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和朝花夕拾

野草和朝花夕拾
野草和朝花夕拾

第四节《野草》和《朝花夕拾》

鲁迅不仅创造了现代小说的经典《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更在传统文学最具实力的散文领域(另一个领域是诗歌),也创造了堪称经典的《朝花夕拾》与《野草》。这真正显示了鲁迅的创造活力。《朝花夕拾》与《野草》一方面在鲁迅的著作中,是最“个人化”的散文,为现代散文的创作提供了两种体式,或者说开创了现代散文的两个创作潮流与传统,即“闲话风”的散文与“独语体”的散文。在这个方面也是显示了鲁迅“文体家”的特色的。

《朝花夕拾》

一、《朝花夕拾》成书经过:

《朝花夕拾》共收散文十篇。这些作品写于1926年2月--11月,因为是"回忆的记事",鲁迅自己称它为“回忆文”。最初在《莽原》上连载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8年结集出版时改为《朝花夕拾》并由鲁迅加作一篇《小引》,篇目增加为11篇。

《朝花夕拾》其实就是对童年“谈闲天”的追忆与模拟。“闲话风”是对《朝花夕拾》风格的概括,主要指那种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那种“任心闲谈”的“漫笔式”写法。所以鉴赏《朝花夕拾》,不妨多注意其笔墨情趣。

二、思想内容:

是鲁迅自己生活、思想、心灵发展历程的真实而完整的记录,具有一种浓厚的中年意识,充盈着一种美好的,淡淡的愁绪。展现一个“人间至爱者”对于人类生存的基本命题“爱”与“死”的童年体验的追忆与成年的思考。

1、个人生活和思想的真实记录。《朝花夕拾》十篇文章,按年代顺序编排,相当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个人从童年到青年,大致是从六,七岁到三十二岁(约1886-1912)这一时期的主要社会经历和思想的变化与发展。

《阿长与山海经》(1926.3.30)《五猖会》(1926.5.2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926.9.18)《父亲的病》(1926.10,7)等前七篇,描绘了童年时期在家庭和私塾的生活情景。《琐记》(1926.10,8)主要写下了离开故乡去南京学习的经历,《藤野先生》(1926.10.12)

和《范爱农》(1926.11.18)记录了留学日本、回国教书以及辛亥革命中的生活片断。这些具体的真实的回忆的记事,使我们看到了伟大的鲁迅在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如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中国,在艰难困顿中所走过的道路。怎样大胆背叛,苦苦探索,坚毅努力,在寻求民族出路和社会改造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勇前进,从对封建主义的憎恶背叛开始,终于成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

2、时代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反映。《朝花夕抬》通过个人的生活经历,通过一幅幅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展现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时代的风云,社会的风貌。这里有对陈腐不堪、令人窒息的私塾教育和“乌烟瘴气”的洋务学堂的具体揭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有绍兴的演戏、迎神赛会的民间风习的盛况的生动描绘,(《社戏》、《五猖会》)有对号称名医实为庸医的愚昧迷信、骗财害命的控诉;有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留日学生的剪影(《藤野先生》)有“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辛亥革命的实录。(《范爱农》)这些极为具体生动的记叙和描绘,多方面地真实地反映了那一历史时期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真实面貌,表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政治立场。

3、回忆往事与针砭现实相结合。《朝花夕拾》这些回忆的记事,是如此具体,如此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的面貌。但是作家不只是为了过去本身而“旧事重提”因而并不满足于再现历史。鲁迅对于回忆的记事,总是着眼于现实,不忘怀于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

《二十四孝图》(1926.5.10)一文,通过回忆童年所受旧教育,阅读《二十四孝图》的切身感受,揭露了封建教育,封建孝道的反动和虚伪。十分明显,这篇写于1926年5月的回忆散文,它的锋芒是指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和文化界掀起的复古主义逆流的,是对它的有力的回击。除《二十四孝图》外,《朝花夕拾》中许多篇章,明显地表现了对“现代评论派”某些人的揭露和抨击。如《狗·猫·鼠》、《无常》等,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现代评论派”正人君子的批判和揭露。

三、《朝花夕拾》的艺术特点

1、《朝花夕拾》作为回忆性散文,以记叙为主,记叙抒情、描写、议论相结合,是它的一个显著特点。

2、《朝花夕拾》的抒情色彩十分鲜明。文章所记都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一些难忘的人和事,因此在叙述中总是饱含感情,而又爱憎分明。如对善良热忱的长妈妈,勤劳能干的闰土的父亲,正直质朴的藤野先生,字里行间都表露了深挚的怀念和崇敬的感情,对于反动丑恶的人和事,则表运了强烈的憎恶和愤怒的感情,投以辛辣的讽刺。

3、《朝花夕拾》在它所描绘的时会生活的背景上,塑造了富有社会意义的人物形象。《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了鲁迅的保姆一个遍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事迹。鲁迅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寄予了诚挚的深情的怀念,文章最后写道“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藤野先生》记述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片断,以十分敬仰的心情追忆了一位品格高尚的日本教师,学者。他为人正直,诚悬,工作严肃认真,具有崇高的思想和科学精神。他勇于冲破民族偏见,对中国人民怀着友好的情感,热诚地帮助鲁迅,愿意以自己的知识促进中国的发展。

4、语言,简洁清新,生动自然,文字优美,轻松流畅,寓庄于谐,饶有风趣,给人面目一新的感觉。

5、文体意义:散文体小说,孙犁小说受其影响。

总之,《朝花夕拾》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它以叙事、抒情,描写,议论之有机结合和有特色的语言,互相补充,互相映衬,既有文采,又很通俗,既有形象,又藏哲理,取得了艺术上的和谐与统一。

《野草》

《野草》成书于“五四”后期,收入了鲁迅在1924到1926年所作的24篇序列散文诗。总的来说是以晦涩隐秘的意象表达了20世纪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借用著名学者孙玉石的说法是“是将其自我心灵的解剖与生命哲理的沉思完美结合而达到最高境界的杰作”。鲁迅也对朋友坦言过他的哲学都在《野草》里,然而他又说,并不希望青年人读他的《野草》,那是为自己而写的。

众说纷纭而言犹未尽,《野草》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问世至今,其实仍然是学术界一个难解的谜。猜之不得,欲罢不能,耐人寻味。

