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

绪论

地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地理分科:

(1)综合自然地理学;

(2)部门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自然地理学任务:

(1)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2)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其变化发展规律;

(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4)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

(5)研究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第一章地球

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

行星:

(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2)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月球: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2)月球对地理环境最重要的影响在于使地球形成潮汐,尤其是海洋潮汐

大地水准面:大地测量中所谓的地球形状,以平均海平面表示的平滑封闭曲面

地球的大小及地理意义:

(1)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

(2)保持地表温度及其较差在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内过虑紫外线保护生物等。

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1)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2)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左偏;(3)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4)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发生弹性变形,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5)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

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关系。

太阳的视运动:太阳位于地球轨道面上,从地球上看来,太阳好像终年在这个平面上运动。

黄道:太阳视运动的路线

黄赤交角:赤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23°27′)

地球内部构造: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表面基本特征:

(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为液-气界面,海底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为气-固界面,海岸带为三相界面;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于本身发展形成的为物质和现象,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黏土矿物、沉积岩、各种地貌形态等;(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如水循环、地质循环、化学物质循环等,并且在交换和循环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有可能潜入深海或上升至宇宙空间,但地表仍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第二章地壳

克拉克值:来自世界各地的5159个岩石样品首次测定了16km厚度内地壳中的63种化学元素的平均质量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所获数值后来被命名为克拉克值

矿物: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主要造岩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岩石分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发生的变形与变位

地质构造类型:水平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倾斜构造

板块边界类型:

(1)扩张(或增生)型边界

(2)俯冲(或汇聚)型边界

(3)转换断层(或次生)型边界

相对年代法或古生物地层法把地质历史分为隐生宙与显生宙。

宙、代、纪、世、期(时代单位)

宇、界、系、统、阶(每个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地球大气:干洁空气、水汽、悬浮尘粒或杂质组成

气压: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垂直空气柱的质量为大气压强

气压场分为:低气压、高气压、低压槽、高压脊及鞍形等区域

气象学中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部分气压

饱和水汽压:温度一定时单位体积空气中容纳的水汽量有一定的限度,达到这个限度,空气呈饱和状态,称为饱和空气,饱和空气的水汽压成为饱和水汽压

绝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所含的水汽质量通常以g/cm3表示,称为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大气的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露点:湿空气等压降温达到的饱和温度就是露点温度T d

蒸发和凝结:蒸发面上出现蒸发(升华)还是凝结(凝华)决定于实际水汽压(e)与饱和水汽压(E)的关系,当e

降雨的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气旋雨)、台风雨

大气环流: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

行星风系:不考虑海陆和地形的影响,地面盛行风的全球性形式

三个信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季风环流: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间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气团:在广大区域内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垂直稳定度等物理属性较均匀的大块空气团

锋:温度或密度差异很大的两个气团相遇形成的狭窄过渡区域

气旋:由锋面上或不同密度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形成

反气旋:占有三度空间,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大型空气涡旋

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海洋约占全球表面积71%,水量占全球水量的97%以上

从全球水量平衡中可以看出:

(1)海陆降水量之和等于海陆蒸发量之和。说明全球水量保持平衡,基本上长期不变;

(2)海洋蒸发量提供了海洋降水量的85%和陆地降水量的89%,海洋是大气水分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

(3)陆地降水量中只有11%来源于陆地蒸发,说明大陆气团对陆地降水的作用远不及海洋气团的作用;

(4)海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陆地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海洋和陆地水最后通过径流达到平衡。地表径流入海是维持海洋水分平衡的决定性条件。

洋流:海水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水平流动。风力是洋流的主要动力,地转偏向力、海陆分布和海底起伏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海洋资源:与海水本身有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如溶解于海水的化学元素、海洋生物、海底矿藏、海水运动产生的能量及储藏在海水中的热量等)

河流: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

河流的比降:河源与河口的高度差,即河流的总高差;而某一河段两端的高度差,则是这一河段的落差;单位河长的落差,,叫做河流的比降

河流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

河流的水源:降水地下水冰川积雪融水湖泊沼泽

河流补给的形式:降水补给、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湖泊与沼泽水补给、人工补给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径流计量单位(P211)

第五章地貌

地貌(地形):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基本的地貌类型:山地、平原

风化作用(风化过程):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风化壳(残积物):风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者

流水作用:侵蚀、搬运、堆积

流水对泥沙的搬运方式:推移、悬疑

泥石流:山区介于挟沙水流与滑坡之间的土(泛指固体松散物质)、水、气混合流,不包括挟沙水流与滑坡在内

形成泥石流必须具备条件:

(1)固体松散物质储备丰富,例如坡面与沟谷流域内有厚层风化壳、黄王、坡积物与块体运动堆积物;

(2)坡面坡度与沟谷纵比降较大,以重力作用为主,土体失稳且供给量大的重力坡,有滑坡活动或冲刷严重的侵蚀坡,纵比降较大且具有土质沟床的沟谷,最有利于泥石流形成;

