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生物)解读

2011年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生物)解读
2011年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生物)解读

2011年高考理科综合考试大纲(新课标)

——生物部分解读

孔鹏葛有新

2011年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生物部分)》和2010年《考试大纲(生物部分)》基本完全一样,具体说明如下:

1 能力要求完全一样.

2 考试的范围和要求完全一样,知识内容的层次认定完全一样。

3 命题要求完全一样。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今年生物试题最大变化就是分值由72分增加为90分,题量及考查的知识点也增多。在复习生物时要注意主干知识,重点放在“细胞与代谢”、“遗传与变异”、“稳态的调节”和生物与环境等内容,同时也不能放过教材里细微知识点的把握。

一、考试的能力与要求解读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例1】据右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例2】

答案:(1)不能,该部位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等于输出量与累积量之和,只考虑B曲线只能得到积累量的数据,积累量不等于吸收量。

(2)低主动运输减少主动运输需要能量,缺氧时根细胞呼吸作用降低,产生能量减少

(3)能不同(4)相同成熟区

例3

【例3】(07年全国卷)下图表示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C

【例4】(07,江苏)(11分)为研究环境污染物对某湖泊中生物的影响,一组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一所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再将研究数据绘制成下表。

(1)为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请尝试利用上表中的数据,在所给坐标上规范绘制柱形图,以比较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2)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以食物网的形式表示5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以A、B、C、

D、E代表5种生物)。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5】(07,宁夏)某种抗癌药可以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据此判断短期内使用这种药物对机体产生最明显的副作用是

A.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

B.影响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造成糖代谢紊乱

C.影响血细胞生成,使机体白细胞数量减少

D.影响脂肪的合成,减少脂肪的贮存

答案:C

【例6】(08 江苏)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

→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

→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答案:D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解读:

纵观近几年理综生物实验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分值稳中有升,体现出“知识减负、技能加强”的高考命题动向。

在理综全国卷生物总分72分中,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分值一直在18--20分左右,占25--28%,而在今年五省高考中,山东卷生物总分73分,其中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的为24分,占33%;宁夏卷总分90分中,考查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的为41分,占比高达45%。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实行新课改后的高考,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实验与探究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能全面反映学生科学能力的一个方面,必将在今后的高考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一趋势要引起我们广大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

②、立足于教材,以常规素材设置问题,设问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高考试题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一改过去必做的实验不考,考的都是考生没做过、甚至是没听过的实验素材,而是以教材中丰富的实验素材为载体,加以适当的加工、处理,在学生熟悉的实验情境中设计不同深度的问题,既没有脱离中学的实际,又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对实验问题的分析、判断和理解能力。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来自课本的实验素材有:还原糖的鉴定(山东)、恩格尔曼实验(宁夏)、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宁夏)、质壁分离与复原(宁夏、广东、海南)、温度

对酶活性的影响(广东)、观察叶绿体(江苏)、观察DNA与RNA的分布(江苏)、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江苏)、半透膜的透性探究(江苏)、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江苏)、血糖平衡的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杂交育种等,选修部分---------DNA的粗提取和鉴定(江苏)、转基因技术(山东)、细胞融合、微生物的培养、植物的组培、胚胎工程、动物细胞培养等。

在高考试题中,来自课本的实验素材如此集中而大面积的出现是过去全国理综考试生物试卷中从来没有过的,实验与探究试题的回归教材对中学的实验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导向,是今年高考的亮点之一。这也为我们备战2011年新课标高考时,进行实验的复习指明了方向,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③、实验情境更加注重和生产、生活的联系。

如加酶洗衣粉、生长素浓度对生根的影响、运动时呼处气体与平静时CO2含量的比较、大豆的矮化问题、胡萝卜素的提取等都是学生生活中比较耳熟能详的素材,学生看了不陌生,既有利于学生正常的发挥,又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充分体现了STS教育的要求。

④、题型多样,答案趋向规范化、标准化

实验探究题型多种多样,从形式上,有选择题、简答题;其中简答题根据考查目的不同:有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有补充实验步骤,有预测、分析实验结果,还有对实验方案的评价与修正,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如图表转换)与表达,另外还有说明指定实验的原理、自变量、因变量等等,同时标准答案趋向标准化、规范化,使评卷结果更公正,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干扰。

