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

摘要:在我国的智能变电站中经常会出现设备重复设置的状况,这不仅不利于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同时也会大大增加变电站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所以在智能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体化信息平台,这种技术的出现对变电站的资源起到了很好的优化作用,主要介绍了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整合集成

当前我国很多变电站在数据采集和逻辑判断上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同时这一过程中的所有操作都是由一个设备完成的,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数据采集是由不同的具有较强独立性的单元分别完成的,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使得我国的智能变电站存在设备重复设置和使用的其情况,同时还存在着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所以在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1 一体化信息平台主要技术问题

1.1 试点工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第一批智能变电站建设的过程中,变电站监测系统和智能辅助系统后台等很多设备都是需要单独设置的,同

时在变电站建设的过程中还会受到二次安全分区等问题的

影响,系统运行中主要的系统都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这样也给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同时也会使系统后台主机的数量不断增加,相关人员在对智能变电站改建的过程中首次构建了一体化信息平台的雏形,从而也提高了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但是在该系统改建的过程中各个子系统的接入规范都不符合变电站运行的相关规范。

1.2 二次安全分区问题

在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概念已经被明确提出,同时试点工程的硬件建设也已经完成,但是建设一体化信息平台还要受到二次安全分区问题的重

要制约,在我国的二次安全分区要求中将实时监控划入了安全一区中,同时将继电保护工作和电能信息的处理划为安全二区中,将系统运行状态的检测划为三区,在运行的过程中,几个系统都有着很强的独立性,所以在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中一定要着重考虑一区和二区的控制工作。

2 一体化信息平台整合方案及应用

2.1 整合方案

在采取当前分区策略的前提下,通常会采用一体化信息平台和状态监测系统、智能辅助系统的方案,采用这种方案具备极大的优势,首先是二次安全防护技术在现阶段具有非

常高的可行性,其次是这种方案应用之后大大减少了系统后台的主机数量,这样也有效的促进了管理大区的信息融合。最后在使用该方案时可以有效减少对生产大区安全所产生的负面作用。但是其在使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最主要的体现就是没有真正的实现对系统所有数据的实时监测。

2.2 一体化信息平台与保信子站功能整合

2.2.1 可行性分析

保信子站系统是变电站集成保护故障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在传统的变电站保信子站系统中,其组网的方案通常是不同的保护装置先独自组成一个比较安全可靠的网络,然后再经过规约转换装置将所有的保护装置都接到保护故障的字信息系统中,故障录波器通过一定的处理之后将其单独接入到保护子站中,这种组网方式在实际的应用中有众多的优点,首先,其界面的请清晰程度非常高。保护网络和监控网络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的情况,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还能够借鉴已有的经验。但是这种整合方案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首先是保护装置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有很多硬件的支持,这也使得系统整体的运行成本也有所增加,变电站在工作中需要做出大量的调整,其次是不同厂家的装置在生产中使用的通讯规约和数据形式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装置之间无法很好的实现信息共享功能,如果想要实现信息共享功能必须首先完成数据格式转换工作。

2.2.2 整合措施

各保护装置、故障录波装置正常运行时仅用于事件的主动通知和查询等,传输数据量并不大,大量数据传输往往出现于故障录波装置文件的召唤阶段(故障录波装置文件数据大小在几兆~十几兆之间),而本文的MMS网采用100M以太网,因此在传输单个故障录波装置文件时不会造成网络堵塞。同时考虑故障录波装置文件的上传时间并无实时性要求,因此通过优化站内故障录波装置文件召唤策略,可避免同时召唤两个及以上故障录波装置文件而造成短时性网络

拥堵。

2.2.3 一体化信息平台保信子站功能上传问题解决方案

站端保信子站采用DL/T860规约,向主站上传采用

DL/T634.5104规约,并通过调度数据网上传,因此一体化信息平台保信子站功能上传必须具备如下两个功能:①保护信息从DL/T860规约向DL/T634.5104规约的映射转换;②保护信息的直采直送。

目前在试点应用中,实现一体化信息平台保信子站功能上传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案:方案1。通过外加转发器实现。保护信息通过一体化信息平台主机(或监控主机)汇总,利用转发器实现保护信息规约转换和直采直送。方案2。通过在一体化信息平台数据服务器上增加功能实现。通过在一体化信息平台数据服务器上增加远动功能相关硬件来实现保

护信息规约转换和直采直送。方案3。通过一体化信息平台综合远动网关机实现。配置安全Ⅰ、Ⅱ、Ⅲ、Ⅳ区远动网关机,综合远动网关机可视为远动工作站的替代品,其可实现与变电站内相关IED设备和数据服务器的互联和信息通信及各类信息综合处理,具备常规远动工作站的功能,并具有远方调度(控制)中心对站内图形浏览和其他相关信息查询服务功能。综合远动网关机的功能和业务范围远超过传统工作站,其通过站控层网络获取各类保护信息,具备专业的向远方上送功能,可实现保护信息规约转换和直采直送。由此可知,方案1需额外增加一台硬件装置,并将远动功能独立于远动工作站设置,造成硬件资源浪费,经济性较差;方案2会增加数据服务器CPU处理负担(数据服务器的最佳服务定位应面向站内,增加任务后可能会影响原有数据处理任务);方案3利用专业的远动网关机与数据服务器配合,实现了实时和非实时数据隔离存储和读取的要求、满足了二次安防策略、保证了各系统可靠运行。且集成主站下行的软压板投退、定值区切换等功能定位相对合理,硬件资源利用率较高。因此,方案3为一体化信息平台保信子站功能上传问题最优解决方案,即通过一体化信息平台综合远动网关机实现保护信息上传功能。

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也逐渐出现了一些

智能变电站,在智能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一体化信息平台也不断应用,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会严重阻碍我国智能变电站事业的发展,所以一定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对这一现象进行改进和完善面,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晨,黎灿兵,黄小庆,唐升卫,刘?_.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07).