胡尹强在《鲁迅:为爱情作证——破解<野草>世纪之谜》中写道:为爱情作证,就是《野草》的真实。离开了爱情,也就离开了《野草》的真实。

一、《野草》的思想背景

1924年9月--1926年4月期间,鲁迅在《语丝》上连续发表了23首散文诗。1927年,鲁迅将其结集出版,增写《题辞》一篇,总题名为《野草》。

《野草》的写作时间与《彷徨》大致相同。这个期间是鲁迅心情极为苦闷的时期。一方面,《新青年》的团体解散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转入低潮期。“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鲁迅感到“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一个文化战士的孤独和寂寞的感觉笼罩在鲁迅的心灵中。另一方面,鲁迅的私生活中也发生了他意想不到的变故。首先,兄弟失和。他与二弟周作人从幼年起便是朝夕相处的亲人,但由于家庭内部的矛盾,兄弟二人的关系终至彻底破裂,这对鲁迅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其次,走出婚姻阴影,与北师大学生许广平真诚相爱。这成了《野草》中一些篇章的写作动因。《野草》是时代苦闷与人生苦闷这两重苦闷的结晶,但它们都具有超越时代和个人生活范围的普遍意义。在《野草》中,我们感到的是一个文化战士的宏大的苦闷和他对生之苦闷的倔强的抗争。《野草》是走向鲁迅心灵的桥梁,是鲁迅人生哲学和内心世界的完全暴露。

二、《野草》的思想内容:

1、展示、剖析内心世界的矛盾。

描写社会黑暗,以及要同黑暗战斗但又怀疑自己能力的矛盾心理,体现他痛苦、愤懑的心情。如《影的告别》、《希望》等集中、突出地体现了这方面的内容。

《影的告别》(1924.9)是表现鲁迅当时那种复杂心情的具有代表性的篇章。作者通过一个昏睡着的人的影子向人进行决别时的自白,具体地表现了内心的激烈矛盾斗争,和宁愿承担一切后果而决意求索的牺牲精神。

“影”决意和“人”决别,因为它不满意“人”的昏睡不醒,不肯和人一起沉睡下去。它很清楚,离开了“人”它将“傍徨于无地”。“影”还沉痛地感到,舍去现在似的“明暗之间”的彷徨,它将面临的前途,不是被黑暗所吞并,就是被光明所消失,总之,都将不复存在。然而,“影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不愿在现实中敷衍、苟活。因而经过反复思考,还是作出了“不如在黑暗里沉没”的决择--宁愿在同黑暗博斗中献身。

《影的告别》体现了鲁迅的战斗精神和当时的思想特点。鲁迅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清醒地看到反动势力的强大,情况的复杂,斗争的艰巨。他强调要坚持现实的斗争,但当时还没有找到出路,所以有时不免感到迷惘苦闷,不免带有怀疑的情绪,从而产生深刻而痛苦的内心矛盾。

2、对坚韧、顽强战斗精神的展示与歌颂。

鲁迅在长期战斗中,深感敌人的顽固,阴险,狡诈,因此他一再强调革命战士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坚毅顽强的意志,永不肯休的战斗态度。如《这样的战士》、《过客》等。

《这样的战士》(1925.12)是具有代表性的篇章熔铸了鲁迅的战斗精神,战斗经验,以及对革命战士的热切希望。作品强调,“这样的战土”首先是有觉悟的,具有旺盛斗志的,尽管他没有什么现代化武器和护身的甲胄,但是他毫无畏惧,在“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他只有自己,但拿着蛮人所用的,脱手一掷的投枪”。在和敌人的战斗中,他目光锐利,经验丰富,不为敌人的各种伪装及各种谎言所欺骗,他都一概"举起了投枪"。他坚韧顽强,“锲而不舍”,不因战斗的失败,不因个人受到诬蔑和攻击而泪丧或动摇,即使在战斗中衰老、战死,他也要“举起投枪”,决不妥协或退却。

《过客》(1925.3)中表现的顽强战斗精神也是突出的。作品塑造了一个艰苦跋涉、坚持前进的旅人的形象。这个孤独、困顿的“过客”,来到一个萧疏破败的荒野,时间已经黄昏,而且疲顿不堪:“脚早经走破了,有许多伤,流了许多血”,“力气太稀薄了”,但是他不肯停步,不肯休息。他憎恶他所走过的地方(生活着的旧中国),到处是压迫和奴役,充满了虚伪和狡诈,因而他决不回转,决不妥协。

虽然他不知道“前面是怎么一个所在”,但是前面有声音在召唤,他要为争取自由和解放去探索,去战斗,所以他终于谢绝了老翁的种种劝阻,也不要女孩好意的帮助,在暮色苍茫中,“即刻昂了头,奋然向西走去”,勇敢地向未来进发。《过客》用戏剧形式写成,是他人生哲学的一个象征。体现了他既绝望又执着的精神,鲁迅明知自己的文章(杂文)如一箭射入大海,但仍执着去做,他觉得自己命该如此。

3、广泛的社会批评和人生批评。

《狗的驳诘》(1925,4)用狗对人的驳诘批判了人。狗是势利的,但在势力的人面前也只好自叹“愧不如人”。构思巧妙,讽刺辛辣而又饶有趣味。

《立论》(1925.7)选取了一个极其平常但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现象,批判了市侩式的“巧滑骑墙”、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

《复仇》(1924.12)“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乏多”而作,批判了那种麻木不仁的无聊的看客。

《我的失恋》(1924.10)是一首幽默的讽刺诗,讽刺当时盛行的“阿呀阿唷,我要死了”之类的失恋诗,批判“恋爱至上主义”,或以财富、地位为条件的地主资产阶级恋爱观,引导青年正确地对待恋爱问题,指出倘若由于社会地位,生活情趣、个人爱好等不同而不能相爱的话,就不必为此劳神伤心,干脆“由她去罢”。

《淡淡的血痕中》(1926.4)以“三一八”惨案为背景,为“纪念几个死者和生者和未来者”而写的。作品以极大愤怒和蔑视的鲜明态度,抨击、揭露了“造物主”--屠杀革命人民的反动统治者凶残又怯弱的本质,它既要用反革命专政、血腥屠杀来镇压革命人民,又要施展各种阴谋手段掩盖他们的罪行,鞭笞造物主的良民的麻木、怯懦,热情地歌颂了敢于同反动统了治者斗争的“叛逆的猛士”,可与杂文名篇《纪念刘和珍君》并读。

