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合作社述论

刘庆礼

(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31)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为了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缓解根据地的困难,大力发展合作社。边区的合作社在促进工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支援抗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晋察冀边区;抗战时期;合作社;历史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缓解根据地的困难,晋察冀边区政府领导广大军民开展了积极的经济自救活动,发展合作社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社的发展改善了边区人民的生活条件,加强了边区的经济实力,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边区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抗战前“平教会”曾在冀中、冀西等地开创过合作社,但因不是建立在群众基础上,因之在抗战初期随着日军封锁下的混乱局面而垮台。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后,为发展边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极力提倡组建新合作社。从1938年春至抗战结束,边区的合作社事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迅猛发展阶段(1938—1941年)

边区的合作社事业始于冀西(属北岳区)。1938年春,平山县农会创办了第一个农民合作社。此后,各县纷起效仿,陆续创建了一批农民合作社。1939年北岳区合作社已发展到1272个,社员59397人,股金96960元。1940年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合作社增至4120个,社员498478人,股金1018490元[1]。到1941年,合作社又增至4624个,社员627764人,股金1357191元。冀中区,1939年秋开始建立村社。到1940年,已有1913个合作社,社员342947人,股金508828元。1941年,合作社增至3362个,社员985725人,股金1380454元[2]。从全边区看,1938年14社,社员554人,股金19942元。1939年合作社1307个,社员61941人,股金114983元。1940年合作社增至6173个,社员842015人,股金1576926元[3]。

由此可见,边区的合作社事业在初期发展极为迅猛。仅以1940年和1939年作比较,社数增加305倍以上,股金增加近13倍。这些合作社在减轻商人中间剥削,调剂粮食,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由于初期的合作社事业多是经过自上而下推动发展的,一些地区出现政府包办代替的做法;②发展严重不平衡。首先是地区发展不平衡,据1940年统计,四、五两专区的合作社已分别达到1094和1284个,二、六两专区则仅有120个和29个。业务上,消费社居多,生产信用社很少。另外,社务管理不善,社员股金薄弱,业务经营乏力,会议报告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普遍存在,都使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步履维艰。因

此,整顿合作社,注重质量的提高,就成为边区合作社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总结整理阶段(1942—1943年)

冀中区的合作社事业虽晚于北岳区,但由于组织经营均较规范,1941年已完全走上正规。合作社组织广大群众展开对敌激烈的粮食战、贸易战,有效的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广大群众的真正拥护。到1942年5月,冀中合作社的总数发展到4037个,社员2059814人,占全区人口一半以

上,股金7021472元[4]。遗憾的是,1942年5月日军发动冀中大扫荡,冀中区大部变为游击区和敌占区,合作社多被日军捣毁。有的社根据上级通知把财产变卖给社员后解散,少数取消合作社名义,隐蔽作业,冀中区合作总社干部及各县联社干部,多转移至北岳区工作。

在北岳区,合作社事业发展虽早,但问题较多。随着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组织的不断扩大,原先隐藏的各种缺点逐渐显露,诸如发财观念浓厚、社务管理缺乏民主、个别干部徇私舞弊等。边区政府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经济会议,颁布一系列经济法规,联合各部门、各团体,加强对北岳区合作社的整顿工作。

1940年8月,边区的第一次经济会议即展开了对合作社的性质、任务、发展方向等问题的讨论。1941年春,边区实业处组建合作社检查团,利用三个月时间搜集了北岳区三个专区的具体资料,并征询了各方意见。同年8月召开第二次经济会议,讨论和修改了合作社法草案,指示各级政府实业科要切实负责,加强对合作社的领导和整理。1942年是北岳区合作社全面整理的一年。1月15日,北岳区召开首次合作社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合作社法草案》,决定了今后合作社的工作方针和发展方向,提出合作社走上新阶段的口号。4月,召开第二次经济会议,讨论通过了《晋察冀边区合作社组织条例》、《整顿村合作社决议》,明确了合作社的基本性质、组织原则和经营方式。6月,颁布《加强整理合作社的领导》的指示信,明确整社的精神关键在于:合作社的业务是为社员谋利益的;合作社要民主,

权利属于社员;发展村社是合作工作的中心。北岳区合作社整顿工作全面启动。1942年3月,行唐、阜平、曲阳、沫源、满城、定县、徐水等县已有40%以上的村社进行了整理,四专区在4月底全部整理完毕。同年秋冬,北岳区巩固区合作社的大规模整理工作基本结束,游击区、接敌区的整理工作仍在继续进行。1943年,北岳区第二次合联会要求进一步开展整社工作,只不过没有1942年那样集中,规模也不大。

到1942年底,经过整理后,北岳区的合作社数目虽降至1892个,社员降至190855人,股金减至85535

9元,质量却有明显提高。合作社种类增加,业务活跃,在群众中的威信空前提高,并涌现出一些模范社和模范社干部。部分地区群众退社势头减弱,许多群众争相加股入社。如对北岳区64个村社的统计,群众增加股金10737元。1943年,合作社数量重新回升,社数达到2728个,社员311386人,股金379万元[5]。

(三)恢复发展阶段(1944年—抗战结束)

1944年,整个敌后战场发生了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变化,为积蓄大反攻的力量,边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大生产运动。1月,边区召开扩大经济会议,

指出,“边区的经济工作,是以大生产运动(农业、副业)为主,大运销运动为辅,把广大人民和党政军的一切力量组织起来,展开全边区普遍的深入的群众性的运动,组织这个运动的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合作社。”为此,冀中区党委在1944年10月作出《关于目前恢复和发展冀中合作社的决定》,号召恢复发展合作社事业。到1945年7月,据冀中20个县的统计,已建立和恢复村社3540个,社员243916人,股金5022万元。冀晋区(原北岳区),1944年社数恢复到3266个,社员675887人,股金5491余万元[6]。全边区的合作社也由1944年的3819个增加至1945年的7410个,社员由688478人增至1128819人,股金由3772万元增至13826万元[7]。

边区的合作社事业在此阶段已走上正轨,特点如下:①规模空前扩大,合作社的数量和业务经营范围都较以前有很大的拓展;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推动。边区合作社由自上而下的推动方式发展到倡行“民办公助”、注重建设村社的办社方针,由此出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有机结合的双向推动机制;③综合性合作社成为发展主流。大多数合作社的业务由单纯的供销转向供销和生产的有机结合,与群众的利益更加密切;④合作社事业向游击区、敌占区拓展和渗透。