[2]陈文升.智能变电站过程层通信监视方法研究和应用[J].上海电力,2011(03).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分析 李仕章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分析李仕章 发表时间:2019-07-05T14:49:07.79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作者:李仕章 [导读]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水平都在不断提升,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水平都在不断提升,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在自动化水平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存在着较大的应用空间。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需要,变电站已经完全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其目的就是保障供电的安全可靠程度。伴随着电力运行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变电站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研究也越快越深入,提升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技术,实现设备的自动切换,自动启动,保障用电的安全性,相比较传统变电站的电源系统,该种方法更加科学,更加高效。本文首先分析了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基本构成,然后分析了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基本特征。结合实例总结了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应用情况,最后分析了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设计可行性。 关键词:电力;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特点;应用 1.前言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电站运行引进了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特别是智能变电站的建立,对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供电的安全性,极大的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常规的变电站使用的电源是由直流,交流,不间断电源,通信电源等几种不同类型的电源组成,在自动化水平提升,资源整合等方面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常规的站用电源无法满足新型变电站的发展需要。而智能一体化电源将直流电源,交流电源,不间断电源,通信电源等有机的整合起来,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2.分析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构成 变电站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将直流电源,交流电源,UPS,通信用直流变换电源等有机的整合起来,形成直流电源蓄电池组,监控工作统一完成。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从设计,生产,到安装,服务都是由同个厂家完成的。相比较常规站用电源系统,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通信电源直接从两段直流母线拉专用馈线到通信电源柜,然后经过DC/DC转化为通信电源,不需要额外配置蓄电池组,将独立的UPS取消,采用逆变器直接挂于直流母线上。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与一体化健康模块完成整合,实现了各个子系统通信的网络化,监控网络借助以太网接口,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通信,通信信息实现共享,系统实现开放。 图一:一体化智能电源系统图 3.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特征 3.1设计一体化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设计一体化,一体化的特征表现为屏柜的数量极大减少,系统更加紧凑,外观上看更加协调,并且一体化设计能够实现在同一个监控平台上的对所有交直流电源同时完成监控,不同的设备均按照统一规定将综合自动化系统接入,这样一来就解决了不同厂商提供的设备通信规约存在不兼容的问题。 3.2实现网络化监控 实现了网络化的监控。一体化电源系统的每一个子系统都是借助通信网络连接的,通信管理模块健康器全部采用统一的通信规约建立起信息化的平台,对于子系统实现网络化的监控,保障不同的子系统之间结合的有效性,保障了管理整体的高效性。 3.3实现管理集约化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实现了管理的集约化。整个电源系统只需要由一组专业人员对于全站的电源进行维护即可,所以人力资源的调配难度系数大大降低,节省了人力成本,同一个厂家提供从设计,到生产,安装,后期服务等的工作,问题解决的效率极大提升,减少了采购,协调沟通所带来的成本。 3.4提升了电源管理水平 相比较传统的变电站的电源管理体系,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对于站内的电源能够实现更加准确,更加快捷,更加及时的管理,结合系统的不同设置的数据完成报警处理,此外还能够对处理的结果进一步判断,结合不同情况采用站用电和电池管理,输出控制等一系列的操纵,将厂家提供的所有的电源进行统一化的设计,生产,安装,更好的解决所有站用电源的问题,节约了采购协调沟通的成本,促进了电力电源的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4.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实际应用分析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探讨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具体应用情况。例如山东某供电公司的220kv智能变电站投入了一套智能一体化的电源系统,该系统采用了一体化的设计模式,对于常规的占用电源进行了系统的优化和完善,配置了一体化的智能监控器,运行稳定,可靠,实现了既定的目标,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比较传统的占用电源系统,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将功能,协调,维护等三个方面的工作有机的整合起来,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如下。首先从电源的设计源头出发,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更加节能,更加经济,更加环保,重复配置的情况减少,从而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维护成本也降低了很多,保障了良好的经济性,比较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和常规的

一体化平台的操作流程

建筑工程许可证网上申请操作流程 建设单位在申请施工许可证前,应在一体化平台()完成以下工作: 1、登入“一体化平台”,按照企业版本的操作手册,先设置你的浏览器。 2、建设单位在“一体化平台”上注册账号。 3、建设单位在“一体化平台”完成项目报建信息录入并保存,获 得项目编号(项目编号在之后的各审批环节系统中都要使用)。 4、图审机构(科正:刘工;瑞林黄工 新筑邙主任)完成图审备案系统录入,并由市局勘察设计科审核。 (联系电话8278289,王科:;小马:),涉及技术问题可咨询图审备案系统技术人员,钟工. 5、公开招标项目由招标代理负责完成招投标系统和合同备案系统录入(信用承包商招标的项目暂时无法完成网上合同备案,可直接跳过),并由相应的招投标主管部门审核;直接发包项目由区住建局工程建设处录入招投标信息并审核。(经办人:刘姝8308139) 6、建设单位完成质量监督报监系统和安全监督报监系统录入,并由区质监站审核。(联系电话:) 7、之前环节完成后,建设单位在一体化平台申请施工许可证,区住建局审核发证。 注:1、请市局勘察设计科、招投标主管部门、区质监站及时对系统中录入的信息进行审核,否则建设单位在系统中将不能进行施工许可证的申请。 2、关于企业账号注册,凡是涉及到该工程的建设、施工、监理、勘察、设计、招标代理、城乡规划、园林绿化、图审机构、质量检测机构、工程造价咨询,都应该在一体化平台上注册。注册的时候,在“企业基本情况” 页,先填写企业的组织机构代码,如果一体化平台已经有贵单位的数据,

则会白动显示其他信息。 3、目前,一体化平台只是针对建设单位办理项目报建、施工许可证申请、竣工备案这三个业务,其他的参建单位,只是注册账号,无需进行其他操作!

