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品味语言方法论文

几种品味语言方法论文
几种品味语言方法论文

几种品味语言的方法

【摘要】文学借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品味语言是对文字的认真斟酌。在语文课堂上如果不顾学生对语言的认识和品味,直接引领学生赏析课文,学生学完课文之后仍是茫茫然,昏昏然。

【关键词】品味语言;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品味语言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任务。每篇课文的“研讨与练习”中都涉及一些揣摩语言的题,起着示范作用。我们平常的考试,高考也有品味语言的试题。语言是文章中有形的东西,文章中有许多无形的东西有待于从有形的东西中提取,正如建筑物必须从地基垒起一样,语言就是支撑文章思想感情的构思布局和艺术网格等综合大厦的基石。在语文课堂上如果不顾学生对语言的认知和品味,直接引导学生攀登形而上的“空中楼阁”——文章的赏析,其结果学生学完课文之后仍是茫茫然,昏昏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品味语言的方法很多,因文体,因教师不同而不同。可以大声诵读,在朗读中品味文章语言的音律美和节奏美。可以默读,静静地品味优美隽永的语言背后的情味;可以圈点批注,写下自己的心得。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较实用,效果好。

品味散文的语言(教学设计)

品味散文的语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品味散文语言的方法。 2.学会准确表达语言的品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语言感受能力,就要认真揣摩文章的语言,准确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白杨礼赞》这篇散文,通过它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我们深深爱上了这位树中的伟丈夫,从他的身上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那么,在这篇散文中你喜欢的语句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并在旁边作批注,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二、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1.交流时,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如:(1)高原景色的描写: 重点词语: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使人有雄壮、伟大的感觉。 体会作用:概述高原特色(辽阔平坦、色彩鲜艳),为全文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交代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以此来

衬托它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为白杨树的出现作铺垫、蓄势。 (2)四个反问句,形成排比的句子。 作用:运用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和象征的表现手法,层层递进,使思想逐步升华,赞美之情逐渐达到高潮。气势恢弘,展现了比前文更为廓大深远的精神境界。 (3)第9段:楠木——白杨 作用:运用对比来进行反衬,进一步强化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深化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在对比中突出白杨树的品质,显示作者自己的立场态度。 2.总结方法:学生说说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品味。 3.教师指导方法,结合课件演示。 品味的角度: 语言的精当:生动、准确 修辞的巧妙:排比、反问、设问、拟人、比喻、对偶、夸张、反复 含义的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中心 结构中的作用:铺垫、照应、过渡、线索 表现手法高超:对比、烘托、象征、讽刺、幽默 三、回顾旧知,加强品味。 1.在学过的散文中,有哪些精彩的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

品味语言的角度和方法

品味语言的角度和方法 焦作温县温泉镇一中牛卫平 不同文体的文章,它们的语言特点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记叙文语言生动形象;说明文语言简洁准确;议论文语言精练缜密;文学作品语言风格多样。针对不同文体的文章,我们在赏析、品味其语言的时候侧重点就不一样。尤其是记叙类文章,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角度多,范围广,作用难。但是,我们如果熟悉了品味语言的常用角度和方法,那么阅读文章时体会语言的特点和作用就会显得比较轻松自如,也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记叙文(含描景、状物、散文、小说、诗歌等作品) ⑴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①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白兔和月 亮》) 运用比喻,把月亮比作金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害怕失去月亮的心理。 ②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刘成章《安塞腰鼓》) 运用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鼓声的急促和击鼓者的舞姿,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⑵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①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

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鲁迅《社戏》) 运用动作描写,准确地写出了小伙伴们驾船技术的娴熟和去看社戏途中愉快的心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王安石《伤仲永》) 运用侧面描写,衬托出仲永幼年时天资聪慧才能出众的特点。 ③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孙犁《芦花荡》) 运用景物描写,描绘了芦花美丽的情态,烘托出“老头子”置敌人于死地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⑶用词准确传神(炼字)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 “钻”字,用劲长的意思。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了春草生命力的顽强。 ②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 ..地看着我。(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惶急,惊慌急迫的意思。准确传神地表现了阿长看见我醒来立即要做起来而没有向她说“恭喜”时慌张急切的心情。 ⑷句式及其作用 ①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

