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宁夏为例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宁夏为例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宁夏为例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摘要] 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1978~2007年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为样本,对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金融相关比率Granger因果检验

一、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9年,戈德史密斯(Goldsmith)出版了《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一书,从比较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各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对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同步发展的关系。

研究发展中国家金融与经济关系方面最具影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Ronald I·Mckinnon和Edward S·Shaw。1973年,他们分别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浅化”或“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自由化”或“金融深化”理论。在Ronald I·Mckinnon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Edward S·Shaw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他们都以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分别从“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这两个不同角度,将货币金融理论与发展理论结合起来,全面论证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资金短缺,并不是因为缺乏能用于积累的资金,而是因为“金融抑制”造成了融资渠道堵塞和资金成本的扭曲。在金融深化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可以缓解。

对于金融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性,许多文献都作了广泛研究。其中,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Goldsmith,1969;Shaw,1973),这便是Patrick(1966)所认为的金融发展的“供给主导”(supply-leading)作用。金融发展在动员储蓄、管理风险、便利交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助于经济增长。但是,对于金融发展究竟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问题却存在许多争论。以Goldsmith (1969)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者认为,金融发展以金融资产的形式直接增加储蓄,从而促进了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Sinai和Stokers(1972)以及Wallick(1969)的有关文献均对这一假说提供了经验支持。而另一方面,以Mckinnon(1973)与Shaw(1973)为代表的金融压抑主义者却认为,现金余额的实际收益率是资本形成及由此取得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决定因素。根据这一观点,经济增长基础上的金融发展绩效取决于利率的发展绩效。因此金融压抑主义者认为,实行金融自由化、放松利率管制最为重要。运用传统的总储蓄方程,Fry(1988)基于亚洲不发达国家进行的一项实证研究发现,利率对总储蓄函数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尽管这种明显的积极效果对其它多数国家很小;但其它的许多经验研究并没有发现实际利率与国内储

蓄间存在任何较强相关关系。Gupta(1987)在其选择的亚洲及拉丁美洲国家的研究中也发现了一些支持金融压抑主义者观点的证据:利率自由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产生高水平的储蓄。

国内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大量的实证研究。其中,路磊(1998)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金融资产与国民生产总值高度相关。随着金融资产规模的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也在不断增加,并且二者在时间上呈现平行上升的趋势。谈儒勇(1999)在《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将金融中介体和股票市场两者分开,分别研究了中国金融中介体发展、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关系以及中国金融中介体发展和股票市场发展之间的实证关系,结论是:在中国金融中介体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在

国股票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有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我国金融中介体的发展有可能促进经济增长,而股票市场发展对经济发展作用极其有限,甚至是不利的。

近年来,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问题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如张军洲(1995)认为区域的金融机构差异、差异互补和相互关联构成一国的区域金融体系,从而明确界定了区域金融的研究范畴。殷德生等(2000)基于区域金融的一般理论分析,考察了不同区域金融主体的行为特征,从区域金融结构、区域货币资金流动与区域资源配置等视角强调了金融因素对资金流动与区域发展的重大影响。周立(2004)运用大量数据对我国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证研究。张海波(2005)对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做了实证分析,这些研究多局限于对某个区域的金融与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而未构建区域金融发展的综合指标去进行实证研究。

宁夏地处祖国西部,经济、金融发展较为落后,研究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将有助于找出宁夏经济发展的症结,对症下药,促进宁夏经济的发展,同时对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经济发展也有借鉴意义。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宁夏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实证分析,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政策建议。

二、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首先,根据现有研究成果,认为最能充分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综合经济发展能力的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因此我们选择人均地区生产总值(Y t)及其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其次,根据戈德史密斯(1968)提出衡量一国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存量和流量指标——金融相关比率(FIR),即“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含重复计算部分)与国民财富的比值”(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1994)。考虑到(1978-2007)宁夏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其简化为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与GDP之比,以衡量一国的经济金融化程度。原始数据来源于《宁夏统计年鉴》。所有计量分析都是利用Eviews5.1完成的。

(二)宁夏存贷款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简单分析

数据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年鉴(2007)

图1:宁夏回族自治区1978~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存贷款总额的变化趋势

1978-2007年期间宁夏地区生产总值和存贷款总额都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2000年之后更是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从图1来看,宁夏存贷款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有密切的相关关系,二者的趋势保持几乎一致的发展关系,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3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834.16亿元,增长了64.17倍,而同期存贷款总额从1978年的12.61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484.73亿元,增加了197.04倍。说明宁夏金融发展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