(3)可从高强度降水或冰雪融水获得充足的水源供给。

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水的溶蚀能力、岩石化学性质及透水性对喀斯特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水动力条件)

地表喀斯特地貌:(1)石芽与溶沟;(2)喀斯特漏斗;(3)落水洞;(4)溶蚀洼地;(5)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6)峰丛、峰林与孤峰。

喀斯特地貌主要发育在:碳酸盐类岩石尤其是石灰岩分布区

风的搬运作用:通过风沙流即挟带沙粒气流的运动实现(悬移、跃移、表层蠕动)

风沙作用:风蚀作用、搬运作用、风积作用

黄土:第四纪风力搬运堆积的土状物质

海岸带: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分为海岸、潮间带与水下岸坡海岸分类:(1)沿岸;(2)沙岸

第六章土壤圈

土壤:发育与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疏松表层。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生物与非生物混合体,也是一个能从物质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剖析的自然体

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具有肥力

土壤肥力:土壤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剖面主要发生层:有机层(O)、腐殖质层(A)、淋溶层(E)、

淀积层(B)、母质层(R)

土壤质地:砂土、壤土、黏土

原生矿物:岩石受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及其分解和合成的物质,是土壤固相组成部分

土壤水分类型:吸湿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等

成土因素:气候、岩石、地形、时间、生物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道库恰耶夫):

(1)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2)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存在,并同等重要和相互不可替代地参与了土壤形成过程;

(3)土壤水远受制于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和演化,土壤是一个运动着的和有生有灭或有进有退的自然体;

(4)土壤形成因素存在着地理分布规律,特别是有由极地经温带至赤道的地带性变化规律。因此,研究土壤时一定要注意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性。

经历的时间

自然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物质的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

的统一

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广域土壤与大气和生物条件相适应的分布规律。它包括由于大气候生物条件纬度及海拔高度变化所引起的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

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带性

土壤资源(土地资源基础):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

我国三大土区:(1)东部湿润、半湿润土区;(2)西南高原高寒土区;(3)西北干旱土区

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耕地逐年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2)土壤侵蚀的危害;

(3)土壤退化,生产力下降;

(4)土壤盐碱化;

(5)土地沙化;

(6)土壤污染。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扩大耕地面积、盘活土地存量;

(2)综合整治,合理布局;

(3)改造土壤资源的障碍因素。

土壤质量:土壤肥力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土壤健康质量

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化学元素、圈层组成、要素组成

地理环境主要的和稳定的能量供给来自:太阳辐射

地域分异规律(空间地理规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自然区划:以地域分异规律学说为理论依据划分自然区,并力求反映客观实际的办法

自然区划原则:

(1)发生统一性原则;

(2)相对一致性原则;

(3)空间连续性原则;

(4)综合性原则与主导因素原则

我国综合自然区划: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

土地含义:土地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与基础地质、水文与植物,还包含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以及动物就人类目前和未来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

土地评价对象:土地类型及其质量

土地评价原则:

(1)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原则

(2)效益与投入比较原则

(3)多用途比较及综合评价原则

(4)永续利用原则

(5)因地制宜原则

土地评价方法: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平行法和两段法、土壤诊断-土壤潜力分等法

自然地理学期末总结(第四章)

自然地理学 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第一节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一、水循环 1 、概念: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蒸发、 水气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2 、类型:(按水循环的不同途径和规模划分)(1)大循环:海陆间循环(2) 小循环: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 3 、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依次所需要的时间。 4 、效应:(1)地球圈层构造(2)全球气候(3)地貌形态及地壳运动(4)生 态平衡(5)水资源的开发利用(6)水文现象以及水文学科的发展 第二节海洋起源与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二、水量平衡 1 、概念: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 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 2 、方程及意义:(1)全球:海上降水量+陆上降水量=海上蒸发量+陆上蒸发量 (2)海上降水量+入海径流量=海上蒸发量(3)陆上降水量-入海径流量=陆上蒸发量人为地大规模减少入海径流量,可能破坏淡水平衡。地表径流量入海是全球水量平衡的重要环节,而不是淡水资源的浪费。 三、海与洋 1 、洋与海的概念区分:(1)洋:地球表面连续的广阔水体称为世界大洋(2) 海:大洋的边缘因为接近或伸入陆地而或多或少与大洋主体相分离的部分成为海。 2 、海的类型:内海(地中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四、海水的化学成分 1 、盐度: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质量之比。 2 、氯度:每千克海水中所含氯的克数。 3 、影响盐度的因素:大洋盐度一般在33~37之间,因受降水、蒸发和入海径流 的影响而发生区域变化。盐度=0.03+1.805*氯度 五、海水的颜色和透明度 1 、颜色:决定于海水对阳光的吸收和反射状况。海水对蓝光吸收少,海水中质 点对蓝光散射强烈。 2 、透明度:近海岸低,大洋腹地高。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 新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地球上淡水的总量占所有水资源的()。
1.0 分
? A、
9.931%
? B、
4.458%
? C、
2.762%
? D、
1.336%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地壳最后的地区是哪儿?
1.0 分