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的解决方案

1 引言 站用电源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基础,随着变电站综自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以及大量无人值班站投运,相应提高站用电源整体的运行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笔者认为,站用电源始终需要立足于系统技术来研究和发展,根据实际问题、发展现状提出发展思路。现有站用电源在资源整合、自动化水平、管理模式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结构紧凑、经济可靠的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传统站用电源现状分析 传统变电站站用电源分为交流系统、直流系统、UPS 、通信电源系统等,各子系统采用分散设计,独立组屏,设备由不同的供应商生产、安装、调试,供电系统也分配不同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这种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站用电源自动化程度不高。由不同供应商提供的各子系统通信规约一般不兼容,难以实现网络化管理,系统缺乏综合的分析平台,制约了管理的提升。 (2)、经济性较差。站用电源资源不能综合考虑,使一次投资显著增加。 (3)、安装、服务协调较难。各个供应商由于利益的差异使安装、服务协调困难,远不如站用交直流电源一体化的“交钥匙工程”模式顺畅。 (4)、运行维护不方便。站用电源分配不同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交流系统与直流系统由变电人员进行运行维护,UPS由自动化人员进行维护,通信电源由通信人员维护,人力资源不能总体调配,通信电源、UPS等也没有纳入变电严格的巡检范围,可靠性得不到保障。 3 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的解决方案 变电站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是使用系统技术,针对变电站站用交流、直流、逆变、通信电源整体,根据实际问题、发展现状提出解决方案的站用电源系统。 目前有关生产研发厂家已提出三代产品,分别是: (1)、智能型站用电源交直流一体化系统 主要实现:

智能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智能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伴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交直流电源智能化运行是通过整合交、直流电源实现的,为供电用电的一体化提供了解决方案,能有效地提高运行的稳定安全性,从而提高了变电站电源管理能力。而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具有集成度高、管理简便等优势,可集中监控和管理多套电源系统,提高了多套站用电源系统蓄电池组的共享性,随着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方案的广泛应用,其所存在的问题急需从根本上进行解决(包括标准化程度不高、各品牌间的兼容性差等)。为确保变电站的可靠运行,提出全模块化电源系统方案,以期提高维护效率并降低维护成本,为提高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的标准化程度提供参考。 标签:智能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研究;应用 引言 变电站内部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是供电可靠的前提。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与智能化设备被大量的应用于变电站中,为提高电源管理的可靠性具有积极的意义。传统变电站电源系统由直流部分、交流部分、UPS、通信系统等构成。各个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到现场的安装调试由不同的生产厂家对应负责,后期运行维护也由相应的专业人员负责检修。随着智能变电站系统的成熟发展,较多智能变电站在投运后逐步提出了交直流一体化电源设计。在智能变电站设计运行中,将传统变电站各个子系统实现统一化设计、统一化安装配置、统一化监测控制。采用直流变换器直接接入直流母线代替了通信蓄电池组,应用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等装置,采用庞大的交换机组。因此,改变传统变电站的不足,使智能变电站的电源更加可靠、合理。此外,技术更加先进,减少人力资源投入,实现自动化设计具有现代化的意义。 1智能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现状 常规变电站中分散设计电源系统逐渐被淘汰,新诞生的智能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变电站的使用与管理。现下,有关智能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研究包含: (1)如何可靠且稳定的将智能站交流电源启动切换实现的问题; (2)电力专用逆变电源产生能够影响负载设备的一些干扰,如被电气隔离的电源直流、交流输出与输入或动态瞬变、杂讯干扰等。同时,旁路控制逻辑维修中,任意运行状态下的不间断电源得以在维修旁路开关闭合下而连续供电且不会遭受影响的问题; (3)交直流变换电源模块、高频开关电源自主稳流、均流及稳压方面,同时整机效率、电网冲击、浪涌彻底消除及抗干扰能力,开机软启动问题等;