品味语言-句子的赏析

“品味语言” 复习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明确品味散文语言的角度。 2、学会品味散文语言题目的一般表述方式。 自学指导一 5分钟 (一)揣摩有表现力的词语 品味句中划线词语表达的含义。 敲打锣鼓的汉子们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鼓神》) “卖”是_____,“逞”是____,“不可一世”是形容_________,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是________(1分),生动地表现出___________(1分),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___________之情。(1分) “卖”是卖弄_,“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是贬词褒用(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1分),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欣赏与赞美之情。(1分) 答题格式:结合句子解释词+作用+内容+情感 自学指导二 10分钟 (二)赏析描写性的语句(段) (品味句子的角度1——词语 :词语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1、我想买字典,走进书店,就听到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发出好听的声音。(《词典的故事》) “好听”一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我进新华书店的喜悦心情,表现了我对词典的渴望之情. 答题格式:词语+作用+内容+情感 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品味句子的角度2 ——抓修辞:排比、反问、设问、拟人、比喻、反复等 。) 答案:通过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的生命力;是美的、活泼生动的;是健壮有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当堂训练 10分钟 1、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我在各种报刊发表的各类文章,舒居然一篇篇地帮我抄了下来,还精心地配了插图。 答案:“居然”,出乎意料之意。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舒”同学由衷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深深的自责之意。 2、揣摩下面句子

如何品味语言

读《背影》品真情 ——浅谈如何品味语言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枧头中学谢喜华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课标要求)。”所谓品味语言,就是指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反复推敲、细心揣摩、认真辨析、深层体会,领悟作者运用语言文字所实现的“传情达意”。 品味语言是领略文章神韵的一种途径,是解读一切文本的关键。手捧一篇精美的文章,犹如端详一杯刚刚沏好的绿茶,其色鲜亮,其香清幽。呷上一口,让人霎时浊气散尽,神清气爽;细品一番,缕缕香醇停留于唇舌之间,荡漾于肺腑之内,叫人荡气回肠,余味无穷。这种境界,只有用心品味的人才能享受得到,才能从阵阵墨香中品尝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韵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语言的品味,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品味语言不只是就文章的“语言”而分析语言,而是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品赏,分析文章塑造的形象、感悟语言的魅力、挖掘文章的内涵,领悟作者的真情。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地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摸索出语言的规律,获得言语的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使语文课堂充满浓郁的语文韵味呢?阅读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用什么方法切入语言品味呢?下面就结合《背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我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揣摩词句,领会语言内涵——咬文嚼字法 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还得从语言、文字的透彻了解入手。”因此,品味语言首先要推敲的就是文章的关键词句。我们学习文学作品,欣赏精彩语段,首先从品味关键词句着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咬文嚼字”。语言品味的角度主要从语言的精当、修辞的巧妙、含义的深刻、结构与作用、表现手法的高超、作者的感情等方面入手。当然,品味词句,离不开文章的语境,不能只理解这些语句的字面意思,而应该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联系语境,运用恰当的方法,品味语言的深层意思、感情色彩以及表达作用,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之中。推敲关键词句,就是要理解文章语言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深入挖掘语言的内涵,感悟文章的魅力。 揣摩词句,推敲语言,不但可以品词品句,也可以品段品标点。品词是语言品味中常用的方法,品词可以品味词语的表达作用;品句可以从品句子的修辞方法、品句子的表达方式等方面深入;品段,可以从段落的层次、写法、内容多方面入手,也可以将品词、品句融入其中,作为选点阅读课文的“点”之所在;语文的内涵博大精深,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的不同往往都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抓住这些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魅力,从推敲中感悟文字的内涵,体味语句的情感。情感是文章的生命,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总是将深挚的情感潜藏于语句之中,读者透过对语句的解读,才能走进作者的情感深处,才能真正理解作者,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或“替换文字”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揣摩理解,体会作者运用语言所表达的丰富情感。通过对语言的比较揣摩,感受语言的深刻含义,领悟语言的妙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通过对语言的反复触摸提高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和鉴赏品味能力。例如教学《背影》时,为了让学生感悟浓浓的父爱,我们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望父买橘,攀爬月台”的精彩片段,推敲父亲攀爬月台的“探、穿、爬、攀、缩、倾”等一系列动作的艰难,感悟父爱子的深情。 二、创设情境,感悟语言魅力——情境感悟法 品味语言,首先就应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心灵,走进作者所处的时代,探寻作者感情流露的“源头”,让学生在品读过程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验作

