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实验的课后习题答案及讨论 2

仪器分析实验的课后习题答案及讨论 2
仪器分析实验的课后习题答案及讨论 2

高效液相色谱

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特点:检测的分辨率和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定量精确度高,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分析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热不稳定有机及生化试样的高效分离分析方法。

2.高效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的主要区别可归结于以下几点:

(1)进样方式的不同:高效液相色谱只要将样品制成溶液,而气相色谱需加热气化或裂解;

(2)流动相不同,在被测组分与流动相之间、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力;

(3)由于液体的粘度较气体大两个数量级,使被测组分在液体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比在气体流动相中约小4~5个数量级;

(4)由于流动相的化学成分可进行广泛选择,并可配置成二元或多元体系,满足梯度洗脱的需要,因而提高了高效液相色谱的分辨率(柱效能);

(5)高效液相色谱采用5~10Lm细颗粒固定相,使流体相在色谱柱上渗透性大大缩小,流动阻力增大,必须借助高压泵输送流动相;

(6)高效液相色谱是在液相中进行,对被测组分的检测,通常采用灵敏的湿法光度检测器,例如,紫外光度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荧光光度检测器等。

3. 高效液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定性:(1)利用纯物质定性的方法

利用保留值定性:通过对比试样中具有与纯物质相同保留值的色谱峰,来确定试样中是否含有该物质及在色谱图中位置。不适用于不同仪器上获得的数据之间的对比。利用加入法定性:将纯物质加入到试样中,观察各组分色谱峰的相对变化。

(2)利用文献保留值定性

相对保留值r21:相对保留值r21仅与柱温和固定液性质有关。在色谱手册中都列有各种物质在不同固定液上的保留数据,可以用来进行定性鉴定。

定量:有归一法、内标法、外标法

在定量分析中,采用测量峰面积的归一化法、内标法或外标法等,但高效液相色谱在分离复杂组分式样时,有些组分常不能出峰,因此归一化法定量受到限制,而内标法定量则被广泛使用。

4.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时,选择流动相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尽量使用高纯度试剂作流动相,防止微量杂质长期累积损坏色谱柱和使检测器噪声增加。

(2)避免流动相与固定相发生作用而使柱效下降或损坏柱子。如使固定液溶解流失;酸性溶剂破坏氧化铝固定相等。

(3)试样在流动相中应有适宜的溶解度,防止产生沉淀并在柱中沉积。

(4)流动相同时还应满足检测器的要求。当使用紫外检测器时,流动相不应有紫外吸收。

5.影响分离的因素与提高柱效的途径

(1).液体的黏度比气体大一百倍,密度为气体的一千倍,故降低传质阻力是提高柱效主要途径,降低固定相粒度可提高柱效。

(2).液相色谱中,不可能通过增加柱温来改善传质;(恒温)

(3).改变淋洗液组成、极性是改善分离的最直接的因素。

气相色谱

1.气相色谱法常用的几种定量分析方法

(1)归一化法:若试样中含有N 个组分,且各组分均能洗出色谱峰,则其中某个组分i 的质量分数可按下式计算:

分别为组分i 和内标物S 的质量校正因子

Ai 、AS 分别为组分i 和内标物S 的峰面积

特点及要求:

归一化法简便、准确;进样量的准确性和操作条件的变动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仅适用于试样中所有组分全出峰的情况。

(2)外标法,外标法也称为标准曲线法。是在一定条件下,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试样的峰面积,绘出峰面积A 对质量分数的标准曲线,在严格相同的操作条件下,测定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峰面积,同测得的峰面积在标准曲线上查出被测组分的质量分数。

特点及要求:外标法不使用校正因子,准确性较高;操作条件变化对结果准确性影响较大;对进样量的准确性控制要求较高,适用于大批量试样的快速分析。

(3)内标法

内标法是在一定量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内标物,根据待测物组分和内标物的峰面积及内标物质量计算待

测组分质量的方法。计算公式为:

分别为组分i 和内标物S 的质量校正因子

%100%100%100''''???=????=?=S i S i S S S i i s i i f f A A m m m A f A f m m m w 试样试样试样i f 'S f '=

)(i w %100%100%100''21???=?+++=?∑i i i i n i i A f A f m m m m m m S f 'i f '

Ai、AS分别为组分i和内标物S的峰面积

特点:内标法的准确性较高,操作条件和进样量的稍许变动对定量结果的影响不大;每个试样的分析,都要进行两次称量,不适合大批量试样的快速分析。内标物要满足以下要求:

(a)试样中不含有该物质;(b)与被测组分性质比较接近;

(c)不与试样发生化学反应;(d)出峰位置应位于被测组分附近,且无组分峰影响。

2.色谱柱及柱温

填充柱:3米长,直径3毫米。柱温Tc↑K↓

毛细管柱:30~100米长,直径0.5毫米。

选择Tc 的原则:①在使组分尽可能分离的条件下使用低温。② Tc不能超过固定相的使用温度和组分的分解温度。组分性质相差大的采用程序升温,否则采取恒温。

3.气相色谱法特点:灵敏度高( 10-11 ~ -10-15g),分离效率高(异构体、同系物),适合多组分同步分析,样品用量少(μg ng)

4.实验细节要求:

(1). 进样器有气化作用,温度<350°℃,不能测沸点高于350℃的样品。

(2).载气的要求:纯度要高,干燥,不能与未知样反应(H2,N2,He)。载气流入要恒压、恒速。(3).最大的允许进样量,控制在峰面积或峰高与进样量呈线性关系的范围内。

进样时间:越快越好。

(4).气化温度:大于沸点,但要低于分解温度。一般选择气化温度比柱温高30—70度。使液体试样迅速气化后被载气带入柱内。

六、思考题:

1、气相色谱有哪几种定量分析方法?

答:气相色谱一般有如下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外标法、归一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2、本实验用的归一化法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应用?

答:归一法具有简便、准确、操作条件对结果影响小等优点,但使用归一法时,试样中所有组分必须全部出峰,某些不需要定量的组分也要测出其校正因子各峰面积,因此该法在使用中受到限制。当样品中各组分均能流出色谱柱且在色谱图上均显示色谱峰,其它杂质峰干扰较小时可以使用归一法,此方法适用于多组分同时测定。

离子分析法测F离子

1.柠檬酸钠溶液在测量溶液中的作用:

柠檬酸钠作为缓冲溶液,起着缓冲作用,控制溶液的PH范围为5.5~6.5为最佳酸度,同时还可以消除

Al3+、Fe3+对对F-的干扰,还可以使溶液中离子平均活度系数保持定值克服因非线性造成的误差,提高分析测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2.氟离子选择电极性能的判断:

氟离子选择电极性能又称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斜率。氟离子选择电极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电极的响应极限、线性范围的大小和分析测试的准确度及精密度。氟离子选择电极性能的判别方法为:由Nemst方程可知,在20℃至25℃范围内,氟离子浓度每改变10倍,氟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变化值应在58±2mV

之间。若在此条件下测试,氟离子选择电极电位变化在此范围内,说明该电极性能良好。

3.饱和甘汞电极对电位值的影响: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中,电极电位示值是相对参比电极(即饱和甘汞电极)读取的。饱和甘汞电极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电位计的示值。

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电极液中的氯化钾溶液应处于饱和状态,否则,甘汞电极的电位值升高,电位计的示值增大;二是饱和氯化钾电极液的液面不能低于要求的液面高度而使用。不用时将两个橡皮套套上,使用一周后,应将氯化钾饱和溶液清洗掉,并换新的氯化钾饱和溶液;三是饱和甘汞电极的温度滞后现象。克服温度滞后现象的方法为保持待测液的温度一致,或电极放入溶液后等待3至5min,待电位计读数稳定后再进行读数。甘汞电极不正常,往往会出现电位计的示值不稳定,线性变差、精密度下降和最大空白值升高等问题。