⑤、题量增加,更加注重对实验探究能力的全面考查

去年年实验试题的素材大量取自教材中的实验以及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实际,一改往年做的不考,考的都是学生不熟悉的甚至是大学教材中的素材,极大程度上消去了学生对实验题的畏惧心理,同时今年的试题弱化了对设计完整实验步骤的要求,题量虽然增加了,但减少了答案的文字表达要求,而增加了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同时增加了得分点,答案趋向简单化、标准化,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认真审题,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而试题题型的多样化则为全面考查实验探究能力提供了可能,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的题型可以考查学生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补充实验步骤,以及预测、分析实验结果的题型,考查了学生对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理解和应用;对实验方案的评价与修正的题型,考查了学生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力;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如图表转换)与表达的题型,则考查了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和用恰当的形式表达与交流生物学知识及结论的能力。

备考策略:

①、强化实验理论基础

注重对课本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说明实验和隐含实验等的再现、巩固和提高。实验是对教材中的假说、观点、规律等内容的验证或探索,是教材内容的迁移和延伸,它离不开教材的理论基础,因此在复习时强化与教材有关内容的联系,形成实验理论和教材内容的有机统一。

高考试题中课本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说明实验和隐含实验以及来自课本以外的实验素材所涉及的最重要的实验理论就是实验设计的五大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在进行实验复习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实验基本内容(目的、原理、材料、方法、步骤、现象、结论等)的理解和掌握上,而且还要让学生理解以上基本原则的含义和在确保实验取得成功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一起寻找和挖掘其中蕴涵的能够体现以上基本原则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带领学生分析如果缺少这些

关键词语或句子结果会有什么不同,从而充分理解以上基本原则对于达成实验目的的必要性,并且掌握如何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和反映这些基本原则的实施,比如: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性原则,每组多株(对、只、等)实验中条件的控制(温度、PH等)试剂的用量、时间的长短都是确定的、可量化的-平行重复原则,除所研究的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都是相同的而且是适宜的-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性原则,实验的材料来源仪器操作方法是可以满足的-可行性原则等等。

②、能力训练贯穿始终

落实考纲规定的17项学生活动,杜绝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复习方法(至少可以看一看);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

要有八个方面的意识:动手操作意识、安

全意识、规范化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定量意识、创新意识、质疑意识(这些意识是可以通过考试得以体现的)。四种能力:图示实验观察分析析能力、过程实验补充能力、现象实验描述能力、文字实验说明能力。

③、规范科学探究过程

关注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分析实验原理是否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否合适及易得、实验设计思路是否科学、结果表达与记录是否规范、结论与实验现象是否存在逻辑上的因果关系、结论应该是开放的还是限制性的。评价实验方案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体现对照、是否控制了无关变量、是否有利于减小误差等因素要有所侧重。

关于探究实验要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知道其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掌握设计简单探究实验方案的方法。

④注重挖掘教材潜在的实验与探究因素

生物学的知识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或通过实验得到实证的。不仅要重视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而且要重视分析教材中大量的隐性实验内容-科学发现史和经典实验,如生长素的发现恩格尔曼实验转化实验等在2008年高考试卷中就出现了,还有就是不同版本教材中共性的结论,复习时要多从实验角度想一想,这一结论是怎么得出的?我们有没有办法进行验证与探究?

⑤进行科学实验方法的归纳

切(移)除法、饲喂法、临床观察法、杂交(测交)法、同位素标记(荧光标记)法、离心(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法、引流法、模拟实验法、调查法等以及测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装置(CO2的消去)、细胞及细菌培养的装置等等要有一定归纳,避免新情境中学生无所适从。

⑥到位训练切忌眼高手低

学生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看实验题,想实验题,不愿动手写。往往觉得差不多,结果在实战中虽有一定的思路,但表达不出来或无条理。作为老师要不怕麻烦,在平时或考试

时要适当精选一些实验设计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少而精的训练,针对性的评讲和修正显得十

分重要,只有让学生动手做,我们才能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矫正,是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解读:

获取信息能力是指通过多种渠道发现和收集信息、鉴别和选择信息、转化和运用信息的一种能力。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注重对考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获取信息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首先要能在这些相关材料中获取有效生物学信息,方能进一步分析和解决生物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实质是强调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到自身生物科学素养。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高考在全国各省逐步实施,生物试题所体现的课外信息量越来越多。以能力考查为主的生物高考不再拘泥于教材,试题往往以某一生物学相关事件为背景,从与生物相关的社会生产实践,影响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生物新技术、新进展等方面衍生出对考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能力考查,其中首要能力就是获取信息的能力,它要求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生物学信息,并能结合生物学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可以实行两步走策略。首先,训练学生从课外材料、生物学新进展、生物科学发展史等信息中筛选、提取有效生物学信息。第二步,根据提取到的有效信息,结合和运用生物学相关知识、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以诺贝尔奖为背景材料的试题,如果能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进行考查,就能很好地体现考纲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要求。

背景一: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

[例1]90年代植物学家试图向牵牛花的基因组中引入红色素基因,以使花瓣的颜色加深,结果却发现,花瓣的颜色并没有加深。后来科学家发现的一种新的基因调控方式——RNA 干扰解释了这一现象。RNA干扰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RNA干扰的结果导致与mRNA对应的“基因沉默”了,无法表达。科学家发现在动物和人体组织细胞中也存在这种现象。

(1)科学家获得红色素基因并将它插入到牵牛花的基因组中,采用的生物技术被称为,此技术实现了对生物性状的。

(2)复合体I能够将双链RNA切割成片段,复合体Ⅱ又将一条RNA链清除,说明它们具有的作用。mRNA与复合体Ⅱ上的RNA结合遵循。

(3)红色素基因“沉默”的原因是。

(4)有科学家将能引起RNA干扰的双链RNA的两条单链分别注入细胞,结果却没有引起RNA干扰现象,请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5)在没有RNA干扰作用时,遗传信息能在生物大分子间传递。用图式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

简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必须明白试题提供的背景知识,这是解题的前提。本题的图示明确地表示了RNA干扰的机理。(1)向牵牛花的基因组中引入红色基因,也就是把外源基因引入牵牛花细胞中,属于转基因(或基因工程)范畴,由于转基因是将已知的基因转入受体中的,因此能有目的地、定向地改造生物的性状。(2)在生物体中的各种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复合体I将RNA切割成片断与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特定的DNA序列类同;复合体Ⅱ一条RNA链清除可以看作是将RNA链水解了,这些过程的进行都需要特定的酶参与。(3)根据题中信息,基因沉默的原因在于由基因转录得到的mRNA被蛋白质复合体水解了,因此也就无法翻译相应的蛋白质。(4)由于蛋白复合体Ⅰ只能识别双链RNA,不能识别单链RNA,因此把能引起RNA干扰的双链RNA的两条链分别注入细胞时,复合体Ⅰ就无法作出识别,也就不会引起RNA干扰现象。(5)生物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可以用中心法则来概括,但题中要求表示的只是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也就是只需要画出转录与翻译,至于复制以及逆转录过程不属于表达,图中不需要表示出来。

答案:(1)转基因技术定向改造(2)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3)mRNA分子被剪切、分解,无法翻译成相应的蛋白质(4)蛋白复合体Ⅰ只能识别双链RNA,不能识别单链RNA

(5)

背景二:美英两国的科学家因为在胚胎干细胞研究方面的“基因靶向”技术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例2]由于在“基因靶向敲除”技术方面获得重大成果,两位美国科学家和一位英国科学家分享了2007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基因靶向敲除”是指利用细胞内的DNA可与外源性DNA同源序列发生同源重组的性质,用设计好的DNA片段替代动物细胞内的基因片段,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目的,其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靶向敲除”实质上属于技术。

(2)从获取目的基因到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前,两次使用了同一种基因操作工具,该工具是。

(3)要想获得一只含目的基因的小鼠,一般是通过病毒感染或显微注射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选择受精卵作受体细胞的原因从细胞分化角度讲。

(4)在此类基因操作中,通常可以用水母的发光蛋白作为标记物。水母发光蛋白有发光环,能在一定条件下发出荧光,现已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在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作用是( )

A.便于获取目的基因B.便于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扩增

C.便于目的基因的转移容易被检测D.便于目的基因的表达

(5)按上述“基因靶向敲除”操作获得的小鼠其基因是杂合的,这种杂合小鼠的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定律?。为更好地研究该动物细胞内靶基因的功能,人们想获得一个含纯合目的基因的个体,下一步该如何实验操作?