(三)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相关比率的描述统计分析

数据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年鉴(2007)

图2:宁夏回族自治区1978~2007年FIR的变化趋势

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1978~2007年的经济金融发展数据进行分析。1978~2007年,宁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5.6元增加到2007年的13669.15元,增长了37.39倍。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金融发展看,FIR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在总体是上升趋势,上升的幅度也较大,但是在2003年开始,FIR持续五年降低,从改革开放后的最大值3.71下降到2007年的2.98,这可能由于2003年国家宏观政策开始转型,由积极转变为稳健财政政策,部分行业出现经济过热,央行对银行贷款紧缩,导致银行贷款减少;另外,从2003年开始,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两者导致了我区自2003年以来FIR下降。但从总体上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宁夏金融深化的速度很快(见图2)。

图中两者的交叉点说明:宁夏自治区财富的增长趋势较金融资产的发展强劲。金融深化速度放慢了

而同期经济发展速度很强劲。

(四)计量模型的建立和估计

借鉴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构建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线性模型:

Y t=α+βX t+ε

Y t为t年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 t为t年宁夏地区金融相关比率,运用eviews5.1估计模型为:

Y=-2895.97+2734.374X

t -4.5822 9.5767

p 0.0001 0.0000

R2=0.776593,调整后的R2=0.770231

t检验表明系数β十分显著,拟合优度系数R2表明模型拟合度较好,各个检验表明该简单模型的很好的说

明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金融相关比率增加1个单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加2734.374亿元。

(五)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表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有高度的相关关系,为了研究宁夏回族自治

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我们利用恩格尔(Engle)和格兰杰(Granger)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

法。Eviews5.1计算的是如下的双变量关系:

y t=α0+α1y t-1+……+αk y t-k+β1x t-1+……βk x t-k

x t=α0+α1x t-1+……+αk x t-k+β1y t-1+……βk y t-k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滞后期特别敏感,不同的滞后期会引起变量之间不同的因果关系。选择滞后期时,

从最小的滞后一期到最大的滞后5期,发现在后两期,金融相关比率(x t)不是人均地区GDP(y t)的原因

都被拒绝,而人均地区GDP不是金融相关比率的原因在滞后2、3、4、5期时都被拒绝,这说明在滞后3期

之后,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深化互为因果关系。如表3所示:

表1: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

2 3 4 5

Obs 28 27 26 25 24

F-Statistic 0.43754 0.15272 1.73287 2.45325 2.55478 1.16396 2.82218 2.8898 2.72489 2.84183 Probability 0.51479 0.85749 0.19432 0.09117 0.08688 0.28957 0.08192 0.062410.06911 0.06377 接受接受接受拒绝拒绝接受拒绝拒绝拒绝拒绝

三、相关结论分析及建议

通过以上的实证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西部地区的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通过对宁夏地区1978年-

2007年的人均GDP与FIR散点图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宁夏地区的人均GDP与FIR之间具有正向的相关关

系。可以说,金融相关比率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本文认为造成这样的结果的主要原

因是金融资产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资产的数量在不断的

增加,总体来看西部地区经济总量的增加不如金融资产量的增加迅速,导致金融相关比率持续上升。

第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显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金融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因。同时经济增长也是金融发展的原因,即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互为因果关系。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作为欠

达地区宁夏经济的发展更需要金融支持。发展宁夏自治区的金融,需要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推动宁夏经济跨越式发展。通过将金融资金引向投资型产业,带动宁夏经济增长,进而推动宁夏金融发展。首先,要积极引进外来资金,鼓励民间投资,做大金融资源总量。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不可能完全服从宁夏自治区发展的意愿。宁夏应该积极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宁夏银行,合并后的农村信用社——黄河银行,政府通过政策干预,引导两家地区银行将资金投向区内经济发展。此外,应鼓励民间融资,多方扩大区内企业融资渠道,发展宁夏经济。其次,宁夏金融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的支持。宁夏经济相对落后,经济规模欠发达,金融资金运转主要受制于国有商业银行,要想扩大宁夏的金融规模,政府应该进行干预,引导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投向区内,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区内经济发展。通过引资建设宁东能源基地,及借宁夏五十大庆的契机,吸引外来资金,和运用一系列金融政策来发展宁夏的经济。宁夏经济的发展将有助于宁夏金融的成长,进而推动宁夏金融的发展,保证宁夏地区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参考文献]

[1] 马瑞永.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2).