二、边区合作社的发展模式

了解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有助于全面认识边区的合作社事业,下面我们从其性质、任务、组织管理原则、经营方式上来分析和

审视。

(一)合作社的性质和任务

毛泽东在《论合作社》中指出,“合作社是在私有财产基础上各阶层人民大众联合经营的经济的、文化的、卫生的社会公益事业的组织。”[8]这是从广义上对抗日根据地合作社性质的总结,具体到时刻处于对敌斗争环境中、军需民用都极端缺乏的晋察冀边区而言,则强调合作社作为经济组织的性质。边区在颁布的条令和总结中有明确规定,如1941年边委会发布的《合作社法草案》指出,合作社是“依自愿互助平等原则,以联合经营办法,谋社员之经济利益与生活改善的经济组织。”

[9]这种经济组织有别于抗战前一些合作社受少数人操纵,对广大群众“进行剥削的工具”的性质,而是由广大群众参加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经济组织,所有的农民、工人、地主、富农、资本家,只要不是汉奸、特务,拥护抗日民主政权,都可以参加边区的合作社。从而最大限度的扩大了边区合作社事业的群众基础。由此,边区合作社的性质可归为:以私有财产为基础,采用联合经营方式,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经济组织。性质决定任务,边区合作社在业务经营活动中主要完成以下任务:改善人民生活,避免商人中间剥削和高利贷剥削;调剂边区市场,发展边区

经济;联合正当商人,打击奸商活动,参加对敌经济斗争,“从经济上为抗战建国服务”。

(二)合作社的组织管理原则

其一是自愿的原则。合作社是由广大群众联合经营的经济组织,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坚持自愿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强迫和限制群众入社出社的自由。边区在颁布的一系列有关合作社的组织条例中,均有入社出社自由、入股退股自由的规定。

其二是民主的原则。合作社组织的参加者都是该组织的主人,有权对社务业务参与管理,行使民主权利,这是边区合作社组织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1942年,边区政府在颁布的《合作社组织条例》中规定,“合作社的社员大会是合作社之权力机关,它具有以下职权:①选举及罢免大会主席及理事会理事;②制定及修改社章;③决定本社业务方针:④监察合作社之财产状况;⑤检查理事会执行社员大会决议之情形;⑥决定其他重大事项”。[10]根据条例精神,边区的合作社组织都赋予社员大会应有的权利,规定了各社的民主管理办法。

其三是平等的原则。广大社员在权利上处于平等地位,这是适合敌后战争环境,发展合作社事业的一条重要原则。边区政府在1942年的《合作社组织条例》中明确规定,“边区一切抗日人民不分民族、阶级、性别、年

龄、职业均得为合作社社员”[11],每位成员不论入股多少,在社员大会上都有一票表决权。对于新入社的社员,在权利上也与旧社员相同。

(三)合作社的经营方式

边区的合作社在敌后恶劣的环境中逐步壮大,实有赖于经营的灵活性,不拘囿于现成的理论和教条,从实际出发,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经营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第一、分散为主,小而灵

边区的合作社意在克服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脆弱性,通过集体互助的力量来改善国计民生,因此合作社在业务经营活动中不强调统一经营,只采用分散经营的办法,小巧灵活,遍地开花。

第二、统分结合,互补

1944年起,边区兴办综合性合作社成为热潮,许多合作社在注重发展生产

的同时,积极开展其它业务活动,各种业务相互联系,共同发展,逐步走上统一经营的道路。这些综合性合作社下面一般都设置了不同业务的分社,这些分社有的是在村社的统一领导下活动,有的是独立核算的单营社,因此形成统一下的分散经营。

第三、联合经营,新方式

随着敌后抗战形势的好转,边区经济建设环境日益宽松。1944年,一些合作社在经济活动中逐渐感觉到联合起来的必要性。如曲阳合作社开展了互相投资联合经营的新的经营方式,即根据各村社的资金、技术、人力等条件经营一种或几种货物,供应附近几个村庄。每个村庄可根据自己需要的货物种类和数量,来向其它村社投资定货,购买的货物一般比市价低。供给范围的扩大不仅方便了各村群众生活,也促使一些生产业务停滞的村社活跃起来,生产日益商品化。

三、边区合作社的历史作用

晋察冀边区的合作社,是在抗战的特殊环境下建立和发展壮大的。通过各种业务活动,合作社在促进工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支援抗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合作社的发展缓解了边区的经济困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发展生产合作运动的首要目的,便是与日寇进行经济斗争,解决边区内的日用必需品,以支持长久抗战。合作社的成立把边区零散的人力、物力组织起来,使人与人、村与村互相联系,逐渐形成规模生产,有利于统一生产与销售,而且社员可以分红,从而提高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合作社的发展对抗战经济的支持也是非常明显的。据统计,就县村而言,截至1943年5月,房山口源区献粮26219斤,棉花50斤,食盐844斤,洋火100包,纺车25辆;涞水献粮9000斤,棉花40多斤,烟墨料200多斤,钉子20000斤,供洋火138包,这些物品都由合作社捐出。边区合作社经济的长足发展,缓解了边区的经济困难,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其次,合作社的发展改善了边区的群众生活,增加了群众收入。

合作社的主要任务是改善群众生活,提高群众收入。边区合作社通过平粜、有组织的输出、输入等商业活动方式,使群众免受中间剥削,保障了群众日用必需品的供给和土特产品的推销。并通过分红、利用季节差价等方式增加群众收入。抗战初期,为解决群众吃粮困难的问题,平山县合作社400元资本在洪子店和槐社两处进行粮食平粜工作,仅两月就使各地粮价趋于平衡,方便了群众购粮。同年,洪子店合作社在10个月时间里供给群众粮食、

食盐、火柴、布匹等日用必需品总价值20万元。1940年冀中供销合作社调剂了粮食10多万石,售价低于市价1/5,使250万灾民受益。1940年5月至7月短短3个月中营业额达1300万元,盈余390余万元,每一股分红即超过原股,不仅满足了群众需要,还增加了群众收入。