简析:(1)根据题干给予的“基因靶向敲除”的说明以及图示可知,它是把外源的基因

导入到受体细胞中,因此属于转基因的范畴。区别在于,通常所说的转基因,其目的因此在受体细胞中的存在位置不能预先定位,而基因靶向技术中,目的基因替代的是受体细胞中既定的基因,也就是目的基因导入后存在的位点是确定的。(2)根据基因工程的操作,要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首先需要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与运载体,使它们留下相同的粘性末端,以构建运载体。(3)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要发育成为一个个体,那么该受体细胞必须能够表达其全能性,对动物细胞来讲,分化程度最低,全能性最易表达的是受精卵。(4)在转基因的操作中,目的基因

是否导入受体细胞需要作检测,当用发光蛋白的

基因作标记时,就可以通过荧光的检测来判断受

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5)在“基因靶向敲

除”操作中,导入的目的基因只占据一对同源染

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同源染色体中

另一条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依然是原基因,也就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只是被替换掉了其中的一个,这样的个体属于杂合体,后代的遗传将是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如果要得到含纯合目的基因的个体,可以通过与同样含目的基因的异性个体进行杂交,从杂交后代中选择出含目的基因的纯合体。

答案:(1)转基因(2)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3)受精卵分化程度低,全能性最强,极易培育为一个完整个体(4)C (5)遵循将两个均携带了目的基因的杂合体雌雄个体进行杂交,即可得到目的基因为纯合的子代个体

背景三: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例3]绿色荧光蛋白能在蓝光或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荧光,这样借助GFP发出的荧光就可以跟踪蛋白质在细胞内部的移动情况,帮助推断蛋白质的功能。下图为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通过过程①、②形成重组质粒,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切取目的基因、切割质粒。若限制性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G↓GATCC一,限制性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一。在质粒上有酶I的一个切点,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1个酶Ⅱ的切点。

①请画出质粒被限制酶I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②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否连接起来,理由是。

(2)过程③将重组质粒导入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时,采用最多也最有效的方法是。

(3)如果将切取的GFP基因与抑制小猪抗原表达的基因一起构建到载体上,GFP基因可以作为基因表达载体上的标记基因,其作用是。获得的转基因克隆猪,可以解决的医学难题是,可以避免。

(4)目前科学家们通过蛋白质工程制造出了蓝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等,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出蓝色荧光蛋白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用数字表示)。

①推测蓝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②蓝色荧光蛋白的功能分析和结构设计

③蓝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修饰(合成)

④表达出蓝色荧光蛋白。

简析:本题是绿色荧光蛋白应用的一个实例,侧重考查基因工

程与蛋白质工程。

(1)根据两种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与切割位点,可画出分别被

两种酶切割后的粘性末端。从图中可以看到,两种酶切割后留下的粘性末端是相同的,因此用这两种酶切割后的粘性末端是可以连接起来的。

(2)将重组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以动物细胞为受体时运用得最多的方法是显微注射。

(3)本小题中所述的重组DNA中包含了两个外源基因:一个是抑制猪抗原表达的基因,由于这个基因的存在,将可避免因抗原而产生的免疫反应;另一个是GFP基因,由于这个基因的存在,其表达的荧光蛋白可以作为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的依据。

(4)要用蛋白质工程得到不同颜色的荧光蛋白,需要依据蛋白质工程的操作步骤进行(如图)。

答案:(1)①(参见简析)②可以连接因为由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是相同的(或是可以互补的)

(2)显微注射技术

(3)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4)②①③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解读:

此类试题的情境设置比较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获取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缜密的思维能力。侧重考查的是生物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一道题往往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点,因此,考生复习时应关注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看来,围绕主干知识构建系统化知识网络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对于经常考查的主干知识,如: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酶)、遗传基本规律、稳态(生命活动的调节)等,考生复习时应特别关注,同时,要加强图表、曲线等应用性训练。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的解读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选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必考部分的试题考生是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考生需要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生物知识内容表(一)