[2] 任志军.对西部开发中金融发展问题的再认识[J].开发研究.2002,(16)

[3] 胥嘉国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6,(5)

[4] 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实证与政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 韩俊才,何友玉,张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六省市的实证分析[j].统计观察2006,5

[6]王满仓,白永秀,杨二宝.西部金融体系发展与经济增长——以陕西省为例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

界.2005,7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 答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 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 二、简答题 1.区域的特征 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 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 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

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1.ד缩小”改为“扩大” 2.ד是”改为“不是” 3.ד宏观”改为“微观”,“微观”改为“宏观” 4.√ 5.√ 四、论述题(要点) 1.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些 2.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 3.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1.(1)研究区域经济演变规律,尤其是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变化规律。(2)研究在国家范围内建立多层经济区域体系,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整体经济效益最佳的途径。(3)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区域政策和效应规律。(4)研究区际经济关系发展变动规律,主要包括区际间的均衡与国民经济总效率的关系,区域分工与经济技术协作、区域差异与区际关系的调整等。(5)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相关学科成果,完成区域经济研究方法和开拓区域经济研究领域。(6)引进国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加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交流。

电大 区域经济学paixu

()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城市群。B. 珠三角 ()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A. 长三角 ()反映的是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的问题。B. 产业专门化率指标D. 区位商指标 ()反映的是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的问题。B. 产业专门化率指标D. 区位商指标 ()将是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D. 知识经济 ()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前提和保证。A. 区域协调 ()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知识依赖。B. 技术进步 ()是传统工业区改造复兴的典范。A.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 ()是多样化经济活动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地域。B. 城乡边缘区 ()是核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A. 城市 ()是衡量区域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最终标准。B. 结构性效益 ()是决定地域分工的动力。A. 经济利益 ()是破除二重结构的社会经济条件。A. 发展商品经济B. 实现工农业的现代化 ()是区域的增长极。D. 城市 ()是影响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的最基础要素。A. 地理区位B. 政府作用C. 自然资源 ()形成了落后国家的后发优势。A. 飞旋镖效应 ()影响和决定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A. 城市布局 ()主要是从国际贸易、国际分工角度论证了产业机构高级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A. 动态比较费用说 1962年,环境科普著作()描绘了一幅由农药污染所引起的可怕景象。C. <寂静的春天> 20世纪70年代,()开辟了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区域经济学。B. 涅克拉索夫 B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内容几乎涉及了北美在贸易是需要进行改善的所有方面,包括商品贸易,市场准入,原产地原则,还包括()A. 纺织品和服装B. 汽车产品C. 能源和基本化工产品D. 农业 不管是什么样的区域,在结构变化导向的选择和结构调整上,都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综合平衡,另一个是()B. 内外兼顾 C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一个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的长过程,这种变化表现出()。B. 有序的阶段性 城市()的选择将决定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方向。B. 支柱产业 城市()决定城市竞争力。A. 空间结构 城市化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过程。A. 经济城市化B. 空间城市化C. 人口城市化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通过()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B. 极化效应 创意产业是促进传统资源依赖型区域产业()的重要途径。A. 转型升级 从经济学角度上分析,城市群具有以下的经济性质与功能:()。A. 城市群的高聚集性B. 城市群的高能级性C. 城市群的开放性D. 城市群的自组织性 从区域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城市群形成与演化的内在动力来源于对()效益的追求。C. 聚集经济 从全球普遍认可的概念中,可持续发展的丰富内涵包括()。A. 共同发展 B. 协调发展C. 公平发展D. 高效发展D 大农业主要包括种()。A. 种植业B. 畜牧业 C. 林业D. 渔业 德国区域经济开发政策的成功之处在于区域开发政策促进了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 人均国民收入增加C. 就业机会增多D. 使落后地区经济得到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 地区产业结构静态比较可从以下()方面进行。A. 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区域比较C. 制造业构成技术水平的区域比较 地域分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B. 比较优势理论 地域分工理论的主体是()。C. 比较优势原理 地域分工理论主要包括()。B. 绝对优势理论C. 比较优势理论D. 要素禀赋理论 对()的追求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根本动力。B. 规模经济 对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通常可以采用()来计算。 A. 区位商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最有影响力的是()。D. 综合发展战略理论