再次,合作社的发展支持了边区的财政工作,减轻了人民战勤负担。

随着边区合作社事业的发展,合作社的资金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1941 年春,田赋已经停征,统一累进税尚未实行,政府财政收入一时短缺,于是从合作社流通券基金中暂借100多万元,解决了军费开支问题。同年,统累税开征后,边币市场筹码不足,私商乘机压低粮价,合作社代政府发放各种贷款600万元,扭转了“谷贱伤农”的势态。冀中自1942 年“五一”反扫荡后,环境恶劣,部队被服的供应,主要靠摊派战勤和按统累税分数征集的办法解决,供应不及时,质量也难以保证。冀中七分区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军民两利的原则下,组织了被服合作社,1944 年6月试行,到年底在深泽10 个村建立了被服社,吸收社员2400 人。有效地解决了被服供应问题。边区政府推广了冀中七分区的经验,称“被服合作社是敌后(巩固区也是一样)解决被服问题的好办法。”

最后,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边区优抚、优抗、支前及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抗日战争时期,边区群众需要的不仅是政治与经济生活的提高,文化、卫生、公益事业也同样迫切需要。随着合作社事业的发展,出现了战勤、支前、优抗、养老、义仓、耕畜、运输、医药、教育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对边区各项建设事业都得到推动和发展。如北岳区组织了100多个医药合作社,拥有医生300 余名。他们发扬救死扶伤精神,治好危重病人5000多名。著名的张瑞合作社不但和经济、武装斗争相结合,而且开展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由于吸收小学生入股,上学儿童增加到200 多人,以后又增设了高级班,邻县有的儿童也来上学了。附近的伪学不用行政力量,而用合作社打垮了。阜平县高街村合作社还组织了剧团,以他们的翻身解放、合作互助为题材,自编自演了话剧《穷人乐》等剧目,获得边区群众的热烈欢迎。总之,当时的合作社已不单单限于生产、运销、信用的范畴,开始向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发展,并且越来越显示出无限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不断推动着边区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

注释:

[1]河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编[G].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271.

[2]胡友孟.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合作运动[J].商业经济

研究,1988,(8).

[3]晋察冀边区各县合作社统计表[J].抗战建设,1941,(3).

[4]魏宏运、左志远.华北抗日根据地史[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0:227.

[5]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河北省档案馆、山西省档案馆.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G].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453.

[6][7][9][10][11]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河北省档案馆、山西省档案馆.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工商合作编)[G].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876、886、764、772、771.

[8]毛泽东.论合作社[N].新华日报,1944-1-6.

晋察冀边区银行

晋冀察边区革命根据地 晋察冀边区银行(一) 1937年10月,随着抗日武装斗争的不断胜利,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决定,八路军115师的独立团、骑兵营等共约2000兵力,在聂荣臻的率领下,在五台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11月7日,成立了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晋察冀根据地建立初期,境内主要流通国民党法币和伪币,此外还有各种地方小票、杂钞充斥市场,金融秩序十分混乱。为了统一边区币制、筹集军费、打击杂钞,边区政府开始考虑创办边区银行,统一印钞,保护和发展边区经济。12月12日,晋察冀边区司令员聂荣臻向吕正操阐明在冀中建立平原根据地的重要性,还介绍了建立根据地银行、抵制伪钞的设想。吕正操积极响应,以在安国商会收缴的3万多块钱作启动基金,推荐时任人民自卫军军需官的关学文负责银行的筹建工作。1938年1月10日至15日,召开晋察冀边区军政民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通过"边区为统治与建设经济得设立银行,发行钞票"的决议案。 1938年3月20日,晋察冀边区抗日民主政权在山西省五台县石嘴镇的普济寺内成立了晋察冀边区银行,边区银行的任务,根据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的决定,“发行边币、代理金库、承募公债、货币斗争”。除执行上述任务外,并经营一般银行所得经营之业务。工作重点:打击伪钞,开拓边币市场,发行边币,稳定金融物价,发展边区农工商业与合作事业。首任经理关学文、副经理胡作宾。总行设有发行科、出纳科、会计科、营业科、秘书室、文书股、庶务股、运输队和警卫队,下设冀中、晋冀、冀察三个分行及各专区办事处。 创建于残酷战争环境中的晋察冀边区银行因敌人扫荡不断转移,银行也自然成为“背篓银行”,从石嘴村到河北完县杨家庄,再到阜平县的上庄;1940年初迁到蘇棚,在这里召开了银行成立2周年大会;1941年初迁到灵寿县南枪杆村,又召开了成立3周年大会。随后又转移到平山县王家湾,再到灵寿县境内的大湾村、东寺岭、南刁窝村、魏沟,后来又迁到阜平县双庙村,最后到达闸北村。1941年5月到1943年,由于战争环境恶劣,边区银行机构精简缩编,冀中分行撤销。1944年3月,根据边区行政委员会的决定,在闸北银行进行了缩编,和财政合并,经理关学文去党校学习,当时的财政处长张苏兼任银行经理,办事处主任由专署财政科科长兼任,总行一度只留3人,办事处留1人。1945年,边区形势好转。同年夏,边区银行恢复独立体制,机构组织迅速扩大。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时,边区银行已有3个分行,即冀西的阜平分行、冀中的河间分行、热河的承德分行,以及其下属的6个支行、15个办事处、50个营业所、36个兑换所、33个派出所和1个代办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晋察冀边区银行(二) 日本投降后,根据上级指示,关文学在学习结束后去河北省张家口接收伪蒙疆银行。同时,在张家口又重新组建了晋察冀边区银行,人员组成主要有晋察冀边区银行的老同志和从延安过来的同志以及伪蒙疆银行的留用人员等。 1946年7月末,国民党向晋察冀解放区进攻;8月,边区银行随边区政府撤出石家庄,重回老根据地山西省灵丘县城,后又转移到阜平县的光城村。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后,银行也随之进驻石家庄,晋察冀解放区和晋冀鲁豫解放区联成一片。1948年4月12日,晋察冀边区银行总行与冀南银行总行在石家庄

抗日战争故事

抗日战争故事: 1、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2、.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 3、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4、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5、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铁蹄下抗争战火中成长——当年的抗战少年儿童追忆抗日救亡 6、杨惠敏女童子军冒死送国旗振奋全国人心

