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八章学习策略讲解学习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八章学习策略讲解学习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八章学习策略讲解学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生成技术

2.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可解释的理论是()。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

3.不属于元认知的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

B.学习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

5.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A.语义联想

B.视觉想象

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

6.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设置学习目标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7.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8.学习策略一般包括()、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A.记忆策略

B.认知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9.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称为()。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10.流程图可用来表现步骤、事件和阶段的顺序,如系统结构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在学习策略中,它是一种典型的()。

A.精细加工策略

B.调节策略

C.努力管理策略

D.组织策略

11.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复述策略

12.以下学习策略从分类上看,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调整阅读速度

B.获得个别指导

C.自我测查

D.重新阅读

13.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14.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

15.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A.复述策略

B.理解-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16.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之为()。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能力

C.元认知控制

D.元认知计划

17.在教学生列提纲时,教师可先提供一个列得比较好的提纲,然后解释这些提纲是如何统领材料的,下一步就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完整的提纲,分步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称为()。

A.完形训练模式

B.合作学习模式

C.交互式教学模式

D.程序化训练模式

18.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交要的观点,这属于()。

A.复述策略

B.理解-控制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19.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重点内容圈点的方法帮助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20.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这属于()。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21.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22.我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中就写道:“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从学习策略上看,这是属于()。

A.认知策略

B.复述策略

C.监视策略

D.组织策略

23.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是由()提出来的。

A.加涅

B.布鲁纳

C.斯腾伯格

D.弗拉维尔

24.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的记忆策略。

A.感知性

B.理解性

C.计划性

D.调节性

25.学生建立时间表、设置学习目标等,这在学习策略上是一种()。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调节策略

26.按照学习进程进行的分类,做笔记属于()。

A.促进选择性注意的策略

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的策略

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的策略

D.促进短时记忆的策略

27.创造一个故事,将所要记忆的信息编在一起的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28.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对时间做出总体安排,并通过阶段性的时间表来落实。对每天的活动,都要列出一张活动顺序表来。这是属于()。

A.资源管理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加工策略

29.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

A.复述策略

B.理解-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30.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31.想象、口述、总结、做笔记、类比、答疑等,这些都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从学习策略的分类上看属于()。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32.人们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

A.特征法

B.韵律法

C.地点法

D.联想法

33.()就是利用图解的方式来说明在某个过程中各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A.流程图

B.网络关系图

C.系统结构图

D.组织策略

34.元认知的实质是个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A.自我控制

B.自我认知

C.自我指导

D.自我学习

35.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属于()。A.监视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计划策略

36.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利用多样化的复习方式巩固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37.以下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

B.对每一天的活动,都列出一张活动顺序表

C.将所学的知识再用实验证明、写成报告、做出总结

D.意识到不理解课文的某一部分时,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38.随意识记使用的策略主要

归属于()策略。

A.组织

B.复述

C.精细加工

D.计划

39.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提高识记效果,尽可能地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40.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做笔记策略

41.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其中确立一条明确的路线,并在其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的位置的记忆法属于()。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包括主体性原则、______、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2.学习的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______和组织策略。

3.元认知是于1976年由______提出来的,它由三个成分组成,即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4.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______的学习阅读领会。

5.在利用组织策略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常用的图形有:______、流程图、模型图、网络关系图。

6.______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

7.元认知具有三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即认知过程、元认知体验与______。

8.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______。

9.______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经过努力的识记。

10.一般来说,先前所学的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做前摄抑制;后面所学的信息对前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做______。

11.把最重要的概念放在复习的开头,在最后再对它们进行总结,这是利用了首位效应和

______的原理。

12.元认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______,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测其有效性。

13.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______、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14.______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知识的能力。

15.元认知包括两个成分:对认知过程的______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16.学习策略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元认知、学习的调节与控制和______。

17.交互式教学旨在教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______。

18.______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它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19.常用的组织策略有______、利用图形和利用表格。

20.元认知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______的认识;第二,对任务的认识;第三,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21.元认知监视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______、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22.指导教学模式训练______年级的学生比较有效。

23.元认知控制过程包括:______、监视计划的执行以及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24.______是对知识最好的复习。

25.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______策略。

26.______就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27.认知策略因所学知识的类型而有所不同,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主要是针对______知识的。

28.在利用组织策略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常用的表格有一览表和______。

29.常见的精细加工策略有:记忆术、做笔记、______、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30.画线是一种常用的______。

31.一般认为,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______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

32.一般来说,资源管理策略可分为______、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33.对于篇幅短小或者内在联系密切的材料,适于采用______;对于篇幅较长或者较难、内在联系不强的材料,适于采用分段识记。