宁夏固原市气候异常情况

宁夏固原市气候异常情况 1、宁夏的气候有哪些特点? 宁夏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都较大。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冬季寒冷干燥。 2、有没有宁夏固原的朋友,请问固原最近天气怎样,今年下雨多 吗 固原之前半年下雨稀少,有的地区相当干旱,农作物不能按时种,后半年比前半年降雨多。 3、宁夏那里气候,宗教以及饮食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宁夏共有民族35个,其中回、汉民族之外的散居少数民族有 31793人,占全区总人口的0.56%。共有四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他 民族只是零星分布,没有村庄。回族由南往北递减,但所有县都有。 满族聚集在银川市区,散居青铜峡市、吴忠市利通区。蒙古族在银川 市区,石嘴山市、中卫市也有,但很少。东乡族全部集中在固原市的 海原县。气候如下:宁夏深居西北内陆高原,属典型的大陆性半湿 润半干旱气候,雨季多集中在6—9月,具有冬寒长,夏暑短,雨雪稀少, 气候干燥,风大沙多,南寒北暖等特点。由于宁夏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所以夏季基本没有酷暑;1月平均气温在零下8oC以下,极端低温在零下22oC以下。宁夏气候的最显著特征是:气温日差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一般可达12—15oC。所以即使在 夏季去宁夏,也应该准备几件厚衣服。每年5月-10月,是最佳旅游季节。宁夏地处中国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由于位于 中国季风区的西缘,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时间短,降水少,7月最热,平均气温24°C;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大,时间长,气温变化起伏大, 1月最冷,平均气温-9°C。全区年降水量在150毫米至600毫米之间。南部六盘山区阴湿多雨,气温低,无霜期短。北部日照充足,蒸发强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 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 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 二、简答题 1.区域的特征 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

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 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电大2011秋《区域经济学》作业二-0004

2011秋《区域经济学》作业二_0004 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80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 选均不得分) 1. 新产业区是一个由()企业组成的地域系统。 A. 大型 B. 中型 C. 中小 D. 小 2. 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基础是()的比较成本学说。 A. 杜能 B. 韦伯 C. 大卫·李嘉图 D. 亚当·斯密 3. 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的目标必须经过()阶段。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4. 区域产业布局的最新研究进展是()区理论的出现。

B. 新经济 C. 新工业 D. 新农业 5. 规模经济是指产出水平的增长幅度()要素投入增长幅度的经济现象。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约等于 6. 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是创新的主体。 A. 国家 B. 团体 C. 企业 D. 个人 7. 区域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的区位()问题。 A. 地理 B. 选择 C. 合理 D. 定位 8. 区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A. 经济增长

C. 经济危机 D. 经济滞涨 9. 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 A. 熊彼特 B. 内尔森 C. 赖宾斯坦 D. 赫希曼 10. 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A. 科技 B. 创新 C. 知识 D. 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每题有2--4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 选均不得分) 1. 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即()。 A. 成本最低 B. 市场份额最大 C. 利润最大 D. 效益最大 E. 聚集效益 2.

银川概况

银川概况 中国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216784195.html, 时间: 2007-09-14 发表评论>> 地理位置 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东以黄河和明长城为界,与陶乐县和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毗邻;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阿拉善盟为邻;南接吴忠市;北连平罗县。地域范围在北纬37°29′~38°53′,东经105°49′~106°53′。银川市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部、南部较高,北部、东部较低,略呈西南──东北方向倾斜,平均海拔在1010~1150米之间。银川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5℃,日温差12~15℃,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3000小时,是全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无霜期185天左右。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昼夜温差大。银川市行政区划面积7080平方公里,2002年年末耕地总面积14.37万公顷。黄河自南向北过境长度近百公里,境内有唐徕渠、汉延渠、秦渠、惠农渠、西干渠、东干渠六大灌溉渠系。银川市植被以草原为主,主要树种有杨树、榆树、柳树、沙枣树、槐、山杏、油松等,森林覆盖率11.5%。贺兰山区有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32种,有野生药用植物40多种。矿产资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白云岩、石灰岩、陶瓷黏土、湖盐、芒硝、石膏等,还有适于雕刻制砚的贺兰石。