白洋淀纪事简介,内容概括,人物形象

白洋淀纪事简介,内容概括,人物形象 白洋淀纪事 一、内容梗概 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冷月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 二、作家名片 孙犁(1913. 4. 6-2002. 7. 11)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省安平县孙遥城村人。当代著名文学家,中共党员,抗日老战士,被誉为“荷花淀派” 的创始人。1927 年开始文学创作。1933 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研究生。1937 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师,1939 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教官,晋察通讯社、晋察冀边区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及华北联合大学编辑、教师等职业,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师,《平原杂志》编辑。《孙犁全集》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孙犁纪念馆” 座落在河北省安新县“华北明珠——白洋淀” 畔。 三、人物名片 ◎水生嫂 人物简介: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她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水生嫂虽然爱丈夫、爱家庭,眼光却不狭隘,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老英雄 人物简介:《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 ,更是因为他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序列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序列(37-39) 晋察冀军区(11月由一一五师独立团、骑兵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部等组成) 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政治部主任舒同参谋长唐延杰副参谋长郭天民 司令部 第一科长李廷赞第二科长石浩第三科长刘彬第四科长路遐 机要科长黄鹏管理科长刘显宜秘书科长刘贞文 政治部 组织部长王宗槐宣传部长潘自力敌工部长厉男锄奸部长余光文 总务处长吴志远供给部长查国桢卫生部长叶青山 军政干校(11月由一一五师随营学校改成)校长孙毅 独立第一师(11月由一一五师独立团改成兼一分区,12月为一支队) 师长杨成武政委邓华参谋长熊伯涛政任邓华 第一团(11月由独立团一、二营及蔚县游击队编,12月改为一大队) 团长陈正湘政委罗元发 第二团(11月由涞源游击队、察南别动队改成,12月改为第二大队) 团长黄寿发政委袁升平 第三团(11月由独立团三营、各营四连、广灵游击队合编) 团长季光顺政委张襄国 第一军分区兼第一支队(11月独立第一师兼,12月改为兼第一支队)司令员杨成武政委邓华参谋长熊伯涛政任邓华(12月免)罗元发(12月任职) 第一大队(12月由独立第一师一团改称)大队长陈正湘 政委罗元发(12月离职)王道邦(12月任职) 第二大队(12月由独立第一师二团改称) 大队长黄寿发王天存(12月任职)政委袁升平 第三大队(12月新建)大队长邱蔚政委肖锋 第二军分区兼第二支队(11月由总部特务团团直和三营扩编,12月兼二支队) 司令员赵尔陆政委赵尔陆(兼)参谋长刘兴隆政任朱潘显 第四大队(11月以总部特务团团直为主编成)大队长李和辉政委肖文玖 第五大队(11月以当地游击队为主编成)大队长熊德臣政委易苗 第六大队(11月以总部特务团三营为主编成)大队长刘兴隆(兼)政委赖伟雄

语文七上2《白洋淀纪事》名著知识点

白洋淀纪事 一、内容梗概 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冷月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 二、作家名片 孙犁(1913.4.6-2002.7.11)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省安平县孙遥城村人。当代著名文学家,中共党员,抗日老战士,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

始人。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33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研究生。1937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师,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教官,晋察通讯社、晋察冀边区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及华北联合大学编辑、教师等职业,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师,《平原杂志》编辑。《孙犁全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孙犁纪念馆”座落在河北省安新县“华北明珠——白洋淀”畔。 三、人物名片 ◎水生嫂 人物简介: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她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水生嫂虽然爱丈夫、爱家庭,眼光却不狭隘,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老英雄 人物简介:《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是如此深情,对日寇则满怀仇恨。老头子那么喜爱两个孩子,这是他对同胞的感情。在老头子的意识中,咱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 四、精彩段落解析 到处是苇,最好的苇在采蒲台。一次,敌人来搜查这个村,妇女们想了一个办法,把抢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枪掩护过去了,敌人抓住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最后这个男人被杀死了。 赏析:作者采用了象征手法,用坚韧不拔的“苇”来表现那些英勇抗战的白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导游词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大青山是阴山山脉的中段,东西绵延700余里,南北宽百余里。我们即将前往大青山革命根据地参观游览,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大青山革命根据地位于阴山腹地的崇山峻岭之间,在这里为我国抗日战争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青山根据地的革命历史是中共党史重要而特殊的一笔。它把党的理想、主张开始较早地传播在内蒙古的中西部地区,包括今天的包头市、土右旗、固阳县,包括呼和浩特市的土左旗,武川县以及乌兰察布市的卓资县、四子王旗等地。大青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不仅在抗日战争期间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而且鼓舞了内蒙古地区各民族的抗日豪情。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党的民族政策和党的民族干部在这里得到了实践的历练和培养。今天各民族团结进步,和睦相处的大好局面都应该与大青山的红色火种有关。走进大青山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武川县,“革命老区人民欢迎您”的县门横标雄伟耀眼。老区人民发扬吃苦耐劳、勇敢献身的“老区”精神,正在进行新一次的“绿色革命”——退耕还林还草,封围转移,保护生态,建设秀美山川;并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建设中国的马铃薯基地。现在,我们沿过去游击队伏击日寇的山区公路进山,过去的战场现在已经是宽畅的一等级柏油公路,两边过去光秃秃的山坡现