智能移动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研制 宋光辉

智能移动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研制宋光辉 发表时间:2017-11-30T09:04:01.44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1期作者:宋光辉辛向君陈学海栾茜 [导读] 摘要:目前,国内的直流电源车生产厂家是将发电机、蓄电池、充电装置、馈电开关等电源装置装配到封闭的柜体内,再将柜体固定到卡车地盘上,结构与应急交流电源车相似。 (国网烟台供电公司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目前,国内的直流电源车生产厂家是将发电机、蓄电池、充电装置、馈电开关等电源装置装配到封闭的柜体内,再将柜体固定到卡车地盘上,结构与应急交流电源车相似。国外公司目前没有相关的产品和技术,需要进行智能移动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研制。 关键词:智能移动;一体化电源;研制 1研制的背景 变电站直流充电设备或蓄电池出现故障时,将会影响站内保护系统的正常工作。主要是电池生产装配时,不当焊接造成的。比如虚焊、假焊,电池经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就出现了开路现象。这种情况比较恶劣,一旦充电设备再出现异常,整个变电站将会失去直流供电,因此这种情况,工作维修人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如果是一节出现开路可以将此节短接,如果是2节以上必须马上更换蓄电池组,所以备用电池在该种情况下非常重要。对于只有一组电池的变电站,在更换充电设备或电池组时,为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必须使用备用直流电源。雷击、暴风雪等不可抗力因素或者是站用变压器、交流配电屏等出现问题将会导致站用电源的消失,蓄电池在满容量下一般能持续供电的时间不会超过20小时,因此要及时处理。提供必要的应急直流供电设备显得非常重要。 2.研制的目的 直流电源车的关键技术问题是蓄电池快速充电,而常规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充电速度很慢,需要10个小时之多,所以必须采用可以快速充电的蓄电池,卷绕式蓄电池或者锂电池是首选之列; 要解决蓄电池的可靠性问题,常规的蓄电池的串联供电方式必须改变,多组24V/12V蓄电池经过升压变换器后再并联的方式可以解决单节蓄电池开路或容量降低而造成整组蓄电池正常供电问题; 直流电源车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在静置状态,应急使用的时间较少,所以电源车的状态记录及维护很重要,电源车状态记录和维护提示报警(微信、短信提示,电话通知方式)是区别于变电站直流系统的特别之处; 直流电源车防水、防尘、减震设计以及车载交流发电机静音设计是影响直流电源车质量和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也是区别于站用直流电源设备的不同之处。 3.关键技术的研究 3.1蓄电池快充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产螺旋式卷绕蓄电池一直以超级启动电流,强大的抗震能力,以及卓越的高低温性能和超强的循环使用寿命而收到广大车迷的追逐,BMW,奔驰,JEEP等高端车型一直以螺旋式卷绕蓄电池为标配的电池.该电池采用的螺旋结构专利为1973年生效,2003年正式年满失效.但是因为其生产工艺以及配方的问题,全世界几乎很少有厂家可以生产类似的产品,而该电池的特点是:拥有卓越的高低温性能,可在-55℃~75℃下工作,-55℃下可正常启动放电充电,高温80℃时电池不变形不鼓胀,更不会有爆炸的危险.充电非常迅速:40分钟内可充入95%以上的电量,当您的电池电量在使用绞盘或者音/视频系统而耗尽的时候,能快速充满电,满足您的再次使用需求.超长寿命,浮充设计寿命10年,启动次数最少可达到15000次.结构坚固,抗震性强,至少能承受4G(33HZ)震动12小时以及6G震动4小时,是普通电池是4倍,根统计电池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震动.电池无游离电解液,可向任意方向放置工作,由于内部结构为螺旋式,并且硫酸全部被电池隔板吸附,所以电池内部没有流动的液体,即使倒置工作也不会漏液.超强的高倍率放电能力,启动电流是传统电池的三倍,极高的耐小电流深放电能力.存放2年仍有启动电量,相对普通电池每三个月就必须充电来说,卷绕电池则让您省心得多. 卷绕式蓄电池无与伦比的性能成为移动电源车蓄电池的首选,快速充电性特性及抗震性是我们这个课题特别看重的两个特点。 蓄电池充电升压并联模块。为了克服蓄电池串联带来的固有隐患问题,本课题将18节蓄电池串联(36V)作为1组,108节蓄电池总共分为6组,每组电池有自己的充电和升压装置,36V(或48V)电压通过升压模块升压到220V直流,这样的一组单元,我们称之为智能电池组件,同样的6个电池并联作为系统的合闸母线,这样一节或者多节蓄电池故障引起的故障问题就大大减少了,。 4.对项目的检测 智能辅助系统为电池及功率系统创造稳定、安全和可靠的运行环境,并具备紧急状态下的报警和处理能力。智能管理装置包含 3 个功能模块:运行状态估计、故障分析处理、运行模式控制。微网智能终端保护装置采集开关状态信息并上报给智能管理装置,智能管理装置的运行状态估计模块分析出当前微网的运行方式,并下发给智能终端保护装置,智能终端保护装置自适应地切换到合适的保护配置;当微网内发生故障时,智能终端保护装置上报故障信息,智能管理装置中的故障分析处理模块通过对不同故障信息的分析,确定故障区域,并向故障涉及的智能终端保护装置下发跳闸命令,隔离故障;运行模式控制模块负责微网在并网转孤岛或孤岛转并网时,对并网联络开关及分布式电源的控制。硬件功能单元一般有温湿度烟雾监测、温湿度自动控制、手/自动一体新型消防灭火、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及门禁、断电应急照明及声光报警、安全接地网络及防雷等。智能辅助系统的功能目标是进行智能化自动管理,实现无人值守。 5. 结语 移动箱式电源系统具有集成度高、占地少、灵活性强、便于安装和移动等优点。可配合风光发电并网使用,有效弥补新能源的随机性、间歇性和不稳定性,改善电能质量,协助电网调峰,提高电网稳定性;接入配电网末端,有效提高供配电能力,实现动静态电网支

变电站一体化电源分析

2010年第05期(总第120期) 沿海企业与科技 COASTAL ENTERPRISES AND SCIENCE&TECHNOLOGY NO.05,2010 (Cumulatively NO.120)变电站一体化电源分析 李昭桦 [摘要]文章针对变电站站用直流系统和通信系统共享使用统一的蓄电池组的一体化电源方案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一体化电源在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接地和蓄电池组后备时间,并给出解决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变电站;电力;站用直流系统;通信电源;一体化 [作者简介]李昭桦,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通信设计,广东广州,510663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10)05-0139-0003 一、引言 变电站内的站用直流系统和通信电源系统均 配置有蓄电池组,其维护分别由电气和通信两个 专业负责。变电站一体化电源典型方案是取消通 信电源的蓄电池组,将站内直流电源系统、通信用 直流变换电源(DC/DC)组合为一体,共享使用站用 直流系统的蓄电池组,并统一集中监控的成套设 备。该组合方式是以直流操作电源为核心,通信用 直流变换电源DC/DC由直流输入变换为直流输出 的电源装置,输出特性满足通信电源的要求。它与 直流操作电源的充电装置和蓄电池组相配合,为 电站的通信设备提供电源,可以减少蓄电池组的 重复配置,提高电力通信的运维效率,节约人力维 护成本。 二、站用直流系统和通信电源 变电站直流系统由交流输入、充电装置、馈电 屏、蓄电池组、监控单元(含馈线状态监测单元)、 电压监测、绝缘监察(含接地选线)、硅降压回路、蓄电池管理单元、直流馈线网络等组成。站用直流系统作为变电站控制负荷和部分重要直流动力负荷的电源,主要任务就是给继电保护、开关合分及控制系统、信号系统、自动装置等提供可靠的直流电源,它在变电站中是一个独立的电源,不受交流的影响,在全厂或全所失电的情况下,仍能保证控制信号、保护、自动装置等电源及事故处理工作。站用直流系统采用不接地方式,典型的直流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 通信设备的直流供电系统由交流配电屏(可选)、高频开关电源、蓄电池、直流配电屏等部分组成,通信电源的连接如图2所示。 三、一体化电源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措施 站用直流系统为不接地系统,通信电源为接 地系统。一体化电源如何接地,这是技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站用直流系统和通信电源的蓄电池组后备时间的规定标准不同,一体化电源的蓄电池组后备时间遵循哪个标准,需要从管理和规章来分析。本文就这两个关键问题展开分析,提出解决的建议方案。 (一)接地问题的解决 1.站用直流系统接地 当前全国变电站直流系统具有统一的规范(DL-T5044-2004)《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1]指导,直流电源系统采用不接地方式。站用直流系统为不接地系统,直流系统发生一点接地,不会产生短路电流,亦可继续运行;但是必须及时查找接地点并尽快消除接地故障,否则当发生另一点接地时,就有可能引起信号装置、继电保护及自 图2通信电源连接示意图 图1站用直流系统原理图 139