《散文阅读——语言品味》练习

又见南山(2016 宜宾)李汉荣 ①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山里的月是我儿时看见 的最慈祥的脸(仅次于外婆),山里春天早晨的风是最柔软的手(仅次于母亲),山的身影 是多么高大啊(仅次于毛主席),让我无限痴迷,无限崇敬。我读第一本书的时候,入迷得 像在做梦,每一个字都那么神奇,它们不声不响非人非物,但它们却能说出许多意思,这真是太有意思了。忽然书页暗下来,抬起头,才看见,山一直围在我的四周,山也在看书?其 实它们站在书的外面,抿着嘴像要说什么话,却不说,一直不说。山要是把一句话说出来, 要么很好玩,要么很可怕,天底下的话都不用再说了。但是山不说一句话,不说就不说吧, 多少年多少年都不说,就是为了让人去说各种各样的话。我隐约觉得山是很有涵养的,像我外爷,外爷是个中医,很少说话,他说,我开的药就是我要说的话。 ②后来,我逃跑般地离开了山。也许山还记得我对它的埋怨:闭塞、贫困、愚昧,挡住 了我的视线,使我看不见人生的莽原和思想的大海。 ③辗转这么多年,从一本书走进另一本书,我像书签一样浏览了许多语言;从一座城搬进另一座城,我像钥匙一样认识了许多锁子;从一栋楼爬上另一栋楼,我像门牌一样背诵了 许多号码。然而,走出书,走出城,走下楼,我发现我什么也没有,尽管有时感到自己似乎 拥有了很多,学问呀,知识呀,信息呀,成就呀,名声呀,职称呀,职务呀,电脑呀,银行 账户呀,股票呀,老婆呀,儿子呀,房子呀,车子呀,哥儿们呀,见闻呀,已经到来的金色 中年呀,可以预见的安详晚年呀,无疾而终的圆满落日呀…… ④可是,闭起眼睛一想,又真正觉得空荡荡的,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苍白的天花板, 感到一种迫人的虚。 ⑤城市只是一个投寄信件的邮箱,而我只是一个寄信人或收信人。寄完信或读完信,我就走了,而邮箱还挂在那里。说到底,人也是一封信,城市在我们身上盖满各种各样的邮戳, 却找不到投寄的地方。 ⑥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身上邮戳重叠着邮戳,地址重叠着地址,日期重叠着日期,但是这封信却无处投递,就这样在模糊的邮路飘来荡去,直至失踪? ⑦这时候我已经回到当年的小城。这时候我忽然看见我早年逃离的山——南山。 ⑧它依然凝重,依然苍蓝,依然无言,不错,还是我祖先般的南山。 ⑨但是,我心里很深的地方却被它触动了,被它闪电般照亮了。 ⑩我何以感到认真走过的岁月却是空荡荡的虚?我何以成为一封无处投递的死信?是 因为我遗忘了你吗,南山? ⑾这么多年,我真的像遗忘一堆石头一样遗忘了你吗,南山? ⑿而你依旧站在你地老天荒的沉默里,站在你崇高的孤独里。 ⒀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而止。 ⒁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⒂我好像明白了,我当初那么认真地出走,只是为了更深刻地返回,是这样吗,南山? ⒃我们在命运里走来走去,最终却回到出发的地方,并且第一次真正认识它,是这样吗,南山? ⒄一封盖满邮戳的信终于找到了投递的地址,它正在到达,它将被阅读,它同时也阅读它的阅读者,阅读一个伟大的旧址——南山。 ⒅去而复返,又见南山,我第一次真正看见南山。 (选自《李汉荣散文选集》,本文有删改)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品味语言艺术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品味语言艺术 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这里的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辞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小说语言艺术思考“6角度”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涧不能干 袁省梅 油锅说支就支起来了,火苗腾腾地舔着锅底,清亮亮的半锅油转眼也烧开了,冒着拳头大的泡泡,黄灿灿的,一朵挤着一朵,旋灭旋生,旋生旋灭,咕嘟咕嘟响。 …… 倏地,史雷子的手从油锅里钻了出来。张栓子看着雷子吱吱地冒着气已焦黄的手,呲着牙,脸上的肌肉惊恐地哆嗦,汗珠子一嘟噜一嘟噜腾腾地流淌,身子像风中的树叶一样索索索抖个不停。史雷子咬着槽牙,砰砰砰,十个铜钱带着长而白的哨音咕噜噜飞落地上。 史雷子老爹秃鹫般嘎嘎地笑,正要捡拾起地上的铜钱,雷子闪前一步,捡起五枚,扔在张栓子的脚下,抬头看见满脸泪水的桑桑,热切切地望着他,史雷子的心甜得像灌了蜜糖,手上灼烧的疼痛也似乎减轻了许多。 ……

小说画线一段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教你分析]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画线一段”明确了区域,“语言特色”界定了本题属于“品味语言艺术”类题目。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你分析]拟声词比喻长句短句质朴自然,通俗易懂 [尝试答题]口语化(具有农村生活气息);善用拟声词;善用修辞(拟物手法、比喻手法);句式长短结合。