在已草木繁茂。从20XX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老区人民以“暂时牺牲收入,增加、换取长远山川秀美”的奉献精神进行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态移民。他们少养羊、少种地、多种树、多种草,发展生态种植业和养殖业。目前,全县60%的耕地已退出来种草、种树。武川现在是中国第一大无公害绿色马铃薯基地。今年全县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达66万亩,产量达8亿公斤。“塞外高原”牌的无公害马铃薯畅销全国大中型城市的超市、批发市场。武川还是保健粮种莜麦(裸燕麦)的主要产地之一。〔建立根据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于8月下旬在陕北洛川召开了扩大会议,确定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使游击战争担负起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随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115、120、129三个师。其中120师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5月14日,毛泽东给在晋西北的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发出电报:在平绥铁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请你们迅即考虑此事。于是贺龙同志认真地调查了大青山区的情况。当时曾有人说“山西是八路军的根据地,吕梁山、太行山如人之双臂,紧揽中原,而阴山如人之颈背”,真是一语中的。根据党中央、毛主席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作战序列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作战序列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序列 1937年底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 军政干校 第1军分区兼第1支队(辖第1 、2、 3 大队) 第2军分区兼第2支队(辖第4、 5 、6 大队) 第3军分区兼第4支队(辖第10 、11 、12 大队) 第4军分区兼第3支队(辖第7、 8、 9 大队) 第5支队人民自卫军(辖第1 、2、 3 团,特务团,第58支队)河北游击军(辖1 2 3师,第1 、2、 3 、4、5 、6 、7 、8、 9 、 10、 11 、12路,小8路,河北民军,游击第1师,第22、 23、 24团,军政干部学校)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序列 1938年秋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 第1军分区兼第1支队(辖第1 、2、 3 团) 第2军分区兼第2支队(辖第4、 5 、6 大队) 第3军分区兼第4支队(辖第10 、11、 12 大队) 第4军分区兼第3支队(辖第7、 8、 9 大队) 独立第1旅 晋察冀游击军 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 第7支队兼第1军分区(辖第19、20、21大队,独立第2团)第8支队兼第2军分区(辖第22、23、24大队) 第9支队兼第3军分区(辖第25、26、27大队) 第10支队兼第4军分区(辖第28、29、30大队、特务团,独立第 1、2、12、13、14团) 独立第1支队兼第5军分区(辖第1、2、3、4大队,游击第1、2、 3团) 独立第2支队(辖第1、2大队) 独立第3支队(辖第1、2、3大队) 独立第4支队(辖第1、2、3大队) 独立第5支队(辖第1、2大队) 回民总队 挺进支队 民众抗日自卫队 津南自卫队 八路军第4纵队 第11支队(辖第31、32、33大队) 第12支队(辖第34、36大队,骑兵大队) 陈支队 包支队 单支队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序列 1939年冬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

简析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土地政策

简析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土地政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抗战时期,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晋察冀边区实行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本文利用搜集到的一些史料,经过爬梳剔抉、分析筛选,就晋察冀边区土地政策贯彻实施的现实背景、具体过程、社会效果和历史经验等四个方面略陈管见,并拟刊诸枣梨,以求教于方家同好。 一、土地政策贯彻实施的现实背景 抗战之前,晋察冀边区的农村形势是,大部分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租佃关系依旧是封建土地制度下的一种基本剥削关系和主要社会经济关系,造成了佃户朝不保夕的艰困生活,地主和佃农的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据对北岳区28个县中的88个村庄的调查表明,当时占农村人口总数%的贫农、雇农,每户占有土地只有亩;占%的富农,每户平均占有土地27亩;而仅占人口总数%的地主,每户平均占有土地则在97亩以上。由于土地占有高度集中,分配极不合理,广大无

地和少地的农民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向地主租佃,其租额一般占总收获量的50% -70%用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这种高额地租使地主占有了佃农的大部或全部剩余劳动,有时甚至包括佃农的部分必要劳动。这只是正租,还有“背租’川杂租’川小租”等各种各样的额外榨取团。此外,还普遍存在超经济剥削,如高利贷、小斗出大斗进,佃户代地主承担差役、赋税等。同时,在有些地区,地租剥削与封建性高利贷剥削如同孪生兄弟,形影不离地纠结在一起,对贫苦农民实施更为残酷的剥削,其主要形式是呈日益增长趋势的预租制和押租制。预租是佃农预先交纳钱粮作为地租。有时佃农为了得到土地的佃种权,不得不预交相当于一年或几年地租额的保证金作为押租。随着押租额的不断增长和押租率的持续升高,押租的性质也由最初的地租保证蜕变为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的高利贷剥削,以至于成为地主对佃农任意役使的工具和把柄、敲诈勒索的本钱和手段。押租佃户为了交付高额押租,在被迫缩减生产和生活费用的同时,往往要向地主借高利贷,进而使自己在租佃关系上又套上了一副借贷关系的枷锁。 在这里,高利贷作为超经济剥削的一种主要形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恶性循环,造成了农民贫困的加剧。

《白洋淀纪事》名著导读

一、作品简介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文章没有紧张的戏剧性冲突和曲折的故事情节,以生活见长,颇有诗意。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的生活情景。 其中《荷花淀》《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最负盛名。这两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作品没有正面表现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着力写出民族的正气和抗日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此外,《山地回忆》《正月》等篇,描述了根据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真实再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表现了普通劳动者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明大义、识大体的宽广胸襟和乐观、健康、纯洁的品性。《走出以后》里的王振中,出走前被封建婚姻羁绊在一个顽固落后的家庭里,出走后则在短时间内变成了另一个人,洗去了愁闷,面颊红润,举止大方,充分展示出了解放区人民思想境界的提升和价值观念的巨变。《吴召儿》中的吴召儿,热情爽朗,坚定乐观,时代气息强烈。这部作品显示了作家成熟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 二、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河北省安平县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立者、代表作家。与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孙犁早年在保定育德中学读书期间开始在校刊《育德月刊》上发表文学习作。1933年高中毕业后到北平,先后在市政机关和小学校当职员。1936年到安新县同口镇的小学校教书,白洋淀一带人民的生活给他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回忆,几十年来“白洋淀题材”一直贯穿于他的文学创作。 1937年冬参加抗日工作,曾编印出版革命诗抄《海燕之歌》,在《红星》杂志及《冀中导报》副刊发表论文。1939年调晋察冀通讯社,编辑晋察冀最早的文艺刊物之一《文艺通讯》,并编写出版了《论通讯员及通讯写作诸问题》。此后,在晋察冀文联、晋察冀日报、华北联大担任编辑和教员。1941年在冀中区编辑《冀中一日》时曾写过一本辅导文学青年的基础文艺理论小册子《区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即后来的《文艺学习》,在辅导青年写作方面做出了不少贡献。 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工作和学习,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他的小说熔写景和抒情于一炉,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其中,《荷花淀》《芦花荡》分别是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一、之二”。1976 年