浅谈智能电网环境下变电站运行维护措施

浅谈智能电网环境下变电站运行维护措施 发表时间:2018-06-01T10:28:06.90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期作者:王再闯崔凯陈超杜申祥[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发展智能电网的重大决策,而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智能电网建设起着支撑作用,其一旦出现设备故障等问题会对国家电网造成巨大的损失,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乌鲁木齐供电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近年来,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发展智能电网的重大决策,而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智能电网建设起着支撑作用,其一旦出现设备故障等问题会对国家电网造成巨大的损失,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本文基于智能变电站的特征,从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针对管理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措施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进,为了适应和满足现代化建设的电力需要,我国加大了对变电站建设的投入,尤其重视对变电站的供电质量的提升以及事故的防治工作,变电站运行长期处于高压环境,无论是设备运行检修,还是设备的安装和维护,都十分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严重的威胁到周遭群众的人生安全以及影响变电站运行的安全稳定性。随着智能电网的出现,变电站的供电质量和安全性都大大的提高了,如何提升智能电网环境下的变电站运行及维护的工作质量成为了变电站持续发展的时代命题。 1智能化技术对变电站提供的技术支持智能化变电站在运行中,各种变电设施都实施了数字化、集中化管理,构成了综合运转体系。智能化变电站所采用的是节能环保材料,确保对每个信息数据智能化控制,而且还能实现360°无死角的监控,使变电站对自然灾害的抵制能力明显增强。变电站在运转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运转需要自动调节,电站运转质量和运转效率有所提高。 1.1变电站应用智能技术可以确保运行稳定 变电站智能化运行,变电站系统设备数字化控制。当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就要对调度指令进行分析,按照调度指令操作,确保操作稳定。变电站系统应用智能化技术,可以使变电站在自动化运行中,创新变电站设备管理。通过引进新型的智能化设备,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让设备检测更为科学合理,特别是设备管理中调度各项工作中达到预期目标,就需要对检测结果系统化分析,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以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1.2智能技术使变电设备实现了自动化管理 对电力系统的设备设施管理是重要的内容。在变电站的设备管理中包括两个重要内容:①设备管理;②变电站管理。在电力系统的设备管理中,重在管理电气设备,通过运行信息管理模式就可以实现变电设备的自动化管理。智能技术构建的数字变电站可以作为信息平台,实现各项信息的融合,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基础支持,而且还会优化变电站的运行,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 2变电站的运行及维护在智能电网环境下存在问题分析 2.1变电站运行可靠性问题分析 光学传感器是变电站在智能电网的环境下的运行中枢,影响着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然而,光学传感器极容易被外界影响,受外界影响环境下,光学传感器极容易出现致使变电站运行设备玻璃和光纤之间的问题,影响运行设备的正常工作和运行,进而影响着变电站的运行可靠性。此外,变电站运行时,源电子互感器的运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源电子互感器的运行要发挥作用涉及到变电站中的一些模块及元件,如果变电站的这些模块或者元件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都得不到保证的话,就会严重影响源电子传感器的运行状态,进而影响变电站的运行可靠性。 2.2变电站运行安全性问题分析 变电站在智能电网的环境下采用对等传输模式作为变电站的通信系统,和传统的以点对点的通信模式相比,智能电网的环境下,变电站所采用的新型的通信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别。变电站运行在对等传输模式下有着更高的安全性要求,在对等传输模式下,其每个装置间的隔离点都是用软件隔离的,这样做在提高了运行性能的同时也意味着,任何一个装置间的隔离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说在实际情况中对通信系统运行状态进行严格的监测管理是尤为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维护,以确保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证。 2.3变电站安装保护问题分析 变电站的每个运行设备在运行时都会在其周围设置安装保护设备,以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高运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在智能电网的环境下,对变电站的运行设备的安装保护要求更高,一般都采用安装智能汇控柜来保护运行设备,可是安装智能汇控柜的要求很高,对安装环境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包括了对周围环境湿度、温度等的要求,这就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安装智能电网的环境下对变电站内运行设备的保护设备难度,进而致使变电站运行维护的难度提高。 3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的维护措施 3.1做好例行试验检查 现阶段,湖南省各地区新建智能变电站较多,部分智能变电站处于刚刚投产运行的状态,为确保智能变电站运行的效益,在运维管理工作中,要做好例行试验检查,以及时发现设备运行故障,做好故障消除工作,以确保电网稳定运行。湖南某供电公司对此地区首座220kV智能变电站,进行第一次设备检修。此变电站是2016年5月份投产运行的,为智能户外GIS变电站。组织区域技术协同作业,由技术骨干人员,组成检修班组,开展现场检修工作,指导二次设备检修试验工作。在此次检修工作中,严格按照《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220kV 继电保护专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试行)》要求,依据变电五项通用制度要求,开展现场检修试验与验收等工作,为后期运维管理工作,积累了工作经验。 3.2创造良好的智能电网运行环境 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个方面:(1)良好的自然环境:智能变电站中的设备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在进行设备安装的过程要对智能设备进行合理规划布局,避免因周围环境变化硬性运行效果;(2)人为环境:相关部门要安排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以专业的技术作为基本的保障。