三、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点:

《野草》的风格与写作姿态可以用“独语”来概括。这主要是逼视与抒发自己灵魂深处的矛盾、紧张、焦虑,包括难于言传的感觉、情绪、意识与潜意识,并引向哲理的思考。所以说,《野草》是心灵的炼狱中熔铸的鲁迅诗,是浸透着生命体验的"反抗绝望"的哲学。《野

草》很晦涩难懂,阅读时关键是琢磨体会其用意象象征(暗示)的感觉、意趣与思维,要把握其“独语”中所表露的“自我审视”的性质。1、大量采用象征的暗喻的表现方法,是《野草》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

象征的暗喻的表现方法已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整体的艺术思维方式。生动多彩的自然景物(如《秋夜》、《雪》),构思新颖的离奇故事(如《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平凡常见的生活景象(如《求乞者》、《过客》),都往往作为象征性的事物出现在散文诗中,诗人把自己的生活感受,思想感情,巧妙地寄寓在这些景物、故事、生活场景的描写中。尽管这些描写是真切的,充满诗意的,但作品所揭示的并不是它所具体描写的对象本身的含义,而是对象所暗示的更为丰富、更为深刻的思想情怀和社会内容,更为广泛、更具有遍遍意义的生活哲理。

2、大量运用梦境和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意象纷呈,扑朔迷离。

大量运用梦境和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意象纷呈,扑朔迷离,是《野草》的一个特点。《野草》二十三篇有七篇是以写自己的梦境的形式出现的。而且每篇都同样是以“我梦见自己……”这样的句子开头。梦境中出现的各种景象,有的非常奇特,荒诞不经,这七篇作品有的为现实中不能有(如《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有的却是现实中常见的生活现象(如《立论》《颓败线的颠动》)有的则是两种情况并存于一篇作品中,既有梦幻中荒诞不经的事物,也有现实里可能有的生活情景(如《死后》)。作家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象征暗喻的艺术手法为我们描绘的奇幻的或者现实的图画,无一不是产生于对现实生活斗争的深刻的观察与深切的感受,具有坚实的生活依据,不会团其为梦境中出现的事物影响其现实意义,而且能够收到特有的艺术效果。

3、《野草》在格式上是多种多样的。

借助外国散文诗融进中国传统文化独创出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散文诗集,借鉴(法)波德莱尔《恶之花》(李金发也受其影响)。培根《随笔》、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集。有抒情的,有叙事的,还有辛辣的讽刺诗和短剧体的诗,而这些格式都视表现内容的需要情

况而定。浓郁的抒情描写,经常用于自我剖析,或者对战斗者的赞颂(如《希望》《影的告别》《淡淡的血痕中》等),有的委婉曲折,有的气势磅礴,尽情地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情怀。而客观的叙述事件,描写生活场景的方法,则多用于嘲讽和批判的主题(如《立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在对事物的具体叙述描写中。表示了作者对他的蔑视和憎恶,嘲讽和批判。整个《野草》呈现出风格色彩的多样性。

4、《野草》的语言十分考究。

在不少诗篇里,使用词句和段落的重复手法,构成特殊的意境,造成浓厚的气氛,突出形象和感情。(如《这样的战士》)有些作品则采取对比词语,排比的句式等,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淡淡的血痕中》)整个《野草》语言凝练,文辞优美,节奏和谐,具有浓郁的诗的韵味。

5、《野草》中有些篇章比较隐晦,难于理解。

关于这,有社会的原因,作者自己作过说明“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词就很含糊了”。除此之外也有内容上,艺术上的原因。《野草》中一些篇章抒写的是颇为曲折复杂的内心世界的矛盾和对它的自我剖析,思想深远,富于哲理,不是比较有社会阅历和思想水平的人是难于理解的,这些散文诗含蓄蕴藉,特别是较多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它不象直抒胸臆的诗作那样直白透底,不具备一定文学修养和欣赏水平,理解起来,也将是颇费琢磨的。

总之,《野草》是五四新文苑中的奇葩,以它深远的寓意,深刻的思想,深切的抒情,精粹的艺术,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战斗的鼓舞和艺术上的享受,它为现代散文诗的创作开拓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思考题:如何理解阿Q精神胜利法?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

野草

《野草·题辞》 一、解题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更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主要文学成就集中在杂文、小说及散文诗的创作上。1904-1909年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完成了弃医从文、崇尚进化论和个性主义的重大思想转折。自1918年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之后到1926年这段时期,他陆续创作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杂文集《坟》、《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1927年以后,鲁迅逐渐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成长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和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从1927年定居上海,至1936年去世,鲁迅的创作主要在杂文方面。1930-1936年,发表了八本杂文集和历史小说《故事新编》。 2、题解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最初发表在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138期上。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广州的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并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鲁迅奋起抗议国民党的这一反革命罪行,辞去了中山大学教务长的职务。《野草》题辞一文,就是在这种阶级斗争异常尖锐的环境中写成的。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对社会黑暗的深沉愤慨和强烈憎恶;歌颂了象征革命和反抗力量的“地火”,渴望它的到来;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自己思想的深刻剖析,反映了他从进化论者向阶级论者转化、确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思想发展过程。 二、内容解读 本文是鲁迅的散文集《野草》的序言,最初发表在一九二七年七月二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138期上。最初几次印刷都曾收入《野草》一书,一九三一年五月上海北新书局印第七版时被国民党书报检查机关抽去,直至一九四一年,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版《鲁迅三十年集》时才重新收入。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广州的国民党反动派与之策应,三天后,广州也发生了“四?一五”惨案,革命的策源地顿时变成了反革命的策源地。那天清晨,反动派逮捕了中山大学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当天,鲁迅两次去中大出席各系主任紧急会议,为营救学生而竭尽全力。当营救无效时,先生愤而辞去了中山大学教务长的职务,以表示对反动当局的抗议。面对血淋淋的残酷现实,“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鲁迅,在沉寂的白云楼上,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望望未来,为他编定了的《野草》写下了这篇《题辞》。 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对社会黑暗的深沉愤慨和强烈憎恨;歌颂了象征革命和反抗力量的“地火”,渴望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自己思想的深刻剖析,反映了他从进化论者向阶级论者转化、开始建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思想发展过程。 文章通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以形象和比喻,以诗的语言和音乐的旋律,以昂扬而又深沉、含蓄的感情,融成一篇向旧世界抗争的宣言,坚定的革命精神和英勇的战斗气概充溢其间。 本文共分十一段。 1、第一段:“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作者写作的时间,是中国现代史上流血的日子。在上海、在广州,黑色的风暴卷起血腥的潮水,淹没了曾以光明昭示天下的南中国,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革命青年和革命群众倒