4.氟离子选择电极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氟电极应浸入被测试液中

②在测量待测试液前应用去离子水将电极清洗干净

③氟离子选择电极测量F-时,最适宜pH值范围应为5.5~6.5,所以应控制溶液pH值范围为5.5~6.5。

④测定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前,控制空白电位值相同,以提高测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5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

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主要有pH值、待测液温度、搅拌速度和测定的顺序,所以应保持测试条件应一致。

①氟离子选择电极工作时,pH值的大小对测定结果有较大的影响,且这种干扰随着氟离子活度的降低而增大。实际测定过程中,最佳pH值范围应为5.5~6.5为宜,pH值较大时,可造成氟离子浓度升高的假象;pH值较低时,氟离子与溶液中氢离子生成HF或HF2-,从而降低溶液中氟离子的浓度,影响测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②标准溶液与待测液在同一温度下测量,并尽量保持测定体系温度的一致,避免因温度的变化而引起测量电位示值较大的漂移。1mV的测量误差对一价离子引起的活度测量的相对误差约为4%。

③测定标准溶液系列时,按照浓度先低后高的顺序进行(由低浓度向高浓度逐个测定),以消除电极的

“记忆效应”。切勿由高浓度向低浓液逐个测定,测定结束后,一定要用空白溶液将电极冼至接近空白溶液的电位值,然后进行样品待测液的测定。

④组分复杂样品的测试。若样品组分很复杂,如土壤样品,可采用一次标准加入法,以减少基体的影响,

但需注意,加入到未知试样中的标准溶液的量,应不使溶液体系的离子浓度发生较大变化,加入的体积为样品溶液的1%左右,且使电位的改变量△E在30mV至40mV之间。

6.测试前应注意的问题

氟离子选择电极应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洗涤至最大空白电位值。洗涤时,烧杯中放入磁棒,调整磁力搅拌机的转速至合适后,不要轻易改变转速。在测定标准溶液和待测液时,更应注意这一点,否则会影响测定的精密度。

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 的含量

1.脉冲极谱分析的特点

改变了方波极谱中方波电压连续的方式,代之以在每一滴汞滴增长到一定的时间时,在直流线形扫描电压上叠加一个10~100mV的脉冲电压,脉冲持续4~80ms。脉冲极谱允许支持电解质的浓度小很多(0.01~0.1mol/L),这有利于降低痕量分析的空白值,还降低了毛细管噪声,对电极反应速度较慢的不可逆电对,其灵敏度亦有所提高。

2.标准加入法

标准加入法的优缺点:标准加入法适用于样品组分复杂的情况,其缺点是,由于进样多次,进样误差加倍。优点是准确度较高,因为加入的标准溶液体积很小,避免了底液不同所引起的误差。但是如果加入的标准溶液太少,波高增加的值很小,则测量误差大;若加入的量太大,则引起底液组成的变化。所以使用这一方法,加入标准溶液的量要适当。另外要注意的是,只有波高与浓度成正比关系时才能使用标准加入法。

使用标准加入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待测元素的浓度与其相应的吸光度应呈直线关系;

2)为了得到较为精确的外推结果,最少应采用4个点(包括试样溶液本身)来作外推曲线,并且第一份加入的标准溶液与试样溶液的浓度之比应适当,这可通过试喷试样溶液和标准溶液,比较两者的吸光度来判断。增量值的大小可这样选择,使第一个加入量产生的吸收值约为试样原吸收值的一半;

3)本法能消除基体效应带来的影响,但不能消除背景吸收的影响,这是因为相同的信号,既加到试样测定值上,也加到增量后的试样测定值上,因此只有扣除了背景之后,才能得到待测元素的真实含量,否则将得到偏高结果;

4)对于斜率太小的曲线(灵敏度差),容易引进较大的误差。

3、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为什么要采用标准加入法?为什么需要缓冲溶液?

因为果汁组分复杂,待测物含量较低,难以保证试样组成与标准溶液的条件完全相同,易制成标准溶液。因而要采用标准加入法,并且测量出的信号峰高与待测物的浓度成正比,因而可以采用标准加入法。不缓冲溶液用于调节PH值。如果溶液的PH值不适宜的话,抗坏血酸的氧化会使电极表明的PH移动,从而导致峰形变宽,使用已酸缓冲溶液可避免此类情况。

六、思考题

1.采用标准加入法有何优缺点?

答:标准加入法的优缺点:标准加入法适用于样品组分复杂的情况,其缺点是,由于进样多次,进样误差加倍。优点是准确度较高,因为加入的标准溶液体积很小,避免了底液不同所引起的误差。但是如果加入的标准溶液太少,波高增加的值很小,则测量误差大;若加入的量太大,则引起底液组成的变化。所以使用这一方法,加入标准溶液的量要适当。另外要注意的是,只有波高与浓度成正比关系时才能使用标准加入法。

2.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为什么要采用标准加入法?

答:因为果汁组分复杂,待测物含量较低,难以保证试样组成与标准溶液的条件完全相同,易制成标准溶液。因而要采用标准加入法,并且测量出的信号峰高与待测物的浓度成正比,因而可以采用标准加入法

3.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为什么需要缓冲液?

答:缓冲溶液用于调节PH值。如果溶液的PH值不适宜的话,抗坏血酸的氧化会使电极表明的PH移动,从而导致峰形变宽,使用已酸缓冲溶液可避免此类情况。

用重铬酸钾电位滴定硫酸亚铁铵溶液

(1).电位滴定: 每滴加一次滴定剂,平衡后测量电动势。

关键: 确定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点时,所消耗的滴定剂的体积;快速滴定寻找化学计量点所在的大致范围;突跃范围内每次滴加体积控制在0.1mL;记录每次滴定时的滴定剂用量(V)和相应的电动势数值(E),作图得到滴定曲线。

(3).在计量点时,二苯胺磺酸钠颜色如何变化

二苯胺磺酸钠的氧化态为紫色,还原态为无色,变色的条件电极电位为0.85V。变色范围为

0.85±0.059/2V,用K2Cr2O7滴定Fe2+的突跃范围的电位正好将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包含在内,故计量点时,

指示剂由无色而氧化为紫色。

(4).在本实验中为何要加H2SO4及H3PO4?

K2Cr2O7在酸性溶液中显示很强的氧化能力,因此要加1 mol/L H2SO4,此时Cr2O72-/Cr3+的条件电极电位为1.08,能使Fe2+氧化为Fe3+。

在1 mol/L H2SO4中E’Fe3+/Fe2+=+0.68V,加入1:3(V/V)的H3PO4后由于PO43-与Fe3+形成稳定的无色络离子[Fe(PO4)2]3-,而使Fe3+/Fe2+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降低,所以在有H3PO4存在的H2SO4介质中滴定Fe2+时,起始条件电极电位最低,滴定突跃最长。

(5).从E-V曲线上确定的计量点位置,是否位于突跃的中点?为什么?

