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染料染色原理及工艺

硫化染料染色原理及工艺
硫化染料染色原理及工艺

硫化染料染色原理及工艺

(一)硫化染料染色硫化染料由芳香胺类或酚类化合物与多硫化钠或硫磺熔融而成,在染色时须用硫化碱还原溶解,故称为硫化染料。硫化染料价格低廉、染色工艺简单,拼色方便,染色牢度较好,能使用卷染和轧染法生产,但因色谱不齐,色泽不艳,部分染料染色牢

度较差而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1.硫化染料染色原理硫化染料不溶于水,但能被硫化碱还原,生成钠盐隐色体而溶解在水溶液中。这种隐色体在碱性溶液中,对纤维具有较强的直接性,因而被纤维吸收,经氧化后,染料重新转变为不溶状态,并沉积在纤维上。在染色过程中,硫化碱既是还原剂又是碱剂。为了促进硫化碱的分解,除提高温度外,还可加入小苏打,但若用量过多,会因上染过快而造成染色不匀和白芯等。另外,在染浴中可加入2%的纯碱来调节pH值,既可帮助溶解染料,还可软化水质,加入适量小苏打,可使硫化碱更好地分解,促进其还原作用。硫化碱的用量随染料不同而不同,一般为染料的20%~100%。染色温度可采用高温,甚至沸染,以获得较高的透染效果。

2.硫化染料卷染工艺硫化染料的染色一般都采用卷染,这不仅有利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同时可使成品得到深浓丰满的色泽。但卷染容易产生深头、深边等染色疵病。因此,有条件时部分色泽可采用轧染,以提高生产效率,并改善产品质量。为了提高硫化染料的染色牢度,染后处理也应重视。尤其对咖啡、黑绿等色,除了进行必要的水洗外,对氧化剂的选用也很重要,如果用双氧水或过硼酸钠,将会影响染后皂洗牢度,而用红矶、硫酸铜、醋酸处理,不仅可提高产品的水洗牢度,而且日晒牢度也可得到改善。另外,由于硫化染料分子内含有多硫键,含硫量高,并且分子结构松弛,在湿热和空气中氧的作用下,游离硫释出会逐渐被氧化成硫酸而使织物脆损。因此对经硫化染料染色的织物均需经防脆处理。常用的防脆剂中以尿素和海藻酸钠结合使用效果较好,表2-6为硫化黑丝光平布(75Kg/卷)卷染工艺实例。

表2-6 硫化黑卷染工艺实例

染料处方

防脆处方

硫化黑B(100%)7.5Kg 硫化碱(50%)7Kg

纯碱250g

总液量200L

①太古油800g ②尿素

醋酸钠800g 0.3~0.4%(对布重)

总液量150L ③磷酸三钠

空气氧化 0.5~0.6%(对布重)注防脆处方可任选一种

工艺条件:卷染10道(90~95℃)→冷水3道→热水4道(约80℃)→冷水3道→透风2道→冷水1道→防脆后处理3道→上卷。

硫化蓝容易氧化,而且会产生红边疵病,这是过早氧化的原因,如有发生,可用硫化碱、小苏打进行剥色处理。

改进硫化染料染色色牢度的新技术

硫化染料由于价格低廉、牢度良好、适用性强,一直是纤维素纤维染色用的主要染料之一,特别是不含有偶氮基、重金属和可吸附有机卤化物,即使有些硫化染料是用致癌芳香胺作原料制成,但这些芳香胺经过硫化、缩合、闭环和氧化等化学反应以及后处理后,一般不会以游离的状态存在于染料品种中,另外硫化染料也不是过敏性染料和致癌性染料,加上应用耗盐量很少,水和能量也比活性染料少,因此硫化染料也是禁用染料替代品之一。不过硫化染料使用时需要添加硫化钠和碱使其还原,废水中含有15%--20%的硫化物以及硫化染料在制造和使用时所产生的硫化氢臭气所带来的严重的环境和生态污染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用途,解决的途径主要是开发新的硫化染料:

1、具有优异汗日光牢度与日晒牢度和良好湿磨擦牢度的DIRESUL EV 染料

DIRESUL EV 染料是科莱恩公司采用新技术对硫化染料隐色体进行氧化制成的,不需要研磨的稳定的悬浮体,中性液体硫化染料,硫化物含量在50mg/L以下。新染料使用时需在染色机器内用氮气置换掉空气,然后用硫化钠常规用量的三分之一进行还原,这样废水中的硫化物含量大大减少,而且废水中的COD值也大幅度降低。这种新染料不含溶剂、没有腐蚀危险,实际上消除了游离硫化物,染色时芒硝用量又少,而且具有与活性染料相同的湿磨擦牢度和优异的日晒牢度与汗日光牢度。

2、革除了用硫化钠作还原剂的DIRESUL RDT 染料

科莱蒽公司开发的DIRESUL RDT 染料是用葡萄糖和碱作还原剂制成的一种含有20%量的预还原硫化染料溶液,硫的含量为0.7%--4.0%,使用时几乎无硫化氢臭气。由于新染料革除了用硫化钠来还原,大大的减少了废水中的硫化物含量,消耗的水量也少,废水处理比较简单,而且氧化时使用双氧水、溴酸盐或过二硫酸盐作氧化剂,氧化废水也易治理,再加上改进了染色色牢度,因此它们作为环保型硫化染料在欧洲等地获得了广泛的使用。

环保型硫化染料

常用的硫化染料不是过敏性染料、致癌性染料和急性毒性染料,不含有重金属和可吸附有机卤化物,应用时用盐量少,水和能量的消耗比活性染料少得多,因此硫化染料也是禁用染料的替代染料之一,尤其是黑色。但是用硫化染料染色时需要添加硫化钠和碱使其还原,废水

中含有15%~20%的硫化物以及硫化染料在制造和应用时所产生的硫化氢臭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生态污染问题。

瑞士的Clariant公司生产的Diresul RDT染料是用对环境和生态无害的葡萄糖和碱作还原剂取代硫化钠和碱制成的一种20%的预还原硫化染料溶液,硫的含量为0.7%~4.0%,几乎没有硫化氢臭气。由于新染料大大地减少了废水中硫化物含量,消耗的水量又少,废水处理简单,而且氧化时使用双氧水、溴酸盐或过二硫酸盐作氧化剂,氧化废水也易治理。该公司的Diresul EV新型环保硫化染料,硫化物含量在50mg/L以下,还原剂为常规用量的1/3,废水中硫化物含量大大减少,废水的COD值也大幅度降低。另外该公司用亚硫酸盐处理硫化染料氧化体引入硫代硫酸基—SSO3制成的Sandozol T型环保硫化染料,它们的硫化物含量实际上为“零”,具有水溶性,溶液呈中性,但它们对纤维素纤维没有亲和力,主要用于皮革染色。

硫化染料注意事项

硫化染料不溶于水,能溶于硫化碱溶液成隐色体而上染于纤维,经氧化后回复成不溶性色素而固着纤维。色谱除红,紫色外大部分齐全,一般色光均不很鲜艳。但价格低廉,牢度除硫化黑及部分蓝色较好外,其他色泽均较差。棉布中如灯芯绒,细布以粘纤布与棉维(粘维)混纺布都有应用,不过一般硫化染料均不耐氯漂,为该类染料最大的缺点之一。硫化染料中硫化黑,硫化蓝等用途广泛,其中硫化黑染料,色泽乌黑,但有严重的储藏脆损现象。现有生产的防脆损硫化黑,脆损现象显著降低。至于其他色泽如蓝,草绿等则无次现象。