散文品味

品味散文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会品味散文语言的方法。 2.学会准确表达语言的品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语言感受能力,就要认真揣摩文章的语言,准确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白杨礼赞》这篇散文,通过它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我们深深爱上了这位树中的伟丈夫,从他的身上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那么,在这篇散文中你喜欢的语句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并在旁边作批注,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二、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1.交流时,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如:(1)高原景色的描写: 重点词语: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使人有雄壮、伟大的感觉。 体会作用:概述高原特色(辽阔平坦、色彩鲜艳),为全文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交代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以此来衬托它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为白杨树的出现作铺垫、蓄势。 (2)四个反问句,形成排比的句子。 作用:运用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和象征的表现手法,层层递进,使思想逐步升华,赞美之情逐渐达到高潮。气势恢弘,展现了比前文更为廓大深远的精神境界。 (3)第9段:楠木——白杨 作用:运用对比来进行反衬,进一步强化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深化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在对比中突出白杨树的品质,显示作者自己的立场态度。 2.总结方法:学生说说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品味。 3.教师指导方法,结合课件演示。 品味的角度: 语言的精当:生动、准确 修辞的巧妙:排比、反问、设问、拟人、比喻、对偶、夸张、反复 含义的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中心 结构中的作用:铺垫、照应、过渡、线索 表现手法高超:对比、烘托、象征、讽刺、幽默 三、回顾旧知,加强品味。 1.在学过的散文中,有哪些精彩的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出你是从哪个角度进行品味的?(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补充: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品味关键句子,赏析语言特色(通用)

品味关键词句,赏析语言特色 考向1 指出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容(说明文中比较多见) 确定词语的指代对象,是理解词语在文中含义时经常涉及的一个问题。人们为了行文简洁,经常用指代词语指称已说过的容。因此,掌握确定指代词语指称对象的方法,对培养现代文阅读能力很有帮助。 ●解题方法 从代词前面的文字中找答案。大多数情况,“这”“那”等代词指代的容都是它前面的某个句子或某个短语。 考向2 根据语境填写动词、形容词或关联词 这是考查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有效方法。 ●解题方法 首先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其次看所填词语与主语、宾语或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最后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选择最合适的词语。 考向3理解句子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包括三层意思: 首先,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也即字面意义。一般说来,句子的字面意义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其次,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这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容。 第三,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也即“言外之意”,这也是中考常考的容。 ●解题方法 1.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对其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2.从句子的结构入手。如果是单句,哪是主干,哪是枝叶?如果是复句,有几个层次,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确定句子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句子的含义。 3.从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如果是总领句,必须从下文搜索相关信息;如果是总结句,就须上溯,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容,准确理解它的涵 4.从句子的表达特点入手。有些句子在表达上具有显著的特点,比如,有些句子打破常规,采用超常的组合方式;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表现手法;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对以上这些句子,要从它们的表达特点入手,分析它们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或技巧,进而揣摩它们的表达目的或表达效果,这样,才会对句子有较深刻的理解。 考向4揣摩词语的准确性(说明文中比较多见) 通常的问法是某个词是否可以替换、调换或删掉。 ●解题方法 1.进行判断,一般情况都是不能替换、调换或删掉的。

【2018年秋季课程初一语文】第4讲散文阅读之品味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品味语言,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其中就有句子的理解,那么,在本节课我们主讲品味语言之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二、复习预习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 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 重要句子 《考纲》说的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那么,什么样的语句属于“重要”或“精彩”的语句呢? 所谓精彩语句,主要包括: 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 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运用一定表达技巧且效果明显的语句或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知识点2 精彩语句品味会涉及哪些方面?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主要涉及以下几点: A、句子中关键词语的作用或效果; B、句子在文中的深层含义或具体体现; C、句子在文章内容和结构方面的作用; D、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表达效果; E、句子所体现的作者的情感态度或写作意图。 知识点3 解答语句品味题的大致思路: A、扣关键,突破句子理解的难点; B、明语境,理解句子在段中含意; C、辨多义,筛选句意的具体体现; D、找位置,判定内容或结构作用; E、析技巧,明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F、看褒贬,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 知识点4 品味语句的美:

如何品味文章的语言

(五)如何品味文章的语言 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子主要是指: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对于理解文章意思起关键作用的词、句;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句;标志文章层次转换的关联词语或过渡句;凸起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词、句,等等。 准确理解和分析这些词、句,有助于把握文意和全文的主旨。 体会文章语言,既要了解其表层含义,又要认真体会其深层含义,在体会语言、句子深层含义时,要结合文章的思想内容,还要了解文章写作时的具体背景,即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对准确、透彻理解文章有着重要作用。 好的文章,其语言除了具有准确、畅达、精炼的特点之外,还应具有文体本身的特点,如文学作品的语言以生动形象见长,而科技文章的语言则尤其讲究准确性等;此外,还应注意到相同文体的文章中的不同语言特点,如科技文章的语言特点就有平实与生动之分等。因为文章语言特色的形式与作者写作目的、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个人的因素相关,所以,我们评价文章的语言特色,要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为基础,做到客观把握与细部分析相结合,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相结合,切不可就语言谈语言。 品味语言包括品味一篇文章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础,所以要理解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首先要弄清每个词语的含义。那么如何分析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呢? 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转化义、语境义,其中最主要的是语境义,它包括词语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等。 所谓含义,就是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意思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把它隐含在句子中。所以要理解含义,就要联系上下文和背景认真地研究这句话。 让我们分析、品位的词语往往是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等。 1、首先应该明确所分析词语的深刻含义。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看注解、查阅工具书掌握生疏词语的含义,特别是它与其同义词的区别。 2、应该认真分析所用词语所具有的感情色彩。辨明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是褒义词贬用,还是贬义词褒用。 3、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个好的写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总是紧扣中心思想来选择他认为最恰当的词语。所以,当我们剖析一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过,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品味散文的语言参考答案

品味散文的语言参考答案 1.蓊郁(wěngyù)袅娜( niǎonuó)霎时(shà)脉脉( mò)梵婀玲(fàn )媛女(yuàn)敛裾(jū)仓颉(jié)滂沱(pāngtuó)氤氲(yīnyūn ) 羯鼓( jié)舐(shì)啾啾(jiū)麂皮(jǐ)鳏夫(guān ) 2.惊zhé(蛰) liàoqiào(料峭) cén寂(岑)逻ji (辑) tiào米(粜)雾(霭) 米fú(市)惊jì(悸)寒lài(濑) 三、品味语言之美1.“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亭亭”的荷花、“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一连串的叠词,诉诸人的视觉、听觉、嗅觉,使人如见其形,如听其声,如闻其香 2.一个“泻”字,化静为动,使人看到了月光的流动感;一个“浮”字又以动写静,突出了雾的轻飘朦胧,。“洗”“笼”描摹月色迷蒙柔和、薄雾轻笼飘浮。 3.排比句式,长短句交错,造成一种回环往复、连绵不绝的语势。听听、看看、嗅嗅闻闻、舔舔,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几个叠音动词分别诉诸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和味觉,且从逻辑上来讲,“听听”—“看看”—“嗅嗅闻闻”—“舔舔”构成一种递进关系,作者一点一点地去亲近冷雨,同时也表达出急于亲近故土、亲近中国传统文化的心情。 4.五个叠音词语间隔使用,调动触觉、视觉和听觉,依次写风、大雨、小雨、湿气,点明春寒料峭的季节特点,把“冷雨”之状,天地混沌之态,简笔勾勒而出,读来琅琅上口,听来入耳动心。且凄凉、凄清、凄迷、凄楚之意境在开头就由几个叠音词点染而成,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文字干净,极富表现力。“梦里”“有把伞撑着”既是虚写,也是实写,虚实相衬,扩大了深邃的意境。 五、连接高考 1.作者从“小秦淮”与“瘦西湖”的命名方式切入,揭示了扬州景物“尺水玲珑”、“小家碧玉”的诗化意味。(2)多用古诗和四字词语,整句和散句的交错使用,言辞清丽,格调典雅。 2. 答案:(3分)“扑飞”一词充满动感,准确地写出了记忆中的鹭鸶生动、鲜活的形象;把记忆中的鹭鸶和眼前的鹭鸶联系起来,虚实结合,极具感染力。(第1要点1分,第2要点2分。) 3.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鹭鸶优雅大度的姿态。 4.运用排比、反复的手法,句式整齐,语意层进,感情浓烈;借枣树感念爷爷奶奶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表达了对她们日益衰老的感叹。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树的奉献、衰老比作爷爷奶奶的一生,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二位老人的奉献,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美文赏析 一、黄昏 扑棱扑棱在水里奔跑,那是田鸡。芦苇丛里有个东西探头探脑地想出来,那是野鸭子。成群的麻雀从头顶轰地一声飞过,动静大得让人忍不住抬起头看它们。西天是一片说不出的绚烂,红,紫,黄,灰,淡蓝……颜色纠结在一起。太阳没有了,从河滩里望回去,村庄开始有黄昏的暗。 我坐在河滩上,把节节草含在嘴里,西天轰轰烈烈的颜色让人感觉很奇怪。远处有女人拖长了声音清脆地在喊叫:“哎——”有男人简短粗壮有些霸道地回答:“知道了!”我坐在河滩的草堆里,无所事事,割了一下午的草正发出甜丝丝的味道。我有点搞不明白,天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颜色,那些奇形怪状的彩色云彩,想什么像什么。 牛哞,驴叫,马在嘶鸣,空旷的漫河滩里十分嘈杂,声音此起彼伏。它们知道该到圈棚里去了,它们需要休息,干了一天活它们要吃草料,它们知道黄昏一来夜就要来了,夜一来它们就不用再干活了。它们在跟人打招呼,收工了,该收工啦! 这些牛马驴比平时叫得欢,可能跟黄昏的颜色有关,太诡异了,它们也觉得不能无动于衷。我坐在漫河滩的黄昏里,想一个孩子的心事。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田二家的走过我身旁,叫着我的小名喊我回家,我没搭理她。我已经上学了难道她不知道吗?她不会写字,也不会算账,她只知道出工干活挣工分,顺便偷点东西回家。可我都已经会写天安门了。她是一个小心眼的人,又好占便宜。上次扒队里的红芋,她一个大人掺和进来,事后硬是比我们每个人都多吃一块,魏骡子那么大饭量也就吃了两块,她一口气就吃了三块,把她噎得躬着腰乱转圈子都没舍得把剩下的半块给我们。她在跟我打趣:“哟——想娶媳妇啊!”我依然没理她。 大雁叫着往南飞去,风开始变得有些凉意,泥土开始变得凉悠悠的,整个漫河滩都凉意十足。西天无声地燃烧,非常非常灿烂,我坐在河边的泥土沟里看田鸡快乐地奔跑,野鸭子到底没敢出来。