34.针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有______策略和动作系列学习策略等。

35.______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通过努力的识记。

36.有目的、有意识的识记是______。

37.视觉联想就是要通过______来帮助人们对联系的记忆。

38.对学习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将主要信息归为不同水平或不同部分,然后形成一个______。39.层次结构图和______都可以衍变成双向表。

40.在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一个对信息流动的执行控制过程,这种执行控制功能的基础是______。

41.每个人都应当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对时间做出总体安排,并通过______的时间表来落实。42.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______的充分发挥。

43.对新知识进行______也是深化理解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44.建立学习时间表属于运用______的学习策略。

三、简答题。

1.简述学习策略的特征及其意义。

2.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使用学习策略。

3.简述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异同。

4.简述常用的复述策略。

5.简述常用的精加工策略。

6.简述常用的组织策略。

7.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8.如何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9.学习策略训练应包括哪些要素?

10.简述指导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

11.简述程序化训练模式的基本步骤。

12.简述完形训练模式的基本步骤。

13.简述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策略。

14.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谈谈促进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措施。

四、论述题。

1.试述元认知的内容及学生元认知发展的特点。

2.试述学习策略的层次分类。

3.试论学习中的自我监控策略。

4.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5.如何利用指导教学方法培训某一种学习策略?

6.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将策略教学落实到每一节课中。

7.人在识记一篇文章时,一般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识记效果好,而中间部分的识记效果较差,请说明其原因。

8.李小蒙是高一(2)班一位很不自信的学生,尽管他上课时总是全神贯注,并且认真完成作业,但是在数学和物理方面的成绩不是很理想,而且其他各门功课也都存在着考试困难。他

的成绩总是与他所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他的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也找他谈过话,发现并不存在动机方面的问题,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一、选择题

1.A 2.D 3.B 4.B 5.D 6.A 7.B 8.B 9.A 10.D 11.B12.B 13.A 14.C 15.D 16.A 17.A 18.D 19.A 20.B 21.B22.B 23.B 24.B 25.C 26.A 27.B 28.A 29.C 30.B 31.D32。B 33.D 34.A 35.D 36.A 37.C 38.B 39.A 40.B 41.B

二、填空题

1.内化性原则2.精细加工策略3.弗拉维尔4.差5.系统结构图6.复述策略7.认知行为8.调节策略9.随意识记10.倒摄抑制11.近位效应12.特定目标13.练习14.元认知15.知识和观念16.学习方法17.预测18.元认知策略19.列提纲20.个人作为学习者21.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22.低23.制定认知计划24.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25.深层加工26.生成性学习27.陈述性28.双向表29.提问30.复述策略31.元认知策略32.时间管理策略33.整体识记34.模式再认35.无意识记36.有意识记37.心理想象38.系统结构图39.流程图40.元认知41.阶段性42.能动性43.扩展与引申44.资源管理策略

三、简答题

1.学习策略的特征:(1)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是有效学习的方法;(3)有对学习过程的调控;(4)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学习策略的意义:(1)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2)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和老师负担;(3)学习策略的训练和培养更加符合“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有利于更好的适应发展。

2.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原则:(1)必须能激发学习策略的认识需要;(2)能提供学习策略的具体详尽步骤;(3)要依据每种策略选择较多的恰当事例说明其应用的多种可能性,使学生形成概括性的认识;(4)使学习者明确策略的使用条件;(5)要求学习者评价策略的有效性。3.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学习某一具体知识时采用的技能或手段,也就是学习者用于对信息的接受、加工、编码、储存、提取、运用等认知过程中的具体方法或技能。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连。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的知识和技能基础,是学习策略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学习策略是有效地使用学习方法,它要借助学习方法表现出来,脱离具体学习方法的学习策略是空洞的。只有经过学习者整体策划、综合分析以后选用的学习方法才具有策略性。

4.复述策略的概念及常用的方法:(I)复述策略指为了记住某信息不断积极重复的过程;(2)常用复述策略有以下方法:①排除相互干扰;②注意复习时问的合理安排;③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④多种感官参与;⑤试图回忆;⑥画线。

5.精加工策略指为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作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升华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1)记忆术:①位置法;②首字母缩略词法;③关键词法;

④谐音法;(2)做笔记;(3)扩展与引申;(4)提问。

6.组织策略是建构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其方法有:(1)聚类组织策略;(2)概括法;