硫化染料用于棉,粘,及棉维,粘维混纺布的染色,其中棉,粘得色正常,维纶则较红萎,为此棉维,粘维混纺布一般以染蓝,灰,黑居多。

染色方法:这里只介绍轧染(工厂用得多)。

浸轧染液→汽蒸(101-103度)→水洗→酸洗→氧化(上面两个过程应该是一起完成得)→水洗→皂洗→水洗(固色→防脆)→水洗上卷

处方及工艺:

染色液处方:染料,硫化碱,湿润剂,纯碱

氧化液处方:1.红矾钠(多用),硫酸

2.红矾钠,醋酸

3.过硼酸钠

4.双氧水

皂洗液:净洗剂

固色剂:1.固色剂Y&M ,醋酸

2.硫酸铜,红矾钠,醋酸。(我待得地方好像用得是草酸)

防脆处方:尿素,磷酸三钠

注意事项:

棉布轧染硫化蓝时,轧染液中可添加小苏打,用量为硫化碱得10-15%,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布芯不易染透

因氧化时间比较短,除硫化黑外,都采用氧化剂氧化,若用酸性红矾钠时,再进行皂洗前应加强水洗,以防止酸液带入皂洗槽,棉维混纺布染色后,由于维纶纤维上比较难氧化,故连黑色在内,均需加强氧化,氧化剂除用酸性红矾钠外,也可以用双氧水

棉维布混纺布轧染后色光较红,可适当加入黄,墨绿色,以便校正。

染料的还原

由于硫化染料比较容易还原,所以采用还原能力较弱得,价格较低得硫化钠作为还原剂。硫化钠比较稳定,高温时分解损耗少,比保险粉更适应硫化染料高温还原和染色得要求。硫化钠是黄褐色的固体,它是一种还原剂,又是一种比较强得碱。工业用硫化钠称为硫化碱,它得有效成分一般是50%左右,染色时硫化钠用量一般为染料量得50%-250%,随染料品种和染色浓度而定。用量太少则染料得还原和溶解都不能完全,染浴浑浊,染色不均,而且造成染料得浪费。用量过多又会影响染料得上染,降低得色量。硫化钠能减少流离硫得析出,并能使游离硫溶解而生成多硫化钠。

葡萄糖和烧碱一起也可以使硫化染料还原和溶解。为了提高染浴得碱性,使染料隐色体更好地溶解,必要时可以加一些烧碱。各种硫化染料在一般染色浓度下都能充分溶解,必要时可加一些助溶剂和渗透剂。

染料隐色体上染纤维

硫化染料的隐色体一般为黄色,黄绿色或暗绿色,对纤维素纤维有亲和力,单亲和力一般比较低,染色时上染率比较低,所以硫化染料染色时应尽可能采用较小的浴比,并进行续染。也可以用中性电解质促染,常用的促染剂是食盐和芒硝(即结晶硫酸钠),食盐的用量为5%-40%(对纤维重),芒硝的用量一般为食盐的一倍。

硫化染料染色湿一般采用比较高的染色温度,以降低硫化染料隐色体的聚集,提高吸附和扩散速率,使其在常规的染色时间内提高上染率和均染性。此外较高的温度也可以加速硫化钠的水解,增强还原能力,提高还原速率为了增强硫化钠的还原作用,防止隐色体过早氧化,在染液中可加入小苏打,小苏打能中和染液中产生的部分烧碱,有利于硫化钠的水解,或与硫化钠产生直接反应生成硫氢化钠,从而提高硫化钠的还原能力,但小苏打也是一种电解质,多加了会促使硫化染料隐色体的聚集,从而使隐色体不易扩散入纤维或者织物内部,虽然看起来得色较深,但成品透染差,白芯严重,摩擦牢度较低。

硫化染料隐色体与钙,镁离子产生沉淀,使染料损耗并产生深色染斑,所以在染液中常加入少量纯碱,起软水作用。在染液中加入少量葡萄糖有利于硫化染料的还原溶解,提高染液的稳定性,纺织染料隐色体过早氧化。

隐色体氧化

硫化染料上染纤维后,必须经过氧化使它转化成不溶性的染料而固着在纤维上。

硫化元(黑)只要经过水洗和透风就能完成氧化。而有些则要用氧化剂才能充分氧化,隐色体氧化速率快的染料染色时,染物如果暴露在空气中,或硫化钠用量不足,往往会过早氧化而产生染斑,硫化红棕B3R,深蓝3R宜用红矾-醋酸溶液氧化。

过硼酸钠和双氧水氧化作用温和,不会损伤纤维,颜色鲜艳,但染物的湿处理了牢度较差,适用于较浅及较鲜艳的颜色,而用红矾氧化的染物湿处理牢度较高,但颜色较萎暗。

染后处理

硫化染料隐色体在纤维上被氧化以后,一般再经过水洗,皂洗,水洗等后处理完成染色过程。硫化元染物再50度以上的皂洗容易产生染斑,故一般不经过皂洗处理,但要经过防脆处理。除硫化元外其他染料可以用固色剂处理提高染色牢度。

硫酸铜对硫化元脆损纤维有催化作用因此不能用硫酸铜固色。

染整工艺原理下册(有色部分)主要知识点

染整工艺复习题 1染色概念染色牢度上染百分率平衡上染百分率半染时间泳移轧余率 答:染色:就是用染料按一定的方法将纤维纺织物染上颜色的加工过程。 染色牢度:染色物在染色后的使用或加工过程中,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能够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 上染百分率=(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投入到染浴中的染料总量)×100% 平衡上染百分率:染色达到平衡时的上染百分率。 半染时间: 达到平衡上染百分率一半所用的时间(t1/2)。 泳移:织物在浸轧染液后焙烘过程中,染料随水份的移动而移动的现象 轧余率(轧液率、带液率):(浸轧后织物重-干布重)/干布重×100% 2染色方法及特点 答:染色方法有浸染和轧染。 浸染特点:适用于不能经受张力或压轧的染色物(散纤维、纱线、真丝织物等)的染色,浸染一般是间歇式生产,生产效率较低。设备简单,操作也比较容易。 轧染特点:轧染一般是连续式染色加工,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织物的染色,但被染物所受张力较大,通常用于机织物的染色,丝束和纱线有时也用轧染染色。 3直接性:染料对纤维上染的能力,用上染百分率来表示。 4吸附等温线定义:恒定染色温度下,将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对染液中染料浓度作图。表示染料在纤维与染浴中浓度的关系。(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和染液中的染料浓度的关系线。) 5常见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及意义 答:能斯特分配型(Nersnt):纤维上染料浓度与溶液中染料浓度正比关系,随着染液浓度的增高而增高,直到饱和为止。[D]f/ [D]s =K,非离子型染料以范德华力、氢键等被纤维固着时,基本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如分散染料上染纤维) 朗格谬尔型B(Langmuir):定位吸附有染座,有明确的饱和值。即染座占满了,吸附不再随浓度增加。[D]f=K[D]S[S]f /(1+K[D]S),离子型染料主要以静电引力上染纤维,以离子键在纤维中固着时,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强酸性浴酸性染料染羊毛,阳离子染料染腈纶)弗莱因德利胥型C(Freundlich):多分子层吸附,纤维上染料浓度随染液中染料浓度的增加不断增加。[D]f=K[D] s n(0﹤n﹤1),离子型染料以范德华力和氢键吸附固着纤维,且染液中有其他电解质存在时,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直接染料或还原染料隐色体上染纤维素纤维,活性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在未发生共价结合时) 6.Zeta电位(动电层电位): 答:吸附层与扩散层之间形成的双电层—动电层;吸附层与扩散层相对运动的现象为界面动电现象;ξ电位是紧密吸附层与扩散层相对运动产生的电位差。并非表面的真正电位,而是表示离开实际表面某一距离的电位。它是紧密吸附层与溶液本体的电位差。 7染料与纤维之间的作用力 (1)库伦力(2)范德华引力:偶极力、偶极—诱导偶极力、色散力 (3)氢键(4)共价键(5)配位键(6)电荷转移分子间引力 8以阳离子染料为例说明染料的溶液性质及影响染料聚集的因素 答:阳离子染料加入水中后,由于水分子为极性分子,染料的亲水部分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结合,并根据其亲水性的强弱,与水形成水合分子而溶解,形成染料的水溶液。染料溶于水,是由于受到水分子的作用,而使染料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减弱或拆散。 影响染料聚集的因素: 1.内部因素影响