必考部分

选考部分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全国统一考试大纲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 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 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 (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 (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 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 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 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 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 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生物知识内容表一 必考部分

2019高考生物考试大纲

生物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考试内容。 高考生物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物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等方面的应用,有利于高校对新生的选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 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 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 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 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生物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上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试题(上海生命科学卷)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由细胞形态判断,下列细胞中最可能连续分裂的是 2.如果图1表示纤维素的结构组成方式,那么符合图2所示结构组成方式的是 ①核酸②多肽③淀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3.下列食物营养成分与鉴定试剂及显色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淀粉:碘液,蓝紫色B.还原糖:班氏试剂,红黄色 C.脂肪:苏丹III染液,橘红色D.蛋白质:双缩脲试剂,黄绿色 4.图3为某细胞结构的电镜照片,与图中箭头所指“小点”结构形成有关的是A.核仁B.中心体C.叶绿体D.溶酶体 5.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①黏菌②酵母菌⑨蓝细菌④大肠杆菌⑤乳酸杆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6.生物体中的某种肽酶可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导致 A.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链B.多肽链分解为若干短肽 C.多肽链分解为氨基酸D.氨基酸分解为氨基和碳链化合物 7.在细胞中,以mRNA作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括 A.复制和转录B.翻译和转录C.复制和翻译D.翻译和逆转录 8.图4为细胞内染色体状态示意图。这种染色体状态表示已发生 A.染色体易位B.基因重组c.染色体倒位D.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 9·酶在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中的核心问题是固定化技术,而酶固定化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在于酶具有 A.热稳定性B.催化高效性C.催化特异性D.可反复使用性 10.人体内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生成 ①乳酸②乙醇③氨基酸④脂肪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C·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12.图5为果实生长过程中细胞呼吸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分 析,正确的是 A.I阶段,同化作用小于异化作用 B.II阶段,同化作用等于异化作用 C.III阶段,同化作用加剧导致果实变甜 D.IV阶段,异化作用加剧导致果实含水量增加 13·以绵羊红细胞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再将后者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

2017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新课标1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试题及答案(新课标1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1 A C 2 A B C D 3 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

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 A B C D 6 (b1雄蝇中有1/8 A B.F1 C D 题为选考 29.(10 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30.(9分) 植物的CO2补偿点是指由于CO2的限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已知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的,回答下列问题:

全国高中生物竞赛大纲

全国高中生物竞赛大纲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纲要 理论部分 全国竞赛理论考试应当注意那些适用于同一类群中大多数生物的生物学概念。考试不应包括特殊事实、例外或者需要特殊或地方经验的某地特有生物的知识。 大部分试题应当考查学生的理解力、科学工作技能以及他们生物学知识的应用。单纯考识记的试题应尽可能的少,不应超过总分的25%。 理论部分应按注明的比例包括以下7个部分: Ⅰ.细胞生物学 25%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化学成分 * 细胞器 * 细胞代谢 * 蛋白质合成 * 通过膜的转运 *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微生物学 生物工程学 Ⅱ.植物解剖和生理(重点是种子植物) 15%

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 * 水分、矿物质和同化物的运输 * 生长和发育 * 生殖(包括蕨类和苔藓) Ⅲ.动物解剖和生理(重点是脊椎动物) 15%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 消化和营养 * 呼吸作用 * 血液循环 * 排泄调节(神经的和激素的) * 生殖和发育 * 免疫 Ⅳ.动物行为学 5% * 行为的体系 * 行为的原因 * 争斗行为 * 习得性行为

Ⅴ.遗传学与进化 15% * 变异:突变和渐变 * 孟德尔遗传 * 多等位性、重组、伴性遗传 * 哈迪温伯格定律 * 演化的机理 Ⅵ.生态学 15% * 生态系统 * 食物关系 * 能流 * 生物地球化学系统 * 演替 * 种群结构和动态 * 生物圈和人 Ⅶ.生物系统学 10%结构和功能;主要类群中典型生物之间的演化和生态的关系 在上述各主题中均应包括有科学思维的原则和生物学方法的原理的题目。 全国竞赛考纲细目