历史简介 银川市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设置的廉县,是银川地区最早的县级建置。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建北典农城(俗称吕城),在今银川市东郊掌政乡洼路村一带,这是银川建城之始,距今约2020年历史。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建怀远新城,即今银川市城区所在地,距今1300多年。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今银川)称帝,建大夏国。1944年1月,宁夏省城改建制市,定名银川。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目前银川市市区面积1482平方公里,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三区以及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 行政区域 目前银川市市区面积1482平方公里,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三区以及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 气候状况 2000年,银川市总的气候特点是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年蒸发量大于历年年均蒸发量。除1月、6月和11月月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略偏低外,其他月份均偏高,且个别月份均偏高,且个别月份平均气温偏高幅度较大,尤其是12月比历年同期偏高达3.9℃,为历史上所罕见。月降水量1月、6月和9月偏多,其他月份均偏少,尤其是3月至5月的两个来月的时间内,降水偏少,大风和沙尘暴、扬沙浮尘提前出现频繁,累计分别达15天和29天,表明银川市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全年日照时数为2759小时,最长月份为7月,日照时数为321.3小时;最短月份为1月,日照时数为175.5小时。年降水量为133.8毫米,年蒸发量为175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3%,年平均风速为2.6米/秒。春季由于气温偏高,终霜冻结束较早。夏季气温高于常年,尤其7月份出现罕见的持续高温天气,7月20日白天银川市最高气温为38.7度,是自1961年以来,40年内所出现的最高值。秋季和冬季平均气温仍然偏高。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累计降水量达126.7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的95%。8月7日为年日降水量最大日期,降水量31.4毫米。全年无霜期181天。 人口民族 银川市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设置的廉县,是银川地区最早的县级建置。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