常用染色剂及配制

常用染色剂及配制 供组织学诊断用的优秀常规染色剂,不仅须使细胞核和细胞浆有选择性着染,也要使结缔组织着色。苏木素-伊红染色的切片适当分色,可使这些结构得以区分,胞核表现为蓝色,胞浆和结缔组织纤维呈各种色调的粉红,因此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常规染色剂。 一、苏木素-伊红染色的基本原理 苏木素是最早用于生物学上的天然染色剂之一,百余年来,一直是生物学实验室最常用的组织学中细胞核的染料,它是从苏木树的树心中提炼出来的,为浅褐色结晶或淡黄褐色的粉末状物。易溶于乙醇、甘油,也可溶于热水。苏木素本身没有染色能力,它经过氧化后,能产生具有染色能力的苏木红,苏木红又称为氧化苏木素或苏木因。 苏木素变成苏木红的过程叫作“成熟”。成熟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把配制好的苏木素液在开口瓶中放置两个月以上,让其在日光和空气中的氧的作用下使之氧化。故一般地盛苏木素的瓶子放在向阳处,时间愈长,染色的效果愈好。常配制一大瓶,备长期使用。另一种方法是在苏木素液中加入氧化剂,如磺酸钠,过锰酸钾,氧化汞,双氧水等。用这种方法成熟与用第一种方法者不同的是,它放置时间愈长,染色的效果愈低。这是因为苏木红被继续氧化可生成无色的化合物,故一次不宜配制过多,还应放置40C冰箱内避光保存以延长使用时间。它的优点是配制后即可使用。 成熟的苏木素对组织并无亲和力,须加入含金属离子的媒染剂,才能达到染色的目的。一般用于明矾苏木素的媒染剂为钾明矾或氨明矾。主要是利用明矾中的铝离子和苏木红结合形成的铝沉淀色素为紫蓝色,对染色质有很大的亲和力,水和酒精都不能使其褪色。用于铁苏木素的媒染剂是三价铁离子,苏木红的铁沉淀色素为黑蓝色,不溶于水,因此,故不能配制大量含媒染剂的混合液,一般用时现配,或在染色过程中,先用铁明矾媒染,然后再染苏木素,如磷钨酸苏木素染色即是。 常规苏木素染色的对比染色是用伊红,也有采用焰红,因为焰红比伊红色泽更鲜明,此外还有采用橘黄G,比布里希猩红,波尔多红等作为对比染色。 苏木素-伊红染色,在组织病理学中,是一种日常使用最为广泛的常规染色方法。一张优质的染色切片,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各种不同的组织结构以此作为病理诊断的确切依据。再根据此染色切片所见,分别进行不同的特殊染色。 二、染液的配制 在实验室内常用的苏木素染液有以下几种,不同的仅是染色时间以及比较每种染色方法彼此的优缺点,不过各有优劣。 (一)苏木素染液的配制方法如下 1.Harris氏苏木素液 甲液:苏木素1g 无水酒精10ml 乙液:硫酸铝钾20g 蒸馏水200ml 丙液:一氧化汞0.5g 经典的配制方法是,先将甲液加热溶解后,密封待用,再将乙液加热溶解至沸,去火,待溶液仍处于小沸腾状态时再将甲液徐徐倾入其中,全部混合后,再使溶液在短时间内加热至沸腾,去火,最后,将氧化汞缓慢倾入溶液中(氧化汞一定要慢慢少量分次加入,切忌急躁。因氧化汞倒入后,溶液会迅速膨胀易沸出容器外而发生危险。)此时液体变为深紫色,待氧化汞全部放入后,再将溶液加温至沸腾片刻,立即将溶液放入流动的冷水中,并缓缓地连续摇晃至溶液完全冷却为止。隔夜后过滤,加入冰醋酸(按5%比例)混匀,再过滤后保存于

染整工艺流程

第1章染整工艺流程 整工艺流程 染整工艺流程的选择,主要是根据织物的品种、规格、成品要求等,可分为练漂、染色、印花、整理等. 2.1练漂 天然纤维都含有杂质,在纺织加工过程中又加入了各浆料、油剂和沾染的污物等,这些杂质的存在,既妨碍染整加工的顺利进行,也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练漂的目的是应用化学和物理机械作用,除去织物上的杂质,使织物洁白、柔软,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以满足服用要求,并为染色、印花、整理提供合格的半制品.纯棉织物练漂加工的主要过程有: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 2.1.1原布准备 原布准备包括原布检验、翻布(分批、分箱、打印)和缝头。原布检验的目的是检查坯布质量,发现问题能及时加以解决。检验内容包括物理指标和外观疵点两项。前者包括原布的长度、幅度、重量、经纬纱线密度和密度、强力等,后者如纺疵、织疵、各种班渍及破损等。通常抽查总量的10%左右。原布检验后,必须将原布分批、分箱,并在布头上打印,标明品种、加工工艺、批号、箱号、发布日期和翻布人代号,以便于管理.为了确保连续成批的加工,必须将原布加以缝接。 2。1.2烧毛 烧毛的目的在于烧去布面上的绒毛,使布面光洁美观,并防止在染色、印花时因绒毛存在而产生染色不匀及印花疵病。织物烧毛是将织物平幅快速通过高温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这时布面上存在的绒毛很快升温,并发生燃烧,而布身比较紧密,升温较慢,在未升到