《朝花夕拾》读后感-读书心得最新范文500字

《朝花夕拾》读后感-读书心得最新范文500字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范文一 今年寒假我看了鲁迅的《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我在寒假里读了这本书,他给我的感触很大。鲁迅的作 品能够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 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 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 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 然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 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 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 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齐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十分害怕百草园 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 但是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 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我十分喜欢鲁迅的《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范文二 鲁迅的名字,是每个人都明白的。读到他第一次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也是散文集《朝花夕拾》 中的一篇。我很少去搜索关于他的文章,并不是我不喜欢他的文字,

而是我怕自己庸俗的目光看不出他写的哲学。但他的文笔,总让人 感觉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爷爷,朴实,真诚,平易近人。 当我第一次看《朝花夕拾》,我总是很多感慨。它真实的记录了鲁迅的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跟那曲折的经历。回忆那些清末的生 活习惯。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 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 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 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那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 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有很多人说,写文章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他在现实世界受到的种种坎坷跟曲折,还要在自己的文字里,建立一个世界。《朝花 夕拾》在世人的眼里它是无价的,在我心里,它就是一个曲折老人 记录童年的回忆录。 黄金时代的童年如今一去不复返,留下的只能给我们细细去回味。琐碎的回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 不一样的时代童年,一样的快乐回忆。惹人怀念的时光,让我们取名叫如花般的青春。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范文三 朝花夕拾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刚听说要读朝花夕拾时我的内心对它是带着一丝抵触的,因为很多人都 说看不懂。但直到我读完这本书后我才发现这本书十分的好,是对 当时的中国社会的讽刺,以及对当时愚昧麻木的普通中国老百姓的 呐喊。如其中提到长妈妈,鲁迅是对长妈妈十分怀念的,比如她为 鲁迅买的书,但有时鲁迅却瞧不起她,是因为她的愚昧,笃信鬼神,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体会(精选4篇)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体会(精选4篇)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体会1 鲁迅先生的文字,我一向认为晦涩难懂,经常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但他的《朝花夕拾》,却给我一番别样的美。 风景如画的百草园,意趣盎然的五猖令,是鲁迅童年生活不可磨灭的一部分,然而,这“美”之中,总掺杂着一些风波:美女蛇的故事使其忐忑不安,心情急切地去看五猖令却无奈地被父亲拦阻。在使人莞尔一笑之余,更能感受鲁迅那颗充满妙趣的童心。 《朝花夕拾》中更深层次的方面,是引发了人们对人性之美的思考:原本因害死隐鼠被鲁迅仇视的长妈妈,却费尽心思地买来了《山海经》。尽管她睡姿丑陋、拘泥礼数……可她却有如此“伟大的神力”,实属难能可贵;那位留着八字须,戴着眼镜的藤野先生,在那个国人被随意欺凌的时代,却践行了崇高的师德;最为离奇的莫过于《无常》,地狱勾魂的使者白无常,因怜悯自己的寡妇阿姨,竟偷偷放她死去的儿子还阳半刻。这种只有圣人具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却出现在铁石心肠的白无常身上,不禁让人感到一种温情。

最扣人心弦的是《二十四孝图》和《父亲的病》,童年的鲁迅看完《二十四孝图》后,立志要像故事里的孝子一样报答父母,这颗无私的孝心,是无价之宝。最能给我震撼的,是鲁迅父亲即将逝去时,鲁迅希望父亲快点离去以免受痛苦纠结的心理,那一刻,我似乎跨越了百年时空,感受鲁迅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每一份喜怒哀乐。 鲁迅先生,似乎永远紧绷着一张拘束而古板的脸,用犀利的笔锋刺下一个个直抵人们灵魂深处的尖锐文字,严肃得令人生畏。读了《朝花夕拾》后,他那冷酷的形象瞬间颠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童心、热爱生活、甚至有些孩子气的鲁迅。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体会2 不了解为什么鲁迅把“旧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说,这夕拾的朝花,已不仅仅是旧事,反倒是新事、喜事、伤心事。这篇文章可以分为酸、甜、苦、辣。 酸。的确,看鲁迅的文本有点酸,什么酸?心酸。你看《父亲的病》,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衰败的颓唐,仅从父亲口里说的嘘嘘的话,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顾后的疲态,表面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却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过错”。感人的肺腑,又不乏暗中对衍太太这个自私多言使坏形象的嘲讽。 甜。不说阿长与鲁迅过年时行礼的温馨,也不说看社戏,看五猖会时的快活热闹,单提起百草园“油蛉在低吟,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的童趣,一切心里感受的天真浪漫,一切体味的亲切柔情,又似乎搭上了独特的鲁氏桥,进了甜美的童年故乡。