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通用设计说明-A2-2方案

110(66)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 通用设计 110-A2-2通用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2014年12月

目录 1 总的部分 (1) 1.1概述 (1) 1.2站址概况 (1) 1.3主要技术原则 (2)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 2 电力系统 (3) 3 电气一次 (3) 3.1电气主接线 (3) 3.2短路电流 (4) 3.3主要设备选择 (4) 3.4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 (7) 3.5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型式 (10) 3.6防雷接地 (11) 3.7站用电及照明 (11) 3.8电缆设施 (12) 4 二次部分 (12) 4.1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2) 4.2系统调度自动化 (13) 4.3系统及站内通信 (14) 4.4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16) 4.5元件保护 (19) 4.6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方案 (20) 4.7全站时间同步系统 (21) 4.8智能辅助控制系统 (22) 4.9二次设备组柜与布置 (25) 4.10互感器二次参数选择 (27) 4.11二次设备的接地、防雷、抗干扰 (28)

4.12光缆/电缆选择 (28) 5 土建部分 (29) 5.1概述 (29) 5.2站区总布置及交通运输 (29) 5.3装配式建筑 (31) 5.4暖通、水工、消防 (32)

1 总的部分 1.1 概述 1.1.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备》 (2)《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750kV智能变电站部分》 (3)国家电网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4)可研设计文件等。 1.1.2 工程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 1.1. 2.1 工程建设规模 远期3×50MVA主变压器,电压等级为110/35/10kV(#3主变压器电压等级为110/10kV 或110/35/10kV);本期2×50MVA主变压器。 110kV出线,本期2回,远期3回。 35kV出线本期4回,远期6回。 10kV出线本期12回,远期18回。 本期1、2号主变各配置2×4000kvar 10kV并联电容器装置,远期每台主变配置2组无功补偿装置。 1.1. 2.2 设计范围及分工 新建2台50MVA变压器及按建设规模要求的110kV、35kV、10kV配电装置及无功补偿装置、电气二次保护室及相应的电气控制、测量、信号、继电保护;站用交直流电源、电缆敷设;站内过电压保护、全站接地、照明;调度通信。与上述内容对应的土建部分:电气二次保护室、屋内配电装置;站区上下水系统、采暖、通风、消防、火灾报警。 1.1. 2.3 本工程设计分界点 110kV配电装置电缆出线设计到站内GIS电缆引接终端,电缆头不在设计范围内。35kV、10kV配电装置电缆出线设计到开关柜内出线电缆引接端子,电缆头不在设计范围内。电缆沟、上、下水管等设计到围墙外1m处。 1.2 站址概况 (1) 站址按假定的正北方向布置。 (2) 假定场地设计为同一标高。 (3) 在设计工程中,需根据变电站所处系统情况具体设计。

加快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27号)要求,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政务服务网上供给能力,促进政务服务规范化、便利化,全面重塑我省营商新环境,努力实现“办事不求人”,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加快建设覆盖业务全流程、部门全协同、效能全监管的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切实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创建全国一流的营商发展环境。 2019年9月底前,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并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各级各部门业务办理系统与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应接尽接;2019年12月底前,市级信用信息系统基本建成,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营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2020年底前,完善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推动各级各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应接尽接、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一网通办”能力显著增强。市级信用信息系统全面建成。 2021年底前,全省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做到标准统一、整体联动、业务协同,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平台运行和管理,全面实现“一网通办”。

二、主要任务 (一)规范政务服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建设全省统一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库,编制全省依申请类行政权力事项、依职权类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形成全省政务服务事项总目录,并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事项库对接,实时上报政务服务事项相关数据。建立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机制,确保目录之外无权力。同步梳理规范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要素,实现同一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在国家、省、市、县四级统一,按照法律规定并结合工作实际,拓展相同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等其他要素的统一范围,进而实现相同政务服务事项全省范围内无差别、同待遇办理。各市地按统一规范统筹组织本地区政务服务平台与全省事项目录管理系统对接。(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牵头,各市地政府和省直各部门配合)(二)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动数据共享核验,压缩办理环节、精简办理材料、缩短办理时限,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的申请、受理、审查、决定、收费、咨询等环节网上全流程办理,支撑一件事涉及的多个事项网上并行办理。整合优化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地区的事项办理流程,逐步做到一张清单告知、一张表单申报、一个标准受理、一个平台流转。积极推进多证合一、多图联审、多规合一、告知承诺、容缺受理、联审联办、证照分离。通过系统整合、数据共享、流程优化、业务协同、全程监督,推动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