着火点时,即已离开了火焰或赤热的金属表面,从而达到烧去绒毛,又不操作织物的目的。 2。1.3退浆 纺织厂为了顺利的织布,往往对经纱上浆以提高强力和耐磨性。坯布上的浆料即影响织物的吸水性能,还影响染整产品的质量,且会增加染化药品的消耗,故在煮练前应先去除浆料,这个过程叫退浆。棉织物上的浆料可采用碱退浆、酶退浆、酸退浆和氧化剂退浆等方法,将其从织物上退除。碱退浆使浆料膨化,与纤维粘着力下降,经水洗从织物上退除。酶、酸、氧化剂使淀粉降解,在水中溶解度增大,经水洗退除。由于酸、氧化剂对棉纤损伤大,很少单独使用,常与酶退浆、碱退浆联合使用。 2.1。4煮练 棉纤维生长时,有天然杂质(果胶、蜡质、棉籽壳、含氮物质等)一起伴生。棉织物经退浆后,大部分浆料及部分天然杂质已被去除,但还有少量的浆料以及大部分天然杂质还残留在织物上。这些杂质的存在,使绵织布的布面较黄,渗透性差。同时,由于有棉籽壳的存在,大大影响了棉布的外观质量。故需要将织物在高温的浓碱液中进行较长时间的煮练,以去除残留杂质.煮练是利用烧碱和其他煮练助剂与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棉籽壳发生化学降解反应或乳化作用、膨化作用等,经水洗后使杂质从织物上退除。 2.1.5漂白 棉织物经煮练后,由于纤维上还有天然色素存在,其外观不够洁白,用以染色或印花,会影响色泽的鲜艳度.漂白的目的就在于去除色素,赋于织物必要的和稳定的白度,而纤维本身则不受显著的损伤.棉织物常用的漂白方法有次氯酸钠法、双氧水法和亚氯酸钠法.次氯酸钠漂白的漂液PH值为10左右,在常温下进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但对织物强度损伤大,白度较低。双氧水漂白的漂液PH值为10,在高温下进行漂白,漂白织物白度高而稳定,手感好,还能去除浆料及天然杂质。缺点是对设备要求高,成本较高。在适当条件下,与烧碱联合,能使退浆、煮练、漂白一次完成。亚氯酸钠漂白的漂液PH值为4~4.5,在高温下进行,具有白度好,对纤维损伤小的优点,但漂白时易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腐蚀设备,设备需要特殊的金属材料制成,故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次氯酸钠和亚氯酸钠漂白后都要进行脱氯,以防织物在存在过程中因残氯存在而受损。

染整工艺原理

染整工艺原理——丝光 一、丝光的含义?? 1、丝光:棉制品(纱线、织物)在有张力的条件下,用浓的烧碱溶液处理,然后在张力下洗去烧碱的处理过程。?? 2、碱缩:?? ? ???棉制品在松驰的状态下用浓的烧碱液处理,使fibre任意收缩,然后洗去烧碱的过程,也称无张力丝光,主要用于棉针织品的加工。?? ? ? 二、丝光与碱缩织物的特点?? 丝光后:织物发生以下变化?? 1、光泽提高?? 2、吸附能力,化学反应能力增强?? 3、缩水率,尺寸稳定性,织物平整度提高?? 4、强力、延伸性等服用机械性能有所改变?? 碱缩虽不能使织物光泽提高,但可使纱线变得紧密,弹性提高,手感丰满,此外,强力及对dye吸附能力提高。??

? ? 三、工序安排?? 1、先漂后丝:?? ? ???丝光效果好,废碱较净,但白度差,易沾污,适合色布,尤其厚重织物。?? 2、先丝后漂:?? ? ???白度好、但光泽差,漂白时fibre易受损伤,适用于漂布,印花布?? 3、染后丝光:?? ? ???适合易擦伤or不易匀染的品种(丝光后,织物手感较硬,上染较快)染深色时为了提高织物表面效果及染色牢度,以及某些对光泽要求高的品种,也可采用染后丝光。?? 4、原坯丝光:?? ? ???个别深色品种(苯胺黑)可在烧毛后直接进行丝光,但废碱含杂多,给回收带来麻烦,很少用。?? 5、染前半丝光,染后常规丝光:?? ? ???为了提高染料的吸附性和化学反应性。??

? ???棉布丝光分干布丝光和湿布丝光两种,由于湿布丝光含湿较难控制,因此以干布丝光较多。?? ? ???其他碱金属的氢氧化物对纤维素纤维也有一定的膨化作用,但其膨化能力随原子量增大而↓,且成本较高,因此只有烧碱才具实用价值,某些酸和盐类溶液(H2SO4,HNO3,)也可使纤维素纤维膨化,获得丝光效果,但实际生产有困难,缺少实际意义。?? ? ???无水液氨因分子小,纯度高,也是一种优良的膨化剂,20世纪60年代未曾进行过丝光研究,其产品的光泽和染色性能均不及碱丝光,但手感柔软、尺寸稳定性和抗皱性较高,故近年来作为与后整理中机械预缩、树脂整理结合应用的新工艺,称为液氨整理。?? ? ? 四、丝光效果的评定?? 1、光泽?? ? ???是衡量丝光织物外观效应的主要指标之一。?? ? ???可用变角光度法、偏振光法等测,但尚无统一的理想的测试手段,目前多用目测评定。?? 2、显微切片观察纤维形态变化?? 3、吸附性能?? (1)钡值法:是检验丝光效果的常用方法,钡值大,丝光效果好?? ? ???棉布钡值=100,钡值>150表示充分丝光,一般为135~150。??

天然染料染色的前世今生

天然染料染色的前世今生 天然染色历史 植物染料于中国,远在周朝开始就有历史记载,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从大自然中萃取矿物与植物等染料,将青、黄、赤、白、黑称之为五色,再将五色混合后攫取其它的颜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在今日崇尚环保自然的风潮中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树木、茎、叶、果实、种子…等进行之植物染的研究与创作融入生活中,有别于化学染料,不会产生有害大自然的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废水,或其它的工业污染。得自植物界的染料,在 美丽的颜色中回归自然和环保。 “草木染”就是使用天然植物染料进行面料染色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织物染色方法,具有天然、环保以及现代工业染织无法表现的艺术性,但是现在却在中国已经失传。现在我们重新复兴这项艺术,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艺术是有很大意义的。 我国是最早使用天然染料染色的国家。早在45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人们就能够利用植物的汁液染色。多个古籍文献中记录了色彩的名称,东汉《说文解字》中有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57种色彩名称,到了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明清时期,我国天然染料的制备和染色技术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染料除自用外,还大量出口。中国应用天然染料的经验跟随丝绸一同传播到海外各国,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旧石器时代 人类使用天然染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万年到十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北京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石制项链,已用矿物质颜料染成了红色。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 西周时代 西周时代,已经设置了专门负责印染纺织品的专职官吏,称为“染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录的纺织品与服装的颜色有暗绿、红、黄、白、碧绿、绯红及玄黄等,春秋战国时,已经出现了许多专门染色的染坊,发现了多种植物染料,其中以蓝草最为多用。

染整工艺原理(1)

染整工艺原理 染整工艺原理一---纺织基础知识 绪言 第一章染整用水及表面活性剂 第二章棉及棉型织物的退浆和精 第三章蚕丝和真丝绸的精练 第四章漂白(Bleaching) 第五章丝光 第六章热定形(Heat Setting) 第七章毛织物的湿整理 第八章一般整理(Finshing) 第九章防缩整理Finishing) 第十章防皱整理(Resin Finishing) 第十一章特种整理 过纺织加工以后的加工工艺。它是织物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通过染料、药剂和助剂在专用设备上进行的化学和物理加工过程。 1.特点 (1)属加工工业(在纺织工业中担任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 (2)一种化妆术; (3)综合的工艺技术,涉及面广; (4)能耗大(水、热、电),有污染(废水、气、渣)需重视节能和环保。2.目的

改善织物的服用性能(舒适、保暖、抗皱等),赋予功能性(防霉、防蛀、拒水、阻燃、抗菌等),提高身价。 (1)去除杂质; (2)提高白度; (3)染着颜色; (4)改善风格。 二、染整加工的主要内容 漂、染、印、整。 三、本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1.掌握纺织品的练漂、整理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能根据纺织品的特性和练漂、整理加工要求,合理制订加工工艺过程及条件;初步具备解决练漂及整理工艺问题的能力。 3.了解练漂、整理加工的质量检验方法。 4.了解练漂及整理加工技术进展和发展前沿。 5.查阅染整专业的有关文献。 第一章染整用水及表面活性剂 §1染整用水及其处理 一、水和水质 1.自然界中的水源 地面水:流入江、河、湖泊中贮存的雨水,含较多可溶性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地下水:深地下水(深井水,不含有机物,有较多矿物质) 浅地下水(深度<15m的浅泉水、井水,有可溶性有机物和较多的二氧化碳)天然水