? A、
平原
? B、
盆地
? C、
高原
? D、
海洋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地球表层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来自于地球的什么系统?
1.0 分
? A、
地热系统
? B、

地表系统
? C、
生物系统
? D、
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以下不是冰缘地貌的是:
1.0 分
? A、
石河
? B、
冰丘
? C、
冰山
? D、

石海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大气上升运动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1.0 分
? A、
热力对流
? B、
动力抬升
? C、
大气波动
? D、
蒸发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海陆分布的变化会通过以下哪种变化影响全球与区域气候?
1.0 分

综合自然地理学(蔡运龙,伍光合主编)期末考试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蔡运龙,伍光合主编)期末考试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研究对象(1)地理研究对象 地理研究对象——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2)自然地理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三)综合自然地理研究对象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结构性和功能性,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规律,建立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等级体系,以及对其动态、发展历史、未来变化的预测,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的研究。三、综合自然地理的任务 ?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本质联系和作用 ?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阐明他的整体变化和发展规律,并预测他的继承趋势?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划不同层次的自然综合体?确定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方向? ?协调环境、资源、人口与发展的关系,探索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综合自然地理的形成和发展(1)综合自然地理的基础(1)积累古代地理知识 从古代到18世纪的重大地理发现,地理学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即收集和积累资料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古代地理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过程。 原始社会——所有的地理现象和过程都被误认为是神圣的行为,并被

神秘的色彩所覆盖。这一时期被称为地理思想的朦胧阶段。 奴隶社会——地理得到了显著发展,地理应运而生。地理学家中最杰出的三位代表:厄拉多塞、斯特拉波和托勒密。 厄拉多塞(古希腊)——地理之父的代表:“地理”讨论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将地球表面分成五个区域,将世界分为欧洲、亚洲和利比亚三个主要区域,并绘制了世界时间地图——代表斯特拉波(古罗马):“地理”解释了尼罗河泛滥的原因,这是由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夏季雨量充沛 托勒密(古罗马) 地理分为地理和地理。地理学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它反映了最基本的东西,使我们能够看到整个地球的全貌。大地测量学详细地描述了各个国家,并且只向我们提供了一张图片。他绘制了当时世界上最详细、影响最深远的轮廓地图——“托勒密” 封建社会——地理停滞不前,通过旅行、宗教和战争扩大了它的地理视野。马可·波罗游记2。地理发现 “三大事件”——东南航线的开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西南航线的开通——极大地刺激了地理学的发展,为综合自然地理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古代地理的特点。1.地理处于收集和积累数据的时期。2.古代地理学实际上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3.古代地理学的特点是纯粹描述地理现象。4.古代地理学有两个基本流派,即“杂学派”和“普遍学派”( 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 1.地理学“博杂派”转折时期自然地理学的诞生——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1的期末复习题

1.地理环境。 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2.河流侵蚀基准面。 河流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到该面以下,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又可分为终极侵蚀基准面和局部(地方)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最低基面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 3.雪线。 常年积雪区的下界。 4.地貌灾害。 在地貌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地貌恶化,以致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灾害性的破坏。 5.荒漠。 是指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植物稀少及岩石裸露或沙砾覆盖地面的自然地理景观。 荒漠如按地貌特征及地面组成物质来分,可分为岩漠(石质荒漠)、砾漠(砾质荒漠)、沙漠(沙质荒漠)和泥漠(泥质荒漠)等四类。 6.自然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7.地震系列。 地震有孕育、发生和衰减的过程。在一定时间内(几天或几个月)发生在同一地质构造带上,而且具有成因联系上的一系列地震。包括: a.主震---在一个地震序列中,能量最大的一次地震。 b.前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 c.余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 8.地质作用。 促使组成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和表面形态等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统称地质作用。

