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_水热法一步制备纳米In_2O_3气敏材料_娄向东

表面活性剂_水热法一步制备纳米In_2O_3气敏材料_娄向东
表面活性剂_水热法一步制备纳米In_2O_3气敏材料_娄向东

 第28卷第6期 硅 酸 盐 通 报

V o l .28 N o .6 2009年12月 B U L L E T I N O F T H E C H I N E S E C E R A M I C S O C I E T Y D e c e m b e r ,2009 表面活性剂-水热法一步制备纳米

I n 2O 3气敏材料

娄向东,李 培,王晓兵,秦 楠,王学峰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新乡 453007)

摘要:以聚乙二醇600(P E G -600)为表面活性剂,用水热法一步制备了I n 2O 3粉体,通过X

R D 、S E M 、T E M 等手段对粉体的物相、形貌、粒度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的形貌为棒状,平均长度约150n m ,直径约20n m ,分布均匀。采

用静态配气法测定材料的气敏性能,发现以I n 2O 3为基体的气敏元件在125℃的工作温度下对10p p m N O 2气体的

灵敏度高达32.2,并且具有选择性好、响应-恢复时间短等特性。

关键词:I n 2O 3;表面活性剂;

水热法;气敏性质中图分类号:T B 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625(2009)06-1327-05

O n e S t e pS y n t h e s i s o f G a s S e n s o r Ma t e r i a l N a n o s i z e d

I n 2O 3b

y S u r f a c t a n t -h y d r o t h e r m a l Me t h o d L O UX i a n g -d o n g ,L I P e i ,W A N GX i a o -b i n g ,Q I NN a n ,W A N GX u e -f e n g

(C o l l e g e o f C h e m i s t r y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H e n a n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X i n x i a n g 453007,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I n 2O 3n

a n o -p o w d e r u s e do n e -s t e ph y d r o t h e r m a l m e t h o dw i t h P E G -600a s s u r f a c t a n t .I t s s i z e ,p h a s e a n dm o r p h o l o g yw e r e a n a l y z e d

b y X R D ,S E M a n dT E M .T h e g a s s e n s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m a t e r i a l s w e r e t e s t e

d i n s t a t i c s l a t

e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t h e m o r p h o l o g y o

f I n 2O 3i

s n a n o r o d s w i t h g o o d d i s p e r s i t y .T h e a v e r a g e l e n g t h o f t h e a s -s y n t h e s i z e d n a n o r o d s r e a c h e s a b o u t 150n m ,

a n d t h e w i d t h a

b o u t 20n m ,g i v i n g a n a s p e

c t r a t i o o f a f e wh u n

d r

e d s .I t h a s a h i g h s e n s i t i v i t y a s h i g h a s 32.2t o 10p p m N O 2a t l o w e r w o r k i n gt e m p e r a t u r e 125℃.T h es e n s o r b a s e do nI n 2O 3a

l s oh a s s a t i s f a c t o r y s e l e c t i v i t y ,q u i c k l y r e s p o n s e a n d r e c o v e r t i m e s .

K e y w o r d s :I n 2O 3;

s u r f a c t a n t ;h y d r o t h e r m a l m e t h o d ;g a s s e n s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2008B 43001;2008B 150012);河南师范大学青年科学基金(525185)

作者简介:娄向东(1964-),男,教授.主要从事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的研究.E -m a i l :c h e m e n g l x d @126.c o m

1 引 言

I n 2O 3是一种N

型半导体,主要缺陷有氧空位和间隙铟离子,具有较宽的禁带宽度(3.6~3.75e V )。可广泛用于光电领域,如太阳能电池、液晶设备、二极管

[1]等。因此I n 2O 3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成为气敏材料的研究热点。

纳米I n 2O 3材料的制备方法通常有低压物理气相沉积法

[2]、化学气相沉积(C V D )法[3]、直流磁电管溅射(D C )法[4]、射频溅射法

[5]、电子束放射法[6]、沉淀法[7]、溶剂热法[8]、碳热还原法[9]、溶胶凝胶法[10]、脉冲激光沉积法[11]、模板法[12]、微乳液法[13]、固相合成法[14]等,但都存在颗粒的粒径分布较宽、分散性较差、设备

1328 试验与技术硅酸盐通报 第28卷昂贵投资大、操作要求高等缺点。而水热法则具有操作温度低,反应过程容易控制,制备的材料均一性好,产物纯度高,化学成分可以有选择的掺杂等特点,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表面活性剂是指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主要具有增溶、乳化、润湿、助悬、起泡和消泡、消毒杀菌、去污等作用。在材料领域中,表面活性剂通常用来制备纳米材料,尤其用来制备纳米棒[15]

用表面活性剂-水热法一步制备纳米材料I n 2O 3的报道,国内外还鲜有报道。实验中以P

E G -600作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I n 2O 3纳米材料,将此材料制成旁热式烧结型气敏元件测其性质,发现元件在125℃的低温下对有毒气体N O 2有较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且响应-恢复时间较快。2 实 验

2.1 纳米I n 2O 3的制备及表征

称取适量的I n (N O 3)2·4.5H 2O

,用无水乙醇做溶剂,加入适量的P E G -600表面活性剂,磁力搅拌15m i n ,转入反应釜,置于烘箱中,在140℃下反应14h 。自然冷却至室温,抽滤,所得的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再用无水乙醇洗涤。60℃下干燥,即得到纳米I n 2O 3粉体。未煅烧的I n 2O 3粉体记为A

,在500℃下煅烧2h 的I n 2O 3粉体记为B

。用X 射线粉末衍射法(德国布鲁克D 8X -射线衍射仪)检测材料的物相;用日本电子公司J E M -100S X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材料的形貌;用J E M -2010型高清晰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材料的粒径和形貌。

2.2 元件制作及气敏性能测试

按传统的方法将备好的I n 2O 3粉体制成旁热式烧结型气敏元件,制备方法如下:

将制得的粉体与一定量的粘结剂混合均匀后,涂覆到带有电极和加热丝的陶瓷管表面。试样风干、热处理后制得气敏元件。为了改善元件的性能和稳定性,将元件进行老化处理,老化条件为300℃×240h 。气敏性能的测试采用静态配气法,测试工作在W S -30A 气敏测试系统上完成,测试的气体有氧化型气体N O 2、C l 2,还原性气体H 2S

、汽油、乙醇、丙酮、乙醚、氨水等。元件的灵敏度分别用S =R a /R g (还原性气体)和S 0=

R g /R a (氧化性气体)表示,其中R a 、R g 分别为元件在空气中和在被测气体中的电阻值。

3 结果和讨论

3.1 样品的X R D 分析

图1 I n 2O 3的X R D 图(A ,未经煅烧的样品;B ,500℃煅烧2h 的样品)F i g .1 X R Dp a t t e r no f I n 2O 3

图1是P E G -600做表面活性剂水热法一步制备的

I n 2O 3在500℃

煅烧2h 和未经煅烧所得粉体的X R D 图。由图1可知,制备的I n 2O 3粉体热处理所得X

R D 图均与的标准图(J C P D SP D F 06-0415)相符,而且煅烧前

后I n 2O 3粉体的X

R D 图谱的峰型、强度皆未有明显差异,表明该方法制备I n 2O 3时不需经过热处理,即可得

到结晶较完善的I n 2O 3粉体。作为气敏材料应用时,可

减少材料制备过程中煅烧的步骤,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敏

感性能。

3.2 样品的形貌分析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 E 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 E M )对制备的I n 2O 3纳米粉体进一步表征。图2是I n 2O 3粉体的S

E M 图片。由图2a 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形成的I n 2O 3纳米棒,大量的I n 2O 3纳米棒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花簇状,花簇中I n 2O 3纳米棒的长度约为100~200n m ,直径约为20n m 。图2b 是500℃煅烧2h 的I n 2O 3粉体的S E M 。从图中可以看出,经过热处理后的I n 2O 3粉体,已不能分

 第6期娄向东等:表面活性剂-水热法一步制备纳米I n 2O 3气敏材料1329 辨出I n 2O 3纳米棒,形成了分布不太均匀的膨松状的I n 2O 3颗粒。可见热处理对于I n 2O 3粉体形貌的影响很大。