(3)纲要法;(4)构建网络法;(5)比较法。

7.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

(5)有效的监控;(6)个人自我效能感。

8.高效利用最佳时间要注意:(1)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2)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3)根据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4)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及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5)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9.学习策略训练应包括三种要素:(1)策略及巩固练习;(2)自我执行及监控策略的使用;(3)了解策略的价值及适用的范围。

10.指导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1)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2)让学生口头叙述和明确解释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3)在教学中依据每种策略来选择恰当的事例以说明其应用的多种可能性。

11.程序化训练的基本步骤:(1)将某一活动技能,按有关原理分解成可执行、易操作的小步骤;(2)通过活动实例示范各个步骤,并要求学生按步骤活动:(3)要求学生记忆各步骤,并坚持练习,直至达到自动化程度。

12.完形训练模式的基本步骤:(1)提供一个几乎完整的提纲,需要学生听课或阅读时填写一些支持性细节;(2)提供一个只有主题的提纲,要求填写所有的支持性细节;(3)提供一个只有支持性的细节,要求填写丰要的观点。

13.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策略:(1)总结,即总结段落内容;(2)提问,即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

(3)析疑,即明确材料中的难点;(4)预测,即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

14.(1)指导教学模式。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2)程序化训练模式。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3)完形训练模式。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学习策略中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4)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这种学习活动中,两个学生一组,当一个学毕主讲时,另一个学生倾听,纠正错误和遗漏。

四、论述题

1.(1)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

(2)其内容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3)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包括三方面内容:关于人的知识;关于任务的知识;关于策略的知识;(4)元认知体验是个体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对于这些体验,学生可能完全意识到并能够表达出来,也可能是模糊不清而不易表达出来;(5)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监控,并相应的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目标;(6)元认知是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②从他控到自控;③从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动化;④从局部到整体。

2.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三个方面:(1)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因所学知识的类型而有所不同。针对陈述性知识的有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针对程序性知识则有模式再认策略和动作系列学习策略等;(2)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以及社会资

源利用策略等。

3.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自我监控的策略。(1)学习活动前做好计划,对学习哪些内容,如何去学习以及学习时间安排等,都进行计划;(2)掌握好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监控:①清楚学习目标、学习对象及学习任务;②选择并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③控制自己执行学习计划,排除干扰;(3)学习活动后的自我监控。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查,根据反馈结果对自己的学习采取补救措施。总结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4.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形成与教师密切相关。教师应发挥三方面的作用:(1)教师要唤起学生有意识的自我监控。即要求学生以个人、小组的方式分析自己的资料,帮助他们以自我监控的结果为基础,设置目标并选择策略,让学生负起学习的责任;(2)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自我调节和策略选择的方法程序,教给学生自我调节的技巧;(3)鼓励学生实施自我监控,以达到改进自我调节策略的目的。

5.指导教学模式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1)教师先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2)让学生叙述并解释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报告自己应用学习策略时的思维;(3)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4)依据策略来选择恰当的事例以说明其应用的多种可能性。例如,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在教学生时,首先解释一个段落中什么是重要的,其次,教学生画线,最后,教学生复习和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画线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示,并让学生报告自己应用这一策略时的感受,这样经过不断的重复使学生形成内部定向思维,从而掌握这一学习策略。

6.学习策略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发现法、观察法、学科渗透式教学、专门授课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学科渗透式教学就是把学习策略教学与具体学科知识的教学结合起来,专门训练则较独立,具有完整性。

无论是哪一种教学形式,都应遵循:(1)必须能激发学习策略的认识需要;(2)能提供学习策略的具体详尽步骤;(3)依据每种策略选择较多的恰当的事例说明其应用的多种可能性;(4)使学习者明确策略的使用条件,能根据具体任务和情境选择恰当的策略;(5)要求学习者评价策略的有效性,明确策略为什么有用,以激发学习者自觉使用策略的积极性。

学习策略教学的程序:(1)策略教学计划的制订。①通读大纲教材,把握知识体系;②根据学习策略的内部联系,合理分配策略教学任务;③针对训练重点,搜集迁移资料;④逐级细化,落实到每一节课。(2)将策略落实到每一节课中。①教师要真正弄懂学习策略;②将学习策略落实到每节课中

7.(1)存在着干扰现象。(2)开头识记效果好是因为没有前摄抑制,结尾识记效果好是因为没有倒摄抑制;而中间部分既有前摄抑制,又有倒摄抑制。8.(1)问题出在小蒙同学未掌握高中阶段有效的学习策略。(2)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有效的学习程序、规则、