区域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区域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1.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3.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4.举例说明类型区和系统区的相同点和相异点 5.古典区位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6.古典区位理论向现代区位现论发展的转折点是什么? 7.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 8.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9.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0.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11.自然资源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 12.如何评价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3.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 14.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交易成本最小化? 15.中国区域资源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6.实现中国区域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有哪些?17. 区域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 18.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 19.区域经济增长都有哪些模式? 20.增长极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 21.发展轴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 22.网络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 23.区域经济空间转移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4. 区域经济产生衰退有几种原因? 2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26.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内涵的异同。 27.钱纳里是如何论述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 28.如何理解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为什么? 29.为什么说现代第三产业是工业化高度发展的结果? 30.如何选择地区主导产业? 31.如何构造以地区主导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框架? 32.如何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有悖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工业化道路? 33.为什么中国存在产业结构雷同的顽症? 3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 35.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36.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37.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 是什么? 38.产业布局指向的指向的概念 如何表述? 39.产业布局指向都有哪些类 型? 40.什么是产业布局指向的新 变化? 41.产业布局地域合理规模与 产业聚集的关系是什么? 42.新产业的基本概念是如何 表述的? 43.我国高新产业布局有哪些 特点? 44.绝对成本学说决定的区域贸 易是如何实现的? 45.为什么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 区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外? 贸易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区 域贸易利益? 46.俄林是如何用双坐标说明区 域要素禀赋与区域贸易格局 的? 47.中国作为大国,如何发挥动 态贸易利益? 48.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 的贸易条件是如何变化的?21 世纪中国如何不断改善国际贸 易条件? 49.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为 例,说明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在 中国的运用。 50.美国是如何打破地区封锁, 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的? 51.中国地区贸易格局最大的问 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52.区域经济合作如何作用于区 域经济发展? 53.如何认识新要素学说?在区 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培育新要 素? 54.工贸合作对于珠江三角洲地 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如何体现 的?如何评价这种作用? 55.中国地区间资金合作的主要 障碍是什么? 56.如何正确认识旅游业与劳务 输出的关系? 57.如何通过技术合作加快落后 地区发展? 58.与世界主要国家比较,中国 城市设置的特点与问题是什么? 59.论述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 59.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什么? 59.论述中国城市化的轨迹与特 征。 59.论述城乡结构转换对经济发 展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定量分 析。 59.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是如 何揭示城市形成过程的? 60.廖什对中心地理论的主要贡 献是什么? 61.城镇体系有哪些类型?各有 什么特点? 62.如何评价中国的城市发展方 针? 63.为什么在“严格限制大城市 规模”的方针指导下,中国的大 城市规模却增长很快?如何评 价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政策的 绩效? 65.中国城镇规模体系存在的主 要问题是什么? 66.为什么说“增加城市个数是 调整城市规模结构的主要任 务”? 67.为什么需要降低中国的设市 标准? 68.简述基础设施的概念与特 征。 69.简述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 济发展的关系。 70.对中外基础设施的规模、结 构进行比较分析。 71.计算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能 源弹性系数,并解释其曲线。 72.论述三峡建设对中国能源现 代化的意义 73.论述中国交通运输结构的特 点及发展趋势。 74.如何确定区域发展重心? 75.中国区域重心的演变轨迹是 什么?请做出合理的解释。 76.核心区与外围区划分的理论 依据是什么? 77.阐述并解释中国核心区与外 围区变化的基本格局 78.如何理解经济区划的功能和 作用? 79.请分析并评价中国现阶段经 济区划的方案。 80.为什么要制订区域经济发展 战略? 8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含 义是什么? 8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预见性 表见在什么地方? 8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各类模 式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地区? 84.我国目前实施的是哪类区域 经济发展战略? 85.区域定位在区域发展战略的 制定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86.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体 系包括哪几个主要类型? 87.区域产业结构与重点产业是 什么关系? 88.区域经济规划的基本内容有 哪些? 89.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 础由哪几个方面构成? 90.如何理解“超国家层面的区 域经济政策”? 91.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表现在 哪些方面? 92.各类区域经济政策之间有哪 些联系? 93.简述区域经济政策中的区域 产业的投资政策。 9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哪些质 的规定性? 95.区域创新政策作用在区域经 济发展的哪些方面? 96.如何估量地方政府对区域经 济发展的作用? 97.你对目前关于区域经济政策 理论的争论有什么看法? 98.什么是地区投资环境?它由 哪些要素组成? 100.地区经济环境包含哪些内 容?、 101.地区的文化、政治和法律环 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什么作 用? 102.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有哪些 方法? 103.什么是地区形象?为什么 要塑造地区形象? 104.塑造地区形象要遵守哪些 形象? 105.区域信息标志的建立有什 么作用? 106.为什么说世界经济一体化 为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最 好的历史机遇? 107.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历 史使命是什么?为什么? 108.区域经济学发展与分化的 趋势是什么? 109.举例说明区域经济理论对 产业选择的作用。 110.请列举出区域经济学未来 主要的发展方向。 答案 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 么? 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 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它 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 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 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 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 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 的功能;应该与其他地区建立什 么样的技术经济联系,如何建立 这样的联系。这是区域经济学必 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任何区域 经济发展起码要解决的问题,也 是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 域。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 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区域 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 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 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区域经济 学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 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作为一个 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 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需要熟悉 其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研究它 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 作用方式和作用特征。同时,区 域经济学是以一定的地理空间 为研究对象的,因此,研究区域 经济学必须要熟悉地理学。实际 上,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 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 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 化规律的科学。区域经济学是一 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2.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区 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 现的? 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深入 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 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中国跨世纪的发展中,中国区 域经济学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 命。 第一,是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中面 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伴随 着进入2l世纪的钟声,人类社 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发达 国家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

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区域经济学》单元作业题(1) 1-4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B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C )。 A.农业区位论 B.工业区位论 C.市场区位论 D.运输区位论 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B )首先提出来的。 A.库茨涅兹 B.科林·克拉克 C.配第 D.熊彼特 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D )区域。 A纯自然资源型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D资源缺乏型 1 / 14 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A ) A建筑业B农业C采掘业D商业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 C D ) 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 C全国国土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B C D)。 A中心地理论B农业区位论C工业区位论D运输区位论 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A B C )。

