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新课标生物高考大纲

2020年全国新课标生物高考大纲
2020年全国新课标生物高考大纲

2020年全国新课标生物高考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

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

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

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和部分选修内容,确

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

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考试的能力与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

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

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

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

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

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

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

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选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

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必考部分的

试题考生是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考生需要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

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

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生物知识内容表(一)

必考部分

知识内容

要求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2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2)多种多样的细胞

(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3细胞的代谢

(1)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4)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6)细胞呼吸

1-4细胞的增殖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2)细胞的无丝分裂

(3)细胞的有丝分裂

1-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细胞的分化

(2)细胞的全能性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2-1遗传的细胞基础

(1)细胞的减数分裂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3)动物的受精过程

2-2遗传的分子基础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基因的的概念

(4)DNA分子的复制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3遗传的基本规律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4)伴性遗传

2-4生物的变异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

(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2-5人类遗传病

(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2-6生物的进化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1植物的激素调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2)其他植物激素

(3)植物激素的应用

3-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人脑的高级功能

(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3-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稳态的生理意义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3-4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特征

(2)种群的数量变化

(3)群落的结构特征

(4)群落的演替

3-5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结构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6生态环境的保护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实验

要求

4-1分子与细胞

(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壁分离和复原

(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

二、考试的能力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4-2遗传与进化

(1)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

三、考试的能力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4-3稳态与环境

要求

(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2)模拟尿糖的检测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4)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5)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

四、考核目标与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生物技术实践

实验

要求

5-1微生物的利用

(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利用

(4)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

一、考试的能力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5-2酶的应用

(1)酶的存在与简单制作方法

(2)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3)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

(4)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

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

一、考试的能力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5-3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1)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2)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3)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4)植物的组织培养

(5)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6)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

一、考试的能力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知识内容

要求

6-1基因工程

(1)基因工程的诞生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3)基因工程的应用

(4)蛋白质工程

6-2克隆技术

(1)植物的组织培养

(2)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

(3)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6-3胚胎工程

(1)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与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2)胚胎干细胞的移植

(3)胚胎工程的应用

6-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2)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

(3)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6-5生态工程

(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2)生态工程的实例

7-1基因工程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

一、考试的能力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2016年历史全国卷2

2016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 162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162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162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162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162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162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162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162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162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参政丧失民众信任 162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162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162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162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2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 为1500万,为白人 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 4800万,1834~1941年亚 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 1974年为947.5万,1985年~ 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 162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9高考生物考试大纲

生物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考试内容。 高考生物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物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等方面的应用,有利于高校对新生的选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 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 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 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 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最新全国新课标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

全国新课标高考文科数学考试大纲 I.命题指导思想 坚持“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 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II.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 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 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像,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 (3)掌握 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2016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华厨在K (北?υ 有Hl 轻司 BtilIn Qi huαzl Oimlir ι? Co.JLtd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解析【精编版】 一、选择题(每题 4分,共12题,48分) 24.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 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尚书》等五经罡孔子编订的典籍,而《论语》则罡孔子的弟 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属于后人编订「汉代将《尚书》等五部书尊为经典主要星因为儔学 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而儒学思想植根久远,五经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 的著作,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项/『五经秤主要记载了古代的礼乐制度, 不是阐发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A 项说法错误;汉代儒学是在孔子的偉学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沒 有背离,所以Ei 项说法错误,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因此而断绝,从汉代儒家思想成 为正统思想即可得知,所臥D 项的说法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 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儒学传统典籍一一五经为切入点, 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思想 的认识和理解。《论语》属于四书的范畴,而本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 处理,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与五经之间的区别,考查细致入微,特别 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 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 在此 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 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2018年高考生物考试大纲

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617321944.html, 生物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 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1

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617321944.html,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 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 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生物知识内容表一 必考部分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已经公布,具体考试大纲内容如下: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21年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不再修订,参考2021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也不再制订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1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1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

2016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年全国二卷高考历史试题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27.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面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2020年全国新课标生物高考大纲

2020年全国新课标生物高考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 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 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 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和部分选修内容,确 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 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考试的能力与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 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 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 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 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 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 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 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选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 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必考部分的 试题考生是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考生需要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 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 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3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Ⅲ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B】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2.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B】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C】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4.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2018年高考生物大纲

2018年高考生物大纲

2018年高考大纲——生物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 (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 (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3)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4)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3) 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ⅡⅡⅠ 1-2 细胞的结构 (1)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3)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5)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ⅠⅡⅡⅡⅡ 1-3 细胞的代谢 (1)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 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5)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6) 细胞呼吸ⅡⅡⅡⅡⅡⅡ 1-4 细胞的增殖

(1)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 细胞的无丝分裂 (3) 细胞的有丝分裂ⅡⅠⅡ 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 细胞的分化 (2) 细胞的全能性 (3)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ⅡⅡⅡ 2-1 遗传的细胞基础 (1) 细胞的减数分裂 (2) 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3) 动物的受精过程ⅡⅡⅡ 2-2 遗传的分子基础 (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 基因的概念 (4) DNA 分子的复制 (5)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ⅡⅡⅡⅡ

新课标高考数学考纲.doc

新课标高考数学考纲 一)命题指导思想 1.命题应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数学科考试大纲》(待发),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实际,体现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2.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能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 3.命题既要实现平稳过渡,又要体现新课程理念。 4.注重试题的创新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开放性。 5.命题要坚持公正、公平原则。试题要切合我省中学数学教学实际,数学问题的难度、问题的情景等要符合考生的实际水平。应用题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 6.命题要注意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的有机联系与适当差异,注重数学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 7.试卷要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以及适当的难度,难度系数控制在0.55—0.65之内。 (二)知识和能力要求 1.知识要求 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感知和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括低一级的层次要求。 (1)感知和了解:要求对所学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模仿、描述它。 (2)理解和掌握:要求对所学知识内容有较为深刻的理论认识,能够准确地刻画或解释、举例说明、简单变形、推导或证明、抽象归纳,并能利用相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灵活和综合运用: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数学现象与数学问题。 2.能力要求 能力主要指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2)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3)空间想象能力: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能准确地分析图形中有关量的相互关系;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试题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 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2019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考试说明

2019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考试说明(选修) 一、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择优录取。高考试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考试(江苏卷)生物科的命题将遵循“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从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反映高校的选拔要求,同时发挥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推进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具体表现在: 1.体现生物学科特点,考查考生对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考查考生的生物学基本素养和实验能力;关注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2.以能力立意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整体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过程与方法和创新精神的考查。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联系生产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江苏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现状。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对考试内容及要求具体说明如下: 对知识内容考查的要求依次为A、B、C三个等级,具体含义如下: A.了解所列知识点,并能在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并使用它们。 B.理解所列知识点及其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它们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C.在理解所列知识的基础上,能在较复杂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对实验内容考查的要求依次为a、b、c三个等级,具体含义如下: a.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b.初步具备验证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c.具备初步探究一些生物学问题,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完整word版)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2019年高考化学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历史选择题答案初步解析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历史选择题答案初步解析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答案】:B 【解析】: 三种字体是先秦古文、小篆和隶书(从残片文字可判断),经文用三种字体刻写,说明当时文字的使用非常混乱,这打破了秦汉以来文字统一的局面;汉字发展史上历经多次文字规范化运动,如秦朝的“书同文”、汉代的汉字规范、唐代的正字运动等,中央政府在汉字规范活动中扮演组织者与调控者的角色,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参见王瑞英:《试论政府在历代汉字规范中的作用及其启示》,《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统一文字,唐朝鉴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字使用的混乱现象,再次兴起大规模的正字运动,其中,《干禄字书》《九经文字》等字书,从音、形、义等方面来规范汉字,说明了当时正字内容的广泛性和系统性,唐代正字运动不仅对当时的汉字规范和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对后世的意义和影响也是深远的(参见曾新:《唐代正字运动研究》,《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所以,题干材料所提经文用三种字体刻写,正好说明了文字使用的混乱,加上当时战乱、割据的局面,割据政权也无力进行正字运动,A可排除。 先秦古文、小篆和隶书正好是先后出现的字体,符合汉字演变的历程,B正确。

先秦古文、小篆到汉代,人多不识,称为“古文”(即上古的、古代的文字),汉代通行的隶书称为“今文”(即当代的、当时的文字)。到三国时期,流行的仍然是隶书,社会一般大众不认识的先秦古文、小篆不可能流行,认识、使用这些“古文”的只是少数专家、少数场合,C可排除。 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一般认为是商朝的甲骨文。从文字结构和造字方法看,甲骨文经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和字形结构,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是一脉相通的。甲骨文字形结构,已出现了后世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其中以象形字为多,还有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假借字、转注字。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了。D可排除。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答案】:D 【解析】: 汉代察举制是推荐、考试、试用三者相结合,唐代科举是自由投考、考试相结合。察举制推荐的范围也非常广,包括官、民,唐代科举制报考资格也有限制——“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不可参加科举考试。考试是它们的共同环节和关键环节,察举和科举的科目都非常多,理论上都能够选拔优秀官吏,但官吏的优秀与否,决定因素不是考试能力的高低,只能说察举和科举都能选拔到一些优秀人才。科举制沿用至明清,发展为八股取士,官员事功能力多遭非议。总之,科举制与汉代察举制相比,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官吏的优秀与否与考试能力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A可排除。 考试的局限就在于不能鉴别道德水平,B可排除。 世家子弟同样可以参加科举考试,C可排除。 科举制是自由投考,政权的开放程度更高,更多的平民子弟可以通过读书、通过科举改变命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示范效应、导向效应更强,从而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的读书风气,D正确。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

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考试大纲

2016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和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考试的能力与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

新课标高考大纲说明

2013年新课标高考大纲(物理)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课程标准实验省区2008年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1)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2)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 (3)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4)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1)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 (2)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2016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高考全国III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