图3是以聚乙二醇600做表面活性剂水热法一步制得的未经煅烧的I n 2O 3粉体的T

E M 照片。图3a ,3b 分别为低倍和高倍照片。两图中均可以看出存在大量I n 2O 3纳米棒,且这些纳米棒是由许多块状的I n 2O 3连在一起形成的。同样可以清晰地看出纳米棒长度约150n m ,直径约20n m ,与S E M 结果一致。大部分纳米棒排列均匀,部分发生了重叠

3.3 材料的气敏性质

3.3.1 工作温度对灵敏度的影响

图4 元件工作温度与灵敏度的关系(A ,未经煅烧的样品;B ,500℃煅烧2h 的样品)F i g .4 G a s r e s p o n s e o f s e n s o r s a s a f u n c t i o n o f w o r k i n gt e m p e r a t u r e

图4为测试气体浓度为10p p mN O 2时元件的工作温度与

灵敏度关系。元件的工作温度是由加热电压来控制和调节

的。由图4可看出,未经煅烧的I n 2O 3粉体制成的元件的灵敏

度随着工作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下降。最佳工作温度在125

℃,此时灵敏度最高。但500℃煅烧2h 后的I n 2O 3粉体制成

的元件对10p p m N O 2在不同工作温度下的灵敏度均较低。

可能是由于煅烧后I n 2O 3粉体发生团聚及形貌变化,颗粒粒经

增大等因素,使得I n 2O 3活性降低与比表面积减小,因而灵敏

度降低。由S E M 照片看出煅烧后材料的形貌和粒度确实发生

了较大变化。

3.3.2 元件的选择性

元件的选择性是气敏元件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气体

传感器对被测气体的识别以及对干扰气体的抑制能力。图5

是工作温度125℃、气体浓度10p p m 时,元件对不同气体的灵敏度。如图5所示,未经煅烧的材料制备的元件在125℃时对10p p m 的N O 2气体的灵敏度高达32.2。对C l 2也有一定的灵敏度,而对其它气体的灵敏度则很低。通过计算可知元件对氧化型气体C l 2,还原性气体H 2S

、汽油、乙醇、丙酮、乙醚、氨水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6.71、32.2、32.2、32.2、32.2、32.2,完全可以满足选择性的要求。表明采用本实验方法所得材料可以用来选择性地检测N O 2。进一步研究开发,有望将I n 2O 3作为检测N O 2的特效传感器。

图6是工作温度125℃、气体浓度10p p m 时,经过500℃煅烧2h 的I n 2O 3粉体制备的元件对不同气体的灵敏度。如图6所示,元件对气体的灵敏度均为1.0,灵敏度很小,而且不能进行选择性检测。原因是由于煅烧后I n 2O 3粉体的颗粒大小、

形貌发生变化,以及颗粒团聚等因素,使得灵敏度降低。3.3.3 响应-恢复曲线

响应时间t r e s

为元件接触被测气体后,气体传感器的阻值达到此体积浓度下稳态阻值的90%所需的时间,恢复时间t r e v 为元件脱离被测气体后,阻值恢复到洁净空气中阻值的90%所需的时间。在环境温度13

1330

 试验与技术硅酸盐通报 第28卷℃,环境湿度25%R H的条件下,未经热处理材料制备的元件在125℃对10p p m N O2的响应-恢复曲线如图7所示,根据响应恢复定义可知:元件响应时间均为6s,恢复时间为27s。同一般材料对N O2气体难脱离情况相比,此元件响应恢复特性都较好。

3.3.4 机理初探

文献报道中有不少关于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机理,如

L v等[16]提出的软模板机理,J i等[17]认为在新的相形成

的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反应能等。

表面活性剂P E G-600是非离子化合物,非离子表面

活性剂在水中不发生电离,是以醚键为亲水基的两亲结

构分子,醚键的亲水性弱,正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

在水中不电离的特点,决定它在某些方面较离子型表面

活性剂优越,如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都有较好的溶解

性,在溶液中稳定性高,不易受强电解质无机盐和酸、碱

的影响。

在I n2O3的生长过程中,表面活性剂P E G-600一方

面能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从而降低生成新相I n2O3晶

体所需的能量;另一方面,P E G-600还可通过静电作用

和立体效应来影响I n(N O3)3的溶解和I n2O3的形成过

程,起到“引导剂”的作用,引导I n2O3晶体的定向生长。

图8为推测的I n2O3纳米棒的生长机理。如图8所示,

结合S E M和T E M图可以推测,I n2O3晶体首先定向生长

成块状,大量块状的I n2O3连在一起,卷曲,生长形成了

I n2O3纳米棒。

在结晶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分子是晶体生长的控制

者,在新形成晶体表面形成一层膜,有效地阻止了团聚。晶体表面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显著影响晶体的定向和生长速度。在I n2O3晶体与溶液界面的表面活性剂膜降低了界面能。随着膜的移动,表面活性剂分子携带的生长单元在I n2O3单晶表面释放出来,形成I n-O-I n键。这种反应模式比其他反应方式占优势,导致了I n2O3的定向生长。

4 结 论

用P E G-600做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一步制备纳米材料I n2O3粉体,结果表明产物的形貌为棒状,平

 第6期娄向东等:表面活性剂-水热法一步制备纳米I n 2O 3气敏材料1331 均长度约150n m ,直径约20n m ,分布均匀。利用X R D 、T E M 、S E M 分析手段分析了样品的粒度、物相、形貌;初步推测了材料生长的机制。并以该纳米材料制备了旁热式烧结型气敏元件,测试了元件的气敏特性、响应恢复特性和选择性。I n 2O 3气敏元件的最佳工作温度是125℃,对N O 2气体有较好的灵敏度和较好的响应-恢复时间,而且对N O 2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可望进一步开发为用于化工生产及环境监测方面的N O 2敏感材料。

考文献[1]

A n n a S e l v a nJ A ,A l a nED e l a h o y ,G u o S Y ,e t a l .An e wl i g h t t r a p p i n g T C Of o r n c -S i :Hs o l a r c e l l s [J ].S o l a r E n e r g y M a t e r i a l s a n d S o l a r C e l l s ,2006,90:3371-3376.[2]

L o r e n z H ,S t o g e r -P o l l a c h ,S c h w a r z M ,e t a l .N o v e l m e t h a n o l s t e a mr e f o r m i n g a c t i v i t y a n d s e l e c t i v i t y o f p u r e I n 2O 3[J ].A p p l i e d C a t a l y s i s A :G e n e r a l ,2008,347(1):34-42.[3]

W a n g QY ,Y uK ,X uF ,e t a l .S y n t h e s i s a n df i e l d -e m i s s i o np r o p e r t i e s o f I n 2O 3n a n o s t r u c t u r e s [J ].M a t e r i a l s L e t t e r s ,2008,62:2710-2713.[4]

R y z h i k o vAS ,V a s i l i e v RB ,R u m y a n t s e v a M N ,e t a l .M 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e l e c t r o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S n O 2,Z n Oa n dI n 2O 3n a n o c r y s t a l l i n e f i l m s p r e p a r e db yr e a c t i v e m a g n e t r o ns p u t t e r i n g[J ].M a t e r i a l s S c i e n c e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B ,2002,96(3):268-274.[5]

李世涛,乔学亮,陈 建.射频磁控溅射室温下制备I T O 薄膜的光学性质研究[J ].材料导报,2005,19(1):101-103.[6]

S u b r a h m a n y a mA ,U l l a s h K u m a r B a r i k .S y n t h e s i s o f P -t y p e t r a n s p a r e n t c o n d u c t i n g s i l v e r :i n d i u mo x i d e (A I O )t h i n f i l m s b y r e a c t i v e e l e c t r o n b e a m e v a p o r a t i o nt e c h n i q u e [J ].J o u r n a l o f P h y s i c s a n dC h e m i s t r y o f S o l i d s ,2005,66(5):817-822.[7]

刘秉涛,姜安玺,徐甲强.氧化铟气敏材料的制备与特性[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33(10):1093-1095.[8]