从E-V曲线上确定的计量点位置,并不位于突跃的中点,因为在该氧化还原反应中所涉及的二个半反应为:

Fe2+— e →

Fe3+ n1=1

Cr2O72-+14H++6e → 2Cr3++

7H2O n2=6

n1≠n2,所以等当点并不在滴定突跃的中点,而是偏向电子转移数较多的Cr2O72-一方。在这里是用K2Cr2O7滴定Fe2+,因此等当点偏向于滴定突跃的末端。

(六)思考题

1.为什么氧化还原滴定可以用铂电极作为指示电极

答:铂是一种性质稳定的惰性金属,当铂电极插入可溶性氧化态或还原态物质的滴定溶液中,电极本身并不参加反应,而是作为一个导体,在这里仅起传导电子的作用,没有离子穿越相界面.。为物质的氧化态(Fe3+)和还原态(Fe2+)转移电子提供了场所,它能显示溶液中对应的氧化态和还原态离子浓度间的关系,因而可在氧化还原滴定中用作指示电极。

2.从实验的E-V曲线上确定的终点,是否与计量点一致?如果用Ce2SO4溶液滴定Fe2+,它的计量点位置应在哪里?

答:不一定一致。电位滴定法是靠电极电位的突跃来指示滴定终点。在滴定到达终点前后,滴液中的待测离子浓度往往连续变化n个数量级,引起电位的突跃,此突变会形成一段距离的突变曲线,一般无法非常绝对准确地从曲线中找出计量点,从E-V曲线上确定的计量点位置,并不位于突跃的中点,计量点偏向于滴定突跃的末端。而如果用Ce2SO4溶液滴定Fe2+

Fe2+—e → Fe3+ n1=1

Ce+ e →Ce n2=1 n1=n2,所以计量点应是滴定突跃的中点。

3.指示剂的变色与滴定突跃的电位变化是否一致?

答:一致。指示剂的变色实际上是通过滴定电位突跃来实现的,当滴定接近计量点时,溶液离子活度会

发生跃迁,指示剂会发生颜色突变。本实验用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其氧化态为紫色,还原态为无色,变色的条件电极电位为0.85V。变色范围为0.85±0.059/2V。用K2Cr2O7滴定Fe2+的突跃范围的电位正好将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包含在内,故计量点时,指示剂由无色而氧化为紫色。

荧光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维生素B2的含量

1.实验开始时,应先开光谱仪主机电源,预热五分钟后再开电脑主机,二者顺序不能颠倒,以防光谱仪主机开机后产生的高压损坏电脑主机。

2.样品测量结束时,就先关闭Xe灯,再进行数据处理。为了延长Xe灯的使用寿命,不要在开着Xe

灯的状态下处理数据。

3.测量完毕时,关机顺序为:先关电脑主机,然后关光谱仪主机。(务必等到Xe灯冷却后)

4.干扰荧光分光分光度法的因素:

(1)溶剂:同一荧光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荧光性质。溶剂的极性增强,对激发态会产生更大的稳定作用,结果使物质的荧光波长红移,荧光强度增大。

(2)温度:升高温度会使非辐射跃迁概率增大,荧光效率降低。

(3)PH:大多数含有酸性或碱性取代基团的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受PH的影响很大。

(4)溶液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减少非辐射跃迁的概率,提高了荧光效率。

(5)溶液中溶解氧的存在,由于氧分子的顺磁性质,使激发单重态分子向三重态的体系间窜跃速率加大,因而会使荧光效率降低。

5.维生素B2在pH=6~7时荧光最强,本实验为何在酸性溶液中测定?

原因:维生素B2在碱性溶液中经光线照射,会发生分解而转化为光黄素,后者的荧光比核黄素的荧光强的多。因此,测量时溶液要控制在酸性范围内,且必须在避光条件下进行。

6.应如何确定被测物的激发和发射波长

一般可将仪器的激发波长(Ex)先设定为200nm,然后进行发射波长(Em)模式扫描,(Em)波长范围暂设定为210-800nm,然后记录所有出现的峰值波长;改变激发波长(Ex)后再扫描,如第二次发射图谱中的某个(或某些)峰的位置没有位移(或位移很少),一般来说这个(或这些)峰就是荧光峰;因为荧光峰的位置是不随激发波长的改变而改变的,仅是峰高(或峰面积)发生改变。

将确定的荧光峰的波长作为发射波长(Em)固定下来,再做激发波长(Ex)的扫描,激发波长的范围要小于发射波长(根据斯拖克斯定律);如果仅出一个峰则很简单确立下来,再将这个波长固定下来重新做真正的发射波长(Em)扫描,可以得到良好的信噪比的结果值;如果做激发波长(EX)扫描后出现几个峰,则需要作出选择,一般选择峰形高度适合并又有一定带宽的峰为激发波长。

原子发射法测定自来水中的钙与镁

1、比较原子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异同点:

答:

不同点:

(1)、原理不同:原子吸收是通过原子蒸气共振吸收空心阴极灯发出的锐线光源。原子发射是元素在受到热或电激发时,有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再返回基态时,发出特征光谱。

(2)、光源不同:原子吸收是空心阴极灯。原子发射一般用直流电弧、交流电弧、高压电火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等作为光源。

(3)、原子吸收的检出限低:10-10-10-14g,准确度高1%-5%。原子发射的检出限较低10-0.1ug/g,准确度较高5%-10%。

(4)、试样不同:原子吸收采用溶液,而原子发射可以用溶液或者用固体。而且原子吸收一次只能测定一种元素,而原子发射一次可以同时测定70多种元素。

(5)、运行成本不同:原子发射光谱法用的仪器要用大量氩气作为辅助气,成本较原子吸收光谱法高很多。

相同点:

(1)测定的对象都是微量元素的含量。

(2)过程都需将样品原子化,都需要很高能量原子化。

(3)都是使用锐线光源。

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铜的含量

1.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

(1)灵敏度高、(2)选择性好、(3)精确度较高、(4)适用范围广、(5)取样量少,固体和液体试样均可直接测定、(6)分析周期短、(7)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8)快速、简便、易掌握、设备简单便于自动化和计算机控制

2.火焰温度的选择:

(a)保证待测元素充分离解为基态原子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低温火焰;

(b)火焰温度越高,产生的热激发态原子越多;

(c)火焰温度取决于燃气与助燃气类型,常用空气—乙炔最高温度2600K能

测35种元素。

3.原子化条件的选择

在火焰原子化法中,火焰类型和特征是影响原子化效率的主要因素。对低、中温元素,使用空气-乙炔火焰;对高温元素,采用氧化亚氮-乙炔高温火焰;对分析

4.测量时进样量

进样量过小,吸收信号弱,不便于测量;进样量过大,在火焰原子化法中,对火焰产生冷却效应,在石墨炉原子化法中,会增加除残的困难。在实际工作中,应测定吸光度随进样量的变化,达到最满意的吸光度的进样量,即为应选择的进样量。

5.狭缝的自然宽度:

狭缝宽度直接影响光谱宽带与检测器接受的能量。合适的狭缝宽度由实验确定,引起吸光度减少的最大狭缝宽度,即为合适的狭缝宽度。一般情况下,单色器的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的宽度是相等的,在0.01~2mm之间,本实验通过对狭缝宽度进行调节,得出最合适的狭缝宽度是0.04mm。(不引起吸光度减小的最大狭缝宽度),线位于短波区(200nm以下)的元素,使用空气-氢火焰是合适的

6.当使用雾化器时,经常使用稀硝酸作为溶剂。

理由:在实际分析中,习惯把分析元素转换成硝酸盐、硫酸盐。因为这样可选取较高的灰化温度,以减少干扰。

(六)、思考题

1.采用标准加入定量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①.为了得到较为准确的外推结果,至少要配制四种不同比例加入量的待测标准液,以提高测量准

确度。

②.绘制的工作曲线斜率不能太小,否则外延后将引入较大误差,为此应使一次加入量C0未知量

C x尽量相近。

③.本法能消除基体效应带来的干扰,但不能消除背景吸收带来的干扰。

④.待测元素的浓度与对应的吸光度应呈线性关系。即绘制工作曲线应呈直线,而且当C x不存在时,

工作曲线应该通过零点。

2.以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有什么优点?