生物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重庆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理综生物部分解读参考版 一.选择题 8.下列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1. 【解读】细菌和蓝藻是错;中心体存在于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水稻是高等植AB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正确C错,D物细胞,不存在中心体所以D 【答案】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2. 的叙述,正确的是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A. 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B.以宿主菌 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思闻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D.A【解读】噬菌体侵入寄主后,利用寄主菌的原料(氨基酸和核苷酸),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所以2.CB错;噬菌体消耗细菌细胞内的物质,导致细菌死亡,对;子代噬菌体是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来复制的,错误;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以二分裂方式增殖,而是在寄主菌体内合成各个部件后,组装,释放,使细D菌裂解,错A 【答案】麻疹病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3.1 / 6 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A.【解读】疫苗作为抗原,具有大分子性,A错;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也就是能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B正确;淋巴因子为T细胞释放,C错;与抗体结合的病毒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错 【答案】B 4.题4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殖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A.【解读】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O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有最快的增长速率,故防治时间应在a点之前,A对;“S”型增长的种群增长率一直是下降的,故与逐渐上升以至稳定的种群密度变化不呈正相关关系,B错;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种群内出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增长至c点, C对;把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能使被啃食的植物等生产者较少,使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组成和数目受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对。 【答案】B 5.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2 / 6 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B.【解读】将动物的性腺摘除(阉割)后,动物无法分泌性激素,会反馈性地使动物体内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含量上升,A错;在寒冷刺激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是由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B错;感觉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属于条件反射,C错;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沿着整个反射弧传导、传递,当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进行传递时,涉及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信号形式转变,其中有神经递质这种化学物质在起作用,D对。【答案】D 30.(26分) Ⅰ.长叶刺葵是棕榈科热带植物。为了解其引种到重庆某地后的生理状况,某研究小组在水分充足、晴朗无风的夏日,观测得到了该植物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日变化趋势图(题30图)。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解答】解:A、胎儿手发育的过程中,手指间隙的细胞会发生细胞凋亡,A错误; B、小肠上皮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将会发生细胞凋亡,不断完成细胞的自然更新,B正确; 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靶细胞,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 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 影响下导致的细胞非正常死亡,D错误。 故选:B。 2.【解答】解:①合成多肽链时需要tRNA转运氨基酸,但不需要同位素标记的tRNA,①错误; ②⑤合成多肽链时需要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这其中有催化多肽链合成 的酶,因此不需要额外添加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②错误;⑤正确; ③要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应该用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苯丙氨酸)作为原料,③ 正确; ④要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需要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作为模板,④正确。 故选:C。 3.【解答】解:黄瓜幼苗可以吸收水,增加鲜重;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合成相关的化合物。也可以利用大气中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增加细胞干重。植物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并没有增加黄瓜幼苗的质量,故黄瓜幼苗在光照下增加的质量来自于水、矿质元素、空气。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4.【解答】解: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A正确;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等相关感受器,B正确;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C正确;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心跳加快、呼吸加快,D错误。

浙江省新高考生物考纲(选考版)

浙江省新高考生物考纲 (选考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生物(选考考纲)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考试的对象是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的学生。《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2014版)》是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 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要求 (一)知识考核要求 生物考试着重考查学生在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二)能力考核要求 生物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 1.理解与表达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相关内容。 2.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1)能从所给材料中鉴别、选择相关的生物学信息,能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所得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2)能运用获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3.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活动),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设计实验,提出或完善实验思路,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能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预期、确认变量、设计实验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4.综合运用能力 (1)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巾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三)品质考核要求 生物考试注重对学生品质的考核,要求学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生物考试的知识范围是《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2014版)》中规定的必修l、2、3三个模块和选修l、3两个限定性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分为必考题和加试题。对考试内容掌握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分别用字母a、b、c表示,其含义如下: a一了解: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实例;捕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b—理解:能解释和说明所学知识的含义;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进行解释、判断、区分、扩展;能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能观察、检测、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 c一应用:能在新情境巾使用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对生物学知识进行总结、推广;通过分析、推理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能设计实验思路,合理评价有关观点、实验方案和结果。

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考试大纲

2016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和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考试的能力与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