W a n g XQ ,Z h a n g M F ,L i uJ Y ,e t a l .S h a p e -a n dp h a s e -c o n t r o l l e ds y n t h e s i s o f I n 2O 3w i t hv a r i o u s m o r p h o l o g i e s a n dt h e i r g a s -s e n s i n gp r o p e r t i e s [J ].S e n s o r s a n dA c t u a t o r s B ,2009,137:103-110.[9]

W uXC ,H o n g J ,H a nZJ ,e t a l .F a b r i c a t i o na n dp h o t o l u m i n e s c e n c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i n g e r c r y s t a l l i n e I n 2O 3n a n o w i r e s [J ].C h e m i c a l P h y s i c s L e t t e r s ,2003,373:28-32.[10]

C h e n gZX ,

D o n gXB ,P a nQY ,e t a l .P r e p a r a t i o n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 I n 2O 3n a n o r o d s [J ].M a t e r i a l s L e t t e r s ,2006,60:3137-3140.[11]

G u p t a RK ,G h o s hK ,M i s h r a SR ,e t a l .S t r u c t u r a l ,o p t i c a l a n de l e c t r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 h i g h l yc o n d u c t i n g M o -d o p e dI n 2O 3t h i nf i l m s [J ].A p p l i e dS u r f a c e S c i e n c e ,2008,254:4018-4023.[12]

L i YB ,B a n d o Y ,G o l b e r g D .S i n g l e -C r y s t a l l i n e I n 2O 3n a n o t u b e s f i l l e d w i t hI n [J ].A d v .M a t e r .,2003,15(7-8):581-585.[13]

Z h a nZL ,S o n g W H ,J i a n g DG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n a n o m e t e r -s i z e dI n 2O 3p a r t i c l e s b y a r e v e r s em i c r o e m u l s i o nm e t h o d[J ].S o l l o i dI n t e r f .S c i .,2004,271:366-371.[14]

张向超,杨华明,黄承焕.固相合成I n 2O 3纳米晶及动力学的研究[J ].稀有金属,2004,28(5):863-866.[15]

L v RT ,C a o CB ,Z h a i H Z ,e t a l .G r o w t h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 s i n g l e c r y s t a l Z n S e n a n o r o d s v i a s u r f a c t a n t s o f t -t e m p l a t e m e t h o d[J ].S o l i d S t a t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2004,130:241-245.[16]J i GB ,T a n gSL ,R e nSK ,e t a l .S i m p l i f i e ds y n t h e s i so f s i n g l e -c r y s t a l l i n em a g n e t i cC o F e 2O 4n

a n o r o d s

b yas u r f a

c t a n t -a s s i s t e dh y

d r o t h

e r m a l p r o c e s s [J ].J o u r n a l o

f C r y s t a l G r o w t h ,2004,270:156-161.

水热法制备纳米材料

实验名称:水热法制备纳米TiO2 水热法属于液相反应的范畴,是指在特定的密闭反应器中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对反应体系加热、加压而进行无机合成与材料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水热条件下可以使反应得以实现。在水热反应中,水既可以作为一种化学组分起反应并参与反应,又可以是溶剂和膨化促进剂,同时又是一种压力传递介质,通过加速渗透反应和控制其过程的物理化学因素,实现无机化合物的形成和改进。 水热法在合成无机纳米功能材料方面具有如下优势:明显降低反应温度(100-240℃);能够以单一步骤完成产物的形成与晶化,流程简单;能够控制产物配比;制备单一相材料;成本相对较低;容易得到取向好、完美的晶体;在生长的晶体中,能均匀地掺杂;可调节晶体生成的环境气氛。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水热法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掌握高温高压下水热法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和操作的注意事项。 3.熟悉XRD操作及纳米材料表征。 4.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水热法的原理是:水热法制备粉体的化学反应过程是在流体参与的高压容器中进行,高温时,密封容器中有一定填充度的溶媒膨胀,充满整个容器,从而产生很高的压力。为使反应较快和较充分的进行,通常还需要在高压釜中加入各种矿化物。 水热法一般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新配置的凝胶)作为前驱物,他们在加热过程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最终导致溶液过饱和并逐步形成更稳定的氧化物新相。反应过程的驱动力是最后可溶的的前驱物或中间产物与稳定氧化物之间的溶解度差。 三.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10ml量筒;胶头滴管;50ml烧杯;高压反应釜;烘箱;恒温磁力搅拌器。 实验试剂:无水TiCl4;蒸馏水;无水乙醇。 四.实验过程 1.取10mL量筒, 50mL的烧杯洗净并彻底干燥。 2.取适量冰块放入烧杯中,并加入一定的蒸馏水形成20mL的冰水混合物,用恒温磁力搅拌器搅拌,速度适中。

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特点

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特点 一纳米材料的性能 广义地说,纳米材料是指其中任意一维的尺度小于100nm的晶体、非晶体、准晶体以及界面层结构的材料。当小粒子尺寸加入纳米量级时,其本身具有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从而使其具有奇异的力学、电学、光学、热学、化学活性、催化和超导特性,使纳米材料在各种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常材料的性能与其颗粒尺寸的关系极为密切。当晶粒尺寸减小时, 晶界相的相对体积将增加,其占整个晶体的体积比例增大,这时,晶界相对晶体整体性能的影响作用就非常显著。此外,由于界面原子排列的无序状态,界面原子键合的不饱和性能都将引起材料物理性能上的变化。研究证实,当材料晶粒尺寸小到纳米级时,表现出许多与一般材料截然不同的性能,如高硬度、高强度和陶瓷超塑性以及特殊的比热、扩散、光学、电学、磁学、力学、烧结等性能。而这些特性主要是由其表面效应、体积效应、久保效应等引起的。由于纳米粒子有极高的表面能和扩散率,粒子间能充分接近,从而范德华力得以充分发挥,使得纳米粒子之间、纳米粒子与其他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异常激烈,这种作用提供了一系列特殊的吸附、催化、螯合、烧结等性能。 二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纳米材料从制备手段来分,一般可归纳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 物理制备方法 物理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有: 粉碎法、高能球磨法[4]、惰性气体蒸发法、溅射法、等离子体法等。 粉碎法是通过机械粉碎或电火花爆炸而得到纳米级颗粒。 高能球磨法是利用球磨机的转动或振动,使硬球对原料进行强烈的撞击,研磨和搅拌,将金属或合金粉碎为纳米级颗粒。高能球磨法可以将相图上几乎不互溶的几种元素制成纳米固溶体,为发展新材料开辟了新途径。 惰性气体凝聚- 蒸发法是在一充满惰性气体的超高真空室中,将蒸发源加热蒸发,产生原子雾,原子雾再与惰性气体原子碰撞失去能量,骤冷后形成纳米颗粒。由于颗粒的形成是在很高的温度下完成的,因此可以得到的颗粒很细(可以小于10nm) ,而且颗粒的团、凝聚等形态特征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 溅射技术是采用高能粒子撞击靶材料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交换能量或动量,使得靶材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从靶材表面飞出后沉积到基片上形成纳米材料。常用的有阴极溅射、直流磁控溅射、射频磁控溅射、离子束溅射以及电子回旋共振辅助反应磁控溅射等技术。 等离子体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在惰性气氛或反应性气氛中

