占位病变;③脑内重要功能区供血血管的手术;④颅内微小病变手术,主要包括脑室节开术、立体定向下脑内活检术及脑室镜手术等。

当然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还要充分权衡利弊(表16-1),已决定患者是否适宜施行唤醒开颅手术。 二、唤醒麻醉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1)术前严重颅内高压,已有脑疝者; (2)术前有意识、认知障碍者;

手术室护理骨科手术步骤

一、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术前准备: 1、器械敷料:骨科包、骨上肢包、电钻、进口钢丝钳、敷料包、手术衣、大碗、持物钳、灯把 2、一次性物品:电刀、吸引器、吸引器管、1号、4号、7号慕丝线、阑尾针、刀口敷贴 麻醉方法:局部浸润麻醉加静脉复合麻醉或者全身麻醉最 手术体位:仰卧位,患侧肩下垫软枕,略抬高,双上肢固定于身体两侧,双下肢用约束带固定,静脉通路建立在下肢 手术配合: 1、手术视野常规消毒铺巾。 2、显露锁骨: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剥离锁骨骨膜,(若需要行钢丝张力带固定则需要显露肩锁关节) 3、复位并固定 (1)克氏针固定:复位钳对合骨折两端并复位,持骨器固定,骨膜玻璃器保护锁骨下组织,选择直径、长度合适的克氏针用电钻进行固定,大钢丝剪剪断克氏针尾端。 (2)钢板螺钉内固定:同法固定锁骨,将骨折线对齐,选择合适的钢板、钻头、带钻套钻孔,测量钻孔深度,攻丝,植入螺钉,同法植入其他螺钉 4、缝合切口:生理盐水冲洗,逐层缝合切口,放置橡皮引流条,服帖包扎 注意事项:1、熟练掌握电钻的拆装,提前安装备用 2、做好体位摆放,充分暴漏手术视野 二、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术前准备: 1器械敷料:骨科包、骨上肢包、电钻、进口钢丝钳、敷料包、手术衣、大碗、持物钳、灯把、驱血带、无菌气压止血带 2、一次性物品:电刀、吸引器、吸引器管、1号、4号、7号慕丝线、阑尾针、刀口敷贴 麻醉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手术体位:仰卧位,患肢关节屈曲置于胸前,如下1/3骨折安放无菌气压止血带,健肢固定于体侧,下肢约束带固定,静脉通路建立在下肢 手术配合: 1、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巾,安放无菌气压止血带,驱血后启动气压止血带 2、显露肱骨干骨折部,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分离肱二头肌及肱肌肌肉膜,显露并保护患正中神经、尺神经、肱动脉、桡神经。甲状腺拉钩拉开肱肌,显露肱骨干 3、清除嵌入组织骨折端并复位,切开骨膜,骨膜剥离器进行剥离,,刮匙清除骨折端血凝块,骨折复位钳经骨折对合复位,用骨折固定器维持 4、钢板螺钉内固定:用骨膜剥离器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电钻带钻套通过钢板孔钻骨孔,测深、攻丝后植入螺钉,同法植入其余螺钉 5、缝合切口:生理盐水冲洗后,彻底止血,放置引流,逐层缝合切口,敷料包扎切 注意事项: 1、气压止血带应用时应注意:①安放时不要使气压止血带与皮肤直接接触,中间,33.3-40kpa 需要垫以棉垫;②气压止血带使用时压力。一般上肢成人压力为 持续时间不要超过60min,如需继续使用放松至少15min 2、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器械、物品、及内置物的灭菌 3、熟练掌握电钻的使用及保养 三、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第20节--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知识讲解

第20章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一、选择题 A型题 1.成人脑的重量约为体重的百分比为: A.2% B.3% C.4% D.5% E.6% 2.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为: A.50~100mmHg B.100~150 mmHg C.150~200 mmHg D.100~200 mmHg E.50~150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在多少范围内,对脑血流量的调节最灵敏: A.25~50 mmHg B.50~100 mmHg C.50~80 mmHg D.25~80 mmHg E.25~100 mmHg 4.颅内压正常值为: A.50~100 rnmH20 B.70~200 rnmH20 C.100~150 rnmH20 D.100~200 rnmH20 E.70~150 rnmH20 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多少时,会发生脑缺血.缺氧: A.20 mmHg B.25 mmHg C.30 mmHg D.35 mmHg E.40 mmHg 6.脑是机体代谢率最高的器官,静息时脑平均耗氧量约为: A.3 ml/(100g?min) B.4 ml/(100g.min) C.5 ml/(100g.min) D.6 ml/(100g.min) E.7 ml/(100g.min) 7.可增加脑代谢和脑血流量的静脉麻醉药是哪一个: A.异丙酚 B.硫喷妥钠 C.氯胺酮