野草和朝花夕拾

第四节《野草》和《朝花夕拾》 鲁迅不仅创造了现代小说的经典《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更在传统文学最具实力的散文领域(另一个领域是诗歌),也创造了堪称经典的《朝花夕拾》与《野草》。这真正显示了鲁迅的创造活力。《朝花夕拾》与《野草》一方面在鲁迅的著作中,是最“个人化”的散文,为现代散文的创作提供了两种体式,或者说开创了现代散文的两个创作潮流与传统,即“闲话风”的散文与“独语体”的散文。在这个方面也是显示了鲁迅“文体家”的特色的。 《朝花夕拾》 一、《朝花夕拾》成书经过: 《朝花夕拾》共收散文十篇。这些作品写于1926年2月--11月,因为是"回忆的记事",鲁迅自己称它为“回忆文”。最初在《莽原》上连载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8年结集出版时改为《朝花夕拾》并由鲁迅加作一篇《小引》,篇目增加为11篇。 《朝花夕拾》其实就是对童年“谈闲天”的追忆与模拟。“闲话风”是对《朝花夕拾》风格的概括,主要指那种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那种“任心闲谈”的“漫笔式”写法。所以鉴赏《朝花夕拾》,不妨多注意其笔墨情趣。 二、思想内容: 是鲁迅自己生活、思想、心灵发展历程的真实而完整的记录,具有一种浓厚的中年意识,充盈着一种美好的,淡淡的愁绪。展现一个“人间至爱者”对于人类生存的基本命题“爱”与“死”的童年体验的追忆与成年的思考。 1、个人生活和思想的真实记录。《朝花夕拾》十篇文章,按年代顺序编排,相当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个人从童年到青年,大致是从六,七岁到三十二岁(约1886-1912)这一时期的主要社会经历和思想的变化与发展。 《阿长与山海经》(1926.3.30)《五猖会》(1926.5.2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926.9.18)《父亲的病》(1926.10,7)等前七篇,描绘了童年时期在家庭和私塾的生活情景。《琐记》(1926.10,8)主要写下了离开故乡去南京学习的经历,《藤野先生》(1926.10.12)

小学生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五篇

小学生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五篇鲁迅先生,漫步在历史古老的海滩上,拾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珍藏起他童年美好的回忆。下面是收集推荐的小学生朝花夕拾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参考。 精选小学生朝花夕拾读书心得 (一) 初读了《朝花夕拾》不觉得像一本名着,反而觉的像是一个朋友在与你闲聊家常,原来这才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 我正在读无常这一篇章是,也正好是全书的一半,无常与之前五猖会上的堂报,高照,高跷,抬阁,马头,等,一定是鲁迅爱看的,不然怎么会写的如此详细呢!从此看来鲁迅小时候一定也是很贪玩的,不过这里主要还是反映了鲁迅思想中恋乡的一面。 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图》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只是觉的这篇文章一定还有深层的含义,看来我还得慢慢的渗透一下,才能得出结论 说起《狗猫鼠》与《阿长和〈山海经〉》可是我在这书中最感兴趣了的,一开始,看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像是在听故事一样。文中的鲁迅可是把他仇猫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说实在的,我也挺讨厌猫,也是因为它吃了我的最爱红烧鱼。不过,如果当时的我把这件事纪录下来的话,就能与鲁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题目就叫做《我猫老鼠》虽然我平

时不喜欢老鼠,但看了这篇文章,突然觉的其实那只老鼠也不错啊!可当我看到阿长踩死隐鼠时,感觉有点气愤同时也为鲁迅失去 隐鼠也感到惋惜。更感觉阿长真坏,不仅踩死了可爱的隐鼠,还把罪名强加在了猫身上!使鲁迅错怪了猫! 从看了阿长与《山海经》开始,如今我不记恨她了。阿张虽然多嘴,礼节多,但是她爽直,淳朴,又能帮鲁迅买《山海经》,人品也是不错的。 《朝花夕拾》的内容简短却不缺乏经典,看来想读透这本书,还是得好好体会! 参考小学生朝花夕拾读书心得 (二) 《朝花夕拾》是一部出自鲁迅先生的记录时事的散文集,记录了鲁迅先生儿童时期的各种经历的事情。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对一个人运用了许多描写,那便是带领鲁迅先生的女工长妈妈,她因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还要对她说:阿妈,恭喜恭喜!等等。有一次她踩死了我最喜欢的老鼠,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虽然到这里我们肯定会认为阿长是个粗鲁的人,但她有善解人意的一面。阿长知道我很喜欢《山海经》,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因为阿长所做的一切,鲁迅先生十分感动在‘阿长与《山海经》’结尾表达了他对长妈妈的爱。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1 《朝花夕拾》顾名思义,是指鲁迅先生在晚年时回忆自己童年是发生的事。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描写无常的片段了。 这故事是鲁迅童年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见到的无常的形象,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有人情味的鬼。因看见母亲因儿子去世而哭得天昏地暗心生怜悯之心将其“还阳半刻”却被顶头上司阎罗王重打四十大棒。也从无常也有老婆孩子看出无常富有人情味。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弹在当时那个豺狼当道的社会,是没有公正可言的。所以,在舞台上那个“鬼而人,理而情”直爽公正的无常形象颇受民众喜爱,也许是一种心灵的慰籍吧,因为公正的裁判只在阴间。因为恶人得不到恶报,那些打着“正义”,“公理”名号的“正人君子”们便更加地肆无忌惮,民众们是敢怒不敢言,倘若是说了“错话”恐怕就要身首异处了。 在鲁迅先生刻画无常形象的同时,也包含着对那些“人格”不如“鬼格”的“正人君子”们辛辣的讽刺。在当时那

个乱世,国家有难,鲁迅先生因为体弱多病,无法冲锋陷阵,报效祖国,但这并不能阻挡他那强烈的爱国情怀,他义愤填膺,坚强地拿起笔与敌人战斗着。在他笔锋下的文章,仿佛倾注了万千老百姓的愤怒在对这个世界不公的控诉!祖国腐败无能,洋人在我们的领土上趾高气昂,欺压百姓,就算撞了人也全是我们中国人的错。每个中国人都义愤填膺,却又不敢吭声,只能仰天长叹:“公理何在!”于是,那公正而富有人情味的无常便成了人们心灵的寄托。“公理”几块钱一斤?在鲁迅先生那看似诙谐的话语中,字里行间却藏着一把尖锐的匕首向敌人刺去,向那所谓的“公正”刺去。对于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来说,这把“匕首”却像一盏明灯,照亮心中无尽的黑暗,给他们带来希望。正如龚自珍的诗句所述“九州生气恃风雷”在那样一个没有公正可言的乱世,在神州大地上能挺直腰板的,也许只有风雨雷电了。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为什么呢?因为人间的裁判若是公正,恐怕就得去阴间待着了。 回想起那屈辱的历史,那不公的乱世,也许才能懂得今天平等、公正的难能可贵,当时“公理何在”的无奈。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2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无意中看见一本封面淡蓝而边角已泛黄的小书,好奇地抽出这本书,原来是我阔别多年的好友——《朝花夕拾》。上次与这位好友遇已是数年前,那时尚年幼的我读来只觉无味,更无心得