2017年生物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新课标

2018年高考理综生物卷答案及解读<新课程word版)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98字 A.tRNA种类不同 B.mRNA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解读】本题以细胞的成分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蛋白质的组成、结构、转录、翻译等过程,但比较基础,考生容易得分。在两种蛋白质合成过程中,tRNA种类、核糖体成分、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均相同。hQvEoS10kB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86字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癌变的知识。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才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hQvEoS10kB 3.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74字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有关知识。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hQvEoS10kB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96字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脑干→传出神经→唾液腺。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由于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学习才

2020年全国新课标生物高考大纲

2020年全国新课标生物高考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 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 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 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和部分选修内容,确 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 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考试的能力与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 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 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 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 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 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 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 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选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 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必考部分的 试题考生是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考生需要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 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 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近三年生物高考试卷分析

近三年生物高考试卷分析 近三年生物高考试卷分析 高考生物全国二卷的模式是6道选择题,4道大题和2个选修大题,试卷以基础知识考查为主,2016、2017和2018三年高考生物难度都不大,侧重考纲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注 重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的考查。也考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一、从整体上看,2017年普通高考理科综合 测试生物试题部分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对学生发 展核心素养体系有一定的诠释。生物命题将科学性作为首要 和第一性原则。试题科学、准确、规范,没有偏题、怪题。 注重基础,考查主干知识和能力全覆盖,很好体现了《考试 说明》的要求。 综合性: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在综合能力的考查,重点 突出学科内的综合。三套试卷考查综合性的试题占较大比 重,2017年比2016年又有很大提升。如:Ⅰ卷除第5题外,其他题都在一定程度上跨越了、节之间和模块之间,进行了 知识的重组和构建,综合性试题由2016的84.44%—94、44%。Ⅱ卷提升幅度更大58.89%—94、44%。Ⅲ卷86.67%—80%。综合性试题除跨节和必修三个模块之间外,在选修模块中考

查必修模块的知识,在多年高考题特别是Ⅱ卷中体现明显, 如:2016年39题关于果酒、果醋的制作,此题选修1只占4分,考细胞呼吸等必修1的内容占11分。2017年三套试题均有体现。这也充分体现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的关系:选 修模块是必修模块的拓展和延伸。 科学探究性试题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这也体现了学科核 心素养的落地。 创新性和理性思维的题也有较多体现:体现在试题的呈 现方式,是在新情境下,获取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 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 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 所表现出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是对核心素养的很好的 诠释。开放性:开放性的试题有进一步的增加。特别是Ⅰ卷 的29题,Ⅲ卷的29、32题,II套的38题,选修模块在开放性上有较大变化,值得关注。三套试题都在关注生物学科 的本质,考查考生对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思维,以及 对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这对于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 术”为主的学习方式提出了质疑,对于今后高中生物的教与 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已经释放出明 确信号,发挥高考的立德树人作用和人才选拔功能,想靠刷 题换取高分会越越难,越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学校越会适应大

2018年高考生物大纲

2018年高考生物大纲

2018年高考大纲——生物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 (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 (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3)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4)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3) 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ⅡⅡⅠ 1-2 细胞的结构 (1)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3)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5)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ⅠⅡⅡⅡⅡ 1-3 细胞的代谢 (1)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 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5)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6) 细胞呼吸ⅡⅡⅡⅡⅡⅡ 1-4 细胞的增殖

(1)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 细胞的无丝分裂 (3) 细胞的有丝分裂ⅡⅠⅡ 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 细胞的分化 (2) 细胞的全能性 (3)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ⅡⅡⅡ 2-1 遗传的细胞基础 (1) 细胞的减数分裂 (2) 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3) 动物的受精过程ⅡⅡⅡ 2-2 遗传的分子基础 (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 基因的概念 (4) DNA 分子的复制 (5)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ⅡⅡⅡⅡ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说明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理工类高考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 (1)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概括出所学生物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要能够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考生不但能够分别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还要知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要求考生能够用生物学术语、图表、图解等表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例如,用文字表述生物学概念、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用系谱图表述遗传关系,画出细胞失水后状态的简图等。 (3)在理解能力中高一层次的要求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推理、判断或得出结论。题目可能是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如说明“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等。 例1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 答案 ] C [ 说明 ] 本题以“DNA双链不能解开”为关键点,考查考生对“DNA的状态”和“DNA 复制、RNA转录、细胞周期以及癌细胞增殖等”相关性的理解。