答:标准加入法适用于样品组分复杂的情况,优点是准确度较高,因为加入的标准溶液体积很小,避免了底液不同所引起的误差。能快速测出待测液浓度,而且准确度高。

3.为什么标准定量分析法中工作曲线外推与浓度轴相交点,就是试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答:在实际测量时,标准定量分析常采用作图法,因为结果更准确。一般吸取四份等体积试液置于四只等体积的容量瓶中,从第二只容量瓶中开始,分别按比例递增加入待测元素的标准溶液,然后用溶剂瓶稀释至刻度线,揺匀,分别测定溶液

C x ,C x + C0,C x+2C0,C x+3C0的吸光度为A x,A1,A2,A3,然后以吸光度A对待测元素标准液的加入

量作图,如下图:纵坐标上截距A x为只含C x的吸光度,延长直线与横坐标相交于C x,即为所需要测定试样中该元素的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

1. 吸收曲线的讨论: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最大吸收波长λmax

②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同。

③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④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 A 有差异,在λmax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⑤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2.吸收谱带的强度

与分子偶极矩变化、跃迁几率有关,也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通常将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得的摩尔吸光系数εmax也作为定性的依据。不同物质的λmax有时可能相同,但εmax不一定相同;谱带强度与该物质分子吸收的光子数成正比,为定量分析的依据。

3.吸收光谱的波长分布

是由产生谱带的跃迁能级间的能量差所决定,反映了分子内部能级分布状况,是物质定性的依据;

4.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

①.共轭效应:共轭体系的形成使λmax红移,并且共轭体系越长,紫外光谱的最大吸收越移向长波方向。

②.超共轭效应:当烷基与共轭体系相连时,可以使波长产生少量红移。

③.溶剂效应:(1)n→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随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向短波长方向移动。

(2)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向长波长方向移动。

④pH值:pH的改变可能引起共轭体系的延长或缩短,从而引起吸收峰位置的改变,对一些不饱和酸、烯醇、酚、及苯胺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影响很大。如果化合物溶液从中性变为碱性时,吸收峰发生红移,表明该化合物为酸性物质;如果化合物溶液从中性变为酸性时,吸收峰发生蓝移,表明化合物可能为芳胺。

六、思考题

1、本实验通过最大吸收波长与其所对应的吸光度的比值来鉴定化合物,可否直接通过比较最大吸收波长与其所对应的吸光度来鉴定化合物?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物质结构不同对紫外吸收及可见光的吸收曲线不同,最大吸收波长λmax、摩尔吸收系数εmax及吸收曲线的形状不同是进行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本实验通过比较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吸

收波长与其所对应的吸光度的比值的一致性来鉴定化合物。

2、苯酚的紫外吸收光谱中210nm 、270nm 的吸收峰是有哪类价电子跃迁产生的?

答:苯酚的紫外吸收光谱中210nm 、270nm 的吸收峰是由n→∏* 和∏→∏* 价电子跃迁产生的。这两类跃迁一般出现在波长大于200nm的紫外区,不饱和脂肪酸化合物、有孤立双键烯烃和共轭双键的烯烃,它们有含有∏键电子,吸收能量后产生∏→∏* 跃迁。

红外思考题

1.用压片法制样时,为什么要求将固体试样研磨至颗粒粒度在两微米左右?为什么要求KBr粉末干燥、避免吸水受潮?

答:较大的颗粒会使入射光散射,从而降低了到达检测器上的能量,红外光谱所用的入射光为4000-400cm-1,即2.5(2)-2.5微米,因此要求粒度2微米。要保持KBr粉末干燥,是因为水分会腐蚀盐片,干扰吸收峰,使KBr不透明,样品疏散,不易成形。

2.红外谱图解析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1)首先依据谱图推出化合物碳架类型,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

公式:不饱和度=1+n4+1/2(n3-n1)

其中:n4:化合价为4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C原子);

n3:化合价为3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N原子);

n2:化合价为1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H原子)。

(2)分析3300~2800cm^-1区域C-H伸缩振动吸收,以3000 cm^-1为界,高于3000cm^-1为不饱和碳C-H伸缩振动吸收,有可能为烯,炔, 芳香化合物,而低于3000cm^-1一般为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3)若在稍高于3000cm^-1有吸收,则应在2250~1450cm^-1频区,分析不饱和碳碳键的伸缩振动吸收特征峰,若已确定为烯或芳香化合物,则应进一步解析指纹区,即1000~650cm^-1的频区 ,以确定取代基个数和位置(顺反,邻、间、对)。

(4)碳骨架类型确定后,再依据其他官能团,如 C=O, O-H, C-N 等特征吸收来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团。(5)解析时应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团的相关峰联系起来,以准确判定官能团的存在.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 【12.5】 如果要用电解的方法从含1.00×10-2mol/L Ag +,2.00mol/L Cu 2+的溶液中,使Ag+完全析出(浓度达到10-6mol/L)而与Cu 2+完全分离。铂阴极的电位应控制在什么数值上?(VS.SCE,不考虑超电位) 【解】先算Cu 的 起始析出电位: Ag 的 起始析出电位: ∵ Ag 的析出电位比Cu 的析出电位正 ∴ Ag 应当先析出 当 时,可视为全部析出 铂阴极的电位应控制在0.203V 上,才能够完全把Cu2+ 和Ag+分离 【12.6】 (5)若电解液体积为100mL ,电流维持在0.500A 。问需要电解多长时间铅离子浓度才减小到 0.01mol/L ? 【解】(1)阳极: 4OH - ﹣4e - →2H 2O+O 2 Ea θ =1.23V 阴极:Pb 2++2e - → Pb Ec θ =﹣ 0.126V ()220.059,lg 0.3462 Cu Cu Cu Cu v ??Θ++ ??=+ =??(,)0.059lg[]0.681Ag Ag Ag Ag v ??Θ++=+=6[]10/Ag mol l +-=3 3 -63 SCE =0.799+0.059lg10=0.445v 0.445v-0.242v=0.203v ????'=-=

Ea=1.23+(0.0592/4)×4×lg10﹣5=0.934V Ec=﹣0.126+(0.0592/2)×lg0.2=﹣0.147V E=Ec﹣Ea=﹣1.081V (2)IR=0.5×0.8=0.4V (3)U=Ea+ηa﹣(Ec+ηc)+iR=2.25V (4)阴极电位变为:﹣0.1852 同理:U=0.934+0.1852+0.77+0.4=2.29V (5)t=Q/I=nzF/I=(0.200-0.01)×0.1×2×96487/0.500=7.33×103S 【12.7】 【12.8】用库仑滴定法测定某有机一元酸的摩尔质量,溶解 0.0231g纯净试样于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 以电解产生的 OH-进行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通过0.0427A 的恒定电流,经6min42s到达终点,试计算此有机酸的摩尔质量。【解】 m=(M/Fn)×it t=402s;i=0.0427;m=0.0231g;F=96485;n=1 解得 M = 129.8g/mol

仪器分析习题(附答案)