品味欣赏优美的语言的方法

品味欣赏优美的语言的方法 品味词语、句子,是现代文阅读题中包容众多、覆盖宽泛且层次较高的题型。这种题型涉及的内容有: 1. 理解词句含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或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具体意义、特殊含义、言外之意、深层含义及指代的具体内容。 2. 品味词句情感:品味重要的词语或句子所包含或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或作用:分析关键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及在表达、结构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4. 揣摩赏析关键词句:结合语境,揣摩词语用得好的妙处,赏析句子的表达特点。 【提问模式】 1. 理解加点的词语“XX”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2. 这句话中的“XX”一词能否删掉(或换成另一个)?为什么? 3. 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XX”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5. 请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句式选择等几个方面,分析本文语言“XX”的特点。 【实例解析】 1. 品味词语的准确、严密。 例1文章第(1)段“以色列科学家发现,包含DNA的血液和唾液样本,都可伪造,DNA证据并不完全可靠”中的加点词语“完全”能否去掉?为什么?(2011年广东深圳中考阅读题《DNA证据也可以伪造》第11题) 解析本题考查加点词对说明内容的作用。不能去掉。“完全”表示“全部,毫无例外”的意思,用在这里表示“DNA证据有不可靠的可能”,去掉后,原句变成了“DNA证据不可靠”,表述绝对,与事实不符。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归纳】此类试题,经常用来设题的词语还有:“大概”“几乎”“据估计”“一定”等等。具体作答时可采用如下句式: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解释词的本义),它表明了……(结合语境分析它的具体作用),体现了用词的准确与严密。 2. 品味朴素词语的表现力。

作文素材 结合修辞手法,品味文学语言——高考散文阅读中的方法指导-精品

结合修辞手法,品味文学语言——高考散 文阅读中的方法指导 高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的选材,从原则上说,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文学体裁都是候选文体,因为《考试说明》明确要求“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 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但是从命题的现 状来看,不可否认的是,散文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所以《考试说明》也明确解释了:“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有鉴于此,如何 在高考散文阅读中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以期获得满意的分数,是 每一位考生都必须认真面对并有效训练的问题。 一、考点分析 在《考试说明》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关于“鉴赏评价”,考点要求:“(1)体会 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不难看出,这三条之中,第一条是门径,第三条是延伸,唯有第二条,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和 鉴赏的要义和旨归。具体分析可知,第一条中的“丰富含义”重在思想性,“表现力”重在艺术性;第三条实际上是要求考生对作品所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 涵作出评价。而第二条里,“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散文作品中的 形象另有其广义性,下文将详析);“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 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和艺术性的 统一体现。可见,文学作品鉴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实际上都包含在了第二条之中。 具体说来,散文作品中的“形象”是广义的,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生活情境中具 体的典型。它既可以是具体人物(个体或者群体),如1996年全国卷《贝多芬之谜》 中的“贝多芬”,也可以是寄托的情感、哲理或者象征某种人物、精神的物象、景象,如XX年全国卷《长城》中的“长城”。欣赏散文的形象,通常是指通过什么手法,刻 画了什么形象,或者形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关于人物形象,要注意从人物的肖像、 神态、动作、语言等多个角度去把握其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关于具体的物,可以是 作者描写的一个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指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所创造的一种意境。在鉴赏 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作者描写的角度的变化,作者所运用的描写手法,景物特点以及 寄托的感情。作品的内涵,通常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思想、感情、倾向,而这,恰恰是一篇文章的主要价值所在。 鉴赏作品的形象,首先应该从语言入手,而鉴赏作品的语言,其实就是分析文学 语言对于表达主题、塑造形象的作用和好处。分析语言运用的得失、特点(即如何做 到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是鉴赏作品形象和内涵的重要途径。 所以说,文学语言是修辞的结果,文学语言的鉴赏常常要结合修辞手法来进行。