9.喀斯特作用。 即指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的破坏与改造的作用。即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冲蚀、堆积,以及重力崩塌的总称。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机械侵蚀作用为辅。 10.水土流失。 当流水对土壤、风化壳或碎屑堆积物的侵蚀量(值)超过允许侵蚀量(值)时,称为水土流失。 11.地壳运动。 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化的机械运动。 根据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两类: 古构造运动:发生于晚第三纪以前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发生于晚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包括人类文明时期的构造运动 12.化石及其形成条件。 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活动的遗迹。 形成条件: ①必须有不易分解的生物硬体,如骨骼、鳞片、贝壳、木质纤维等; ②生物死亡后要迅速被掩埋,遗体被掩埋得越快,和空气隔绝越快,就越有利于保存成化石; ③埋藏后的生物遗体还要经过长时间的炭化作用,或与CaCO3,Si O3等物质进行交换、充填等作用,才能变成化石。 13.融冻作用及其类型。 冻土地区地温低,而且发生周期性的正负变化,冻土层中的水分也相应地出现相变和迁移,从而引起岩石的破坏、碎屑物的分选、堆积层的变形、冻胀、融陷、流变等一系列变化过程,总的称为融冻作用。作用方式有融冻风化、融冻泥流和融冻扰动等。 (1)融冻风化 冻土层中的大小裂隙常被水填充,当夜间及冬季地温降至O℃以下时,水分冻结,形成冰脉,由于冰脉体积膨胀而向两侧围岩(土)挤压,使裂隙扩张。白天或夏季冰体融解,融水进一步向下深人,然后又再度结冰。这样经过反复冻融之后裂隙不断扩大,岩(土)体也受压破坏。这种因冰脉冻融而使岩(土)破坏的作用,称为融冻风化作用。 (2)融冻扰动 发生在活动层内,每年冬季冻结由地面向下进行时,以下尚未冻结而含水的融土,在上部季节冻土及下部永冻层的挟逼下,发生塑性变形,造成各种褶曲,称为融冻扰动。 (3)融冻泥流 发生在冻土的斜坡上,夏季活动层融化时,土中的水分因下部永冻层的存在而不能下渗,造成该土层饱含水分,甚至稀释成泥浆状,在此过度湿润的情况下,土体便沿斜坡向下蠕移,成为融冻泥流。 泥流速度很慢,每年3-4cm,至多也不过30—50cm。

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02~11) 2002年自然地理学 一. 简答题(54) 1. 简述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6) 2. 简述李四光地质学包括哪几种构造体系?(6) 3. 大气降温过程有哪几种途径?(8) 4. 简述大气经向三圈环流中的信风环流圈(Hadley 环流圈)的形成过程(6)。 5. 拉梅奇(Ramage,1971)所绘制的全球季风分布图,其判别季风的主要依据是什么?(8) 6. 太阳天文辐射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6) 7. 简述地球上水循环的“海陆循环”过程。(6) 8.简析绿色植物对美化环境有哪些主要作用?(8) 二.论述题(46) 1. 试论述全球气温水平分布的基本特点。(15) 2. 简析我国土地沙化的基本情况,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特别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13) 3. 试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18) 2002年中国自然地理 一. 简答题(67) 1. 中国的气候特征。9) 2.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9) 3. 中国东部湿润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变化。6) 4. 我国水系内外流域的分界线。9) 5. 我国生物海岸的类型及分布。4) 6. 四川盆地的地貌分区。9) 7. 云贵高原的区域特征。8) 8. 秦岭--淮河以北温带土壤的干湿带性分布规律。9) 二. 论述题(33) 1. 第四纪以来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18) 2. 西北地区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主要方向 2003年自然地理学 一.简答题(82) 1.地球表面有那些特征?(9分) 2.什么叫三圈环流?它是怎样形成?(12) 3.简述海底扩张说的要点。(12) 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怎样流动的?(12) 5.马克耶夫亚欧大陆理想自然带分布有哪些基本特点?(10) 6.自然区划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什么是自上而下的方法?(15) 7.什么叫自然综合体?(6) 8.什么叫生物多样性?(6) 二.论述题(68分)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

绪论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掌握) (一)在六大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基础上形成四大物质圈层(对流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二)内部分异复杂,具有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特有物质和现象(土壤层、沉积岩、各种地貌) (三)通过四大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地质循环)进行能量转化、物质交流和信息传输 (四)固,气和液三相物质并存 (五)从地球内部和外层输入一定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辐射、地热、重力) (六)现代自然地理环境在人类干扰和控制下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大多已成为人类聚居场所。 第一章 一、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变质作用类型(理解);地壳的结构和类型、三大类岩石的 成因、特征和联系(掌握) 1.地壳的结构: 1)以康拉德面(距地表约10km) ,分硅铝层和硅镁层 2)上层为硅铝层,以O、Si、Al为主,又称花岗岩层,大陆上厚约10—40km 3)下层为硅镁层,以O、Si、Al为主,但Mg、Fe、Ca相应增多,称玄武岩层,大陆平 原厚可达30km 2.地壳类型: 1)大陆型地壳(简称陆壳)平均厚度约33km,近海薄内陆厚,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 2)大洋型地壳(简称洋壳)平均厚度仅7.3km,最薄处仅5km,仅由硅镁层组成(缺少 硅铝层) 3.岩浆岩: 岩浆岩:地下深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形成的岩石。 4.沉积岩 1)定义:地表或近地表先成岩石遭受风化剥蚀及生物和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外力 搬运沉积后,经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 2)主要特征:具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具有生物化石 3)成岩途径:a.压固;b.胶结;c.重结晶;d.新矿物生长 4)构造:层理构造:沉积物成分、颜色、结构构造和粒度等在岩石垂向上的变化所显示 的成层特征; 层面构造:沉积过程中由自然作用产生在沉积岩层面上的痕迹,如雨痕、波痕等。 5.变质岩 1)变质作用:先成岩石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下导致物理、化学条件变化,使之 成分、结构、构造产生一系列改变 2)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即为变质岩,据先成岩石类型划分为正变质岩(岩浆 岩变质)和负变质岩(沉积岩变质) 3)变质作用影响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和溶液 4)变质作用类型: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6.三大类岩石联系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第一章 重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 1、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104km),即天文单位。 2、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5×108km),即一个光年。 3、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小而平均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数少,称为类地行星。 4、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大而平均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多,称为类木行星。 5、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运动的基本特征? 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 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 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也较接近。 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6、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不发光却能反射阳光的天体。 太阳系的行星须符合的3个条件: ①在绕太阳系运动的前提下,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而成为其所在空间的最大天体。 ②具有足够大的质量,能够靠自身的引力使形状呈近似球形。 ③内部不发生核聚变反应。 7、矮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固体应力而使自己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 8、当月球阻挡阳光照射地球时,发生日食;当地球阻挡阳光照射月球时,发生月食。 9、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在椭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每年1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近,地球的这个距离称为近日点;7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远,地球的这个距离称为远日点。 10、一日的定义,如果取春分点为标准,则春分点连续两次通过同一子午面的时间,叫做一恒星日。如果取太阳为标准,则地球上同一地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和日心连线所需的时间,叫做一个太阳日。 1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球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2)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移,在南半球则向左偏移。 3)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4)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5)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要密