《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体会感想

《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体会感想 开卷有益,多读一些书总是好的,在读后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更能够从书中提取适合自己的营养。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体会感想,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体会感想1 不了解为什么鲁迅把“旧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说,这夕拾的朝花,已不仅仅是旧事,反倒是新事、喜事、伤心事。 这篇*可以分为酸、甜、苦、辣、咸五个味道。 酸。的确,看鲁迅的文本有点酸,什么酸?心酸。你看《父亲的病》,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衰败的颓唐,仅从父亲口里说的嘘嘘的话,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顾后的疲态,表面上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却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最大的错处”。感人肺腑,又不乏暗中对衍太太这个自私多言使坏形象的嘲讽。 甜。不说阿长与鲁迅过年时行礼的温馨,也不说看社戏、看五猖会时的快活热闹,单提起百草园“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在这

里弹琴”的童趣,一切心里感受的天真浪漫,一切体味的亲切柔情,又似乎搭上了独特的鲁氏桥,进了甜美的童年故乡。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阿长、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的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国内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出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趟过的《朝花夕拾》。 辣。鲁迅的本色。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凛然1个顶天大汉的形象,对反对、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是毫不留情。譬如对陈、徐两人犀利、刻薄的讽刺,入口微辣,入肚却穿肠荡胃,甚是寻味。 咸。泪水的味道。朴实感人的散文,就足以催人泪下。旧事的点滴,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深思的心灵。 看过的回忆录,大也是风花月残、捕风捉影的闲情逸致,倒没见过这夕拾的朝花也别有风味,也是,百味不离其宗,朝花夕拾一样艳。 《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体会感想2 寒假里,我在网上找了一本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是一部回忆散文集,记叙了鲁迅幼年与青年的生活,共十篇。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体会 看过《朝花夕拾》有一种老年人回忆往事时的脉脉温情。 书中的十则故事,给我印象较深刻的是《藤野先生》,当时,中国在日本人的心中的确是一个弱国,可是,当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话,便心痛起来——“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自然是低能儿……”他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里被杀头,而且还与日本人一同欢呼的国人,那种骨子里的麻木不仁,不仅可怜,而且,可恨! 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尊重”二字为何意,鲁迅在此则中更着重描写的,是藤野先生严谨的教学作风,对作者真诚的关怀,还有,对于中国,对于“人”的热爱。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恩师的赞扬与牵挂。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耐心辅导,是希望将日本精湛的医学技术传入中国,为中国的人们治疗身体上的疾病,在此,藤野先生将医术还原到了它本来面目——为着所有人的健康而学医,而不是以自己个人的利益为目标,着实可敬! 在文章的末尾,鲁迅先生写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断地“写为‘正人君子’所厌恶的文字”,又一次表达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敬佩。 其次,《二十四孝图》,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原本培养孩子孝心的《二十四孝图》,竟然在孩子心中留下可怕的阴影,使其觉得白发的祖母和我是不两立的,封建礼教毒害少年,害得他们深了

《二十四孝图》,和《风筝》所想表达的实际大同小异,这可以说是旧中国教育制度上的欠缺,但是,这难道不是中国的弱点所在吗! 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以笔作枪,字字掷地有声,这本《朝花夕拾》,虽是回忆性的散文集,但丝毫没有改变它的风貌,对于作品中所指出的旧中国的弊端,我看过后触目惊心,庆幸我出生在了祖国富强的年代,我下定决心,尽我所能不让悲剧重演。 在过往的日子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太多屈辱的历史,而如今,在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身为未来栋梁的我们,怎能不为了中国而去努力呢?从《朝花夕拾》中,我看见自己的影子,一个坚定的影子! 总而言之鲁迅其实是在众多的作家群中突出的一个,也是特殊的一个,他敢骂,骂苟延喘、阴险狡诈的人,骂貌似中庸的伪君子;他敢论,论国民众生的劣根本性,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悲剧之源。这就是鲁迅一个大胆的作家!

朝花夕拾的感悟总结

朝花夕拾的感悟总结 篇一:《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体会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对自己儿时的回忆,通过对儿时的追忆抒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这篇关于《朝花夕拾》的心得就是对他的感受。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

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学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一个很熟悉的作家。可是,忽然发现,我只不过是对这个名字熟悉而已,并没有读过鲁迅的作品。所以,今天,我把《朝花夕拾》看完了。 作品中我最喜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童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地方,这段回忆如一串五彩的项链,作者通过了一些很好的描写、与真实的回忆使这串五彩项链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在百草园里拔植物、听一些神话故事、拍雪人、捕鸟各种各样有趣的游戏令我向往,在书屋中看先生入神的读书,在书屋后的园子里玩

读《野草》有感范文

读《野草》有感范文 导读:本文读《野草》有感范文,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野草》反映了鲁迅彷徨、思索、坚韧战斗的心路历程。下面是的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读《野草》有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野草》有感范文【一】人的生命,如蜉蝣般短暂,芦苇般脆弱,与浩大的世界比,人只是一粒微小的尘埃而已。人世的辛酸,国家的不幸,终归只是一个梦,而在那战火连年的时代,人们总习惯在梦中生活。 鲁迅先生审视了生命的本体,并且无情的剖析,最终看到了生命本质的阴郁而冰冷的面目。《野草》中处处弥漫着神秘的情趣,鬼怪的气氛,整个儿好似一个变形梦魇的世界。欢乐,恐怖,青春,死亡……一切都使人透不过气.那阴阳两极的沟通,人鬼之间的交流,让我们听出了生命的悲歌,对于常人来说,这就像是在伤口上撒盐,以忍受! 鲁迅先生是那旧时代的先行者。他孤高,他苦闷,他时时忍受着折磨,死亡意志的咬噬,他目睹着人变兽,兽变人的残酷现实.他是用带血的头颅,一次次去撞击那地狱之门,最终让那生命之树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我们是明日,虽然我们现在安逸,但须知居安思危。我要以那苦难的时代为戒,为鉴,要如地狱中运行的火,一俟溢出必会复苏,燃