如何品味散文的语言

如何品味散文的语言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散文是重在抒情的文体,无论是叙事还是写人、绘景状物,都离不开一个“情”字。通过品味散文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体悟散文的情感,提高我们阅读散文的能力。 一、揣摩词语的含义。散文是语言的艺术,它常运用精当传神的词语来传情达意,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沿着词语的小路,我们才能走进作者为我们营造的艺术境界中,获得丰美的感受。请看: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1)句中“朗润”睛朗湿润,写出春山的明丽;“涨”由低而高,写出了春水的浮泛上漾;“红”以鲜艳的色彩描绘春日的温暖明丽。三个词语细致入微地揭示了景物的特征,让人感受一种盎然的春意。(2)句中的“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让人顿生爱意。 二、体味语句的情感。情感是散文的生命,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总是将深挚的情感潜藏于语句之中,读者透过对语句的解读,才能走进作者的情感深处,真正理解作者,进而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3)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4)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3)句中直抒胸臆,“盼望”一词的反复出现,传达出作者对春天的急切的期盼、渴慕,“来”“近”更是清晰表露作者对春天来临的惊喜和兴奋之情。(4)句融情于景,借鸟儿的欢唱,表达作者陶醉于春天美景之中的畅快与舒心。 三、分析精妙的修辞。散文往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绘景状物、抒发情感。形象生动的修辞,常使语言显得诗意动人,常使文章极具情味。分析修辞的表达作用,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意图、领悟文章的情感。如: (5)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6)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5)句将万物比拟成人,以人“刚睡醒的样子”来表现自然万物的舒心惬意,将春天来临万物生机的动人情景揭示精妙传神,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6)句用排比、比喻手法,总写春天的特征。以“娃娃”喻春天之新,表现春天旺盛的生命力;以“小姑娘”喻春天之美,表现春天的美丽动人;以“青年”喻春天之力,表现春天的坚强有力。三个比喻在时间上前后承递,描绘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独特景象,将春天的韵味揭示得淋漓尽致。 总之,通过对散文语言的品味,我们才能走进作家为我们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获得美的陶冶,从而增强我们发现美、理解美的能力。

浅谈品味语言的方法

浅谈品味语言的方法 本次讨论我们的主题内容是李荃凤老师的教案《端午的鸭蛋》。大家的发言很热烈,提到了许多价值很高的观点为。比如,针对李老师教案里预习七大任务,我觉得这预习课的七项任务可适用于任一篇文章,长此以往,学生一定学会了自学的方法,而学会学习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所在;本教案简洁实用,实实在在,每一步骤都有设计的理由。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李荃凤老师说:“有的环节我觉得有些难度,比如本课品味语言是重点难点,怎样引导学生最有效呢?”大家也说了不少,我又结合我自己的经验和看到听到的一些方法观点,总结了以下几点:首先,诵读是品味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说:“……采用朗读的办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形成语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把“原汁原味”的气韵声调、思想情感传达出来,在于“得他滋味”(朱熹)。要学生沉浸在作品之中,忘情地读,美美地读,读出语感和情趣,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读出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从而达到“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劝心”(司

空图)的程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灵魂和意蕴。 第二,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通过对不同词语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点,从而体会运用语言的精妙。这是语言品味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对文本内容加一加,减一减,改一改,换一换等方法给文章设置一个参照物,然后去比较一下,从而让学生明白文本语言的精妙。我在上《济南的冬天》时,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感悟济南冬天的温晴暖和的特点,出示一组对比句子,请学生品味。原文一: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些雪。改文一:山坡上躺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躺着些雪。原文二: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改文二: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会冻上,……学生在这两组语言的品味比较中,很快读出原文“卧”、“不忍得”词语,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济南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而改文只是在叙述情节。其实,这和古人说的推敲是一个道理。这种比较揣摩,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明白遣词造句的精妙,更好地明白文章的主旨。 第三,体验想象也是我们理解语言文字的一