1.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D ) A. 分析速度快但重现性低,样品用量少但选择性不高 B. 灵敏度高但重现性低,选择性高但样品用量大 C.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准确度高 D.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选择性高 2.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不足是(B ) A. 样品用量大 B. 相对误差大 C. 选择性差 D.重现性低 3. 下列方法不属于光分析法的是( D ) A. 原子吸收分析法 B. 原子发射分析法 C. 核磁共振分析法 D. 质谱分析法 4. 不属于电分析法的是( D ) A. 伏安分析法 B. 电位分析法 C. 永停滴定法 D. 毛细管电泳分析法 5. Ag-AgCl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取决于电极内部溶液中的( B )。 A. Ag+活度 B. C1-活度 C. AgCl活度 D.Ag+和C1-活度之和 6. 玻璃电极使用前,需要( C )。 A. 在酸性溶液中浸泡1 h B. 在碱性溶液中浸泡1 h C. 在水溶液中浸泡24 h D. 测量的pH不同,浸泡溶液不同 7. 根据氟离子选择电极的膜电位和内参比电极来分析,其电极的内充液中一定含有( A )。 A. 一定浓度的F-和Cl- B. 一定浓度的H+ C. 一定浓度的F-和H+ D. 一定浓度的Cl-和H+ 8. 测量pH时,需要用标准pH溶液定位,这是为了( D )。 A. 避免产生酸差 B. 避免产生碱差 C. 消除温度的影响 D. 消除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的影响 9. 玻璃电极不包括( C )。 A. Ag-AgCl内参比电极 B. 一定浓度的HCl溶液 C. 饱和KCl溶液 D. 玻璃膜 10. 测量溶液pH通常所使用的两支电极为( A )。 A. 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 B. 玻璃电极和Ag-AgCl电极 C. 玻璃电极和标准甘汞电极 D. 饱和甘汞电极和Ag-AgCl电极 11. 液接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B )。 A. 两种溶液接触前带有电荷 B. 两种溶液中离子扩散速度不同所产生的 C. 电极电位对溶液作用的结果 D. 溶液表面张力不同所致 12. 离子选择性电极多用于测定低价离子,这是由于( A )。 A. 高价离子测定带来的测定误差较大 B. 低价离子选择性电极容易制造 C. 目前不能生产高价离子选择性电极 D. 低价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好 13. 电位滴定中,通常采用( C )方法来确定滴定终点体积。 A. 标准曲线法 B. 指示剂法 C. 二阶微商法 D. 标准加入法 14. 离子选择电极的电极选择性系数可以用来估计( B )。 A. 电极的检测极限 B. 共存离子的干扰 C. 二者均有 D. 电极的响应时间 15. 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水样中的C1-浓度时,可以选用的指示电极为( C )。 A. Pt电极 B. Au电极 C. Ag电极 D. Zn电极 16. 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为13的试液,pH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关系为( B )。 A. 测定值大于实际值 B. 测定值小于实际值 C. 二者相等 D. 不确定 17. 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为0.5的试液,pH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关系为( A )。 A. 测定值大于实际值 B. 测定值小于实际值 C. 二者相等 D. 不确定 18. 用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以0.2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0.02000 m/learning/CourseImports/yycj/cr325/Data/FONT>苯甲酸溶液。从滴定曲线上求得终点时pH = 8.22,二分之一终点时溶液的pH = 4.18,则苯甲酸的Ka为( B )。 A. 6.0×10-9 B. 6.6××10-5 C. 6.6××10-9 D. 数据少无法确定 19. 当金属插人其金属盐溶液时,金属表面和溶液界面间会形成双电层,所以产生了电位差。此电位差为( B )。 A. 液接电位 B. 电极电位 C. 电动势 D. 膜电位 20. 测定溶液pH时,用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校正的主要目的是消除( C )。 A.不对称电位B.液接电位 C.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D.温度 21.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标准溶液的要求为( A )。

仪器分析实验试题及答案1

一、填空题 1、液相色谱中常使用甲醇、乙腈和四氢呋喃作为流动相,这三种溶剂在反相液相色谱中的洗脱能力大小顺序为甲醇<乙腈<四氢呋喃。 2、库仑分析法的基本依据是法拉第电解定律。 3、气相色谱实验中,当柱温增大时,溶质的保留时间将减小;当载气的流速增大时,溶质的保留时间将减小。 二、选择题、 1、、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___D___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2、气相色谱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___C__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3、在气相色谱法中,若使用非极性固定相SE-30分离乙烷、环己烷和甲苯混合物时,它们的流出顺序为(C ) A. 环己烷、乙烷、甲苯; B. 甲苯、环己烷、乙烷; C. 乙烷、环己烷、甲苯; D. 乙烷、甲苯、环己烷 4、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葛根素、对羟基苯甲醛和联苯的混合物时,它们的流出顺序为(A ) A. 葛根素、对羟基苯甲醛、联苯; B. 葛根素、联苯、对羟基苯甲醛; C. 对羟基苯甲醛、葛根素、联苯; D. 联苯、葛根素、对羟基苯甲醛 5、库仑滴定法滴定终点的判断方式为(B ) A. 指示剂变色法; B. 电位法; C. 电流法 D. 都可以 三、判断题 1、液相色谱的流动相又称为淋洗液,改变淋洗液的组成、极性可显著改变组分的分离效果。(√) 2、电位滴定测定食醋含量实验中电位突越点与使用酸碱滴定法指示剂的变色点不一致(×) 四、简答题 1、气相色谱有哪几种定量分析方法? 答:气相色谱一般有如下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外标法、归一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2、归一化法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应用?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七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第八章电化学分析导论 第九章电位分析法 第十章极谱分析法 第十一章电解及库仑分析法 第十二章色谱分析法

第一章绪论 1.解释下列名词: (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

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2.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单位 g mL 1 )分别为 0.36,0.38,0.35,0.37,0.39。 (1)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2) 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含量是0.38 g mL 1,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解:(1)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37 .05 39 .037.035.038.036.0=++++= x g mL 1 标准偏差 1 222221 2 0158.01 5)37.039.0()37.037.0()37.035.0()37.038.0()37.036.0(1 ) (-=?=--+-+-+-+-= --= ∑mL g n x x s n i i μ 相对标准偏差 %27.4%10037.00158.0%100=?=?= x s s r (2)相对误差 %63.2%10038 .038 .037.0%100-=?-= ?-= μ μ x E r 。

仪器分析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一) 1. 什么是分析化学发展的“三次变革、四个阶段?” 分析化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为:(1)经验分析化学阶段:分析化学在19世纪末以前,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系统的理论基础,分析方法的发展、分析任务的完成主要凭借的是经验。(2)经典分析化学阶段:研究的是物质的化学组成,所用的定性和定量方法主要是以溶液化学反应为基础的方法,即所谓化学分析法。与经典分析化学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定性分析系统、重量法、容量法(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比色法,溶液反应,四大平衡,化学热力学。这是经典分析化学阶段的主要特征。(3)现代分析化学阶段:以仪器分析为主,与现代分析化学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化学计量学、传感器过程控制、自动化分析、专家系统、生物技术和生物过程以及分析化学微型化带来的微电子学,集微光学和微工程学等。(4)分析科学阶段:以一切可能的方法和技术(化学的、物理学的、生物医学的、数学的等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属性,对一切需要加以表征、鉴别或测定的化学组份(包括无机和有机组份)。 分析化学发展的三次变革为:(1)19世纪末20世纪初溶液化学的发展,特别是四大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络合反应平衡)理论的建立,为以溶液化学反应为基础的经典分析化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分析化学实现了从“手艺”到“科学”的飞跃,这是分析化学的第一次大变革。(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许多新技术(如X射线、原子光谱、极谱、红外光谱、放射性等)的广泛应用,使分析化学家拥有了一系列以测量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仪器分析方法,分析质量得以大大提高,分析速度也大大加快。(3)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们生活质量的迅速改善,客观上对分析化学提出了许多空前的要求,同时又为解决这些新问题提供了许多空前的可能性。分析化学逐渐突破原有的框框,开始介入形态、能态、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等的测量。 2.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状态和结构的科学,它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二者的区别主要有: 一、分析的方法不同: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 分析方法。测定时需使用化学试剂、天平和一些玻璃器皿。 仪器分析(近代分析法或物理分析法):是基于与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这类方法通常是测量光、电、磁、声、热等物理量而得到分析结果,而测量这些物理量,一般要使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故称为“仪器分析”。仪器分析除了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外,还可用于结构、价态、状态分析,微区和薄层分析,微量及超痕量分析等,是分析化学发展的方向。 二、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的特点:1. 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如样品用量由化学分析的 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g、L级,甚至更低。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2. 选择性好。 很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生干扰。3.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 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比较)4. 相对误差较大。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误差小于千分之几。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5. 仪器分析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三、仪器分析与分析化学的关系:二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严格的。a. 仪器分析方 法是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许多仪器分析方法中的式样处理涉及到化学分析方法(试样的处理、