D.依托咪酯 E.巴比妥类药 8.颅内压升高的病人应慎用的静脉麻醉药是哪一个: A.异丙酚 B.硫喷妥钠 C.氯胺酮 D.依托咪酯 E.巴比妥类药 9.目前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较理想的静脉麻醉药是哪一个: A.异丙酚 B.硫喷妥钠 C.氯胺酮 D.依托咪酯 E.巴比妥类药 10.不能降低脑血流.脑代谢,降低颅内压静脉麻醉药是哪一个: A.异丙酚 B.硫喷妥钠 C.氯胺酮 D.依托咪酯 E.巴比妥类药 11.可引起癫痛样脑电图变化的吸入麻醉药是哪一种: A.氟烷 B.安氟醚 C.异氟醚 D.七氟醚 E.地氟醚 12.下列哪一种麻醉性镇痛药物可降低脑血流量和脑代谢率,从而降低颅内压和脑血容量:A.吗啡 B.芬太尼 C.舒芬太尼 D.阿芬太尼 E.哌替啶 13.下列哪一种肌肉松弛药对脑血流和颅内压无明显影响: A.琥珀胆碱 B.筒箭毒碱 C.泮库溴铵 D.阿曲库铵 E.维库溴铵 14.判断颅内并发症的重要标志是哪一项: A.呼吸频率 B.循环状态 C.意识水平 D.血压变化 E.心率变化

麻醉科三基试题w骨科手术的麻醉含答案

麻醉科三基试题w骨科手术的麻醉含答案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麻醉三基试题w-3(骨科手术的麻醉)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50分,5分/题) 1、骨盆骨折最危险的并发症是() A 骨盆腔内出血 B 输尿管损伤 C 膀胱破裂 D 前尿道断裂 E 骶丛神经损伤 2、下列有关脊柱高度的体表标志中描述错误的是() A 髂后上棘向下向内方1CM相当于S2 B 肩胛冈的高度相当于T3 C 肩胛下角的高度相当于T D 两侧髂棘之间连线相当于L3~L4间隙或L4棘突 E 肩胛下角的高度相当于T8 3、下列手术不会出现空气栓塞的是() A 颈椎手术 B 坐位肩部手术 C 侧卧位全髋置换术 D 俯卧位腰椎手术 E 股骨骨折内固定术 4、下列关于俯卧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长时间俯卧位致上呼吸道粘膜水肿会形成术后气道梗阻 B 不会导致臂丛神经过度伸展或受压 C 眼部受压可引起视力障碍 D 有可能出现气管导管扭曲或移位 E 髋关节过于屈曲导致股静脉回流障碍易产生术后深静脉栓塞 5、对于显微骨科手术的麻醉要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麻醉作用需完善,防止血管痉挛或手术部位的移动 B 有良好的血管扩张,有利于精确缝合以提高成功率 C 麻醉时间能根据手术需要而延长 D 保持较低的血压,以减少出血 E 术后能有持续的镇痛效果 6、断肢再植术中应尽量避免() A 输入晶体 B 输入全血 C 输入右旋糖酐 D 血管收缩药 E 应用镇静药 7、关于四肢神经阻滞描述错误的是() A 凡在手指、足趾等末端局麻时,避免加用肾上腺素 B 经锁骨上途径行臂丛阻滞,可行上臂内侧手术 C 小腿内侧手术,仅行骶丛阻滞常阻滞不全 D 经腋路行臂丛神经阻滞,桡神经和肌皮神经阻滞效果较差 E 臂丛神经由C5~C8和T1脊神经前支组成 8、松开下肢止血带后,有时可出现“止血带休克”,临床表现为() A 出汗,血压降低,周围血管阻力降低 B 出汗,血压升高,周围血管阻力降低

骨科手术的麻醉胡崇辉

---------------------------------------------------------------最新资料推荐------------------------------------------------------ 骨科手术的麻醉胡崇辉 骨科手术的麻醉金华中心医院麻醉科胡崇辉 1/ 50