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的学习过程。(3)学习策略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4)学习策略包括了学习方法,但不是仅指掌握学习方法,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有效地使用方法是学习策略的构成部分。(5)小蒙同学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和掌握好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如包括精加工策略、复述策略、组织策略、学习时间、环境以及社会资源管理等重要的学习策略。

小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一、定义:学与教 二、核心:学习心理 三、学科范畴:心理学分支,应用心理学范畴 四、学习性质界定:教育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五、三过程:学习过程(核心)、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六、五要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物质、社会环境)、教学媒体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的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①实验法、②观察法、③调查法 ④个案法: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的方法 ⑤教育经验总结法 ⑥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⑦产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作品,从而了解心理特点的方法 二、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发展概况: 一、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 1、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2、1877年、俄罗斯、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 3、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教育心理学之父、奠基人 二、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 方东岳《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出版的第一本著作 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我国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60年代至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成熟) 80年代末(深化拓展)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定义:指个体出生,成熟,衰老乃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 二、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三、中小学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表现:①同一方面发展速度;②不同方面发展速度 关键期: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几个关键期:2~3岁口头语言4~5岁书面语言4岁形状知觉5岁儿童智力发展 四、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决定论①、高尔顿②、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③、格赛尔:成熟论 2、环境决定论①、洛克(白板说)②、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3、影响身心因素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单选题 1.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2.教师罚学生抄写课后生字五遍,这时学生的抄写行为属于()。 A.集中练习 B.分散练习 C.实际练习 D.不属于动作技能的练习 3.练习扔铅球的动作时,宜采用的动作练习形式是()。 A.心理练习 B.整体练习 C.集中练习 D.分配练习 4.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其最适当的解释是()。 A.被试缺乏学习动机 B.练习过多导致疲劳 C.被试不知练习的结果 D.缺乏适当的指导 5.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 A.发现法 B.讲解法 C.示范法 D.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6.绘画属于()。 A.心智技能 B.操作技能 C.陈述性知识 D.认识策略 7.以下哪个不是操作技能的特点()。 A.对象具有客观性 B.动作的执行具有外显性 C.对象具有观念性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8.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9.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10.以下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A.阅读 B.写字 C.解应用题 D.笔算 11.下列特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有()。 A.对象具有客观性 B.动作的执行具有内潜性 C.对象具有观念性 D.结构上具有简缩性

12.区分字母B、F、H和汉字已、巳、己属于智慧技能的()。 A.辨别 B.概念 C.规则 D.高级规则 13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中,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水平较低的阶段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熟练 C.操作模仿 D.操作整合 14.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是()。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15.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三个阶段是()。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16.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是指()。 A.操作定向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模仿 17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或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叫()。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18.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这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模仿 19.下列活动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A.阅读 B.驾驶 C.运算 D.写作 20.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这说明该动作处于()。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1.主要靠视觉控制,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是处于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22.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说明该动作处于()。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3.完成一个动作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常感到疲劳紧张,说明该动作处于()。 A.操作熟练 B.操作模仿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4.学生在几何课上学会用圆规画圆,这种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 B.言语信息C.操作技能学习D.辨别学习 25.在大脑皮层建立了动力定型,这说明动作属于()。 A.操作熟练 B.操作模仿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6.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多余动作消失,该动作处于()。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邻近学科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 答: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答: 4.结合教学实际简述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 5.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 6.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答: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1.什么是学习?通常对学习的分类有哪几种? 答: 2.评价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答: 3.比较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区别。分别列举两种条件作用的学习实例。 答: 4.观察学习有几个子过程组成?在每个子过程中都有哪些影响因素? 答: 5.描述苛勒关于顿悟的实验研究。 答: 6.比较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以及和有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讨论其各自的

优点和缺点。 答: 7.用自己的话解释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相对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进步的地方。 答: 8.最近发展区对教学有什么启示? 答: 9.比较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传统教学观在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上的差异,以及其对现代课程改革的影响。 答: 第三章知识的学习 1.什么是知识?知识可以分哪几类? 答: 2.举例说明什么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答: 3.什么是知识的表征?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各自的表征方式。 答: 4.什么是知识学习?试说明知识学习的标准。 答: 5.画出加涅有关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答: 6.什么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元认知以及各自的特征? 答: 7.什么是概念学习及它的结构?它是如何获得的? 答: 8.什么是原理学习?可分为哪几类?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 答: 9.什么是问题?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有哪些?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常用策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八章-记忆的发展与知识的巩固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八章记忆的发展与知识的巩固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起源于( )。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2.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3.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 A.2秒~1分钟B.O.25~2秒C.5秒~2分钟D.O.2~O.5秒 4.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一周之后复习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 8.“舌尖现象”可以用来证明( )。 A.知识同化说B.提取失败说C.经验干扰说D.痕迹衰退说 9.一般来说,考试之前的学习效率比平时高,这说明( )。 A.材料的性质影响识记的效果 B.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影响识记效果 C.识记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影响识记的效果 D.对材料的组织影响识记效果 10.在参观了服装博览会后,能够记住一件件新的服装样式和颜色,这属于( )。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