仪器分析实验思考题答案合集汇编

一、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水中微量氟 1、总离子强度调节剂(TISAB)是由那些组分组成,各组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氯化钠,柠檬酸钠,冰醋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是提高离子强度,柠檬酸钠是掩蔽一些干扰离子,冰醋和氢氧化钠形成缓冲溶液,维持体系PH值稳定!2、测量氟离子标准系列溶液的电动势时,为什么测定顺序要从低含量到高含量? 答:测什么一般都是从低到高,每测一个你都冲洗电极吗,不冲洗的话,从低到高,比从高到低,影响小。还有就是防止测到高浓度的溶液使电极超出使用范围。 3、测定F-浓度时为什么要控制在测定F-离子时,为什么要控制酸度,pH值过高或过低有何影响? 答:因为在酸性溶液中,H+离子与部分F-离子形成HF或HF2-,会降低F-离子的浓度;在碱性溶液中,LaF3 薄膜与OH-离子发生反应而使溶液中F-离子浓度增加。因此溶液的酸度对测定有影响。氟电极的适用酸度范围为pH=5~6,测定浓度在10^0~10^-6 mol/L范围内,△φM与lgC F-呈线性响应,电极的检测下限在10-7 mol/L左右。 二、醇系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1、如何进行纯物质色谱的定性分析? 色谱无法对未知纯物质定性分析(这里所谓未知就是你对它的分子组成、结构一无所知),除非你已经知道它可能是某种物质或某几种物质之一,那么你可以用这几种物质的标准品和待分析的纯物质样品在相同色谱条件下对照,保留时间相同,则证明是同种物质。 为色谱峰面积; A i 为相对重量校正因子,f(甲醇)=1.62、f(乙醇)=1.65、f(正丙醇)=1.05、f(正f i 丁醇)=0.87 三、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1、 2、制作标准曲线和进行其他条件试验时,加入还原剂、缓冲溶液、显色剂等试 剂的顺序能否任意改变?为什么?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1、已知丙酮的正己烷溶液的两个吸收峰 138nm 和279nm 分别属于л→л*跃迁和n →л*跃迁,试计算л、n 、л*轨道间的能量差,并分别以电子伏特(ev ),焦耳(J )表示。 解:对于л→л*跃迁,λ1=138nm =1.38×10-7m 则ν=νC =C/λ1=3×108/1.38×10-7=2.17×1015s -1 则E=hv=6.62×10-34×2.17×1015=1.44×10-18J E=hv=4.136×10-15×2.17×1015=8.98ev 对于n →л*跃迁,λ2=279nm =2.79×10-7 m 则ν=νC =C/λ1=3×108/2.79×10-7=1.08×1015s -1 则E=hv=6.62×10-34×1.08×1015=7.12×10-19J E=hv=4.136×10-15×1.08×1015=4.47ev 答:л→л*跃迁的能量差为1.44×10-18J ,合8.98ev ;n →л*跃迁的能量差为7.12×10-19J ,合4.47ev 。 3、作为苯环的取代基,-NH 3+不具有助色作用,-NH 2却具有助色作用;-DH 的助色作 用明显小于-O -。试说明原因。 答:助色团中至少要有一对非键电子n ,这样才能与苯环上的л电子相互作用产生助色作用,由于-NH 2中还有一对非键n 电子,因此有助色作用,而形成-NH 3+基团时,非 键n 电子消失了,则助色作用也就随之消失了。 由于氧负离子O -中的非键n 电子比羟基中的氧原子多了一对,因此其助色作用更 为显著。 4、铬黑T 在PH<6时为红色(m ax λ=515nm ),在PH =7时为蓝色(m ax λ=615nm ), PH =9.5时与Mg 2+形成的螯合物为紫红色(m ax λ=542nm ),试从吸收光谱产生机理上给予解释。(参考书P23) 解: 由于铬黑T 在PH<6、PH =7、PH =9.5时其最大吸收波长均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因此所得的化合物有颜色,呈吸收波长的互补色。由于当PH<6到PH =7到PH =9.5试,最大吸收波长有m ax λ=515nm 到m ax λ=615nm 到m ax λ=542nm ,吸收峰先红移后蓝移,因此铬黑T 在PH<6时为红色,PH =7时为蓝色,PH =9.5时为紫红色。 5、4-甲基戊烯酮有两种异构体: (左图) 和 H 2C C CH 3C CH 3O

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A )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D ) A 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A ) A H2 B He C Ar D N2 4.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A ) A 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5.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D ) A H2 B He C Ar D N2 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 D )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 C )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A )。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 B )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D )。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B )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D )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B)和(C) 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B )。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D )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D )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仪器分析实验习题及参考答案

色谱分析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调整保留时间是减去的保留时间。 2、气相色谱仪由五个部分组成,它们 是 3、在气相色谱中,常以和来评价色谱柱效能,有时也用 表示柱效能。 4、色谱检测器按响应时间分类可分为型 和型两种,前者的色谱图为 曲线,后者的色谱图为曲线。 5、高效液相色谱是以为流动相,一般叫做,流动相的选择对分离影响很大。 6、通过色谱柱的和之比叫阻滞因子, 用符号表示。 7、层析色谱中常用比移值表示。由于比移值Rf重现性较差,通常 用做对照。他表示与移行距离之比。 8、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设计的原则是、以达到减少谱带变宽的目的。 二、选择题

1、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______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2、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_____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3、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_______。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4、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______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5、理论塔板数反映了______。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6、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7、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和(C) 8、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______。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1-精选.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解释下列名词: (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第三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1.解释下列名词:

(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2)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 (3)统计权重和简并度;(4)分子振动光谱和分子转动光谱; (5)禁戒跃迁和亚稳态;(6)光谱项和光谱支项; (7)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8)拉曼光谱。 答:(1)由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由分子的各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2)当原子受到外界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用时,激发到较高能级上处于激发态。但激发态的原子很不稳定,一般约在108s内返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而发射出的特征谱线形成的光谱称为原子发射光谱;当基态原子蒸气选择性地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辐射后跃迁到较高能态,这种选择性地吸收产生的原子特征的光谱称为原子吸收光谱。 (3)由能级简并引起的概率权重称为统计权重;在磁场作用下,同一光谱支项会分裂成2J+1个不同的支能级,2J+1称为能级的简并度。 (4)由分子在振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振动光谱;由分子在不同的转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转动光谱。(5)不符合光谱选择定则的跃迁叫禁戒跃迁;若两光谱项之间

仪器分析习题及答案

1.就是否能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参比电极与pH玻璃电极所组成电池的电动势?简述原因。 答:不能。因为玻璃电极的内阻(50MΩ~500MΩ)很高,若采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其电位,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玻璃电极所组成电池的电动势时,若检流计的灵敏度为10-9A(测量中有10-9A电流通过),玻璃电极的内阻108Ω,当这微小电流流经电极时,由于电压降所引起的电动势测量误差可 达:△E=IV=10-9×108=0、1V,它相当于1、7个pH单位的误差。因此不能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参比电极与pH玻璃电极所组成电池的电动势。 2.已知=0、10,若试样溶液中F-浓度为1、 0×10-2mol/L时,允许测定误差为5%,问溶液允许的最大pH(以浓度代替活度计算)为多少? 解:离子电极选择性误差用下式表示与计算:

即: -离子选择电极插入50、00ml某高氯酸盐待测溶液,与饱与甘汞电极(为3.将一支ClO 4

负极)组成电池。25℃时测得电动势为358、7mV,加入1、00ml NaClO 标准溶液(0、 4 -浓度。 0500mol/L)后,电动势变成346、1mV。求待测溶液中ClO 4 解: -为阴离子,但该离子选择电极为电池的正极,因此S为负值。注意:此题中虽然ClO 4 4、用离子选择电极校正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有什么优点?需注意什么问题?使用TISAB有何作用? 答:离子选择电极校正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优点就是适用于大批量的样品分析。定量分析中应注意实验条件的一致,特别就是待测液与标准溶液系列的离子强度须保持一致。使用TISAB的作用为: ①保持待测液与标准溶液系列的总离子强度及活度系数恒定;② 维持溶液在适宜的pH范围内,满足离子电极的要求;③掩蔽干扰离子。 5、某pH值的标度每改变一个pH单位,相当于电位的改变为60mV,用响应斜率为53mV/pH的玻璃电极来测定pH为5、00的溶液,分别用pH2、00及pH4、00的标准缓冲溶液来标定,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各为多少?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解:用pH2、00标准缓冲溶液标定时: ΔE =53×(5、00-2、00)=159(mV) 实际测到的pH为: 2、00+2、65=4、65pH

仪器分析实验试题与答案

二、填空题(共15题33分) 1.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应满足的条件是红外辐射应具有刚好满足分子跃迁时所需的能量和分子的振动方式能产生偶 极矩的变化才能产生分子的红外吸收峰。 3.拉曼位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 ______________无关,而仅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拉曼光谱是______________光谱,红外光谱是______________光谱;前者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后者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二者都是研究______________,两种光谱方法具有______________。5.带光谱是由_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产生的,线光谱是由__原子或离子的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产生的。 6.在分子荧光光谱法中,增加入射光的强度,测量灵敏度增加 原因是荧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呈正比 7.在分子(CH 3) 2 NCH=CH 2 中,它的发色团是-N-C=C<

在分子中预计发生的跃迁类型为_σ→σ*n→π*n→σ*π→π* 8.在原子吸收法中,由于吸收线半宽度很窄,因此测量_______积分吸收________有困难,所以用测量__峰值吸收系数 _______________来代替. 9.用原子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时,铁谱可用作_谱线波长标尺来判断待测元素的分析线. 10.当浓度增加时,苯酚中的OH基伸缩振动吸收峰将向__低波数方向位移. 11.光谱是由于物质的原子或分子在特定能级间的跃迁所产生的,故根据其特征光谱的()进行定性或结构分析;而光谱的()与物质的含量有关,故可进行定量分析。 12.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上是其分子中()及()的特性,而不是它的整个分子的特性。 13.一般而言,在色谱柱的固定液选定后,载体颗粒越细则()越高,理论塔板数反映了组分在柱中()的次数。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简答题答案

一章1、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分为哪几类?它们的原理是什么? 答:○1分为电化学分析法、光分析法、色谱分析法 ○2原理: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待测组分在溶液中的电化学分析性质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 光分析法:是利用待测组分的光学性质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法:是利用物质中的各组分在互不相容的两相中吸附、分配、离子交换、排斥渗透等方面的分离分析测定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 一章2、仪器分析有哪些特点? 答:优点:○1灵敏度高、○2炒作简单、○3自动化程度高、○4试样用量少、○5应用广泛 缺点:价格昂贵、准确度不高 一章3、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怎样? 答:○1电化学分析方面在生物传感器和微电极应用具有广泛前景 ○2光学分析法方面光导纤维化学传感器探头在临床分析、环境监测 ○3色谱分析法对样品的连续分析研究活跃,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在生物分析及生命科学领域的应景。 ○4计算机的应用使仪器分析具有智能性。 二章1、单独一个电极的电极电位能否直接测定,怎样才能测定? 单独一个电极的电极电位不能直接测定,必须与另一支电位恒定的参比电极同插入测定试液中组成化学电池,通过测量电动势来间接测指示电极电位。 二章2、何谓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各有什么作用? ○1指示电极:电极电位随待测离子活度变化而变化的电极,能指示被测离子活度; ○2参比电极:电位恒定的电极,测量电池电动势,计算电极电位的基准。 二章3、测量溶液PH的离子选择性电极是哪种类型?简述它的作用原理及应用情况。 ○1作用原理:玻璃电极先经过水化的过程,水化时吸收水分,在膜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水化凝胶层,该层面上Na+点位几乎全被H+所替代。当水化凝胶层与溶液接触时,由于凝胶层表面上的H+浓度与溶液中的H+浓度不相等,便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迁移,当达到平衡时,产生电位差,由于膜外侧溶液的H+浓度与膜内溶液的H+浓度不同,则内外膜相界电位也不相等,这样跨玻璃膜产生电位差,即膜电位(4膜=4外—4内) ○2应用情况:最早的的离子选择性电极,是电位法测定PH的最常用的指示电极。 二章4、图示并说明电位滴定法及各类永停滴定法如何确定滴定终点 三章1、简述光的基本性质及其表征? ○1光的基本性质:波动性、粒子性。 ○2表征:A波动性:电磁辐射的传播以及反射、衍射、散射、干涉等现象。 B粒子性: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吸收和发射现象时,物质吸收或发射的辐射能量是不连续的能量微粒。 三章2、简述光分析法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利用光谱学的原理和实验方法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称为光谱分析法 ○2分类:光谱分析法主要可分为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原子光谱又可分为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 分子光谱又可分为分子吸收光谱、分子发射光谱。

仪器分析思考题(附答案)概要

《仪器分析》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经典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有何不同? 经典分析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由某已知量求待测物量, 一般用于常量分析,为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方法:是利用精密仪器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用于微量或痕量分析,又称为物理或物理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仪器分析方法的基础,仪器分析方法离不开必要的化学分析步骤,二者相辅相成。 2.灵敏度和检测限有何联系? 灵敏度(sensitivity ,用S表示)是指改变单位待测物质的浓度或质量时引起该方法 检测器响应信号(吸光度、电极电位或峰面积等)的变化程度. 检出限(detection limit ,用□表示),又称为检测下限,是指能以适当的置信概率 检出待测物质的最低浓度或最小质量。检出限既与检测器对待测物质的响应信号有关,又与空白值的波动程度有关。 检测限与灵敏度从不同侧面衡量了分析方法的检测能力,但它们并无直接的联系, 灵敏度不考虑噪声的影响,而检出限与信噪比有关,有着明确的统计意义。似乎灵 敏度越高,检出限就越低,但往往并非如此,因为灵敏度越高,噪声就越大,而检出限决定于信噪比。 3.简述三种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工作曲线法(标准曲线法、外标法) 特点:直观、准确、可部分扣除偶然误差。需要标准对照和扣空白试用范围:试样的浓度或含量范围应在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内,绘制工作曲线的条件应与试样的条件尽量保持一致。 二、标准加入法(添加法、增量法) 特点:由于测定中非待测组分组成变化不大,可消除基体效应带来的影

响 试用范围:适用于待测组分浓度不为零,仪器输出信号与待测组分浓度符合线性关系的情况 三、内标法 特点:可扣除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误差 试用范围:内标物与待测组分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相近、浓度相近,在相同检测条件下,响应相近,内标物既不干扰待测组分,又不被其他杂质干扰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 1.常用的光谱分析法有哪些? 分子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 分子磷光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射线荧光光谱法 2.简述狭缝的选择原则 狭缝越大,光强度越大,信噪比越好,读数越稳定, 但如果邻近有干扰线通过时会 降低灵敏度,标准曲线弯曲。 狭缝越小,光强度越弱,信噪比越差,读数不稳定, 但光的单色性好,测试的灵敏 度较高。 狭缝的选择原则:有保证只有分析线通过的前提下, 尽可能选择较宽的狭缝以保证 较好的信噪比和读数稳定性。 第三章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1.极性溶剂为什么会使n n*跃迁的吸收峰长移,却使n n*跃迁的吸收峰短移?