(完整word版)2017年生物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四川

2018年高考理综四川生物卷解读 一、选择题: 1.蛙的受精卵发育成原肠胚的过程中,下列行为在细胞内不能发生的是 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式 B.DNA的半保留复制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姐妹染色体的分开 解读:蛙的受精卵发育成原肠胚的过程中,要经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故A正确;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属有丝分裂,间期有DNA的复制<半保留复制),后期有姐妹染色体的分开,但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故B、D正确,C错。答案:C。Bj2R79VsgB 2.将大肠杆菌的质粒连接上人生长激素的基因后,重新置入大肠杆菌的细胞内,通过发酵就能大量生产人生长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j2R79VsgB A.发酵产生的生长激素属于大肠杆菌的初级代谢产物 B.大肠杆菌获得的能产生人生长激素的变异可以遗传 C.大肠杆菌质粒标记基因中腺嘌呤与尿嘧啶含量相等 D.生长激素基因在转录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连接酶 解读:因人生长激素不是大肠杆菌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所以不是大肠杆菌的初级代谢产物,故A错;将大肠杆菌的质粒连接上人生长激素的基因后,重新置入大肠杆菌的

细胞内,属于基因工程中的人工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故B正确;大肠杆菌质粒是小型环状DNA分子,不含尿嘧啶,故C错;生长激素基因在转录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而不需要DNA连接酶,故D错。答案:B。Bj2R79VsgB 3.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统一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新课标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试题 全国卷3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和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2019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红色部分为选修增加的要求)

2019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红色部分为选修增加的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理工类高考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 (1)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概括出所学生物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要能够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考生不但能够分别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还要知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要求考生能够用生物学术语、图表、图解等表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例如,用文字表述生物学概念、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用系谱图表述遗传关系,画出细胞失水后状态的简图等。 (3)在理解能力中高一层次的要求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推理、判断或得出结论。题目可能是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如说明“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等。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分为必修模块1、必修模块2和必修模块3的内容,选考为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内容。考生在上述两个选修模块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的内容。 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数字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2020年高考全国1卷生物试题解析解读分析

2020年高考全国1卷生物试题解析解读分析 2020年高考全国I卷生物试卷遵循高考评价体系理念,全面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核心价值引领,突显对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检测考生学科素养发展水平,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基本要求。试卷整体稳中有新,彰显了生物学科的特点,通过创设新情境,运用必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注重基础综合,引导“中学教学” 必备知识是学科素养的基础支撑。试卷以核心主干知识、课堂实验为蓝本,注重对知识的准确记忆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考生必须对基础知识理解透彻,才能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 例如,考查考生对细胞呼吸、群落、细胞结构与功能、微生物培养等核心主干知识的准确记忆;考查考生对课内基础实验的精确记忆和运用。 二、重视“关键能力”,助力人才培养 关键能力是高水平人才的必备素质,试卷通过实验探究题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综合运用题考查思维认知能力,通过开放性试题考查语言表述能力。 如设置试题,以农作物生产、药物探究为情境,给出表格、文字信息,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实验探究分析能力;以实验探究形式,设置问题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最后概

述总结,考查思维认知能力。此外,还设置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三、立足情境创新,突显素质教育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向。试卷通过创设新情境,设置开放性题目,考查考生能否在新颖和陌生的情境中,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主动思考,大胆创新,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任务,并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成为创新型人才。 总的来说,2020年高考全国I卷生物试卷体现了“稳中有新、注重基础、突显能力、素养导向”的命题思路,加大回归教材的力度,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中学生物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新课标高中生物核心概念

新课标高中生物核心概念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新课标高中生物核心概念必修一:

: ::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硝化细菌能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将CO2和水合成为糖类,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举例: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细胞的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过程:受精卵增殖为多细胞分化为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生物体 特点:持久性、稳定不可逆转性、普遍性 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植物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例如: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动物细胞全能性: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 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细胞的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衰老: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衰老的细胞特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癌细胞:细胞受到致癌因子(三种)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癌细胞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着变化;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着降低,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细胞的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必修二 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意义: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密码子:指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信使RNA上密码子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基因分离定律: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来源包括:①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②基因的交叉和互换③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 基因的概念: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功能:①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②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表达遗传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