烧,成为通红的彗星,成为炎炎升腾的火柱,从而夷尽一切黑暗,让世界变得通明透彻。 鲁迅在《野草》中说过:“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一般;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鲁迅先生说的白描,简单质朴而又轻捷传神,只需稍笔带勾,便会显得生动形象。 如今,这却与当今文学相反,乍一看,整篇文章看起来色彩艳丽,再一看,满眼都是新鲜词,细一嚼,却没有深层次的内涵。这些最终都不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史将它们淹没了。其实,只有简单自然的才会有最长久的生命力。这就好比人生,白描才是人生的真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面对黑暗,有的人选择了沉默,只有他,对!只有他,选择了剑眉一挺,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野草》中有这样一段话:“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腐朽,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腐朽更其不幸。” 这段话让我感受到鲁迅对摧毁一切腐朽势力的热情和激情,他的作品无时不在提醒自己要从旧社会跨入新时代,审视和反思自己所面对的实际生存状态与社会文化思想,并找出路。 读书就如读人生,看完《野草》让我知道,做一个简单的真实的自己,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改变自己的陋习很重要。 读《野草》有感范文【二】深夜,一间旧屋,一盏小油灯,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及感想【三篇】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及感想【三篇】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及感想【篇一】 “喜欢读书的人一辈子不寂寞,不喜欢读书的人一辈子都不知所措。”我喜欢这句话,这是一个浮躁喧嚣的年代,只有在读书的时候才能让心真正地安静下来,闲暇之余我读了一本鲁迅的《朝花夕拾》,让我读到了一种温暖,一种真实,一种亲切。 在谈及鲁迅的时候,可能更多的人停留在对鲁迅的评价上,他犀利的笔锋,他严肃的面容,他嫉恶如仇的豪迈。鲁迅真的像传说中那样需要我们仰视吗?这本书让我了解了真实平凡的鲁迅。 《朝花夕拾》是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重提,以及对所处的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注,他将回忆与现实交织起来,真切地宣示自己的瞬间感受和内心情感的流程,那些在鲁迅生活历程中曾留下印记的人和事都一一流泻于笔端。 在《朝花夕拾》这本书中,可以了解鲁迅在过往的生活中,有快乐,也有悲伤,也可以知道鲁迅的生活中曾遇到了一些给予他帮助的人。 鲁迅的童年并不神秘,甚至和我们的童年一样丰富多彩,他有个小隐鼠的宠物,鲁迅也喜欢看热闹,看迎神赛会中的“五猖”神和“梅姑”神,还有看戏,画画,在雪天捕鸟,绣像,看神话故事,尤其爱看带图案的故事书。鲁迅的快乐在百草园,百草园其实一个长满草的一个乐园,可是童年的鲁迅却有本事让它变成一个乐园。这种本事就是童心。它可以令单调无趣的生活变得丰富有趣起来。在童年的鲁迅

的眼里,油蛉是个歌手,而蟋蟀是会弹琴的,一旦听说何首乌长得像人形,吃了便可以成仙,就非要拨出它的根来看看,在冬天的百草园,则在下完雪后捕鸟。 鲁迅自己也说“回忆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细细品读鲁迅的散文,我们似乎还能读到萦绕在鲁迅内心的阴暗的回忆:自己幼时自己心爱的小隐鼠死掉了,可爱的小白兔被猫吃掉了,充满了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卖给了别人,渴望去看五猖会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有机会读书学校却是乌烟瘴气,学了知识什么都做不成,在日本遇到了藤野先生,却为了医治国人的精神病苦而与之离别,朋友范爱农穷困潦倒,落水而逝…… 我们在读到这些的时候,知道了鲁迅的过往的生活中不仅仅都是快乐,还有一些感伤,甚至在读到感伤之处,还会忍不住热泪盈眶,这些发生在鲁迅生活中的快乐的事、感伤的事都让我们看到了最真实的鲁迅,最平凡的鲁迅。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鲁迅,一定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鲁迅的作品,这份最初的感受是可贵的,在将来的某一天,也许当我们再次翻看鲁迅的作品,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们也许都会渐渐理解和喜欢这位伟大的作家。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及感想【篇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无论是苦还是乐,是哭还是笑,都会在自己的心灵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讲述的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5篇(1)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5篇Reading experience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5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读书学习群体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朝花夕拾读书心得 2、篇章2:朝花夕拾读书心得 3、篇章3:朝花夕拾读书心得 4、篇章4:朝花夕拾读书心得 5、篇章5:关于《朝花夕拾》读书心得文档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92年所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结集,生动的描绘了鲁迅儿童时代故乡生活的片段。下面小泰为大家带来朝花夕拾读书心得5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章1:朝花夕拾读书心得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我在寒假里读了 这本书,他给我的感触很大。 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比如范爱农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有比如“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这就是鲁迅在描写人外貌特征和习性时的特别手法。他可以生动地表现出一个人的特点,又增加了幽默感。 鲁迅不管是对他人的赞扬或批评以及对那人的各种看法,都豪不掩饰地写出来。因此,我比较喜欢他的文章。例如〈阿长与山海经〉。内容大概是这样的:长妈妈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讨厌她,特别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极不好,但她也懂得许多有趣的礼节,是我不耐烦的。之后,她给我讲“长毛”欺压百姓的残忍故事,他伟大的神力让我敬佩。然后,在我极度渴望〈山海经〉时,阿长为我买来了。我又一次对她敬佩。最后,她辞了人世,我默默为她祈祷。本文由我一次一次对她态度的转变,突出了阿长的朴实。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体会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对自己儿时的回忆,通过对儿时的追忆抒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这篇关于《朝花夕拾》的心得就是对他的感受。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学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一个很熟悉的作家。可是,忽然发现,我只不过是对这个名字熟悉而已,并没有读过鲁迅的作品。所以,今天,我把《朝花夕拾》看完了。 作品中我最喜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童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地方,这段回忆如一串五彩的项链,作者通过了一些很好的描写、与真实的回忆使这串五彩项链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在百草园里拔植物、听一些神话故事、拍雪人、捕鸟各种各样有趣的游戏令我向往,在书屋中看先生入神的读书,在书屋后的园子里玩耍,都令人羡慕。通过看了这本书,我已知道了鲁迅儿时的快乐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不希望被封建制度所束缚的性格。作品完完整整的展现了鲁迅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 还记得那位黑瘦的、八字须、戴着眼镜的藤野先生吗?他的那种严谨的教学态度、忘乎国界的高贵品质,令我钦佩! 通过这本书,我终于知道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了,因为唤醒中国人灵魂和救治中国人肉体相比下来,还是唤醒国人的思想重要!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好好读一下这一本好书!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_心得体会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感谢您的阅读!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一) 不知道为什么鲁迅把“旧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说,这夕拾的朝花,已不仅仅是旧事,反倒是新事、喜事、伤心事。小说初中的语文教材,每本都有鲁迅的文章,大概多数都选自这个好听的名字DD《朝花夕拾》,琢磨久了也想,夕拾的朝花什么味? 酸。的确,看鲁迅的文章有点酸,什么酸?心酸。你看《父亲的病》,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衰败的颓唐,仅从父亲口里说的嘘嘘的话,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顾后的疲态,表面上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却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最大的错处”。感人肺腑,又不乏暗中对衍太太这个自私多言使坏形象的嘲讽。 甜。不说阿长与鲁迅过年时行礼的温馨,也不说看社戏、看五猖会时的快活热闹,单提起百草园“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的童趣,一切感受的天真浪漫,一切体味的亲切柔情,又似乎搭上了独特的鲁氏桥,进了甜美的童年故乡。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阿长、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的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中国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出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趟过的《朝花夕拾》。 辣。鲁迅的本色。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凛然一个顶天大汉的形象,对反对、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是毫不留情。譬如对陈、徐两人犀利、刻薄的讽刺,入口微辣,入肚却穿肠荡胃,甚是寻味。 咸。泪水的味道。朴实感人的散文,就足以催人泪下。旧事的点滴,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深思的心灵。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二)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