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研究

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17-11-02T12:16:46.59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8期作者:张海文[导读]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高效利用日益重视,变电站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就化智能变电站这一课题,探讨其建设背景、模块划分以及典型的设计技术,希望对读者有所助益。 (国网海北供电公司青海 812200)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高效利用日益重视,变电站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就化智能变电站这一课题,探讨其建设背景、模块划分以及典型的设计技术,希望对读者有所助益。 关键词:模块化智能变电站设计 1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背景 1.1研究背景 随着国际国内能源形势的深刻变化,加快建设智能电网的需求迫在眉睫。变电站是电力网络的节点,它连接线路、输送电能,担负着变换电压等级、汇集电流、分配电能、控制电能流向等功能,变电站的智能化运行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环节之一。模块化智能变电站是变电站建设的一种创新模式,从设计到建设阶段将全过程遵循“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的管理理念,通过电气一、二次集成设备最大程度实现工厂内规模生产、集成调试、模块化配送,减少现场安装、接线、调试工作,建筑物采用装配式结构,工厂预制、现场机械化安装,将工业建筑实现标准化设计,统一建筑结构、材料、模数等,实现设计、建设标准化,有效提高建设质量、效率,提升电网建设能力。 1.2研究现状 2012年以来,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概念设计方案应运而生,构建了以集成化智能设备、一体化业务系统及站内统一信息流为特征的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2013年,变电站模块化建设研究工作和试点工程又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提出了“模块化建设”的工程建设理念。设备厂商设计生产的电气设备质量的提高和电网可靠性的增加及电网发展的需求,推动了变电站设计模块化方案的可行性。 2智能变电站的模块化划分 智能变电站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变电站形式,具有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特点。对于它的模块化来说,属于变电站建设的一种新型模式,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模块化建设主要涉及到主变压器、高压开关、中压开关、中压配套设备和综合自动化等五个部分,它们相互作用、联系,共同构成智能化变电站。 第一,主变压器。它是通过拔插的方式,和高压进线电缆接头相互连接,在全封闭和多股电缆母线桥架,来实现和中压出线的相互连接。 第二,高压开关。它是在进出线部位选择拔插的具体方式,在气体绝缘封闭方式的利用下,来实现和组合电器的相互连接。 第三,中压开关。它是选择一体化的预装性质的组合电器。 第四,中压配套设备。这一设备中,它的结构构成主要是以消弧线圈、接地变压器以及无功补偿装置为主的o 第五,综合自动化。它属于是选择一体化预装式的控制室。 在实际的变电站建设中,这五个功能模块都是需要在事前进行调试的,在开始安装操作时,依次选择的是一次电缆、连接变压器、开关和配套设备、综合自动化选择通讯线路、电缆连接,在各个部分连接完成之后,最后开始进行整体上的调试工作,对各个功能组成进行性能的测试,以确保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 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典型设计技术 3.1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设计 针对原来变电站单独配置的二次设备室,占地面积相对比较大,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通过设计优化,提出了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用体积较小的舱体来替代二次设备室,从而节省了变电站占地面积。 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按设备对象模块化设计,以方便运行、维护,变电站根据需要设置公用设备预制舱、间隔设备预制舱等,可根据变电站具体建设规模、布置方式等进行选择调整组合设计。预制舱内二次设备采用前接线、前显示式装置,屏柜采用双列靠墙布置,屏正面开门,屏后面不开门。舱体内集成二次设备及相应辅助设施,包括安防、消防、暖通、照明、检修、接地等。舱内与舱外光纤联系采用预制式光缆,舱内与舱外电缆联系可采用预制式电缆。舱内设备在工厂内完成相关接线、调试等工作,从而缩短施工周期。 3.2预制电缆设计 现有智能变电站中使用最多的控制电缆大多为4芯、7芯、14芯铠装电缆,接线芯数较多,容易出现接头不牢固而断线,采用预制电缆,按双端、单端预制方式,统一航空插头、电缆的型号,从而大大减小断线概率。预制电缆可以使用于主变压器、GIS本体与智能控制柜之间二次控制电缆连接。对于AIS变电站,断路器、隔离开关与智能控制柜之间二次控制电缆宜采用预制电缆。预制电缆可采用穿管、槽盒、电缆沟等敷设方式,从而使屏柜内的电缆接线简洁清晰,便于运行与维护。 3.3装配式建筑物设计 结合实际工程出线情况,对于采用组合电器(GIS)的工程规模,在组合电器全部为架空出线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架空出线套管作为后期试验、耐压的场所。充分利用建筑本身的结构,考虑后期设备运行、检修的移动,适当考虑取消目前GIS室双层层高的现状,能够优化建筑体量,实现建筑和设备的紧凑布局: 3.4配电装置选型设计 模块化设计要求设备选型均严格按照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理念设计,一次设备本体加智能组件的方式实现一次设备智能化,智能组件统一由一次设备厂家场内集成,体现模块化设计的高效;电气装置的布置方式采用“单元”布置方式,一台主变所带设备成“单元”分区就近布置,并满足二次接线的要求。开关设备同无功补偿设备分区明确,充分体现电气布置模块化。一、二次设备高度集成,现场只需完成合并单元及保测装置至二次设备室的相关交直流电源电缆及光缆的敷设,全站电缆大幅减少,电缆敷设、电缆施工接线的工作量相应减轻,缩短电缆施工安装周期,节约工程造价。