参观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06月30日,我行机关党委组织优秀党员和新党员到革命圣地保定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这次参观学习收获很大,开了眼界,长了知识。时间虽短,但受教育甚深,终生难忘,受益非浅。她使我重温了边区军民抗日斗争的光辉历史,深切缅怀了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过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组织生活。通过参观学习,深深地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无数的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同时也增强了我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并要以实实在在地行动,为建行的金融业务改革和发展,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进入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在晋察冀边区军民抗日斗争中具有代表的立体群雕,它告诉我们在聂荣臻和彭真等同志领导下,创建的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里涌现出了无数英雄儿女;在八年的抗战中,英勇的边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日寇展开了殊死的斗争,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荡气回肠的慷慨壮歌。边区军民创造的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麻雀战等一系列游击战法,打得敌人魂飞魄散。在艰苦的抗日斗争中,锻造了狼牙山五壮士、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子弟兵母亲戎冠秀、人民的好干部周建屏等一个个永垂史册的英雄人物。这些都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敢于战斗、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的伟大精神。同时,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作为统一战线实验区和先导区,积极推进统一战线工作,加强抗日民主建设,努力发展边区经济,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为夺取全国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60多年过去了,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伟大艰辛的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始终围绕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承晋察冀边区的革命传统,学习边区人民的革命精神,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革命前辈的新业绩,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共产党员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结合建设银行实际,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建设银行的各项业务健康稳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张垣印记」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

「张垣印记」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 张垣印记1942年2月12日,平西军分区成立。编者按平西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平地区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包括当时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各一部)、房山、涞水大部、昌平、良乡(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及其附近)、涿鹿、涿县(今涿州市)、蔚县、宣化、怀来等县一部,1100余村,人口约30万。在党的领导下,平西抗日根据地成为插在华北敌后的一把尖刀。今天向大家介绍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临时河北省委就指示中共宛平县委,发动游击战争。8月下旬,成立“国民抗日军”,聚集在平西斋堂一带支援抗战,并逐渐形成了统一战线。12月,“国民抗日军”到阜平进行整训,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5支队,司令员赵同、副司令员高鹏。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成立。3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邓华支队(八路军第6支队)挺进平西,在中共地下组织配合下,接连攻克矾山堡、桃花堡、金水口、门头沟等据点,收复昌平、涿县、涞水、良乡等县城,解放了平北以西10万余人的地区,建立了以斋堂为中心的4个联合县的抗日政府和党委,平西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5月,根据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命令,活动在晋西北的八路军一

二〇师宋时轮支队奉命到平西与邓华支队会和,组成八路军第4纵队,下辖第11支队、第12支队、独立营、骑兵大队,计5000余人,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委。6月8日,第4纵队从斋堂出发,参加了冀东抗日大暴动,在日军的强力围剿下,于10月26日撤回平西斋堂一带。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1939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冀热察(热察,即热河、察哈尔,今分属河北、辽宁、山西、内蒙古)挺进军和中共冀热察区委,担负继续开辟平西(包括察南)、平北(包括察东、察北)、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任务。2月7日,由第四纵队和冀东抗日武装正式组成冀热察挺进军,归晋察冀军区领导,萧克任司令员,程世才任参谋长,伍晋南任政治部主任,统一领导平西、平北、冀东的武装斗争。4月,挺进军遵照八路军总部关于暂停进军冀东的指示,分兵两路开辟新区:一路东出永定河以北地区;一路南进涞水、房山、涿县(今涿州)平原,部队发展到1.2万余人。9月,冀热察军政委员会提出“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发展平北”的方针。11月,挺进军按照晋察冀军区的计划进行整编,各主力团和部分地方游击队,进行了近3个月的政治、军事训练,战斗力进一步提高。11支队31、32、33大队和房涞涿游击支队合编为第6团,老3团编为第7团;12支队两个大队和骑兵大队、平西游击队的一部分合编为第9团;原以合编的抗日先锋队和冀东抗日联军和平西游击队的另一部分编为

如何评价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网太原8月28日电(王建白鸿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日前,围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网山西频道专访了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办公室副巡视员杨玉堂。 杨玉堂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立,不仅提供了在敌后山岳地带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坚持抗战的先例(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区),而且提供了在敌后平原地带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坚持抗战的先例(冀中区),标志着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在敌后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和建立抗日根据地的理论和决策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它的创立和发展,打开了华北抗战的新局面,对于敌后其他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敌后抗日战场的形成起了促进的作用,给全国人民指明了坚持持久抗战的正确道路。不仅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极重大的战略作用,而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也具有首创的意义。聂荣臻曾指出“这在全中国及全人类的历史上都是开辟新纪元的最光辉的一页。”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华北抗战的堡垒”之一,是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又是联系华北、东北、华中根据地的枢纽。它牵制、抗击和消灭了日本法西斯的大量兵力,对于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八年抗战,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经常牵制和抗击着1/3到1/2的华北日军和1/2左右的华北伪军及部分伪蒙军、伪满军、关东军。边区军民与敌人共作战3.2万多次,粉碎敌人千人以上、1 0万人以下的大“扫荡’’110多次,消灭日伪军35.1万多人。在

军事上、战略上与晋绥、晋冀豫、冀南、冀鲁豫、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及东北抗日,联军相互支持,形成对日伪军的犬牙交错的包围形势,使之深陷敌后人民游击战争的泥潭。这不仅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而且使日本法西斯无法抽兵北攻苏联,也不得不推迟向南进攻美英的时间。 杨玉堂说,我们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在华北敌后最早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民主政权即边区行政委员会,提供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形式的典型和经验。同时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制度实施较早的地区,建立了敌后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政权,即新民主主义政权,让基本群众在政权中占了绝对优势,又团结了抗日的地主、富农和各阶层人士。把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模型”具体地、科学地体现出来,改造了旧社会,创造了一个新社会,使全中国人民看到了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光辉前景,对于促进全国政治的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华北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工商业发达,日本侵略者企图掠夺华北的战略物资,以挽救其经济困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就非常重视财政经济建设,与敌人开展货币斗争、粮食斗争和市场、物资的争夺战,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以棉花为例,战前河北的棉花供给日本占很大的数字,而1940年日本从华北掠夺的棉花不及战前的1/3。边区财政经济建设和全面对敌经济斗争的胜利,有力地支持了边区军民的持久抗战,使日本侵略者掠夺华北、“以战养战”和变华北为大东亚战争“兵站基地”的计划遭到沉重的打击。