水热法合成二氧化钛及研究进展

水热法合成二氧化钛及研究进展 摘要:水热法合成了不同晶型、形貌、大小和研定形貌的二氧化钛。究了pH值、水热反应温度和水热反应时间对纳米二氧化钛晶型、形貌和晶粒尺寸的影响,对TiO2晶形影响光催化活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同时从二氧化钛水解制氢、废水处理、空气净化、抗菌、除臭方面介绍了纳米二氧化钛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并对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与应用作出展望。 关键词:二氧化钛;晶型;水热法;光催化;制备;应用 纳米二氧化钛(TiO2)具有比表面积大、磁性强、光吸收性好、表面活性大、热导性好、分散性好等性能。纳米TiO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 可应用于随角异色涂料、屏蔽紫外线、光电转换、光催化等领域,在光催化领域环境治理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应用在环保中的各个领域,它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制备高光催化性能的纳米TiO2,拓展纳米二氧化钛的应用也是学者研究的重点。水热法合成纳米TiO2粉体具有晶粒发育完整、粒径分布均匀、不需作高温煅烧处理、颗粒团聚程度较轻的特点。 1.TiO2的制备方法、材料的性能 1.1不同晶型纳米二氧化钛的水热合成 1.1.1实验方法 边搅拌边将2mol·L- 1的四氯化钛水溶液缓慢滴加到115mol·L- 1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保持30℃反应,生成纳米TiO2前驱体,反应终点的pH值分别控制为110、310、510、810、1110、1210。把纳米TiO2前驱体装入内衬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120℃~200℃反应1h~48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产物经过滤和蒸馏水洗至滤液中无Cl-,在100℃下鼓风干燥10h,粉碎后得到不同结构的纳米TiO2 粉体。选择不同的特征峰(金红石型选110面、锐钛矿型选101面,板钛矿型选121面),根据特征衍射峰的半高宽,利用Scherrer 公式展宽法估算出其晶粒尺寸。 1.1.2研究与开发 1.1. 2.1pH值对纳米TiO2晶型和形貌的影响 在水热反应温度为200 ℃和水热反应时间24 h的条件下。当pH = 1.0时,产

纳米氧化铁

第一章综述 1.1 概述 1.1.1 氧化铁的性质 纳米科学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诞生并崛起的新科技,它的基本内涵是指在-9-7)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和安排原子,分子创造1010~纳米尺寸(新物质,以及改造原有物质使其具有新的性质[1]。纳米材料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基本特性[1]。这些基本特性使纳米材料具有不同与常规材料的潜在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纳米氧化铁( nano- sized iron oxide) 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光性、磁性 和对紫外线具有良好的吸收和屏蔽效应, 可广泛应用于闪光涂料、油墨、塑料、皮革、汽车面漆、电子、高磁记录材料、催化剂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 且可望开发新的用途[2,3]。 通常,铁的氧化物及其羟基氧化物均归属于氧化铁系列化合物,按价态,晶型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α-﹑β-﹑γ-)FeO ﹑FeO ﹑FeO 和(α-﹑β-﹑γ-) 4323FeOOH.按色泽又可以分为,红﹑黄﹑橙﹑棕﹑黑。较具实用价值的有,α- FeO32﹑β- FeO ﹑α- FeOOH﹑FeO等。43321.1.2 氧化铁的应用 1 纳米氧化铁在装饰材料中的应用 在颜料中, 纳米氧化铁又被称为透明氧化铁( 透铁) 。所谓透明, 并非特指粒子本身的宏观透明, 而是指将颜料粒子分散在有机相中制成一层漆膜( 或称油膜) , 当光线照射到该漆膜上时, 如果基本不改变原来的方向而透过漆膜, 就称该颜料粒子是透明的。透明氧化铁主要有5 个品种, 即透铁红、黄、黑、绿、棕。透明氧化铁颜料因其有0.01μm 的粒径, 因而具有高彩度、高着色力和高透明度, 经特殊的表面处理后具有良好的研磨分散性。透明氧化铁颜料可用于油化与醇酸、氨基醇酸、丙烯酸等漆料制成透明色漆, 有良好的装饰性。此种透明漆既可单独, 也可和其他有机彩色颜料的色浆相混, 如加入少量非浮性的铝粉浆则可制成有闪烁感的金属效应漆; 与不同颜色的底漆配套, 可用于汽车、自行车、仪器、仪表、木器等要求高的装饰性场合。透铁颜料强烈吸收紫外线的特性使其可作为塑料中紫外线屏蔽剂,而用于饮料、医药等包装塑料中。纳米FeO 在32 1 静电屏蔽涂料中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日本松下公司已研制成功具有良好静电屏蔽的FeO 纳米涂料。这种具有半导体特性的纳米粒子在室温下具有比常规的23氧化物高的导电性, 因而能起到静电屏蔽作用。 2 纳米氧化铁在油墨材料中的应用 透铁黄可用于罐头外壁的涂装, 透铁红油墨为红金色, 特别适合罐头内壁用, 加之透铁红耐300 ℃的高温, 是油墨中难得的颜料珍品。为提高钞票的印制质量, 往往在印钞油墨中加入纳米氧化铁颜料来保证钞票的色度和彩度等指标。 3 纳米氧化铁在着色剂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重视医药、化妆品、食品中使用的着色剂, 无毒着色剂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纳米氧化铁在严格控制砷和重金属含量的情况

水热法制备纳米材料3

水热法制备ZnO纳米棒 10092629 朱晓清 10092632 蒋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水热合成方法。 2、掌握晶体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压强是高压釜内填充度、温度的函数,提高压强会提高成核速率,有利于粉体的产生,粉体粒径较小。根据公式(1) P 1 V=nRT (1) P 2=P (2) P=P 1+P 2 =nRT/V+P (3) 式中:P 1 ——T温度时高压釜内空气的压强; P 2 ——T温度时高压釜内水的压强; P——T温度时高压釜内的总压强; P ——T温度时水的饱和蒸汽压; V——高压釜内气体体积。 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水热温度下,压强的大小依赖于反应器中的原始溶剂的填充度。反应釜内的压强随填充度增大而升高。 ZnO纳米棒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成核阶段,第二阶段是生长阶段。具体的形成过程可以用下列反应式表示: Zn2++2OH-→Zn(OH) 2 (4) (CH 2) 6 N 4 +10H 2 O → 6HCHO + 4NH 3 ·H 2 O (5) NH 3·H 2 O ?NH4++OH- (6) Zn2++4NH 3→Zn(NH 3 ) 4 2+ (7) Zn(OH) 2→ZnO+H 2 O (8) Zn(OH) 42-→ZnO+ H 2 O+2OH- (9) 当将氢氧化钠滴入含有Zn2+的水溶液中,边滴入边搅拌,溶液变浑浊,这是由于有Zn(OH) 2 白色胶体生成(见反应式4),同时六次甲基四胺水解产生的氨水

(见反应式5),作为螯合剂通过和Zn2+结合而形成胺化合物Zn(NH 3) 4 2+(见反应式 7),而溶液中生成的Zn(OH) 4 2-为这个过程提供了条件,在这种溶液环境下,一 部分的Zn(OH) 2 胶体分解成Zn2+和OH-,当Zn2+和OH-的浓度大到超过某个临界值时,就会有大量的ZnO 晶核形成,那么最终的晶体生长过程就开始了(见反应式8和9)。 方法一(首选)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仪器:超声清洗机,烧杯,水热合成反应釜,鼓风干燥箱,XRD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试剂:铜衬底,丙酮,无水乙醇(C 2H 5 OH,分析纯),去离子水,硫酸锌(ZnSO 4 ·7H 2 O, 分析纯),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六次甲基四胺(又名HMTA,C 6H 12 N 4 ,分 析纯)。 四、实验步骤: 1、铜衬底的清洗 清洗的目的是为了去掉衬底表面的油渍、脏物和表面杂质等,使其表面光亮平滑,避免杂质及缺陷在纳米棒生长过程中对纳米棒的形貌产生影响。具体的清洗过程如下: (1)将大小约为1cm×1cm 的铜衬底放入盛有乙醇的烧杯中,在超声仪中超声 10 分钟。 (2)取出衬底片,放入丙酮中超声10 分钟。 (3)取出衬底片,放入乙醇中超声10 分钟。 (4)最后再用去离子水超声一次,并经流动的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后,用洗耳球 小气流吹干。 2、在铜衬底上制备ZnO纳米棒步骤: 将0.0056 mol硫酸锌溶于35 mL 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溶液,同时按Zn2 +与OH-摩尔比值1:8将0.056 mol氢氧化钠溶于35 mL去离子水中;在磁力搅拌条件下,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硫酸锌的溶液中; 持续搅拌10 min 后,将0.50 g六次甲基四胺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并持续磁力搅拌10 min; 然后将混合溶液转移到内衬为聚四氟乙烯的反应釜中,将第一步中清洗的铜衬底垂直放置(如图1所示)。