考题- 染色基本知识

第一章染色基本知识 1. 什么叫染色?它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2. 物体为什么会有颜色?物体具有颜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3. 什么叫染色牢度?常见的染色牢度有哪些? 4. 什么叫浸染?什么叫轧染?各适用于何种织物的染色? 第二章染色基本理论 TOP 1. 亲和力和直接性有何不同? 2. 酸性染料染羊毛或聚酰胺纤维有无饱和值?用什么法其求出它? 3. 何谓平衡吸附等温线?它分为哪几种类型?有何特点,方程式如何? 4. 什么叫上染?上染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它和染色过程是否相同? 5. 什么叫上染百分率?平衡上染百分率?它们在上染速率曲线上各有何特征? 6. 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与染色效果有什么关系?影响扩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染料的扩散活 化能大小对扩散有什么影响? 7. 试从染料的扩散速率、扩散活化能以及平衡吸附等方面说明温度对上染的影响。 8. 什么扩散边界层?染色时染液的流动对其有何影响? 9. 染料在水溶液中有几种存在形式?染色时染料是以何种形式上染色? 10. 浓度、温度及中性电解质对染料在溶液中的聚集有何影响? 11. 在一般上染过程中,△H0和△S0为何是负值?根据△H0、△S0和T的关系式,讨论染色温 度T对平衡上染百分率的影响? 12. 试说明某些酸性染料上染蛋白质纤维时,△S0为正值,即整个染色体系混乱度增加的原 因。 13. 什么叫稳态扩散、非稳态扩散?写出对应的Fick扩散方程式及其物理意义。 14. 什么叫无限染浴、有限染浴?它们在染色过程中各有何特点? 15. 什么叫半染时间?在不同的染色条件下,其变化和哪些因素有关? 16. 何谓孔道扩散模型和自由体积扩散模型?根据其基本理论简述纤维微结构的差异对染料扩 散速率的影响。 17. 什么叫初染率、移染性?染料的标准亲和力及染料的扩散性能对其有何影响? 18. 为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一般可通过哪些工艺条件来控制染料的上染速率。 19. 什么叫泳移、半匀染时间? 第三章直接染料的染色 TOP 1. 直接染料染色时加入中性电解质的作用是什么?说明其作用原理。 2. 直接染料分为哪几个类型?各类有何特点?分别用什么方法来控制上染过程以纠正染色不 匀的现象。 3. 直接染料为何须进行后处理,常用的固色剂及其固色原理如何?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一)天然染料 1、苏木精(Hematoxylin)苏木精是从南美的苏木(Haematoxylon campechianum)干枝中用乙醚浸制出来的一种色素,是最常用的染料之一。苏木精不能直接染色,必须暴露在通气的地方,使他变成氧化苏木精(又叫苏木素)后才能使用,这叫做“成熟”。苏木精的“成熟”过程需时较长,配置后时间愈久,染色力愈强。被染材料必须经金属盐作媒剂作用后才有着色力。所以在配制苏木精染剂时都要用媒染剂。常用的媒染剂有硫酸铝按、钾明矾和铁明矾等。苏木精是淡黄色到锈紫色的结晶体,易溶于酒精,微溶于水和甘油,是染细胞核的优良材料,他能把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分化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分化时组织所染的颜色因处理的情况而异,用酸性溶液(如盐酸—酒精)分化后呈红色,水洗后仍恢复青蓝色,用碱性溶液(如氨水)分化后呈蓝色,水洗后呈蓝黑色。 2、洋红(Carmine)洋红又叫胭脂红或卡红。一种热带产的雌性胭脂虫干燥后,磨成粉末,提取出胭脂红,再用明矾处理,除去其中杂质,就制成洋红。单纯的洋红不能染色,要经酸性或碱性溶液溶解后才能染色。常用的酸性溶液有冰醋酸或苦味酸,碱性溶液有氨水、硼砂等。洋红使细胞核的优良染料,染色的标本不易褪色。用作切片或组织块染都适宜,尤其适宜于小型材料的整体染色。用洋红配成的溶液染色后能保持几年。洋红溶液出现浑浊时要过滤后再用。 3、靛蓝洋红(Indigo carmine)是由木蓝(Indigofera)提出的靛蓝(Indigo)加上亚硫酸钠而成。为蓝色酸性染料,作为细胞质的染色剂。常与苦味酸合成苦味酸靛蓝洋红(picro-indigo-carmine),呈绿色,可与碱性品红作对比染色。 4、地衣红(Orcein)是由地衣(Lecanora parella)中取得的染料,可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染色。植物细胞学中应用较多,尤其对于某些植物的染色体染色,效果比醋酸洋红更好。配制方法与洋红相似,通常也多溶入醋酸中(2.2%)染色。现在已多用其人工合成染料。 (二)人工染料 人工染料,即苯胺染料或煤焦油染料,种类很多,应用极广。它的缺点是经日光照射容易褪色,苯胺蓝、亮绿、甲基绿等更易褪色。在制片中注意掌握酸碱度,并避免日光直射,也能经几年不褪色。 1、酸性品红(Acid fuchsin)酸性品红是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能容于水,略溶于酒精(0.3%)。是良好的细胞制染色剂,在动物制片上应用很广,在植物制片上用来染皮层、髓部等薄壁细胞和纤维素壁。它跟甲基绿同染,能显示线粒体。组织切片在染色前先浸在带酸性的水中,可增强它的染色

染整工艺原理下册复习

(印花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防印印花:只在印花机上完成防染或拔染及其染地的整个加工 2、印花粘度指数:为衡量色浆的流变性所规定的参数指标,它定义为同一流体在剪切速率相差10倍时所具有的粘度之比。 3、拉活同印工艺:指快磺素和活性染料同印工艺 4、烂花印花:由两种不同性质纤维组成的织物,其中一种纤维不耐某种化学药品,用这种化学药品调浆印花,经过一定处理,把织物中的一种纤维成分烂掉,而保留另一种纤维,形成烂花织物。 5、转移印花:指染料或颜料印刷在纸上或薄膜上,再将纸印花面与织物重合,加热加压,使染料或颜料转移到织物上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筛网印花机可以分为圆网印花机和平网印花机。 2、乳化糊是由火油和水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加入乳化剂,在高速 搅拌下所制成的分散体系。 3、不溶性偶氮染料直接印花可以分为色基印花发法和色盐印花法两种方 法。 4、还原染料直接印花主要方法有隐色体印花法和悬浮体印花法。 5、目前,转移印花主要用于合纤织物的印花。 6、不适宜印制针织物的印花设备是滚筒印花机。 三、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 9.下列不属于还原染料直接印花常用还原剂的是( C ) A H/S B R/ C C O/W D TD 四、辨析题(请先判断对错,后分析原因。每题5分,共20分。) 1. 冰染料色基直接印花,花色的深浅是由色酚来定的。 这句话是错误的 冰染料色基直接印花,如果印浅色花和小型花时,花色的深浅是由色基来定的。 如果印深浓色和满地大花时,花色的深浅是由色酚来定的 2. 冰涂共同印花时,为防止传色,可在冰染料色浆中加入一定量的还原剂。 这句话是错误的。冰涂共同印花时,为防止传色,应该在涂料色浆中加入一定量的还原剂。 3.不溶性偶氮染料地色拔染印花染地色时,不宜进行皂煮。 这句话是正确的。不溶性偶氮染料地色拔染印花染地色时,不宜进行皂煮,以免染料在纤维内重结晶,增加拔染难度。 4.活性防活性印花,地色是K型活性染料,防染染料是X型活性染料 这句话是错误的。活性防活性印花,地色是KN型活性染料,防染染料是K型活性染料 5.活性染料与涂料可以进行防染印花 这句话是正确的。活性染料与涂料可以进行防染印花,采用酸作防染剂,因为涂料可在偏酸条件下固色。