抗日战争的胜利测试题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夯实基础典型题 1.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是 ( ) A.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B.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C.华中抗日根据地 D.陕北抗日根据地 2.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是 ( ) A.1945 重庆 B.1945 延安 C.1945 南京 D.1945 井冈山 3.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是() A.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讨论如何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C.讨论抗战胜利后由哪个政党执政的问题 D.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解决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4.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政治报告是( ) A.《中国共产党党章》 B.《论联合政府》 C.《论持久战》 D.《联合国家宣言》 5.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马克思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6.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是()

A.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B.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 C.加速了国民政府的垮台 D.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7.中国人民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后胜利,其标志是 ( ) A.1942年1月1日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B.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投降 C.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D.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8、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最主要归功于() A、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B.海外华侨的无私捐助 C.万众一心的全民族抗战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9.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有() ①美国向日本投原子弹,苏联对日作战②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③蒋介石命令他的军队积极推进 A. ①②③ B. ①② C.②③ D.①③ 10、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恰当的是() A.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 B.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是世界反法西期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能力提高典型题

《晋察冀边区印象记(节选)》阅读答案

《晋察冀边区印象记(节选)》阅读答案 《晋察冀边区印象记(节选)》阅读答案 从昔阳东冶头北上,在太行山脉的荒山巨岭间行走,倾斜狭隘的山路上,尽是石头,不但人难走,骡马也常常滑跌。这是天下第一流坏路,但是就是在这种路上,我们一天一夜也能走一百多里。 从营庄出发,翻了许多山岭。这一带村落稀少,敌人又常来,人民多逃亡,荒凉而凄冷。战士们把枪都上好了子弹。警卫员把短枪佩在大衣外。 下午四时,我们到了河北井陉县的蒋家村。村里人家的门都关了。我们叫开了一家的门要水喝。应门的是一个老太婆,她给了我们水,微笑着招呼我们:“进来坐坐吧,里面暖一点。”老年中国人的热情,不大有喧嚣的表示,总是含在微笑的眼睛里,或是简单而又温暖的语言里。井陉县已经被占快半年,但这村妪的心,还是华族的。 过了蒋家村,已经进了敌人的封锁区域。已经是夜了,没有月亮,只有星星。队伍里静寂无声,咳嗽的人都没有,只有骡马的蹄子,踏在石头上,杂乱地响。 到了核桃园。国民党第三军和孙连仲的部队,在这里山上,跟敌人打过一阵。我们翻过山岭时,还闻见腐烂的尸体

的臭味。但是这里的敌人也死得不少。桥下的流水声音很大。微明的星光下,隐约可以看见正太路周围平原的轮廓。我正在望着这星光下的美丽的山河出神,一个人从我背后转出,握着我的手:“不送你们了,再会,同志!”于是走了。他的相貌我没有着清。但我知道,他是送我们过铁路的人,伴着我们通过了险境,快到铁路北面的时候,他要回去了。我的这位那时不相识而且恐怕永远不会相识的朋友的热烈的握手和简单的告别话,使我的心思很久很久都不能平静。过了桃水桥,就是正太路,过了铁路又是一个大山,有二十里高,路坏透了顶。爬到山顶时,都累死了。纷纷倒在地上。已经是半夜,月亮出来了,山上的寒风奇冷。我们的战斗员却催我们快走。 我们过铁路的时候,河北平山县境正有大战,有两千多敌人从平山县城和井陉县城两路出来,进攻我们的徐旅和游击队。我们后面有一营追兵,前面又有敌人,但终没有事。过了铁路的第二天上午,我们到了边区巩固的地带。在这新战区,我们军队的许多布告,被敌人撕掉了;用黑墨写的大标语,被敌人用白粉涂掉了。但是他们的这工作,是无用的。我们的军队可以再来张贴,再来制作。 上午九时,在一个不知其名的小村休息和做饭。我倒在一个农家院外的柴堆上睡着了,虽然有冰冷的雪风吹,也睡得很好。饭后再走了一程,到了一个小游击队的司令部。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前半期,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从大革命失败到第一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1927年8月至1930年夏);(二)革命根据地在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和党内反对“立三路线”的斗争中巩固和发展(1930年夏至1931年秋)。 土地革命战争后半期,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从“九一八”事变到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1931年9月至1934年冬);(二)红军长征时期;(三)从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滇黔桂边游击区·海陆丰和东江革命根据地 ·琼崖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 ·闽东、闽南、闽中革命根据地·通海如泰革命根据地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西北革命根据地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都是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并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1937年11月下旬至1938年10月下旬,是抗日根据地的初创阶段。1938年10月下旬至1941年3月,是抗日根据地的发展阶段。1941年4月至1942年底,是抗日根据地的退缩和坚持阶段。1943年1月至1945年9月,是抗日根据地的恢复和扩大阶段。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淮南抗日根据地·皖江抗日根据地·浙东抗日根据地

·晋绥抗日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苏北抗日根据地·苏中抗日根据地·苏南抗日根据地·淮北抗日根据地·广东抗日根据地 ·琼崖抗日根据地 ·鄂豫皖湘赣抗日根据地·河南抗日根据地 ·闽浙赣抗日游击区·东北抗日游击区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革命老区 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995年上报材料统计,全国有老区乡镇18995个,涉及1389个县(市、区、旗),其中90%以上的乡镇为老区的县(市、区、旗)有409个,50—89%的乡镇为老区的县(市、区、旗)有486个,10—49%的乡镇为老区的县(市、区、旗)有419个,9%以下的乡镇为老区的县(市、区、旗)有75个。 ·北京市革命老区 ·天津老区:敌后抗日模范区 ·河北老区:抗日战争敌后抗战的主战场·山西老区:三大抗日根据地的起源地·内蒙古老区:"全国抗战之先声" ·辽宁老区:坚强的抗日后方基地 ·吉林老区:杨靖宇战斗的地方 ·黑龙江老区:东北抗联的主战场 ·上海老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江苏老区:大江南北的中流砥柱 ·浙江老区:南湖燃起星星之火 ·安徽老区:华中敌后抗日的指挥中枢·福建老区:殷红的沃土 ·江西老区:中国革命的摇篮·山东老区:以一个省区为主体的抗日根据地·河南省老区概况 ·湖北老区:中原抗战的中流砥柱 ·湖南老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 ·广东老区:敢为天下先 ·海南老区:独具特色的抗日根据地 ·广西老区:在百色起义的光辉指引下 ·四川老区:人才辈出的地方 ·贵州老区:遵义会议光辉永存 ·云南老区:红土高原在呼唤 ·陕西省革命老区 ·甘肃老区:与全国同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老区