(完整版)散文阅读之语言特色

散文阅读 ————鉴赏语言 出题人:李英瑛审题人:王山业 【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语言赏析的角度。 2、掌握散文语言赏析的答题思路和技巧。 【学习重点难点】规范答题步骤,掌握答题方法 一、考点解读 《考试说明》的要求是:(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二、高考试题回顾: 1. ③林的妻子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鸡栅,一群鸡涌到院子里。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漱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然后她开始拿起扫帚打扫庭院,就像每天洗脸一样,对生活的敬畏含于其中。村庄的独特声息渐渐大了起来,那种类似于琴瑟的音乐之声,优雅,古老,节奏鲜明。这与城市庞大、庞杂的噪音能量不同,它代表着清淡、恬淡、恬静的基本秩序。林和大儿子一起,到院外的柿树上采摘柿子。邻居们做各自的事情,狭窄街道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一切劳动几乎没有语言的参与,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交谈。然而,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 ④秋天就要过去,天气仍很暖和。地里的活儿已经做完,再有一场雨,就可以把冬小麦种好,那时的庄稼人就可以享受一年中最安逸的季节了。林这些天的习惯性动作,就是仰望天空,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趁着这样的间隙,邻居开始盖房,林和妻儿前去帮工。他的老父亲则挑着柿子到河边的石头上晾晒,顺手用小刀将柿子皮削掉,以利于它的水分很快蒸发,以便在冬天贮存。河边的大石头献出了自己的平面,供老人坐下,他眯起眼睛发呆地望着远方。他在想什么?我们谁也不可能猜到。也许他所想的仅仅是眼前的一片蓝,天边的蓝。 21.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4分) 【答案】①形象生动。如“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漱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在精致的细节描写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鲜明生动。 ②优美抒情。如“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运用多个抒情性意象,给人诗情画意之感。 ③含蓄蕴藉。如“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语言含意丰富,从而具有了多重思想情感。 ④简洁而细腻。如“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细腻。 (答出两点或类似意思,并分析得当,即可) 2、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浴, 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

品味语言的表达特色

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 品味语言的表达特色 一、学习目标:有的放矢 1、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把握“语言表达特色”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二、高考真题:例题指引 (一)《才子赵树理》2011(湖北卷) ①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②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 白带做还误不了唱。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严文井说赵树理五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他爱“起霸”①,也是揸②手舞脚,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螳螂。他能弹三弦,不常弹。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他的字写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字里最好的。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 17.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4分) (二)(10年山东卷)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

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19.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分) 三、规律小结: 从上面两道语言题里,你有没有发现语言题基本的思考角度? 四、实战演练:08安徽卷 我与地坛①(节选) 史铁生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

句子的赏析(理解、品析、品味、体味)方法)

句子的赏析(理解、品析、品味、体味)方法 龙湖镇初级中学余史炎

9上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议论文) 请从课文中再找出几个设问句,仔细体会这种修辞方式的表达作用,并且思考一下怎样才能用好设问句。 议论文常常用设问句。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它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 1、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引导读者去思考,然后作者又对此作了回答。 2、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在本文中,它们的作用除了题干提到的以外,还有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9下5 孔乙己(小说) 三、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也可以另外圈点几个精彩的句子进行分析、体味)。 1.(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便排出九文大钱”既表现他桔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 2、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说明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4.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猜测的意思,因为没人看见过孔乙已死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炎凉。“的确”是肯定的意思,孔乙已那么长时间没来了,又加上被打断了腿,又老又残又病的孔乙已在这冷漠残忍的社会里是必死的。从而说明了孔乙已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9下6 蒲柳人家(小说) 二、仔细品味下面几段文字,体会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如词语和句式的选用、修辞方法和语言风格等),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语段加以体会。体会小说在语言运用上的高妙之处。 1.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这段话中的动词用得非常生动传神,“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气”“呻吟”,则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这段话以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说何满子在奶奶一丈青大娘心目中的地位,突现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的形象,用词活泼简洁,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3.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这句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多用四字句,用词造句文白相兼,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4.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这段话中,“官讳”等是书面语,“叫得山响”等是民间口语,二者的有机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9上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议论文) 二联系全文,辨析下列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说明“状元宰相”“地底下”指的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