2020超星尔雅慕课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四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 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 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 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 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 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 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 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 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 2020超星尔雅慕课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四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初试)

历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 适用专业名称:自然地理学 考试科目名称:自然地理学科目代码:070501 注意事项: 1、请将答案直接做到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无效。 2、除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外,不得在卷面上出现姓名、考生编号或其 它标志,否则按违纪处理。 3、本试题共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1994 一名词解释: 1.构造行迹 2.层理构造 3.大陆坡 4.寒土 5.自然区划 二举例分析气候的形成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三地貌是如何形成和发育的 四简述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五试述河流补给的形式和特点 六举例说明目前在土壤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996 一名词解释: 1.构造体系 2.地质构造 3.海蚀作用 4.大陆架 5.生态系统 二为读图题无法绘图抱歉 三简述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四以欧亚大陆为例,试述中纬度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五简述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六论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关系问题 1997 一填空 地质构造的基本构造类型有:_ _ _ _ 地下水按存储空隙的种类可分为:_ _ _

中国黄土的命名按时代可分为:_ _ _ 成土因素包括:_ _ _ _ 二名词解释: 1.大陆架 2.大陆度 3.生态系统 4.岩溶作用 5.生物的指示现象 三简答题 1.简述你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2.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3.简述区划研究与类型研究的差别及其联系 四论述 1.举例分析气候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地貌发育的 3.举例说明我国目前在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999年 一、名词解释 焚风岩溶作用潜水与潜水面生态系统自然区划褐土 二、简答 1、简述水平构造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2、简述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 3、简述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径流过程 4、据阶地的组成物质和结构,河流阶地可以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三、论述题 1、论述你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2、论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2000年 一、名词解释 暖锋湿润系数径流变率寒土冻土、灰化土潮流 二、简答 1、试述地壳运动的一般特点 2、简述地下水安埋藏条件的分类 3、简述洪积扇的特点 4、简述我国东部寒湿带至热带森林地区的土壤类型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标准答案