二、填空题 1.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 )、( )和( )的过程。 2.大学生记忆发展具有( )、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的特点。 3.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 );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 )个组块。 4.任何信息都必须经过( )、( )才可能转入( )。 5.识记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信息进行( )的过程。 6.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 )与( )、识记的( )与( )、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组块化编码、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觉醒状态、识记的信心等。 7.知识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储信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会发生变化。数量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保持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这就是( )。 8.保持是( )和( )的中间环节,在记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保持也就没有记忆。 14.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学习者是否理解了其意义,可以把识记分为( )和( )。15.( )是由一种经验想起另一种经验,或由想起的一种经验再想起其他的经验的过程。 三、简答题 1.简述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2.简述知识编码的主要方式。 3.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简述知识保持与存贮的组织形式。 四、论述题 1.论述记忆遗忘的理论解释。 2.试论如何进行合理复习,防止遗忘。

教育心理学100题精选及答案

1.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2.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A.笛卡尔B.谢切诺夫 C.巴甫洛夫 D.韦克斯勒 3.感性材料是想像活动进行的() A.原因B.动力C.基础 D.目标 4.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5.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 A.疏导宣泄B.当事人中心 C.自由联想 D.系统脱敏6.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A.独立性B.自我认识C.自

尊 D.对抗性 7.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遗传素质B.早期营养C.环境 D.实践活动 8.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A.补偿B.相互作用C.对比 D.适应 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 .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D .集中性与紧张性 10.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A.需要B.目的C.动机 D.兴趣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 第八章 学习策略

第八章学习策略 一、单选题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 复杂方案 B 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 2.在认知活动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这是指() A 元认知计划 B 元认知知识 C 元认知控制D元认知监视 3.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 A 计划策略 B 调节策略C复述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 4.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 ) A 复述策略 B 理解——控制策略 C 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5.不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 B 学习策略C监控策略D调节策略 6.()是使记忆内容能够在短时间内长期保持的有效手段。 A 精细加工 B 生成性学习C组织D复述 7.()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结果的检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A 元认知调节B元认知控制C元认知监视D元认知计划 8.()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 A 指导教学模式B完形训练模式C交互式教学模式D程序化训练 9.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A 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D生成技术 10.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11.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A 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做笔记策略 12.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是由()提出的。 A加涅B布鲁纳 C 斯滕伯格D弗拉维尔 13. ()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 A元认知能力B元认知知识C元认知控制D元认知计划 14.我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中就写到:“学而时习之”。从学习策略上看,这是属于() A 认知策略 B 复述策略C监视策略D组织策略 15.学生建立时间、设置学习目标等,这在学习材策略上是一种()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调节策略 16.()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小步骤,反复练习达到熟练化的程度 A 合作学习模式B程序化训练模式C完形训练模式D交互式教学模式 17.()是用简图表示事物的位置。 A流程图 B 网络关系图 C 模型图D系统结构图 18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A 复述策略 B 理解——控制策略 C 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19.想象、口述、做笔记、类比、答疑等,这些都是一种理解性的策略。从学习的策略的分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心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 2、心理对象.现象:(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2情绪过程(情)(喜、怒、哀、乐、爱、憎、惧等)3意志过程(意)(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二)心理状态1认知状态(好奇、疑惑、沉思等)2情绪状态(淡泊、焦虑、渴求等)3意志状态(克制、犹豫、镇定等);(三)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2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智力)3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活动2解释和说明人的心理现象3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状态。 4、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6个案法7活动产品分析法 6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种类:(1)时间:长期观察、定期观察。(2)内容:全面观察、重点观察。(3)观察者参与性: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4)场所:自然场所的观察、人为场所的观察。 优缺点: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使用的,因而简便易行,所得的材料也比较真实的。但由于它不能严格控制条件,不易对观察的材料做出比较精确的量化分析和判断,这也是观察法的局限性。 7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普莱尔《儿童心理》是观察法的典型研究。 8实验法是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种类:(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 9实验室实验法: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能主动地获取所需要的心理事实,并能探究其发生的原因,而且所获取的信息也比较精确。但实验法也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被试者在这样的情况中,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就有可能降低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质,如个性等问题,有很大局限性。 10控制实验的四方面?一是严格控制实验情境,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二是严格控制被试,实现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三是严格控制实验刺激,使不同水平、性质、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顺序呈现。四是严格被试反应,用指导语引导反应方向和范围。 11自然实验法也叫现场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适当控制或改变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一方面仍对实验条件有所控制,使之能继续保持实验室实验法的某些优点,能主动获取、探究原因;另一方面又适当放松控制,使之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o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谷现象 3.阅读技能是一种( )。 A.操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心智技能 D.学习技能 7.吹拉弹唱属于( )。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8.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9.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徒手操作技能与( )。 A.器械型操作技能 B.细微型操作技能 C.连续型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10.提出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的是( )。 A.桑代克 B.加里培林 C.加涅 D.巴甫洛夫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下列技能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下列技能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________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它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2.影响练习的因素有________和练习方式。 3.我国教育心理学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三个阶段分别是________、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二是________反馈。 5.心智动作的形成阶段中________阶段的重要特点是智慧技能活动的简略、压缩和自动化。 6.原型操作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________阶段。 7.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包括有关________的各种信息和与________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8.就有效的操作技能而言,模仿需要以________为基础。 4.原型内化 五、简答题 1.简述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2.简述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3.如何提高动作技能的练习效率7. 4.如何培养智力技能?