区域经济学作业题参考答案.doc

区域经济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业⑴ 1、请简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三个基石。 答: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发展、区际经济关系、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埃德加?胡佛:(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张敦富:(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2)经济活动的极化性(3)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2、为什么产业部门会在区域之间互相转移? 答:(1)按照梯度转移理论,地区间存在梯度高低之分。处于高梯度的地区其创新活动比较频繁,新的产业部门、新产品和新技术等都不断的产生和发展。同时, 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对新产品需求的增加和旧产品成本的上升使高梯度创新地区在产业的发展上必须有所杨弃和取舍,所以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有了原动力。而处于低梯度的地区,往往是处于发展的传统阶段,所能够发展的大多是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低水平的产业,与高梯度地区存在明显的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或者由于资源耗竭而经济停滞,迫切需耍从发达地区引入新的产业部门改善部门结构,因此低梯度地区有接受梯度转移的必耍性和主动性。 (2)按照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当一个产业在一定区域走向衰退时,必然促使生产要素空间上的转移,从产业衰退区域转出到处于创新活动阶段的区域。 (3)产业的发展存在着积聚和分散的关系,产业的集聚和分散是实现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而。当一个产业在一个区域过度积聚就会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引发产业向周围空间的扩散。 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既是不同梯度地区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体现,也是产业集聚与发散发展的一种平衡。 3、请简述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标准。 答:(1)成本最低的选择(运费、劳动力) (2)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 (3)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 4、请简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答:(1)工业化和市场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因。 (2)农村生产力的提高是城市化的基础动力。 (3)制度创新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耍因素。

电大《区域经济学》必过小抄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一)基本概念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区域经济学是以一定的地理空间为研究对象,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必须要熟悉地理学。实际上,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2.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取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是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同意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重点问题 1. 区域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同点。 (1)区域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 (2)区域开发是对未被利用的、或未被充分有效利用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3)区域开发具有时效性。 2.区域开发与区域规划不同点。 (1)区域规划是人类对特定区域未来时期发展的预测和设想,可能实现,也可能半途而废;区域开发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经济行为,它起步于规划,但不限于规划,它是由规划到实施的全过程。 (2)主体不同,区域规划的主体只能是政府,而区域开发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 3.区域经济学的两个理论来源:经济地理学和区位理论。 4.古典区位理论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运输区位论。现代区位论包括:市场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区位经济学等。其中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的转化。 5.现代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三大流派:新经济地理学、新制度学派和区域管理学派。(1)新经济地理学派将区域经济学带进主流经济学的殿堂。(2)新制度学派将制度要素引入到区域分析当中,研究政府及其体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制定相应的区域政策,协调区域发展。(3)区域管理学派在区域管理中引用管理学的内容,区域管理分为:区域经济发展管理、人口管理和环境管理。 6.中国区域经济学界研究的主要问题:(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2)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和制度 创新;(3)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关系;(4)区域经济 政策;(5)区域开发。 第二章区域资源环境 (一)基本概念 1.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 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 动资源”。 2.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在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派生 出来的,具体是指以人力资源为核心,主要以人的能 力的利用、开发为表现的,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以及 人口的健康营养状况等因素在内的资本形式。 3.产权:是人们拥有的对资源的用途、收入和可让 渡性的权利。 二)重点问题 1.区域资源环境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制度环 境。 2.自然资源利用的特点。(1)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与 可持续发展;(2)自然资源利用的数量减少,以来 程度降低的趋势;(3)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环 境的相互协调越来越重要。 3.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 (1)纯自然资源型资源禀赋条件非常好,以自然资 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为区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一般 有高消耗高效益型(如高消耗高效益型美国)、高消耗 低效益型(如中国苏联)、高输出高收益型(如中东各 石油输出国)及高输出低收益型(如非洲我国中西部 省份)等四种基本类型。 (2)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有极好的自然资 源,社会资源也丰富,发展以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和高 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属于这种发展模式的国家最典型 的便是美国。 (3)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自然资源贫乏,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资源丰富。属于这类发展类 型的区域和国家有日本、瑞士、上海、北京、江苏等 较发达的省(直辖市)。 (4)资源缺乏型自然资源贫乏,经济发展水平低, 社会资源稀缺,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 环”之中。属于这类发展方式的国家有非洲中南美洲 的一些小国。 4.人力资源的特点:生物性、能动性、时效性、智力 性、再生性和社会性。 5.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构成:产权和组织。 6.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特点: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 化;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 7.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区域垄断及其竞 争,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 竞争。 8.中国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 中国的人口、资源基本观念;(2)中国人口与资源的 矛盾:A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量少,地域分布不均, 可更新资源趋向负荷极限;B资源需求与消费的矛 盾不断加深;C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模式尚 未根本改变;D区域资源的管理和决策机制也未根 本改变。 9.实现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的资 源开发规划;建立完善的资源价格体系;建立完善 的资源政策体系;建立完善的资源法律体系。 第三章区域经济增长 (一)基本概念 1.区域经济增长: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 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 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 品生产总量的增加。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则还包括对 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 品需求量的增加等。 2.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之前,有许 多产业为其提供原料、燃料和生产设备等而产生部门 关联效应。 3.后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之后,其 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 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4.旁侧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过程当 中,有许多产业为其提供相关的服务而产生的部门关 联效应。 (二)重点问题 1. 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包括:要素投入的驱动机 制;中间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产业部门增长的拉 动机制;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 2. 均衡增长的基本命题是:由于不发达地区存在 着生产与消费的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这些地区的经济 要增长,就必须打破这种均衡状态,使整个区域的经 济同时得到增长。这个理论命题试用于落后地区经济 增长的描述和开发。包括: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 命题理论;内尔森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纳克斯的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宁夏区域经济