2010─2011 学年第 1 学期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试卷(A卷)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地域分异规律 所谓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保持特征的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2. 沉积岩 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等四个过程而形成的岩石。 3.季风 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改变的现象。季风形成因素最主要是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的,其次是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而形成的。 4.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性质、化学形成不断发生着变化,并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5.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系统是指自上地幔顶部到大气层顶有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四大圈层组成的环境整体系统,各圈层间通过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6.流域 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都有从一定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水,这一集水区就是河流或水系的流域。 7.食物网 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8.气旋、反气旋 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9.土壤腐殖质层 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10.冰川作用、冻融作用(4分) 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11.黄土 12.海岸均衡剖面 13.风沙地貌 14.对流层 大气层底部,大气的垂直运动比较显著的层次。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自然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耦合组成的整体。) 第一章绪论 1.1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表层。 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天然环境+人为环境=自然综合体=景观 研究范围:上界——以对流层的高度为限;下界——岩石圈上部; 范围:对流层、沉积岩石圈、水圈及生物圈 特征: (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 (2)同时存在气、固、液三相物质和三相圈层的界面。 (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通常称为表成体。 (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存在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差别显著。 (6)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 1.2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 学科地位: 自然地理学友三个层次: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社会经济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各个部门的部门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位于第二层次,是该层次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在第三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同时也为第一层次的综合地理学提供基础。之研究部分无法回答整体的综合特征,而要研究综合特征就要从研究部分着手,一方面分析每个组成部分在整体背景下的具体特征,另一方面又要着重研究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sectorial physical geography)综合自然地理学(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区域自然地理学(regional physical geography)) (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即研究其组成、结构、时空运动和地理分布规律。如:水文学、地貌学气候学等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区域自然地理学: 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对区域的部门情况和区域的综合情况进行研究。) 学科特点: (1)整体性——把地球表层不同等级秩序的自然地理单位视为统一的整体,各种现象和过程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堆砌,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整体性强弱取决于组分间结构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 (2000) 一、名词解释(2.5×8=20) 1、季风 p129 答: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称为季风。季风是海陆间季风环流的简称,它是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间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的风为夏季风,冬季由大陆吹吹向海洋的风为冬季风。一般说来,夏季风由暖湿热带海洋气团或赤道海洋气团构成,冬季风则由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构成。 2、厄尔尼诺 p148+p191 答:【有的年份由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突然减弱,太平洋赤道暖洋流以50-100m/s的速度向南扩张,代替秘鲁冷洋流,使这一地区的海水温度比常年高出几度,冷水上翻不能到达表层,结果造成只适应冷水域生存的鱼类、藻类大量死亡。鳀鱼死亡,海鸟因缺乏食物而死亡或迁徙,使南美洲沿岸国家失去宝贵的鸟粪肥料,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出口。秘鲁及厄瓜多尔气候由干旱转变为多雨,经常发生洪灾。厄尔尼诺现象不仅对秘鲁沿岸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造成极大破坏,也对热带太平洋沿岸甚至全球气候造成灾害性影响。】 某些年份,因亚热带环流周期性南移,东南信风微弱,引起赤道逆流南下,热带暖水淹没了较冷的秘鲁洋流,上涌海水与沿岸冷水消失,导致海洋生物与寄食鸟类死亡、糜烂,并释放大量硫化氢进入大气。赤道东太平洋秘鲁洋流的这种变化,如果水温增加超过0.5度,持续时间长达六个月以上,即称为厄尔尼诺现象。我国1998年的洪灾也与此有关。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常常有突发性,且无明显规律可循。经过人们不断探索,人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与一种被称为南方涛动的现象几乎同时发生。 3、准平原 p273 答:准平原是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作为一种大规模夷平面,也可因为构造上升而成为高原面或发生变形,或被切割后仅保存于山岭顶部成为峰顶面。准平原的发育大致包括以下过程:①原始地面平缓;②构造上升,形成v形谷或峡谷,分水岭仍较宽平;③侧蚀加强,河谷展宽,切割密度加大,分水岭变窄成为尖锐山岭;④河流侧蚀作用形成宽广谷底平原,谷间分水岭降低、变缓,上凸下凹;⑤地面近似平原,少数地段存在低矮孤立残丘。 4、雪线 p242 答: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就叫雪线。雪线上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所以雪线也就是降雪和消融的零平衡线。【但零平衡的绝对值却可以各不相同。要在降雪量很小的情况下达到平衡,就必须有较低的负温以减小消融和蒸发。而当降雪来量很大时,雪线年平均气温就必须比较高,才能融化大量积雪,以保持平衡。】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是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主要因素。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具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和自平地向高山递减的规律,所以低纬地区雪线位置比较高,高纬和极地雪线位置比较低。雪线位置最高处并不在赤道,而在南北

《自然地理学III》期末考试(B卷)答案及评分标准(本科)

《自然地理学III》期末考试(B卷)答案及评分标准(本科) (2006至2007学年第二学期) 一、填空题(每空1分,25分) 1.壤土、粘土。 2.碎屑阶段、钙淀积阶段(脱盐基)、酸性硅铝阶段(脱硅)、富铝化阶段 3.粘化作用、生物小循环 4.相、限区、地方 5.整体规律、时间规律、空间分异规律 6.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 7.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水生植物 8.连续分布区、间断分布区 9.东部季风大区、西北干旱大区、青藏高寒大区 二、解释名词(每小题3分,15分) 1.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的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2分),可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1分)。 2.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2分),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1分)。 3.红树林――主要分布于热带滨海地区(1分),受周期性海水浸淹的淤泥海滩上耐盐的常绿乔灌木植物群落(2分)。 4.土地结构——是指各种土地类型在某一区域单位中的组合方式、比例和彼此间的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格局(2分)。它反映出一个自然区域单位中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的特征(1分)。

5.自然区划:根据自然环境在空间分布上规律性划分各自然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界限,确定各自然区域等级(整体与部分)之间的从属关系(2分),可以构成一个区域等级组合体系(1分)。自然区域的这种系统研究法,称为自然区划。 三、简答题(每题6分,30分) 1.气候怎样对土壤形成造成影响?(6分) (1) 气候控制着土壤形成的方向及其地理分布(1分)。 气候因素直接影响到土壤中的水、气、热的状况和变化(1分)。 气候在地表呈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的类型亦发生相应的更替,表现出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性(2分)。 (2) 气候制约着土壤的形成过程。主要表现在:母质和土壤中矿物的风化和淀积,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水分的蒸发和淋溶等过程(2分)。 2.什么群落的演替?群落演替有哪几种划分方法各种方法? 在一定地段上一种群落被另一种群落所替代的过程叫做演替。(2分) (1) 按裸地性质划分――原生演替、次生演替(2分) (2) 按发展方向划分――顺行演替、逆行演替:(1分) (3) 按基质性质划分――水生基质演替、早生基质演替(1分) 3.比较生物群落中优势种、建群种、附属种的差别(6分) (1) 不同生物种的生态位常常不同(1分)。 (2)凡是个体数量多、生物量大、覆盖地面的程度也大的生物叫做优势种(2分); (3) 优势种中的最优势者,即盖度最大、生物量也最大、占有最大空间,并在建造群落、改造环境和在物质与能量交换中作用最突出的生物叫做建群种(2分); (4) 群落中其它次要的种类称为附属种(1分)。