白洋淀纪事复习资料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收集了孙犁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这些作品“大多数都没有紧张的戏剧性冲突和曲折的故事情节,它们就像白洋淀里的荷花和翼中平原上的庄稼那样,以清香、美丽的花实和新鲜、活脱的气息吸引着读者。可以说,这是一部以生活见长的作品”。这部书被中国青年出版社等四个国家级出版社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说明它经受住历史的严峻考验和筛选,有非常强的生命力。 书名“白洋淀纪事”,是因为作者的家乡就在河北平原上的白洋淀附近,战争年代,作者在那一带参加斗争的时间比较长,书中反应那一带人民生活的作品也比较多,作者为人熟知的短片《荷花淀》等也曾以《白洋淀纪事》为副标题,所以就沿用这个名字。 ·深度解读之作者孙犁 孙犁(1913—2002)河北省安平县人,原名孙树勋,1913年生,大革命前后到保定育德中学读书,“七七”事变前夕,在白洋淀地方小学教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步人文坛。战斗和笔耕,一身而二任,使他在冀中家乡那块土地上生长得格外丰满健壮。他把青春年华和才情,全部献给了他曾经战斗过的晋察冀根据地的父老乡亲们。人民的革命事业前进了,孙犁“生活之树”也挂满了美丽的沉甸甸的花实,他奉献出《白洋淀纪事》。 主要作品:“文革”前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和文学理论、文艺评论、诗歌等;“文革”后,主要作品为《耕堂劫后十种》(从《晚华集》到《曲终集》共10个集子)。 ·深度解读之书评一隅 孙犁有他自己的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昧,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 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茅盾 他是把他的思想性、倾向性,或者说共产党人的党性,深深地包容在优美之中了,或者说是融化在优美之中了。可以说他是把真善美不露痕迹地融合为一了。 ——魏巍尽管中国文学百家,状若天穹星空,但是在杂色斑斑的文苑里,永远闪耀着独特梦幻之光的星座,只有孙犁一个。 ——从维熙孙犁先生对当代文学语言的不凡贡献,他那高尚、清明的文学品貌对几辈作家的直接影响,从未经过“炒作”,却定会长久不衰地渗透在我的文学生活中。 ——铁凝孙犁在中国文坛上是独特的。他的文字从年轻到晚年都会堂皇行世。他曾经影响过几代文学青年。……我更坚信,孙犁这个名字是不朽的,他留下的丰厚遗产将永存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宝库。 ——贾平凹·深度解读之人物

《我的故乡晋察冀》

我的故乡晋察冀 对爱而言,无论什么选择都有它坚定的理由。 也许这句话送给这个故事的结尾最合适不过了,我的世界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当我想起你的时候,你却不在我的身边。 我信任的是时间沉淀下来的东西永远不变。一生不变的两个人,为着理想携手并肩;为着爱情独立追求。这个世界最好的声音是祝福,最美的画面是笑容。所以把这最美的东西都给了他,她关闭了这个故事的大门,却凿开了另一个泉眼,让悲伤从夜晚泊到黎明…… 有时候我曾这样想,我成不了一个作家,因为我还不够残忍,用自己的笔把故事的主人公一个个的杀害。给了他们鲜活的灵魂,但最终也免不了一枪一弹的击中他们的胸膛,任献血一滴一滴的流淌,最后带着对世界美好的眷念微笑着放手…… 我确定作家和刽子手没什么区别,割伤的是我们观众的眼睛,流淌的是情感的泪水。我还无法确定,为什么我们都喜欢那样的耿三七,没有深厚的文化、没有理性的思维、没有沉稳的性格……在他的身上没有的东西永远比有的东西多得多,但是有的东西却远比没有的要重要、要珍贵得多。所以我也常常告诫我的朋友们,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不论你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总会有人不同程度的羡慕,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做最好的自己。 有人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但在这个故事里,每个女主人都有自己独立的舞台,并且是同台竞技,这又是一种新的视觉体验。江代云、赵燕、丁诗雨……耿三七、黄克明、侯景魁……他们之间没有复杂的恩怨情仇,只有真诚的纯情相依。 有时候我无法理解最后的那个动作,到底是对世界的留恋还是为爱付出的欣慰和满足。我们之间的分别,永远不要说再见,因为可能再也不见,用我的那句话吧,重逢是一个无限期的约定。对于代云来说,她没有了表达的机会,即使是再见也没有了;也许她也是幸福的,因为不需要说出口,三七明白。死生挈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代云完成了一半的使命,但也只能是她的全部使命;另一半的使命本也是赵燕的使命,所以有时候我也惊叹这个故事在情节上

参观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的感想

参观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的感想 XX年06月30日,我行机关党委组织优秀党员和新党员到革命圣地保定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这次参观学习收获很大,开了眼界,长了知识。时间虽短,但受教育甚深,终生难忘,受益非浅。她使我重温了边区军民抗日斗争的光辉历史,深切缅怀了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过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组织生活。通过参观学习,深深地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无数的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同时也增强了我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并要以实实在在地行动,为建行的金融业务改革和发展,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进入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在晋察冀边区军民抗日斗争中具有代表的立体群雕,它告诉我们在聂荣臻和彭真等同志领导下,创建的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里涌现出了无数英雄儿女;在八年的抗战中,英勇的边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日寇展开了殊死的斗争,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荡气回肠的慷慨壮歌。边区军民创造的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麻雀战等一系列游击战法,打得敌人魂飞魄散。在艰苦的抗日斗争中,锻造了狼牙山五壮士、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子弟兵母亲戎

冠秀、人民的好干部周建屏等一个个永垂史册的英雄人物。这些都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敢于战斗、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的伟大精神。同时,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作为“统一战线实验区”和“先导区”,积极推进统一战线工作,加强抗日民主建设,努力发展边区经济,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为夺取全国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60多年过去了,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伟大艰辛的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始终围绕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承晋察冀边区的革命传统,学习边区人民的革命精神,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革命前辈的新业绩,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共产党员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结合建设银行实际,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建设银行的各项业务健康稳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