宁夏区域经济 第一次 一名词解释 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因此,21 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 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 域的过程. 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由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 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

区域经济学作业234及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因此,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由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 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 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特区的设立。(5)把特区经济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将它作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系统地介绍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全面研究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条件以及经济特区的类型、模式及其运作机制。 2、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经济区域要与区域经济相区别.

宁夏的气候概况和特点

宁夏的气候概况和特点 一、宁夏的气候概况及特点 宁夏深居内陆,位于我国西北东部,处于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典型。在我国的气候区划中,固原市南部属中温带半湿润区,原州区以北至盐池、同心一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引黄灌区属中温带干旱区。宁夏的基本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大,无霜期短而多变,干旱、冰雹、大风、沙尘暴、霜冻、局地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 1、气温 宁夏年平均气温为5.3~9.9℃,呈北高南低分布(图1)。兴仁、

麻黄山及固原市在7℃以下,其它地区在7℃以上,中宁、大武口分别是9.5℃和9.9℃,为全区年最高。宁夏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各地气温7月最高,平均为16.9~24.7℃,1月最低,平均为-9.3~-6.5℃,气温年较差大,达25.2~31.2℃。 2、降水 宁夏年平均降水量166.9~647.3毫米,北少南多,差异明显(图2)。北部银川平原200毫米左右,中部盐池同心一带300毫米左右,南部固原市大部地区400毫米以上,六盘山区可达647.3毫米。 图1 宁夏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宁夏年平均降水量分 布图(毫米) 宁夏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降水相对集中。春季降水仅占年降水量的12%~21%;夏季是一年中降水次数最多、降水量最大、局部洪涝发生最频繁的季节;秋季降水量略多于春季,约占年降水量的16%~23%;冬季最少,大多数地区不超过年降水量

的3%(图3)。 图 3 宁夏全区平均降水量逐月变化图 3、蒸发 宁夏各地年平均蒸发量1312.0~2204.0毫米,同心、韦州、石炭井最大,超过2200毫米;西吉、隆德、泾源较小,在1336.4~1432.3毫米之间(图4)。蒸发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图4 宁夏年平均蒸发量分布图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 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 二、简答题 1.区域的特征 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 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 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西南大学《区域经济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 1:[论述题] 名词解释 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增长周期、区域经济合作、区域专门化产业、地区形象塑造、 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化、基础设施、投资环境 参考答案: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规模。实际统计中,又分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 经济增长周期:指反映经济活动面貌的各种经济指标和经济现象的不断反复出现,是在经济活动的扩张中仅仅由增长率的减漫或阻滞作为一个衰退时期而形成的经济周期。 区域经济合作: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的重新配置、合作,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区域专门化产业:是指那些能发挥区域优势、具有区域分工意义的、主要为区外服务的产业。 地区形象塑造:是指对地区形象的科学的总结和设计,以便于区内、区外公众对该区域的认识和了解。 区域经济一体化:两个或两个以上邻近国家实行经济联合,程度不同地采取共同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措施,促使各成员国的经济活动逐步走向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实施自由贸易城市化:城市化又称"都市化”,是指由工业化而引起的人口向城市集中,是一个变传统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 基础设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 投资环境:是指存在于受资区域内,能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一切企业外部因素的总称. 2:[论述题] 名词解释 区域、区域经济学、自然资源、区位、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区划、人力资源、区 域开发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