最新KEDY-5000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

K E D Y-5000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

第一章系统简介 KEDY-5000系列数字化变电站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是借鉴数字化变电站核心思想,采用分层分布架构,全站交流、直流、UPS、通信等电源一体化设计、一体化配置、一体化监控,将站用电源各子系统通信网络化、系统化,实现站用电源信息共享。监控软件集成到信息一体化平台中,不独立设置一体化电源监控工作站;采用DL/T860(IEC61850)标准建模并接入统一的智能网络平台,上传至远方控制中心,实现变电站电源的集中供电和统一监控管理,实现在线的状态监测,实现“四遥”及无人值守。 一、技术特点 ◆适合构成110kV及以下各类变电站、电气化铁路、钢铁冶金、煤矿、化工等需要电源的场所; ◆打破传统电源专业界限,统一配置,取消UPS蓄电池、通信蓄电池组及充电装置,利于管理; ◆对重要负荷如事故照明等采用逆变电源供电;统一进行波形处理;统一进行防雷配置;统一进行 二次配电管理,节约占地面积,节约运营成本; ◆以直流操作电源为核心,系统共享直流操作电源的蓄电池组,构成一体化电源设备; ◆监控器采用7寸(或10寸)彩色触摸屏,界面图形化,显示直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对话; ◆全模块化设计:系统实现所有开关智能模块化、电源功能单元模块化,组屏简单,配置灵活,使 设计、生产、维护标准化; ◆全数字化设计:系统无屏内及跨屏二次接线,上行下达信息数字化传输,采用高速以太网接口, 实现IEC61850规约通信; ◆全组装化设计:全模块化使安装接口标准化,可实现系统快速组装; ◆N+1热备,可平滑扩容,满足不同容量系统; ◆分散多级监控系统,实现监控系统的简单可靠; ◆组件配套齐全,提供全方位的组屏解决方案。 二、型号定义及说明 直流额定输出电流(A) 直流标称输出电压(V) 装置 交流额定输出电压(V) 额定容量kVA×UPS组数 装置 充电装置直流额定输出电流(A)×充电装置组数 充电装置直流标称输出电压(V) 蓄电池组容量(Ah)×蓄电池组数 设计序号 电力用一体化电源设备 设计型号 三、使用条件 ◆用于室内,环境温度不低于-10℃,不高于45℃; ◆安装使用地点海拔2000m及以下; ◆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环境温度25℃); ◆装置的使用地点应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无强 电磁场干扰; ◆无强烈振动和冲击,垂直倾斜度不超过8°; ◆如在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特殊设环境中使用,用户应在订货时提出,以保证产品能够可靠地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 业务规划方案 一、总体规划思路和目标 总体规划思路是“突出一个重点,加强两个融合,推动三个转变,实现四个覆盖”。即突出社会保障“一卡通”这一重点;加强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工作之间、信息化工作与业务工作之间的有机融合;推动信息化工作从以城镇、职工为主向统筹城乡、全面发展转变,从以本地业务为主,向支持异地业务经办转变,从支持管理经办为主,向经办、服务、监管、决策支持转变;实现对各项业务工作、服务人群、系统功能、管理服务机构网络的“全覆盖”。 总体规划目标是紧密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重点工作和发展方向,构建统一、高效、安全的信息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全面实现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通过系统整合和信息共享,为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之间的协同办理、业务衔接提供技术支持,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二、总体规划原则 1.坚持应用为先,突出实效原则。以服务优先、业务优先、应用优先为核心,以为用人单位、全体城乡居民服务

为重点,兼顾业务经办和宏观决策,全面提高一体化信息系统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整体支撑水平。 2.坚持数据集中,服务延伸原则。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心,建立集中式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完全共享与畅通;通过信息网络将服务延伸到区县、街道和乡镇、社区和行政村,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服务支持。 3.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原则。依据社会保险核心平台三版、劳动九九三版要求,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整体建设,支持人社部各项业务软件在我市的本地化实施工作和异地业务经办、结算工作。 4.坚持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原则。严格执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技术标准和指标体系要求,充分利用"金保工程"现有技术成果和设备资源,做到标准统一、网络互连、资源共享。 5.坚持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原则。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及发展要求,制定一体化信息工作规划和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并根据建设现状,对各区市、各业务部门进行分类指导,有重点、分步骤地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三、总体规划内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是以“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完善管理、加强统计、提升服务、支持决策”为主线,以社会保障“一卡通”为核心,构建统一高

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的应用

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的应用 摘要:电力是人们生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能源,在变电站中,一体化电源的应 用是很重要的发展趋势。通过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的建设,能够解决很多零散问题,大大地提升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电力管理水平。所以,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本 文通过对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的应用内容进行了分析与论述,从而为有关单位及工 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变电站;一体化电源;应用 1 引言 变电站交直流电源系统是变电站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目前,35kV 及以下变电站交直流电源系统普遍采用一体化电源系统。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系统 是将站用交流电源、直流电源、电力用交流不间断电源(UPS)和电力用逆变电 源(INV)、通信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等装置进行组合,共用蓄电池组,并 统一监控的成套设备。该设备通过监控装置管理变电站交流系统、直流系统、不 间断电源、通信电源、逆变电源等站内电源系统,同时与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通信,并将实时数据上传至调度端,实现变电站交直流电源系统的“三遥”功能。 2 一体化电源的优点 2.1统一、集中监管 对各个子系统设备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一体化监控。监控系统中心单元和各部 分监控单元通过一体化监控的监控器接入调度系统和自动化系统来进行监管。监 管人员可以及时通过一个管理系统查看各子系统的各种信息,包括参数、事件信息、开关状态等,也可以以此实现对各种信息的修改和管理,实现站用电源的一 键式遥控功能。专家可以整合整个电源信息,再进行专业智能系统统一的处理管理。 2.2提高土地使用率和系统安全性 一体化电源可以以组屏形式统一安放在变电站的智能化机房,不用分开安置 而占用变电站很大的空间,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此外,解决了许多传统通信系 统电源的缺点,如漏液、起火、爆炸和漏电等。 2.3可靠的通信设备供电能力 站用直流系统和通信电源系统的整合,很好地解决了系统单独停电的情况, 提高了社会生产生活的用电质量。统一的变电站直流系统,方便专业的维护团队 建立,提高了通信设备的供电可靠性。 3 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的应用 3.1接地隔离问题 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DC/DC模块被击穿,直流操作电源接地会出 现一些状况。变电站中,运行电流较小,且变电站本身的设施建设标准不高,容 易出现故障,导致电力系统受损。发生故障时,需要进行故障隔离,确保发生故 障的不同元件间不会再有各种工作相关联。变电站各变压器运作中,一旦DC/DC 模块发生故障,就需采用反向变压器方式,利用各自的接地系统降低相互间的联系,防止故障的负面效应扩大。接地隔离问题是交直流一体化电源在变电站应用 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只要及时发现故障并及时隔 离故障,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随之而来的经济损失。在变电站中应用一体化电 源系统,应针对接地方面的故障整理出具有理论体系的应对措施,有效降低这一 故障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一体化电源系统有效提升运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