纳米催化剂的介绍及其制备

纳米催化剂的介绍及其制备 --工业催化剂小论文 姓名:蒋应战 班级:化工091 学号:0806044111(32号) 指导老师:宫惠峰老师 学校: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1.纳米材料作催化剂的特点 (2) 2.纳米催化剂制备……………………………….. ..2-3 3.微乳液法制备纳米催化剂………………………...4-9 4.纳米粒子催化剂的应用 (10) 5.纳米催化剂的展望................................. . (11) 参考文献................................. . .. (11)

纳米催化剂的介绍及其制备 纳米材料是指颗粒尺寸为纳米量级(1nm~l00nm)的超细粒子材料。纳米技术是当前材料学中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纳米粒子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晶格缺陷多,表面能高的特性,在一些反应中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性能。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已成为催化剂制备学科中的一个热点。纳米催化剂相对常规尺寸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表面原子比和比表面积,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大大高于传统催化剂,可作为新型材料应用于化工中。 1. 纳米材料作催化剂的特点 工业生产中的催化剂应具有表面积大,稳定性好,活性高等优点。而纳米材料恰恰满足这些特点。采用纳米材料制备的催化剂比常规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选择性更高。例如,利用纳米材料可用作加氢催化剂,粒经小于0.3nm的镍和铜—锌合金的纳米材料的催化效率比常规镍催化剂高10倍。又如纳米稀土氧化物/氧化锌可作为二氧化碳选择性氧化乙烷制乙烯的催化剂,用这种纳米催化剂,乙烷和二氧化碳反应可高选择性地转化为乙烯,乙烷转化率可达60%,乙烯选择性可达90%。 1.1 纳米催化剂的表面与界面效应 纳米催化剂颗粒尺寸小,位于表面的原子占的体积分数很大,产生了相当大的表面能,随着纳米粒子尺寸的减少,比表面积急剧加大,表面原子数及所占的比例迅速增大。例如,某纳米粒子粒径为5nm时,比表面积为180/g,表面原子所占比例为50%,粒径为2nm时,比表面积为450/g,表面原子所占比例为80%,由于表面原子数增多,比表面积大,原子配位数不足,存在不饱和键,导致纳米颗粒表面存在许多缺陷,使其具有很高的活性,容易吸附其它原子而发生化学反应。这种表面原子的活性不但引起纳米粒子表面输送和构型的变化,同时也引起表面电子自旋、构象、电子能谱的变化。 1.2纳米催化剂的量子尺寸效应 当粒子的尺寸降到(1~10)nm时,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半导体纳米粒子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能隙变宽,此现象即量子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会导致能带蓝移,并有十分明显的禁带变宽现象,使得电子/空穴具有更强的氧化电位,从而提高了纳米半导体催化剂的光催化效率。 1..3纳米粒子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量子隧道效应是从量子力学观点出发,解释粒子能穿越比总能量高的势垒的一种微观现象。近年来发现,微颗粒的磁化强度和量子相干器的磁通量等一些宏观量也具有隧道效应,即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研究纳米这一特性,对发展微电子学器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纳米催化剂制备 目前制备纳米材料微粒的方法有很多,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制备的纳米粒子必须符合下列要求:a.表面光洁;b.粒子形状、粒径及粒度分布可控;c.粒子不易团聚、易于收集;d.包产出率高。

氧化铁制备的方法

氧化铁制备的方法 制备氧化铁的方法有很多,根据反应物料的状态分别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又包括气相法和固相法两种,其中气相法包括热分解法、鲁式法、焙烧法等。其中湿法包括空气氧化法、水解法、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等;此外,还有催化法、包核法、水热法等工艺改进方法。 2.1 干法 气相法通常以羰基铁(Fe(CO)5)或者二茂铁(FeCP2)等为原材料,采用气相沉积、低温等离子化学沉积法(PCVD)、火焰热分解或激光热分解等方法来制备。固相法是把金属盐或金属氧化物按照配方充分混合、研磨以后进行煅烧,固相反应结束后,直接产生纳米粒子或研磨方法得到纳米粒子。 2.1.1 热分解法 热分解法通常以羰基铁(Fe(CO)5)或二茂铁(FeCP2)等为原材料,利用火焰热分解、激光分解或气相分解等技术制备而成。蔺恩惠等采用激光气相反应法,光源采用红外激光脉冲CO2激光器、以(Fe(CO)2)/O2作为反应物质,利用爆炸式反应,同时能够得到晶形和无定形态的三氧化二铁超细粉;该方法具有反应时间较短,工艺简单,产率高,能耗低等优点。余高奇等利用Fe(NO3)3·9H2O在高温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会分解的特性,利用配制成的Fe(NO3)3·9H2O 的盐液体,经过超临界干燥,直接可得到纳米级氧化铁粉。热分解法具有操作环境好,影响因素少,产品质量高,工艺流程简单,分散性好,粒子超细等特点。但是其技术难度较大,对设备的结构和材质要求较高,一次性投资耗费大。 2.1.2 焙烧法 传统的焙烧法通常指的是绿矾焙烧法,该方法是指硫酸亚铁经过高温煅烧得到氧化铁红。该方法因为产生的SO2和SO3等气体严重污染环境,只应用于小规模生产。此外,还有煅烧铁黄、煅烧铁黑法。孙本良等提出一种利用化工等行业产生废铁泥为原料得到氧化铁红的工艺,该工艺包括筛分、磁选、煅烧等几个过程,其炉尾废气中粉尘通过除尘器收集后一方面可以作为后续产品的原料,另一

纳米粒的制备

纳米粒的制备 摘要:近些年纳米技术发展很快,应用于各个领域。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基础,而纳米粒的制备又是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最基本的工作。载药纳米微粒是一种新型的药物缓释制剂,可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从而提高药物疗效[1]。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很多,本文就近些年来的常用方法做一综述。 关键词:纳米粒制备 纳米药物主要是将药物的微粒或将药物吸附包裹在载体中, 制成纳米尺寸 范围的微粒, 再以其为基础制成不同种类的剂型。聚(乳酸-羟基乙酸)( PLGA)和聚乙二醇( PEG)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由两者形成的嵌段共聚物目前已被广泛用作药物载体材料[2,3]。 目前,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主要分3大类:机械粉碎法、物理分散法、化学合成法[4]。 1 机械粉碎法 机械粉碎法利用机械将物质粉碎成纳米级的粒子。除改进传统的机械粉碎设备(如振动球磨、气流粉碎机等)外,还开发了新机械粉碎技术, 如高压均质法- 气穴爆破法、超临界流体- 液膜超声技术等。 机械球磨法以粉碎与研磨为主体实现粉末纳米化,可制备纳米纯元素和合金。1970年,美国INCO公司的Benjamin为制备Ni基氧化物粒子弥散强化合金而研制成机械合金化法。该法工艺简单,制备效率高,能制备出常规方法难以获得的高熔点金属合金纳米材料。近年来,发展出助磨剂物理粉碎法及超声波粉碎法,可制得粒径小于100nm的微粒。鞠宝玲等[5]利用球磨机研磨, 制得粒径为50 nm 左右的四君子汤纳米制剂。 高压均质法- 气穴爆破法是在高压下,将微粉化药物与表面活性剂溶液挤出孔隙。被挤流体在孔隙中的动压瞬间极大地增加, 在挤出孔隙时,静压迅速减小, 产生气穴现象和爆裂,而这种气穴现象和爆裂,足以使药物微粉进一步崩碎。 2 物理分散法 目前, 常用的物理分散法有: 双乳化剂蒸发法、乳化- 溶剂挥发法、溶剂扩散法、高压乳匀法、逆向蒸发法、熔融分散法和溶剂蒸发法等。