仪器分析习题及课后答案..

色谱法习题 一、选择题 1.在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 A.保留值 B.峰面积 C.分离度 D.半峰宽 2.在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 A.保留时间 B.保留体积 C.半峰宽 D.峰面积 3. 良好的气-液色谱固定液为 ( ) A.蒸气压低、稳定性好 B.化学性质稳定 C.溶解度大, 对相邻两组分有一定的分离能力 D. (1)、(2)和(3) 4. 在气-液色谱分析中, 良好的载体为 ( ) A.粒度适宜、均匀, 表面积大 (2)表面没有吸附中心和催化中心 C.化学惰性、热稳定性好, 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D. (1)、(2)和(3) 5. 试指出下列说法中, 哪一个不正确? 气相色谱法常用的载气是 ( ) A.氢气 B.氮气 C.氧气 D.氦气 6.在液相色谱中,范第姆特方程中的哪一项对柱效的影响可以忽略() A.涡流扩散项 B.分子扩散项 C.流动区域的流动相传质阻力 D.停滞区域的流动相传质阻力 7.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 ) A.H2 B.He C. Ar D.N2 8.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 A.浓度型检测器 B.质量型检测器 C.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9.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 ) A.H2 B.He C.Ar D.N2 10.含氯农药的检测使用哪种色谱检测器为最佳?( ) A.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B. 热导检测器 C. 电子捕获检测器 D. 火焰光度检测器 11. 某色谱柱长1m时,其分离度为1.0,问要实现完全分离(R=1.5),色谱柱至少应为多长: A. 1.5m B. 2.25m C. 3m D. 4.5m 12. 气相色谱检测器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A. 热导池检测器 B.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C. 火焰光度检测器 D. 差示折光检测器 1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下列操作哪种是正确的: A.先开载气,后开桥电流, 先关载气,后关桥电流 B. 先开桥电流,后开载气, 先关载气,后关桥电流 C. 先开载气,后开桥电流, 先关桥电流,后关载气 D. 先开桥电流,后开载气, 先关桥电流,后关载气 14.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分析试样中铅、镉等金属离子的含量 A. 气相色谱法 B.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C. 可见分光光度法 D. 伏安法

刘约权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绪 论 1.1 内容提要 1.1.1 基本概念 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状态和结构的科学。 化学分析——是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则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的分析信号与物质的内在关系为基础,并借助于比较复杂或特殊的现代仪器,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和动态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 准确度——指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或标准值)之间的符合程度。常用相对误差E r 来描述,其值越小,准确度越高。 100%r x E μ μ -= ? 式中,x 为样品多次测定的平均值;μ为真值(或标准值)。 精密度——指在相同条件下用同一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偏差——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用来衡量精密度的高低。为了说明分析结果的精密度,以测量结果的平均偏差d 和相对平均偏差r d 表示。单次测量结果的偏差i d ,用该测量值i x 与其算术平均值x 之差来表示。 i i d x x =- 12...n d d d d n +++= 100%r d d x =? 标准偏差 S = 相对标准偏差——指标准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比例,常用r S 或RSD 表示:

100%r S S x = ? 灵敏度——仪器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是只待测组分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所引起测定信号值的变化程度,以b 表示。 d d (d ) x b c m = = 信号变化量浓度(质量)变化量或 检出限——即检出下限,是指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可以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以D 表示。 03/D S b = 标准曲线——是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测定)信号的关系曲线。 一元线性回归法——把反映物质浓度c 仪器响应信号的测量值A 之间关系的一组相关的分析数据,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A a bc =+)表示出来的方法,其中: a A bc =-,121()()()n i i i n i i c c A A b c c ==--=-∑∑ 11 ,n n i i i i c A c A n n ==? ? ? ?== ? ?? ? ∑∑ 式中,b 为回归系数,即回归直线的斜率;a 为直线的截距;c 为浓度(或含量)的平均值;A 为响应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 相关系数——是标准溶液浓度所对应的响应信号测量值A 与浓度c 之间线性关系好坏程度的统计参数,通常以相关系数γ来表征。 样品的采集——从大量的不均匀的待测物质中采集能代表全部待测物质的分析样品的过程。 样品的制备——样品得粉碎、混匀、缩分的过程,称为样品的制备。 样品的提取——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将样品中不同成分从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提取。 样品的消解——把难溶或难解离的化合物的待测样品转化为便于测定的物质称为样品的消解。 样品的纯化——在测定之前,除掉样品中杂质的操作。 样品的浓缩——在测定前出去过多的溶剂,提高待测组分浓度的过程称为浓缩。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与思考题答案

课后部分练习答案 第3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i-vis P50 3.1分子光谱如何产生?与原子光谱的主要区别 它的产生可以看做是分子对紫外-可见光光子选择性俘获的过程,本质上是分子内电子跃迁的结果。 区别:分子光谱法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表现形式为带光谱;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 3.2说明有机化合物紫外光谱产生的原因,其电子跃迁有那几种类型?吸收带有那几种类型?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决定于分子的结构和分子轨道上电子的性质。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特征吸收波长(λmax)决定于分子的激发态与基态之间的能量差 跃迁类型与吸收带 σ→σ* 发生在远紫外区,小于200nm n →σ* 吸收峰有的在200nm附近,大多仍出现在小于200nm 区域 π→π* 一般在200nm左右,发生在任何具有不饱和键的有机化合物分子 n →π* 一般在近紫外区,发生在含有杂原子双键的不饱和有机化合物中。 3.3在分光光度法中,为什么尽可能选择最大吸收波长为测量波长? 因为在实际用于测量的是一小段波长范围的复合光,由于吸光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不同,就导致了对Beer定律的负偏离。吸光系数变化越大,偏离就越明显。而最大吸收波长处较平稳,吸光系数变化不大,造成的偏离比较少,所以一般尽可能选择最大吸收波长为测量波长。 3.5分光光度法中,引起对Lambert-Beer定律偏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让克服这些因素的影响 偏离Lambert-Beer Law的因素主要与样品和仪器有关。 样品:(1)浓度(2)溶剂(3)光散射的影响; 克服:稀释溶液,当c <0.01mol/L时, Lambert-Beer定律才能成立 仪器:(1)单色光(2)谱带宽度; 克服:Lambert-Beer Law只适用于单色光,尽可能选择最大吸收波长为测量波长3.9 按照公式A=-lgT计算 第5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P108 5.3(b)的荧光量子率高,因为(b)的化合物是刚性平面结构,具有强烈的荧光,这种结构可以减少分子的振动,使分子与溶剂或其他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减少,即减少了碰撞失活的可能性 5.4苯胺的荧光在10时更强,苯胺在酸性溶液中易离子化,单苯环离子化后无荧光;而在碱性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故显荧光。一般pH在7~12发生蓝色荧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