病例资料? 患者王某某,女,97岁,40kg。 住院号:557779。 因“不慎摔伤致左下肢疼痛、不能站立行走3小时”于2015年10月10日入住我院骨二科。 ? 拟完善相关准备后进一步行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复内固定术。

---------------------------------------------------------------最新资料推荐------------------------------------------------------ 骨科手术的麻醉特点手术体位手术部位病人情况仰卧位坐位侧卧位俯卧位手术出血骨盆手术肩部手术骶尾部手术股骨上段手术合并症年血贫脊龄气血柱外胸伤脊柱手术心肺功能 3/ 50

?麻醉前病情评估特点

---------------------------------------------------------------最新资料推荐------------------------------------------------------ 心血管系统:高龄病人,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异常等。 创伤、恶性骨肿瘤病人常有低血压和贫血 5/ 50

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椎管内麻醉的应用及麻醉效果

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椎管内麻醉的应用及麻醉效果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椎管内麻醉的应用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 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入院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其中20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20例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分别列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老年患者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首剂维持时间、达到最高平面时间以及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1例,麻醉总有效率为95%,高于對照组的80%,P <0.05。在麻药起效时间、首剂维持时间以及达到最高平面时间指标上,观察组患者均好于对照组,P<0.05。最终观察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的20%,P<0.05。结论: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是临床上老年患者行下肢手术的有效麻醉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标签: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椎管内麻醉;麻醉效果 临床上每年需要进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数量较多,具体的下肢手术如股骨头置换术、全髋置换术以及胫腓骨骨折手术等等,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应用麻醉药物产生的代谢缓慢,手术风险高,耐受性低,所以通常临床上会采用椎管内给药的方式进行,以降低手术风险,稳定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让患者都能保持到清醒状态,更利于掌握其精神状态[1]。但采用的椎管内给药方法不同,最终的麻醉效果也各不相同。本研究选择本院2017年全年的40例行下肢手术椎管内麻醉给药的老年患者,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麻醉方法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分析的情况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入院进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中选出40例,以患者所采用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1∶9,年龄在62~78岁之间,平均为(67.6±2.8)岁,经分级包括ASAI级14例和Ⅱ级6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范围为61~80岁,平均年龄(68.7±3.0)岁,经分级包括13例ASAI级和7例Ⅱ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的年龄、性别、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ASAI~Ⅱ级之间,年龄≤80;2)经检查患者心电图、肝肾功能、胸片等基本正常;3)患者心功能为Ⅰ级~Ⅲ级;4)患者均配合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2)有严重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3)存在心梗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4)不配合本研究,不签署知情同意

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一)局部麻醉 在病人合作的前提下,单纯局麻适用于简单的颅外手术、钻孔引流术、神经放射介入治疗、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手术等。头皮浸润用0.5%普鲁卡因,含1:200,000肾上腺素;待切皮时静脉缓慢滴入氟哌利多2.5 mg、芬太尼0.05~0.1 mg,可增强病人配合手术的主动性;麻醉期间需严密观察病情,监测BP、HR、RR和SpO2,适当补液。 (二)全身麻醉 对神经外科手术病人施行全麻,要求做到诱导迅速平稳、无呛咳或屏气、气管插管反应小,通气良好,静脉压无增高、PETCO2控制满意,脑松弛、出血少、术野安静,并全面监测;术毕清醒快,无麻醉药残留作用。目前常选用静吸复合全麻。 1. 麻醉诱导常用硫喷妥钠(4~8mg/kg),或地西泮10~20mg + 小剂量硫喷妥钠静脉注射,或异丙酚2mg/kg,或咪达唑仑0.3mg/kg,或异丙酚 1mg/kg + 咪达唑仑0.1~0.15mg/kg。对冠心病或心血管代偿功能差的病人选用依托咪酯0.3~0.4mg/kg。在使用非去极化肌松剂和芬太尼4~ 6μg/kg(或舒芬太尼0.5~1.0μg/kg)并过度换气后均能顺利完成气管内插