教育心理学例题教案资料

1.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10年后该书扩展为《人 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和《个性差异及其原因》三大卷。此书的出版被认为 确定了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答案d A. 奥苏泊尔 B. 华生 C. 杜威 D. 桑代克 1.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和心理学研究方法是一致的,大体来说, 量化研究和两种范式都有广泛的应用。d 调查研究 B. 行动研究 C. 现场研究 D. 质性研究 1. 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不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答案c A. 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行为 B. 望梅止渴 C. 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D. 婴儿看见医生就开始大哭 2. 3. 按照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习理论,人类的学习结果可分为三个领域,即认知、情感 和。 答案a

1. 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学习。 答案 c A . 动作技能 B . 言语信息 C . 态度 D . 智慧技能 圆圈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答案 a A. 言语信息 B. 智慧技能 C. 动作技能 D. 态度 1 分 问题7 测验失败引起学生条件性的紧张与焦虑等情绪反应属于。 答案 d A. 无条件反射 B. 回避条件作用 C. 经典条件反射 A. 动作技能 B. 意志 C. 知识 D. 态度

D. 高级条件作用 1 分 问题8 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回答数学问题而产生了对数学老师以及数学课的恐惧,可以用解释。 答案c A. 高级条件作用 B. 无条件反射 C. 经典条件反射 D. 回避条件作用 1 分 问题9 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答案c A. 准备率 B. 练习律 C. 效果律 D. 强化律 1 分 问题10 斯金纳在其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里提出的核心概念是。 答案c A. 认知地图 B. 条件反射 C. 强化 D. 观察学习

第八章 教育心理学

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学习策略具有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程序性。 研究学习策略的意义: 一、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尤其是能够促进或改进因学习策略掌握不好或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的学习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他们的学习上的困难。 二、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教师通过学习策略的教学,可减少教学和训练时间,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 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发展。 典型的学习策略: 一、认知策略 指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为更好地获得、储存、提取、运用信息等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 (一)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言语或外部言语重视学习材料或刺激,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各种方法。 常用的复述策略: 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经过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识记。 2.排除相互干扰。预防两种抑制影响。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官参与 5.复习形式多样化 6.画线 (二)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主要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并促进记忆的学习策略,也就是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只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1.记忆术。(1)位置记忆法;(2)缩减和编歌诀;(3)谐音联想法;(4)关键词法;(5)视觉联想。 2.做笔记。有助于对材料进行编码,同时还具有外部存储功能。摘抄、评注、加标题、写段落概括语以及结构提纲。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 就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精细加工强调在新学信息和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背景知识的多少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常用的复述策略: 1.列提纲 2.利用图形。(1)系统结构图;(2)流程图;(3)模式或模型图,模式图就是利用图解

小学教育心理学

小学生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 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 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 个案研究法(5)教育实验总结法(6)作品分析法 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 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1.心理发展概念:心理发展是个体从胚胎时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 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与发展是逐渐的、连续而有规律的。 2.(选择)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2)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心理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 (4)心理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大题论述)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观:认为知识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来完成的。