历年各院校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

历年各院校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 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 华南师范大学02 -05 华南师2002 自然 1 概念 平推断层地面净辐射径流模数丰水年组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草甸与草原长日照植物包气带生物阻限 2 填空 逆温根据成因不同可以分为那三种----- ----- -------- 气象学中A表示--------气团E-----------气团在气候类型中A代表什么气候E代表----------气候 距今约6亿年古生代的---------纪认为是地球--------大爆发的时代 新月型沙丘属于-----------向沙丘,沙丘走向一般与风向----------. 在多风向作用下往往形成--------------沙丘 黄土虽然缺乏水平-----------理但是垂直--------理却极为发育 生物海岸有------------和-----------------两种 植物群落的演替按发展方向分为---------------演替和----- 3 简答 发现中间凹陷周围隆起的环状地貌形态是否可以判断为火山口地貌? 流水对物质搬运有那些形式 动物扩散的3种途径 水位过程线和水位立时曲线的不同 4论述 论全球气温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全球降水量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土壤资源损失和破坏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南半球雪线低于北半球原因 03年华南师大自然地理 1 名词假整合地堑大陆岛和海洋岛河漫滩二元结构峰丛逆温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指示植物生物量和生产量辐射适应 2 简答 A 地质年代中第四纪分为哪几个世 B 根据成因和沉积结构的不同,沉积岩可以哪四种类型 C 大气对流层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D 为什么热带气旋 73%以上发生在北半求 E 柯本的温暖多雨气候带包括哪三气候类型

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权威版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第三章 纬线:所有与地轴垂直的面和地表相交形成的圆 纬度:该地铅垂线与赤道面的夹角 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 经度:该地所在的经线与本初子午线的角距,亦即这两个经线平面的夹角 1、简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区域特征、区域分异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或者说,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区域特征与空间分布、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 2、简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答:形状:地球为一个不规则的旋转椭球体。意义: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如气候、土壤、植被等)的地带性分布。 大小:地球的总质量为6.588×1027g,总体积为10833×108km3,平均半径约为6371km。意义:地球质量不大也不小,从而引力适中,形成了适宜的大气圈与水圈,为生命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3、简述地球自传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答: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球自转产生了地方时;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地球公转: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地球的公转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运动对地表温度调节、生命孕育的重要意义。 4、试述地球的圈层结构。 答:地球圈层结构的划分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两部分。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另外,岩石圈是介于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圈层,是指地球表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圈层。大气圈是指环绕地球的由气体组成的圈层,水圈是指地球表层由各种形式存在的水组成的圈层,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所有活着的有机体组成的圈层。 第四章 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地质构造: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地貌特征的总和,是承受地壳运动的岩层或岩体在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变异的结果。 褶皱:岩层的弯曲现象。 节理: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层: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的断裂构造。 岩石: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新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 中国泥石流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是? 1.0 分 A、 河南 B、 福建 C、 云贵 D、 山西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 属于地下喀斯特的是() 1.0 分 A、 石芽 B、 溶洞 C、 溶沟 D、 峰林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 岩石的破碎属于()风化 1.0 分 A、 物理 B、 化学 C、 生物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4 影响地球表层环境的能量主要有三方面,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1.0 分 A、 太阳辐射能 B、 风能

地热能 D、 地球自转能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5 地理学不需要()学科基础。 1.0 分 A、 文科 B、 理科 C、 工科 D、 商科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6 有机质占土壤组成的比例为多少?0.0 分 A、 0.02 B、 0.05 C、 0.1 D、 0.12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B 7 地球转动的能量不包含以下哪一项? 0.0 分 A、 地转偏向力 B、 潮汐能 C、 机械能 D、 风能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B 8 以下是土壤荒漠化的后果的是: 1.0 分

下渗增强 B、 径流减弱 C、 土壤湿润 D、 土壤干燥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9 地壳最后的地区是哪儿? 1.0 分 A、 平原 B、 盆地 C、 高原 D、 海洋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0 黄土的地貌可分为()。 1.0 分 A、 沟谷地貌和沟间地貌 B、 纹沟和细沟 C、 细沟和冲沟 D、 沟间地貌和切沟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1 地球表层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来自于地球的什么系统? 1.0 分 A、 地热系统 B、 地表系统 C、 生物系统 D、 生态系统