管。为克服气管插管期应激反应,插管前往气管内喷入4%利多卡因1~2ml,或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1.5mg/kg,或静脉滴注超短效β受体阻滞药艾司咯尔500μg/(kg·min)(4min后酌情减量)等措施,都可显著减轻插管心血管反应和ICP升高影响。 2. 麻醉维持常采用吸入全麻加肌松药及麻醉性镇痛药;也可静脉持续泵注异丙酚4~6mg/(kg·h)或咪达唑仑.1mg/(kg·h),配合吸入异氟烷、七氟烷或地氟烷,按需酌情追加镇痛药及肌松药。 3. 麻醉期管理 (1)切开硬脑膜前应做到适当的脑松弛。方法有:充分供氧;调整体位以利于静脉回流;维持肌肉松弛和麻醉深度适当;过度通气使PaCO2维持在25~30 mmHg。必要时可在开颅前半小时给甘露醇1~2g/kg静注,或加用呋塞米10~20mg。一般均可做到脑松弛和颅内压降低。 (2)硬膜切开后可适当减少用药量。长效麻醉性镇痛药应在手术结束前1~2 小时停止使用,以利于术毕尽快清醒和防止通气不足。吸入全麻药异氟醚应先于七氟醚和地氟醚停止吸入。 (3)术中间断给予非去极化肌松药,以防止病人躁动,特别在全凭静脉全麻时为然。对上位神经元损伤的病人和软瘫病人,应避免肌松药过量。应用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的病人对非去极化肌松药可能呈拮抗,应酌情加大用药剂量或调整用药频率。

腰硬联合麻醉和静脉全身麻醉方法用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的优缺点

腰硬联合麻醉和静脉全身麻醉方法用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的优缺点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在实施髋部手术时选择静脉全身麻醉与选择腰硬联合麻醉的优势及不足。方法:在2011年需实施髋部手术的病例中抽取63例老年患者,麻醉时随机选择静脉全麻方式(静脉组)或者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腰硬组),各组分别有患者31例、32例。统计实施麻醉操作时有痛感的患者占比,监测不同操作时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结果:静脉组实施麻醉操作时有痛感的患者占比为29.0%(9例),腰硬组实施麻醉操作时有痛感的患者占比为62.5%(20例),(P<0.05)差异性显著;手术操作过程中腰硬组比静脉组监测指标数值略低(P<O.05),但未偏离正常水平,1日后两组监测指标数值相近。结论;老年患者在实施髋部手术时应合理选择静脉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两种方法。 【关键词】髋部手术;静脉全麻;腰硬联合麻醉;老年患者 在为老年患者实施麻醉时应考虑到其耐受力差的特点[1],尤其是重创患者。专家认为针对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应及时给予积极处理[1],防止产生卧床并发症或诱发其他脏器病变,但术中操作应慎重。虽然通过实施内固定措施可以使患者及早的恢复活动能力,但术中麻醉操作伴有一定的风险性。麻醉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术后效果和患者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在2011年需实施髋部手术的病例中抽取63例老年患者,年龄大于60岁,27例女,36例男。麻醉时随机选择静脉全麻方式(静脉组)或者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腰硬组),静脉组患者31例,均龄7 2.8岁,平均体重65.7kg,手术平均耗时1.94h,腰硬组患者32例,均龄7 3.1岁,平均体重66.2kg,手术平均耗时1.97h。腰硬组和静脉组的临床资料差别微小,无需考虑。 1.2方法麻醉前连接监测仪器,建立上肢静脉通道。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给予腰硬联合阻滞后行穿刺操作,使用的药物为布比卡因(0.5%),注射8mg于蛛网膜下腔,持续0.75min,使用硬膜外管,持续0.25h未达到要求经硬膜外管注药,使用的药物为利多卡因(0.2%),分次给药约6ml。静脉全麻方式:面罩输氧,气管插管。使用的药物为芬太尼、依托咪酯、眯唑安定和昂丹司琼,每千克剂量为2ug、0.2 mg、0.1 mg、0.1mg,持续3min插管调节呼吸,满足要求后持续使用芬太尼,并加用丙泊酚,两者配比为1:2000。统计实施麻醉操作时有痛感的患者占比,监测不同操作时患者的心率和血压。 1.3数据处理监测指标表示为(s±x),患者占比表示为(%),选取SPSS14.5软件,分别对数据行t检验、X2检验,P<0.05差异性显著。 2 结果 2.1静脉组实施麻醉操作时有痛感的患者占比为29.0%(9例),腰硬组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