图式:动作的组织或结构或是行为以及思维的方式,最初的图式源于遗传。 例如出生的婴儿具有吸允、哭叫以及视、听、抓握等行为。这些属于遗传图式。 例如一个四个半月的婴儿,当看到拨浪鼓时,就会伸手去抓,抓住后摇晃拨浪鼓。这一个行为模式的心理结构,即图式。或者:敲击东西有声音。 同化:根据已有的图式结构来理解新事物或事件的过程。 例如:学会抓握的婴儿当看到床上的玩具时,会反复用抓握的动作去获得玩具。当他独自一个人,玩具又较远(看得见),手够不着时,他仍用抓握的动作试图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同化,婴儿用以前的经验来对待新的事物(远处的玩具),即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或者:小孩子敲东西,给他新的事物的时候她还是敲。 顺应:有机体调节自己图式结构来理解新事物或者事件的过程 例如;如上述提到的那个婴儿为了得到远处的玩具,反复抓握,偶然的抓到床单一拉,玩具就从远处到了近处,以后婴儿就会用这一动作来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顺应。或者:小孩子敲击鸡蛋时鸡蛋碎了,打破了原有的图式任何东西都能敲击。 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滤的过程。 例如:如上述举的实例,当婴儿获得拉床单可以得到远处的玩具,这

教育心理学习题集

八、补充 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教学系统包括五种要素,三种过程。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个要素;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三个过程。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差异包括两个: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 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应该是协调学与教的过程中各个因素的协调员,类似交响乐团的指挥,在学与教 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不是“主导作用”。 3、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课程内容标准、教学目标、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如实物、文字、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如书本、板书、投影仪、录像以及计算机等。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中的自然条件(如温度和 照明)、教学设施(如桌椅、黑板和投影机等)以及空间布置(如座位的排列等)等,后 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定量研究:又称量化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质性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曹勇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的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 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几种基本研究方法: 1.实验法 2.观察法3、调查法4、教育经验总结法 5、行动研究方法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同化:个体在反映和作用于环境过程中,使客体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 顺应: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已不能使新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反射行为(抓握反射,吮吸反射等本能行为)开始出现动作思 维(拿鸡蛋)客体永恒性(用毛巾盖住奶瓶)表像思维 2、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中心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1) 4、形式运算阶段(11以后)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八章学习策略

一、单选题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 复杂方案 B 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2.在认知活动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这是指() A 元认知计划 B 元认知知识 C 元认知控制 D元认知监视 3.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 A 计划策略 B 调节策略 C复述策略 D时间管理策略 4.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 ) A 复述策略 B 理解——控制策略 C 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5.不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 B 学习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 6.()是使记忆内容能够在短时间内长期保持的有效手段。 A 精细加工 B 生成性学习 C组织 D复述 7.()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结果的检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A 元认知调节 B元认知控制 C元认知监视 D元认知计划 8.()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 A 指导教学模式 B完形训练模式 C交互式教学模式 D程序化训练 9.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A 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生成技术 10.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11.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归纳

学教育心理学 一章绪论 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节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育心理学的史前思想 育心理学的形成 育心理学的发展 二)西方: 希腊的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代: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 、教育心理学的形成 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 代克(Thorndike)(美): 903年着成《教育心理学》 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 科学教心的创立的标志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一)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二)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 0s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一)内容趋于集中 二)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 三)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二节: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学习的任务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涵: 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有效的教育。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小学儿童心理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质: 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 一)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 何揭密专长? 家-新手比较研究范型是一种有效的研究路径。 新教师 教师可能存在的错误观念 学≠传授知识 象:新教师授课往往“口干舌燥、面红而赤”,但收效甚微,学生不愿听讲,没有学习兴趣。 因: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应当顾及教授的对象,即“学生”。尤其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以及早先形成的错误概念。“学习心理”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上述内容。 科知识≠教师所需的全部知识 科知识只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知识,其它许多知识,如:如何呈现教学内容、了解学生、评价学生、组织课堂教学等也是师必备的知识。 其是“教学法-内容知识”在有效教学中非常重要,涉及如何呈现教学内容、如何为不同年阶段的学生安排授课难度、如何不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等。 科内容知识不会自动生成教学法-内容知识,获得此类知识需要相当长的教学经验,并且需要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方可