专题01 七上名著阅读《朝花夕拾》(解析版)

专题01七上名著阅读《朝花夕拾》(解析版) 专项训练卷·一 计划用时:12分钟题量:4题满分:10分 实际用时:测试人:得分: 1、(2019·河北邯郸市中考二模)根据你对名著的阅读,回答各题。(3分) 《朝花夕拾》的《琐记》中,写“我”和小伙伴最愿意在衍太太家里或她家四近玩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好;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孩子们碰伤后决不埋怨,而是给孩子们擦药。(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朝花夕拾》有关的文学常识。 衍太太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早就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轻,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孩子们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她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伤口上。 以上两方面揭示了“我”和小伙伴最愿意在衍太太家里或她家四近玩的原因。 2、(2018·四川初三期中)对名著分析不正确的是()(2分) A.《朝花夕拾》是1926年鲁迅先生先后撰写的十篇回忆性散文。 B.《朝花夕拾》中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C.鲁迅,原名周建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小说有《朝花夕拾》《呐喊》,散文诗集有《野草》。 D.《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

关于描述《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体会2篇

关于描述《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体会2篇 On the description of "morning flowers and evening pic k up" reading experience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关于描述《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体会2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读书学习群体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关于描述《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体会 2、篇章2:关于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体会 篇章1:关于描述《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体会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一切皆是那么充满好奇,小泰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有关于《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体会,大家可以看看哦。 读书心得一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都 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则在鲁迅写的“朝花夕拾”里就是写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忆。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在“朝 花夕拾”中作者将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难忘的人和难忘的事,用语言真情的流露出来。说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时所难忘的经历。在他童年里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长辈的认同。这使他感到很难过,但是他没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来了。他则是将这些长辈的不认同改为动力,写进这部“朝花夕拾”里。他要告诉我们,在童年中的无奈释放出来。同时也给家长们一个理解和同情的心态对待我们像鲁迅在童年里那种不被长辈重视的警钟。 在“朝花夕拾”中,给我最深的一篇则是“狗,猫,鼠”。在这篇有趣的散文中,不是题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内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鲁迅在童年里与一只仇猫的叙事。作者与猫的关系和对猫的讨厌。这说明鲁迅在童年里的不知与单纯。也写出作者在童年与一只猫的搏斗。 从鲁迅写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童年 和青年中不是很好过的,但这也时时刻刻充满着美好的回忆。

朝花夕拾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1、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中篇小说《阿Q正传》,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等。《社戏》、《孔乙己》、《故乡》均出自《呐喊》。 《朝花夕拾》是作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共收入10篇散文。《朝花夕拾》最初总题目是《旧事重提》。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2、主要内容 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又反映封建教育束缚儿童天性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最早仇猫的原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体会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体会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体会一点,一点,一点点地看完了《朝花夕拾》,连串的时间,连串的记忆,真想将鲁迅爷爷的记忆当做我的。整集用词语简洁柔和,正是鲁迅爷爷的平易近人的体现。书中的抨击,讽刺,嘲笑,正是鲁迅爷爷对当时社会的反感与不满,表现了一个想让让民族进步,想让社会安定,为孩子着想的鲁迅爷爷。这本书向我们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图卷,封建的社会制度,社会对人民的囚禁。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园中淘气天真的小孩子,观菜畦、吃桑葚、听鸣蝉与油蛉和蟋蟀的音乐会,看黄蜂、玩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到在书屋读书习字,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课上偷偷画画,到书屋的小园玩耍。无一不体现出小孩子追求自由,热爱大自然的心态,也表现了社会对孩子们的束缚。《在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中,这两个人物,给鲁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回忆。两个由当时社会造就的人物。一个下层的劳动者,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的阿长,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极、落后的东西,是封建社会思想毒害的结果,表现了当时社会的浑浊、昏暗。正直倔强的爱国者范爱农,对革命前的黑暗社会强烈的不满,追求革命,当时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体现了旧社会人民对束缚的反抗,向往自由、安乐的心。人民从囚禁中走向了反抗。这两个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反照,

人们受尽黑暗的压迫,到起来反抗,经历了多少次改革与战争,才有了我们现在安定自在的生活呀!现在,我们可以愉快地生活这,家里有电视电话,有的还有电脑,繁杂的电器设备和自由的生活,我们不用遭受黑暗社会的压迫,不用吃苦,更不用去闹革命。这都是无数革命烈士用自己的先躯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生活。《朝花夕拾》是鲁迅爷爷对往事的回忆,有趣的童年往事、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一件往事,同时也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表现了鲁迅爷爷对艰苦劳动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表现了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告诉我们不要再回去那让人受苦的社会,更表现了对阻遏人民前进、折腾人民、损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的痛恨。让我们了解历史,感谢美好生活的由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