硫化染料综述

硫化染料 硫化染料是以双硫键或低聚硫键在芳香基团之间相连的非水溶性大分子化合物。他们由硫或多硫化钠对芳胺、酚类和氨基酚类反应而制得。经典的染色方法是:将硫化染料的分散液用硫化钠(Na2S)在双硫键处还原,水溶性染料单体阴离子被纤维吸附,然后在纤维上再将其氧化。 第一只硫化染料是在1873年由Croissant与Bretonniere开发出来的。直至19世纪末,才有了较大的发展。今天,虽然各种品种的硫化染料商品应用得不多,但其生产量仍非常大。 硫化染料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属经典型硫化染料。他们是非水溶性染料聚合物(C.I.硫化染料)。染色应用时,在变成水溶性之前,其双流键必须要断裂。第二类是可立即应用经预还原的C.I.隐色硫化染料。第三类是称之为暂溶性硫化染料,是含有硫化硫酸基的水溶性色素。它们主要用于在有Na2S存在下对皮革的染色,使染料分子生成双硫键而双聚于基质上[1]。 1.传统硫化染料及其应用[2] 硫化染料的发现与应用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 它的生产工艺比较简单, 一般是由芳胺类或酚类化合物与硫磺或多硫化钠混合加热制成的。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无制癌性, 具有良好的水洗牢度和日晒牢度, 是一类大众化的染料。但由于它是一类水不溶性的染料, 染色时, 它们在硫化碱溶液中被还原成可溶性的隐色体钠盐, 染入纤维后, 经过氧化成为不溶状态固着在纤维上, 因此染色工艺复杂, 而且在强碱性条件下不能用于羊毛、蚕丝等蛋白质纤维。所以硫化染料多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 特别是棉纺织物深色产品的染色, 其中以黑、蓝两种颜色的应用最广。 1.1 普通硫化染料 这类染料不溶于水, 用碱性还原剂可将染料还原成隐色体, 并溶解在水中, 隐色体钠盐可以被纤维吸附。染色过程可以分为下列四个步骤。 ( 1 ) 染料的还原溶解 硫化染料的还原比较容易, 常用硫化钠作为还原剂, 它还起碱剂的作用。为防止隐色体被水解, 可适当的加入纯碱等物质。 ( 2 ) 染液中的染料隐色体被纤维吸附

染整工艺原理二复习题样本

第一章染色的基本知识 <一> 名词解释 1、上染 2、上染百分率 3、上染速率曲线 4、平衡上染百分率 5、半染时间 6、盐析 7、双电层 8、zate电位 9、吸附活化能 10、直接性 11、浴比 <二>问题 1、简述染料上染纤维的三个阶段? 2、指出上染速率曲线的实际意义? 3、简述影响染料聚集的因素? 4、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力有哪些形式, 举例说明? 5、简述纤维在染浴中带电学说? 6、简述影响zate电位的各种学说? 7、分析纤维表面各种离子浓度的分布情况。 8、分析纤维带电与实际染色的关系。 9、解释”上染平衡属于动态平衡”这个结论。 10、分析纤维的两相结构及纤维的吸湿溶胀对染色的影响? 第二章染色热力学 <一> 名词解释: 1、化学位

2、染料对纤维的染色标准亲和力 3、吸附等温线 4、有效容积 5、染色分数 6、吸附层容积 7、染色热( △H) 8、染色熵( △S) <二> 问题 1、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哪几种形式? 举例说明各种吸附等温线所表示的染 色机理及其特点。 2、从亲和力定义式推导出朗格缪尔吸附等温式: 3、从亲和力定义式推导弗莱因利胥吸附等温式: 4、根据染色热, 分析温度对染色工艺的影响。 5、假设一个分子量为500的分散染料染锦纶纤维时, 浴比为1: 20, 在60℃ 时, 亲和力( -μ°) 为3000kcal/mol,染色热( △H°) 为10kcal/mol, 试计算80℃下每升染液里加入多少克染料才能使每公斤纤维获得1%的吸 收( 注: 每升染液按1kg计算, 染色热可视为不随温度变化的定值) ? 6、用直接染料染两块试样, 在温度为T1下染色达到平衡时, 染液的浓度为 [D]S 1, 在温度为T 2 ( T 2 ≠T 1 ) 下染色达到平衡时, 染液浓度为[D]S 2 , 假设 达到平衡时, 两试样上染料浓度相等, 即[D]f 1=[D]f 2, 试推导出染色热的 表示式〈设染色热不随温度改变〉。 7、判断下列各种说法是否正确: (1)( a) 当[D]s=[D]r时, 上染达到平衡态。 ( b) 当V 吸=V 解 时, 上染到达平衡态。 ( c) 当染料停止向纤维吸附时, 染色达到平衡态。 ( d) 当[D] r >[D] s 时, 上染达到平衡态。 (2)( a) zate电位就是纤维和水的界面电位。

天然染料与合成染料

天然染料与合成染料 摘要:现在是讲究环保的时代,和谐社会,合成染料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无知污染环境,而且合成染料的原料石油也日渐减少,所以合成染料不符合现在的需求了。天然染料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 关键词:合成天然发展 一染料的历史 染料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采用天然物质作染料。古人从植物动物矿物中提取出染料来进行布料的印染和作画。但是因为天然染料的来源少而且技术有限,所以天然染料的色彩单一,应用也不广泛,价格昂贵,只能是贵族们使用。 公元前3000年中国已有染织物的技术。约公元前25世纪印度用茜草和蓝草染色。与此同时,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已掌握媒染技术,用植物染料染成黄、红、绿等色。在远古时期,就有价值昂贵的著名泰尔紫,可能由克里特人首先制出,后来腓尼基人掌握了其制作技术,从海螺中提取的泰尔紫,牢度较好。从公元前20世纪开始中国曾利用多种矿物和植物,染出黄、红、蓝、绿、紫、黑色。黄色使用石黄、荩草、地黄、黄栌;红色使用赭石、朱砂、茜草;蓝色使用石青、靛草;绿色作用空青、荩草;紫色使用紫草;黑色使用皂斗等。1972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古墓中出土的西汉纺织品,色彩仍很清晰,利用近代分析技术,确证朱红色为硫化汞,银灰色为硫化铅,粉白色为绢云母,蓝色为靛蓝。由此可见当时的染料应用技术水平(见彩图唐代用多种彩色颜料绘制的墓室壁画、西汉印花敷彩纱(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533~544年,中国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卷五中,详细记载了多种植物染料的提炼方法如“□红花法”、“造靛法”等,所制成的染料可较长期使用。中国染料和染成的织物通过丝绸之路运往欧洲。 自炼焦工业发展后,从副产品煤焦油中分离出苯、萘、蒽等芳烃化合物,为合成染料提供了原料,染料生产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1856年,英国化学家帕金(W.H.Perkin,1838-1907)在制取奎宁的试验中意外地发现一种紫色染料——苯胺紫。1857年苯胺紫投入生产,这标志着合成染料工业的开端。 二.合成染料的发展 19世纪西欧有机化学的研究工作得到发展,以及从煤焦油分离和制取有机芳香族化合物,开创了合成染料时期。 初期1856年,英国化学家W.H.珀金用重铬酸钾氧化苯胺硫酸盐,得到一种黑色沉淀物,发现它能把丝染成紫红色。次年设厂生产,取名为苯胺紫或冒肤,供染色使用。从此,化学合成的染料碱性品红、碱性品绿、碱性品紫等碱性染料相继出现,这些都是由苯胺及其衍生物为原料进行生产的,所以,合成染料被称为苯胺染料。 德国化学家J.P.格里斯在1858年发现了苯胺的重氮化反应;1861年Ch.曼恩发现芳香胺重氮盐能与芳香胺或芳香酚偶合,从此得到第一个偶氮染料苯胺黄;1868年,德国化学家C.格雷贝和C.李卜曼将蒽醌溴化和碱熔制得茜红,稍后将茜素磺化制得染毛的染料,1870年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投入生产,从此开发了蒽醌染料,并进一步制取蓝色和绿色染毛用的酸性蒽醌染料品种。德国化学家A.拜耳进行了长期关于合成靛蓝的研究工作,在1870年,他将从天然靛蓝氧化得到