教育心理学 练习题七

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练习题七 一、填空: 1、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2、现代学习理论的主要派别有。 3、小学儿童解决问题过程的三个环节是:. 4、根据教与学的性质,将教学模式分为:. 5、小学儿童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幼稚、,喜欢、喜欢。 二、单项选择: 1、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的三个定律。 A 工具说 B 联结说 C 认知说 D 人本主义学说 2、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b )。 A 直觉行动思维 B 具体形象思维 C 抽象逻辑思维 D 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利他行为的核心是()。 A 成人的榜样 B 对他人设身处地的设想能力 C 掌握利他的知识 D 掌握利他的技能 4、儿童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是()。 A 社会环境 B 自然环境 C 遗传 D 家庭环境 5、用自己的话来表述问题的结构,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途径是()。 A 形成问题的表征 B 知识技能的调用 C 解题成果的评价 三、多项选择: 1、学习的学习动机就其心理成分有()。 A 学习的目的性 B 学习兴趣 C 成就愿望 D 成绩反馈 2、要了解儿童自我意识,必须了解儿童的()。 A 自我评价 B 自我体验 C 自我控制 D 自我中心

3、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 A 顺向迁移 B 逆向迁移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4、根据学习的特征可把学习分为(). A 情感学习 B 试误学习 C 顿悟学习 D 模仿学习 5、短时记忆的信息主要是以()形式编码的。 A 知觉 B 听觉 C 视觉 D 感觉 四、简答: 1、简述学习的类型。(按不同的分法回答) 2、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3、遗忘的理论有哪些? 4、小学儿童的认知活动有哪些发展? 5、学习准备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五、论述: 如何理解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导作用? 1.(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来的一种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 A.掌握学习 B.程序教学 C.合作学习 D.发现学习 2.( )是指对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A.认知好奇心 B.成就动机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word版本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感性知识、理性知识 B.具体知识、抽象知识 C.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D.方式方法知识、普通原理知识 2.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是指()。 A.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B.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C.解决“怎么样”的问题 D.以上都正确 3.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A.0.25~2秒 B.0.2~25秒 C.2秒到1分钟 D.5秒到2分钟 4.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个组块。 A.6±2 B.6±1 C.7±1 D.7±2 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序,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6.以下选项中哪一个属于程序性知识?() A.关于企鹅的定义 B.某个明星的个人资料 C.名人的自传 D.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7.知识的同化反映的是新旧知识的()。 A.改造性

B.累积性 C.矛盾性 D.对立性 8.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9.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10.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1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12.可以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长时记忆 B.有意记忆 C.感觉记忆 D.短时记忆 13.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14.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概述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性质及相关概念 (一)动机的性质 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二)动机的功能 引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 (三)动机的成分 内在的需要、外在的诱因 二、学习动机及其分类 (一)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的的心理倾向。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社会意义:正确或高尚的学习动机与错误或低下的学习动机; 起作用的时间: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与间接的远景的学习动机; 范围:普遍型学习动机与偏重型学习动机 来源: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三、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一)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1、对学习动机的启动作用 2、对学习动机的维持作用 3、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 (二)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总体来说,学习动机越强,学习的积极性会越高,学习效果会越好; 具体来说,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比较复杂,遵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的关系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 (一)强化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 他们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定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此,在他们看来,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此,他们主张,在学习活动中,应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 (二)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1、只重视外部诱因的控制,无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2、寻求奖励、逃避惩罚的想法对全体学生都不利 3、手段目的化的结果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4、短暂的功利取向不易产生学习迁移 二、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 (一)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 动机是人性成长发展的基本内在原动力。所有学生都有学习动机,但是未必都专注在功课上。只有学生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所学的内容符合他们成长的需要,他们才会维持强烈的学习动机。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内在动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培养和谐的教室气氛,是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条件。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七个层次) 2、需要层次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马斯洛认为,学生本身先天具有发自内心的成长潜力,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行学习。 在教育上,只有先给学生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其各种缺失性需要均获得满足之后,大多数学生才会自发性地继续成长。 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与尊重的需要,家长与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7.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一规律的反映。( B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反映出人们选择教育方式受到下列哪种理论的影响( B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决定论 D.心理决定论 1.许多心理学家认为,( C )是适应认知差异的最佳教学方式。 A.分组教学 B.小班教学 C.个别教学 D.大班教学 2.( A )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 A.丹瑟洛 B.尼斯比特 C.皮连生 D.鲍斯菲尔德 3.“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 C )揭示了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4.马斯洛认为,下列哪一项需要永远也得不到完全满足?( D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的需要 D.审美需要 5.阅读技能是一种( C )。 A.操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心智技能 D.学习技能 6.下列属于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的是( A )。 A.学习任务 B.兴趣 C.自我效能感 D.归因 7.看到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8.最早的有关迁移的代表性理论是( A )。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9.将学业成绩看做是赢得地位和尊重的根源的是( C )。 A.学习驱力 B.认知驱力 C.自我提高驱力 D.附属驱力 10.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11.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在原因的是( A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12.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