水热法制备TiO2纳米材料

水热法制备TiO2纳米材料 实验目的: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晶相的二氧化钛( 即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 。 实验原理:以无水TiCl4为原料制备出的纳米晶是锐钛矿相的, 而用钛酸四正丁酯制备的纳米晶是金红石相的。两者的晶相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无水TiCl4 中加入水后水解剧烈, 已经直接生成了大量的锐钛矿相TiO2。而钛酸四正丁酯中加入水后, 水解速度较慢, 首先生成锐钛相TiO2, 而生成的锐钛矿相TiO2 颗粒较小, 故其反应的活性较大。在水热反应过程中, 如果保温时间足够长, 就有可能由锐钛矿相完全转变为金红石相。采用本方法制备出的金红石相的TiO2 纳米晶相的过程更简单、反应温度更低。 实验药品,器材 无水TiCl4、钛酸四正丁酯、HCl 溶液(12 mol/L) X 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高压反应釜、高速离心机、恒温干燥箱 实验过程:T iO 2 纳米颗粒的制备 (1)以无水TiCl4 为原料取容量为10 mL 的小量筒1 只, 将其放进干燥箱彻底干燥后(因为TiCl4 极易水解)取出, 量取2 mL 的无水TiCl4。把量筒内的无水TiCl4 倒入已经清洗干净、并且已经干燥过的高压反应釜的内衬中。用容量为20 mL的量筒量取20 mL 蒸馏水并快速倒入反应釜的内衬中。反应温度为120 ℃, 时间为5 h 。样品自然冷却后, 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冷却, 直接用于XRD 和TEM 的观测。 ( 2) 以钛酸四正丁酯为原料 用量筒量取2 mL 的钛酸四正丁酯倒入反应釜的内衬后, 以体积比为1 ∶10 量取20 mL 蒸馏水, 将蒸馏水倒入内衬和钛酸四正丁酯混合后放入烘箱中。反应温度为120 ℃, 时间为5 h 。样品自然冷却后, 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冷却, 直接用于XRD 和TEM 的观测。 数据记录 参考文献: 夏金德. 水热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材料[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7 ,24(2)140- 141. 肖逸帆,柳松. 纳米二氧化钛的水热法制备及光催化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07, 26(3)523-527

电化学在制备纳米材料方面的应用

电化学在制备纳米材料方面的应用 摘要:应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纳米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对应用电化学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进行分类,着重介绍了电化学沉积法、电弧法、超声电化学法和电化学腐蚀法,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电化学纳米材料电沉积 1 前言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新型材料和科技领域之一。纳米材料是指任意一维的尺度小于100nm的晶体、非晶体、准晶体以及界面层结构的材料。当材料的粒子尺寸小至纳米级时,材料就具有普通材料所不具备的三大效应:(1)小尺寸效应,指当纳米粒子的尺寸与传统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体的相干波长等物理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光吸收、电磁、化学活性、催化等性质发生很大变化的效应;(2)表面效应,指纳米微粒表面原子与总原子数之比。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能高,位于表面的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随着粒径减小,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由于表面原子数增加,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使得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极不稳定,使其在催化、吸附等方面具有常规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3)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研究发现,一些宏观量,如纳米粒子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也具有隧道效应,称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正是由于纳米材料具有上面的三大效应,才使它表现出:(1)高强度和高韧性;(2)高热膨胀系数、高比热容和低熔点;(3)异常的导电率和磁化率;(4)极强的吸波性;(5)高扩散性等令人难以置信的奇特的宏观物理特性。 自1991年Iijima首次制备了碳纳米管以来,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纳米结构无机材料因具有特殊的电、光、机械和热性质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美国自1991年开始把纳米技术列入“政府关键技术”,我国的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种项目和研究机构都把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列为重点研究项目。 由于纳米材料的形貌和尺寸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纳米材料形貌和尺寸的控制在纳米材料合成中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制备纳米材料主要采用机械法、气相法、磁控溅射法等物理方法和溶胶—凝胶法、离子液法、溶剂热法、微乳法化学方法。但在这些方法中,机械法、气相法、磁控溅射法的生产设备及条件要求很高,生产成本高;化学方法中的离子液法和微乳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的研究领域,同时离子液离子液作为一种特殊的有机溶剂,具有粘度较大、离子传导性较高、热稳定性高、低毒、流动性好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但是离子液体用于纳米材料制备的技术还未成熟。 应用电化学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由于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等特点被广泛研究与采用。与其他方法相比,电化学制备方法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适合用于制备的纳米晶金属、合金及复合材料的种类较多;2、电化学制备纳米材料过程中的电位可以人为控制。整个过程容易实现计算机监控,在技术上困难较小、工艺灵活,易于实验室向工业现场转变;3、常温常压操作,避免了高温在材料内部引入的热应力;4、电沉积易使沉积原子在单晶基底上外延生长,可在大面积和复杂形状的零件上获得较好的外延生长层。 电化学方法已在纳米材料的制备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应用电化学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的主要的几种方法及其制备原理,并对其优劣进行了比较。 2 应用电化学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的种类 2.1 电化学沉积法 与传统的纳米晶体材料制备相比,电沉积法具有以下优点:(1)晶粒尺寸在1~100 nm内;(2)

水热法制备石墨烯TiO2催化剂

水热法制备石墨烯/TiO2催化剂 2.1 水热法制备石墨烯/TiO2 2.1.1实验准备 主要试剂:天然石墨粉(含碳量90.0%~99.9%,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双氧水(浓度≥30%,分析纯A.R,上海桃浦化工厂),过硫酸钾(分析纯A.R,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五氧化二磷(分析纯A.R,天津市光复科技有限公司),浓硫酸(质量分数95%~98%,分析纯A.R,白银化学试剂厂),浓盐酸(质量分数36%~38%,分析纯A.R,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三氯化钛(质量分数15%,分析纯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去离子水,无水乙醇(分析纯A.R,烟台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高锰酸钾(分析纯A.R,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仪器:85-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司乐仪有限公司),电子天平(上海越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KH-100B 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禾创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离心机(安徽中科中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2.1.2实验过程 (1)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氧化石墨烯是通过修正后的Hummer法合成。具体步骤如下: 浓硫酸50ml加入300ml烧杯,升温加热到90度;过硫酸钾10g,五氧化二磷10g加入烧杯中,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溶液冷却到80度,向其中加入12g 石墨粉;混合物在80度保持4.5h后用2L水稀释,过滤纸过滤,清洗去除酸;过滤并真空干燥;将400ml浓硫酸加入到2L的烧杯,冷却到0度(冰水浴),再将预氧化的石墨加入。称取高锰酸钾60g缓慢加入使温度不高于10度;加热到35度,2h后将920ml的水加入,搅拌2h,向其中加入2.8L水,再加50ml 左右的过氧化氢,溶液变成亮黄色;放置一天,移出上清液,剩余的溶液用5升10%的HCl和5L去离子水离心清洗;清洗后的氧化石墨烯溶液透析两个星期,去除其他金属离子;将透析好的溶液冷冻干燥备用。 (2)石墨烯/TiO2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称取7mg 氧化石墨烯加入20ml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20min得到溶液A;将2mL的15wt% TiCl3加入到20ml不同浓度(本实验中分别选取0.5mol/L、

纳米氧化铁材料的制备与现代发展.

课题名称MITobj004 姓名 院系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2009 年10 月01 日

摘要纳米氧化铁的制备方法有沉淀法、固液气相法、水热法、凝胶—溶胶法、共混包埋法、单体聚合法等.。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各种纳米氧化铁的制备方法, 水热法由于操作简单、粒子可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自分散氧化物的制备研究中。 关键词水热法,沉淀法,固液气相法,比较 前言 定,催化活性高,具有良好的耐光性、耐候性和对紫外线的屏蔽性,在精细陶瓷、塑料制品、涂料、催化剂、磁性材料以及医学和生物工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因此研究纳米氧化铁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由于纳米氧化铁具有如此多的优点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其制备和应用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纳米氧化铁制备方法的一些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发展做了展望。重点介绍了水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铁材料,以及在铁离子浓度、PH值、水解时间分别不同的情况下的水解程度。【1】 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研究已有10年的工作基础和工作积累,在“八五”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几个纳米材料研究基地,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南京大学、科院固体物理所、科院金属所、物理所、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和科院化学所等已形成我国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基础研究的重要单位。无论从研究对象的前瞻性、基础性,还是成果的学术水平和适用性来分析,都为我国纳米材料研究在国际上争得一席之地,促进我国纳米材料研究的发展,培养高水平的纳米材料研究人才做出了贡献。在纳米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衔接,加快成果转化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这些单位仍然是我国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研究的坚力量。【2】 近年来美国纳米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发展迅速。如医学领域的纳米医药机器人、纳米定向药物载体、纳米在基因工程蛋白质合成中的应用,微电子及信息技术领域的导电聚合物在信息技术的应用、纳米电子元器件FET二极管、用于感应器的电子序列、纳米传感器,化工领域的利用纳米材料提高催化剂的效能等,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日本科学家在2003年12月发现,当温度降到极端低时,非常接近于一维金属的碳纳米管的电阻急剧增大,变成绝缘体,与普通金属的导电性截然相反。从