硫化染料染色原理及工艺

硫化染料染色原理及工艺 (一)硫化染料染色硫化染料由芳香胺类或酚类化合物与多硫化钠或硫磺熔融而成,在染色时须用硫化碱还原溶解,故称为硫化染料。硫化染料价格低廉、染色工艺简单,拼色方便,染色牢度较好,能使用卷染和轧染法生产,但因色谱不齐,色泽不艳,部分染料染色牢 度较差而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1.硫化染料染色原理硫化染料不溶于水,但能被硫化碱还原,生成钠盐隐色体而溶解在水溶液中。这种隐色体在碱性溶液中,对纤维具有较强的直接性,因而被纤维吸收,经氧化后,染料重新转变为不溶状态,并沉积在纤维上。在染色过程中,硫化碱既是还原剂又是碱剂。为了促进硫化碱的分解,除提高温度外,还可加入小苏打,但若用量过多,会因上染过快而造成染色不匀和白芯等。另外,在染浴中可加入2%的纯碱来调节pH值,既可帮助溶解染料,还可软化水质,加入适量小苏打,可使硫化碱更好地分解,促进其还原作用。硫化碱的用量随染料不同而不同,一般为染料的20%~100%。染色温度可采用高温,甚至沸染,以获得较高的透染效果。 2.硫化染料卷染工艺硫化染料的染色一般都采用卷染,这不仅有利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同时可使成品得到深浓丰满的色泽。但卷染容易产生深头、深边等染色疵病。因此,有条件时部分色泽可采用轧染,以提高生产效率,并改善产品质量。为了提高硫化染料的染色牢度,染后处理也应重视。尤其对咖啡、黑绿等色,除了进行必要的水洗外,对氧化剂的选用也很重要,如果用双氧水或过硼酸钠,将会影响染后皂洗牢度,而用红矶、硫酸铜、醋酸处理,不仅可提高产品的水洗牢度,而且日晒牢度也可得到改善。另外,由于硫化染料分子内含有多硫键,含硫量高,并且分子结构松弛,在湿热和空气中氧的作用下,游离硫释出会逐渐被氧化成硫酸而使织物脆损。因此对经硫化染料染色的织物均需经防脆处理。常用的防脆剂中以尿素和海藻酸钠结合使用效果较好,表2-6为硫化黑丝光平布(75Kg/卷)卷染工艺实例。 表2-6 硫化黑卷染工艺实例 染料处方 防脆处方 硫化黑B(100%)7.5Kg 硫化碱(50%)7Kg 纯碱250g 总液量200L ①太古油800g ②尿素 醋酸钠800g 0.3~0.4%(对布重) 总液量150L ③磷酸三钠 空气氧化 0.5~0.6%(对布重)注防脆处方可任选一种 工艺条件:卷染10道(90~95℃)→冷水3道→热水4道(约80℃)→冷水3道→透风2道→冷水1道→防脆后处理3道→上卷。

棉织物染色三种常见方法

棉织物染色三种常见方法 棉织物是染整加工常见的面料。常采用:直接染料、活性染料以及硫化染料的染色加工方法。 一、棉织物直接染料染色 特性: 1、直接染料是一类能在中性染浴中,直接上染纤维素纤维的水溶性染料。 2、直接染料色谱齐全,应用方便、价格低廉、耐洗牢度不好,日晒牢度欠佳。常需要采用固色剂处理。

性能和方法: 1、染色性能: 1.1 直接染料都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 1.2 直接染料染色中经常使用的促染剂为食盐和元明粉。选用元明粉作促染剂能得到较鲜艳的色泽。 1.3 直接染料不耐硬水,必须采用软水染色。 2、染色方法 2.1 一般在普通绳状染色机上进行,染色浴比为1:15-30浅色的浴比要比深色的大些。 2.2 染色温度一般采用近沸点染色,以获得良好的移染性,(所谓移染是指染料从纤维上浓度高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以及良好的色光和牢度。染色一般由常温开始(深色的可由60℃-80℃开始)。

3、直接染料的固色处理 1、利用阳离子固色剂,以固色剂Y 和固色剂M处理,来提高其牢度。棉针织物活性染料染色 二、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 特性: 1、活性染料能溶于水,分子结构中含有活性基因,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发生共价键结合。

2、活性染料具有色泽鲜艳,湿处理牢度和摩擦牢度较好,匀染性好,色谱较齐,应用方便,耐晒牢度较好。 影响活性染料染色的主要因素: 1、亲和力的影响 1.1 在使用亲和力很大的染料进行染色时,具有比较高的上染百分率,有利于提高染料的利用率,但必须加强洗涤,否则会影响染色物的水洗和摩擦牢度. 2、浴比的影响 2.1 活性染料染色时,在不影响匀染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浴比,这一方面提高了固色率,同时也减少活性染料在染浴中的水解。 3、温度的影响 3.1 K型活性染料,就有必要在较高温度下染色。 X型活性染料,随着温度的升高,可促进染料的水解,则不能在高温

实验九 硫化染料染色工艺实验(浸染)

实验九硫化染料染色工艺实验(浸染) 一、实验目的 掌握硫化染料浸染方法 二、实验原理 硫化染料是一类含硫的不溶性染料,其染色原理及方法与还原染料基本相似。即分为染料还原溶解,隐色体上染、隐色体氧化和后处理四个阶段。 但由于染料颗粒较大。且在染色过程中会重新凝聚,所以一般不适用于悬浮体轧染法。最常用字的是隐色体染色法(包括浸染与轧染)。部分硫化染料(尤其是硫化元)有贮存脆损现象。所以染后需要进行防脆处理。 三、主要实验材料,化学品和仪器。 1、纯棉布 2g/块 2、硫化元BN (30g/L):称取30g硫化元,加适量硫化钠(水溶液)调成浆状, 最后加水至1L. 3、烧杯(250ML)、量筒、刻度吸管(10ML)、恒温水浴锅、电炉、天平、角 匙、玻璃棒。 四、实验步骤 1、工艺处方 ①② 硫化元(OWF)% 15 — 硫化宝蓝(OWF)% — 4 50%硫化钠(OWF)% 100 100 食盐g/L 5 5 染色温度℃ 95~90 染色时间,MIN 40 浴比 1:50 氧化水洗透风氧化剂 后处理水洗,防脆处理水洗,皂洗,水洗