东北师范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42712--东北师范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备考题库42712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 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综合自然地理野外描述纲要的专业内容主要记录表述错误的是()。 A.观察点的地理位置 B.湿润条件,包括水分来源,天然排水强度,潜水埋藏深度,地表季节积水或常年积水等 C.土壤,包括机械组成、各发生层的厚度、颜色、组成、结构、湿度、新生体等 D.动物界,只记录大型哺乳动物的足迹、粪便,其余除外 正确答案:D (2)划分自然地带的关键是()。 A.用平亢地上的大气候条件与地带内的隐域性的土壤进行相关分析 B.用平亢地上的大气候条件与地带内的植被进行相关分析 C.用平亢地上的大气候条件与平亢地上的植被及土壤进行相关分析 D.用平亢地上的大气候条件与地带内的隐域性的土壤和平亢地上的植被进行相关分析 正确答案:C (3)要解决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对立关系,促使二者统一,关键在于() A.提高人口质量 B.保持环境 C.克服人类发展需要的主观性 D.人类发展需要的主观性 正确答案:C

(4)GIS的硬件系统主要有哪四部分组成()。 A.数据输入、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与处理、用户接口模块 B.计算机主机、数据输入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和数据输出设备 C.计算机制图、数据库管理、遥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 D.计算机主机、数据输入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和数据分析与处理 正确答案:B (5)人类活动加剧了地表固体物质的机械搬迁,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地表的水平衡被破坏 B.改变了生物界的平衡 C.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 D.加速了化学元素的迁移 正确答案:C (6)自然地理系统起连接作用的组成部分是() A.水分 B.大气 C.岩石地形复合 体 D.土壤 正确答案:A (7)()是形成垂直带的直接原因。 A.山地气候条件 B.纬度地带规律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

自然地理学:思考题(2017年64课时) 绪论: 1、地理学、自然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坏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坏境。 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区域特征与空间分布、变化规律为研究的科学。 2、地理环境分为哪三类? 自然坏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3、说说人为环境列入自然地理环境的理由? 答:人为环境的成因及其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干扰的方式喝强度,而其本身的演变喝作用过程仍然受制于自然规律。因此,无论是人为环境还是天然环境都属于自然地理环境。 第一章:地球 1、地球与其他行星最显著的区别?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大小、运动和海陆 分布对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有何影响? 区别:存在生命;轨道不同,方位不同。 影响:(1)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温度适中 (2)地球的形状使得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呈现差异性,即从赤道到两极递减,从而造就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 (3)地球质量巨大,能够在宇宙空间中做近似于圆周的运动而不被太阳吸走。而且它能够吸引周围的气体、从而形成大气圈。 (4)地球运动:①地球公转导致季节的变换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的节奏。 ③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使所有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 在南半球向左偏 ④地球自转产生地方时。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⑤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5)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分布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变化小。 2、地理坐标?地球表面经度和纬度是怎样划分的? 答:地理坐标是用纬度、经度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 纬度:一地的纬度就是该地铅垂线对赤道面的夹角。 经度:该地所在经线与本地初经线之间的角距,即这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 3、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①地球表面是太阳辐射和太阳能转化的主要场所。

2015尔雅网络课程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王建)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是: A、人地相互作用 B、利用环境 C、空间组成与结构 D、成因与变化过程 正确答案:B 2不属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是? ?A、近岸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系统 ?D、河流生态系统 ? 正确答案:A 3冰川气候区的主要地貌特征是 ?A、多边形地面 ?B、刃脊 ?C、泥流阶地 ?D、石海

? 正确答案:B 4中国泥石流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是? ?A、河南 ?B、福建 ?C、云贵 ?D、山西 正确答案:C 5水的分布的改变会影响地球自转的速度,如果水更多的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地球的自转速度会: ?A、变快 ?B、变慢 ?C、没变化 ?D、都不对 正确答案:A 6地壳最后的地区是哪儿? ?A、平原 ?B、盆地 ?C、高原

正确答案:C 7以下不是地质与地貌环境评估的途径的是: ?A、海拔高度 ?B、地貌的起伏 ?C、地貌的部位位 ?D、地下组成 正确答案:D 8在生物起源过程中,什么生物出现后大气中氧含量才升高??A、蓝藻 ?B、真核生物 ?C、植物 ?D、动物 正确答案:A 9不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是()。 ?A、水星 ?B、木星 ?C、火星

正确答案:D 10我国东南地区潮湿而西北内陆干燥的气候是收到了()的影响。?A、季风气候 ?B、海洋洋流 ?C、地球自转 ?D、地形差异 正确答案:A 11以下对降水和气温不具有调节作用的是哪一项? ?A、湖泊 ?B、水库 ?C、沼泽 ?D、岩石 正确答案:D 12地球上人类生存的原因是: ?A、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B、地球的质量及其环境效应 ?C、日地距离及其环境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