葡萄糖水热法制备纳米碳球

葡萄糖水热法制备纳米碳球 广州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09材化(2)班林勋,200930750211 引言 炭微球材料由于其具有高密度、高强度、高比表面积以及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应用前景,已经引起许多研究人员的兴趣。碳微球的形状和大小显著影响着其电学性能。 葡萄糖在水热条件下会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炭微球的增长似乎符合LaMer 模型(见图1),当0.5 mol·L-1 的葡萄糖溶液在低于140 C 或反应时间小于1h 时不会形成炭球,在此条件下反应后溶液呈橙色或红色并且粘度增强,表明有芳香族化合物和低聚糖形成,这是反应的聚合步骤。当反应条件为0.5 mol·L-1、160℃、3h 时开始出现成核现象,这个碳化步骤可能是由于低聚糖之间分子间脱水而引起的交联反应,或者在先前步骤中有其它大分子的形成,然后形成的核在溶液中各向同性生长所致。从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如葡萄糖的起始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直接影响炭球的粒径分布,其中反应时间对颗粒粒径影响很大,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这些纳米炭球粒径从150nm(最初核的大小,实验所得到的最小的尺寸)生长到1500 nm。 由葡萄糖水热法制备纳米炭球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的特点,实验过程中没有引入任何引发剂以及有毒溶剂,制备得到的炭球粒径均匀,大小可控,同时表面含有大量活性官能团,具有优良的亲水性和表面反应活性,可应用于生物化学、生物诊断以及药物传输领域,也可以作为制备核壳结构材料或者多孔材料的模板等等,具有令人欣喜的应用前景。 图1 水热法形成炭球的结构变化示意图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葡萄糖,去离子水,95%乙醇,50mL 高压反应釜,鼓风干燥箱,电子天平,抽滤装置(有机滤膜),滤纸,玻璃棒 1.2 纳米碳球的制备 纳米碳球的制备参见文献[1]。用电子天平称取 6g 葡萄糖放入50mL 反应釜内衬(图2)中,用移液管准确移取35mL 去离子水(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0.952 mol·L -1 )加入到上述反应釜中,用玻璃棒搅拌溶液,使葡萄糖全部溶解,然后装入反应釜中,用扳手拧紧反应釜,放入烘箱中。设定反应条件为:温度 180?C ,反应时间 4~12 h 。待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取出反应釜,将釜内黑褐色溶液抽滤(用40 um 有机滤膜),并及时清洗反应釜内衬,抽滤时用去离子水和 95% 乙醇清洗至滤液为无色。将样品用滤纸包好放入干燥箱中70℃干燥 4h 。收集样品,称重并计算产率。 图2 反应釜实物与结构示意图 1.3 纳米碳球的表征 1.3.1 X-射线衍射分析 测定所制备碳球的晶型以判断该碳球所属的类型(如普通碳还是石墨型碳) 1.3.2 红外光谱分析 测定碳球的活性官能团,表征不同制备条件下得到的碳球活性官能团变化 2 结果与讨论 2.1 实验数据 实验最终制备得到的纳米碳球的质量为 0.1255 g ,根据下列化学方程式 C 6H 12O 6 6C+6H 2O 可得产率23%.5100%4 .21255.0100%理论产率实际产率ω=?=?=

纳米相增强金属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纳米相增强金属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摘要】目前纳米技术应用广泛,在高强金属材料应用方面尤为突出。本文针对现有主要几种纳米增强金属材料制备工艺方法进行概述并比较,讨论其优缺点。最后还探讨了纳米相增强制备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改进方向,并对纳米结构材料应用领域和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纳米增强制备方法优缺点 随着科技进步,各个领域对于相关材料的性能要求日益提高。纳米增强技术是改善材料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在金属材料领域尤其应用广泛。在电子、汽车、船舶、航天和冶金等行业对高性能复合材料需求迫切,选用最佳制备方法制备出性能更优良的纳米材料是当前复合材料发展的迫切要求。 1 纳米增强技术概述 纳米相增强金属材料是由纳米相分散在金属单质或合金基体中而形成的。由于纳米弥散相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强的界面相互作用,纳米相增强金属复合材料在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和磁学性能方面不同于一般复合材料,其强度、导电性、导热性、耐磨性能等方面均有大幅度的提高[1]。 1.1 机械合金化法 机械合金化法(MA)是一种制备纳米颗粒增强金属复合材料的有效方法。通过长时间在高能球磨机中对不同的金属粉末和纳米弥散颗粒进行球磨,粉末经磨球不断的碰撞、挤压、焊合,最后使原料达到原子级的紧密结合的状态,同时将颗粒增强相嵌入金属颗粒中。由于在球磨过程中引入了大量晶格畸变、位错、晶界等缺陷,互扩散加强,激活能降低,复合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不同于普通的固态过程,能制备出常规条件下难以制备的新型亚稳态复合材料。 1.2 内氧化法 内氧化法(Internal oxidation)是使合金雾化粉末在高温氧化气氛中发生内氧化,使增强颗粒转化为氧化物,之后在高温氢气气氛中将氧化的金属基体还原出来形成金属基与增强颗粒的混合体,最后在一定的压力下烧结成型。因将材料进行内氧化处理,氧化物在增强颗粒处形核、长大,提高增强粒子的体积分数及材料的整体强度,这样可以提高材料的致密化程度,且可以改善相界面的结合程度,使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1.3 大塑性变形法 大塑性变形法(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是一种独特的纳米粒子金属及金属合金材料制备工艺。较低的温度环境中,大的外部压力作用下,金属材料发

催化剂制备方法大全

催 化 剂 的 制 备 方 法 与 成 型 技 术 总 结 应用化学系1202班 王宏颖 2012080201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成型技术 一、固体催化剂的组成: 固体催化剂主要有活性组分、助剂和载体三部分组成: 1.活性组分:主催化剂,是催化剂中产生活性的部分,没有它催化剂就不能产生催化作用。 2.助剂:本身没有活性或活性很低,少量助剂加到催化剂中,与活性组分产生作用,从而显著改善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等。 3.载体:载体主要对催化活性组分起机械承载作用,并增加有效催化反应表面、提供适宜的孔结构;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抗毒能力;减少催化剂用量,降低成本。 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催化剂载体有:SiO2,Al2O3、玻璃纤维网(布)、空心陶瓷球、有机玻璃、光导纤维、天然粘土、泡沫塑料、树脂、活性炭,Y、β、ZSM-5分子筛,SBA-15、MCM-41、LaP04等系列载体。 二、催化剂传统制备方法 1、浸渍法 (1)过量浸渍法 (2)等量浸渍法(多次浸渍以防止竞争吸附) 2、沉淀法(制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注意加料顺序:正加法或倒加法,沉淀剂 加到盐溶液为正,反之为倒加) (1)单组分沉淀法 (2)多组分共沉淀法 (3)均匀沉淀法(沉淀剂:尿素) (4)超均匀沉淀法 (NH4HCO3和NH4OH组成的缓冲溶液pH=9) (5)浸渍沉淀法 浸渍沉淀法是在浸渍法的基础上辅以均匀沉淀法发展起来的,即在浸渍液中预先配入沉淀剂母体,待浸渍单元操作完成后,加热升温使待沉淀组分沉积在载体表面上。此法,可以用来制备比浸渍法分布更加均匀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负载型催化剂。 (6)导晶沉淀法 本法是借晶化导向剂(晶种)引导非晶型沉淀转化为晶型沉淀的快速有效方法。举例:以廉价易得的水玻璃为原料的高硅酸钠型分子筛,包括丝光沸石、Y型、X型分子筛。 3、共混合法 混合法是将一定比例的各组分配成浆料后成型干燥,再经活化处理即可。如合成气制甲醇用的催化剂就是将氧化锌和氧化铬放在一起混合均匀(适当加入铬