织物质量g 2 2 2、操作步骤 按上述处方量染液,加入用热水溶解的Na2S.沸煮10分钟,然后加水到规定浴量.在规定温度下,用预先用温水润湿并挤干的试样布投入染浴 中,染2分钟后,取出,加NaCL.搅拌均匀后再将织物投入染浴续染20分钟,取出织物. 硫化元BN用100ML冷水轻轻洗济并悬挂在空气中,氧化10分钟左右,然后水洗防脆处理.干燥,防脆处理的工艺处方条件如下 尿素(owf)% 2 醋酸钠(owf)% 1 浴比 1:50 温度室温 时间(min) 10 硫化宝蓝用0.4g/L过硼酸钠在45℃下氧化10分钟,然后水洗、皂洗(3g/L 纯碱,5g/L肥皂,1:30,95℃以上,5分钟)、水洗、干燥。 五、注意事项 1、染色时,应经常翻动织物,但不宜过剧。 2、染色时,注意织物不应露出液面,以防部分氧化而染花,特别是硫化元。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比较硫化染料和还原染料染色性能、染色工艺和染色牢度

硫化染料染色原理及工艺

注防脆处方可任选一种 工艺条件:卷染10道(90~95℃)→冷水3道→热水4道(约80℃)→冷水3道→透风2道→冷水1道→防脆后处理3道→上卷。 硫化蓝容易氧化,而且会产生红边疵病,这是过早氧化的原因,如有发生,可用硫化碱、小苏打进行剥色处理。

改进硫化染料染色色牢度的新技术 硫化染料由于价格低廉、牢度良好、适用性强,一直是纤维素纤维染色用的主要染料之一,特别是不含有偶氮基、重金属和可吸附有机卤化物,即使有些硫化染料是用致癌芳香胺作原料制成,但这些芳香胺经过硫化、缩合、闭环和氧化等化学反应以及后处理后,一般不会以游离的状态存在于染料品种中,另外硫化染料也不是过敏性染料和致癌性染料,加上应用耗盐量很少,水和能量也比活性染料少,因此硫化染料也是禁用染料替代品之一。不过硫化染料使用时需要添加硫化钠和碱使其还原,废水中含有15%--20%的硫化物以及硫化染料在制造和使用时所产生的硫化 1 2 量的 常用的硫化染料不是过敏性染料、致癌性染料和急性毒性染料,不含有重金属和可吸附有机卤化物,应用时用盐量少,水和能量的消耗比活性染料少得多,因此硫化染料也是禁用染料的替代染料之一,尤其是黑色。但是用硫化染料染色时需要添加硫化钠和碱使其还原,废水中含有15%~20%的硫化物以及硫化染料在制造和应用时所产生的硫化氢臭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生态污染问题。

瑞士的Clariant公司生产的DiresulRDT染料是用对环境和生态无害的葡萄糖和碱作还原剂取代硫化钠和碱制成的一种20%的预还原硫化染料溶液,硫的含量为0.7%~4.0%,几乎没有硫化氢臭气。由于新染料大大地减少了废水中硫化物含量,消耗的水量又少,废水处理简单,而且氧化时使用双氧水、溴酸盐或过二硫酸盐作氧化剂,氧化废水也易治理。该公司的DiresulEV 新型环保硫化染料,硫化物含量在50mg/L以下,还原剂为常规用量的1/3,废水中硫化物含量大大减少,废水的COD值也大幅度降低。另外该公司用亚硫酸盐处理硫化染料氧化体引入硫代硫酸基—SSO3制成的SandozolT型环保硫化染料,它们的硫化物含量实际上为“零”,具有水溶性,溶液呈中性,但它们对纤维素纤维没有亲和力,主要用于皮革染色。 硫化染料不溶于水,能溶于硫化碱溶液成隐色体而上染于纤维,经氧化后回复成 2. 3. 4. 2. 布芯不易染透 因氧化时间比较短,除硫化黑外,都采用氧化剂氧化,若用酸性红矾钠时,再进行皂洗前应加强水洗,以防止酸液带入皂洗槽,棉维混纺布染色后,由于维纶纤维上比较难氧化,故连黑色在内,均需加强氧化,氧化剂除用酸性红矾钠外,也可以用双氧水 棉维布混纺布轧染后色光较红,可适当加入黄,墨绿色,以便校正。 染料的还原 由于硫化染料比较容易还原,所以采用还原能力较弱得,价格较低得硫化钠作为还原剂。硫化钠比较稳定,高温时分解损耗少,比保险粉更适应硫化染料高温还原和染色得要求。硫化钠是黄褐色的固体,它是一种还原剂,又是一种比较强得碱。工业用硫化钠称为硫化碱,它得有效成分一般是50%左右,染色时硫化钠用量一般为染料量得50%-250%,随染料品种和染色浓度而定。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2011-11-29 13:42:34 资料来自网络,搜集整理后形成 中国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虽然几经挫折磨难,很多书籍工艺等因为历史原因没有流传下来,但活在我们生活之中的文化依然有很多,我们在使用汉字、汉语,还有我们的民族服饰—汉服等,而中国的丝绸、陶瓷、茶等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中国有“丝国”、“瓷国”等称呼。中国人很早就使用丝绸制作衣裳了,而汉服的制作也与很多工艺、审美有关,汉服上的图案、色彩、印染、织绣等在诗词文献中都有记载。由于历史的原因,汉服的消失,使得今天人们读到汉服相关的诗词文献时,犹如“盲人摸象”出现了很多错误,也不利于我们的理解,如今我们重新穿上了汉服,但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与汉服有关的诗词文献,就简单介绍下染色、植物染料及颜色方面的常识。?天然染色? 中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天然染色中使用植物染料为最多,用途也最为普遍。如树皮、树根、枝叶、果实、果壳;花卉的鲜花、干花、花叶、花果;水果的外皮、果实、果汁,及草本植物、中药、茶叶等很多都可以用来染色。矿物类染料,如朱砂、赭石、石青等,动物染料,如胭脂虫,紫胶虫、墨鱼汁等。

远在周朝就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古代原色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将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间色(多次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 青色,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成的(荀子.劝学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宋应星.《天工开物》:“凡蓝五种,皆可为靛”),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古代最初用的是菘蓝,后来逐渐发现了蓼蓝、马蓝、木蓝、苋蓝等诸种可以制靛之蓝。 赤色,中国古代将原色的红称为赤色,而称橙红色为红色。中国染赤色最初是用赤铁矿粉末,后来有用朱砂(硫化汞)。用它们染色,牢度较差。周代开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矾为媒染剂可染出红色。汉代起,大规模种植茜草。但茜草不是正红而是暗土红色,后世逐渐发明了红花染色技术,得到了鲜艳的正红。 黄色,早期主要用栀子。栀子的果实中含有"藏花酸"的黄色素,是一种直接染料,染成的黄色微泛红光。南北朝以后,黄色染料又有地黄、槐树花、黄檗、姜黄、柘黄等。用柘黄染出的织物在月光下呈泛红光的赭黄色,在烛光下呈现赭红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来便成为皇帝的服色。宋代以后皇帝专用的黄袍,既由此演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