学术周报告--水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铁材料

水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铁材料 摘要:水热水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铁材料,是通过控制一定的温度和酸碱度,使一定浓度的金属铁的水解,生成氧化铁。条件适当可以得到颗粒均匀的多晶态溶胶,其颗粒尺寸在纳米级,对提高气敏材料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有利。 关键字:水热水解法纳米材料氧化铁制备影响因素 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水热法【1】又称为热液法, 是指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器(高压釜)中, 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 通过对反应体系加热, 产生一个高温高压的环境, 加速离子反应和促进水解反应, 在水溶液或蒸气流体中制备氧化物, 再经过分离和热处理得到氧化物纳米粒子, 可使一些在常温常压下反应速率很慢的热力学反应在水热条件下实现反应快速化。 纳米材料【2】是指晶粒和晶界等显微结构能够达到纳米级尺度水平的材料,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纳米材料由于粒径较小,比表面很大,表面原子数会超过体原子数。因此纳米材料常表现出与本体材料不同的性质,在保持原有物质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呈现出热力学上的不稳定性。纳米材料在发光材料、生物材料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 纳米氧化铁是一种多功能材料,在催化、磁介质、医药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纳米氧化铁还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被用作颜料和涂料、装饰材料、油墨材料、磁性材料和磁记录材料、

敏感材料等。 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台式烘箱,721或722型分光光度计,医用高速离心机或800型离心沉淀器,酸度计,多用滴管,20mL具塞锥形瓶,50mL容量瓶,离心试管,5mL吸量器。 试剂:1.0mol/LFeCl3溶液,1.0mol/L盐酸,1.0mol/LEDTA 溶液,1.0mol/L(NH4)2SO4溶液。 实验步骤 1.实验中的玻璃仪器均需严格清洗,先用铬酸洗液洗,再用离子水冲洗干净,然后烘干备用。 2.根据文献及实验时间,本实验选定水解温度为105摄氏度,有兴趣的同学可用95摄氏度,80摄氏度对照。 3.水解时间的影响,需读取6次,绘制A-t图。 4.水解液pH的影响,改变水解液的浓度,分别为1.0,1.5,2.0,2.5,3.0;用分光光度计观察水解pH的影响,绘制pH-t 图。 5.水解液中的三家铁离子浓度的影响,绘制A-t图。 6.沉淀的分解,取上述水解液一份,迅速用冷水冷却,分为二分,一份用高速离心机离心分离,一份加入硫酸铵使溶胶沉淀后用普通离心机离心分离。沉淀用去离子水洗至··无氯离子为止。 7.产品鉴定。

水热法制备纳米材料3

水热法制备ZnO纳米棒 xxxx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水热合成方法。 2、掌握晶体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压强是高压釜内填充度、温度的函数,提高压强会提高成核速率,有利于粉体的产生,粉体粒径较小。根据公式 (1)P1V=nRT (1)P2=P0(2) P=P 1+P 2=nRT/V+P0(3) 式中:P1——T温度时高压釜内空气的压强; P 2——T温度时高压xx的压强; P——T温度时高压釜内的总压强; P 0——T温度时水的饱和蒸汽压; V——高压xx气体体积。 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水热温度下,压强的大小依赖于反应器中的原始溶剂的填充度。反应釜内的压强随填充度增大而升高。

ZnO纳米棒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成核阶段,第二阶段是生长阶段。具体的形成过程可以用下列反应式表示: Zn2++2OH-→Zn(OH)2(4)(CH 2) 6N 4+10H 2O →6HCHO + 4NH 3·H 2O (5) NH 3·H 2O ?NH4++OH- (6) Zn2++4NH 3→Zn(NH 3) 42+ (7)Zn(OH) 2→ZnO+H 2O (8)Zn(OH) 42-→ZnO+ H

2O+2OH- (9)当将氢氧化钠滴入含有Zn2+的水溶液中,边滴入边搅拌,溶液变浑浊,这是由于有Zn(OH) 2白色胶体生成(见反应式4),同时六次甲基四胺水解产生的氨水(见反应式5),作为螯合剂通过和Zn2+结合而形成胺化合物Zn(NH 3) 42+(见反应式7),而溶液中生成的Zn(OH) 42-为这个过程提供了条件,在这种溶液环境下,一部分的Zn(OH) 2胶体分解成Zn2+和OH-,当Zn2+和OH-的浓度大到超过某个临界值时,就会有大量的ZnO 晶核形成,那么最终的晶体生长过程就开始了(见反应式8和9)。 方法一(首选)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仪器: 超声清洗机,烧杯,水热合成反应釜,鼓风干燥箱,XRD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试剂: 铜衬底,丙酮,无水乙醇(C 2H 5OH,分析纯),去离子水,硫酸锌(ZnSO 4·7H 2O,分析纯),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六次甲基四胺(又名HMTA,C

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前景

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前景 摘要:磁性纳米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性质,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前景,概述了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如机械球磨法,水热法,微乳,液法,超声波法等,总结了纳米磁性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Abstract: magnetic nanomaterials due to their unique properties, in the modern society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and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magnetic nanometer material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nano magnetic materials, summarized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such as mechanical ball milling method, hydrothermal method, microemulsion, liquid method, ultrasonic method, summarizes the nanometer magnetic material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the research prospect.

前言 纳米材料因其尺寸小而具有普通块状材料所不具有的特殊性质,如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从而与普通块状材料相比具有较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磁性纳米材料由于其在高密度信息存储,分离,催化,靶向药物输送和医学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磁性复合纳米材料是以磁性纳米材料为中心核,通过键合、偶联、吸附等相互作用在其表面修饰一种或几种物质而形成的无机或有机复合材料。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磁性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有了很大的扩展。磁性材料在信息存储、传感器和磁流体等传统学科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随着纳米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纳米磁性材料的应用开发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提高 信息存储密度、微纳米器件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目前普遍采用化学法制备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具体有溶胶~凝胶法、化学共沉淀法等,而由于生物合成的磁性纳米颗粒表现出更优良的性质。 1.磁性纳米材料的特点 量子尺寸效应:材料的能级间距是和原子数N 成反比的,因此,当颗粒尺度小到一定的程度,颗粒内含有的原子数N 有限,纳米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纳米半导体微粒则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隙变宽。当这能隙间距大于材料物性的热能,磁能,静电能,光子能等等时,就导致纳米粒子特性与宏观材料物性有显著不同。例如,导电的金属在超微颗粒时可以变成绝缘体,磁矩的大小和颗粒中电子是奇数还是偶数有关,比热亦会反常变化,光谱线会产生向短波长方向的移动,这就是量子尺寸效应的宏观表现。 小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度小到可以与光波波长,磁交换长度,磁畴壁宽度,传导电子德布罗意波长,超导态相干长度等物理特征长度相当或更小时,原有晶体周期性边界条件破坏,物性也就表现出新的效应,如从磁有序变成磁无序,磁矫顽力变化,金属熔点下降等。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微观粒子具有穿越势垒的能力,称为量子隧道效应。而在马的脾脏铁蛋白纳米颗粒研究中,发现宏观磁学量如磁化强度,磁通量等也具有隧道效应,这就是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它限定了磁存储信息的时间极限和微电子器件的尺寸极限。 2. 磁性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2.1水热合成法 水热合成法是液相中制备纳米粒子的一种新方法。一般是在100~300摄氏度温度下和高气压环境下使无机或有机化合物与水化合,通过对加速渗透析反应和物理过程的控制,得到改进的无机物,再过滤,洗涤,干燥,从而得到高纯,超细的各类微粒子。研究发现以FeC13为铁源,AOT为表面活性剂,N2H4·H20(50%)为还原剂水热合成 Fe3O4纳米颗粒时,反应温度和时间,表面活性剂和还原剂浓度对最终产物的尺寸形貌、分散性和磁性有明显影响。还有通过调节水热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